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雷工程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防護對象的現場勘察
在制定防雷工程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前,一定要對防護對象進行仔細考察,取得相應的技術參數,為設計和施工質量保證提供依據。
1. 現場勘察時間
當甲方有實施防雷工程意向時,就應組織力量對甲方所要實施的防雷工程的防護對象進行初次現場勘察,掌握第一手資料,以備談判、簽訂合同之用。合同簽訂后,設計技術負責人應帶領具體從事設計的人員,對防護對象作一次詳盡的現場勘察,積累全套測量數據和有關資料,以便制訂完善的設計方案。設計圖紙完成后,施工技術負責人應組織施工人員對防護對象作最后一次勘察,以便熟悉環(huán)境 ,制訂合理的施工方案。
2. 參加勘察人員
參加現場勘察人員:甲方安全主管人員或其指定的人員(要有有關技術人員參加) ;甲、乙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乙方指設計和施工技術負責人);設計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聯系合同的業(yè)務人員。
3. 現場勘察內容
防護對象的地理位置、周邊環(huán)境及防護對象的特性 ,有無雷擊史 ,現有防雷設施情況,有無特殊要求及注意事項等;
勘察對象的周圍環(huán)境、地形地貌,周圍有無易燃易爆和有毒場所,防護對象的建筑類別、形狀、幾何尺寸,電氣線路、地下管道的布設等 ,必要時查閱有關圖紙;
用工具和儀器測量,確定勘察對象的幾何尺寸及周邊建筑的四置距離,了解防護對象所處的地質、水文狀況及土壤電阻率等;
繪制勘察對象的平面圖和環(huán)境形勢圖(包括所要保護的各種設備分布圖) ,計算勘察對象(指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 ,計算保護范圍、避雷針的安裝高度 ,并初步估算各種材料的用量、工程量等。
4. 勘察報告
將勘察結果進行整理,寫出勘察報告,作為制訂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據。
勘察報告內容包括勘察時間、參加勘察人員、勘察情況、勘察結論、某些重要的計算數據和結果、附圖等。
二、防雷工程的設計
1. 設計依據
根據現場勘察結果,對防護對象的特性進行綜合分析,找出相應的標準和規(guī)范,作為該工程的設計依據。
2. 設計的基本內容
依據有關規(guī)范和標準及防護對象的使用特性,考慮設計內容。要確定防護對象的防雷類別,并劃分防雷區(qū),根據不同防雷區(qū)的特性,進行綜合設計。
一般要考慮防直擊雷、雷電感應和雷電波侵入,對高層建筑還要考慮防側擊雷。要作好接地和等電位連接。
3. 設計程序
設計程序一般為:制訂設計方案――圖紙設計、繪制 ――圖紙審核――曬圖或復印 ――審批――交付使用。
制訂設計方案:依據對防護對象勘察的全套資料和用戶特殊要求,依照有關規(guī)范和標準制訂出設計框架。設計框架應該是多人參與,集體研究制訂。
圖紙設計、繪制:由專業(yè)技術人員按照繪制圖紙的方法和原則,以線條為主要形式,繪出各種設計圖,如平面圖、保護范圍圖、結構施工圖、設備安裝圖等。應列出圖紙目錄,進行圖紙編號,圖紙上應有必要的說明。
圖紙審核:設計草圖完成后,由設計技術質量負責人組織設計人員,對所繪制的圖紙進行審核,發(fā)現問題及時修改和完善。
曬圖和復印:通過審核后的圖紙 ,由專業(yè)描圖人員進行繪制,形成正式圖紙,經曬圖或復印后,完成由設計圖向施工圖的轉換。
審批:正式圖紙全部完成后 ,由設計技術質量負責人對全套圖紙進行復審。通過后,報單位負責人審批。每張圖紙上應有設計人、制圖人、審核人和批準人簽字。
交付使用:審批后的圖紙,應復制3套 ,1 套供施工使用,1套由用戶留存,1 套存檔。
4. 編制防雷設計方案書
全部設計工作完成后,還應編制防雷設計方案書。設計方案書包括以下內容。
封面:標明防雷設計的名稱、設計單位、設計時間及設計、制圖、審核、審批人員姓名。
概述:簡述雷電的危害性、危害方式及防雷的重要性等。設計由來:簡述該設計的由來 ,如建設單位無防雷設施,或雖有防雷設施但不符合現行國家規(guī)范要求 ,需整改和完善等。
依據標準:防雷工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國家、國際或行業(yè)現行的規(guī)范和標準。在方案設計書中應標明該設計中所引用的規(guī)范、標準的目錄 ,以備查核。
綜合分析:對勘察結果、防護對象的特性及防雷要求等進行綜合分析,明確被保護對象的防雷類別及雷電對保護對象的主要成災形式。
實施方案:針對不同的防雷對象,依據相應的規(guī)范和標準,采取接閃、均壓、接地、分流、屏蔽等具體保護措施,選用適當的防雷器材。應十分詳細、具體地陳述 ,包括一些具體的技術參數、選用的器材型號、安裝位置和必要的分析計算等。
經費預算:設計方案書中應附有經費預算 ,也可單獨列出。
附錄:包括全套設計圖紙、各種防雷器件技術參數、所用材料清單等。
三、防雷工程的施工
防雷工程的施工可分為準備階段、進入施工現場階段和施工階段。
準備階段:在接到設計圖紙后 ,應先熟悉圖紙 ,并組織施工人員進行現場勘察 ,以便熟悉環(huán)境 ,確定施工人員居住、材料設備安放地點等;編制施工作業(yè)計劃書 ,主要包括工程量、進場設備清單、設備使用方式、運輸方式及運輸計劃、施工安裝計劃、施工質量保證計劃、安全保證計劃、工程進度計劃和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等;在施工作業(yè)計劃書編制好后 ,進行施工前期的準備 ,包括資金、材料的準備 ,設備的調度、合理調配人員等。
進入施工現場:完成準備工作后 ,根據擬定的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人員和物資進入施工現場。
施工階段:根據施工作業(yè)計劃書 ,由施工員按圖紙設計要求,調配人員、物資,按既定的工程進度,實施防雷工程作業(yè),不得隨意更改,如遇特殊情況(如天氣惡劣等)不能施工時,須請示負責人批準。工程施工要填寫工程日志 ,要實行施工現場質檢和隱蔽工程質檢登記制度。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無權修改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在施工過程中,確需修改原有設計的,必須經設計人員同意和負責人批準,并簽發(fā)變更設計通知書后,方可修改、實施。
四、防雷工程的竣工驗收
所有作業(yè)完成后 ,經法定檢測單位進行全面技術質量檢驗,通過所有驗收程序,獲得防雷工程合格證后,該工程才告結束。驗收分為自查、復核、檢測驗收3 個階段。
自查:工程竣工后,施工人員必須將全套資料報施工技術質量負責人,由其組織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對該防雷工程進行全面的技術質量檢查。
復核:自查結束后,施工技術質量負責人將自查情況上報單位負責人進行審查,由負責人組織設計、施工和質量監(jiān)督人員,對該防雷工程進行全面的技術、質量復查,并準備相關的驗收資料。
關鍵詞 防雷;設計;建筑物;銀行
中圖分類號TU8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9-0166-02
1 設計原則與指導思想
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防雷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綜合考慮,將外部防雷措施和內部防雷措施(接閃功能、分流影響、均衡電位、屏敝作用、合理布線、加裝過電壓保護器等多項重要因素)作為整體來統一考慮防雷措施。遵循“整體防御、綜合治理、多重保護、層層設防”的方針,依據以上防雷規(guī)范,力求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雷擊造成重要設備損害。
依據為《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guī)范》、《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guī)范》、《計算機信息系統防雷保護器》、《民用閉路監(jiān)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guī)范》、《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guī)范》、《浙江省防雷裝置檢測實施細則》。
2 銀行所在建筑物勘查情況
建筑物所處雷電環(huán)境為:該建筑物主體為17層高的營業(yè)辦公樓,建筑面積2 400m2。建筑物所在地區(qū),年平均雷暴日為40天。
建筑物需要防雷系統有給排水系統、空調系統、供電系統、弱電系統(通信網絡及程控交換機系統、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安保技防系統、共用天線電視接收系統、弱電系統布線、消防系統)等。
3 建筑物防雷級別的劃分
依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 50057-2010)附錄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按下式計算:
N=K·Ng·Ae
式中,N為建筑物預計雷擊次數(次/a)。K為校正次數,在一般情況下取1,在下列情況下取相應數值:位于曠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屬屋面的磚木結構建筑物取1.7;位于河邊、湖邊、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電阻率較小處、地下水露頭處、土山頂部、山谷風口等處的建筑物,以及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取1.5,文中K取1。Ae為與建筑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的等效面積(km2)。該建筑物高H小于100m,D≈87.2(m)。Ng為建筑物所處地區(qū)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單位:次/(km2·a),Ng=0.024Td1.3。Td為年平均雷暴日,根據當地為40(d/a),則Ng=0.024×401.3≈2.9(d/a),該建筑物預計雷擊次數N=KNgAe≈0.127次/a。
依據以上計算,參照《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 50057-2010第2.0.3條第八款的要求,其屬于標準規(guī)定的“預計雷擊次數大于0.06次/a的部、省級辦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睉獎潪榈诙惙览捉ㄖ铩?/p>
4 雷電防護綜合設計
4.1 外部防雷設計
1)避雷帶及引下線的設置。避雷帶用φ12mm的鍍鋅圓鋼,每隔1m用支架進行支撐;
2)可變頻的VRV空調系統的室外機組的雷電防護;
3)共用電視接收天線的雷電防護;
4)向航空障礙燈及照明用燈的防雷;
5)主樓防側擊雷措施。
4.2 接地及等電位設計
1)接地設計。利用建筑物基礎內的鋼筋網絡作為接地體,共用接地;
2)等電位設計。因設計采用共用接地形式,故利用基礎地梁內的鋼筋作為等電位連接線,各個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MEB)的端子箱與其相連。
4.3 內部防雷設計
1)供電系統的防雷。從建筑物配電系統的實際出發(fā),設計了多級SPD:第一級采用10/350?s波形測試,安裝在LPZ0A或LPZ0B與LPZ1區(qū)的交界處,Iimp值≥20KA,第二級采用8/20?s波形測試,In值≥40KA,第三級采用8/20?s波形測試,In值≥20KA,第四級采用8/20?s波形測試,In值≥10KA,直流電源采用8/20?s波形測試,In值≥10KA;
2)弱電系統防雷。10層的計算機房、通訊設備機房等電位連接設計。因為該計算機房為一延伸較大的信息系統,故設計采用M型的等電位連接網絡。
4.4 信息系統的防護
1)撥號專線在進入建筑物時應穿鋼管,并就近與防雷的接地裝置連接,并加裝信號線SPD;
2)在撥號專線插座后安裝APC PENT1型信號避雷器,并將機柜,機架等大金屬構件與機房的局部等電位連接端子相連;
3)DDN專線在進入建筑物時應穿鋼管,并應就近與局部等電位連接端子板連接,并加裝SPD;
4)在DDN專線插座后安裝APC PENT1型信號避雷器;
5)天饋線在進入建筑物時應穿鋼管,并就近與機房內的局部等電位連接端子相連,在設備的前端應安裝APC PENT1型信號避雷器。
4.5 機房等電位連接
機房采用M型等電位連接系統。機房及各個房間沿四壁做環(huán)型閉合等電位連接帶,等電位連接帶采用3×30mm扁銅帶,機房等電位連接帶有兩點用50mm2塑銅線與大樓總接地體和獨立機房保護地接地體連接。在總配電柜中機房保護地用35平方毫米銅線與等電位連接帶直接連接,機房邏輯地與機房保護地之間通過地網均衡器做等電位連接。機房等電位連接帶有四點與大樓主筋做等電位連接。機房內所有金屬構件、機柜等用6mm2銅線與等電位連接帶連接。天棚中和地板下的各種管線均與等電位連接帶直接連接。墻面的雙面鋁裝飾板每隔5m與等電位連接帶連接。
4.6 屏蔽措施
1)建筑物的初級屏蔽,即法拉第籠式的金屬屏蔽結構,有必要時應對機房增加屏蔽措施,如加裝高密度銅網和高密度鋼網,并做好門、窗的屏蔽措施;
2)傳輸線路的屏蔽措施,即各種傳輸線,包括外部傳輸線路和內部傳輸線路,均應穿金屬管進行布線;
3)設備的屏蔽,即設備本身應具備一定的屏蔽措施,設備的金屬外殼應可靠接地。
4.7 各種弱電線路的防護思路
關鍵詞:高層建筑物防雷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各地的高層建筑不斷增加,我國的民用建筑已經趨向高層化。高層建筑是指層數較多、高度較高的建筑物。高層建筑高度高,內部電子設備多,遭受雷擊的概率大,雷擊的影響也大大增加,其防雷設計結合高層建筑的特點,合理運用接閃、分流、屏蔽、等電位連接、電涌保護等防雷技術。
防雷裝置接閃則是較常見的,也是正常的。接閃裝置接閃后,建筑物引下線附近的設備會受到雷電流的感應,這就是雷電電磁脈沖干擾。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電子計算機早已步入社會的各行各業(yè),建筑物內幾乎無不設有復雜程度不同的微電子設備和計算機系統?,F代電子技術日益向高精度、高靈敏度、高頻率和高可靠性方向 發(fā)展。這些電子設備非常靈敏,但耐壓很低,一般電子設備都承受不了正負5 伏的電壓波動。以各種微機為例,當雷電電磁脈沖的磁 場強度超過0.07 高斯時,就會引起微機的誤動作,當磁場強度超 過2.4 高斯時,就會造成微機的永久性損壞。雷電電磁脈沖干擾日益成為頻發(fā)事故。
面對這種挑戰(zhàn),防雷設計人必須轉變觀念,把雷電電磁脈沖防護當作防雷設計的重點。
防御雷電電磁脈沖對室內布線及接地的要求非常嚴格。由于用作引下線的鋼筋混凝土柱內的鋼筋和整個建筑物的屏蔽網都在外墻處,雷電 流需經此處的鋼筋分流到接地裝置上,所以外墻處的電流密度大,電磁場強。防御雷電電磁脈沖干擾的理想防雷設計方案是籠式避雷網,它利用的是法拉第籠原理。建筑物的金屬結構物遍及各處,不用很多鋼 材就可很容易連接起來形成法拉第籠,從而建筑物內的電子設備得 到很好的屏蔽。
設計和安裝防雷裝置時,對建筑物的內外都要有整體觀念。這里的建筑內外不單是指內部防雷裝置和外部防雷裝 置。建筑物內的整體觀念是指設計和安裝時,要對內部防雷裝置和外部防雷裝置做整體的統一的考慮;建筑物外的整體觀念是指對一個院落、一個小區(qū)以及附近的環(huán)境要做全面的防雷規(guī)劃,同時還不能違反小區(qū)規(guī)劃的要求。還有,現在各個城市的綠化越搞越好,高大的樹木也越來越多。有的建筑物雖然安裝了避雷針,但大樹距建筑物很近并且比建筑物還高,易引來直擊雷和球雷,對鄰近的建筑物威脅更大。所以說建筑物的防雷設計和安裝應將外部防雷裝置、內部防雷裝置、建筑物外的環(huán)境及至全小區(qū)的防雷裝置進行整體統一的考慮。
在建筑物內部,就總體來說,防雷措施可分為安全距離和等電位 連接兩大類。安全距離指在需要防雷的空間內,兩導電物體之間不 會發(fā)生危險的火花放電的最小距離,即不會發(fā)生反擊的最小距離。等電位連接的目的是減小或消除內部防雷裝置各個部位上所產生 的電位差,包括靠近進戶點的外來導體上的電位差。
以某高層建筑為例,其防雷工程設計安裝應按照如下步驟開展:
第一,編制防雷工程技術方案。
根據《防雷工程設計勘測報告》,結合該建筑物的共性和特殊性,按照現代防雷技術的六個方面(直擊雷防護、等電位連接、屏蔽、規(guī)范的綜合布線、匹配合理的SPD、完善合理的接地 系統)和相應防雷技術規(guī)范的標準,認真編制《防雷工程技術方案》?!斗桨浮分幸ɡ纂婏L險評估結論及方案的設計依據、參考技術資料。
第二,協商防雷工程技術方案。
方案要立足于防雷裝置不能影響建(構)筑物及其設備、設施自身的安全功能和使用功能;盡量不影響建(構)筑物及其設備、設施的裝飾功能。防雷工程實施中,還有賴于有關各方的密切配合,因此以《防雷工程技術方案》為基礎,要積極與有關各方(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供、配電部門、電子信息系統部 門、消防安全部門等)進行充分協商。
第三,確定防雷工程設計要點。
首先要明確用戶需求,明確本次工程具體、明確內容,相關后續(xù)工程情況。然后現場勘測與本次工程相關的情況,若利用原防雷裝置,須明示原防雷裝置性能經法定部門檢測合格及參數符合現行規(guī)范要求。明示建筑物名稱或其某部分名稱、明示設備、設施名稱或型號、防雷類別(外部)及防護等級(內部)。 防雷裝置的材質、規(guī)格、技術參數(符合規(guī)范標準),產品應附備案認證證書、材質單,必要時附參數說明及檢測報告。說明結構、施工做法、工藝要求、特殊或重要情況提示等,保證防雷裝置的防雷性能、機械性能、安全性能。依需求(原理、結構、安裝)繪制施工圖表的平面、立面、剖面及大樣圖并配以簡要、明確的表格或說明。
第四,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
保證防雷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因素很多,要加強對防雷工程關鍵部位和工序的質量控制,保證防雷工程的施工質量。
首先,嚴格審查設計圖紙。
要熟悉電氣圖,對建筑設計中的結構、設備的布置也要有初步認識,領會設計中有關說明,對有些特殊的建筑工程項目系統,要注意對照強制性標準、施工驗收規(guī)范進行施工。如發(fā)現不符合現行施工規(guī)范要求或做法不妥,選用的防雷接地材料不當時,應及時與設計單位洽商確定,形成設計文件,以便依照執(zhí)行及備案。審核防雷圖紙時,要對照建筑圖、結構圖、基礎圖。各項目銜接復雜,極易導致施工錯誤。
其次,嚴格材料質量控制關,保證焊接質量。
防雷工程施工主要是焊接,焊接質量決定著工程質量。由焊接技術不過關的人員進行防雷接地,造成防雷工程不合格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應嚴格審核專業(yè)防雷施工隊伍的資質等級和施工人員資格證。驗材料三證,看材料規(guī)格,查在施工中是否使用設計和規(guī)范規(guī)定的鍍鋅材料。
地基接地焊接是接地施工中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要嚴格按基礎圖和接地點逐一進行檢查,尤其要對伸縮縫處基礎鋼筋是否跨接連通進行確認。當整個接地網焊接完成后,馬上進行接地電阻值測試,確認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當電阻值不滿足設計要求時,再次檢驗焊接質量或按設計要求補做人工接地裝置。
對以柱筋為引上線的接地網,施工人員要采用每層按軸線標清每根柱子的位置及鋼筋焊接根數進行施工,對引上點和跨鋼筋焊接質量仔細檢查,并要求對焊接引上線進行定位標識。特別是對于結構的轉換層,由于柱筋的調整,防雷引下線利用柱內主筋焊接引下容易錯焊、漏焊,要進行反復核實。
對于要進行等電位焊接、重復接地的部位,要在施工日記上注明備查、核實。高層建筑45 m高度以上,每向上3層在結構圈梁內敷設1條25 mm×4 mm的扁鋼與引下線焊成一環(huán)形水平避雷帶或用不少于2根圈梁主筋焊成均壓環(huán)。樓內水平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應與防雷接地焊接,垂直敷設的豎向金屬管道,在其底部和頂部均應與防雷接地焊接。玻璃幕墻防雷等電位接地的施工,在對采用預埋鐵做法時,注意在柱主筋上作可靠的焊接,如果是后增加的玻璃幕墻,要根據建筑面積、建筑物的各種特點,出具詳細的防雷施工方案。屋頂上裝設的防雷網和建筑物頂部的避雷針及金屬物體應焊接成一個整體。
第五,按規(guī)范進行質量驗收。
防雷工程應按工程進度及時做好隱蔽驗收。無論自然接地體還是人工接地體以及玻璃幕墻、避雷網格、避雷針等,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時進行接地電阻值的測試。尤其是接地體或接地網施工完成后,應及時認定接地電阻值是否符合設計規(guī)定值。低壓配電接地形式、電涌保護器(SPD)的設置及安裝工藝狀況、管線布設和屏蔽措施等應與防雷設計要求相符;查看設計、施工資料,檢查SPD安裝的位置、數量、型號規(guī)格、技術參數應與設計相符合。
總之,隨著高層建筑物的增多及建筑物內現代化設備的廣泛使用,高層建筑物防雷設計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話題。防雷工作者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做好高層建筑物防雷設計施工。
參考文獻:
[1] 孫 攀邵 晨于 浩趙美玲.建筑物防雷工程的勘測與設計.吉林農業(yè).2013.03期
【關鍵詞】10kv輸電線路;雙回路同桿;防雷設計
我國電力行業(yè)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各項設施較為完備。但是,電力企業(yè)在線路防雷工程上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在一些線路沿線雷暴活動頻繁、強烈的地區(qū),雷擊災害嚴重影響了線路運行的安全穩(wěn)定性。因此,要解決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的雷害問題,就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防雷方案,優(yōu)化防雷工程施工質量,采用較好技術含量的避雷設備,并總結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防雷改造后的運行經驗,為不同形式的防雷工程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設計依據。完善和改造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的防雷設計,能夠提高桿塔絕緣水平,減少雷擊跳閘率,對輸電線路防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的基本情況
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在線路的138基桿塔中,其中只有一桿塔為鐵塔,其余所有桿塔都是鋼筋混凝土桿塔。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采用共用的導線橫擔,同時利用桿塔的基礎建設進行接地。
當10kv輸電線路中沒有避雷針時,其單相導線閃絡接地的等值可以通過計算得出,并根據雷電流和桿塔相鄰導線的雷電流分流計算出10kv輸電線路在雷擊災害情況下跳閘的耐雷水平。
二、防雷線路方案比較
(一)線路避雷器
正常情況下,線路避雷器是與線路絕緣子并聯安裝的。如果線路受到雷擊災害,線路避雷器就會發(fā)生相應的動作,線路避雷器降低了雷擊產生的電壓對線路的危害,這種情況能夠降低雷電放電電壓對線路的沖擊,從而有效的防止絕緣子閃絡。當雷電沖擊過后,流過線路避雷器的雷擊電壓被稀釋,這樣線路就不會跳閘,進而恢復輸電線路正常運行。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運行過程中,線路避雷器在雷電直擊沒有避雷線的10kv輸電線路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一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線路避雷器反應做出動作時,其能夠利用余留下來的電壓防止絕緣子閃絡,還能把雷擊電流傳遞到自然接地裝置上,以此降低雷擊對輸電線路造成的損害。第二,根據線路避雷器做出反應動作之后,對易構成的雷擊相導線等電位接地,將雷擊相導線等效為耦合地線,增大雙回路同桿相鄰導線的耦合系數,從而降低導線橫擔的雷擊電流。雖然線路避雷器能夠起到很好的防雷效果,但是其依然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點。通常,輸電線路的電壓等級較低,這樣就會導致導線橫擔的雷電位有可能使兩相以上的線路避雷器同時動作,在發(fā)生雷電沖擊時,如果10kv輸電線路的過流速斷保護裝置沒有及時躲開線路避雷器同時動作,就會造成線路短路,引起雷擊跳閘事故。從經濟效益方面考慮,線路避雷器造價高,施工安裝復雜,對桿塔接地電阻要求較高,防雷范圍、效果及使用壽命有限,一旦出現故障,維護難度大,無法進行大量的使用。同時,考慮到輸電線路的運行環(huán)境,其還需要經受惡劣的環(huán)境考驗等多方面的制約因素。
(二)全線架設避雷線
針對10kv線路防雷工程設計的要求,在所有線路中架設避雷線能夠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避雷線能夠防止直擊雷對線路的損害,其具體保護形式是將雷擊作用下產生的電流進行分流,然后利用相鄰導線之間的耦合作用,降低雷電波的陡度,以此為輸電線路的絕緣子提供防雷保護。在10kv輸電線路有避雷針的情況下,雷擊對單相導線閃絡接地產生的數值在避雷線的作用下會發(fā)生一定的改變。我們可以假設a為桿塔兩側相鄰避雷線的雷電流分流,b為電感并聯值,就會通過相應的計算了解10kv線路兩相以上短路跳閘情況在雷電沖擊下的耐雷水平。通過選取ZXGJ-35雙避雷線進行比較,在與沒有避雷線的情況下,架設避雷線后線路的自然接地電阻提高了,但是在進行全線避雷線的安裝在施工實施上就存在較大的難度,而且施工成本昂貴。
(三)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
在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中安裝線路型頭部分裂式避雷針,并在每個桿塔附近埋設分散式集中接地裝置,其能夠起到非常好的防雷效果。該工程設計、施工、安裝等所使用的總費用較低。這一設計方案的優(yōu)勢在于其利用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的頭部結構,能夠對桿塔頂部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改善過去桿塔頂部截面的迎面先導,從而大大減少了雷電電荷先導與桿塔迎面先導之間的電阻泄漏,加快消散雷云電荷對地面的雷電沖擊,降低雷云電荷下行先導電流,避免雷電電流在階段性發(fā)展過程中對桿塔造成的損害,進而防止雷電沖擊對桿塔的現象發(fā)生,同時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能夠改善繞擊雷對線路造成的損害,降低了輸電線路的雷擊跳閘率。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自重輕、體積小、施工安裝簡單、對桿塔接地電阻要求不高、防雷效果好、造價低等優(yōu)點。同時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能夠安全穩(wěn)定運行,無需進行維修和養(yǎng)護且使用壽命長。采用這種防雷方案對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實施防雷措施具有高效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穩(wěn)定性。
(四)小結
通過列出三種防雷方案,能夠看出采用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是最可靠、最經濟、最安全穩(wěn)定的防雷設計方案。與安裝線路避雷器以及全線架設避雷線相比較,就能夠清晰了解這兩種方案在成本投入、設計、施工、安裝、性能、維護等方面都與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采用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作為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的防雷工程設計方案是切實可行的。
三、10kv線路防雷工程設計的運行情況
通過對不同設計方案進行對比,從整個防雷設計方案的實施性、施工、安裝、運行維護、防雷效果、以及符合在惡劣環(huán)境下運行要求,充分考慮其在使用期限、技術要求、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優(yōu)勢,采用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防雷方案是最符合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的防雷措施。在施工過程中,電力企業(yè)可以將線路桿塔進行遷移,待完成施工后再移回原地,這樣不僅避免停電施工對社會生產生活造成影響,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順利有序的完成施工安裝工作。經調查,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在10kv輸電線路運行過程中沒有發(fā)生任何雷擊事故,也沒有因故障而進行維修,取得了良好的防雷效果。
四、結語
通過分析和對比不同防雷設計方案在10kv線路運行過程中的防雷能力及效果,可以充分認識和了解到線路型頭部分裂均壓式避雷針在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線路防雷工程設計上具體的應用情況和實際效果,將10kv輸電線路設計改造為防雷線路,降低了因雷擊造成的安全事故,也大大降低輸電線路的雷擊跳閘率。從輸電線路安全穩(wěn)定運行方面來講,提高了我國輸電線路的運行能力,改善了我國輸電線路運行環(huán)境;從防雷工程設計方面來講,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進輸電線路防雷工程的質量,提高了輸電線路防雷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慕東.10KV配電線路防雷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5).
[2]鐘政權.10kV配電線路防雷保護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6).
【關鍵詞】雷電;危害;防雷;治理;接地
0 引言
雷電是發(fā)生在大氣中的一種自然現象,雷電災害已成為聯合國公布的10種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雷擊以其電熱效應、電磁效應、化學效應及機械效應的瞬間爆發(fā),對人、設備和建筑物等造成巨大破壞。我國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估計為3000-4000人,財產損失估計在50-100億左右。雷電有著隨機性、分散性、突發(fā)性、三維性的特點,科學發(fā)展到今天,還不能百分之百地消除雷擊災害,但是我們通過有效預防措施,能夠減少或者消除雷擊災害。
1 現代防雷技術措施
現代防雷技術措施簡單地可歸結為ABCDEGS七個字,中文意思是“躲”(Avoid)、“等電位連接”(Bonding)、“傳導”(Conducting)、“分流”(Dividing)、“消雷”(Eliminating)、“接地”(Grounding)和“屏蔽”(Shielding)。
防雷是一個綜合的機制,具體采用何種方式要因地制宜,通過合理的經濟技術比較來確定,要做到把雷電災害降到最低,就要有機結合,全面防御,總體防御方式如圖1所示。
2 礦區(qū)防雷的必要性
煤礦企業(yè)大部分作業(yè)場所在井下,特殊條件的限制使礦井時刻面臨瓦斯、煤塵、水、火、頂板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礦井遭受雷擊災害所造成的傷人毀物、大面積停電停風、通訊中斷、排水中止、雷電侵入井下引發(fā)非常嚴重后果,搞好煤礦系統防雷是一項十分緊迫任務。
煤礦企業(yè)必須根據國家、地方法律法規(guī)與防雷技術規(guī)范要求,由從事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業(yè)務的機構依據國家防雷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后,按照評估確定的防雷類別與防雷措施開展,在認真調查地理、地質、土壤、氣象、環(huán)境等條件和雷電活動規(guī)律以及煤礦特點等的基礎上設計和安裝相應防雷裝置,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3 俄霍布拉克煤礦礦區(qū)雷災害情況
3.1 俄礦礦井概述
俄霍布拉克煤礦(簡稱俄礦)地處新疆庫車縣北部山區(qū),是徐礦集團早期援疆項目。目前礦井具備500萬ta生產能力,為南疆現代化程度最高最大井工煤礦。礦井地處庫車縣北山礦區(qū),地貌復雜,形成明顯的區(qū)域性氣候差異,地形為北高南低,礦區(qū)位于天山南部的中山地區(qū),海拔高度約+1910m,相對高差約100m。東部地形由于溝谷切割而起伏不平,西部為中山丘陵,四周是山,中部平坦。
3.2 俄礦所處氣象特征
本區(qū)氣候屬大陸性暖溫帶干旱氣候,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為11.6℃,夏季平均溫度為20℃左右,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4℃;冬季平均溫度為-12℃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27.4℃;歷年最高氣溫為41.5℃,最低氣溫為-32℃。
3.3 礦區(qū)的雷暴情況
俄礦所處北山礦區(qū)常年平均雷暴日30.5天,最多的1989年為 42天。如圖2所示。
雷暴一般出現在每年的4~9月,3月和10月日數極少,其中以7月最多,6月次之,8月第三,6-8月占全年的76.1%。見圖3所示。
3.4 雷暴造成的事故統計
庫車縣雷電災害連續(xù)5年逐年增多,2012年高于近5年平均水平,雷電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是有資料統計以來的歷年之最,如圖4所示。
2012年6月至8月發(fā)生的17起雷電災害中有14起發(fā)生在山區(qū)、農牧區(qū),占總數的82.35%。其中人員傷亡事故8起,造成7人死亡、7人受傷;262只羊死亡和30只羊失蹤;20多臺計算機損壞、2臺信號控制器被擊毀;俄礦采空區(qū)先后發(fā)生雷擊,造成羊圈著火、羊群死亡事故,110KV系統接雷瞬間跳閘事故,煤倉遭雷擊,通訊系統雷擊損壞、楊樹林遭雷擊大樹劈開起火等事故,礦區(qū)西側原小煤礦發(fā)生變壓器雷擊著火事故,礦區(qū)防雷擊事故刻不容緩。
3.5 俄礦礦區(qū)雷暴的主要特點
俄礦處于庫車北部地區(qū),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近年來的氣候變化,致使雷電活動變化異常:
1)雷暴的空間分布特點是:山地多余平原,北疆多余南疆、西部多余東部,北部山區(qū)、牧區(qū)多于山下城區(qū)、平坦區(qū)域;
2)雷暴時間分布特點是:雷暴活動的季節(jié)性很強,主要集中每年的4-9月,夏季最多,春秋次之,冬季一般不發(fā)生;
3)雷擊具有選擇性:電阻率特別小的地區(qū)雷擊的概率較大。雷擊經常發(fā)生在有金屬礦區(qū)的地區(qū)、河岸、地下水出口處、山坡與稻田接壤的地段和不同電阻率土壤的交接地段。在曠野、地面上孤立、有較高的尖頂建筑物比較容易遭受雷擊。
4 俄霍布拉克煤礦礦區(qū)的系統防雷實況
經庫車縣氣象部門對俄礦防雷現場勘察,對照國家有關防雷規(guī)范標準,存在的主要防雷安全問題是:
1)礦井工廣高大建筑物、構筑物、煤炭堆場所有的直擊雷接閃器為簡易接閃器,不能滿足現代設備的高要求;
2)礦井主副井井口的軌道、架空管路、入井動力電纜、通信電纜的防雷接地不完善;
3)礦井地面炸藥庫的防雷措施不到位、不完善;
4)全礦的電源低壓側沒有低壓電源浪涌保護裝置(約為50處),調度中心監(jiān)控室部分浪涌保護模塊不符合相關國標規(guī)范的要求;
5)交換機的電源浪涌防護措施不完善,光纖加強芯無接地,交換機柜無接地;監(jiān)控設備的感應雷防護措施不完善;
6)由于礦區(qū)的土壤電阻率高,實測大部分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偏高或不合格,需要采取降阻措施。
5 俄霍布拉克煤礦防雷整改方案
根據庫車北山地區(qū)的特點,結合俄礦的實際情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突出重點,強化治理”的方針。俄礦防雷的重點在地面中央變電所、調度中心、網絡中心、炸藥庫、主副井、高大建構筑物等地點,在以上地點,既要防直擊雷,又要防感應雷。具體措施如下:
5.1 110KV變電所
變電所是煤礦電力系統的心臟和樞紐,保護好變電所設備是防雷的關鍵。
(1)為防止變電所的電器設備及其建、構筑物遭受直接雷擊,在變電所安裝避雷針3支,使設備及建、構筑物均處于保護范圍之內。
(2)從實際來看,由于110KV茲俄線經過山區(qū)雷擊輸電線路的次數遠多于雷擊變電所,所以沿線路侵入變電所的雷電侵入波比較常見,再加上輸電線路的絕緣水平比變壓器及其他電器設備的沖擊絕緣水平高的多,因此,變電所電源線路采用全程避雷線,避雷器是變電所用來限制雷電行波過電壓的主要手段。為此所有進出線開關全部安裝氧化鋅壓敏電阻,所有母線安裝母線避雷器。
5.2 調度監(jiān)控指揮中心
調度中心是煤礦生產的指揮中心,調度中心微機、大屏幕這些設備對電壓波動限制非常嚴格,它的防雷應重在防感應雷。
俄礦安裝的ATMQ型電涌保護器對雷擊電磁脈沖引起的過電壓、過電流防護,特點是響應速度快、吸能本領強、限制電壓低、安裝方便、采用標準模塊化結構。
等電位連接與共用接地系統設計:國標規(guī)定,需要保護的電子信息系統必須采取等電位連接與接地保護措施。故礦調度監(jiān)控中心的設備(包括機殼、金屬管、屏蔽線外層等)均以最短的距離與等電位連接網絡的接地端子連接。
5.3 礦網絡中心
煤礦網絡中心是煤礦生產經營中的主要場所。隨著礦井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設備的聯網運行帶來了方便和實惠,防雷是礦井安全關鍵。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調度監(jiān)控機房如下處理:
5.3.1 屏蔽處理
1)電子信息系統設備應遠離外墻結構柱不小于1m的距離,設置在雷電防護區(qū)的高級別區(qū)域內;線纜的屏蔽采用屏蔽電纜,在屏蔽層兩端及雷電防護區(qū)交界處又做等電位連接并接地;所有的金屬接頭(光纖)加強芯等在入戶處直接接地;中心窗戶加裝了屏蔽網。
2)室外視頻探頭金屬外殼接地處理,減少電磁場對探頭內電子設備的危害。
5.3.2 電源線路和信號線路感應雷防護
電子信息系統設備配電線路采用TN-S系統,安裝浪涌保護器,在總配電柜、機房配電柜設備前采取3級浪涌保護。
信號線纜的端口安裝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監(jiān)控部分包括室內接收設備處、室外探頭處),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及電纜內芯的空線對應接地。
5.4 高大建筑、構筑物
由于俄礦建設較為倉促,防直擊雷的接閃器不能滿足現代設備的要求。生產調度辦公樓、煤倉無防雷措施,對于鍋爐房煙囪、篩分樓、主井、副井、接閃器等部分17處所設置的老式避雷針已經不能滿足新的規(guī)范要求,全部換為標準接閃器,引下線及接地極截面標準化,更換后的直擊雷設施高度符合現行防雷國標規(guī)范的要求。
5.5 出入主副井口設施
5.5.1 入井軌道
采取措施: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軌道在井口附近將金屬體進行2處的良好的集中接地。井內接地裝置距離井口3m。在離井口軌道絕緣段100m處采取接地技術處理,在軌道末端采取接地技術處理。軌道在距離井口5m處和以外選定2個自然接頭,串入絕緣軌段,每個絕緣軌段長度3cm。距離大于機車和列車的總長度。
5.5.2 入井通信和電纜線路
由于通信線路經由地面架空引入井下的,故在入井處裝設熔斷器和防雷電裝置各一個;所有電纜采用電纜溝埋地引入,電纜金屬外皮在進入井口處做接地。并在井外又做1處接地,接地電阻搖測4Ω。
5.5.3 入井架空管道
露天架空引入(出)井口的金屬管道,井外部分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并在井口附近將管道進行2處的良好的集中接地,井內部分接地裝置距離井口不小于3m,接地阻值小于5Ω。
5.5.4 入井原煤膠帶輸送機
帶式輸送機機架及彩鋼板防雨棚等金屬物體應進行防雷抗靜電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大于10Ω;供配電線路全線采用室內敷設,將有金屬外皮的電纜金屬外皮接地;帶式輸送機使用阻燃輸送帶,托輥的非金屬材料零部件和包膠滾筒的膠料,其阻燃性和抗靜電性符合要求。
5.6 礦井炸藥庫
作為煤礦,炸藥的妥善存儲是安全生產大事,而防雷擊尤為重要。
5.6.1 防直擊雷措施
2支GH-15系列避雷針分別安裝于炸藥庫、雷管庫的右側,避雷針與炸藥庫、雷管庫的最近距離6m,經計算2支避雷針可以有效保護炸藥庫、雷管庫。
5.6.2 防感應雷措施
在監(jiān)控室(值班室)安裝電源防雷箱PT220-40一臺,在顯示器、監(jiān)控主機前安裝防雷插座PT-10;在監(jiān)控主機的視頻輸入線路、控制線輸入線路上安裝防雷器,視頻信號防雷器PT-BNC、控制線路防雷器PT-V485;
5.6.3 按地裝置
在實際檢測,俄礦土壤電阻率高達4000~5000Ω,接地材料考慮到山區(qū)的土壤情況,采用接地模塊,用10塊制作一地網,效果較好。
6 俄霍布拉克高原礦區(qū)的防雷系統的接地措施
過電壓的產生主要由雷電和設備的開關操作所引起。防過電壓接地是利用大地作為接地電流回路,在電氣設備與大地之間實現低阻抗的電氣連接,將雷電流引入大地,并迅速流散在大地中,設備接地處的電位固定為所允許的值。要提供小而又長期保持低阻抗對地泄流,應考慮下列因素:a)土壤條件;b)接地裝置與土壤的接觸面;c)接地裝置的壽命。
俄礦地處南天山中部,整個礦區(qū)土質結構形式是面層分布戈壁石100cm以下分布砂礫土,經庫車氣象局防雷中心現場測試土壤電阻率在4000~5000Ω,因此俄礦區(qū)域土壤電阻率高。為使接地電阻符合要求,對工業(yè)廣場不同區(qū)域采用了不同的接地降阻措施,(下轉第75頁)(上接第52頁)具體如下:
6.1 充分利用自然接地體
充分利用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骨架及以及金屬管道等自然接地體,減小接地電阻、節(jié)約鋼材及達到均衡電位接地的有效措施。
6.2 增加接地極
在110KV變電站接地施工中,原來設計的接地極是直徑25mm長度2.5m銅包鋼管20根,按照設計及防雷接地施工規(guī)范,接地極間距5米,埋深1.2m,打完20根接地極,然后將所有接地極連接起來經測試,接地電阻15Ω。通過增加接地極的措施,經現場實際測試發(fā)現每增加一根接地極電阻可以降低1~2Ω,所以增加10根接地電阻后,電阻由原來的15Ω到2Ω以下。
6.3 多支外引式引外接地
在俄礦地面工廣變電站、鍋爐房、網絡中心接地施工中采用了多支外引線引外接地措施,在表層及下層土壤電阻率均很高的情況下,距場所100m的地區(qū)內,若有電阻率低的土壤,及不凍的河流采用引外接地法,此項接地電阻降低效果明顯。
6.4 充分利用水體
在俄霍布拉克煤礦東側50m的地方有一條河,屬俄霍布拉克上游泉水,常年有水,流過工業(yè)廣場,水體具有電阻率低、散流特性特別好的特點,充分利用這些地區(qū)設置接地裝置。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將接地極通過接地線引入附近低電阻率土壤中的散流作用實現接地降阻。
6.5 更換土壤
在南工廣新生產線系統設備接地施工中采用更換土壤辦法。這種方法是采用電阻率較低的土壤(粘土、砂質粘土等)替換原有電阻率較高的土壤,置換范圍在接地體周圍0.5m以內和接地體的1/3處。但成本較高,不宜大范圍使用。
6.6 加降阻劑改善接地體周圍的土壤
俄礦煤場和污水處理廠接地施工中,采用接地極周圍加降阻劑,降阻劑是由幾種物質配制而成的化學降阻劑,是具有導電性能良好的強電解質和水分,在接地極周圍敷設了降阻劑后,起到了增大接地極外形尺寸,降低與周圍大地介質之間的接觸電阻的作用,效果很好。
7 強化防雷基礎管理工作
加強防雷裝置的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工作,防雷安全實施定期檢查、評估,并做好防雷裝置的維護。
7.1 每年雷雨季節(jié)來臨前,礦井及時召開雨季三防工作會議,及時研究部署當年防雷工作,每當雷雨天氣來臨時,積極動員,采取相應預防措施。俄礦每年聯合庫車氣象局防雷檢測中心對全礦防雷設施精確測量一次,對于有火災爆炸危險場所每半年檢測一次,對存在的隱患積極整改。每次雷雨過后,組織人員對避雷設施進行巡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使整套系統保持完好。
7.2 根據《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技術規(guī)范》積極開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并建立應急預案,定期演練,發(fā)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確保安全。
7.3 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避雷設施專項整改資金到位。
【關鍵詞】建設工程; 防雷設計圖紙;技術審查探討
在近幾年開展的雷災調查和隱患排查整治工作中發(fā)現,大部分建設工程都是在建設之初設計環(huán)節(jié)埋下的雷災隱患。隨著我國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建設工程項目逐漸向大型化、復雜化、自動化發(fā)展,給建設工程防雷設計審查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防雷裝置與其它專業(yè)工程聯系緊密。防雷裝置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總體質量,甚至影響到工程投入使用后效率的高低和人員財產安全。因此,把握好設計審查關不但能為竣工后的防雷檢測提供方便,更為確保施工質量和減少雷擊危害打下了基礎。下面就防雷設計圖紙的技術審查提出自己的見解,以供同行們交流分享。
1圖紙審查的含義
經氣象主管機構認定的專業(yè)防雷機構,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技術標準與防雷設計規(guī)范,對設計單位所作的防雷設計施工圖或方案,就安全性、有效性、穩(wěn)定性和強制性標準防雷設計規(guī)范執(zhí)行情況等進行的技術評價審查。
2圖紙審查的原則
a) 設計審查是政府強制,是經氣象主管機構認定委托的專業(yè)中介防雷機構,應是業(yè)內專家;
b) 遵循國家標準防雷設計規(guī)范、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則;
c) 應與其它行業(yè)的通行做法及防雷設計規(guī)范標準一致,就高不就低,求異存同,避免承擔不必要的責任;
d) 圖紙審查本質上是一次重新設計過程,是內行對內行的審查;
e) 審查機構承擔審查的相應失察責任,技術質量責任仍由原設計單位承擔。
3防雷設計技術性審查
防雷設計審查應對以下具體項目進行技術審查。
1、看標題欄及圖紙目錄。了解工程名稱、項目內容、設計日期及圖紙數量和內容等。
2、看總說明。了解工程總體概況及設計依據,了解圖紙中未能表達清楚的各有關事項。(重點:設計的依據防雷設計規(guī)范圖集、年預計雷擊次數、防雷的分類、電源系統的制式、接地電阻 、均壓環(huán)樓層的設置 、接地共用形式。在設計說明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本建筑物的主要用途,其內是否有消防監(jiān)控、安全門禁、寬帶、有線電視等弱電系統設施等)
3、看設備材料表。設備材料表給我們提供了該工程使用的設備、材料的型號、規(guī)格和數量,收集歸納檢測點的重要依據之一。
4、看系統圖。了解系統圖的基本組成,主要電氣設備、元件等連接關系及它們的規(guī)格、型號、參數等,掌握該系統的基本概況(豎向系統圖和配電系統圖)。
5、看平面布置圖。如基礎、屋面防雷和樓層管線配置、設備布置等的平面圖等,都是用來表示設備安裝位置、線路敷設方法及所用導線型號、規(guī)格、數量、管徑大小的。(接閃帶布設、樁利用系數、樁筋利用情況,防雷網格的設置,地圈梁閉合環(huán),人工接地預留外引端子、接地電阻1Ω,安全距離的計算,接地檢測預留端子。接地干線,如幕墻、機房、配電房、電梯機房和信息設備場地等的接地電阻測試端子。引下線的數量、間距、布置。屋頂面布設的航障燈、裝飾燈、廣告牌、水箱、太陽能等。)
6、審查基礎接地平面圖?;A接地平面圖是建筑物防雷的基礎,從基礎接地平面圖中可查驗基礎地網的形狀、埋設深度。應了解地質報告與地下水位;應知土建基礎設計型式,基礎鋼筋埋設深度,估算埋地鋼筋表面積。確認設計是否合理、自然接地體可否利用以及接地電阻設置可否能滿足要求。重點審查防雷接地與其它接地共用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要求(1Ω、4Ω、5Ω、10Ω、30Ω或100Ω等)。
7、審查引下線設置位置、根數、平均間距等。引下線間距可以按照相鄰三檔平均滑動計算。
8、審查側擊雷防護裝置。防側擊雷均壓環(huán)、外墻金屬門窗、陽臺圍欄、空調擱板等處的等電位接地要求。側擊雷防護均壓環(huán)二、三類建筑均為建筑頂上20%且超過60米部分需要布設均壓環(huán)和防側擊雷。(室外空調機擱板應預留接地。)
9、建筑縫處防雷裝置設置。
10、審查等電位連接設置。等電位連接是建筑物防雷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僅可以減少雷擊產生雷引起的電位差,還能增強屏蔽效能,防止雷擊電磁脈沖危害,改善電磁環(huán)境。等電位接地(等電位連接按其功能分為總等電位連接(MEB)、輔助等電位連接(SEB)、局部等電位連接(LEB)、樓層等電位連接(FEB)、等電位連接帶(EBB)、等電位連接(EB)、等電位連接網絡(BN)等。應知接地干線敷設、總等電位接地端子設置能否滿足防雷設計規(guī)范要求。審查可能有附屬設備設施的樓層、房間、屋頂宜預留局部接地端子。
11、審查屋頂平面圖防雷接閃網(帶)的敷設。防雷網(帶)的敷設方式、位置及格距等。
12、SPD設置。安裝的位置、級數、雷電通流量等。對已經設計有SPD的建筑物,也應根據其防雷類別判定SPD的位置、級數、雷電通流量是否合理。(應該通過雷擊風險評估的雷擊類型S1、S2、S3、S4和線桿類型,雷電流參數、可能雷擊點、線路敷設和設備耐壓水平及SPD電壓保護水平等參數計算,確定是否需加裝SPD,滿足防雷設計規(guī)范安全要求即可,不可強制要求設置多級。對于TN制式一般不設置P+N形式。
13、看安裝大樣圖。是用來詳細表示設備安裝方法的圖紙,也是用來指導安裝施工和編制工程材料計劃的重要依據。也是我們要審查的對象,(如防雷施工、衛(wèi)生間、幕墻預留端子、女兒墻及配電柜接線等的大樣圖。)防雷平面圖、大樣圖之間有無矛盾。
14、接地導線截面積,SPD上下級匹配,SPD保護開關整定電流是否符合防雷設計防雷設計規(guī)范要求。強弱電橋架、線槽、線管形式、連接是否符合防雷設計規(guī)范要求。
15、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及水、電、暖、設備、消防、人防等專業(yè)施工圖中涉及防雷部分的軸線、位置(坐標)、標高及交叉點是否矛盾。
16、審查進出建筑物的金屬管線(水、電、暖、通風、燃氣的金屬管線)在進出建筑物時是否與等電位連接端子做等電位連接。燃氣管網與強弱電管線、防雷引下線、接閃器距離,審定合理性。
17、應知玻璃幕墻等電位設計、女兒墻鋁塑扣板、大理石壓頂、不銹鋼欄桿、屋頂避雷網格是否滿足防雷設計要求與驗收規(guī)范要求。
18、消防中心控制室、監(jiān)控室、計算機室、樓宇自控室、程控交換機房、電梯機房的位置設計是否符合防雷電磁環(huán)境要求。
19、防雷產品的說明書及有關證明。
20、埋設管路,吊頂布管,材質和設置是否符合防雷設計規(guī)范要求。
21、審查航空障礙燈設置、防雷措施。
22、還應參見其四置圖、建筑效果圖、立(剖)面圖、規(guī)劃總平面圖、幕墻結構施工圖、鋼結構施工圖、建筑結構說明、施工說明等。
4結束語
防雷設計的審查工作是勘察設計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需要,是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需要,是提高勘察設計質量的需要,是維護國家和社會利益的需要。同時也是《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防雷裝置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規(guī)定要求,未經審查的設計圖紙不得交付工程施工。因此,提高建設工程防雷設計的合格率,對于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消除減少雷擊災害的發(fā)生,是一件非同尋常、至關重要的工作,必須給予極大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10
關鍵詞:建筑物 建筑工程 防雷設計
近幾年來,伴隨著建筑科技的發(fā)展,高大建筑的興建,雷電災害發(fā)生的率也日益繁,給社會、企事業(yè)單位以及人民群眾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國對雷電災害的研究從來沒有間斷過,而國家相關部門對于工程中的防雷設計的要求也日益科學、規(guī)范、嚴謹。比如我國在1994年頒布了《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而在2000年和2010年,國家建設部、機械工業(yè)部等部門又對這一規(guī)范進行了修訂??梢娢覈鴮纂姙暮Φ闹匾暢潭取@纂姙暮Π酥睋衾?、侵入雷以及感應雷等種類,就不同雷電種類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防治。
一、雷電的基本知識與防雷方法簡述
雷電流主要包括了以下四種方式,即:先導電流、回擊電流、連續(xù)電流與后續(xù)電流,其中的回擊電流的幅值最大,因而又被稱為主放電。雷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當雷云負荷中心的電場強度達到極限時,就會發(fā)生電擊穿現象,從而使一些氣體分子處于游離的狀態(tài),而這些游離的氣體就成為導電的介質,當這段導電氣體向下方延伸時,就形成了一個先導通道,這一通道向下與大地在一個特定的距離時,當大地感應到自己的與雷云的極性相反,這樣大地上比較尖端,或者比較突出的地方就會對先導頭部進行回擊,進而在雷電通道中產生一股強烈的回擊電流,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雷電。回擊電流的峰值通常能夠達到1×104到3×104A左右,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脈沖電流,所以才形成了很多雷電災害。
要對建筑工程進行防雷設計,先要對雷電的種類與破壞方式進行研究。建筑工程中防雷設計主要是針對直擊雷(包括側擊雷)與感應雷,而防止雷電波侵入則是在工程竣工之后,根據實際需求單獨進行設計與安裝的。
直擊雷是指雷云電荷直接對建筑物、電氣設施放電的現象。這種雷電擁有強大的電流,并且產生電效應、機械力以及熱量對建筑物、電氣設施進行破壞。
感應雷是指閃電放電時,能夠在附近的導體上產生靜電感應、電磁感應,也可能使電氣設備的金屬部件之間產生火花,進而對建筑物、電氣設備構成威脅。
針對這兩種雷電,我們的防雷原則就是“泄”與“抗”,一是采用接地避雷的方式,因勢利導,將雷電引入大地之中,進而降低了它巨大的破壞力,以達到防雷的目的。接地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將雷電引入大地;二是防止雷電擊中人身。因此,建筑工程必須重視防雷接地的質量,切實抓好防雷設計工作,因為接地的質量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二是提高電氣設備的絕緣水平,以達到抗擊雷電破壞的目的。當然,實際操作中,要根據建筑物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防雷方式,也可以將兩者相結合,以達到最佳的防雷效果?,F階段,經常采用的防雷設施有避雷針、避雷器、避雷線以及保護間隙等等。
二、防雷設計的措施
1.直擊雷的防范設計
建筑工程的防雷設計措施包括了設置接閃器、安裝提前放電避雷針,也可以將兩者結合。接閃器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它高于周邊區(qū)域的其它建筑物,當被雷電擊中之后,能夠將雷擊放電導向自身,再通過引下線與接地裝置,最終將雷電的強大電流引入大地之中,進而確保了周邊建筑物的安全。提前放電避雷針是依靠自身的接地體良好的導電優(yōu)勢,能夠在建筑物周圍雷云電荷還沒有達到放電的程度時,利用提前放電避雷針與雷云之間的放電效應,將電荷引入大地之中,從而避免了雷擊的發(fā)生。
我們在對接閃器、提前放電避雷針進行實際設置時,要考慮兩者安裝的高度、位置不要影響到建筑物的整體外觀,而且設計者要充分考慮到建筑物外觀形象,對接閃器、提前放電避雷針進行設計,使兩者能夠與建筑物成為統一的整體,比如充分利用金屬屋面、金屬欄桿以及埋設層面的避雷帶等等。特別是對于那些對對外觀有嚴格要求的建筑物上,必須考慮到兩者安放的位置、高度、方式要與建筑的外觀形象相統一。安裝時,我們還要依據國家的相關規(guī)范對接閃器與提前放電避雷針的保護范圍進行嚴謹、縝密的計算,以保證建筑物必須在兩者保護的范圍之內。
對于建筑物外觀造型采用的是金屬屋面的大型建筑物,更要充分考慮將外形與屋面防雷設計結合,將安全與使用維護結合。如果屋面金屬板的厚度與連接方式都符合防雷要求的條件下,可以將金屬屋面直接當作接閃器進行使用,同時不要忘記考慮建筑物周邊的環(huán)境以及有無遭受雷擊的歷史記錄,對雷擊的次數、環(huán)境的溫度、雨水的腐蝕性物質含量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防雷設計進行改進。還要應考慮到當金屬板被雷擊中之后,可能引起的損壞與燒傷程度,雖然雷擊的損害程度不能夠對主體的質量安全構成威脅,但是如果建筑物周圍的環(huán)境過于潮濕,或者雨水中含有腐蝕性物質,那么就可能對屋頂構成破壞,進而對屋面的防水層造成一定的破壞,這一情況需要我們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在內。
2.感應雷的防范
(1)進行等電位聯結
等電位聯結能夠消除不同接地點存在的電位差,一旦發(fā)生了雷擊現象,就可以避免由于電位差而引進的放電現象。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根據建筑內部機房、機器設備的實際布局設計的不同位置,分別設置由共用接地系統引來的總等電位聯結端子板以及局部等電位聯結端子板,并將其引入建筑物內部的金屬保護導管、給排水管道以及金屬構件等與等電位聯結端子進行連接。設備在安裝時,要把各個管理間、各個設備間的金融管道、構件以及電源PE線與各局部等電位聯結端子板進行連通,從而構成等電位聯結系統。通常情況下,設置等電位聯結端子的地方有:設備機房、發(fā)電機房、管道井、油箱間、強弱電豎井以及弱電系統機房等等。
(2)弱電系統的防雷措施
一是進行電源隔離與吸收??梢栽陔娫聪到y之中安裝SPD、隔離變壓器以及浪涌電壓吸收設備等等。二是屏蔽接地處理。為了阻止與消減雷擊感應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對弱電設備、電子元件、線路等造成的損害,我們可以對弱電系統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加以保護。主要包括:配線進行穿金屬管理保護、采用屏蔽線纜進行保護,或者對機柜進行屏蔽接地設置。在對屏蔽線纜試工的過程中,必須對線纜屏蔽層的兩端同時接地,穿金屬管理的線纜金屬管也必須要接地,對于非常重要的機房,要按照屏蔽機房的實際規(guī)格進行設計與施工,以增強防干擾的性能。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建筑技術的不斷進步,高層建筑工程的數量不斷增加,防雷設計也越來越重要。防雷設計是一項獨特、連續(xù)的工程項目,其涉及到的環(huán)境因素很多,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因為一絲一毫的失誤都可以導致事故的發(fā)生,需要我們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與敬業(yè)精神。
參考文獻:
[1]殷春生. 淺談直擊雷的防護[J]. 電氣工程應用, 2009,(04) .
[2]楊彩芳. 淺談一般建筑物的防雷設計[J]. 山西建筑, 2006,(15) .
[3]李紅梅. 淺談雷電的預防措施[J]. 山西建筑, 2008,(14) .
關鍵詞:農業(yè)工程;設施農業(yè);分類方法
促進我國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一直是我國發(fā)展社會經濟的長期戰(zhàn)略任務,其主要的工作內容是發(fā)展設施農業(yè)。數十年來,我國一直致力于研究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從簡單的工程技術,一直發(fā)展到如今的系統性強、科學、合理的綜合體系,并在其中融合了多學科、多門類科學知識,作為我國設施農業(yè)技術發(fā)展的戰(zhàn)略指導。盡管我國大部分學者歸納和綜合研究設施農業(yè)技術,但是對于其充分把握的程度還是比較低,無法更加完整和深入地研究整個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體系。對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進行分類,能夠充分掌握其中存在的規(guī)律,為建立完善的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學科體系打好基礎。
1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的含義
所謂設施農業(yè)工程是指綜合工程手段和某種保護設施,合理控制和調節(jié)農業(yè)環(huán)境因素,為農作物改善和創(chuàng)造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條件,提高農業(yè)生產的質量、效率和產量。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選用的都是先進的農業(yè)技術、新型的生產材料,以及優(yōu)良的工程技術措施,充分利用光熱資源作為主要生產能源,調節(jié)和控制農作物的生長環(huán)境,如光照時間、環(huán)境溫度、濕度、營養(yǎng)等各種條件,實現設施農業(yè)的優(yōu)質高產高效生產。
2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分類的概念
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可分為生物技術、環(huán)境技術和工程技術,但這一分類方法是根據技術的類型進行劃分,只能體現出宏觀層面的特征,不能夠充分體現設施農業(yè)技術中更深、更細的層次結構、時代特點等各方面的特征。所以需要在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廣義概念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設施農業(yè)工程一直是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所以其包含的要素也具有一定的廣義性,不僅需要根據農業(yè)工程的生產工具進行分析,同時還需要根據生產者、生產對象以及生產環(huán)境進行分析。研究和分析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的廣義要素,有利于構建一個聯系性強、相互作用的以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作為主體的有機整體,其主要內容涉及到自然技術、社會技術和人文技術等多種社會學科內容,形成合力的技術系統,并有效體現系統的人文科技精神。所以總的來說,要充分發(fā)揮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提高農業(yè)組織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強生產者的綜合素質,才能有效促進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并隨之解決轉變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3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分類的主要特征
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實際上是一個繁雜的技術系統,系統內部的各項技術相互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性,既能夠相互作用,也能夠相互影響,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的特定功能就體現在這些技術相互作用下,所以對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系統進行合理的組織結構,能夠有效放大各項技術的功能,所以在對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進行分類時,應注意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的主要特征:3.1層次性復雜的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系統由多個小系統組合而成,所以在進行分類時,需要通過解釋不同層次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之間不同的結構和功能,從而完善研究內容,同時提高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系統結構的穩(wěn)定性,層層遞進,從低到高逐漸增加分類的層次。3.2穩(wěn)定性分類時,全面根據設施農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技術創(chuàng)新的過程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和研究,增強系統結構的獨立性、長期性和基礎性,放大細分技術的功能,提高系統的功能水平,充分發(fā)揮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3.3開放性開放性是推動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基本特征,同時也是分類工作的本質要求,能夠有效長期保持技術系統的動態(tài)性和成長性。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體系,是一個融合了多領域科學知識的應用型交叉社會學科,確保技術系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夠有效保持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知識的積累和實踐運用的動態(tài)平衡。其次,還可以幫助技術系統不斷吸收新的技術環(huán)境積極因素,提高系統自身的組織水平,增強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進步的效率,但要注意的是,在吸收新型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時,不宜分層太多,要注意為每一層次預留更多的延伸空間,避免降低技術系統的穩(wěn)定性。
4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分類方法
設施農業(yè)工程是一門典型的交叉社會學科,所以其技術系統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為了幫助我國的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系統適應技術環(huán)境的多變,尤其是合理的分析和總結某些高新農業(yè)技術、產業(yè)共性技術等新興技術,然后根據結果進行分類。4.1橫向分類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的功能運行,主要是在農業(yè)產業(yè)鏈有效運轉的基礎上,同時也是我國設施農產品使用價值的重要體現,所以實現我國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目標,實現和發(fā)揮農業(yè)工程技術功能作用的主要途徑是實現設施農產品商業(yè)化,把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內容覆蓋設施農業(yè)產業(yè)鏈的全過程,并根據這一特征在不同層次上進行橫向延伸,豐富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系統的層次內容。4.2縱向分類進行縱向分類層次,能清晰、簡介地解釋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我國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常用的縱向層次劃分方式是線分類法,根據所選定的屬性或者特征分次把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分成相對應的類目,然后排成層次性強、逐漸開展的分類體系。一般可以分成4層,分別是大類、中類、小類以及子類,能夠有效反映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的鏈條、技術環(huán)節(jié)、技術功能以及具體技術和措施等屬性。4.3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分類定位方法采取這一分類方法,需要根據分類工作的穩(wěn)定性特征和原則,鮮明地體現不同層次上的技術內容的特點和功能,在橫向發(fā)展的同時形成并列關系,所以這種分類方法的依據是農業(yè)工程技術的主要屬性和功能作用,便于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為農作物改善甚至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長環(huán)境。
5結語
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系統是一個復雜的技術系統,所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變更,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的動態(tài)性、成長性以及開放性必定會越來越鮮明,同時作為農業(yè)學科研究和建立完善學科體系前提,技術分類方法會隨著社會農業(yè)工程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累積不斷提高,逐漸體現出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集成化、手段人文化等多種現代特征。在進行分類工作時,要充分尊重農業(yè)工程技術的特點,在動態(tài)組織中把握其功能和特點。提高對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分類水平,能夠有效揭示存在技術系統中的普遍規(guī)律和特殊規(guī)律,同時還可以為我國的農作物改善其生長環(huán)境,提高我國的農作物生產質量和效率。要不斷地發(fā)展設施農業(yè)工程技術,就要不斷地推進農業(yè)科技原始創(chuàng)新、集成創(chuàng)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新科技管理體制和合作機制,組建大團隊、搭建大平臺,實施大項目,有效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有效促進農業(yè)生物技術、農業(yè)工程技術、農業(yè)信息技術、農業(yè)經營管理技術的協同創(chuàng)新,從而為現代農業(yè)發(fā)展和建設不斷提供先進可靠的設施裝備和科技支撐。科學合理的技術分類,可以在專業(yè)設置、研究方向把握、復合型科研教學人才培養(yǎng)方面提供全面系統的指導,特別是通過分類過程中揭示技術內在的矛盾關系,對解決不同的學科間融合與支撐的難題、形成設施農業(yè)大學科格局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杜艷艷.國內外設施農業(yè)技術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趨勢[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0(4)
2韓文峰,于瑞軍.設施農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及今后發(fā)展預測[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2(1)
3齊飛,朱明.周新群等.農業(yè)工程與中國農業(yè)現代化相互關系分析[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5(1)
摘要:本文通過總結建筑工程裂縫的類型,為正確判斷裂縫的性質、裂縫產生的原因和探討有效防治的措施等均有指導意義。并在設計中加大力度,采取事前控制,避免或減少建筑物裂縫的產生,提高建筑物的整體性和使用功能。
關鍵詞:建筑物裂縫類型預防措施
一、砌體結構裂縫的類型
(1)干縮裂縫(2)地基下沉裂縫(3)溫度裂縫(4)應力集中裂縫
(5)荷載引起的裂縫(6)凍融(漲)裂縫(7)兩種結構體系變形不協調裂縫(8)沉降溫度裂縫(9)地震作用裂縫
二、混凝土結構的類型
根據混凝土裂縫的特點規(guī)律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十二種類型。(1)塑性塌落裂縫(2)塑性收縮裂縫(3)干縮裂縫(4)溫度裂縫(5)水化熱裂縫(6)收縮、溫度裂縫(7)地基沉陷裂縫(8)應力集中裂縫(9)凍融裂縫(10)鋼筋銹蝕裂縫(11)堿骨料反應裂縫(12)荷載作用裂縫 (13)水化熱裂縫(14)鋼筋銹蝕裂縫(15)堿骨料反應裂縫
三、設計中的預防措施
1、建筑工程裂縫的控制應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為減輕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勻沉降,設計單位可采用下列措施: 采用輕質高強、尺寸穩(wěn)定性好、收縮值小的墻體材料; 選用結構重量較輕的輕型屋面板;對于砌體結構,宜內外縱墻貫通和采用較小的橫墻間距,并控制開洞率,洞口處過梁應加強;首層外墻窗臺下第一皮磚下,應設置4φ6通長鋼筋或做現澆配筋窗臺板,伸入墻內長度不應小于120mm;頂層外墻窗臺下,應設置配筋砌體帶,鋼筋應伸入構造柱內,長度不應小于120mm。 地圈梁和頂層圈梁,應沿每個軸線均設置閉合圈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80mm。
3、在抗震設防地區(qū)建筑基礎的選型應考慮上部結構重力荷載引起的沉降及可能的不均勻沉降;設計時,宜考慮上部結構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處理地基的建筑,除應進行持力層承載力的驗算外,尚應進行軟弱下臥層及地基變形的驗算。復合地基除應做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外,尚應進行增強體強度的檢驗?;A施工時尚應進行沉降監(jiān)測。在滿足地質勘察報告能滿足設計和《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0021的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物的體型應力求簡單。
4、在滿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對于砌體結構或內框架建筑,應采用較小的長高比。軟弱地基上建筑物的宜在(1) 建筑平面的轉折部位; (2) 高度差異或荷載差異處;(3) 長高比過大的砌體承重結構或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適當部位;(4) 地基土的壓縮性有顯著差異處;(5) 建筑結構或基礎類型不同處;(6)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設置沉降縫。
5、建筑工程的伸縮縫的設置,建筑工程樓(屋)蓋設計時,應考慮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對構件和結構變形、開裂的影響;必要時不同墻體材料采用鋼筋網片加強連接。
6、建筑工程屋蓋宜進行熱工性能計算;為避免屋面板變形過大,不應采用將保溫層做在屋面板下面的構造做法。屋頂保溫層宜延伸至挑檐板盡端。剛性防水屋面和保溫層上面的水泥砂漿找平層應設置伸縮縫,并做好屋面防水。建筑外墻宜優(yōu)先采用外保溫。建筑外墻外保溫層應包覆門窗框洞口外側、封閉陽臺、女兒墻以及屋頂挑檐等熱橋部位,以減小室外氣候條件對這些部位的影響。在保溫層截止部位材質變換處應采取防止保溫層開裂的措施。建筑外墻不宜采用內保溫。當建筑外墻不得不采用內保溫時,應避免混凝土圈梁和構造柱外露。當不能避免時,宜在圈梁和構造柱外側用高效保溫材料做保溫層。
7、建筑工程中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混凝土強度不宜過高,提倡采用能滿足結構設計要求的較小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建筑工程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和設計文件的要求;由水泥、摻合料、外加劑組成水硬性膠凝材料,其品種和組成宜通過試驗進行優(yōu)選,選擇相互適應性好,收縮較小的材料。
8、建筑結構的水平構件(梁、板)和表面積較大的墻體等構件,宜選擇體積穩(wěn)定性好、抗裂性能高的建筑材料。
9、建筑增層和增加荷載的裝修、改造,在設計中應考慮地基基礎或某些構件因荷載增加對變形或開裂的影響,制訂相應的措施;同時不損壞原有結構。
10、為避免在結構中積累過大的約束應力(或應變)而引起間接裂縫。結構縫設計時,應綜合考慮縫的各種功能要求,合理設置結構縫的位置和間距,避免約束應力積累過大;盡量合并不同類型的結構縫,做到一縫多能;采取合理的形式和相應的細部構造措施;
11、混凝土結構應按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根據荷載效應驗算構件的抗裂性能及裂縫寬度,并符合有關裂縫控制的要求。在設計時合理設置后澆帶可適當增大伸縮縫間距,但后澆帶不能代替伸縮縫。后澆帶間距不大于30m,澆灌混凝土的間距時間2個月以上,且宜用膨脹混凝土澆筑。采用預制構件(特別是預應力構件)的裝配式結構及疊合結構,具有較好的裂縫控制性能,但應通過有效的構造措施消除拼接裂縫并增強結構的整體性。
12、 板中受力鋼筋間距,在現澆簡支板的支座部位,宜配適量的負彎矩板面鋼筋,板底伸入支座正彎矩鋼筋的錨固。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筑或與混凝土墻整體澆注的混凝土板,應在板邊上部設置垂直于板邊的不少于8mm直徑,間距200mm的構造鋼筋。嵌固在砌體墻內的現澆混凝土板,其上部與板邊垂直的構造鋼筋應不少于8mm直徑,間距不大于200mm?,F澆混凝土板的角部的上部構造鋼筋可沿兩個垂直方向布置,也可按方向斜向布置放射筋。單向板應沿垂直力方向布置分布鋼筋?;A筏板當厚度大于2m時,除在板的頂面、底面應布置縱橫鋼筋以外,尚宜在板厚方向設置與板面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
13、多層砌體房屋減少和防治溫度裂縫的措施:1)加強屋面的保溫隔熱性能,包括挑檐板的保溫隔熱,減少溫度應力對屋蓋和頂層墻體的影響,并注意做好屋面的防水,防止因屋面漏水造成屋面保溫層效果下降。對于炎熱和寒冷地區(qū),建議設置架空屋面板等有效的保溫隔熱措施。樓板仍然會產生溫度變形這一實際情況,建議盡量采用柔性防水,以防剛性防水破壞造成保溫層破壞這類情況的發(fā)生。適當提高頂層圈梁的厚度和配筋,頂層圈梁對于增強房屋的整體性和減少樓板溫度應力對墻體的影響起著重要作用,建議頂層在縱、橫向每個軸線均設置圈梁。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80mm,配筋不應小于4ф10。提高墻體的抗剪和抗拉強度,頂層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應采用M7.5,并在山墻和兩端一個單元的內外縱墻沿高度每隔500mm配置2ф6(240mm厚墻)或3ф6(370mm)厚墻的通長水平鋼筋,并設置ф4的垂直鋼筋,間距可為300mm;洞口砂漿面層應配置2根ф6的鋼筋,并設ф4箍筋,間距可為300mm。應在縱橫墻交接處內縱墻沿墻高1/2~1/3范圍內在墻體頂部設置抗裂構造鋼筋,配筋范圍沿墻長方向通長??刂苾韧饪v墻的開洞率,橫、縱墻的局部尺寸應滿足要求,窗間墻的寬度不應小于1500mm;應盡量作外墻外保溫,使外墻溫度常年接近室溫。
要控制建筑物的裂縫,必須明白各類裂縫的類型及成因,做到事前主動控制,在設計中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建筑物裂縫的控制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傊?由于我國現在正處在墻體材料改革的時期.不同的地區(qū)都會有一些適合本地材料.但我們的總體思想“小震無礙,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不變的.無論哪種材料.都要采取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來保證工程的安全性.保證國家、人民的財產不受到損失。
參 考 文 獻
[1]趙崢.淺析磚混結構墻體裂縫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山西建筑.2006,32(12):112-113
[2]鄒凌霄,劉中云.防止混凝土裂縫的主要措施.江西測繪20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