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學前教育價值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前教育價值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關鍵詞】價值觀;學生;教育教學Outlook on values educates the shallow Xi student

【Abstract】What to outlook on values having , what to life direction having right away. The values how to train teen-ager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beneficial to taking form's, is one item important mission of our socialist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building , is long range problem our socialism must study an exploration unceasingly as modernizing school.

【Key words】Outlook on values; Student; Educate teaching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社會上多種價值觀相互碰撞的現象已反映到學校中來,我們的學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與接班人的主陣地,如何加強青年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是我們的一項長期任務。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價值觀教育的導向

而今,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封建主義的價值觀、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東方的價值觀,西方的價值觀;古代的價值觀、現代的價值觀都在對國人產生影響。學生面對這一切,由于判別能力較差,容易產生“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的現象。社會主義學校面對這一現實不能任其自然。在社會上價值觀會呈現多元狀態(tài)的情況下,必須堅持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價值觀,大膽對社會生活中消極的價值觀在學校中的影響加以有效控制和抵制,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念。根據當前學生價值觀的現狀,筆者認為學校在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中,應當重點幫助他們正確處理以下三個關系: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的關系,個人與集體、國家利益的關系,索取與奉獻的關系。

學校教育一旦在社會主義社會與學生之間起好中間媒介作用,學生就會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產生良好的“最初印象”,從而打下純正的“底色”,產生難以磨滅的“社會印刻作用”。

2形象化——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方式價值觀體系,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意識,其教育當然需要理性化。但是若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搞傾盆大雨式的理性灌輸,搞空洞的說教,學生必會覺得味同嚼蠟。因此,價值觀教育方式宜虛功實做,即以具體的物化模式--人物形象進行引導,把抽象的價值認識具體化、人格化,用具體的人物形象感染學生。

價值觀教育形象化的關鍵在于選擇好的榜樣。一是選擇的榜樣地位上要接近學生,力求是“低起點”、“高成就”、“平凡而偉大”的榜樣,這就能使學生動情、佩服。二是選擇的榜樣要在時空上接近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當然可以選歷史上的、國內知名的英雄、模范、先烈、先進人物做榜樣,但決不能一味“舍近求遠”。榜樣的親近性,容易被青年學生相信和接受。三是選擇的榜樣具體言行要適于學生模仿。學生對價值觀的認識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覺到思維,只有通過模仿榜樣的具體言行,才能逐步升華到對價值觀的整體把握。

3校園文化——價值觀教育的環(huán)境力量所謂校園文化,其核心就是師生員工所共同認同的價值觀體系、行為準則和思想作風的總和。它作為一種能動的環(huán)境力量和隱性課程,對學生價值觀導向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校園文化對學生價值觀影響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它包括校風、校容、制度、體育、文藝熏陶等。教育是一種導向,但校園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導向,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即教育。在學校過什么樣的生活,就受什么樣的教育,學校要引導學生過進步、文明、健康的生活,這樣必能對形成社會主義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

4內化——價值觀教育的最終目標所謂“內化”,這里是指通過教育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轉化為學生自我要求,并付之于行動,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人進步的內在動力,是價值觀教育內化的體現。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著力促進“兩個互動”。

一是促進學生情理互動,形成正確的價值評價。要引導他們把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以達到情理相通,認識加深。從本質上而不是從表面上認識、信服、內化社會主義價值觀。

第2篇: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一、知識價值

數學首先是以一種知識形態(tài)存在的。與其他所有學科一樣,數學能夠給我們以認識世界的基本知識。我們每天都在有意識無意識的運用數學知識在解決問題。數學的發(fā)展既包括數學內部自身理論的創(chuàng)建,也包括數學在其他學科和社會各方面應用的擴展和延伸。傳授數學的各種知識以解決問題是我們數學教師們最基本的任務。對教學實踐進行考察,我們可以發(fā)現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內部問題的過程中,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運算求解、推理論證、抽象概括、數據處理、空間想象等能力,也能提高學生數學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說數學知識價值是最基本的價值之一。

二、思維價值

人們在知識積累中發(fā)現了數學所具有的對思維訓練的價值。數學作為一種思維的體操,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同。數學也就演變成了一種訓練人們思維的工具。人們認識到通過數學的訓練,能夠給人的思維帶來巨大的啟迪,引導人們在思維上有巨大的進步。通過數學的訓練,人們的邏輯推演能力,思維的嚴謹程度,乃至于思考的周密性、條理性、邏輯性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提高,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這種思維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學術的研究和知識的進步,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著基礎性的作用。數學思維有著自身的特點,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造性、策略性、問題性、程式化、簡潔化、精確化、全方位等特征。前蘇聯數學教育家奧加涅相曾指出:“區(qū)別于傳統教學,現代教學的特點就在于力求控制教學過程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而基本的思維方式則成為學生要掌握的專門內容"。“數學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數學地看待世界、數學地處理問題,即學會數學地思維、數學地認識問題、數學地思考問題、數學地解決問題;數學更能夠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抽象化、符號化、公理化、形式化、模型化、證明與反駁、數的意識、推理意識、化歸意識、審美意識等等)"。

三、應用價值

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的思維方法無時不有的信息時代,要求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是注重應用價值取向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價值取向。數學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會發(fā)展對數學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從根本上來說,數學能夠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具有高道德、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因此,加強數學應用價值取向勢在必行。應用數學是做數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所以,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在實際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最有用的數學基礎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應用這些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必須十分重視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引入數學教學,再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此外,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能初步運用數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數學應用價值取向的具體闡釋

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這是由數學本身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價值取向所決定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這里所講的數學的應用是一個大應用,就是說其涵蓋范圍是遠遠超越一般意義上的用數學的結論、數學的成果或數學的思維方法,這里指的應用還包括應用數學的思想、語言、觀念,乃至數學的精神。

首先,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對數學的理論性成果進行應用。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生活中生產中方方面面都是數學的影子。如果一個人沒有基本的數學理論知識,在現代社會他是寸步難行的,是什么都辦不成功的。

其次,我們一般有意識的應用數學是將數學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在這種意義上,數學不再是以一種成形的理論形態(tài)出現,而是以一種分析世界解釋世界的方法出現,其體現出的是一種方法論。歷史學研究中運用數學方法,對已經發(fā)生過的,不能再重現的事情進行一種數學模型化的考察,通過對模型的分析不僅促進了新研究領域的開拓,而且使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更精確、嚴謹;不僅影響著對原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及分析這些材料的方向、內容和著眼點,而且影響著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從而可能解決按照傳統的研究方法所無法解決的難題。

再次,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數學內在的思維對人們分析和解決問題有著巨大的價值。比如抽象化、模型化、符號化、化歸意識、推理意識等等都內含著極為深刻的知識價值。雖然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會從事數學的研究,從事與數學有關的職業(yè),但是我們都會應用這些思維方式,因為這些數學的思維方式具有普適性的特點。人類社會越是往前發(fā)展,越是需要思維方式的進步。具體的知識是有限的,要創(chuàng)造出新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思維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最后,數學的語言、觀念、精神等方面的價值也正在逐漸的被人們認識到,并開始廣泛的應用。世界上的語言有很多種,幾乎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甚至有幾種語言,這些語言上的差異直接導致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知識、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阻礙。而數學語言卻是通用的,可以說數學語言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世界通用語言,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人們可以運用數學語言共同探討科學世界的奧秘。此外,數學的觀念和精神也正在被人們逐漸發(fā)掘出來,并體會著他們的價值,數學對人們的影響正在逐步向更深入的方向發(fā)展。

第3篇: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關鍵詞】情感態(tài)度;音樂審美;情感;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2-0189-01

“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將情感中善的,美的方面盡量發(fā)揮,把惡的,丑的方面漸漸壓服淘汰下去,這種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類一分的進步?!鼻楦性谌说娜姘l(fā)展與健康成長中,有著極其重要和非常深刻的作用。情感時刻伴隨著人的精神生活,是人們對外界事物的主觀態(tài)度和內心體驗。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性格各異,年齡不同的,正是最需要情感滋養(yǎng)和溫暖的學生。這就決定了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情感因素的運用。音樂蘊含著巨大的美感能量,是一種最富于情感表達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藝術形式。因此,尤其要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1.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在音樂教學中,應充分揭示音樂要素(節(jié)奏、旋律、音色、和聲、力度、速度等)的表現作用。讓學生親生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而不是枯燥的、單純的技巧訓練和灌輸死記硬背的知識,使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收到熏陶和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1.2培養(yǎng)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要確保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活動的主角而不是裁判員或評委。教師應把學生從那種聽講式的教室里、從沒有多少移動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來,親身參與到喜愛的音樂活動中。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yǎng)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1.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樂課程屬于美育的一個領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其最主要的特質就是情感審美,其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yǎng)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1.4培養(yǎng)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ㄟ^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1.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鹬厮囆g家的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個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2形成良好的師生情感

教師在師生情感關系過程中起到主導,主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認清職能,正確定位。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著,而是一個顧問,一個參與者與引導者,應鼓勵學生“當仁不讓于師”,而不是壓制學生,使其成為一個應聲蟲。

2.2尊重信任學生。教師應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使之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動力,只有當教師把真情實感傾注到音樂之中,才能感染學生打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樂之中。從而使之進入學習音樂的最佳狀態(tài)。

2.3了解、熱愛、關心學生。情感的形成建立在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找到情感產生的支點。

3運用美育激發(fā)創(chuàng)造情感

3.1以情動請:情感的特點之一是感染性。要調動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堂學習,最好最直接的辦法是教師運用情感因素進行教學。每個動作,每句講解,教師都要認真,充滿感情的去完成,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樂于接受。因為在一定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影響別人,使其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感。

3.2以行育情:情感的發(fā)生不是無緣無故的,他是在具體實踐活動中發(fā)展、成熟的。因此,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生動性,讓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有意義的活動,這是教師傳達情感,培養(yǎng)學生美好而豐富的情感的重要途徑。

3.3以境激情:培養(yǎng)兒童審美能力是美育過程的起點,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的途徑是經常性的審美活動。所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看蒙古舞是抖肩膀;觀看新疆舞時擺脖子;隨著音樂旋律的變化而改變情緒。倘若經常性地開展類似富有直觀性,可感性,愉悅性的審美活動,就會引起一種強烈地心靈情感體驗,產生一種美感。

3.4以理引情:道理理解的越深刻,情感會越濃厚。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懂得相關的道理,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有效的途徑。當然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和學生的特點,靈活地確定運用,才能達到預定的目的。

總之,情感因素的運用,是教師樹立威信,組織教學,激勵學生熱愛學習,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重要條件,也是音樂課堂效率提高的保證。

第4篇: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一 人文素質教育的建構

陶行知曾說:“在教師的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苯處熓菍嵤┤宋乃刭|教育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較高人文素質人才的關鍵。要使課堂教學充滿人性、人情、人道,最為主要的是教師首先要有人性、人情、人道,教師的人文素質不高,就不可能培養(yǎng)出人文素質較高的學生。另一方面,如果教師缺乏人文意識,學生就不會在他的教學中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教師除師德高尚、業(yè)務能力過強之外,更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建構全面的人文教育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尊重每個學生受教育的基本權利,確保其主體地位和個性發(fā)揮,重視學生主觀情感,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讓每一堂課成為人文教育的輻射源,使學生真正地體味學習的快樂,做人的快樂,向往教育,憧憬未來。

二 人文素質教育的整合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又是教師展示自己才華的場所。教師展示才華的同時,施以人文意識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共同整合,才能一幅描繪出充滿人文色彩的畫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應是學生基本權利的享受,而不應側重義務,輕視權利

受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教育特點是公正、公平、民主的,是不斷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要的。在課堂上,學生學習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權利,而不是來盡更多義務的。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權利的享受而設計課堂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形成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維系體系,不能因為學生的故意調皮,而剝奪其聽課的權利(如罰站、趕出教室等);設計問題體系,要有層次感,難易比例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效果評價體系,應以更多的鼓勵為主,尊重學生學習的成績,不能過多的宣揚分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才去主動地學習,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課堂教學,應是個性內化活動的過程,而不應抹殺差別,貶抑個性

人文教育應把學生個人心靈的全部豐富多彩的東西挖掘出來,而不是把它們壓縮成一個公式化的單一的“心靈”。教育不僅注重個體智力因素的發(fā)展,還須關注非智力因素,重視個性的自由,給學生一個個性施展的空間,只有在這個空間,學生的思維才得以發(fā)散,情感才得以展示,理念才得以升華。學生積極地探索比默默地接受更能提升其發(fā)展的空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承認個性差異,而且要懂得欣賞差異,在欣賞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這就是激發(fā)生命內涵的過程。 我們必須盡力去營造一種學生主動學、輕松學、有自主選擇權地學的課堂教學的氛圍,讓學生有申訴自己觀點的自由,有在形成自己思想和設計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里張揚自己的個性、發(fā)揮自己的潛質、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自由。廣大的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個性差異。多考慮和設計一些針對不同個性學生的因材施教的策略,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通過不同的施教途徑都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與施展。

3.課堂教學,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而不應醉心給予,禁錮天性

主體意識,是指學生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作用的認識及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內在要求,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講,主體意識是要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愉悅,從對具體學習活動的興趣轉化為對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其規(guī)律的探求,逐步地把自己的學習與遠大的理想聯系起來。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逐步地養(yǎng)成堅強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強、勇于創(chuàng)新的性格。所以,良好的主體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對學生而言是受益終生的。針對這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教法要盡可能做到生動形象、靈活多樣。通過新異刺激,引起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愉悅的氛圍,想方設法讓學生通過眼、手、口、腦的各種感官活動,獲得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喚起求知的欲望,從被動變主動。

4.課堂教學,應是學生情感的放飛,而不應是束縛精神,限制自由

我們教學的主旨不是使學生變成知識的奴隸,教師的信徒,而是知識的主人,教師合作的伙伴。在課堂中允許學生情感放飛,暢所欲言,知則必言,言而必盡。為了改變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現象,教師應放下“架子”從講臺上走下去,深入學生當中,與學生共同暢談本課的有關學習內容。只有尊重情感的自由,才能有真摯的情感抒發(fā),而只有真情才能打動人而獲得廣泛的社會化的情感共鳴。教師要用不同的語言和方式讓學生感受關注;要讓學生覺得你的脈搏與他們一起歡跳;要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思維的火花;要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感受和諧的歡愉、發(fā)現的驚喜。這就是教育對人性之覺悟!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可見,不可言說的情感交流和“身教”是至關重要的。融情感、激情、意志、關愛于教育過程,這是人文教育的一個重要層面。

三 人文素質教育的加載

第5篇: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

小學體育教學主要以室外課為主。是師生的雙邊活動,也是以身體和思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項特殊活動,不僅在于育體,而且在于育心。同志曾經說過“體者,載知識之舟寓道德之舍也,無體則無的智者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教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已經從單純的生物觀逐漸向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意志、品質、智力和能力等人生觀、價值觀方面轉變。學生時期是人生的花季,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課的有利條件,在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寓于體育教學之中,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增強體質,獲得體育知識的同時,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傳統的體育教學只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表演,而教師則習慣于發(fā)號施令,要求全體學生都統一到他所設計的“套中”,其結果事與愿違。在很多時候,由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變,學生完成工作失敗、師生交往的沖突等原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隨課堂氣氛的變化而下降。這樣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在體育教師中從以往的“以物為本”轉變?yōu)椤耙匀藶楸尽?,從“生物體育觀”轉變?yōu)椤叭宋捏w育觀”,實現“體育人文精神”與“體育科學精神”的有機配合,實現體育教育對主體性人格的培養(yǎng),弘揚人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意義;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想品德、言談舉止會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要嚴于律己、為人師表,要以良好的師德、精湛的技藝去教育啟迪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

體育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獨特的社會交往活動,更是一種嚴格規(guī)則約束下進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動。它不僅滿足學生好奇、探究、體驗,甚至“冒險”的心理。而且是不同動機、不同能力、不同年齡的青少年都可以參與其中?;蛐蕾p、或娛樂、或競技,找到適合自己的地位而受益。同時,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規(guī)則,按一定的程序認識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尊重事實、弘揚正義,愛憎分明、態(tài)度明朗的人格和學生的是非觀、正義感。從而讓學生體會體育的內涵,達到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團結協作、奮勇拼拼搏的思想,激發(fā)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

三、培養(yǎng)學生自強不息的品質

體育是競爭。競爭中難免又失敗,有挫折。但這種阻力可以轉化為人前進的動力。就體育而言,成功、勝利是暫時的,而失敗和挫折是永恒的。它是體現一個人是否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一個人的意志品質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有意識的不斷給學生出“難題”、設“障礙”、樹“對手”,制造挫折的環(huán)境,同時通過表演、測試、競賽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向困難和挫折挑戰(zhàn)的信念。其間學生或許會受到皮肉之苦、心理沖擊,直至產生放棄的念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的進程迅速而恰當地給予學生一定技巧上的幫助,并鼓勵學生向困難和挫折挑戰(zhàn)的信念,是學生產生不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yǎng)他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團隊意識

體育競賽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集體項目,都要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講究個人行為的規(guī)范性和道德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和道德風尚 ,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增強團隊意識。在運動實踐中,一方面要讓學生學會獨立的觀察、判斷,獨立的應付突如其來的賽場變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人特點、特長,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自主精神和獨立人格;另一方面,要使學生都置身于一個團隊之中,團隊勝了,大家分享;團隊失利了,大家承擔,并進行自省。團隊榮我則榮,團隊恥我則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為集體而戰(zhàn)的奉獻品質。

五、要注意課外因素的作用

社會“大氣候”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全國“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和素質教育的提高倡,體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大氣候的影響下,也深知作為一個公民應有的職責,力爭做“強民”,而不作“弱民”的責任感在他們心中形成。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社會責任感。

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中指出,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這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注重結果性的評價,更要重視過程性評價;不僅注重定量評價,更要重視定性評價;不僅注重絕對評價,更要重視相對性評價。教師在對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時不但要有教師對學生的外部評價;還要有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評價中,體現了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發(fā)展進行評價,要建立體育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實施多元化評價方法的思想。我們知道,不同的學生由于個性不同,因而他的發(fā)展也是不同的。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評價。只有這樣,才能認真把握好學生發(fā)展性評價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讓每個同學的體育個性都得到發(fā)展,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課改理念,使不同的學生在體育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評價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考試結果要進行全面分析,客觀公正地描述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進步和不足,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評價學生。由于體育教學的復雜性、多因素的制約性以及評價技術和手段的局限性,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特定的適用范圍和界限。因此,實施多元化評價方法是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方法。如從學業(yè)成績、綜合素質、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積極情感的體驗等方面進行評價。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既可以充分發(fā)揮各種評價方法的優(yōu)勢和特長,又可以互相彌補其缺陷和不足,使評價的結果更加客觀、公正,以更科學地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六、結語

總之,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的體質、傳授體育知識的同時,還要科學的將德育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賞。實踐證明,在愉悅的情緒中,學生更容易接受歷史的教誨,他們青春亮麗、活潑開朗,他們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望,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要無私的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體育鍛煉中不斷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

參考文獻:

[1] 李靖珍;《淺談小學體育新課程教學》《中國科技教育雜志》2010年第2期;

第6篇: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關鍵詞] 寓言教學 價值觀 思想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0-030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想價值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現進行具體分析。

一、 寓言故事的教學價值

(一)飽含人生哲理

寓言是一種文學載體,其創(chuàng)作的初衷就是為了教育。這是一種特殊途徑的教育。寓言故事本身具有豐富的道德內涵,并可以隨著主流價值觀的流變而不斷地進行改編,以適應時展的需要。其實,每一部文學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價值觀。比如,徐友鳳從社會學的角度,通過對寓言故事《龜兔賽跑》中隱藏的不公平競爭機制進行剖析,說明制度化的教育在遵循一種文化標準的同時,也將其他文化給予否決的道理。在課堂上,通過寓言故事把人生道理傳遞給學生,是值得我們語文教師深思的問題。

(二)對學生思想成長的影響

寓言本身特有的故事性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具有一定的契合性。7-12歲的小學生,他們的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由于生活環(huán)境、遺傳因素、教育等方面的不同,他們認知發(fā)展水平、思考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寓言是“理性的詩歌”“穿著外衣的真理”,蘊含了生活的真諦與人生的真理。寓言的教學從簡短精練的故事開始,再上升到蘊意深刻的哲理,能幫助學生嘗試認識自我、認知世界,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促進他們思想認識和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

二、寓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想價值觀的策略

(一)重在明理

寓言的語言淺顯易懂,教學時需要理解的字詞句比較少,重在通過讀懂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寓言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明理的過程。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撥開故事的“外衣”去認識寓言的精神內涵。寓言還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形式比較固定,一般前面講述故事,最后提示它的寓意。教學時,教師既要重視對故事的引導,更要重視對寓意的理解感悟。對寓意理解感悟的過程,就是學生明理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課文內容,找到相類似的寓言,進行類群文閱讀,讓學生嘗試寫一寫寓言的寓意。這樣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加深對社會人生的認識。

(二)理解價值觀

寓言故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取向的包容,不管是褒揚式還是懲罰式,都傳遞一種正面的向上的價值觀。因此,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地保證價值觀的單一化,不必進行多角度的解讀,這是由學生的認識與思維特點確定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閱歷的增加,他們自然會理解寓言故事存在的一些思想沖突。例如,《螳螂捕蟬》這則寓言故事的教學,如果不分主次,就引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就有可能適得其反。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黃雀早晚還是會被吃掉,那為何不放棄捕蟬而保全自身?也有的學生認為,這就是一種生物圈的循環(huán)而已,生態(tài)的平衡就要遵循這種規(guī)則。而這個寓言的含義是要諷刺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禍患的人。

教材中的寓言都傳遞一種主流價值觀。教師在進行解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主流價值觀的引導,預防出現思想失范的情況。

(三)傳遞正能量

語文教材所選的寓言故事,傳遞更多的是正能量。比如,《畫龍點睛》,教育學生要在重要的時段下工夫努力學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狐貍和葡萄》,盡管寓意在于諷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道理,但也能讓學生從中學習到最終吃到甜葡萄的猴子相信自我,達到目的道理;《蟬和狐貍》教會學生,聰明的人要懂得在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與虛榮誘惑,時刻保持警惕。這些課文無不反映出正能量。有的寓言本身傳遞的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或多或少存在一種不協調,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傳遞給學生予正能量。

總之,小學語文教材選編寓言故事本身有其重要的思想價值觀,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營造適合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學習新知,領悟寓言的深刻道理,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價值觀。

[ 參 考 文 獻 ]

第7篇: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師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

二、情感B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的誤區(qū)與對策

教師在對文本解讀時,往往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度割裂開來,片面地認為語文課就是“聽、說、讀、寫”的簡單重復,忽略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yǎng)探究,導致語文課上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課堂氣氛沉悶,重思維結果輕思維過程與方法。要走出誤區(qū),教師首先要正確理解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個目標維度的內涵。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對象和現象的刺激所產生的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教學中,因文本的豐富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特征,教師在實現“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 的過程中,不要單純注重認知因素,要把情感因素考慮進去。在教學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一文,分析“豆腐西施”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探究楊二嫂的動作、外貌、語言、心理活動時,教師要加以點撥、啟發(fā)、釋疑,讓學生明白楊二嫂命運的悲慘。另外,對態(tài)度的理解也應正確把握。態(tài)度“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或事物的發(fā)展過程表現出來的情感指向,包括對事物的基本觀點和采取的相應行動,具有較強的情感傾向性”。在教學浪漫主義詩人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之《雷電頌》一課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挖掘吸取文本精髓,以彰顯詩人鮮明的個性、熾熱的情感以及沖動的氣質。作品有深沉的現實指向和深刻的現實意義,它抨擊了抗戰(zhàn)時期消極抗日、積極的投降政策,同時,它極大地鼓舞了全民族抗日的斗爭意志,推動了正在進行的民族。

價值觀和社會性需要是相聯系的,是人們判斷客觀世界的標準。羅克奇對價值觀是這樣給出定義的:個人關于行動的理想模型和理想的終極目標的信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的路徑與方法

1.通過情景再現的教學實踐進行培養(yǎng)

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革和進步、不斷普及和提升,使得圖像展示、聲音和視頻等技術手段被大量運用,這就彌補了學生生活經驗的缺陷,讓學生身臨其境。例如,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在課上播放蘇州園林的圖片及音像資料,讓學生有身臨界其境的感覺,從而得到關于蘇州園林的全面的、明確的知識,感悟設計者的匠心,引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強調教學活動中的文本對話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和價值取向的影響是深廣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對話氛圍,讓學生品味作者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情感,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地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得到情感熏陶,從而發(fā)自內心地與作者的心靈碰撞和共鳴。

3.課堂延伸法拓展思維空間

初中學生富有強烈的好奇心,模仿能力強,可塑性也很強。他們對教師有著特別的信任和崇拜,教師的人格、言行、品德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他們的影響巨大且深刻。因此,教師在樹立自身形象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同時,必須慎重地以自己的品行修養(yǎng)感染熏陶學生,不說不恰當的話,不做不恰當的事,引導他們關注自然與社會、關注生活與時代,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第8篇: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心理學;分析

無論是社會主義榮辱觀,還是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都明確了我國社會當前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和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現實針對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存在著內涵上的一致性。所謂價值觀,是指主體按照客觀事物對其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信念和標準。價值觀是一個人思想意識的核心,對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一定的導向和調節(jié)作用。符合價值觀標準的事物和行為就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否則就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榮辱觀是指人們對于榮與辱的看法,回答的是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它由“榮”和“辱”兩部分組成?!皹s”就是榮譽,是人的道德行為受到社會的肯定和贊譽以及人對于這種贊譽的追求;“辱”就是恥辱,是人的行為受到社會的否定和譴責以及人的靈魂深處形成的羞恥心。當人的道德行為符合對其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信念和標準時,人們就會覺得自身有價值感和榮譽感;當人的道德行為不符合對其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信念和標準時,人們就會覺得自身沒有價值感和榮譽感。此外,榮辱觀從心理學角度可分析為榮辱認知、榮辱情感、榮辱意志及榮辱行為四個要素,也就是通常講的知、情、意、行。所以,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盡管在提出背景、教育對象、文字表述上存在不同,內涵卻是一致的。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可以看作社會主義榮辱觀針對當代大學生所做出的提煉、濃縮和升華。

高校是我國人才成長的基本源頭和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故而,高校是否大力實施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關系到當代青年價值觀和榮辱觀是否得到有效培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高校中進行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可以抓住二者的共性因素,通過以下措施來實施,達到既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又幫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雙重目的。

一、優(yōu)化培育環(huán)境 人與環(huán)境是互相創(chuàng)造互相影響的。對于高中畢業(yè)直接跨入大學的同學來說,其身體、認知、情緒情感、世界觀、人生觀都處在成長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擁有良好的價值觀和榮辱觀教育環(huán)境,大學生身上才能自發(fā)地凝聚出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這種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首先是文化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大學校園文化對培育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學校可以利用強大的環(huán)境優(yōu)勢,廣泛開展健康向上的讀書演講、讀報評報、新聞評論、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在校園內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制作宣傳燈箱、刊出專題墻報、開設專題廣播,借助文化氛圍、校園環(huán)境的熏陶,幫助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樹立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還可發(fā)揮圖書館和網絡教育的作用,盡可能準備齊全與核心價值觀教育有關的圖書,辦好閱覽室,辦好思想政治教育網,方便大學生從中汲取營養(yǎng)。優(yōu)化培育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環(huán)境,還包括朋輩群體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這是因為,大學的集體生活使學生們無時無刻不處在同輩群體環(huán)境中。個人、同輩群體二者之間形成了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但二者又同時受到高校大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與制約:好的環(huán)境將促進二者的健康發(fā)展,反之則催生惡性循環(huán)。大學培育環(huán)境這些年不管是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不可否認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這就決定了大學培育環(huán)境必須優(yōu)化。

二、發(fā)揮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和行為方式起著主導作用,踐行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好它。課堂教學在高校教學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是幫助大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容體系的主陣地。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研部門要通過加強學科建設,將大學 生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培育納入院校的整體教學計劃之中。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價值觀、榮辱觀培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就要利用課堂教學搞好基本政治理論教育,用先進政治理論武裝大學生。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全方位做好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三進入”工作,即:進入課堂、進入教材和進入頭腦。如在《思想品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材及課程中增加有關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內容,幫助大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吃透其內涵,把握其精神實質,明確認識到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根本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幫助大學生認識到它既是我國優(yōu)良民族傳統的精華,也是時代進步精神的結晶;既是發(fā)展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大學生中的具體化。通過系統的理論灌輸,有效發(fā)揮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切實夯實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理論基礎。

三、發(fā)揮心理學教育的催化劑作用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可以看作社會主義榮辱觀針對大學生所做出的提煉、濃縮和升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內涵上是一致的,其培育都屬于大學生認知發(fā)展和道德水平發(fā)展的內容。故而,針對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可以在心理教育中滲透進核心價值觀和榮辱觀教育的內容。如在講授《教育心理學》時結合柯爾伯格利用道德兩難問題確定出的個體從兒童到青少年道德發(fā)展存在的三個水平和六個階段,幫助學生掌握價值觀和榮辱觀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青少年進行道德推理判斷的過程,就是對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思想、觀念等進行是或非、榮或辱的判斷的過程,也可以看作其價值觀和榮辱觀發(fā)展的階段。所以,青少年的價值觀選擇和是非榮辱判斷的標準也是先“外”后“內”,即先依據外在的標準,再轉變到依據內化到自身的社會規(guī)則或者公眾期望,最后再依據完全內化的、自己認為對的標準來判斷。

教師要引導大學生認識到自己進行道德推理判斷的過程,就是對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思想、觀念等進行是或非、榮或辱的判斷過程,進而幫其認識到個體價值觀和榮辱觀發(fā)展的階段是與道德判斷的三水平六階段吻合的。大學生價值觀選擇和是非榮辱判斷的標準也是先“外”后“內”,即先依據外在的標準——“八榮八恥”以及“忠誠、使命、紀律和求知”,轉變到依據內化到自身的社會規(guī)則或者公眾期望,最后再依據完全內化的,自己認為對的,與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核心價值觀完全一致的標準。

大學生理解了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是與教育心理學里道德判斷的發(fā)展過程是一致的,從而有意識地按照這種過程去培養(yǎng)合乎當代大學生要求的核心價值觀和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也就得到了自發(fā)的催化。

構筑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盡管是一個涉及思想政治與心理教育交叉學科和多元文化的課題,但是,由于其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內涵上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在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結合其與榮辱觀教育的共性因素,勇于嘗試,大膽創(chuàng)新,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伴隨著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澆灌,在大學中生根、發(fā)芽,結出碩果,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參考文獻:

[1]李春暉,鞏建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心理學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23-124.

第9篇:學前教育價值觀范文

一、把培養(yǎng)愛國意識作為重要價值準則融入語文教學當中

愛國是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語文作為認知漢字和傳遞、表達、理解漢語、漢文化的一門學科,對國人認識和了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對激發(fā)國人的愛國熱情,同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強大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深遠意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深懂得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時刻注重挖掘語文教材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樹立學習榜樣,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守法教育。眾所周知,語文教材中所選課文內容,大多文質兼美,富含教育意義,通過學習《黃山奇松》《黃果樹瀑布》《莫高窟》《在大海中永生》《錢學森》《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詹天佑》《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鄭成功》等描繪祖國如畫自然風景、反映歷史上杰出人物英雄業(yè)績的文章,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幫助學生樹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遠大的學習信念,激勵學生愛國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精神,從而使他們樹立報國之志。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時刻牢記新課標要求,緊扣語文教學特點,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多角度、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二、把愛崗敬業(yè)作為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要求融入語文教學當中

愛崗敬業(yè),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yè)道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要對自己投身教師職業(yè)感到無上光榮,要把教育興國視為己任,主動將國家教育事業(yè)的興旺與自己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淡泊名利,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其次要注意發(fā)現實際教學工作中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加以研究和解決。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主觀學習意識,真正做到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益,促進教學工作邁上新臺階。三要關愛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要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要實施信心教育,利用各種時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對他們多褒揚、多鼓勵,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要深化養(yǎng)成教育,通過嚴格執(zhí)行《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監(jiān)督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要突出自主發(fā)展教育,根據班級實際,開展有自主品牌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活力??傊ㄟ^教學和示范,讓敬業(yè)從小在學生思想中深深扎根,使他們認識到敬業(yè)不僅能反映一個人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成就事業(yè),而且會感染和引領團隊和社會風氣。

三、把誠信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融入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之中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宋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笨隙ā罢\”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說真話,做實事。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自古以來看重誠信。學生是社會的一份子,面對不良社會環(huán)境與道德氛圍對一些學生人生觀和道德觀的沖擊,致使誠信缺失;部分家長不講誠信對孩子在人格和品行形成過程中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在一些地區(qū)和學校,少數學生考試作弊、言行不一、欺騙他人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教育現狀呼喚誠信教育,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認清誠信教育在學生成長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認識到誠信教育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始終將誠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管理,扎扎實實貫徹落實好中央精神,擔起誠信教育的重任。在誠信教育工作中注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不斷豐富誠信教育的形式和內容,精心安排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誠信教育活動,通過收集誠信格言,遴選誠信誓詞等活動,設立無人監(jiān)督“誠信書柜”等誠信場所,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和道德素質,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誠實與信任》《九色鹿》等都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佳作,學生通過學課文,理解了“誠實和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就拿我我們班的“誠信講桌”來說,同學們平時撿到的學習用品、玩具甚至于錢,我都會把它放在講桌上的一個盒子里,以便失主認領,始終沒有一個學生會隨便拿走不屬于自己的錢物;在我們班的“誠信書柜”里,整齊的放著同學們從自己家?guī)淼亩俣啾菊n外書,學年末每人讀書近二十本,但是沒有一本被損壞,更別說丟失,這讓作為班主任的我很是激動!

四、把以善相待作為重要一個重要準則去和學生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