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生物學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n innovational reform research and constructed scientific teaching system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security, around the practice skill training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beginning, experimental comprehensiv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etc. Based on some problems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was inflexible and single, which separated from actual working procedure of veterinary clinic and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 talents.
關鍵詞: 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實驗教學體系;構建
Key words: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yste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constructing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5-0258-02
0引言
獸醫(yī)微生物學是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必修課程又是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是一門應用型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1]。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和方法廣泛滲透其它專業(yè)課程,對動物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等控制動物傳染性疫病工作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目前,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仍以傳統(tǒng)教育模式為主,教學內容完全依附于理論課,教學方法刻板單一,脫離了獸醫(yī)臨床的實際工作程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不利于學生實驗技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不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模式改革刻不容緩。
本研究擬從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估體系等方面入手,圍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強調動手能力、實驗綜合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臨床應用能力等實踐技能的訓練,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研究,構建科學的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
1確立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指導思想
基于教學研究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特點,確立使學生得到微生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強調動手能力、實驗綜合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臨床應用能力等實踐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學會利用這些技能解決獸醫(yī)臨床出現(xiàn)的問題作為獸醫(yī)微生物學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指導思想。
2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1 實驗教學內容體系構建與實踐
2.1.1 對實驗內容進行合理的刪減和整合傳統(tǒng)的獸醫(yī)微生物學實踐教學項目是為了配合理論教學內容安排的,設置的實驗項目具有局限性、孤立性和單一性,并且與其他專業(yè)課程實驗項目有重復,這樣實驗項目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及獸醫(yī)臨床綜合應用能力無疑是無益的,并且可能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系統(tǒng)綜合分析思維的發(fā)展。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根據(jù)專業(yè)培養(yǎng)需要及實踐教學改革需要,刪去單純驗證理論知識的驗證性實驗項目,例如微生物數(shù)量的測定和細胞大小的測定實驗項目、消毒和滅菌實驗項目等。將一些孤立性的實驗項目整合,例如將消毒和滅菌實驗項目整合到培養(yǎng)基的制備及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滌、包扎和滅菌等實驗項目中,不單獨設置實驗項目。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技術(平板劃線技術)與細菌菌落特征觀察實驗項目整合為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和菌落特征觀察,將細菌的簡單染色和復染色技術整合為細菌的形態(tài)學觀察,將細菌的形態(tài)學觀察與細菌的純培養(yǎng)技術實驗項目整合為細菌的形態(tài)學觀察及純培養(yǎng)技術。要求學生對可疑菌落的細菌形態(tài)染色特征進行觀察,同時對該菌落進行純培養(yǎng),以求獲得可疑菌落的純培養(yǎng)物,純培養(yǎng)物的成功獲得為后續(xù)的實驗項目順利開展打下基礎。通過對實驗內容合理的刪減和整合,使獸醫(yī)微生物學實踐教學體系更加系統(tǒng)、完整和科學。
2.1.2 調整實驗順序,注重實驗項目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是一個連續(xù)、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實驗教學最總目標是教給學生一種連續(xù)的微生物技術方法和手段,以便解決臨床工作實際遇到的問題。據(jù)此,對實驗項目開課順序進行了調整,強調實驗過程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調整順序為:①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滌、包扎和滅菌;②培養(yǎng)基的制備和滅菌;③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四種未知病原菌)與細菌菌落特征觀察;④細菌的形態(tài)學觀察(簡單染色、革蘭氏染色)和純培養(yǎng)技術;⑤細菌的生化實驗;⑥細菌的藥敏試驗;7)動物實驗法。通過調整,把一些孤立分散的實驗項目有機整合成連續(xù)、系統(tǒng)、完整的組合實驗,整個實驗過程盡量符合病原微生物臨床檢驗及科學研究的實際程序,模擬了現(xiàn)場工作中實驗室診斷程序,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理論知識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工作有程序的良好習慣。
2.2 實驗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2.1 以學生為本,構建能力開發(fā)型教學模式從查閱資料、制定實驗方案、實驗材料的準備,實驗步驟地實施、結果的記錄和分析及按研究論文形式撰寫實驗報告等方面,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發(fā)揮指導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科學研究的情境與途徑,突出對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教師布置實驗教學課題方向,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制定詳細實驗方案,教師啟發(fā)分析評價,引出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課堂教學內容。每個實驗小組選出代表組成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興趣小組,興趣小組同學自行為本小組同學準備實驗材料(實驗所需試劑的配制、實驗所需材料的消毒和滅菌、玻璃器皿的洗滌、帶菌材料的處理等)。課堂教學時,向實驗小組內每個同學提供不同實驗對象(病原菌種類),確保實驗小組內所有同學的實驗步驟在大體相同前提下略有不同,致使小組內每個同學實驗結果各不相同,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自己的實驗結果,并注意與小組內其它同學實驗結果相比較,充分討論分析,嚴格依據(jù)實驗結果按照研究論文形式撰寫實驗報告。實驗實施過程中,教師發(fā)揮引導作用,對不規(guī)范的操作加以糾正,注重審閱學生實驗報告的結果和分析,以便更好了解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實驗技能和綜合分析能力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通過課前討論,集中進行點評和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科學研究的情境與途徑,突出對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訓練。
2.2.2 采用啟發(fā)式、漸進式教學模式,教學設計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式 獸醫(yī)微生物學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連續(xù)、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良好的啟發(fā)式教學開端對于學生順利完成整個實踐教學體系內容具有重要作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可以從教師提出的對感染動物的某一未知病原微生物的分離和鑒定,并要求篩選到有效抗生素對癥治療課題開始,學生討論解決辦法,教師啟發(fā)分析評價,引出課堂教學內容。由于設置的實驗內容是解決臨床工作實際遇到的問題,并與學生今后工作應對技能相聯(lián)系,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順著教師問題的啟發(fā),開展一系列的實驗項目,每一實驗項目的順利完成,直接關系到下一個實驗項目的順利開展,通過一系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實驗項目解決了教師在實踐教學前設置的問題,整個實驗教學過程完整、系統(tǒng),教給學生一種連續(xù)的微生物技術方法和手段。具體操作為:課前教師可將未知病原菌編號,并向學生告知每個編號的未知病原菌引起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要求同學通過整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病原菌的分離,確定微生物大致的種類和篩選到有效的抗生素對癥治療。由于設置的實驗內容是解決臨床工作實際遇到的問題,并與學生今后工作應對技能相聯(lián)系,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會順著教師問題的啟發(fā),開展一系列的實驗項目來完成課題。首先學生將完成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滌、包裝和滅菌》實驗項目,用自己處理并滅菌的玻璃器皿進行下一實驗項目《培養(yǎng)基的制備(血平板的制備)和分裝》;用自己配置的培養(yǎng)基進行下一實驗項目《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和菌落特征觀察》;對分離培養(yǎng)所見的可疑菌落進行下一個實驗項目《細菌的形態(tài)學鑒定和純培養(yǎng)》;獲得的病原菌純培養(yǎng)物可進行下一個實驗項目《細菌的生化鑒定實驗》,同時可進行《細菌藥敏實驗》項目,篩選有效的抗生素對癥治療;也可將病原菌純培養(yǎng)物進行下一個實驗項目《動物實驗》,在動物實驗項目中可同時進行接種和采血技術的實驗。整個實踐教學采取“教師提出課題―學生討論―教師啟發(fā)點評―引出課堂教學內容”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課題相關實驗項目函蓋《獸醫(yī)微生物學》重要基本實驗,并且實驗項目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與獸醫(yī)臨床實際工作緊密結合,組成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加之每個學生待鑒定的病原微生種類不同,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綜合素質。
2.3 實驗教學測評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改變傳統(tǒng)實驗測評體系,建立基本操作技能為考核重點的科學新型實驗測評平臺。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得到微生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學會利用這些技能解決獸醫(yī)臨床出現(xiàn)的問題。傳統(tǒng)實驗測評體系僅針對單一孤立的實驗內容進行簡單的筆試,考核結果不能很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水平。研究嘗試將考核內容整合為對微生物實驗常用玻璃器皿的處理技術、培養(yǎng)基的配制和滅菌技術、細菌分離培養(yǎng)技術(平板劃線分離法)、無菌操作技術、細菌抹片的制備和染色技術、動物接種和采血技術等幾個重要技能的測評[3]。采用學生隨機抽簽方式,現(xiàn)場讓學生公開操作并回答教師問題,教師當場打分和點評。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技能掌握情況、操作的熟練程度、回答問題的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驗報告書寫等方面綜合給出學生考試成績。這種測評方式能使學生將已作過的實驗再重復操作或觀察一次,加深實驗內容的理解,可操作性強,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3實驗教學保障體系構建與實踐
3.1 修定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大綱大綱實驗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涵蓋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實驗技能,能較密切地聯(lián)系臨床實際,體現(xiàn)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以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目標,以實驗技術為主線,精選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項目。
3.2 建設實驗教材實驗教材是指導學生上好實驗課的重要工具。教材應在原則上與理論教材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對實驗內容進行合理刪減和整合,注重實驗內容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盡量符合臨床檢驗實際和科學研究的實際程序,突出對學生獨立的工作能力的訓練。
3.3 建設“雙師型“實驗教學師資隊伍為了保證實驗教學的質量,必須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體系。這是實踐教學的基礎性工程。為此,一方面鼓勵專職教師參與各種類型的生產實踐橫向課題項目的研究,努力使其成為“雙師型”或“雙師素質”教師;另一方面引進“雙師型”教師,或外聘具有實驗經(jīng)驗的業(yè)界行家作為兼職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力量。
參考文獻:
[1]楊璇,軒小燕.淺談醫(y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實驗課改進[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4,16.
有文獻報道,醫(yī)科大學生在社會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的社會實踐中,在具體的活動中做貢獻,長才干,從而實現(xiàn)其自身的思想認識、知識掌握、專業(yè)能力提高與社會公眾艾滋病預防知識普及提高相統(tǒng)一[1]。學生參與“防艾”宣傳教育活動前,由學校專業(yè)課教師、附屬醫(yī)院皮膚性病科教師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教師對其進行4學時的“防艾”知識專題培訓,培訓結束后方法宣傳資料讓學生自學,學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的專業(yè)知識后再向青年學生、家人及社會公眾進行“防艾”知識宣傳教育。自2003年以來,我校有3萬多人次大學生參加了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為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本研究分析了參與“防艾”專題培訓及艾滋病宣傳教育活動對學生醫(yī)學免疫學和微生物學成績的影響,探索改進這兩門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
一、對象與方法
選取畢業(yè)后參加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2008―2014屆3160名畢業(yè)生作為研究對象。收集整理參加艾滋病相關活動的學生信息,包括社聯(lián)大學生紅絲帶協(xié)會志愿者、寒暑假紅絲帶小分隊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和參與教師“防艾”科研項目的學生,2008―2014屆畢業(yè)生中有1087人在校期間多次參與“防艾”社會實踐活動,其中926人又參加了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參加“防艾”專題培訓及宣傳教育活動的學生為實驗組,其余為對照組。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考試成績之間的差異,P值≤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在校臨床本科生最早參加“防艾”社會實踐時間
收集學生2006―2012年參加大學生紅絲帶小分隊或社聯(lián)大學生紅絲帶協(xié)會組織的“防艾”宣傳教育活動情況,整理學生最早參加“防艾”活動時所在的年級。大一、大二學生參與“防艾”活動占總參加人數(shù)的63.5%。
(二)參加防艾活動對醫(yī)學免疫學和醫(yī)學微生物學課程成績的影響
畢業(yè)1年后參與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2008―2014屆3160學生中有926人參加了防艾活動,2234人未參加艾滋病防治宣傳活動?!胺腊苯M執(zhí)業(yè)醫(yī)師醫(yī)學免疫學和醫(yī)學微生物學課程成績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討論與結論
關鍵詞 醫(yī)學微生物學 實驗教學 留學生 多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留學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衡量高等醫(yī)學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教學科研實力的提升,我校自2005年招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留學生,目前已招收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近1000名留學生,在校留學生人數(shù)達400多人。本教研室承擔了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教學任務。醫(yī)學微生物學是基礎醫(yī)學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學習其它相關拓展課程,如免疫學、生物化學、傳染病學、內科學等課程的基礎,是連接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橋梁。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與基礎理論課緊密相連,是一門著重操作技術的實驗課程,通過學生的親自操作和觀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病原微生物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將理性知識與感性認識有機結合,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實驗,在實驗中更透徹地理解基礎理論知識。通過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還可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本教研室將多媒體教學模式應用到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已有兩個學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對比傳統(tǒng)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授課特點,分析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必要性,實踐過程及注意事項,為留學生實驗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傳統(tǒng)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模式及局限性
我校留學生大部分來自巴基斯坦、印度、蘇丹等國家,除此以外近年還接收來自盧旺達、敘利亞、科威特、埃及、坦桑尼亞、索馬里、剛果、贊比亞、不丹等國家的留學生。大部分留學生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所以我校留學生實驗教學采用全英文授課,但是部分學生地方口音濃重,與標準英語發(fā)音差別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與中國教師之間的溝通與課上互動。
我校留學生的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根據(jù)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要求,并參考他國職業(yè)醫(yī)生大綱的要求,為留學生開設了八次實驗課:實驗室安全和顯微鏡的使用;革蘭染色;細菌的接種技術;細菌的分布;外界因素對細菌的作用;抗酸染色;球菌、桿菌形態(tài)及培養(yǎng)特性觀察;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形態(tài)觀察。每學年留學生實驗課開設兩個教學班,每個班配備兩位教師,一人講授,另外一人輔助主講教師解決學生實驗進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每班按學生意愿分組,每組5-6人完成實驗。前幾年,實驗室沒有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每次實驗課,授課教師主要利用板書進行講授。實驗目的、材料、原理、步驟、結果觀察等內容都在授課過程中一一書寫到黑板上,或者在課前把部分板書書寫好,講授結合示教,然后學生動手操作。
傳統(tǒng)板書的特點是停留時間長,能夠清晰地體現(xiàn)出教學意圖,使所講內容按順序逐次展開、層次脈絡一目了然、教學重點突出、直觀性強,便于鞏固記憶和梳理。但是知識信息的日益增多受到了授課學時限制,利用傳統(tǒng)板書進行實驗教學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這種局限性在留學生的實驗教學中更加凸顯,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板書教學傳達的信息量較少。黑板的書寫空間是有限的,授課時間是有限的,這兩個因素限制了板書教學的信息量。這不符合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內容多且瑣碎的特點,也不符合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向學生高效率傳輸知識信息的授課特點。其次,板書教學缺乏直觀性。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為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相關知識抽像,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實驗課內容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對微生物的認識,如學習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常見微生物形態(tài)及特殊結構等,另一方面要加強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術的掌握,如無菌操作技術這一貫穿實驗始終的基本操作技術、接種技術等。板書教學中,單純用語言文字描述這些知識和操作技術,留學生很難在實驗課學習時限內將全部內容接受理解,而且留學生和任課教師之間的語言溝通本來就存在一些障礙,更不利于教師靈活地控制整個課堂。再者,板書教學影響師生間的課上互動和交流。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書寫板書會占去實驗準備和課上的一部分時間,不利于授課教師的課前準備和對課堂時間的掌控。書寫的板書是靜止的,教師的語言表述是抽象的,這樣不能動態(tài)地向學生展現(xiàn)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等內容,不利于留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反思,而且也不利于教師及時觀察留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程度。教學實踐證明,板書教學缺乏高效性和靈活性,不適應我校留學生的實驗教學。
2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及優(yōu)勢
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計算機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媒體信息有機結合在一起,將授課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示給學生,這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課堂內容更豐富,師生互動更靈活,更符合高校課堂高信息量的特點。2014年我校為實驗室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得以實現(xiàn)?;诹魧W生實驗課板書教學的局限性,我們優(yōu)先嘗試將多媒體課件應用到留學生的實驗教學中。
2.1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的制作
教研室集體備課討論,參照《Laboratory Exercises in Microbiology》英文原版教材和張玉妥主編的《醫(yī)學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中文實驗教材,結合留學生的特點,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精心編排,制作了適合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留學生的英文實驗教學講義和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課前發(fā)到學生郵箱供學生提前預習,講義課前發(fā)給學生供上課瀏覽使用。課件內容包括八個部分:“Safety in the laboratory and methods of handling microscope”,“Gram-stain”,“Cultivation methods of bacteria”,“Distribution of bacteria”,“Effects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gents on bacteria”,“Acid-fast stain”,“Morphology and cultivation properties observation of pathogenic cocci and Enterobacteriaceae”,“Morphology observation of other microorganisms”。
除了原來英文實驗的內容,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了大量微生物形態(tài)染色的圖片,我們還精心錄制一些示教視頻,如高壓蒸汽滅菌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細菌的各種接種技術。每個小視頻控制在5分鐘左右,錄制過程由任課教師親自操作和英文解說。我們還將預實驗中觀察到的鞭毛的運動錄下來,插入幻燈片中供學生參考。此外,從網(wǎng)絡上搜集了一些有關致病微生物的英文視頻,這些視頻資料大大豐富了實驗教學課件的內容。
2.2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多媒體輔助授課的實施
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制備完成后,我們進行了一遍遍的演練,嚴格控制講授的時間。我們對于實驗教學安排是這樣的,先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解,包括實驗目的、原理 、方法、預期結果如何觀察等內容,然后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對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提問,教師進行解答。最后如有需要示教的內容通過播放錄制好的或從網(wǎng)絡上收集來的示教視頻來完成。對于學生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多媒體課件再次強調討論并解決,并對實驗中的不足進行點評和總結。實驗結束后學生記錄實驗結果,完成實驗報告。實驗考核除了對實驗報告評分之外,我們參考醫(yī)學教育同仁在實驗考核方面的經(jīng)驗,還把重點實驗考核內容做成多媒體課件,題型包括辨圖、填空、選擇等形式,這種考核模式省時省力,節(jié)約了教學資源,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3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意義
2.3.1豐富教學信息量,節(jié)省教學時間
近年來,隨著生命科學的發(fā)展,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知識大量增加,如何合理地安排一次實驗課,既傳授了更多的相關知識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我們要攻克的一個難題。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緩解教學內容多與課時少之間的矛盾,而且多媒體課件可以替代傳統(tǒng)的掛圖、幻燈,在保證實驗質量的前提下又節(jié)約了教學資源和成本。比如在沒有使用多媒體課件授課前,高鹽蒸汽滅菌器的使用、細菌的接種方法等內容需要授課教師親自示教,由于空間的限制,每次示教時學生都想在最前面觀看示教,導致學生全都圍在老師周圍,而后面的學生不能清楚地觀看示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每次每班學生分2-3次進行示教,雖然問題得到了解決,保證了所有的同學能清楚地觀看示教,但無疑延長了授課時間,每次課下來教師也是筋疲力盡,不利于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隨著多媒體設備的配備,我們把錄制好的或收集來的示教視頻在大屏幕播放示教,教室中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觀看,而且能給學生實驗過程的真實感受,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沒有觀看明白,學生在操作時,授課教師還可以再次播放該視頻,既不耽誤學生動手操作,還能更好地起到示教的作用。
2.3.2避免師生溝通的語言障礙
全英文授課對于留學生的任課教師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一節(jié)留學生實驗課的準備工作至少是普通實驗課準備工作的五倍,授課內容需要書寫出完整的講義,具體到每個單詞的發(fā)音都要保證沒有錯誤,因為一個關鍵詞語的發(fā)音錯誤可能導致學生整節(jié)課聽不明白,影響整體教學效果。教師雖然對授課內容進行了長時間的準備,但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官方語言,不可能做到像中文授課那樣游刃有余,再加上部分留學生發(fā)音帶有地方口音,這兩個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交流和授課質量。而全英文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實驗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通過清晰的文字、圖片、視頻或動畫展示給學生, 彌補了教師講述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2.3.3 激發(fā)留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師對留學生實驗課的管理
我校留學生來自多個國家,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其學習習慣與中國學生有很大差別。他們思維活躍、樂于提問,聽不懂隨時提問,如果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還會產生抵觸情緒,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兼具直觀性、生動性、形象性和靈活性等特點,更有助于授課教師對整個課堂氛圍的控制和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如細菌革蘭染色這節(jié)課,要求每個學生親自制片染色,很多學生忘記了已經(jīng)學習過的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在開始時找不到鏡下微小的細菌在哪里。如果再完整地講解一遍顯微鏡的使用,這在時間上是不允許的,于是我們把多媒體課件播放到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那一頁,讓學生參照使用流程操作,授課教師再稍微強調一下顯微鏡使用的關鍵點,這樣很多學生找到了染色區(qū)域,并很快找到了鏡下清晰的圖片。同時我們把預實驗中革蘭染色陽性和陰性的結果投映到大屏幕,讓學生對比一下自己的染色結果和老師的預實驗結果是否一致,這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去思考自己哪里操作對了,哪里操作錯了,染色的關鍵步驟在哪里等等??傊嗝襟w教學課件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地避免錯誤操作,有利于師生間互動,同時大大提高了留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整個課堂氛圍融洽,學生對課堂質量也很滿意。
3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多媒體實驗教學的注意事項
3.1 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與形式
實驗教學多媒體課件內容多側重于實驗原理、操作方法及結果等方面內容的展示。由于課時的限制,(下轉第40頁)(上接第38頁)課件中不應出現(xiàn)大篇幅的語句,內容應言簡意賅、直觀、形象。實驗原理可以引導學生參考理論課本具有哪一章節(jié)的內容,切不可大篇幅的描述,實驗方法和步驟可用簡潔詞語構成的流程圖來展示。課件整體要簡潔、樸素,不要過于華麗,過于華麗的多媒體課件容易分散留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反而影響教學效果。
3.2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正確處理多媒體課件和教師的關系
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教學中只有科學、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師授課的一種教學工具和手段,它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作為教師也不能完全忽略板書教學的作用。只有將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互融合,充分發(fā)揮多種媒體組合的綜合優(yōu)勢,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比如在介紹細菌的特殊結構鞭毛、莢膜和芽胞時,單純的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不利于留學生很好地掌握這些特殊結構,相反采用板書教學邊畫邊講解更能吸引留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請幾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這些特殊結構,這樣更能加深留學生對特殊結構的掌握。此外,對于多媒體課件我們不能完全依賴,不能機械性地講解,應多觀察學生的反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
總之,經(jīng)本校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多媒體實驗教學的實踐證明,合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開展留學生實驗課,極大激發(fā)了留學生實驗課的學習熱情,有效地提高了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為留學生其他課程的實驗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為了更好的提高留學生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我們不應只關注多媒體技術應用這一方面,還應融入如啟發(fā)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更進一步提高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實驗課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麗萍,田小苗.試點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內涵發(fā)展”研究―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調研報告[J].中國高教研究,2014(11):49-53.
[2] 李明,申曉冬,胡曉梅等.推行本科生導師制 提升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質量[J].微生物學通報,2011,38(5):774?778.
[3] 郭曉光.多媒體教學與板書教學的再認識[J].中國教育學刊,2014(2):71-74.
[4] 王娟.影響高校多媒體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與建議[J].電化教育研究,2009(5):95-98.
PBL教學即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由美國Barrows教授于1969年在MeMaster大學首創(chuàng),其核心理念強調由問題為基礎,從臨床問題入手調動學生興趣,將學生置于教學主體地位[2]。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同時學生學習過程不再被動接受,其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象選擇我校2012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專升本層次學生,因我校理論課教學采用大班制教學,所以選擇1大班為實驗班,學生人數(shù)為86人;對照班則選擇2大班,人數(shù)為90人。兩組學生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教學內容與方法
教學內容根據(jù)教學計劃及大綱要求,選擇與臨床聯(lián)系緊密的一類病原體作為教學內容,如腸道桿菌等,進而搜集臨床病案整理形成問題。學時數(shù)安排為6學時,實驗班的教學我們應用傳統(tǒng)教學與PBL教學結合的方法,先行傳統(tǒng)教學1-2學時,主要講授基本概念及原理,隨后采用PBL教學。對照班則沿用傳統(tǒng)教學法。
2. PBL教學模式的實施
2.1. 分組及小組學習
實驗班所轄3個班隨機組合分為3~4小組,每小組人數(shù)約為10人,每小組推選一名負責人,由負責人組織組員開展小組學習、討論及匯報等。相關課程開始前1-2周,由教師將問題交給各小組負責人,各小組得到問題后先由組員自主搜集資料、文獻查閱、整理及分析資料等。
2.2. 小組討論
課程開始前各組負責人組織組員匯總各自材料;此外,還需在小組內進行問題集體分析及討論,討論內容應包括所給問題及病例的發(fā)病機制、疾病類型、診療及防治等;討論中要求做好詳盡記錄。
2.3. 總結與匯報
小組討論后,負責人總結自己小組討論結果,并形成匯報PPT,在教學的第5個學時時進行大班匯報,匯報過程由負責人回答其他小組提問。課程結束后,由教師點評及總結各組問題,同時綜合各組團隊協(xié)作情況及綜合素質表現(xiàn)等給予評價。
3. 教學效果評價
相關章節(jié)課程結束后,對兩班學生進行病例分析題考核,兩班為統(tǒng)一試題,分析成績并采用t檢驗統(tǒng)計分析;同時就學生接受度、學習興趣及能力等方面對實驗班進行問卷調查。
4. 結果
4.1 考核成績
兩班所有學生參加課后考核。實驗班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90.17±6.36 vs 73.19±6.22,p
4.2 調查問卷結果
課后考核結束對實驗班發(fā)放調查問卷86份,回收86份,統(tǒng)計調查問卷結果(見表一),發(fā)現(xiàn)95.5%學生認可PBL教學且94.3%學生希望今后繼續(xù)開展,93.1%學生認為PBL教學有助于其學習興趣提高及理論知識鞏固;90.8%學生在綜合分析能力培養(yǎng)方面表示贊同。
5. 討論
近年大量同行的PBL教學研究發(fā)現(xiàn),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學生更喜歡開放式的PBL教學,與我們的實踐結果一致[3]。通過引入PBL教學模式,學生由以往的機械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yōu)樽詣訁⑴c知識獲取過程;由于PBL強調以問題為基礎,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同時由于需要進行分組討論與總結等,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以及資料歸納分析能力等;在分析病例、解決問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基礎知識與臨床病例綜合的素養(yǎng),提高了其綜合素質。
另一方面,PBL教學的引入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等。教師在PBL教學過程中,其角色由以往的“灌輸者”轉變?yōu)椤耙龑д摺保虼?,在面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時,在把控整體教學進程及方向時,均需要教師有更廣的知識面以及整體協(xié)調能力,此外,還對其教學思路及綜合業(yè)務能力提出較高要求。為了順利且完整地完成PBL教學,教師需努力完善自身業(yè)務能力,這就促使“教”與“學”的相互增長,促使教師與學生進行更多地溝通與交流。
關鍵詞: 高職教育改革 動物微生物及免疫 實訓技能教學
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不需太多理論知識而主要依靠動作技能和經(jīng)驗技藝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現(xiàn)場工作的直接操作者。但是,目前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存在著學生培養(yǎng)效果與企業(yè)要求不相符合的狀況,為達到“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等職業(yè)教育目標,需要進行適應企業(yè)要求、適應學生特點的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1]。開發(fā)以企業(yè)工作過程為課程設計基礎的教學內容,實施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方法;從職業(yè)工作出發(fā)選擇課程內容并安排教學順序[2]。
動物微生物及免疫作為畜牧獸醫(yī)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它是通過綜合運用動物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病毒學等基礎知識來分析和解決農牧業(yè)生產中各種問題的基礎學科[3]。動物微生物及免疫理論課包括微生物基本知識與檢驗技術、免疫學基礎及應用、主要病原微生物及檢驗和微生物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四個篇章,該課程與生產實踐聯(lián)系十分緊密,起到由理論到實踐、由基礎到專業(yè)的橋梁作用。然而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教學方法落后、知識陳舊、與生產實踐脫節(jié)等問題[4]。目前,筆者所在的江蘇畜牧獸醫(yī)職業(yè)技術學院正在進行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建設,涉及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包括拓寬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的教學改革,以及動物微生物與免疫的實訓技能教學適應高職特點的改革與探索等。
為了滿足就業(yè)崗位要求,要合理地設計、選擇實驗內容。動物微生物及免疫實訓技能教學是對理論課的延伸與運用,為了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學習實驗操作技術,避免實驗課依附于理論課的問題,根據(jù)崗位要求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并按科研項目方式進行實驗順序調整。高職高專畜牧獸醫(yī)專業(yè)畢業(yè)生大多從事畜禽疾病診斷與防治、動物檢疫、畜禽生產、飼料與獸藥售后服務,以及畜牧獸醫(yī)綜合服務等崗位專業(yè)技術應用與推廣工作。這不但要求畢業(yè)生具有扎實的動物疾病防治知識,更要求他們掌握消毒與滅菌技術、病原微生物診斷技術、免疫原理及其應用技術等。首先,要求教師針對學生就業(yè)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和調查學生就業(yè)崗位后對動物微生物與免疫實訓技能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其次,按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診斷的程序,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由于實驗使用未知菌種或是發(fā)病動物的病料,因此要求學生在器皿寫上學號,并始終使用自己分離到的菌種進行一系列實驗。這樣學生就會一絲不茍地做好每一步實驗,詳細觀察并記錄每次實驗結果,使他們在實驗中步步深入,從而大大提高學習主動性。
為了取得預期的實驗效果,教師先進行演示,注重培養(yǎng)規(guī)范意識。首先,要求學生必須嚴格遵守遵守實驗室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認真進行操作,否則極有可能造成實驗室污染和實驗人員的感染,甚至會向外散播病原。其次,實驗過程中老師可邊示范實驗步驟邊講解要注意的細節(jié),操作要求規(guī)范、速度適中,然后要求學生嚴格按實驗指導書的內容、步驟、方法進行操作。
為了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實驗教學全過程。比如,新城疫的抗體檢測實驗,筆者提前兩周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熟悉教學目的意義(免疫監(jiān)測、診斷疾病和流行病學調查)、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根據(jù)實驗要求,學生要做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設計實驗方案,提前一周交與教師查看。
(2)準備實驗,包括實驗相關儀器準備(96孔v型底微量反應板、微量加樣器、離心機、離心管、微量振蕩器、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等)、試劑準備(3.8%檸櫞酸鈉抗凝劑、生理鹽水、1%雞紅細胞、雞新城疫抗原、雞新城疫血清)、無特定病原體種蛋的孵化(提前9~10天)、雞場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備等。
(3)部分學生參與預實驗,通過預實驗可以檢驗實驗前的工作是否充分,以確保每次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4)學生親自操作實驗,培養(yǎng)動手操作意識。老師檢查結果,合格后才能離開,凡沒有結果或結果不理想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后馬上重做,直到得出滿意結果為止,從而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風和科學的態(tài)度。
(5)實驗的善后,對所用物品、培養(yǎng)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實驗器皿清洗等。要求通過老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另外,筆者通過開放實驗室,避免了受實訓技能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準備過多的弊端,鼓勵學生或部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基本實驗技能訓練,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機會,有利于實驗的良好開展和學生技能的提高。
為了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在實驗中有些學生由于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他們便擅自更改或抄襲實驗結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采取展示實驗結果和教師現(xiàn)場逐一打分的做法。一方面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討論解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實驗本身的嚴肅性,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將操作能力培養(yǎng)貫穿始終,考核方式多樣化。動物微生物與免疫實訓技能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系列基本技能,包括使用實驗儀器觀察微生物和研究微生物的技能,采集、培養(yǎng)和處理實驗材料的技能,獨立進行觀察和實驗設計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真正掌握實驗技能,我們將實訓技能教學的考核方式多樣化。實訓課程考核平時成績包括課堂提問、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態(tài)度、紀律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等。在實訓技能教學的最后一天進行終末考核,采用當場考核、當場打分的方式。上午對學生進行逐一考核,考核內容分為理論題和操作題兩部分。下午采用隨機抽查的方式,抽考比例為學生總數(shù)的20%,因為考核前學生并不知道自己會抽中哪一項考核項目,必然會使學生關注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全部基本操作技能。讓學生將已經(jīng)做過的實驗再重復操作或觀察一次,將會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實驗的理解,其中的重點、難點也更易掌握。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回答問題的情況綜合給出學生的總成績。最后,教師借助考核反饋的信息,發(fā)現(xiàn)教學中可能存在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提升實訓技能教學質量。
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的成功一方面需要每一位教師真正地參與進去,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需要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動物微生物和免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訓技能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多方面的,充分樹立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崗位要求合理地設計、選擇實驗內容,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考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金彥平.高等職業(yè)院校項目化課程的教與學[J].考試周刊,2012,7:179-180.
[2]王金合.《動物微生物學》適應崗位需求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J].安徽農業(yè)學報,2009,15(5):196-197.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其菌屬于此類型微生物;
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不很完善,種類眾多,有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放線菌醫(yī)學搜集整理;
3、非細胞型微生物: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學生為主 感悟權利
1 利用生動的課文朗讀,幫助學生想象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在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①學生課堂朗讀少;②放錄音或教師范讀多。課文錄音我們已無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較高朗讀水平的教師與課文錄音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準確的朗讀,圓潤的發(fā)音,感情的把握等等,無不讓人交口稱贊。如此以來,教師個人水平是得到較好的發(fā)揮了,但在佩服之余,我們是否也該為學生想想?在老師讀之前,學生有沒有讀過課文,找出生字詞,查查字典?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嗎?對文章感情吃透了嗎?若沒經(jīng)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那么學生不用解決字詞,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煩;不用去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個大麻煩。他們完全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并茂,但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zhèn)湟簿蜔o從談起。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注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復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fā)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xiàn)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這樣讀出來的聲音才不會空洞無物,矯揉造作。特別是后兩個層次,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盡情發(fā)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世界,用“內在的耳”去傾聽作者的心聲……在這個無形無聲的世界里,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每個人的看法卻又都是深邃的,有鮮活生命力的,因為這不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內心深處的。此時的朗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于心,外達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于人于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2 巧妙設置疑問,置學生于“山重水復疑無路”之境地,讓學生始終保持“憤悱”狀態(tài),啟發(fā)學生去積極思考探究
“疑”是人類打開宇宙之門的金鑰匙,好的課堂提問,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圍繞課文主題,善于創(chuàng)造問題的情景,設置新穎、有趣、巧妙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興致盎然地去思考、去探索,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如《變色龍》一課,可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奧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在課文中有何具體表現(xiàn)?他“善變”的明顯特點是什么?他有很多的變化,那么有沒有不變的一面呢?不變的是什么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邊看書邊思考,這比上課前不做任何預習,一上課就講的效果更佳。又如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提出問題:今日羅布泊是怎樣的一個地方?過去羅布泊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羅布泊為什么會消亡?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最后上升高度,提出: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如何來保護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呢?層層推進,巧設問題,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這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教學活動,大大增強了學生質疑的能力,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yǎng)。
3 創(chuàng)新方法,釋放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無論哪一種方法都要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的未來著想。我們應該還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由地去書海里遨游,在生活里感悟。
讓課堂成為每一個學生自主閱讀的樂園。教師要把平時教學中用在多余的分析、無效的復述、拉鋸式提問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還給學生支配,保證他們有充分的時間“識、讀、議、寫”,讓他們獨立主動地學。同時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fā),自主學習更應面向全體學生。其衡量的標準是看學生個體參與活動的程度和效度,也就是每一位學生是否都積極地、主動地投身到了學習活動中去。
變1:如圖1,四邊形ABCD中,BE=ED, ∠ABC=∠CDA=90°,BEAD于點E,且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4,則BE=?
圖1
這是一道初三期中考試題,當時一些學生沒有做出來,原因是不知從何下手。在講評卷子時,我不僅講了此題,還總結了幾種方法,并留了作業(yè)讓學生重做。在中考復習時我們又遇到與此題十分類似的習題:
變2.(2011棗莊)如圖2,直角梯形ABCD中,AD∥BC,
∠A=90°,AB=AD=6,DEDC交AB于E,DF平分∠EDC交BC于F點,連接EF.
(1)證明:EF=CF。
圖2
結果一些學生又將變2作為他們的難題還給了老師,在此,我做如下引導:
1. 設置問題,為學生的“悟”做鋪墊
在學生不能“吃一塹長一智”的時候,老師講不如不講,但不講不等于什么都不做,老師應該為學生營造反思、探索的氛圍,為學生的“悟”做適當?shù)匿亯|。首先拿出與這兩道題都有關的基本題(見例),讓學生從“最基本”入手。
例: 正方形ABCD,E,F分別為BC,CD上一點,∠EAF=45°,試判斷線段EF,BE,DF的關系,并說明理由。見圖3.
圖3
然后讓學生回答以下思考題:
(1) 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例題?
(2) 此例除了所給的結論,還可以得到哪些結論?
(3) 此例的條件和結論是否可以互換?怎么換?
(4) 能否用解決此例的方法或此例的一些結論來解決變1和變2中的問題?
(5) 你發(fā)現(xiàn)此例與變1、變2之間的關系了嗎?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你能找到哪些?
(6) 例題、變1、變2都包含的條件是什么?解決它們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經(jīng)過解答和思考,學生可以很快地答出(1)問:用旋轉的方法,將ABE繞點A逆時針旋轉90°,使點B與點D重合,然后利用全等可得。見圖4.
圖4
經(jīng)過引導學生可以通過證明回答問題(2):SADF+SABE=SAEF;AEF邊EF的高=正方形邊長;旋轉后可以得到AE=AG, AEAG, ∠G=∠AEB,∠GAF=∠EAF=45°,或說AF平分∠EAG等。
問題(3)可以由老師點出:此例可以換條件和結論,如變成:正方形ABCD,E,F分別為BC,CD上一點,EF=BE+DF,求證:∠EAF=45°或求∠EAF的度數(shù)。并讓學生解答。
經(jīng)過分析、比較、嘗試之后,學生可以得出:利用例中旋轉圖形法可以解決變1和變2,因此,問題(4)的回答是肯定的。
通過解答、比較、歸納、概括,學生可以得到問題(5)的答案:在圖4的基礎上減線,就可以使圖4變成圖1或圖2;變1和變2的解法都與例類似;只是條件與結論和例有所不同。通過這樣的引導,使學生認識到問題的本質,抓住它們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并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
在回答問題(6)時,盡量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符號和文字兩種形式表示,如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前面三道習題都包含的條件是:在四邊形ABCD中,AD∥BC,AB=AD, ∠A=90°,DEDC交AB于E(見圖2),然后盡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這段符號表述;解決前面三道習題的基本方法都是旋轉圖形法。通過回答問題(6),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在基本條件符合之后,就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出一類題的通法及認識到通法的作用。
2. 給出變式,給學生“悟”的機會
此時學生也許會有些感覺,但真正做起來還是困難重重,而且,在前面三道習題的鋪墊下,學生尚不能對問題的本質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需要給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觀察、對照、嘗試的時間,這是一個“悟”的過程,老師應該給出適當?shù)淖兪?,并盡可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及開展獨立思考后的討論交流,必要時再給予適時、適量的指導。
變3:在梯形ABCD中,BCAD,AD∥BC, ∠D=90°,BC=CD=12, ∠ABE=45°,若AE=10,則CE的長為多少?見圖5.
圖5
變4:(2008年齊齊哈爾市)(本小題滿分8分)
已知:正方形 中, , 繞點 順時針旋轉,它的兩邊分別交 (或它們的延長線)于點 .
當 繞點 旋轉到 時(如圖6),易證 .
(1)當 繞點 旋轉到 時(如圖7),線段 和 之間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寫出猜想,并加以證明.
(2)當 繞點 旋轉到如圖8的位置時,線段 和 之間又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請直接寫出你的猜想.(此題只讓學生做第(2)問,將“請直接寫出你的猜想”換成“寫出猜想并加以證明”)
變5:在梯形ABCD中,AD∥BC,∠ADC=90°,BC=CD=12,∠ABE=45°,點E在DC上,AE、BC的延長線交于點F,若AE=10,試求AD、DE、CF的長。見圖9.
圖9
3. 要讓學生“悟”到點上
通過前面的習題和思考題的設置和解答,老師應該給學生這樣的講解:很多題是一個題變出來的,所謂的“萬變不離其宗”可以在這里略見一斑。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對基本題進行深挖掘,并在它變化的過程中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把握題與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用已解決的問題的方法來解決新問題。這樣的講解可以體現(xiàn)老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和風格,也給學生的“悟”畫一個小句號,幫助學生“悟”到點上,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從“同一個問題隔一段時間再做或稍作變型再做又不會了”的困惑中走出來。
一、教學氛圍要民主、平等、和諧
研究表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時間和機會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就越多,有效教學的可能性就越大??梢?,有效教學必須致力于營造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一是發(fā)揚教學民主,優(yōu)化教學組織。課堂上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鼓勵質疑問難,發(fā)表不同意見,形成師生“互動流”。二是教師要提高業(yè)務素質,優(yōu)化教學藝術。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強師生情感溝通。教師如能在具有較高的教學素質的基礎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與學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態(tài)度和方法,形成與學生和諧共振的情感基調,那么,良好的教學氣氛自然會形成。
二、注重學生課堂參與
參與式教學的成功需要我們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有利于創(chuàng)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也就是說創(chuàng)新需要心靈的放松,有了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激發(fā)興趣,提問才會大膽,思維才具有實際意義,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提高。教師要把能否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作為衡量教學是否得法的標志。在生物教學中,要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觀察、實驗和討論。有了穩(wěn)固持久的學習興趣,學生便會自發(fā)產生對科學的熱愛,樹立主動學習精神,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參與式生物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身處情境之中。學生在各種疑惑的引導下,主動地搜尋、分析、處理各種信息,親身體驗發(fā)現(xiàn)新知的成功喜悅,開發(fā)潛能,逐步形成生物知識體系。如在上述生物分類的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后我們可以設計分組學習,以小組形式討論動植物分類,老師提供相同的材料,學生分小組提出自己的分類方案同時解釋理由。小組的競爭,也給參與式學習增添了活力。這個過程,難免紀律有些“亂”,教師要靈活組織,盡量減少學生間、小組間的相互干擾,讓學生能感受到課堂是寬松自由的,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如果一味害怕影響課堂秩序而限制學生的活動,就是限制學生的思維。
在小組匯報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認真聆聽學生的發(fā)言,及時準確地給予激勵性評價和點撥引導。小組討論是參與式教學中學生活動的一種常用形式,在小組討論結束后一般都需要一個小組匯報的環(huán)節(jié)。在小組匯報時教師要認真聆聽學生的發(fā)言,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爭取深入了解學生對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思維的發(fā)展,并及時給予點撥引導,直到他們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收獲,發(fā)現(xiàn)錯誤也要及時啟發(fā)、引導、糾正,要鼓勵學生把討論引向深入。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
一堂課的核心是教學主體內容,怎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首先是選擇好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預期目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主要有以下幾種。
1.講授法:這是傳統(tǒng)教學中主要的方法之一,學生只要把教師所提供的材料經(jīng)過整合、貯存到自己的頭腦中就可以了。當然不能整節(jié)課都采用這種方法,但對一些新知識的教學來說,講授法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它可以節(jié)約大量時間用于其他教學活動。
2.談話法: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感性經(jīng)驗或知識基礎,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師生間相互交流進行教學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是很常見的方法之一,能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3.討論法: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指定的問題展開議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是體現(xiàn)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之一。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有助于集思廣益、互相啟發(fā)、加深理解、提高認識,這種方法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
4.直觀教學法:在教學中用親身實踐或具體事物激發(fā)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識的教學過程。常見的方法包括演示實驗、教具、多媒體課件等,這種方法能直觀地展示學生周圍不易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和自然規(guī)律,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感性認識。
除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外,還有許多方法,比如探究法、學生自學法、觀察法、啟發(fā)法、角色扮演法、調查法,等等。一節(jié)課中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選擇不同的教法。如有些內容可能采用探索式最好,有些采用談話法最好,而有些可能適于用啟發(fā)法。在選擇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等因素,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四、改變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