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制藥工程與生物工程的區(qū)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生物技術專業(yè)課程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韶關學院本科生物技術專業(yè)自2000年9月開辦以來,已招收11屆學生,期間盡管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并在學科建設、專業(yè)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方面,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2009級的學生之前,每個年級學生分兩個教學班,一個是不分方向的生物技術專業(yè)班,另一個是大二以后的生物醫(yī)藥方向分流培養(yǎng)模式.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專業(yè)基礎課及專業(yè)課的課時數變動的隨意性較大;二是課程的開課順序不盡合理,并且有些教學內容在不同課程中重復講授;三是有些課程特別是一些選修課程的設置不是以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專業(yè)特色為依據,而是以在崗的教師所能講授的課程為依據,出現因人設課和設人情課等現象,結果造成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程的課時數在減少,而與專業(yè)無關或關系不大的選修課程卻在增加,開設這些選修課的初衷也許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盡量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也就是寬口徑,但是如果學生連必修的專業(yè)課程都沒學好,就根本談不上什么寬口徑.這樣的后果只有一個:學生的知識面比較寬廣但很淺,許多專業(yè)課程沒有學好最終導致不足以支撐新知識的獲取,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吃不準生物技術專業(yè)內涵,對該專業(yè)的辦學目標和辦學思路不是很明確,因而在專業(yè)課程設置上有比較大的隨意性;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專業(yè)師資的缺乏,造成一些課程無法開設或只能湊合著開設,或因人設課———有什么樣的老師就開設什么樣的課程.面對這樣的課程設置,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難以保證.有些學生抱怨所學課程不知道有什么用,不知道到底該學好哪些課程,造成學生對自身專業(yè)的懷疑和對未來就業(yè)的迷惘.有的專業(yè)課與專業(yè)基礎課脫節(jié),讓學生覺得專業(yè)基礎課與專業(yè)課的內容不關聯,覺得學了沒有用,甚至有取消所開設的其中一些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的要求.
細分專業(yè)方向,優(yōu)化課程設置
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要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針對生物技術專業(yè)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在2009級生物技術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修訂工作開始之前,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通過深入市場調研和畢業(yè)生跟蹤調查,走訪與生物產業(yè)的相關企業(yè),廣泛征求行業(yè)意見,牢牢抓住企業(yè)需求,并進行充分論證,實現人才培養(yǎng)方案與生物產業(yè)的對接,為設置合理專業(yè)方向尋找可靠依據.首先就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專業(yè)大類培養(yǎng)模式、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學生考研等幾個方面在省內外同類院校,特別是在粵北地區(qū)以及畢業(yè)生就業(yè)主要分布的珠三角地區(qū)進行教學專題調研,通過收集以上各方面的調研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并主動邀請產業(yè)、行業(yè)和用人部門共同研究教學計劃,以解決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課程體系的改革目標是制定與生產實踐、社會發(fā)展需要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依據“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高素質,特色性、開放性、前瞻性”的原則,建立一種面向實際、專業(yè)方向明確、集中體現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特色的生物技術專業(yè)課程體系.要突出專業(yè)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加大課程整合力度,堅決刪減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專業(yè)特色不相符的課程,堅決杜絕因人設課或因無人而不設課的現象.選修課是相對必修課而言的,開設選修課程的目的,一是為了精深本專業(yè)的基礎知識,二是拓寬學生的專業(yè)知識面.選修課應該要依據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從專業(yè)方向去延伸開課,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的辦學特色.
1確定專業(yè)方向
在確定專業(yè)方向時,應緊緊結合本校的實際,努力使之與地方院校培養(yǎng)高水平應用型人才辦學定位相適應、與教師的特長與發(fā)展目標相適應、與所在的廣東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特別是粵北經濟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因而,在制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課程體系時,應首先明確師資情況、硬件條件及周邊環(huán)境,明確生物技術專業(yè)到底應該側重于哪些專業(yè)方向,或者說先確定自己的專業(yè)方向,然后參照教育部1998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介紹》中有關生物技術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以及在近幾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高等學校本科生物技術專業(yè)規(guī)范》所確定專業(yè)核心課程.課程設置必須給學生以明確的專業(yè)方向感,要能體現辦學的專業(yè)特色,同時要能兼顧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在制定或修訂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確定按大專業(yè)招生,分窄專業(yè)方向培養(yǎng),根據市場對專業(yè)人才的需求,把生物技術專業(yè)分為生物制藥、生化工程、微生物技術三個方向培養(yǎng).
2面向專業(yè)方向劃分課程模塊
在修訂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對專業(yè)課程設置中課程類別重新進行了劃分,具體劃分為5個課程模塊: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專業(yè)方向課和專業(yè)任選課.并對這5類課程模塊所涵蓋的課程、開課的先后順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旨在建立一種專業(yè)方向明確、集中體現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課程體系[2].公共基礎課:是教育部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所有學生都要修讀的必修課程,是同類大學生的共性課程.例如,政治類、大學英語、計算機、大學體育等課程.專業(yè)基礎課:是體現專業(yè)共性的課程,一定程度上是為學習專業(yè)課和專業(yè)方向課程打基礎.這類課程的設置一般依據教育部的有關專業(yè)課程設置及專業(yè)規(guī)范等相關文件,在全國的同一專業(yè)中是大體一致的,為必修課.例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其中,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為學校教務處根據不同的一級學科給出統(tǒng)一的課時,在其它的專業(yè)基礎課中,除生物化學是在一學年內開設課時為90學時外,其它課程的理論課均為54學時(其中課堂講授48學時,自主學習6學時),并另外單獨開設相應的實驗課程,實驗課時數一般為與理論課的課時相等或接近理論課的課時三分之二.專業(yè)課:與專業(yè)基礎課相似,也有一個共同參照,是區(qū)別與生物技術專業(yè)相關的其它生物類專業(yè)的主干課程,是為必修課.例如,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或稱發(fā)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或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生物工程設備、生物技術大實驗.除生物技術大實驗為108學時外,其余課程的課時分配為36學時(其中課堂講授32學時,自主學習4學時).另外,還有專業(yè)見習、畢業(yè)實習、畢業(yè)論文等實踐教學課程.專業(yè)方向課:主要面向社會就業(yè)需求、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師資條件等而開設的建立在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之上的集中體現本專業(yè)的特色課程,各專業(yè)方向之間有3~5門課程的差別,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在其中選擇一個專業(yè)方向,是為限選課.例如,生物制藥方向:生物技術制藥、生物制藥工藝學、生物藥物藥劑學、生物制品學、藥物生物檢測技術;生化工程方向:高級生物化學、生化工藝學、生化藥物提取技術、生化技術大實驗;微生物技術方向:微生物生理學、工業(yè)微生物育種學、微生物檢測技術、微生物技術大實驗.以上課程中的理論課程講授一般為36學時(其中課堂講授32學時,自主學習4學時),實驗課程根據課程性質給出54學時或72學時不等.專業(yè)任選課:是專業(yè)課的適當補充和加深,學生根據自己需要而選擇,可結合畢業(yè)論文(設計)而開設,是為任選課.例如,生物專業(yè)英語、病毒學、免疫學、食用菌栽培技術、植物組織培養(yǎng)、生物檢測技術、儀器分析、生物信息學、生物統(tǒng)計學、科技論文寫作.課時分配一般為36學時(其中課堂講授30學時,自主學習6學時).5類課程的開課順序:大一階段主要開設公共基礎課和少數專業(yè)基礎課,大二階段主要學習專業(yè)基礎課,大三階段主要以專業(yè)課和專業(yè)方向課的學習為主;大四階段主要以專業(yè)任選課為主.
3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
實踐教學體系應立足生產實際,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構建以培養(yǎng)大學生專業(yè)技能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除了在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程、專業(yè)方向課及專業(yè)任選課開設必要的實驗課外,另外還有專業(yè)核心技能訓練、創(chuàng)新學分、社會調查、生物野外實習、專業(yè)見習、畢業(yè)實習、畢業(yè)論文等實踐教學類課程.實驗課程中的實驗項目的設置,除了專業(yè)基礎課有一定比例的基礎性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外,其余的課程的實驗項目主要為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的內容,以加強對學生科學方法、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根據學校最近兩年對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修訂要求,每個學生均需獲得6個必修的創(chuàng)新學分.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一些創(chuàng)新性實驗,學會利用網絡信息及圖書館的期刊數據庫資源,查閱并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在此基礎上,自由選擇實驗內容,自主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以此培養(yǎng)自己的科技創(chuàng)新思想和能力,為今后科研奠定基礎.并鼓勵學生積極申報校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以及校級和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為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適應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生命科學、本質、發(fā)展、應用、社會、生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9-0132-01
一、對生命科學的認識和思考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極大地推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生命科學領域更是尤為突出,生命科學的進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早已成為當今最為活躍的科技領域之一,人類對生命活動基本規(guī)律的認知水平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地位和作為是不言而喻的,它是當今在全球范圍內最受關注的基礎自然科學。
大千?生命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不同物種雖然在形態(tài)結構和行為活動上表現得千差萬別,但生物世界中最本質的東西卻是高度一致的。構成生命的化學元素和生命大分子在化學組成都是由C、H、O、N、P、S等化學元素和4種核苷酸、20種氨基酸、糖類、脂肪等基礎生物大分子組成,這些成分是生命構建和一切生命活動得以進行的基礎;所有生物體都能夠進行新陳代謝,并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的生長;所有生物體都能夠進行繁殖產生后代,由于受基因控制和基因改變的影響,生命的繁殖表現出高度的遺傳和變異特性。
細胞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被稱為生命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從宏觀角度看,地球上的生物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生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生命科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在人類文明的初期,人們就注意到了生命與非生命的區(qū)別,并對生物進行觀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17世紀前,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和神學對人們思想的影響,古老的生物學始終停留在觀察和描述階段。直至20世紀以來伴隨物理化學等有關學科的發(fā)展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建立起來了。20世紀后半葉,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生命科學的發(fā)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生物學的學科分支進一步深化、細化,另一方面學科間的交叉進一步加強。20世紀70年代以后,以生物工程、克隆技術、PRC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現代生物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二、生命科學與社會發(fā)展
生命科學是一門神圣的學科,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生命科學。
醫(yī)學領域:1929-1943年,青霉素的發(fā)現,拯救了二戰(zhàn)后期幾百萬人的生命,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遺傳學領域: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首次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揭開了遺傳的神秘面紗。
生命科學領域:1997年2月,首例哺乳動物――克隆綿羊“多莉”的誕生;農業(yè)領域:轉基因棉的研制成功,害蟲防治的突破發(fā)展。
環(huán)境領域:“超級菌”的研制成功,極大程度上解決了海上石油污染的問題。
目前,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種復雜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臟病等,光靠有限的醫(yī)學藥物是遠遠不夠的,好多人因此丟失了生命,基因工程的出現給醫(yī)學領域帶來了曙光,科學家們利用基因工程生產出某些特殊的基因和世界上難找的蛋白質,比如說,科學家利用轉入轉胰島素基因的大腸桿菌來生產人們所需要的大量胰島素,大大縮短了胰島素的生產周期,治愈了更多的胰島素病人?;蚬こ踢€生產出了大量的基因產品,如人的生長激素、干擾素、白細胞介素-2等,對人類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生命科學與我們的生活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生命科學更使勢不可擋,雄居影響當代人生活的四大科學之首,目前,生命科學已經成為21世紀當之無愧的帶頭學科。國際核心期刊生物學占著越來越多的比例,世界優(yōu)秀科技成果評選總不會離開生物學的最新成果,無論從這些還是從對人類生活及思想的影響來看,生命科學都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核心,最為炙手可熱的領域
以下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說明生命科學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在山東,醫(yī)學專家為60歲的劉為榮換了心臟。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做心臟移植手術以來,劉為榮是年齡最大的“換心人”,現在他像正常人一樣安排起居。
在上海,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出第一批高質量的新流感裂解疫苗。流感裂解疫苗不僅接種保護效果好,而且臨床副反應極少,適合各種年齡段的人群接種,最受市場青睞。
在日本,東京齒科醫(yī)科大學和大日本印刷公司借助特殊的印刷技術,成功培育出與人體血管原來形狀相同的毛細血管,有望用于治療心肌梗塞。
在美國,其國家人類基因研究所宣布,他們已繪制成功首張狗基因測序草圖,顯示狗與人類的基因數量大致相同。這一成果有助于人類對與基因相關的疑難病癥的研究。
在新加坡,科研人員發(fā)現經高溫和超聲波加工處理后的動物骨骼植入人體后,可能不會發(fā)生感染或排斥反應,這為異體骨骼移植帶來了新希望。
在韓國,研究人員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熒光雞,使轉基因雞蛋在食品、制藥等領域的大規(guī)模應用進了一步。
以上這些告訴我們,生命科學就是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的,它的出現和發(fā)展就是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373987);四川省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青藏高原生態(tài)畜牧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
[通信作者] *任波,講師,博士生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物質基礎和質量標準研究,Tel:(028)61800231,E-mail: bobofuly
[作者簡介] 李瑩,講師,博士,E-mail: liyiyidz
[摘要] 四逆湯是經典《傷寒論》中的急救方,由附子、甘草(炙)、干姜組成,研究建立體外H9c2心肌細胞MI-RI模型,通過觀察正常對照組、MI-RI模型組、四逆湯作用組和缺甘草四逆湯作用組細胞的形態(tài)學特征,測定各組細胞的存活率、LGH和CK活性。同時收集各組細胞培養(yǎng)液并采用GC-MS 技術進行檢測,對采集數據進行多元統(tǒng)計分析(PCA,PLS-DA,OPLS-DA),得到17個代謝標志物(指認15個),并對其相對含量及代謝途徑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四逆湯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機制是通過調節(jié)糖酵解、脂質代謝、三羧酸循環(huán)和氨基酸代謝中氮的代謝等生物代謝途徑得以實現的。研究也證明四逆湯與缺甘草四逆湯對MI-RI模型損傷H9c2心肌細胞均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且四逆湯組保護作用更加顯著。
[關鍵詞] 四逆湯;代謝組學;H9c2 心肌細胞;MI-RI;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
四逆湯由附子、甘草(炙)、干姜組成[1],用于治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諸多急癥[2]。現代臨床實踐和藥理學研究表明,四逆湯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MI-RI)的心肌細胞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以影響其代謝、形態(tài)及功能等[2-4]。四逆湯中君藥附子具回陽救逆之功,但燥熱峻猛毒烈,配伍甘草,以“制其偏性,解毒存性”[5]。目前對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機制進行了大量而有價值的研究[6-7],但從生物體對四逆湯復方多成分之整體反應的角度闡釋該機制的研究尚薄弱。本實驗采用H9c2 心肌細胞,建立體外MI-RI 模型,研究四逆湯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機制,并采用GC-MS 聯用技術對細胞培養(yǎng)液進行代謝組學研究,進而從代謝組學角度探討四逆湯中附子配伍甘草的解毒增效機制。
1 材料
1.1 儀器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7890A GC-5975 MSD,Agilent)、CO2培養(yǎng)箱(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立式高壓蒸汽高壓滅菌器(MLS-3020,SANYO);雙人雙面超凈工作臺(SW-CJ-2F);通用離心機(Heraeus Megafuge 1.0R,Thermo);酶標儀(PC plus 384);透射電鏡(H-600 IV Hitachi);倒置顯微鏡(CK40,OLYMPUS);氮氣吹干儀(BF 2000- 15A);微型旋渦混合器(WH-3)。
1.2 試藥
DMEM 高糖培養(yǎng)基,0.25%胰蛋白酶溶液(HyClone);胎牛血清FBS(蘭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MSO(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MTT(Solarbio公司);磷酸鹽緩沖液(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鏈霉素(大連美羅制藥廠);青霉素(華北制藥廠);LDH,CK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乳酸、甘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脯氨酸、蘇氨酸、葡萄糖、果糖、甘露糖、3-磷酸甘油、谷氨酰胺、棕櫚酸、硬脂酸(上海安研商貿有限公司);乙腈、甲醇(Fisher Chemicals 公司);甲氧胺鹽酸鹽、MSTFA、正庚烷、TMCS、吡啶(Sigma-Aldrich 公司),實驗用水均為超純水(Milli-Q級),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果
2.1 四逆湯和缺甘草四逆湯樣品的制備[8-9]
四逆湯樣品:取生附片30 g、炙甘草30 g和干姜20 g,置于圓底燒瓶中,加8倍量水浸泡0.5 h,回流提取,武火煮沸后文火保持微沸1.5 h,提取液趁熱用紗布濾過;提取3 次,合并水提液,減壓濃縮至適量,加去離子水定容至100 mL。
缺甘草四逆湯樣品:取生附片48 g和干姜32 g,其他操作同上,即得缺甘草四逆湯樣品溶液100 mL。
2.2 硫代硫酸鈉“缺血”液的配置
取化學缺氧劑Na2S2O3溶于PBS 中,按試驗中要求配制成各濃度“缺血”液,混勻,經0.22 μm濾器濾過,避光,臨用現配。
2.3 含藥血清及細胞培養(yǎng)基的制備
SD大鼠,清潔級,體重(200± 20) g,雌雄各半,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編號SCXK(川)2008-24,試驗前12 h禁食不禁水。隨機分為3 組(正常組、四逆湯組、缺甘草四逆湯組),每組8 只。
四逆湯組:灌胃四逆湯(預先溫熱),給藥量為20 μL?g-1體重,每天1次,連續(xù)7 d。缺甘草四逆湯:灌胃缺甘草四逆湯(預先溫熱),其他同四逆湯組。正常組:于第7 天灌胃等量的生理鹽水。末次給藥后0.5 h,眼眶后靜脈叢取血,靜置1 h,離心(4 500 r ?min-1,10 min),分離血清,-70 ℃冷凍保存。
取含藥血清和空白血清,室溫解凍,56 ℃水浴滅活30 min,用DMEM 配制細胞培養(yǎng)液(含血清10%),經0.22 μm濾器濾過,除菌,臨用現配。
2.4 細胞培養(yǎng)
H9c2大鼠心肌細胞株 (ATCC,CRL-1446,武漢博士德生物技術公司) 于含10%FBS的DMEM完全培養(yǎng)基(含青霉素100 U?mL-1、鏈霉素100 U?mL-1)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箱條件為37 ℃,5%CO2)。貼壁生長后,2~3 d傳代1次,按 1∶4傳代。狀態(tài)良好的取對數生長期細胞進行試驗。
2.5 心肌細胞接種、分組及MI-RI模型的制備
調大鼠心肌細胞H9c2密度為 8×104個/mL,接種于96孔培養(yǎng)板,每孔接種200 μL;調細胞密度為5×104個/mL,接種于6 孔培養(yǎng)板,每孔接種2 mL。培養(yǎng)2~3 d,待細胞覆蓋率達到80%~ 90%時進行試驗。
心肌細胞MI-RI模型的制備:更換正常細胞培養(yǎng)液為等量的“缺血液”,置CO2培養(yǎng)箱中孵育2 h,造成細胞缺血。再將“缺血液”換為正常細胞培養(yǎng)液,孵育24 h,對細胞造成再灌注損傷。
考察四逆湯及缺甘草四逆湯對心肌細胞MI-RI造模后損傷的作用及細胞培養(yǎng)液的分析,取心肌細胞隨機分為4組,每組6復孔。試驗分組如下:正常對照組,常規(guī)培養(yǎng),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不予任何干預;MI-RI模型組,造模后,加含10%空白血清的培養(yǎng)基;四逆湯組,造模后,加含10%四逆湯組大鼠血清的培養(yǎng)基;缺甘草四逆湯組,造模后,加含10%缺甘草四逆湯組大鼠血清的培養(yǎng)基。
MTT 法檢測各組細胞存活率及生化指標,結果見表1。收集各組細胞培養(yǎng)液于-20 ℃密封保存待測。
2.6 四逆湯(缺甘草與否)對MI-RI心肌細胞的作用
2.6.1 心肌細胞形態(tài)學觀察 心肌細胞接種于6孔培養(yǎng)板中分別經過上述各組所述方法處理后,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心肌細胞的形態(tài)和生活狀況,并拍攝顯微照片。
實驗結果顯示,加不同濃度Na2S2O3的PBS溶液作用后,與正常對照組的心肌細胞相比,模型組心肌細胞體積均有變小,且隨著濃度的增加,形態(tài)損傷也隨之加重,并出現細胞脫落現象;作用時間越長細胞損傷程度越明顯;1.5 mmol?L-1組,作用2 h的心肌細胞損傷更加嚴重。
空白對照組:心肌細胞生長旺盛,細胞結構清晰。MI-RI模型組:心肌細胞開始變得粗糙,形態(tài)顯不規(guī)則,細胞間隙增大,開始有細胞脫落的現象出現。四逆湯組:細胞可明顯抑制再灌注對心肌細胞的損傷,表現為細胞形態(tài)雖稍有變小但仍很規(guī)則,間隙仍保持緊密,懸浮細胞明顯減少。缺甘草四逆湯組:與四逆湯組相似,但部分細胞仍有損傷,見圖1。
2.6.2 心肌細胞存活率測定 采用MTT比色法檢測(邊緣孔用空白培養(yǎng)基填充為空白對照組)。接種于96 孔培養(yǎng)板中的各組心肌細胞,進行相應處理后,每孔加MTT 溶液(5 g?L-1)20 μL,于孵箱中孵育 4 h,小心移棄培養(yǎng)液,每孔加150 μL DMSO,振蕩10 min,混合均勻,用酶標儀測定各孔吸光度A(檢測波長為490 nm),計算細胞存活率,見表1。細胞存活率=試驗組平均吸光度A/對照組平均吸光度A×100%。
2.6.3 生化指標的測定 分別各組心肌細胞上清培養(yǎng)液,分別按照LDH和CK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采用MATLAB(R2009a,The Math Works,Inc.)統(tǒng)計函數對實驗結果進行處理,采用t檢驗判定各組與正常對照組數據間差異,見表1。結果顯示,與正常H9c2 心肌細胞比較,模型組和缺甘草四逆湯組的心肌細胞存活率顯著下降(P
2.7 四逆湯(缺甘草與否)對MI-RI心肌細胞代謝組學研究
2.7.1 細胞培養(yǎng)液樣品前處理方法 取細胞培養(yǎng)液樣品于室溫解凍,精密吸取100 μL,加甲醇800 μL,渦旋混合1 min;離心15 min(轉速1.2×104 r ?min-1),取上層萃取液300 μL于氮氣吹干設備中低溫(30 ℃)吹干,殘渣加75 μL甲氧胺吡啶溶液(甲氧胺濃度15 g?L-1),渦旋混合2 min,于70 ℃烘箱中肟化1 h;加75 μL衍生化試劑MSTFA(含1%TMCS)渦旋混合2 min,室溫靜置1 h;加1 mL 正庚烷(含內標白術內酯Ⅱ 0.032 8 g?L-1),渦旋混合 30 s;離心10 min(轉速4.0×103 r?min-1),取上清 300 μL 至GC 進樣瓶,即得。
2.7.2 GC-MS 分析條件 HP-5MS 毛細管柱(250 mm×30 m,0.25 μm,Angilent),載氣為高純氦氣,流速1 mL?min-1;進樣量1.0 μL,不分流進樣;進樣口260 ℃;離子源(EI)230 ℃;四極桿150 ℃;電離電壓70 eV;He 掃氣流量10 mL?min-1;掃描方式:全掃描模式,m/z 30~600。升溫程序(初始溫度70 ℃,保持4 min;以每分鐘 6 ℃升溫至115 ℃;再以每分鐘 4 ℃升溫至126 ℃;以每分鐘 6 ℃升溫至190 ℃;以每分鐘 1 ℃升溫至194 ℃,保持2 min;最后以每分鐘 3 ℃升溫至280 ℃)。
2.7.3 統(tǒng)計分析 實驗所得GC-MS 圖譜數據通過XCMS-online(http://metlin.scripps.edu/download/)工具箱進行峰校正、峰對齊和峰積分等預處理后,采用Matlab軟件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為避免誤差,采用內標(白術內酯Ⅱ)作為參比。數據預處理后的3 個數據集(空白對照組A +模型組B、模型組B+四逆湯組C、模型組B+ 缺甘草四逆湯組D)分別導入多維分析軟件(SIMCA-P 13.0,Sweden)中,進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經模式識別與特征代謝物的提取,得到引起2組間差異的主要潛在代謝標志物所對應的保留時間和m/z ,經NIST 08 質譜庫檢索、AMDIS 鑒定、文獻對照和標準品比對等方法,對潛在生物標志進行指認。對17 個潛在代謝標志物的相對含量,采用Minitab V15.0(State College,USA)軟件進行One-Way ANOVA (置信區(qū)間95%)檢驗,見表2,圖2。
17 個潛在代謝標志物中,四逆湯組與缺甘草四逆湯組的潛在代謝標志物有明顯的區(qū)別,僅四逆湯組回調的潛在代謝標志物:尿素、甘氨酸、硬脂酸和未知成分2;僅缺甘草四逆湯組回調的潛在代謝標志物: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和脯氨酸;二者共同回調的潛在代謝標志物:乳酸、未知成分1、纈氨酸、3-磷酸甘油、谷氨酰胺、果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棕櫚酸。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采用體外心肌細胞試驗,通過測定LDH與CK活性,二者是評價心肌缺血程度的客觀指標,也是判斷MI-RI心肌細胞不可逆的重要指標。結果表明四逆湯與缺甘草四逆湯對MI-RI 模型對H9c2心肌細胞造成的損傷均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且前者保護作用更加顯著。四逆湯對H9c2心肌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更強,一個重要原因是四逆湯能通過調節(jié)LDH,CK等指標的水平及減少MI-RI所致的心肌細胞的凋亡可挽救更多的心肌的作用,起到緩解心肌細胞壞死的發(fā)生,提高MI-RI 的治療效果 [10]。
通過對代謝組學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17個潛在代謝標志物中,乳酸鹽、果糖、葡萄糖、甘露糖和3-磷酸甘油與糖酵解途徑相關,這表明四逆湯(缺甘草與否)對缺血再灌注損傷H9c2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是通過調節(jié)與糖酵解的途徑來實現的。
MI-RI模型損傷,因為H9c2心肌細胞缺血缺氧使有氧代謝發(fā)生障礙,能量供應以糖酵解為主,通過糖酵解生成乳酸;同時,H9c2心肌細胞模型組的LDH 活性顯著升高,也表明乳酸含量升高的必然性。這一點與之前心肌細胞損傷的病理生理變化的研究結果相吻合[11]。葡萄糖和甘露糖含量顯著降低是因為造模后的心肌細胞在缺血缺氧的環(huán)境下,完全通過糖酵解來獲得能量所致[12];果糖的含量稍有升高,可能是在復氧的情況下,恢復葡萄糖的有氧代謝,使部分葡萄糖轉化為果糖,而心肌細胞無法完成果糖的糖異生過程所致[13]。MI-RI模型組中3-磷酸甘油的含量顯著升高,可能因為在缺血缺氧條件下果糖與甘露糖等己糖轉化為3-磷酸甘油酸所致[12]。棕櫚酸與硬脂酸2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顯著降低,可能因為在缺血缺氧條件下,葡萄糖的無氧酵解使葡萄糖僅在有氧氧化生成乙酰CoA的含量降低,從而致使以乙酰CoA為合成原料的棕櫚酸與硬脂酸的含量顯著下調[12]。纈氨酸與異亮氨酸屬支鏈氨基酸,作為心肌缺血時心臟可供選擇的重要能量底物[13],心肌細胞在缺血缺氧情況下,利用支鏈氨基酸作為代償性的能量供給,致使二者在MI-RI模型組中的含量顯著降低。亮氨酸、甘氨酸、蘇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水平顯著降低,這些α-氨基酸作為能量代謝的重要前體及能轉化為一些生物分子[12],其相對含量的變化可能與心肌細胞在MI-RI過程中對能量的需求而應激調節(jié)的結果。尿素的含量顯著升高,可能與上述幾種氨基酸的代謝使尿素的含量有所積蓄有關[12]。
與MI-RI 模型組相比,四逆湯組和缺甘草四逆湯組除甘露糖外,分別將乳酸等12種代謝物的含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回調。從相對含量分析四逆湯組和缺甘草四逆湯組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如下。
乳酸、谷氨酰胺與葡萄糖的含量在附子的3 種雙酯型生物堿的毒性代謝組學分析結果[14]是血漿中乳酸鹽的水平升高,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含量下降;缺甘草四逆湯組中乳酸和谷氨酰胺的回調幅度較四逆湯組回調的幅度明顯減小,而葡萄糖的回調幅度則過大,甚至超過了空白對照組的含量水平。3 種雙酯型生物堿分別對血漿中葡萄糖含量的影響有高有低不盡相同,本研究結果可能是由于四逆湯缺甘草方中復雜成分總體的調節(jié)作用使葡萄糖含量水平顯著升高。以上均表明四逆湯中甘草解附子之毒通過調節(jié)糖酵解途徑而實現的。
除乳酸、未知成分1、纈氨酸、3-磷酸甘油、谷氨酰胺、果糖、葡萄糖和棕櫚酸等代謝物的含量為四逆湯組與缺甘草四逆湯組共同回調外,前者回調了尿素、甘氨酸、硬脂酸和未知成分2的含量水平,后者回調了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水平。根據以上潛在代謝標志物與生物代謝途徑的關系可知,四逆湯中甘草解附子之毒是通過調節(jié)糖酵解、脂質代謝、三羧酸循環(huán)和氨基酸代謝中的氮的代謝途徑得以實現的;缺甘草四逆湯組主要通過調節(jié)糖酵解、脂質代謝和α-氨基酸的代謝途徑發(fā)揮保護MI-RI模型對心肌細胞的損傷,尤其是纈氨酸等α-氨基酸作為能量代謝的重要前體和能轉化為一些生物分子,其含量變化可能因為缺甘草四逆湯中干姜與君藥附子協(xié)同發(fā)揮辛熱而助陽之功,或此應激使α-氨基酸的代謝重構以滿足心肌細胞的能量需求有關。
未知成分1和未知成分2在各組中含量水平變化都較顯著,但因前者在NIST08數據庫中檢索匹配度都很低,難以定性;后者保留時間靠后,與溶劑、保護氣等雜質峰混在一起,亦難以對其進行定性識別。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基于GC-MS 技術的代謝組學方法研究了四逆湯(缺甘草與否)對體外MI-RI模型對H9c2 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結果顯示四逆湯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機制是通過調節(jié)糖酵解、脂質代謝、三羧酸循環(huán)和氨基酸代謝中的氮的代謝等生物代謝途徑實現解毒增效之功。為進一步闡釋四逆湯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機制,對在體血漿進行代謝組學技術結合血清化學指紋圖譜研究還在進一步研究中。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典.一部[S]. 2010.
[2] 商李超,郁保生.四逆湯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11):1333.
[3] 吳偉康.四逆湯現代研究與應用[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
[4] 羅漢川,黃河清,劉小霞,等.四逆湯抗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實驗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9,15(11):994.
[5] 張廷模.臨床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
[6] 裴妙榮,段秀俊,裴香萍.酸堿對藥附子與甘草在四逆湯中配伍的化學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16):2047.
[7] 解素花,張廣平,孫桂波,等.附子與甘草不同配伍比例配伍減毒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8):2210.
[8] 李瑩,章津銘,傅超美,等.不同方法制備四逆湯中化學成分對比研究[J].中成藥,2012,34(4):673.
[9] 李瑩, 張慧敏, 何瑤, 等. 四逆湯制備工藝參數優(yōu)化[J].中成藥,2013,35(6):67.
[10] 羅漢川,黃河清,劉小霞,等.四逆湯抗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實驗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9,15(11):994.
[11] 張爽.蒺藜皂苷單體B 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
[12] 吳梧桐.生物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