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描述秋天的詞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述秋天的詞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描述秋天的詞語

第1篇: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一、 回歸生活,讓詞語教學“接地氣”

低年級孩子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要盡量讓詞語教學回歸生活。本學期課本上,我們要學習一組描述秋天的成語,又剛好是秋天,我就帶孩子們?nèi)バ@走一走,看看風景,聞聞花香,聽聽鳥鳴,盡情享受秋風拂面,細細的陽光播撒全身的感覺?;氐浇淌遥易尯⒆觽兘涣髯约旱母惺埽麄兛谥忻枋龅哪且环锾斓拿谰熬拖裼彤嬎频恼宫F(xiàn)在我們眼前,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們就理解了“天朗氣清、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瓜果遍地、秋高氣爽”這些詞語的意思。生活這本“無字詞典”,讓孩子們收獲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識字教學地若能夠與生活親密接觸,會別有一番趣味。在教學《識字8》中“泡泡”這個詞語的時候,我讓孩子們說說生活中哪里會見到一個個可愛的小泡泡,孩子們眨巴著小眼睛,快樂地分享起來:洗衣服時有很多泡泡、雨落到池塘里會泛起泡泡、小魚會吐泡泡、我們愛玩吹泡泡的游戲、肥皂洗手會有許多泡泡。撥動生活這根琴弦,孩子們暢所欲言,我就讓他們自己總結,泡泡和什么有關系呢?他們馬上想到和水有關,就這樣輕輕松松的記住了字形。當詞語教學和孩子們的生活世界、經(jīng)驗世界接通,讓孩子在聯(lián)想中調(diào)動起自己的生活體驗,詞語教學就能更好的“接地氣”。

二、 有效誦讀,讓詞語教學有聲有色

如果朗讀成為學生的快樂,那么也隨之被學生所深愛,成為他們不斷的追求。

教學《世界多美呀》這篇課文時,當我在句子中重點出示“啄呀啄呀”這個詞語時,學生們剛開始毫無感彩的快速讀過去,我問:“小雞剛出生,小尖嘴嫩嫩的,軟軟的,這么快就把蛋殼啄了一個洞么?”孩子們聯(lián)系后面的一個短句“小雞啄了很久,才啄出了一個小小的洞眼”都紛紛搖頭,我再次讓學生們誦讀,他們能適當放慢語速,讀出小雞一遍又一遍啄蛋殼的可愛模樣,但朗讀還是顯得有氣無力,我馬上隨機評價:“小雞們,用力啄蛋殼呀,難道你們不想快點見到蛋殼外美麗的世界嗎?”學生們這回心領神會,讀得一個比一個帶勁兒,有的一邊讀還一邊學著小雞啄蛋殼的樣子,拼命點著頭,我也適時點評他們的朗讀水平:“加油,蛋殼有裂縫啦。”“咔嚓一聲,蛋殼上的裂縫更大啦,五彩的世界在向你招手啊!”“瞧,堅硬的蛋殼上終于出現(xiàn)一個小小的洞眼了?!庇腥ど鷦拥脑u價語言,激發(fā)了孩子讀好詞語的興趣,隨后,學生們輕而易舉地就能讀好整段話,也充分體會到了小雞啄蛋殼的艱辛以及迫切看到外面世界的心情,讓種子語言充分釋放能量,就是要找到好的語言文字激發(fā)點,課文中具有種子力量的詞語就需要好好誦讀、品味。

三、 巧設情境,讓詞語教學鮮活靈動

美學家朱光潛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際上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詞語“生存”的環(huán)境就是所在的文本,理解詞語必須首先考慮語境,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情節(jié)“悟”出詞語的意思以及詞語所蘊含的情感。

我們學習《一株紫丁香》這首詩歌的時候,課文中這樣描述:踮起腳尖兒,走進濃綠的小院,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磅谄鹉_尖兒”,孩子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我讓他們先學著踮起腳尖兒無聲無息的走路,再讓他們依托文本,說說為什么要踮起腳尖兒去為老師栽下紫丁香呢?學生們漸漸悟出這個細微的動作中包含的絲絲深情:為了不讓老師發(fā)現(xiàn)是誰載紫丁香的;想給老師一份大大的驚喜;悄悄地走過去,是不想打擾老師工作呀;靜靜地做好事,感覺很快樂。就這樣,在學習伊始,就奠定了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讓孩子們很快入情入境的融入到那溫馨感人的場景中去。

有時候,我們在學習認讀詞語的時候,很多老師會把詞語歸類,創(chuàng)設詞語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讓孩子身臨其境,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饒有興趣地和生字、詞語見面,這樣詞語教學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教學《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時,我出示的第一組詞語:狐貍、直流口水、眼珠一轉、賠著笑臉、 搖搖尾巴、 一溜煙;第二組詞語:烏鴉、叼著一片肉、 沒有回答、 看了一眼、 剛一開口、掉了下來。通過創(chuàng)設兩個詞語群,幫助孩子們理清文本脈絡,也創(chuàng)設了孩子學故事的情境,狐貍、烏鴉的形象在孩子心間豐滿起來,有些孩子借助這些詞語,能將整個故事講出來,學習效果特別好。學生們在放飛想象的同時,語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這些詞語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文字,已經(jīng)繪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活躍在他們的心中。

四、 舒展四肢,讓詞語教學生機勃勃

“在語言情境中學習語言”,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師巧妙地運用體態(tài)語言,用機智的即興表演創(chuàng)設出具體的語言情境,能誘發(fā)孩子介入語境的主動性,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在輕松的氛圍中讓他們完成對詞語的理解和學習。教學《梅蘭芳學藝》一文時,指導孩子們理解“緊盯”這個詞語,我是這樣做的:

師:瞧!小樂在做小動作,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生:老師在用眼睛看他。

師:對,“盯”字有一個目字旁,說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觀察,老師是怎樣看的?

生:老師看得很認真。

生:老師看了他很久啦。

生:老師眼睛眨也不眨一下。

生:老師緊緊地盯著他看。

這樣通過動作演示,化抽象為具體,生動有趣。下面一段話中出現(xiàn) “注視”這個詞語,無需多講解,孩子們就理解意思了。

低年級的課堂,適當讓孩子動動四肢,釋放他們好動的天性,能讓孩子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這樣的教學孩子們既覺得輕松快樂,又學得扎實高效?!洞汗S》中有這樣一句話:“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币粋€“裹”字孩子們不易理解,恰逢美味的春筍上市,我把幾個春筍帶進了教室,讓孩子們觀察它的外形,并讓他們親自動手剝一剝,孩子們嘗試了,而且獲得了真實的感受:那就是剝起來不容易,一層又一層,緊緊地包在一起。孩子們頃刻間就明白了“裹”的含義,當剝?nèi)プ詈笠粚印巴庖隆睍r,露出春筍雪白的“身軀”,孩子們不由贊嘆道:“春筍胖乎乎的,真像嫩生生的娃娃?!币还晒上矏壑橛腿欢?。當語文有了一種別樣的情趣,孩子們就會愛上語文,愛上閱讀。

五、 學以致用,讓詞語教學釋放能量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低年級的學生要學會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并且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以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老師需要引領孩子們進入詞語的精彩世界,借助生活的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理解詞語和運用詞語。

我教學《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時,文中有“一溜煙”這個詞語,我讓孩子們交流這個詞的意思,有的孩子從詞語意思開始推敲,說像煙一樣散得特別快,有的孩子能聯(lián)系上下文意思找到近義詞“一眨眼”,原本備課時,我覺得孩子們似乎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這個詞語,比較陌生,理解起來肯定有困難,沒想到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積累了詞語的認知方法,我欣喜于他們的成長。在續(xù)寫故事的時候,孩子們也是妙筆生花:狐貍叼著肉撒腿就跑;面對獅子的追趕,害怕的狐貍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了;狐貍像一陣風似的跑掉了??磥?,孩子們都是有心人,在教材、課外書中不斷積累詞語,積少成多,日久天長,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會逐漸增強的。

第2篇: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 朗讀

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發(fā)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朗讀有助于情感的傳遞。朱熹要求學生從小養(yǎng)成正確朗讀的習慣,還要求讀書必須逐字逐句透徹理解,進而深入體會,反復揣摩。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指出了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訓練,要充分發(fā)揮朗讀對小學生理解語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教學相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朗讀訓練是一種既能促進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中心思想的理解,又能達到審美、傳情的目的。那么,應該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幫助小學生提高朗讀水平呢?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總結,認為以下幾種方法是搞好小學生朗讀教學成績的關鍵所在。

一、朗讀與識字同行

閱讀教學就是需要多讀,而且要反復的讀,在一次次聲情并茂的朗讀中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而識字教學也能在多讀中得到解決,在朗讀中小學生也能感知字形字音字義,在朗讀中漸漸加深對字形字音字義的記憶,鞏固和理解字意。教師必須知道只有讓學生反復朗讀,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字相同,聲調(diào)不同的準確讀法,讓學生在朗讀訓練中不斷糾正和鞏固,在朗讀訓練中逐步形成發(fā)音標準化。字不離詞,只有理解了詞義,掌握了詞匯,才能識好字。因此,在讀文理解中,只要不打斷學生理解文情,盡量多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讀詞的機會,也就給學生多創(chuàng)造了識字的機會。在小學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識字的愿望,在初讀中初步感知生字的音形。然后在反復讀中,形成語感。在情境中感悟生字字音字形。再就是在多讀之后,加大學生識字的難度,把生字脫離具體語境,增強認識單字的能力。為了解決班額大,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學生識字情況的難題,我讓同位合作互相當小老師檢查生字卡,一舉多得。最后,根據(jù)學生檢查情況,將有難度的生字重點指導記憶。扎扎實實的鞏固識字

二、在朗讀中了解文章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

朗讀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學習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的。這時的朗讀不僅要求正確、流利,還應傳達出每部分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崩首x是一種多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相對小學生而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內(nèi)容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教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一文中,其中有這樣一段話,“誰使秋天這樣美麗?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了一個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边@簡短的語言,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小學生就從抽象的文字化為準確、具體、生動、形象的感知,進而秋天的美景時而浮現(xiàn)在學生們的眼前。這樣不但教會學生朗讀這些句子,而且可以激發(fā)小學生邊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的情境,具體形象地理解“秋天的圖畫”在課文中的含義。多數(shù)文章所描述的內(nèi)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思維來說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朗讀、泛讀、品讀等方式,讓“秋天的圖畫”生動形象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進而真正讓學生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小學生的特點是直觀和具體的理解事物,而不是從抽象的思維中透視到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相對于小學語文的課文教學,許多文章只有讓小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領悟到文章的精髓。作為語文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邊朗讀邊思考,進而想象出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讓小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對第一自然段的朗讀,教師先用緩慢的語音作泛讀,然后引導學生用凝重、低沉的語調(diào)來朗讀,把當時我國失去圓明園后的悲痛和惋惜的心情讀出來。其中,“不可估量”一詞要突出重音,一字一頓,像“損失”這個詞兩個字之間的停頓稍長一些。隨著讀到圓明園美麗景觀這一段時,基調(diào)和語速產(chǎn)生了,用輕松和歡快的語調(diào)朗讀,讓學生邊朗讀邊想象圓明園的美麗。第五自然段敘述了外國侵略者貪婪和無比殘忍的強盜行徑,又指導小學生用低沉和悲憤的語調(diào)來讀,從而激發(fā)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

三、在朗讀體驗文本時,重視詞語訓練,突破重難點

朗讀時,如果教師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人物的境遇,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細細品味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感情,那么就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使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的圖像逐漸鮮明,隨著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學生就會入境入情,內(nèi)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在教學中,我把詞語朗讀訓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讀好雙音節(jié)字。雙音節(jié)又分為雙聲,就是兩個音節(jié)的聲母相同,如崎嶇、澎湃、秋千……還有疊韻的,即兩個音節(jié)的韻母相同,如沙發(fā)、玫瑰、馬達……另外有雙聲和疊韻組合的,如蝴蝶、葡萄、玻璃等。這一部分的朗讀訓練可以讓學生對字音和字形有機地記憶。第二部分引導學生準確讀好輕聲。輕聲的特點是發(fā)音時用力特別小,音特別弱,如動詞中的“進來、下去”;名詞中的“的、地、得”等,都要求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第三部分是讓學生能正確讀準變調(diào)的詞和字。如“一”和“不”的字,在字去聲前念平陽,即一夜,不對;在詞語中念輕聲:如“去不去、想一想”;在非去聲中,“一天、一年”等。以上都是指導小學生朗讀訓練中值得注意的地方,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易讀錯詞語。

第3篇: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關鍵詞: 詞串識字教學 認知整體美 自主識字

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教學的重點?!薄白R字教學要將兒童熟知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教會學生識字方法,養(yǎng)成自主識字習慣。”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學習漢字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和生活基礎。語言學告訴我們:“一個字(詞)的意思是隨著語言環(huán)境的確定而最終得到確認的。如果讓字(詞)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就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識字?!?/p>

國家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蘇教版)對此有所創(chuàng)新,即“以準韻文的形式,圍繞著一個中心串起來的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一組詞語,用來表現(xiàn)某個畫面、場面、情境等,讓兒童能借助韻文的形式和韻文的情境及‘情境圖’來識字”。

這樣的詞串編排有效針對識字教學特點,以大量符合兒童審美情趣的、優(yōu)美的圖畫營造生動可感的語言環(huán)境,以端正美觀的文字形體悅人耳目,以流暢的音韻和悅耳的節(jié)奏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凸現(xiàn)詞串識字的整體美。

詞串識字編排體現(xiàn)了認知整體美,在詞串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體現(xiàn)認知整體美。

一、詞語建構的過程,要體現(xiàn)認知整體美。

比如二年級上冊《識字1》(金秋),可以這樣組織學生學習:

1.創(chuàng)設多樣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可以這樣引導:暑假剛過,在田野里你能看到什么?我們找找秋天;可以制作金秋碩果累累的課件導入新課;可以拼貼放大的課本插圖入手。不論哪種方式,其目的都是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入文本規(guī)定的情境,建構話題,引發(fā)猜想,形成閱讀期待。

2.借助拼音,自學生字。充分發(fā)揮漢語拼音的輔助作用,讓學生自學生字;可以引導探究漢字規(guī)律,培養(yǎng)獨立識字能力(如“蘆葦、菱藕、荷塘”中的前五個字為什么都有草字頭?“煙”和“燈”為什么都是火字旁?);也可以借助語境、情境進行字形類聚、字音類聯(lián)、字意類推的方法進行教學,達到“文熟字悉”,提高識字效率。

3.借助插圖,由詞及物,把識字、學詞、認識事物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認知能力。如“煙波、歸舟、漁歌”對于孩子來說是陌生的,通過觀察課文插圖,或觀看影音文件,便輕松掌握詞語。

這個過程充分發(fā)揮了教材的整體性優(yōu)勢,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引導學生將圖畫與詞語掛鉤,通過暗示或點撥,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實物、圖畫和音節(jié)、詞語、文字形體之間的聯(lián)系,自主識字。

二、誦讀積累的過程是手腦眼口耳整體協(xié)作的過程,要體現(xiàn)認知整體美。

如二年級上冊《識字1》金秋,指導學生誦讀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讀詞成串,邊讀邊想,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朗讀詞串,應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導他們一邊想象詞語描寫的事物,一邊隨語流的流動進入意境,邊讀邊想,邊想邊讀,充分享受審美樂趣。

2.連串成篇,形成積累。由于詞串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學生讀幾遍就可以記住,易于豐富積累,學生樂學樂記。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引導學生體驗詞串識字音韻美,讓小學生通過對韻文或韻語的誦讀去識字,將原本孤立的漢字置于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使其成為合轍押韻的韻語,念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即讓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初步感知每一個字的意思是隨著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潛移默化地把文字符號的能指意義與其在具體語境中所指意義結合起來進行立體感知,提高識字的興趣。

三、遷移積累的過程要兼顧整體美。

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是兒童的強項,他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把一首歌曲或故事改得面目全非。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強化他們的遷移積累。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想一想我們這兒的秋天是什么樣的?你想到了什么?蘇北農(nóng)村的孩子自然會說出一些具體可感的形象:玉米、稻子、高粱、棉花、大豆等農(nóng)作物,還有收割、晾曬、歸倉等秋收場景。

2.老師順勢引導學生穿成詞串,聯(lián)成畫面,另一首《金秋》便躍然紙上了:“金秋、稻谷、飄香,玉米、大豆、高粱。收割、晾曬、揚場,晚歸、喜悅、滿倉?!边@一段朗朗上口,既有秋日農(nóng)田各種莊稼長勢喜人的動人畫面,又有秋收忙碌喜悅的景象。和江南水鄉(xiāng)的秋天比起來更淳樸,鄉(xiāng)土氣息更濃郁。由于寫的是身邊的生活,又是自己歸納,學生興致盎然地記憶深刻。

3.再扮演老奶奶詢問學生,今天學了什么呀?能給奶奶講講嗎?引導學生背誦《金秋》;描述想象中的水鄉(xiāng)美景;炫耀改編的《金秋》;描述改編的景象。運用這種形式識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讓學生掌握那些需要他們識記的詞語,而且可以為今后的閱讀和寫作做好必要的儲備。學生憑借反復誦讀、想象,將原本貌似獨立、實際具有相似關系的詞語整合成一體,貯存于腦海中。日后遇到問題時,便可以迅速激活、選擇、匹配、重組相似模塊,解決問題。

四、寫字的過程要體現(xiàn)認知整體美。

第4篇: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一、結合插圖,訓練說話

小學低年級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在教學中,我們充分發(fā)揮插圖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閱讀形象思維能力。在看圖中,先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各種觀察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看圖的習慣,看過圖以后要求學生了解并記住圖畫的內(nèi)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看圖中還引導學生逐步抓住事物的特點,并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豐富圖畫的內(nèi)容。通過這些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明顯地得到提高。如第一冊課本看圖學文《秋天到了》,先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然后回答“圖上畫的哪些地方說明秋天到了”,最后讓學生用“因為秋天到了,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又如第二冊《小八路》一課,我們充分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說說:小八路坐在哪里學習,為什么坐在石頭上學習,他看書時會聽到什么聲音,等等。教師每次指導學生觀察說話時,都讓學生各抒己見,而且要求盡量做到說出的話不跟別人相同。這樣不僅發(fā)展了孩子的語言,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求異思維。

二、依話作“畫”,以“畫”示文

這是本項實驗的一個重要訓練內(nèi)容。在學生讀文時,要求邊讀邊想象,盡量想象出課文中描述的畫面(場景)來。有的課文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內(nèi)容之后,按照課文的描述畫出圖畫(簡筆畫),畫完后再與課文對照。這一步驟對于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都有好處,也能檢驗學生對于課文內(nèi)容是否真正理解。如教第一冊《小小的船》一課,在學生讀文時,讓學生依據(jù)想象作畫。通過作畫,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并且依據(jù)作畫理解了“彎彎的”“小小的”“兩頭尖”等詞語。然后借助能抽動的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疊詞“閃閃的”“藍藍的”。這樣通過直觀的畫面,學生初步感知了藍天星空的美景,既激發(fā)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和興趣,又為學習詩句打下了基矗當然,在檢查學生頭腦里形成的畫面時,教師要善于察言觀色,不要因為學生沒有畫清楚而挫傷學生想象的積極性,也不要以為畫得越多越好,如果已脫離了課文的內(nèi)容,就千萬不要表揚這個學生“想象力豐富”。因為我們的訓練目標是依“話”作“畫”,把“話”變成“畫”。

三,比較分析,體會形象

對有些課文,教師則可指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比較分析,可用填表法上k較觀察法等。如教第一冊《比尾巴》一課,可先把猴子、兔子、松鼠三種動物的身子遮蓋起來,讓學生對比觀察三種動物的尾巴及各自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說出它們分別是哪種動物的尾巴。教第三、四節(jié)時,先提問: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然后再讓學生對比觀察三幅圖,看后回答問題。教學第二冊《小壁虎借尾巴》,可設計下面的表格,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

四、設計補充練習題

設計原則:

第5篇: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口語交際 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口語交際能力就是當事人雙方通過口頭表達的方式進行的情感交流或信息傳遞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能力。其主要通過非書面語進行信息傳播,同時也增加了表達的隨意性,這種隨意性增加了語句表達的歧義性,這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至關重要。建構主義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日常的交際情境中,人們通常以驚人的速度成功地學習著詞語。事實表明,詞語和句子不是孤立的,它們總是存在于一定的交際場合和說話的情境之中。從這樣的認識出發(fā),顯而易見,言語必須在情境中加以教學,語言只有在具體情境的運用中才能真正獲得,成為兒童的語言。這就告訴我們,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交際中情境態(tài)度與文明素養(yǎng)也只有在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的口語交際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提高。

1充分挖掘小學語文教材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首先應立足教材和學生生活交際,在課堂里創(chuàng)設具有實際意義的口語交際情境。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口語交際教材往往只提供了一個話題,課堂上教師可以從這個話題出發(fā),根據(jù)學生以及自己教學、教育與管理的實際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設置相應的交際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真實的交際訓練。

每篇文章的作者總會極力組織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胸中的情境,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蘊藏的知識,通過文中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富有哲理性的詞句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訓練,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只有熟讀和理解課文才能呈現(xiàn)出這種訓練所發(fā)揮的作用。

2虛構交際情景

從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說,既可以創(chuàng)設未完成的情境,作為“引子”,讓學生各自推測、假設,展開想象完成情境;也可以假設一些完整的交際情境,讓學生模仿、表演、再現(xiàn)。從情境引入的方式方法來說,既可以用語言提示或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以運用音樂、圖畫、實物演示、多媒體技術等各種方式開展各種各樣模擬的或現(xiàn)實的活動,再現(xiàn)自然情景、生活場面,讓學生解說、描述、交談、討論、答辯。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利用電教多媒體創(chuàng)設交際情景、形象直觀,極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學習《看圖寫話――美麗的秋天》這篇文章時,將秋天的美麗景色以圖片的形式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講授時利用多媒體恰到好處的將學生帶進“美麗的秋天”這一虛擬的環(huán)境中,同時,激發(fā)學生對描述、交流、贊美、議論這一美景的渴望,老師也應該適時、恰當?shù)匾髮W生練習口語交際。

這種方式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理解語言、記憶語言以及靈活運用,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讀、練、演、評、議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蘊藏的道理,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3創(chuàng)設良好的評價情境

3.1表揚成功的學生

對于表達欲望極強的學生,在不斷提高其表達能力的同時,老師也要及時表揚他們的發(fā)言,讓學生切身的體會成功帶來的快樂,在獲得極大成就感的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價值。

3.2鼓勵沮喪的學生

在日常課堂語文口語交際訓練中,有的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答非所問,從而遭到身邊同學的嘲笑,無形中對孩子施加壓力,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一種傷害。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老師需親切的撫摸他的頭,用一種恰當?shù)姆绞奖頁P這位同學,比如說,你回答問題很積極,盡管這次回答的不是那么的完美,但老師相信你肯定會做好的。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以使他不因一次回答失誤而倍受挫敗感。相反,下次再提問他時,他會表現(xiàn)地更好。

3.3喚醒自卑的學生

第6篇: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我走在小小的田埂上,看麥子仰著快樂的臉,對著太陽公公微笑,一片金光,我瞇起眼睛望著太陽,直至我閉上眼睛還可以看到它美麗的光暈,他終于真真實實的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

我想新概念的作品對我來說就像這光暈一樣,給人留下一段美麗的記憶。

每個秋天都會變得似曾相識每個秋天都仿佛是很久以前一個未完秋天的待續(xù)。

我喜歡這個句子,因為我喜歡秋天,因為我喜歡這種安靜的文字。

過去我對秋天的理解,僅限于落葉,金色,收獲,果實這樣普通的詞語,如果要我描述對秋天的愛,我無從下筆,直到我看到這篇散文,我的心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撞擊,原來這才是我熱愛的秋天。

有屬于他的音樂,有屬于它的色彩,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

就像文中所寫“所有的幻覺和夢想,只發(fā)生在秋風驟起的季節(jié)”,恍然間,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緒總是在這個季節(jié)回到過去,走到將來,今年的夏天也快要過去,秋風就快要吹起來了。我的心情也就要隨著他的到來而飛揚,我仿佛又看到秋日午后的陽光爛漫,四處洋溢著明亮的翠綠和溫暖。

帕斯卡納秋天的風音,多美的名字。

我一遍一遍地讀著,我試圖讀懂作者心里想要表達的情感,很可惜,在我超過十遍的閱讀之后,我仍然無法用語言清晰地表達我內(nèi)心的感受,但是,我依然要把它記錄下來,因為這是我心里的聲音。

其實一直害怕聽到自己心里真實的想法,或許你從我的表面無法看到我有著一顆害怕面對一切的心,我不愿深沉的想自己,害怕看到真實的自己,有些東西我無法面對。

只有到了秋天的時候,我才可以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遠離那些喧囂和繁華,好像我的心行走在原野里,周圍只有安靜生長的生命和無憂無慮的稻草人。

當我站在初秋的陽光下發(fā)覺自己的存在儼然孤獨的快樂又仿佛快樂的孤獨。

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的心竟然是這樣的相近,我們的想法竟是這樣的相似。

翻開書本的時候,腦海里閃過母親的話,沒事多看看名著,這種書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一群小孩子的胡謅。對她的話,我沒什么好說的,也不愿去反駁,我明白我們是不同時代的人,讓我的媽媽來理解這樣玩世不恭的90后,著實困難。但是玩世不恭不代表放棄和墮落,我們有著新新的思維,我們有對生活不一樣的感觸,我們不喜歡被書本和教科書所禁錮,我們要沖破這扇門,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夢想和希望。

質疑我們的人啊,希望你們可以去看一看新概念,看一看90后的文字,看一看他們編織夢想的方式,沒有不切實際的宣言,只有一顆堅韌的心,相信未來,相信自己。沒有人理解我們的心,表面上的桀驁不馴其實是骨子里的倔強;臉上的不屑其實是內(nèi)心的樂觀。聽一聽我們90后真正的心聲吧!

第7篇: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一、幸福的課堂應該是一個激情涌動的課堂

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學生、教材都是充滿激情的。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能再是一個知識灌輸?shù)倪^程,而應該更多地去尊重學生學習、情感的需要,從而從多種渠道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地去學習的過程。

以我教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內(nèi)容為例,從以下幾點進行了關注:

1.走進秋天,感受秋天的美好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說說有關秋天的四字詞語,當孩子們站起來說著那一個個秋意濃濃的四字詞語“疊翠流金”“層林盡染”“天高云淡”“五谷豐登”時,我們仿佛置身于秋天的大自然,一陣陣秋浪迎面撲來。當孩子們吟誦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時,我們的眼前仿佛又出現(xiàn)了那似火的楓葉,如一面面旗幟,宣揚著秋天的到來!回顧著課文,孩子們說得興致盎然。

2.走進秋天,描述眼中的秋天

正當孩子們被秋意包圍的時候,我適時地在大屏幕上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秋景圖”,讓孩子們來說說他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說:“我看到楓葉紅了,它是那么紅、那么美。”又有人舉手說:“我看到樹枝上掛著沉甸甸的蘋果,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笨粗且环利惖膱D畫,孩子們平時的語言積累得到了運用,也進一步激活了他們的語料儲備。

3.走進秋天,感受指尖的秋天

當孩子們還沉浸在眼中的秋景中時,我隨機讓孩子們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落葉:“孩子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用秋天的落葉來畫一幅美好的圖畫吧!”我的話音還未落,孩子們就紛紛拿出了五顏六色的落葉開始了秋天的拼圖。很快,我發(fā)現(xiàn)白紙上出現(xiàn)了兩條可愛的小金魚,它們正悠哉游哉地暢游在水中呢。一會兒,一只小鳥駐足枝頭,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秋天的美好。

這節(jié)課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再次領略了秋天的美景,更讓孩子們在制作落葉拼圖的過程中收獲著秋天帶給我們的快樂!孩子們的激情涌動在課堂的每時每刻。

二、幸福的課堂應該是學生自由展示的課堂

我們常說,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其實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傳統(tǒng)的老師一個人唱主角。

在我的語文課上,為孩子們搭建了許多自由展示的空間與舞臺,如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考慮到孩子們識字量的匱乏和不均衡性,我鼓勵他們制作識字報,在教室里開辟一個專門的角落來張貼孩子們的成果。孩子們制作的識字報,很多內(nèi)容都來自孩子們吃剩的食品包裝袋以及各類報紙雜志的報頭,平時見到家長,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畢老師,現(xiàn)在我們家最值錢的就是有字的包裝袋了,有時候我不小心扔到了垃圾桶,他都要去找出來制作識字報,說是第二天還要到學校去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呢?!蔽以诟锌诩议L對我工作的支持之余,更被孩子的用心所感動著。

給學生一個自由展示的空間,他們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三、幸福的課堂是不斷生成的、不可克隆的課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想法放到現(xiàn)在來說,教師即便是教給學生“捕魚”的方法,我想那也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把他們帶到一望無際的“漁場”,給他們“海闊天空”的發(fā)展空間。學生在這樣的空間里,智慧才能得到碰撞。

以我教授《春雨的色彩》這一課為例,每每讀著這如詩如歌的文章,總能讓人的心里充滿溫暖。課上,孩子們也都聽得那么入情入境。正當我們陶醉在這如畫的春雨中時,一個響亮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教學──

“老師,那你說春雨應該是什么顏色的呢?”原本作為課后拓展的話題他竟然在上課伊始就提了出來,我該如何作答?如果告訴了他們科學的答案,那似乎就破壞了原本那如詩的意境,可要是不作回答,孩子們帶著沒解決的問題聽課是否又是另一種課堂的缺失呢?此時孩子們的眼睛齊刷刷地看著我。

“老師,春雨有很多的顏色,我覺得它還可能是白色的,我們在《柳樹醒了》這一課不是學過了嗎?春雨給柳樹洗澡后,柳梢綠了,后來柳絮也飛了,柳絮不是白的嗎?”又是一個響亮的聲音打破了教室的寂靜,他的可愛的答案不經(jīng)意間也給我解了圍。“你可真厲害,這么快就加入到了小鳥們的‘爭論’中來,小朋友們,那今天我們就來開個小小的辯論會吧!看看,最后是哪只‘小鳥’會獲勝?!鳖D時教室里像開了顏料鋪,紅的、黃的、紫的、綠的……各種顏色應有盡有。

且不管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在孩子們的爭論聲中,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他們眼中那美好的春天,原本無色無味的春雨,在孩子們的心里播撒著令人難忘的芬芳,爭論的結果:春雨是無色、透明的。但是似乎這并不是孩子們所關心的,他們更愿意把他們所見的春天描繪出來,不管是什么顏色,都是一首悠揚的歌曲,一抹艷麗的色彩。精彩無法預約,無法克隆,我期待這無法預約的精彩!

第8篇: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感受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能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而引導學生領悟第4自然段的總分結構特點并初步學習仿作,則是重點教學任務之一,也是教學難點之所在。

教學設想:

本課的教學時間需要2-3課時,預設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重點學習第2-4自然段,在誦讀中感受北大荒的景色之美,物產(chǎn)之豐富。運用直觀演示法、引讀法和音樂陶冶法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板書:秋天)你能說出一些描寫秋天景色的成語嗎?

〖預設回答:金風送爽 雁過留聲 秋高氣爽 秋色宜人 丹桂飄香 秋風習習 楓林如火 一葉知秋……〗

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有迷人的景色,有豐收的喜悅。但是在建國前,我國黑龍江部分地區(qū)的秋天曾經(jīng)是一片荒蕪,人們稱之為“北大荒”。(板書:北大荒)

【設計意圖:在導語中有意運用剛剛提及的成語,意在讓學生學會如何“活學活用”,此舉既導入了課題,又可豐富和強化學生的成語積累,可謂“一舉雙得”?!?/p>

2.齊讀課題:北大荒的秋天

過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1)將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讀讀,注意它們的音和形。

(2)將課文讀通、讀順,讀準生字的字音。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用文中一句話來概括,用“ ”劃下來。

2. 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詞。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3)交流: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北大荒的秋天真美?。。?/p>

三、品味詞句,想象意境

1.品讀第一自然段。

(幻燈動畫演示:一片楓葉從樹上緩緩飄落)

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來了。這就叫“ ”(幻燈文字出示:一葉知秋),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北大荒秋天到來的時間。

2. 品讀第二自然段。

(1)一來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兒的“天空”。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樣?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內(nèi)容。

(2)出示幻燈片天空圖片:觀察圖片后,說說課文哪些語句寫了圖的內(nèi)容?理解“一碧如洗”。(板書)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綺麗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①西邊的天上會有什么?讀——

②這些流云是怎樣變化的?讀——

③(看幻燈片)這樣美的景色,課文怎樣用文字來描述的?指名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來寫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現(xiàn)在我們來欣賞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小聲跟配樂錄音讀,注意邊讀邊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達出來。

4. 品讀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樣兒呢?(小河)

(1)聽老師讀,看有幾句話,每句講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給你什么印象?讀——

(板書:清澈見底)查字典理解“澈”。

(3)出示幻燈片小河圖片,指導看圖后提問:為什么把他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用“因為------所以------”說話。

(4)假如你是一條小魚,你該怎樣表達此時的心情?

指名讀——

(5)男女生分讀后,齊讀本自然段。

【設計意圖:意在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從而體會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之美?!?/p>

5. 品讀第四自然段。

此時,那兒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節(jié),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

(1)自由輕聲讀課文,畫出描寫的景物,并數(shù)數(shù)有幾句話。

(2)齊讀第一句:什么地方熱鬧非凡?(板書)

這句話具體嗎?再讀一讀課文,找找哪幾句是用來寫原野熱鬧的?

(3)學習第二、三句內(nèi)容。

①出示豆莢圖片:課文中是怎樣描寫豆莢的?指名讀——

大豆真的會笑嗎?齊讀本句。

②出示高粱圖片:“黑紅”的高粱說明他們怎么樣了?高粱會演唱嗎?為什么這樣寫?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豐收的景象,而隱藏在這豐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的付出,文中的自然美是人類社會生活美的一種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

(4)齊讀本自然段。你們讀了以后,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樣?(板書:熱鬧非凡)作者是怎樣把他寫具體的?(指名讀)

①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

②齊讀概括句,男、女生分讀具體描寫的句子(交換讀)。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充分體會第四自然段的構段特點,突破教學難點?!?/p>

(5)這段話采用新的構段方式——總分結構。先概括寫原野熱鬧非凡,然后分別從三個方面具體描寫原野怎樣的熱鬧,條理很清楚。請你在課后模仿本段寫法,用你的筆來寫一寫家鄉(xiāng)的秋天。

6. 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讀出喜愛之情。

三、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詞語。

2.分析字型,指導描紅。

荒:上中下結構,“亡”不能帶點,與“流”比較區(qū)別。

茫:上下結構,與“荒”比較區(qū)別。

嶺:左右結構,在音、形、義等方面與“鈴”進行比較。

3.課堂作業(yè):

按筆順在習字冊上描紅。

教師巡視指導。

第9篇:描述秋天的詞語范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就語文課來說,在教學中要注重言語的實踐,引導學生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和豐富個人的言語水平,提高言語智慧。因此,語文教師要在課前對教材進行深度解讀,并根據(jù)學生的言語智慧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呈現(xiàn)三維目標的教學內(nèi)容,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需要,實現(xiàn)個人實踐智慧的提升。

一、詞語導入,喚醒言語知覺

上課伊始,通過聽寫課文中一組詞語,喚醒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感知,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直接引入課文的重點段落。如,在教學《愛什么顏色》一課時,通過聽寫描寫顏色的詞語導入新課,再讓學生一起邊讀詞語邊回想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品味又多又美形容顏色的詞語,這樣不由自主地就聯(lián)想起了課文內(nèi)容主旨。這時,再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描寫顏色詞語的構成,并仿照再說幾個。這樣以開門見山、直觸主題的設計,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又很好地落實了豐富語言積累的教學目標。

二、激發(fā)想象,喚醒言語視覺與聽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鼻О倌陙?,人們傳誦的古詩,言語積淀豐厚,藝術魅力獨特,它總是把人們帶入到最美好、最令人向往的情景中,使人陶醉在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里。我在古詩教學時,注重在視覺上營造誦讀的環(huán)境與氛圍。在綿綿春雨里教學《春曉》,在爛漫春光里教學《村居》,學生在吟誦之前早已身臨其境,將雨聲、烏鴉聲、流水聲作為背景音樂,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營造詩中情景,同時創(chuàng)設人文環(huán)境,配合詩詞讓學生學習和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誦讀相關的詩篇,讓學生盡快入情入境。如,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時,可讓學生回憶詩人楊萬里的《小池》。在誦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文本的描述展開想象,喚醒言語視覺與聽覺。

三、豐富想象,加深言語的感悟和理解

在古詩教學中,要注重利用文內(nèi)的插圖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他們的想象。如,在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時,讓學生觀察書中的插圖:金黃的油菜花,稀疏的籬笆旁一條小徑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孩童在油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楚哪是黃花,哪是黃蝶,填補了學生經(jīng)驗的空白,使他們有更具體、更形象的對言語的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反復地讀,熟讀成誦,在讀中加深言語的感悟和理解。

四、培養(yǎng)語感,品味言語個性

在讀中品味言語的韻律美。古詩特別講究平仄、押韻,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非常強,具有聲韻悠悠的藝術魅力。經(jīng)過反復誦讀,以聲傳情,聲入心通,語感就自然形成了。讓學生從輕重緩急的韻律中體會文章的音樂美,從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中感受文章的情韻美。如,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描寫的是朝雨潤塵、客舍青青、柳樹泛綠、天氣乍晴的初春景象。誦讀時的節(jié)拍劃分: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平聲適當延長,仄聲稍加停頓,這樣就很自然地體現(xiàn)出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前兩句的朗讀要親切和緩,后兩句的朗讀要低沉慨嘆,可表現(xiàn)出詩人對友人的不舍與擔憂。

在讀中品味言語的含蓄美。我國文學特別講究詞句委婉、言語表達含蓄。在很多作品中,經(jīng)常用可感觸的文字來表現(xiàn)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用準確有力的筆觸、簡練的語言把本意深深地藏在景語或情語之中。如,《別董大》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詩人在即將分手之際,含蓄地景中寓情:漫無邊際的層層陰云,已經(jīng)籠罩住整個天空,連太陽也顯得暗淡昏黃,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隊隊雁陣,在北風勁吹、大雪紛飛的秋冬之際匆匆南遷。詩人在這凄涼而又雄渾的景象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勸慰時,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朗讀前兩句時用低沉、渾厚語調(diào)讀,后兩句朗讀要高昂、豪邁,這樣就能表達出詩人對友人的勸慰和激勵,以及詩人開朗的胸懷,也讓學生感受到詩人那種濃濃的友情。

在讀中感受言語的形象美。文學作品的突出特征是形象、感人。如,《桂林山水》充分體現(xiàn)了言語的形象美,從色彩、光澤和質地上突顯了桂林山水的美。優(yōu)美的語言富有詩意,描繪了風景如畫的桂林景色,把這天下奇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使從未到過桂林的人們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心靈受到了美的熏陶。讓學生反復誦讀比喻、擬人和排比的句子,閉上眼,就會在眼前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那奇、秀、險的山,靜、清、綠的水;讓學生反復誦讀、品味這樣的文章,他們會領略到其中的妙處,從而凈化心靈,提高審美能力。教師要善于從課文中發(fā)現(xiàn)和挖掘這些審美功能,培養(yǎng)學生欣賞、熱愛大自然的高尚美德,提高審美情趣。

五、抒寫表達,提升言語智慧

在品讀文本語言內(nèi)容、了解文本語言表達形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欣賞圖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加深對文字的理解。讓學生借助想象,在寬松的氛圍中進行嘗試性表達,充分體現(xiàn)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這一語文課程核心理念。如,教學《三峽之秋》時,我讓學生發(fā)揮想象,仿照課文的寫法自由創(chuàng)作抒寫片段,用自己手中的筆去描繪這美麗迷人的三峽之秋。有的學生這樣描寫了三峽秋天早晨的景色:“三峽秋天的景色美麗迷人,早晨露水閃爍,綠葉浸濕、新鮮而明凈,真是美極了”;有的學生描寫了三峽秋天中午的景色:“中午的三峽,金色的群山,奔騰不息的江水波光蕩漾,充滿了熱烈的氣息”;學生對下午和夜晚三峽風光的抒寫更加優(yōu)美:“下午的三峽,很快就會進入青色透明的黃昏,明亮的江水平靜而輕緩;三峽夜晚的風光多美呀!火光在江面上搖曳著,長江沉沉欲睡。清冽的月光如瀑布素錦, 仿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雄奇壯美,顯得寧靜而神秘”。雖然學生抒寫的簡短,卻能抓住一天中各時間段景色的特點,表達出了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之情,提升了言語智慧。

六、拓展延伸,豐富言語積淀

語文課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提高審美情趣。課文《三峽之秋》盡管寫的是三峽秋季一天中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景色,但從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卻是作者對家鄉(xiāng)、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因此,在這堂課的結尾,為了激發(fā)學生對三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推薦閱讀相關文章,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審美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