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教師網絡學習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網絡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網絡學習計劃

第1篇: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網絡信息異化心理學

[分類號]G352.1

1 引言

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一樣,網絡信息一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信息異化問題。信息異化問題如果處理不好,網絡信息原有的優(yōu)勢就不但發(fā)揮不出來,反而會使它成為缺陷和弊端更加彰顯的擴散器。引起信息異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源于網民的心理因素。由于人的外顯行為是受內隱心理支配和調節(jié)的,我們可以通過對網民信息異化行為的觀察與研究,實現對網民心理因素的本質屬性的認識。

2 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異化的心理學機制

2.1 異化與信息異化

“異化”一詞,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具有“讓渡、轉讓、疏遠、差異、分離、精神錯亂”之意。異化的一般意義是:主體創(chuàng)造了客體,但客體卻不受主體的支配,客體變成支配主體甚至敵視主體的力量。20世紀,“異化”這個概念滲透到了包括信息科學技術領域在內的社會各領域之中。

所謂信息異化,是指人們創(chuàng)造了信息,但信息在生產、傳播和利用等活動過程中因受各種因素干擾,導致信息喪失原有內涵,反客為主演變成人類外在的異己力量,反過來變?yōu)橹洹⒔y治和控制人的力量。人們創(chuàng)造了信息,締造了整個信息時代,但是人對信息以及信息技術的依賴遠遠超過了預期,人類在試圖主宰信息的過程中,最終被主宰的恰恰是人類自己。

2.2 網絡信息異化的心理癥狀

隨著因特網的飛速發(fā)展,網絡世界給人類帶來了一種與現實生活完全不一樣的心理感受。

2.2.1 “信息迷茫與信息焦慮”浮現于心靈空間 在網絡出現之前,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傳統媒介。在傳統媒介的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要經過嚴格的把關,最后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絕大多數都是有益的“精神食糧”。網絡信息卻繞開了原有的“把關人”環(huán)節(jié),大量的垃圾信息不僅使網絡信息環(huán)境惡化,也使網絡用戶對信息的使用效率降低。網絡成為信息的萬花筒,使許多人在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無所適從,人們普遍對海量的網絡信息感到迷茫和焦慮。

2.2.2 “人格扭曲與網絡侵犯行為”充斥于網絡虛擬空間 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穩(wěn)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常會使人格發(fā)生扭曲或異化,難以正確地估價社會環(huán)境形勢對自己的要求,難以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行為方式,難以合理地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難以對周圍環(huán)境的刺激做出恰當的反應。這種人格的裂變將直接導致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懼、否定和逃避現實等。同時,網絡空間中極其容易出現侵犯行為,例如利用互聯網危害他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危害互聯網運行安全行為,利用互聯網傳播黃、賭、毒、封建迷信甚至言論,破壞社會秩序等。

2.2.3 “信息崇拜與情感畸形”根植于認知空間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網絡對人類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對網絡的依賴性明顯提高。有些人“觸網”后便陷入了對這種高新技術頂禮膜拜的“信息強迫癥”中,網絡的工具特性上升為支配使用者的外在強制力量,使得有些人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許多人常會把現實中的情感轉移到網絡世界,在網絡世界里,他們過度宣泄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希望從中獲得安慰、關愛、自尊等。但是長時間對網絡的依戀,往往會導致情感的異化,一方面不利于健康情感的發(fā)展,增加了情感的隨意性、定約性和虛假性,降低了責任感;另一方面,容易導致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更加冷淡、麻木、自閉,更加感到孤獨、寂寞、空虛和無助。

2.2.4 “信息窄化與符號暴力”遍布網絡群體中 網絡提供了一個可以對信息進行系統性過濾的環(huán)境,在網絡群體中選擇性的接觸特點不斷強化接近性的信息傳播,出現“信息窄化”。看似個性化的信息受到這種“窄化”機制的制約,使得網絡群體中對話、溝通的內容很容易集中于類似的觀點。網絡是民意表達的有效平臺,但它也是滋生“網絡暴力”的溫床?!熬W絡暴力”中的“暴”事實上不是現實中的暴力,而是一種“符號暴力”。網民用文字、符號來表達自己,追緝、鞭撻討伐的對象,是網民表達憤怒的一種非理性方式。根據沉默螺旋理論,網絡言論缺少制度和道德上的制約,網民在網絡發(fā)言中的自律程度相當之低,道德失范行為時有發(fā)生。網民會受群體意見的影響,對某種不理智意見進行一邊倒的支持,利用“符號暴力”宣泄隋緒。

2.3 網絡信息異化的心理機制

心理現象是物質世界長期進化所衍生出來的現象,心理的產生根源于物質反映特性的高度發(fā)展,心理現象是專門應對刺激而產生的物質反映現象。網絡信息異化有其特定的心理機制,筆者認為主要是網民對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反映:

2.3.1 扭曲的價值觀 網絡以其特有的開放性、隱蔽性、交互性和平等性,深受人們的喜歡。但是,網絡的異質性、政府對網絡文化的管理和引導不利,也容易產生網絡信息異化現象,如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使得人們的價值觀、經驗系統發(fā)生改變。同時受西方網絡文化思想的侵蝕,社會上權錢交易的泛化、財富不正常的聚斂、職業(yè)道德敗壞等不正之風的嚴重沖擊,扭曲了網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得網絡信息異化現象凸顯。因此,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暢游,絕不能離開正確價值觀的導引。

2.3.2 信息環(huán)境因素信息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政策、倫理、管理等方面,信息法律是一種剛性管理,信息倫理是一種柔性管理,信息政策介于兩者之間,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凈化網絡環(huán)境的主要內容。目前,信息政策還不能實現對網絡的宏觀調控,解決信息活動中的矛盾與沖突。網絡信息資源空間是一個由信息供給者、信息需求者組成的組織,組織需要合作、協作或協調,因此對網絡進行有效管理勢在必行。目前對網絡行為進行監(jiān)管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由于適合網絡的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使得信息環(huán)境異?;靵y,在這種情況下,極容易導致信息異化。

2.3.3 信息需求過度信息需求是人們?yōu)榻鉀Q各種問題而產生的對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滿足感,是信息消費者消費信息產品與服務的欲望和能力。任何信息消費行為都是在信息需求支配下產生的,先有需求而后有消費。目前,信息與物質和能源一樣,被稱為一種能夠提高競爭優(yōu)勢與發(fā)展機會的資源,因此人們總希望擁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新技術,掌握新技術,具備信息處理、應用能力,進而獲得更多的信息。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滿足,逐漸形成了信息崇拜和信息依賴等信息異化現象。

2.3.4 行為強化作用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認為,當某種行為的結果對個人有利時,這種行為在以后就會重復發(fā)生;不利時,則這種行為就會減少發(fā)生甚至不再發(fā)生。人們利用網絡搜集信息,起初是正強化起主要作用。網絡中的信息幫助人們解決困難,開闊眼界,帶給人感官的刺激,滿足人們的好奇心。隨著所在網絡上的時間不斷增加,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少,不滿越來越多,這時,負強化開始起主要作用。人們?yōu)榱颂颖墁F實中的困難,宣泄心中的不滿,反而更加依賴網絡,更熱衷于在網絡中接收信息,明知道被網絡信息所統治,卻無動于衷,習慣變成麻木,即出現了信息異化。

2.3.5 從眾現象從眾是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用通俗的話說,從眾就是“隨大流”。可以表現為在臨時的特定情境中對占優(yōu)勢的行為方式的采納,也可以表現為長期性的對占優(yōu)勢的觀念與行為方式的接受。從眾現象是一種較普遍的心理現象,任何人都會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從眾行為,它不簡單地等同于隨波逐流和喪失原則。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網民的從眾行為比比皆是,例如,許多社會性熱點新聞,事實還沒有水落石出,網民就開始盲目地跟帖,出現“一邊倒”的極端化現象,即從眾的信息異化現象。

3 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異化的心理成因分析

3.1 個體心理研究

個人自身內在的心理特性和性格特征決定了他的網上生活風格。理解與研究網民個性心理,將能探究他們在網絡中的行為舉止,解釋多種信息異化的原因。

3.1.1 信息依賴的心理原因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三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即原我,本我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快樂,即遵循著“快樂原則”來滿足人的各種欲求;超我,是理想化和典范化的“自我”,它代表道德與良知,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自我,依據理性、常識、邏輯來行動,它處于本我與超我之間并不斷地協調兩者的關系,使個體心理保持平衡狀態(tài),在現實世界指導人的行為。人們?yōu)榱藚f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常以各種精神防御來化解生活中的問題,即選擇自我防御機制(ego defense mecha―nisms)。很多人過度依賴網絡,借網絡來逃避問題,是將在現實世界期待的、不容易實現的強烈情感從現實世界轉移到較容易實現的網絡世界,以減輕心理負擔獲得心理安寧,這樣逐漸強化了不良的自我防御機制,于是對網絡信息越來越依賴,將網絡、網絡信息看成是逃避現實生活壓力的“良藥”。久而久之,就會深陷其中,最后甚至發(fā)展成網絡成癮。

3.1.2 信息饑渴的心理原因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可以按其重要性和發(fā)生的先后次序劃分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包括受人尊重和自尊的)以及自我實現的5種。這些需要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fā)展從而形成一個層次序列。只有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人們才能進升到另一較高層次的需要,而已經得到滿足的需要就不再起激勵作用。需要是個人行為的主要動機,行為靠需要來驅使。當需要有了情感的參與以后,它就會成為欲望,同時它的目的性會增強許多。人們在滿足各種需要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人們用獲得的信息來解答。隨著需要層次的提高,人們對信息需求與信息作用的認識不斷加深,已經認識到信息不僅僅是一種資源,還能轉變?yōu)樨敻弧R虼耍藗儗π畔盗?、質量的需求不斷提高,獲得的信息越多,反而覺得對信息的欲望越強烈,即出現信息饑渴的信息異化現象。

3.1.3 信息強迫癥的心理原因 信息強迫癥是指過高地估計了信息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如果不主動地去收集信息便會覺得焦慮和緊張,同時出現了強迫的意向,即形成信息強迫癥。信息強迫癥,在心理學上被解釋為“行為強化”。斯金納的操作性反射原理指出:“強化有正負之分,當一種刺激的增加能增強行為發(fā)生頻率時,稱為正強化;當一種刺激的減少能增強行為發(fā)生頻率時,就稱為負強化。不管是正強化還是負強化,都是為了增加行為發(fā)生的頻率,這種行為就會經常重復出現”。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信息的利用價值越高,對人們形成的壓迫性也就越大。當網民得到一些信息后,如果信息符合他們口味,他們就會繼續(xù)尋找下去,想尋找更多的相關信息,這是正強化在起主要作用;如果信息不符合他們口味,由于害怕重要信息被遺漏,他們更會繼續(xù)尋找下去,這時,負強化開始起主要作用。在正、負強化的雙重作用下,網民的信息強迫癥會越來越嚴重。

3.2 群體心理研究

人是社會性動物,具有社會屬性,如果把網絡當成一個社會的話,那么對于網絡群體活動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分析某些信息異化現象。

3.2.1 信息窄化的原因 信息窄化的原因主要是從眾心理。在網絡中,從眾的現象十分常見。例如,人們會無意識地選擇與自己擁有相同言論的群體,在這種群體中,個體的觀點都是相同或相似的,整個群體就像一個“回音壁”。久而久之,在這種群體中,那些被排斥的不同“聲音”就會逐漸消失。一旦網絡中的群體都向這樣的方向發(fā)展,那么即使網絡中的信息量再龐大,也會因為它們之間的相似性而失去價值,出現信息窄化。

3.2.2 信息污染的心理原因 造成信息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去個性化。去個性化(deindividuation)是指個體喪失了抵制從事與自己內在準則相矛盾行為的自我認同,從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會做出的行為。由于網絡的匿名性,網民的身份和行為都得到了很好的隱藏,幾乎變成了“隱形人”。同時,網民所處的群體是由若干個體構成的,這就意味著群體的責任被分散,每個人所承擔的責任也許只有他在現實生活中所承擔的十分之幾甚至百分之幾。在這兩個條件共同的作用下,人們對自我的控制能力及應有的社會責任感都有所降低,出現去個性化的信息異化現象。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網絡中肆意制造垃圾信息的人并不認為自己的行為不對,在他們看來這只是虛擬行為,代表的是他所在的群體,自己根本無須負責。

3.2.3 網絡暴力的心理原因 網絡暴力的主要原因是群體極化現象。群體極化是指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tài)度從原來的群體平均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現象。例如團體成員一開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議后,人們朝偏向的方向繼續(xù)移動,最后形成極端的觀點。群體極化現象在網絡輿論中表現為民族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兩種傾向。網絡空間信息的海量性,個人之間信息交換的快速性,使得群體內部成員之間容易出現從眾或者眾從現象,諸多網民以網絡“哄客”的匿名身份躲藏在黑暗的數碼叢林里,一旦在群體中“聽到”相同的聲音,就會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而且為了在群體中得到贊同,會以更激烈的方式,高舉話語暴力的武器,狙擊那些被設定為“有罪”的道德獵物,出現“網絡暴力”現象。

4 網絡信息異化的控制措施

4.1 加強網絡道德自律

道德自律是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內部機制,與他律相對應,它主要通過人們的內在道德情感、道德觀念來調節(jié)行為,其來源于康德倫理學。人作為理性存在物具有自由意志,能夠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為,網民在網絡中應該具有道德自律性、道德責任感和道德義務感,做到“慎獨”,這樣才能在無人監(jiān)督下使自己的行為與現實生活中的行為一致。未來的社會是人類由“自在”走向“自為”的社會??梢灶A言,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們將更加自覺地運用倫理道德的力量推動科學技術向造福于人類社會的方向前進。

4.2 心理調適與情感疏導

采取心理調適的方法完善個體性格,是解決網民心理問題的最直接方法。通過適當的調適,可使網民增強自信心,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能夠直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采取正確的防御機制,避免出現信息異化現象。同時利用心理學的測試工具,可以了解網民真實的情緒、動機、價值取向、情感等。例如向網民提供一組意義不清、結構模糊、沒有確定內容的刺激物體或活動,讓網民說出其中的意義并進行解釋,網民將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推斷與思考,盡可能把意義闡述圓滿,這樣網民就會在無意識中把自己真實的情緒、動機、價值取向、情感、擔心等流露出來,有利于網絡監(jiān)管者據此對網民進行有效的引導。同時政府要關注人們的情感體驗,經常開展開放的、自主選擇的體驗活動,使人們不僅在網絡上,更可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感受成功,體驗快樂。

4.3 增強意志品質的自制力

在網絡環(huán)境中,網民的個人利益和愿望常會同他人或社會的愿望與利益發(fā)生沖突,這就需要依據公共規(guī)范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此時,網民的自制力就顯得尤為可貴。具有自制力的網民,通常被稱為意志堅定的人。網民的意志品質,是在克服信息異化的實際斗爭中鍛煉和培養(yǎng)起來的,增強自制力,網民將能夠完全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增強克服信息異化的毅力,提高克服信息異化的勇氣。

第2篇: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 網絡信息化教學系統 教學系統 應用模式

近年來在教育戰(zhàn)線上涌現出很多的教學模式,如全優(yōu)模式、生態(tài)模式等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既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阻礙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因此利用網絡教學系統輔助教學既克服了時空和人際關系帶來的不便,又與傳統授課方式結合形成了課上、課下立體互動的教學模式,我根據多年的工作實踐,結合我校實際總結更好發(fā)揮這種立體教學模式的思考。

1.網絡教學系統的應用功能開發(fā)精而專

網絡教學系統在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共享的同時,更要結合學校各課程的特點,開發(fā)專而精的教學系統。系統不僅要提供大量的信息、完善的功能,更要注重實用性、時效性。應該針對我校各專業(yè)的特色科學地組織、優(yōu)化教學內容,《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我校各專業(yè)一年級新生的基礎課程,對后續(xù)各專業(yè)的學習影響很大(學校規(guī)定在校期間必須拿到相應的計算機等級證書),因為所有班級都開這門課,所以每班級每周開4節(jié)課。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既要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傳統課堂教學方法肯定完成不了教學內容。我們針對師生的反饋信息,不斷地完善、形成功能開發(fā)要專的理念。為使系統更好地服務于不同層次的師生、實現方便教師教學、減輕教師工作量,一方面我們讓教學經驗豐富的丁林老師把關,將信息分為基礎、拔高和拓展等層次。另一方面我們與不同層次的學生座談使用體會,了解系統不完善之處做及時的調整。

2.學校各個專業(yè)教師網絡運用實踐技能的提高有助于系統有效應用

網絡教學輔助系統的引入將我校的專業(yè)教師從繁重的作業(yè)評改、重復答疑和板書教學中解脫出來,教師角色由傳統的教學主導者轉換為輔導者,不再是主角。這種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基礎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基本素質是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輔助教學系統開發(fā)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的隱式教學魅力的重要保障。教師是網絡的設計者、開發(fā)者和實施者,不但要熟悉網絡軟件的相關技術,還要積極參與師生交互、信息反饋和人員的協調活動。教師運用系統技能的提高一方面能帶動學生積極使用網絡輔助教學系統,培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能不斷地豐富教學經驗和教學內容,促進教師間、師生間協調發(fā)展。

3.信息化的教學也是網絡教學的信息化

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時,往往只關注課堂教學過程的信息化,而對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考慮甚少,如課前的預習、課中的實時評價及課后的輔導答疑等。即注重用信息技術去輔助“教”,忽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對信息技術交互性、實時性、回饋性和輔等最基本特征沒有充分運用,過多地考慮如何運用相關的信息技術手段實體現教學內容,而不能很好地考慮如何用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學習,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課外學習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個體主動學習的重要過程,因此信息化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勢,只有將課前預學習、課堂教學、實時評價、預后鞏固與拓寬等方面有機地結合才能體現信息化教學的價值,否則就不完整、產生功能性缺失。

4.學生綜合素養(yǎng)影響系統的使用效率

第3篇: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式多元化

[DOI]10.13939/ki.zgsc.2016.42.197

國際貿易課程是一門系統性、實踐性、技能性要求很高的課程,是國際貿易領域的核心課程。近年來,中國網民數量顯著增加,互聯網無處不在,在網絡環(huán)境下對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式進行分析是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的必經之路。

1 研究網絡環(huán)境下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1.1 課程性質和特點的決定性

國際貿易課程是經濟學、管理學、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學生需要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尤其是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學生尤為重要。但是國際貿易課程內容煩瑣復雜且內容抽象,學生想要很好地完成授課任務和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并非輕而易舉。所以,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使教學方式多元化,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是實現國際貿易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1]

1.2 國際貿易快速發(fā)展、人才需求增長提出的必然要求

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是當今社會不可扼轉的大趨勢。近年來,我國國際貿易也顯著增加,對外貿易規(guī)模較大。2016年6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當月累計高達17126.7億美元。逐年將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推進也是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所以需要通過國際貿易課程讓學生了解當今國際分工、區(qū)域經濟等問題及相關經濟現象。

1.3 網格環(huán)境下,國際貿易課程教材仍沒有與時俱進

國際貿易并不是保持靜止、一成不變的課程,它與國際經濟前沿聯系最為緊密,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學科。所以編寫國際貿易課本既要體現傳統的國際貿易形式又要與時俱進,增加新的內容。雖然國際貿易專家都意識到這一問題,每兩年至三年就會更新一次教材,但是在更改到出版所用的時間內,國際貿易的政策形勢又發(fā)生了變化,而這些又不能及時地在改版的課程中得到顯現。[2]并且案例在課本版面上受到限制。所以,由于編寫教材自身的局限,想要在國際貿易教材上看到完整的體現國際貿易的最新的內容是不可能的。最近英國脫歐問題炒得火熱。歐洲大陸是英國最大的金融和貿易服務業(yè)海外市場,英國退出歐盟將影響英國金融貿易服務業(yè),對全球貿易格局變化也將帶來巨大影響。而所有這些問題都不能及時地在教材中得以顯現。

1.4 “慕課”的出現加快了課程改革的進程

“慕課”是不受時空限制只要想學習都可以注冊加入其中學習?!澳秸n”的到來為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它極大地對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在此情況下,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并有效地通過網絡傳授知識;另一方面,這樣可以改變教師全程占據課堂的局面。對于學生而言,學生不應該像過去那樣只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步子學習,而是學會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針對地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當然,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是全部有弊,我們要學會很好地將“慕課”與傳統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各取所長。

2 網絡環(huán)境下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式多樣化分析的核心問題和解決

2.1 國際貿易課程與時俱進

一方面要以科研促進教學,高校教師考核的重要一環(huán)是科研,通過撰寫科研論文讓教師始終站在本學科的最前沿,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教師要關注國際經濟、貿易的發(fā)展動態(tài),對國際形勢了解。[3]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種結合的方式就是專題講座,深入分析某個國際貿易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2 利用現代網絡手段

可以通過以下三種現代網絡手段進行授課:一是視頻教學法:在教課過程中,不能僅限于自己枯燥地一個人講,要學會適時地插入國際貿易相關問題及事件的視頻以活躍課堂氣氛;二是利用網絡搜集最新的國際貿易案例。教材的資源很有限,而互聯網具有更新數據及時性的特點,所以在講到某理論時,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案例進行講解,達到理論與實際結合的目的,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三是“慕課”的使用?!澳絥”的使用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它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既包括國內高校的“慕課”也包括國內外知名高校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慕課”。

2.3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參加課程的討論,尤其是盡量讓每一個學生參加討論,這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方法。使用討論法必須注意以下三點問題:第一,討論的內容必須是大家所關注的,并且學生感興趣的。第二,討論不能無目的無次序,應該有組織有領導,這樣才有利于討論順利進行,不然會導致課堂混亂。第三,必須強調討論的成果。

關于課后思考題的布置,每個章節(jié)和內容后面都會有思考題,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思考題的布置,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強化,并理解內容的現狀。在第二次上課前,通過抽查方式來考察學生作業(yè)的完成情況,課后思考題的布置不能是簡單易完成的內容,而應該選擇需要學生思考的綜合類有實效性的題目。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法體系構建如下表所示。

3 構建多樣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式

一是在正式講解內容前,通過提問和視頻教學法,用與本課堂有關系的視頻(專題報道、新聞報道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興趣;二是上課過程中可以使用多種教學方式(如上面表格所列);三是課后為鞏固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布置課后思考題讓學生互相討論,在思考中解決問題;四是不上課的這段時間最容易被忽視,在日常中,可以通過國際貿易專題講座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層面?!澳秸n”作為傳統教學方式的補充,推動課程的完美進行。

4 結 論

國際貿易課程包括了國際貿易的方方面面,雖然看上去比較枯燥乏味,但還是豐富多彩的。因而要讓教師在網絡環(huán)境下綜合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興趣,培養(yǎng)對國際貿易大有裨益的杰出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杰.國際貿易教學方法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3,23(6):55.

第4篇: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建構主義;教育目標分類學;過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G40-0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20-0043-04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基于信息化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教學改革效果備受各界關注[1]。雖然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創(chuàng)新型復合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應用和多媒體信息技術交互性與社會性的本質特點間存在偏差[2-3]。高校課堂教學目前仍停留在以信息的展示與傳遞為主的PPT演示、Flash等多媒體動畫演示層面的應用。目前絕大部分高校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講授法為主,無法脫離照本宣科、照屏宣課。在互聯網高度發(fā)達的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課堂教學從“人灌”演變成“機灌”,課堂教學模式陳舊、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不夠,教學觀念落后。學生應付聽課,沒有太多的思考空間,課堂缺乏活力和吸引力。這將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持續(xù)低迷,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很難培養(yǎng)學生批判反思精神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如何培養(yǎng)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引導教師采用信息化網絡平臺開展教學改革,在理論和實踐層面深入開展高等學校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從而大幅提升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已經迫在眉睫[4-5]。當前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仍是構建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信息化教育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必將推動中國教育改革進一步向縱深發(fā)展?;谛畔⒒幕旌鲜綄W習將是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6-7]。

一、構建信息化教學模式四個切入點

1.信息化教學目標

目前高校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授課目標不明確,不合理。有的教學目標照抄教參,教學目標與教學實際脫離嚴重。布盧姆說過:“教學計劃和評價的第一步是清楚無誤、毫不含糊地表述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保障。

因此在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前,第1個切入點必須要先圍繞學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確定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的教學目標可以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設定。

(1)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課程設定的教學目標應該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同時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最終達到傳播知識與發(fā)展能力同步進行。

(2)過程與方法方面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方法主動探究的能力,是指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認知建構過程。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過程是學生學習經歷、體驗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發(fā)展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多方面興趣和科學、人文價值觀。教師在知識的傳播過程中,首先應因材施教制定教學策略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探究、理解、掌握知識,使學生達到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全體發(fā)展。

以上三維目標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個目標。

2.信息化教學方案

傳統的教案編寫是面向章節(jié)知識點,以講授重點、難點為中心展開。突出“教”,信息化教學方案設計是面向過程和基于資源的設計。突出“學”,為了便于學生的自學,尤其是自己在網絡平臺自學,面向章節(jié)的知識點太大,學生學習時間過長易于產生疲勞感和厭倦。因此實施有效教學方案是進行信息化教學的第2個切入點。教學方案設計上,可運用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8],對課程知識點進行梳理,然后針對每個知識點編寫教學目標,將知識點按“知識―認知過程二維表”進行分類,研究每個知識點的測評方式,給出每個知識點的預習任務單,研究每個知識點的教學方法,設計每個知識點的板書內容及教學過程流程圖,按知識點的聯系確定授課計劃,最后形成詳細的教學方案。這種10段式教學方案設計過程如圖1所示。

在10段式教學方案設計的基礎上,以知識點為主線,具體按課次編排課程的詳細教案。詳細教案將知識點融入到每次課程具體的教學中,指導每次課程的具體實施。

3.有效信息化教學支撐環(huán)境

實施信息化教學模式第3個切入點應該從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支持環(huán)境建設入手。這里有效支撐環(huán)境主要是指網絡教學平臺資源建設。目前清華教育在線(Theol)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比較成熟。為便于學生提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在Theol網絡教學平臺上可設置按知識點安排的授課計劃,多媒體教學課件、各知識點教學錄像、習題庫、在線測試、答疑討論、學習指南、電子教材、課程實踐項目、拓展資源等各類教學欄目,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自學提供保障,同時增加了課程的深度,使學生樂于到網絡平臺學習,為后期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提供有效支撐。

4.有效的信息化教學策略

在第3個切入點中建設了豐富、優(yōu)越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后,如果對學生不加以引導,不利用網絡資源的有效性、交互性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就達不到資源利用的信息化教學輔助作用。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即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因此實施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第4個切入點是教師必須盡早轉變教學行為,建構教學策略。合適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的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優(yōu)化。

教學目標決定著學生將被引向何方,而不同教學策略的特點決定了其效益的有效指向也是不同的。教學方法是豐富多彩、因人而異的,有效的教學策略難以固化,更不能單一,教學策略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五步式教學策略

從四個切入點進入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后,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學策略的制定。這里提出一種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四點五步過程式Web+CoQuest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以教師主導,通過任務驅動、課程教學的開展從實踐導入到實踐驗證結束,通過五步式教學策略實現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

1.第1步 開課前教學策略

利用開課前的假期時間,提前給學生導入課程。開課前上一學期末即聯系上課班級,布置以下具體工作:

(1)建立QQ群。通過QQ群建立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通道,便于隨時掌握學生情況,實時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同時學生也可以針對某個問題,在QQ群中展開實時討論。本部分可采用情景教學策略和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2)班內學生自由組合,3人一組,分成多個互助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名組長,建立的學習小組在開課后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團隊協作學習。本部分可采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3)布置第一次課程實踐任務:在開課前的假期期間,提前進入網絡教學平臺了解課程內容,熟悉下學期開課的授課計劃內容。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了解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以豐富的資源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部分可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4)每位學生在假期完成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課程知識點應用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做成PPT格式。開學第1節(jié)課由學生上臺講解所調研的知識點應用情況。這里提出Web+Quest教學模式,即在網絡教學平臺支持環(huán)境下,由教師引導,以一定任務驅動形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根據完成時間的長短,把開課前的調研和結課后課程設計實踐定義為“長期Web+Quest”,課程進行中的小任務模式定義為“短期Web+Quest”。Web +Quest教學模式流程圖見圖2。

本部分可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探究教學策略、問題教學策略和自主學習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2.第2步 上課前教學策略

配合網絡平臺提供的大量學習資源,進行項目教學、實踐教學,要求學生根據授課計劃提前預習、梳理課上要講的知識點內容,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式學習。

(1)復習、預習知識點梳理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參照網絡教學平臺公布的每次課知識點授課計劃、知識點授課課件、知識點授課視頻,團隊成員一起梳理下次課程講解的知識點內容,解釋知識點??梢允荘PT形式、Word形式、手寫拍照圖片形式等等。

(2)復習、預習習題要求:針對每次課,學習組內3名學生負責出: 3道以上概念復習題(填空或選擇形式),3道以上概念預習題(填空或選擇形式),1道以上作圖或計算題。并交互做所出的題目,一人出題、一人做題寫答案、一人審核。學生可以將設計的題導入題庫,進行交互在線測試。

在第2步上課前教學策略中,提出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模式(Web + Collaborative Learning),其流程圖如圖3。

與個別學習和競爭學習相比,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模式能更有利于問題的深化理解和知識的掌握運用,能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本部分可采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問題教學策略和自主學習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3.第3步 上課中教學策略

(1)上課過程中應該把更多的主動權給學生。由于學生已經進行了預習,講課效率大大提高,師生互動性大大提高,課堂氣氛積極、活躍,課堂提問率可以達到80%。一些簡單的知識點,可以由各協作小組制作PPT來講解,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上課盡量多的采取課堂討論和啟發(fā)引導模式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本部分可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探究教學策略和情景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2)注重過程考核,安排多次不定期課堂測驗,檢驗平時學習效果,計入總成績。本部分可采用問題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4.第4步 下課后教學策略

(1)團隊成員互出測試題,相互做,鞏固知識點,最后網上共享。本部分可采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2)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在線測試,測評知識掌握程度。本部分可采用問題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3)課后作業(yè)自我評價策略。學生課下做完作業(yè)后,教師先收齊,查看并記錄學生完成情況。然后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到網絡教學平臺根據教師已經做好的標準答案,認真用紅筆自己修改,同時思考與標準答案不同的解題方法。教師再次收齊作業(yè),查看學生是否已經認真訂正了作業(yè),根據訂正的準確情況給學生打分,這樣避免學生作業(yè)抄襲現象,成績可以比較公平公正的作為總評成績的一部分。本部分可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5.第5步 結課后教學策略

(1)課程結束后,每個團隊將每次課梳理的知識點和習題裝訂成冊,展示評比。最后拍照上傳到網上資源共享。本部分可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和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2)結課學習成果匯報展示。學生根據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自評。本部分可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3)課程進行2周后開始布置課程設計大任務,上課期間引導學生將課上講到的知識點應用于創(chuàng)新設計中。課程結束后正式進行1周課程設計,通過團隊合作式課程設計改革引導學生如何把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應用,重點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本部分可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探究教學策略、問題教學策略、自主學習教學策略、情景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實現培養(yǎng)目標。

五步式教學策略在每一步緊緊圍繞課程教學目標開展教學,學生在五步教學策略的引導下知識、能力、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五步式教學策略能力培養(yǎng)矩陣如表1所示。

三、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評價方式

考試評價在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導向作用,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考試評價方式的選擇直接決定著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教學改革應該采用更注重學生個人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過程考核是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xù)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發(fā)展性評價,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除了可以考核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還可以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平時對課程所付出的努力,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

因此開課前必須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制定出過程考核標準,過程考核應貫穿每一次課,學生成績實時公布。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對學生進行的評價能及時了解各階段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然后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過程考核可激勵學生注重學習過程,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在團隊合作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根據前面教學策略中開展的團隊合作任務以及每個部分學生所要做工作的比重,制定學生考核標準。根據多年教學改革經驗,一般學生團隊考核成績占30%,平時個人作業(yè)成績占30%,課堂隨機測試成績占30%,課程總結與匯報占10%比較合適。

四、結束語

本文提出的四點五步過程式Web+CoQuest教學模式基于互聯網,依托信息化技術,體現了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應用特點。該教學模式首先給出了教師開課前準備工作的四個切入點,然后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現從實踐導入到實踐驗證結束的五步教學策略,最大程度地培養(yǎng)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拓展了課程教學的寬度,真正體現出了“學”的價值。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學習平臺,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通過實施此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從學習方法、思考方式的角度進行課后的拓展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同時注重了學生的各項能力培養(yǎng)和考核。此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王濤.從信息系統發(fā)展階段理論看網絡學習平臺的進化[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5):47-52.

[2]陳偉平.網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效果影響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6(10):58-60.

[3]祁蕓,張士輝,段金菊.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大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84-188.

[4]艾賢明,李媛媛,陳仕品.基于DBR的翻轉課堂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9):29-32.

[5]黃德群.基于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216(3):64-70.

[6]Davies R S, Dean D L, Ball N. Flipping the classroom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 college-level information systems spreadsheet course[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3(4):563-580.

第5篇: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的信息化建設方案研究 信息化教學資源庫開發(fā)的研究與實踐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yè)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技能模塊高職汽檢專業(yè)實踐教學數字化資源庫的研究與建設 基于移動學習的網絡資源庫建設 淺析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資源庫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高職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網絡資源庫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以教學資源庫建設推進學校教學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基于工學結合的學前教育網絡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基于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思考 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 高職項目化教學模式下生物藥物制備技術課程實踐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研究 普通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現狀及對策 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高職《導游實務》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富媒體技術的專業(yè)教學信息資源庫建設研究 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科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高職行業(yè)英語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研究 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開發(fā)優(yōu)質資源的過程實際就是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的整合過程。我們要校企共建課程,根據實際工作崗位需求,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制定課程標準完善教學文件,集合網絡行業(yè)精英,各個專業(yè)的名師,集思廣益,開發(fā)出既能體現現代教學理念,又能適應學生自主個性化學習,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真正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課程資源建設思路如下6個步驟:

(1)把握整個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2)準確定位課程

(3)構建課程標準,完善教學文件

(4)教學總體設計系統化

(5)項目設計工作過程化

(6)課程資源豐富化(微課、學習任務單、動畫、視頻、在線自測題等)

2.以方便信息化教學為目標搭建資源平臺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應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fā)展,實現知識有效轉移的合作過程。當前的課堂教學偏重于教學單方面的教學有效,忽視基于學生學習有效為目的的課堂實質。如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突破點。

以此為出發(fā)點,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核心,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流程,為教師從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到教學實施提供一整套完備的解決方案。我校引進得實企業(yè)針對我校開發(fā)了基于信息化教學實際需求的教學資源平臺。

此平臺為我們信息化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接口。從下面三個方面介紹:

第一,各專業(yè)可根據專業(yè)自身的建設內容和特點,拓展出自身的建設框架。在專業(yè)級資源和課程級資源中可以設定更多的結構,如在專業(yè)資源中拓展培訓資源、行業(yè)資源等。每個專業(yè)可根自己的特點進行靈活定制。

第二,每門課程負責教師可以課前上傳下次課學習任務單,重難點學習視頻,在線輔導,實現“信息傳遞”,這樣教師可以在課前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困難,在課堂給予有效的輔導,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師生交流,同學之間討論,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

第三,每門課程可以進行課堂在線測試,直接出考核結果,一是可以作為學生過程性評價成績,二是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各個知識點掌握程度,及時針對性輔導。

3.課程資源平臺上傳及網絡互動

第6篇: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一、制定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案

1.實施認知和元認知能力的策略培養(yǎng)方案通過系列問卷、課堂講授等多渠道對學生進行認知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詳盡地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詞匯及語法學習策略訓練,其中也包括直接針對網絡自主學習的技能如屏幕英語閱讀能力、計算機英文輸入能力和屏幕寫作能力等練習。但如果只掌握認知策略而缺乏元認知策略,那么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針對提高學生元認知水平的訓練設計各種學生表格。如為協助學生確立網絡自主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學習計劃表》,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完善計劃并按時提交計劃執(zhí)行情況表。為協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jiān)控并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制定系列監(jiān)控表,如《自主學習核對單》,該核對單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設計為問卷形式,在不同的階段設置不同的核對內容,旨在通過核對單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網絡使用狀況和學習策略指導等,促使其反思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包括學習目標的設計、計劃的執(zhí)行、學習策略的選擇等,總結在這一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獲得的成績。

2.協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資源利用策略學習的時間、付出的努力、學習的物質條件和他人的幫助等都屬于學習資源。在網絡上定期地根據學業(yè)進度和考試情況等發(fā)放各種《自我記錄表》,引導學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這些資源。其中《時間使用記錄表》要求學生填寫此次網絡學習的時間分配情況,希望學生寫的越詳細越好。時間管理策略的訓練有效減少了考前突擊、先松后緊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實施努力管理策略。由于網絡自主學習是學生面對計算機學習,它本身缺少人文關懷,因此引導學生強化學習成就感,學會使用恰當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勵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時間使用記錄卡》、《學習計劃表》和《自主學習核對單》中都設計自我獎勵欄,對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或提前完成學習任務、獲得理想分數、因自己克制了從事其他非英語學習沖動時、在疲乏煩躁時調整了學習內容等給予自己加分,并寫明加分理由。加分過程和結果定期在網絡上公開促使學生們之間相互學習、相互鼓勵。

3.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運用文學作品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利用網絡展示英語文學內容,如詩歌、散文、小說等經典英美文學作品,使學生通過聆聽、觀看相關的音頻和視頻作品,充分感受英語的魅力,讓學生真切地感覺到英文是“美麗”的,促使學生發(fā)現英文不僅僅是一個工具,還可帶來美的享受、心靈的震撼和人生的啟迪,從而激發(fā)英語學習的內在動機,減少學習的功利心。

二、完善學生、教師、網絡管理人員的評價方法

1.建立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綜合評價體系學習評價對于學習者的學習期待、學習動機的提高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在評價內容方面,不僅評價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還評價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評價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前面提到的《自主學習核對單》、《學習記錄卡》都是自我評價中學習行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通過自我評價的形式,使評估過程成為學生經常性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自我教育過程,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自我改進。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主要通過查閱學生的各種學習記錄、各種表單、學習進度等對學生進行自主性的評價,評價方向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為主。

2.建立教師網絡教學過程綜合評價體系在網絡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不同的教學角色:學習信息的提供者、學習策略的引導者、學習成果的評價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對教師網絡自主學習教學部分單獨實施評價是不可缺少的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它由學生評價和網絡管理員評價兩方面綜合進行測評。評價主要考察教師的網絡教學態(tài)度、自主學習平臺的利用情況、信息技術能力的高低、教師異步網絡交流的能力、輔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等。

3.建立網絡管理人員績效綜合評價體系網絡管理人員承擔著網絡軟硬件環(huán)境優(yōu)化等設備管理工作,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提供較全面、細致地支持,對學生及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負有職責。管理人員除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外如信息技術水平、英語應用能力還應掌握一些心理學、教育學,以實現和學生、教師的良好溝通,完成組織和協調工作。因此對管理員的評價包括了三個組成部分:學生、教師和部門領導。

第7篇: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一、認真學習理論,更新了教育觀念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本“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加強修養(yǎng),提高素質,我們組制定了適合語文教學的理論學習計劃,學習了《走進新課程》《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教材教法》等理論書籍,為教師提供廣闊的視角,以最大限度地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力求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我校的語文教育改革,發(fā)揮語文在教改中的龍頭作用。其次鼓勵老師們采取多閱讀、多反思、多執(zhí)筆的方法,不斷促進對課程改革實質內容的進一步領悟,利用好學校的網絡資源,經常上網瀏覽、查閱相關的材料,及時了解課改動態(tài),擴大自身的視野,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以便更好服務于課改實踐。

二、抓好教學常規(gu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

課堂是老師的立身之地,踏實有效地做好教學常規(guī)工作,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份內之事,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扎實做好“教學五環(huán)節(jié)”,尤其注重備課、上課、反思三環(huán)節(jié)。

1、以本為本,深入鉆研教材。

每一節(jié)課要精心備課,確定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難、疑點,精心地構思教學的五個環(huán)節(jié)。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作為主要目的,選擇恰當精要的補充練習,增加上課的非預設性,做到“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缸水”的教學態(tài)度。

2、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充實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多方面思考,比較、分析,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判斷能力、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能力。提倡老師在教學中運用綠色語言,讓學生在溫和、寧靜的情感中學習,使學生喜歡上語文。

3、課后反思 ,受益無窮。

每一節(jié)課后或者每一次聽課之后,要有一個交流反思的時間。這有時比上一堂課帶給教師的感受更多,我們語文組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每一次活動之后,各位教師各抒己見,有爭執(zhí),有交流并能及時反思,寫好聽課反思,這樣可以更好提高自己。

4、共同合作,集思廣益。

新課標的備課量很大,所以集體的力量更重要,我們組以互研組為單位定時定期進行集體備課。討論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學進度、教育目標、討論最佳教學設計方案,反思教學得失。盡可能多地從網絡上、書本上擴充信息,不斷充實、完善各課資料,力爭向每一個四十分鐘要質量。

5、作業(yè)反饋,落實為重。

這一學期,組織了兩次作業(yè)大檢查,發(fā)現我們的作業(yè)布置大有改善,更注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動手動腦并重,課內課外兼顧,但發(fā)現在作業(yè)反饋上有點忽視,“二次作業(yè)”的落實不夠,學生的錯誤往往有普遍性,掌握才是根本,所以我們組特意為此討論開會,探討落實的措施。

三、發(fā)揮網絡信息的優(yōu)勢,提高全體教師的教研能力。

第8篇: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網絡化 英語教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8-0162-02

引言

網絡英語教學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大學英語教學在全國高校已勢在必行。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宏觀指導下,學生就相關的英語材料運用互聯網工具和資源以及網絡提供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主動地、探索性地學習英語的方法及過程。

這種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從以教為中心走向以學為中心,從以教師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教師制定的總體教學目標為方向,根據個人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層次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水平,自行制定學習計劃,安排學習進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進行自主性學習。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網絡化教學必定會受到學校和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必將對傳統的學校教學產生沖擊和深遠的影響。

一、網絡英語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

(一)豐富了英語教學資源

網絡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使教育資源共享得以實現,學習選擇的自由度大大提高。網絡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資源庫,比起出版社編制的課本和課件來說,它具有全方位和開放性的特點。網絡中的資料是不斷更新的,是動態(tài)的,它推出的往往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內容。而且網絡資料形象生動,融入了視頻、音頻等高科技手段,圖文聲并茂,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絡資料豐富多彩,涵蓋社會的各個方面,為師生雙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選擇余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利用網絡資源獲取學習材料是大學英語學習者利用現代科技最多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們可以借助于網絡將課內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通過網絡,英語學習者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最新資源,隨意瀏覽英文報刊,隨時收聽下載視頻音頻材料,也可以用英語和不同國家的人交流。網絡的充分利用,使資源實現最大化的共享,省時省力,大大提高英語教師的工作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有利于因材施教,體現英語個性化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背景知識、學習能力和認知風格都有很大差異,因而個性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在傳統的講授式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時間、教學內容以及個人能力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往往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無法按照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也無法按照自己的特點選擇學習方法,更無法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的深度;從英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師普遍存在著無暇顧及學生能力存在差異的現象,而按照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教學,要想兼顧所有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也在情理之中。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校園網絡的進一步普及,這一問題逐步得以解決。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教學后,使大學英語教學因材施教成為可能,個性化學習才得以真正實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隨意從媒體網絡上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進行學習。通過這種自主的教與學的方法,學習者增強了學習的信心,有利于保持學習的興趣,能更全面有效地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由于這種學習方式重視認知過程的學生主體,因而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

(三)有利于師生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英語教學的網絡化,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比起傳統英語教學,這是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之處。由于網絡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英語教師可以面向更多的學生開展教學工作,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是很難做到師生面對面交流的。通過網絡,英語教師能夠進一步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和發(fā)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更好地開展英語教學。學生可利用教師提供的內容豐富,通過網絡訪問教師放置在網絡資源庫上的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明確學習目標,學生帶著問題隨機進入教師設置的學習環(huán)境中,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而教師則是學生探究過程中的指導者,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學習,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

網絡媒體英語教學以網絡教學設備作為教學的平臺,以師生交流為媒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設定教學任務,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主要是通過網絡媒體設備平臺而進行的,教師的作用已不是傳統的講解現成知識,而是要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指導整個英語教學,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來指導學習方法。

二、網絡英語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老師方面的問題

新形勢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英語教師思想上對新的教學模式認識不夠充分,對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準。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者,而是組織者、管理者和合作者,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但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很多英語教師不知道如何在新的教學模式下組織課堂,也不知道如何扮演角色。

另外,一些年齡偏大的大學英語教師網絡技術水平還不能完全滿足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由于受其專業(yè)條件的限制,許多英語教師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掌握還不夠熟練,課堂上一般只是采用光盤和教學課件播放等簡單手段,缺乏駕馭計算機網絡教學的能力,還不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態(tài)了解得很清楚,不能給學生提供恰如其分的網絡學習資源,制作出高質量的大學英語課件,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這無形中給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形成學習上的障礙。

而且,很多老師過高估計了網絡自主學習的作用,認為學生會自覺地學習,不需要監(jiān)管,因而對網絡學習監(jiān)控管理不到位;學生在網絡教室里進行的是完全的自主性學習,很多教師往往只在開學和期末時登陸平臺,平時則對學生的網絡學習了解甚少。

(二)學生方面的問題

許多學生習慣傳統的灌輸式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學習習慣和自我控制能力還不能適應網絡學習發(fā)展的要求。寬松自由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無所適從。很多學生不知道在網絡環(huán)境中如何開展自主學習,不知道何時何處如何學習,因而學習效率低下。大多數學生不能準確地定位自己當前的英語水平,對改進英語學習沒有明確的要求。一些英語學習者不清楚各階段的學習目標,不懂得如何去合理安排英語學習時間。還有些學生不能主動反思和評價自己英語學習的進展情況,不能認真思考自己所用的學習方法是否有效。

據調查,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傳統的英語課堂學習由于有老師的監(jiān)督和同學間的討論,學習者的自覺性和效果會較高;而網絡自主學習中沒有教師的控制和同學的參與,學習者往往只能被動接受,常常會容易產生惰性心理、厭學等不良情緒。

三、網絡英語自主學習中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

英語網絡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的職能主要是教授課本知識,而處于信息社會的今天,人們很容易從外部資源獲得知識。在當今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以信息的傳播和講授為主,其主要的職能主要是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轉換角色,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網絡時代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對教師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網絡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并不是對課堂放任不管,教師在學生網絡外語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主導作用,變講授灌輸為指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觀念、理論水平與操作能力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目前大部分外語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技術水平有限,因此高校的師資培訓勢在必行。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轉變首先應從教師開始,學校要有一定的資金投入教師的角色轉變,逐漸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

英語教師應當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這一教學模式,采用網絡自主學習與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制定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和計劃,精心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策略,緊湊而有序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

(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英語教師要為英語學習者制定一系列嚴格的網絡自主學習制度及教學管理制度。在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使學習者認識網絡學習任務,制定學習計劃,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自主學習課堂中,教師應首先指導學生了解自身英語水平情況,按照自身基礎和學習能力分階段地設定自己力所能及的學習目標,指導他們制定循序漸進的學習計劃。

其次,教師應當充分培養(yǎng)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獲取素材并進行自我學習的處理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利用網絡環(huán)境進行英語自主學習,改變過去學習內容主要來源于課本的狀況。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和等級,使自己的英語學習水平和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另外,英語教師要對學習者的學習情況進行嚴格監(jiān)督,耐心總結并把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業(yè)考核時,要將卷面成績測試和網絡自主學習情況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求學生不但必須通過學校組織的課程期中期末考試,平時成績和網絡成績也要在在期末總評成績中占一定的比例。教師除了認真做好學生考勤、作業(yè)、課堂學習情況的記載之外,也要重視學生平時的網絡自主學習狀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班級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最后,教師還要設法幫助學生保持自主學習的動力。由于網絡學習的特殊性,學習者可能會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產生厭倦感,往往因此而失去繼續(xù)學習英語的激情和動力。在這種氛圍中,教師應成為學生的交際伙伴,此時教師應當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利用網絡化自主學習平臺這個新型的溝通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不斷刺激學生的交際欲望,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己,正確進行自我評價,建立自信心,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四、總結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是以網絡為平臺,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的一項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豐富的網絡資源是網絡自主學習的前提,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是完成探究任務的保障,而學生的廣泛參與是英語自主學習成敗的關鍵。網絡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比起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具有諸多明顯的優(yōu)勢,它不但豐富了英語教學資源,有利于體現英語個性化教學,而且有利于師生交流,提高教學效果。但是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網絡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弊端也日益顯現。要使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順利進行,成功的關鍵是處理好教師、學生、網絡三者的關系,構建起一個三者和諧的整體。各高校英語教學單位都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掌握新的課堂管理方式,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作用和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增強學生網絡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取得更大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Dickson,L.Self-introd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Holec,H.Learner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ramon Press,1981.

[3]顧世民.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模式與課堂教學模式的綜合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7(6).

[4]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

[5]華維芬.關于建立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調查報告[J].外語界,2003(3).

[6]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th Internet Autonomic- Learning

WENG Yi-ming, YUAN Zai-cheng

第9篇:教師網絡學習計劃范文

美國新墨西哥州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認為:微課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基于某個明確的主題或關鍵概念為教學內容,通過聲頻或視頻音像錄制的60秒課程。[1]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在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中對微課的定義是: 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是相對于大課、標課、短課的一個概念,它的出現發(fā)起了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引起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形式上它是播放時長較短的視頻文件,本質上是支持翻轉課堂、混合學習、在線學習和碎片化學習的課程形式。[2]所以微課就是利用較短的時間,針對某一知識點或技能進行講解、示范以及實驗演示的視頻課程。

微課采用了可視化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與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相結合,普遍應用于各學科、各專業(yè)的教學過程。

1、時間短,資源容量小

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時長要求不超過20分鐘,一般都在10分鐘以內;微課的視頻文件大小只有幾兆或十幾兆,便于傳輸、儲存,適合學生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自主性、碎片化學習。

2、內容聚焦,針對性強

微課的內容只圍繞一個知識點展開,或演示某一項操作技能,能夠突出重點,針對性強,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3、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實現一對一教學

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作的微課,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并根據自己需要重復觀看,如同老師一直伴隨在身邊,一對一輔導,解決了學生認知的差異化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二、高校微課應用策略

1、翻轉課堂應用策略

翻轉課堂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將課上和課下的內容翻轉。大學生認知能力較強,學習具有一定的主動性和選擇性,他們會積極主動收集信息、安排學習,這是翻轉課堂得以實施的主體條件,而微課作為課下學習資源的重要表現形式,借助互聯網的普遍應用使翻轉課堂可以快速推廣應用。

(1)微課的設計制作要圍繞課程重點和難點,難易適度、應用于翻轉課堂的微課設計與制作,內容以反映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為主,能夠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做到難易適度,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大都能夠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2)利用微課富有感染力的視聽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自主學習相關知識,課上只是討論、答疑或者檢測。為了提升學習效果,微課在表現形式上強調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在沒有老師、家長的督促下能夠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3)注重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微課在翻轉課堂教學應用中,呈獻給學生的是一個圍繞課程體系或某個問題的系列微課資源,它注重知識的完整性,使學生明白不同微課視頻之間的邏輯關系。如果說微課是課程海洋中的珍珠,教師的作用就是指導學生把這些珍珠完整地串起來,使學生的認知過程 “碎片不碎”,構建學生完整的知識體系。

2、移動學習應用策略

無線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移動學習成為可能,根據何葉在陜西的問卷調查,100%的高職學生都擁有智能手機、3.8%的學生同時擁有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99.4%的學生用手機上網,說明移動學習具備一定物質基礎,在學生端沒有技術障礙。

(1) 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增加微課設計的趣味性和時代性,使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用學生喜歡的網絡術語解釋專業(yè)術語,激發(fā)學習興趣。

(2)以引導學習代替強行管制。微課應用于移動學習以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時間、正確使用移動設備為目的。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微課視頻上傳到移動學習平臺,教師指導學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觀看、學習相關微課,改禁絕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為利用它促進學習,使其由手中玩具轉變?yōu)閷W習工具,以學習知識代替沉溺游戲。

(3)制作小容量視頻,易于傳輸共享。微課的視頻文件大小只有幾兆或十幾兆,易于網絡傳輸、交流和應用共享,適合學生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學習。學生可以在教室、宿舍、食堂,在花園里、操場邊,在任何適合自己的空間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3、碎片化學習策略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學生需要在車站、機場及部分交通工具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完成學業(yè);同時,在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中,大學生對文本呈現形式的數字資源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在10分鐘以下,對視頻呈現形式的數字資源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在20分鐘以下,[3]于是微時代的碎片化學習方式應運而生。

(1)化繁為簡,降低難度。微課應用于碎片化學習,要對學習內容合理分解、化繁為簡,降低認知難度,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

(2)簡潔明快,壓縮播放時長。應用于碎片化學習的微課要簡潔明快、言簡意賅,壓縮微課播放時長,一般在5分鐘左右,以便能夠利用零碎時間,滿足學習計劃靈活性的要求,以適應快節(jié)奏下的碎片化學習。

(3)更新微課呈現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微課應用于碎片化學習還要及時優(yōu)化課程內容、不斷更新微課呈現形式,以吸引學生堅持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完善知識體系。

4、自主學習應用策略

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開發(fā)微課資源的根本目的,也是微課建設的主流方向。大學生大都已成年,精力充沛、感覺敏銳,具備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知覺一般達到成熟水平,[4]具備自主學習的認知基礎。而許多行業(yè)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對學生來說,大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有些到畢業(yè)時就已經過時了,沒有什么知識或技能可以保學生通吃一輩子,學生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自主學習的能力,才具備不斷發(fā)展、提升自己的潛能。

(1)教學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學習效果明顯。應用于自主學習的微課設計要求有明確的目的性,學習效果明顯。內容可以是課程重點、難點知識解析,也可以拓展知識,補充教學內容,還可以進行專項能力訓練,強調實用、有效,能夠解決學生在學習、專業(yè)探索及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