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

第1篇: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古詩詞 愛國主義 文學主題

引言

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古詩詞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詩歌傳統(tǒng)歷史悠久,在古詩詞的發(fā)展過程中,愛國主義一直都是詩詞的重要主題。我國詩壇以及詞壇上出現了很多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們留下的作品形成了一道壯麗的風景,愛國主義思想表達的是一種對祖國的熱愛忠誠,是牽絆著每一個國人最真摯的感情。在我國的發(fā)展過程中,經過了幾千年的發(fā)展,詩人以及詞人為國家的統(tǒng)一、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不僅使用文學之筆表達了愛國主義的情懷,反對民族壓迫,反對外國侵略,表達了中國人民骨子里擁有的一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久而久之,這種精神便根植于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形成了愛國主義傳統(tǒng)。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對現代教育也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古詩詞的解析,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詩詞主旨的理解,從而提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古典詩詞的愛國主義主題

愛國詩歌,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詩歌作品中,作者表達了一種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更表達了對國家以及民族的前途的關切之情。同時,在面對國家出現危難時會挺身而出親身參與到斗爭中,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情懷,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體現。

(一)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祖國的大好河山給詩人以及詞人很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們在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時往往都會以祖國的山水為基礎,融入自己的情感,將祖國的山水也賦予了豐富的情感,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好像親身游覽了這些美麗的山水河流一樣,從而建立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表達對國家以及民族前途的關切

愛國主義詩人和詞人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將國家以及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國家的發(fā)展還是民族的發(fā)展,都是與自身的命運有緊密聯系的,國家的前途就是自己的前途。因此在詩歌中表達對國家以及民族的一種憂患意識。比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p>

(三)表達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國家遭遇危難之時也是詩人和詞人進行創(chuàng)作的高峰之時,當國家遭受外來國家的侵略時,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詩人以及詞人不僅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憤慨,還會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陸游、辛棄疾,不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詞作,更是親身投入到戰(zhàn)斗之中,與金國對抗,為國立功。

二、愛國主義詩詞解讀

愛國主義一直都是古詩詞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情懷也經歷了幾個階段的發(fā)展。

(一)古詩詞中愛國主義思想的萌芽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在《詩經》中有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詩篇,比如:《無衣》、《載馳》、《六月》等?!柏M曰無衣?與子同袍。王子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是《無衣》的主要內容,其中表達了秦國人民希望可以團結一致共同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詩歌往往給人帶來一種十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發(fā)展到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七雄紛爭,我國的大片土地上仍然彌漫著一種刀光劍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文學達到了頂峰,當時著名的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詩人是屈原。他不僅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也熱愛祖國的山河以及其他百姓,但是他的仕途并不順利,遭到了排擠,最后被流放到沅湘,他的治國抱負得不到相應的施展,卻一直在與黑暗的勢力斗爭。這才出現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著名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的一種氣節(jié)。在屈原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敢于為祖國獻身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古詩詞中愛國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從東漢末年到南北朝,我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現象,在這種相互混戰(zhàn)的局面下,建安詩派的出現對詩歌的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建安詩歌抒發(fā)了詩人們渴望統(tǒng)一祖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建安七子的愛國情懷以及抱負得到了深刻的展現。比如曹植在《白馬篇》中刻畫了一個武藝高超、性情豪邁的游俠形象,他身上的那種愛國激情也是曹植身上的愛國情懷的體現。

發(fā)展到唐代之時,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強盛的國力對我國的文學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太平盛世之下,越來越多的詩人開始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行描繪,表現出一種豪邁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李白就描寫了許多關于祖國山水的篇章,在他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秀美的江山,看到充滿了激情的生活。同時在邊塞詩人的筆下也可以看到愛國主義情懷,他們的愛國主義則是一種豪邁的殺敵必勝的情懷,比如“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愿將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等,這些詩句中都彰顯了豪邁的斗志以及豪氣。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唐朝也開始衰落,在這個時期,則出現了另一批憂國憂民的詩人,很多詩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治國的理念以及抱負,比如杜甫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體現了他的政治抱負,“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則表達了他愿意為國家獻身的精神。杜甫與李白同為唐代詩人,但是由于兩人生活的時代不同,在詩作中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情懷有很大不同。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懷是一種直面人生的憂國憂民的思想體現,比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等等。

我國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得到深化是在宋朝時期。宋詞是我國文學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愛國主義在宋詞作品中有十分深刻的體現。蘇軾、陸游、辛棄疾等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他們在作品中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著名作品。在這個時代中也出現了很多愛國主義將士,他們不僅能在沙場上奮勇殺敵,也能在文壇上揮墨而作。其中陸游和辛棄疾的詞作,是宋代愛國主義詩歌中的杰出代表。

三、詩詞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古詩詞是我國文化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產物,延續(xù)至今,在任何一個教育階段都有古詩詞的身影。古詩詞在現代社會中已經不單純地是作者的情懷以及思想的體現,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工具,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行分析,對作者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的心理進行剖析,有助于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進行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對待國家以及民族具有責任感。比如辛棄疾的詞作對典故的運用是一個最大的特點,他所運用的典故,都與內心的情感是有很大關聯的,他是用典故在講述自己的人生,講述自己的故事。辛棄疾本身是一個具有高度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詞人,對于一些涉及到朝廷和政治的話題,很多時候不能直接描繪,因此只好隱晦地采用典故來表達內心世界。在對古詩詞進行解析時,需要對作者的生平、創(chuàng)作風格、作品主題等多方面進行分析,有助于從創(chuàng)作中得到靈感,便于學生領悟作者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

結語

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古詩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對社會現狀的反映,也是對自己的人生的真實寫照。只有對古詩詞進行深刻的分析,才能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傳遞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張宏偉.“劍南詩萬篇,半灑神州淚”――試論陸游詩中的愛國主義思想[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8).

第2篇: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當時,許多作家高呼“文章下鄉(xiāng)”、“文章入伍”的口號,紛紛走向抗日前線,匯入抗日救亡的滾滾洪流,催生了當時中國最激動人心、最為作家和讀者所關注的抗戰(zhàn)文學。由于戰(zhàn)爭,這一時期的長篇作品數量銳減,代之而起的是能夠迅速反映抗戰(zhàn)現實,容易發(fā)揮宣傳轟動效果,為大眾樂于接受的大量小型抗日作品。詩歌,以其短小精悍、富于感染力、戰(zhàn)斗力強等特點,很快成為這一時期最主要的體裁。

誕生于抗戰(zhàn)中的詩歌,不僅以其豐厚的歷史內涵和崇高的愛國主題,毫無愧色地奠定了自己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而且在整個過程,乃至抗戰(zhàn)勝利后的半個多 世紀中,一直是團結人民、戰(zhàn)勝敵人的有力精神武器,是向子孫后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教材。

不甘于民族文化與國土的淪亡,疾呼守土有責,捍衛(wèi)自己世代繁衍的家園,是抗戰(zhàn)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最普遍的主題

“九一八”后,《松花江上》首先唱響了抗戰(zhàn)詩歌的主旋律,接著《義勇軍進行曲》應運而生。由作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緊緊抓住時代的脈搏,高度概括了當時血與火的斗爭現實,在敵人用刺刀頂住我們中華民族胸口的時候,發(fā)出了戰(zhàn)斗的吼聲:“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悲壯的吼聲,發(fā)自中華民族心底;這吼聲,像狂飚一般,在全國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抗日激情和戰(zhàn)斗意志,鼓舞人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抗戰(zhàn)爆發(fā)后,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高峰期,保家衛(wèi)國是這一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題。無數詩人懷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發(fā)表了許多激勵抗日救亡的詩篇。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的田間,寫于1937年底的長詩《給戰(zhàn)斗者》,是其中較有影響的一首。

在這首氣勢宏大、情感亢奮、形式自由奔放的詩作中,詩人用熾熱的語言直抒胸臆,把悲憤的目光投向飽受日寇蹂躪的祖國大地,用簡短、遒勁的詩行,有力地表現出反抗的風暴怎樣從血泊中卷起。為了從祖國的土地上趕走侵略者,詩人發(fā)出急促而粗獷的戰(zhàn)斗吶喊,號召“四萬萬五千萬”同胞,“從自己底血管”,“拔出敵人底刀刃”,到保衛(wèi)祖國的神圣的戰(zhàn)場上去:“在斗爭里/勝利/或者死”,因為“戰(zhàn)士的墳場/會比奴隸底國家/要溫暖/要明亮!”全詩所抒發(fā)的感情既沉痛悲憤,又激昂狂暴,充滿了從民族災難中升華出來的強烈斗爭欲和復仇欲。聞一多先生由衷稱頌:這是一種“鼓”的情緒,它“鼓舞你愛,鼓動你恨,鼓勵你活著,用最高限度的熱力與活力,在這大地上”。

這種激勵斗志、戰(zhàn)斗號角式的詩歌,在抗戰(zhàn)時期相當普遍,匯成了抗戰(zhàn)詩歌的主流聲音。

正是由于英雄主義本身煥發(fā)出耀目的光彩,使得抗戰(zhàn)文學中許多反映這一英雄主義的作品同樣光耀千秋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凡是民族面臨危亡之際,也往往是愛國英雄主義最為昂揚的時代。英雄們驚天地、泣鬼神的氣概和事跡,吸引詩人去加以描寫和表現,以發(fā)揮更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

戰(zhàn)爭一爆發(fā),詩人艾青就“拂去往日的憂郁”,迎著“明朗的天空”,開始了新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道路。他滿懷熱情地尋求著光明,“從中國的東部到中部,從中部到北部,從北部到南部,又從南部到西北部”,終于找到了光明所在――延安,投進了沸騰著的生活的激流,以《向太陽》、《北方》、《他死在第二次》、《火把》、《反法西斯》等詩集,以火熱的情感與精煉的詩句凝成了烽火歲月的時代精神。這是作者本人,也是我國抗戰(zhàn)前期詩歌創(chuàng)作最豐碩的收獲。在長詩《他死在第二次》里,作者描述了一個“把自己的血/流灑在我們所守衛(wèi)的地方”的英雄士兵。他在第一次受傷痊愈之后,義無反顧重又走上戰(zhàn)場,他“要從敵人的手里奪回祖國的命運”,他“朝向炮火最濃密的地方/朝向噴射著子彈的塹壕”,勇敢挺進,于是“在燃燒著的子彈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呵――穿過他的身體的時候/他倒下了/他所躺的是祖國的土地”。長詩歌頌了這位兵士的革命責任感和英雄主義,他的激情來自民族的覺醒和解放,他的無畏聯系著祖國的生機和希望,一草一木都鼓舞著他再去為之而戰(zhàn)斗,而犧牲。

創(chuàng)作的《義勇軍》曾經傳誦一時:“在長白山一帶的地方/中國的高粱/正在血里生長/在大風沙里/一個義勇軍/騎馬走過他的家鄉(xiāng)/他回來了/敵人的頭/掛在鐵槍上”。不多的詩行,勾畫出一幅色彩豐富、意境深遠的畫面,使人仿佛可以看到戰(zhàn)士槍刺下閃亮的寒光。他用形象啟示人們:“正在血里生長著”的,不僅是長白山下的高粱,而且有全中國人民心底的仇恨。這個騎著戰(zhàn)馬、掛著敵頭,勝利歸來的義勇軍,既是現實戰(zhàn)斗中的英雄形象,又是人民內心希望的象征,給了讀者有力的鼓舞。《閱兵》和《山中――致將軍》形象地描寫了人民將領的神勇英姿:“師長飛馬上山/誰也不曾聽見/那馬蹄一響/他已到半山間/將軍輕輕的/冷聲一笑:一塊石頭/也不許他侵犯”。鋼鐵似的詩句,為我們塑造了鋼鐵似的英雄形象。

在整個中,充滿凜然正氣,壯烈不屈的英雄一再成為我國抗戰(zhàn)文學作品所表現和歌頌的對象。正是英雄本身煥發(fā)出的耀目的光彩,使得抗戰(zhàn)文學中許多反映這一英雄主義的作品,同樣光耀千秋。

漫長而艱苦的,是我國歷史上傷亡和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戰(zhàn)爭。但是,敵人的兇殘,從來就沒有摧毀中國人民的必勝信念和樂觀精神

抗戰(zhàn)時期涌現的大多數詩歌作品,都充滿著一種昂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洋溢著一種明朗的色彩,表現出對民族群體力量的自信和對貌似強大的敵人的高度蔑視!作家和詩人們力圖通過自己的作品使人民群眾深信:中華民族決不會滅亡,決不會屈服,一定會迎來最后的勝利!

抗戰(zhàn)剛剛開始,流亡日本達10年之久的著名詩人郭沫若就“別婦拋雛”返回祖國參加戰(zhàn)斗。民族革命的號聲激起他歌唱的熱情。在《戰(zhàn)聲集》里,作者以他所特有的奔放和豪邁,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愿望、抗敵的意志和勝利的信心:“站起來啊/莫再存萬分之一的僥幸/委曲求全的茍活決不是真正的生/追求和平/本來是我們民族的天性/然而和平的母體呢/朋友/卻是戰(zhàn)聲?!?/p>

第3篇: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愛國情懷在古詩詞中隨處可見,王昌齡的《出塞》、岳飛的《滿江紅》等詩篇,都洋溢著濃濃的愛國情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詩人陸游通過《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北磉_了陸游85歲臨終前不忘祖國統(tǒng)一的那份牽掛。這樣的詩句還有“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教學時,教師要介紹詩人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并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反復品味吟誦,體會詩人表達的愛國情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二、人生理想教育

唐代詩人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詩中后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自比冰壺,不但表達了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還向世人表白自己清白無辜、藐視功名利祿的操守。明代詩人于謙《石灰吟》托物言志,以石灰作比喻,表現了他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王安石《梅花》一詩中的梅花“凌寒獨自開”,頂風冒雪、不畏嚴寒,也體現了王安石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元代詩人王冕憑借《墨梅》詩中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在教學這些古詩詞融入人生理想與信念教育,會收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如在學清照的《絕句》、賈島的《劍客》后,學生在品味詩句韻律美的同時,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對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風云的氣概佩服不已,在課后的搜集“詠懷詩”的過程中,都慷慨激昂地說出自己喜歡其它詠情詩的理由,聲情并茂地背誦抒發(fā)自己壯志的“詠懷詩”。教師相機設計“用一兩句詩抒發(fā)一下你的理想;讀了詠懷詩后你受到什么啟發(fā)的課堂練習。在濃郁的古詩詞誦讀氣息中,激起學生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要像文天祥、李清照、譚嗣同一樣做一個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讓學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學生高尚靈魂,猶如春雨般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學生徜徉于這樣的詩詞王國,定會啟迪心智,流連忘返。

三、愛家鄉(xiāng)教育

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中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憩F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出門在外的詩人對家鄉(xiāng)及親人的思念。這樣的詩句還有唐代詩人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等等。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感受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同時,讓學生也談談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進而營造出熱愛家鄉(xiāng)的教學氛圍。

四、親情教育

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人在遠方想到的是:故鄉(xiāng)的兄弟在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登高之時,身上都插上了茱萸,卻發(fā)現唯獨少了一位兄弟,親人間在佳節(jié)未能完全團聚的缺憾躍然紙上,親友間的魚水親情感人至深。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出了母親“密密縫”的動作和母親“意恐”“遲遲歸”的心理。五、六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用“寸草心”比喻游子孝心,“三春暉”比喻母親恩情,形成對比,襯托出母愛的溫暖、博大,表達了游子的感恩之心。教學這樣的古詩詞時,教師應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想象,詩中的人們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會說些什么?進而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自己的母親、朋友說說心里話,使情感得到深化和升華。

五、友情教育

在古詩詞中抒發(fā)朋友間真摯情誼的佳作極多,如高適的《別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王昌齡的《芙蓉樓送別辛漸》、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都是這方面的代表。教學時,教師要在引導學生領會詩中所表達的摯愛親情的同時,引導他們要珍惜朋友、同學之間的感情。如教學《贈汪倫》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有踏歌而行的汪倫,有乘船待發(fā)的李白,并相互說離別贈言,進而體會到他們的深厚情誼。

第4篇: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品德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a)-0287-01

語文學科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向學生進行思想情感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起著其他學科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詩歌因其歷史的厚重和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底蘊而備受語文教師的青睞,優(yōu)美的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精華,是塑造民族精神的豐富素材和資源,在閱讀鑒賞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情操和健康審美情趣,進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些古詩短小集中,上口易讀,便于記憶、吟誦,深受學生喜歡。它們不僅是學習語文知識的范例,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既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優(yōu)美精練的語言;又要充分挖掘古詩中蘊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宏大事業(yè)。學校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理應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愛國主義情感維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團結和經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古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比如可以通過古詩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拔槐安桓彝鼞n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一詩中寫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痹娙伺R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王昌齡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做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教學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他們的勞動成果,做一個愛人民的好孩子。我們利用古詩教學把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搞得更好,把廣大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深厚愛國情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2.培養(yǎng)昂揚向上精神

“開拓進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不衰敗、生生不息的巨大推動力。昂揚向上的精神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品質。中國的詩人中不乏樂觀向上的人,他們在面對人生的挫折與坎坷時能樂觀面對,努力走出人生的陰影,以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處世。如曹操的《觀滄?!吩⑶橛诰埃瑲鈩莅蹴?,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出塞》、《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詩篇意境開闊,氣勢恢宏,奔放豪邁而又痛切,反映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報國的雄心壯志,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還有如坡的許多詩歌,都充滿著樂觀的情懷,在教學中如若能抓住這些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必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培養(yǎng)他們積極樂觀的情懷。

3.提升學生的思想美

“詩緣情”,“詩言志”,喜怒哀樂,詩之情也。

第5篇: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關 鍵 詞】 語文;教學;學做人

語文教學是什么呢?是以語文為載體的“人―人”系統(tǒng),學校的“產品”不是別的,而是適應社會需要、有持續(xù)發(fā)展素質的人。教學的對象是人。教書育人是天經地義?!耙驗榈赖率亲鋈说母?。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這是陶行知先生說的?!皩W語文,就是學做人”,這是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給我們留下的至理名言。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教材,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結合實際,巧妙地融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

一、學語文,知愛國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自覺地把個人的學習、生活與祖國的命運、前途緊密聯系起來,從小在心田里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

小學語文教材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對古今中外事件、人物、知識和景物的記敘和描寫而滲透其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藏的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因素,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自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示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古詩,分別從“悲與喜”兩種對比強烈的角度,表達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教學中,我先向學生展示詩人陸游生活的時代背景――政治動蕩,國破家亡,再讓學生了解陸游年輕時就立下了抗金復國的志向,到了晚年報國信念仍矢志不移,一生寫下了大量詩歌,抒發(fā)自己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當學生明白統(tǒng)一祖國是詩人畢生追求之后,便自然明白了詩人臨終前為什么念念不忘“九州同”的美好愿望了。一位即將辭世的老人所流露出來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操、感人至深,教師可用深情的講解引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學語文,懂感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羔羊跪乳,烏鴉反哺”……許多古老的詩句,告訴我們應該要懂得感恩。其實,語文也一直與感恩教育相連,不僅因為語文教材中蘊涵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為語文教學開放靈動的教學過程,為實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機。

進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知恩。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體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大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表現大自然之恩的,要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感激大自然之恩。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林?!贰逗苫ā贰端飨囊啊贰睹匀说膹埣医纭返日n文時,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給予我們美的享受,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表現父母之恩時,要引導學生抓住主要人物的特點或事情的意義,感知父母之恩。如教學《秋天的懷念》《地震中的父與子》《可貴的沉默》《媽媽的賬單》等課文時,引領學生體會父母的博懷、無私奉獻的品質,母愛、父愛的偉大的同時,讓學生懂得應該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別人。

三、學語文,識環(huán)保

我們知道,關心地球、保護環(huán)境,不僅是國家的大事,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而作為一個小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因素,通過學習課文的內容,并結合自己家鄉(xiāng),結合自己身邊的環(huán)境,通過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等形式,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深入調查研究,讓學生知道保護環(huán)境,就是等于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

如教《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向學生介紹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這個地球如果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這呼吁全人類都要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如果地球被破壞,那么就無處可去,就等于滅亡,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向學生提出:“我們應如何保護地球”這個問題時,由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如何保護環(huán)境的做法。學生的發(fā)言,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認識地球,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從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環(huán)境的意識。

四、學語文,明誠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而誠信則是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內容。

誠信,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遵守諾言,言實有信。對一個人來說,“誠信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人格力量。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程頤說過:“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备惶m克林也說過:“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痹诂F代生活中,擁有誠信,兩個企業(yè)才能合作,人與人才能和諧相處……由此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質非常重要。

語文教學中,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精心設計討論,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尊重學生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

如在學習《中獎那天》時,我讓學生討論:“父親失去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學生熱烈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認識到領走的是中獎的車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義,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靈的寧靜和快樂。這同樣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是金錢所買不來的。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做人”教育的“滲透點”和“切入點”,滿腔熱情地對學生進行“做人”教育,把每個孩子引上人生正路,讓每個孩子享有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趙景瑞. 我的探索 小學語文教學:思想與藝術[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第6篇: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言文教學效率低下,教師教學累、學生學習苦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真實體現。這樣導致的結果只能是學習進程受到影響,教學的效果也會很差。隨著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深入,對于高中文言文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高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文”和“言”不能夠被并重,所以才導致學生難以有效掌握文言文的相關知識。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應該更加注重文章、文字、文化和文學等方面,只有綜合了以上幾個方面,才能夠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實現“文”和“言”并重,提高學生文言文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80032

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能夠彰顯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夠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于高中生來說,熟練掌握文言文知識,能夠使其古代漢語知識基礎更加扎實,能夠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充分鍛煉自己的思維和思想。但是,在高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直接導致文言文教學效率低下。尤其是隨著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深入,文言文教學暴露出更多的問題,導致語文教學整體處于被動的局面。

一、引導學生認讀字詞,提高古文閱讀能力

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有一些字的發(fā)音和意義與現代漢語都有一些不同,有一些字的寫法也會有一些不同之處。這些字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的主要障礙,這就需要教師著重進行有效的指導。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應該使學生能夠把實詞的字義以及一些文言句式熟練掌握。這就需要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充分的了解的基礎上自行翻譯,按照課下的注釋,同時使用一些字詞典。通過自己翻譯并且總結的知識,記憶更加牢固。同時自行翻譯還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文言文中有幾種狀語后置的例子,比如,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妒酚涰椨鸨炯o》中有“具告以事”,“以事”介賓短語做“告”的狀語。再如,由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韓愈的《師說》中有“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乎”之后為狀語,也為狀語后置。通過對于這些生詞和文言文句式相關的知識的認識,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古文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誦讀文章,感受內涵

學習文言文,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誦讀,因為只有通過誦讀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才能夠使學生文言文知識的學習更加扎實。誦讀,也就是對于文言文文本的眼觀、口誦和心思,形成對于文本的有效理解。通過對于文言文的誦讀,能夠使讀者與作者產生很好的共鳴,學生對于文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會更加扎實。普通文章也好,文言文也罷,都是由作者的真實情感寫作出來的。所以,在高中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包括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能夠通過豐富的閱讀形式,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和情感,把文言文中抑揚頓挫的感情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的時候,對于其中的對話部分,可以首先由教師范讀,使學生掌握誦讀標準的同時,弄清楚文章大意,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根據其中的內容合理安排自己的情感。最后進行全班齊讀,使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這樣的誦讀教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利用語文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言文是有效開展思想教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最佳教材。可以說,文言文教學以表現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重要價值取向。例如,在學習《勸學》的時候,其中的內容就能夠很好地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同樣,通過學習《荊軻刺秦王》,學生能夠從荊軻為了國家的利益,只身到秦王面前進行刺殺的行動中感受到他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很好地感受到一個人的民族大義,對學生會起到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仔細研讀作品,做好文學鑒賞教學

第7篇: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一、讀標題

詩歌語言凝練,它通過高度概括的語言,把豐富的內容蘊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約的形象中來。詩歌的標題也不例外,它往往可以給我們不少提示。如《山居秋暝》,從標題可知,詩歌寫的是深山秋天之景,“暝” 點明了時間“落日黃昏”;《歸園田居》的標題則表明詩人回歸農村的田園生活;《孤獨的收割人》的標題則點明了抒情對象――收割女孤獨的神情。

二、聯作者

詩人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雖然有的詩人也創(chuàng)作不止一種風格的作品,但其主要的風格特征仍然無處不在。如陶淵明詩歌風格是閑適恬淡,“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薄皶釙徇h人村,依依墟里煙。”(《歸園田居》),“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二)。這些詩句所描繪的優(yōu)美的農村風光,歌吟飲酒撫琴、讀書賦詩、訪問鄰曲、閑話桑麻的種種情趣,抒發(fā)了作者對寧靜閑適生活的衷心喜愛,表現出恬淡曠達、安貧樂道的旨趣。李白的詩歌清俊飄逸,“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夢游天姥吟留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登廬山瀑布》)如此奇特的想象,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夸張,豪邁奔放的氣勢非“詩仙”莫能為之。

三、明背景

詩歌總是詩人精神世界的袒露,即使是對客觀生活的描寫,也是經過詩人主觀感情的淘洗、升華,使之充滿感情力量,在鑒賞時,要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就必須了解詩人的生活背景。王維的一生,除了開元十五年秋天出使塞上以外,長期在京中做官。因而大多數詩為描寫自己幽棲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園詩,他沉溺于內心生活、寄情山水、陶醉自然,正體現了他安適自得、追求清靜、愛好孤獨甚至參禪信佛的心境。

四、品詞句

雖然詩歌是用形象說話,但詩人的情感思想總是要化成具體生動的形象。這就要求我們仔細揣摩詩句中所飽含著的情感,抓住了關鍵字句,就找到了理解詩歌的鑰匙。如杜甫詩《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自”“空”二字,既描繪了丞相祠堂冷清的景象,又抒發(fā)了詩人自感英雄失路,報國無門的感慨。李白詩《夢游天姥吟留別》,無論夢游是出于虛構或是詩人果有此夢,都是現實的曲折反映,而現實的黑暗和丑惡便被濃縮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句中,充分地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即使像《離騷》這樣的長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詩句仍能集中反映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熾熱的愛國情懷。

五、記術語

學生在分析鑒賞詩歌時,往往不能準確表達思想,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要解決這一問題,有必要歸納一些詩歌分析中的常用術語,讓學生熟記。這樣,學生不僅能讀懂詩歌,而且能將自己的理解準確規(guī)范、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術語:

1.表現手法:常見的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聯想、小中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烘托、渲染等。

2.表達方式:常見的如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

3.整體風格:如清新飄逸、沉郁頓挫、質樸平實、典雅莊重、雄渾悲壯、凄美纏綿等。

4.語言風格:如清新秀麗、生動形象、簡潔凝練、幽默詼諧等。

5.意境:如安謐美好、華美壯麗、恬淡閑適、意境高遠、開闊宏大等。

第8篇: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古典詩歌是我國浩瀚的文藝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鑒賞優(yōu)秀古典文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由于詩歌語言暗示性、跳躍性、多義性、隱喻性的特點,加上中學生受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在鑒賞詩歌時往往出現“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形,即對詩歌的理解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不能清晰明白地表達感受、闡明思想,在詩歌閱讀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力求將詩歌鑒賞落到實處。

一、理解標題,抓住主題

詩歌語言凝練,它通過高度概括的語言,把豐富的內容蘊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約的形象中來。詩歌的標題也不例外,它往往可以給我們不少提示。如《山居秋暝》,從標題便可知,詩歌寫的是深山秋天之景,“暝”的意思是“落日黃昏”點明了時間;《歸園田居》的標題則表明詩人回歸農村田園生活,詩歌內容主要是描繪田園生活的情趣;

二、關聯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

詩人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雖然有的詩人也創(chuàng)作不止一種風格的作品,但其主要的風格特征仍然無處不在。如陶淵明詩歌閑適恬淡的風格,“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保ā稓w園田居》),“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二)。這些詩句所描繪的優(yōu)美的農村風光,歌吟飲酒撫琴、讀書賦詩、訪問鄰曲、閑話桑麻的種種情趣,抒發(fā)了作者對寧靜閑適生活的衷心喜愛,表現出恬淡曠達、安貧樂道的旨趣。李白的詩歌清俊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保ā秾⑦M酒》)、“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保ā秹粲翁炖岩髁魟e》)、“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保ā兜菑]山瀑布》),如此奇特的想象、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夸張、豪邁奔放的氣勢非“詩仙”莫能為之。而陸游的詩歌激越悲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保ā稌鴳崱罚?、“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些雄渾豪邁、奮激昂揚的詩句,猶如燃燒在詩人心里的一支愛國火炬,始終吐射著赤熱的火焰。其他詩人如王維的清靈空曠、杜甫的沉郁頓挫、“郊寒島瘦”、曹操的悲涼蒼勁莫不如此。

三、了解時代背景,洞察作者內心世界

詩歌總是詩人的精神世界的坦露,即使是對客觀生活的描寫,也是經過詩人主觀感情的淘洗、升華,使之充滿感情力量,在鑒賞時,要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就必須了解詩人的生活背景。王維的一生,除了開元十五年秋天出使塞上以外,長期在京中做官,一生比較安定地住在山林優(yōu)勝的長安郊外。因而大多數詩為描寫自己幽棲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園詩,他沉溺于內心生活、寄情山水、陶醉自然,正體現了他安適自得、追求清靜、愛好孤獨甚至參禪信佛的心境。李商隱一生在黨爭的夾逢中過日子,一直不得志,沒有擔任過重要的官職,奔走于四川、廣西、廣東和徐州等地,寄人籬下,做些幕僚工作。他的詩歌思想消極、情調消沉、凄涼婉轉、意義隱晦,正是他一生遭遇的形象寫照。

四、把握關鍵詞句,品味詩歌意境

雖然詩歌是用形象說話,但詩人的情感思想總是要化成具體生動的形象。這就要求我們仔細揣摩詩句中所飽含著的情感,抓住了關鍵字句,就相當于找到了理解詩歌的鑰匙,這在中國古詩中尤為明顯。如王維《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币痪洌弧翱铡弊?,不僅將秋雨之后暝色四合、山林空寂、萬籟無聲的畫面展開,而且還將詩人寂然空曠、清雅幽靜的胸懷和盤托出,真是一字之妙,境界全出。杜甫詩《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币痪洌白浴薄翱铡倍?,既描繪了丞相祠堂冷清的景象,又抒發(fā)了詩人自已英雄失路,報國無門的感慨。李白詩《夢游天姥吟留別》,無論夢游是出于虛構或是詩人果有此夢,都是現實的曲折反映,而現實的黑暗和丑惡便被濃縮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句中,充分地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即使像《離騷》這樣的長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比阅芗蟹从硞ゴ蟮膼蹏髁x詩人屈原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熾熱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情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以及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五、準確理解術語內涵,初步形成鑒賞能力

學生在分析鑒賞詩歌時,往往不能準確表達思想,出現辭不達意的情況,要解決這一問題,有必要歸納一些詩歌分析中的常用術語,讓學生熟記。這樣,學生不僅能讀懂詩歌,而且能將自己的理解準確規(guī)范、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術語:

1、表現手法:常見的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聯想、小中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烘托、渲染等。

2、表達方式:常見的如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

3、整體風格:如清新飄逸、沉郁頓挫、質樸平實、典雅莊重、雄渾悲壯、凄美纏綿等。

4、語言風格:如清新秀麗、生動形象、簡潔凝練、幽默詼諧等。

第9篇:表現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

古詩以意境清新,含義深刻,語言生動,韻律優(yōu)美而著稱。在古詩教學中,應遵循詩意,用詩的情懷去感召孩子的心靈,讓他們的情感得到更好地洗禮。在小學語文的詩文教學中,我喜歡陪著學生一起去漫步詩意的世界,體會詩意語文的動情和優(yōu)美。

一、位卑不敢忘憂國

愛國主義情感維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團結和經久不衰,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拔槐安桓彝鼞n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一詩中寫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臨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王昌齡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除了對于國家的愛,許多詩文還對于家鄉(xiāng)有著濃烈的愛和思念。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弊掷镄虚g流露出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也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贝猴L又吹綠了江南,我該何時才能回自己的家鄉(xiāng)呢。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也許是第一次把尚未離家的孩子帶入了思念的世界。盡管不能切身體會,但是相信他們幼小的心靈一定會有所觸動。

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親情是人生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只要活著,便會享受著親情的溫暖。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動至極。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聯系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他們理解了詩人身在他鄉(xiāng)的孤獨和寂寞,以及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為什么會思念親人,因為離別,因為相隔萬里。同樣,孟郊的《游子吟》則歌頌了偉大的母愛,“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正是母親對孩子那殷殷的叮嚀和滿腹的關懷。通過這些詩句,激發(fā)學生去感受親情的珍貴??鬃诱f:“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學生來說,與朋友的交往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一向重視朋友間的交情,如李白的《贈汪倫》,表現了詩人和汪倫之間純樸而深厚的感情。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都是為朋友而作,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每一個孩子在讀了這樣的詩句后,一定會在身邊給自己找?guī)讉€好朋友,然后驕傲地告訴老師:老師,我也有一個好朋友。

三、處處聞啼鳥

孟浩然在《春曉》中寫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處處鳥語,陣陣花香,春天的一切都變得生意盎然。這是美麗的大自然送給人類的禮物。在古詩文教學中,也充滿了鳥語花香。杜甫在《絕句》中也寫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秉S鸝的鳴唱和白鷺的飛翔,充滿了一派生機,從側面反映出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如果生活中“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的動人美景能時時出現,每一個學生一定都會是個出色的小詩人。除了鳥語花香,還有無數花草樹木也透著詩意。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寫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币院苫ǖ拿纴硪r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辈粌H描寫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而且表達了自己對小草的深切贊美。杜牧的《山行》、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詩均是把身邊的美景凝聚于筆端。讓后人慢慢地觀賞,品嘗余韻。古時的詩人們不但喜歡留心身邊的景物,更是游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蘇軾在《題西林壁》中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贊美了西湖美麗宜人的風景;劉禹錫的《望洞庭》寫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千年前,詩人們在山間漫步,在瀑布前駐足,以自然為友,與山水為師。千年后,我們通過文字去漫步山水,在每一句動人心靈的詩句中斟酌詩人的情懷。

四、只流清氣滿乾坤

在古詩教學中,我們常常能發(fā)現,杰出詩人多磨難。膾炙人口的詩句,往往都是詩人于患難之中而自然流于紙上。盡管際遇不佳,但這些偉大的詩人們,留給后人的確是這樣一種精神: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即使有眾多的不如意,詩人們也會高誦“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如唐代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寫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體現了詩人積極進取,不斷開拓的精神。明代詩人于謙《石灰吟》則表現了作者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甘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詩中的“凌寒獨自開”歌頌了梅花不屈不撓的精神。詩中的梅花,其實是詩人的自我寫照。我和學生一起讀這些詩句,直覺朗朗乾坤,心中只有熊熊火焰,任千磨萬擊,志氣依舊。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