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際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際班課程的內容有綜合英語的課程、AP課程、SAT2課程(美國高考的一個課程,有數學、物理、化學)、托?;蛘哐潘颊n程、戶外的社團旅游、會考課程。
國際班是為了適應全球發(fā)展一體化和中國高速發(fā)展對國際人才的旺盛需求,國內學校與國外學校合作舉辦的國際教育體制。由國內學校承擔教學管理,按照國外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英文教材,采取雙語及全英文授課的模式培養(yǎng)國際型復合人才。旨在培養(yǎng)適應全球發(fā)展一體化的復合型人才。
(來源:文章屋網 )
自1915年,清華附小的前身成志學校便開設了英語課。1999年,清華附小開始實行清華大學“大、中、小學英語一條龍”實驗項目。近年來,基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我們努力探索具有清華特色的小學英語學科“1+X”課程。以學校的辦學理念為指導,清華附小英語學科課程建設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
在學?!?+X”課程體系下,我們堅持以培養(yǎng)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的現代人為目標,將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進行融合,把學科中的語言、文化、思維、情感并重,將英語課程指向完整的人的發(fā)展,整體架構英語“1+X課程”?;谶@一課程設計理念,我們通過對學生、家長的調研,反復研討和專家論證,設計了具有清華附小特色的課程體系(見下表)。
基于這個課程體系,我們探索了三種整合途徑:學科內整合、跨學科整合和超學科整合。
學科內整合:英文主題閱讀是重要的課程形態(tài)
英文主題閱讀是學科內整合的重要課程形態(tài)。我們挑選相應的必讀書目,通過精讀原版的英文繪本,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英語思維結構。
經典繪本《綠雞蛋和火腿》(Green Eggs and Ham)是三年級的必讀書目之一。教學中,我們以原汁原味的故事為核心,讓孩子在故事中輕松、快樂、自然習得英語,感知英文中的押韻詞(Rhyming Words)。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整體輸入,整體感悟,整體輸出”,訓練聽、讀、說、寫的技能,培養(yǎng)語感。最后,學生在理解和思考的基礎上,甚至還用故事的主句型“I would use……”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意自己小組獨特的“綠雞蛋和火腿”。
在大人眼中閃耀的“英文能力”,在孩子眼中卻只有一樣載體――故事!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我們致力于形成具有附小特色的微課程群,開發(fā)了英語晨讀“故事會”。每天早晨25分鐘的“故事會”里,孩子們沒有任何學習任務與壓力,只要你是故事迷,就可以來聽外教講英文故事。在這樣的聽力輸入和聽力積累的過程中,老師們需要做的便是培植學生們英文學習的土壤,悉心陪伴,靜待花開。因為故事帶給孩子們的不只是英文,還有無窮的人生樂趣。
跨學科整合:不同學科通過主題走向“共生”
英語是一門語言,將原有的課程內容與不同學科進行整合,可以實現語言運用、文化理解、實踐創(chuàng)新等的融合式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食物”單元時,我們與品社課整合,討論了食品與健康的話題,倡導學生們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在學習“國家與地區(qū)”時補充學洲和大洋等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居住的人口、人種、生活習慣等人文地理知識;在學習“動物”時則與科學課進行整合,課堂上我們一起討論有趣的仿生學。
六年級上冊學習“Firefly”時,課文描述了螢火蟲的外形、生活習性,并簡單講述了科學家受到螢火蟲發(fā)出的冷光的啟發(fā),發(fā)明了節(jié)能燈。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螢火蟲,還對科學研究產生了興趣,并進一步思考還可以從動植物那里“復制”哪些“超能力”。不同的學科通過螢火蟲這個主題走向“共生”,最終達到“Read to Learn”(通過閱讀進一步學習)的目標。
超學科整合:引導學生通過戲劇發(fā)現自己,感知世界
學習知識有什么用?和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學生常常有這樣的疑問。世界越來越小,足不出戶也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英語世界。在生活中使用、體驗、發(fā)現英語,創(chuàng)設相對真實的課堂環(huán)境,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學習真實的語言。
附小的“復活節(jié)文化體驗”特別注重對其內涵和意義的傳達。我們認為,國際視野的核心是中國靈魂,守住了“魂”,才能更客觀地看世界。西方的復活節(jié)是每年春分之后第一個月圓之夜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因此又稱為“Easter Sunday”(復活節(jié)周日)。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清明節(jié)也在四月,盡管文化千差萬別,但在四月,中國人通過清明節(jié)寄托對逝者的崇敬和哀思,西方人則借助復活節(jié)表達對生的喜悅。從敬畏生命的意義上看,兩個節(jié)日看似差異很大,實則內涵一致。正是這種對死者的哀思和對生的喜悅,激勵著人們積極生活,一代代繁衍。
如何才能更好地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每年的復活節(jié),我們都會設計“新生命,新希望――New Life,New Hope”文化體驗活動,有的學生進行“小兔跳跳”接力,有的用湯勺運彩蛋,有的用板球拍滾彩蛋,還有可愛的小兔子在場內為大家熱情加油。
此外,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們自導自演英語短劇The Easter Egg(復活節(jié)彩蛋),并在學校的“水木童心”電視臺播放。
關鍵詞:國際貨代;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學
《國際貨運實務》是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yè)和物流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也是整個物流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且理論體系龐大,并與行業(yè)結合非常緊密。因此,國際貨運課程建設應該以行業(yè)對本專業(yè)所需的實際操作技能為出發(fā)點,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業(yè)務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課程設計思路
根據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基于貨代業(yè)務工作過程,以國際貨運實際業(yè)務流程為主線,以職業(yè)能力為依據,來選取課程內容。通過對市場調研、畢業(yè)生跟蹤調查并與企業(yè)專家座談等方式確定了物流管理專業(yè)適合高職學生就業(yè)的主要崗位,在對崗位工作進行任務分析基礎上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然后根據每個工作任務所需掌握的知識技能目標作為課程內容的選取依據,以此來整合課程內容,設計課程項目。
二、課程教學目標
國際貨運課程專門研究國際貨運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基于工作過程開發(fā)設計教學內容,將學生置于仿真工作環(huán)境中展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突出了工學結合的特點。通過學習,學生能掌握如下技能:首先,方法能力上,讓學生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在社會能力上主要培養(yǎng)學生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掌握基本的開發(fā)和維護客戶方法;最后,專業(yè)技術能力,貨運操作是本課程的重點,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訂艙、裝箱、報關、報檢、報驗、保險、運費交付,結算等基本流程及相關單證的繕制方法。
三、課程改革方法
1.課程內容設計
依據教學目標的設計,以工作項目為引導,將“項目教學”融入課程教學中。國際貨運的工作主要是海運進出口貨代業(yè)務,空運進出口貨代業(yè)務,陸路運輸貨代業(yè)務,國際多式聯運等四個方面典型工作。其中每個業(yè)務又可以細分為多個業(yè)務環(huán)節(jié),所以根據課程內容性質把國際貨運分為五大項目,每一項目又根據企業(yè)辦理業(yè)務先后順序劃分為若干具體小任務。如下表所示:
2.教學模式設計
在實際教學中,本著“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原則組織教學活動,實行“項目引入――提出任務――工作任務分析――必備知識講授――任務實施――檢查評估”的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設定一個具體的項目學習環(huán)境,明確所要完成的目標,并引出任務;其次,對任務進行分析,教師向學生講解完成該任務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最后,在“任務實施”環(huán)節(jié)中,采用小組形式,學生分為4~5人一組,讓各組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獲取學習資源,并根據企業(yè)內部崗位分工,讓小組每位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從而完成各項具體任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引導,合理評估,并通過適當知識拓展,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3.教學方法運用
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主要運用任務驅動法、情景模擬法、分組討論法等多種方式教學,根據教學項目的不同來靈活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①任務驅動法。它可以將教學內容分解為若干具體小任務,便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再以期末考試作為自己的學習目的,變被動為主動。②情景模擬法。這主要是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如在校內基地運用軟件模擬實際工作情境,設計具體崗位,讓學生輪流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校外基地則主要承擔將學生抽象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知識的職能。③分組討論法。以小組4~5人為單位,教師明確規(guī)定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最后完成各環(huán)節(jié)的操作,這樣可以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團隊合作能力。
4.考核方案
由于國際貨運課程著重培養(yǎng)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課程考核方案可以運用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并側重于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分別對學習目標知識進行評價和掌握的技能進行評價和學習效率的評價,占總分數的60%。終結性考核注重學生理論知論的掌握和運用,采取學期末閉卷答題形式,占總分數的40%。這兩種方式相結合既可以督促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又能使學生對實際業(yè)務深入了解,學以致用,做到學生的知識、技能與素養(yǎng)同步提升。
四、結語
總之,國際貨運課程建設應本著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出發(fā)點,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逐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同時也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完善教學模式和機制,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才能培養(yǎng)企業(yè)真正需要的國際貨運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彥平,鄭漢金.《國際貨運》課程實訓教學方案設計[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7).
[2]顧曉峰.高職《國際貨運實務》課程的教學探討[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2).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對于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業(yè)的人員具有較強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操作作用。因此,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選取合適、典型、貼近生活的案例運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實踐證明,該方法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案例教學;能力培養(yǎng)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性質和目標要求
國際貿易實務是涉外經濟與貿易各學科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是一門專業(yè)研究國際間商品交換的綜合應用學科。它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國際運輸與保險、國際金融和結算等學科的基本原理與基礎知識的運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只有正確掌握國際貿易實務知識,學會分析和處理實際業(yè)務問題的能力,才能在國際市場中貫徹和落實對外貿易方針和政策,規(guī)避和防范國際貿易風險,從而實現最佳經濟利益。這就要求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優(yōu)秀的外貿專業(yè)人才。
二、課堂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指采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Case)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案例教學法通過學生針對案例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一種高層次的認知學習目標。簡言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列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事例,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使用在法學、管理學等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則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1.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領會和靈活運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法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聽沒聽,聽多少,懂沒懂,這些都無法在課堂中得知,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只是死記硬背。在案例教學中,學員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查閱各種理論知識,通過這種過程,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對于不同見解學生可以相互間進行交流,師生間也可進行交流,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自然好。
2.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獲成就感
傳統的教學方法只告訴學生怎樣去做,其內容在實踐中缺少實用性,而且乏味無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在案例教學法中沒人告訴你應該怎么辦,而是需要自己去主動思考、創(chuàng)造,使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而且案例教學的稍后階段,每位學員都要對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fā)表見解。通過這種經驗交流:一是可取長補短、促進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種激勵的效果,學生解決問題后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會油然而生。
3.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國古代有成語故事叫“紙上談兵”,只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行不通,這和現代課堂教學中,只有書面的理論知識而缺少實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相同。案例教學法的性質決定了學生對擺出的案例應首先分析緣由,促使學生站在實際問題的角度,想問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加強,更貼近實際。
三、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該門課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大量的案例來強化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如何選取與運用國際貿易實務案例
實施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法首先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收集和整理教學案例,這是基礎。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的教學案例必須與教學內容要求相符合,并為教學內容服務,這是前提。當然,一個好的教學案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講授的內容,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科學合理的案例選取與運用就顯得十分重要。
(1)案例的選擇需要注意幾點:一是國際貿易實務案例必須很好地為教學內容服務,以達到教學目標要求;二是案例要有科學性,能夠反映國際貿易實務事件的典型特點,緊緊圍繞大綱相關要求;三是國際貿易實務案例要體現與時俱進的原則,所列舉的案例要符合當代國際貿易結算的規(guī)則和政策,體現時代特性。
(2)案例的選擇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現實性。案例的選擇不在于數量多,而貴在于內容精,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對所認知事物的需要、興趣和態(tài)度。所以,一些社會中的典型真實事件、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產生對國際貿易知識了解的意愿,提高了學生希望了解和掌握國際貿易業(yè)務的愿望。另外,教學案例的選擇要具有代表性,以便能夠很好地為要講授的國際貿易知識點服務,案例的來源最好要真實可靠,最好是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重大事件,這樣容易被學生理解。
(3)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提前備課,營造良好的案例教學討論氛圍,當好導師和“主持人”,調動學生參與研討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把學生放在主體學習和討論的位置上,學生在討論中思考問題,在分析問題中收獲知識。
2.如何組織和實施國際貿易實務案例課堂教學
組織課堂案例教學要分步驟進行:一是讓學生課前準備。在對案例進行討論前,提前使學生做好對課堂理論知識的預習,如學習相關的貿易術語、事件所涉及的國際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等;告知案例雙方當事人的具體情況,使學生盡快對案例產生興趣,主動將所預習的知識與案例聯系起來,并嘗試分析案例。二是對學生擺出案例。教師將案例擺出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其中所涉及到的與國際貿易實務相關的知識點和存在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提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在發(fā)現主要問題后,尋找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重點。三是組織學生開展研討。這個階段是學生發(fā)現問題后解決問題的關鍵階段,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課前預習的國際貿易實務知識去理解問題、發(fā)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大膽進行討論。也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這樣將討論升級到更高的形式,最后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發(fā)言,發(fā)言不是個人的意見,而是小組群體討論的結果,更理性、更合理。在案例研討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以鼓勵學生保持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有效的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與學生一起討論各種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從中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提升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拓展與案例相關的知識點。這也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拓寬學生知識面和思維的發(fā)散具有重要作用,使學生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五是教師作案例綜述點評。教師要對學生在案例分析研討中的積極表現給予評價,以便日后能更好地開展案例教學。教師有必要對拋出的案例進行全面分析和總結,揭示其包含的知識點、客觀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使學生對問題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四、結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他們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興趣”。案例教學法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認知及合作精神,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講授效果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巍,王茹.MBA案例教學初探[J].南開管理評論,1999,(1):78—80.
[2]徐嫻英,黃濤,張冬.基于內容熟悉度的案例教學模式構建———以國際貿易實務案例教學為例[J].對外經貿,2013,(8).
[3]郝雙魁.案例教學在國際貿易實務課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6,(6).
[4]賀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案例教學探討[J].科技信息,2008,(16).
[5]韓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教學研究,2005,(9).
目前各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yè)都普遍將國際商法列為專業(yè)課程之一。國際商法課程主要以國際商事交易相關活動所遵守的各類法律規(guī)則與慣例為學習內容,涵蓋商事組織、合同、買賣、海商、知識產權等方面,所涉及的法律規(guī)則包括國際貿易公約與貿易慣例,大陸法系與普通法系中的商事法律制度。國際商法課程自身內容的涉外性質適合開展雙語教學,通過雙語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比單一中文教學更為全面和扎實的國際商法理論基礎與專業(yè)英語技能,對今后從事涉外經貿活動,解決實務中所出現的法律問題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筆者在我校國際貿易專業(yè)從事國際商法課程的教學工作,主導了從單純中文教學到雙語教學的轉變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認識到國際商法課程雙語教學對國貿專業(yè)學生的必要性,也深刻體會到雙語教學方式的復雜性和難度,并對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做出了若干嘗試。
1 國際商法課程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國際商法具有很強的國際性。國際商法是調整超越一國國界的商事交易的各種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國際性是其重要特征,具體體現在:①調整對象的國際性,國際商法調整的對象為超越一國國界的商事交往關系,即國際商事關系,其通常發(fā)生于國際貿易、國際技術轉讓、國際金融等各個領域。②主體的國際性。國際商法的主體既可以是處于同一國家的當事人,也可以是處于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但主要是處于不同國家的當事人。③法律淵源的國際性。國際商法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國際法淵源又包括國內法淵源,它不僅包括國際商事公約、慣例、示范法、國際組織決議和判例,還包括各國的涉外商事法律、法規(guī)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和判例等。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外語能力,特別是專業(yè)外語能力的提高。雙語教學更能開拓學生的思路,學習外國的研究成果,站在世界的高度,以國際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其次,國際商法還具有很強的實務性。國際商法對國際商事交往中的組織、合同、、買賣、海商、保險等眾多國際商事活動作了具體、詳實的規(guī)定,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技術性,這與民法等其他部門法偏重法理規(guī)范的特點不同。相應地,國際商法較少對原理性問題進行研究,而是更側重對法律的可操作性及技術性的研究和對國際商務實踐中所需人才的培養(yǎng)。如果我們培養(yǎng)的法律人才不能熱練地運用外語與外國當事人進行談判溝通,不能看懂外文法律文書,就無法在國際商事活動中提供法律服務。正因如此,國家教育部提出應當加強雙學教學,開設雙語課程,法學更要在雙語教學方面先行一步。
2 高職國際商法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的法律基礎薄弱
當前的國際經貿活動廣泛建立在各種國際商事法律規(guī)則與慣例基礎之上。因此,掌握國際商事法律的基本規(guī)則慣例以及爭議解決的法律途徑,對國際經貿活動的順利開展及維護正當合法權益都十分必要。然而,國際商法作為一門專業(yè)性較強的法律課程,其中包含很多基本的法律術語和法律概念。比如什么是舉證責任倒置,什么是過錯責任原則等等,而這些基本的法律術語和法律概念是民法、經濟法等課程中應該先學習的基本內容。然而受教學計劃的限制,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不可能事先開設民法、經濟法等前置性的課程。目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一般僅在入學的第一學期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 但該門課程主要講思想道德這一塊,學生從該門課程上所獲得的法律知識很少,也無法形成基本的法律素養(yǎng)。這直接增加了學生掌握國際商法專業(yè)知識的難度。
2.2 學生英語基礎較差
雙語教學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一般來說, 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的外語基礎較好,很多學生已經通過英語四六級,能夠看懂基本的英文文獻和簡單的法律專業(yè)英語。但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弱,很多學生連簡單的英語單詞和文法都不甚了解,加之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礎,因此在雙語教學時容易出現一邊法律知識基礎薄弱、專業(yè)知識掌握消化不良,一邊法律專業(yè)英語詞匯掌握不好的境地。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差,導致教學日常進度較慢,難度較大。
2.3 國際商法雙語師資匱乏
師資水平是決定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作為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的教師,一方面要精通國際商事法律,另一方面需要具備較強的英語口語能力,同時還需要有扎實的專業(yè)法律英語基礎。就目前國內承擔雙語教學的老師來看,同時具備上述條件的教師為數不多。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大多承擔該課程的教師均出自“本土”國貿專業(yè)或法律專業(yè),外語水平相形見絀。而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至今還沒有專門針對雙語師資的培養(yǎng)規(guī)劃,現有的雙語教師缺乏專門系統的雙語師資培訓。
2.4 缺乏適合的雙語教材
國際商法雙語教學課程教材的使用是當前實施雙語教學的難點。目前國內有關國際商法的雙語教材并不多,主要分為兩類,一類主要為國內學者編著,典型的如姜作利、張學森等編寫的《國際商法》雙語教材;另一類主要是西方原版的國際商法教材。兩類教材均有一定的優(yōu)缺點。國內學者編寫的教材為數不多,其優(yōu)點是符合中國人的視角與教材編寫習慣,語言難度有所降低,一般的學生可以接受,有利于學生全面地理解掌握,缺點是其內容表述上往往具有較為明顯的中國式的思維習慣與表述方式,而非地道的專業(yè)英語。而國外教材的優(yōu)點是能夠使學生學到最純正的法律英語及最新的國際糾紛案例,但這類教材本身針對的對象是西方學生,缺少對中國涉外法律規(guī)則和相關涉外案例的介紹,因此與中國學生學習從事涉外經貿活動規(guī)則的要求相差較大。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對這一類教材內容的熟悉與把握都需要較多的時間。
3 完善高職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3.1 完善學生的法律基礎和素養(yǎng)
國際商法涉及經濟法、民法等領域,然而受教學計劃的限制,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不可能事先開設民法、經濟法等前置性的課程。然而這些前導性課程對學生理解和掌握國際商法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這些課程對完善學生的法學基礎和法律素養(yǎng)非常重要。因此,筆者建議一方面教師在講解國際商法內容時應盡可能多傳授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術語的意思,讓學生對這些法學基礎知識有更好的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教師可給學生推薦一些較通俗易懂的法律基礎知識書籍和普法視頻等,讓學生在課外多花時間補上法律基礎知識不足的缺陷。
3.2 合理安排教學計劃,注重學生法律專業(yè)英語訓練
由于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如果在低年級的時候就開設雙語教學這種形式對學生來說難度無疑太大。而學生在經過大一和大二近兩年的英語學習和強化之后其英語水平總體來說有了較大進步,且已有部分學生通過了英語四級,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接受雙語教學這種形式。目前筆者所在的學校就是在大二的第二個學期開設國際商法雙語課程,學生反響良好。在國際商法的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法律專業(yè)英語術語和詞匯的訓練與講解。國際商法本身具有專業(yè)術語多的特點,一些英文詞匯在日常應用時的含義與其在法律術語中的含義相去甚遠。因此,教師在講授每一章節(jié)前,最好能把該章節(jié)所涉及的法律專業(yè)術語和詞匯單獨拎出并進行講解,使學生在閱讀章節(jié)內容時不至于被英語詞匯的日常含義所混淆。
3.3 加強國際商法雙語師資的培養(yǎng)
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師資。教師的英語水平、專業(yè)素質、教學科研能力以及授課藝術等對于這門課程的質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只有具備了專業(yè)的師資水平,才能使雙語教學得到根本性提高。高職院校應兼顧近期急需于長遠規(guī)劃,多方面著手建設一支專業(yè)結構合理、年齡梯度合適的雙語教師隊伍,并形成梯隊式師資儲備。然而要培養(yǎng)兼具法律與外語水平的師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步驟、有計劃地加以推進。首先,有條件的院校,可選拔外語基礎良好、具有較好教學效果的任課教師,有計劃地赴國外交流學習,提供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同時,還可讓雙語教學的教師定期接受相關的英語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外語水平。其次,加強教師與國內外商事主體的合作,積極參與到企業(yè)國際商事糾紛的解決中,不斷提高國際商事案件的處理能力。最后,為消除一些教師關于雙語教學影響教學評價的擔憂,可考慮對雙語課程實行教學評價豁免,并且在年終考核、課時津貼、科研經費等方面給予優(yōu)先的考慮。
3.4 積極推進高職國際商法雙語教材建設
教材的選擇在雙語教學中至關重要。國外的原版教材其教學體系與我國國內的課程教學內容并不匹配,而且其英語語言難度明顯偏大,和我國學生的英語水平相距甚遠,對高職學生來講就更不合適了。而國內學者編寫的雙語教材都是面向本科院校的,其編寫的內容結構與難度并不完全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與知識結構。因此,筆者認為,編寫一本適合高職院校學生使用的國際商法雙語教材是當務之急。而且以下幾個因素應在選擇教材時予以充分考慮:一是內容體系應當與高職國際貿易專業(yè)的教學計劃相適應,考慮到與其它相關課程教學內容的銜接,并合理融入與國際商法有關的法學基礎知識,即將國際商法所需法學基礎知識加以整理放在教材之前,或將該部分知識有機融入教材的每一章內容;二是是語言表述能夠盡量適應學生的閱讀習慣,符合中國學生學習思維,但必須使用地道的法律英語。而且在每一章節(jié)的后面還應附有專業(yè)法律名詞的中英對照,使學生對專業(yè)法律術語和名詞有更好的掌握。此外,面對法律發(fā)展日新月異的局面,僅僅拘泥于有限的教材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先進技術知識的渴求,因而國際商法的雙語教學在參照教材的同時,授課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等資源充分收集國外有關方面的最新資料并呈現給學生,并盡可能多地采用視頻、多媒體等視聽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教學改革;國際貿易課程;實踐教學
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從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深入系統的介紹了國際貿易的各個方面,包括國際分工理論、貿易術語、國際貿易的政策和措施、經濟合作一體化、國際貨運與保險、國際貿易結算、商檢、索賠等重要內容,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必修課。但對于非國貿專業(yè)學生而言,則是一門選修課程,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擴展學生國際經濟與貿易方面的知識面,提高學生閱讀相關文獻的知識基礎,以及為學生積累一定的國際貿易實務操作基礎知識。從當前的情況看,針對于非國貿專業(yè)的學生,《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模式方面還存在著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國際貿易理論部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理論部分主要介紹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相關理論以及相關貿易政策工具。本來就枯燥的理論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任課教師還采取“教師滿堂講、學生滿堂記”的教學方式,學生學起來就更沒有興趣,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對于非國貿專業(yè)的學生,由于其國際經濟學基礎較差,有些學校甚至沒有任何前置的國際經濟課程,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學習國際貿易理論知識是十分不利的,學習難度更大一些。同時,又沒有后續(xù)其他國際經濟課程學習、考核的壓力,使得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進一步降低。
第二,案例教學方面。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兩個內容部分中,教師一般都會結合案例來分析、解決某些問題,但是目前教師在采用案例教學方法時卻存在某些問題。其中主要體現在教學案例內容缺乏生動性。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時選取的案例素材大部分來自教材,這樣很多案例雖然語言嚴謹、客觀,但是描述不生動、形象,并與國際貿易業(yè)務實踐脫鉤,學生反映教學案例枯燥乏味,學習的興趣不濃。
第三,進出口業(yè)務實訓操作沒有落到實處。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部分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模擬教學法。但是在教學模擬真實情景活動中,一方面,由于教師對學生的不了解,沒有能夠合理有效的給學生分派情景中的角色、業(yè)務以及要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學生對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相關知識的掌握不扎實,也影響了角色扮演模擬教學效果的實現,進出口業(yè)務實訓操作沒有落到實處。
第四,在考核測試方面存在的問題。傳統的考試方法主要是采用了閉卷卷面的形式,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但是從考核學生的實際實踐能力的角度來看閉卷卷面的考核方法還有所欠缺。
落后的教學觀念,陳舊的教學方法,造就了低下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大量地使用的滿堂講、滿堂灌、滿堂問的陳舊教學方法,大量地占用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教師細致講、反復講,嚴重得增強了學生的依賴性。反過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剝奪和削弱了他們的自我感悟、自我體驗、自我內化的權利和積極性,從而導致出現學生知識結構缺乏整合,技巧和能力難以內化等等問題。
二、教學改革的思路
考慮到《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結合非國貿專業(yè)同學學習本課程的特征,我們一般不要求非國貿專業(yè)學生對國際貿易理論體系有深入的了解,更多的是促進其學習一些國際貿易實務方面的操作知識,因此,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的整體教學思路是我們教學改革的大方向。
1、自主學習,自主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和能力。它強調個體學習的主動性與被動學習相對。
2、合作學習,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形式,使學生共同開展學習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和他人的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協作和交流,與孤立學習相對。
3、探索性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活動,在教師指導下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它強調以探究、發(fā)現的方式學習,與接受學習相對。
三、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1、采用學生輔講的方法
由于教師滿堂講、學生滿堂記的課堂枯燥無味,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任課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輔講”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比如貿易術語這一內容,《2000年通則》中講解主要分為E、F、C、D組四組來講,內容很細、很繁瑣,學生很難記住,就可以讓同學先總結13種貿易術語的異同和它們各自的特點,然后在課堂上請同學來講解,這樣給學生責任感與壓力,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進一步完善案例教學方法
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理論和實務部分的教學中,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方法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但是,在采用案例教學時候一定要注意案例素材的客觀性、時效性、實踐性、生動性,在必要時也要注意案例的綜合性。案例描述要具有生動性,就是說在編寫案例時候要采用文學手法,比如情節(jié)敘述、人物對白等。但是文學描述一定要建立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之上,可以起到加強氣氛,提示細節(jié)的作用。這樣學生作為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主體,可以使得學生在課堂內就能夠接觸到實際問題,以便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案例教學方法的使用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
3、優(yōu)化實訓操作模式
強化學生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就業(yè)上崗的適應能力,合理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參與的模擬真實情景完成任務的教學方法要真正起到“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以強調學生主體性為前提”的目的,任課教師就應當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好的教師就是好的導演。教師自身的理論和社會實踐知識非常豐富,并且對自己的學生也有一定得了解,那么可以根據劇情需要設計實戰(zhàn)型挑戰(zhàn)性強的場景,合理有效的安排角色,激起學生興趣。其次,好的導演還需要優(yōu)秀的演員。所以,學生要真正參與到模擬真實情景中來完成各項任務,就一定要對理論知識有相當的了解,可以運用自如。最后,專業(yè)素質是完成角色扮演模式的基礎條件,但是參與者的參與意識和團隊意識也是必備的條件,對實現角色扮演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也至關重要。
4、團隊學習與團隊考核
在學期初,對全部學生分組形成若干個團隊,每個團隊成員約十人左右,針對每一個團隊在學期初分配一個任務,在學期末給每個團隊一個課時進行任務完成情況的展示,并提交任務完成報告,由授課老師根據任務完成報告的情況及展示情況予以評價。
(1)組建理念及方式
根據學號產生團隊,一方面使得各團隊學生理論基礎知識分布盡可能呈隨機分布狀態(tài),平衡各組實力差距,另一方面迫使團隊成員增強合作意識,由于存在合班的情況,這種分組方法會使得本來相互不太熟悉的同學進行合作。
(2)團隊運作的機制
每個團隊設立組長一名,組長對授課教師負責,協調團隊的工作學習情況。組長領取本組任務之后,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對任務進行分解,細化到每個學生。授課教師對各組的指導貫穿學期始終,主要工作方式為框架性的指導與答疑。同時,組長又作為評審組成員,在考核過程中對全體學生的任務進行評價,取平均分為最終考核成績。
(3)教師管理督查方式
授課教師每過四周召開一次組長會議,總結過去四周的學習心得與工作成果,由組長匯報本組工作情況,提交工作階段性成果。階段性成果不作為學生課程考核評價的依據,但發(fā)現明顯偏差的,授課教師應及時予以糾正,促使團隊學習工作步入正軌。
(4)團隊考核
結合學生就業(yè)需要,改進考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崗位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考核成績組成方面,我?,F行的考核成績是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即平時作業(yè)、考勤、發(fā)言等成績占一定比例,期末成績占一定比例。在考核方法方面,結合《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特征,可以采取操作考試的模式,在學習團隊中,課程老師根據每個團隊完成任務的情況以及每個同學的具體表現,給予評分的模式。
四、實施效果評價與經驗總結
經過幾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新的課程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國際貿易課程的積極性具有較明顯的幫助,團隊學習的方法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程的程度。但還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問題。
首先,小班平行討論過程中,由于課程老師風格的差異而導致的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差異很難避免。由于分成了學習小組,各小組的學期任務又存在差異,為保證課程的按時完成,我們采取了課題組多位教師平行帶班的方法。由于課程教師風格的差異性,使得學生的學習感受存在明顯差異,最后的評價也很難統一。
國際經濟學是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其理論性非常強,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中,做好教學設計,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根據國際經濟學課程特點,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對國際經濟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述。關鍵詞國際經濟學教學設計案例教學國際經濟學(Internationaleconomics)是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它是以國際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各國之間商品、服務的交換,國際間資本、勞動力流動的動因和影響,以及各種國際交易活動所引起的國際收支問題。和大多數經濟學科分支一樣,國際經濟學也是西方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延續(xù)和應用,可以說國際經濟學是建立在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基礎之上,研究各國經濟活動之間關系的經濟學科分支。隨著國際經濟關系的飛速發(fā)展,國際經濟學也得以迅速發(fā)展,其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國際經濟學已成為經濟學類專業(yè)的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是指教師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經驗、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與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合理組合和安排各種教學要素,為優(yōu)化教學效果而制定實施方案系統的計劃過程。它是教學活動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通常容易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許多教師很注重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但對于上課前對課堂上教學活動的設計安排,卻很少花精力。這種做法的后果往往是課堂上氛圍比較沉悶,教學缺乏生動性。尤其對于國際經濟學這樣一門經濟學理論課程,課程本身理論性非常強,存在大量圖形與公式,內容較為枯燥,如果不做好教學的設計,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中,做好教學設計,是非常必要的。究竟如何才能做好國際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結合幾年來的教學體會,筆者感到,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節(jié)奏的變換
國際經濟學是一門有關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理論課程,教材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大量的圖形分析和理論推導,但是一堂課下來,如果內容一直是枯燥的圖形分析和理論的推導,極易導致學生產生疲勞感,影響效果。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到節(jié)奏的變換。教學內容也如同一首樂曲一般,有節(jié)奏上的不同,數學計算、圖形分析、理論推導等這些枯燥嚴肅的內容,就是沉重徐緩的樂章,節(jié)奏緩慢;時事評論、案例分析等輕松內容,就相當于一首首節(jié)奏輕快的歌,在節(jié)奏緩慢的樂章當中不時地穿插幾首輕快活潑的插曲,立刻讓人精神為之一振,這樣,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不會因為內容的枯燥而失去注意力,產生疲勞的感覺,教師也相對要輕松。比如,在講解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部分,即包括羅伯津斯基定理、貧困化增長、要素積累與比較優(yōu)勢等理論內容,需要講解大量的圖形,如果自始至終,一個圖形接著一個圖形地分析,教師講得再生動,由于內容沉悶,學生也很容易疲勞,但是,如果節(jié)奏不時變換一下,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我們可以將這部分內容進行如下設計:首先以一個輕松話題入手,聯系到這次課的內容,然后再詳細介紹羅伯津斯基定理,講完定理后,適時地穿插生動的案例,變換一下節(jié)奏,讓學生放松一下;然后再接著講解貧困化增長,之后結合某一典型發(fā)展中國家的情況進行分析;最后分析要素積累與比較優(yōu)勢,并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這樣,盡管理論性很強,但是由于節(jié)奏的不斷變化,整個課堂也因此而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往往不容易走神,效果自然就好。
2 注重邏輯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抓住學生注意力
腦神經專家研究發(fā)現,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況下能夠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只有20分種不到。國際經濟學的課程性質決定,每一次課的課時最少也要2~3個課時,也就是80-120分鐘,從一節(jié)課來看,也有4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如何能讓學生在學習枯燥的理論內容時,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也相對比較困難。本人總結自身教學經驗,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學設計中要保證每一節(jié)課當中的每一部分內容的邏輯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次課既是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過程,同時講臺也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學設計就如同一場表演的編排,節(jié)目能不能引人入勝,每一階段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節(jié)目的編排是關鍵一環(huán),有懸念的節(jié)目才能讓觀眾欲罷不能。因此每一次課是否能抓住學生注意力,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適時制造一些懸念,制作一些“陷阱”,讓學生主動往里跳,這樣學生興趣提上來,自然注意力集中,而且還能同時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那么在教學設計中如何設計好這些懸念呢?我們必須試著站在學生角度來感受,就像一場表演要考慮到觀眾感受一樣。同樣以上面提到的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講課之前,學生要進入狀態(tài)往往有個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快進入聽課狀態(tài),了解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先在講課前,向學生提問什么是“荷蘭病”,當然,如果沒有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可能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是“荷蘭病”,該名詞必然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與疑問,這時,教師可以先大概把“荷蘭病”的現象說一下,并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荷蘭病’?”學生必然會急于知曉,此時教師正好可以引導學生在本次課程的內容中尋找答案,講解完羅伯津斯基定理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荷蘭病”產生的原因,這樣學生反過來思考這一問題,既可引起學生興趣,注意力自然集中,無形中又能讓學生運用學習的理論解釋現實,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和教育部門對培養(yǎng)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逐漸關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作為一門與國際市場直接對口的綜合性應用學科,越來越受到學校及家長的高度重視,它為培養(yǎng)全面的應用型人才提供有利幫助,而信息技術為國際貿易是無可趁教學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給傳統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創(chuàng)新平臺。本文就主要從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合中所出現的問題入手,并針對整合中的不足給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
國際貿易實務;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策略
伴隨著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一舉動極大優(yōu)化了我國國際貿易環(huán)境,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再次騰飛。國內的產業(yè)結構與經濟結構等也隨之作出相應的整改,同時對社會實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規(guī)格與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而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大大改革了教學內容、目的、方式方法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作為很多院校的重點專業(yè)課程,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了市場經濟理論與國際貿易理論研究的強大支撐,切實結合社會發(fā)展的狀況,大膽進行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整合勢在必行。
一、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合現狀
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合的實際情況、難度與整合途徑等,決定了其課程整合的現實性,加之之前的國家貿易實務課程教學側重于知識體系與能力訓練體系的傳授,比較重視案例教學。而現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因此,在轉變教育理念時,教育教學的實際整合露出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
(一)不能深入理解整合的概念
整合不單單指結合與融入,而是更高層次的主動適應。整合是對個體特性的有效繼承,也就是被整和的個體一方面有著自身特征,另一方面又再次重申個體中基本要素的融合與交叉,最終使不同個體表現較高的和諧與融洽。而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整合,是指信息技術有效地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結構、內容以及實施方法等融為一體,并成為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諧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開展課程整合的教學環(huán)境不足
新形勢下,信息技術環(huán)境需要適應時代變化,不斷更新換代。而隨著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建設速度要趕超更新的速度,但僅僅從網絡的寬帶發(fā)展速度來看的確一般。因此,只有不斷加強信息技術建設環(huán)境的腳步,用最新、最先進的信息載體來傳播豐富的信息資源,這樣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整合才可以達到理想目標。
(三)教師信息技術知識儲備不足,培訓工作不到位
教師是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合的驅動者與傳播者,需要逐漸轉換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思想等,積極設計教學課程、參與教學活動、構建良好的的教學環(huán)境,并全面認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同時利用圖像處理、文字處理與信息集成的數字化工具,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知識進行創(chuàng)作、整合。此項工作的核心人物就是教師,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其業(yè)務水平。
二、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合的策略
要想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加大國際貿易的就業(yè)率,國際貿易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具備全球的眼界以及開放的心態(tài),還要有雄厚的學科基礎、精深的業(yè)務知識、一流的交際能力以及強烈的競爭思維。但目前我國仍存在著整合認識不夠、教學方法陳舊等在諸多問題,很難較好的適應經濟全球化對國際貿易專業(yè)人才的要求,所以,針對整合現狀,需要適當的調整策略:
(一)加強網絡教學實訓室的建立工作
據調查表明,學生在實訓室教學中,教師可以完全控制學生的電腦,實際步驟一步一步進行教學,快速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學習進度等,并且根據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找到問題的根源,適當進行課程的調整。對于學生不會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節(jié)省時間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部分課程可以允許學生鏈接網絡,使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其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開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學習網頁加強對其整合概念的理解
針對大部分學生不能深入理解整合的含義問題,可以通過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開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學習網站,把一些國際貿易的最新動態(tài)與熱點問題投放進入。使教學內容時刻與時代接軌,利用課程傳授的專業(yè)知識開設專題學習板塊,幫助理解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合的概念與精髓。學生在關注國際貿易最新的變化和動態(tài)時,潛移默化的把課程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更有利于充分、正確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
(三)加大教師業(yè)務培訓力度,努力構建良好的整合教學環(huán)境
目前,我國很多高等職業(yè)院校國際貿易專業(yè)的教師,存在業(yè)務掌握不成熟、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很多教師不能高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僅限于講解書本內容。究其原因在于自身業(yè)務不過硬導致。為了跟進時代步伐,適應全球經濟大環(huán)境,學校需要定期對相關教職人員進行業(yè)務培訓,更新教學方式方法??梢赃m當采用案例分析法等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記憶。同時,學校領導和教職人員需要積極創(chuàng)造良好的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合的教學環(huán)境,加快信息技術建設環(huán)境的腳步,用科學的、先進的信息載體更好的傳播相應的專業(yè)知識,促使學生的進步,為培養(yǎng)社會實用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合的研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整合勢在必行。通過整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進而為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水平與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真正為培養(yǎng)快速適應時代、具備扎實專業(yè)知識以及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營造有的放矢的機會。
作者:朱莎莎 單位:湖南現代物流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黃學錦.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4):113-115
關鍵詞:創(chuàng)業(yè)教育;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設計
一、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必要性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化,世界各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國際貿易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相較于世界貿易往來的日新月異,我國大多數高校開設的國際貿易課程存在很大的滯后性。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把固化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往往不能夠舉一反三加以運用,從而出現畢業(yè)生不能勝任企業(yè)相關崗位的尷尬局面。此外,傳統國際貿易教材的內容和體系結構設置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現代綜合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1]國際貿易實務作為國際貿易課程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對于國際貿易其他理論課而言,國際貿易實務應用性和實踐性更強,對學生日后從事國際貿易活動具有更強的指導意義。伴隨著國家提出“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時代所需要。與此同時,高校畢業(yè)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就業(yè)壓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尋求新的就業(yè)途徑。如果創(chuàng)業(yè)教育脫離專業(yè)教育而獨立存在,就容易造成創(chuàng)業(yè)教育資源的浪費,使其游離于專業(yè)教育之外,難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目標,使創(chuàng)業(yè)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將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相結合,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體系中增加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教學內容,編寫更有針對性的教材,以教材為基礎,通過更具靈活性的授課形式和考核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所學實務內容,使創(chuàng)業(yè)教育有根基可靠,從而更大的發(fā)揮出高校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畢業(yè)生與企業(yè)要求脫節(jié)的現象,使學生更好地擇業(y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2]
二、課程定位和目標設計
針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脫離專業(yè)教育的現實情況,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載體,創(chuàng)造性地將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相結合。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課程和創(chuàng)業(yè)實踐課程兩方面的內容。課程以專業(yè)能力提升為核心,重點教授學生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基礎專業(yè)知識,以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輔,在教學過程中添加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內容,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課程著眼于既能提高學生的應用性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既能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又能煥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既能提升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能力。
三、課程內容設計
(一)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預計為36學時,2學分,將按照國際貿易實務“信息搜集-建立業(yè)務關系-業(yè)務磋商-簽訂合同-審證制單-租船訂艙-議付核銷”的進出口流程,將創(chuàng)業(yè)機會、創(chuàng)業(yè)團隊組建、商業(yè)模式等內容融入其中,使學生通過學習,既能夠了解整個貿易過程,又能夠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樹立創(chuàng)業(yè)意識。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信息搜集+機會識別。本階段包括信息搜集的渠道、方法等內容,重點放在互聯網信息搜集的渠道和方法上。同時,引入創(chuàng)業(yè)教育中機會識別的內容,將信息搜集與機會識別有機結合。2.建立業(yè)務關系+機會評估。本階段包括與外商進行交流的英文信函寫作、與國內生產商進行交流的中文信函寫作。同時,將創(chuàng)業(yè)機會評估引入課程內容。3.業(yè)務磋商。本階段包括詢盤還盤報價、進出口成本核算、2010國際貿易通則解讀、主要貿易術語FOB、CFR、CIF條款下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該階段中英文信函的寫作。4.簽訂合同。本階段包括對外合同的制作、合同條款的解釋、國內收購合同的制作以及該階段中英文信函的寫作。5.審證制單。本階段包括各種支付方式的介紹、信用證的介紹、審證與改證、下達生產通知、發(fā)票與箱單的制作、各種文件的獲得以及該階段中英文信函的寫作。6.租船訂艙。本階段包括租船所需文件的準備、委托裝運、委托報關投保、提單審核等內容。7.議付核銷。本階段包括議付流程的介紹、議付文件的準備、單單一致與單證一致原則的強調、收匯核銷等內容。8.創(chuàng)業(yè)者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本階段包括創(chuàng)業(yè)者人格特征、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組建、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的成立等內容。
(二)創(chuàng)業(yè)實踐教學內容
《國際貿易跨境電商》預計課程為34學時,1學分。此課程是對上述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補充和升華,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計算機平臺構建的虛擬實踐環(huán)境檢驗課堂教學的內容,營造非脅迫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從“被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從而得到比課堂教學更深刻的感受,并在學習中真實感受創(chuàng)業(yè)。
四、教學實施模式設計
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學生積極性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有效思考、不能學以致用等。教學模式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要想達到預期的結果,必須相應地改變教學實施模式,使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適應,以取得成效。[3]
(一)課堂教學
盡管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基礎的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學實施過程中十分重要并且無法取代的部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和發(fā)展,課堂教學基本已經脫離以往的板書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涵蓋內容更多、展現形式更加靈活的電子課件。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擴展了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來講解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構建理論體系。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基礎專業(yè)知識,為以后學習打基礎的關鍵一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平衡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通過適當的課堂思考和提問環(huán)節(jié)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建立規(guī)范的教學秩序,例如杜絕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盡量減少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因素。[4]
(二)電子虛擬平臺實踐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國際貿易越來越多的依靠互聯網平臺來實現。通過電子貿易平臺進行貿易往來和合作,能夠有效的節(jié)省時間和提高貿易效率,成為完成國際貿易合作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高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更多偏向于對理論流程的講解,而部分開設上機課程的高校也存在針對性不強、過于機械化的問題。在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國際貿易實務過程中,電子虛擬平臺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借鑒以往教學實踐的同時,更要吸取其經驗教訓。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相應地增加創(chuàng)業(yè)的元素,除了讓學生熟悉國際貿易的電子平臺操作流程,鞏固專業(yè)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對國貿實務知識體系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三)企業(yè)實習實踐
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組織學生到國際貿易企業(yè)進行實習,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貿易實務過程中,并在實習實踐過程中更好地體會課堂上學到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思路。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電子虛擬平臺的實踐,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展開的,與現實的企業(yè)操作還是有很大差距,這也是造成與企業(yè)需要相脫節(jié)的重要原因。因此,學校通過與企業(yè)建立長期合作,并且把企業(yè)實踐納入教學實施的一部分,能夠切實有效的促使學生學以致用,學生也能夠通過實習實踐了解企業(yè)需求,從而為今后的擇業(yè)、就業(yè)甚至創(chuàng)業(yè)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