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瑜伽訓練范文

瑜伽訓練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瑜伽訓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瑜伽訓練

第1篇:瑜伽訓練范文

[摘要]目的 探討產前瑜伽訓練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參加產前瑜伽訓練的180例為觀察組,未參加產前瑜伽訓練的220例為對照組,分別記錄各產程時間,及分娩方式。結果 觀察組各產程明顯短于對照組:第一產程觀察組(238.0±115.5)min,對照組(355.0±250.5)min,P

[關鍵詞]產前瑜伽訓練;初產婦;產程;分娩方式

近年來我國的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處在孕期的準媽媽缺乏妊娠分娩的知識,大量補充營養(yǎng),缺乏鍛煉,導致過度肥胖,使巨大兒增多、難產增加。孕婦心理因素的影響是導致剖宮產率上升的另一個原因。經研究表明,產前瑜伽練習,有助于增強孕婦身體素質,控制身體的線條,降低巨大兒出生率,使孕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促進分娩過程的順利完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于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順產的400例無凝血功能障礙,無子宮肌瘤及附件疾病,無內科及產科合并癥,足月單胎頭位,胎兒體重在2500~3950g,孕周在37~41周,骨盆內測量正常范圍,無剖宮產指征,有條件進行陰道試產的初產婦,其中參加產前瑜伽訓練的180例為觀察組,未參加產前瑜伽訓練的220例為對照組。兩組平均年齡(23.31±4.56)歲及(24.02±5.07)歲,孕周為(37.72±2.56)周及(38.06±1.35)周,兩組年齡、身高、體重、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每例產婦記錄各產程時間。①觀察組:自孕20周起由專業(yè)人員指導做產前瑜伽訓練,包括足部、腰部、腿部、骨盆鍛煉、瑜伽呼吸及瑜伽冥想,并隨訪鍛煉情況。②對照組:按傳統(tǒng)的模式,不做產前瑜伽訓練。

1.3觀察內容

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及總產程時間,及待產過程中由于無法忍受疼痛而放棄試產選擇剖宮產例數。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u檢驗和X2檢驗。

2.結果

2.1兩組各產程時間比較見表1

觀察組各產程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

2.2兩組待產過程中由于無法忍受疼痛而放棄試產選擇剖宮產例數比較見表2

觀察組最終選擇剖宮產例數明顯少與對照組(P

3.討論

第2篇:瑜伽訓練范文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學;形體訓練;價值;對策

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形體訓練,是器材練習、各種訓練方式的有機結合,對改善身體形態(tài)、強身健體等有著現實意義。隨著社會綜合型人才需求的提高,傳統(tǒng)基本功形式的形體訓練體育項目,儼然不能滿足學生多元教學需要,還需在基本動作練習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從而帶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1高職體育教學中形體教學的價值分析

1.1學生發(fā)展保障

形體訓練以鍛煉身體為主,提高形態(tài)美感的同時強健體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步入關鍵階段,對形體訓練的開展越發(fā)關注,以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技能型人才,提高就業(yè)率。形體訓練多元體育項目的展開,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如性格特征與興趣愛好等。除此之外,學生可自由選擇運動強度、時間,振聲實現了形體訓練教學的有的放矢,以及因需施教。體育教學質量提高,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更利于全面發(fā)展。

1.2豐富情感體驗

音樂、舞蹈、瑜伽等元素,與形體訓練教學的融合,提高了形體訓練教學的藝術感。音樂能夠引起人們情感共鳴,同時營造仿佛讓人身臨其境的氛圍。舞蹈動作優(yōu)美,深受學生喜愛,振奮謹慎的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韻律感、協(xié)調感,從而讓學生深受藝術熏陶。瑜伽能夠放松身心,達到釋放壓力、塑造形態(tài)的作用,賦予了學生別致的情感體驗[1]。

1.3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高職教育競爭激烈,為提高就業(yè)率,加強學生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而外在形象的包裝,更利于學生競爭力的提高。面對畢業(yè)競爭壓力,以及職業(yè)崗位挑戰(zhàn),通過形體訓練體育教學,培養(yǎng)氣質內涵、激發(fā)潛能、砥礪心智、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意義重大,以充沛精力、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輕松應對崗位工作,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提供基礎保障。

2高職體育教學中展開形體訓練的對策

2.1發(fā)揮教師示范作用

教師教學動作規(guī)范性、充沛精力、優(yōu)美身姿、內涵氣質與知識淵博程度等,將直接感染與影響學生,確保形體訓練教學科學性的同時,能夠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展開針對性的指導,從而讓學生掌握更多形體訓練技能,以此帶動班級整體教學水平提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喜好、特長等,專門向學生傳授至少兩項自我鍛煉方法,確保學生保健水平的同時,養(yǎng)成終身鍛煉習慣,應對職業(yè)壓力與挑戰(zhàn),能夠始終保持最佳身心狀態(tài)。

2.2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形體訓練中,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對此,教師應當加強形體訓練健美、塑造勻稱形體、減脂等價值的宣傳,提高學生形體訓練的信心與動機。教師需要增設形體訓練課程內容,讓學生有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并將動作有效劃分,如健美操、減肥操等,確保學生訓練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給學生更多的選擇建議,以此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任何項目都需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展開,如有氧運動,需本著由淺入深、先易后難的原則展開教學,讓學生盡受到成效,從而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2]。

2.3優(yōu)化教學形式

形體訓練是長期性、系統(tǒng)性的工程,各種跳躍動作、平衡動作等的練習,都需要逐步加強。在層次化教學中,不僅要將男生、女生分開教學,還需要展開差異化教學,根據學生接受能力、進步程度、學習態(tài)度等分出中優(yōu)差等級,再根據學生的協(xié)調性、柔性、平衡性等加強指導與訓練。為確保教學成果,減少學生厭學情緒與心理,可適當的引入游戲化教學、案例分析、研討式教學等,如利用多媒體播放分解慢動作,讓學生對動作技能正確掌握,或是回放學生訓練過程,讓學生共同之處動作不足之處,實現共同進步。最終利用微課,講解動作技能注意事項等,讓學生在朋友圈分享,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2.4課內外教學有效銜接

學生進行課內形體訓練,對自身學習程度、進步空間了解相對片面;對此,可積極展開課外教學。教師可設立形體訓練選修課,讓學生利用周末或是假期時間,完成選修課程學習,以規(guī)避課時與場地等條件的限制。組織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文化活動,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激發(fā)學習動力,發(fā)展成特長。

第3篇:瑜伽訓練范文

關鍵詞: 英語口語訓練 高效課堂 英語教學

隨著英語的實用化,只停留在書面上的傳統(tǒng)英語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英語的需求,英語口語得到很大重視;隨著英語教學的改革與深入,無論是從考試導向還是社會要求都在朝著“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改革方向發(fā)展。為改進中學生英語口語教學,以英語交際為主導,積極創(chuàng)造語境,激發(fā)學生欲望,訓練方法多樣,提高英語口語的運用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語言學科規(guī)律,結合英語學科特點,創(chuàng)建英語高效課堂,把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在首位,進行口語訓練。在學習中注重開發(fā)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情境,聽說領先,激發(fā)興趣,尊重學生,以人為本,為學生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開端,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營造良好氛圍確??谡Z訓練環(huán)境

目前,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主要是學校,其聽說英語的環(huán)境和機會很有限,基本上是英語課堂。在這種環(huán)境下,課堂口語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消除緊張的焦慮情緒,使學生處在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動過程中,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1.平等對待學生,克服學生膽怯心理。

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用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各種口語訓練活動中,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使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加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2.溝通師生情感,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感化每個學生,對課堂充滿激情,感染每個學生,激發(fā)學生愉快的情感,使他們樂于開口說英語,在互動活動中相互交流,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說英語的機會。

二、選擇合適內容確保口語訓練情境

選擇口語訓練內容是需要考慮的,就是讓學生覺得有興趣去說和有話可說。把枯燥無味的英語變成學生想說想用想去交流的語言,真正起到語言的語用功能:談談剛過完的周末或假期,談論自己旅行的經歷,談論某部熱門影片,談論社會上的流行話題……

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選擇訓練內容,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要以學生為主體,使每位學生都感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是成功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口語教學的關鍵。

三、采用多種方法確??谡Z訓練效果

1.口語專練。

每周一、三、五讓學生根據近期會話內容進行口語對話。堅持讓學生用英語做值日生匯報。為了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在公開場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可以每天利用課前5分鐘,輪流讓兩位學生用英語做值日生報告。剛開始,值日報告內容可以只限于出勤、天氣、日期之類的事,隨著詞匯量的擴大,知識的增多,學生除了完成日常的報告內容外,適當緊扣教材并與其同步進行,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承前啟后的相關內容進行活動,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教學內容。周二、四放錄音對學生進行正音訓練及聽力測試訓練。

2.對話練習。

學生進行對話練習,不僅可以拓寬思維,而且有利于加強寫作練習,有效地提高英語交際和口語運用的實際水平及技能,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能用每日英語的形式完成這一任務,或對話練習、或口頭報告調查結果等,都不失為一個練習口語的好形式,使他們在說與聽中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用英語提問,為每個學生都提供在眾人面前說英語的機會,學生愿意聽,樂于說,其樂融融。

3.創(chuàng)造情景劇。

在自由對話時間,學生可就當天所學的知識自編一個小對話。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材編排,每節(jié)課都會有一個小任務,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環(huán)節(jié)“Just for fun!”,即任務型的教與學:利用幽默風趣的對話及詼諧怪誕的漫畫,讓學生在語言實踐和教學活動的新情境中進行交際性訓練,努力達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和英語技能展開語言交際活動的目的。

學生自主選取題材,運用所學英語語言,合作完成共同話題。在自創(chuàng)的情景中運用大量所學知識,激發(fā)學英語的興趣,使英語語言“活起來”,使所學語言得以運用。學生不再枯燥記憶,真實的情境更能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成功的快樂更能激起學習的熱情,這樣的表演更能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和合作。

4.口頭習作。

通過對本節(jié)知識提煉,進行口頭作文。學生通過概括、總結、匯報,訓練思維能力、組織語言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就任何學習生活上的問題,甚至私人問題,向教師提出問題,請教師解答。這是連接師生情感的橋梁,通過這一形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理解和被理解中增強學習英語口語的信心和決心。

四、進行強化訓練確??谡Z交際運用

最大限度地科學利用英語資源,合理提供課外環(huán)境,使時間效益最大化,學習效果最優(yōu)化。

1.日常見面一句練。

上學路上,校門口,校園內,提倡學生用英語交談和問候,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于大聲講英語,并鼓勵他們課下也盡量運用所學的常用的表達方式對話,真正體驗英語的實用性,提高交際能力。

2.定期組織英語角。

以班級為單位,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學校安排的英語角。通過學生學習熱情的輻射,讓學生內化為口語訓練和語言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和語言素質的內在潛能,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技能和創(chuàng)新方法起到重要作用。

3.學生英語演講。

大課間做周評價時,從各班選取優(yōu)秀學生進行英語演講,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演講能力。讓學生盡量運用規(guī)范的英語口語,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興趣,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自主語言訓練語言實踐的良好習慣。

4.英語辯論賽。

當學生的口語訓練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口語實踐的機會,辯論賽無疑是很好的方法:學生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形成互幫互助的和諧關系,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平臺,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挖掘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每個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亦非一日之功,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說好英語,教師除了注重自身英語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的提高之外,更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時刻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有意識地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口語實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口語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英語是學會的,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斷練習,不斷強化,不斷實踐,做到自主地參與交際,能動地觀察和體驗語言的使用。

參考文獻:

[1]陳波,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桂詩春.談當前的外語教學[J].中國外語,2005,(1).

[3]王尚文.語感論(修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瑜伽訓練范文

一、重視語音,注意模仿

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英語語音教學是整個巾學英語教學發(fā)展的起點,語音關是教學的第一關。語音教學要在朗讀和口語技巧方面給學生以良好的肩蒙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學生的語音基本技巧自動化程度不夠,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語青能力和學習能的發(fā)展。

《英語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分級捕述中對“讀”的要求是三級達到能正確朗讀課文,四級達到能連貫流暢地朗讀課文。正確朗讀即是讀音正確、不漏詞、不添詞、不顛倒詞、意群劃分正確、停頓恰當、口齒清晰。流暢朗讀即是讀得正確、快慢適宜、節(jié)奏適當、流利順暢,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語調神情。要達到這個要求,首先,學生要打好語音藎礎。要學會48個英語音素,要掌握音母在重讀音節(jié)巾的讀音、常見的音母組合在重讀音節(jié)巾的讀音、常見的輔音母組合單詞巾的基本讀音、輔音連綴的讀音以及成節(jié)音的讀音。其次,要懂得拼讀規(guī)則。要學會讀單詞,詞組和,句子。要知道如何讀單詞重音、句子重音,懂得意群的瀆音,包括連讀、失去爆破、子、對話或短文,聽錄音去模仿,句子重音、語調、連讀、不完全爆破等技巧,初步獲得語音語調的感性認識。

二、理解內容、表情朗讀

理解文章內容是朗讀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理解了文章內容,才有可能通過朗讀準確地傳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朗讀又是感知教材內容的一種有效手段,它作為學習英語的一個窗口,又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巾所出現的單詞、詞組的理解。朗讀還可以使學生表現自己的理解,發(fā)掘課義內容的深度,對課文整體的把握更加準確。

因此,教師要在精讀透徹理解的藎礎上,帶領或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期間要穿插聽錄音示范,要強調朗讀的基本要求,注意語音、語調、意群、連讀、重音、語流、節(jié)奏等,有合理的停頓、有抑有揚、感情豐富。

首先,教師演示性朗瀆或播放錄音示范。學生從抑揚頓挫的語調、快慢適中的語速,板眼分明的節(jié)奏巾體會“語音”的藝術性。接著,學生進行實踐性朗讀。學生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達到鞏固、效仿和流暢的H的。這個過程可以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讀,教師聽后指點,或者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之后,再要求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瀆訓練。有表情朗讀,即熟練運用語音和表情,讀出文章的風格神采,讀出自己的體會和認識,能夠達到感染人的程度。最后,進行檢測性朗讀。這種朗讀是學生讀、教師聽,可在課堂上進行也可在課后進行。也可以采用錄音作業(yè)的形式,這樣教師可以檢查到學生的朗讀效果,學生也可以聽到自己的朗讀錄音,發(fā)現閂己的不足之處。

三、加強背誦、培養(yǎng)語感

一代宗師葉圣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語感,就是指學習者對語青信息的一種敏銳的感知和豐富的衛(wèi)衛(wèi)解,是閂動化了的意識活動。語感既是語青訓練達到熟練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最高體現。語感的形成是藎于鍥而不舍的聽、說、讀的反復實踐,日積月累而形成的一種條什反射。

背誦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有效力法。背誦成篇或成段的義章好處很多:有利于語音和語調的正確、熟練;有利于語法和詞匯的鞏固;有利于語感的發(fā)展和u語與書伯f語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記憶力的鍛煉和增強。理解是背誦的基礎,背誦是理解的高級階段。背誦和活用的火系藎奉卜的同步的。NickElis指出。語言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范例的過程,流利運用語言的藎礎就是憑借儲存在記憶巾的大量語青范例。讀而誦,由誦而背,經過多次的重復,語青材料深深植入腑海,久久之,“允心造,uJ,句子白成”,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寫作和口頭表達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已經熟記在心的大短語、句型、習語等。在語言的頻繁使用巾,語感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在初中英語教學巾,教帥應不斷加強對學生的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適當給學生壓力,要求學生背誦規(guī)定義段,用任務驅動型學習方法來使學生強化記憶、擴展知識、扎實基礎。

四、延伸課外、增強語感

第5篇:瑜伽訓練范文

【關鍵詞】語感訓練;語境揣摩;分析闡發(fā)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3-0134-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語文教學特點”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積累,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還在“階段目標”中分別提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辨別詞語的感彩、體會其表達效果”,“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等等有關語感的訓練的要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感能力。學生的閱讀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那些語感差的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比較低。一些其他學科的教師也反映,有的學生聽課抓不到要點,發(fā)言詞不達意,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這些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差。每年的中考語文試卷分析都顯示這樣一個事實:考生失分較多的是主觀題,尤其是現代文閱讀理解題。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仍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生的語感訓練。

那么,怎樣來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或者說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呢?我的體會有四:

1 多讀、熟讀和背誦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熟讀成誦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也是我們現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

多讀實際上是強化語言積累,強化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感的一個有效途徑。多進行誦讀,積累起來的語言材料融會貫通,“不知不覺內容與理解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葉圣陶語)以后再遇到一定的語言信號刺激,可以不經過嚴密的邏輯思維的分析、論證,就會立刻作出判斷,從而獲得對言語的模糊理解。這不正是語文教育工作者期待的語感嗎?

熟讀成誦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對語言的感受、感悟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長期讀、誦、體會、揣摩中漸漸獲得的。學生熟讀成誦積累了詞匯、句式、修辭、表達方式等,也積累了作者立意構思的神韻,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奧妙;也積累了作者的語言風格、思想感情、形象塑造等。需要時信手拈來,落筆成文,這也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苦苦追求的目標。

2 語境揣摩、分析闡發(fā)

語感除了通過熟讀和背誦培養(yǎng)外,還可以通過語境揣摩去培養(yǎng),也就是對語言文字從語境、思想情感、表現手法、與上下文關系等方面多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全面闡述和抒發(fā)語言文字的多種內涵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這篇課文中的“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聽的特別刺耳。此次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的人們,他們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边@一段時,學生先自讀課文,進行批劃注釋,再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分析闡發(fā)。

生1(讀第一自然段)從“特別”“刺耳”可見寫了當時魯迅對歡呼聲的針刺般的痛。

生2不僅寫了魯迅心痛,還有難過和悲哀之情,突出反應了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

生3“嗚呼”是感嘆詞,相當現在的“啊!”這句是說魯迅的無法想象,沒有辦法說出!

生4這句話說的是魯迅悲憤到了極點,已經無話可說。學生對這一段語言文字感受、理解、分析、闡發(fā)的過程,就是閱讀的過程,也是語感訓練的實踐過程,長期堅持,學生語感能力自然就會提高。

3 通過比較感悟、訓練語感

賈島推敲的故事千古流傳,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就是讓學生從字面上和意蘊上去體會揣摩。

教師在講解精彩句或詞時,可采用調換,增刪課文原詞句的方法進行比較,無須勞費口舌,學生便能直觀形象的感受到作者的用詞的匠心所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調換詞語比較。將句中關鍵的詞換成與其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再與原句比較可發(fā)現它們表達的意思的微妙差異,體會出祖國語言的豐富及作者的匠心所在。如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敝械摹般@”不僅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景象,而且體現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若換成了“長”字,則黯然無色?,F行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在練習題的安排也突出了這一點,這也便利了我們進行這方面的語感訓練。

3.2 增刪比較法。如《向沙漠進軍》一課中,“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比绻紤]“最主要的”的作用,可讓學生去掉這個詞,再讀原文,其不同就不言自明了,去掉后水成為了征服沙漠的唯一武器,這與原文不符,也體現不出水在諸武器中的首要地位。這樣就在比較中加強了語言感受能力。

4 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第6篇:瑜伽訓練范文

【關鍵詞】基礎教學;課程設置;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1-0172-01

在當今社會時代快速發(fā)展,舞蹈教育的發(fā)展也是日新月異,新的教學觀念、辦學思路,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為舞蹈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對于藝術中專的學生而言,中專教育階段既是青少年長身體、求學的時期,又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緊抓住這一特殊時期的教育將對他們的一生起到重要的影響。

一、基礎教學的建設和發(fā)展

大多數的中專學校里都開設了芭蕾基訓,中國古典舞基訓,民族民間舞,技巧課,排練課,毯功課,這些課程在專業(yè)舞蹈學校大致相同,學生們有著極大的專業(yè)興趣,另外還開設了與他們自身素質,文化修養(yǎng)相關的文化知識課和專業(yè)相關的課程(音樂基礎知識)。

芭蕾基訓――西方芭蕾進入中國,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的國際大都市上海。20世紀最著名的俄羅斯女明星安娜?巴普洛娃1922年到上海演出后,開辦過芭蕾舞學校,組建過芭蕾舞團,并舉辦和演出一些劇目,為中國的芭蕾教育事業(yè)打下扎實的基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80年代迎來了一批各大流派的芭蕾進入中國,為中國芭蕾發(fā)展輸入新鮮血液,如:意大利、法國、丹麥、英國、美國等。

中國古典舞基訓是中國的傳統(tǒng)特色之一,因為它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有著內向收斂、柔和制約的性格特征。它有著其獨特的訓練方法,身韻課是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教育家唐滿成,李正一等老一輩在教學中提煉出來的,以提、沉、沖、靠、曲、圓、收、含、放為基礎訓練,又以手、眼、身、法、步為訓練目的,主要解決學生身體的柔軟和四肢的表現能力,使學生在做動作過程中呼吸流暢,收放自如。為以后學習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東西方舞蹈文化的各自獨到之處,對舞蹈中專學生基礎課培養(yǎng)起到互補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低年級的學生最好利用芭蕾基訓來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和培養(yǎng)正確的舞蹈意識,在高年級的教學中再加入中國古典舞基訓的內容。

二、教育體系中文化素質與舞蹈素質教育的區(qū)別

文化課對舞蹈中專學生來說比一般的初高中生要學習的少很多,在大多數人認為藝術中專生文化修養(yǎng)這方面有欠缺,因此,要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更重視文化課素質和專業(yè)理論知識。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老師們應采取一種更輕松的上課方式來傳授那些有意義的知識。比如:歷史課,老師講到比較難記的歷史人物時,可以生動的描述人物的外形特征、人物性格等,讓學生先對此人物感興趣,然后再去學習相關的事件就很容易輕松的記在腦海里,其實這樣一來就達到雙重效果,對于一個學藝術的學生來說,他必須對不同類型的人物進行了解,揣摩內心的情感,才能在往后的表現人物上把人物塑造的更加生動,所以在中專文化教育課的方式上,更新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舞蹈學生進行專業(yè)課以外的文化素質教育事有必要的,舞蹈是綜合性的藝術,離不開其它姊妹藝術的幫助,從學生學習藝術開始就應該逐步養(yǎng)成他們學習多種文學藝術的興趣。

三、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

第7篇:瑜伽訓練范文

【關鍵詞】語文課堂;語言訓練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口語交際素養(yǎng)等。因此,加強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語言訓練

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樂學情境,活躍學生思維,誘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讓學生銜接現實生活學習語文知識,在聯系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文素養(yǎng),收領學生健康成長。如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課時,為提高教學效率和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我在課前,帶領學生走進校園的小公園,用自己的感觀去體會自然的神奇,去傾聽自然的聲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體會“去呼吸”、“去發(fā)現”“去描繪”的情景,讓學生品味“請聽一聽”、“攀登吧”“前進吧”等詞中所飽含的深情,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自己曾呼吸、發(fā)現、描繪、傾聽等接觸大自然的事例與感受。學生們因為有事前的鋪墊,學生們聯系生活,興致勃勃、思維活躍,發(fā)言踴躍,大膽質疑,學生們紛紛說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發(fā)現,有的說“青蛙叫了,春天來了。”有的說:“荷花開了,夏天到了。”“梅花開了,寒冬臨近?!边€有的說:“雷聲響了,要下雨了。”……學生情不自禁地說出自己的想說的話,這樣就取得了始料未及的好效果。

二、利用教材,加強說話訓練

緊扣教材進行訓練,不僅鍛煉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也培養(yǎng)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按照學生階段訓練的難易要求設計訓練方式。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避免大腦的單調刺激所造成的抑制狀態(tài),符合初中生活潑好動、求新求異的心理要求,使學生說話訓練充滿新鮮感、求知欲。

1.按“聽說訓練”內容訓練。教材對各個年級不同階段都安排了“聽說訓練”內容,有對聽說能力的要求,訓練形式的介紹,具體練習的設計等。教師應將這些訓練列入自己的教學計劃,充分利用各冊教材提供的內容,有目的、有步驟訓練,既方便、又有層次。

2.復述。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轉述課文內容,包含對內容的篩選、概括、歸納、擴展及條理化等方面的要求。如概述。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根據詳略安排有重點地進行復述。如《動物尾巴的功能》一文,通過大量的例子說明了尾巴的功能,要求學生學會抓主要語句信息來復述。這就鍛煉了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重新組織語句的能力。

三、聯系生活,開展語文活動課

語文與生活密不可分,它必須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通過有趣靈活的活動課,聯系生活,增長知識,提高聽說和交際能力。語文的活動課設計集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是課堂教學形式的延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素質,尤其能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是語文教改的一個新的突破口。

往往采用各種各樣的競賽形式,如講故事比賽;繞口令比賽交際用語賽;定期舉辦詩文朗頌會;班干部競選等,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小天地”,能有效地啟發(fā)學生說話,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興趣和熱情。例如,一位老師開一節(jié)“謎語競猜”的活動課,全班同學踴躍競猜,課堂氣氛非常濃烈,甚至連平時極少發(fā)言的同學也積極參與。學生通過猜謎活動認識到自己在語文學習上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推動他們加強對語文的學習。有一位同學在猜“有口難言”這一謎語時,想來想去想不出,當其他同學提醒他,并為他指出時,他若有所悟地說:“看來我的確要認真學習語文才行,不然就真有口難言了?!睂W生的心聲自然地“說”出來了。同時講故事是學生喜愛的一種說話訓練方式。要求學生以生動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動人的表情,有頭有尾地敘述故事情節(jié),描繪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心理變化,從而提高“說話”的感染力。這類活動能促使學生處于最佳競技狀態(tài),利于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和動機。

四、課內訓練應與課外練習相結合

說話教學的課內訓練是一種科學、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強化訓練,具有準備性和目的性,而課外練習是一種廣泛、深入的、靈活的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應用性和靈活性。只有課內課外兩種訓練相輔相成,才能出口成章,得心應手。

利用課余時間。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就某一知識進行廣泛的討論和交流,集思廣益,既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有充分展現的機會,又利于學生間交流,取長補短,增強合作精神。在分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tài)。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活動的展開與整合過程。應該充分運用合作小組力量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對知識面小,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鼓勵他們先按課文內容會說基本句,然后仿照基本變換內容說,最后運用基本句自由述說,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知識面廣,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鼓勵他們不受時空限制,除課本知識外,盡量運用課外知識敞開思想,自由發(fā)表意見。小組學習可以發(fā)現自己思想的不足,也可以從他人的不同思想中得到啟發(fā),促使學生在辨論答問中思維與語言融合發(fā)展。

語文課中說話訓練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思維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提高學生說話能力,其方法是很多很多的。只要我們能端正教學觀念,做教學有心人,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是一定能夠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第8篇:瑜伽訓練范文

【關鍵詞】加強 語感訓練 提高 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然后在各個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加以具體化,導向是很明確的,“語感”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面我就如何在語感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想象聯想,誘發(fā)語感

課文是作者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進行思考后寫成的語言文字,這些文字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因而讀者要想正確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必須根據作者提供的語言符號,調動生活積累和知識經驗,通過想象再現相關形象,只有這樣才能進入作者所描繪的世界。如:教學《峨眉道上》,我通過課件指導引導學生想象:“路如天梯又長又高又陡,這么險的路上行走都困難,背著沉重的石板走,你們想到了什么?這是一些怎樣的人?”讓學生通過想象感受到鋪路人的艱辛及他們具有的無私和默默奉獻精神的無名英雄形象。

二、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語感

常言道:觸景生情。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出濃郁的語感情境,能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調動多種感官,積極地進行相應的課堂活動,為進行語感訓練創(chuàng)設最佳條件。如教學《我的戰(zhàn)友》一文中有關在烈火中英勇頑強的表現,以及我的內心活動時,我首先采取了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方法,創(chuàng)設了悲壯的教學氣氛,再出示課件在烈火中燃燒的壯烈景象,這種氛圍讓學生仿佛自己也進入了潛伏陣地,情不自禁地進入了課文中人物的角色,與課文中的人物共同經歷了烈火燃燒的洗禮。指導朗讀完全文,學生還沉浸在課文描述的氣氛中,學生此時已進入了課文人物的情感境界,這樣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三、積累生活,領悟語感

生活有多么寬廣,語文就有多么寬廣?;谡Z文與生活有著這樣密切的聯系,我們認為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豐富的生活體驗,每個人必須通過自己的生命活動獲得某種對生活的體驗,才能去掌握言語所標示的東西及其背后潛藏的思想與情感。

我在講授《游園不值》一課時,就是運用了聯想的方法來激活體驗,培養(yǎng)語感的。師:同學們,詩人沒能進到朋友的園子里,沒有觀賞到滿園的春色,多令人遺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園里是什么樣的嗎?

生1:我想園子里一定有一個大花壇,里面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花兒上面還飛舞著蝴蝶、蜜蜂。

生2:園中間會有一條石子鋪成的路,路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還有一個大水塘,里面有魚兒在游來游去。岸邊種著桃樹、杏樹、梨樹,散發(fā)出花的清香,枝頭還傳來鳥的鳴叫。 ……

學生的描述不是憑空虛構的,而是融入了自己對春天的切身體會。在這里巧妙地以聯想為橋梁,將語言文字與生活體驗連接在一起,使學生融入進詩所描畫的意境,迸發(fā)出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之情。

四、課堂訓練,豐富語感

1.在課文教讀中訓練學生語感的分析能力。語文教讀是語文教學的最主要的內容,課堂上老師的引導點撥是語文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證,而培養(yǎng)學生語感分析能力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要讓學生揣摸文章的重點詞語和關鍵語句,通過啟發(fā)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辨析詞語的感彩等形式擴展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2.在寫作的訓練中培養(yǎng)語感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語感是為了更好的寫作,同時不斷地寫作也能轉化語感。訓練學生寫作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要以文本和其他名著為范例,從中學習方法,培養(yǎng)語感。其次,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寫作方式來培養(yǎng)語感,讓學生置身于文章描述的情境中,把真實感情表達出來,能夠訓練學生的語感。

五、感情朗讀,增強語感

1.朗讀示范。通過范讀,學生把老師作為模仿標本,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朗讀。激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朗讀欲望。

2.注重朗讀技巧。朗讀訓練中,我們要讓學生掌握朗讀技巧,這樣才能準確地表情達意,增強語感。朗讀技巧包括:語音的輕重、語速的緩急和語調的抑揚等五方面。

3.激勵學生多讀多看課外書。在《新課標》推薦篇目的指引下有選擇地進行品讀,既能開擴視野,又能深切體會語言文化的底蘊。品味語言的過程,其實就是形成語感的過程。

第9篇:瑜伽訓練范文

關鍵詞:典雅語言 語文課改 價值

目前,漢語及漢語文化的危機日趨嚴重,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熱議。作家馮驥才指出,我們一向自詡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們今天的文化卻正在走向粗鄙化!清華大學教授肖鷹指出,真正的危機并不是將來的中國沒有人用漢字、講漢語,而是將來的漢字和漢語不再能夠保存漢語的精神和魅力,是中國文化衰微。反映在語文教育教學領域,中小學語文教師熱衷文本細讀,推崇感悟評價,要么將語文教學推向尋章摘句的考據索引,要么將語文教學擠進道家說道、玄家論玄的義理演繹。這好比一群人在種樹:有人握住語文思想枝杈,將語文的觸角延伸到飄渺的云端;有人摘下語文知識葉片,將語文的規(guī)則一口一口灌輸到孩子的嘴里;有人吸吮語文乳汁樹干,把語文的情感傾瀉到教學的大地……其實,他們忘記了語文教學根本的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盡管歷次課改和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修訂均突出了這一核心目標,但學生語言粗俗化的現象未得到根本的改變,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均充斥著大量的網絡語言、英文字符、漢語拼音,以及運用這些字符生造的“火星文”,言說充斥著流俗的內容,甚至出現復旦大學舉辦的漢語言專業(yè)技能大賽上外國留學生奪得冠軍的奇怪現象。

究其原因,可借用臺灣作家白先勇的話:“百年中文,內憂外患?!蓖饣?,來自西方語言的沖擊,漢語嚴重歐化;內憂,是人們的文化心態(tài)和日漸衰微的母語自信心和自覺意識,忽視了對漢語典雅本質的發(fā)掘與尊重,導致富于民族特性的典雅漢語處于“無家可歸”的狀態(tài)。因此,加強典雅語言訓練,彰顯漢語的魅力,促使學生從小親近漢語、熱愛漢語,進而增強運用民族語言的自尊與自信,是語文課改不應忽視的根本任務與終極關懷的價值取向。

一、典雅語言的基本內涵

海德格爾曾說過:“語言是存在之家?!迸c西方傳統(tǒng)“愛智”文化有本質區(qū)別的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詩的民族,因而漢語是詩的漢語、歌的漢語,富有典雅的神韻。作為華夏子孫的存在之家,千百年來,雋永典雅的漢語保存著民族文化的蹤跡和自我存在的歷史本質,承載著民族的獨特思維,成為延續(xù)歷史與未來的血脈。

什么是“典雅語言”呢?所謂“典”,本義為“重要的文獻、典籍”,引申為“莊重高雅”;所謂“雅”,“雅之為言正也。”(《風俗通·聲音》)雅者,正也,即“合乎規(guī)范”的意思。所謂典雅語言,指的是與日常邏輯語言相對的詩化、藝術化的規(guī)范而有感染力的語言,是一種凸顯人良善的德性修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謙恭的交往態(tài)度以及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等藝術效果的語言。它至少包括以下四個因素。

(一)良善的德性修養(yǎng)

海德格爾認為,語言不僅是人類交際的工具,它還保證了人作為歷史人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讓人置身于存在者之敞開狀態(tài)中間的可能性。[1]這其實告訴我們,人只有憑借語言才可能見證、創(chuàng)造發(fā)展其作為人存在的本質,即人使用什么樣的語言,就會坦露他與此相應的本質。這就意味著,運用典雅語言的人,其本質自然具有典雅的特性,而典雅的特性首先就體現在德性修養(yǎng)上。如先秦儒家諸賢所言:“言談者,仁之文也?!保ā抖Y記·表記》)“是故君子服其服,則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則文以君子之辭;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恥服其服而無其容,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其有辭而無其德,恥其有德而無其行。”(《《禮記·儒行》)“仁”是儒家德性修養(yǎng)的核心理念,語言不過是人內在仁德修養(yǎng)的外在形式或體現,如同君子穿衣帶帽需要匹配的姿容一樣,良善的德性修養(yǎng)也需要與之匹配的典雅語言來承載、傳播,而典雅語言運用的能力自然取決于德性修養(yǎng)的深度與效度。“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法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措手足?!保ā墩撜Z·子路》)合乎道德規(guī)范的“名正”是“言順”的必要條件,人的德性修養(yǎng)決定了“名順”的程度與水平。

(二)高雅的審美情趣

美學家蘇珊·朗格指出:“一切藝術都應該是詩的。”這自然包含了語言。典雅語言蘊含著詩的性質,即形象地、深含著情感價值的審美情趣。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對“典雅”作了如下描述:“玉壺,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蔭,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從中可以看出,所謂的典雅,如同一個得道的君子或者一個修行的雅士,在一個“修竹”“白云”“幽鳥”“綠蔭”“飛曝”“落花”所簇擁的詩意場域中“飲酒”“彈琴”“觀雨”“賞晴”。讀著這樣的句子,我們不僅感到人與自然和諧、自由、統(tǒng)一的氛圍,更感受到語言所表現的人生寫意著“古樸”“醇美”的內在氣質和“優(yōu)雅”“清新”的外在風貌?!皬拿魈炱穑鲆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弊x一讀當代著名詩人海子的典雅詩句,感動我們的不僅是詩句所摹寫的畫面,更在于詩人懷著對大地、對人類熱愛的溫情以及溫馨的審美情趣。

(三)謙恭的交往態(tài)度

卡西爾指出,人是“使用符號,創(chuàng)造文化的動物”[2]。人在運用語言符號的過程中不僅認識自然、社會與自我,而且生成各種對象性關系。運用語言的方式決定了認知方式,也決定了人與自然、社會、自我關系生成的方式。比如,我們在日常交往中,遇到陌生人常會用到敬辭“您”,在打聽他人姓氏的時候常會用到“貴姓”這樣的典雅語言。古人打聽別人的年齡習慣說“貴庚、尊庚”,老年人的年齡習慣稱作“高齡、高壽”。而涉及到與自己有關事物的時候大多用“舍下”“寒舍”“蝸居”“愚見”“淺見”等謙辭。日常通俗或粗俗的語言追求語詞意義的穩(wěn)定性、確指性,使“言說者-語言-傾聽者”構成一種主客體指稱與被指稱的“我-他”關系;而典雅語言竭力在指稱意義的基礎上不斷賦予語言良善的德性內涵、高雅的審美情趣,還由于表示了對交際對象的尊重,促使傾聽者不但欣賞這些典雅的詞語,而且感受著其中體現的說話人的謙虛禮讓、寬宏大度,從而引起心靈的共鳴與言說的回應。言說者與傾聽者構成了“我-你”對話的平等、互助、和諧的詩意關系。這種詩意關系自然也塑造、豐富著典雅語言,引領人與語言建立謙恭、平等的審美意向關系,賦予人、語言以新的存在方式,將人與語言共同帶入審美之境。

(四)溫和的言說方式

荀子在談到語言的典雅問題時指出:“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荀子·非相》)語言的表達、鑒賞和接受均應該做到字字珠璣、句句悅耳、優(yōu)美動聽、耐人尋味。達成這個言說效果的原則除了“心合于道,說合于心,辭合于說”之外,還取決于“言簡旨豐”“言和意順”的言說方式。這個言說方式在哈貝馬斯看來,就是以合乎道德本質的方式達成真誠而正當的交往目的。[3]反映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語境,就是諸如“主文”“譎諫”[4]等溫和言說方式。所謂“主文”,即“主”與樂之“宮”“商”相應,表明言說者言談的時候態(tài)度和藹、熱情,語氣和暖、真誠;“譎諫”,即“詠歌依違,不直諫”?!安恢敝G”指的是用“譬喻”,即采用比興等形象化手段,或借助客觀的自然之物引發(fā)言說的對象,或將言說的情理隱含在客觀的事物上以增加言說的形象性。“古者包犧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保ā断缔o傳下》)善于以自然物象、人事意象為言說的隱喻本體,然后再類推到人世情理,使言說達到“言語之美,穆穆皇皇”(《禮記》)的效果,體現了言說者平等待人的社會意識,也表明典雅語言具備溫和的言說特質。

二、典雅語言訓練的教育價值

所謂“價值”,從哲學層面而言,指的是主體對客體滿足自己需要的評價或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功能。價值形成的關鍵在于人的需要。因此,審視典雅語言訓練的時代價值,應首先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然后從語文課程建設的角度去審視。

(一)歷史觀照:典雅語言訓練對語文生活世界的親近、圓融和超越

我國的教育用什么語言進行言說一直是困擾教育者和研究者的一個難題。我國清朝末年以前的教育,不論是詩教,還是文教采用的言說方式都是文言話語。文言典雅、凝練,富有想像空間,但也具有費解、難以大眾化等局限性,教育呈現“言文脫離”“精英至上”等現象。歷史的車輪駛進20世紀,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政府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強,處處遭受它們的殖民掠奪。這引起了當時仁人志士的反思,其焦點集中在“廢科舉,興學堂”與“棄讀經,倡實業(yè)”上。在“五四”的推動下,人們強烈呼吁“言文合一”,促使教育從模仿、揣摩古人的語言和思想的文言言說方式的教育向講究實用的生活實踐服務嬗變。不但要求教學內容應該與學生生活、與社會實際相聯系,而且從根本上改變用文言言說方式的弊端,倡導白話的教學語言。有人甚至指斥文言是“愚天下之具”,贊賞白話是“智天下之具”[5]。什么是“白話”?主將之一在1917年l1月寫給錢玄同的信中是這樣闡釋的:“釋白話之義,約有三端:(一)白話的‘白’,是戲臺上‘說白’的白,是俗話‘土白’的白,故白話即是俗話;(二)白話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話但須要‘明白如話’,不妨夾幾個文言的字眼;(三)白話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話便是干干凈凈沒有堆砌涂飾的話,也不妨夾入幾個明白易曉的文言字眼?!盵6]從的闡釋以及由此而生發(fā)的現代語文教學事實看,所謂的“白話”,其實質就是與生活現實保持一致的“俗”話。

白話的言說方式確實為語文教育大眾化、服務生活實踐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其缺陷也顯而易見——由于缺乏文言的典雅,學生用語的隨意性、世俗性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而且在科學主義教育的左右下,這種隨意性與世俗性又走上了功利性發(fā)展的軌道,白話淪為日常交際的工具,而相對忽視漢語言民族文化的傳承功能以及作用于教育對象心靈的陶冶功能,致使學生的漢語言修養(yǎng)每況愈下,引發(fā)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等專家“咄咄怪事”的感嘆。究其原因,“五四”以來,語文教育的“生活化”訴求存在一個這樣的邏輯推理:教育生活化是促進社會發(fā)展并邁向現代化的重要前提,脫胎于生活的語言是教育得以存在的本原;脫離生活的文言制約了教育的發(fā)展,因而制約了社會的發(fā)展,因此,文言應該向白話轉化。這個推理存在邏輯前提的困惑:文言話語是不是生活的產物?文言的誕生有一個“口語-雅言-文言”的演化過程。其中“雅言”所起到的作用是對具有地方性的口頭語言進行規(guī)范,而文言則是在雅言基礎上進行語言的提純。就語言進化的事實來看,文言自然也是脫胎于一定歷史時期的日常生活且為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服務的。人們否定語文教育的文言言說方式,其實質在于否定該言說方式賴以存在的歷史條件以及為這個歷史條件服務的教育旨意,而不應該否決漢語言原本就脫胎于人類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典雅功能。

語言的進化史其實就是人類文明的進化史。典雅語言在人類文明的進化過程中一直承擔著教師的角色。比如,在方言俗語鼎盛的先秦時期,人們?yōu)榱诉_到便于溝通、便于理解的目的,自夏朝到周朝這段時期逐步提煉出以京畿語為基礎方言或標準語結合其他的地方話所構成的“雅言”,它是官方標準口語與書面語的結合,不僅口語與方言相對,書面語詞的運用也同樣與方言相對。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六藝之文……《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盵7]《論語·述而篇》也記載:“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边@說明諸如《詩經》這樣的文化經典既是倫理教化的教材,也是語言雅化的教材,還說明這一時代的教育家乃至普通教師均承擔了語言雅化的教學任務?!对姟ご笱拧ぐ濉分姓f:“辭之輯矣,民之恰矣;辭之懌矣,民之莫也?!薄吨芤住は缔o上》中稱道:“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無論是國家的教令,還是普通人的話語表達,均應該做到和順、優(yōu)美(輯)、良善,只有這樣,才會起到很好的交流、交際的目的。即使在“五四”這一“文言缺位”的時期,人們高舉語言“俗化”大旗時也沒有忘記語言典雅的宗旨。盡管一時難以找到《詩經》這般典雅語言的典范教材,但倉促之間推出的白話教材仍遵循著“推選白話文名家作品,注重現代漢語典范表達”的宗旨,語言訓練也不是放任俗語俚詞,仍注重“辭達”。

因此,就人類文明進化和語言進化的關系而言,典雅語言原本就與人、與人的日常生活幾乎是原始地結合在一起的,它為漢語言的統(tǒng)一、規(guī)范樹立了一個又一個標尺,使?jié)h語言的發(fā)展有了一個價值的指引,更由于對生活的親近、圓融與超越,促使人的典雅語言訓練和“引領教育對象過上理想生活”的教育目的緊密地聯系起來,進而促使?jié)h語言對提高漢民族的凝聚力、推進漢民族文明的進程發(fā)揮了深刻的影響。

(二)價值守望:典雅語言訓練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引領、建構和升華

語文其實是有關語言文字的理解、接受、運用等訓練的學科,其教育的主要任務就在于引導受教育對象掌握語言文字,進行交流交際,進而通過語言文字去認識、理解并掌握其生存、實踐的世界,從而促使自己不斷發(fā)展。人的發(fā)展是一個追求和諧、完美的自我內在的向善本性與社會規(guī)范、進步、發(fā)展等外在要求不斷解構又建構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自然人的實然存在與理想人的應然存在不斷交替又不斷更新的過程。它不僅需要激發(fā)個體與生俱來的良善德性的原動力,還要集合其得以存身的社會全部優(yōu)質文化規(guī)定性要求的力量。只有這樣,人的發(fā)展才是自覺、完整、有個性而和諧發(fā)展的過程。在人的發(fā)展歷程中,語言的作用和功能是不可或缺的。洪堡特指出:“通過語言進行的社會交往,使人贏得了從事活動的信心和熱情。思維的力量需要有某種既與之類似又與之有別的對象:通過與之類似的對象,思維的力量受到了激勵;而通過與之有別的對象,思維的力量得以驗證自身內在創(chuàng)造的實質?!盵8]人們掌握世界的方式通常有如下幾種:其一,通過勞動實踐對物質世界掌握;其二,通過精神實踐對精神世界掌握;其三,通過符號實踐對“實踐-精神”世界掌握。勞動實踐掌握的是自然的世界,精神實踐掌握的是人文社會的世界,只有符號實踐才是對自我世界的塑造。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于人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符號學習一切陌生的東西,從而發(fā)展成為理想的自我。當代文化哲學家卡西爾認為人是創(chuàng)造性運用符號創(chuàng)造文化的動物,即語言的動物。顯然,語言的參與,是人的發(fā)展,尤其是精神發(fā)展的重要的、根本的內容。它是精神的創(chuàng)造活動,源于精神又反作用于精神。語言可促進人的內在發(fā)展。因此,存在主義哲學家進一步肯定“語言是存在之家”。

語言不僅是人發(fā)展的催化劑,更是人類文明、文化產生、發(fā)展、傳承、獲得的中介與載體,而且就本質而言,人總是以語言的方式把握和擁有世界,擁有什么樣的語言就決定了他擁有什么樣的世界。孔子采用典雅語言對其弟子進行“君子”教育,期待的結果就是“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鬃诱J為“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論語·雍也》)。他的這句話不僅指出了君子道德修養(yǎng)的原則,更成為語言訓練的宗旨:文質彬彬的作品需要用“雅言”來書寫,文質彬彬的人才需要用“雅言”去訓練??鬃邮堑溲耪Z言教育的大家,一部《論語》,不僅記載著孔子及其弟子的嘉言懿行,而且成為典雅語言訓練的典范。比如,子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他引眾星環(huán)繞北辰星的現象作比喻,倡導為政者修養(yǎng)德性,以得到萬眾的歡迎,言辭含蓄,形象鮮明,耐人尋味,具有“言近旨遠的藝術、典雅雋永的韻味,親切可感的個性,情趣盎然的場景”等效果,把符合審美規(guī)范的語言形式和符合社會良善文化價值的思想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文質彬彬、野史相勝。作為華夏兒女的“存在”之家,典雅的漢語歷史性地保存著民族文化的蹤跡和自我發(fā)展的內在本質。在典雅漢語的詠嘆之下,先秦《關雎》的起興,秦皇漢武的節(jié)拍,魏晉竹林的意境,唐山宋水的韻律,以及明月清風的音符,無不擦拭、溫潤中華兒女的的詩意心靈,點亮過中華民族的前行的路。典雅漢語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天人合一”的詩性智慧,熔鑄著中華民族“民胞物與”的詩意情懷,成為延續(xù)歷史與未來、挺立中華民族脊梁的血脈。

典雅語言是來自于現實生活又高于現實生活的實然與應然和諧統(tǒng)一的語言,人們在接受典雅語言熏陶的同時,其實也在憑借典雅語言進行實然生活的認知與理想生活的改造。典雅語言訓練把人的物質實踐和精神實踐都濃縮在一個個具有精神性的符號里,這些符號又成為人前進的導引燈塔,成為人之所以為人的文化標識。關注語言,同時也意味著對那些寓于此語言里的人的生活狀態(tài)的關注。作為語文教師,大家在努力尋找更好的向學生講話的方式時,其實也是在為他們講解更好的生活方式。從相對的和物質的意義上講,拙于辭令的人過的是貧困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語言即態(tài)度,即價值,即感情,即能力,即思想。典雅的語言是承載中華民族文明的精華和精神的質素,這一切將構成語文教學的精神內涵,也就是說,擁有典雅語言的人,其實也擁有健康的心靈。因此,語文教師就是一位“立言”“立德”“立人”的導師,是典雅語言的代言人。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典雅語言訓練,不僅能夠導引學生帶著詩意審視生活,接續(xù)中國諸如詩教的教育傳統(tǒng),更深遠的意義還在于親近漢語,維護漢語的,促使學生精神世界詩意地發(fā)展。

(三)現實關懷:典雅語言訓練對語文教學目標的承繼、開拓和萃取

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課程教學的航標。新課程改革總體來說是成功的,但也存在改革的瓶頸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把握“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統(tǒng)一設計語文教學目標?!叭S目標”是設計語文教學目標,改革課程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導語文教學的根本原則。目前在實施新課程方案,落實“三維目標”的實踐中,語文教學存在著顧此失彼的傾向:顧了情感態(tài)度,失了知識技能;顧了合作過程,失了自主感悟;顧了開放;失了引導。[9]大多數教師設計的語文教學目標成為應付檢查的擺設,有的老師的語文教學活動“游離”于語文知識、技能之外,為活動而活動;有的老師脫離語文教學內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機械生硬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還有的老師只關注知識的授受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過程、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從根本上割裂“三維目標”的本質聯系。

判斷語文教學目標是不是做到“三維統(tǒng)一”,其標準就在于目標設計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程度。從合乎規(guī)律性的角度審視,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使學生在學語習文的同時涵養(yǎng)德性,學會做人。傳統(tǒng)語文教學無論是教語還是學文,均要求做到“文道統(tǒng)一”,所謂“文道統(tǒng)一”絕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習應用語言形式的方法、技巧的問題,它涉及到語言文本內容的德性修養(yǎng)、情感色彩和審美趣味以及蘊含其中的為人的價值取向。因而在關注語言“怎么說”的同時,領悟“為何說”,即必然接受作者心靈和德行的陶冶。朱光潛認為:“我們不能把語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來‘表現’在內在先的特別叫做‘內容’的思想?!鈨妊酝狻汀庠谘韵取恼f法絕對不能成立?!碧K聯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維果茨基也認為:“思想不是在詞中表達出來,而是在詞中實現出來?!笨梢姡哉Z形式和言語內容是同時成就的。因此,將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統(tǒng)一起來成為語文教育的本質特征;促進語言和德性同構共生也就成為語文教學的根本規(guī)律。即語言訓練和學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德性發(fā)展同步進行,二者水融,達到圓融互攝的效果。從合乎語文教學的目的性來看,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是各個時期語文教學大綱修訂以及新課程標準修訂永不變色的根本目標。語文素養(yǎng)盡管涉及到語文情商、語文智商以及語文能力等方面的內容,但無論是語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維度的目標,還是語文知識能力培養(yǎng)維度的目標均需要依托“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的感情以及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關鍵。那種游離于語言文字活動之外的語文德商、語文情商、語文智商以及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只能是虛妄無力的,自然會影響整個三維目標體系的和諧統(tǒng)一與全面達成。

“一言而可以興邦”“一言而喪邦”“言在人在,言美人美;言興家興,言亡家亡;言雅國盛,言俗國貧”。典雅的語言承載了民族的文明精華和精神內涵,能夠彰顯言說者的不凡談吐與高雅氣質。語文教學回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原點,將著力點放在典雅語言的訓練上,不僅有助于語文課改建設富有針對性、適切性以及民族特色的語文教學理論,還有助于基礎教育尤其是中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培養(yǎng)調整實踐著力點,更有助于中小學語文教學煥發(fā)詩意魅力。

(本文系浙江省語言文字“十二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規(guī)劃課題“基礎教育階段典雅語言訓練機制與實踐研究”[批準文號:ZY2011A03]的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德]海德格爾.荷爾德林詩的闡釋[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

館,2009:40~41.

[2][德]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206.

[3]Jurgen Habermas.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M].translated by Christian Lenhardt and Shierry Weber Nicholsen.introduction by Thomas McCarthy.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90.

[4]語出《毛詩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

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睎|漢鄭玄《箋》曰:“風化、風刺,皆謂譬喻不斥言也。主文,主與樂之宮商相應也;譎諫,詠歌依違,不直諫也。”孔穎達《毛詩正義》說:“其作詩也,本心主意,使合于宮商相應之文,播之于樂。而依違譎諫,不直言君過失,故言之者無罪,人君不怒其作主而罪戮之,聞之者足以自戒,人君自知其過而悔之?!敝祆湔f:“主于文辭而托之以諫?!保ㄒ娒駠虾:覙菗慰揪坝 秴问霞役幼x書記·卷3》)

[5]裘廷良.論白話為維新之本[A].轉引自陳鳴樹.中國文學大典

(1897~1929)[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8.

[6]錢玄同.中國今后之文字問題[A].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

集[C].上海:良友圖書出版公司,1935:142~143.

[7][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

1962:1723.

[8]洪堡特.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fā)展的影響[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66.

[9]溫德峰,于愛玲.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顧此失彼”[J].當代教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