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1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關鍵詞:施光南歌曲創(chuàng)作特點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歌曲,整整影響了兩代人,有些歌曲至今仍久唱不衰,感人至深。他的歌曲究竟魅力何在?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人們在普遍研究他的歌曲創(chuàng)作時,僅僅限于幾首歌曲的探討,本文試就其整體創(chuàng)作特點作一概括性論述。

一、施光南歌曲創(chuàng)作內(nèi)容的取材

1.施光南歌曲創(chuàng)作內(nèi)容取材的最大特點是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主旋律

一首歌曲,只有與時代結合起來,反映時代的呼聲,體現(xiàn)大眾的心聲,才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即使時過境遷,只要回顧歷史,那熟悉的旋律總能把人們帶回熟悉的歲月。這也是他作品生命力、影響力、感染力之所在。具有代表性的是《祝酒歌》,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結束。歌曲以中國最傳統(tǒng)的喜悅表達方式——祝酒展開,旋律抒情優(yōu)美,充滿熱情又不失活潑。充分表達了當時民眾鼓足干勁、力奔四化的喜悅之情和對未來美好前程的無比信心!歌曲一經(jīng)歌唱家李光曦富有激情的演唱,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施光南是從“”中走出來的知識分子,有著對祖國美好明天的無限向往與渴望。深切的體會、激情的涌動使這位作曲家寫出了激勵無數(shù)中華兒女斗志昂揚的歌曲!時代的音符總能給時代帶來力量、帶來激情和無以比擬的動力!類似反映時代、與時代息息相關的歌曲還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高舉亞運會的火炬》《,你在哪里?》。

2.施光南歌曲內(nèi)容取材的第二個特點是多側面的情感表達

作曲家的情感是豐富的,施光南更是如此。在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中,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主要情感表達:一是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此類歌曲主要有《我的祖國媽媽》《把心兒貼著祖國》《多情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黃土根》《家鄉(xiāng)有棵相思柳》等。作曲家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然而,熱愛祖國、熱愛土地、熱愛家鄉(xiāng),這樣的情感是豐富、廣袤的,同時又是抽象無形的。例如《多情的土地》,作曲家的歌詞選擇飽含深情,具體到翔實的、再熟悉不過的大地、田野、樹木、花草、路徑、洋槐、泥土等等,使情感有了最真實的依托。愛是無形的,表達愛就具體了,作曲家把對祖國的愛滲透到了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情厚意,讓人感懷。二是表達渴望和平友誼、祖國統(tǒng)一的情感。表現(xiàn)和平友誼的歌曲有《潔白的羽毛寄深情》和《當牛皮鼓敲響的時候》,前者真摯地表達了亞洲各國健兒齊聚北京,老友會新友的喜悅之情,后者則熱情委婉地抒發(fā)了中緬兩國人民的友誼。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歌曲有《臺灣當歸謠》和《蝴蝶從臺灣島飛來》。前者以平實、舒緩的音調(diào),借當歸喻“當歸”,表現(xiàn)渴望臺灣回歸的心情;后者采用二聲部(人聲與口哨相互模進),更豐富地表現(xiàn)了對祖國統(tǒng)一的渴盼。三是表達母愛的歌曲,如《母親》《我愛媽媽的眼睛》等。四是贊美老師的歌曲,如《忘不了你那一片深情》等。這些歌曲,從不同側面揭示了作曲家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及對不同情感的不同表達。

二、施光南歌曲創(chuàng)作風格、領域及體裁的多樣性

1.適合多種演唱風格

施光南創(chuàng)作的歌曲涵蓋了美聲、民族、通俗及少數(shù)民族風格。美聲風格的作品有《我的祖國媽媽》《把心兒貼著祖國》等,同時還有一首無論從作曲手法還是從演唱技巧來說都堪稱典范之作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林中小鳥》。民族風格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通俗風格的歌曲有《年輕的心》《假日之歌》等。少數(shù)民族風格的歌曲有《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鳳尾竹》等。同當代許多著名的作曲家相比,施光南的歌曲風格更趨多樣化,這也是許多作曲家無法超越的。

2.涉及不同歌曲領域

施光南的歌曲創(chuàng)作不但風格各異,而且涉及領域也非常廣泛。例如他創(chuàng)作的電影《當代人》插曲《年輕的心》,故事片《幽靈》插曲《摘一束玫瑰花送給你》。另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傷逝》(1981年)和《屈原》(1990)兩部歌劇。這兩部歌劇對我國新時期的民族歌劇走民族化的道路進行了積極探索,在中國歌劇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迅先生小說《傷逝》在作曲家手中變成了一部凄婉動人的戀歌。其中《一抹夕陽》《風蕭瑟》《她奪走了我的心》成為許多專業(yè)演員、專業(yè)院校和師范院校在校師生演唱會的必唱曲目;在兒童歌曲領域有《我愛媽媽的眼睛》,通過兒童的視角表達對媽媽的愛。

3.體裁廣泛

作品體裁包括抒情性歌曲,如《我的祖國媽媽》《多情的土地》等;圓舞曲風格的歌曲《潔白的羽毛寄深情》;頌歌風格《,你在哪里?》;詼諧風格《曬太陽》;進行曲風格《年輕的心》,具體說這首歌應是進行曲與輕音樂節(jié)奏混合的方式,歌曲形式新穎、富有新意,體現(xiàn)了上世紀80年代的風格;搖籃曲風格《搖籃曲》。這些不同體裁的歌曲,充分反映了一位作曲家駕馭各種體裁的創(chuàng)作能力。三、歌曲創(chuàng)作特點

1.歌曲的抒情性

縱觀施光南創(chuàng)作的歌曲,抒情性是他最大的特點,也是他最擅長的。這些歌曲通常旋律流暢、優(yōu)美,節(jié)奏徐緩、悠長,長于抒情且較為細膩的強弱變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祝酒歌》,全曲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兩段詞,歌曲第一句“美酒啊飄香……歌聲飛”,同度起落,旋律舒展、流暢,字少音多,浸著喜悅之情似是開始娓娓訴說,緊接著“朋友啊……”一個八度上行像人們高舉酒杯,落音在“re”上,感情的閘門進一步打開,“勝利的……幸福淚”,回憶往昔看今朝禁不住熱淚盈眶,“淚”回到主音,完成情感的第一次傾訴。下面是活潑同度反復“來來來來……”三度跳進的音調(diào),表達了人們無比暢快的心情,“舒心……醉”五度的提高,加強了喜悅的程度,落音在屬音上,也預示著這種激動的心情未能抒發(fā)盡興,于是第二段重又吟唱。第二部分直接從高八度的主音開始,中間更不失活潑音調(diào)、音樂的力度越來越強直至達到。最后全曲結束在主音上,充分表達了億萬民眾對四化建設的熱情,又盡顯了人民對美好前途的無限信心。此類抒情性的歌曲還有《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國媽媽》等,都飽含著作曲家無限的深情。

2.歌曲的民族性

施光南創(chuàng)作歌曲之所以受到群眾歡迎,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具有內(nèi)在抒情心理的藝術精神中融入了民族化的音樂語音和舒展節(jié)奏,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馬思聰曾說過:“一個作曲家特別是一個中國的作曲家,除了個人的風格特色之外,極其重要的是擁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雹偈┕饽蠄猿植恍傅貙γ褡屣L格的追求,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西洋作曲技法,探索出一條民族化的創(chuàng)新道路。他曾指出,要吸收和運用民間音樂的養(yǎng)料,在創(chuàng)作中應該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要大量、深入、認真地學習民間音樂,吸收傳統(tǒng)的精華,化為自己的血肉,把民間音樂的神韻強化在自己的精神里。②《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一首濃郁的民族特征的歌曲,它熔南北音樂為一爐:第一句“我們的家鄉(xiāng)……”首句的五度及隨后的甩腔都有梆子腔的特色,而緊接著“在希望的田野上……”又在主題的基礎上以廣東音樂那淳樸秀麗的風格及加以變化,下面兩句則帶有山東、皖北民歌的樸實、親切,加深了泥土芳香的感覺,“一片冬麥……”打開旋律節(jié)奏,豁然開朗。這里八度大跳是典型的北方民歌那種粗獷豪邁的氣質(zhì);“一片高粱……”則小巧俏麗,帶有南方地方戲常見的拖腔韻味,就連副歌襯詞“哦咿”“哪咳喲”等,也是分別以苗族民歌、華北、湖北漢族民歌及云南白族“大本曲”等不同地區(qū)的民間音樂來嫁接在一起,一二段結尾這種向上翻高八度的結束方式細心聽來,還能找出山東柳琴及安徽“泗洲戲”那種“拉魂腔”的真聲換假聲的唱法。另外,少數(shù)民族音樂音型、節(jié)奏型,也在他的歌曲里占一定比重。例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典型地運用了維吾爾族的民間手鼓節(jié)奏型,仿佛給人們帶來一位和著手鼓、邁著輕盈舞步的新疆姑娘,其婀娜多姿的倩影在人們的腦海中纏綿不去,給人們留下了悉心品評的聯(lián)想空間。

3.歌曲創(chuàng)作的適應性

施光南歌曲之所以流傳甚廣,除了他本身具有的天賦外,更重要的成功秘訣是:他給具有一定特殊聲音魅力的歌唱家創(chuàng)作適合本人的歌曲,如關牧村。關牧村深沉、渾厚、質(zhì)樸又富于表現(xiàn)力的嗓音給作曲家以極大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適合她演唱的歌曲,如《多情的土地》《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鳳尾竹》等,這些歌曲經(jīng)過關牧村的演唱,得到了最完美的藝術體現(xiàn)。因此也可以說,關牧村因為施光南的歌曲而被廣大的觀眾熟知和喜愛,而作曲家的歌曲由她演唱也真正完美地、藝術地得以再現(xiàn)。

注釋:

①汪毓和.論音樂與音樂學[M].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0頁.

②施光南.我怎樣寫歌[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21頁.

參考文獻:

[1]施光南歌曲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9月,第127-138頁.

[2]汪毓和.論音樂與音樂學[M].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0頁.

[3]施光南.我怎樣寫歌[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21頁.

第2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課;策略

一、巧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好一門課程,首先要對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面向21世紀,教師也應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完成教學任務,增強教學理念。

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和動機。

1.巧用問題,激發(fā)學生去欣賞

所謂問題法就是教師根據(jù)不同的音樂,提出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同學們更加投入其中,從而有更大的動力去學習領悟。比如,在教學《豐收鑼鼓》時,通過讓學生聆聽不同樂器的音樂,感受歡慶豐收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的喜愛之情。我給學生設置以下問題:“你們聽到了幾種樂器?”“能不能把你們所聽到的樂器按照在樂曲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qū)懗鰜??”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去思考,帶著問題去欣賞,從而提高他們欣賞的主動性。

2.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生去討論

不同的學生對不同歌曲的體會和感悟是不同的,他們在欣賞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為了讓學生之間實現(xiàn)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澳銖母枨惺艿搅嗽鯓拥囊环N情緒?”“這首歌曲中描述了哪些事物,它們有什么寓意?”這種開放性的問題,會激發(fā)學生的討論欲望,他們會唇槍舌劍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會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有助于在問題討論中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比如,在欣賞《百鳥朝鳳》時,我讓同學們聆聽音樂,并分組討論: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能聽出嗩吶模仿了哪幾種鳥的叫聲?可否用自己的話或動作表達這首樂曲描寫的情景?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邊欣賞邊討論,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二、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人們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反映。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之前先根據(jù)音樂的意境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里感受“應時應景”的歌曲,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音樂總是能夠與人的內(nèi)心相溝通,通過欣賞聆聽音樂,能夠豐富其內(nèi)心世界。學習音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僅僅是聽聽而已,而是人的感情的一種表達,學生們欣賞音樂時,如果可以更深一層地領悟其中的感情,能夠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激發(fā)他們的欣賞興趣。

比如,在教學《希望的田野上》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歌曲的MV,讓學生去觀看裊裊炊煙、歡快流暢的小河、成熟的高粱、美麗的荷塘等,把學生引入到豐收的田野上,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通過視覺感受的情境。這樣學生更能體會豐收后田野欣欣向榮的景象,更能理解農(nóng)民歡樂的心情,更能體會歌曲里所表達的喜氣洋洋的情緒。

又如,在教學《新疆之春》時,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疆民族音樂的風格和特點,提高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認識。但是很多學生甚至不知道新疆在哪里,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就必須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新疆的風土民情,展示新疆的美好春光,學生在觀賞中會有身臨其境之感。他們會把歌曲和新疆結合起來,融入自己對新特的情感感受,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這對于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賞新疆之春這首樂曲具有良好效果。

三、教師要適時放手,讓學生成為音樂欣賞課的主角

很多教師都覺得初中生理解能力有限,他們不能很好地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內(nèi)涵,因此在教學中習慣向?qū)W生灌輸欣賞知識,其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自主欣賞音樂。比如,在欣賞《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工進行音樂角色的模仿扮演。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一個小組的學生負責用打擊樂器來模仿歡快的馬蹄聲,一個小組的同學要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為音樂伴奏,另一個小組的同學則要表演出音樂中出現(xiàn)的形象化的動作。這樣一來,音樂場景就被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這首音樂中的樂器、音樂中蘊藏的情緒都會有更深的感悟,他們不必拘泥于教師設置的機械化課堂,可以進行自主探究,能夠顯著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

總之,音樂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它能夠真實地反應人的內(nèi)心世界,讓同學們感受到最真實的自己,因此,我們應通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來激發(fā)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第3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關鍵詞:民族歌曲 演唱風格 歌曲表演 行腔 旋律

歌曲的風格在歌曲表現(xiàn)中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把握歌曲的風格對于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涵具有重要作用。民族歌曲就是能夠體現(xiàn)民族的特點,風情的歌曲,其演唱風格則是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情緒、意境所需要表達的情感定位,也就是把握民族歌曲的演唱風格是否準確,前提必須是對歌曲的分析與理解。

考察一首歌曲的風格,一般都離不開作者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民族諸多因素。不同地區(qū)或民族都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在音樂上也表現(xiàn)為各據(jù)特色的地域本民族特有的音調(diào)。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 個民族有著不同的民族語言,吐字、行腔和韻味,情感表達的風格各有不同,為了提高聲樂教學和演唱水平,必須正確把握特定的民族語言特色;民族審美觀念和欣賞習慣。民族心里狀態(tài)。;民族傳統(tǒng)和表現(xiàn)形式等等因素,例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具有濃郁的蒙古族風格,歌曲遼闊抒情,悠揚委婉,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對蒙古族這個典型的地區(qū)性或民族性音樂風格及特點所了解和把握,并以自己的情感,激發(fā)想象力,想象出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綠浪碧波,牛羊成群,情景交融,描繪出大草原那美麗,生動的畫影,這就比較容易的唱出歌曲的風格。又如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首先要了解該曲是將東北、山東、遼東三個地區(qū)集為一身的民族歌曲,這就要求既要把握北方民歌的豁達熱情,又要把握山東民歌的樸實、歡快,還要把握遼東的潑辣、爽快,將三個地區(qū)性的情感融為一體,同時還不能忽視歌曲內(nèi)容的深切委婉,要“深情”與“激情”交織,準確的把握住風格的不斷變化,使人觸景生情,隨著歌曲進入了一個秀麗風光的境地,一片桃花盛開的地方,表達了戰(zhàn)士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和他們富有崇高責任感的豪邁情懷。既抒發(fā)了革命戰(zhàn)士的壯志豪情,又體現(xiàn)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地方色彩。這樣就能夠準確把握這首歌曲的風格,把歌曲的風格表達的淋淋盡致。

現(xiàn)在科學技術的發(fā)達、學習機會的增多,與國際音樂文化交流頻繁,歌唱藝術能夠及時的接受到新的信息和新的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藝術審美興趣和藝術要求越來越高。為此,作曲家寫出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聲樂作品,這就要求我們?nèi)绾稳グ盐招碌拿褡甯枨娘L格。例如:的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家鄉(xiāng)田野的美麗景色和山鄉(xiāng)歡樂勞動的場面,體現(xiàn)了新農(nóng)村的新面貌,唱出了我國新農(nóng)村的農(nóng)民,對未來生活的希望。萬山紅悲憤激情演唱的《蘭花花》讓我們聽到了舊社會婦女為反抗封建社會包辦婚姻和沖破封建禮教枷鎖的悲愴,憤怒的呼喊和控訴,閆維文的豪放、灑脫演唱的《一二三四歌》就把握了現(xiàn)代軍人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氣宇軒昂、威震山岳的雄壯英姿。

所以,只有準確理解歌曲的思想實質(zhì)、明確主題、作者意圖、時代北京、地理環(huán)境等。用依靠鮮明的民族風格、科學的技術方法、強烈的時代氣息,獨特的藝術個性和藝術風格,才能使藝術形態(tài)產(chǎn)生豐富強烈,獨樹一幟的情感色彩,引起聽眾的共鳴,形成感人的藝術魅力,創(chuàng)造出更多民族歌曲演唱的風格和流派。使民族歌曲的演唱風格更突出、更準確、更到位。

第4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關鍵詞]提問藝術;音樂教學;課堂提問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萬,關鍵在一問?!薄爸钦邌柕们?,愚者問得笨。”在如今學生越來越個性化的環(huán)境下對于教師而言如何上好一堂音樂課,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問便成為了關鍵性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前應該避免的四個方面

1.避免無意義空泛乏味的提問。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胡亂捏造一個問題便讓學生任意發(fā)揮進行提問。這樣的問題盡管是在進行課堂的提問,但是背離了音樂課堂的主題,使學生在最后無法真正地理解和消化音樂課堂中所講的主題是什么,只能夸大了學生的幻想,對于理性地思考幫助微之甚微。例如,講到江蘇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時,教師如果問同學們桂花好看嗎,它香嗎,有什么作用……那樣不僅讓同學們感到不像是在學習音樂,而是像在學語文,還讓他們感覺上課脫離了主題,這種提問就是非常沒有意義的,同學們不僅學不到任何知識,而且也提不起對音樂課的興趣。

2.避免古板格式化的提問。問問題時不能一味的古板,死搬教條,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使學生有新奇感,他們就會活躍起來,積極配合教師。例如,在講到《第四十交響曲》時,如果教師依照以往的提問方式問知道作曲家是誰嗎?學生們就會按照課本上的念:莫扎特。這樣就失去了新穎性,如果教師問我們生活中的流行歌曲有沒有類似的曲調(diào)啊,這時候?qū)W生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回答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們留心生活,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達到深刻理解認識教學內(nèi)容的目的,而且這種貼合生活新穎的提問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3.避免鉆牛角尖式的提問。鉆牛角尖就是認死理,打破沙鍋問到底,這種提問難度大,讓學生丈二和尚剛摸不著頭腦,提出問題學生也不知道怎么作答,甚至讓學生厭倦原本有意義的音樂課。例如,教師在上《在希望的田野上》這課時,教師如問學生:“你們知道在希望的田野上有什么嗎?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叫希望的田野嗎?希望又代表什么呢?”等這些問題的話,就不能讓學生積極地思考,不能調(diào)動課堂的氣氛,所以教師提一些通俗易懂的問題反而效果更好。

二、課堂提問中還應注意到問題

1.課堂提問要講究“啟”。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fā)性,要善于抓住和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悟出真知,得到通過探索獲得知識的快樂。中國古籍《學記?述而篇》中有“導而弗牽,開而弗達”的論述,古人的論述對于我們的啟發(fā)性提問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啟發(fā)性提問要做到教師的循循善誘在前,學生孜孜求索在后,從而形成一種生動活潑的和諧的教學局面;還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通過積極思考獲得答案,切忌在學生疑竇叢生、思維活躍的時候教師就匆忙把現(xiàn)成的答案告訴學生。

2. 課堂提問要求“異”。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建設性的意見才能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教師絕對不能只以書本上的答案為唯一標準。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善于發(fā)問,而且要鼓勵學生對標準答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善于發(fā)現(xiàn)常規(guī)之外的東西,提倡求異思維,這恰恰是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一環(huán)。即使學生的回答是完全錯誤的,荒誕不經(jīng)的,教師也應傾聽他說完再給予適當?shù)囊龑?,而不能很直接地否定學生。教師的鼓勵可以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

第5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歌曲《西風的話》的學習和演唱,增強對歌唱藝術的興趣,喚起學生對音樂、對大自然秋天、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在課堂中,通過聆聽、模唱、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法進行音樂體驗實踐活動,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3.掌握基礎的發(fā)聲方法,體驗運用自然、舒展的氣息有感情的、優(yōu)美的演唱歌曲和葫蘆絲演奏歌曲。

二.重點難點

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三.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

提問導入:同學們,歡迎你們來到音樂的殿堂!播放課件。請同學們猜一猜,這首歌曲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說一說表現(xiàn)怎樣的情感?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課件,聆聽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回答問題。

教學設計意圖:

通過視聽結合,讓學生感受秋天熱烈豐收的喜悅。

活動2【活動】感悟秋天

教師活動:

提問:其實,秋天不光是收獲喜悅的,秋天也是多情的,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樂曲,請同學們說一說又表現(xiàn)怎樣的情感?(課件播放歌曲《西風的話》揭示課題)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課件,聆聽排簫獨奏曲《西風的話》,交流感受。

教學設計意圖:

運用對比手法,讓學生體驗另外一種秋天大自然的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活動3【活動】欣賞秋天

教師活動:

聆聽范唱

教師提問學生思考:

①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②歌曲的速度如何?

再聆聽范唱

③歌曲由幾個樂句組成的呢?

學生活動:

學生回答問題。

①柔和抒情歌曲

②速度舒緩

③有四個樂句組成

教學設計意圖:

讓學生全面感受音樂情緒,陶冶學生情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活動4【活動】吟頌秋天

教師活動:

朗讀歌詞

①學生欣賞歌曲后,師生談話引出歌詞(課件顯示歌詞)

②多媒體畫面介紹作者及歌曲簡介。

③討論歌詞深意

④師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學生活動:

讓學生了解作者及歌曲簡介,加深對歌曲與歌詞深意感受。

教學設計意圖:

讓學生全面體會歌詞深意,陶冶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活動5【活動】唱美秋天

教師活動:

1、唱出歌曲旋律美。

①觀察四個樂句節(jié)奏特點。

②邊劃旋律線邊唱旋律。

2、唱出歌詞意境美

①用“u”模唱旋律,師糾正發(fā)聲方法。

②體會旋律高低與演唱力度的關系并記錄下來。

③按力度記號輕聲唱歌詞。(解決重、難點)

第一遍師伴奏生輕聲唱(糾正連線的唱法)。

第二遍提示換氣。

第三遍隨伴奏唱,引導學生去探究發(fā)現(xiàn)最后一句的唱法。

第四遍隨師伴奏完整演唱。

學生活動:

1.讓學生感受旋律高低與演唱力度關系,積極參與旋律模唱。

2.提示學生歌曲的強弱及速度處理,表現(xiàn)歌曲深邃悠遠,余味無窮的意境,積極參與歌曲模唱。

教學設計意圖:

1.通過旋律模唱的形式,更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采用師生合作,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

2.通過前面朗讀歌詞和旋律模唱,引導學生自主聆聽學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模唱能力,積極的自主學習。

活動6【活動】唱響秋天

教師活動:

合作演唱歌曲,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學生活動:

完整演唱,盡情表達歌曲柔和抒情的情緒。

教學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自主對歌曲的表現(xiàn)形式及情感內(nèi)涵進行把握,并在聽、唱等情感中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

活動7【活動】展現(xiàn)秋天

教師活動:

師生合作,葫蘆絲演奏歌曲,可選擇用葫蘆絲樂器演奏方式,升華體驗歌曲。

學生活動:

學生用葫蘆絲演奏,教師歌唱歌曲。

教師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葫蘆絲吹奏,增強學生音樂表演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音樂實踐能力。讓學生享受表現(xiàn)音樂所帶來的成功感和愉悅感。

活動8【活動】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

了解學生這節(jié)課學習掌握情況。

學生活動:

讓學生分享和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

第6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民歌,意大利語為“Folk song”,是指民間流傳的富有地方色彩的歌曲。它們大多經(jīng)口頭傳唱,并無正規(guī)嚴格的樂譜,詞曲作者也往往不知姓氏。民歌通俗上口,旋律優(yōu)美流暢,演唱時常常無伴奏或僅用一兩件簡單樂器伴奏。其內(nèi)容廣泛,包括宗教、愛情、戰(zhàn)爭、飲酒、娛樂、風俗、習慣、歌頌、諷刺、工作、催眠、事物、景物等等。

世界各國都有自己優(yōu)秀的民歌,如意大利民歌《重歸蘇蓮托》、德國民歌《小鳥飛來了》、奧地利民歌《野玫瑰》等。

三種唱法也都演唱民歌,如美聲唱法就演唱《重歸蘇蓮托》;通俗唱法本身,就以演唱流行歌曲見長,而“流行歌曲”之所以叫做“流行”(或曰“通俗”),就自然帶有一定的民間性,所以通俗唱法演唱民歌者,也屢見不鮮。

民歌,對于民族唱法來說,意義就更為重大。為此,本文結合筆者個人民族唱法的演唱實踐,就我國民歌的藝術成就問題發(fā)表幾點淺見,以求教于專家和同行。

一、悠久的歷史

我國民歌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了民歌,傳說伏羲時有“網(wǎng)罟之歌”、神農(nóng)時有“扶犁之歌”,都反映了民歌與勞動的密切關系。傳說大禹治水時,他的情人為他唱了一首情歌,歌詞只有一句:“候人猗兮……”這是我國最早的情歌和“南音”。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國風”,就是春秋時期各國的民歌;至戰(zhàn)國時代以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為代表創(chuàng)作的“楚辭”,也是當時楚國的民歌;漢樂府中的“相和歌”、“鐃歌”、“鼓吹歌”等,也是當時的各種民歌;唐代的詩歌,許多也是當時的民歌。如根據(jù)王維《送元二之安西》詩譜寫的一首琴歌《陽關三疊》,就流傳至今。大詩人李白也根據(jù)漢代樂府歌曲《關山月》的曲譜,填寫了歌詞《關山月》,其實是一首五言唐詩:“明月出關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睆奶扑沃撩髑宓摹吨裰υ~》,都是民歌。近代的《蘇武牧羊》,也是民歌。至于長期在各民族世代相傳的民歌,就更數(shù)不勝數(shù)了。

二、廣泛的影響

我國的民歌,對各藝術門類都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

首先是對曲藝音樂的影響。我國的演唱類曲藝,大多來源于民間音樂,尤以民歌為基礎。例如東北二人轉中的小調(diào),大都是東北民歌;山東琴書也是以山東民歌為音樂基礎的。

其次是對戲曲音樂的影響。我國共有各種地方戲曲340余種,其中絕大多數(shù)的唱腔來自于各地的民歌曲調(diào)。例如京劇的【南梆子】、【高撥子】、【四平調(diào)】等,都是民歌小調(diào);錫劇是以無錫一帶的民歌曲調(diào)“無錫東鄉(xiāng)調(diào)”為音樂基礎的;甬劇起源于寧波農(nóng)村的田頭山歌……

再次是對藝術歌曲的影響。我國有許多藝術歌曲,是受民歌音樂的影響的,例如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彭麗嬡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閻維文演唱的《白發(fā)親娘》等等,都有各地民歌音樂的素材。

同時是對歌劇音樂的影響。我國的民族歌劇有許多吸收了民歌的音樂素材,例如《劉胡蘭》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樂素材;《白毛女》吸收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樂素材;《劉三姐》以廣西壯族民歌音樂為基礎。

最后是對影視歌曲的影響。我國拍攝的電影、電視劇的許多主題歌、插曲、片頭曲、片尾曲,都明顯地受民歌的影響。例如郭蘭英演唱的《我的祖國》(影片《上甘嶺》插曲)和《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影片《紅日》插曲),就分別吸收了山西民歌與山東民歌沂蒙小調(diào)的音樂影響。

第7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關于“拉魂腔”,在睢寧民間還有著一段十分有趣和精彩的故事呢!

睢寧地區(qū)《史志》里記載著:在湖東區(qū)的一個小村子里每家大小都喜愛聽“拉魂腔”。每當晚上,不管哪村唱戲,村里家家戶戶都要搶著去聽戲。

有一天,剛過門一年多的小大嫂在家吃過晚飯,就讓她的丈夫老戲迷趕緊先去戲場子搶占位置。小大嫂收拾鍋灶,喂了豬,便急急忙忙從床上抱起剛滿月的小寶寶趕到戲場子去,鑼鼓一響,琴聲繚繞,唱段開始啦,小大嫂一家人聽得是如癡如醉。

幾天之后,小大嫂的丈夫出遠門作買賣去了。臨村來了個戲班子,各家各戶都早早地吃過晚飯趕往戲場子聽戲去了,而小嫂子還在家不停地忙碌著。臨村村頭不時傳來小鑼子、大鼓鈸喧鬧的聲響,家里的活卻還有一大堆,小兒子又在哭鬧著,小嫂子實在急壞了。于是干脆放下手中的活兒,一手抱起睡覺的孩子,另一只手拿起小板凳,一陣小跑抄近路趕去聽戲。

到戲場聽了一陣子,她聽見別人家的孩子餓哭了,心想自己的孩子也應該餓了吧,于是便急忙給孩子喂奶。可是,她一低頭卻發(fā)現(xiàn)懷里抱的根本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個長巴南瓜!

小大嫂怎么會抱了個南瓜來聽戲呢?原來她在晚飯后聽到小鑼子、大鼓鈸一響開,柳琴陣陣奏起,這個“戲”就把她的“魂”給勾到戲場子里來了!她慌里慌張抱起孩子抄近路走人家的南瓜地趕去聽戲,一不小心被南瓜秧絆倒啦。小大嫂急忙爬起來抱起孩子就跑,誰知,在心急之下抱錯了呢!

當她在戲場子里發(fā)現(xiàn)自己抱的是個長巴南瓜時,便急忙順著原路到南瓜地里去找小孩,來到那棵絆倒她的南瓜秧子前一看,小孩不知哪去了?再仔細找找,她竟然發(fā)現(xiàn)一個她們家床頭上的大枕頭,于是小大嫂急忙丟下南瓜,抱起枕頭一陣小跑趕回家里。

第8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關鍵詞:歌詞理解 情感基調(diào) 藝術構造 情感體驗

歌詞與旋律相結合后成為歌曲,歌曲是文學與音樂組合而成的藝術形式。因此,歌曲是具有藝術性、音樂性的語言,是具有文學性和語言功能的音樂。完美的歌唱是由3種美的因素構成的:一是歌唱者的音色美和音色變化美;二是歌曲的音樂旋律美;三是歌唱者通過歌詞的詩性美與情感意境體驗使歌唱飽含情感色彩美。此3種因素缺一不可。如果一個歌唱者只注重了前兩種因素而忽視了第三種因素,就容易產(chǎn)生“唯聲論”的傾向。只會炫耀歌唱技巧、嗓音條件而不懂得用生動的語言去表達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的演唱是不完美的,因為它恰恰失去了歌唱藝術的靈魂——人的情感。歌詞是歌曲內(nèi)容的具體體現(xiàn),它以文學創(chuàng)作的手法將歌曲所要表達的復雜內(nèi)容和人的思想感情,通過詩、詞的文學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之具體化、形象化。

就歌曲演唱而言,豐富的情感積累、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及較高的藝術欣賞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具備良好的嗓音條件與發(fā)聲技巧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具備相應的藝術修養(yǎng)。在能較好地駕馭歌曲演唱技術的同時,又能深刻地理解歌曲,并通過歌曲情感的體會,融合自身的情感體驗,將聲與情相融,以達到高質(zhì)量演唱的藝術效果。也就是說,在具備了“聲”的技巧外,還要注重“情”的把握。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悠遠、博大精深,在詩詞歌賦方面有著輝煌的成果,特別是我國的古體詩詞更顯深奧、凝練、含蓄。在筆者接觸眾多不同水平的美聲唱法歌手時,總能聽到諸如“我不太會唱中國歌曲”“我很少唱中國作品”之類的說法。在學習借鑒美聲的科學發(fā)聲方法后,應該將其更好地融入我們自己的文化藝術中,本著“洋為中用”的宗旨來發(fā)展我們自己的歌唱道路。俄國男低音歌唱家夏利亞賓在世界歌壇極富盛名,他的嗓音并非出類拔萃,但是他以深刻獨到的情感見長。高爾基曾贊賞他說:“像他這樣人的出現(xiàn),只是為了提醒我們所有俄羅斯人民是多么有力量,多么美麗……他憑自己的力量闖過了生活的荊棘,為的是向所有人歌唱他的祖國……他沒有被‘美聲’征服,他唱出的是詞句意義及這些詞句所激發(fā)的生動情感,而不是別的。”誠然,在語言本身的咬字行腔等諸多方面,中國的聲樂作品的確較其他語種顯得復雜。加之歌詞意境、文學內(nèi)涵高深,一些歌唱者對歌詞意境、情感色彩難以體會和把握。而恰恰只有深刻理解歌詞,了解歌曲情感基調(diào),才能對歌曲做出高質(zhì)量的詮釋。因此,歌詞應該是歌唱者內(nèi)心物質(zhì)化的結果,是歌唱者真實情感的流露。

在熟知的聲樂作品之中,由任志萍作詞、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情感真摯、耐人尋味,在同類作品中頗具代表性。歌詞如下:

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

我踏過的路徑上,陣陣花香鳥語。

我耕耘過的田野上,一層層金黃翠綠。

我怎能離開這河汊山脊!

??!我擁抱村口的百歲洋槐,仿佛擁抱媽媽的身軀。

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

我時時都吸吮著大地母親的乳汁。

我天天都接受著,你的疼愛情意。

我輕輕走過這山路小溪。

啊!我捧起這黝黑的家鄉(xiāng)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

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土地,土地……

單從歌詞的字面,我們很容易判斷歌曲的情感基調(diào)。要想找出最合理、最真實的情感點,需要我們深刻了解歌曲、理解歌詞、分析歌詞。筆者在對這首作品的分析中,將歌詞第一段中“我擁抱村口的百歲洋槐,仿佛擁抱媽媽的身軀”這一句,作為情感宣泄的最直接突破口。在教學中,筆者在布置這首作品時,常常將一個思考題留給學生。即在此句的比喻中,老洋槐與媽媽的身軀有何聯(lián)系,詞作者為什么做如此的比喻。我們知道,老槐樹的樹干干裂僵硬,而媽媽的身體在孩子的內(nèi)心里永遠是最溫暖親切的。要想對此比喻做出合理的分析,需要我們對此句歌詞做出合理生動的情境設置。

歌中的“我”每次離開這片深深愛戀的土地時,媽媽都要送到村口的老槐樹下,目送我漸漸遠去?!拔摇睗u行漸遠,媽媽的身影在視線中越來越小,直到在“我”回顧的視野中只剩下老槐樹默然佇立,而“我”知道媽媽還站在樹下流淚眺望。多年后游子返回故鄉(xiāng),山水依然、草木依然,而媽媽此時已經(jīng)不在了。站在老槐樹下,媽媽那慈愛的面容浮現(xiàn)眼前,“我”上前緊緊擁抱住老槐樹,就像是擁抱著疼愛“我”、日夜思念著“我”的媽媽。這種生離到死別的情境設置,能夠在任何人心里激起情感的漣漪,也是最能將其演化成為歌者自身情感的最佳方式。然而,歌詞如果停留在這樣的情境之中未免過于悲切,因此詞作家在第二段的相同位置上用了同樣比喻的修辭方法,“我捧起這黝黑的家鄉(xiāng)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這片土地不僅僅是養(yǎng)育我且埋葬了媽媽的土地,也是養(yǎng)育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土地。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她將生長出無數(shù)輩人的夢想和希望。在歌曲結束部分要求歌者唱出4次“土地”,這正是歌曲的另一個特別之處,亦為難點。要反復唱出4次“土地”,又不能顯出繁冗,就需要我們?yōu)檫@4個“土地”設定不同的含義。通過對歌曲的整體分析,筆者將4個“土地”分別詮釋為: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埋葬了媽媽的土地;將埋葬我的土地;將不斷生長希望、繁衍生息的土地。建議歌者在最后一個“土地”上用高八度的漸弱處理,使歌曲意境顯得更加悠遠,并使聽者進入無限的遐想之中。

對于一首聲樂作品的歌詞做出這樣的分析和詮釋之后,往往能夠更加真切地打動歌唱者的內(nèi)心,并在演唱中感動自己,升華思想感情與道德情操,使演唱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因此,在演唱一首聲樂作品之前,要認真理解歌詞,從中找出最真切的情感切入點和最真摯感人的情感脈絡,來融匯歌唱者自身的情感體驗,使歌者融情于心、達情于聲,從而達到高質(zhì)量的表演藝術效果。

歌曲通篇采用e小調(diào),旋律抒情流暢、優(yōu)美感人。上下兩大段旋律相同,結構為AB、A'B',作曲家在結尾處做了更加深情靜謐的處理。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語言化的旋律,演唱時如同對親人輕聲地訴說。第四句旋律連續(xù)上行,并采用三連音以增加急切與激動不舍、焦灼與真切思念的情緒。歌曲在B樂段開始發(fā)出深切的感嘆,感嘆助詞“啊”的兩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處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處理,給人以蕩氣回腸的感覺。“我擁抱……”和“我捧起……”兩句更是耐人尋味、真摯動人,其旋律的流暢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結束句在鋼琴伴奏與人聲交替互補、漸行漸弱、漸行漸遠中結束。

第9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范文

嘉善田歌是吳歌的一個品種,是一種獨特的歌謠形式,它起源于五代,到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由七種不同曲調(diào)組成,即《滴落聲》《落秧歌》《棣頭歌》《羊騷歌》《嗨羅調(diào)》《急急歌》《平調(diào)》。這七種曲調(diào),既可單獨演唱,也可以“田歌班”的形式數(shù)曲聯(lián)唱。曲調(diào)極富江南水鄉(xiāng)特色。歌詞多用“吳音俚語,諧音雙關”。嘉善田歌是江南水鄉(xiāng)田野上的一朵小花,她反映了農(nóng)人的日常生活、勞動和愛情,反映了水鄉(xiāng)田野的自然風光,是過去勞動者尋求慰藉、抒發(fā)思想感情的方式。

那么嘉善田歌是怎么來的呢?起源有三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這樣的: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夏天,天氣特別炎熱,蚊蟲又大又多,辛苦一天的長工們,在晚上難以入睡。他們住在牛棚里,沒有蚊帳,怎么能熬過去呢?只得圍聚在村上的銀杏樹下,或爬到樹頂上,或躺在地上,乘涼睡覺。但是,蚊蟲叮得他們無法安身。這時,有一個平時能說會道的長工,隨口編起了訴說白天勞累,晚上被蚊蟲叮咬,終年受苦受難的順口溜來。大概是他編的句子,說出了大家的心里話,又生動又風趣,所以,一下子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添的添,學的學,“哇啦哇啦”唱開來了,說來也奇怪,長工們竟然消除了疲勞,驅(qū)除了蚊蟲的叮咬。就這樣,他們天天晚上聚在一起隨編隨唱,田歌便慢慢地就流傳開來了。

在田歌中流傳著一首唱種棉花的《小塔花》,雖然現(xiàn)今嘉善農(nóng)村以種植水稻為主,但歷史上曾大面積地種植棉花。在宋代,松江黃道婆的紡織技術傳到了毗鄰的嘉善,嘉善城鄉(xiāng)還家家紡紗,歷史上有“松江布,魏塘紗”之稱(魏塘為嘉善縣城)。由此也可以佐證,嘉善田歌歷史的久遠。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選》的“吳聲歌曲”中就有至今仍在嘉善流傳的民歌。由此推斷:田歌起源于五代。其實明清時期是嘉善田歌的鼎盛時期。嘉善田歌歷史悠久,是農(nóng)耕文化的“活化石”,對于社會學、語言學等學科的研究有很高的價值。

很長一段時間嘉善田歌沉寂了,人們遺忘了它。自從2005年嘉善田歌入選浙江省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后,這一局面開始有所改變,嘉善本地的傳統(tǒng)“草根文化”――田歌逐漸回到當?shù)厝说囊暰€中。嘉善涌現(xiàn)出一些著名的田歌手,出生于上世紀初并在嘉善陶莊徐河村長大的田歌手陸阿妹,在上世紀30年代遷居江蘇吳江,在那里傳承田歌,成為著名的田歌手。嘉善縣丁柵鎮(zhèn)張安村的沈少泉、沉香村的顧友珍、顧秀珍組成的田歌班,演唱的《五姑娘》《大花名》《黃浦太湖結成親》成了至今傳唱的經(jīng)典田歌之一。顧友珍、顧秀珍是浙江省文化廳命名的省首批民間藝術家,至今還在演唱田歌,包括曾在2001年西塘古鎮(zhèn)國際文化旅游節(jié)期間與著名的歌唱家王昆、郭蘭英等同臺表演。國內(nèi)外不少電視臺拍攝過她們演唱田歌的專題片。嘉善田歌吸引了國內(nèi)外眾多專家學者的目光,有許多的田歌被改編成舞蹈、音樂劇、兒歌劇、越劇、電影、電視、連環(huán)畫等,而這些以田歌為素材的藝術也多次在國際大舞臺上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