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貧困大學生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大學生資助工作已開展多年,為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yè)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貧困大學生群體還占有相當的比例,又因貧困的特性,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遇更多的困難和心理上的障礙。對于貧困生,除了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應對其進行精神上的引導和幫助。特別是十提出“立德樹人”的根本理念,對于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我們開展了對高校貧困升思想道德素質的調查。通過此次調查,深入了解了貧困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特點,為更好的做好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本次調查通過誠實守信、感恩奉獻、自立自強和責任擔當四個維度深入了解貧困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狀況和現實特點,對于開展資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為2015、2016級的高校貧困在校大學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便于調查的開展。本次調查主要以湖南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工藝美術學院、湖南物流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等高校的貧困大學生為主。為準確的定位貧困生,調查取樣時,主要通過各高校的學生資助管理部門協助開展,確保問卷有效投遞到貧困大學生手中。本次調查通過網絡問卷的方式進行,也極大的方面了學生的作答和統(tǒng)計分析。根據最終的調查結果,共收集有效的調查問卷287份,其中男生80人,占比227.87%,女生207人,占比72.13%,2015級83人,占比28.92%,2016級204人,占比71.08%。
三、高校貧困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分析
(一)高校貧困大學生在誠實守信方面的表現情況
為了解高校貧困生在誠實守信方面的表現情況,這一部分的調查問卷共設置了三道問卷題。首先設置了“你對按時償還國家助學貸款的看法”的問題,有281人選擇“應該按時還款,這是個人誠信的問題”,占比97.91%。這一調查結果表明,隨著政策宣傳的深入和誠信教育的開展,貧困大學生對于國家助學貸政策有了正確的認識,珍惜個人的誠信,選擇按時還款。
對于“你對貧困生使用蘋果手機有何看法”這一問題則出現了較大的分歧,119人 選擇“個人自由,他人不得干涉”,占比41.46%;有104人x擇“如果是別人贈送的,用也無妨”,占比36.24%;僅有48人選擇“貧困生不能使用高檔手機”,占比16.72%;有16人選擇“無所謂”,占比5.57%。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貧困生不能正確認識到使用蘋果手機屬于一種高消費的行為。從受助后的管理要求來看,也反映出高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助后管理不力[1]。
對于“為了評上助學金,你的做法是”這一問題,有112人選擇“回家補開相關貧困證明”,占比39.02%;有97名學生選擇“順其自然”,占比33.8%;有77名學生選擇“找輔導員說明情況,爭取輔導員的支持”,占比26.83%。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貧困生在助學金的評選過程中不能放平心態(tài),希冀通過自己的一些努力去影響評選的結果,這種主觀的爭取也反映了貧困生不誠實的一面。
(二)高校貧困大學生在感恩奉獻方面的表現情況
在高校貧困大學生在感恩奉獻方面的表現情況調查中,筆者共設置了四道問卷題,主要圍繞助學金的評選來進行設置。筆者首先設置了一個開放的問題,即“你對國家設置助學金的看法是”,有221人選擇“國家資助政策旨在幫助大學生完成學業(yè),無論是否獲得,都應心存感激”,占比77%;有57名學生選擇“如果有更困難的學生,我愿意主動讓出我的名額”,占比19.86%;有8名學生選擇“國家的政策,作為貧困生必須享受”,占比2.79%。這一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貧困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國家助學金,心存感激,但仍有極個別的貧困生思想較偏激,感情淡漠。
接下來設置了一個壓力測試的問題,即“假如在貧困生的評選過程中,班上同學推薦了條件比你更好的學生,你的看法是”,有150人選擇“我會檢討自己的不足,仍然與同學和諧相處”,占比52.26%;有93人選擇“只要程序上沒有問題,我坦然接受”,占比32.4%;有37人選擇“明顯有失公允,我要提出異議”,占比12.89%;有7人選擇“無所謂”,占比2.44%。這一調查結果表明部分貧困大學生對資助中的“利”看得比較重,對資助中的“義”認識不足。
對于“你對盡己所能回報社會有何看法”這一問題,有242人選擇“從點滴小事做起,為社會多做貢獻”,占比84.32%;有25人選擇“先解決自身的困境再說”,占比8.71%;有16人選擇“把回報社會作為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占比5.57%;有4人選擇“沒考慮過”,占比1.39%。這一調查結果表明部分貧困生缺乏強烈的感恩意識和奉獻精神。
(三)校貧困大學生在自立自強方面的表現情況
調查高校大學生自立自強方面的表現則從基本價值觀、學習、人際交往、參與勤工助學到等幾個方面的問卷題來實現。其中,對于“你對自己家庭貧困的看法是”這一問題,有222人選擇“父母已經付出了很多,現在靠自己努力改變現狀”,占比77.35%;有61人選擇“這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礪”,占比21.25%;有2人選擇“父母沒有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影響了我的發(fā)展”,占比0.7%;有2人選擇“無所謂”,占比0.7%。這一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受訪的貧困生能夠理性看待自己所處的生活狀態(tài),但更多的是對生活壓力的反映,主動克服的意志還不強,另有個別的學生在思想上存在嚴重的偏差,需要予以關注。
對于“你對學習的看法是”這一問題,有199人選擇“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條件,努力完善自我”,占比69.34%;有49人選擇“學習是學生的本職,與貧困無關”,占比17.07;有31人選擇“受資助的學生必須通過努力學習回報社會”,占比10.8%;有8人選擇“和普通學生一樣,開心生活就好了”,占比2.79。這一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受訪的貧困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端正的,但有少數的貧困生還缺乏強烈的進取心。
對于“你和身邊的同學相處的如何”這一問題,有109人選擇“比較主動,與每一個同學處理好關系”,占比37.98%;有105人選擇“為身邊的同學盡可能提供幫助”,占比36.59%;有62人選擇“除了幾個要好的同學,其他不怎么接觸”,占比21.6%;有11人選擇“存在一定的隔閡”,占比3.83%。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受訪的貧困生在融入團隊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障礙,部分學生比較自卑,有一定的人際交往壓力。
對于“你如何看待與家庭富裕學生之間的差距”這一問題,有159人選擇“通過學習和工作,努力去彌補差距”,占比55.4%;有105人選擇“心理比較坦然,不會對我造成干擾”,占比36.59%;有21人選擇“心理感覺有落差,比較自卑”,占比7.32%;有2人選擇“不會與他們成為朋友”,占比0.7%。這一調查結果進一步凸顯了受訪貧困生的自卑心理,在不斷進行自我努力和完善的過程中,其敏感的情緒反應會造成一定的干擾。
對于“你對參加勤工助學工作的看法是”這一問題,有264人選擇“主動參加,靠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占比91.99%;有14人選擇“忙于學習,沒時間參加”,占比4.88%;有8人選擇“主動參加,但不愿意被同學知道”,占比2.79%;僅有1人選擇“不愿意參加”。這一調查結果的意見比較集中,幾乎所有的受訪貧困生都表達了積極的意愿。這充分表明貧困生對于各種改善自己生活的機會都非常珍視,具有積極改變自己的強烈愿望,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貧困生承受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四)高校貧困大學生在責任擔當方面的表現情況
調查高校貧困大學生在責任擔當方面的表現情況具有一定的難度,筆者只能通過一些相對比較隱晦的問卷題,從側面了解,主要是通過兩個現實生活場景中的問題來展開。第一個場景是獲得獎學金后的使用,問題為“你認為獲得助學金的同學應該向其他同學表示一下嗎”,有167人選擇“這是不良風氣,應當抵制”,占比58.19%;有91人選擇“這樣做不妥當”,占比31.71%;有26人選擇“比較反感”,占比9.06%;有3人選擇“理所應當”,占比1.05%。雖然絕大多數受訪的貧困生對以上行為持反對態(tài)度,但表達出堅決抵制態(tài)度的比例較低,這表明受訪的貧困生對于國家資助的接受還不夠坦然,社會責任感有待加強。
第二個場景是對于不正之風的處理態(tài)度,問題為“作為一名普通的貧困學生,你在面對班上同學的不正之風時”,有109人選擇“義正言辭的指出來”,占比37.98%;有101人選擇“告知輔導員進行處理”,占比35.19%;有54人選擇“不知道要如何處理”,占比18.82%;有23人選擇“不予理睬”,占比8.01%。這一調查結果的分歧比較大,有部分受訪的貧困生不能正確的對待和處理,存在明哲保身的心態(tài),缺乏應有的正義感。
四、高校貧困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調查研究結論
根據對調研結果的分析,提高高校貧困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發(fā)力:一是繼續(xù)加大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貧困大學生正確認識國家資助政策,端正受助的態(tài)度;二是加大對貧困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并建立一定的失信懲戒機制,提前約束和改變貧困生的不誠信行為;三是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發(fā)展平臺,使他們樹立信心,不斷進步,引導他們把精力集中到自我發(fā)展中來;四是要充分發(fā)揮高校輔導員在學生資助工作中的作用, 很多資助項目時間比較緊急,輔導員們因身兼數職、自身發(fā)展力不足等各種原因,無法及時完成工作,更談不上后續(xù)如何開展育人工作[2];五是不斷挖掘和培育先進典型,通過典型的示范效應,激勵更多的貧困生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六是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淡化貧困生的“標簽”,減少人際交往壓力,克服過度自卑的心理。
五、結束語
通過對本次調查研究,筆者對于高校貧困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狀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高校貧困生在心理上具有先天的壓力,在人發(fā)展、人際交往等方面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這些心理困擾也使他們產生了精神貧困的現象[3]。因此高校資助管理工作應為貧困大學生的自立自強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這也是貧困大學生的根本需求。提高高校貧困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就應緊緊圍繞貧困大學生的這一需求,積極引導他們更多的社會責任,不斷提升自我價值。當然也要從誠信和感恩兩個方面的教育來端正貧困大學生的行為,使貧困生在一個完整的資助體系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田園.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引起的大學生思想素質滑坡問題探析[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13(07).
目前,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新媒體也逐漸進入地方高校的課堂,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了新穎的上課形式以及便捷
>> 廣東省本科地方高校大學生課堂追隨力類型歸納與影響因素分析 高校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 對地方高校貧困大學生充分就業(yè)的思考 對地方高校體育類大學生就業(yè)指導的思考 網絡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影響調查 大學生消費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分析 淺析如何提高校園媒體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力 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就業(yè)工作的影響分析 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及德育對策思考 高校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影響分析 新媒體語境對當代大學生課堂教育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課堂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研究 對地方普通高校建設學習型大學生黨支部的再思考 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閱讀的影響 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及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教育對策 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yè)力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就業(yè)視角下的地方高校輔導員勝任力研究 地方高校大學生學習動力影響因素調查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拇指文化”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J]. 傳承,2011,(6).
[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年中國網民搜索行為調查報告[OL](http://.cn/hlwfzyj/hlwxzbg/)
油多了不好。記者勸孟娜打一些油多一點的菜的時候,她這樣說,并執(zhí)意要記者多吃一些帶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錢的炒粉絲。這還是在記者在場的情況下,如果是平時,她只要8毛錢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錢的白菜。
孟娜是中國農業(yè)大學車輛工程專業(yè)XX級學生,她的家鄉(xiāng)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70多歲的爺爺,加上父母,一共有9個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國農業(yè)大學車輛工程專業(yè),父親賣光了家里能賣的所有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專業(yè)每年需交學雜費共6200元。孟娜沒那么多的錢,她身上總共不過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學雜費,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用。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學校每個月給每個學生發(fā)放107元的生活補貼,孟娜還在學校申請到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在那間放了40多臺電腦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個小時進行清理,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掙上80來塊錢。
孟娜不敢上街買東西,一要花車費,二來東西貴。前幾天實在太熱,她花20元買了一件t恤;實在沒有鞋穿了,又花30元買了一雙鞋。孟娜柜子里還有一件春天買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學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調查的農、林、師范類高校中,像孟娜這樣的特困女大學生,超過了學生總人數的15%,她們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份《貧困女大學生調查報告》顯示,在一般的綜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8%。
五組數字
15.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93.7%月生活費不足200元
此次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xù)上學。
84.7%的人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
因為貧困,女大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業(yè)余生活有諸多阻礙。調查顯示,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著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28.1%的承受著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有66.2%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yè)余活動是勤工儉學;有83.8%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yè)余活動是學習,只有9.6%貧困女大學生有休閑、娛樂活動。勤工儉學的工作主要是校內勤工儉學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別為50.3%和45.5%。
貧困女大學生為了學費和生計,不得不利用課余時間甚至上課時間外出打工掙錢。掙錢只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根本談不上增添學習用品、書籍、資料等,更談不上進行形象建設。有56.6%的貧困女大學生不買服裝,有65.9%的貧困女大學生不買化妝品。
僅有4.1%的貧困女大學生贊成戀愛
在個人將來就業(yè)的問題上,有2.8%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有6.7%的貧困女大學生對于個人將來就業(yè)沒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貧困女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yè)后應該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貧困女大學生對自己很有信心,認為畢業(yè)后會有一份稱心的工作。
73.0%的人籍貫在非西部地區(qū)
關鍵詞:女大學生犯罪;特點;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D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11(2008)10-151-03
作者:劉華,吉首大學學院講師,碩士/屈迎昕,吉首大學學院副教授,碩士;湖南,張家界,427000
據2005年《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fā)展狀況》白皮書的統(tǒng)計,2004年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為609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45.7%,女碩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別達到44.2%和31.4%。伴隨著女大學生在高校學生中比例的上升,其犯罪率也呈直線上升態(tài)勢,在校女大學生(包括研究生)犯罪行為時有發(fā)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要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女大學生犯罪,則需了解其犯罪的特點、原因,進而對癥找到防控對策。
一、女大學生犯罪的特點
女大學生犯罪并不是刑法上的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歸納其定義可為:正在接受各類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女性,實施了刑法禁止的,具有嚴重危害社會的,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當前女大學生犯罪現象呈現了如下特點:
(一)范圍擴大,數量增長迅速。女大學生犯罪案件原多出自民辦高校,但自2000年以來重點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女大學生犯罪案件較之往年有了明顯的增多。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的武彬在其《大學生犯罪現象調查報告》中指出大學生犯罪案件,男女犯案量比為7:1,相對于男大學生犯罪數量,女大學生雖是不及,但其增長速度卻十分迅速。上海一項關于“校園犯罪”的調查報告顯示,2000年上半年受理的大學生案件中,女大學生(包括研究生)的案件占30%左右,比往年增長了100%。另據統(tǒng)計與1997年相比,截至2002年底全國在押女犯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女大學生犯罪案發(fā)率上升了56.3%??梢娕髮W生已經成為犯罪主體中的醒目群體,問題日益嚴重,應引起高度重視。
(二)犯罪類型的多樣性。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目前女大學生犯罪主要以物欲型和情緒型為主,但情緒型犯罪有所下降。當代女大學生犯罪70%都集中在以這兩種類型為主的盜竊、詐騙和上,盜竊罪表現的最為頻繁;性犯罪則是呈快速增長趨勢,漸與盜竊等物欲型犯罪持平。同時近年來功利型犯罪的出現也不容忽視,功利型犯罪表現為“造假”,例如偽造各種證件欺騙就業(yè)單位,或是為了學業(yè)或就業(yè)與他人達成金錢或是肉體的交易。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團體犯罪,女大學生犯罪不少是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沆瀣一氣,或是在校園里應外合,或是在社會上進行犯罪活動,其犯罪影響極壞,危害也更大。
(三)主觀方面具有預謀性。女大學生具有高學歷,其智商也比一般女性高,因此決定了她們的犯罪具有預謀性。多數女大學生心思縝密,犯罪前都要經過長時間的斟酌考慮和心理掙扎。如行動前都會仔細勘查、詳細計劃,在實施犯罪時也非常小心。這些說明女大學生犯罪時具有預謀性,在主觀方面是故意的,相對的那種突發(fā)性犯罪事件較少。
(四)犯罪手段隱蔽性。由于女大學生在生理體力不占優(yōu)勢,性格膽小柔弱等特點,決定了其較少采用血腥的暴力手段或者公然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犯罪目的。對于心思縝密的女大學生來講,她們的蛛絲馬跡很難被發(fā)現。2006年在鄭州某大學圖書館廁所內破獲的女大學生高愛紅販毒案就是一例,高愛紅因手段隱蔽,做事小心,所以很長時間都未被發(fā)現。女大學生犯罪更隱蔽的方式是利用網絡犯罪,網絡的遠距離性、虛擬性為犯罪提供了更加隱匿的溫床。
二、女大學生犯罪的原因
(一)人生觀、價值觀偏離。部分女大學生從小被灌輸的單一價值觀就是拼命念書考上大學,而素質教育卻出現缺失,主要表現為自我意識膨脹,一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不關心他人的感受,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這樣就必然導致性格扭曲,產生偏執(zhí)人格。同時只索取不奉獻的人生觀會把金錢看成一個人的終極目標,她們貪婪、自私、冷酷而缺乏最基本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在索取中可以不擇手段,包括出賣身體和尊嚴。另外,她們崇尚享樂主義的幸福觀,這也會驅使女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低級的感官享樂,鋌而走險,走上、吸毒……甚至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的不良教化。家庭作為人的社會化啟蒙,和女大學生的成長有極其密切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普森斯說:孩子的德育應從搖籃時開始,因為當今社會缺乏的不是頭腦而是品德。家庭溫暖和教養(yǎng)的長期匱乏,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一些女大學生正是利用父母的疏于管教,在父母無法涉足的空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還有一些女大學生被父母放縱溺愛,其需求通常無條件的被滿足,一旦得不到就會想通過其他不法渠道獲得,這也是其走向違法犯罪的原因。同時父母的身教言行也對女大學生的成長有很重要的影響,尤其是母親的形象和特質。國外一項權威調查表明,犯罪者70%出身于父母有犯罪記錄的家庭,凡是母親有犯罪記錄的家庭,其子女86%以上行為不良,大部分女大學生違法犯罪是由于受道德敗壞的母親的影響。
Abstract: Discusses the impoverished university student bad psychological feature the main performanc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rom cultural and the theory angle of view, the strategy which the research deals, to promotes the impoverished university student healthy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關鍵詞:貧困心理亞健康群體
key words: Impoverished psychological Asia healthy community
一、貧困大學生總體調查情況
最新調查顯示,在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并產生了種種心理障礙。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日前公布的《中國貧困高考生調查報告》顯示,在北京高校中,有60%貧困生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感到“羞愧難當”;22.5%的貧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師生善意的同情。報告中指出,40%貧困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因為貧困受到打擊,更有近20%貧困生由于貧困對社會持極端的觀點,影響了心理健康,有8.5%的學生認為校園出現犯罪活動與一些學生的貧困有關。所謂貧困大學生主要指在校期間的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的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的大學生。目前中國貧困生總數估計超過500萬人。
我校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
由此可見,多數貧困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抗拒師生善意的同情,在人際關系上趨于封閉。貧困也對近半數貧困生的人際交往產生影響,使其不愿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生活相當封閉。
二、 貧困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
通過對貧困學生的心理調研和心理測試等多種途徑了解和總結出貧困生出現心理障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不少貧困生多來自農村,文化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相對落后,許多農村學校的教育長期以應試教育為主,很多鄉(xiāng)村中小學音樂、美術、體育課都不能充分開展起來,外語、計算機等課程學習條件也很差,素質教育在這些學校中只是一句空話,因此導致“心理貧困”。
二是貧困生與人交往常抱著一種防御心理,將自己封閉起來,并且對別人的評價特別敏感,在交往中常表現出害羞、害怕、拘束、緊張、回避現象,原因是因為自卑心理較重。
三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大學生中不時泛起各種各樣的消費熱點,這無疑給囊中羞澀的貧困生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四是社會文化的不良因素加劇了貧困生的心理困擾,社會文化在一些人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種以金錢為唯一目的的亞文化,人際關系變得勢力和冷漠,加劇了貧困生對金錢的渴望,更加看重了物質利益的作用,導致心理失衡。
五是高校畢業(yè)生分配帶來就業(yè)壓力,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實行雙向選擇,人才市場的擇業(yè)競爭還存在著一些不公正現象。貧困大學生沒有父母可以依賴,面臨的就業(yè)壓力更大。
六是社會上一些善意的動機實施不當也無意加大了貧困生的心理壓力,如各種資助工作,本來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宣傳不夠或教育滯后,使一些學生雖然物質上得到了資助,精神上卻遭到了挫傷,從而加重了自卑心理。
三、 如何化解貧困學生的心理危機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開展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從中學到大學,對于每一個新生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生活環(huán)境還是學習方法,無論是自我的目標還是社會的期望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能否在這種環(huán)境下盡快適應新的大學生活,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中能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因此,我校在大學新生開學后開設心理教育課,其所起到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不僅根據各個貧困生的具體實際,在幫助貧困生解決經濟困難的同時,同樣也以高度的責任感去幫助這些同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縮短心理轉變所需要的適應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針對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我校還會定期舉辦了對象明確、針對性強的專題講座、討論會,為學生營造一個文明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
其次,全方位的經濟資助是開展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針對高校貧困生問題,國家為使家境貧困的學生上的起大學,從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基金、困難補助和學雜費減免等五個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校不僅認真落實這些政策措施,同時學校也通過設立校綜合獎學金以及為貧困學生安排校內勤工助學崗位等措施幫助貧困生解決經濟問題,同時還會積極運用我校貧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頑強拼搏而獲得成功的優(yōu)秀代表,樹立榜樣,激勵其他貧困學生以健康和上進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
再次,加強學校、班級、宿舍等育人環(huán)境建設,發(fā)揮學生會、社團、心理醫(yī)生和心理輔導員的作用,積極開展心理互助活動,使貧困生感受到社會和學校的溫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心理咨詢是改善學生適應能力、促進人格健全發(fā)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周,我校特地安排每個新生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做一次心理測試,從而初步發(fā)現一部分心理健康有待提高的學生,提高心理健康建設工作的效率。在我校各級校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心理健康工作得到迅速發(fā)展。首先,由專職心理保健人員在學生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普及心理健康基本常識教育,培訓一批學生骨干,通過社團活動、黨員一對一結對活動等形式及時發(fā)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并介紹或推薦有嚴重問題的學生去尋求幫助。其次,對各系輔導員、班主任進行心理保健專題培養(yǎng),并掌握解決一般心理問題的能力。
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之政府責任初探
大學生志愿者培訓發(fā)展模式研究
網絡時代中國青年社會參與的特點及思考
志愿服務與青年時尚研究初探
新時期團組織引領志愿服務協同發(fā)展的探析
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接納機制研究
我國流浪兒童救助中的民間組織參與路徑
高職法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改進和優(yōu)化
新時期團組織引領志愿服務協同發(fā)展的探析
志愿服務與青年時尚研究初探
廣州亞運會志愿服務文化遺產特征分析
社會工作視野下的貧困大學生資助績效評估
國外城市社區(qū)公共服務研究綜述
中國志愿行動融入社區(qū)建設的困境與對策
青少年性犯罪動機類型與針對性預防對策分析
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者隊伍的現狀與建設策略
論青少年美育素質養(yǎng)成的悟化范式
論我國政策工具應用背景的優(yōu)化
廣東省農村青年協會建設調查報告
淺談當前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困境及路徑
透過歷奇教育淺析體驗式培訓在中國的發(fā)展
家庭功能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與對策
中國歷奇教育的發(fā)展軌跡及思考
城市高中生偶像崇拜校際差異的調查分析
志愿者服務動機調查與激勵機制設計
廣東青年中心建設模式的探討
現代性的流變:從新青年到新人類
沿海地區(qū)大學生網絡群體的調查分析
實地研究方法在青少年研究中的應用現狀
最終消費在廣東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社會資本視角下的城市社區(qū)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青年文化態(tài)度的嬗變軌跡剖析
對進一步完善我國仲裁制度的思考
當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調查及對策研究
關于廣東高職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
淺談非公有經濟領域青年發(fā)展需求
青年人力資源狀況及改善對策
英國志愿服務發(fā)展及對中國的啟示
社會轉型下開展家庭社會工作的必要性
我國上市公司推行獨立董事制度之法律思考
城市社區(qū)就業(yè):背景、問題與對策
順德市青少年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信息網絡時代高校共青團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
當代青年價值觀的沖突及教育對策
西部:重視民族文化資源發(fā)展民族旅游經濟
廣州市黨政機關青年素質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大學生素質教育應突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了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結果表明,大學生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游玩費、通信費、戀愛費逐漸增長,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fā)展,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因此,應形成更好的消費氛圍,指導大學生合理規(guī)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注重精神消費,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從這一意義上說,校園里出現的不良消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加重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感情;還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校園人際關系,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學生個人來說,這一時期形成的道德觀念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為,并且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所以,正視中國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刻不容緩!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了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筆者對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yè)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東商學院、廣東工業(yè)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qū)等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接受調查共320人,平均年齡20.8歲,平均年級為2.1年級。
2.方法:一是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經預試、反復修改后形成,問卷題型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發(fā)145份,有效問卷138份;二是網絡問卷調查,通過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讓各大高校的部分學生網上答卷。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人數110人,問卷做到了隨機發(fā)放;三是一對一談話或座談會等形式獲取信息,進一步了解被調查者的消費心理和價值取向。訪談的方式隨機選擇了愿意接受訪問的65人.三種形式形成互補,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研究更具客觀性。
3.資料處理:全部原始數據采用exel xx進行分析和統(tǒng)計。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于35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占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fā)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92%,其中70%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4.游玩費、戀愛費逐漸增長。隨著旅游的概念進入現代消費,大學生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花費。據了解,大學生平均一年內會出游兩次,跟集體出游或是與三兩好友同游。另外,調查中占30%的大學生在談戀愛,他們每月用于戀愛的費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這是當代大學生中出現的一種不甚合理的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
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我系做了本次題為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問卷調查活動。本次活動中電子信息工程系學生會各部門密切配合,對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分工到個人,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活動。
本次調查中,我們在電信系共發(fā)放了100份調查問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調點在了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基本達到了調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本次調查難免會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望各位領導和同學對此提出寶貴意見,我們一定會爭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如下。
1.購買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學選了質量與功能,而選品牌,美觀別致和價格的同學各占11%左右。可見質量與功能是決定我們系學生購物的最關鍵因素,他們對品牌、價格以及外觀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學生在購物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這是大學生和一般時尚消費者的最大區(qū)別。
2.大學生的消費方式:
32%的學生選擇了事先做好消費計劃再花錢,45%的同學選擇能省則省,另有少數同學選擇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來我們系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有計劃的消費,能做到不亂消費,不亂花錢。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資金做個快樂的消費者。
3.平均每月生活費;
5%的同學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學每月生活費在300-500元之間,另外55%的同學在500元以上。這和在校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密切相關也基本吻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貧困生,而5%的比例或許也基本符合在校貧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費狀態(tài)是:
24%的同學認為夠花就行,29%的同學以定出消費計劃為準則,而51%的同學希望每月都有贏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筆錢,你會如何使用:
32%的同學想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20%的同學有周游世界的夢想,5%的同學想捐給慈善機構而40%的同學要把錢存到銀行另有12%的人選擇其他使用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事實上無法得到滿足或許這就是大部分同學選擇買自己想買的東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購物點:
46%的同學選擇百貨商場,33%和14%的同學選擇專賣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學會去一般的小店。大學生是介于普通消費者和時尚消費之間的特殊消費群體,所以我們系的同學都比較傾向于去百貨商場消費。
7.物品選擇的標準:
60%的同學選擇舒適,14%的同學選擇與眾不同,15%的人認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認為無所謂。從數據看來我們系的學生還算是比較實在的一族消費者,他們花錢消費追求更多的是舒適。
8.每月消費的主要項目:
62%的同學主要消費項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學以書籍為主更注重自己的學習,16%的人選擇購物,6%的同學每月消費的主要項目是娛樂,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來我們系的同學一般都還無法自立,他們的生活費還得靠父母,所以他們都會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亂消費,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為第一。畢竟欲不可縱,成災!。
9.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否購買沒用的東西以求發(fā)泄:
20%的人會,而絕大多數80%的同學都選擇不會。在沒有完全獨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沒必要和錢過不去嘛!
10.購物時會否有:
25%的同學認為有,而36%的同學感覺不到。就我們系的同學看來把購物當作購物的還是稍微多一點。
11.當身無分文時,朋友去玩,你會怎么做呢?
65%的同學選擇婉言謝絕,然而有35%的同學會借錢消費。或許這的確有點難以選擇,畢竟朋友相邀嘛!或許這也得看是哪種朋友!
12.買到偽劣商品時:
44%的同學會去找商(廠)兌換,37%的同學會忍氣吞聲、自認倒霉,另有19%的同學選擇其他做法??磥砦覀兿档耐瑢W作為一個消費者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方面的意識并不足。我們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或許更確切的說在維護大學生消費權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樂觀。
13.買完東西后會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學會保留,47%的則不會保留。
在校大學生兼職調查報告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大學生有75%以上都有過兼職經歷,全國百萬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勞動力市場,而同時有些不法公司,中介又利用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騙取中介費用。行走在寧靜大學校園,你一定能夠看到墻壁上、宣傳板上、櫥窗內形形的廣告,是機會還是誘惑?面對急聘、招募、家教信息我們該何去何從?為此本刊聯合南農學通社記者團就大學生兼職狀況做了一次廣泛的問卷與網絡調查。
此次調查我們共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1份,有效率達85.5%。網絡問卷瀏覽量將近1000,在各高校論壇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在此基礎上我們做了如下分析,希望對廣大想做或已經在做兼職的同學有所幫助。
男生兼職多半為鍛煉自己
此次的問卷調查,在男女、年級上的分布比例,可以說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男女比例分別是52.0%和48.0%;男女生在兼職的主要目的上存在著很有意思的差別:男生沖著錢去做兼職的,占被調查男生總數的43.9%,女生的這一數值是53.9%;男生兼職為鍛煉自己的,占被調查男生總數的52.4%,女生的這一數據是41.5%。
男生中為鍛煉自己而選擇做兼職的占了大半,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女生兼職為賺錢的占了大半。學工處心理輔導老師表示:可能是男生更有遠見,同時他又補充道:也許是因為女生比例比較大,貧困生相對較多造成的。
而在年級的分布上,主要是以大二大三為主體,這基本上是出于對現實情況的考慮:大一新生剛跨進大學校門沒多久,有兼職經歷的人還不是很多,同時,大四的學生,由于忙著各自前程,并且畢業(yè)在即,較難實施調查。
學生的合法權利需要重視
在被調查學生中,在第一次兼職的時間這道題上,165個人填答了,還有6個人沒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學生中,大一就開始兼職的學生占到了57.0%。第一次找兼職,大部分的學生還是通過學生兼職中介,在調查中,這一比例占到了45.0%,而由同學介紹、自己找、學校勤工助學找到兼職的分別是24.0%,18.1%,9.9%。
比照其中的兩個數據,記者發(fā)現里面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57%的同學從大一開始兼職,而同時又有45.0%的學生,第一次是通過學生兼職中介找工作的。就以上兩個數據看,其實,整個學生兼職中介還是相當有市場的。但中介市場魚龍混雜,大學生兼職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個大問題。調查顯示,有將近百分之五十做過兼職的同學沒有受騙,但也有多達百分之四十的同學有過受騙經歷。
遇到這個問題的同學,最直接的解決辦法是撥打110或315消費者會,一般中介為了長期經營考慮,只要有關部門介入他們都會歸還中介費。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學們,最好與中介簽合同,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如果沒有任何問題,最好不要輕易交中介費,以防上當。
在兼職次數調查這道題上,只有133個同學填答,33個同學沒有填答。從調查結果看,做兼職次數最多的同學多達10次,而平均兼職的次數是2.33,絕大多數同學僅做過一次兼職。
家教和勤工助學最有保障
至于如何協調兼職和學習的關系,被調查學生中,在為做兼職,可曾逃課這道題上,170個人填答了,1個人沒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學生中,表示翹過課的占了31.2%,可見翹課比例還是相當高的,看來如何協調好兼職與翹課的關系不容忽視。在對上題中所提到的翹課的學生的翹課頻率調查中,65個人填答了,有106個人沒有填答。從填答的65個人看,大部分人選擇了很少,這一數據占到了64.6%,另外表示其翹課頻率一般(每周一兩次)的占26.2%,表示經常翹課的(每周3次以上)的占9.2%。
大學生兼職調查報告范文
調查時間:20xx年10月6日
調查目的:當今社會,兼職已成為大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不以為然,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
工作經驗以便在往后的實踐中能更好的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尋找發(fā)展的機會。為了了解學生對于大學生兼職問題的看法,我們開展了此次活動。
調查對象:淮南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0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
1.大學生兼職的基本情況
2.大學生在兼職工種
3.影響兼職的因素
4.大學生兼職的利與弊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f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發(fā)放問卷50份,收回問卷50份。
調查結果:
一、大學生做兼職的現狀分析
經數據統(tǒng)計,出于補貼生活費用的占23.3%,其中男生占46%,女生占54%;為了積累社會經驗,鍛煉能力,為以后工作做準備占52.3%,選擇此選項的男生有52%,女生有48%;選擇體驗生活,開拓眼界的同學占17.3%,其中男生占39%,女生占61%;另有8.1%的同學出于其他目的去做兼職。如表,
可見,做兼職不僅僅為了賺錢,更多的同學是為了接觸社會,可以拓寬交際面,積累社會經驗,為鍛煉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當然有些比較貧困的同學考慮更多的是增加自己的生活補助,為了緩
解經濟壓力,減少家庭壓力。總而言之,絕大部分同學從事兼職的目的比較明確,認為兼職的收獲主要是賺錢和積累社會經驗,少數同學認為可以廣交朋友,拓寬交際面。兼職作為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大大縮短了學校與社會的磨合期。 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要找好學習與兼職的平衡點,敢于嘗試有一定知識含量的兼職。這才是我們學習知識和實踐知識是兼職的過程和目的。
二、兼職種類的調查
經調查顯示打工學生所選擇的打工種類是:22%的大學生選擇服務行業(yè);12%的大學生選擇家教;32%的大學生選擇市場調研員;13%的大學生選擇推銷員;12%的大學生選擇做導游;9%的大學生選擇做校園。
不論何種兼職,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夠從中得到收獲,使自己
得到鍛煉。
三、兼職的利與弊關于大學生兼職。
兼職的利處
1.步入成人的行列,我們無論家庭條件優(yōu)越與否,我們都渴望獨立,需要獨立,而獨立的首要問題是經濟獨立,做兼職正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用自己的手,掙自己的錢,上自己的學,走自己的路。兼職打工同時可以取得物資跟精力上的回報。對經濟有艱苦的學生來說,兼職打工是他們進行實踐學習的一個主要的物質基本以及精神能源。
2.打工可以幫助我們在社會中認清自我,豐富閱歷,培養(yǎng)交際能力,增加社會經驗不斷成熟。
3. 從企業(yè)的角度來說,大學生有熱烈的工作激情,有豐富的想象力,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有強烈的責任感,經濟回報小,人力成本節(jié)省,這些優(yōu)越條件企業(yè)不會視而不見的。因此公司企業(yè)是非常愿意接受大學
生兼職打工,因為他們可以以低廉的價格換來高素質的勞動力,降低經營成本。同時,他們還能通過這種形式充分考察大學生,以便日后吸收全職員工。
兼職的弊端
1.據調查,大學生兼職的范圍很窄
2.有些兼職存在危險性,比如酒吧服務員,在酒吧那樣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環(huán)境中,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
3。效率問題,兼職的確帶來一定好處,諸如收入、經驗等,但消耗的時間、精力成本得不償失。
4容易影響對金錢的態(tài)度,使學生形成錯誤的人生觀,過早形成拜金主義
四、大學生兼職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人不能協調好學習和打工的時間安排;工作之后的勞累分散精力,導致無心學習;容易影響大學生對金錢的態(tài)度,使學生形成錯誤的人生觀,過早形成拜金主義;社會很復雜,大學生打工容易受騙上當。我們認為:大學生兼職不是只有弊端的,也是有益處的。大學生論年齡已是成人,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知道是非觀念,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頭腦也不會過于簡單,遭人騙也不是那么簡單容易的。我們應該把握兼職的機會,讓我們自己學習如何有效地分配時間和精力。
關于在兼職中學生受騙的現象,《大學生兼職期間權益保護問題探析》的作者鄧岳南認為,大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敢于同違法違規(guī)侵權行為進行斗爭,這樣司法救濟才能成為可能。《對高等院校學生兼職狀況的思考》的作者米霞認為,學校應該加強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創(chuàng)造合適的條件與氛圍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懂得自己需要什么,讓學會自己做出選擇。
調查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