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第1篇: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文言文閱讀;強化策略

在小學語文課程活動中,文言文具有語言凝練、詞句優(yōu)美等特點,是十分值得展開深入閱讀和分析的。但是隨著年級的提升,小學語文文言文的情感愈發(fā)復雜、內容愈發(fā)豐富,給學生閱讀帶來較大難度。因此,教師必須針對文言文強化閱讀探究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小學語文課堂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另一方面有助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從前者來說,文言文語言結構特殊,極為考驗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知識儲備量。提高該部分內容的教學力度,就是帶領學生以多種方式,從多角度出發(fā)更深入地分析文言文的語言結構,感受其語言魅力。而這樣的過程,恰好是一個提升學生語言感知力的過程,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從后者來說,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加強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夠讓小學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優(yōu)秀民族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大有裨益。

二、小學語文課堂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了解背景,知人論世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文言文學習中,將閱讀建立在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的基礎上,往往可以實現對文章的高效閱讀和高質量理解。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分析文言文的內容,還要加強對其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因此,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經歷、價值觀念等展開分析,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之后,再逐步加深其對文言文的閱讀。但是以往的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都是直接引導學生讀文章、分析詞句,并未給學生介紹文章背景、作者生平,也沒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知人論世”的閱讀學習習慣。這樣,由于學生缺乏對文章背景、作者思想的了解,即便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也難以準確理解其核心情感、深層內涵。這就要求教師在文言文閱讀教學指導時,應幫助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的背景,培養(yǎng)學生“將閱讀建立在了解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上”的良好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直觀地將文言文作者的主要事跡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對文言文內容產生探究興趣。這樣,在以后的教學中,即使教師不再主動提醒他們探究作者生平、文章背景,不再為學生提供相關材料,學生也能主動對相關內容展開探究,從而實現對文言文的高質量閱讀,促進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分析注解,清除障礙

文言文與白話文在語言結構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也學周刊LEARNINGWEEKLYMay.2022Vol.152022年5月第15期是阻礙小學生閱讀并理解文言文的關鍵因素,教師想要引導學生高效閱讀文言文,必須幫助他們理解其特殊語言結構,清除閱讀和理解的障礙,而分析注解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1]。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帶領學生加強對教材注解的分析,并借助注解完成對文言文的解讀。然而就目前來說,在注解分析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數教師更加習慣于引導學生一邊閱讀文言文一邊分析注解,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和注解分析都是時斷時續(xù)的,綜合反饋效果必然會差強人意。而且在閱讀文言文時分析注解,必然會使學生將注解單純地作為輔助理解文言文的工具,降低了注解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必須調整注解分析引導方法,將其放在正式閱讀文章之前,先帶領學生分析注解,清除閱讀障礙,再鼓勵他們對文言文展開閱讀。此時需要注意的是,為進一步強化注解分析的效用,教師應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自主分析注解含義。當學生自主分析完注解后,教師再進行糾正或詳解,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其語文思維。

(三)聆聽文本,鋪墊閱讀

語文是一種語言,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應圍繞聽、說、讀、寫四方面展開,文言文閱讀學習也是如此。而綜觀古人的語文學習方法我們可以看到,經常會出現“師者吟誦文章,學習者聆聽感受”的現象。這種“先聽后學”的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特殊語言節(jié)奏的感知,有助于小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并促進其文言語感的形成。反之,如果在講解文言文時不重視朗誦,學生對語言節(jié)奏的掌握不當,就會影響語感,并在分析文言文時出現斷句錯誤進而產生錯誤理解的現象。因此,以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文言文閱讀教學為目標,教師可以嘗試創(chuàng)設“聆聽文本”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專業(yè)人士吟誦所學文言文的音頻,引導學生用心聆聽,讓他們感受文章內容和語言節(jié)奏。在傾聽后,教師強調其中需要留意的地方,并再次示范這些部分的正確朗讀節(jié)奏。如此,將閱讀建立在“聽”的基礎上,學生不僅能更迅速地讀懂文章,還能圍繞讀到的內容和聽到的內容展開對比分析,在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基礎之上,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加活躍,這無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四)誦讀融入,優(yōu)化體驗

前文曾提及“吟誦”一詞,除聆聽專業(yè)人士吟誦文言文之外,教師也可以吟誦文言文。當然,學生同樣可以成為吟誦文言文的主體,使其在吟誦過程中優(yōu)化自身學習體驗,提高文言文閱讀學習效率[2]。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還可以融入誦讀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通過吟誦文章加強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但是綜觀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文言文課堂,誦讀活動的設計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有一些教師存在“誦讀會讓課堂變得無序、是在浪費時間”的錯誤意識,他們不僅不會積極組織誦讀活動,甚至還會以“保持課堂安靜”為理由阻止學生的誦讀行為。在該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閱讀學習是單一的、刻板沉悶的,僅停留在文字表層,這種淺層化的學習難以深入人心,學習質量自然難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以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為出發(fā)點,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融入誦讀理念,加強對誦讀活動的設計,以分角色朗讀、分段朗讀、小組成員輪流朗讀等多種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聲吟誦文章。這樣一來,學生在吟誦的過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節(jié)奏,通過肢體動作的巧妙融入加強對文言文情感的感悟,自然能夠加強對文章情感的理解,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五)情境展示,促進理解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較低,原因還包括缺乏良好的情境指導。由于小學生尚未積累足夠的語文知識,思維能力尚未成熟,經常會在閱讀文言文時出現困惑,無法對文章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而且因為知識積累不足,對文言文中的典故一無所知,這也會影響理解程度。久而久之,這種挫折和失敗甚至會使學生降低學習興趣,逐漸喪失學習主動性,這對教師組織后續(xù)教學活動是大為不利的。為規(guī)避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手段,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問題情境、游戲情境、生活化情境等多種形式,來展示文言文的內容,并講解知識、引導閱讀。在直觀情境支持下,學生通過讀圖、看動畫等方式了解了文言文所講述的故事,自然能夠逐步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3]。同時,這樣的學習形式也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可以有效地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其文言文閱讀熱情,對后續(xù)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大有裨益?;诖耍瑢W生可以在文言文教學中借助情境提高自身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完成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六)微課教學,突破難點

微課作為伴隨信息化教學出現的一種全新教學工具,具有簡潔明了、便捷度高、知識點突出等特點,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文言文教學活動中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突破理解難點,強化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這意味著,為更好地實現“加強文言文閱讀”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加強對微課這種教學工具的合理運用,在課堂上借助微課講解文言文中的難點,以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直觀的認知。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大多數教師在該方面做得不夠理想,他們或者忽略了微課的積極作用,并未圍繞課程難點設計微課內容,直接在網絡上下載相關課件,或者在設計和應用微課時選擇了錯誤的方法,如一味播放視頻、不進行補充講解、照搬教材中的內容等,限制了微課積極作用的發(fā)揮,也影響了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面對該種情況,教師應積極調整對待微課的態(tài)度,注重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主動圍繞文言文難點設計微課并加以運用,使微課內容更具針對性。教師還應該關注對微課運用方法的優(yōu)化和調整,在播放視頻時進行補充講解,以“微課+板書”的形式來加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感悟。如此,微課、教材文字、教師講解三者之間實現有機結合,學生必然會更加迅速地突破學習難點,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基于此,學生在觀看微課時,會不自覺地被其中生動有趣的知識吸引,課堂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從而在主動性較強的心理狀態(tài)下完成對文言文的學習,使語文課堂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

(七)聯系生活,暢所欲言

雖然文言文中所涉及的內容與當前社會生活存在一定的距離,但是任何文學創(chuàng)作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通過合理的代入可以激發(fā)讀者的生活感悟。將小學語文文言文課堂閱讀教學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常??梢垣@得意想不到的收獲[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與文言文中所描寫的內容相似的事情,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身在經歷或回憶該事件時產生的想法,并與同桌分享這些經歷和想法,在加強互動的同時,還能以遷移生活經驗的思考和暢所欲言的表達促進其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但是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經常忽略這一點,在課堂上一味地根據教材講解知識,并未合理地融入生活元素,很難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這種教學形式,嚴重阻礙了學生遷移思考能力的提升,降低了其學習效率。這再次證明,以強化文言文閱讀教學為目標,教師應積極融入生活元素,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或是提出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思考并遷移知識,討論文言文中出現的相關內容。這樣,以真實的生活經驗為支持展開遷移思考,有助于學生在討論中迸發(fā)新的靈感,學生必然可以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優(yōu)化閱讀體驗?;诖?,學生會架起生活與語文教學中相關內容的橋梁,拉近生活與語文知識的距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八)學生總結,夯實掌握

需要強調的是,小學生的思維尚不成熟,對部分知識的印象并不深刻,極易在課堂學習結束后遺忘知識。而真正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活動,應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學生遺忘知識的可能性。這樣,及時組織課堂總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最后要有計劃、有條理地梳理知識點,在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新的學習,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然而綜觀當前的語文教學活動,仍舊有一部分教師不重視課堂總結,在學生讀完文章或教師講解完當堂內容后直接結束教學,即便留有一定的課堂剩余時間,也多是會繼續(xù)講解新的知識。這也導致學生難以在課堂上對文言文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掌握,文言文學習基礎得不到夯實,存在很多的知識盲點,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影響了整體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面對該種情況,教師應以加強教學總結為根本任務,對教學形式做出改變,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前,預留幾分鐘時間帶領學生總結在課堂上學習的文言文知識,并利用思維導圖或是知識結構圖將知識點羅列出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更直觀的了解和掌握,逐步幫助他們完善知識體系。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主動歸納、總結的好習慣,熟練運用思維導圖,最終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偠灾?,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小覷,既直接關系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又與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息息相關。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文言文的閱讀價值,積極探究能夠從根本上增強文言文教學效用的方法,以強化指導、優(yōu)化教學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秀惠.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0(52):142.

[2]李晶晶.讓小學生在文言文閱讀中汲取先哲的智慧[J].課外語文,2020(36):111.

[3]程慧君.小學語文文言文的教學定位及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0(34):49.

第2篇: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

一、高中文言文學習現狀的分析

就目前文言文學習的情況而言,效果并不理想,在文言文知識水平掌握上偏低。導致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因素很多,具體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缺乏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感覺到文言文學習十分枯燥,相關知識難理解,內容晦澀,需要背誦的內容比較多,而且缺乏趣味,所以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高。當然許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和語文考試,在思想上并沒有主動學習文言文的想法,缺乏學習動力。第二,文言文基礎知識較差?;A差是造成文言文學習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A知識缺乏且不牢固,很多文言文內容難以理解,學習吃力,進而對文言文產生抗拒心理,最終導致實際學習情況不佳。第三,學習方法不當。很多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選擇死記硬背,在方法上缺乏靈活性,而且在文言文翻譯上十分依賴工具書,不利于自身文言文翻譯水平的提高,影響了文言文的整體學習效果。文言文的價值不僅在于對文章表現形式上的高度概括性,更在于文言文中富含的智慧和中華文化。文言文的學習有利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還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所以,對于高中生而言,加強文言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將文言文學好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有的學生認為文言文字詞多義,不好掌握;有的學生認為老師對文言文的講解沒有激情,聽到文言文就犯困;有的學生覺得背誦文言文太過枯燥。據相關調查顯示,40%的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這么高的比例不得不值得我們關注。

二、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一)在誦讀中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掌握語言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和途徑。通過對文言文進行反復的誦讀,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言文,提高語感。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習慣,在平時文言文誦讀中,可不斷嘗試去翻譯比較淺易的文章,提升翻譯能力,并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每個星期讀幾篇文言文,長期堅持,讓閱讀達到一定量,在不斷誦讀中親近文言文,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去把握所學內容,有助于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誦讀可運用的形式很多,但在誦讀時需把握句讀,理解其意,并學會把握作者思想情感,而非死記硬背。以理解其意為基礎進行反復誦讀,通過實際感官將文言文中的字、詞、句刻入腦海,理解其意旨和內容,不斷轉換為自己的知識。(二)打好文言文學習基礎。想要提高文言文翻譯、理解能力,必須大量積累實詞、虛詞,而這一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去記憶和探索理解,不斷提升語感能力。在課前,需落實字詞,認真閱讀課下注釋,進行口頭翻譯;在課堂中認真聽講,對比自己理解與老師講解中的不同地方,有疑惑需提出來并進行探討交流,運用語法和語境對文言文進行情景推測,從而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在課后,需獨自進行書面翻譯,并讓老師檢查,從而及時糾正翻譯中出現的問題。此外,對于課堂中出現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句式、文化常識等做書面的分類整理,做到長期堅持。雖然這樣的學習方法比較繁瑣,但對于文言文基礎的夯實十分有效。(三)對知識進行歸類復習。文言文的學習必須掌握許多基礎知識,并對這些零散知識進行歸類整合,形成系統(tǒng)化,腦海中必須有一定的知識框架,才能更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因此,在文言文學習中,以教材為基礎,進行實詞、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文言斷句、古代文化知識等專題歸類,并通過不斷的理解和練習,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掌握。對于重點詞類和典型的句式需要進行歸納總結,不斷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找出其中規(guī)律,把握學習重點。整體來講,文言文的學習知識點多且瑣碎,容易遺忘。因此,需要對學過的知識做歸納總結,從而對所學內容進行牢固的掌握。文言文知識歸類和積累越豐富,分析、閱讀能力也就越強,課內、課外加強閱讀的積累,定期閱讀一些經典的文言文著作,不僅有利于文言文知識的積累,還有助于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四)在思考中學習文言文。蘇軾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痹谖难晕膶W習過程中,除了對其進行背誦,還需要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進行批注,做好讀書筆記。無論是精辟的論述還是厚重的情感,能觸發(fā)我們思索和感悟的詞句,可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標記,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學習心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文言文的學習,在疑惑中尋求答案,在尋求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掌握,學會從思考中去學習文言文,這也是融會貫通的重要學習方式。

作者:周禹彤 單位:遼寧省大連市第八中學

參考文獻

[1]高偉.學習高中文言文的幾個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

[2]楊志剛.高中文言文有效學習策略實證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11).

第3篇: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課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學,既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更是高中語文教師爭論的焦點。然而即使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學效率低下仍是不爭的事實,大致可用“累、慢、悶、差”四個字來形容: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慢,教師教學進程慢,學生形成積累慢;悶,課堂氣氛沉悶,差,教學效果差。一句話,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學更有效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抓好背誦

文言文教學非常適合運用誦讀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誦讀是達成對話的一種有效途徑,誦讀者在誦讀中自創(chuàng)情境與文本言語碰撞、交流、融會,這種交流、對話是誦讀者渴望得到的,也是教師希望看到的,所以在教每一課文言文時,我著意突出對學生誦讀的指導,留給學生誦讀的時間,讓學生親近文體感知作品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好的理解內容,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直至成誦。

宋學家陸九淵曾說過:“涵泳工夫興味長”,文言文語言凝練,能給人留下很大的回味空間。

在文言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誦讀并形成習慣,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誦讀的形成靈活多樣,誦讀教學必須循序漸進地有梯度地進行。

第一、通過誦讀,借助于注釋、字典、掃清字詞讀音障礙,并初步理解字詞的含義及有關文言知識點。

第二、通過誦讀,正確斷句,把握文章的朗讀節(jié)奏并體味文句意蘊。

第三、通過誦讀粗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內容。

第四、通過誦讀逐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內在韻律,并初步鑒賞文章的藝術特色。

第五、通過反復誦讀,學生把文章內容與主旨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反復熟讀的前提下讓學生進行背誦,這時學生可以品出文中感情意境甚至陶醉其中,在此基礎上再品味課文,那就駕車就熟了。

二、要注重點撥

所謂點撥,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用畫龍點睛和排除障礙的方法,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自己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以達到掌握知識并發(fā)展能力的目的。所謂‘點’,就是點中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這種點撥,是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及其活動規(guī)律,適應培養(yǎng)能力和發(fā)展智力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需要,啟發(fā)思維,排除疑難,教給方法,發(fā)展能力。

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教師應注重引導性點撥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點,包括重點實詞、虛詞、詞性實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文言句式、文句翻譯、重點內容、核心段落、精彩語句及學生難懂或容易誤解的問題。緊密聯系上下文,在課文特定的語境中開啟學生思路,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或審美意境中,準確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真切地感悟作者的情感起伏。這樣通過自我主動、師生互動的審美活動,讓學生在美的感染熏陶中鞏固知識加深理解就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提升學生整體的文言文閱讀水平。

三、要重視歸納

文言詞語的整理、歸納,是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基于一定目標,按照合理的體例,對高中語文文言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梳理、歸類、總結的自主學習活動。它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控制、有指導的過程。

在文言文教學中,歸納總結十分重要,每在學完一課后,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典型句式及重點詞語,在分析比較中找出規(guī)律,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歸納的過程其實就是分類比較的過程,也是鞏固深化的過程,它可使看似雜亂繁多的句式字詞通過歸類變得淺顯明了,易于掌握,進一步通俗化、簡單化、規(guī)律化,對重點字詞而言,歸納是比較中的分類,可以使詞類的義項變遷進一步明確化、細致化、系統(tǒng)化,從而便于學生牢固記憶。

四、要注意積累

如果我們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學中能大量加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理念、風俗習慣和日常行為等方面知識的積累,我相信我們的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應該會有比較明顯的提高。文言文學習中,積累越豐富相應的閱讀分析能力也就越強,對學生而言,學好文言文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有著其它文體不能代替之處。如:行文簡潔,遣詞造句考究,意境優(yōu)美等特點,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影響深遠。

五、要強調拓展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因此,在課堂以外教師要積極向學生推薦精煉短小的經典文言文,并鼓勵學生在交流討論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運用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識,已形成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來解讀老師未教的文言文,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教是為了不教”文言文教學無論是教師的講解還是學生的練習,切忌囿于書本而要以課本為基礎,鏈接相關知識,對課文重點內容和學生關心熱點問題進行有效地拓展延伸,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而且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另外,必要的知識拓展延伸,也是教師個性張揚的體現。

第4篇: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

文言文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們了解歷史的一扇窗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文言文教學往往成為初中語文老師的教學難點。因此學生所使用的白話文的文法、句法,都與文言文的表達方式相處甚遠。為了提高學生在中考語文測試中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本文從中考文言文試題類型出發(fā),分析行之有效的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及技巧。

一、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掌握中考文言文考什么

很多學生在中考語文試卷中,最畏懼的就是文言文的測試內容,由于對文言文的字、詞、句掌握不夠,導致對文言文語篇理解的障礙。因此,要提高初中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就得有針對性地從試題結構出發(fā),了解中考語文測試中到底考哪些知識點。

1.理解重點實詞的含義。對文言實詞的考查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是一些較特別的詞的用法,如通假字、典型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詞性活用等現象;其次是一些雖不特殊卻很重要的實詞,如在現代漢語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實詞和書下注釋中的實詞。

2.句子翻譯。這是文言考查的必備項目,注意以下總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的步驟:解詞、串意、順意。具體辦法:增(增補省略部分)、刪(無意義的虛詞不譯)、留(古今相同的詞保留不變)、調(與現代漢語習慣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譯或調整語序),有關內容下文將做詳細的分析介紹。

3.歸納要點,概括中心,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

這里所要考查考生對文言文語段及文章的整體理解及感知。

4.挖掘文段的現實意義和具有文化底蘊的名句。這一考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式、語篇掌握是否充分,體現“反思”及“應用”的特點,是綜合性較強而又是中考必備的考試項目。

二、有的放矢――提高初中學生文言文閱讀理解水平的有效方法

1.第一關――通假字。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做好文言文閱讀理解的題目,就得從最基礎的“字”出發(fā)。在古漢語中,常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通用的別字,這種現象稱為“通假”,所使用的字稱為“通假字”。通假字也稱“通借字”。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原本應當是“慧”。

為什么要說這是通假現象呢?因為在原句中,“惠”應當作“聰明”解,而“惠”本身卻是“仁愛”的意思,這就錯把“慧”寫成“惠”了。通假字實際上就是別字現象,古人把已有的正字寫成別字,或是本無這個正字,只得借用別字來代替。

還有一些在某一種意義上先后產生的形體不同的字稱作古今字,其中有增加義符產生區(qū)別他字的,如“直”和“值”、“莫”和“暮”、“取”和“娶”(前一字是古字,后一字是今字);也有更換義符的,如“被”和“披”、“說”和“悅”;還有更換聲符的,如“景”和“影”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這一類型的通假字加以歸類與總結,從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字音、字形、字義來識別通假字的意思。

2.第二關――詞類問題。中考語文測試中,考劃詞類問題的,主要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動用法和被動用法以及文言虛詞的運用,以下就以在中考試題中經??嫉降摹岸边@一連詞,表示的不同關系做一些總結:

(1)表示遞進關系,可以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例如: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②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2)表示承接關系,一般可以譯作“就”“接著”,也可以不譯,例如:

①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②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③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前一個“而”就表示承接關系。

(3)表示轉折關系,可以譯作“但是”“可是”“卻”,例如:

①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后一個“而”字表示轉折關系。

②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隆中對》)

③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④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記》)

(4)表示修飾關系,可以譯為“地”“著”,或不譯,例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記》)

(5)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來說是不譯的,有時可譯為“又”,例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3.第三關――句式問題。文言句式一般可以分為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和倒裝句這四大類,以下針對倒裝句式進行詳細探討。

倒裝句也稱倒置句,是作者為了達到強調的目的而有意把句子移位的一種句式,如劉禹錫《陋室銘》:“孔子曰:何陋之有?”按正常的句子排列應為“有何陋?”再如《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

像常見的謂語前置句,就是把謂語放在主語之前,有明顯的強調意味。“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賢哉,回也!”(《論語?雍也》)又如賓語前置句:“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沒有這樣的人,我與誰一起呢?

三、小結

第5篇: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語文;文言文;網絡:互動

“信息化”這個主題背景是網絡教學興起的搖籃,它的來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便捷,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網絡教學突破時空限制,實現了優(yōu)勢海量知識的儲存和傳播,以提供學習者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方式和進程;網絡教學的仿真性使師生之間的時空距離不復存在,師生之間相互聯系與溝通變得簡單容易。

在中學教室里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綜合使用,從不同角度闡述、解釋和傳授內容,使學習者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中,以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網絡互動教學模式是以現代信息媒體為輔助,在網絡氛圍下,自主地、開放地從事發(fā)現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積極建構知識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有利于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教學模式,對未來會有深遠意義。網絡互動教學模式,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獨立創(chuàng)新、相互協(xié)作等方面的素質和技能。

但我們還是剛起步,尚在摸索之中。由于教學多媒體課件都是課前教師設制好的固定內容,無法完全符合不斷變化的教學情況。盡管計算機技術如何完善,也不可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中的某些突出的(如教師板書,板圖等)優(yōu)勢。

以高中課文《項脊軒志》為例,這是明代作家歸有光的散文,傳統(tǒng)的古文篇目,現分作讀、通、練、析四部分歸納如下。

讀:研讀文本,賞析品味是教讀重點。教學中,我讓學生從聆聽和朗讀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朗讀是發(fā)現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的一種手段,應該結合分析貫穿始終。借助網絡可以搜索到很多音頻資料,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在已創(chuàng)設出的情境中體會作者的深情。

通:文言知識點的落實,靠的是同學自讀自釋,相互交流。高中學生已掌握了相當的文言知識,具備了一定的文言閱讀能力,而明清散文比較簡單,學生閱讀困難較小,針對高考文言閱讀為課外篇目這一情況,提前從網絡上下載了文中重要知識點的資料,結合教案將主要內容投射在白板上,這成為加強學生自讀能力的一環(huán),教師能在課堂上和學生互動解決基礎知識。

練:疏通文意后,我設計了當堂練習,由于本課的文言知識點是同學自讀自釋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查缺補漏,以練代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需要的是能落到實處的訓練,紙筆訓練的優(yōu)勢就很明顯了。

析:本課的設計是從散文文眼入手,向前后延展。學生找到“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并不困難,且能得出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承上啟下的作用。以此為線索,首先向上延展。體現“可喜”之情的其實這里有:小屋的修繕之樂,周圍環(huán)境的美景之樂,軒中的讀書之樂。而在這之前還有修葺前小屋的原貌之陋的描寫,因而又以小屋的修葺為界分作兩部分,請同學分別概括小屋修葺前后的特點。再請學生分析作者之喜。這時白板就發(fā)揮作用了,將同學們的總結投影上去,書寫上去,做實時課堂內容反饋。

在寫到小軒周圍環(huán)境的美好時,有個細節(jié)需要注意,“萬籟有聲”與“而庭階寂寂”是否矛盾?是寫幽靜還是寫喧鬧?如果是寫“靜”,可不可以把“萬籟有聲”改為“萬籟俱寂”?看似矛盾之語放在一起來寫對嗎?這些問題都是與第三小層聯系在一起的,為進一步突出“可喜”之情。在這樣清幽雅致的環(huán)境中讀書,也顯示了作者的情操美和精神世界的豐富。同學們可能不太理解作者歸有光在一個簡陋的小軒中為何竟會如此怡然自得。我就在課堂上借助網絡聯系他們背誦過的《陋室銘》,體會作者的精神追求。分析“可悲”之情,首先得明白作者共寫了幾件悲事,有哪些主要的人物。學生能找到寫的第一件悲事即分家變故的景象,這時聯系中國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的精髓——“和”與“合”,簡單介紹文化背景。接下來回憶母親和祖母,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文字簡約,感情卻豐富細膩。可以聯系自身,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濃濃親情。結合作者年幼喪母、聰穎好學卻功名不仕等生平體會作者的悲情。最后是附記,這一部分作者回憶亡妻的往事。這一部分請同學分析其寫作方法和特點,學生在前面例子指引下基本分析到位,能明白細節(jié)描寫使人物形神畢肖,感情得以流淌。這時的教學以師生互動為主,輔以背景音樂,而網絡和白板一直都是起輔助作用。

以上都是從課文內容方面來分析,白板和網絡在這次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輔助作用。互動教學模式在作文和語言運用教學方面比較容易實現,在文言文教學方面的實施還有待探索。如果將它置入“web2.0條件下高中語文校本資源的構建與運用”這個課題,能對我們未來的教學有怎樣的幫助呢?就這個問題,我又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對語文網絡互動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

1、教學資源軟件的制作常遇到資料不足、設備不足、經驗不足等問題,依靠執(zhí)教教師個人是很難完成的,負擔也重,我們注意發(fā)揮科組的力量,與研究部門的力量相結合,找出路,但最好是有一支由本校教師、教學研究人員、軟件制作人員三結合的隊伍進行軟件資源的制作,這樣才能夠反映本校的獨特教學風格,才能產生精品又降低成本。

2、教學評價未形成較完善的網絡教學模式評價標準,無章可循,若采用傳統(tǒng)教學評價標準來衡量則甚不合理,故“觀念變、模式變、評價標準也隨之要變?!?/p>

3、教學模式要更新,但不要固定“模式化”。要構建多種多樣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每個教師至少要熟練掌握兩種以上的教學模式,如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優(yōu)化了某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推進素質教育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6篇: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所謂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我的理解就是“一師、一板、一嗓”,在一個規(guī)定的范圍內,一群整齊就坐的學生,教師以黑板、粉筆和嗓門為媒介傳播知識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教學手段下,教師起絕對的主導作用,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所需傳授的知識點,準備好教學內容,設定好教學過程,從開課導入到結課小結,學生都是根據教師的引導來接受和整合知識的。對于一些從教時間較長、年齡相對較大、接受新事物較困難的教師來說,他們更多時候愿意選擇這種“經濟實惠”的教學手段。

所謂的“新型教學手段”,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要手段,通過向學生展示一些課件、音樂影視片段等多種媒體資料來進行教學的活動。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而那些被使用的“多媒體”成為了引領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角?,F在,越來越多的教師,特別是一些剛剛走出高校加入教師行列的青年教師,喜歡使用甚至可以說是依賴這種新型的教學手段。

根據以上描述,“新型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似乎在授課形式和傳授的知識面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優(yōu)越性。因此,在很多時候,是否使用“新型教學手段”被認定為評判一個課堂教學過程成功與否的度量尺。那么,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做過很多次的“對比教學”,也就是在對兩個不同的班級進行授課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上攵?,其結果是不同的。

比如,在講授高中語文課文名篇《荷塘月色》的時候,我在一班采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僅憑教師的口頭描述來讓學生們想象“田田的葉子、亭亭的的裙、零星點綴的荷花、如水的月光、稀疏的倩影、煙霧一般的樹色……”這些詞語時,學生反饋說對于這些優(yōu)美的詞語,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它們肯定是表現一些很有意境的場景,但就是覺得光靠憑空的想象不能完全體會它們的美。因此,全文講授完畢,學生也無法理解作者“淡喜淡憂”的心情。

于是,在對二班進行授課之前,我準備了完整的課件和優(yōu)美的音樂。在講授此文時,都是運用課件來講解相應的優(yōu)美的句子,其中,有關荷塘中荷葉、荷花、月色等的精美圖片深深吸引著學生,幫助他們理解了重點句子、段落。講解過程中,當講到“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边@一句的時候,我在教室里灑了一點味道清淡的香水,并且播放了悠遠的純音樂,讓學生感受聽覺和嗅覺之間是如何相通的,來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通感”這一修辭手法。結果表明,二班的學生對于《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理解,以及對這種寫景、抒情手法的掌握情況要勝過一班。

那么,是不是“新型教學手段”就勝過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呢?

再比如,我在講授高中語文文言文名篇《師說》的時候,在二班從第一課時開始到第三課時結束都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課件展示了“說”這種文體、古文運動、作者韓愈的簡介、寫作背景等相關知識,并且通過播放朗讀示范帶領學生熟讀了課文,在課件中出示了該課文的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在最后小結課時中,還在課件中加入了一些尊師重教的小故事作為學生的寫作素材。整節(jié)課講授完畢,我自認為非常滿意,無論從知識點的總結還是相關知識的延伸上都覺得做得很好。

相同的課文,在一班我采用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從導入課開始就是根據課件的內容來進行講授,所不同的是,傳播媒介換成了教師的嗓門和黑板。在熟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親自進行了示范朗讀,并且?guī)ьI學生一遍遍,以段為單位熟悉課文。在理解課文環(huán)節(jié),我?guī)е鴮W生逐字逐句的翻譯課文,當遇到需要掌握的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時都在黑板上講解批注。在小結課時,以我口頭講述的方式幫學生引申了知識。與之前對二班采取的教學手段相比,我覺得在一班的教學過程是不理想的。

但是,當“課堂測驗”結果出來的時候,讓我大吃一驚,采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進行授課的一班比采用“新型教學手段”進行授課的二班,無論是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方面都更勝一籌。

根據以上兩個例子,我們似乎很難得出一個結論,到底哪一種教學手段更好?作為奮戰(zhàn)在教育前線的教師,到底該沿襲“傳統(tǒng)”還是該開拓創(chuàng)新呢?答案其實很明顯,那就是“既要喜新也不要棄舊”。

作為教育教學的實施者,我們直接面對學生,直接向他們傳授知識,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作為語文這一學科,涉及到詩詞、散文、小說等文學形式的時候,我們可以適時的選擇一些“多媒體”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而當遇到諸如文言文實詞、虛詞等知識點的時候,還是必須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來督促學生記住這些知識。

第7篇: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多媒體

多媒體技術其本質是課內外教學的可行性手段之一。時下,教育系統(tǒng)各層次的專業(yè)人士對多媒體教學進行了廣泛而積極的研討。語文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習慣為己任,對文本本身的語言和情感進行挖掘,在語言知識教學中進行人生教育。語文教師不僅僅是把教學作為簡單的解說手段,而需要把教學與生活相交融,將其上成一種藝術。由于語文具有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門學科的特殊性,這種理念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相碰撞時,也相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現代化技術手段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挑戰(zhàn)的難度遠遠大于其它科目。不同于數理化等多媒體教學設計可以格式化、定義化、程序化的模式,相反,我們應盡量避免這些情況在進行語文多媒體教學時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在相關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語文多媒體教學源于傳統(tǒng)教學而高于傳統(tǒng)教學

語文多媒體教學應以傳統(tǒng)語文教學為基礎,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情境,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效果。雖然這一觀點很容易得到教育者的認同,但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其實又不是那么簡單,必須在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基礎上有所加強與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眾所周知,全面、均衡地發(fā)展和提高聽說讀寫這四項能力,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內容,也是語文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相比較而言,傳統(tǒng)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的手段比較有限,大多靠教師的言傳身教。如: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學生只能聆聽課文朗讀,看看書本上的黑白插圖。在此基礎上,老師接下來講解課文,學生當然會覺得乏味。但是,如果聰明的教師制作一個課件,學生肯定會聽得輕松自如,津津有味,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理想境界。

二、語文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安排應合理

1.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大,要求設計者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靜為動,把平時教師很難說清楚道明白、學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識真實而自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總結下來,安排教學內容多而全面、計算機技術難度高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好課件,而那些設計簡而優(yōu)、少而精,具有準確、簡潔和恰到好處的教學實用性的課件才能真正獲得大家的青睞。

現實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普遍趨向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對復雜問題則絞盡腦汁,花樣疊出,力圖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可是課后學生卻幾無所獲,稀里糊涂。有些教師甚至將傳統(tǒng)教學中逐句分段分析課文的方式照搬到多媒體課件設計中,根本未能顯示多媒體教學真正的優(yōu)越性。作為語文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者必須明白,教學的過程并非肢解課文文本的過程,而是利用多媒體手段將課文的各知識點巧妙地串連起來,尤其是在分析課文結構、層層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結合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取長補短

我們應該明白運用多媒體教學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兩者應是相輔相承,取長補短。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內容其實是不必要進入課件的,比如說教學目標、生字詞及相關解釋等教學任務,完全可以在熟悉課文文本的同時完成;有些需要補充介紹與講解的文化常識和文學常識則應簡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做筆記。切不可一味將大容量的文字資料盡數搬上屏幕,以致于看上去密密麻麻,而當教師講課時由于課時安排的限制,往往一讀而過時,學生仍在費勁地辨認并判斷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更未來得及做筆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聲色俱佳的論述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語文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

現代科技的出現帶給教育許多的有利的條件,但這并不意味著讓教師有條件偷懶,認為一次性完成課件制作后,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好教學任務。多媒體教學給教師提供廣闊的創(chuàng)新空間的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挑戰(zhàn)。

1.教師必須加強藝術修養(yǎng)

古人云:“精通琴棋書畫”,作為現代語文教師,僅僅精通專業(yè)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每制作一個課件,都要設計畫面、圖案、藝術字等,還要配上輕音樂,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更要求教師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美術素養(yǎng),才能在課堂上揮灑自如,避免生搬硬套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疑惑。

2.教師應加強審美教育意識

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之間的密切關系是不用多言的,語文教師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審美教育意識,但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有所加強。比如:時下,語文多媒體課件制作者往往不太注意對背景的設置,也有些課件作品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曾經有一制作者在設計《愛蓮說》時直接將一幅荷花圖搬上屏幕作背景,花哨的背景導致打上去的文字很難辨識得清。雖然這只是個別現象,但從中也體現了語文教師在有些細節(jié)方面的審美意識不到位。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好背景,有機會請學生發(fā)表他們的意見,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審美意識。

電腦軟件中有模板設定和自定義設置兩種,操作熟練的制作者還可以從網上下載更多的圖片背景,所以制作者的選擇空間很大。一般來講,背景設置的格調應與課文文本內容相呼應。如:設計《爸爸的花兒落了》的背景,可以采用最簡單的紫色系列作為背景色來襯托作者因爸爸去世而表現出的平靜而成熟;制作《木蘭詩》等文言文課件時,應選用使課件整體呈現古典沉穩(wěn)風格的底色;另外,在設置背景時需要根據教學步驟選擇相應的背景,同時還要注意避免各頁的背景風格反差太大,應盡量保持課件的整體風格的一致性。

在語文多媒體教學領域里,我們如果只滿足于現有的專業(yè)知識而忽略鉆研業(yè)務,培養(yǎng)綜合藝術修養(yǎng),何以能強調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大浪淘沙,終究不能在教育領域取得真正的成績。

語文多媒體課件為專業(yè)教師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賴的幫手,但這個成效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的同時,我們只有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以至無窮”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道路,勇于進取,不斷探索,揚利去弊,才能讓多媒體這朵奇葩在語文園地里開花結果,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閆立欽:《語文教育學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8篇: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語文;課堂教學;

引言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中學語文課堂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師生交流、學生學習方式上都有了深層次的改革,無論是教育體制和教材編寫還是在師資結構配備上都體現出素質教育的理論思想。新課改下的中學語文課堂,強調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能感受到語文課堂的教學魅力,使其徜徉在廣闊的語言文字世界里,汲取養(yǎng)分以充實自己。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無疑讓學生背上了無形的枷鎖,束縛了學生思維的自主發(fā)展,導致學生的潛在語言能力很難自由的發(fā)揮出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深刻領會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發(fā)掘不同個體的內在潛力,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學習平臺,與現代應試制度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囿于其發(fā)展,又不任其隨波逐流。讓學生通過具體實踐來解決問題、獲取新知,這與傳統(tǒng)的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改革傳統(tǒng)語文教學使之匹配現行教育模式下對人才的需求,就成為擺在中學語文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通過加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其語感,結合現代語言教學,豐富和提高學生的語言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以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一、 放開思想的束縛,打開源頭活水

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和課堂灌輸式教學模式,可以達到學生升學的要求,但是卻變相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思維發(fā)展,所有的學生都在沿著同一條既定的道路發(fā)展,掩埋了其語言運用和創(chuàng)作上的發(fā)光點。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定手段和方法。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會知識,更能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具體從以下兩點著手:

1、啟發(fā)式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把握教材的內在體系和課程之間的相互銜接方式。教學中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語言素養(yǎng)采用引導、啟發(f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分析、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語言思維和應用體系。中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單元的設計都具有非常強的連貫性使得語言知識點步步深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找出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彼此聯系,以提高對語文知識的深層理解并能掌握實際運用的方法。

2、探究式教學

教本無定法,學亦無定式。所有的教學方式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無疑是解疑答惑,啟迪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知識點和教材內容靈活變換多種教學方式。散文教學中使學生悟其意境,小說教學中使學生感其“骨血”,詩歌教學中使學生品其韻味,文言文教學中使學生體其精辟。語言文學本是人類內在豐富感情的表達方式,它不同于自然科學具有的數值型和縝密的邏輯性。在教學方式上既要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更要強調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體現出充分的信任,鼓勵學生按各自的思維特性進行學習和探究。而且因為學習有法而又學無定法,在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大膽猜想,鼓勵學生之間交流討論,開拓彼此的思路。教師本人更應積極的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結合課堂教材知識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比喻、引用、對比等方式帶領學生感知文章的語言意境,從而喚醒學生的個人體驗,形成共鳴產生新的體悟。

二、 立足能力的提升,尊重個性體驗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這是新課程為語文教學提出的教學目標。新課改提出中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應以語文課程目標和語文教學為參照,依據閱讀教學的性質和特點來設置教學目標。開展新課改下的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研究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迫切要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為了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的是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思維發(fā)展,給予學生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指導,使得學生形成具有自我思維特性的語言思維和理解能力,完善自身的語言表達、分析、運用體系。鑒于每個學生存在的客觀個體差異性,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滿足不用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可以提高閱讀能力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發(fā)展其獨有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1、 依據時代背景和新課改要求指導學生閱讀

陶行知先生認為,有怎樣的生活就有怎樣的教育。中學語文教學教材是根據不同的時代特征而選取出的優(yōu)秀文章,其具有人文科學性和時代文化性。不同的時代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相應的也形成了不同的語言表達特征,這也是為什么會有了唐詩、宋詞、元曲、文言文、現代白話文之分。因此在設置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案的時候既要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又要結合時代的文化背景。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是信息化和科學化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教育需要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適應性人才,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交際日益頻繁以及現代競爭的日益激烈,要求新時期人才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這就需要語文閱讀教學要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語文審美能力、語言感知能力,以體現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置。在語文教學中,針對語文閱讀教材,教師實際傳授知識既要注重語言基礎知識點的提取和講解,又要重視對閱讀素材中所包含的人文價值、時代特征、審美情趣的提煉和分析,使學生能從立體上感知素材的語言表達形式美和內在“靈魂”美。

2、 根據閱讀素材的文本特點指導閱讀

教學目標的基本屬性是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在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朝著預期的方向發(fā)生變化,并形成一定的學習結果。【1】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也是如此,不同的語文閱讀素材具有不同的文本特性,對教學目標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教學中具體采用的教學方式如下:

(1)根據不同的閱讀素材提取不同的閱讀價值。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語文素材提取不同的語言知識點,來提高學生在具體某一方面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字、詞、句、修辭方法的學習及運用是語言文學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比如,在唐詩的學習中,對古代字、詞的含義講解固然重要,但是教學中將其作為教學重點進行講解的同時,也要指導學生把握詩句的深層內涵,挖掘詩詞中包含的背景故事和人物感彩,通過讓學生積累詩句運用方式,熟悉詩詞的語言運用規(guī)律,深刻體會字、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表達的語義以及采用的語言組織方式。

(2)根據文本特點,準確把握教學的切入點。根據不同課堂知識安排準確地選擇不同的教學切入點,在實際教學中選擇最合適的切入點才能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對現代文文章的教學中,依據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疑點,可以抽取文章的詞句運用方式,特定語句采用的抒情方式,比喻、暗喻、借喻的運用方法,上下文的銜接方式,特定事件在不同段落的伏筆方式等切入點對文章素材進行有目的的剖析。此方式既能加強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深入把握,也能在長期的練習中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素材進行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采用多篇文章進行對比講解,分析不同作者所采用的各具特色的語言運用和上下文組織能力,來加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變換運用方式的熟悉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在描繪人物和事件時更多樣性、更靈活地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點亮思維的火花,汲取生活養(yǎng)分

傳統(tǒng)的中學語文教學存在著諸多限制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發(fā)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作文教學方法上囿于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大多是在機械的模仿性創(chuàng)作;作文題目設置范圍狹窄,在既定的范圍內反復寫作,使得學生失去了寫作的興趣,大多是在應付作業(yè),并且考試題目的單一性導致學生難以有創(chuàng)新思維上的發(fā)展;作文寫作教學脫離實際生活,學生缺乏實際的生活體驗,使得作文內容空洞乏力,缺乏生活依據,文章空有骨架,而缺少鮮活的“血液養(yǎng)分”?!?】結合新課改指導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應從以下幾點加以改進:

1、立足于課堂提取作文素材

通過教學統(tǒng)計,中學生的閱讀量遠沒有達到教育部規(guī)定的150萬字的閱讀量。這與從小在應試壓力下教師和家長剝奪了他們課外閱讀的時間、應試和升學的壓力等有關系。但是我們只要抓住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學生的作文也能夠寫好。比較高考滿分作文,不難發(fā)現他們所引用的素材大都來自教材。而用于作文的素材可謂浩如煙海,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呢?課堂教學就是一個場所。現在新課標選入教材的文章雖然比以前有所減少,但是所選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諸多古今中外卓有建樹的文學家、史學家、科學家。如經“韋編三絕”的苦讀而成為至圣先師受歷代儒生推崇的孔子;憂國憂民、潔身自好、“舉世皆濁,唯我獨清”的屈原;豪放飄逸、性喜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沉郁頓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杜甫;“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思想精華這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在平時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留意、積累這樣的素材,思考和化用他們的思想精華,用它們來充實自己的文章內容并使之呈現更新穎的思想面貌。從課文中尋找素材的同時,教師也要積極關注生活熱點話題,重視對社會焦點問題的收集和研究。在完成課內素材的分類歸納的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注重學科間的滲透,關心時政,豐富學生間接的社會經驗。

2、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是人們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發(fā)現新事物,利用新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在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形象思維十分重要,這些思維能力的好壞對記敘文和敘事性散文寫作效果起決定作用。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必須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主要體現在突破性、發(fā)散性、靈活性這三個方面,為了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目的,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故事讓學生進行擴展、續(xù)寫、改寫?!?】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路,訓練思維的廣博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激活學生豐富的創(chuàng)作靈感、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豐富的想象力及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進過長期有序的鍛煉學生頭腦中便會自然孕育出新穎、深刻、巧妙、獨到的佳作。

總結

新課改下的中學語文教學目的,是為了全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本質上讓學生能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使其能自由的徜徉在語言文學的之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和指導標準,革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語文教學立足于課堂又高于課堂,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個體意識,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質,真正的做到素質教育,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郝麗敏. 語文教學課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J]. 學周刊. 2011(22)

[2] 羅景森.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改進研究[J]. 新課程(教師). 2010(05)

[3] 游兆華. 淺談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0(04)

第9篇: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范文

根據出土文物的佐證,中國最遲在三千五百年前就發(fā)明了文字。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記錄、交流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書寫漢字的歷史十分悠久,在長期的書寫過程當中,中國人形成了許多有條理的、框架宏大的、體系完備的書法理論與書法教學經驗。中國的書法,用變幻莫測卻有規(guī)律可循的線條與筆畫,填充了空曠的白紙,美輪美奐,異彩紛呈,構成了世界上獨有的一道文化景觀。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的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說,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書法的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需要在語文課中,使用大量的教學時間進行教學的,對于書法,也是需要學生使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課下的學習以及鞏固。高中語文教材對于書法的教學是極其重視的,在高一語文教材必修第一冊的“梳理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有大段的關于古代以及現當代書法鑒賞、學習的篇幅。所以,語文教材的編寫者,也是對高中語文的書法教學,傾注了極大的心血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取得的分數對學生的未來,具有極其重大的影響。而在高考試卷的評判當中,學生書寫優(yōu)雅與否、清晰與否,對分數的高低,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學生的答卷越清晰、字跡越好看,評卷老師的心情就會越舒暢,所給分數就會達到極致。反過來,在高考與其他各類型的考試中,有不少的學生學習不錯,在卷面上呈現的知識點頗為精確,但就是因為書寫混亂不清,閱卷的老師經過努力也認不清,最后只好按錯誤處理,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人生發(fā)展前途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由此可見,書法的訓練,尤其是硬筆書法的訓練,對于學生試卷的解答,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應當將硬筆書法的教學置于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書法的教學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更長遠的是,通過潛移默化,可以讓學生深入品味到中華文化的精髓和韻味,增強中國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文藝氣質,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長遠的積極的影響。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當今的語文課堂上對于書法的教學,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首先是由于語文教師對于書法教學的忽視,以及學校在教學資源上的提供不充裕,所以在當今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書法教學,呈現出了邊緣化、淡漠化的狀態(tài)。其次,即使有的語文教師根據課程的要求,開展書法教學,教師也大多因為沒有受到過系統(tǒng)的書法教學的培訓,使用效率不高或是錯誤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書法教學,這樣,即使學生付出頗多的心血去學習以及練習書法,也事倍功半,從實踐效果來看,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

二、如何提升高中語文書法教學的質量

(一)要從政策上以及態(tài)度上支持高中語文書法教學

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書法教學,首先需要的就是學校在條件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師生對這件事的重視。第一是學校方面應該做的事情,學校應該首先明確書法的學習對于語文以及其他各科成績的重要意義,在高一以及高二年級,安排足夠數量的書法教學課時,應當積極聯系出版社,為學生訂購書法學習配套教材,為學生學習書法、師生之間互相切磋提供教室。同時,學校方面從激勵學生苦學書法這一角度考慮,應當多多舉辦類似書法競賽、書法節(jié)之類的活動,促使學生們踴躍參加。第二,教師要對書法教學予以重視,把眼光放得長遠,不能被分數的功利性牽制,應當從學生的終身素質的培養(yǎng)高度著眼,在高一、高二階段,尤其是高一階段,教師應當側重于學生基本功的培養(yǎng)以及文化的熏陶,尤其注重對學生書法的教學,而在布置練習題方面,應當盡量以做精題、精做題為主,避免因為學生陷于題海戰(zhàn)術耽誤了學習書法、陶冶情操的寶貴時間。另外,身為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應當在課余時間積極充電,學習更多書法以及高中書法教學的知識,這樣書法教學才能豐富多彩,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

(二)關于教材、字帖的選擇

在高中書法教學上,光有學校方面的主動,以及教師的辛勤奉獻,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如果學校以及老師采取了并不是很理想的書法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學習書法的效果同樣會大打折扣,這是由于學生個人的書法寫得怎么樣,學生個人的天賦以及認知的差異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學生只靠對學習的激情以及長期的堅持是遠遠不夠的。高中生如果想要練就一手優(yōu)美的書法,并且形成鑒賞書法的深厚素養(yǎng),還是需要教師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輔導以及訓練。首先,教師要慎重選擇書法教學的教材范例。當今的社會風氣異常浮躁,書法出版物魚龍混雜,有很多字帖、教材是不適合高中生臨習的,比如說很多當世所謂名家的字帖,其實只是徒有虛名,仔細看來筆意媚俗。但是可悲之處就在于,高中語文教師,往往對學生臨習的字帖不加甄別,讓學生胡亂去書店買字帖臨習,但是,學生的鑒賞能力趕不上老師,往往會買一些粗制濫造的字帖,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練字的成效低下,甚至會越練字,書法越差。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進行書法教學的時候,沒有為學生選擇好臨習的范本。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在為學生選鋼筆行書字帖的時候,以鄒慕白的行書字帖為最佳,因為鄒慕白的行書,不僅筆畫構造相對簡單,而且筆意連起來看,具有藕斷絲連之感,適合高中生進行答題以及快速書寫。在為學生選擇鋼筆楷書字帖的時候,需要注意學生的性別、天賦,現當代書畫家的字帖,是不適合給高中生練的,因為當代的楷書字帖缺少意蘊。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們可以多為學生們選一些古代書法名家的字帖進行教學。一般來說,女孩子適合學習元代書畫家趙孟頫《三門記》、《膽巴碑》的硬筆化字帖。趙孟頫的楷書,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女孩子多臨寫趙體的硬筆楷書,可以養(yǎng)成柔中帶剛、風姿綽約的形態(tài)。而男孩子則更適合學習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玄秘塔碑》的硬筆化字帖。柳公權的楷書,結構嚴謹,筆畫鋒棱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媲美,被后人譽為顏筋柳骨。男孩子臨習柳體楷書,不僅與男孩子陽剛的本性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培養(yǎng)男孩子的骨氣。對書法天賦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習唐代鐘紹京的《靈飛經》的硬筆化字帖,《靈飛經》是唐代小楷的巔峰,堪稱字字飄逸,字字絕妙,天賦好的學生臨習《靈飛經》,可以增添飄逸峻拔之氣。而對于那些較為欠缺書法天賦的學生,教師應當指導他們使用薄薄的描紅紙,附著在語文教材之上,每日堅持描畫印刷體的文字。因為印刷體的鉛字,有著橫平豎直的顯著特點,既沒有結構上的靈巧,又不要求寫字時候的腕力,所以即使書法天賦很差的學生,只要堅持描寫印刷體文字,也可以最終做到在答卷的時候字跡清晰工整,即使不能加分,也起碼可以做到不扣冤枉分。

(三)關于學生練習書法,字帖臨寫方法的思考

在高中語文書法教學當中,即使教師為學生量身定做了合適的字帖,但是如果在指導學生臨習字帖的時候,培訓方法不得法,也不能取得預期的成效?,F在的語文課堂上書法教學,教師往往就是讓學生買字帖,不再進行學習書法方法的指導,學生也不了解學習書法的方法,因此學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單純的去描字帖上面的描紅紙。這樣,學習書法的效果不會太好。其實學習漢字書法的最有效方法,在古代就基本已經成型了,古人常常這樣進行書法教學,那就是描紅、臨摹、創(chuàng)作有機結合,三者缺一不可。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人練習書法有充裕的時間和濃厚的文化底蘊,當代的高中生,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還有大量的其他課程作業(yè)需要完成,因此,書法教學中的描紅、臨摹、創(chuàng)作,都不大可能被分配到足夠的時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可以如此布置作業(yè),每日只練習字帖里面的兩行字,在描紅字帖之前,先對要描紅的部分進行臨摹,之后進行字帖的兩行描紅,描紅之后再對這幾個字怎么寫進行反思,反思過后再一次臨摹,最后進行創(chuàng)作,也就是自己寫兩行字帖以外的內容,創(chuàng)作的內容以規(guī)定背誦的語文文言文為主,這樣的書法學習作業(yè)使得描紅、臨摹、創(chuàng)作三者有機結合,總共練字的內容只有8行,這樣既不會因為學習書法給學生造成太大的負擔,又可以督促學生背誦課內文言文。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