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不同劑量血必凈的急診治療效果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不同劑量血必凈的急診治療效果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不同劑量血必凈的急診治療效果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ICU診斷住院的100例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給予血必凈靜脈給藥治療,根據(jù)血必凈劑量差異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42~70歲,平均(52.23±4.32)歲;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44~70歲,平均(53.18±4.23)歲。兩組年齡、性別、發(fā)病原因等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早期補液、抗感染、機械通氣及營養(yǎng)支持等綜合治療,同時對血糖、血壓等進行干預,維持內部環(huán)境穩(wěn)定。之后均采取血必凈輸液治療,其中對照組給予血必凈(天津紅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33,規(guī)格:10ml/支),100ml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靜脈輸注,2次/日;觀察組則給予血必凈注射液100ml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靜脈輸注,4次/日。兩組均治療14d。

1.3觀察指標

①檢測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索-18(IL-18)、前降鈣素原(PCT)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②觀察兩組治療前后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Ⅱ(APACHE-Ⅱ)評分情況,總分71分,評分越高,說明病情越嚴重;③記錄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進行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18、PCT和CRP水平比較附表顯示,兩組治療后IL-18、PCT和CRP水平均出現(xiàn)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IL-18、PCT和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兩組治療后APACHE-Ⅱ評分均下降,與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下降幅度(9.19±1.12)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16.19±2.02)(P<0.05)。

2.3不良反應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3討論

血必凈集合當歸、紅花、赤芍藥苷、丹參及川穹嗪等多味中草藥,基于“三證三法”理論精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經(jīng)通絡、潰散毒邪的功效[1]。其中紅花能改善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川穹嗪能改善微循環(huán),釋放及清除氧自由基,預防缺血再灌注損傷,總體而言,血必凈對阻礙膿毒癥繼發(fā)膿毒癥感染性休克有著顯著的效果[2]。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膿毒癥患者會伴隨異常血流動力學、免疫系統(tǒng)功能失調及特異性免疫功能異常等現(xiàn)象[3]。雖然目前醫(yī)學就膿毒癥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認為血清IL-8細胞因子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血清鈣素原(PCT)因在反應細菌感染、感染性休克等方面具有特異性,其水平變化與細菌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檢測PCT對評估患者體內是否存在細菌感染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正如前面所言,膿毒癥病情兇險,患者往往合并嚴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因而血必凈劑量問題也值得商榷。本研究就小劑量與高劑量血必凈對于膿毒癥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別以IL-18、PCT和CRP作為療效評定指標,結果高劑量的觀察組治療后IL-18、PCT和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高劑量血必凈對于膿毒癥而言效果可能更為優(yōu)異。從APACHE-Ⅱ指標看,觀察組治療后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顯示高劑量方案具有減輕膿毒癥癥狀,改善健康狀況的優(yōu)勢。此外,本研究治療過程中并未見與藥品有關的嚴重的不良反應,提示大劑量的血必凈并不會增加藥物安全風險。綜上所述,高劑量血必凈能顯著改善膿毒癥患者炎癥反應,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有保障,具有研究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陸逢時,駱斯敏,金同新.血必凈治療重癥膿毒癥和膿毒癥休克療效分析[J].華夏醫(yī)學,2015,28(2):42~44

2孫茜,李銀平.血必凈治療膿毒癥凝血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4,(6):476~480

3王德會,吳元秀.血必凈治療重癥膿毒癥和膿毒癥休克的療效[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25):79~80

作者:劉冬 單位: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