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革新和完善,對人才的綜合能力、心理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本文以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為題,以現階段農村學生心理發(fā)展現狀為切入點,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相關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人才的培養(yǎng)與輸送始終離不開各階段教育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在我國現有的教育發(fā)展體系中,農村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初中階段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其今后的全面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1農村初中女生心理發(fā)展的現狀及原因淺析

對于一些農村初中生而言,日常的教育教學受到學校教學硬件的制約,其接觸和認知新鮮事物往往只能通過教師的教授和講解,對許多新鮮事物的理解和認知相對片面和主觀。一方面,教師過分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時的心理感受和體驗,加之學生面臨家長、平時學業(yè)及升學考試的多方壓力,內心的焦慮與壓力無法合理化宣泄和表達,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對初中階段的學生缺乏充分的了解,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女學生,表現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在情緒和品格方面也表現出較為顯著的特征,如內斂性、封閉性、不穩(wěn)定性、兩極性、動蕩性、敏感性以及情境化等等。第三個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沒有重視對農村學生心理建康的教育,表現在學校沒有開設心理建康課,學校也沒有配備專職的心理教師,對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幫助,從而導致學生出現消極、厭學、排斥、倦怠等心理亞健康。

2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及其重要性分析

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相關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想認知水平和行為能力與成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就其發(fā)展程度而言,已經是一個有獨立思想、有豐富情感表達的有機個體。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著較廣的內容范疇,落實為心理健康標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待:首先,有正常的心理活動、積極的心理體驗和心理感知能力,對外界事物的變化和刺激有本能的趨利性、自我保護性和適應性;其次,有著和諧的人際關系,能與身邊的親人、朋友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模式,形成自己的交際圈;最后,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待人處事有自己個性化的表達與合理化的處理方式,能自信面對困難與挫折。當下,初中女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其重要性和深遠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學生正確思想情感和觀念認知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心理教育;其二,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觀的根本要求及體現;其三,農村教育的發(fā)展和未來與初中階段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關,農村教育是現階段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全民教育工作最核心的部分。

3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實踐策略探究

3.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重視學生心理發(fā)展狀況: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有效滲透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應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切入點,關注并重視學生心理發(fā)展情況。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應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堅持終身學習原則,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新的知識,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實踐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致力于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第二,教師應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教師應學會與學生談心、與學生成為交心的朋友,在學生面臨一些情感或心理困惑時,及時了解并疏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因果歸因觀;第三,農村教師在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經驗相對匱乏,學校領導可以為學生聘請專業(yè)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舉辦相關的講座或主題活動,普及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農村教師的職業(yè)認知水平。第四,教育主管部門應有長遠規(guī)劃,分期分批對一些年輕的骨干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心理咨詢師方面的培訓與考級。落實并督促各級學校開足課程,建立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崗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3.2注重日常教學實踐,營造和諧、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

教學實踐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教學環(huán)境中,不但牢固地掌握和內化了基礎文化知識,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能力,同時還提高了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了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思想導向性原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以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為主,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幫助和關切,潛移默化地增進師生情誼;其次,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了解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點撥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促使學生與教師形成共鳴;最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初中生對一成不變的傳統教學模式容易失去興趣,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找到教材與學生興趣的契合點,巧妙地進行教學導入和預熱,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最佳水平的學習動機。

3.3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形成多層次多角度教育合力:

現階段的農村教育在學生思想引導和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地實踐、探索和反思,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反饋、相互制約,只有這樣,農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邁上新的臺階。首先,學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學校領導及相關管理層,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幫助,如在教育資源配置方面、教育專項資金供給方面等,另外,學校教育還應該將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和諧、健康的校園大環(huán)境中感受到學校教育的美好;其次,家庭教育,主要指父母與教師的溝通和互助,“學生———教師———家長”三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與家長應定期溝通,如可以以家長會、家訪或家長沙龍等方式進行,尤其是初中女學生的心理問題,做到及時發(fā)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如女學生出現早戀等情感問題;最后,社會力量主要指相關的教育行政部門,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應制定更加詳盡、全面的規(guī)范和條例,如針對教師制定更加嚴格的考評制度,加強教育教學的信息反饋,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和體系,落實相應的教師職稱評定制度以及實施工資晉升等有效的激勵手段。結語:農村教育對全民素質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現階段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相對較差,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也相對局限。鑒于此,助力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情況和情感表達方式,幫助學生、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謝靜靜,劉曉晨.家庭在少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

[2]沈景亭,賀峰,楊金友,婁荷清,丁昕,邵曉平,金英良,吳秀娟,張訓保.沛縣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yī).2016(10)

[3]張克讓.淺析家校協作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0).

作者:陸耀藝 單位:廣西河池宜州市慶遠鎮(zhèn)矮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