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禮記•大學》中講:“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ヂ?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媒體的廣泛使用,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使人們的價值觀念較為多元化、自主化?;ヂ?lián)網深受藝術生的歡迎和認可,如何利用互聯(lián)網對藝術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是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一、日新月異的“新媒體”
1.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千變萬化。新媒體,一個包含“技術”和“社會”意義的名詞,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概念,到今天,這一詞匯已經涵蓋了包括各類通訊網、電視網、互聯(lián)網等內容,是借助手機、電視、電腦等載體,向人們傳遞信息的新興傳播方式。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傳播內容多樣,涉及經濟、歷史、哲學、法律等領域,是一個集各類學科為一體的綜合體。無疑,現今社會作為新媒體技術出現的手機、電腦等成為人們信息交流和情感表達的重要形式。2.傳播范圍寬廣實現資源共享。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人與人之間交往和信息傳播的途徑主要以居住地域、血緣等個人因素,傳播范圍較為狹窄。而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動動手點下鼠標,就可以獲得第一手資訊,就如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吳征所說的:“相對于舊媒體,大眾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tǒng)媒體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yè)之間的邊界、消解信息發(fā)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新媒體打破信息傳播交流的局域性,打破了民族、國界的束縛,擺脫了時間、空間的束縛,創(chuàng)造了一個開放的世界。3.信息交互傳播管理監(jiān)控滯后。不同于傳統(tǒng)媒體的單向傳播,即傳播者和受眾群體之間有嚴密的間隔,新媒體能夠實現雙方的交互,是雙向交流,受眾群體有更多的主動性和選擇性,而且受眾群體也可以成為傳播者。當然,在網絡虛擬空間,人的身份無法清楚辨別,加之審定和把關環(huán)節(jié)的缺失,一些不法分子會借新媒體的這一特點,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中傳播虛假信息,從事非法活動,擾亂網絡空間。管理的滯后性為網絡犯罪提供了機會和平臺,這就需要我們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而不能人云亦云。
二、新媒體視域下與眾不同的藝術生
1.思維活躍分子——學習背景的差異。藝術生自高中階段就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提升專業(yè)技能上,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有限,不同地教育背景對學生的影響直接體現在學生的意識方面。加之大學階段,學生受西方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部分學生對本國的時政、文化等方面的學習并不重視。藝術類學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同時思維較為活躍,追求個性,能快速融入到信息時代的變化中,并作為這一時代的引領者走在前列。2.象牙塔里的小藝術家——自我意識強。不同于普高生,藝術生因接受教育的特殊性,而誤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加之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強調藝術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思維,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空間,因而部分學生會盲目認為我們是“象牙塔里的小藝術家”,很是自由灑脫。然而因對“自由”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盲目認為自由就是薩特所說的“絕對自由”,而忽略了“個人的自由必須制約在這樣一個界限上,就是必須不使自己成為他人的妨礙。”因此,有必要借助新媒體對藝術生的影響力,讓藝術生意識到何謂“自由”,將個人的自由與社會主義相契合,規(guī)范自己的行動。3.新媒體的依賴者——思維方式簡單。藝術生喜歡簡單、直接,而新媒體本身自帶的特點,如能夠廣泛接收各方資訊、網絡資源的共享等,易使藝術生對其產生強烈的依賴。在學生群體中最受歡迎的新媒體當屬網絡和手機,無論是吃飯、睡前、亦或是在走路,“手機不離身”是學生的常態(tài)。這種依賴主要表現為功能性的依賴和精神上的依賴。功能性的依賴主要表現在利用手機打電話、微信聊天、搜索地圖等。而精神上的依賴即表現在“沒有手機,我不知道自己該做點什么”成了學生內心最真實的表達,手機成了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1.因事而化——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影響著高校的教育形式,考慮到藝術生的特殊性,有必要在尊重傳統(tǒng)的基礎上,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即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新陣地,真正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教育切記硬性灌輸,要以事實為依據,充分利用感性素材,如“輝煌中國”、“國家寶藏”等視頻、音頻實踐案例,引導學生在正確認識科學理論、歷史規(guī)律和把握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堅定理想信念。唯有使課堂能夠集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享受到試聽盛宴。2.因時而進——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終端,搭建新媒體一體化網絡體系,強化新媒體平臺的實踐育人功能。通過線上信息,學生可隨時隨地接受線上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化時間分配。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這一特點,學生可即時反饋信息,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改進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實現互動教育學習的良好效果,同時也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推進高校民主化管理進程。真正做到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使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3.因勢而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環(huán)境??山⒑蛢?yōu)化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其他線上APP,打造符合時代主題和歷史強音的線上教育形式。同時結合線下工作,如強化隊伍建設、發(fā)揮好榜樣的力量和引領作用、在校園內的教學樓、圖書館張貼條幅、海報等,打造出思想政治教育無處無在的局面,實現線上線下相互配合的模式。按照線上教育服務于線下教育的模式,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當然線上教育要注意新媒體的不可控性,需要加強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監(jiān)管,引領主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人民網: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薩特,周煦良,湯永寬: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3][英]密爾,程崇華譯,論自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作者:劉曉燕 單位:大連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