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藝術教育論文(4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麥稈畫藝術教育在農村小學的可行性教學思考
摘要:重點探討了麥稈畫藝術教育在農村小學的可行性教學,從麥稈畫教學的背景、制作麥稈畫的操作程序、實踐制作麥稈畫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解決方法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和麥稈畫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這幾個方面來探討麥稈畫藝術教育在農村小學的可行性教學。
關鍵詞:麥稈畫;藝術教育;農村小學;教學原則
一、麥稈畫的簡介
麥稈畫是民間純手工藝技術,它充分利用天然麥稈的自然光澤和材質,表現(xiàn)天地風雨、花鳥蟲魚、人物風景、花卉動物等,栩栩如生,巧奪天工。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經歷割、漂、刮、碾、燙、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細而繁瑣,過程漫長而艱辛,對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審美能力等都是一種考驗。正因為我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堅毅的品質,才造就了麥稈畫這不可多得的藝術精粹。因其出色的工藝價值和表現(xiàn)技巧,文化部將其正式譽為麥稈畫。
二、麥稈畫的制作背景
1.取材方便
我們學校位于南漳縣東鞏鎮(zhèn)一個大山里,山區(qū)里小麥種植面積廣泛,孩子們取材方面不需金錢成本,等到小麥成熟時,孩子們在家人的帶領下去麥田里收割小麥,既幫家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又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父母親的艱辛和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最后還教導孩子們學會了勤儉節(jié)約的美好品德。
2.與學校校園文化主題“勤”文化相結合
麥稈畫的制作與孩子們的勤勞是分不開的。在制作麥稈畫之前,我們首先要把準備工作提前做好。比如,去麥田里采集一些優(yōu)質的麥稈回來,然后剝去麥稈上的麥衣,剪去麥節(jié),挑選色澤一致、粗細均勻的優(yōu)質可用的麥管,然后按照麥管的長度進行分類,分開晾曬,曬干后,就把麥管分別進行儲存,以備用之。這是準備工作的第一步。然后我們進行準備工作的第二步,就是把我們儲存好的麥管進行細化處理,把它們制作成麥片紙。我們是這樣進行的:第一,一般把麥管用90℃的水浸泡2到3個小時(浸泡時間可以根據(jù)麥稈品質的好壞來控制),然后讓孩子們分工合作,把孩子們分成四個小組,一小組成員用小刀把麥管剖開,二小組成員把剖開的麥管先壓成麥稈片,然后進行熨燙,使麥稈片平整,不易變形。三小組成員把熨燙好的麥稈片進行刮平刮薄,也就是所謂的刮料。四小組成員把刮好的麥稈片進行粘貼,就是把一條條的麥稈片粘貼在一張張的紙上,讓它們成為“紙板”。最后二小組成員把“紙板”正反兩面進行熨燙,燙干“紙板”上的水分。這時準備工作才算是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與孩子們的勤勞、細心、認真還有孩子們的團結協(xié)作是分不開的。
三、麥稈畫在實踐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完成制作一幅麥稈畫,從理論知識上講孩子們掌握起來很簡單,沒有一點難度,但當孩子們和我一起在實踐操作中制作完成一幅麥稈畫作品時,就體會到了實踐操作比理論知識的學習要困難得多。下面我就說說在實踐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
第一,在刮麥稈片時,很多孩子都會把麥稈片刮破、刮出來的麥稈片厚度不均勻甚至是一條麥稈片刮出來厚度都不均勻。當出現(xiàn)上面的問題時,我在實踐探索中是這樣給孩子們講的:(1)握刀的方法不正確;(2)刮料時用的力度不均勻;(3)刮料時左右兩邊刮的次數(shù)不一致。解決方法:示范正確的握刀方法,即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刀片的前端,刀口平放在麥稈片內芯面上,且刀口與麥稈片內芯面呈平行,然后用力均勻分別在麥稈片內芯面的左邊和右邊分別刮上10至15下,這樣麥稈片就不會出現(xiàn)刮破和厚度不均勻的情況。
第二,在麥稈片或“麥稈紙板”描圖時,容易出現(xiàn)走樣走線,那么在走樣走線的情況下,剪下來的分解圖就不能用了,既浪費了材料,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人力。解決方法:在“麥稈紙板”上描圖時,可用透明膠帶或小夾子把設計的圖紙固定在“麥稈紙板”上;直接在麥稈片上描圖時,左手用力把圖紙按在麥稈片上,然后小心仔細地描圖。這樣就不會走樣走線,剪刻分解圖時就不會浪費材料了。
第三,剪刻時剪刻下來的分解圖出現(xiàn)走樣,失去了純正,變了形或剪口粗糙。解決方法:用剪刀或者刻刀剪刻分解圖時,用力要均勻,線條自然,控制好操剪的速度,操剪速度盡量要一致,中間不要停頓。
第四,當孩子們把所有的分解圖都剪刻下來進行粘貼時,孩子們會把一些分解圖粘貼錯位了,或者是由于分解圖太多,最后找不到所要粘貼的一些分解圖。解決方法:讓孩子們在剪刻分解圖時,每剪刻一個分解圖就在它的背面編上序號,然后在設計圖紙相對應的位置上也編上對應的序號,這樣粘貼時,序號對應就不會粘貼錯位了。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麥稈畫的教學,不但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協(xié)調能力,同時小學生耐心細致、有序的習慣也會得到鍛煉與培養(yǎng),也讓小學生學會了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挖掘身邊可以再利用的物資,改造和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我們要用睿智的眼光與孩子們一起去觀察、去思考、去想象、去創(chuàng)作,和孩子們一起領略它的無限魅力。讓我們共同來探討麥稈畫藝術教育在農村小學的可行性教學。
參考文獻:
徐方鎮(zhèn).浦江麥稈剪貼[M].浙江攝影出版社,2004.
作者:周成志 曾曉琴 單位:湖北省南漳縣東鞏鎮(zhèn)陸坪完全小學
第二篇:偏遠農村中小學校藝術教育短板與改進思考
藝術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在學校教育中,藝術課與其它學科互相滲透,尤其對德育工作的開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國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起步晚、基礎差,是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最薄弱環(huán)節(jié)之一。近些年來,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農村中小學校的藝術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我們也無法回避這樣一個現(xiàn)實:在廣大偏遠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仍舊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盲區(qū)”,藝術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一、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
1.藝術教育被忽視。不少學校尤其是偏遠農村中小學校仍然把音樂課、美術課為主的藝術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雜課”。即使在課程表上體現(xiàn)了規(guī)定的音樂課時量和美術課時量,但在具體執(zhí)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課、圖畫課,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學生升學率,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藝術課往往被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等主課霸占或挪用,更甚的是有的學校干脆讓學生自習。安排在課表中的音樂課、美術課形同虛設。個別學校甚至取消了音樂課、美術課,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藝術教育,更談不上什么藝術的熏陶。
2.專業(yè)師資嚴重匱乏。目前,在偏遠農村中小學校中,擔任藝術課教學的老師往往是即將退休的老教師,他們對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藝術教學不感興趣。有的學校里即使是青年人擔任藝術教學,但從正規(guī)師范院校畢業(yè),受過藝術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訓練的專業(yè)老師少之又少,大部分藝術老師缺失音樂、美術等藝術專業(yè)知識。因此,在農村中小學校,藝術教育師資嚴重不足,音樂課、美術課完全由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等“主課”教師兼教,而且現(xiàn)有的任課教師在教學觀念、教學態(tài)度、學識水平、業(yè)務能力等方面與藝術教學的實際需要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同時,由于偏遠農村中小學校藝術教育不受重視,把藝術課看作放松課、消遣課、娛樂課。學校沒有建立藝術教育的評價、測試體系,以致于教師對藝術教學無壓力,無動力,敷衍了事。
3.藝術教學設備嚴重短缺。目前,偏遠農村中小學校藝術教學設備的配置,雖然在農村義務教育技術裝備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有的學校管理不善,使用不當,導致藝術教學設備損毀、流失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不能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有些學校的藝術課因為沒有了設備,無從開展。
4.學生家長認識不夠。在偏遠農村地區(qū),學生家長的思想封閉,觀念陳舊,文化素質低,知識面窄,加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只關心孩子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等“主課”的學業(yè),他們認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畫家的“料”。音樂和美術,孩子學與不學,教師教與不教,沒有多大關系,完全不影響孩子的前途,以至如此的輕視甚至反對孩子對音樂和美術學習。
二、關于加強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幾點建議
1.選用和培訓師資是首要任務。學校要重視音樂、美術教師和特長教師的選用和培訓,采用脫產進修和自學成才、業(yè)余學習、集中培訓等相結合的方法,加強藝術教育的師資力量。一方面,可以通過嚴格的考試和面試,從農村中小學校中選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質好,并具備一定音美知識和藝術素養(yǎng)的年輕教師到師范院校進行專業(yè)學習培訓,充實音樂、美術教學力量;另一方面,對偏遠山區(qū)、人員較緊張的學校采用寒暑假集中培訓,聘請一些有水平的音樂、美術教育教師或專家授課,使教師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系統(tǒng)、較實用的專業(yè)知識。“藝術不能容忍說教,審美不能依靠灌輸”,我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敝挥兴囆g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提高了,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
2.加強硬件建設。音樂、美術器材的配置是開展藝術教育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順利實施藝術教育的物質基礎。我們應鞏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抓住農村義務教育技術裝備改善的契機,進一步促進學校的硬件建設,利用有限的教育資金,購置各類音、美教學器材,使學校的音、美器材配備上規(guī)模、上檔次。在教育資金相對困難的情況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積極采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籌措資金,幫助學校購置藝術教育設備;另一方面,學校盡量要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條件,自制部分教學用具和器材。如簡易的畫夾、畫架、畫板等,鼓勵學生自購一些畫筆、畫紙、顏料,自帶一些民間樂器,如二胡、笛子、鼓、嗩吶、號等。另外,應妥善保管各種教學用具和器材,避免損毀和流失。
3.開齊、開足、開好藝術課。偏遠農村中小學校應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不能像以前那樣把藝術類課程當成是可有可無的放松課、消遣課、娛樂課,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節(jié)不專業(yè)的“游戲課”,不能只偏重于知識和技能的目標,而應重視學習過程的獲得強調對學習過程的體驗,更注重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因為這些因素都是使學生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關鍵??偠灾?,偏遠農村中小學校的藝術教育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觀,但為了更好的適應教學的改革,促進農村地區(qū)學生藝術素質的全面提高,仍需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乘國家“一帶一路”經濟建設和高效課堂實施之東風,為農村藝術教育開創(chuàng)一個更好的局面,讓我們攜手共筑偉大的“中國夢”,實現(xiàn)我們的“教育夢”。
作者:王耀軍 單位:會寧縣柴門初級中學
第三篇: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
摘要: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從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改進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幾點建議出發(fā),站在為學生的全面成長高度上,對時代負責、學生負責,鼓起勇氣,克服困難,共同為農村小學的藝術教育創(chuàng)造一片藍天。
關鍵詞:藝術教育;現(xiàn)狀;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藍天
藝術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在學校教育中,藝術課與其他學科互相滲透,尤其對德育工作的開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農村小學的藝術教育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在農村藝術教育的發(fā)展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一、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
1.領導思想上不重視,教師上課不重視
有些農村小學把音樂課、美術課在課程表上體現(xiàn)了規(guī)定的音樂課、美術課課時,但在執(zhí)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課、圖畫課,有的被語、數(shù)等主課擠占,更有的干脆讓學生自習;安排在課表中的音樂課、美術課形同虛設,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藝術教育;藝術課被“主課”擠占的對象,學校領導對此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藝術教育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和評價機制,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藝術教育對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在校階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藝術課教學器材的缺乏
農村小學藝術教學設備的配置,雖然在義務教育均衡達標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仍有部分短缺。今天,真正能在藝術道路上有所追求的愈來愈少。藝術教育,呼喚理性回歸,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作為學校領導,必須具有全面發(fā)展的眼光,時刻要站在文化傳承發(fā)展的高度上考慮問題,自覺地在校園中倡導藝術教育的開展,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的藝術教育類人才。
二、改進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幾點建議
1.轉變觀念,加強引領
學校應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標準,不能把藝術類課程當成是可有可無的“副科”,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節(jié)不專業(yè)的“游戲課”,更不能只偏重于知識和技能的目標,而應重視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獲得,強調對學習過程的體驗,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因為這些因素是使學生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關鍵。時展需要人才具有一定的綜合實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往往是通才,他們除了在政治軍事科技等方面成就卓著,他們文藝素養(yǎng)的提升不會分散他們的精力,相反還能為他們各方面均衡發(fā)展提供動力,當前各國都十分重視藝術教育,在發(fā)達國家,藝術教育和其他學科教育沒有主次之分,對藝術教育的投入?yún)s遠超其他學科的投入,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實力正在不斷增強,如果忽視了藝術教育,文化上就可能成為軟肋。
2.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
學校要重視音、美教師的培訓,采用脫產專職培訓、自學成才、業(yè)余進修、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加強藝術教育的師資力量。積極向上級教育主管部分申請新分配年輕藝術專業(yè)的教師充實學校音、美教學力量;同時,學校采用選擇教師到教師進修學校短期藝術培訓、假期集中培訓,使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系統(tǒng)、較實用的專業(yè)知識。
3.開設藝術興趣小組,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藝術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崩蠋煛敖獭焙蛯W生“學”應該互動起來?!耙越處煘橹行摹薄耙越滩臑橹行摹薄耙哉n堂為中心”也應被“以人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所代替,教學形式應更靈活。要大力加強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在藝術課中的運用,使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直觀,如精心繪制板報,設計圖案、書簽,精心制作投影膠片等。要積極開展藝術課教研活動,創(chuàng)設機會,讓音、美教師相互交流經驗,取長補短。
4.學校制定教學計劃,確定評價目標、體系
為全面深入開展好藝術教育,學校要給藝術教育確定總體目標和具體實施方案,用制度保障藝術教育的具體落實。首先,制定規(guī)范,嚴格考核。農村小學藝術教育起步較晚、較慢,建章立制等工作還需依據(jù)實際情況,逐漸積累經驗,形成合理的管理細則,引導教師積極主動開展本職工作,同時鼓勵教師創(chuàng)新;其次,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將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開齊,選好教師,以專業(yè)教師作為首選,也考慮有一定藝術素養(yǎng)的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杜絕把藝術課隨意搭配給主科教師,同時防止藝術課被主課擠占;最后,關注過程,合理評價。藝術教育的評價標準不同于其他學科教育,學校應該在管理上做到定量和定性評價的結合,對于在工作中認真負責、成績突出的教師給予相應的待遇,從而激發(fā)教師更大的積極性。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為了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還需我們共同努力,站在為學生的全面成長高度上,對時代負責、學生負責,鼓起勇氣,克服困難,共同為農村小學的藝術教育創(chuàng)造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曾慶輝.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湖南教育:綜合版,2003.
[2]賈媛媛.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困境與思考[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
作者:王飛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金羊鎮(zhèn)窯溝小學
第四篇:利用鄉(xiāng)土資源發(fā)展農村藝術教育的思考
長期以來,很多美術教師認為藝術教育資源即是所教的美術教材、教具、學具、掛圖、多媒體資源等,教學就是教教材、再現(xiàn)編者意圖的過程。其實,在新課改的學習和培訓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藝術教育課程不僅僅是由專家編制、教師執(zhí)行的靜態(tài)文本,還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創(chuàng)建的鮮活的發(fā)展形態(tài)。支撐美術課程的物質資源也不應該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應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改進、變化和更新。
一、挖掘鄉(xiāng)土資源的美術價值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普及和課程理念的不斷更新,我越發(fā)感到,因地制宜、讓每一位農村孩子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中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的美好品德、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懷等,都應是普通教育美術課程永遠追求的目標。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實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課堂,到社會、家庭、大自然中去發(fā)現(xiàn)、尋找,感受美術材料的形態(tài)、肌理、色彩、質地,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并不神秘,美就在自己的身邊、在自己的生活中。師生共同發(fā)現(xiàn)新材料、利用新材料的過程也是學習美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美術課程的過程。新課改提出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素材,這就意味著教師既要充分挖掘美術教學中生態(tài)教育素材本身的教育意義,又要創(chuàng)造性地賦予其他的教育意義。為此,教師應該大膽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讓生態(tài)教育素材為我們心中想實現(xiàn)的教育目的服務。藝術來源于生活,為了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為他們創(chuàng)作積累素材。
二、將鄉(xiāng)土資源引入美術課堂
眾所周知,上美術課,要準備很多材料,如畫筆、顏料、紙張等。要購買這些材料,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如果沒有這些材料,美術課便難以開展。為了改變現(xiàn)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美術的興趣,我提倡學生將鄉(xiāng)村隨處可見的材料引入課堂。于是,在美術課上我制定了三條原則:貼近學生生活,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容易獲取、便于攜帶;經濟實用、有開發(fā)潛力。鑒于學校地處農村,農作物材料隨處可見,我們在美術課上將一些材料引入課堂,如將普通的瓜果蔬菜,或因勢造形,或巧妙利用其固有的質地、顏色,設計裝飾或依照構思再進行簡單的切削、組合、拼貼、雕刻,制作出一件件或夸張或寫意的傳神作品,如用苦瓜和洋芋制作小老鼠、用茄子制作海豚、用南瓜制作孔雀、用蘋果等制作神氣十足的小精靈等。沒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隨處可得的黏土、馬鈴薯、紅薯、南瓜等;雞蛋殼、毛線、碎布,都可以用來制作手工藝品。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貓頭鷹,用茅草莖編成的風車,用竹管做成的樂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圖,用皺紋紙做成的白雪公主……于是,美術課堂便成為學生的手工作坊,別具一格的裝飾畫也應運而生。
三、拓展農村藝術教育資源
農村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單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拓展農村藝術文化教育資源,采用不同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舞臺,讓學生學習,這是一個較好的途徑。于是,家鄉(xiāng)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墻一角、一人一景等教育素材均成為塑造學生動手、動腦、合作、創(chuàng)新以及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教學素材,而且這種素材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豐富的,它的價值是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的過程中顯現(xiàn)的。繼續(xù)開發(fā)應用本土的教育素材,成為我們農村學校美術學科教學素材持續(xù)開發(fā)與應用的一種重要形式。同時,教師還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去繼續(xù)挖掘更多的美術素材資源,并盡可能多地運用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教學。學生也能通過挖掘身邊資源,經過美術課堂教學轉化,美化生活,提高審美情趣,喚起他們熱愛家園、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欲望。實踐證明,這些做法是把學生從想學美術而又怕創(chuàng)作不好的畏難情緒中解放出來的有效途徑。
作者:洪燕 單位:普格縣螺髻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