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略論鋼門混凝土的操作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略論鋼門混凝土的操作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略論鋼門混凝土的操作方法

1施工準備

新建一臺50拌和系統(tǒng),拌和系統(tǒng)上游為拌和站料場,拌和用水可直接抽取大壩基坑水至儲水罐或儲水箱加熱至30~60℃;準備Φ40mm、厚度大于3.5mm、6m長腳手架鋼管10t,十字、一字扣件各2000個,兩布一膜土工布(膜厚不小于0.35mm)1500m2,2000m2塑料薄膜或加厚塑料布,2t微壓蒸汽鍋爐一臺,挖機料斗保暖棉被數(shù)條,Φ70型軟軸振搗器4~6臺,1500×600定型組合鋼模板200m2,4cm厚板材10m3,10×10方木5m3,其他木工、鋼筋工、腳手架工、混凝土工生產(chǎn)使用器具須配套完整;租用兩臺自動卸料帶攪拌6m3混凝土罐車(自帶保暖設(shè)施),實驗室準備20個溫度計。所備原材料必須保證鋼門混凝土澆筑兩塊用量時,方可開倉澆筑,杜絕準備工作不足而倉促開盤。

2鋼門混凝土澆筑方案

2.1原材料的選擇

大壩鋼門混凝土原材料依據(jù)水工局中心實驗室地材取樣試配結(jié)果,選用左權(quán)生產(chǎn)的5~20、20~40碎石,河北邢臺天然砂,按二級配常態(tài)混凝土施工;使用山西華寶集團潞州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Po42.5水泥,使用長治鋼鐵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HRB335鋼筋;此次大壩河床及左右岸坡鋼門混凝土大約澆筑750m3。

2.2錨筋的施工及鋼筋的制安

采用Φ28二級鋼,按照間排距1.2m布置,深入基巖4.1m,外露0.9m,人工注C20砂漿(或注錨固劑),冬季注漿前用高壓風將錨筋孔石硝吹干凈,并沖出孔中積水,最后人工安裝錨桿。鋼筋由鋼筋加工廠加工,20t平板車運至現(xiàn)場,人工轉(zhuǎn)運至作業(yè)面進行綁扎焊接。鋼筋綁扎前,采用手風鉆鉆孔,安設(shè)架立筋。架立筋采用Φ25二級鋼,L=1.2m,梅花型布置,最好與錨筋錯位布置,間排距1.2m,深入基巖0.5m,C20砂漿灌注。

2.3模版工程

鋼門水平段施工不加頂蓋,振搗完成后人工抹平、壓面處理,1:1斜坡段鋼門采用鋼模與木模組合模施工,側(cè)模采用組合鋼模板施工,靠止水面(周邊縫)采用鋼木組合模板。模板安裝時,嚴格按測量放樣的設(shè)計邊線及高程進行立模及加固,人工安裝,模板安裝采取內(nèi)拉外撐的方法固定。模板表面平整、光潔、無變形、無孔洞。左右岸段鋼門平面模板采用翻模施工,翻模用木枋作為橫檔和立檔,邊角部位采用小鋼模和木模板。模板用Φ25mm螺紋鋼鋼筋架立及Φ14mm圓鋼拉接固定。根據(jù)大壩鋼門分塊情況及大壩鋼門設(shè)計伸縮縫的位置,結(jié)合現(xiàn)有模板情況及新模板經(jīng)濟實用比較、混凝土拌和能力和現(xiàn)場機械設(shè)備的入倉澆筑能力以及溫度控制要求等要求,河床鋼門混凝土可分為19塊,左右岸坡鋼門混凝土各分為三塊,河床鋼門標準塊混凝土每倉38.6m3,最大塊澆筑量為50.18m3。鋼門混凝土可采用跳倉澆筑法施工,以現(xiàn)有設(shè)備、機械,結(jié)合冬季施工的氣候情況,每天混凝土澆筑時段控制在9:30~16:30之間,平均每天澆筑兩塊,完成77.2m3鋼門混凝土。用10~12天完成大壩鋼門混凝土澆筑任務(wù)。混凝土澆筑前,用比同部位的混凝土高一個等級水泥砂漿均勻鋪設(shè),在建基面層均勻鋪設(shè)一層2~3cm厚的水泥砂漿,砂漿鋪設(shè)的面積應(yīng)與澆筑的強度相適應(yīng)。混凝土入倉后,人工及時平倉,按水工混凝土常態(tài)混凝土施工要求,每層厚度不大于60cm,成臺階狀條帶施工,大壩鋼門混凝土施工按施工倉面沿寬度方向成條帶狀施工,分兩層成臺階狀澆筑,杜絕混凝土1.0m厚一次澆筑完成?;炷琳駬v采用Φ70mm插入式軟軸振搗器充分振搗密實,按施工規(guī)范要求,靠止水片附近采用Φ30mm或Φ50mm插入式軟軸振搗器振搗。

3混凝土運輸

鋼門常態(tài)混凝土水平運輸使用兩臺6m3混凝土罐車,直接將拌和熟料運至倉面;鋼門混凝土垂直運輸,根據(jù)施工單位現(xiàn)有機械設(shè)備,若使用滑槽入倉,混凝土入倉速度較快,但滑槽保溫措施無法保證;若使用50t履帶吊吊2.0m3吊罐入倉,吊罐外表可保溫,但混凝土入倉速度較慢,影響已澆筑混凝土的保暖覆蓋速度;為此采用小松360C挖機直接入倉,這樣混凝土入倉速度較快,同時挖機入倉水平、垂直移動自如,料斗保溫措施簡單方便,既能保證混凝土入倉速度,又能保障入倉混凝土溫度,減小入倉混凝土初期受凍害現(xiàn)象發(fā)生。

作者:劉艷明 單位: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