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立德樹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現狀
一方面,缺乏對學生德育的重視。長期以來,我國教育活動的開展多為應試教育,學校、教師及家長三方對學生的期望就是考入理想大學,這一內在要求的存在,將學生置于課程任務和升學雙重壓迫之下。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任務的執(zhí)行者,過于注重理論性知識的傳授,嚴重忽視學生德育。學生在缺乏集體活動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學習效果與預期效果差距極大,甚至出現高分低能現象。正是由于對德育過于放縱的教學態(tài)度,導致學生對德育重要性的認識過于片面,難以在短時間內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另一方面,教學內容書面化。語數外是高中主要學科,覆蓋文科和理科學生,而歷史、地理以及政治作為必學科目,其中政治稍遜于其他兩個學科,使得大部分高中教師認為政治學習作用不大,重視程度不高。從當前思想政治教學所采用的教材來看,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過去式,這一點在時事政治板塊尤為明顯。從教材內容來看,過于枯燥乏味,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甚至使學生產生“政治無用”的主觀判定意識。學生參與政治學習只是單純?yōu)榱颂岣呖荚嚦煽?,對政治學科理論及實踐意義缺乏鉆研及討論,何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一)整合教材資源,優(yōu)化教學內容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高中思想政治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難度,均高于其他學科項目,對基礎性理論和常見內容知識的提取難度較大。而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機會對傳統思想政治教學教材進行全面解讀,對其中所蘊含的精神理念進行思想不斷深化,關注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加快思想政治學科與其他學科中相關知識的有效銜接與深度融合,在政治教學中引入開放性及探究性教學方法,在科學與生活、思想與價值兩個關系之間構建有機統一體。在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學習過程中,對核心價值觀資源的有效整合,除了可以從現階段高中生所需具備的人格修養(yǎng)以及家國情懷方面進行汲取外,還可從公民法治意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及生態(tài)文明教育等方面獲得。例如,在進行“市場配置資源”學習時,對市場交換中“今天付款,過段時間提貨;先取貨,過段時間付款;甲地付款,乙地取貨”等現象,如何開展相應的風險把控。通過對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及環(huán)境的綜合分析與全面了解,學生可在當前變換不斷的消費及形式下,深入市場經濟開展相應的探究,并通過與自身經濟生活的有效結合,進行問題優(yōu)化策略的制定。并以此為基礎,對由市場交易延時所引發(fā)的一系列利益損害問題,以及因非對稱信息而引發(fā)的消費欺詐行為等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此外,通過對市場交易中可能潛藏風險的了解,教師應在學生探究市場風險問題時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正確意識的建立,如法律意識、誠信意識以及合同意識,進行市場經濟環(huán)境完善對策的研究,從根本上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誠信的品質以及良好的道德意識。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潛能
對思想政治教學方法而言,創(chuàng)新需借助不同的情境化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和理解思想政治學科知識。思想政治是一門實時性較強的學科,所覆蓋的內容較為廣泛,除了國內外最新政治性事件,還可深入人們日常生活。如何使學生透過生活對思想政治有全新的認識,并通過分析將思想政治與生活建立平等關系,需以教學模式為切入點,通過對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以實現對學生內在潛能的深度挖掘。例如,在學習“價值與價值觀”時,這個內容中以全國道德模范張麗莉為教學案例,講述了教師為保護學生,勇敢沖出挽救兩名學生,但卻在其制止這一交通事故后,雙腿被截肢的故事。思想政治課的教師可通過“那一刻,你因勇敢而美麗”公益廣告的引入,以視頻傳達優(yōu)秀事跡,并在此基礎上以“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評析張麗莉的感人事跡?”向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搜集大量先進事跡報道材料以及張麗莉事件背后的社會輿論等,以感人音樂和生動情節(jié)為輔助,彰顯張麗莉楷模形象,深化學生對張麗莉老師的支持與理解,將其作為未來人生路上的價值風向標,督促自己立德向善。由此可見,通過對各類教學情境的有效整合與體驗,增強了學生在感官方面的體驗,在實現對課程資源系統整合的基礎上,也在某種程度上為德育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創(chuàng)造了有利環(huán)境。
(三)注重高中思想政治課與立德樹人的有效銜接
一方面,應對各階段的銜接性進行良好的把握。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主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政治思想、社會參與能力以及社會認知等,進而實現學生作為一名普通民眾所具備基本政治素質的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上應確保前后內容的承接性與聯系性,不僅要全面展現國家和黨對新一代繼承人的政治要求,還要以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實際情況為標準,進行德育教學目標的有效制定。另一方面,強化高中思想政治與時事政治的聯系性。尤其是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黨和國家所制定并頒布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將其與高中生德育工作有效融合,形成內容及形式上的互補。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關聯性,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以學生生活中某一場景為參考,進行道德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正確與否進行自主的判斷,在問題分析和解決過程中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以實現對時事教育任務的正確判斷。另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還應融合其他學科內容,通過政治思想的建立,對學生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科學文化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例如,學習“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嘗試將公益廣告“溫暖的心”引入思想政治課堂,通過視頻使學生明白,在自己很小的時候,父母花很長的時間教自己用勺子、筷子吃東西,教自己穿衣服、綁鞋帶、系扣子,教自己做人的道理。當他們變得啰唆、遲鈍時,我們應該做的只是放慢腳步,慢慢地陪他們走,就像小時候他們陪我們走路一樣。通過視頻的介紹,教師可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孝”我們該如何對待?一次形成對民族傳統“孝”文化的展現,并對該文化所體現的時代價值和文化內涵進行有效的總結。當然,對于傳統“孝”文化也應該一分為二地來看待,特別是一些走向極端、甚至愚昧化的“孝”行為,不可否認具有封建社會的糟粕性,應該棄之。
(四)拓寬社會實踐渠道,增進學生德育養(yǎng)成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開展期間,還應強調與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確保學生主觀世界在實踐中進行不斷的改造和完善。實踐課程內容作為現階段已有課程的一種延伸,通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學生可對政治學知識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應用,增強自身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使命感、民族感以及責任感,促使自身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覺悟有所提升。在對實踐教學活動持續(xù)拓展時,教師可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課程標準,對實踐主題進行有效選擇,鼓舞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性質活動、生產勞動以及社區(qū)服務等;在展現社會實踐綜合性的過程中,應以學生實際認識情況以及實踐經驗為出發(fā)點,鼓勵學生切身體驗實踐過程,對實踐中潛藏的意識進行積極的探究,從反復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對參與心得進行反思與總結,真正體驗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培養(yǎng)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對問題的探究能力、應對能力以及解決能力。同時,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應從教學方式入手,針對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積極的轉變和調整,注重教學的動態(tài)性。而作為學習者的同時,學生也扮演著設計者和提問者的角色,教師應在課堂上以某一情境為主題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建,鼓勵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問題的設計,并通過與學生或者教師之間想法和觀點的交換,豐富情感方面的體驗,從而對以往過激情緒或者感受進行及時糾正。例如,對“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內容的學習,可與中華民族所遺留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相結合,進行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的積極開展,塑造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精神。將課題定義為開放性探究活動,學生通過深入當地實際展開相應的調查與走訪,在相互協作的背景下進行相關保護方案的設計,并從不同角度著手進行文化遺產保護對策的執(zhí)行與實施,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也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愛國、愛家思想。
三、結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與實踐,需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將學生個性特點、發(fā)展需求以及教學目標等因素納入教學考慮范圍之內,在現階段立德樹人的滲透方式上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潛能,拓寬社會實踐渠道,增進學生德育養(yǎng)成,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更多思想政治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灌溉,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德才兼?zhèn)洹钡默F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盧小平.關于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討[J].學苑教育,2018(1):11.
[2]潘榮.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思考[J].學苑教育,2017(18):18.
[3]楊秋實.高中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合實踐[J].才智,2018(3):74.
作者:夏寧 單位:河南省鹿邑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