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小凈距隧道偏壓淺埋段開挖及支護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凈距隧道偏壓淺埋段開挖及支護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凈距隧道偏壓淺埋段開挖及支護技術

摘要:由于小凈距隧道偏壓淺埋段圍巖巖體普遍較為破碎,受力及變形是左右非對稱的,所以在開挖支護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滑坡等地質災害,因此應加強偏壓淺埋小凈距隧道開挖支護技術的研究。本文主要從淺埋偏壓小凈距隧道開挖支護技術研究的意義為出發(fā)點,并結合具體實例分析了此類隧道工程的塌方開挖與支護技術,得出了可為此類隧道工程提供有益參考的開挖支護技術。

關鍵詞:偏壓淺埋小凈距;隧道開挖;支護

隨著我國公路交通的不斷發(fā)展,在山區(qū)修建隧道時會遇到愈加復雜的自然條件。由于受到自然條件及線路規(guī)劃的限制,在修建小凈距隧道時難免遇到偏壓淺埋的情況。小凈距隧道偏壓淺埋段受地形,地質條件,埋深,凈距,開挖及支護形式的影響很大,且由于其一般上覆土厚度較小,圍巖受到非對稱荷載的作用,所以開挖方法及支護形式選用不當很容易發(fā)生地質災害[1]。因此,對小凈距隧道淺埋偏壓段開挖支護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是有意義的。

1加強隧道支護的意義

保證隧道結構的穩(wěn)定性是維持隧道施工安全的前提條件。當隧道進行開挖卸載時,原始的圍巖應力平衡狀態(tài)被破壞,進而圍巖重新開始應力的分布,且隨著隧道施工的進程不斷變化,最終逐漸形成新的應力平衡狀態(tài)。若因此造成支護結構的失穩(wěn),從而造成隧道系統(tǒng)的失穩(wěn)。淺埋偏壓小凈距隧道由于其埋深較淺,主要依靠支護結構和圍巖承擔外部應力,支護結構如果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圍巖將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滑坡甚至冒頂等地質災害,甚至隧道會局部坍塌[2]。研究隧道開挖技術和圍巖支護技術,可以因地制宜的優(yōu)化開挖施工和圍巖支護的協(xié)同作用,更好的保證隧道施工過程的安全性。

2工程地質概況

某小凈距隧道淺埋偏壓段為巖石及軟塑性土組合地質。上部臺階的初期支護受到破壞發(fā)生變形、且隧道圍巖存在坍塌情況、地表存在大面積的裂縫及錯臺、施工段附近存在地表坑道,隧道底部溶洞規(guī)模較大,且由于施工過程中不斷出現塌方情況,而且工程地質情況較復雜,造成其開挖及支護的施工難度增大。

3工程開挖及支護技術研究

3.1坍塌體開挖

坍塌體是隧道巖溶塌陷地段的主要開挖對象,開挖前必須保證原支護的安全再對其進行加固。具體加固措施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原有鋼支撐未發(fā)生變形破壞時,則在原有鋼支撐上直接添加橫撐;第二種當原鋼支撐已經發(fā)生變形破壞時,則需要對其更換鋼支撐后再用橫撐進行加固[3]。

3.2對口鋼支撐

一般原鋼拱支護結構失穩(wěn),發(fā)生嚴重變形,進而支護功能喪失是造成隧道塌方的常見原因。另外,圍巖結構由于已經發(fā)生變形破壞,所以其產生的松動壓力不穩(wěn)定,并且支護結構直接承受其重力形式的壓力作用。原支護結構在設計時未考慮這部分力的作用,故設計參數小于其所承受的壓力。因此在坍塌體在開挖作業(yè)時,對開挖及支護的要求會更高。此時為了使支護結構保證足夠的安全及穩(wěn)定,原有的拱形結構支護形式已不能達到支護強度的要求[4]。因此,隧道變形體系有必要采用支護強度高并且效果好的對口鋼支護形式對其進行再支護。

3.2.1原支護體系設計由于原支護體系在進行設計時未能充分掌握工程地質條件,故隧道原設計的為噴射混凝土以及型鋼架初期支護,素混凝土二次襯砌支護形式。支護結構未能滿足支護要求,造成初期支護完成后隧道頂部失穩(wěn)形成滑坡體,并發(fā)生位移下沉,導致原初期支護結構發(fā)生變形破壞,部分地段的初期支護變形嚴重,甚至出現局部坍塌的情況,嚴重影響結構的穩(wěn)定性。因此,有必要拆除并更換變形的初期支護,對其重新進行支護。

3.2.2調整方案在坍塌事故發(fā)生后,滑坡體雖然通過對塌方地段進行注漿加固處理,已經基本保持穩(wěn)定。但其仍受到大面積的從拱頂到隧道左線邊墻的側向壓力,初期支護受力形式未發(fā)生本質改變,其依舊處于收斂變形的受力狀態(tài)。且碎石夾軟土為線路左側隧道及溶洞的主要填充物,在此種情況下會產生掉塊情況,尤其在雨季極容易發(fā)生局部塌方,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在沒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很難直接拆除和更換主支撐拱架。因此,對原隧道的鋼支撐進行加固是很有必要的。開挖塌方體前一定將安全措施完全做到位。對于力學性能差、流變性突出的軟塑性土來說,在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液壓系統(tǒng)加固初期支護結構的方案。同時,由于隧道內空間狹窄,為了便于在隧道底部進行樁筏基礎等后期施工工作,對初始支護結構進行了初步設計,并將初始支護結構由弧形調整為豎向型,增加了隧道內的作業(yè)空間。

4結語

結論表明在對支護結構進行設計時應結合施工特點和施工實踐進行,以此來保證隧道受力的合理性,并減少隧道修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地質災害,得出可為此類隧道工程提供有益參考的開挖及支護技術。

參考文獻:

[1]朱永全,宋玉香.隧道工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編寫組.JTG3370—2018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

[3]鐘祖良,劉新榮,劉元雪,等.淺埋雙側偏壓小凈距隧道圍巖壓力計算與監(jiān)測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13(2):63-68.

[4]祁寒,高波,王帥帥,等.不同地質條件淺埋偏壓小凈距隧道施工力學效應研究[J].現代隧道技術,2014,51(4):108-112.

作者:李凱 馮磊磊 單位:河北工程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