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陳凱歌電影的人文內(nèi)涵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第五代”電影作為一個影像美學運動結(jié)束后,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創(chuàng)作有所轉(zhuǎn)向,但是“代言”的精英意識從未改變,而“文化精英”的背后便是“士人精神”使命感的自覺擔當。選取陳凱歌導演的主要電影作品,運用引證、議論、分析、說明等方法,從影像美學、寓言手法、作者話語、主題表達等方面來探析其電影的人文內(nèi)涵。體現(xiàn)在陳凱歌導演每一部作品中復雜的主題展現(xiàn)等多個維度,涉及民族與文化、集體與個人、教育模式、人生與歷史、傳統(tǒng)價值觀念等在現(xiàn)代社會語境中的存在。
關鍵詞:傳統(tǒng)知識分子;士人精神;陳凱歌導演;人文精神。
一、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
“君子”二字,從古至今,一直是無數(shù)讀書人孜孜不倦不斷追求的終極理想。這種一以貫之、持續(xù)不斷地追求,漸漸便形成了整個民族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心理,雖然各個歷史時期具體的側(cè)重點不同,但可以集中概括為“士人精神”?!笆俊敝傅氖怯兄R、有思想、有能力、有一定地位的讀書人。余時英先生把中國的“士”與西方近代的“知識分子”兩個文化概念進行比較研究,從而得到“士”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獨特而又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1]6。簡而言之,“士人精神”大致有如下特點:熱衷政治的事功精神;心系天下的憂患意識;責無旁貸的擔當情懷;傲氣風骨的獨立人格[2]139?!笆咳司瘛庇绊懙氖侵R分子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中國讀書人對自我的要求,即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或者是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笆咳司瘛笔且环N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結(jié)合?!笆咳司瘛钡牡谝蛔晕乙蟊闶菆允剡@種良知而為人處世。這是一個民族的自我追求,它不是體現(xiàn)在哪一個朝代或者歷史時期,而是一種時間維度上的繼承與拓展。
二、陳凱歌作為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人文思想
陳凱歌導演作為師生口中“那一屆讀書最多的人”,自然有著“當代士人精神”的自我涵養(yǎng)。正是內(nèi)在的“士人精神”才激勵著陳凱歌導演不斷地思考,并通過電影藝術(shù)這種表達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其創(chuàng)作路程可以概括為“以士為影”。隨著市場化改革,人們將陳凱歌導演的電影作品分為前后兩類:藝術(shù)電影和商業(yè)電影,其實這種劃分本身就是一種誤讀,因為藝術(shù)電影和商業(yè)電影的定義很容易帶來理解上的偏差。而我們要強調(diào)的是,陳凱歌導演“以士為影”創(chuàng)作歷程的持續(xù)性。尤其是不同作品背后共同的“士人精神”的影響,以及陳凱歌導演每部具體作品“生而為人”的主題所體現(xiàn)的人文內(nèi)涵。陳凱歌不止一次地公開聲明,沒把電影純粹作為謀生手段,稱電影是為人而拍攝的。陳凱歌作為具有中國“士人精神”的電影人和無數(shù)仁人志士一樣自覺地肩負起振興文化的使命。對藝術(shù)的癡迷和對人性的思考在他的電影作品中并行不悖,明確這一點,十分關鍵。
三、陳凱歌電影的人文內(nèi)涵解讀
(一)對古老民族的寓言反思
《黃土地》講的是80年前的故事。以作為“公家人”的顧青去陜北完成搜集民歌任務為影片線索。影片中大量的超大廣角、充斥屏幕的黃土地低壓的天空,甚至每一個人物、道具,都有著深刻的寓言意味:這里的一切都是這里組成的一部分,都是創(chuàng)作者們要表達的“黃土地”。影片借助顧青的見聞告訴人們:在黃土地面前,所有人都是做不得主的客人。面對在黃土地上生存的人們愚昧的言行,顧青無法解放他們,更不能承諾什么。對于妄圖啟發(fā)民智,解救人民的理想?yún)群?影片給出一種彷徨地回答:你無法改變他們,就像你無法改變黃河黃土地一樣。所以,《黃土地》對于今天的意義不僅僅在于開創(chuàng)性的歷史革新,更在于它文化反思的態(tài)度以及對“民族本性”關切的問題意識。
(二)對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探討
《大閱兵》一般被認為是一部匆忙上馬之作。就像陳凱歌導演自述:“如果你有興趣反復看一下《大閱兵》,就可以感覺到幾種不同的力量在牽制著陳凱歌,感到他有許多東西想說,可又沒說透,因此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挺混亂的?!盵3]54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大閱兵》在誕生之初是遭到禁映的,后經(jīng)過反復重拍修改、剪輯,才與觀眾見面。在敏感題材里所表達的自我思考,如何做到與政治的平衡,導演坦言準備不足并且結(jié)果是混亂的:“我覺得集體主義的直接結(jié)果就是法西斯主義,所以拍《大閱兵》時我就想探討個體和集體之間的關系,個體能不能在一個集體的洪流中生存?或是被毀滅?我的結(jié)論是不能。這個個體的微小愿望實際上是和整體的、集體的利益是互相沖突的?!盵3]54吳迪(啟之)認為中國人有兩個情結(jié),一個是大一統(tǒng)情結(jié),另一個是歷史情結(jié)。正步走練9993公里,一個中國南北的來回就為了表演上的96步,這個“長征”的結(jié)果就是表演,供領導檢閱、供人民檢閱。背負“母親去世回不了家”“孩子出生回不了家”“婚期推遲”等等一系列違背人性倫理的代價而進行的這場“長征”,值不值得?有沒有意義?我們該如何保障集體中的個人利益?導演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因為影片的禁映、反復剪輯甚至重拍,以至于使導演陳凱歌長期處于一種精神苦悶期[4]90?!洞箝啽返呐臄z經(jīng)歷以及后續(xù)禁映等對陳凱歌導演的日后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對教育模式的批判
一是生存。在貧窮、落后之下,力氣就是生存的保證。所以王福的媽媽把飯都給王福吃,因為他的力氣最大,要養(yǎng)活一家人。二是教育。在愚昧、無知之下,王福的爸爸把飯都給王福吃,因為他識字,他的父親希望他用文化、用知識來改變命運。所以,在貧窮、落后、愚昧、無知的生存環(huán)境之下,人們該擁有怎樣的教育?他們所固有的教育模式能否被改變?對這些問題的反思和批判,在態(tài)度上,《孩子王》和《黃土地》保持了一致。老桿冷漠地朝著鏡子中的自己吐了一口口水。學生沒有課本,政治的宣傳文件卻堆得如山高。老桿教學時先在黑板上寫課文讓同學們抄在小本上,然后劃分段落、主題大意的一通念。這樣的教學方式連學生都會。最聽話的好學生———班長,能一字不差地重復老師說過的話,并引以為傲。這不能不說是偉大的深刻。如果這種“流水線”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的話,對我們的民族何其戕害。老桿從最基本的識字開始教起,然而字典連縣城都沒有。不認字又能怎么辦呢?抄字典。這是識字最好的辦法,連這個最好的辦法也是抄,獨立思考的前提根本不存在。抄好了,帶回去,以后還有更大的字典,還要抄。對文化的極端渴望反映出文化知識的極端貧窮。當老桿在講解如何寫作時,畫面上只有上學兩個字,強烈的畫面對比不禁讓人發(fā)問,上學到底要學什么?老桿被辭退離開時,把字典送給了王福,卻告誡他,不要抄,連字典也不要抄。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中講到:“忘掉在學校里學到的,剩下的就是教育?!痹陔x開的山上,老桿看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景象,漫山大火其背景音卻是“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反反復復響徹山谷。同一畫框的音畫形成強烈的對立,給人很強地沖擊力。
(四)關于人生的悲歡離合
《霸王別姬》是捧回戛納金棕櫚最佳影片大獎的作品,不管是對陳凱歌導演,還是對中國電影而言,都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不同于陳凱歌的前幾部作品,這是一部情節(jié)敘事非常嚴謹?shù)挠捌?隱喻少了,細微處的藝術(shù)處理卻更加自然。比如,小癩子自殺是將嘴里塞滿冰糖葫蘆,此后,老北京胡同典型的冰糖葫蘆的叫賣聲反復出現(xiàn),劇中人物都沒有留意,只有程蝶衣內(nèi)心泛起波瀾,駐足凝視,觀眾也看得明白。再比如,從影片開始時的張公公一直到影片結(jié)尾處程蝶衣自殺,是那柄沒有生命的霸王的劍一直陪伴著他們?!栋酝鮿e姬》主要講述主人公一生悲歡離合的經(jīng)歷,情節(jié)非常緊湊,邏輯非常嚴謹。主人公程蝶衣對于戲和生活都是不瘋魔不成活。對待“忠貞與背叛”,程蝶衣的態(tài)度是非常倔強的,甚至是癡迷的,說好了一輩子就是一輩子,少一個時辰都不行。當陳凱歌在戛納得到金棕櫚時激動地說,那個虞姬就是我。段小樓是一個好師哥,只是程蝶衣希望從他那里得到的恰恰是段小樓無法給予的。不瘋魔不成活,在戲里可以,在凡人堆里怎么活啊。段小樓是一個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生存者,他沒有一生要堅守的理想信念。所以,霸王可以跪下來求饒,虞姬卻自刎于世,甚至連菊仙在段小樓不要她之后都選擇了房梁自縊。在這一點上,程蝶衣和菊仙有著相同的渴求,但都不是段小樓能給的。變化,就意味著背叛?!栋酝鮿e姬》側(cè)重的是主人公們對于生存的態(tài)度,歷史只是提供一個時間的維度。程蝶衣對藝術(shù)和生活有著同樣地忠貞和堅守,所以他才會說出“青木要是活著,京劇就傳到日本去了”。對于程蝶衣而言,活著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而沒有特別意義的事情是不用堅持的甚至是不必去做的,他并不在乎是否活著。而段小樓則不會考慮這個層面上的問題,人總要活下去,要對世道服軟。不管是小豆子還是程蝶衣,他們從不服軟。時代總是要變的,于是越來越多的程蝶衣是活不下去的,正如京劇在今天無論怎么搶救都不會再出現(xiàn)“同光十三絕”那樣繁榮的情景,因為他們已經(jīng)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對人而言,就是人生。對物而言,就是歷史。
(五)對傳統(tǒng)忠孝禮義信的現(xiàn)代思考
《趙氏孤兒》講述的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陳凱歌導演雖然拍攝的是同名電影,但是其精神內(nèi)核早已注入了藝術(shù)家的現(xiàn)代性思考。具體體現(xiàn)在對傳統(tǒng)忠君思想的顛覆。這天下是趙家的,于是屠岸賈變成了竊國的奸臣,但是在電影里,趙氏和屠岸賈不過都是政客,從不見他們哪一個心里擁有過人民。這天下憑什么是趙家的,又憑什么是屠岸賈的?將忠君孝順這一“命題作文”放在現(xiàn)代社會考量,這是一部關于人性的電影。藥師程嬰中年得子,生活本來幸福美滿,宮里大臣政客們爭權(quán)奪利的斗爭與他根本不相關,他愿意參加嗎?還要犧牲自己的孩子和女人,甚至搞得自己家破人亡!電影對這些是懷疑和否定的。電影里不管是趙氏天下還是屠岸賈掌權(quán),都不會國泰民安,因此,屠岸賈奸臣篡國的罪名便消逝了,而程嬰救孤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甚至最后撫養(yǎng)趙氏孤兒是出于恨意,韓厥也是出于對屠岸賈的一刀之恨。這種對劇中人物行為出發(fā)點的現(xiàn)代解釋便有了顛覆傳統(tǒng)說教的意味。“恨”是電影《趙氏孤兒》的出發(fā)點。程嬰把自己的孩子抱給屠岸賈是信了屠岸賈只看一眼的承諾,當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摔死,自己的女人被刺死時,程嬰的恨便有了來源。恨與愛都是最有力量的情感。最后,當屠岸賈要殺程勃時,年邁的程嬰以身護之并付出性命,這是對愛的詮釋。同樣,當看到自己的兒子被別人親手摔死時,發(fā)誓復仇,這是對恨的詮釋。程嬰如此復仇到底合不合理,創(chuàng)作者也給出了思考和評判:如此復仇是有違人性倫理之道。憑什么這個孩子要殺了從小疼愛他撫養(yǎng)他的干爹而只是為了給他“想象的能指”的趙家三百多條人命報仇?憑什么這個孩子的命運早已被注定?導演無意借鑒古希臘悲劇———個體反抗命運卻注定失敗,而是探討程勃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迷失以及程嬰對自己復仇行為的不斷自我懷疑與審視。這就導致了導演好像是在推翻自己,跟自己辯論一樣。
(六)對存在的抽象寓言
從《無極》打出的自我標簽“魔幻史詩巨作”,我們可以看出創(chuàng)作者的巨大野心。只顧自我藝術(shù)創(chuàng)造而忽視了觀眾的接受能力導致這部片子上映后反映平平。雖然說藝術(shù)是個體精神的創(chuàng)造,與少數(shù)人的多樣感悟相聯(lián)系,因而難以一呼百應[5]10,但電影畢竟無法擺脫它的商業(yè)訴求和大眾屬性。必須先對《無極》上映之后漫天的批評聲做出分析,才能對《無極》文本做出分析[6]56?!稛o極》上映時,已然不是20世紀傳統(tǒng)媒體的時代,新媒體在網(wǎng)絡技術(shù)、通信技術(shù)等影響下將基本傳播單位降序,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使得人人都能發(fā)聲。于是才有了《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的演繹和之后的網(wǎng)友一擁而上的批評,這種網(wǎng)絡傳播方式在當下已經(jīng)司空見慣,而且是一把雙刃劍,很多電影也以此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比如,國產(chǎn)動畫電影《大圣歸來》依靠網(wǎng)絡“自來水”的良好口碑獲得了高額票房,《無極》卻剛好相反。如果說“”是對于文化的恐懼、歇斯底里地一次自上而下全民爆發(fā),那么《無極》所受的所有不公正待遇,與幾十年前的“”幾乎如出一轍[7]4。陳凱歌導演自認為“這部電影實際上可以涵蓋一切”[8]。值得注意的是《無極》的英文名字為ThePomiser,滿神是命運的具體物。這是一部與命運抗爭,關于人性存在、承諾與背叛的電影,只不過披上了神話、武俠、魔幻的外衣。在一個虛構(gòu)的歷史、虛構(gòu)的寓言之中,創(chuàng)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考。無極之道里沒有一個壞人,也沒有一個好人,在這個虛構(gòu)的寓言里,他們都是最為真實的人。兒時的傾城為了活命欺騙了一個純真的孩子,她背叛了她的諾言。恨意在無歡心里增長,從此他缺乏安全感并且工于心計,并以此來保護自己。在大將軍光明面前,他打心里認為自己永遠是個二流貨色,他的自卑帶給他無窮的恐懼。傾城選擇了滿神給出的命運,滿神又改變了大將軍光明的命運,大將軍光明與之抗爭也注定失敗。無極之道的悲劇在于自然人性與命運抗爭的注定失敗?!稛o極》投資3.5億,拍攝耗時3年之久,擁有豪華的明星陣容以及大師級的創(chuàng)作團隊,呈現(xiàn)出來的美術(shù)、攝影、表演自然是無與倫比[6]56。其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體現(xiàn)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之上。每個人物都是立體的獨立存在。奴隸昆侖從不自由到最自由,是最不受束縛的自然人。他作為奴隸,跟著大將軍光明,是因為跟著他有肉吃。他殺死王是因為要救傾城———“人的覺醒”。昆侖身為奴隸卻是最不受困惑的自由人,直到命運讓其成為鮮花盔甲的主人。而另一個奴隸鬼狼,他一直困惑于背叛雪國的自我求生,但他捫心自問沒有對不起任何一個雪國人,折磨他的是“我一直對不起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最后“處決”這場戲作為影片的高潮,充滿了對信任與欺騙的拷問。因為愛而信任,因為被欺騙而憎恨。這都是人們存在的種種情感問題。在無極里,滿神是一個抽象化的具體存在,她決定了每個人注定的命運。在這則寓言里,每個人存在于無極之中,尋找自我是他們唯一要做的事。奴隸昆侖找到了自己的渴望,殺手鬼狼找到了自己的靈魂,北公爵無歡尋找傾城,傾城尋找愛。他們在尋找的路途之上,充滿著欺騙和背叛,信任一直缺席,而且他們每一個人都不曾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
(七)對工業(yè)城市下人們“靈與肉”的拷問與探尋
隨著對市場改革的不斷適應,陳凱歌導演的電影作品有很多轉(zhuǎn)向了都市題材,或者融合了都市元素?!逗湍阍谝黄稹烦尸F(xiàn)都市與農(nóng)村碰撞的二元對立,《風月》里的大上海是特定年代的大都市,在《搜索》和《道士下山》等作品中,我們可以更加明顯地看到工業(yè)城市的場景。這些作品無一例外地都呈現(xiàn)出了都市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著欺騙與冷漠的傾向。《和你在一起》里,有才華有天賦的孩子想要出名獲得更大的成績就要依靠城市,從而成為余教授的工具?!讹L月》里的大上海更是物欲橫流,盡是欺騙與綁架的勾當。在謊言欺騙和綁架謀財之下,心已經(jīng)“廢了”。在此方面,《搜索》是最為集中的體現(xiàn)。這是一個發(fā)生在現(xiàn)代城市的故事,貼近社會熱點,反映當代都市人的生存和內(nèi)心精神狀況。都市中的每一個人活得都太辛苦了,辛苦到?jīng)]有多余的精力去體諒別人的辛苦。白手起家的沈老板,對妻子和家庭不屑一顧,最在乎能否成功。劇中反復出現(xiàn)的臺詞———“不說實話你會死啊”,欺騙成為一種生存邏輯。公憤在工業(yè)城市中也遭到了變形和扭曲,而成為不管事實真相只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從而成為對社會不滿的發(fā)泄口。喪失道德自律的媒體,為了利益則將這種不正當?shù)男枨筮M一步刺激擴大。在工業(yè)城市之中,身體已經(jīng)受制于人,靈魂也得不到救贖。在生命即將結(jié)束之時,才發(fā)出宣言:要過好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每一秒?!兜朗肯律健?一個道士漂浮于世,尋找心在哪里。人生在世,卻是上山與下山?!端阉鳌分袙伋鋈サ膯栴},到了《道士下山》,終于有了回答。
四、結(jié)語
縱觀陳凱歌導演“以士為影”的創(chuàng)作歷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對人文精神的追求是其不變的內(nèi)核。不管是早期農(nóng)村題材、影像美學、寓言手法,還是后期城市題材,創(chuàng)作者從未停止過對人們存在的思考以及對我們所處世界的探尋。對命運的反抗,一直是陳凱歌導演作品隱藏的深層次主題,而其表現(xiàn)形式大多為因?qū)π拍畹膱猿侄罱K毀滅,往往呈現(xiàn)出悲劇性的色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當下電影市場中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總是有著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藝術(shù)總是為人而存在,應該緊緊圍繞著“人”這一主題。陳凱歌導演身上所承載的“當代士人精神”需要大力弘揚,重構(gòu)“當代士人精神”是構(gòu)建“中國電影學派”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參考文獻:
[1]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陳國質(zhì).論士人的家國情懷[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作者:陳希洋 鄭宜庸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