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麥前期大田管理及病害防治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種子發(fā)芽出苗
在種子整個發(fā)芽出苗時期,生長環(huán)境的溫度、水分、氧氣都會影響種子的萌發(fā)出苗。因此,在管理過程中,要保持小麥發(fā)芽的最適宜溫度,即15~20℃,田間土壤最大持水量保持在60.0%~70.0%,同時保證氧氣充足。
1.2小麥的分蘗
小麥分蘗是發(fā)生在分蘗節(jié)上,一般在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小麥胚芽鞘腋芽長出胚芽鞘分蘗,一般播種過深該分蘗不易出土。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發(fā)育,小麥分蘗活動會經歷增長期、高峰期和消亡期,具體為小麥在分蘗增長的冬前、越冬與返青后的一段時間到達高峰期,隨后開始大蘗成穗、小蘗消亡。
1.3小麥根葉的生長
小麥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組成,尤其是次生根生長在冬前分蘗盛期、拔節(jié)始期2個時期達到高峰。小麥葉的生長依據其生長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為2類,即近根葉組和莖生葉組。小麥根葉生長會受到溫度、養(yǎng)分、水分及空氣等因素的影響,管理時應做好相關措施。
2.1做好查漏補苗,剔苗移栽
在小麥發(fā)芽出苗過后,麥苗就會陸續(xù)出土,這時就要及時監(jiān)察,如果發(fā)現田間缺苗斷壟10.0cm以上的,應在麥苗2葉期前及時浸種催芽,做好補種,充分保證基本苗數。而對于田間零星缺苗的情況,可在3葉期后進行剔苗移栽,在移栽過程中,要做到“上不壓心葉,下不露白根”,及時澆水,保證成活率。
2.2追施分蘗肥,澆好盤根水
由于土壤地質情況或播種時間偏晚而導致的小麥弱苗,管理者應充分利用冬前溫度較高、有利于分蘗的時間段,在小麥分蘗開始時追施分蘗肥,澆好盤根水,促使弱苗長勢轉好。
2.3冬灌應做到適時適量
由于我國北方地區(qū)冬季空氣干燥,土壤中水分蒸發(fā)量大,冬旱現象時有發(fā)生,因此適時適量的冬灌對于保證小麥生長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冬灌時間上,有諺語云:“不凍不消,灌溉過早;只凍不消,灌溉晚了;夜凍晝消,灌溉正好”,這就形象說明了冬灌應適時。而適量則是指冬灌水量不能過大,以免造成凍害。
2.4小麥的冬季中耕
對小麥進行冬季中耕,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透氣狀況,減少病蟲害;提高地溫,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肥的分解,幫助小麥分蘗和根系生長。而冬前小麥根系生長較淺,中耕不宜過深;在冬灌之后及時中耕,則可以破除土壤板結,防止裂縫。
2.5嚴禁放牧啃青
對于放牧啃青,民間有一種“畜嘴有糞,越啃越嫩”的說法,但這是完全錯誤的。據調查顯示,啃青會造成麥株高降低8.0cm,穗長縮短0.5cm,穗粒數減少2.4粒,造成十分明顯的減產。因此,應嚴禁放牧啃青,保證小麥的綠葉面積。
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病害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根據實際情況,下面列舉幾種常見小麥病害的防治方法。
3.1小麥土傳花葉病的防治
小麥土傳花葉病是一類病害的總稱,是由小麥土傳花葉病毒引起的,主要包括土傳花葉病、黃花葉病和梭條斑花葉病,一般病田會因此減產20.0%~30.0%,而發(fā)病田減產率會達到30.0%~70.0%。防治方法:
1)輪作倒茬,連續(xù)3~5a與油菜、薯類、大蒜等非禾本科作物輪作;
2)選用抗病品種,并適當晚播;
3)增施肥料,在發(fā)病初期應追施速效氮肥和磷肥,促進植株生長,并做好田間衛(wèi)生,清除病株、殘株;
4)選用適合的藥劑進行防治,如溴甲烷、焦木酸原液等進行一定比例稀釋,利用噴霧噴灑的形式對田間土壤、小麥株進行消毒滅菌。
3.2小麥銹病的防治
小麥銹病俗稱黃疸病,該病為氣體病害,在早春低溫的條件下持續(xù)時間較長,特別是在春雨情況下,發(fā)病比較嚴重。發(fā)病小麥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影響?zhàn)B分、水分吸收,導致小麥葉稈干枯,麥穗小、空粒減產。防治方法:防治銹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對于早期出現的發(fā)病田塊要進行集中防治,控制其傳播感染健康麥田;一般情況下,大田病葉率達0.5%~1.0%時就要立即進行普遍治療,667m2可用12.5%的禾果利可濕性粉劑30~35g、20%三唑酮乳劑45~60g進行噴霧防治。
4結語
對于小麥的高產栽培管理,種好只是基礎,科學管理才是關鍵,因此在小麥的栽種培育過程中,必須以北方小麥的生長發(fā)育特點為主要培育依據,遵循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種制宜的原則,做好小麥前期的科學管理。
作者:郝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