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談加油站庫存管理發(fā)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加油站庫存管理發(fā)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加油站庫存管理發(fā)展

摘要:加油站油品庫存管理是加油站人財物管理中的物品管理,是加油站日常管理中重要的一環(huán)。加油站油品作為液態(tài)危險品,有別于一般貨品的儲存、運輸、計量。因此,加油站油品的進銷存計量管理具有特殊性。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整個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加油站計量設備的不斷更新,信息系統逐步上線,加油站油品庫存管理的方式方法卻沒有更新。因此,如何利用現有設備和人員改進加油站油品庫存管理模式,使其適應公司整體發(fā)展需要,是石油公司新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加油站;庫存管理;發(fā)展

加油站庫存管理是加油站在進貨環(huán)節(jié)核準數量、銷售環(huán)節(jié)控制損耗、庫存保管環(huán)節(jié)嚴格執(zhí)行制度以減少人為因素對庫存油品產生的影響的綜合油品管理集合[1-2]。在當前競爭日趨激烈的環(huán)境下,加油站只有從自身出發(fā),加強庫存管理,才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1加油站庫存管理發(fā)展方向

加油站作為油品銷售的終端,在庫存管理上應合理庫存、保證銷售的正常開展,同時,全年庫存損耗冬夏相互沖抵,微盈微虧[3]。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需要保證加油站地罐交接的充分實現、各種信息系統的合理應用和充分集成。圖1為目前在用系統的集成圖。在系統完全集成后,加油站的油品進貨供應完全通過加油站管理系統實時傳遞信息。二次物流系統接收加油站的實時信息后,綜合油庫管理系統傳遞的油庫庫存油品數據及運力信息自動生成配送計劃,運輸車輛根據配送計劃指令到油庫提油,提油量以油庫發(fā)油流量計為準,運輸至加油站,在加油站管理系統的監(jiān)控下直接進行油品接卸,卸油完畢,加油站管理系統自動計算本次進油的實際入罐數量并實時傳遞到二次物流系統和企業(yè)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統中。二次物流系統根據實際入庫量計算加油站損耗超出量,查明原因,如為運輸公司責任則索賠,并將賠償錄入ERP系統中沖抵損耗。ERP系統全程監(jiān)控加油站進貨流程,根據物流、信息流等相關信息合理配置最優(yōu)方案,對加油站損耗直接進行沖抵、入賬。在整個系統中,加油站在進貨環(huán)節(jié)將不存在損耗,只需要對加油站液位儀系統、油氣回收設備、加油機計量體進行全面的維護和保養(yǎng),保證硬件設施的全面有效,保證加油站的全部油品操作均受控于加油站管理系統,并由計量組全權處理加油站的油品業(yè)務。最終,實現加油站、運輸公司、油庫均受控于系統。

2對公司在加油站庫存管理和損耗核算上的建議

在正式施行地罐交接后,進銷存數據完全依據加油站管理系統數據,加油站在進貨環(huán)節(jié)完全依據加油站實際入罐量計算。這樣就完全剔除了加油站不可控的因素,對加油站的庫存管理完全處于可控范圍之內,加油站的管理水平將更加直接地體現出來。

2.1加油站庫存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加油站硬件設施

加油站的庫存損耗主要來自于自然揮發(fā),為充分減少此損耗,需要加油站充分應用油氣回收設備,在油品接卸、油槍銷售等方面加強油氣回收,保證油氣回收設備的利用效率。加油站的油罐罐容表需要在使用中不斷修正,在規(guī)定年限復標,保證精度達到要求。對于液位儀,需要建立制度進行定期維護,保證油高、油溫、體積等數據在規(guī)定誤差范圍內,能達到實現地罐交接的要求。定期對加油機計量體進行檢測,保證銷售誤差在國家規(guī)定范圍之內。一旦發(fā)現超差及時向計量組匯報,及時調整。保證銷售的精度既不損害消費者利益,也不損害公司利益。油罐的密度獲取目前還不能脫離人工操作,如果可以引入設備自動測算密度,將進一步提高地罐交接的精度,解決許多技術上的難題。

2.2損耗核算

2.2.1將銷售上任意溫度的表觀體積轉換成為20℃下的標準體積損耗核算需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將銷售上任意溫度的表觀體積轉換成為20℃下的標準體積。完成這個測算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使整個銷售測算過程口徑完全一致;另一方面,使加油站管理系統更加完善,目前,難以解決的賬實差異大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系統運行將會更加完善。在無法實現精確轉換的情況下,可選用相對準確的轉換值進行系統修正。加油站無法做到實時測量出槍油品的溫度、密度、體積。因此,換個方式思考,由于加油站的進銷存業(yè)務均在系統的監(jiān)控下,而且系統采集的數據很少受人為因素干擾,其準確性除發(fā)生概率很小的故障外是能夠保障的,因此,可以利用系統數據進行分析換算。加油站每天的油品進銷存業(yè)務均在系統中以《庫存油品計量帳》體現(見圖1)。其中,加油機銷售數為采取的泵碼數,即為實時銷售的表觀體積(Vt)數,同時,在每班銷售的起始各有一次班結作業(yè),記錄的數據為當時的庫存數。期初減去期末即為當班的油罐出油數,在庫存油品計量帳中記錄為油罐實出數。這個數據是標準體積(V20),但由于油罐、加油機的器具誤差和加油站回罐油等操作的存在,直接使用該罐出V20并不是非常準確,所以,利用該數據進行折算,反推出換算體積修正系數(VolumeCorrectionFactor,VCF)值,再利用其將泵碼數折算,換算成銷售的標準體積(V20)。

2.2.2核算方式變革中密度的影響巨大目前,公司測算損耗采用上月油庫出庫的加權平均密度,存在一些誤差。一方面,上月的實際情況與本月存在差異,用上月的油庫實際出庫油品的加權平均密度對本月的實際出庫油品進行換算,可能會造成密度的失真;另一方面,每次進油來源的不同必然會帶來密度的不同,用上月密度測算本月會存在部分區(qū)域加油站損耗測算忽大忽小的問題,而且,與政府定價密度的差異也會使加油站的損耗虛高、價格到位率虛高?,F行密度獲取的政策更貼近實際情況,但對其衡量缺少標準。密度的獲取由人為進行,單次油品密度的輕微變動都會導致核算方面巨大的差異,需要建立一套獲取密度的詳細方法及監(jiān)督檢查機制,避免人為因素對該情況的巨大影響。

2.3地罐交接及后續(xù)

2.3.1地罐實收數作為進貨核算依據是地罐交接完全實現的標志地罐交接對加油站的庫存管理起到了革命性的變革,加油站在進貨環(huán)節(jié)的損耗被厘清,有利于加油站明確控制損耗的方向。但因其關系到多方因素,實現難度很大,前提是油庫和運輸方必須有明晰的交接定則和方法,而且運輸方仍需對運輸過程進行嚴格監(jiān)控。因此,地罐交接的核心在于財務核算進貨以加油站地罐實收數為準,同時,也是地罐交接完全實現的依據。

2.3.2加油站庫存管理實現零損耗在地罐交接實現后,加油站整體損耗中零售損耗和保管損耗將成為考驗加油站損耗管理的試金石。將密度差、核算口徑不一致因素剔除后,加油站損耗均為自身可控,對此環(huán)節(jié)進行考核才具有指導意義,加油站才有可能實現庫存管理零損耗。

2.3.3各個系統的口徑必須一致口徑一致是指各個系統中的數據源、計算方法、單位必須一致,這樣在系統整合后才能實現無縫連接。系統融合使油庫發(fā)油到加油站銷售給顧客全封閉運行,并分別由不同系統支持。數量計算、溫度采集、密度采集、體積質量換算等一系列問題均需要有唯一的標準,否則,核算的不一致將會引起系統數據混亂的嚴重問題,這一點在加油站損耗的計算上尤其重要。

2.4系統操作規(guī)范化管理

由于系統操作完全按照指令進行,任何一個錯誤的操作、錯誤的指令都會帶來一連串后續(xù)反應。這對一線操作人員的素質、操作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建立完善的應急處理機制、完善的班日結復檢機制,以應對加油站錯誤操作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1)需要根據現行的操作系統建立一整套規(guī)范的操作流程,并隨著系統升級及時更新,對加油站實際操作員工進行多方面、持續(xù)的操作指導和監(jiān)督,以“只有規(guī)定動作沒有自選動作,特殊情況必須請示”的原則對加油站進行嚴格規(guī)定,并加強系統運維團隊力量,保證加油站的問題都能得到有效解決,維持系統運行的正常。(2)要對系統操作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考核機制,以嚴格的考核制度保證操作規(guī)范化的實現,并參照系統考核的指標逐一分解。對馬虎大意造成的失誤扣分予以相應的懲罰。但對系統自身尚未解決的銷售Vt/V20轉換問題引起的相關考核指標扣分則需要進行斟酌。銷售公司已經注意到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正積極地試點“溫差補償”的方法進行系統修正??梢灶A見,未來的系統應用將會更加完善、成為促進加油站各項業(yè)務發(fā)展的最大助力。

3結語

信息系統的應用對原有加油站管理方式產生較大沖擊,系統對進、銷、存的全面監(jiān)控對管理的精細化和效率的提高將起到進步意義,雖然系統目前還存在一些小問題,但是銷售公司積極主動地研究和省公司對系統應用中的建設性意見將促進系統的不斷完善??梢灶A見,未來加油站管理將展現出高效規(guī)范、科技含量高、人員素質高等多種特點,銷售公司向國際一流的油品銷售企業(yè)邁進的步伐越發(fā)堅實。

[參考文獻]

[1]郭威.淺談成品油銷售企業(yè)多級庫存控制與優(yōu)化[J].商訊,2019(5):71-72.

[2]秦建平,王小浩.低庫存下成品油物流體系運行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8,38(6):50-51.

[3]王婷,余海燕.加油站補貨計劃優(yōu)化模型[J].中國科技論文,2017,12(17):1993-1997.

作者:徐艷冰 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銷售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