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理工科院校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的建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理工科院校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的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理工科院校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的建議

摘要:為了跟上新時期大學教育的發(fā)展步伐,使當代大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及精神實質(zhì),理工科院校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必須進行適當?shù)淖兏铮航虒W內(nèi)容要通俗化,具有針對性;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具有實效性;考核方式要多元化,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近年來,“國學熱”掀起了一股積極傳播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潮,各大高校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也隨之受到了更多關注。作為一門文學專業(yè)的基礎性學科,據(jù)筆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在理工科院校的開展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理工科院校的學生經(jīng)過十幾年的應試教育,雖然對許多古文名篇、詩詞佳作能夠倒背如流,但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對中國古代文學并不感興趣,選修這門課程是為了相對好拿的學分。因此,作為理工科院校的公共選修課,中國古代文學就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在課堂上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老師臺上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臺下充耳不聞,睡覺、玩手機的比比皆是。筆者認為,想要改變這種學生不喜學、老師不樂教的尷尬狀況,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要進行深刻變革,并結(jié)合理工科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切實形成行之有效的全新教學模式,從而彰顯出理工科院校該類課程自身應有的教學特色。

一、教學內(nèi)容通俗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睙o論何種科目的教學,都要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這要求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學生的求趣需求與求知需要,滿足他們的強求新欲望。因此,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恰當取舍是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成功與否的關鍵。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教材。當前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材有數(shù)十種版本,筆者所在的學校使用的是由駱玉明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簡明中國文學史》。該書立足于文學本位,內(nèi)容完整,脈絡清晰,理論新穎,知識性較強,但對理工科學生來說過于簡略,需要配合作品選來講解。筆者的體會是以《簡明中國文學史》為底本,再制作多媒體課件加以補充輔助,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其次要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我們教學的對象是90后大學生,他們心態(tài)開放,富于冒險精神,喜歡追求新奇與刺激,往往對網(wǎng)絡文學和玄幻作品趨之若鶩,而對佶屈聱牙的古文則避之惟恐不及。為了激發(fā)和提高他們對古代文學的興趣,教師最好能夠古今結(jié)合,用現(xiàn)念與思維解讀古代文學作品與文學現(xiàn)象。比如百家講壇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系列講座之所以能夠引起較大轟動,正是由于他準確把握了學生想要輕松求知的心理,以幽默詼諧的現(xiàn)代化語言解讀歷史、品評人物,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能給予聽者莫大的精神享受。另外還要有針對性地突出教材的重點,指導有興趣的學生進行古典詩詞寫作,再進一步上升到學術高度,適時推薦閱讀前沿研究論著和最新研究成果,為學生開啟學術研究之門。第三要把教書育人的理念貫徹始終。傳道、授業(yè)、解惑,永遠是教學的不變主題,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思想性,做到雅俗共賞,而不能一味媚俗。如今“小鮮肉”、“屌絲”、“神馬”等網(wǎng)絡熱詞大行其道,雖語出驚人卻粗俗不堪,極大地沖擊著雅正的傳統(tǒng)文學語言。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學生陶冶情操,培養(yǎng)語言能力和提高文學素養(yǎng),因此要以教書育人為第一要務。筆者建議,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要先對中國古代文學史進行系統(tǒng)串講,然后把教學重點放在對歷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品鑒賞析上。這些作品可以由教師選定,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但一定要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較高的文藝價值:先秦時期要選講老子、莊子、論語、孟子等諸子散文,漢賦選一至兩篇精講,魏晉南北朝選駢文,唐詩宋詞元選大家名篇,明清小說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這四大名著為中心展開。舉例來說,在講唐詩宋詞時,側(cè)重講解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辛棄疾、陸游等名家名作,他們的作品不僅有著高超的藝術技巧,而且飽含著對祖國、對人民、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從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文學類課程一直運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法,它的優(yōu)點是信息量大、知識點突出,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都非常有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講授法的主流地位雖然未見動搖,但其局限性開始變得明顯:長期的被動接受使學生養(yǎng)成了依賴心理,覺得文科就是上課教師講,自己聽、記筆記,考前背重點,缺乏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筆者曾經(jīng)就“中國古代文學課到底該怎么上”在學生中做過深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許多人都認為中國古代文學其實就是高中時的語文,老師講講說說,學生讀讀背背,課本上和老師講的內(nèi)容幾乎都能自己去看,毫無新鮮感可言,當然提不起勁兒來聽課了。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后,筆者嘗試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以增加真實體驗帶來的新奇感。上學期的第一堂課時,筆者提議在課前留出五分鐘請一位學生推薦至少一首自己喜愛的詩歌或一篇古文,PPT展示或者播放視頻都可以,但要用自己的語言講解給大家聽。筆者同時宣布他們的表現(xiàn)將記入平時成績,這決定著期末是否能夠取得好成績。剛開始學生的抵觸情緒很大,當時就議論紛紛,還有人大聲表示反對說:“老師,我們都大四了,忙著找工作、寫畢業(yè)論文,哪有空做這些?”筆者趁機因勢利導,指出這項實踐活動正是他們鍛煉口才和寫作能力的好機會,否則到時候論文通不過、簡歷不會寫、面試結(jié)結(jié)巴巴可怎么辦?就這樣,在同學們的一片反對聲中,筆者堅持把這項活動推行開來。幾堂課下來,大家從剛開始的敷衍應付,變得越來越認真,參與熱情也越來越高漲,受到好評的想下次表現(xiàn)得更好,被指出問題的想得到改進。當課程進行到一半時,更是出現(xiàn)了全新的表演形式:有一組學生用話劇的形式演出白居易的《琵琶行》《賣炭翁》,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考慮到90后大學生多元化的審美需求和對時尚性表達的偏愛,筆者還采取了其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文學閱讀觀,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比如重視原典解讀,對重要作品作家進行細致分析,培養(yǎng)他們的文本細讀習慣;還采用課堂讀書報告會的形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敢于置疑經(jīng)典,打破思維常規(guī),在交流與辯論中獲得知識與教益。筆者經(jīng)過三年的教學實踐,覺得效果較好的還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流行歌曲引導法。90后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紙質(zhì)書本,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用手機上網(wǎng)、聊天、玩游戲,即使是閱讀也喜歡看電子書,哪怕上面錯字連篇、語句不通,也照樣讀得津津有味。針對這種現(xiàn)象,筆者特地上了一堂名為“手機音樂”的課,允許學生使用手機播放流行歌曲,條件是歌詞或曲風必須與古代文學掛上鉤。整堂課同學們興致高昂,搜索出了很多由古詩詞改編的歌曲,如李白的《靜夜思》,李商隱的《無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等等,這些都是他們耳熟能詳卻不曾留意的作品,換個思路來聽頓覺新鮮感十足。筆者則請學生欣賞了臺灣女作家瓊瑤作詞的歌曲《在水一方》:“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已。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足跡,卻見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佇立?!边€有電視劇《還珠格格》的主題曲《當》:“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當河水不再流,當時間停住日月不分,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手?!弊寣W生找出《詩經(jīng)•蒹葭》和古樂府詩《上邪》的原句進行對比記憶。另外,筆者還讓他們聆聽古箏《春江花月夜》,觀看昆曲《牡丹亭》,力求能夠寓教于樂,使課堂充滿活力與吸引力。二是古詩詞誦讀法。中國古詩詞瑯瑯上口的節(jié)奏與韻律使其非常適合誦讀,筆者讓學生認真學習葉嘉瑩、文懷沙等先生的誦讀,鼓勵他們進行模仿,仔細品味古典詩詞的唯美情韻,并指導他們課下舉行誦讀比賽。通過反復誦讀的教學方式,不僅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也使學生獲得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當然,每一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盡量做到客觀公正

在理工科院校,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一般都被設定為考查課,考核方式由任課教師視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定,有著較大的靈活性。為了盡可能地檢驗教學成果,同時保證考核的公正性、客觀性,筆者對學生實行了多元化考核:平時成績占總分的50%,由考勤、作業(yè)、課堂提問、互動發(fā)言、小組討論、教學實踐等部分組成,如果平時不上課或不參與課堂實踐的學生,即使期末得了滿分也不能取得學分;期末成績占總分的50%,通常采取以下兩種考核方式:一是試卷考核。通過閉卷或開卷筆試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題目類型也已經(jīng)基本固定,大致分為填空題、名詞解釋、問答題與論述題。二是論文撰寫。喜讀不愛寫,是學生的普遍特點,現(xiàn)代網(wǎng)絡提供了許多便捷的同時,也為抄襲大開了方便之門。筆者把考點放在學生搜集資料、分析運用資料上,對統(tǒng)籌規(guī)劃能力也有所考量,特別強調(diào)論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堅決杜絕抄襲。總之,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傳授文化知識,因此一定要有較強的實用性與可行性,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大力推進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變革與發(fā)展。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古代文學在理工科院校“不受待見”的境遇一定會大有改觀,從可有可無的“雞肋”逐漸成為人人垂誕的“香餑餑”。

作者:史月梅 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