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古建筑論文范文

古建筑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建筑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建筑論文

第1篇:古建筑論文范文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建筑可視為是其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xiàn)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建筑的歷史也可視為是反映了其建筑文明發(fā)展的軌跡,而在其發(fā)展進程中若干重大的建筑成就則成為其歷史發(fā)展的標識物和人以為豪的共同記憶或民族文化遺產(chǎn)。梁思成先生說“建筑之規(guī)模,形態(tài),工程,藝術之嬗遞演變,乃其民族特殊文化興衰潮汐之映影,一國,一族之建筑適反鑒其物質(zhì),精神繼往開來之面貌,”就是這個意思。

一、中國古建筑的特點

(一)庭院式的組群布局

從古代文獻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現(xiàn)存的古建筑來看,中國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guī)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筑和一些圍廊、圍墻之類環(huán)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shù)庭院都是前后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后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nèi)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chǎn)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宋朝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詞句,古人曾以“侯門深似?!毙稳荽蠊倭诺木犹?,就都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二)軸線的空間藝術

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這主要體現(xiàn)在受中國“周禮”思想影響較大的建筑體系當中。古代都城規(guī)劃中,都以主宮殿位于中軸線上,以宮室為主體,次要建筑位于兩側,左右對稱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與明清北京城的規(guī)劃布局。再如中國古代寺廟中,強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調(diào)軸線空間布局的實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將主殿大雄寶殿放在軸線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白箝w右藏”、“左鐘右鼓”等。空間層層遞進,庭院森森,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于表現(xiàn)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長幼、男女、主仆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xiàn)出明顯的尊卑差別。

(三)“天人合一”的建筑環(huán)境

崇尚自然,喜愛自然自古亙有。先民們早就注意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孟子·盡心》),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從而形成一種主觀力量,促使人們?nèi)ヌ角笞匀?、親近自然、開發(fā)自然。在這種美學思潮的影響下,人們處理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不是持著與大自然對立的態(tài)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環(huán)境;相反,乃是持著親和的態(tài)度,從而形成了使建筑和諧于自然之中的環(huán)境態(tài)度。例如東晉大官僚石崇在洛陽近郊修建河陽別業(yè)(金谷園):“其制宅邊,卻阻長堤,前臨清渠,柏木幾于萬株,流水周于舍下”(石崇《思歸引·序》);佛教高僧慧遠在廬山經(jīng)營東林寺:“卻負香爐之峰,傍帶瀑布之壑,仍石壘基,即松栽溝。清泉環(huán)階,白云滿室。復于寺內(nèi)別墨禪林,森樹煙凝,石逕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氣肅焉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高僧傳·慧遠傳》)。諸如此類的描述,文獻記載中屢見不鮮。從此以后,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風景地帶的佛寺、道觀、別業(yè)、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視相地選址,目的不僅為了滿足各自功能的需要,還在于如何發(fā)揮建筑群體橫向鋪陳的靈活性而因山就勢、臻合于局部的山水地貌、諧調(diào)于總體的自然環(huán)境。它們無異于點染大地風景使其凝煉生動、臻于畫境的“風景建筑”,這正是中華民族在建筑與大自然關系的處理上所體現(xiàn)的獨特的環(huán)境意識,雖非完全自覺,但卻十分明顯。歷來的山水“畫論”,對于這種環(huán)境意識都曾作過部分的美學和科學的闡述。

二、西方古建筑的特點

(一)立體感官,單一布局

與中國的古建筑相比,西方古建筑作為一個整體的建筑體系,它的建筑風格也是一脈相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古希臘建筑中的“柱式”便是“立體感官,單一布局”的突出表現(xiàn)。這些柱式結構的建筑外在形體直觀地顯示出和諧完美崇高的風格。有些柱式的柱頭是簡單而鋼挺的倒立圓錐臺,沒有柱礎,雄壯的柱身從臺面上拔地而起,透著男性體態(tài)的剛勁雄健之美。有的則是外在形體修長,端麗,柱頭帶有婀娜瀟灑的兩個漩渦,盡展女性體態(tài)的清秀柔和之美。雖然以柱式為構圖的原則所展示出的是單一布局,但其所蘊涵的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帶給人們的卻是立體感觀的視覺沖擊與震撼。

(二)神億陛和宗教性

西方古建筑多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的特點。這是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影響。特別是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文化一支獨秀,深深地影響了西方文明的發(fā)展。而正是在這種影響之下,出現(xiàn)了西方古建筑中最具有宗教與神化氣息的嶄新建筑風格——哥特式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建筑。哥特式建筑總體風格特點是:空靈、纖瘦、高聳、尖峭。它直接反映了中世紀新的結構技術和濃厚的宗教意識。那空靈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態(tài),是基督精神內(nèi)涵的最確切的表述。高直、空靈、虛幻的形象似乎只指上蒼,啟示人們脫離這個苦難、充滿罪惡的世界而奔赴“天國樂土”。

作為富有濃厚神化性與宗教性代表的哥特式教堂,其內(nèi)部結構全部,近于框架式,垂直線條統(tǒng)帥著所有部分,使空間顯得極為高聳,象征著對天國的憧憬;每當陽光從布滿窗欞問的彩色玻璃照射進來時整個教堂的空間便彌漫著迷離與幽幻,教堂仿佛就是天堂。此種氣氛已盡顯了基督教的精神,其中法國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蘭大教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便是哥特式建筑典型代表,他們也因此把西方古建筑的神話性與宗教性演繹得淋漓盡致。

三、古建筑所體現(xiàn)的東西方文化特征

(一)古建筑體現(xiàn)的中國文化特征

1、務實精神中國古代的農(nóng)耕文明的若干特征及其建筑概念都反映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實用理性的務實精神。中國古典建筑體系一直堅持著有節(jié)制的人本主義建造原則,始終以人體尺度為出發(fā)點,不求高大永恒,無論什么類型的建筑都很少像西方教堂那樣超尺度的東西。中國建筑的龐大是通過,小尺度單位的院落,不斷有規(guī)律地衍生而產(chǎn)生的。不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論建筑群有多么龐大,人在其中活動,所感受到的永遠是與人相親和的尺度。這種設計取向,正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實用理想性思想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特點,迥異于西方在神學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

2、恒久變易觀念傳統(tǒng)的中國式房屋設計原則采用通用式設計思想,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么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因此,久而久之,使人們形成了恒久變易的觀念。中國建筑不注重外在直觀的形象,而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隨著道路穿過一道道大門,便會有一個院落,使人一次次豁然開朗,。建筑序列猶如一軸長卷,且走且思,道不盡則思不盡,一直達到有豁然醒悟之感,這一點在園林設計中表現(xiàn)得尤為充分。古典建筑在重領悟、重層次、重氣氛等方面極下功夫,反倒對單座建筑淡然處之。古人對感受與領悟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于建筑本身的注視。建筑以恒久的構件和不變的院落,通過無限衍生,便能演繹出無窮的變化,從而形成了中國文化恒久變易的內(nèi)涵。超級秘書網(wǎng)

3、中庸思想中國建筑往往把和精華放在最里面、最后面,而前面則是質(zhì)樸的墻,庭院深深深幾許,精彩之處全在這一層層的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化解之中,農(nóng)耕文化內(nèi)向型的特征決定了中國古代建筑必然要選擇這種重感悟、重內(nèi)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正因為如此,體現(xiàn)了中國人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中”為適應之謂,“庸”為經(jīng)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適用而經(jīng)久不渝。中國建筑造就了人們在人格思想上不注重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而是追求執(zhí)兩端而用中的溫順謙和的君子之風。

(二)古建筑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1、獨立與自由

古代西方建筑往往以巨大的體量和超然的尺度強調(diào)建筑藝術的永恒與崇高,他們常常具有嚴密的幾何性,古代西方建筑在一套獨立的建筑體系上,形成獨特的方格,他們布局單一,似乎根本不需要多余的建筑來襯托。西方的建筑師們巧妙地把西方人的思想融于建筑,并形成迥異的風格。因此,正是由于那些極力表現(xiàn)人性的建筑使人們更加渴望去追求獨立與自由。

2、思維的縝密與創(chuàng)造力

從古代起,當西方建筑師們設計建筑時,他們不僅關注建筑的構造與精度,通常還在策劃時考慮到它的功能,功效及其防水、防火性,是否擁有便利的交通等。而隨著西方文明的不斷發(fā)展,西方古建筑的風格始終處于變化之中,從古希臘、古羅馬到拜占庭,從哥特式到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筑師們始終以高度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工作,而處于這些建筑之中的人們,就難免不受到建筑風格的感染,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造氛圍,這也是西方文明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原因。

影響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的是具體的政治制度約定俗成的道德規(guī)范和抽象的哲學理論,其中儒家傳統(tǒng)的禮治思想是指導古建筑創(chuàng)造的主要思想,中國的古建筑處處體現(xiàn)著秩序、實用、中庸。而在西方,無論是古希臘建筑中的宙斯廟,還是古羅馬建筑中的斗獸場,無論是拜占庭風格中的萬神廟,還是哥特風格中的巴黎圣母院,這些建筑都獨立的聳立于那里,直接,一目了然,沒有旁物的修飾也自成一體。這是偏重于對個人的頌揚和物質(zhì)生活的享受的直接表現(xiàn)。古文化影響了建筑風格而古建筑又影響著中西方文化的發(fā)展,文化和建筑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譜寫著中西方輝煌燦爛的文化史詩。

參考文獻:

[1]陸志寶.Touris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付熹年.中國古代建筑十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4.

[3]樓慶西.中國古建筑二十講[M].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2001.

[4]馮驥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2篇:古建筑論文范文

重慶古建筑歷史文化的形式可以區(qū)分為民用、宗教、軍事等建筑文化形式。他們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建筑文化形式。由于中國建筑材料多為木質(zhì)的局限,具有悠久歷史的建筑難以保存,目前保存較多的是明清建筑,大多存在于各大古鎮(zhèn)老街。除此之外市區(qū)繁華都市中還隱藏著許多具有宗教軍事意義的古建筑,如重慶天主教堂、解放碑能仁寺等。

(一)重慶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形式

1.民用建筑文化形式重慶的民用建筑文化分為民居和商鋪。民居各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特點,帶有那個時期文化的影響,如安徽移民的遷移給重慶帶來了安徽建筑的特點,湖廣移民帶來了湖廣建筑模式的影響等。商鋪的建筑結構和居居的房屋基本相同,區(qū)別在于門,商鋪為了便于營業(yè),門開得大,形成了重慶獨特的梭板門。

2.宗教建筑文化形式重慶的宗教建筑有佛寺、道觀、清真寺、教堂等。遍布于重慶的各大區(qū)縣,尤其是集中在人口中心地帶,建筑所展現(xiàn)的是宗教的特色,和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母體相結合,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如佛教給建筑帶來的是佛像石刻雕塑;伊斯蘭斯給中國建筑帶來的是他們的門邦克樓和禮拜大殿上豐富多樣的伊斯蘭裝飾風格;基督教帶來的羅馬式、哥特式、拜占廷式的建筑原素融入到重慶建筑之中。

3.軍事建筑文化形式重慶的軍事建筑有市區(qū)的古城門、合川釣魚城、豐盛古鎮(zhèn)的碉樓、云陽的磐石城等。這些軍事建筑大都依地勢而建,用于防御。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利用峭壁,采用當?shù)厥慕ü懦情T、城墻,又利用嘉陵江、涪江、渠江、長江等天然屏障構建防御措施。

4.其它建筑文化形式重慶除了上述提到的建筑文化形式之外,還有園林建筑、窯址和鹽泉等。這些建筑文化形式都離不開重慶的地理資源,成為依托當?shù)丨h(huán)境而形成并且與其它聚居建筑整合在一起共同構成具有生活功能的建筑。

(二)重慶古建筑的現(xiàn)狀

通過作者調(diào)查走訪,查看文獻資料,重慶古建筑大多是明清時期修建。雖然有唐宋及更早的建筑,但大都在明清時期重修重建了。古鎮(zhèn)老街的居民因其商業(yè)價值,或地理位置偏遠而保存得最好,其次軍事建筑的保存較好,原于它的石材的運用,除了由于城市建設的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墻,大多的古城門、古軍事遺址保存較好。其余的建筑由于歷史文化原因正在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消失,多數(shù)改拆建,失去原有的味道。正在消失的古建筑區(qū)域有很多,包括十八梯、石板坡居民、江北古城、兩路口老街等。

二、重慶古建筑歷史文化內(nèi)涵

重慶古建筑歷史文化內(nèi)涵與吊腳樓、移民潮、風水論、本地人方言性格等密不分開。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闡述。首先是吊腳樓與巴渝文化的關系,吊腳樓是巴渝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反映了巴渝人民居安思危、就地取材、巧妙利用地形的心態(tài),體現(xiàn)了巴渝人民不向自然環(huán)境屈服的頑強意志??梢哉f沒有巴渝文化就沒有吊腳樓,他們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其次是移民潮,引入其原地區(qū)建筑文化。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國家,重慶受到民族文化融合的影響,建筑元素相互結合,各地區(qū)歷史文化相互影響滲透。如祠堂、各地會館等。這些移民文化代表的是中國儒家思想及宗族制度,這些文化有力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在建筑上,高墻深宅大院,這是建筑典范。再次,我們要談到的是宗教建筑為何由洞開始。由于重慶地理地形的原因,地勢起伏大,山多平地少,用來建設建筑物的地方有限,蠻夷之地經(jīng)濟不發(fā)達,宗教機構受到的捐善較少,宗教傳播者利用山多洞多的地貌來開展宗教傳播不外乎是很好一個選擇。如早期的華巖寺、老君洞等都是如此。

最后,風水對重慶古建筑的影響。中國是重視風水論的國家,風水在一定意義上體現(xiàn)了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環(huán)境科學。從風水上來講,在哪里修建建筑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關系到活著的人的生活,也影響著子孫后代將來的生活。因此中國人把風水看得非常的重要。重慶地區(qū)也不例外,廟宇城鎮(zhèn)都需要選擇一個便于生活的好地方。依山傍水成了人們追求的目標,重慶多山多水的先天地理優(yōu)勢正好符合風水理論,如古鎮(zhèn)村落等都選擇靠水的地方,寺廟選擇在山頂?shù)?,這些反映了重慶先民建造建筑的選址文化特點。碼頭文化對重慶建筑的影響。重慶靠兩江,碼頭在重慶交通運輸物質(zhì)交流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碼頭附近建房,是方便廣大群眾的必要設施,所以沿江的吊腳樓為碼頭文化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重慶古建筑非常簡單,建筑布局結構的隨意性,不光是地理環(huán)境因素決定的,也是受到重慶人直爽、熱情的性格形成的;方言音調(diào)平順體現(xiàn)了重慶人向往更多平地的愿望。

第3篇:古建筑論文范文

蔚縣古建筑中的雕刻藝術從表現(xiàn)內(nèi)容看分為動物和植物兩類.借用動物植物表達主人的寓意、愿望;通過雕塑這一載體形式期盼家庭幸福、和美、人丁興旺、事業(yè)發(fā)達、財源滾滾、驅(qū)邪納福、太平.譬如:門飾中的木雕、磚雕動物形象有龍、獅子、麒麟、仙鶴、喜鵲、蝙蝠、等;植物形象有梅花、、蓮花、蘭花、靈芝、松樹等,在其中用祥云連接;屋脊、門脊上是傳說中的小動物作為裝飾.驅(qū)邪納福,是民間吉祥藝術中重要的文化內(nèi)涵,是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納福的文化內(nèi)涵在古代常以五福觀論之,《尚書》中稱五福為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尚書》的五福觀在后世民間演化為福、祿、壽、喜、財?shù)奈甯?nèi)涵,這反映出民間社會化的世俗功利價值觀念.吉祥的功用在于滿足人們生理上能順乎自然和諧平安的生存.藝術的吉祥內(nèi)涵更多是以象征的方式直接或間接的體現(xiàn).在暖泉古鎮(zhèn)民宅建筑中大門雕飾中的木雕運用到五福蓮子、萬子萬福相連、五福臨門、蓮生貴子、梅花十朵代表十全十美、獅子為百獸之王,用以辟邪守財,是看家護院的上選,喜鵲登梅寓意喜上眉梢,蓮花寓意連連發(fā)財,與松一起寓意松菊延年;在暖泉民宅古建門罩中運用最多的為蝙蝠,蝙蝠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物,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常常用蝙蝠的形象表達各種吉祥寓意,吉祥紋飾中,蝙蝠紋在其發(fā)展與演變過程,與宗教、哲學、藝術、民族等領域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征的一種裝飾紋樣.如,兩只蝙蝠在一起寓意“雙福”,盒中飛出五只蝙蝠稱“五福和合”即福、祿、壽、喜、財五福齊全,“五福捧壽”,蝙蝠的“蝠”與幸福之“福”諧音,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渴望.石雕在蔚縣古建中可見于廊柱墊坐,圓鼓形,圖案多為梅花、蓮花、中間有喜字或萬子相連,表示平安萬年;門墩雕飾以獅子形象具多,廟宇中的圓雕也以獅子形象為上選,威嚴而辟邪.瓦當是古建筑中的主要構件,起著保護木制飛檐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在蔚縣古建筑中的瓦當圖案內(nèi)容有饕餮紋、動物紋、幾何紋幾種.蔚縣古建屋脊上所塑神獸,基本是遵循傳統(tǒng)建筑形式,中國古代先民稱五脊上的六獸為神獸,說這六獸可以護脊消災,是鎮(zhèn)脊神獸.正脊上是龍吻,四條垂脊最前面的是仙人騎鳳,有絕處逢兇化吉之意.如圖五、圖六.通過對蔚縣古建筑中木雕、磚雕、石雕作品所表現(xiàn)內(nèi)容進行比較研究,更加證明優(yōu)良的中華民族道德、文化、審美傳統(tǒng)在古建裝飾雕塑中的繼承和發(fā)揚.

2中國古代藝術規(guī)律在蔚縣古建三雕中的應用

2.1意境

借物表意,以意生境.表意在中國藝術中是一個常用手法,不是以物表物,而是間接的以物表意;以意生境,立意在先,通過形象、色調(diào)升為境.在戲劇,繪畫等領域經(jīng)常用到.在蔚縣古建門飾中十分突出.

2.2裝飾性

裝飾,按照人的意愿對事物從新排列組合達到表意目的.在蔚縣古建筑的門飾中隨處可見,如:大門上的木雕、磚雕圖案,屋門上的頂窗,窗欞的圖案均飾性造型.

2.3對稱性

崇尚端莊、好事成雙、圓滿的心里需求,在建筑裝飾藝術中是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在蔚縣古建筑的屋脊、門罩、門面、影壁、花墻等雕刻圖案造型中是必然常用的.用的最多的有左右對稱,上下對稱兩種形式.

2.4夸張性

夸張手法能夠使形象更充分的表達意象目的,是形象更具有視覺沖擊力,更具有藝術價值.如蔚縣古建筑中的獅子、蝙蝠、荷花、等.(如圖2)

3粗獷樸實的雕塑風格

建筑裝飾藝術特色的形成是和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地域、風情、民俗密不可分的.蔚縣古建筑中的三雕藝術具有明顯的北方雕刻特色和地域特點.我們看到徽派建筑中的三雕藝術是以精美著稱的,如建筑中的門罩,工藝復雜精細,浮雕內(nèi)容多樣.雕刻形式在一個門罩中有透雕、漏掉、高浮雕、中浮雕、淺浮雕,層次多,技法多樣,場面宏大等特點.暖泉等古鎮(zhèn)中的雕飾藝術相對而言藝術語言簡潔,手法樸實.這可能是受地域文化影響的結果.門飾是古建筑裝飾中的濃墨重彩,是民宅主人的門面,透過門面裝飾即反映出主人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與審美取向.門飾雕刻是主人的一面鏡子.門飾中包括了木雕、磚雕、石雕等形式,能全面反映雕飾風格.在蔚縣古建門的雕飾中石雕門墩雕刻內(nèi)容為獅子,等,造型夸張,雕工精湛,動物表現(xiàn)用刀拙而肯定,植物層次分明,用刀流暢,對比手法運用得當;門柱以磚雕為主,豎構圖表現(xiàn)線條挺拔流暢,方構圖形象豐滿;門罩上部的磚雕構圖采用橫向拉長,動植物形象按圖設形,流暢連貫,氣韻生動.門框上方的木雕作品采用對稱型構圖,兩側多為倒三角形構圖,上方圖案有対稱和二房連續(xù)兩種構圖形式.主體物采用高浮雕,配襯物用淺浮雕手法,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屋脊兩側的形象霸氣,張力十足,屋檐上的動物造型樸實,整體感強.瓦當?shù)男蜗笤煨筒捎玫?、畫結合的手法,樸實中顯靈巧.總之和南方建筑裝飾雕刻相比較顯得粗狂樸實.

4小結

第4篇:古建筑論文范文

1.1試件設計試件設計參考明十三陵石牌坊和國子監(jiān)石橋板的實際尺寸,共設計兩種截面尺寸,試件主要參數(shù)見表1。

1.2加載裝置和測點布置本次試驗均為兩端簡支,通過分配梁進行三分點加載。試驗測量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石梁撓度和純彎段截面應變。每個試件均在跨中、兩個加載點及支座處布置百分表,以量測試件彎曲撓度和支座沉降;在純彎段內(nèi)的跨中位置沿截面高度均勻布置5個100mm標距的電阻應變片,以驗證平截面假定;沿純彎段頂部和底部各布置100mm標距的電阻應變片,以量測純彎段內(nèi)石材的最大應變。試件的加載裝置及測點布置見圖1。試驗開始前,先預加1級荷載,觀測儀器反應是否正常。一切情況正常后,試驗正式進行。采用分級單調(diào)加載的形式,每級荷載10kN,每級荷載加載結束后持荷2min,用于記錄數(shù)據(jù)及觀察試驗現(xiàn)象,接近破壞時減小荷載級別。試驗過程中隨時記錄裂縫發(fā)展情況。分級加載時,試驗荷載的實測值應按下列原則確定:①在持荷時間完成后出現(xiàn)試驗標志時,取該級荷載值作為荷載實測值;②在加載過程中出現(xiàn)試驗標志時,取前一級荷載值作為試驗荷載實測值;③在持荷過程中出現(xiàn)試驗標志時,取該級荷載和前一級荷載的平均值作為試驗荷載實測值。

2試驗結果

2.1試驗現(xiàn)象各試件均發(fā)生脆性破壞,試驗現(xiàn)象基本相同。在加載初期試件表觀無任何變化,沒有聲音,沒有裂縫出現(xiàn)。隨著荷載的增大,應變和撓度值隨荷載不斷增加。當荷載值增大到一定值時,石梁突然斷裂,斷口一般在純彎段,斷面基本垂直梁底。由于石材的材質(zhì)離散性較大,因此,石梁承載力和破壞時的應變和撓度都有較大的離散性。

2.2試驗結果石材的強度取決于巖石的礦物組成、結構與構造特征、膠結物質(zhì)的種類及均勻性等。Q-YX-B1在58kN加載過程中破壞,Q-YX-B2在64kN持荷過程中破壞,Q-YX-B4在166kN加載過程中破壞,Q-YX-L1在60kN持荷過程中破壞,Q-YX-L2在112kN加載過程中破壞,Q-YX-L3在75kN加載過程中破壞,均為脆性破壞。

2.3平截面假定為了驗證試件的應變關系能否滿足平截面假定,在純彎段跨中沿截面高度粘貼了5個應變片。試件Q-YX-B4不同荷載等級下跨中截面應變沿高度變化見圖3。由圖3可知:石梁跨中截面應變沿高度方向基本上呈線性分布;在荷載較小時,中性軸基本上在梁高的中部;隨著荷載增加,中性軸高度稍有上移;破壞時,中性軸高度基本上在梁高的0.4左右。其他試件的規(guī)律基本相同,純彎段滿足平截面假定,破壞時,石梁的中性軸位于截面上部,各試件平均受壓區(qū)高度為梁高度的0.4倍。

2.4荷載位移曲線各試件荷載-撓度曲線基本相似,只是極限荷載,變形不一致。試件的荷載-撓度曲線見圖4。由石梁的荷載-撓度曲線圖知,試件達到最大荷載前,荷載和撓度曲線接近直線。極限撓度很小,破壞是脆性破壞,無預兆。

3極限承載力計算

由圖3可知,在荷載較小時,中性軸基本上在梁高的中部;試件破壞時,中性軸高度基本上在梁高的0.4左右。顯然,石材試件受彎時,受拉區(qū)有類似素混凝土的塑性發(fā)展。參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素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承載力計算公式,石梁受彎承載力可按下式計算。依據(jù)式(3),可以計算各試件抗折強度試驗值,各試件抗折強度試驗值的計算結果見表2??拐蹚姸茸钚≈禐?.5MPa。青白石梁的受彎承載力可以采用式(3)計算,計算時,抗折強度可取為2.5MPa。

4結論

第5篇:古建筑論文范文

(一)注重各種物質(zhì)要素的保護與加強

對于古建筑的保護,要將對其物質(zhì)要素的保護放在首要地位,先從建筑物的外觀入手,加固其物理結構、降低其外部磨損,才能防止其進一步地落后腐化。例如我們在加強對云南普洱景東古建筑的維修保護的時候,首先肯定會先加固其建筑結構,防止其產(chǎn)生坍塌損壞,然后在外墻刷漆防腐,阻止其進一步惡化變質(zhì)。只有在物質(zhì)要素方面首先加以保護才能確保古建筑其他方面的鞏固防護;只有加固古建筑的建筑結構,才能抵抗來自自然各界的危害;只有從外觀方面增強古建筑的吸引力,才能更加吸引居民游客的眼球,增強其保護意識。

(二)探尋多渠道的古建筑保護資金來源

對于像衛(wèi)城遺址這樣的大型古建筑群,必須籌集大量的資金予以物資支持,在基本資金上保證修護工作,才能使其后續(xù)修補加固工程的順利進行。因此,不僅要爭取政府對于該類文化遺產(chǎn)的資金支持,更要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給予人類文化財富保護的積極投資,發(fā)動全社會人民的力量來保護我們歷史悠久的古建筑,這樣才能在古建筑受到一些自然或者人為侵害的時候即使修繕處理,避免因為資金短缺而致使更大的損失產(chǎn)生。可以說,資金支持就是對古建筑保護最大的支持,是最有效的保護措施。

(三)加強對古建筑進行旅游開發(fā)與運營

景東文廟和林街清真寺這類廟宇式古建筑,一直是我們重點保護的建筑,因為這些廟宇不僅僅代表了我們對于古建筑的保護與愛護,更代表了我們捍衛(wèi)人類信仰的重要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對于這些建筑的旅游開發(fā)來為這些建筑帶來一定的收益與人氣,不僅能增加人們對于這些古代建筑物的愛護敬仰之心,還能為這些建筑籌集大量的保護資金,有利于其后續(xù)發(fā)展。對于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其它一些古建筑,也可以采取加強旅游開發(fā)的工作,由此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為當?shù)鼐用駧硪恍┮嫣?,增強其?jīng)濟能力,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外界投資,爭取資金支持,一舉兩得。

(四)政府加大保護古建筑的宣傳,做好持續(xù)有效的保護規(guī)劃

在古建筑保護進程中,政府起著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作用,是文物保護的主力軍。因此我們要充分加強政府對于古跡保護的宣傳工作,利用政府的公信力與影響力對廣大人民宣傳歷史文物的重要作用以及意義,喚醒人們內(nèi)心的保護意識,從意識上產(chǎn)生一種保護意念,行動上形成保護措施。另外,政府應當做好保護規(guī)劃,形成一個有理有序的保護方案,并按照形成的方案合理規(guī)劃布局、逐步實施,將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如此才能實現(xiàn)保護古建筑的目標。

二、結束語

第6篇:古建筑論文范文

塔本為佛教中的墓塔,傳入中國后逐漸演變成高層觀景建筑和宗教標志建筑?!巴ふ?,停也”,是供人駐足休息的一種小型建筑。亭是我國古代園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華,有很高的觀賞性與實用性。亭和塔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筑體系中,既是觀景建筑,也是點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為激發(fā)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點睛之處,它們作為主要空間因素,雖然是意境中、視覺上的“畫框”的中心,但卻與歐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在環(huán)境中不能獨立地構成景觀,一般從屬于既定的環(huán)境之中,聯(lián)系植物山石和周圍建筑共同構建景觀,成為景觀結構的樞紐———“點”。亭和塔的空間意境從建筑本身結構到環(huán)境空間的結合都體現(xiàn)出“動靜相映、虛實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間的虛實交錯,由于亭和塔經(jīng)常是空間的中心,甚至可以認為是空間中的“點”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為“實景”。但亭本身有著通透的視覺感受,空間分割感不強,使空間虛實變化豐富。其次是動靜結合,作為在線性上和空間形態(tài)中的連接元素,亭和塔可以和環(huán)境中的道路、植物、風雨等多樣元素共同構成動靜結合的詩文意境,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

2軒和榭的建筑意境分析

同樣是景觀結構的樞紐的“點”元素———軒和榭,它們的建筑意境的構成形式是不同的。榭一般臨水而筑,為單層的建筑;軒,《園冶》中說“類車”,“取軒—軒欲舉之意,宜置高敞,以助勝則稱?!卑呀ㄖ糜诟叨諘缰?,可以增加觀景效果。軒這種園林建筑,形式很美,但是規(guī)模上比廳堂小,而且在位置上也比較隨意,不像廳堂那樣講究中軸對稱布局。軒但相對來說總是比較輕快,不太拘束。軒與榭是建筑和水面的進一步融合,更加容易營造動靜結合的意境。從建筑空間的角度上來說,由于軒與榭本身具有空間開敞性和自由性,所以它們不僅是相對獨立的建筑空間元素,更是空間上的過渡和承接。

3古典園林建筑意境的空間構成分析

3.1景觀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藝術和思想文化,營造出園林意境的情

中國古典園林與詩詞書畫相生共同生長,同步發(fā)展,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古典園林造景從自然山水中提取元素,突破狹隘的空間的局限,模擬大自然的景色,經(jīng)過概括、提煉和藝術加工,給人以“小中見大”、“咫尺山林”的體驗感受。

3.2充分運用中國建筑藝術的空間構成手法,表現(xiàn)園林意境的景

作為“景”的建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與空間中其他元素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來表現(xiàn)自身的存在,形成中國園林意境。用富有性格特征的園林建筑與山水花木巧妙地結合,營造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境。

3.3運用聯(lián)想和比擬等手法,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景觀

第7篇:古建筑論文范文

1.1預應力加固技術及其化學植筋技術

化學植筋加固技術,此項技術主要利用化學知識,根據(jù)化學物質(zhì)的粘合性的特點研制的,使加固使用材料與鋼筋混凝土粘合在一起使新舊混凝土連接在一起,達到整體受力的效果?;瘜W植筋技術可以應用在許多項目中,如建筑結構體增建、變更、橫梁、樓板、剪力墻等部位,都有很好的效果。預應力加固技術采用的方法是對結構體外加預應力鋼拉桿,這種加固方法的目的是降低原有建筑物的應力水平,纖維加固法也被應用在了預應力加固法中,雖然預應力纖維加固法并沒有得到有效推廣和廣泛應用,但是也已經(jīng)在實踐中有了很好的效果,此項技術加固效果穩(wěn)定,在成本控方面具有很大優(yōu)勢,有助于增加經(jīng)濟效益,預應力加固技術是一種運用非常廣泛的加固方法,適用于大跨度加固,而且預應力加固法的發(fā)展很好,是一種成本低,而且加固效果十分好的加固技術,值得建筑行業(yè)好好利用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技術。

1.2增大加固法和增加支點加固技術

增大加固法也就是增大建筑結構的受力面積,增加配筋量,達到提高承載力的效果,增大加固法是工程中經(jīng)常使用的技術。這種加固技術比較傳統(tǒng),這種技術經(jīng)常應用在鋼筋混凝土受壓的情況中,增大加固法效果也是很顯著的加固方法。增大加固法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在鋼筋上并澆混凝土要根據(jù)變壓區(qū)高度來定,高度小就用增大加固法,并澆混凝土是在受拉區(qū)補交,這種方法主要用來提高抗彎承載力,由于受拉區(qū)補澆混凝土現(xiàn)象是經(jīng)常遇見的情況,因此增大加固法是主要針對這種現(xiàn)象來進行加固的。增設支點加固法也是一種常見的加固技術,它的目的是減小結構內(nèi)力和提高其承載能力,增設支撐點、減小結構。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因為其雖然操作簡單也比較可靠,但是會影響空間結構,增設支點法分為兩種方法(即剛性支點和彈性支點兩種),這是根據(jù)增設支點法的性質(zhì)(變形性能)劃分的。這兩種技術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建筑結構進行加固,由于內(nèi)力分析較為復雜,兩者相比,相對而言,兩者各有各的特點,每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針對性,剛性支點加固和彈性支點加固分別對結構承載能力和結構使用空間起作用,因此要選擇適當?shù)募庸碳夹g。

1.3粘鋼加固法

該方法主要利用粘貼劑,嚴格按照加固施工設計將鋼板粘貼在鋼結構或者混凝土表面,這樣就可以使鋼板和結構共同產(chǎn)生作用力。目前的粘鋼加固技術分很多種,包括粘鋼加固技術、包鋼加固技術、混凝土裂縫灌注修補技術和基層修補技術。不同的技術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建筑結構加固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谡充摷庸碳夹g具有施工簡單、快速且使用該技術不會對建筑結構造成影響的特點,該技術主要應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梁、板、柱和橋梁等混凝土建筑的結構加固中。

1.4碳纖維加固法

碳纖維加固技術是所有的加固技術中最獨特的一項技術,因為碳纖維材料它不僅重量輕,而且強度高,并且還有避免腐蝕的優(yōu)點,所以這決定它是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中的重要材料,從碳纖維材料特性得出:碳纖維技術是一種特殊的技術,可以控制混凝土變形、增強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延長混凝土的使用壽命,在抗水平偏向力上和抗震加固效果上具有很好的體現(xiàn)。碳纖維加固法的作用:在抗拉強度上,鋼筋遠小于碳纖維,而且在相同的條件下令配筋率提高,同時提高了結構的承載力,從而可以看出建筑結構不再容易變形;碳纖維加固法另外一個特點為:導致混凝土應變受力曲線變平緩,減小受力面,碳纖維加固法延緩了混凝土建筑結構的使用年限,碳纖維加固法在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下,研究出了纖維復合材料加固法,目前已經(jīng)廣泛運用到建筑結構加固中,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所以纖維技術還應該繼續(xù)推崇出新。

2結合現(xiàn)狀,展望未來

第8篇:古建筑論文范文

建筑結構指的是由各種建筑材料混合制成的一種用于承載建筑體的框架結構,確保建筑物的受力能力以及空間體系。在建筑結構中,因為材料和建筑物本身需求的不同,建筑結構包括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輕型鋼結構等。首先,建筑結構的加固與修補在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建筑的修補主要是修復和改進建筑物外觀,提高它的觀賞性??墒墙ㄖY構加固是解決老建筑內(nèi)部結構由于老化問題以及認為原因造成的問題、自然原因損傷結構后而進行了穩(wěn)固處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系數(shù)。其次,建筑材料加固沒有明確限定所需的材料,所以可以借此降低建筑企業(yè)的成本。建筑結構加固使用的材料比新建建筑結構材料質(zhì)量較低,可是建筑加固支出的成本遠遠低于新建建筑物結構的成本。加固后的建筑物和新建的建筑物的穩(wěn)定行和安全性類似。所以,建筑企業(yè)節(jié)約了大量資源。最后,建筑結構加固能夠合理利用材料資源,避免更大的浪費。通常,建筑結構加固是在現(xiàn)有建筑物之上采集門、窗等結構參數(shù),接著應用采集的參數(shù)分析設計加固材料量,并制定最為合理的加固技術措施,盡量應用最少的材料確保建筑結構的安全。

二、現(xiàn)代建筑常見的結構類型

依據(jù)不同的建筑物以及其結構類型,可以分為磚頭結構、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磚頭結構是以磚墻、磚柱、木屋架作為主要承重結構的建筑,比如農(nóng)村的廟宇、屋舍等,這種建筑結構建造起來比較簡單,容易準備材料,需要較低的費用。磚混結構指的是用磚墻、磚柱、鋼筋混凝土樓板、屋頂承重構件為主要承重結構的建筑,這是在住宅建設中最常用的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指的是梁、板、柱等承重構件都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主要在大型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高層建筑中應用。鋼結構下會主要承重構件制作全部應用鋼材,它具有較輕的自重,能夠應用于建筑摩天大樓,還能制作成跨度大,高凈空的空間,主要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應用。

三、建筑結構的加固方法

不同的建筑結構具有不同的加固方法。混凝土加固混凝土加固方法主要是應用混凝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混合。混凝土加固法包括加大結構截面積加固、結構外包鋼材料加固、預應力混合結構加固、全焊接補筋式加固、局部加固等。砌體結構加固法,也就是以修補結構外側堵塞式加固砌體結構加固法包括鋼筋水泥混合砂漿式結構加固、扶壁柱式加固、外包鋼筋混凝土加固等。3.鋼結構加固法高層建筑結構加固中經(jīng)常使用這種方法。鋼結構加固主要是對建筑結構計算參數(shù)進行改變,加強結構連接和擴大結構面積加固。需要注意的是要依據(jù)建筑結構的現(xiàn)實情況和加固使用要求選擇適合的結構加固方法,加固建筑,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結構的安全性。

四、建筑結構加固的原因

1.人為因素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影響建筑質(zhì)量,例如,錯誤建筑設計、施工惡劣、施工人員技術問題等都會影響建筑的穩(wěn)定性。建筑設計只要錯了一個參數(shù),就會致使建筑成為垃圾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惡劣環(huán)境可能會促使材料變質(zhì)或者影響鋼筋質(zhì)量,導致材料或者鋼筋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時,由于自身問題,忽視了細節(jié),嚴重影響建筑的牢固性。

2.自然因素

長期不用的建筑施工材料可能會因為復雜多變的天氣情況可能會受到侵蝕,降低材料的性能。例如,高溫暴曬可能會導致墻外涂料發(fā)生脫落或者裂縫等,酸或者堿可能會腐蝕材料,木材由于長時間放置也會發(fā)生腐朽等。建筑結構的功能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也會降低牢固性,需要進行加固處理。

五、建筑加固的原則

1.結構體系總體效應原則

建筑結構由好多部分構成,每一個部分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哪個部分出問題都要快速解決,加固建筑物。建筑構件加固主要是應用合適地加固方法加固不穩(wěn)定構件,不能只重視危險構件,要站在建筑整體的角度進行加固。

2.先鑒定后加固的原則

需要加固建筑物構件的時候不能依據(jù)主觀判斷修復構件。由于一個建筑物的質(zhì)量影響著個人利益和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專門技術人員勘察鑒定現(xiàn)場,明確原因和加固方法。依據(jù)其整體結構以及受力狀況,與加固方法結合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確保整個建筑物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3.材料的選用與選值

在加固建筑物的時候,既要制定最適合的加固方案,還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并以原材料強度為依據(jù)取值。假如原材料結構的材料沒有一定的取值范圍,就要依據(jù)實際情況評估現(xiàn)場,并依據(jù)評估結果明確取值范圍,確保固定使用材料的性能與原材料基本保持一致,促使建筑不能由于不同的材料功能降低加固的效果。

4.加固方法的優(yōu)化原則

建筑物有很多加固方法,可是不能過于盲目使用,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之后再制定加固方案。首先要與已有的實際結構和結構受力特點相結合,充分考慮建筑物的本身,確保采用某種加固方法之后可以提高建筑物本身的安全系數(shù),并不對建筑物本身產(chǎn)生影響。同時,以當時的施工環(huán)境、經(jīng)濟資源以及現(xiàn)有的技術水平評定使用哪種加固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優(yōu)化施工效果。盡量避免浪費時間,縮短施工周期,避免損壞建筑物。

六、建筑結構加固施工的技術

建筑結構加固通常采用混凝土加固的方式,主要應用到的施工技術有托換式結構加固施工技術、植筋式結構加固施工技術、裂痕修補式結構加固施工技術、碳化混凝土修復式加工施工技術、混凝土表面處理式結構加固施工技術。托換式結構加固施工技術是一種綜合性混凝土加固技術,主要技術處理有關結構以及建筑的上下結構、拆除頂升與廢棄結構,經(jīng)常應用于加固或者改造建筑結構。同時,這種技術具有較短的周期和較低的成本,所以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建筑的正常使用以及人均的正常工作生活??墒沁@種施工技術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所以需要施工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較高的專業(yè)技術水平、較強的責任心,確保建筑的安全。植筋式結構加固施工技術是應用鋼筋植入法加固結構。由于這種技術對混凝土結構的要求比較簡單,并具有靈活的操作,所以通常在建筑結構的連接和錨固中應用。在植筋式結構加固的施工過程中可以將普通的混凝土鋼筋或者螺栓式錨筋植入其中。依據(jù)建筑物的使用特性以及結構的分布明確使用哪種鋼筋加固結構。裂痕修補式結構加固施工技術依據(jù)建筑結構裂痕的大小、發(fā)生裂痕的原因、形狀等實施堵塞式修補,進而加固,延長建筑結構的使用期限,促使建筑結構更加穩(wěn)固和安全。碳化混凝土修復式加工施工技術主要是恢復混凝土結構內(nèi)的堿性物質(zhì),進而加固建筑結構。這種技術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結構的阻抗能力,改善或者抑制建筑結構中混凝土因為碳化物質(zhì)而造成的鋼筋腐蝕。混凝土表面處理式結構加固主要是利用各種技術清理混凝土表面的腐蝕物質(zhì),確保結構是穩(wěn)定的。這種方法廣泛應用于我國建筑結構??梢岳酶鞣N化學方式、機械方式、射水方式、噴砂方式等處理混凝土表面,徹底清除混凝土表面結構的各種酸性和堿性腐蝕物,確保建筑結構安全使用。

七、建筑結構加固施工的具體要求

(1)制定施工方案,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現(xiàn)有構造物進行加固和避免拆除、敲打、撞擊、振動等。在熟悉圖紙之后再進行編制,充分領會設計意圖,并且仔細觀察和實測實地,制定出與實際相符的施工方案。(2)嚴格依照施工方案施工。特別是不能減少工序和材料。施工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實際和圖紙不符的情況,這就需要施工人員及時和設計、監(jiān)理乙級甲方進行有效溝通。(3)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也就是將圖紙表示的要求或者圖紙不能很好表示的方法,用文字清楚和具體的表達成作業(yè)人員熟悉的施工語言,促使操作人員明確自己能做的和如何做,進一步明確不清楚的地方。此外,技術交底是分析質(zhì)量事故、改進工藝和技術的關鍵原始材料,所以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4)進行自我檢查工作。主要是檢查文字資料和記錄,看需要記錄的內(nèi)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則及時糾正。還要目測或者應用儀器或者設備檢查實體,及時整改發(fā)現(xiàn)的問題,促使其滿足標準要求。

八、質(zhì)量通病的控制

在結構補強施工中增大截面作業(yè)時要足夠重視轉換混凝土,主要是因為這兩種方法在加固作業(yè)中廣泛應用,此外是加固作業(yè)中經(jīng)常發(fā)生質(zhì)量事故的環(huán)節(jié)。這兩種作業(yè)方法都會受到狹窄工作面和較小模板幾何尺寸以及空間的影響。此外,在置換混凝土和增加截面作業(yè)時需要用較少量的混凝土,基本上不使用商品混凝土,一般用的是人工攪拌的混凝土??墒侨斯嚢杌炷两?jīng)常會受到場地、環(huán)境操作人員熟練程度等因素的影響,無法保證澆筑混凝土的質(zhì)量。特別是當前施工現(xiàn)場使用了大量商品混凝土,作業(yè)人員基本不清楚人工拌和混凝土的要求。這種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在大、中城市,因此,成功的關鍵是確?;炷恋馁|(zhì)量。想要做好人工拌和混凝土,就要做好“干三”“濕三”的操作?!案扇本褪且勒张浜媳韧瓿煞Q料后,混合干拌各種材料三遍后,確保其均勻混合,以混合材料顏色的相近性判斷“干三”的效果。接著加上一定比例的水,再攪拌三遍,就是“濕三”。在按照要求完成這兩個步驟后就能達到混凝土勻質(zhì)性要求。在振搗混凝土時,因為較小的模板空間,不好操作,可以均勻適度敲打、振動模板外部,確保混凝土是密實的。

九、結語

第9篇:古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國;古代建筑;色彩

“彩色之施用于內(nèi)外構材之表面為中國建筑傳統(tǒng)之法。雖遠在春秋之世,藻飾彩畫已甚發(fā)達,其有逾矩者,諸侯大夫引以為戒,唐宋以來,樣式等級已有規(guī)定。至于明清之梁棟彩繪,鮮煥者尚夥。其裝飾之原則有嚴格之規(guī)定,分劃之結構,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綠與純丹作反襯之用,其結果為異常成功之藝術,非濫用彩色,徒作無度之涂飾者可比也。……蓋木髹漆為實際必需,木材表面之純丹純黑猶石料之本色;與之相襯之青綠點金,彩繪花紋,則猶石構之雕飾部分。而屋頂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則,莊嚴殿宇,均限于純色之用?!睆牧核汲上壬凇吨袊ㄖ贰分袑τ谥袊鴤鹘y(tǒng)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論述可見中國建筑雖名為多色,但建筑施色卻重在有節(jié)制的點綴,氣象莊嚴,雍容華貴。“色調(diào)以藍、綠、紅三色為主,間以墨、白、黃。凡色之加深或減淺,用疊暈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薄稜I造法式》對于中國建筑彩畫制度的闡述不僅揭示了中國古代建筑對于顏色選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總結了中國古建工匠們精湛的建筑施色技術。中國建筑的色彩藝術以其特有的藝術視覺、藝術形式和美學追求獨樹一幟,展示了中國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在世界建筑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早期中國建筑中的色彩藝術

中國建筑的萌芽雖然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但是直到商周時期中國的建筑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發(fā)展,并且初步形成了如方整規(guī)則的庭院,縱軸對稱的布局,木梁架的結構體系,由屋頂、屋身、基座組成的單體造型等一些重要的中國建筑藝術特征。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候割據(jù),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一樣的建筑風格:大體可歸為以齊、晉為主的中原風格和以楚、吳為主的江淮風格。秦統(tǒng)一全國后建筑風格才趨于統(tǒng)一,建筑室內(nèi)墻壁出現(xiàn)了以人物、動物、車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種邊飾為內(nèi)容的壁畫,黑、赫、大紅、朱紅、石青、石綠等的建筑色彩才在建筑上得到體現(xiàn)。盡管兩漢時期中國建筑事業(yè)極為活躍,建筑組合和結構處理日臻完善,中國建筑體系也已大致形成,但漢武帝時,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思想的提出,儒家思想開始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儒學雖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儒學卻由先秦時充滿理性、意氣風發(fā)的思想逐漸蛻變成為一種死氣沉沉、埋沒人性的哲學,中國人的思維遭到嚴重的限制,秦朝出現(xiàn)的中國古代建筑色彩藝術并沒有得到較好的發(fā)展。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盛行,統(tǒng)治階級大量興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經(jīng)濟強大,數(shù)量眾多的佛教藝術作品,使文學藝術得到了解放。正處大發(fā)展技藝階段的中國建筑,在宗教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建筑裝飾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吸收了“希臘佛教式”工藝表現(xiàn)風格,中國古代建筑的形象得到了豐富,但建筑色彩的施用仍然不多見,直到隋朝的結束。

2唐代建筑色彩藝術:等級的象征

回溯早期中國建筑色彩藝術,雖然在秦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可見的作品也只是鳳毛麟角,唐代以前中國建筑色彩以體現(xiàn)自然功能、材料本色為主,沒有人工堆砌的建筑施色,建筑裝飾淳樸而耐人尋味。真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作裝飾直到唐代才出現(xiàn)。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建筑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建筑氣勢雄大,造型質(zhì)樸,體態(tài)道勁。由于唐代建筑有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建筑歸“禮部”所管,因此有了等級制度的劃分。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級和身份的象征:黃色成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宮寺院采用黃、紅色調(diào),紅、青、藍等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唐代盛行直欞窗,窗根上的紋樣有龜錦紋及花紋繁密的球紋等。室內(nèi)壁面上往往會有壁畫,天花板形式很簡潔。這時候的彩畫構圖已初步使用“暈”,它對以對暈、退暈為基本原則的宋代彩畫有一定的啟蒙作用。在使用花紋方面,除蓮瓣以外,窄長花邊上常用卷草構成帶狀花紋,或在卷草紋內(nèi)雜以人物。這些花紋不但構圖飽滿,線條也流暢挺秀,還常用半團窠及整個團窠相聞排列,以及回紋、連珠紋、流蘇紋、火焰紋及飛仙等富麗豐滿的裝飾圖案??梢哉f,唐代是用色彩來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

3宋代建筑色彩藝術:主流文化的印證

唐宋建筑一脈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繼承和發(fā)展。但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規(guī)模小,秀麗、絢爛而富于變化,出現(xiàn)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臺。受唐代建筑的影響,宋代建筑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為代表,裝飾上多用彩繪、雕刻及琉璃磚瓦等,油漆在這一期開始大量使用,建筑構件也開始趨向標準化,裝飾與建筑的有機結合是宋代的一大特點。受儒家理性主義和禪宗的哲理作基礎的宋代社會思想所致,宋代建筑用色喜用穩(wěn)重而單純、清淡高雅的色調(diào)。自唐玄奘在佛廟中引入風格開始,至宋代,印度佛教文化開始滲透到中國文化各個角落,宋代建筑寺塔的裝飾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渾厚,蘇州的虎丘塔、泉州的仁壽塔便是宋代典經(jīng)之作,建筑顏色突出為紅色,屋頂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與青瓦相配合成為剪邊式屋頂,彩畫和裝飾的比例、構圖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藝術效果,因而當時建筑給人以柔和而燦爛的印象。宋代建筑的色彩充分反映了當時的主流文化,并且對后來中國建筑裝飾文化的發(fā)展有著指導性的意義。

4元代建筑色彩藝術:宗教文化滲透下,風格秀麗而絢爛

元室以蒙古民族入主中土,建立蒙古政權,并迭西征,以展疆土,形成了地跨亞歐的大國。元朝由于民族眾多,而各民族又有著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元代傳統(tǒng)建筑藝術在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下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由于蒙古族崛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因此受以北方工匠為主的外來工匠影響,元代建筑結構大膽而粗獷,藝術風格也狂放不羈。最為突出的是宗教建筑,從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帶來了一些新的裝飾題材與雕塑、壁畫的創(chuàng)作手法。陸續(xù)興建的伊斯蘭教禮拜寺開始和中國建筑相結合,形成了獨立的風格,裝飾、色彩也逐步融合起來。與漢族傳統(tǒng)風格不同,高浮雕是元代雕刻中的優(yōu)秀作品。人物姿態(tài)、神情十分雄勁,圖案生動的氣氛熱烈,喇嘛教的雕刻題材和手法給予明清建筑藝術不少影響,尤其是對官式建筑影響較大。元大都是元代建筑的點睛之作,《中國建筑史》記載:“此宮壯麗富贍,世人布置之良,誠無逾于此者。頂上之瓦,皆紅黃綠藍及其他諸色,上涂以釉,光澤燦爛,猶如水晶,致使遠處亦見此宮光輝,應知其頂堅固可以久存不壞。”可見元代建筑色彩藝術不僅在視覺上有了較大的突破,色彩更為豐富,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較好地延長了建筑的使用壽命。元代宮室建筑在承襲唐宋建筑風格的傳統(tǒng)下,建筑裝飾紋樣傾向平實、寫實的路線,宮殿建筑的色彩和圖案更為精湛,風格秀麗且絢爛。

5明代建筑色彩藝術:鼎盛時期的開始,濃重悅目、細致華麗

明朝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明太祖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極大地推進了明代手工業(yè)的生產(chǎn),手工業(yè)技術突飛猛進。明初立國南京,建筑主要仰賴江南工匠。永樂移都北京,北京宮苑建設,以南方工匠為主。形成了嚴謹、工麗、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風格,頗具江南藝術的風范,只是經(jīng)過皇家貴胄的渲染,明代建筑體量宏巨,色彩濃重。雖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風,但其根系,實與江南建筑相近。磚的生產(chǎn)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數(shù)量及質(zhì)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經(jīng)高度標準化、定型化。房屋的主體部分,亦即經(jīng)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愛用朱紅色;格下陰影部分,則用綠藍相配的冷色。這樣,強調(diào)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悅目的對比。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權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級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磚墻瓦頂,梁枋門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顯得十分雅致。

明、清時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較完整定性的裝飾手法,這就使寺院中許多建筑的外形有著共同的藝術特點。墻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顯得雄壯結實,檐口和墻身上大量的橫向飾帶,給人以多層的感覺。這些特點在藝術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裝飾上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教義規(guī)定:經(jīng)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紅色,白墻面上用黑色窗框,紅色木門廊及棕色飾帶、紅墻面上則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飾帶,屋頂部分及飾帶上重點點綴鎦金裝飾,或用鎦金屋頂。這些裝飾和色彩上的強烈對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時期的伊斯蘭教建筑以維吾爾族的禮拜寺和瑪扎為代表。這類建筑窗戶欞條的組合使用了各種精巧的幾何紋樣。維吾爾族建筑裝飾的種類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磚、石膏花飾、彩畫和窗戶欞條的組合,多種裝飾往往綜合使用,形成華麗細致的藝術氣氛。

6清代建筑色彩藝術:建筑色彩的顛峰時期,油漆彩畫盛行,施色走向復雜化

清朝統(tǒng)治者入關后,封建君主制進一步加強,皇權更為鞏固。手工業(yè)生產(chǎn)水平比明朝有較大提高,規(guī)模更加擴大。在此背景下的清代建筑色彩的施用越來越復雜,其色彩功能突出裝飾性,這一時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畫”。圍繞彩畫形成了一系列與建筑文化相關的內(nèi)容,彩畫的功能演化成裝飾。清代后期,等級制度使建筑顏色兩極分化,藝術表現(xiàn)寓于內(nèi)容要求。清代官式建筑以金龍合璽為最榮貴,雄黃玉最賤。宮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強烈;依次為壇廟、陵墓、廟宇,色彩的強烈程度也遞減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簡單,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畫,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處畫“箍頭”。清代臺基一般為磚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如北京紫禁城的顏色是紅黃色的,與紫禁城相聯(lián)的周圍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紅色,屋項則呈現(xiàn)綠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顏色大多是灰色。清代琉璃瓦的使用極為普遍,黃色最尊,用于皇宮及孔廟;綠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觀;藍色象天,用于天壇;其它紅、紫、黑等雜色用于離官別館。

明清建筑裝飾,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個高峰。許多規(guī)模宏大的宮苑、陵寢,無論在數(shù)量上還是質(zhì)量上都很出色。建筑裝飾風格沉雄深遠,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時期皇權的聲威。直到清代中葉以后,建筑的裝飾圖案或彩畫生氣才開始低落,唐宋裝飾的風采已經(jīng)蹤影皆無,由于過分追求細膩而導致了瑣碎和缺乏生氣的局面。

7近現(xiàn)代建筑色彩藝術: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下,復古風行

時期,受西方的影響,建筑系統(tǒng)變了,色彩關系也變了。中國一些地方出現(xiàn)了租界,在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下,建筑重新突出材料的本質(zhì)色彩,建筑顏色襯托了建筑載體的功能。

近現(xiàn)代的中國建筑在歐美國家取消建筑裝飾的影響下,開始步入了重現(xiàn)代技術和新材料的運用,不重裝飾的階段:裝飾性的花紋圖案已不多見,建筑裝飾除功能和施工技術的要求外只能在符合功能、技術的門、窗及實墻之中尋找理想的格局

建國后,“”卷襲全國,與中國其他領域所受到的破壞一樣,建筑創(chuàng)作也受到了極大摧殘,災難性的政治運動使得中國建筑被極不恰當?shù)匾蟊仨汅w現(xiàn)某種被歪曲或吹脹了的“政治”概念,于是全國各地所謂的“萬歲館”如雨后春筍、城市中心廣場或其他標志性城市建筑中也出現(xiàn)了稱之為政治具象象征主義或抽象象征主義的建筑作品,無原則的模仿北京國慶十大建筑的“創(chuàng)作方法”盛極一時,在混亂的政治格局中,中國建筑色彩一改往日豐富絢爛的特點,成為了單一而枯燥的東西。在這樣的文化浩劫中,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色彩所賦予中國建筑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學意義蕩然無存!

8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