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烏鴉喝水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guān)鍵詞:有效課堂;課堂教學;教育;教學效果
如何構(gòu)建有效課堂,我對此的理解是:有效課堂就是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fā)展。使師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中互動,使學生有所收獲,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一、課前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币獙崿F(xiàn)課堂有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工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工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shè)計教學活動。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我通過利用課前準備的烏鴉頭飾、做實驗的小石子、小口的半瓶水,制作的課件,不僅充實了課堂教學,還讓學生感悟了烏鴉找水到喝水的一系列變化過程。
二、課上需要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和輕松的氛圍
1.良好的教學導入是有效課堂的引擎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在《烏鴉喝水》這課的教學導入中先出示烏鴉圖,再讓學生說說烏鴉的樣子把學生慢慢引入課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精彩的學習過程就是有效課堂的核心
有效課堂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要關(guān)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通過讓學生分小組演示烏鴉想辦法喝水的過程,使學生不僅感受到了烏鴉喝到水的喜悅,又明白了遇到事情要動腦筋想辦法的道理。
3.細節(jié)的準確處理就是有效課堂的劑
教師要懂得微笑。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贊美。這樣做既拉近師生的距離,又開啟了學生的思維。
三、課后需要認真反思
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堅持不斷地寫教學反思,能使我們從平時的點滴積累中掌握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會提高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例1:選擇題。如圖,烏鴉口渴到處找水喝,它看到了一個裝有水的瓶子,但水位較低,且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沉思一會后,聰明的烏鴉銜來一個個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上升后,烏鴉喝到了水。在這則烏鴉喝水的故事中,從烏鴉看到瓶的那刻起開始計時并設(shè)時間為 (秒),瓶中水位的高度為 (厘米),下列圖像中最符合故事情景的是( )。
在批改試卷時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了B,也有一小部分學生選擇D。后來我在總結(jié)試卷時讓不同答案的兩個學生說說想法:其中選B的學生認為圖中的那條小弧線表示烏鴉在沉思,接著就是烏鴉往瓶子里放石子,隨著石子的不斷增加,水位在不斷上升,時間也在不斷地增加,從烏鴉開始喝水時水位開始下降,一直下降到瓶子中只剩下石子時烏鴉才善罷甘休。接著選擇D的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和B的看法不同主要在于烏鴉從開始喝水到停下來時的水位要比沒喝之前要高,因為開始的水位時烏鴉是喝不到水的,所以它才要往里放入石子,而B圖表示烏鴉喝過以后水位已經(jīng)很低了,照這樣想烏鴉開始時就沒必要往里放石頭了。經(jīng)過這樣一番解釋,選B的同學認識到了自己在判斷時的失誤,從而贊同了D的答案。這時,我順勢讓學生說說A和C錯在哪里。有了剛才的經(jīng)驗,生1:A圖里烏鴉發(fā)現(xiàn)喝不到水后,圖里不該出現(xiàn)向下的折線,與題目意思不符;生2補充:烏鴉還沉思了一會呢,圖里沒表現(xiàn)出來。生3繼續(xù)補充:圖A里那條長長的折線表示烏鴉加了很多小石子,可事實不是這樣的。我不禁感慨:是啊,孩子們觀察的很仔細。生4:從圖C中不能看出烏鴉沉思了一會,所以C也不對。
是啊,在小故事“烏鴉喝水”的情境中,孩子們饒有興趣地邊讀題目,邊研究每一條小折線的意義,經(jīng)過了一番研究與討論,孩子們對折線統(tǒng)計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所以說一道好的習題就是一把鑰匙,能幫孩子們打開數(shù)學的一扇大門,引領(lǐng)孩子們自己去探究數(shù)學的奧秘,真正體現(xiàn)出了數(shù)學好玩。
例2:104路和106路公共汽車早上7時同時從起始站發(fā)車,104路車每15分鐘發(fā)一輛車,106路車每10分鐘發(fā)一輛車。列表找出這兩路車第二次、第三次同時發(fā)車的時間。
這是由書上的一道練習題改編而來的,原題是這樣的:“1路和2路公共汽車早上7時同時從起始站發(fā)車,1路車每6分鐘發(fā)一輛車,2路車每8分鐘發(fā)一輛車。列表找出這兩路車第二次同時發(fā)車的時間?!苯鉀Q這個問題,你還有別的方法嗎?
對比這兩個題目好像區(qū)別不大,只是把1路和2路換成了104路和106路,原來只是求第2次同時發(fā)車的時間,現(xiàn)在改成求第2次和第3次同時發(fā)車的時間。可是這一小小的改編對于學生來講卻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這里的學生經(jīng)常坐的是104路或106路,他們對104和106很熟悉,而且發(fā)車時間也與實際相符,學生做題目時自然感到很親切,在找到了第2次同時發(fā)車是7:30之后,學生開始了自己的思考,并很快找到第3次同時發(fā)車是8:00。在“解決這個問題你還有別的方法嗎?做做看。”這個問題時,我以為絕大多數(shù)學生應該會用找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很多學生通過列表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直接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道原本很普通的習題,經(jīng)過小小的改編,變成了孩子們身邊實實在在的數(shù)學,孩子們在做數(shù)學,也是在生活。新的課程標準指出:“為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設(shè)計具有實際背景的問題”,這樣的命題就符合新課標的思想,讓孩子們在實際生活背景下解決數(shù)學問題。
一道好的試題不但可以考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間接地反映出老師的教學情況。雖然這題對學生來講有點小難,但是作為老師不能因為害怕學生難而錯過讓學生去探究的機會,不能等到考試過后再來亡羊補牢。
一份好的試卷不但可以考出學生的三六九等,也可以為老師指明教學的方向。比如例1告訴老師一個經(jīng)典的小故事就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輕松理解折線統(tǒng)計圖的實際意義,這樣的習題比老師自己講兩節(jié)課效果都要明顯??磥恚峁┖玫慕虒W資源確實很重要。例2告訴老師在面對習題教學時不要僅僅就讓學生把題目做完就完事了,作為老師要盡量挖掘習題中的教學價值,盡量把每一個習題都用夠,不能就題講題。
小學生在習得拼音和一定數(shù)量漢字的基礎(chǔ)上,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已經(jīng)不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從少到多、從淺到深的過程。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重要起點是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這就需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思維發(fā)展水平為基礎(chǔ),設(shè)計導學問題,以指引學生的自主學習。例如,在《奶奶的白發(fā)》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以兒歌“爺爺親、奶奶好,天天為我們把心操,奶奶的頭發(fā)全白了,我們的步子加快了”導入課程,然后以問題“奶奶的白發(fā)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奶奶會有白發(fā),奶奶的白發(fā)會變黑嗎”為指引,引導學生展開課文的自主閱讀。奶奶的頭發(fā)是雪白雪白的,這樣雪白的頭發(fā)一半是爸爸給的,一半是小作者給的。教師提出問題:“奶奶在平時為自己和爸爸做過什么事情?”學生回答,奶奶做飯、洗衣服,奶奶對自己的呵護和關(guān)心,學生們通過生活中具體的案例,逐漸理解奶奶的白發(fā)是辛苦所致,并培養(yǎng)學生對奶奶的尊敬和愛戴。在奶奶的白發(fā)還會變黑的問題指引下,學生逐漸理解,辛苦和操心逐漸使奶奶的身體變得脆弱,要孝敬奶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為奶奶洗腳,祝奶奶幸?!钡闹黝}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文章的情感。
二、以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促進學生的學習
語文課文內(nèi)容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guān),理解課文內(nèi)容必須與當時的情景結(jié)合。例如,在《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疊一只小烏鴉,并準備一個高腳小口瓶子,讓學生自己實踐,想辦法讓自己的烏鴉喝到水。學生們不斷嘗試,有的學生想到把瓶子放倒,有的學生想到把瓶口用石頭砸破,有的學生想到自己拿瓶子喂烏鴉喝水等等,學生的方法千奇百怪。這時教師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烏鴉想到了哪些辦法,哪個辦法使烏鴉喝到了水,哪些辦法烏鴉沒有喝到水,為什么那些辦法沒有讓烏鴉喝到水。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實踐,逐漸畫出文章中的幾種方法以及各種方法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也就是逐漸掌握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學生以烏鴉為主體展開思考,有的同學思考,烏鴉用嘴銜著石頭力氣不夠大,打不碎瓶子,而且破的瓶子會把烏鴉弄傷,有的同學說烏鴉力氣不夠大,瓶子倒不了等等,學生在討論中體會烏鴉的智慧,并體會到遇到問題發(fā)揮智慧的重要作用。
三、以擴展性學習促進學生知識的鞏固
關(guān)鍵詞:閱讀;主導;結(jié)合;興趣
巴班斯基指出:“將教授最優(yōu)化和學習最優(yōu)化融合在一起,就能保證教學最優(yōu)化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呢?我認為應把握以下方面。
一、巧妙導入,激發(fā)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焙玫膶胧且桓迸d趣的催化劑,它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成為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激其情,啟其疑,奮其志,引其思。有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師:同學們,看到“烏鴉喝水”這個題目,你們知道烏鴉為什么要喝水?它到哪里喝水?它是怎樣喝到水的?生:不知道。師: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這種導入,抓住了課文的主線,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為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chǔ)。
二、詳略得當,重點引導
教學如同行文,也有詳略之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課文類型、文章體裁、學習能力等,認真分析研究,確定教學重點,重點引導,體現(xiàn)教師的導向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如,在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自學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學習楊梅的形狀、顏色及味道三個自然段,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寫具體的。(1)寫形狀:看到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2)寫顏色:從外到里,先是……隨后……最后……(3)寫味道:用小時候吃楊梅的感受來說明楊梅由生到熟,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不同味道。通過引導講解,學生不僅學懂了文章內(nèi)容,而且能輕松模仿寫作同類型的狀物文章。
三、難點分散,降低坡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突破重點,分散難點,降低坡度,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懂知識。(1)教師要認識難點。如教學《的睡衣》一文難點較多,但文中人物及地名是理解本文的最大難點,教師要心中有數(shù)。(2)教師要分散難點,如《的睡衣》這一課,有位教師在教學時,作了如下處理:①從題目入手,問學生什么是睡衣?本文講誰的睡衣?是什么人?②簡介生平事跡和睡衣的意思;講清和鄧奶奶的關(guān)系,把“二萬五千里”“延安窯洞”“紅巖村”穿插在人物簡介中,讓學生了解人物及地名。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句子意思,達到降低坡度、減小難度的目的。
四、聽說讀寫有機結(jié)合,合理訓練
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學中,重讀書、重體驗、重積累,注重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聽說讀寫的關(guān)系,把聽說讀寫有機結(jié)合起來,合理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采用了讀寫結(jié)合的方法。教師引導說:“同學們,我們學習了《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知道了作者寫楊梅是從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來寫的,使我們對楊梅有一種想嘗一嘗的感覺。你們能不能根據(jù)本文的寫法,寫一寫家鄉(xiāng)的土特產(chǎn)?大家請分組討論后再寫?!边@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訓練,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要求。有效地達成了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五、做好小結(jié),拓展延伸
教學跟辦事一樣,必須有始有終,首尾照應。好的結(jié)課,能產(chǎn)生畫龍點睛、鞏固知識、啟迪智慧的效果。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一課時,是這樣小結(jié)的,師:同學們,學了本文后,大家知道,東郭先生是一個心慈手軟、寬懷仁厚的人,如果遇到像狼一樣的人,你們該怎么辦?生:堅決除掉他。師:請同學們續(xù)寫《東郭先生和狼》,讓東郭先生再一次遇到狼時,相信老農(nóng)的話,用智慧戰(zhàn)勝了兇狠狡猾的狼。這樣小結(jié),不僅提高了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實現(xiàn)了知識向能力的轉(zhuǎn)化。
一、明確提出觀察要求
學生在觀察圖畫時具有隨意性和情緒性,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在觀察時往往只是粗略看一看,有時連圖上畫了些什么都不清楚,就爭先恐后地回答,抓不住觀察的要領(lǐng)。因此在觀察前,教師必須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例如,教《花園果園》時,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要求學生觀察后回答:(1)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2)各種果樹的花是什么顏色?(3)各種果實的顏色與形狀又是什么樣的呢?學生按要求觀察圖畫以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邊觀察圖畫邊回答問題,練習說說。如此反復,就能培養(yǎng)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能力。
二、按一字順序進行觀察
觀察事物的順序;有的從上到下;有的從左到右;有的從近到遠或從遠到近;有的按方位變化或參觀游覽的順序;也有的從人到景或從景到人。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的觀察內(nèi)容,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順序進行觀察。如,教《秋天》一課,應指導學生由上到下進行觀察;天上――藍藍的天空,淡淡的白云,邊飛邊叫的燕子;地下―― 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梧桐樹、落葉、小魚、螞蟻。又如,教學《溫暖》一文,要指導學生按從人物到景物的順序觀察圖畫。本文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敬愛的關(guān)懷、尊重普通勞動者,表現(xiàn)熱愛勞動人民的高貴品質(zhì),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的高貴品質(zhì)。因此,觀察時從人物入手,以人物為主,細致觀察,然后再觀察景物,以景襯人,加深理解。
三、設(shè)置問題,仔細觀察
指導學生觀察時,還要善于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思考。如,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在學生初步了解三幅插圖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還要通過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和思考。先向?qū)W生提出問題:這幅圖上畫的是烏鴉喝水,可是又喝不著水,你們想想烏鴉的“心情”會怎么樣呢?(學生:“烏鴉的心情很著急?!保┙又謫枺骸澳銈儚哪男┑胤娇闯鰹貘f的心情很著急呀?”(學生再細心觀察后:“烏鴉的兩只翅膀像兩只手一樣抱著瓶,眼睛睜得大大的,心里很著急?!保┯謫枺骸盀貘f昂著頭,歪著腦袋,樣子像什么?”……
學生從烏鴉的眼睛、翅膀、頭等方面的細致觀察和思考中,學會了抓住細節(jié)進行觀察和分析的方法。
四、圖文對照,加深理解
一、識字教學中重視個性化的感悟
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對字詞的解讀有他們獨創(chuàng)的見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賞識他們的獨到之處。1、字形的識記。學生在識記生字時,會自主采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合一合”、“移一移”的方法,由熟字到生字,還有的采用聯(lián)想、想象,由形到義,甚至采用編兒歌、猜字謎的方法,真可以說是識字方法“百花齊放”。2.對字義的理解。有充滿兒童的情趣的,或用表情或用動作表演來表達他們對字義的理解,更有充滿睿智的。在教學第一冊識字《口耳目》一課中,我讓學生說說哪些有聯(lián)系的詞可放在一起,學生不僅按動物、植物、人體器官、自然景觀等歸類,還說出了各自的共性,如“人體器官都很寶貴,應愛護”、“植物都有葉、有根,都是綠色的”等。有的還把看似不相干的詞聯(lián)系起來放在一起,如“竹”與“口”放在一起,其理由有:(1)竹子可削成筷子吃飯;(2)竹子剛長出時是筍芽兒,可做菜入口吃?!傍B”與“木”,教師順勢問:“怎樣才能讓鳥兒有幸福的家?”生:“我們要多種樹,多栽竹?!报D―多么閃亮的思維火花,著實讓我們不能小看這些年僅7歲的孩童。
二、閱讀教學中,重視個性化的感悟
感悟是學生個體內(nèi)心的體驗,識字的感悟側(cè)重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從學生的感悟中可折射出他們的生活,使生活走進課堂,又引課堂走進生活,使生活成為語文的內(nèi)容,凸現(xiàn)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此,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將得以充分的培養(yǎng)與鍛煉。
1.重視閱讀的指導。正確的閱讀是感悟的前提,指導學生對閱讀的材料進行正確的閱讀,要求做到“四不”:不讀錯字,不漏字讀,不加字讀,不重復讀。熟讀成誦時,教師可利用音像提供背景,烘托氣氛,可用聲情并茂的范讀去感染學生,促進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對課文第一部分朗讀的感情指導是:焦急(到處找水喝)――驚喜(看見一個瓶子里有水)――失望(可是水不多,瓶口?。┄D―沉思(怎么辦呢)……在瑯瑯的書聲中聽得出語調(diào)的輕重、緩急,感覺出情感的跌宕起伏。
2.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感悟。如:學生讀了《烏鴉喝水》一文第一部分后,便爭先恐后地上臺表演:有表現(xiàn)焦急的烏鴉,拍打著翅膀四處找水;有表現(xiàn)驚喜的烏鴉,把嘴使勁往瓶里伸,急得繞著瓶子團團轉(zhuǎn)。此時,教師順勢利導:如果你是這只烏鴉,怎么辦呢?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沉思,交流得出了不少辦法:有用麥桿吸的,有用雙翅抱著往嘴里倒的,有削去瓶口的……對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答案,教者都報以贊賞的微笑。
3.重視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課程的意義是由學生自主構(gòu)建的,學生的經(jīng)驗與體驗進入了課程,課程的意義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來。學生將自己的經(jīng)驗帶入課堂,聯(lián)系社會生活,加強了語文實踐,鍛煉了語文運用能力。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的后一部分中,學生讀懂了烏鴉的辦法后,我沒有實驗給學生看,就向?qū)W生問道:“烏鴉的辦法對嗎?”學生回答:“對!”我又問:“你怎么知道是對的呢?”學生們陷入了沉思,而后舉起了小手,一個學生說:“洗澡時,我躺在澡盆里,發(fā)現(xiàn)盆里的水升高了,我就知道烏鴉的辦法是對的?!绷碛幸粋€學生說:“我看見媽媽泡菜時,把菜一塊塊放入菜壇里時,壇里的酸水慢慢升高了,有時還漫出來了。從這,我也知道烏鴉的辦法是對的。”也有一個說:“晚上洗腳時,把腳伸進盆里,我發(fā)現(xiàn)盆里的水升高了,這也說明烏鴉的辦法是對的?!边€有一個說:“一次,我把糖塊放進杯里,看見杯里的水也升高了。這說明烏鴉的辦法是對的?!边@些回答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融入了課堂,建構(gòu)了自己的知識。
三、漢字書寫中,注重個性化的感悟
一、要在讀中識字、學詞
低年級語文教材采用全文注音,為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做到識字和閱讀結(jié)合提供了條件。學生借助拼音初讀課文,重點認讀生字,解決字音滲透字形和字義,再讀課文,結(jié)合語言境和具體事物,重點理解字義,鞏固字音,再現(xiàn)字形,學完課文進行字形分析和書寫指導,體現(xiàn)了識字是為了讀書這一指導思想。如教《懷素寫字》一課,第一步,我讓學生借助拼音通讀課文,掌握“先”等7個生字的讀音,初步了解字詞的意思。第二步,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了解用法,理解課文?!白植浑x詞,詞不離句”。識字是為了閱讀,閱讀又可以學習鞏固更多的生字、詞。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隨文識字,對于閱讀中出現(xiàn)的生字,要單獨拿出來,讓學生看準字形,讀準字音的同時,也要將它放入到文中進行整體認識,體會語義。這樣,學生對生字的音形義及用法就掌握得更牢了。
二、要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
小語閱讀教學要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識字、學字、學句式為了更好地讀文,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上述目的要通過學生對文章反復地讀來實現(xiàn),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低年級課文篇幅短,內(nèi)容淺,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近,只要學生能夠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重音、停頓,就基本上懂了。如《烏鴉喝水》一課第二段,主要講烏鴉找到了一個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著水。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把這段話讀通,初步了解大意。接著我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讀文:“烏鴉為什么喝不著瓶子里的水呢?”學生通過讀,弄清了喝不著水的原因,一是水少,二是瓶口小。然后我再點撥:“烏鴉為什么喝不著瓶子里的水,為什么不到別處找?”“怎么辦呢?”說明烏鴉要想出喝水的辦法。學生理解了內(nèi)容之后,我進一步啟發(fā):“烏鴉在去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水的情況下,看到了一個有水的瓶子心情會怎樣?看到水而喝不著時心情又會怎樣?為喝到水而認真想辦法時的情形又會怎樣?”最后再讓學生讀課文,學生把烏鴉看到水時的高興,喝不到水時的著急,繼而想方設(shè)法要喝到水,進行認真思考的心理過程讀得淋漓盡致,由于學生理解了內(nèi)容,達到了有感情地讀的要求。這樣讀中講、講中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的方法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wù)。
三、在讀中提高說話、寫話能力
我所在的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小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卻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更不用說生動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看法,這樣怎么能與他人很好地溝通、合作呢?兒童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抓緊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認真訓練,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為作文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而且對他們從事學習、工作都是極為有益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學生多數(shù)膽子小,聲音輕,怕說錯話,怕老師批評,怕別人笑,少數(shù)人雖能積極舉手,想說但又說不清。在教學中重視興趣的激發(fā)。平時還可以多進行口頭造句,看圖說話,復述課文,舉行講故事比賽等,通過表演的競爭鼓勵引導學生,激發(fā)他們的說話興趣。在閱讀教學中,尤其在說話訓練中,我力求做到練說的形式多樣,如:聽說故事、繞口令、兒歌、謎語、看實物、看表演練說、看圖、做游戲、做小實驗練說以及轉(zhuǎn)述、擴講等。再利用適當?shù)慕虒W手段,就能激起孩子們頭腦中的想象,激起他們表達的欲望。從何說起?該怎樣說?這是學生說話的難點,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是訓練的重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低年級學生要先從說一句話、幾句話到一段話,特別注意由說好一句完整的話開始,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從簡到繁,逐步提高。
一、重自主探究,激趣
教師要營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丑小鴨》時,有個同學提出了問題:丑小鴨怎么會變成天鵝?是不是長得丑的鴨子都能變成天鵝?這看似荒謬的問題其實也反映了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困惑。課文中并未提到丑小鴨變成天鵝的原因,這個空白是引導學生想象的大好時機。我立刻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讓他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此時,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紛紛投入到積極、認真的讀書活動中去。接著我又組織學生討論,學生提出了很多獨特的見解。有的說:課文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個蛋很特別,它特別大,不像是鴨蛋,也許就是個天鵝蛋。另一位同學補充道:我可以肯定,這個蛋就是天鵝蛋。因為書上說:一群天鵝從這里飛過。可見,這個地方經(jīng)常有天鵝出沒,蛋肯定是天鵝下的,天鵝媽媽丟了自己的蛋肯定很著急。又有同學說:這個蛋被鴨媽媽發(fā)現(xiàn)了,就把它和自己的蛋放在一起孵。……學生還根據(jù)這個問題編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天鵝媽媽丟了蛋以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在主動探究的氛圍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二、重合作探究,營造氛圍
小學生的價值取向,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特別是人際氛圍的支撐。教師要善于營造合作探究的氛圍,從而讓每一個學生能體驗探究的樂趣,品嘗成功的甜果。在教學《世界多美呀》時,為了讓學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美,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雞出了殼以后,還會來到什么地方,會看到些什么呢?大多數(shù)學生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他們說小雞出殼以后看到了紅彤彤的太陽、紫微微的小花、藍湛湛的大海……這時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說:小雞出殼后看到垃圾到處都是,河里的水臭烘烘的……面對美與丑的強烈反差,老師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由于人為的污染,使世界上許多原本美好的事物變得不堪入目,假如你就是一名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你打算怎樣讓我們生活的世界恢復它原有的風采?學生立刻四人一小組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交流匯報時,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小組的同學制作了小標語“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有的小組則采用了畫畫的方式,呼吁所有的人都能來愛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還有的小組通過表演……更妙的是,一組同學跳起了自編的舞蹈,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庇行﹩栴}只有在同伴的合作下才能解決,合作探究學習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養(yǎng)成了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歡樂。
三、重活動探究,拓展空間
探究在活動中進行,只有把活動搞活,使全體學生動起來,才有可能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探究經(jīng)驗,提高探究才能?;顒涌臻g的開拓能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決定探究價值,以利于學生探究能量的充分釋放。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有的同學提出了問題:“烏鴉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水一定會升高嗎?我在家里也做了這個實驗,我發(fā)現(xiàn)石子放在瓶子里,水不但沒有升高,反而被小石子填滿了。”針對學生的疑惑,在課堂上,我就讓他們自己動手做一做“烏鴉喝水”的試驗。試驗下來,出現(xiàn)了三種情況:1.水升高了,烏鴉喝到了水。2.水不但沒有升高,反而被小石子填滿了。3.水怎么也升不到瓶口,烏鴉累壞了。針對這三種情況的產(chǎn)生,我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比較,學生終于明白:烏鴉要喝到瓶子里的水并不是這么容易的,首先瓶子不能太大,其次里面的水一定要有大半瓶,而且往瓶子里放的小石子顆粒不能太大,又不能過小。根據(jù)試驗的結(jié)果,學生還對烏鴉喝水的故事進行了改編《故事新編――老辦法不管用了》(故事講了烏鴉來到井邊想喝水,又用小石子往井里放,結(jié)果被活活地渴死了。)
四、重過程評價,鼓勵創(chuàng)新
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進步?!?/p>
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中,我覺得教師要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重視培養(yǎng)學生會學習、會思考、會創(chuàng)造,引導他們敢于質(zhì)疑、提問,善于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我教《狐貍和烏鴉》這篇寓言,我試著以“質(zhì)疑問難”來組織教學過程。先引導學生對“狐貍騙走了烏鴉嘴里叼著的一塊肉”這一課文主要內(nèi)容進行質(zhì)疑,由學生提出問題。如:狐貍為什么騙烏鴉嘴里的肉?狐貍是怎樣騙走的?烏鴉為什么會受騙?……從而逐步理清課文的層次。然后,引導學生就課文的重點進行質(zhì)疑,以加深理解寓言中的形象。如,在讀到“狐貍看見烏鴉嘴里叼著一塊肉,想了想”,問:你覺得狐貍為什么想了想?狐貍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又如,課文對烏鴉受騙的經(jīng)過有一段生動的描寫,可讓學生先找一找,烏鴉聽了狐貍話后的三次不同反應的句子讀一讀。接著問:讀到這里,你認為烏鴉開始為什么不作聲?后來又為什么唱起歌來呢?最后引導學生對寓意進行質(zhì)疑:學了這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這樣層層引導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從多方面思維來尋求答案,大膽質(zhì)疑,提出不同的意見。鍛煉學生從小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自行探索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能力。
古詩云“橫看成林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教學中,我注重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如教《烏鴉喝水》一文,課文內(nèi)容淺顯,插圖又形象地再現(xiàn)了課文的內(nèi)容,再加上課堂上演示的實驗,學生容易讀懂、領(lǐng)悟。都明白“烏鴉會動腦筋,想出了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好辦法,終于喝到水的”。有的同學說烏鴉看到旁邊長著許多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小花、小草,烏鴉細心地發(fā)現(xiàn),有一種草的莖是空心的,于是它就摘下莖當成吸管,很快地喝到了水。我及時給予了贊揚,夸他聰明、愛動腦筋,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思考問題??捎袀€同學說“烏鴉不一定能喝到水”。這時,我鼓勵他,給充足的時間讓他說明原因:“因為瓶子里只有半瓶水,如果石子放多了,會把水淹沒,烏鴉就不一定能喝到水?!甭牭竭@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時,我驚喜不已,馬上意識到新的生成產(chǎn)生了。我鼓勵他、肯定他,更加表揚他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痹谡Z文新課標的實踐中,只要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質(zhì)疑問難,堅持不懈,并適時而有針對性“點”“撥”、引導,就會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就逐漸形成,并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