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現(xiàn)人們相互關愛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基本情況及學情分析
我班本學期共有學生30+1人,其中男同學17人,女同學14人。通過上學年的教育教學,我班大多數(shù)同學的學習興趣有了較大的提高,班級紀律有了很大的改善,多數(shù)的同學上進心更強了,語文基礎知識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少數(shù)同學學習積極性不高,沒有自覺學習的習慣,留下了遺憾。希望通過本學期的努力,爭取把我班的語文教學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二、教材基本結構
教材繼續(xù)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采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二十八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十四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四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后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兩次?!翱谡Z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盎仡櫋ね卣埂庇扇齻€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臺”“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臺”安排了一次。
三、教材分析
(一)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后面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后面的學習作準備,后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和發(fā)展。
本冊教材,既注意落實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又注意落實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
首先在選文上下功夫,認真選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作課文,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yōu)秀篇目,如,《詹天佑》、《窮人》、《只有一個地球》、《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月光曲》,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歷久彌新,教師們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增選了《草蟲的村落》、《懷念母親》、《中華少年》、《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與海鷗》、《最后一頭戰(zhàn)象》、《伯牙絕弦》。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精選了律詩、詞、散曲以及十四行詩、兒童詩、詩話等作為閱讀材料。還在“回顧·拓展”中系統(tǒng)地編進了古詩詞、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
另外,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設置了關于愛國主義(“祖國在我心中”專題)、關愛他人(“心靈之歌”專題)、環(huán)境保護(“珍愛我們的家園”專題)、藝術情操(“藝術的魅力”專題)等方面的專題。
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jù)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的讀寫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huán)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xù)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lián)系的整體
教材繼續(xù)按專題分組編寫,注意加強整合。每一個專題從導語到課后思考題,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力求從內容和形式上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前面有布置,中間有練習、應用,后面有總結、拓展,整組教材乃至于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lián)系的整體。
與五年級教材相同,本冊各專題的導語(第六組除外)分為兩個自然段,激發(fā)學習興趣、點明學習專題,提示語文學習重點、明確讀寫訓練點。精讀課文后有練習題,從課文自身特點出發(fā),結合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承上啟下,提示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xiàn)由精讀到略讀的閱讀訓練過程?!翱谡Z交際·習作”的話題和內容大多與單元主題相關,“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與導語呼應,為學生總結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供平臺。
教材在編排上注意情感、態(tài)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lián)系,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語文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于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導語提示單元學習內容;二是精讀課文的課后題,略讀課文前的連接語,注意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獨立思考;三是每組課文后的“詞語盤點”便于學生自查自測;四是“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為學生討論問題、交流認識提供了平臺。
(四)“口語交際·習作”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延續(xù)五年級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冊中“口語交際·習作”依然單列。編排形式亦比較靈活,有先說后寫的,有先寫后說的,有把兩部分內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個角度,拓寬話題范圍,增加選擇性,為學生回歸常態(tài)進行口語交際、自主進行習作,留有較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
口語交際話題方面,有與專題內容相關的,也有意識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與專題內容相關的,如,“珍惜資源”“身邊的藝術”;與口語交際技能相關的,如,演講、辯論、朗誦、勸阻。
習作的編排注意兼顧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應用文。記實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組、第五組、第八組,分別是“體現(xiàn)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用一兩件事介紹小伙伴”“學習藝術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寫“一件藝術品”、“一次藝術欣賞活動”。想象作文有:第一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或聽音響講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組,借助漫畫寫感受或編故事;第五組,根據(jù)材料擴寫;第七組,根據(jù)圖片報道寫故事。應用文分別安排了寫演講稿或讀后感,寫建議書以及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對口語交際和習作內容給予提示、指導,或從生活實際談起或從情境引入,注意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另一方面,教材根據(jù)階段性目標,注意明確要求。具體地說:第一組結合本專題的讀寫點,突出了寫“感受”的要求;第二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出“運用搜集到的資料”,可以看作是學習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學習要求。如果寫讀后感,要表達“真情實感”;第三組,寫“體現(xiàn)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對于“真情”“感動”“關愛”等主題的習作,前面有幾冊教材曾做過安排,本冊教材就這類主題,要求學生關注事情發(fā)生的環(huán)境,當時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側重點不同,難度相應地有了提高;第四組的看圖作文,明確要求寫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組的擴寫,要求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具體”;第七組的根據(jù)圖片報道習作,要求想象合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第八組則提示學習運用課文表達感受的方法。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次是在“祖國在我心中”專題中,與課文的學習同步進行,要求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搜集資料等活動,交流收獲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組,是一次大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在導語中提出學習任務──以“了解詩歌”為主題,開展搜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等活動。而后分成兩大板塊──“詩海拾貝”“與詩同行”,按兩個階段開展綜合性學習。教材在這兩大板塊中,分別提出活動建議,提供若干必讀材料。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搜集詩歌并進行整理、欣賞;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動手寫詩、開詩歌朗誦會、編詩集和進行詩歌知識競賽。最后,提出寫一個簡單的活動總結。綜合性學習的編寫,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除了學習專題和必讀材料要予以落實以外,學習的具體內容、方式、方法,學習成果的呈現(xiàn)方式等等,師生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語文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材注意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首先表現(xiàn)在精心編排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其次表現(xiàn)在:一是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重點語句,結合生活實際交流讀了課文后的感想。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習作”的話題,小練筆、選做題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課外書屋”中重點推薦了《綠山墻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這樣的編排,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加強了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lián)系。
四、教學目標
(一)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20個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課內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并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讀書、習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專題的脈絡,弄清楚課文在專題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結合專題學習重點來組織教學內容。
2.教學時注意結合課后思考練習題,防止人為拔高或離題萬里地發(fā)揮。
課后題主要體現(xiàn)以下學習要求:
(1)指導朗讀、默讀。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3)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三)口語交際教學
1、注意激發(fā)興趣,引導互動交流。教材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有的專題中口語交際提供了多個角度,給定一個話題的,注意拓寬話題范圍。要結合本地區(qū)、本校、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交流主題和話題范圍,使學生的交際能夠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有話可講。
2、交際目標要明確。教材安排的交際話題類型不一,每堂口語交際課的交際目標也應各有側重。
(四)習作教學
1、既要注意體現(xiàn)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
2、修改能力是習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認真修改也是一種良好的作文習慣。講評中要重視修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修改習作的好習慣。
3、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樂于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下來。小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經常性的練習活動。
(五)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1、把握閱讀材料的學習要求。閱讀材料后都有提示語,提示閱讀要求、方法或提供相關信息。
2、閱讀材料輔助活動的開展。
3、要求寫一個簡單的活動總結。
4、要善于開掘教材資源。
五、教學措施
本期語文教學,我本著“面向全體,兼顧個體”的原則。首先,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把握教材內容,深入思考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注重課堂藝術。本學期,我們五校協(xié)作體六年級語文教研組繼續(xù)本著“合作共贏”的教學思路,分工合作備課,每個人認真?zhèn)浜米约旱囊粋€單元課文,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備課要“深”,上課要“實”,注重引導,注重培養(yǎng)能力,課后認真反思,努力做到“功在課前,利在課上”。
其次,采取“抓中間,帶兩頭”的激勵機制。狠抓中上等生的管理和訓練,使他們逐漸轉變或接近上等生,從而激勵班上的優(yōu)生;同時,讓中等生的進步激勵后進生的進步。班中的中等生與學因生之間的差距本來不大,但通過努力,中等生有了提高,必然促使后進生也要加倍努力,才能把原距離保持,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三,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協(xié)調學校、家庭和社會這條紐帶。教學中,要清楚知道:了解學生不能單一的從學校里掌握學生的情況,還應當充分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從家長對學生的了解情況出發(fā),從社會對學生的評價等方面綜合了解學生情況,從而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全面獲取學生的信息,真正發(fā)揮學校、家庭和社會這一紐帶作用。
總之,要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 大學英語 主題教學
語言心理學家指出,語言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動態(tài)過程,是學習者綜合運用各種策略模式對信息進行加工,并監(jiān)控、檢查各個加工過程,最終達到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的過程。外語學習有其特殊性。
一、從多方面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1.從課堂教學來看?!耙詫W生為中心”就是要積極創(chuàng)設大學生有效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重視對其學習生活的指導與幫助,調動大學生自主性學習、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從教學模式來看。“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三大基本原則,一是“以學生為中心”,重在培養(yǎng)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二是課內課外有機結合,重在培養(yǎng)自學能力。三是課堂教學的設計,重在滿足大學生的要求,以大學生的參與為衡量標準。把統(tǒng)一要求與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結合起來,制訂教學計劃要剛性與彈性結合,科學地確定必修的核心課程,否則會成為無序無目的的教育。同時,又要看到大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在培養(yǎng)模式、教學內容組合上應該多樣化,實行多種模塊,讓大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時間以及授課教師方面有一定的選擇權。
3.從師生關系來看?!耙詫W生為中心”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模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生活中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相互關愛的。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應該相互交流與合作。
4.從教育過程來看。“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大學生對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勇于展示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參與,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內在的價值。要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所需的知識,從而提升生命價值。
二、“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主題教學模式嘗試
主題教學要將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課內從不同側面圍繞學生感興趣、引人思考的主題,把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教學活動主要以主題預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課外指導學生主動閱讀,練習聽力。
1.“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fā)式教學法
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是在英語學習中提高大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習積極性、激勵大學生充分利用材料解決問題、發(fā)揮語言能力、積極參加言語活動的有效方式。以大班精讀課為例,這本身是啟發(fā)大學生心智,幫助大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集聽、說、讀、寫、譯于一體的交流活動。我們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除了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課前演講、討論、講解名人軼事外,還可以在課堂上根據(jù)課文的主題,編排豐富的課堂活動,如雙人對話、小組討論、課堂辯論等。這些形式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大學生出現(xiàn)疲倦的狀況,又可提高大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轉貼于
提問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啟發(f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和作用。在講授新材料之前提問可以幫助大學生去預習了解新材料的內容和重點等;在講授新課程過程中,提問可保持學生高度注意,了解學習理解情況,從而提高講授效果;在講授新內容之后,多用提問檢查理解,并推動大學生運用所學材料積極參加語言實踐;在實踐訓練中多用提問啟發(fā)大學生思維,使大學生更主動更順利地進行語言交流活動。除了提問,課堂討論也是啟發(fā)教學的有效方式。通過對所學材料的有關內容設定話題,組織大學生討論,可以促使大學生積極思考,認真準備,并通過口頭表述出來。
2.“以學生為中心”,小班授課,增加口語練習
中國大學生普遍存在著口語水平低的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不具備語言環(huán)境,大學生能夠練習口語的唯一機會是課堂,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又忽視口語訓練,這樣就造成了大學生只會讀、不會說的情況。為了克服以往翻譯語法教學法造成的“啞吧英語”,改變“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應在授課的內容和側重點上也做一些調整。針對大學生英語水平和口語能力普遍低的問題,采用聽說小班授課,使大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練習聽說。內容上做到豐富、逼真、有趣,力求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在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之余,組織大學生欣賞現(xiàn)代詩歌、名人演講、電影對白、英文歌曲等。新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培養(yǎng)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這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重點和關鍵。
3.“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入過程寫作教學法
英語寫作也是大學生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因此改革大學英語教學,強化英語教學中的寫作訓練已經是勢在必行。因課時、班級規(guī)模等客觀條件限制,目前的大學英語寫作仍以成品教學法為主,即老師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批改作文,而批改的重點往往是語言形式而不是語言內容,對篇章結構的分析、反饋不足,而大學生只關心分數(shù),對老師的評語和修改部分不太認真閱讀,結果同樣的錯誤在以后的作文中仍然出現(xiàn)。針對這種弊端,應引入過程寫作教學法:英語的寫作內容多種多樣,在課堂上,教師找一些簡短的形式供大學生練習,如通知、便條、報告、邀請函、致謝信等,這樣大學生可以在短暫的時間里練習動手能力。
4.加強文化因素的導入
外語教學的宗旨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實現(xiàn)恰當有效的交際,如果忽略了文化差異這一因素,勢必造成雙方交流的障礙。在教學中應結合大學生認知結構的特點,加強文化知識的導入,從英語“重邏輯,重明確”的特點入手,使大學生學會用英語式的思維造句作文。此外,還可以結合課文向學生講授跨文化交流的禮儀、注意事項、日常用語、體態(tài)語等。這種文化因素的導入,有利于構建以素質教育為主導思想的大學外語教學體系,突破傳統(tǒng)的語言知識教學局限性,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
三、結束語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高校改革中一項至關重要,且具有一定難度的課題,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從事這場改革的教師們以及學校教務部門的領導們的教學理念是否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因為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僅是教學活動或教學手段的轉變,從根本上來說,是教學理念的轉變,而對當前這場教學改革來說,則是實現(xiàn)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一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更加注重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