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孫子兵法范文

孫子兵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孫子兵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孫子兵法范文

[關鍵詞] 《孫子兵法》 造勢 研究

通過仔細研讀,筆者認為,《孫子兵法》的精髓所在是《勢篇第五》,作者的核心觀點是陸戰(zhàn)造勢,謀取勝利?!芭梢詮拖?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強調勝利的極端重要性,勝利與失敗不是反復無常的。就陸戰(zhàn)造勢而言,同樣可以印證的是“孫臏貴勢”。所以說,《孫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勢篇第五》。陸戰(zhàn)造勢可謂耗費《孫子兵法》的大量篇幅,其中,論述地形的有四篇,論述造勢的貫穿十三篇?,F代科技戰(zhàn)爭中以核武器為主的科技造勢的論斷是對孫武思想的延伸和發(fā)展,“核武器兵法”指導下的國際政治軍事,人才競爭成為核心內容?!秾O子兵法》雖然論說陸戰(zhàn)造勢,但是深刻影響到海戰(zhàn)、空戰(zhàn)、及太空戰(zhàn),甚至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核武器的出現使《孫子兵法》的造勢理論的戰(zhàn)略價值真正體現出來,更加要求核爆之勢與科技人才的緊密結合。勢孕育于人民之中,成長于科技之中,人和勢實為有機整體。古今中外的許多著名戰(zhàn)例和政治軍事科技事件也證實了這一論述。

一、兵,“其勢險”,戰(zhàn),“其節(jié)短”

“勢如弓弩,節(jié)如發(fā)機?!眲?即實力?!笆枪噬茟?zhàn)之人也,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圓石,兵也,在前,易得;千仞之山,勢也,在后,難造?!胺Q勝者之戰(zhàn)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毙闻c勢為同義描述。戰(zhàn)斗的節(jié)奏是非常短促的。特別是現代戰(zhàn)爭的節(jié)奏更加短促,長途奔襲,高空轟炸,破壞網絡,癱瘓通訊,使被打者瞬間亂如麻,散如沙。

1.勢能太高,質量太大

一般情況,敵人對手,無法阻擋,致使滅亡。如,火箭和導彈的發(fā)射,質量越大,燃料越多,行程越遠,效果越好。大功率火箭和大功率飛機發(fā)動機是目前的科技制高點?!巴列恰毕盗谢鸺陌l(fā)射質量最大達2910噸。英國有人已經提出坦克過時論。

2.破壞性大,速度快時間短

現代核戰(zhàn)爭,非常符合孫武的思想要求,核武器造而非用,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和平目的。如,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就迅速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因此,二戰(zhàn)以后,隨著美蘇中英法等國掌握核武器制造技術,世界大戰(zhàn)基本終結,只有小規(guī)模的局部戰(zhàn)爭爆發(fā)。世界政治版圖的演變速度和程度遠遠低于二戰(zhàn)以前。非洲的許多國家紛紛擺脫殖民統(tǒng)治,獨立建國。世界各國不惜一切代價發(fā)展核軍工,制造導彈,躋身有核國家。而且,圍繞制造核武器,世界各國出現許多人口在5~10萬人左右的匿名城市,制造核原料,造原子彈。這就是現代科技戰(zhàn)爭現象:科技造勢。求之于核導彈之勢,以備不測。

二、“求之于勢,不求責人”

《勢篇第五》強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jié)也?!薄肮噬茟?zhàn)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zhàn)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zhàn)人之勢,如轉木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眲菹扔谌?謀勢造勢,而不對人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勢力強大,實力雄厚,人員訓練,居于其次。如,導彈的精確制導與發(fā)射后不管就是對士兵精確瞄準難題的解放。當代各國主要任務是謀求科技造勢,“不求責人”。

三、后勤之勢,重中之重

有人甚至提出,“現代戰(zhàn)爭是后勤之戰(zhàn)。”此話不假。后勤科技含量大規(guī)模提高。軍事后勤會消耗大量的國家財政?!蹲鲬?zhàn)篇第二》“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薄鞍傩罩M,十去其七。公家之費……十去其六?!薄盾姞幤谄摺氛f,“是故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p>

四、陸戰(zhàn)之勢,基本態(tài)勢

孫武在全書十三篇中都是圍繞“陸戰(zhàn)造勢”而論述的,強調利用地形增勢,致使敵人損勢,達到容易勝利的目的。其中涉及地理環(huán)境的有四篇:《軍爭篇第七》、《九變篇第八》、《行軍篇第九》、《地形篇第十》。近代以來提出的制海權、制空權、制太空權都是陸戰(zhàn)造勢的演繹和發(fā)展。作者留下許多關于戰(zhàn)爭的哲理名言和千古警句。

五、情報之勢,先知先覺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知天知地,勝乃無窮。強調學習敵人,制定對策,花費小錢,得大情報,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扭轉戰(zhàn)局。

六、計謀之勢,主帥之神

作者強調,謀略和進攻同樣重要?!吨\攻篇第三》,“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敗?!?/p>

七、團體規(guī)模,超前支付

結論,《孫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勢篇第五》陸戰(zhàn)造勢的論斷是成立的?,F代核武器背景下的科技戰(zhàn)爭造勢和全球人才競爭的觀點也是成立的,“謀造強勢,科技強軍;思想武器化,科技實體化,軍工民用化?!边@是我們對孫武思想的深層次認識,更重要的是理論之快樂在于實際運用中。孫子貴勢的思想是非常偉大的。我們、人民和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是非常偉大的。國家實力歸根結底在于人才實力,在于科技實力。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競爭歸根結底在于保持核武器威懾下的國際科技競爭,人才競爭,時間競爭。軍事競爭更是如此,依賴于核武器,不待時日,此乃現階段現象“核武器兵法”與國際競爭。

參考文獻:

[1]孫子兵法.

[2]中國古代兵書.

第2篇:孫子兵法范文

1、《福五鼠之孫子兵法》是《福五鼠》系列的第二部動畫。劇情承接《福五鼠之三十六計》,續(xù)作為《福五鼠之戰(zhàn)國風云》。劇情以《孫子兵法》為藍本。

2、該動畫講述了鼠國的福福鼠和伙伴們使用孫子兵法奪取被貓國侵占領土的故事。已完結,全26集。

3、劇情:賊賊貓歸隱山林后,過了幾年,貓王小氣貓又想攻打鼠國……貓國動員了十個軍團的龐大兵力,前來進攻鼠國。很快就打下了鼠國的要塞雷云關,鼠王嚇的想要投降,福福鼠和他的朋友們決定和貓國決戰(zhàn)。經過研究,他們認為貓國的軍隊數量雖然多鼠國三倍多,但他們有很多缺點。福五鼠決定運用孫子兵法的謀略,決定在鎖龍山的困龍谷埋伏,殲滅貓國軍團。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孫子兵法范文

關鍵詞:孫子;孫子兵法;司馬穰苴;“詐變”

中圖分類號:G62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165-03

一、“詐變”是孫武軍事思想的特色

在《孫子兵法》中,孫武最突出的一個軍事思想便是全勝思想,“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1],孫子把不損失一兵一卒稱為“全勝”,稱為最上之法,在書中的許多地方孫武都有所論述。但如何能夠全伍全軍,有道:“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1]?!胺ブ\”是為最上乘方法,它的作用勝于用外交手段取得勝利。因為有外交就有盟約,雖說避免打仗,卻不得已要用城池或其他資源換取,用謀略、詭道取得戰(zhàn)爭勝利,可減少兵力損失和資源消耗,甚至可以不損一兵一卒,以“威勢”取得戰(zhàn)爭勝利。強調“兵者,詭道也”[2]的“詐變”思想,這在之前或是同時期的的軍事論著中,是看不到的。孫子的“詐變”之術很值得我們繼續(xù)深入探究。它能夠成為《孫子兵法》和孫子兵學思想的重要特點,不僅與春秋后期爭霸愈演愈烈的歷史特點有關,更是與孫武所處的國家文化特色分不開。

孫子所處的吳國雖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新興國家,地處南部還不具備爭霸中原的實力,但是它作為國家已然立國有幾百年的歷史。泰伯、仲雍奔吳建立句吳,地處南部,遠離中原,受到所謂中原正統(tǒng)文化影響較少,加上原有的荊蠻文化和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影響形成吳國特有的文化特點。史載:“季歷賢,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荊蠻,文身斷發(fā),示不可用,以避季歷?!盵3]吳國兼容并蓄的文化特點,吸引眾多有志之士前往吳國,孫武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孫武所具有的獨特軍事思想,不但與以往眾多軍事家不同,與他同時代的軍事家,也表現出不同。司馬穰苴是春秋后期齊國一位著名軍事家,他因退卻燕晉軍隊,解了齊國燃眉之急而聞名于世,被齊景公尊為大司馬。他比孫武大概早三十年出生,大致屬于同時代的歷史人物,雖然兩人都深受齊軍事思想的影響,但是兩人的軍事思想卻體現出很大不同,尤其在“伐謀”、用詐方面。孫子講究的是“兵以詐立,以利動”,司馬穰苴受到自西周以來齊國正統(tǒng)“軍禮”文化影響,更加注重道義,認為軍事也是一種“禮”。

司馬穰苴將他的兵學思想編成了一部兵法叫做《司馬法》。對于《司馬法》一書學界至今仍然有著很多爭論,其中的很多思想是來源于西周早期的軍事思想,注重“軍禮”,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內容不符合當時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不是其所作。但是這些重“禮”的軍事思想,在齊姜尚的軍事思想中就能找到來源,司馬穰苴繼承了這些思想。司馬穰苴與孫子在年代上是一先一后,但都是齊軍事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我們可以以《司馬法》和《孫子兵法》者兩本兵學著作,來分析探索二人軍事思想的變化發(fā)展。孫武與司馬穰苴軍事思想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軍事政治思想和軍事戰(zhàn)略思想這兩個方面:

二、孫武與司馬穰苴軍事政治思想的比較

首先,兩人對“道”的闡述不同?!端抉R法》載:“戰(zhàn)道:不違時,不歷民病,所以愛吾民也。不加喪,不因兇,所以愛夫其民也;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民也?!盵4]司馬穰苴認為,戰(zhàn)爭要遵守一定的仁義道德,不只體現在對于本國百姓要不違農時、不乘災疫疫病時打仗,也體現在敵方百姓身上,有喪事不發(fā)兵,更不能乘別國遭受災害兇患時發(fā)兵;同樣,打仗應該避開冬夏兩季,不適宜的氣候環(huán)境不適宜發(fā)兵。

在司馬穰苴看來,戰(zhàn)爭應該遵守一定的作戰(zhàn)原則,尤其要懷抱一份仁義之心,在戰(zhàn)爭這般使百姓受災受苦的情況下,也要盡可能地保證百姓受到最小傷害。對于敵軍也要擁有一份仁義之心,戰(zhàn)勝是目的,但不能乘人之危,勝之不武。戰(zhàn)爭是所謂“為王者”行使的一種行為或者說是一種權利,其目的多是稱霸、降服異族等。但這與普通百姓其實并沒有太多關系,百姓最重要的是安居樂業(yè)、和平生活,所以司馬穰苴雖然不反對戰(zhàn)爭作為解決一些國家政事的手段,但堅決反對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皯?zhàn)道”也應該是在“民本”和“禮”的基礎之上。

第4篇:孫子兵法范文

[關鍵詞] 《孫子兵法》; 胃痛; 用藥如用兵

[中圖分類號] R322.4+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381-01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書,近年來隨著其在各領域的巧妙運用,以兵法指導治病越來越受關注。胃痛,是上腹胃脘近心窩處被病邪入侵而疼痛,如同敵軍覬覦已久的領土被敵軍占據、改革而變動。這些改革同時會引起領土上其他方面的反映,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嘈雜泛酸、噯氣吞腐等。敵軍的精兵強將有寒熱濕諸邪、生冷辛辣、肥甘厚膩之食物、憂思惱怒、勞倦等?,F代西醫(yī)學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都屬于胃痛范疇[1]。

《孫子兵法?地形篇》有言:“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毕胍驍∵@些敵軍,就必須深諳兵法上的戰(zhàn)略。辨證論治,以理氣和胃止痛為基本原則;屬實者,治以祛邪為主,有溫胃散寒、消食導滯、疏肝理氣、清熱化濕、化瘀通絡諸法;屬虛者,治以扶正為主,有養(yǎng)陰益胃、溫中健脾之法;虛實并見者,則扶正祛邪之法兼而用之。[2]只有掌握胃痛的種類、部位、程度,熟知藥物的特性、劑量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才能巧用藥物,戰(zhàn)勝疾??;只有用藥符合時間規(guī)律,切中病機,辨明經絡,選準攻守的部位,胃痛的治愈才會無往而不勝。

1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孫子兵法?地形篇》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遠近,上將之道也。”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正確判斷敵情、積極掌握主動權、考察地形險要、計算道路遠近,這些都是智慧的將領必須掌握的要點。由此治療胃痛用藥前,正確判定病情病證是關鍵。

案例[3]:許某,女,45歲。主證:近半年來,胃脘經常脹痛,伴有饑餓感,喜熱食,進食痛減,飯后半小時目痛加重。平日食量很小,常暖氣,夜晚胃痛影響睡眠。舌質淡紅、舌體胖,舌尖紅,苔薄白,脈濡數。鋇餐透視為胃竇炎,心電圖提示為心肌炎。

《傷寒論》言:“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患者胃脘脹痛而進食痛減,屬“滿而不痛”,為“痞”,分析以上癥狀屬寒熱錯雜,氣機不暢,且寒重于熱,并兼氣血不足。故用半夏瀉心湯,干姜加至9g。

2 戰(zhàn)勝無復,形于無窮 《孫子兵法?虛實篇》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庇帽蛘虥]有固定刻板的態(tài)勢,正如水的流動不會有一成不變的形態(tài)一樣。如果能夠根據敵情變化而靈活機動取勝,就可以叫做用兵如神。同理,胃痛病情也是不斷變化的,所用的藥物和治療措施都不該是簡單的重復,而應根據不同的階段辨證論治,隨患者的具體癥狀加減藥物、變換治療措施,才能得到滿意的療效。所謂“故其戰(zhàn)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

臨床上患者的病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癥狀,當抓住主證與兼證用準方藥。噯氣者,選加柿蒂、沉香、枇杷葉、刀豆殼、枳殼、竹茹;反酸者,選加莪術、五靈脂、甘松、乳香、沒藥、烏賊骨;脅痛者,選加白芍、白術;虛痞者,選加南北沙參、黨參;便秘者,選加萊菔子、火麻仁、白芍、枳實、沉香、桃仁、麥冬;脾虛便溏者,選加白術、炮姜炭;便血者,選加槐花、地榆;口苦、口臭者,選加藿香、山梔、豆蔻;口干者,選加天花粉、葛根、升麻、黃芪、桔梗、玉竹;伴胃癌前病變者,選加白花蛇舌草、莪術、半枝蓮、三七粉、薏苡仁等。

3 我專為一,敵分為十 《孫子兵法?虛實篇》曰:“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我專而敵分”指把眾多的敵人分割開來,我方集中兵力專攻一處,如此我方兵力在這一處就遠遠超過敵軍。因而這樣分階段地逐步各個擊破敵軍,達到“敵雖眾,可使無斗”的目的。在治療胃痛的過程中,分清輕重緩急,分階段地逐一治療,用藥集中對癥,使敵方前后不能互相救援,其戰(zhàn)斗力就會消弱,就可以少勝多,取得良療。

案例[4]:馮某,男,16歲。初診:中脘疼痛,歷時三四年,發(fā)則劇痛不可忍,頭上冷汗出。諸醫(yī)多作蟲治,罔效。診見患者形體瘦弱矮小,面色萎黃無華,納少神疲(每餐僅能吃米飯30g左右),爪甲無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緩。此屬脾胃虛寒,第一步當溫中健脾、和胃止痛,治宜黃芪建中湯加味。方用:炙桂枝6g,炒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3g,大棗30g,炙黃芪9g,炒當歸9g。6劑。

二診:中脘已不覺痛,每餐食量增至60-90g。然仍面色萎黃,爪甲無華,脈緩,苔薄白。經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故第二步當建立中氣,原方將炙黃芪加至12g ,炙甘草加至9g。7劑。

三診:中脘舒適,納食正常,面色、爪甲亦有華色,脈緩,苔薄白。第三步增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二方將炒白芍加至12g。10劑。

四診:面色紅潤,納食正常,中脘舒適,脈略數,苔薄白質偏紅。陽氣已復,第四步宗前方善后,三方將炙黃芪、炒白芍減至9g,川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棗減半,5劑。

4 合而攻之,斗眾如斗寡 孫子認為軍事指揮當做到“斗眾如斗寡” “治眾如治寡”。對敵軍,合而攻之使之成為烏合之眾;對我軍,緊密團結,萬眾一心。如《用兵如用藥》所云:“數病合而治之,則并力搗其中堅,使離散無所統(tǒng)。而眾悉潰?!睅追N病癥如果綜合治療,就好比集中優(yōu)勢兵力進攻敵人的要害,使敵人各自離散,失去統(tǒng)帥,那么敵人便會全線潰敗。

案例[5]:黃某,男,53歲。初診:胃痛、胃脹3年,近胃脘痛脹,發(fā)作明顯,大便色黑如柏油狀,空腹痛顯,得食痛減,燒心,泛酸,近來失眠嚴重或徹夜不眠,口干,苔薄黃,舌質暗,脈細滑。去年胃鏡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Hp(+)。查有脂肪肝、高脂血癥。

本病有很多癥狀,表現為濕熱中阻,胃弱氣滯,絡傷血從內溢。同時有失眠等胃氣失和,心神不安之證。治以清熱和胃、瀉肝理氣、收斂制酸、寧心安神,全面進攻,藥證相對,故取效速。組方以左金丸為主,以白芍和里緩急、加強斂肝和胃之效;以制烏賊骨、煅瓦楞子制酸止痛;以茜草炭、仙鶴草收斂止血;以霍香、蘇梗、玄胡、香附、法半夏芳香化濕、理氣降逆;以北秫米、合歡皮、熟棗仁安神健胃寧心。雖藥味多,但布陣合理有序,清熱與開郁并重,止血與安胃并調,辛開苦降,氣血同治。

5 不用鄉(xiāng)導,不得地利 藥引子是引藥歸經的俗稱,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向導”作用。清代醫(yī)家尤在涇說:“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張睿亦云:“湯之有引,如舟之有楫?!边@些都強調了藥引的重要性。用藥要辨明經絡,藥引好比派出的偵察部隊;有了向導,就能熟悉行軍路線;請向導指路,就可以取得地形上的優(yōu)勢。故《孫子兵法?軍爭篇》云:“不用鄉(xiāng)導者,不能得地利?!?/p>

案例[6]:陳某,女,46歲。初診:胃脘不舒,時時泛嘔,偶或夾痛,胸悶滿,涎沫多,口淡(經醫(yī)院檢查為胃竇炎),脈遲,苔白。以溫胃降逆為治。方用:黨參12g,吳茱萸6g,旋覆花9g(包),姜竹茹9g,姜半夏9g,沉香曲9g,川樸3g,生姜3片,大棗7枚。5劑。

胃脘不舒,胸部滿悶,時時泛嘔,符合“嘔而胸滿”之證,故投茱萸湯溫胃降逆,方中吳茱萸辛苦大熱,入厥陰陽明經,溫中散寒,降逆下氣。加姜半夏、旋覆花、川樸、沉香曲,均系陽明降藥,更增強了降氣止嘔的治療作用。

6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孫子兵法?軍爭篇》云:“軍將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睜帄Z制勝條件最困難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彎路變?yōu)橹甭?,把不利的條件轉化為有利。

案例[7]:張某,男,60歲。曾患十二指腸壺腹?jié)儭⒎涡牟?、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等多種慢性疾病。一周前因受涼舊疾復發(fā),癥見脘腹作痛,納差食少,心悸氣急,腰膝酸軟,夜不平臥,浮腫唇紫,咳嗽痰多色白,大便溏薄,舌質胖白邊有齒印瘀點,苔膩,脈細數。此為五臟合病,虛實相間。

李東垣曾論:“胃虛則臟腑經絡皆無以受氣而俱病。”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應先扭轉脾胃不利,調理脾胃,培土以滋化源。脾胃健旺,可以權衡五臟,灌溉四旁,生心血,養(yǎng)肺氣,柔肝血,滋腎精,散精微而運濕濁。擬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7 以正合,以奇勝 《孫子兵法?兵勢篇》曰:“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弊鲬?zhàn)用兵,以“正兵”合戰(zhàn),以“奇兵”取勝。

清代名醫(yī)葉天士提出“久病入絡”的學說:凡是疼痛性疾病,只要經久不愈者,均可考慮有血瘀在絡的可能。他治療血瘀胃痛出奇制勝,一是采用昆蟲類藥物,如蜇蟲、蜣螂蟲、地龍、九香蟲等;二是采用丸劑,認為絡病的治療不可急攻,只可緩圖,所謂“緩逐其瘀”,丸藥便于經常服用,同時,蟲類藥中所含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在丸劑中更易發(fā)揮效用。[8]

8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 《孫子兵法?軍爭篇》云:“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軍隊作戰(zhàn)要以嚴謹、鎮(zhèn)靜對付敵軍的混亂、浮躁,所以作戰(zhàn)心理狀態(tài)尤為重要。軍隊的士氣和決心在作戰(zhàn)時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

《內經》有言:“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庇纱?,病者的心理狀態(tài)當十分重視,這影響著治療胃痛的整個過程。治療時既要指出胃痛的潛在危害性,又要告訴病人是可以治好的,調動主觀能動性,使其配合治療,并耐心講解具體措施與調養(yǎng)方法,解除病人的焦慮與擔憂。病人的苦惱、恐慌會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加重胃痛病情。只有保持樂觀的情緒、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與疾病斗爭,藥物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療效,使病體迅速痊愈。

古語曰:“治病如對仗,用藥如用兵”。《孫子兵法》內容博大精深,邏輯縝密嚴謹,將其巧妙地運用于治胃痛,探討胃痛的治療策略,對醫(yī)者的治療思路、胃痛的治愈有著巨大的幫助。正如清代名醫(yī)徐大椿所言:“孫子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盡之矣?!?/p>

參考文獻

[1] 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86-187.

[2] 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90-192.

[3] 魏睦新.實用經方[M].北京:人民中醫(yī)出版社,2009:146-147.

[4] 魏睦新.實用經方[M].北京:人民中醫(yī)出版社,2009:145.

[5] 顧勤,王志英.跟周仲瑛抄方[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83-84.

[6] 魏睦新.實用經方[M].北京:人民中醫(yī)出版社,2009:152.

第5篇:孫子兵法范文

關鍵詞:《孫子兵法》;教師修養(yǎng);教育管理;教學創(chuàng)新

在浩瀚如煙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孫子兵法》這部被譽為兵家圣典的經典著作,在當代仍然熠熠生輝,之于現代,已經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戰(zhàn)爭著作,對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對國內乃至國外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由于本人從事教育行業(yè),在細讀此書時,深感對教育教學也有相當大的指導意義,以下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拙見,還請多多斧正。

一、結合《孫子兵法》談教師修養(yǎng)

《孫子兵法》開篇就從一個高度論述了戰(zhàn)爭對國家、對人民的重大意義,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計篇》)。類推教育,同樣有著戰(zhàn)爭甚至超越戰(zhàn)爭的地位,當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與人才的競爭,誰占領了教育的制高點,誰就占領了競爭的主動權。所以,我國提出科教興國戰(zhàn)略,對教育始終堅持優(yōu)先發(fā)展的原則,大力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師者,帥也。我們應從智、信、仁、勇、嚴這五個方面要求自己。智,智慧也,打鐵先需身板硬,這就要求要做好一名老師,就必須有深厚的學術功底,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邃獨到的教育學思想,故此老師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和修養(yǎng),把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當作自己人生終極追求的目標。信,威信、誠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首先育人,其次學識。學生只有品質高尚,將來求學成才才能對國家對人民有益。仁,仁慈、仁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孩子總是會犯錯的,用體罰來對待犯錯的孩子不足取,我們應該用寬愛仁慈的心態(tài)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孩子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根源上杜絕再次發(fā)生。勇,勇氣。教育應該是一個探索求學的過程,所以老師不應該故步自封,因循守舊,而應大膽嘗試,破舊立新,與時代同步。嚴,嚴謹、嚴格。老師求學做學問要嚴謹,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老師教育孩子要嚴格,嚴師出高徒雖片面但也有其合理性。綜上所述,我們能從以上五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相信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

二、結合《孫子兵法》談教學創(chuàng)新

《孫子兵法》曰: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兵勢篇》)其意為:大凡作戰(zhàn),一般都是以正兵抵擋敵人,用奇兵奪取勝利。所以,善于出奇制勝的將帥,他的戰(zhàn)術方法就像天地那樣變化無窮,像江河那樣奔流不息。由此可以看出奇字了得,奇正結合變化無窮,做一個善出奇者,之于教育,更有實際指導意義。在教育上善出奇就要求老師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guī)。做一名合格教師,必須要有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教學方法要推陳出新,不能簡單一味去傳道授業(yè)解惑,要大膽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案例式和實踐式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完全互動起來,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靈活應變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能完全地調動和釋放出來。在教學上出奇,在管理上也應該出奇??吹椒稿e誤的學生,我們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錯誤,從根源上杜絕再次發(fā)生,看到頭腦不甚靈活的學生,我們應該百問不厭,百講不煩,給他自信、給他激勵、給他希望、給他關愛,信任是學生成功的良種;激勵是學生發(fā)奮的助推器;希望是學生燃燒騰飛的火焰;關愛是學生永久的回憶。笨鳥也能先飛,孫子曰:以迂為直,以患為利。也能后人發(fā),先人至。

三、結合《孫子兵法》談教育管理

在如何管理學生方面,《孫子兵法》也有真知灼見。孫子曰: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行軍篇》)管理學生在平時就要下功夫,校紀校規(guī)嚴格執(zhí)行,班紀班規(guī)嚴格執(zhí)行。堅決杜絕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不良現象,一次兩次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一次兩次不能按時到校,必須嚴加管理。當然,學生所犯錯誤,我們必須客觀對待,或許他的這點出格就是一個新發(fā)明、新創(chuàng)造的開始。促使學生少犯錯誤的一個基本途徑就是在平時注重學生好習慣的養(yǎng)成。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大師威廉?詹姆士曾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吧,從一個行動開始。

管理學生要文武兼有。令之于文,用科學的思想、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孩子;齊之于武,用同樣的班紀班規(guī)校紀校規(guī)約束每一個孩子,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待他們該嚴的時候一定嚴格,該愛的時候放手去愛。嚴要以愛為目的,愛要以嚴為基礎,剛柔并濟,寬嚴有度,有張有弛,這樣學生才能有一個和諧的成長空間。

讀圣賢書,長聰明智,讀《孫子兵法》真有一種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受益甚豐,感觸頗多。世界如此大,事情如此多,有《孫子兵法》做指引和教導,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就會少一些迷茫和彷徨,多一些理智和堅定。

第6篇:孫子兵法范文

《孫子兵法》蘊含著豐富的戰(zhàn)略思想和用兵法則,如五事原則、全勝原則、利動原則、先知原則、勝戰(zhàn)與權變原則,可供用于指導戰(zhàn)爭,被譽為“用之者勝,棄之者不勝”?,F代企業(yè)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求得自身生存、獲得長期發(fā)展,也必須遵循這些原則,現分述如下:

一、五事原則

《孫子兵法·計篇》首語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苯又f:“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日法”。并指出“凡此五者,將莫不聞,不知者不勝?!本褪钦f,掌握了“五事”,就能獲勝,否則將招致失敗。隨后,孫子又推出了判斷勝負的基本標準,即“七計”,以“經五事”、“校七計”來探索戰(zhàn)爭勝負勢態(tài),并以此進行廟算策劃。

商場如戰(zhàn)場,經營者在做出每項決策前,也必須周密籌劃。首先,就要綜合分折這“五事”:即“道”——經營觀念與企業(yè)文化?!疤臁薄獣r機,進入市場的最有利時機。“地”——競爭環(huán)境?!皩ⅰ薄洜I者和主管干部的專業(yè)知識、領導能力等。“法”——企業(yè)的組織管理、規(guī)章制度等。通過“校七計”,分析自身優(yōu)點和缺點,捕捉市場環(huán)境中機會,并預計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威脅,才能制定正確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和經營目標。正如企業(yè)管理中SWOT分析,同樣體現了孫子的廟算思想。若外部條件不明,自身情況不明,就無法對后續(xù)經營活動做好計劃。

正如日本企業(yè)家土光敏夫曾說:“計劃就是走向未來的意志,計劃本身應該具有面對困難,向困難挑戰(zhàn)的性質?!蓖凉饷舴蚨床臁拔迨隆?,使得瀕于破產的東芝電氣公司重振雄風。相反,我國企業(yè),如“巨人”集團,在缺乏對外部市場和內部經營能力的了解的情況下,貿然發(fā)展業(yè)務領域,結果曇花一現,使得“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所以企業(yè)經營不可不察“五事”。

二、全勝原則

孫子在《謀攻篇》中說:“用兵之法,全國為上…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段話講了謀勝、柔勝、全勝的關系,強調的是以柔取勝,方法是以謀取勝,追求的是以取全勝。孫子這種全勝思想應用在現代經營中,主要體現為從宏觀上整體籌劃經營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托夫勒曾說:“對于沒有戰(zhàn)略的企業(yè)來說,就像是在險惡的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風雨中飛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

企業(yè)要想獲得全勝,首先必須有正確的戰(zhàn)略。在事業(yè)開展前,先謀就一個好的產業(yè)發(fā)展投向,設計好經營方針、經營方式,以做到不戰(zhàn)而全勝。日本企業(yè)十分重視自己的發(fā)展戰(zhàn)略,當松下電器公司還只是街道小廠的時候,松下幸之助就確立了自己的發(fā)展戰(zhàn)略。他認為:“家用電器產品將豐富日本人的生活,它像水管里流水一樣,無窮無盡而又成本低廉,這就是我們今后的使命?!闭_的戰(zhàn)術,使松下飛躍發(fā)展。日本企業(yè)采用全勝戰(zhàn)術,在戰(zhàn)后初期,基本避開美國競爭激烈的市場,先占領亞洲市場,隨后是亞非拉各國市場。避免了久攻不克的自身消耗,等日本經濟技術實力雄厚了,抓住美國市場某些空子鉆了進去,一舉大獲全勝。不戰(zhàn)而全勝的精髓在于盡量避免與強硬的競爭對手作正面交鋒,應以謀取勝,另辟蹊徑,采用迂回戰(zhàn)術,從而達到不戰(zhàn)而勝。當然,企業(yè)在力爭全勝的同時,也應努力提高自身實力,以爭取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后盾,做到剛柔相濟。

三、利動原則

《孫子兵法·火攻篇》中說:“夫戰(zhàn)勝攻取而修其攻者兇”,“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zhàn)?!痹诖颂岢隽死麆釉瓌t,意思是說:如果進行戰(zhàn)爭所付出的代價而不能使國家獲得功效是危險的。在戰(zhàn)爭中應做到在不占有利條件下不行動,不能贏得勝利時不用兵,不是處于危急情況下不開戰(zhàn),強調了以有利與否作為軍隊行動與否的客觀準繩。經營活動中,企業(yè)也應以有利與否作為決定經營決策的原則。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效費比”。對企業(yè)來說可以理解為利益、效益,以效益為準則的思想。

80年代中期,國家提出經濟工作要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在思想上,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片面追求產值、速度,不重效益的計劃經濟舊觀念。要走投入少、產出多、產出快、高效益的路子。這里所運用的即是“利動”原則。眾所周知,日本豐田汽車成功的秘訣,除了設計新穎和質量超群外,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豐田公司有效地降低了產品成本,從而提高了產品效益。豐田注意運用價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保證和優(yōu)化產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追求功能與成本的最佳匹配,以提高產品的整體價值,從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未戰(zhàn)先勝”。“利動原則”對于指導我國企業(yè)調整產業(yè)結構、注重企業(yè)與社會整體效益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四、勝戰(zhàn)原則

《孫子兵法·形篇》說:“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意思是說,善于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先創(chuàng)造致勝的條件,然后才同敵人交戰(zhàn);十分明確的指出不打無把握之仗,反對僥幸求勝的冒險作戰(zhàn)思想。作戰(zhàn)如此,經營亦然。面對蒼茫商海,要想穩(wěn)操勝券,必需內部自強。首先必須學會保護自己、培養(yǎng)自己、提高自己、充實自己。然后,進一步了解“天”情、“地”情、“敵”情、“我”情。做到知彼知己,這樣必能百戰(zhàn)不殆。海爾集團從20余年前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廠一躍而成為當今世界知名企業(yè),處處體現了“勝戰(zhàn)”的謀略思想。建廠之初,即培養(yǎng)員工“敬業(yè)報國,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向員工灌輸創(chuàng)名牌意識,緊緊抓住以創(chuàng)名牌為核心的產品定位、品牌定位和公司定位。為了增強企業(yè)競爭實力,海爾不斷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注重科研開發(fā)的投入,注重追蹤世界最先進的科技信息;海爾不僅在海外辦廠,還與國際知名公司建立戰(zhàn)略聯盟,建立了自己的市場營銷網絡和電話服務中心等,做到信息暢通,不斷增強企業(yè)凝聚力,這些措施促使海爾持續(xù)迅猛發(fā)展,也充分體現出“先勝而后求戰(zhàn)”的思想原則。

五、權變原則

《孫子兵法·九變》中說:“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于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于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奔幢砻饔帽蛘蹋粦爻梢?guī),而應主動應變,因地制宜,審時度勢,靈活多變;否則,必招致“覆軍殺將”的后果。

作戰(zhàn)如此,經營亦如此,今天是暢銷貨,明天就有可能賣不出去;今天是領先的技術,而明天就有可能落伍。此外,企業(yè)所處的環(huán)境,人們的觀念,對商品的需要,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因此,經營亦貴在靈活多變,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尋找潛在市場。當企業(yè)經營應及時調整策略,采取應變措施。號稱假發(fā)業(yè)元老的香港商人劉文漢,1958年從飯桌上的一條信息預見了假發(fā)業(yè)的前景,即創(chuàng)辦了假發(fā)工廠,一舉獲得成功。70年代后期,面對著急劇消退的假發(fā)市場,他不失時機地急流勇退,去開創(chuàng)葡萄酒釀造廠,在其它假發(fā)業(yè)萎縮衰退的情況下,他卻絲毫不受影響。

第7篇:孫子兵法范文

【英文摘要】The Art of War by Sunzi is not only a book concerning wars,but amasterpiece on shi.From the comments on shi,we can easily find out theinfluence which the book has ha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esthetics.Shi is used by Sunzi as natural condition,inner strength and war-situation,embodying the beauty of noumenon,reason and strength.From an aestheticperspective,the great value of shi is the transcendence over the traditional viewpoints,and the aesthetic transition form nature and human to thesociety including wars.Due to the continuous explanation by many theoristsin later generations,shi finally becomes a typical aesthetic catalogue with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關鍵詞】孫子兵法/勢/本體美/理性美/力量美/the Art of War by Sunzi/shi/beauty ofnoumenon/beauty of reason/beauty of strength

提起《孫子兵法》,人們都知道它是一部研究軍事謀略和作戰(zhàn)技巧的古代兵書,具有 很高的地位、深刻的價值和廣泛的影響,以至于人們把這部著作奉為“兵經”或“武經 ”,而把其著者孫武封為“兵圣”。事實上,從文本的價值闡釋和實踐品格來看,這些 評價絕非溢美之詞。然而,《孫子兵法》對后世的影響絕非僅限于軍事領域,在哲學美 學特別是藝術美學領域內,它的影響同樣不可低估。但目前很少有學者愿意涉足甚至根 本不屑提及,這確乎是一種已被長久“遮蔽”了的“存在”?!秾O子兵法》對后世藝術 美學發(fā)展的審美向度上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最鮮明而集中地體現在對“勢”范疇的論述 上。

一、“勢”在《孫子兵法》中的多重所指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勢”是一個被廣泛應用的重要范疇之一。《孫子兵法》從軍事 學的角度,較早提出且頗為系統(tǒng)地論述了“勢”的各種類型及其特點。從《孫子兵法》 全書來看,直接提到“勢”字的有15處之多,涉及《計篇》、《勢篇》、《虛實篇》、 《地形篇》等篇章,其中《勢篇》是論述“勢”的專篇。盡管在其他篇幅中并未直接提 到“勢”字,但都程度不同地和“勢”相關聯,講的都是治軍策略、用兵技巧、軍事實 力、虛實關系、戰(zhàn)場地形、攻守方式、間諜運用等對軍勢、戰(zhàn)勢直至戰(zhàn)爭結果所產生的 深刻影響。我們不妨說,“勢”才是《孫子兵法》的核心范疇,《孫子兵法》其實就是 一部論“勢”的兵書:作戰(zhàn)前應善于判斷形勢、駕馭局勢,作戰(zhàn)中應巧妙地利用地勢、 山勢、水勢、火勢,善于造勢、積勢、任勢、變勢、化勢,調動全軍的氣勢,占據戰(zhàn)勢 的主動權,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最大可能地奪取戰(zhàn)爭的勝利。顯然,《孫子兵法》并非 是在同一個層面上用“勢”,由此便形成了《孫子兵法》中“勢”范疇的多重所指。

一指自然之形勢,具體表現為戰(zhàn)爭中應巧妙地運用地勢、山勢、水勢、火勢等。這是 孫子論勢的第一層次?!缎熊娖诽岢隽颂幱诓煌匦吻闆r即“處山”、“處水”、“ 處澤”、“處陸”條件下不同的“處軍”方法,得出了“好高惡下,貴陽而賤陰,養(yǎng)生 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的駐軍原則,強調了“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 、天隙”等地形的隱患,這些旨在說明作戰(zhàn)時要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勢?!兜匦纹窂能?事地理學的角度,詳細地考察了“通形”、“掛形”、“支形”、“隘形”、“險形” 和“遠形”此“六地”的利弊,并探討了應相應具備的戰(zhàn)術原則,說的也是地勢對戰(zhàn)爭 形勢的巨大影響,孫子認為此乃“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毒诺仄吩陂_ 篇便提出了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和死地等“九地”,論 述了戰(zhàn)場地形地勢對士兵心理、諸候態(tài)勢和敵我形勢的影響。《火攻篇》雖然表面看來 是在講“以火佐攻”,實際上是說火攻同樣可以對戰(zhàn)爭局勢產生重要影響??梢?,在孫 子那里,“自然之勢”已成為影響戰(zhàn)爭結果的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指內在之氣勢,具體表現為為贏得戰(zhàn)爭的主動權而具備的全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 戰(zhàn)斗力。這是孫子論勢的進一步深入。

如果說自然之形勢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外部因素的話,那么“人”才是戰(zhàn)爭中起決定作 用的內在因素?!秾O子兵法》從內部因素即人的素質、人的心理等方面加以闡述,認為 從將帥到士兵必須打出氣勢、拿出信心,同時應消解和壓制敵人的氣勢。

“用兵任勢也?!?曹操語)孫子認為,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將帥就必須善于激發(fā)全 軍的氣勢。一方面將帥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即謀略 冷靜而幽邃、管理公正而嚴明等)和運籌帷幄的指揮能力(奇正變化、避實擊虛等),給 全軍做出表率,從而激發(fā)士氣;另一方面又要靠深入敵軍(“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 主人不克”)、重擊敵軍(“故殺敵者,怒也”)和激勵獎賞(“故車戰(zhàn)得車十乘以上,賞 其先得者”)等手段,做到“與眾相得”(《行軍篇》)。在他看來,“齊勇如一”(《九 地篇》)才是真正的為軍之道;只有戮力同心,才能得戰(zhàn)爭之“勢”,進而取得戰(zhàn)爭的 勝利,因為“上下同欲者勝”(《謀攻篇》)。

全軍內在氣勢的獲得,既要靠“我軍”士氣之激發(fā),又要靠對“敵軍”士氣的消解和 爭奪。《軍爭篇》深刻指出:“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善用兵者,避其銳氣 ,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弊鳛閷?,必須善于“觀勢”,即所謂的“相敵”。孫子 在《行軍篇》中列舉了32種“相敵”方法,包括饑、渴、勞、虛、恐、擾、亂、倦、窮 、失、窘、困、不精、乏、怒,以及靜、挑、安、來、隱、伏、覆、車來、徒來、薪來 、營軍、敵卑、辭強、陳、謀、期、誘等。在孫子看來,“任勢”必須“觀勢”,正所 謂“知彼知己,勝乃不殆”(《地形篇》)。

三指戰(zhàn)爭之局勢,具體表現為由自然之形勢和內在之氣勢而形成的對作戰(zhàn)形勢的控制 力與對敵人無形的打擊力。這是孫子論勢的核心和落腳點。

“勢”在虛為“氣”,在實則為“力”,體現為作戰(zhàn)時的一種爆發(fā)力、沖擊力。有的 學者指出:“‘勢’就是在軍事實力的基礎上,由于實行正確的作戰(zhàn)指揮,從而在戰(zhàn)場 上所表現出的實際作戰(zhàn)能力?!盵1](P54)孫子也提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 ?!?《勢篇》)在孫子看來,“勢”具有“轉圓石于千仞之山”和“激水漂石”所形成 的“勢能”,依靠此“勢”,“其戰(zhàn)人也,如轉木石”(《勢篇》)。但這種“勢能”究 竟緣何而來呢?除了前述的巧妙利用自然地勢、調動全軍內在氣勢以外,孫子還作了進 一步的論述。他認為,“勢”貴在“變”,“戰(zhàn)勢不過奇正”,要善于在“奇正”之間 尋求不斷變化,“以正合,以奇勝”,唯其如此方能“不可勝窮”?!皠荨辟F在“造” ,造出聲勢,給敵軍以假象,“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 近”?!皠荨辟F在“化”,《用間篇》講的就是化勢的問題,即通過用間和反間扭轉戰(zhàn) 爭形勢,化被動為主動,達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效果。“勢”貴在“度 ”,即審視實力、把握時機、巧妙安排。孫子在《地形篇》論述“遠形”時提出“勢均 ,難以挑戰(zhàn),戰(zhàn)而不利”的觀點,在論述“六敗”時又提出“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 ”,也就是說在地勢均等、平分兵力、實力相當的情況下作戰(zhàn)就非常不利?!皠荨边€貴 在“積”,經過長期而有準備的蓄積和貯存,就如同火山爆發(fā)、劍拔弩張般蘊藏著極大 的動力和能量,所以他說“勢如弓廣弩”,王皙則提出“勢者,積勢之變也”??傊?, 作戰(zhàn)應“求之于勢”,“擇人而任勢”,方能形成“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般之“勢”或 曰對敵打擊力。轉貼于

基于上述理解,很顯然,孫子之“勢”絕非簡單的“形勢”二字可以全部說清。它固 然最終指向戰(zhàn)爭的局勢,因為《孫子兵法》原本就是談論戰(zhàn)爭的,孫子就是想證明應通 過一切辦法取勝戰(zhàn)爭,但同時還要看到,把握戰(zhàn)爭的局勢、贏得戰(zhàn)事的主動權,不可能 唾手可得,而應善于利用自然之勢,巧妙地營造內在之勢。只有做到內外結合,才能真 正得“勢”,“因利而制權”(《計篇》),否則只能落個“用之必敗”、吾乃“去之” 的結局。孫子以其氣派非凡的“論勢”,給予當時的為政者和后世的軍事作戰(zhàn)以深刻的 啟示。

二、《孫子兵法》中“勢”范疇的美學意蘊

《孫子兵法》的軍事學價值自不待言,但其美學價值卻常常為學者們所淡漠和忽略。 從審美角度來審視《孫子兵法》,我們不難發(fā)現,其所反復論及的“勢”范疇具有深刻 的美學意蘊和獨特的美學價值。

《孫子兵法》之“勢”首先具有顯明的本體美?!秾O子兵法》一書的核心是什么?可能 更多的學者都傾向于一個“計”字,認為全書都是講謀略的,“先計而后戰(zhàn)”理應成為 全書的核心。但筆者以為,事實并非如此。如前所述,《孫子兵法》全書直接或間接論 “勢”的篇章占據相當的比重,甚至可以說,全書13個篇章都與“勢”有關,或造勢, 或用勢,或變勢,或積勢,或觀勢,論述的焦點或終極旨歸直指對戰(zhàn)爭總體局勢的駕馭 和把握。也就是說,在《孫子兵法》一書中,“勢”是一個更具本體意義的范疇。有的 學者甚至從“勢”本身所蘊含的強勁銳利的力量進一步推論,“勢”這個概念“既來自 于對生命形式的感悟,又概括著生命的基本特征”[2]。更有意味的是,《孫子兵法》 還將“勢”與中國古典文化中另外兩個經典范疇“道”、“氣”聯系到了一起。在孫子 看來,得“道”者方能得“勢”,得“勢”也就是尋得了作戰(zhàn)之“道”?!队嬈酚小?存亡之道”、“五事”之“道”,《謀攻篇》有“知勝之道”,《九地篇》有“齊勇如 一,政之道也”,《火攻篇》有“安國全軍之道”,說的都是“勢”與“道”之間的相 互影響和滲透。此外,孫子還將“勢”與“氣”勾連在一起,認為得“勢”就要長我之 士氣、滅敵人之威風。孫子還在“自然之氣”與“內在之勢”之間找到了邏輯契合,認 為“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他還進一步指出,占據作戰(zhàn)的有利態(tài)勢就是要善于“ 治氣”:“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其實,《九地篇》、《地形篇》等篇章對自然之勢 的重視,不恰恰能夠印證作戰(zhàn)要善于得自然之“精氣”嗎?如此看來,孫子之“勢”的 確非簡單之“勢”,而頗具本體性的美。

《孫子兵法》之“勢”同樣具有辯證的理性美。中國古代的辯證法非常發(fā)達,這可以 從《孫子兵法》、《易經》、《老子》等著作中清楚地感受到。但與古希臘哲人的思辨 美迥然不同的是,后者更多地體現為抽象、空洞、玄奧的邏輯推演,一種言語式的論辯 甚至是詭辯,一種神性、頂禮膜拜和遙不可及。從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為代表的一 批古希臘文論著作中便足可窺見一斑。相比之下,《孫子兵法》所體現出的辯證法思想 更具世俗性而少了些神秘性、更具理性而少了些非理性。正如《用間篇》所言:“先知 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被蛟S是出 于對戰(zhàn)爭特有性質的深刻認知,盡管孫子生活在神秘主義依舊盛行、科學思維還很不發(fā) 達的時代,但他卻能夠在論“勢”時體現出高度的理智與驚人的警省。他論敵我、虛實 、奇正、強弱、勇怯、眾寡、動靜、進退、治亂、攻守、勝敗等,總能給人以縱橫捭闔 、滴水不漏之感??梢韵胍?,如果沒有對戰(zhàn)爭經驗的厚重積累與長期積淀,如果沒有對 戰(zhàn)爭的入微洞察與深刻領悟,恐怕難能以這般氣勢寫出如此之“勢”。應該說,孫子之 “勢”更自然實在,更具親和力,更能體現出一種曠達的理性美。李澤厚先生在論及《 孫子兵法》時深刻指出,該書最值得注意的便是表現在兵家思想中的理性態(tài)度,即“一 切以現實利害為依據,反對用任何情感上的喜怒愛憎和任何觀念上的鬼神‘天意’,來 替代或影響理知的判斷和謀劃”[3](P83)。這一點恐怕也正是孫子論“勢”的獨特高明 之處。

《孫子兵法》之“勢”還具有流動的力量美。孫子之“勢”是一個流動的范疇,具有 不確定性和可轉化性。對此,孫子多有論述:“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 窮也”;“勇怯,勢也”;“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正因為如此,“勢”可以造、可以化、可以積、可以變,因而在變化中呈現著“美” ,體現著“用兵如神”,并最終指向戰(zhàn)爭的勝利。這分明是孫子所著意描畫的運籌帷幄 、指揮自如、勢在必得的審美境界,鮮明地展現了孫子的戰(zhàn)爭美學和軍事美學觀。此外 ,“勢”原本就是一個與“力”有關的范疇?!墩f文解字》對“勢”的解釋便是“盛力 權”,顯然與“力”有關。其實,在孫子看來,無論是“自然之勢”還是“內在之勢” 抑或是“戰(zhàn)爭態(tài)勢”,都內含著一種無形的“力”?!白匀恢畡荨笨偸翘N藏著天然的勢 能,并能通過一定的方式轉化為戰(zhàn)爭的有利態(tài)勢;“內在之勢”可以摧枯拉朽,以弱勝 強,制敵于死命;而依靠巧妙地運用自然之勢和內在之勢,就可以占據和把握有利的“ 戰(zhàn)爭態(tài)勢”,進而形成強大的爆發(fā)力和對敵人致命的打擊力。綜合運用這幾種勢能和力 量,戰(zhàn)爭的結局便可勝券在握。無疑,這是一種強悍的美、力量的美、頗具沖擊性的美 。

三、《孫子兵法》“勢”論在美學史中的地位

在中國古典文化傳統(tǒng)中,“勢”起初被廣泛地應用于哲學、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 ,但“勢”范疇最為成熟也最具影響力,卻是在它被移植、拓展到藝術美學領域以后的 事情?!秾O子兵法》在“勢”范疇的發(fā)展歷程中無疑起到十分重要的“關節(jié)點”作用。

首先應引起關注的便是《孫子兵法》對傳統(tǒng)“勢”論的多元化突破。有的研究者指出 :“孫子之勢已經生發(fā)成熟。其系統(tǒng)所涉及的領域是從自然界現象到人類社會,從具體 到抽象、從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到形而下的具體度、量、數等,顯然是一個完整而龐大的 體系?!盵4]從前文論述來看,《孫子兵法》的“勢”論已不僅涉及地勢、山勢、水勢 、火勢等“自然之勢”,更把視角拓展到人本身,關注戰(zhàn)爭主體的“內在之勢”,并把 它應用到社會實踐領域即戰(zhàn)爭實踐中。儼然,孫子是在“自然—人—社會(戰(zhàn)爭)”的邏 輯構架中展開其“勢”論的。從另外一個層面來審視,孫子還把“勢”范疇進一步由“ 實”(自然之勢)變“虛”(內在之勢)再變“實”(戰(zhàn)爭之勢),從而給予“勢”的虛實特 性以較為完整的揭示。

不容置疑,任何范疇都是過程性的,都要歷經不斷的發(fā)展才日臻定型、走向成熟。如 果用今天的眼光回視“勢”范疇的發(fā)展史,我們不難發(fā)現,盡管“勢”范疇的鼎盛期出 現在藝術美學領域,但“‘勢’這一范疇的發(fā)展,首先在政治軍事等領域中,然后是書 論、文論、畫論”[4]。也就是說,“勢”范疇的發(fā)展、成熟和壯大,與此前的《孫子 兵法》等著作的重視、闡發(fā)有著緊密的關聯。我們不難看到,孫子之“勢”對后世“勢 ”論的拓展與深化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可以從兩方面得到直接體現和印證:一是后世論 “勢”的范圍已由孫子的“自然—人—戰(zhàn)爭”進一步轉入藝術實踐領域,從而大大拓展 了“勢”范疇發(fā)展和藝術發(fā)展的新空間,凸顯了“自然之勢”向“人文之勢”的轉變。 顧愷之的一席話足以佐證:“《孫武》……若以臨見妙裁,尋其置陳布勢,是達畫之變 也?!盵5]二是順著《孫子兵法》的“勢”論,后代的理論家都不約而同地圍繞“勢” 范疇進行理論抉發(fā)、體系建構和意蘊拓展。衛(wèi)恒的《四體書勢》、劉勰的《文心雕龍》 、顧愷之的《畫論》等,都對“勢”范疇的完善與成熟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隨著“ 勢”在書論、畫論和文論中的廣泛應用,“勢”逐漸成為與“意”、“氣”、“神”、 “韻”、“味”等同等重要的、具有深刻審美蘊含和華夏民族特色的經典美學范疇。我 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是《孫子兵法》使“勢”范疇進一步走向自覺。從這個意義上說 ,《孫子兵法》不僅孕育了大智慧,也推進了“勢”范疇的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黎波,王新華.孫子兵法今讀[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3.

[2]杜繡琳.論《四體書勢》中勢的生命意蘊[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2).

[3]李澤厚.中國思想史論(上)[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第8篇:孫子兵法范文

[關鍵詞] 《孫子兵法》 造勢 研究

通過仔細研讀,筆者認為,《孫子兵法》的精髓所在是《勢篇第五》,作者的核心觀點是陸戰(zhàn)造勢,謀取勝利?!芭梢詮拖?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強調勝利的極端重要性,勝利與失敗不是反復無常的。就陸戰(zhàn)造勢而言,同樣可以印證的是“孫臏貴勢”。所以說,《孫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勢篇第五》。陸戰(zhàn)造勢可謂耗費《孫子兵法》的大量篇幅,其中,論述地形的有四篇,論述造勢的貫穿十三篇。現代科技戰(zhàn)爭中以核武器為主的科技造勢的論斷是對孫武思想的延伸和發(fā)展,“核武器兵法”指導下的國際政治軍事,人才競爭成為核心內容?!秾O子兵法》雖然論說陸戰(zhàn)造勢,但是深刻影響到海戰(zhàn)、空戰(zhàn)、及太空戰(zhàn),甚至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核武器的出現使《孫子兵法》的造勢理論的戰(zhàn)略價值真正體現出來,更加要求核爆之勢與科技人才的緊密結合。勢孕育于人民之中,成長于科技之中,人和勢實為有機整體。古今中外的許多著名戰(zhàn)例和政治軍事科技事件也證實了這一論述。

一、兵,“其勢險”,戰(zhàn),“其節(jié)短”

“勢如弓弩,節(jié)如發(fā)機?!眲?即實力?!笆枪噬茟?zhàn)之人也,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眻A石,兵也,在前,易得;千仞之山,勢也,在后,難造?!胺Q勝者之戰(zhàn)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毙闻c勢為同義描述。戰(zhàn)斗的節(jié)奏是非常短促的。特別是現代戰(zhàn)爭的節(jié)奏更加短促,長途奔襲,高空轟炸,破壞網絡,癱瘓通訊,使被打者瞬間亂如麻,散如沙。

1.勢能太高,質量太大

一般情況,敵人對手,無法阻擋,致使滅亡。如,火箭和導彈的發(fā)射,質量越大,燃料越多,行程越遠,效果越好。大功率火箭和大功率飛機發(fā)動機是目前的科技制高點?!巴列恰毕盗谢鸺陌l(fā)射質量最大達2910噸。英國有人已經提出坦克過時論。

2.破壞性大,速度快時間短

現代核戰(zhàn)爭,非常符合孫武的思想要求,核武器造而非用,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和平目的。如,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就迅速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因此,二戰(zhàn)以后,隨著美蘇中英法等國掌握核武器制造技術,世界大戰(zhàn)基本終結,只有小規(guī)模的局部戰(zhàn)爭爆發(fā)。世界政治版圖的演變速度和程度遠遠低于二戰(zhàn)以前。非洲的許多國家紛紛擺脫殖民統(tǒng)治,獨立建國。世界各國不惜一切代價發(fā)展核軍工,制造導彈,躋身有核國家。而且,圍繞制造核武器,世界各國出現許多人口在5~10萬人左右的匿名城市,制造核原料,造原子彈。這就是現代科技戰(zhàn)爭現象:科技造勢。求之于核導彈之勢,以備不測。

二、“求之于勢,不求責人”

《勢篇第五》強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jié)也。”“故善戰(zhàn)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zhàn)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zhàn)人之勢,如轉木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勢先于人,謀勢造勢,而不對人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勢力強大,實力雄厚,人員訓練,居于其次。如,導彈的精確制導與發(fā)射后不管就是對士兵精確瞄準難題的解放。當代各國主要任務是謀求科技造勢,“不求責人”。

三、后勤之勢,重中之重

有人甚至提出,“現代戰(zhàn)爭是后勤之戰(zhàn)。”此話不假。后勤科技含量大規(guī)模提高。軍事后勤會消耗大量的國家財政?!蹲鲬?zhàn)篇第二》“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薄鞍傩罩M,十去其七。公家之費……十去其六?!薄盾姞幤谄摺氛f,“是故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p>

四、陸戰(zhàn)之勢,基本態(tài)勢

孫武在全書十三篇中都是圍繞“陸戰(zhàn)造勢”而論述的,強調利用地形增勢,致使敵人損勢,達到容易勝利的目的。其中涉及地理環(huán)境的有四篇:《軍爭篇第七》、《九變篇第八》、《行軍篇第九》、《地形篇第十》。近代以來提出的制海權、制空權、制太空權都是陸戰(zhàn)造勢的演繹和發(fā)展。作者留下許多關于戰(zhàn)爭的哲理名言和千古警句。

五、情報之勢,先知先覺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知天知地,勝乃無窮。強調學習敵人,制定對策,花費小錢,得大情報,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扭轉戰(zhàn)局。

六、計謀之勢,主帥之神

作者強調,謀略和進攻同樣重要?!吨\攻篇第三》,“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敗。”

七、團體規(guī)模,超前支付

結論,《孫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勢篇第五》陸戰(zhàn)造勢的論斷是成立的?,F代核武器背景下的科技戰(zhàn)爭造勢和全球人才競爭的觀點也是成立的,“謀造強勢,科技強軍;思想武器化,科技實體化,軍工民用化。”這是我們對孫武思想的深層次認識,更重要的是理論之快樂在于實際運用中。孫子貴勢的思想是非常偉大的。我們、人民和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是非常偉大的。國家實力歸根結底在于人才實力,在于科技實力。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競爭歸根結底在于保持核武器威懾下的國際科技競爭,人才競爭,時間競爭。軍事競爭更是如此,依賴于核武器,不待時日,此乃現階段現象“核武器兵法”與國際競爭。

參考文獻:

[1]孫子兵法.

[2]中國古代兵書.

第9篇:孫子兵法范文

孫子兵法里有很多以善戰(zhàn)求全勝的論述,其根本法則就是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企業(yè)文化謀勢的法則,其實也是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效益。企業(yè)文化的全勝境界,就是讓全體員工全心全意地付出全智全力。在《謀勢之道——孫子兵法與企業(yè)文化》一文中說到,企業(yè)文化謀勢有五種手段——以理服人,以利誘人,以禮待人,以例示人,以力制人。其中,以理服人是投入最少效益最好的手段,而以力制人則是不得已而為之。這與孫子兵法中“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眱烧咧g是何其相似。所謂以理服人,就是與員工達成利益共識,明確什么是好歹利害是非善惡。要讓員工從內心認同企業(yè)和理念價值觀,全心全意為企業(yè)付出。這就是企業(yè)文化追求的全勝境界。相比之下,其他手段都換不來全心全意四個字。但是,員工的思想境界和品德素質是有差別的,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一種手段。因此必須結合多種手段綜合運用,要么是等價交換,要么是禮尚往來,要么是盡本分而為,要么是不得已而為。這樣,企業(yè)文化就能盡量使全體員工都能全心全意,而不是只有部分人才能做到。這就是“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逼髽I(yè)文化就是要綜合運用上述五種手段,以追求這種“必以全爭于天下”的理想效果。

絕大多數企業(yè),都是一般規(guī)模的企業(yè);絕大多數老板,都是一般水平的老板;絕大多數員工,都是一般素質的員工。指望企業(yè)建立非常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提供優(yōu)越的薪酬福利;指望老板領導能力卓越,指望老板特別重視人才;指望員工素質非常高,自覺性非常強,都是不太現實的。企業(yè)要善于用企業(yè)文化謀勢,通過建立良好的機制,讓老板和員工都能在合理有效地機制下,發(fā)揮自己正常的能力和素質??偸窍嘈艈T工干部自覺自愿是不可能的,總是依靠嚴刑峻法管理是不能長久的,總是運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伎倆也是靠不住的。只有良好的企業(yè)文化機制,才能確保企業(yè)長治久安。機制就相當于孫子兵法中的“形”,是企業(yè)立于“不可勝”地位的條件,也是企業(yè)追求“勝于易勝者也”的前提。孫子兵法說:“故善戰(zhàn)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zhàn)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最好的管理,不單是依靠某些個人的超強能力,也不單是依靠嚴刑峻法的規(guī)章制度,更不單是依靠極其豐厚福利待遇,而是在良好的機制下的正常平穩(wěn)運轉。所以有人說,最好的管理是沒有管理。亂世才能出英雄,而太平盛世只有一般的普通人。凡是需要強力領導強人管理,又特別強調執(zhí)行力,需要強化規(guī)章制度的企業(yè),其企業(yè)文化必然都是不好的。

孫子兵法說:“故善動敵者,形之。”建立企業(yè)文化良好機制,就是造形造勢,推動員工全心全意努力工作。一個企業(yè)無論大小,只有達到用企業(yè)文化管理的階段,才是最高的全勝境界。孫子兵法說:“故形兵之極,至于無形?!逼髽I(yè)文化機制是無形的,也是非常靈活的。企業(yè)文化之活,在于隨時適應企業(yè)實際情況,為企業(yè)目標服務。企業(yè)文化千萬不能變成僵死的教條,固定的形式。企業(yè)要時時事事掌握企業(yè)文化主動權主導權,不要被教條化形式化所束縛。孫子兵法說:“因形而錯勝于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在實際工作中,企業(yè)文化要簡約實用,不要繁瑣華麗,思想性高于行為性,原則性高于條文性,抽象化高于具體化,精神化高于物質化,這樣才能適應變化而變化。企業(yè)文化一切之變,都要圍繞營造有利態(tài)勢,追求企業(yè)管理全勝目標。一旦企業(yè)文化失去靈活性,就只能謀求一時之勝,一事之勝,一地之勝,而不能謀求全勝之境界了。

企業(yè)實行文化管理的成熟標志是品牌化。品牌是企業(yè)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最佳抓手。品牌可以外塑形象,內塑精神,并以品牌之名帶動企業(yè)文化之形,也就是形成良好的機制。這是企業(yè)謀求全勝之道的最佳途徑。孫子兵法說:“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逼放浦蚊?,是企業(yè)實行文化管理的最有效手段。以品牌帶動企業(yè)文化建設,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符合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效益的原則,因此也是謀求全勝之道。品牌理念就是企業(yè)文化理念,品牌行為就是企業(yè)文化行為,品牌制度就是企業(yè)文化制度,品牌形象就是企業(yè)文化形象,反之亦然。在所有的經營要素當中,品牌塑造最具有全局性、整體性、宏觀性、長遠性;同時又最為具體、細致、實效、顯著。站在品牌的高度檢驗企業(yè)經營,如同“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又“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蓖ㄟ^品牌塑造帶動整個企業(yè)經營水平提升,能夠最大限度發(fā)揮資源效益。“并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逼放撇粌H可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而且可以“因糧于敵,務食于敵,取敵之利,是謂勝敵而益強”。這是因為品牌本身具有聚集資源和人才的額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