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春之色彩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色彩;流動空間;設計
1色彩與環(huán)境空間之關聯性
空間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大致由自然空和社會空間(人文空間)兩大類組成,不同的空間多因人的存在而具有不同甚至是多重的含義。本文所述空間概念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觀賞、使用價值,且旨在為人的游憩而塑造的環(huán)境空間。并借用電影這一具有流動空間特性之藝術形式,進而展開對其他諸如人在景觀中的流動、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室內與室外之間的關系等,具有流動空間性質的空間概念之關聯性的論述。其間,主要以色彩為論述點,略述這些存在于上述空間中的色彩設計及其發(fā)揮的重要意義。色彩,作為客觀存在,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的情感特征,但由于人與之并由此產生的關聯性的聯想,有了現實的意義。
2電影——流動空間與色彩設計
色彩作為現代電影藝術中最為重要的表現語言之一,對電影作品本身有著塑造主體、敘事傳情、渲染氣氛的功能,且還起著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由此,本節(jié)試以《自殺專賣店》這一電影為例,通過對其色彩設計及其環(huán)境空間的關聯性進行研究,以示證其存在的關聯性意義。因為該片貫穿全劇的整體色彩規(guī)劃設計,與表達故事及空間氛圍的烘托、人物心理的表現等諸方面均有著精妙的運用,尤其是在色彩的設計及其表現方面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2.1色彩設計與劇情變化之關聯性
《自殺專賣店》所描述的是法國某小鎮(zhèn),這一主體環(huán)境空間的色彩設計與人物的精神世界的關聯性,在整部片子內的脈絡大致表現如下:開篇對精神世界所描畫的環(huán)境空間中,所呈現的色彩多以壓抑、絕望的情感變化為主,只包含了極少數具有積極樂觀精神狀態(tài)的色彩設計畫面。但隨著男主人公的出生及其在成長過程中所發(fā)生各種故事的進一步敘述,使得生活在其周圍的人們也逐漸地變得樂觀起來了,之后的小鎮(zhèn)也呈現出了真正幸??鞓返目臻g色彩氛圍。在此過程中,從其色彩方面設計的演變來看,該片運用了豐富的“黃與藍”這一對比色之冷暖性的變化,并以“暖偏冷——冷——較暖——暖”,并以“冷”再偏“暖”的色彩變幻之節(jié)奏的設計手法來表現這一圓滿性的結局,高度概括地表現了色彩與情節(jié)變化相對應的關聯性,盡管最終所呈現出的整體色調仍舊較為灰暗,但已預示了該店的空間氛圍終將慢慢地改變整個城市的空間氣象這一大結果。從而一方面為進一步深化電影畫面、空間敘事、人物心理情感的變化特征埋下了伏筆;另一方面也詮釋了色彩設計在空間中的分量及其作用。
2.2色彩設計與鏡頭變化之關聯性
(1)鏡頭之時間變化。《自殺專賣店》反復地出現了在其商店門口的同一位置的街景,且色彩也表現出與電影中時間變化相對應的設計效果。如影片僅通過使同一個鏡頭中場景的色彩不斷地變化來表現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其一,在長期的時間變化方面,這種色彩設計表現為從代表春季的黃灰色調過渡到代表冬季的藍灰色調這一時間變化性;其二,在短期的時間變化方面,其色彩設計是通過從清晨的淺黃色燈光及黃色背景到晚間的亮黃色燈光及深藍色背景這一色彩變化,來表現這一街景的鏡頭所對準的空間是始終保持不變的這一時間變化性。(2)鏡頭之空間變化。在《自殺專賣店》中因多次地表現出了各配角在家中自殺的場景,所以在該片中對不同室內空間色彩的設計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具有豐富性的視覺效果。例如,在主體商店的空間設計中,無論是對其墻面還是物品的色彩設計均采用了高明度、高彩度的色調,還是在其他自殺時具體的室內場景這一配角空間中,則多采用了低純度的深褐色及灰藍色等色彩進行設計。又如,電影中發(fā)生主要事件的幾個場景的色彩的明度及純度均高于其它次要場景之色彩的明度及純度,這種針對不同主次空間而進行的色彩設計手法深化了電影的主旨與內涵。
3色彩設計與環(huán)境空間營造之關聯性
3.1色彩設計之視覺審美特征
(1)連續(xù)性。電影中的色彩設計往往會隨著劇情的推進而發(fā)生變化,所以能使空間產生動態(tài)的連貫性,這種連貫性能使空間產生連續(xù)性這一具有節(jié)奏美的特征。這就是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在空間中活動時,周圍環(huán)境的色彩均會以突顯或隱現的形式反映于人的視覺感官中,并能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之原因所在。同理,這種體驗亦猶如觀影過程,甚至人們在空間中所感受到的色彩變化較之于在電影中所能感受到的色彩變化這一精神感受會顯得更加具有真實性。由此可見,當設計師設計作品時,在規(guī)劃前期就應從受眾的視角出發(fā),且須從物質、精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盡可能全面地考慮到影響空間色彩意象效果的各種因素,從而創(chuàng)造出具有連貫性且令人愉悅的環(huán)境空間。(2)地域性。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空間因其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呈現出的色彩變化也會隨之產生較大的差異。正如電影能通過色彩設計來描述和凸顯不同時空環(huán)境對于情節(jié)的適應性及空間中個體特征進行獨特的描繪性一樣,此乃與自然界中所呈現的色彩變化及其審美特征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由此,現實生活中,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只有在調查研究其地域特色之后,再提出相應的色彩規(guī)劃方案才能提升空間的可讀性與獨特性,才能使置身于其中的觀者深刻地感受到與不同的景觀對應的地域性的特色,進而加深人們對于空間感知及理解。
3.2色彩設計之表意功能
色彩設計在電影這一流動空間中,表現劇情起伏、人物情感等方面有著近乎超越語言的強大作用。作為一種視覺表現語言,其所描述的已不僅僅是電影本身了,它更能表現在內容之外所具有的隱喻意義與象征意義。例如《,自殺專賣店》就通過深紫色、深藍色等有著抑郁、低沉含義色彩的大量運用設計,來暗示和象征動蕩且令人壓抑的與當時電影情節(jié)相適應的社會景象。因此,無論是自然環(huán)境之色彩研究,抑或是針對某一特定空間而進行的色彩設計或規(guī)劃,這種通過色彩而設計出的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表現語言的表意而發(fā)揮的作用,能使空間中的人物在其視覺層面與心理層面二者之間達到完整的契合。從而使空間更深層次的價值得以提升,這也就是通過不同流動空間進而運用色彩變幻設計手法來發(fā)揮其表意功能的重要體現。
4結語
色彩作為構筑空間的重要視覺元素之一,在空間營造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僅以電影這一流動的環(huán)境空間為研究對象,從色彩設計的視覺審美特征及表意功能等兩方面,及與環(huán)境空間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淺顯的探討,借以說明作為在今天人們所生活的這一流動空間的營造者,應充分地認識到色彩之于空間設計的重要性及色彩對空間可能會產生的影響。若能認知至此,并積極地主動地掌控色彩之于人的感官體驗及其心理感受之間的關系,就能營造出更加連貫、豐富且獨具特色的現代環(huán)境空間設計。
作者:葉岸珺 單位:廈門大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林逋:晚唐體:隱逸詩人
“神情骨冷無由俗”是取自蘇軾《題林逋詩后》嘗云:“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情骨冷無由俗”。林逋,一位立足于紛亂時期的真正無心于仕途的隱逸派世人,曾早年漫游江淮間,后歸杭州,結廬于西湖孤山。于俗世問仙人;正因承襲晚唐賈、姚之詩風,“梅妻鶴子”為伴,他骨冷,高潔孤傲;也正因他神清,他骨冷,才“無由俗”,才會在臨終時寫下“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的明志七絕詩(見于《書壽堂壁》)。作為宋初晚唐體隱逸詩人的代表,林逋的詩句已漸出許多與前代不同的開拓之處。
作為晚唐體的詩人,林逋承襲了唐代賈島、姚合詩風,多描繪山水風光,其言必透清冷蕭澀,著意雕刻字句,似轎作之嫌。但細細地品味卻漸顯其不同之處,正如“于細處見微異之處”,以林逋《湖村晚興》與賈島《雪晴晚望》為例:
湖村晚興 雪晴晚望
滄州白鳥飛,山影落晴暉。 倚仗望晴雪,溪云幾萬重。
映竹犬初吠,弄舡人合歸。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水波隨月動,林翠帶煙微。 野火燒崗草,斷煙生石松。
寺近疏鐘起,蕭然還掩扉。 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
盡管兩首詩在季節(jié)、時令、用景上有所不同,但在此僅比較兩者相似之處,從中可以發(fā)現唐詩與宋詩的不同,以及宋詩在某些方面的創(chuàng)新:
1、全詩寫景、用景上色彩的變化
賈詩首聯開場就以“溪云幾萬重”恢宏氣勢奪人,將一副開闊之景展現在讀者面前?!扒缪薄ⅰ跋啤钡让魃?、暖色調的景象,又以“倚仗”悠閑的姿態(tài)望,首篇就給人以一種看盡滄桑的淡漠之感,但“晴雪”、“溪云”卻給人亮色,明目。頷聯、頸聯中的“寒色”“危峰”“野火”“岡草”“斷煙”“石松”等冷色調,荒涼景象鋪陳開來,由暖轉涼,再轉荒,整個意象由首聯的宏景拉近,轉為近景。但由明色轉為淡、灰色,景色蕭索、枯澀。景物變化之快,在一定程度上反襯人世變幻無常,瞬息改變。
林詩,全詩讀下來,始終營造著一種淡漠,清遠之氣。用景為“白鳥”“山影”“竹”“水”“月”“林”“寺”“鐘”等淺淡色,冷色之景,雖有“落暉”的暖色系列景象卻也是以晦暗的青山陰影作為陪襯,更加顯得暉暗的。連鮮嫩欲滴的翠林也是以微微的煙云中為背景,使得全詩營造的景色淡遠、靜寂,透露著淡淡孤寂。同時在“犬初吠”中景象更加顯得“幽”全無賈詩中色彩頗動起伏,較為平易流暢,正體現了世人隱士風范,“既無風雨也無晴”的心態(tài),有的只是淡淡清冷之色,似有虛若無的寂渺。這較之賈詩,沒有大氣開篇,也無跌宕起伏的景物色彩描寫,景色凄冷,帶有似有若無的滄桑感。
2、頷聯意象分析
賈詩“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野外之火焚燒著山岡的雜草,產生的微弱的煙霧若隱若現著奇松怪石。將荒僻險怪的山林之景展現出來,“野”“斷”等生僻的字更將其景推入到清冷傲骨的境地。讀此詩句不免覺得生澀難懂,且能夠看出賈島對此詩句極其深刻的挖掘與琢磨,因而不免會犯苦吟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通病――因過于字字斟酌而損害全詩情與景的展開。
林詩“水波隨月動,林翠帶煙微”,溪水在月夜下波光粼粼,更顯靈動色彩,翠綠的山林隱現在農家炊煙與晚間薄霧交雜中,舒適、恬靜、自然、清新、令人向往。詩句對偶工整,“隨”“帶”等看似隨意的字卻將水的靈動、林的生動等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且與全文之景有著完美的契合,將讀者帶入似幻似真的清幽美景之中。雖對字句有著嚴整的對仗,但讀上來卻朗朗上口,不失為佳句。
3、全詩思想的寓意
賈詩與林詩在主題思想上是一致的,都表現出對隱逸生活,對佛道禪意的空寂悟性。但賈詩在頷聯“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中,“野火”“斷煙”一明一暗,隨時間變化。在此過程中,“岡草”看似柔弱,卻有著極強的生命氣息,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自強不息的強勢。因而賈詩又蘊含著生命力頑強,不屈不饒的精神,給人以人生的希望之光。相比較而言,林詩卻在這方面有所欠缺,全詩帶有著沉沉的無奈之感,深沉委婉含蓄地表達隱于山林,逃于現實社會的愿望,保有一顆脫離塵世的淡然之心,充分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沉穩(wěn),內斂的氣質。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全詩色彩變化上,開頭用景的不同,體現了宋詩缺乏唐詩那種源于浪漫主義精神的奇情壯彩,有的是不似于唐人天馬行空,牛氣沖天的昂揚,態(tài)度較傾向于理智,平和,穩(wěn)健,淡薄的成熟氣息。再次,頷聯意象分析,作為仿于賈島、姚合詩風的晚唐體詩人――林逋,不再對字句過于錙銖必較,反復推敲,而是頗如白詩般平暢。最后全詩思想,始終保持一種淡雅,閑和的心境,整篇詩擁有一個不似矯作、通暢淋漓的審美意境,脫離了晚唐苦澀難懂的奇峭風格的藩籬,但值得注意的是賈詩透露著唐人不甘寂寞,永折不饒的高昂氣息。
作為宋初有名的隱逸詩人,林逋詩句“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有著東晉陶潛“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閑適之趣。古有陶公愛菊,以菊自賞,現有和靖先生惜梅,以梅為妻。比較陶潛的詠菊詩句與和靖先生詠梅詩句的異同,便可以看出宋人寫詩的獨特之處。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逋《山園小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兩者都為歸隱山林的詩人,其心態(tài)都是平淡,淡漠若水的,都有其自喻的代表物?,F在僅僅從描法上來分析二者的不同。陶公描述菊,是在描繪田園生活的恬靜,悠然自得的隱逸生活的大背景下?!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采摘時,無意見南山,營造了一種禪道所說的“無我之境”,即隱士最佳境界。淡遠悠閑,隱逸之風,油然而起,菊在此的意象更為鮮明,所蘊含高潔淡泊的氣節(jié)與陶公的隱士情操,似有若無的達到了完美的結合。而林君復并未將梅淡化在廣闊的淡靜的景物中,轉而從細微的微觀上去把握梅的外在,并通過外在來表現孤傲的內涵。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寫水中倒映的梅姿,錯落有致,清秀優(yōu)美,鮮活氣象;后一句“暗香浮動月黃昏”寫月下梅香,淡淡的,襲人心脾,神韻十足;并以清淺的池水和朦朧的月色做陪襯,烘托出池邊月下疏梅暗香的風艷。從各個角度,通過“月”“水”的襯托,突顯梅的獨特風韻――清淑貞靜,孤芳自賞的風韻,這與林君復追求雅潔的襟懷相契合,借花寄情,花品、詩品、人品渾然一體。
林逋,一位一生不仕、不商、不娶,清苦高潔,不慕名利,而是在一種高逸淡薄的境界中尋求屬于自己的淡遠,也正是如此,其詩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韻。當然從林逋的詩作中,可以看出宋詩不同于前代詩作的特點,這對唐詩詩風向宋詩詩風過渡,宋詩的詩風改革有著很好的協(xié)調工作。但也應該看到林詩多為吟詠山林風光,題材狹小,沒有詳細地反映當時社會風貌,這能看出當時宋代文人名則保身的心態(tài),這樣不利于社會的進步,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赫廣霖,《宋初詩派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1月版
[2]郭紹虞輯,《宋詩話輯軼》[M],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
摘要: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在她的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色彩詞語,這與她對繪畫的熱愛有著巨大的關系,她有意地運用色彩詞語增強文章的藝術表現力,表達她對生活的體悟與理性思考,就是這種特殊的藝術手法使得她的作品在中國文壇上走得更遠。
關鍵詞:蕭紅;色彩;意蘊
蕭紅用她那質樸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充滿詩意的小說畫卷,向我們展現了東北這片廣袤大地上生存著的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他們的抗爭與無奈,他們的辛酸與苦難。翻看蕭紅的作品,往往會被她那不符合小說特點的特質所吸引,這種特質便是她詩性的話語,而這種詩性來源于她在小說敘述中色彩詞語的獨特選取與運用。
一、早年的繪畫經歷培養(yǎng)了蕭紅對色彩的敏感
蕭紅出生在黑龍江省呼蘭河縣,童年時與祖父在后花園的玩樂的經歷為她日后喜歡繪畫奠定了基礎,而蕭紅真正與繪畫接觸還是在她考入哈爾濱東省特別區(qū)區(qū)立第一女子中學校與當時的美術老師高仰山認識之后。在學校里,“蕭紅雖然不是學校美術小組的成員,但是酷愛繪畫,有一次在校園里寫生被高仰山,發(fā)現將她列入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之一。”就是這樣一次機會開始了蕭紅真正的繪畫學習。從那以后,蕭紅結識了很多同樣對繪畫有興趣的同學,如徐淑娟,沈玉賢等,他們組織了一個野外畫會,經常相聚一起背著畫夾到松花江兩岸去寫生。蕭紅在美術課上得到了專業(yè)的訓練,主要學習西畫,“第一年學鉛筆畫,第二年學水彩畫,第三年學油畫?!边@樣的專業(yè)訓練讓蕭紅對繪畫有了更大的熱情,甚至曾希望自己成為一名畫家。后來,與蕭軍在哈爾濱相依為命時,蕭紅曾成為金劍嘯的助手,幫助其承接繪畫和廣告業(yè)務,負責畫插畫等工作來貼補家用。這些經歷一方面說明了蕭紅對繪畫的熱忱,另一方面說明了她在繪畫上的造詣,正是這種繪畫天賦和專業(yè)訓練,讓她對色彩具有特殊的敏感,在對生活的觀察中也能捕捉到別人看不到的色彩;同時用繪畫來表達感情,也為她在日后文學創(chuàng)作中選用色彩詞語進行表達奠定基礎。
二、作品中色彩詞的運用表達了蕭紅對生活的體悟
《呼蘭河傳》是蕭紅后期創(chuàng)作的帶有自傳色彩回憶性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她盡情地表達了對自己童年、少年時的全部記憶與體悟。小說開篇便將讀者帶入到了東北的寒冬歲月,一種天寒地凍隨著文字撲面而來,大地是凍裂的,人的手是凍裂的,整個世界被白色的冰、白色的霜覆蓋著,“大地一到了這嚴寒的季節(jié),一切都變了樣,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風之后,呈著一種混沌沌的氣象”。在灰白的氛圍下,作者回到了故鄉(xiāng),開始了看似散漫的敘述。在作者的記憶中,故鄉(xiāng)并不是美好的,那里有冷漠的父親、難應付的繼母、不親切的祖母,所以在回憶故鄉(xiāng)時,作者選用了灰白這種具有強烈壓迫感的顏色,籠罩著全篇小說,在呼蘭河生存的人們仿佛也被籠罩在這種灰白之中。面對自然、人生,他們是麻木的、冷漠的、不求甚解的,他們的生命就像由各種顏色混合而成的灰色,自然、命運給了他們什么他們就接受什么,生命對于他們,只不過就像四季一樣,是一種生與死的輪回?!按合那锒?,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边@種灰白之色在《呼蘭河傳》中還有另一種替代――“刮風和下雨”。在小說中多處可見“刮風和下雨,這院子是很荒涼的了”的描寫。刮風下雨的天必定是陰沉沉灰蒙蒙的,在這種氛圍的包圍下,后花園是荒涼的,“我”的家是荒涼的,一切都顯得那么虛空,頹敗。蕭紅對故鄉(xiāng)的回憶是感傷的、沉重的,她批判地憶述故鄉(xiāng)的事、故鄉(xiāng)的人,故鄉(xiāng)的一切封建陳腐、愚昧麻木,所以在《呼蘭河傳》中才會隨處可見灰白的顏色。然而,蕭紅的童年并不完全是灰白色,祖父給了她無限的溫暖與疼愛,“等我長大了,祖父非常地愛我,使我覺得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還怕什么呢?”和祖父在后花園的日子是蕭紅尤為珍視的,那段日子對童年的蕭紅來說是最快樂的,所以那段時光在蕭紅的記憶中是明亮的、鮮艷的、溫暖的。在《呼蘭河傳》中第三章是對那段記憶的描寫,在文字處理上明顯地亮麗起來,色彩鮮艷起來?!昂邪缀?、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迸c《呼蘭河傳》全文籠罩的灰白顏色不同,這段描寫情感上十分歡快,色彩上也很明艷,這種鮮明的色彩反差,使得悲涼格外悲涼,明艷更加明艷,充分顯現了蕭紅在色彩的把握上的獨到之處,和她在用色彩表達情感上的匠心獨運。通過運用不同色彩展現對生命、生活、人性的不同體悟,在蕭紅這里可謂是發(fā)揮到了極致。
三、色調背后暗含著蕭紅的理性思考
蕭紅從呼蘭河逃出、從那個頹敗封建的家庭中逃出,在離家的決絕中是無畏的反抗精神在支撐著她,在她的早期作品中也集中的顯現了她對封建、父權的反抗,對希望、美好的追求。這種對頹敗封建的批判和對美好希望的追求的思想的兩面在蕭紅色彩的世界中就形成了黑與紅、黑與白這種明與暗,消沉與新生的鮮明對比?!渡缊觥肥鞘捈t早期的代表作,在小說中她選用紅與黑作為主色調。“像紅色的水晶,像紅色的夢”,“菜圃上寂寞的大紅西紅柿,紅著了。小姑娘們摘取著柿子,大紅大紅的柿子,盛滿她們的筐籃”。這些火紅的東西是具有生命的,是能給人希望的、憧憬的、美好的,然而在這種生的希望中死神也悄然埋伏在人們的周圍?!芭送蝗豢嗤吹媚樕野祝樕D黃,全家人不能安定。為她開始預備葬衣,在恐怖的燭光里四下翻尋衣裳,全家人為了死的黑影所騷動?!薄斑@邊孩子落產了,孩子當時就死去!傭人拖著產婦站起來,立刻孩子掉在炕上,像投一塊什么東西在炕上響著。女人橫在血光中,用肉體來浸著血。”在紅與黑的交織對比中,蕭紅表達出了對生與死的理性思考,對半生半死的人們的強烈的批判,對木然乏味的人們的深刻的抨擊。在這種批判與抨擊中又含有她對人生命的一種悲劇感的體悟,她把自己的遭遇與人物相聯系傳達出一種更深層次的人生悲涼。由此,這種紅黑對比的色調中就一方面表現了蕭紅對溫暖的渴望與對封建、麻木的批判,另一方面也將蕭紅的思考引向深處,開啟了對生與死、文明與愚昧、光明與黑暗、精神與物質、人性的高貴與卑瑣,以及人與命運等對立關系的思考。
翻看蕭紅的小說,總能感受到小說中撲面而來的黑、灰等顏色營造的壓迫感與窒息感,但同時也能在這種壓抑感中看到紅、綠等新鮮顏色的存在,也能通過這些顏色感受到溫暖與希望。蕭紅小說中的這種黑灰主色調與紅綠副色調交織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與反差,使得黑灰更沉重、紅綠更鮮亮,這反映出蕭紅一種理性思考,她清楚的看到東北人民的悲劇,意識到他們身上那種冷漠、木然、周而復始的混沌的生命存在狀態(tài),在進行猛烈抨擊、批判、反抗的同時她也渴望看到人性溫暖的一面,蕭紅這種主題思想的矛盾性將他的的理性思考引向到了更深的層次,這也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多重深刻的主題意蘊。(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季紅真:《蕭紅全傳》,現代出版社,2012年版。
[關鍵詞]日記;語文素養(yǎng);寫作能力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因為他們迅速發(fā)展的自我意識,其求知欲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個性思維、事物認知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也在不斷的變化中。對此,有必要加強指導,而借助日記這種形式既可以有效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又可以強化其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巧在整合,妙于利用
1.利用日記,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日記可以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他們的“炊”提供天然的“米”;也可讓他們一抒胸中塊壘,喜怒之情噴涌而出;日記可以讓學生不拘一格,不受拘束、靈活機動,各種手法盡可一一登場,字數不等、長短不一、形式多樣,一時一地皆可揮灑……可以說是最佳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訓練形式。
2.利用日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的能力。讓學生留意身邊的人、事、物,因為只有注目那些人事、景物,才會有所得,才能積累大千世界中的形形的素材。當學生自覺地走向生活,他們才可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事可敘、有景可摹。這就要教師做好指導,恰當評價,能夠關注學生,啟發(fā)鼓勵學生。在充分鼓勵學生的同時,還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批、互批,在修改中來分享各自的感受,交換見解,提高寫作的水平。
3.利用日記,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比如“場景設計”“新聞現場”“課前故事會”……讓學生多方面感知世界、認識社會。學習對材料的篩選、剪裁、整理,進而進行寫作。利用日記進行寫作練習,方式靈活,語言多變,手法多樣。每一種方法都可以嘗試,每一個技法都可以運用,遣詞造語獨運匠心,構思謀篇力求出新……長此以往,多加歷練,寫作的能力定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二、自由天地,精彩紛呈
1.自然的色彩,涂上濃濃的情。四時之景,山水之色,燕來雁往,花開花落……都進入他們的視野,成為他們抒情達意的媒體。
學生例文:冬已經衰老,春到人間,那一抹云霞飛上天際,在晴空布下一絲喜慶的色彩,只聽見小鳥歡快的叫聲在樹林間回蕩,小溪邊,幾只小鴨游來蕩去,顯出無比的愜意……
一抹云,可以肆意的涂抹,一片葉,可以盡情的聯想;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可能編造出一個動人的傳說,教師不必加以限制,讓學生的思維盡情的游弋,隨時隨地都是創(chuàng)造的田園,隨處都可以涂抹出怡人的畫卷。學生便在無拘無束中抒情寫意,自由舒展心靈的花瓣。
2.家庭的溫馨,釀出蜜蜜的意。家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釀出柔情蜜意,即使一時苦澀,品來也倍覺甘甜。
學生例文:這次是我沒考好,所以我不怪媽媽生氣,是我讓她失望了。只要是學習上的事,媽媽從來就是有求必應,學習資料買了一打又一打。我拿出這樣的成績給她,確實不應該??晌乙才α?,奮斗了,我真的也挺累啊!媽媽,我知道您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我,我理解您的辛苦,也希望您也理解我好嗎?我一定會更努力的!
不斷的擷取生活的浪花,品味生活的苦和甜,在感悟中感恩,在思索中前進。鍛煉著語言,陶冶著情操,練習著表達,豐富著情感,歷練著生命,芬芳著生活。
3.同伴的生活,染出重重的色。無論是心靈的自省,還是同伴的生活,都可以化為似水的柔情。
學生例文:一縷晨曦走了過來,驅走了黑暗,我好像也走出了陰霾,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我累了,我真的累了,是因為等待這縷陽光的漫長。我累了,我真的累了,是因為敵人不再逞威。我不后悔,因為我曾經妥協(xié)過也努力過,我的身邊已經沒有多少空地讓我播種悔恨。我累了,我真的累了,淚水已經洗滌我滿身的征塵,我需要好好休息調整梳妝打扮,以全新的姿態(tài)繼續(xù)我的苦旅……
三、任重道遠,仍需努力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 文言文 詩歌鑒賞
語文課,應當是令學生接近美享受美的一門課程;語文課,還應當是讓學生吸納知識展現知識的一門課程;語文課,更應當是學生學會鑒賞懂得鑒賞的一門課程。九零后及未來步入高中學習的零零后們,這些在數字化環(huán)境,伴隨著電子科技不斷進步而成長起來的孩子們,他們對于美的感悟,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鑒賞的把握都將有更多的需要,單憑老師的單方面引導和講授是不夠的,語文課也會失去她應有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作為這些熱衷數字化生活,人人爭當電子達人的孩子們的語文老師,我們要借助多媒體這個好幫手,讓孩子們的語文課同那些新鮮、驚奇的數字化世界一樣吸引他們,讓他們有興趣去走進,令他們從中感受到語文的美、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
文言文的學習——想說愛你也容易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文言文的學習讓很多同學都“傷不起”,文言文的翻譯關就令很多同學“望文卻步”。在教學中,我們應先打消學生心中“文言文很難”的思維定勢,之所以有些困難是因為他們不熟悉文中的人物和具體事件。如果,我們能從這個角度先去思考,努力想辦法讓學生知道這個故事、這個人物,那么陌生感便消除了,可能即使是篇晦澀難懂的文章也不再令人沮喪。從這個思路入手,我們可以找來文言文的翻譯,然后運用多媒體,轉換成學生會喜歡的形式讓他們知道這個故事和人物。其實,學生愿意聽故事,但是“聽”,最好就是“聽”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故事的方式也可以更新鮮一些,如果我們能在課件中插入這個歷史故事的評書小段或是動畫片,或者干脆設置好音樂背景,讓學生扮演說書人去演繹這個故事,不僅讓學生基本掃清了翻譯的障礙,也會使文章的思路更清晰化了,這樣輕松愉快地開始文言文學習一定會令學生耳目一新的,而文章中個別句詞的翻譯和講解也變得更簡單了
另外,文言文中也涉及很多文化常識,與政治、歷史、地理、美學等相關的知識,如果這些知識我們能提取出來,并運用多媒體向學生進行比較全面的展示,也會吸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比如,講到《過秦論》時,文章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我就把秦民為何裹黑頭巾,秦朝為何崇尚黑色講給學生聽。在課件中我找來秦始皇的圖片,他的袞服就是黑色的,秦朝的尚黑與周朝五行主火相關,“代火者必將水”,而秦主水且位北方尚黑。我還把五行、方位、顏色、四季之間的關系也做成插圖,呈現在課件里,學生邊聽我的講解邊體會這些事物之間的相生相克的關系,也間接地介紹了有關道家文化中的相生相克論。一個小小的“黔”字,打開了學生的視界,擴展了知識,也可能間接地解答了很多被輕易忽視掉的小疑惑。這些都是多媒體的功勞,它讓我們的文言文學習更簡單更輕松了。
詩詞鑒賞的教學——活色“聲”香
其實,我個人是比較喜歡詩歌的教學的,我的課堂可以因為有了多媒體而變得生動起來,真的可以說是“活色聲香”,美不勝收兮。
先說“活”,要想讓詩歌中的意象動起來,有生命,就不得不借助動畫。我講《雨巷》,“雨”是動態(tài)地下著的,“丁香姑娘”是緩緩地走進小巷深處的,她的一顰一蹙都是鮮活靈動的。在婉轉凄迷的音樂背景下,每一幅圖片都鑲入一句詩,學生由圖片的視覺情境引領,在音樂的聽覺感召下,更好地理解他所讀出詩句的韻味。只有多媒體才能實現詩歌教學中視覺、聽覺的交匯互通,實現審美體驗的最大化。
再說“色”,詩歌教學的課件我覺得是最容易做得美艷絕倫的。例如《春江花月夜》的課件,各種圖片在色彩的選擇上是很有講究的,這堂課上得美不美,就在于此。我為什么說這一課課件要注重色彩呢,因為從詩句上我們能感受的最多的就色彩的變化,而色彩的變化也呈現了詩歌文脈的變化、情感的變化,把握了這些變化,其實不要逐句去拆解詩句含義了,我們已經感受到美了,那春之色,江之澄,花之艷,月之潔,夜之絢爛,這些都有了,一切就都有了。
還要說“聲”,詩歌的朗讀要靠聲音來鋪墊、來渲染,其實我更推崇的是在音樂和圖片渲染的情景中去默默感受,詩歌更應該“默讀”。有時,為了擴大個別詩歌的受眾,我選擇讓學生“唱詩”的形式,比如李清照、李煜的很多詩作都被作曲家譜成婉轉動聽的音樂,特別是經鄧麗君的天籟之聲演繹后更加的悅目悅心,我就找來她的MV,特別是拍攝成古色古韻的畫面,這樣的《相見歡》《虞美人》,就成為學生在一幀幀凄美畫面的游動中,在美妙樂音的輕拂中,唱和出的精美,這其實是在更好地走進詩美、感受詩美。這樣的接近美,只有多媒體能幫我們做到。
多媒體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變換成另一番模樣,只要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是熱愛語文的,并且想讓更多的孩子也像我們一樣熱愛語文,我們就會想出更多的途徑讓我們的課堂快樂起來,豐富起來。多媒體,讓語文課有了引領學生翱翔更廣闊空間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潘涌.語文教育: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心[N]中國教育報
[2] 馮華.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用字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
[3] 張小華.全球化語境下高中語文教學與中學生文化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D]
[4] 和秀敏.多媒體與高中語文教學[J]吉林教育
[5] 蘇靈揚.中學語文教學的新課題[J]人民教育
[6] 徐晉.多媒體:成舞臺新寵合世界潮流[N]
首先,意象選擇顯現時代特征。
文人描寫圖景與畫家描繪畫面一樣,都要精心篩選進入畫面的意象。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畫家所選取的意象種類和數量多寡都是不同的。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描繪的“蘭亭暮春雅集圖”,他選取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觴、曲水、(無)絲竹、管弦、天朗、氣清、惠風”等意象。對這些意象作些歸納,即“山、林、竹、水、觴、(無)音樂、天氣、惠風”共八項,除“觴”外盡為自然之景,是一幅淡雅清麗的山水畫卷,尤能反映魏晉名士信奉佛老、重神韻、祟尚自然的素雅隋趣。
初唐才子王勃描繪的“滕王閣三秋圖”,他選取了“潦水、寒潭、煙光、暮山、層臺、飛閣、鶴汀、鳧渚、桂殿、蘭宮、繡闥、雕甍、山、原、川、澤、閭閻、舸艦、云(銷)、雨(霽)、彩、區(qū)、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漁舟、雁陣”等近三十個意象,即使刪去一些重復出現的意象概括一下,也還有“山、水、煙光、層臺、飛閣、鶴汀、鳧渚、殿宮、繡闥、雕甍、原、閭閻、舸艦、云、雨、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漁舟、雁陣”等二十余項。既有山、水、汀、渚和霞、鶩、雁等自然景觀,也有宮殿、閻閻、舸艦和漁舟等人文景觀。既具有自然之美,又充滿人文氣息。是三幅圖景中意象最為豐富密集的,簡直讓人目不暇接。作者通過如此“密集”的意象組成意象群,描畫出如此大氣又充滿生活氣息的“滕王閣三秋圖”,這與大唐開國之初即奠定的泱泱大國氣度不無關系。
而北宋大文豪蘇軾描繪的“赤壁秋夜泛舟圖”,他所選擇的意象只有“清風、水波、酒、明月、白露、水光、一葦(即小舟)、洞簫聲”,真可謂寥寥數筆、惜墨如金,畫面極其簡潔而空靈。這就是宋人地道的山水大寫意!但縱使東坡居士才高八斗,其意象仍然難以擺脫趙宋王朝一貫奉行的軟弱政策而形成的溫軟的時代氣息。
其次,意象色調顯現時代特征。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蓖瑯拥囊庀?,作者由于所處時代不同,審美感受不同,賦予意象的色調亦不同。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佛教盛行,文人雅士往往朝不保夕,沒有安全感。所以,他們往往沉迷于佛老思想,道法自然,“顯著地追慕著光明鮮潔,晶瑩發(fā)亮的意象”:“山”是“崇”,“嶺”是“峻”,“林”是“茂”,“竹”是“修”,“流”是“清”,“天”是“朗”,“氣”是“清”,“風”是“惠”且“和暢”等等,“蘭亭暮春雅集圖”色調清麗淡雅,突顯了“晉人之美,美在神韻”的特點。
作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當過朝散郎、沛王府修撰,由于為沛王寫斗雞檄文被趕出王府,后又當了虢州參軍”,任上,又因“藏了逃犯又殺了逃犯滅口”,不僅連累了父親被貶謫到交趾,自己也因此丟了官,犯了死罪,真是“命途多舛”,本應消沉避世,但大唐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時代之一,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均積極人世,所以“滕王閣三秋圖”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除了意象之豐富密集之外,直接描繪意象色彩的詞就有“清、紫、翠、丹、青、黃”等等,間接體現色彩的詞還有“繡、雕、彩、明、霞、鶩、秋水、長天”等等,可謂色彩絢爛、五彩斑斕,大有漢賦之遺風,即使悲,也悲得高昂而壯烈,將大唐氣象揮灑得淋漓盡致。
宋代是一個藝術繁榮的朝代,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文人更加崇尚個人意識,所以不論是書畫還是詩文,都注重個人情感體驗。像蘇軾這樣的文壇巨匠,命途多舛,在他思想中既有積極人世的儒家思想,又有消極避世、順應自然的佛老思想,頗懂禪理。因此,蘇軾繪景極其簡要空靈,善于寫意。你看他描繪的“赤壁秋夜泛舟圖”,直接描繪色彩的詞只有一個“白”字,間接描繪色彩的詞也只有一個“茫然”,即將充滿禪意的空靈之鏡描繪若現。
再次,意境意蘊顯現時代特征。
意象不同,意境也不同,蘊含其中的情感意蘊自然也各不相同。
“蘭亭暮春雅集圖”,以虛靈的胸襟、玄學的意味體會自然,表里澄澈,一片空明,構建了“玉潔冰清,宇宙般幽深的山水靈境”,自然清新素雅。同時,“晉人向外發(fā)現了自然,向內發(fā)現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虛靈化了,也情致化了”?!疤m亭暮春雅集圖”,蘊含其中的情致主要是寄情山水忘卻人間現實之煩惱的恬然之樂。這與“晉人雖超,未能忘情,所謂”隋之所鐘,正在我輩”以及“意境清麗淡雅,情調歡快暢達”等是完全吻合的。
“滕王閣三秋圖”,其意境恢宏壯闊,氣勢磅礴,但又雜之冷色調,頗為悲涼,因此蘊含其中的情感意蘊則比較復雜,既有忘情山水之樂,又有作為“失路之人”“他鄉(xiāng)之客”有懷投筆卻“無路請纓”的苦悶和悲壯,一言以蔽之“悲欣交集”。這與唐代曾推行開明政治,儒家地位不斷提高,寒士普遍積極進取、揚眉吐氣,是一脈相承的。
“赤壁秋夜泛舟圖”,意境清新空靈,似乎不食人間煙火。置身其中,當然忘乎現實之所痛。但那只是暫時的,表面的,用來麻醉自己的。而內心深處,有意無意的,還是勾起現實的不如意。于是“舉酒”,于是“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于是“望美人”――“美人”在我們文化中是“賢君”或“美政”的代名詞。所以表面看似很超脫――羽化而登仙,但事實上卻念念不忘“致君堯舜上”。這就是蘇軾在此表現的情懷:看似超脫,其實不然――既“欺騙”我們讀者,更“欺騙”他自己――真叫“自欺欺人”!這與宋人得意時信奉儒家,失意時以佛老療傷,也是一脈相承的。
最后,筆法技藝顯現時代特征。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睍r代不同,作者不同,描景繪圖的筆法技藝自然也會有其時代特征。
“蘭亭暮春雅集圖”的筆法特點主要是清新自然。從組詞造句看,有的以中心詞前加修飾限制語,突出意象特征,如用“崇”字修飾“山”,用“峻”字修飾“嶺”等,簡潔明快;有的既在中心詞前輔之以定語修飾限制,又在中心詞后加補語補充描述,如寫“流”“湍”,其前加“清”“激”修飾,其后以“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補述,如“風”前用“惠”修飾,其后以“和暢”補充等,組詞造句非常自然。再看句式,通篇以四字句為主,間插六字句、七字句等,整散錯落,也體現在“自然”二字上??傊疤m亭暮春雅集圖”的文筆清新幽雅,若行云流水,不做作、不刻意,心隨筆運,隱跡立形,境與神會,氣韻生動,與晉人崇尚自然主義和個性主義的淡泊自然文風完全相吻合。
“滕王閣三秋圖”的筆法特點主要是法度嚴謹。首先,幾乎都以中心詞前加修飾語并在中心詞后加補語這種方式組詞造句。比如中心詞“水”的前面有修飾語“潦”,其后有“盡”補充;“潭”前有“寒”修飾,后有“清”補充等。其次,句式幾乎全為對偶句。有“三字對”“四字對”,有“六字對”“七字對”,更有如“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的“四四對”和“鶴汀浮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的“四六對”等等。句式齊整,節(jié)奏鏗鏘,氣象萬千,酣暢淋漓,有排山倒海之勢。再次,描繪畫面次序井然。先總后分,由近而遠,由遠而近,仰視、俯觀、遠眺,移步換景,視野開闊,角度豐富,層次感強,描繪畫面真是有板有眼。使整個畫面顯得非常厚重??傊@與“唐人尚法”是一脈相承的。
對于工作生活兩頭忙的職場媽媽來說,用不多的錢添置幾條可以搭配服裝的靚麗絲巾,是省時省力又省錢的最佳選擇。搭配巧妙的絲巾可以給平凡的衣物“畫龍點睛”,讓你的造型豐富多彩,永遠時尚不落伍。而掌握絲巾搭配的要領,不僅可以起到讓人眼前一亮的作用,還可以通過不同的顏色和系法,塑造獨特的個人氣質和魅力??靵硌a上這美麗的一課吧!
絲貼的完美派對 選擇篇
選擇絲巾時,除了質地與圖案,還應考慮膚色、氣質、穿戴場合等。通常在選購絲巾時,目測一般不太準確,稍微大一點或小一點打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最好當場以自己最熟練的系法試試看,才能準確選擇。下面這些因素是你購買絲巾時必須要考慮的:
1與膚色相配
挑選絲巾時,首先要做的是將選中的絲巾貼近臉部,看看與臉色是否相配。其次還要考慮你經常使用的粉底和口紅的顏色,最好在化好日常妝的情況下挑選絲巾,更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2與服裝相配
購買絲巾前,先要確定你想要搭配的衣服的款式和顏色,如果你穿的衣服顏色較暗淡或較沉悶,可選用與之色彩對比強烈的絲巾,這樣會顯得比較出位。經常穿套裝的白領媽咪可以選擇質地輕柔的絲巾,讓表情在絲巾的撩撥下,變得生動起來,同時還給人以簡潔與高效的印象;如果是為華貴的晚裝尋找飾品,那么質地厚重,顏色卓而不群的款式更能讓你出眾。
3與體型相配
將絲巾戴好,從遠處照鏡子,確認絲巾與體型、服裝及氣質等整體氛圍相配。后背效果和側面效果也不能忽視。身形比較豐滿的媽咪最好不要選擇比較夸張的款式,嬌小玲瓏的媽咪應避免太大、太厚重的絲巾款式。脖子較長的人,無論什么樣的系法看起來都很美麗;而脖子較短的人,則適合挑選薄一點的布料,并且不要系在脖子中央,要盡量系低一點。
4與場合相配
明確自己的目的,是想與辦公室套裝相配,還是要在PAIUY上一展風采。還可以考慮與頭飾、腰帶或提包等小飾物的顏色相一致,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5與氣質相配
如果希望你的穿著打扮在相對保守中又流露出典雅、高貴、現代的氣質,那么絲綢材質的領巾將是你最好的選擇;而透明的紗質絲巾則適合浪漫的造型。穿著休閑服時,選擇舒適輕軟的棉、麻絲巾就對了!如果你想嘗試大膽、前衛(wèi)的風格,一條帶有亮澤質感的絲巾,便能營造出與服飾相輔相成的戲劇效果。
絲巾顏色搭配法則
1.素色衣服――素色絲巾如黑色連身長裙配灰色領巾。當然,除了這種搭配原則,也可以用不同色系的對比色來相互輝映,如黑色套裝配紅色領巾,也會有很好的視覺效果!
2.素色衣服――印花絲巾
一般來說,絲巾上至少要有一個顏色和衣服的顏色相同,如穿著粉紅色服裝時,就可搭帶粉紅色小圓點的絲巾。
3.印花衣服――素色絲巾
以衣服上最明顯的一個顏色,用這個顏色的對比色去挑選絲巾。
系法篇
絲巾是女人飄動的情緒,總在不經意間輕輕流露,每條絲巾、每種打法都反映著不同女人的不同心態(tài)和情懷。選好了絲巾,讓我們來看看如何佩戴吧。
恬靜秀美的蝴蝶結
1.把圍巾繞在脖子上,左右打個結,左邊在上,右邊在下;
2.把右邊的那段圍巾對折重疊;
3.把重疊的圍巾放在左邊那段下面,把左邊的圍巾沿箭頭方向繞在另一段上;
4.把結抽緊就可以了。
簡約主義的小蝴蝶結
1.把圍巾在脖子上繞一圈,打一個結;
2.把打好的結調整到前后方向,然后再打一個結。
莊重大方的領帶結
1.把圍巾繞在脖子上,右邊在上,把后邊那段圍巾沿箭頭方向在左邊那段上繞一圈。
2.繞好后,再將圍巾從空隙中穿出。
3.把圍巾從空隙中抽出來,打法和打領帶差不多,不過打出來的結會顯得有些臃腫,用薄一點的絲巾,效果會比較好。
輕松隨意的輕盈結
1.把圍巾在脖子上繞一圈;
2.將左右兩段圍巾交叉打結。
絲貼保養(yǎng)守則
保養(yǎng)篇
怎樣能夠讓一條質地好的優(yōu)質絲巾在更長的時間里保持艷麗的容顏呢?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1小心剪標簽
剪標簽前請注意記錄材質、洗滌方式等指示信息,然后用剪刀沿著標簽邊緣將標簽剪掉,再小心地將標簽的紗線剪斷,防止破壞絲巾卷邊。
2不用時,用衣架掛起來
絲巾易產生褶痕,所以不用時,用衣架掛放是最佳的保管方法。
3不要在絲巾上噴香水
將香水或蜜粉直接噴灑在絲巾上,其中的化學物質容易使絲巾纖維受到破壞,變色發(fā)黃。
4不要總在同一部位打結
在使用時,不要總在同一部位上打結,否則易使該部位失去光澤或起球兒。
5保持干燥,最好干洗
絲巾要保持干燥,避免直接接觸防蟲劑。想要處理絲巾上的污垢或斑點,可以去專業(yè)干洗店干洗,如自行洗滌應用中性洗滌劑手洗。
6低溫熨燙
絲巾出現皺痕時,可在反面墊布進行低溫熨燙。
7避免陽光直射
紫外線或燈光長時間照射會導致絲巾泛黃。
8正確處理鉤剮
出現這一情況時,用兩手抓住被鉤到的部分,慢慢拉直,待回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后,用熨斗定型。
絲貼創(chuàng)意大比拼
創(chuàng)意篇
絲巾除了圍在脖子上,還可以在其他部位起裝飾作用。只要花小小的心思就能顯現出獨特的魅力。
包頭布
用顏色鮮艷的方巾包頭是近年來最酷的發(fā)型之一。將方巾疊成三角形,扎在頭發(fā)上,是在風沙較大的秋冬季節(jié),有防塵、遮陽和保持發(fā)型等作用。方巾向后扎一些,可以使瘦臉型變得豐滿,往前扎一些,可以修飾寬臉型。
發(fā)卡
兩條顏色不同的小絲巾擰成麻花可以在頭上充當發(fā)卡。
胸花
小方巾折疊后用絲巾扣或卡子別住,可以變成別致的領花、胸花。
束腰
將長圍巾當作腰帶使用, 非常簡練和帥氣,但需要搭配合適的花色。
配飾
將小方巾扎在手腕上,或系上發(fā)髻,或系在拎包或背包上,既典雅又隨意。用顏色鮮艷的絲巾纏繞住黑色沉悶的公文包,立刻有了想飛的沖動。
如何避免這一現象?對于“命題式”寫作,無疑是一個難題。那么,毫無個性的“宣傳”與獨立本色的“歌詠”之間有沒有一條打通的路徑?感動與真情如何清除虛偽和浮泛?處理好這樣的關系,便成了地域性采風和征文活動是否真正成功的衡量標準――也就是說,即便是書寫對象和范圍相對一致的群體性文學活動,創(chuàng)作的文本也不脫離文學性,更不消弭作家心靈的真實性和充滿個性色彩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算得上成功。這令我想起上個世紀末由陸文夫發(fā)起的同名小說創(chuàng)作《臨街的窗》,當時有李國文等眾多作家響應,一次集體書寫,產生了一批質量上乘的小說佳作,共同組成了當時一場被廣泛關注的文學景觀。
那一次文壇的“熱鬧”之所以引來眾多的參與和“圍觀”,成為同題寫作的一個成功范例,我想最重要是沒有給作家們設定任何規(guī)矩和門檻兒,除了題目一致、作品出現的某個意象元素相同之外,剩下的就是各個作家天馬行空的想象、內容各異的取材和藝術手段的殊異了。
是的,創(chuàng)作,永遠是創(chuàng)作者一個人的事情。就像1987年張煒先生在我的一本雜志上寫下的一句話一樣:“藝術家永遠一個人行走?!蔽依斫獾氖牵囆g源于個體的創(chuàng)造,每一個藝術家都是獨特的自己,沒有并行的雷同者,否則就沒有真正的藝術。
所以,面對同樣或相似題材的寫作,往往更是“戴著鎖鏈跳舞”。能否跳得好,就看舞者的功力了。當然,還有“導演”的放手與信任,讓舞者自由發(fā)揮,更符合藝術的創(chuàng)造美學。
同理,本文開頭談到的“文化現象”也是如此,當地政府或文化宣傳部門就是“導演”,能否呈現給讀者一次具備美學高度的閱讀,“導演”必須首先懂得并尊重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這是最“聰明”的選擇。這樣的“導演”我見過,他們只做“引路者”和“介紹人”,而從不先入為主地介入或干擾作家與詩人的主觀經驗與獨特感受,他們相信作家和詩人的眼睛與心靈。
此次煙臺牟平龍泉全國主題詩歌大賽就是一個成功范例。大賽的舉辦方與龍泉鎮(zhèn)政府無為而為,因勢利導,將詩歌大賽推向。我通過閱讀全部入圍作品,真實觸摸到了詩人眼中風景與情感;一次豐沛而富有激情的書寫,更使我感受到了龍泉這個地方自然與人文的豐富蘊含;詩人記錄的情感觸動、提煉的意象與思想,使詩歌和龍泉的具象實現了和諧的互動。
本次大賽所提供的文本的豐富性和情感抒發(fā)的豐富性均表明,詩人們在將寫作對象內化為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了抒情個體的主觀感受,且并未被先入的主題和眼前的山水具象所捆綁,而是繼承了中國古典山水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使客觀的物象變作了心靈的鏡像,折射、變換出了豐富的色彩,使物象與描繪、心靈與歌詠達到了相對完美的契合,亦即:抒情主體生動呈現了各自的生命“經歷”、生命沉思和源自內心的真實意緒。
山西詩人王志彥在他的組詩《詩意龍泉》中這樣表述“龍泉湯”:
湯,就是龍泉水在比擬月光
在復述昆崳山的熱度和小鎮(zhèn)靈魂中的
松濤。它既會洗凈自己的來歷
也能撫慰亂石的咳嗽
當一顆失敗的心行走在危崖的訕笑中
這輕飄飄的塵世,還有龍泉湯
為你發(fā)出熱騰騰的回聲
龍泉鎮(zhèn)的溫泉遠近聞名,這也是當地政府努力打造的一張旅游名片。在詩人眼中,這溫泉已經遠遠超出了其實用價值和功能,而具備了可以“比擬月光”的詩意之美,而且變作了昆崳山的熱度和龍泉鎮(zhèn)的靈魂的“復述”主體,她“洗凈”和“撫慰”的功能是持續(xù)性的,通過“復述”的動作而達成。如此,那些在塵世“失敗的心”,那些在“危崖的訕笑中”歷盡的滄桑,會被龍泉那“熱騰騰的回聲”洗滌殆盡,讓你感到令人倦怠的塵世也充滿了“輕飄飄”的、欲仙欲醉的身心享受。詩人并沒有直接歌頌龍泉湯,而是寓主觀感覺于具體物象之中,以擬人化的修辭,使不動聲色的描繪充滿含蓄的閱讀張力。
這種手法在他《龍泉鎮(zhèn)》一詩中也得以運用:
昆崳山頂的巨石練習飛翔
昆崳湖底的云朵洗心還俗
唯有龍泉水,像時間最后的隱喻
為古老的小鎮(zhèn),日夜擦洗著漸漸明媚的前程
擬人、明喻和暗喻等修辭手段的嫻熟運用,令人聯想到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和意境,簡約之美和明快的質感,使讀者也如詩人一樣,感悟到了一種心象融通的精神慰藉。
江西詩人漆宇勤的組詩《龍泉,龍泉》,則將目光專注于龍泉鎮(zhèn)的歷史與現實,展示了她的地理形勝、豐富物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語言恣肆,韻律排撻鏗鏘。詩人特別追索具象所能傳達的深層意蘊,用具象編制氣味、色彩、味覺、感受,帶給讀者親臨般的感受,比如《河北崖只是龍泉60個孩子中普通的一個》一詩中寫道:
河北崖開滿月季,薔薇,開滿虞美人之美
過路的人路過三十條小巷,核桃,手植大蔥
紅色的燈籠搶去了全部色彩
異鄉(xiāng)人,一頭扎進蘋果的芬芳深處
每一種果樹都讓你好奇
直到櫻桃的光澤最終俘虜了你
在河北崖,龍泉鎮(zhèn)60個孩子中的一個
每一次抵達都隱喻對土地的一次親近
而讓人迷失的,是水果的甜,是果木的美
越深沉的色澤預示越厚重的甜蜜
越樸素的建筑表達越古老的年歲
河北崖,在龍泉的平原上開出有故事的花朵
但河北崖只是龍泉60個孩子中普通的一個
如果可以,窯廠、北夼、高家疃、埠嶺
這其中任何一個兄弟姐妹都能同樣讓人迷醉
或者換一種表述:河北崖的一條胡同
與另一條胡同并沒有不同
而同時擁有全部這些胡同的龍泉才是富饒的
詩人以物質的具象編織了龍泉的富饒景觀,到過龍泉的人會被這種富饒“俘虜”,并心甘情愿地“沉醉”、“迷醉”。于是,建構在具象之上的詩意便呈現為一種觸手可摸的力道,時空交迭的歷史與現實元素,更烘托了詩人對于龍泉當下生活的全部抵達。詩人善于捕捉物象的豐富性,并以在場的融入感予以串聯,因而,由游覽者的感官“喜悅”上升為生存者的“愛”的情感,無疑導致了一種形而上的贊美。
卡夫卡說:“一切真正的藝術品都是文獻和見證?!痹姼枰彩恰?/p>
遼寧詩人翟營文的組詩《被龍泉認領》,單看題目就是陌生化的新奇視角,人格化的龍泉與詩人構筑了一個主動與被動的關系,而作為抒情主體的詩人,主動創(chuàng)造并欣然接受了這一角色。《認領下八月的蜜蜂》是一首構思巧妙、修辭豐富、情感真實流淌的佳作:
請認領下快樂的蜜蜂,認領下
它幸福的嗡嗡聲和就要抵近的槐花
認領下高家疃村八月里就要成熟的漿果
認領下花朵的朝氣蓬勃,有著無窮的野心
我是它們的親人,在八月沿街尋找
鄉(xiāng)鎮(zhèn)的故事,每一處溫泉都是一場感動
每一處新居都是幸福的影子
我相信太陽會替我見證一個個奇跡
每一場雨都為生長注入力量
讓龍泉也認領下我吧,我是八月
走失的孩子,被花期牽引
被昆崳湖和北大川牽引,感受
家的溫馨,請讓我以花生和谷子
來命名自己,讓我的四肢有
糧食的香味。請讓我走成小鎮(zhèn)的一部分
天鵝從我左肩飛起落進昆崳湖
請讓我愛上一枚蘋果,愛上它幸福的光澤
在八月行走,我聽到了八月的歌唱
有了蜜蜂的指引,就會
融入這鄉(xiāng)鎮(zhèn)的沸騰
在通感與比喻的交錯運用中,這首詩作超越了傳統(tǒng)的“賦比興”手法。詩人將被龍泉吸引和感染的興奮,不斷地轉換到具象與感覺之中,通過主動“認領”龍泉的八月之美,傳達出強烈的要“被龍泉認領”的期盼,實則是――對龍泉的無上贊美?!罢堊屛乙曰ㄉ凸茸?來命名自己,讓我的四肢有糧食的香味。/請讓我走成小鎮(zhèn)的一部分”,這種視角的想象和語言的創(chuàng)造,突破了物我分界,展示了詩歌寫作通往更高技巧的一種可能性。我相信,高超的技巧能提高詩歌的純度與高度,這是毋庸置疑的。翟營文的這組詩寫得不俗。
山東詩人紫藤晴兒的組詩《龍泉鎮(zhèn),最澄明地召喚》則呈現了一連串綿延深情的詠唱,舒緩而溫婉的傾訴使我感到了詩人細膩的情緒躍動中隱含著深邃的知性:“龍泉鎮(zhèn),它以古樸存在于塵世的流逝中,而我們在它的熱烈中已不想抽身/企圖占有它最為澄明的部分/就像對一切身份與過往的極度隱喻”。
黑龍江詩人蘇美晴為龍泉鎮(zhèn)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我早已不愛遠方了
愛上你,目光就會溫潤如玉
在一滴水里,被暖著,掛滿幸福般的祈福
靈魂如若有年齡,它一定是妙齡階段
我看見,那些輕盈的腳步
在半島,在龍泉,做著一個夯實的夢
并被龍泉溫潤的水,送進生活的深處
(《龍泉,幸福的笑靨》)
大連詩人菊子這樣寫龍泉:
龍泉自從喝了你第一口老井水
你就參與了我的時光旅行血液循環(huán)
縱然歲月的砂輪打磨掉許多生命的刻痕
而你依然是我最深的想念
(《龍泉 你是我最深的想念》)
重慶詩人胡云昌的詩句令人眼前一亮:
起身離開溫泉的那一剎那,我的鄉(xiāng)愁發(fā)出
連根拔起的巨大的疼痛,響徹在骨骼里
讓我異鄉(xiāng)的夢痙攣,失眠成輾轉反側的詩句
連入睡也用沐浴的姿勢,這成為一生的必修課
(《龍泉:離我靈魂最近的只有水》)
山東詩人張培松的組詩《養(yǎng)生福地龍泉鎮(zhèn)》,每篇皆精短,字字如珠璣,充分顯示了詩人提純意象、錘煉字句的功夫,例如:
向東,一撥又一撥的人。
找不到昆崳湖的馬匹,荷花池接住它的嘶鳴。(《昆崳湖》)
又如:
白天是盲者的溝壑,
美麗生活總有明亮的光源。(《奔跑的龍泉》)
再如:
山崗的山苜楂一片片綠了,
上崗的石頭一個個睡了。
露珠觸到夜的心跳,
…………
蜂蝶占據內心,
藍黃的翅膀,在清明的鏡子里盤桓,
你的春天,
在水波中蕩漾,
那凜冽的刀尖滴著甜(《山苜楂》)
不一一列舉。本次大賽的參賽作品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取材的豐富性,龍泉鎮(zhèn)的山川壯美、物產的豐饒、民俗鄉(xiāng)風、歷史現實均有涉及;二是情感的真實、真摯,幾乎每一位詩人都經歷了一次真情實感的書寫與表達,展示了對真善美的愛與向往;三是很多詩人具備較高超的抒寫策略和技巧,講求物我融通的和諧――追求嚴羽所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境界,甚至追求“純詩”的寫作向度,注重個體的感知與思辨,呈現出某種理性與知性的交織,在修辭運用上也各盡所能,使情感和詩意的表達既豐富又靈動,既有斑斕的色彩,更有緊實的質感。
唐武德年(618~626年)始,端石、歙石等硯石橫空出世,硯壇出現一場重大的革命,具有濃郁中國文化藝術特質的文人硯誕生了。唐柳公權在《論硯》中說:“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后始重端、歙、臨洮。”宋蘇易簡在《硯譜》中說:“硯有四十余品,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為第二,歙州龍尾石為第三,甘肅洮河石為第四。”“四大名硯”說法形成,后世雖有變動,大體如是。
南唐后主李煜的“建業(yè)文房”,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房”的先河。北宋以來,文風尤盛,與文字同興的硯臺,成為文房不可或缺的鎮(zhèn)物,要求也越加苛刻。米芾《硯史》說:“大抵四方硯發(fā)墨久不乏者,石必差軟,扣之聲低而有韻,歲久漸凹;不發(fā)墨者,石堅,扣之堅聲,稍用則如鏡走墨?!碧K軾《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中說:“洗之礪,發(fā)金鐵。琢而泓,堅密澤。”蘇子在《孔毅甫龍尾硯銘》中寫道:“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谷理,金聲而玉德。”從以上文字可以看到,文人大家對名硯的特質歸納:一,軟硬適中。二,發(fā)墨不損毫。三,肌理細膩。四,質地精良。五,紋理曼妙。六,硯材珍貴。
松花硯的歷史沿革
歷史的時光穿越千載,足以與“四大名硯”比肩的大清國寶松花石硯,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清圣祖玄燁拔擢為御用硯石,成為名硯中的至尊。松花石硬度為4.0~4.5之間,與傳統(tǒng)名硯的硬度大體相當,符合軟硬適中。適于雕琢的要求。松花石早在成為硯材以前,就長期做為磨刀石使用,這與蘇軾“洗之礪,發(fā)金鐵”的說法如出一轍。其實,名硯材都有磨石的功效,只是粗細不同而已??滴醭蟪缄愒堅凇陡裰络R源》中說:“松花石硯,溫潤如玉,紺綠無瑕,質堅而細,色嫩而純,滑不拒墨,澀不滯筆……”這與蘇子所說:“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完全一致。也就是“細膩”的本意。即能磨礪,又能下墨,還不傷毫,這樣的石材,可就不只是顆粒粗細的問題,其中大有玄機。
20世紀80年代中葉,安徽歙硯機構與北京地質大學,對歙石進行了地質考察和科學研究,揭示了硯石的發(fā)墨原理及硯鋒的自磨性。其成果稱為“歙硯的自磨刃發(fā)墨原理”,歙硯石的礦物組成主要是:多硅白云母占50%~60%,蠕綠泥石占20%~30%,石英占20%~30%,其余忽略不計。在硯上研墨,其實就是硯面切割墨體,硯是切割工具,刃是切割工具的關鍵部位。從幾何形態(tài)上看,刃有四類:零維(點形)刃,如錐子的尖端;一維(線形)刃,如刀具的刀刃,它可以是直線形,也可以是曲線形;二維(面形)刃,如銼刀的銼面;三維(體形)刃,如狼牙棒的棒面。硯是二維刃,由硯鋒構成,包括零維(點狀)鋒、一維(線狀)鋒和局域二維(面狀)鋒。優(yōu)良的硯鋒都呈曲線狀,常見的有魚鱗狀、花狀和折線狀。多硅白云母和蠕綠泥石多呈曲線狀硯鋒,石英則呈點狀硯鋒,多元體配合的二維硯鋒,形成對墨體的有效切割。
硯面上硯鋒的間距,決定著被切割墨體的墨粒大小,因此,硯鋒密度和發(fā)墨質量密切相關。根據掃描電鏡照片的測量結果,將硯面鋒分為四類:疏鋒型、中鋒型,密鋒型、高密鋒型。中鋒和密鋒硯面型刃的硯鋒,間距在1微米左右,切割墨體所出的墨粒為微米級,呈膠狀,即“發(fā)墨如油”;用高密峰型刃所得的墨粒更細,切割速度變慢。即“滑感”;用疏鋒型刃得到的墨粒較粗,多在微米級以上,即“粒感”。優(yōu)質硯面的硯鋒,屬于中、密鋒型。由此可知,硯的發(fā)墨效果。取決于硯面的礦物組成、硯鋒形態(tài)和密度,這就是硯的發(fā)墨原理。
一般來說,線狀或點狀硯鋒,經過長期研磨之后,會變鈍而逐漸失去切割作用。而歙硯由片狀礦物構成的硯鋒。呈疊瓦狀排列,與硯面斜交成線狀鋒,若某一水平的線狀硯鋒消失,另一水平上的線狀硯鋒將自動出現。所以說,歙硯硯鋒具有自磨性。很多古老的名硯,如今仍然發(fā)墨如初,就是這個原理。這種發(fā)墨原理和硯鋒的自磨屬性,總稱為“自磨刃發(fā)墨理論”。是評價名硯內在質量的重要指標。
松花石與歙石相仿,力淺海相沉積的硅質泥晶灰?guī)r,主要成分是石英、方解石、綠泥石等物質。優(yōu)質松花石沉積穩(wěn)定,石英等硬質顆粒呈曲線形排列,構成松花石的骨架,整體形成面型刃的硯鋒。與歙硯石等名硯的發(fā)墨原理基本相同。
博物院編
松花石自康熙三十年(1691年)始采制硯,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停采硯石,只有短短六十余年的時間,卻創(chuàng)造了中國硯史上的輝煌篇章?!镀粉遂ā分姓f:“初期松花石硯由外朝武英殿造辦處硯工承旨琢制??滴跛氖?1704年)起?;实垡杂扑苫ㄊ庂p賜群臣的情形日益增多,松花石硯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也許為了便于督導,并能撥付更多經費支應,遂于康熙四十四年(1706年)將武英殿造辦處硯作改歸養(yǎng)心殿造辦處,該作監(jiān)造二人也改隸于此?!庇赫稣凶脸幟橙雽m,將松花石硯作由一作增至二作,進一步增加了松花石硯的產量,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文房四寶?紙硯》一書中說:“清宮由內務府養(yǎng)心殿造辦處設硯作,但主要以制作松花石硯為主,內廷所需的大量端,歙等名硯均由產地官員‘恭呈’?!宕鷥葎崭畟鬓k的‘外造’活計由蘇(蘇州)、寧(南京)、杭(杭州)織造、粵海關監(jiān)督,兩淮與長蘆鹽政承辦,這些機構再轉達至物產地官員組織制造,造硯也是通過這個途徑?!?/p>
康乾硯作所出松花石硯,皆出于天下琢硯名門高手。硯作制松花石硯之初。國手金殿揚即供奉內廷??滴跷迨荒?1708年),吳門顧公望奉旨入內廷專事琢硯活計。雍正九年(1731年),又招琢硯名匠黃聲遠、王天爵、湯褚岡三人入宮。這些明清之際的高手,是清宮松花石硯藝術價值的保證,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御制松花石硯除供皇帝、皇族使用外,主要是恩賜功臣,藉以達籠絡、統(tǒng)御之功。康熙四十六(1707年)年以前,封疆大吏陳元龍蒙賜一方綠色松花石硯,頗感皇恩,并將此事載入他所編著的《格致鏡源》書中。豫章巡撫納蘭常安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入京陛見,蒙賜一方松花石硯,他將此事記入所編《宦游筆記》并說“稽拜之下,感激殊恩,遂珍而藏之,以為子孫世寶?!?/p>
松花石硯在清朝地位如此特殊,足見其珍貴程度,康雍乾皇帝。也不乏溢美之詞。康熙帝在《松花石制硯說》中寫道:“松花石硯質堅而溫,色綠而瑩,文理燦然。握之則潤液欲滴。……磨腧糜試之,遠勝綠端,即舊坑諸名產亦弗能出其右?!庇赫鄢S盟苫ㄊ幈炽懀骸皦酃哦|潤。色綠而聲清,起墨益毫,故其寶也?!鼻〉墼凇段髑宄幾V》序中說:“松花石,出混同江邊砥石山,綠色光潤細膩,品埒端歙。自明以前,無有取為硯材者,故硯譜皆未之載。”松花石硯“我生也晚”,其質地、性能,足以與宋說“四大名硯”比肩,而多變之色彩,則勝出古硯遠矣。
2011年出版的《拍賣年鑒》,收錄2010年各大拍賣公司,藝術品拍賣成交記錄,其中500方硯臺中,成交金額單款超百萬的有:
從以上拍賣紀錄可以看出:
一、松花石硯四方,拍賣成績不俗。
二、從我國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來衡量,國人對硯文化,還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
民國文玩鑒賞家趙汝珍老先生,在《古玩指南》一書中感慨道:“所有古玩。其價值與年代為正比例。越傳越貴,即今天貴于古時也。征之各物,無不皆是。但唯一例外者。就是硯價?!背巸r到民國時期跌入低谷,至今仍不能與其它藝術品同日而語。有人認為硯臺已失去實用功能,導致價格低下。其實,我國的古董,大多都已失去實用功能。晚明文震亨著《長物志》,“長”者,多余之物也。琳瑯滿目的文房清玩,鮮有生活必需品。卻都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也有人認為。這是文化缺失的表現。這倒是有幾分中肯,因為收藏、甄別古硯,需要更高的文化功力。
當硯臺退出實用領域時,它同時也走進了歷史、文化與藝術中。明清以來,多少文人名士、琢硯高手,將詩、書,畫、雕等文化藝術與高古的硯文化融于一爐,將硯文化推向巔峰,大清國寶松花石硯的輝煌,正是這種歷史與文化結合的體現,也是最值得珍藏的所在。
《蘭亭序》的作者右軍先生有《筆陣圖》妙文:“紙者陣也;筆者刀矛也;墨者盔甲也;水硯者城池也……”面硯如守城硯,硯田似有不可承受之重,但亦可反觀硯池于文人心中之重。宋代大書法家蔡襄說:“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耍秦人十五城。”將名硯與和氏璧相提并論,極言名硯之珍貴。
文字與硯田同興。古硯是東方文明歷史寶庫中的鎮(zhèn)物,是傳統(tǒng)文人辛勤筆耕的良田。華夏民族在硯田中播撒文字、培育文明。千古文章,在古老的硯田中汩汩流淌,恰似一脈相傳的文化源遠流長。
中國的賞石文化,來源于山水文化,而山水文化,則是中國的美學思想的重要根基。魏晉南北朝是“文字的自覺時代”,是我國獨特美學思想的奠基時期,士人回歸自然、注重意境和生命的體認,成為風尚。于是有了竹林七賢的縱情山水、謝靈運的山水詩、陶淵明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和醉石,中國所有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幾乎都打上了魏晉的烙印。
松花硯石。在中國的眾多名硯石中,是唯一能夠體現山川秀美的奇石。即使在我國眾多優(yōu)秀的。能夠展現山水景觀神韻的觀賞石中,松花石也能脫穎而出。賞石文化基于寸尺千里的縮景藝術,即是“芥子納須彌”,以小見大。正如《長物志》中所說:“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鄙剿笪幕瑵饪s于案頭之上,拳石之中,別有意境與情趣。山水景觀包括山峰、巖石、斷崖、峭壁、瀑布、平原、丘陵、海磯、島嶼、湖泊、河流、樹木、山野人家等。松花石在這些領域中,以其出神入化的表現力,都有不俗的成績。
松花石的特點
在眾多觀賞石門類中,松花石豐富的色彩,是其他石種無法比擬的。松花石的基本色為綠、紫,黃,其它還有灰、褐、黑等色,每種顏色都有深淺之分,加上相間色、漸變色、混合色等諸多顏色,松花石就像調色板,色彩絢麗、應有盡有。筆者藏有葫蘆套的彩石數枚,多變的色彩,繪成美妙的圖畫,令人愛不釋手。無論是松花石、硯,還是雕琢藝術品,都要善于發(fā)現美妙的色彩。并且珍貴對待,精心設計,物盡其用。
質地精良、軟硬適中、手感溫潤細膩,這也是松花石的重要特色。軟硬適中是生成松花石獨特形態(tài)的基礎。石質過硬則難以出形,石質過軟則粗糙暗淡。松花石表面呈亞光而不生光斑,感覺柔和。手感細膩更有講究。細為光滑,膩是細嫩而略感澀滯。細膩即不是一滑而過,又是感覺舒適而意味無窮。古人稱其為:“有若小兒肌膚,溫軟細嫩而不滑?!庇直葹椋骸皽貪櫲缬癍h(huán)之軀、飛燕之膚,人手使人心蕩。”端木蕻良老先生喻為:“似嬰兒的腳后跟?!边@些比喻看似關乎情趣,其實更是道出文人硯石的真諦。
松花石的價值,同松花硯一樣,主要體現在歷史、文化、藝術之中,而價格是市場認知的體現。對于松花石來說,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在觀賞石界內而言,松花石的形、質、色、紋、韻及文化、藝術諸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而業(yè)內對松花石并不十分熟悉,認知程度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況,主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文化研究尚需加強。
(2)加大對外宣傳、交流的力度。
(3)推動松花石產業(yè)化進程。
第二,松花石與觀賞行業(yè),如何進入主流藝術品市場,而體現精致藏品的價值,也是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在2011年出版的《拍賣年鑒》中,收錄的2010年各大拍賣公司拍賣觀賞石,單款價格成交人民幣超過50萬元的有:
從以上奇石拍賣情況看到:
一,基本是都是古石。
二,價格理性。
古代賞石,有著明確的文化定位,是中國藝術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代賞石,卻游離于主流藝術品拍賣市場之外,這需要我們思考很多問題:
一,疏理當代賞石的特點,找到文化的歸屬,建立當代賞石理論體系。
二,建立賞石評估體系,實現與藝術拍賣市場對接。
三,精典藏石走向高端市場,需要精英文化的配套,這有待于石界內外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
松花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松花石人,榮幸地遇到了能為祖國絢爛文化,增添濃墨重彩的機遇,這是歷史的承擔。當松花石與中國現代賞石,真正融入主流藝術品之中時,美石就完成了生命的回歸。
前行中的通化市觀賞石協(xié)會
吉林省通化市觀賞石協(xié)會成立于2008年,現有會員115名。幾年來,該協(xié)會以弘揚石文化為主線,以打造松花石品牌為重點,以開展各類活動為依托,以提高會員素質為中心,堅持“提升、同享、共榮、發(fā)展”的理念,協(xié)會的各項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的發(fā)展。
松花石的收藏在通化市已成為主流,這一具有貴族血統(tǒng)的觀賞石,是奇石苑中的一朵奇葩。近兩年來。當地石友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并有相當一部分精品沉淀在當地,這與協(xié)會的努力密不可分。目前,全市共有松花奇石和松花石硯經營展館及私家藏館800余戶,全年營業(yè)額突破億元。
協(xié)會舉辦的活動和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2008年,協(xié)會成功舉辦了通化市首屆“迎奧運”松花石展交會,精品松花石的首次亮相,立即得到了大眾的普遍關注和由衷喜愛;2009年,協(xié)會參與組織了長白山世界礦泉水節(jié)松花石博覽會;2010年參與組織了吉林省松花石文化旅游節(jié),通化市觀賞石協(xié)會兩次獲得了優(yōu)秀組織獎;2011年,在吉林省博物館成功舉辦了通化市夏季松花石精品展……近年來,石友中有50余方松花石獲得全國及省內金銀大獎。
協(xié)會積極倡導會員樹立品牌意識和精品理念。目前,石友收藏的松花石中,絕品和極品達到上百方,精品松花石上千方。有很多松花石精品在《走遍中國》、《歡樂中國行》等主流媒體中亮相。
協(xié)會的廣大會員積極熱愛公益事業(yè),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在汶川大地震、抗洪救災、扶貧救困及松花石文化的傳播,宣傳中,慷慨解囊,贊助捐款36人次,總計捐款達22萬元。三年來,協(xié)會參與和組織松花石理論研討會、松花石知識講座10余次。在《中華奇石》、《寶藏》、《鑒石》等主流雜志上發(fā)表理論文章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