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于勞動教育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幼兒年齡雖小,但身心發(fā)展的水平已具備了參加勞動的條件。再加上幼兒好奇、好動、好模仿,在正確的教育影響下,他們會很樂意參加各種力所能及的勞動。然而,由于社會、家庭和幼兒園條件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困擾,幼兒勞動教育得不到全面實施,致使幼兒缺乏為他人、為集體勞動的意識,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一、現狀分析
1.勞動教育的觀念
教師認為勞動不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比較注重幼兒知識的傳授、智力的開發(fā),對幼兒勞動教育的觀念不足。許多家長認為時代不同了,教育孩子珍惜勞動果實已經過時了。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小,勞動教育為時過早,而不注意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
2.幼兒勞動的內容較少
幼兒勞動包括諸多方面,如自理、為他人服務等。在家里,有的家長工作忙,嫌孩子動手能力差、動作慢而耽誤時間,包辦代替太多,幼兒沒有動手鍛煉的機會。同時,也剝奪了幼兒積累生活經驗的機會。家庭和幼兒園勞動教育脫節(jié),多以成人勞動代替幼兒勞動教育,使勞動教育得不到實施。
3.幼兒勞動教育的方法較單一
幼兒的勞動教育在內容、形式上過于簡單,主要是教師在教學后進行品德教育的一種總結性談話,采取的一般方法是“說教法”。而幼兒沒有勞動實踐的親身體驗,教育也空洞無力,教育意義并不深刻。現在多數家長希望孩子聰明、學習好,孩子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并不注重幼兒的勞動教育。對于幼兒自發(fā)的勞動,家長不能正確引導,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幼兒勞動的積極性,影響了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
由于教師和家庭對幼兒勞動教育的觀念不正確、教育方法不適當,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不能全面發(fā)展和實施。表現在幼兒身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自己穿脫衣服,系鞋帶需要教師幫助,上廁所后不能很好地整理自己衣服等;幼兒勞動意識差,家長經常包辦代替,使幼兒誤認為事事都由家長做,如搬椅子、收拾整理玩具等;幼兒對玩具圖書不知道愛惜,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正確認識對幼兒的勞動教育
1.加強成人對幼兒勞動教育的認識
首先,教師要轉變勞動教育的觀念,克服以往重教育、輕勞動的思想,要認識到幼兒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把幼兒勞動教育滲透到一日生活中,使幼兒勞動教育充分實施和發(fā)展。
筆者和家長及時溝通,幫助家長了解、認識到幼兒勞動的重要性。與家長交流,使家長認識到在家里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的重要性,要處處為幼兒創(chuàng)設勞動的條件,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要與幼兒家長經常交流、溝通,共同協作,讓幼兒學會勞動,在豐富的勞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技能。
2.使勞動教育得到落實
在幼兒園里參加集體勞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增強幼兒的集體觀念,從小培養(yǎng)幼兒熱愛集體、團結友愛的好習慣。在餐巾擺放活動中,幼兒都爭先恐后地說:“老師,今天我要擺毛巾?!痹趨⑴c生活勞動、不斷走向獨立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從中獲得了一些知識和勞動技能。
筆者利用一日活動,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組織一些游戲活動。如:在“看看誰能干,誰的本領大”的活動中,筆者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告訴他們:“我們要比賽穿衣服,看看誰能干。”到最后,幼兒興趣可高了:“老師老師,你看我穿得多整齊!”“我把扣子扣好了,還沒有錯呢!”在勞動過程中,教師要了解每個幼兒的發(fā)展水平,而不是觀察幼兒“是否需要幫忙”。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
1.講解法
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教師語言講解的感染力,利用各種方法、談話、故事等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從中學習,增強勞動的意識。
2.示范法
教師和家長可以示范方法,教給幼兒自我服務和其他的勞動方法和技巧,供幼兒直接模仿和學習。
3.實踐法
要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就要讓幼兒親自參加力所能及的全面勞動,使幼兒親身體驗勞動過程的辛苦,親眼目睹自己的勞動成果。讓幼兒感到勞動的快樂,有利于培養(yǎng)其勞動習慣。
4.正面教育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關鍵詞:哲學思辨;勞動教育;實踐;策略
必須要承認,在開展勞動教育方面,我們和很多學校一樣,起初踟躕不前、裹足“不動”。而促使我們真正“動起來”的,是家長的一次投訴。
我校一二年級周一到周四,下午只有兩節(jié)課,比其它年級少一節(jié)。考慮到孩子較小、放學又早,家校雙方都想讓孩子早點打掃完衛(wèi)生回家,我們就依值日表,安排對應孩子的家長,到校帶領孩子一起打掃衛(wèi)生,認為這樣做一來可以加快灑掃速度,孩子能早回家;二來可以對孩子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給孩子“愛勞動、會勞動”的積極示范和啟示。但家長認為,衛(wèi)生應該由班主任帶著學生一起打掃,不應該麻煩家長。并因此投訴。
學校對投訴進行了及時回應,并溝通解決了有關問題,這一事件帶給教育者三點啟示:(1)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必須是全員的,不論職位;(2)勞動教育的家校合作是必須的,不論途徑;(3)家長對學校勞動教育是有期待的,不論形式。
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落實素質教育政策,深入開展、實施好“勞動教育”。
由教育部、和全國少工委等多部委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今時已落地一年。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文件。但從基層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觀察來看,勞動教育蓬勃發(fā)展的局面卻并未出現。雖有《意見》“落地”,但“勞動教育”在很多學校并沒有“動”起來,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究其原因,除了《意見》本身的宣傳、執(zhí)行力度存在不足外,還有可操作性方面的問題。
一、現時困難:“動”與“不動”,這是個問題
客觀來講,國家非常重視面向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并且有相當長的一段時,各種勞動教育實踐,如學工學農、校外實踐、家務勞動、公益勞動開展是豐富而有效的。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和農業(yè)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的發(fā)展,勞動教育在學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軟化、在社會被淡化、在實踐中被虛化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并成為今日常態(tài)。如何更好地推進勞動教育,變成了“動”還是“不動”的問題。推進勞動教育的主要困難體現在:
(一)學校方面
1.“課”動難。課時緊張,勞動與技術課程推進隨意性強,“被調課”現象比較普遍,“開齊上足”成奢侈品;課程形式比較單一,學科整合力度不夠,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2.“師”動難。師資保障能力有限,缺少專職老師,兼職老師不能科學、系統(tǒng)地推進學科建設,專業(yè)水平亟待提升。
3.“生”動難。各種文化課學習(補習)、特長(興趣)培訓占用了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時間;學生勞動熱情持續(xù)時間短,“表象性”勞動占據主導地位,勞動實踐的觀念亟待轉變,勞動的習慣和能力亟待培養(yǎng)。
(二)家庭方面
1.思想變動難。一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仍大行其道;二是大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寵溺過度,總認為孩子還小,勞動太苦太累,老是借著“等孩子大一些再說”來包辦代替。
2.家校齊動難。家長都有自己多種多樣的家教理念,要使他們集體認同一個教育理念并實際行動,需要做大量細致而有說服工作。各位家長的教育理念有先進、落后之分,水平高低有別,難以均衡。
(三)學生方面
1.勞動學習不足,家長示范太少,學生整體缺少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家長因為客觀上沒有時間或是主觀上輕視勞動,和孩子一起勞動的機會少,對孩子的主動示范也很少。
2.勞動時間不足,勞動實踐太少。據一份調查顯示:僅以學生每天從事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例,美國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日本為0.4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也就是12分鐘。時間的絕對不足必然約束、限制孩子的勞動實踐,使其在勞動形式上趨于簡單重復,缺少多樣性。
(四)社會方面
1.尋找基地難。一是區(qū)域內的校外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數量嚴重不足且建設質量總體不高,二是無償或低價面向學生的勞動教育基地須依靠學校自身去尋找、協調,制約因素太多,學校往往勉力為之或選擇知難而退。
2.整合評價難。及時、有效的評價對激發(fā)、保持學生的勞動熱情,并逐漸內化為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具有積極的意義。但當下學生社會層面的勞動,除及學校有組織地進行并實時納入學生的德行評價之外,其他形式和途徑的勞動均處于自發(fā)、自覺、自主的狀態(tài),沒有評價標準,更未與學校現有的評價激勵機制形成對接或整合。但由于其自由的活動形式,納入評價又出現無法掌控過程和效果、無法確立評價主體和標準等實際困難。
3.制度支撐難。勞動教育在實際運行中還遇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沒有相關的制度來保障、約束或是激勵相關部門和單位來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顒又С植恢С?、配合不配合完全憑著個人好惡、社會責任等情緒性因素來支撐,彈性太大,缺乏穩(wěn)定性、規(guī)范性和約束力。
二、對癥有方:“動”與“不動”,這不是問題
思想決定行動。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項目的推進都必須先解決“為什么做、做什么、怎樣做”三個問題。其中“為什么做”屬于思想認識的范疇,必須有堅定而一致的認識和態(tài)度?!兑庖姟返某雠_充分闡釋了加強勞動教育的意義,即“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勞動興趣、磨煉學生意志品質、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對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將推動《意見》的落實作為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南針”和檢驗實施勞動教育決心和力度的“試劍石”。
事物在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困難在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中得到解決。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就是尋求辦法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獲得經驗的過程。當前,學生缺少勞動、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不尊重勞動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校推進勞動教育力度不一、遲疑觀望;家長重智輕勞,參與學校勞動教育熱情不高……推進勞動教育困難重重。如何解決?當然是面對具體的問題和困難,有的放矢,統(tǒng)籌推進。具體辦法有:
(一)整合三門課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堅持課堂是勞動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陣地和重要窗口。我們實現勞動教育的課程是勞動與技術,該課程倡導“做中學”和“學中做”,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突出強調“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的統(tǒng)一”“以生活為基本邏輯,組織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此同時,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都有與“勞動與技術”課程內容交叉甚至重疊的部分,我們要通過校本化的二次課程開發(fā),實現三門課程的有效整合,從而集聚優(yōu)質資源,更好地達到課程目標。
(二)確立三個主體?,F時的勞動教育在主體認定上隱約是“雙主體”,但同時又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在學科推進上,“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老師是當然的落實主體,但缺少主體責任、評價要約和具體標準。班主任是潛在的落實主體,因為很多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勞動技能習得和勞動教育實踐等工作需要通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來組織實施,但同樣沒有主體責任。而從勞動教育的內容設置來看,家務勞動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勞動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長也是落實“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而這以往是被漏掉的一環(huán)。所以我們在加強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明確確立學科教師、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和家長等三方位落實主體,并設定相關責任。
(三)形成三方評價。以往的評價多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且參與主體多是班主任,而標準則是憑著學生參與班級值日是否熱情、是否認真、是否主動等定性標準(主觀印象)來制定,評價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而同為落實主體的學科教師和家長,失去了評價的參與權和話語權,評價具有明顯的片面性。在這一點上,學校要用規(guī)范的形式與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家長等三方評價主體銜接好并將評價要素、評價標準等形成可操作性量表提前告知,以形成有三方參與的、既重視結果也看中過程、兼具指導性和約束力的成長性評價指南。
(四)培養(yǎng)三種意識。即,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一定的基本勞動技能,更要從培養(yǎng)勞動素養(yǎng)的角度,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牢固樹立“勞動光榮,人人參與”的躬行意識、“珍惜勞動成果,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節(jié)約意識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意識,努力營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體的事情爭著干、家里的事情幫著干、公益的事情搶著干”的氛圍,形成風尚。
(五)建好三個基地?;厥呛粚嵆B(tài)培養(yǎng)和實現整體提升的有效載體。班級和家庭要基于學生個體在班級(孩子個體在家庭)的義務,分給勞動“責任田”,建好“責任基地”。職能處室基于學生個體價值實現和道德成長的需要,要劃出“愛心社區(qū)”,建好“小雷鋒基地”。學校基于學生勞動實踐和整體展示的需要,在校外尋找“試驗田”,建成“校外成長基地”。通過上級指導、學校定制、意向調研、簽訂協議、認可掛牌等程序,將校外基地建設高標納入學校管理視野并在此基礎上引入課程建設理念,實現建設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和效能化。
三、務實推動:“動”與“不動”,都不是問題
生活靠勞動創(chuàng)造,人生也靠勞動創(chuàng)造。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chuàng)造。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重視和加強學校勞動教育,既是實現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固本強基”工程,是“大國工匠”的召喚,也是黨和人民的熱切期盼。加強勞動教育,“動”的是從培育勞動素養(yǎng)的角度務實行動,下力氣解決“如何盡早動起來”和“如何動得更好”的問題?!安粍印钡氖鞘冀K堅持“充分發(fā)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諶面發(fā)展”的基本原則,抓好“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勞動和鼓勵家務勞動”四環(huán)節(jié)。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推進校本實施,相關課程“真落實”。課程實施是“本”,要做好四個“一”:做好一個整合,即在有職能處室代表、班主任代表、勞動與技術(綜合實踐課)學科老師代表、家長和學生代表參與的環(huán)境下,把勞動與技術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與科學課程中相似或相同主題的內容進行校本整合,使課程實施處在學校視野下,增強執(zhí)行的力度。
開發(fā)一本教材,即開發(fā)《我愛勞動》校本教材,將勞動觀念培養(yǎng)、勞動知識學習、勞動技能掌握、勞動成果評價等內容涵蓋其中,并根據低、中、高年齡特點使教材體現階梯式成長的特征,使學生“學有所依”“行有所獲”,教師“教有所倚”“行有所成”。
制訂一份意見,即制定基于學校的《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將學校勞動教育從整體上進行目標和原則定位,在實施中明確工作細節(jié),突出機制保障。
申報一個課題,即通過省級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少先隊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來推動和保障課程實施,使課程的實施全程都在科學、明晰又正確的路上。
(二)設計勞動崗位,校內勞動“真豐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際體驗是習得勞動技能、形成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我們設計了三種類型共8個崗位來滿足學生需求:
1.責任型崗位。是屬于義務性質(任務性)的,人人都要參與。包括:
(1)衛(wèi)生保潔,主要勞動形式包括掃地、拖地、擦黑板、擦玻璃、清潔區(qū)打掃、蛛網清潔、污漬清除等。
(2)班務保持,主要勞動形式有圖書整理、講臺整理、桌凳整理、灑掃工具整理、生物角管理等。
2.奉獻型崗位。是屬于志愿性質,個人有強烈意愿并獲得班主任支持即可參與。主要服務崗位包括:
(1)美德美行示范崗,隸屬“五小”團隊,主要職責是做好學生車輛停放區(qū)域的車輛排放、班級飲用水保障、學校平地的衛(wèi)生保持、衛(wèi)生環(huán)保宣傳等。
(2)小雷鋒社區(qū),主要職責是做好學校公共區(qū)域的衛(wèi)生保潔、開放書吧的管理、低年級班務勞動支持、校前區(qū)左右30米衛(wèi)生維護等。
(3)紅領巾綠地,主要職責是學校綠地的雜草拔除、樹木花草澆水、為花草樹木做名片等。
3.技能展示型崗位。遵循自愿原則,但帶有集體組織性質,有一定的約束力。包括:
(1)成果展示性的,主要有“我有一塊田”種植(園藝)展示(結合科技節(jié))、生活自理能力展示(穿衣、洗紅領巾、刷鞋、疊被子、整理圖書等)等。
(2)勞動競賽性的,主要有清潔區(qū)打掃(團體)、植樹(團隊)、水果采摘(團隊)、摘菜、手工(擦皮鞋、洗碗、做沙包、釘紐扣、做香包、包粽子、包餃子等)等。
(3)特長展示性的,如編織、縫紉、木工、陶藝等。
(三)聚合區(qū)域資源,校外勞動“真常態(tài)”。校外勞動有廣闊的智源和資源,對加強勞動教育起著“加速度”的作用。我們與素質教育基地合作,組建校外成長基地,通過“學校定制”將勞動教育滲透在素質體驗項目中;我們將全國、省、市勞模和校前區(qū)的保潔責任人請進校園給學生做國旗下講話和共上少先隊活動課,增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結合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和勞動與技術課的實踐需要,我們春、秋季各開展一次全員性外出的勞動體驗活動,并形成體驗報告;結合少先隊尋訪活動,我們走進家鄉(xiāng)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先進集體和個人典型。通過區(qū)域優(yōu)質教育和實踐體驗資源的聚合,校外勞動體驗正為勞動教育深入推進提供成功樣本,為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插上翅膀。
(四)鼓勵家庭參與,家務勞動“真融入”。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劃槳開大船。家庭參與是勞動教育是否得到真正重視的“測謊儀”。一方面,我們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和校信通等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爭取和盡量多的家長達成共識,為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我們借助家長委員會,首先獲得他們對學校有關勞動教育家庭實踐活動的支持,進而把聲音傳播向更多的家長;再者,我們明確并公示學校勞動教育安排中有關家庭、家長參與的內容、形式、方法和要求,使家庭真心支持勞動教育,家務勞動真正融入勞動教育。
(五)重視欣賞激勵,評價手段“真創(chuàng)新”。及時、恰當的鼓勵和欣賞對于激發(fā)興趣、保持熱情有著積極而持久的支持作用。而創(chuàng)新評價手段、豐富評價形式更能放大這種效應。一方面,我們繼續(xù)用好雛鷹獎章、“好少年”評比、“好隊員”評比等傳統(tǒng)有效評價手段;一方面,我們通過“勞動小能手”“最美小雷鋒”“小小勞?!钡缺碚煤徒o家庭發(fā)喜報、家長給孩子發(fā)獎狀(獎勵)等形式,及時發(fā)現、欣賞和肯定愛勞動、會勞動、尊重勞動和善于勞動創(chuàng)造的榜樣和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人人重視勞動、人人參與勞動、人人贊美勞動的積極氛圍。
以上為加強勞動教育具體實踐中的一些實際探索并施行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引發(fā)大家討論和思考。
就在不久前,《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其中,關于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被作為六大素養(yǎng)之一,在“實踐創(chuàng)新”層面的第一條予以凸顯,其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chuàng)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這為務實推動勞動教育在學校層面落地生根再次提供了方向指導和生長沃土。
當然,無論是在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在學校教育行政層面,我們都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何運用行政力加強資源開發(fā),推動一批校外公共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如何制定督導評價標準,引領區(qū)域內的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如何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學科教師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專業(yè)化實施水平?如何用“規(guī)矩”的形式來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施問題?等等。我們相信,伴隨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必將為更好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起到助推作用,這都是我們共同關注、期盼和樂見的。
參考文獻:
[1]劉宇.學生課程參與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振宇.兒童哲學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陶行知.教育的真諦[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4]陳瑾.“更兒童”的課程:階梯式課程的深度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冀曉萍.加強中學生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途徑: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就《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答本刊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5(17).
[6]瞿德良.用勞動鋪就孩子美好的未來:基于兒童終身幸福的“三xin”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15(5).
【關鍵詞】勞動教育 素質教育 勞動價值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在我國全面走向小康時期,一些獨生子女,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父母代辦,缺乏自理能力,導致勞動觀念越來越淡薄,使這些獨生子女只會讀書,不會勞動,這樣就會影響一些人將來的素質問題。于是,筆者認為,小學階段抓好勞動教育相當重要。勞動教育是我國中小學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從小培養(yǎng)好的勞動習慣,樹立強烈的勞動觀念,將來才會有所作為。才能加勤勞才等于力量,所以,小學階段應該把勞動教育作為全面提高一個人的素質的基礎。
一、用勞動去激發(fā)學生追求
追求是人的個性。然而,個性中的追求并非積極,追求只能在某種欲望中產生。當形成一種沒有壓抑的喜悅感時,才能激勵人去追求,去實踐。
勞動確能激發(fā)人的喜悅感,培養(yǎng)人的個性。因為,人從勞動中得到啟迪,有模仿性勞動到創(chuàng)造性勞動,使追求更進一層。沒有追求,何談創(chuàng)造發(fā)明。
組織學生參加勞動,能使學生產生取得勞動成果的喜悅感。喜悅的勞動,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覺性和獨立性,從而擺脫了青少年個性所表現的脆弱性和依賴性,形成強大的自我束縛力。學生自我的約制力一旦形成,才能變空虛為追求,變盲目為目標。另一方面,學生一天中從事的讀寫、記憶、課外活動、業(yè)余制作、實驗操作、清潔打掃、體育鍛煉……使自己感到同學們時時刻刻注視著自己的勞動,這敏感的個性道德評價,似乎通過別人的目光看清自己,從而形成了有力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生做到自我認識中的自我肯定后,才能激發(fā)他們的愿望,從而去追求尚未實現的美好理想。
二、通過勞動,引導學生去體驗勞動的價值
以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軌,機器生產代替人力勞動,體力勞動在人們的意識中似乎淡化了,現在許多地區(qū)的大片田地荒蕪就是例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下,使人們的生育觀念轉變,在一些獨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視孩子為掌上明珠,哪舍得讓孩子干活,這樣一來,孩子就不可能懂得要承擔家務的責任,不能明白盆中之餐來之不易,更不明白勞動有何價值。日本的教育,規(guī)定小學生每周干家務的時間,這不但使兒童明確了勞動的義務,又培養(yǎng)了兒童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而我們的國家有要求開足開齊課程,可有些學校人手不足,沒有按要求開設勞技課,又不能安排學生去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國家要求每門學科開設實踐活動課,一些學校往往沒有落實好,還是把實踐活動課上成落實知識課。這樣,學生就沒有機會參加那些五花八門的勞動,試問怎能去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興趣?學生怎么會在勞動中去思考、創(chuàng)造,也就體會不到在勞動中所取得的快樂,在勞動中體會不到人生的價值。
勞動不但鍛煉人的意志,增強人的體質,也能幫助人提高對美的欣賞力。比如,讓學生去學種菜:這要經過挖地、做菜畦、播種、施肥、治蟲、鋤草等工序。做菜畦簡單嗎?不!對于沒有勞動過的學生不那么容易。做成的菜畦,有的會是彎曲不平整的“S”型,有的是兩棱修直的長方形等不同的形狀。但當他們完工,欣賞自己的杰作時,心里一定會產生一種美的享受,收獲的是快樂與滿足,以及對勞動價值的品味。
只有讓青少年親自參加勞動,嘗嘗汗?jié)?、腰酸、手疼的滋味,才能覺得勞動的辛苦,懂得勞動的分量,才能理解農民為城市居民提供糧食、蔬菜或者農副產品,工人為社會提供日用品,輸送水電是為了什么,才會真正明白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勞累,是為了人們的幸福,是在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更能激發(fā)對那些好逸懶做、不勞而獲、竊取別人的勞動果實的人的厭惡感,做到加倍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果實。
三、在勞動中培養(yǎng)人的素質
所謂素質可視為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個性四個維度。對人的素質培養(yǎng)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勞動去培養(yǎng)人的素質更不可忽視。就拿學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來說吧,部分學生損壞公物肆無忌憚,隨地扔果殼、紙屑,對吐痰習以為常,打罵同學,欺侮弱小,反自以為光彩,明里吸煙,暗里賭博,粗話臟話成為不少學生的口頭語,諸如此類,均表現出了學生道德、思想、政治和知識修養(yǎng)的低下,情感意志的脆弱和性格的變態(tài)。
分析其原因,在于學校的教育忽視了引導學生把精力用于進行熱情的高尚活動和勞動之中去,沒有使學生找到那熱情而高尚的活動和勞動空間。那么,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種種道德紊亂狀態(tài)。
應創(chuàng)造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讓學生去陶冶情操呢?筆者認為,學校需爭取一個以勞動教育為基礎,不同形式的能吸引學生的基地。諸如,養(yǎng)殖、栽培、養(yǎng)花、編織、雕刻、書法、美術、編寫、宣傳、體育等。把學生從“為生存而斗爭”引到趣味性、知識性、技巧性、實用性的高尚而又文明的環(huán)境中去。
勞動給人以聰明才智,勞動陶冶人的情操,勞動鍛煉人的意志,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要讓小學生在勞動中進一步理解和接受。當學生在一次次勞動中大顯身手時,那就是他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之中。這樣,學生不至于在“為生存而斗爭”的環(huán)境里“拼搏”,不至于成為性格偏激、鐵石心腸的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力量未能用高尚的活動發(fā)揮出來,他的精力未能通過人的高尚的活動發(fā)揮出來,這正是兒童和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可見,創(chuàng)造一個高尚活動的環(huán)境加強勞動教育,是多么重要。
總之,人的素質要在勞動中培養(yǎng),勞動對樹立小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yǎng)勞動技能特別重要。勞動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學習管理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陳桂生等.教育理論的性質與研究取向.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李少華.農村教育理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 勞動技術教育 素質教育 技能訓練
《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說得很具體:“實施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這里將生產勞動提到了教育的社會本質高度,而勞動教育作為學生的一個重要素質則用一個“和”字提高到了與德、智、體、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認為中學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抓好勞動教育,換言之,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談不上素質教育,兩者是有機的結合體。
一、開展勞動技術教育的意義
1.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能促進德育教育。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思想修養(yǎng)和世界現是在人與人交往中,在勞動中形成的。勞動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美德;通過勞動課的活動能使學生養(yǎng)成愛護設施,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習慣,同時能改變學生懶惰的習慣和輕視體力勞動的觀念;通過勞動課的教學,還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團結協作,關心集體的優(yōu)良品質。
2.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勞動創(chuàng)造人本身”。勞動過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領悟到掌握,這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轉換和運用過程,這便是素質教育。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培養(yǎng)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和動手能力。雙手靈巧,熱愛勞動的學生,一般都具有比較清晰的思維。手腦結合,腦教導手,手又發(fā)展和訓練腦,使人心靈手巧,學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聰明。
3.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能促進美育。美學家認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美的眼睛?!痹诠P者看來學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勞動教育可以成為一塊藝術教育的小天地。因為勞動課所從事的創(chuàng)造不僅要求運用科學的知識去創(chuàng)造,而且要求運用美學的知識去創(chuàng)造。學生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不僅有技術規(guī)格的要求,而且有結構、造型、色彩等審美工藝的規(guī)格要求,這就必然使學生從中獲得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梢蚤_辟一個勞技作品展覽室,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作品參展,學生們各顯神通,用麥稈、紙、木頭、石頭、可樂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種物件,從中表現出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中學生是民族的未來,為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在目前的情況下,必須幫助他們從對父母和教師的依賴中解脫出來。教師要重視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注重平時的勞動實踐,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能力。
二、轉變觀念,擺正勞動技術課的位置
基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克服輕視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yè)技術教育的陳腐觀念,把上好勞動技術課提高到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高度來認識。李嵐清同志曾經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發(fā)展教育要堅決扭轉不同程度存在的脫離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和辦學模式,走一條適合當地實際的辦學路子……不論是九年教育,還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學好文化知識、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及文明習慣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職業(yè)技能和實用科學知識的內容。這樣,大部分學生畢業(yè)后,都用其所學技能和知識,在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p>
要真正把勞動技術課擺到應有的位置上去,按照中學課程設置計劃和勞動技術課教學大綱的要求開足課時;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有組織、有計劃、系統(tǒng)地進行勞動技術教育,逐步實現勞動技術教育的規(guī)范化和系列化。
三、加強勞動技術課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素質
1.營造氛圍使學生喜歡勞動技術課。教師對于勞動技術課的首要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導”,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一種樂于勞動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過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境,如把自己當作環(huán)境衛(wèi)生的保衛(wèi)者、班級的美容師,把枯燥的衛(wèi)生打掃變得富有人情味,學生干起來也特別積極;也可運用嘗試發(fā)現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行發(fā)現問題,并尋求答案。教師不論用那種方法,都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教師要擺正位置,甘當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極參與。教師應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并使學生忘卻師生界限,消除學生的被驅使感。
②教師要包容學生的失敗。勞動課實踐操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嘗試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正視失敗,告訴他們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閉自卑,不敢嘗試。
2.加強引導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重視勞動。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從感性認識入手,使他們從生活實踐中了解勞動的意義。帶領學生參觀農村、工廠,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我們有機會能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3.教給勞動方法,使他們學會勞動。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勞動教材,依據中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并根據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參看課文圖示,用課本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學會勞動技能。同時結合學校的勞動實際,教給學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方法。如入校第一次大掃除,教給學生怎樣掃地、排課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環(huán)境,又學會打掃方法。教學生勞動,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視,因此要發(fā)動家長,每逢節(jié)假日教孩子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組織學生向家長學一樣勞動本領,開展“我學會了……”的活動,擴大學生的勞動范圍。
4.重視評價,鞏固教學效果,讓他們自覺勞動。在勞動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勞動熱情,自覺端正勞動態(tài)度,是取得良好的勞動效果的重要保證。
①學生自評。在勞動中,要求學生隨時檢查自己做到了沒有,做得對不對,與要求有多大差距,隨時做到自我調整。
②學生互評。學生相互間的啟發(fā)幫助,比教師一個人面對四十幾個學生考慮得更周到、細致。
③家長參與評價。對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勞動,學生在家的實踐由家長給予評價。
④教師評價。在上述的基礎上,再由教師對學生作全面的評價,重點放在總結經驗,明確下一步的努力目標上。
可以相信,不斷加強勞動教育,堅持學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開展有益的勞動競賽,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技能,而且定能培養(yǎng)出一代有知識愛勞動的高素質學生。
參考文獻:
[1]蔣志峰.從人腦功能發(fā)展看勞動技術教育.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1999,3.
被稱為“教育思想泰斗”的瓦西里·亞力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是前蘇聯最偉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所領導的帕夫雷什中學被列為世界上著名的實驗學校?!豆竦恼Q生》 -書是其重要著作。全書以公民教育精神為主線,全面論述培養(yǎng)真正公民所進行的智能教育、文化知識教育、體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以及勞動教育。
一、知識教育——德育的起始階段
如果一個人不具備作為道德素養(yǎng)基礎的各種知識,那他的精神素養(yǎng)也將是不完美的,學生時期應該特別重視那些對心靈有教育意義的知識。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強調,少年期之所以道德不堅定,是因為知識有限,不會從書籍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和需要。因此他主張每個少年都應生活在書的世界中,善于閱讀,在書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奧妙和少年期遇到的矛盾,不能讓一個學習不好,并且對知識態(tài)度冷淡的人從學校畢業(yè)出去。如果一個學校不去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教育、科學、書本和文化的熱愛,那就算不上真正的學校。
真正的知識教育不是命令式的強硬灌輸。要讓學生學會思考,不要死背。教育者只有利用語言和情感的力量,走進學生的內心,使學生能真心對道德榜樣傾羨不已,產生驚嘆和敬仰的感情,真正感知道德的力量,否則知識只會在他意識的表面滑過去,并沒有真正進入他的心靈。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懂得教育的藝術,在學生心中點燃火花,即使在學生單獨行動的時候也不至于熄滅。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一個好教師首先應該能夠運用語言的力量和語言的質感來傳達感情。作為教育者的教師,他的任務就是要使每個學生的意識中渴望獲得知識的星火永不熄滅。
二、勞動教育——德育的關鍵階段
勞動教育可以促使人的責任感和自尊感的形成。教育的一個微妙秘訣是善于發(fā)現、找到并開拓確立公民感的勞動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之所以在道德上會犯錯,很大原因在于游手好閑,無事可做。人類的勞動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在勞動實踐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培育出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會使學生產生自豪感,激發(fā)崇高的精神。通過自己的勞動為別人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可以使學生用來衡量自己的勞動過程,在勞動中意識到“我是自己這一行的能工巧匠,我有一雙靈巧的手而感到自豪。因為我是勞動的主人,人們都尊敬我——所有這一切就意味著一個公民的真正誕生。”(第394頁)
責任感的培育是貫穿道德教育始終的核心過程。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民,必須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蘇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學生責任心的培養(yǎng),讓他們對自己種植的果園負責;對教室的衛(wèi)生負責;對自己的學業(yè)、成績負責……在這些小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上升到對社會、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一個人只有在感受到自己不僅僅是一個學生,而且是一個對別人的命運負有責任的人的情況下,他才能接受真正的教育,人對人的責任心,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的頂峰。(第254頁)
個體在接受道德教育并形成優(yōu)良道德習慣和堅定的道德信念及道德理想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挫折和困難,如果道德理想不夠堅定,可能會無端盲從。勞動是形成理想的強有力的手段,在勞動中才能彰顯一個人理想的實際效果和感受到因創(chuàng)造而產生的自豪感。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勞動具有強大的教育作用。幸福和充實的生活的源泉就在這里,在勞動中一個人才能確定自己的公民自豪感。
三、情感教育和美感教育
一德育的主要途徑
“一種理想只有在與美感,與人的高尚情操牢牢地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成為個人最寶貴的東西,成為他心靈的財富。”(第275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孩子情感的影響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情感感染在人的教育中起著很大的作用。要使得情感認識深入到人的內心深處,使得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實現統(tǒng)一,要培養(yǎng)一個人懂得用心靈去感受別人的內心世界,培養(yǎng)善良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感,要有世界上發(fā)生的事情都與我相關的意識,這樣才能在良好的情感環(huán)境中形成道德情感,養(yǎng)成一個人最細膩的感情,從而能夠以強大的自豪感和信念的力量,支撐一個人道德習慣、道德信念以致道德理想的形成,否則只會導致道德上的冷漠。
美作為影響少年心靈的一種微妙而又細膩的手段,是陶冶學生道德情感的有效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敏銳性最強有力的手段。認識觀念世界是少年期的特征,但是為了從觀念中受到教育,少年們應當感到并體驗到它的美。這能使人的精神變得高尚起來。(第304頁)因此,他主張要讓學生們在美的照耀下,回歸大自然,在自然美中、在藝術作品中、在音樂和繪畫中豐富精神世界和需求,體會到真正的美。同時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運用榜樣的力量使得學生感受到作為一個人所應具備的美。在道德實踐中,要以這種美德標準來指引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語言是最重要的教育工具,要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們發(fā)散思維、學會思考和欣賞。教師運用語言讓孩子們感受到、體驗到所看到、所聽到的東西的美,而美就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語言進入了孩子們的心靈。許多“難教”的孩子,正是在這樣的課堂上,學會了思考,開啟了智慧,發(fā)展了思維,培育了感受美的能力。
一、以幼兒生活為中心,實施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
陶行知在普及幼兒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不僅解決了幼兒教育的辦學方向問題,而且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針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科學的探索。
1.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實施健康的教育。
陶行知針對當時中國國民體質的實際狀況,十分重視兒童的體質教育,把保障兒童健康看作是幼兒園的一項首要工作,一再強調“兒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緊”。[1]他曾明確要求幼兒教師要把兒童健康當作幼兒園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以實施健康的教育。”[2]他認為教師要針對幼兒的實際生活,向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衛(wèi)生常識教育,如飲食衛(wèi)生、睡眠衛(wèi)生、活動衛(wèi)生等,使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自覺維護身體健康。另外,教師還應組織好室內外活動,使幼兒的體格得到鍛煉,促進兒童身體的正常發(fā)育。
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
陶行知一貫重視兒童的道德教育,“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3]在他看來,“建筑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4]而“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5]所以,陶行知對幼兒德育尤為重視,強調“真人”的培養(yǎng)要從幼兒抓起。
3.加強科學教育,培養(yǎng)人才幼苗。
陶行知認為科學教育是關系到國家強弱、盛衰的大事,兒童科學教育的意義也在于此。他指出:“現在是一個科學的世界。在科學的世界里應該有一個科學的中國,科學的中國要誰去創(chuàng)造呢?要小孩子去創(chuàng)造!”[6]為此,他還進一步強調:“科學要從小教起。我們要造成一個科學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兒童上去加工夫培植。”[7]在他看來,兒童的科學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運用與訓練,只有讓孩子不斷地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又動腦,才能讓孩子發(fā)現科學的奧妙,激發(fā)學科學的興趣。
4.倡導幼兒美育,陶冶健全人格。
陶行知認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徑和手段是通過環(huán)境、藝術和校容、校貌來陶冶兒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環(huán)境和人格陶治,很有密切關系。”[8]他在創(chuàng)辦曉莊幼稚園和育才學校時,就特別注意校址的選擇,不僅環(huán)境優(yōu)美、雄闊,而且社會風氣優(yōu)良、淳樸。他認為幼兒教師要帶領兒童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創(chuàng)造優(yōu)雅的園內環(huán)境開始,建設一個“布置適宜,錯落有致,清雅幽靜,幾凈窗明”的幼稚園,使幼稚園成為“健康之堡壘,藝術之環(huán)境”。[9]可見,重視幼兒園環(huán)境的改善、建設和美化,是一件關系到幼兒人格陶冶的大事,馬虎不得。
5.重視勞動教育,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品德。
陶行知指出:“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在他創(chuàng)設的鄉(xiāng)村幼稚園里,還有因地制宜辦的兒童小農場,讓幼兒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不僅從小培養(yǎng)了孩子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對開發(fā)幼兒智力,提高他們接觸和認識環(huán)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來,真正的勞動是以實踐為基礎,以思想為指導,以創(chuàng)造為目的的。這就告訴我們,幼兒的勞動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擦擦桌椅、掃掃地上,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勞動過程中,使幼兒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勞動的價值,養(yǎng)成勞動既快樂又光榮的思想感情,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對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和方法的重新審視:內容生活化和動手“做”科學
孩子勞動好處多
現在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總是集父母的寵愛于一身,父母會因為心疼孩子或者擔心耽誤孩子時間而盡量不讓孩子勞動。然而,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對456名青少年多年追蹤調查發(fā)現,愛勞動的孩子比不愛勞動的孩子生活得更愉快、更豐富。另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四省市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態(tài)的調查也顯示,那些能在家里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孩子,比不從事家務勞動的孩子成績也相對優(yōu)秀。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孩子從小愛勞動是早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究竟,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有哪些益處呢?
首先,培養(yǎng)孩子為自己服務的勞動能力,可以培養(yǎng)他的獨立意識。父母從孩子幼兒時期就開始對他進行勞動教育,讓孩子獨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夠促進孩子獨立性的發(fā)展。很多幼兒老師反映,有些孩子到了幼兒園不會自己吃飯。其原因是在家中,父母都是把飯嚼碎喂給孩子,所以孩子還沒有學會自己咀嚼。由此看來,過度的溺愛孩子對于他們的成長是有害而無利的。只有培養(yǎng)了孩子的獨立性,當他們走出父母羽翼的保護時,才能從容地面對獨立的生活。
其次,培養(yǎng)孩子為他人服務的勞動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孩子樂于助人的優(yōu)良品質以及責任感。在完成自己的事情之余,積極的幫助家人、老師或者同學是擁有責任感的一種體現。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培養(yǎng)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孩子責任心的培養(yǎng)對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而責任心本身也是孩子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人格。
另外,勞動還能夠促進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在幼兒期間進行一些勞動鍛煉,可以促進孩子肌肉及組織的發(fā)育;勞動需要手腦的協調并用,在孩子動手完成勞動的時候,能夠促進大腦細胞的發(fā)育。所以,勞動使孩子在增強自身體質的同時,也會促進他的智力發(fā)展。此外,勞動可以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并且讓孩子在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同時學會珍惜。
那么應該如何正確地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呢?
引起孩子的勞動興趣,可寓游戲于其中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孩子的興趣,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地熱愛勞動。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則是游戲,并且他們總是從游戲中獲得快樂。所以有人說,“兒童是游戲的化身、游戲的精靈、游戲的天才!游戲是兒童自由生命之依靠,兒童本真存在的確證?!币虼?,家長們可以寓教于樂,將勞動與游戲結合起來。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設計有趣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勞動、明白勞動的意義。
在嬰兒后期游戲出現,而到了幼兒時期就出現了角色游戲。角色游戲就是孩子通過模仿大人的行為來反映現實生活。孩子出于好奇會模仿大人日常的樣子來玩“過家家”。在這期間,孩子可能不明白這些行為的實際意義,只是對這些勞動充滿期望,想自己嘗試一下。那么,父母在這個階段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指導孩子應該如何做,幫助孩子克服其中的困難,解釋這些勞動的意義。父母可以采用角色游戲來訓練孩子整理衣服、疊被子、清潔衛(wèi)生等等。此外,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時,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與孩子一起勞動,在勞動中教會孩子如何熱愛勞動,如何熱愛生活。比如,每天都整理桌椅、用抹布擦桌子,并從中體會到快樂,從而潛移默化中讓孩子養(yǎng)成勞動的習慣。與此同時,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孩子除了在家,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幼兒園中度過的,因此老師們要重視在園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在這里不僅能夠訓練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孩子們之間的合作勞動能力。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不同難度的勞動任務,比如在“娃娃家”,讓孩子幫助娃娃梳頭、穿衣服、疊衣服、收拾玩具、整理床鋪等等,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將孩子們進行分組,各組分別進行各自的任務。例如讓孩子們共同培育一個植物,每天為它澆水,細心的照顧,一段時間后看哪一組的植物生長得好?;蚴谴蠹乙黄鸷献鞔驋呓淌摇⒄硗婢?,每個人各司其職,共同為了教室整潔而努力。這樣的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之間互幫互助的精神,同時也能夠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幼兒期是責任心產生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給予必要的刺激和幫助,這種勞動能力就會迅速發(fā)展起來,并且能夠產生長久的影響。
對孩子的勞動要及時肯定與鼓勵
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實施意見
各監(jiān)區(qū)、相關科室:
根據司法部及我省監(jiān)獄管理局的統(tǒng)一部署,我獄將在全體服刑人員中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切實做好這項工作,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現結合我獄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對服刑人員進行“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言簡意賅,寓意深刻,標準鮮明,導向明確,涵蓋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本質要求,對于進一步匡正社會風氣、提高文明程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服刑人員中大張旗鼓地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可以有效地矯治她們的犯罪思想,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她們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促使她們加速改造,早日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合格公民。
二、“榮辱觀”教育的方法、步驟
(一)民警學習、提高、統(tǒng)一認識階段
各監(jiān)區(qū)、科室領導及民警要認真學習司法部、省監(jiān)獄管理局有關文件精神,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提高教育改造質量的基礎性工作和長期任務,納入到對服刑人員的日常思想教育改造中。
(二)宣傳發(fā)動階段
我獄將通過《女監(jiān)新報》等輿論工具廣造聲勢,女監(jiān)新報將開辟專欄,刊登有關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文章;各監(jiān)區(qū)及相關科室要根據自身實際,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努力營造積極、鮮明、和諧的監(jiān)區(qū)文化環(huán)境,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三)組織實施階段
在“榮辱觀”教育過程中,各監(jiān)區(qū)可以“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力爭使活動開展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讓廣大服刑人員易于接受,達到預期效果。
1、發(fā)揮監(jiān)獄警官的示范作用,搞好大會宣講、課堂教學和個別談話教育。
2、邀請社會專家學者、英模先進、回頭浪子、青年志愿者到監(jiān)獄作報告,開展典型教育和感召教育。
3、要加強與服刑人員家屬的聯系,注意發(fā)掘典型事例,引導服刑人員以社會主義榮辱觀處理家庭、財產、人際關系。
4、采取座談會、演講會、征文比賽、小品等多種形式,調動服刑人員自學互學積極性,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導自己的改造行為。
進行“榮辱觀”教育,還應該做好幾個“結合”:即,與我獄正在開展的反脫逃警示教育相結合;與“規(guī)范執(zhí)法行為,促進執(zhí)法公正”專項整改活動相結合;與創(chuàng)建“規(guī)范化監(jiān)區(qū)(分監(jiān)區(qū))”活動相結合;與安全生產相結合;與整治監(jiān)管秩序、落實服刑人員改造行為規(guī)范相結合。通過服刑人員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提高教育改造質量,促進監(jiān)獄工作發(fā)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四)年度總結階段
各監(jiān)區(qū)、分監(jiān)區(qū)將“榮辱觀”教育活動的詳細記錄及教育成果于12月份用書面形式報送教育科。
望各監(jiān)區(qū)、相關科室接此意見后,認真組織,扎實工作,將對服刑人員的榮辱觀教育落到實處。各監(jiān)區(qū)、分監(jiān)區(qū)將教育計劃務必于4月25日前報教育科。
附:“榮辱觀”教育活動配檔表
“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配檔表
時間
教育重點
教育方式
參與書目
4月
以熱愛祖國為榮
以危害祖國為恥
讀書、座談會等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愛國先輩的故事》、《共和國之路》、《中國改革開放史》、《國情國策》等
5月
以服務人民為榮
以背離人民為恥
上大課、讀書會等
《好人徐虎》、《李素麗的故事》、《張思德的故事》等
6月
以崇尚科學為榮
以愚昧無知為恥
觀看錄像、編排情景劇等
《科學的力量》、《科學家的故事》、《科學是一種精神》、《罪惡的》等
7月
以辛勤勞動為榮
以好逸惡勞為恥
報告會、勞動競賽等
《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與就業(yè)指導》教材等
8月
以團結互助為榮
以損人利己為恥
專題討論等
《人生與道德講義》、《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名人名言》等
9月
以誠實守信為榮
以見利忘義為恥
專題討論等
《人生與道德講義》、《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名人名言》等
10月
以遵紀守法為榮
以違法亂紀為恥
征文等
《遵紀守法的故事》、《法律常識》教材等
11月
以艱苦奮斗為榮
以驕奢逸為恥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領域,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勞技教育特別是它的基本渠道――勞動技術教育課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勞動技術教育課作為以理論學習相實際操作結合為主要特征的課程,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獨有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勞動技術教育課是指導學生生活、生產的技術教育,而創(chuàng)新往往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生產。
其次,勞動課中技術思維占主導地位。技術思維的特點是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而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在創(chuàng)造力的開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勞技課的開展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制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開展的幾個問題:
1.現有的小學教育教學評估管理制度制約了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開設。現在所存在的問題:對于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開設與不開設一個樣,滿腦袋的成績,分數至使勞動技術教育課和其它藝體學科無法正常開設,加上對勞動技術教育課的評價機制不健全,管理上的薄弱也是勞動技術教育課得不到有效開設的主要原因。
2.很多學校在勞動技術教育課開設上的專業(yè)師資匱乏,其任課教師多為其它學科教師兼任或接近退休的老教師擔任,由于勞技課程內容涉及面很廣,且專業(yè)性強,此類教師很難勝任教學任務,造成質量不高。另外,經費設備不足,實踐基地缺乏,無法適應教學的需要,這些都是嚴重制約著勞動教學的正常開展的原因。
3.勞動技術教育課教學的教改力度不足,很多人認為勞動技術教育課就是“干活課”,落后的課堂教學無法發(fā)揮勞動技術教育課的固有價值。
為加強勞動技術教育課在小學的正常開展,我們社會、學校、家庭要提高對勞動技術教育課的認識,特別是各級教育、行政、裝備部分,要加大對勞動技術教育課開設、管理、投入、研究力度,使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開設逐步走上規(guī)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軌道。
在勞動技術教育課課堂教學上,我認為還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勞動技術教育課的教學中,要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于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勞動技能的訓練,增強動手能力。既不能以講授示范代替學生的操作訓練,也不能以單純的勞動代替勞動技術課的教學,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tǒng)一。
2.注意加強現場教學、直觀教學,特別是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操作要領。根據學校條件或教學需要,可實行分組教學,分散或集中使用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