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對勞動教育的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勞動教育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勞動教育的建議

第1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勞動技術課程;勞動體驗學習;生涯教育

張德偉,東北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世界勞動教育的兩大源流

從教育史的角度來考察,自學校教育這種正規(guī)教育形式產生以后,教育就與生產勞動分了家,教育與生產勞動的割裂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到了近代職業(yè)教育產生以后。雖然職業(yè)教育是與經濟和職業(yè)直接相關的,但是由于職業(yè)教育是與普通教育相對而言、作為雙軌制中的旁軌而出現并演進的,所以一直到19世紀末近代教育終結時,普通中小學仍然實施的是與生產勞動不甚相關的知識教育和學術教育。而將勞動教育引入普通學校之中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近代教育向現代教育過渡時期的事情。

從世界范圍看,在普通中小學中引入勞動教育有兩個源頭:一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沿著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思想理論和實驗實踐的譜系發(fā)展開來,創(chuàng)立了“勞作學?!蹦J胶汀白鲋袑W”模式;二是在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教育和生產勞動關系的學說,創(chuàng)立了“統一勞動學?!蹦J?。雖然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點上,這兩大理論體系具有共同性,甚至在新型學校直接針對舊學校的傳統教育這一點上,兩者也有共同點,然而由于這兩大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在理論基礎和終極目標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所以世界上中小學中的勞動教育可以說有兩個源頭。

二、世界勞動教育的兩個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許多國家將勞動引入學校課程和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創(chuàng)造了多種勞動教育模式。這些模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一,重視勞動教育與經濟、生產、職業(yè)的關聯及其效果,單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比較典型的有蘇聯及其后的俄羅斯在中小學中實行的勞動與綜合技術教育、德國中小學實行的勞動技術教育、法國中小學實行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其二,不特別注重勞動教育的經濟效果,側重于其人格陶冶功能,不單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而將勞動教育寓于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比如,日本主要在社會科、技術與家政科、“道德”時間、綜合學習時間、特別活動等課程教學和勞動體驗學習等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

(一)通過專門的勞動課程實施勞動教育――以德國的勞動技術教育為例

在德國,各州普遍重視對中小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其勞動技術教育不是雙元制職業(yè)教育中的職業(yè)訓練,而是為雙元制職業(yè)教育奠定基礎的“職前普通教育”,具有“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yè)教育”的性質,[1]各州“把它視為學生職業(yè)生活和走上社會的重要準備和基礎,是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

早在20世紀50年代,德國就在普通學校里實行了基本的技術經濟教育。1964年,德國教育委員會提出《關于在主體中學建設勞技課程的建議》,主張將勞動技術教育引入主體中學之中,在主體中學開設勞技課,其“勞技教學”“具有自身獨立的形式,而不是其他課的附屬”。這樣,勞技課就確立了獨立的學科地位。自此,德國的勞動技術教育大體經歷了學科建立階段、學科調整階段和學科改革階段三個階段。

德國的勞動技術教育貫穿在基礎教育的全過程之中。在小學階段(1-4年級,有的州把5-6年級視為小學的延續(xù)),各州勞動技術教育的課程名稱不一,一般叫作“常識課”,即勞技課程包含在常識課之中。例如,巴伐利亞州小學各年級常識課每周4節(jié),其中2節(jié)為史地、自然常識,2節(jié)為手工勞作[2](另有資料表明,該州小學1年級的勞作課為每周1課時)。其中的“手工勞作”就是勞技課,其教學內容主要有紙工、編織、木工、陶器等。巴伐利亞州和勃蘭登堡州小學勞技課的設置情況如表1、表2所示。[1]

在中學第一階段(綜合中學、實科中學、主體中學的5-9或10年級),開設勞技課,各州勞技課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綜合技術課”“勞技課”“勞動―經濟―技術課”等30多種。各州勞技課的基本目標在表述上不盡相同,其相同部分可以歸納為:對學生實施全面的勞動、經濟、技術教育,使他們具備適應目前及將來生活的基本能力;引導學生有責任心地、高度負責地從事生產和勞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環(huán)境的行為;幫助學生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yè),使他們有能力在技術和經濟影響越來越大的社會中謀求發(fā)展。[1]其課程內容各州也不完全一樣,其相同部分主要有:自我服務方面的勞技分支專業(yè),如家政、營養(yǎng)與烹飪、紡織品材料與加工等;技術及職業(yè)準備方面的勞技分支專業(yè),如金工、木工、電子電工等;經濟學、信息學、環(huán)境科學方面的分支專業(yè)等。[1]巴伐利亞州、勃蘭登堡州和柏林州中學勞技課的課時分配情況分別參見表1、表2和表3。

表2 勃蘭登堡州技術和社會經濟教育概況

學段 小學 中學

中學第一階段 中學第二階段

1-4年級 5-6年級 綜合中學 文理中學 實科中學 文理中學高中部

形式 含在常識課中 必修課 必修課/選修課 必修課 必修課/選修課 技術、信息或經濟課作為選修課

課時/周 2 2/2或4 2 2/3 2

表3 柏林各類學校勞技課課時分配情況

學校類型 7年級 8年級 9年級 10年級 形式

主體中學 4 4 8 8 必修

實科中學 0/4 0/4 2/4 2/4 必修/選修

綜合中學 1/4 2/4 2/3-6 2/3-6 必修/選修

在中學第二階段(10或11年級-12年級),有的州(黑森州、不萊梅州、勃蘭登堡州等)也開設一定的勞技課,如表1所示,巴伐利亞州的部分完全中學在11年級開設勞技課;再如表2所示,勃蘭登堡州的文理中學高中部將勞動技術作為專業(yè)開設選修課。

德國開設專門的勞動技術課程有其特定的價值取向。比如,1964年,德國教育委員會對于在主體中學中設置勞技課提出的建議期望,勞技課能夠“幫助學生熟悉了解當代生產、服務等領域內各種職業(yè)的基本特征,并為其今后能做出明智的職業(yè)選擇奠定基礎”。[3]441969年,德國各州文化教育部長常設會議對改革主體中學提出的建議期望,主體中學7-10年級的勞技課要擔當經濟―勞動世界的入門指導的任務。[3]441987年,德國各州文化部長常設會議指出,學校勞技課教學的任務是使所有年輕人學會及時調整自己以適應隨時可能出現的與勞動、技術、家政、經濟等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3]45這些意見比較充分地說明了德國勞技課的獨特作用。

(二)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實施勞動教育――以日本的勞動教育為例

與通過專門的勞動課程實施的勞動教育不同,日本通過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實施的勞動教育是另一種模式。

二戰(zhàn)后,日本確立了智、德、體協調發(fā)展的教育方針,因此勞動教育在日本沒有十分顯著的位置。然而,日本的中小學開展一定的勞動教育是確切無疑的。1947年制訂、2006年全面修訂的《教育基本法》對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內容作了如下規(guī)定:為了實現“完善人格”等教育目的,要實現“重視(教育與)職業(yè)和生活的關聯,培養(yǎng)尊重勞動的態(tài)度”等教育目標。1947年制訂、2007年重大修訂的《學校教育法》對勞動教育也相應地作了規(guī)定:義務教育要實現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關于職業(yè)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尊重勞動的態(tài)度和適應個性選擇未來出路的能力”;高中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在發(fā)展、擴充義務教育的成果的基礎上,“(使學生)基于對在社會上必須履行使命的自覺,適應個性,決定未來的出路,提高普通教養(yǎng),掌握專門的知識、技術和技能”。

筆者以教育與經濟、職業(yè)、勞動的關系為線索,考察日本現行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習指導要領,發(fā)現日本的課程分為學科課程、時間課程和活動課程,三類課程中有關勞動教育的內容:

社會、地理歷史、公民學科。小學“社會”科:參觀、調查當地人們的生產和販賣工作;參觀、調查和查詢當地人們生活所需的飲用水、電、燃氣的確保和廢棄物的處理;調查所在縣(都、道、府)的主要產業(yè)的概況(3、4年級);調查和查詢日本的農業(yè)與水產業(yè)、工業(yè)生產、信息產業(yè)與信息化社會的狀況(5年級);調查和查詢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與日本有密切聯系的國家人們的生活狀況(6年級)。初中“社會”科:在“地理領域”,認識日本國內產業(yè)的動向,概觀其特色;考察以產業(yè)為核心的地區(qū),把握其區(qū)域特色。在“歷史領域”,理解古代日本列島農耕的擴展與生活的變化、中世紀農業(yè)等各種產業(yè)的發(fā)展、前近代產業(yè)與交通的發(fā)展、近代日本的產業(yè)革命與近代產業(yè)的發(fā)展、現代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和經濟迅速發(fā)展與國民生活的提高。在“公民領域”的“我們與經濟”單元,教授“市場的作用與經濟”“國民生活與政府的作用”等內容。高中“地理歷史”學科:“地理B”科目中設有“現代世界的系統性地理考察”單元,教授“資源、產業(yè)”等內容。高中“公民”學科:“政治與經濟”科目中設有“現代社會的各種課題”單元,教授雇用與勞動、產業(yè)結構變化與中小企業(yè)、農業(yè)與食材等問題。

家政、技術與家政、“家政”學科。小學“家政”科:了解在家庭中支撐自己和家庭成員的生活的是工作,能做自己分擔的工作;想方設法快樂地飲食;學習烹飪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衣服的穿著和整理以及房間的整理、整頓和清掃的方法;制作生活上有用的物品。初中“技術與家政”科:在“技術領域”,設有“材料和加工技術”單元,對“利用材料和加工技術的制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進行指導;設有“能量轉換技術”單元,對“利用能量轉換技術的制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進行指導;設有“生物培育技術”單元,對“利用生物培育技術的栽培和飼養(yǎng)”等進行指導;設有“信息技術”單元,對“關于數碼制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進行指導。在“家政領域”,設有“飲食生活與自立”單元,對“日常食物的烹飪與當地的飲食文化”等進行指導;設有“衣、住生活與自立”單元,對“衣服的選擇與整理”“住居的功能與居住方式”等進行指導。高中“家政”學科:“家政基礎”科目中設有“生活自立和消費與環(huán)境”單元,教授“飲食與健康”“被服管理與著裝”“住居與居住環(huán)境”等內容?!凹艺C合”科目中設有“生活的科學與環(huán)境”單元,教授飲食生活、衣著生活、居住生活的科學與文化等內容?!吧钤O計”科目中設有“飲食生活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衣著生活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和“居住生活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等單元,教授衣、食、住生活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方面的內容。

道德。小學:感知勞動的美好,為大家而勞動(1、2年級);知道勞動的重要性,不斷地為大家勞動(3、4年級);理解勞動的意義,知道服務社會的喜悅,為公共發(fā)揮作用(5、6年級)。初中:理解勞動的尊貴和意義,具有服務精神,致力于公共福祉和社會的發(fā)展。

綜合學習時間。小學:各學校要積極地采取自然體驗、社會體驗(志愿活動等)、物品制作、生產活動等體驗活動,以及觀察與實驗、參觀與調查、發(fā)言與討論等學習活動。初中:各學校要積極地采取自然體驗和職場體驗活動,志愿活動等社會體驗、物品制作、生產活動等體驗活動,以及觀察與實驗、參觀與調查、發(fā)言與討論等學習活動。高中:各學校要積極地采取自然體驗和就業(yè)體驗活動,志愿活動等社會體驗、物品制作、生產活動等體驗活動,以及觀察與實驗實習、調查與研究、發(fā)言與討論等學習活動。

特別活動。小學:在“班級活動”中,理解清掃等值日活動的作用和勞動的意義;在“兒童會活動”中,協力進行學校例行活動;在“學校例行活動”中,參加勞動生產與服務性例行活動。初中:在“班級活動”中,對于“適應、成長和健康安全”,要理解志愿活動的意義并參加該活動;對于“學業(yè)與出路”,要理解學習和勞動的意義,斟酌出路的適應性和利用出路信息,形成理想的勞動觀和職業(yè)觀,自主地選擇出路和設計未來。在“學生會活動”中,協力進行學校例行活動,通過志愿活動等參與社會。在“學校例行活動”中,參加勞動生產與服務性例行活動。高中:在“班會活動”中,對于“適應、成長和健康安全”,要理解志愿活動的意義并參與該活動;對于“學業(yè)與出路”,要理解學習和勞動的意義,理解出路的適應性并利用出路信息,確立理想的勞動觀和職業(yè)觀,自主地選擇和決定出路并設計未來。在“學生會活動”中,要協力進行學校例行活動,通過志愿活動等參與社會。在“學校例行活動”中,參加勞動生產與服務性例行活動。[4]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日本勞動教育都是“隱居”在其所在課程之中的。其所隱居的課程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體系,關于勞動的內容僅是其課程內容的一部分。

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實行課程改革時引入“勞動體驗學習”以后,日本表現出日益重視勞動教育的動向。日本的勞動體驗學習,是指“讓學生在一定的期間體驗實際社會的職業(yè),期望(達到)多樣化教育效果的學習活動”。[5]日本在1977年、1978年修訂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習指導要領時,將勞動體驗學習引入了中小學之中。當時,日本強調實行勞動體驗學習的背景大體是:其一,過去的學校教育陷入了“偏重智育”之中,學校“填鴨式地”教授大量的學科內容,而實行勞動體驗學習,就是為了糾正這種弊端;其二,伴隨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兒童們制作物品、培育生物的場合越來越少,因此希望學校通過有組織地開展“制作”和“培育”活動,讓學生體驗工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6]此后,日本的學校教育中關于勞動的體驗性學習活動不斷加強?!艾F在,作為兒童們直接體驗活動的一種,各地都在實施勞動體驗學習”。[5]從實施主體來看,日本的勞動體驗學習主要有三種:(1)以學校為中心進行的勞動體驗學習;(2)以行政機關為中心進行的勞動體驗學習;(3)以地區(qū)的組織和團體為中心進行的勞動體驗學習。[5]日本中小學在“道德”時間、綜合學習時間和特別活動中實行的關于生產、勞動的體驗性活動基本是這種勞動體驗學習。

三、當代勞動教育的新趨向:

通過生涯教育實施勞動教育

當代世界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國的教改趨向呈現多元化態(tài)勢。從宏觀上看,與勞動教育相關的教改趨向莫過于生涯教育(Carrer Education,亦譯為“生計教育”)的產生和發(fā)展。

在學校教育中推行生涯教育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時任美國聯邦教育總署署長馬蘭的倡導。馬蘭倡導生涯教育,最主要的是為了消除“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之間的鴻溝”,消除“學術與職業(yè)之間的藩籬”。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馬蘭倡導的生涯教育是一種“有組織的、綜合性的教育”。美國學者薩珀認為,不能把“生涯”作狹義的專門職業(yè)或者職業(yè)指導來理解,應該從廣泛范疇和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職業(yè)生活的人生全部生活之中來把握人的作用,人的作用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多樣化的,這樣應當把“生涯”理解為人的生涯發(fā)展。[7]那么,生涯教育就是促使人們在人生的各個生活階段,掌握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yè)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實現生涯發(fā)展的教育。在美國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形成了一場生涯教育改革運動。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的生涯教育又出現了新的發(fā)展勢頭。美國的生涯教育主要有四種模式,即以學校為基礎的模式、以家庭為基礎的模式、以雇主為基礎的模式和以地方寄宿制為基礎的模式。[8]其中,最基本、最廣泛的是以學校為基礎的生涯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把從幼兒園到中學后的職場或大學的期間分為四個階段:(1)從幼兒園至5或6年級的生涯認知階段;(2)6或7年級至10年級的生涯探索階段;(3)11-12年級的生涯定向階段;(4)中學后教育階段。[9]這樣,美國的生涯教育貫穿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各個生涯階段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和接觸勞動世界,探索和參與職業(yè)生活,為學生將來的職業(yè)選擇和定向作準備。美國中小學實施的生涯教育有多種形式,包括組織生涯教育活動和把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結合起來等等。

生涯教育在美國肇始以后,逐漸傳播到了西歐、美洲其他國家和日本等。生涯教育在被“嫁接”到輸入國的教育體系中時,其內涵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比如,日本自上世紀末和進入21世紀以來引入生涯教育后,其生涯教育成為自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重視與社會和職業(yè)的關聯的指導理念,在實踐中正在采取適應學生發(fā)展階段的系統性生涯教育政策。[10]但實際上,日本的生涯教育幾乎被當成了培養(yǎng)學生“理想的勞動觀和職業(yè)觀”的有效手段。

應當指出的是,生涯教育和勞動教育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只是由于生涯教育具有面向職業(yè)生活和勞動世界的特點,因而與勞動教育發(fā)生了交集,這樣,生涯教育只能說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一個平臺。

參考文獻:

[1]傅小芳,周儷.德國基礎教育中的勞動技術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5(2):35-40.

[2]姚靜.德國中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及啟示[J].基礎教育參考,2007(10):26-29.

[3]蕭楓.各國學校的特色教育[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1.

[4]文部科學省.小學校學指бI案[EB/OL].http://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news/080216/002.pdf.

[5]m地孝宜.地域M主Г巍蓋禾弳Y學のg踐と抗[J].國立オリンピック念青少年t合センタ`研究o要,2003年,第3號:225-232.

[6]高.學校教育における「作I活印工韋玀囊馕丁―その二つの教育C能を分析して[J].橫浜國立大學教育o要,1985年,第25號:89-104.

[7]崎尚子,家城子.アメリカの家庭科教育におけるキャリア教育にvする研究――教科分析を中心にして[J].富山大學人gk_科學部o要,2006年,第1第1號:139-147.

[8]李亦桃,周誼.淺談美國的生計教育及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3(9):14-20.

第2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 家長會 時間 家校合作

一、一年級首次家長會應在報到日召開

學生來到一所新學校,開始一個新學段,學生及家長對新學校不僅有著很多憧憬,也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針對我國中小學新生報到手續(xù)大多都是家長代為辦理這一實際情況,應在新生入學第一天下午召開新生家長會。

中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會應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學校層面的全校新生家長會,由校長親自主持。在家長會上校長應向家長介紹學校的校史,通報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特色、培養(yǎng)目標、管理方式、師資情況等,并對家校合作提出指導性的建議。第二階段是各班級班主任或輔導員組織召開的家長會,班主任或輔導員向家長介紹班級任課教師、班級工作的初步設想等。家長向班主任介紹孩子的家庭表現、性格特征、社會活動、特長、興趣愛好等情況。通過相互交流,縮短學校與學生間的相互適應期,有效開展個性化教育。

二、教改舉措實施前召開家長會

2015年7月,教育部聯合、全國少工委印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將推動在全國創(chuàng)建一批國家級勞動教育實驗區(qū),推動地方創(chuàng)建一批省級勞動教育實驗基地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帶動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深入開展。該《意見》的,必將在中小學引發(fā)大動作的教育改革。要讓勞動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開家長會,通過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努力,樹立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

在家長會上,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對學生應該從事哪些社會勞動、學校勞動和家務勞動,各類勞動的時間及應達到的目標等進行細化。明確各類勞動中家庭及學校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加強家校合作,為學生建立勞動檔案,將學生的勞動天數、每天的勞動時間、勞動成果等內容計入勞動檔案,真正讓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三、重大活動前召開家長會

學生參加重大活動,如校慶活動、社會重大活動的開幕式或閉幕式演出、社會重大活動的志愿者服務、學校組織的冬夏令營等社會實踐活動、學?;蚪逃鞴懿块T組織的國內外游學活動等,在活動之前開家長會,讓家長對活動有清楚的了解,并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以暑期夏令營為例,參加有意義的夏令營活動,能讓學生擴大視野,加深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一個優(yōu)秀的夏令營,活動內容的專業(yè)性非常重要,活動內容的設計要“學”和“玩”兼顧,適合孩子們的特點。夏令營活動主題的選擇非常重要,學生活動的組織難度很大,需要有一套系統的操作規(guī)范,需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在開展夏令營活動前開家長會,充分聽取家長意見,與家長共同設計活動內容與活動方案。

四、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即時召開家長會

現今資訊發(fā)達,時而會報道一些發(fā)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突發(fā)事件,如學生失聯、遭遇人身傷害、突發(fā)安全事故、自然災害等,即使突發(fā)事件不是發(fā)生在本校,也應即時召開家長會,家校聯合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意識、自我保o能力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例如,每當發(fā)生學生失聯事件時,總會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此時學校應即時召開家長會,根據學校的作息時間,對上下學途中、在校期間、在家時間等方方面面的安全教育與自我保護問題與家長溝通。針對可能發(fā)生的安全事件,與家長共同商討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方法,明確各自的職責,切實做好安全教育。

五、重要考試前召開家長會

畢業(yè)考、中高考,是中小學生的重要考試,在這些考試前召開家長會有助于緩解學生的考試心理壓力,提高考試成績。有助于家長準確了解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調整家長的期望值,促進家庭和諧。

由于我國的中高考決定學生的升學質量,整個社會都對這兩個考試給予高度重視。在中高考前,開一次家長會,對考試前考生的心理疏導問題、壓力緩解問題,及對考試期間的安全、生活保障等一系列問題,與家長進行溝通。指導家長做好考試期間的后勤服務,家校共同努力,讓學生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

六、農村中小學在寒假期間召開家長會

師生在寒假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春節(jié)的快樂中,利用寒假召開家長會的學校很少見,但對農村很多留守青少年而言,他們大多只能在過年那幾天才能與父母團圓。農村中小學應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將家長會安排在寒假,向家長介紹孩子的在校表現,與家長共同討論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留守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教育難度遠高于其他青少年。很多農村家長不懂教育、不會教育,使得這些青少年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愈發(fā)突出。針對這一情況,農村中小學應利用春節(jié)農民工返鄉(xiāng)這一時機召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不僅要向家長通報學生的各方面表現,還應對家長進行教育方法的指導。

七、每學期期中開一次家長會

每學期期中應例行召開一次家長會,并形成慣例,通過家長會對學生前半學期在校表現、學習狀況、存在問題等與家長進行深度溝通。由于家長會是在考試后召開的,還應就期中考試情況向家長單獨通報,但不要在全體家長面前公布學生的成績及考試排名。每學期期中家長會,有助于教師總結前半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與家長共同制定下一步的班級管理計劃和對學生個體的教育計劃,家校合作,為每位同學量身制定個性化的施教方略。班級的全體任課教師都應參加每學期期中家長會。任課教師更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長、潛質等個性特征,通過任課教師的介紹,不僅能讓家長了解并支持孩子的特長發(fā)展,也有助于家校合作,有效實施學生“個人課程”。

八、畢業(yè)前夕召開畢業(yè)班家長會

學校教育不僅要關心學生在校這幾年的發(fā)展狀況,更要關心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雖然學生即將畢業(yè),但學生還存在哪些成長中的問題、適合什么樣的后續(xù)發(fā)展等問題應該通過家長會跟家長溝通。

我國的家長很重視新生報到日,各級各類學校的新生報到日都有家長甚至親友團的熱情參與,但在學生完成本學段學習畢業(yè)離校時卻極少有家長的參與,這種現象與西方國家正好相反。目前,我國很多學校及教育研究者也在積極探討離校課程的建設問題,部分學校的離校課程形式多樣、有聲有色,但家長參與度卻不高。有效實施離校課程少不了家長的參與,在學生畢業(yè)前召開畢業(yè)班家長會,將學生本學段的學習狀況、各方面表現等向家長詳細匯報,就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問題與家長進行認真的交流,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建議,并與家長建立長效溝通機制,應提升到學校文化建設的高度給予重視。

九、成立家長學校,讓家長會常態(tài)化

家長學校并不是一個新鮮詞,很多學校都辦過家長學校,但真正運行得好,并得到廣泛認可的家長學校卻很少。

第3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 勞動現狀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Reflection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Li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Labor creates human, labor is the most basic condition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labor, the most basic human survival way is far from college students of new gen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consequences for the lack of labo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new generation, especially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the lack of labor, hope can cause the concern of the industry and make up this lesson in time for the new gener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reflection

眾所周知,與過去的大學生相比,現在的大學生具有更鮮明的特征。他們追求時尚與個性;生活散漫不拘小節(jié)隨意性強;政治與勞動觀念淡漠;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本文在分析了新生代大學生勞動缺失的原因以及勞動缺失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之后,對如何改善這一現狀作了較為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引起業(yè)內人士的關注并能及時給新生代學生補上勞動一課。

1 大學生勞動缺失原因探究

勞動是指人們使用工具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活動,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最基本條件。它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兩個方面。本文中“勞動”一詞,僅指“體力勞動”。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人并不是天生就不愛勞動,但當一個人所受的教育中缺失了勞動這一課時,他對勞動的漠視與排斥就毫不稀奇了。

1.1 家庭教育中勞動教育的缺位

家庭勞動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長樹立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培養(yǎng)勞動習慣以及從事一定家務勞動的教育活動。它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將來成為社會的合格建設者,培養(yǎng)其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質,發(fā)揮其聰明才智及動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在現代家庭中,主張教育孩子從小熱愛勞動的并不多見。教育的偏頗與社會流俗使得很多家長在價值取向、教育觀念和教育心態(tài)等方面走入了誤區(qū)。大學生不愛勞動在很大程度上與之從小缺失家庭勞動教育有關。

1.2 基礎教育中勞動教育缺失,高等教育中勞動平臺欠缺

中國的小學、初中雖然是義務教育,但始終脫離不了應試教育的樊籬,這使得絕大多數學生都是以學為主。盡管新大綱對中學生勞動技術課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明確規(guī)定,但大部分學校的勞動技術課形同虛設,常常被挪作他用。更令人傷心的是,在中小學教育中,勞動技術課不僅沒有正常進行,反而被某些老師當成了一種懲罰受教育者的手段,于是,勞動的真實面目及意義在學生心中便成了一個模糊概念。而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則一味地看市場臉色行事,完全根據市場的需要來設置課程,在“工具”與“人文”兼顧的《大學語文》課都“瘋狂瘦身”的情況下,勞動教育當然更無法在大學課程中有一席之地。

1.3 社會價值體系的嬗變

“勞動光榮”這句話正在不斷被人們質疑。在很多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句過時的口號。的確,勞動和勞動者在這個現實的、時髦的社會里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在影視作品中,占中國公民絕大部分的勞動人民形象也越來越單薄,甚至不見其蹤影,即使偶爾露臉,也是畏首畏尾、充當配角,甚至成為被取笑的對象。這些現象不僅導致了年輕學子們對勞動的輕視和蔑視,導致了學生對勞動價值的否定,甚至還左右著他們的人生方向。

2 大學生勞動教育缺失的后果

筆者曾以下列問題在一定范圍內對大學生做過調查:

第一,作為大學生,你怎樣看待校園勞動?勞動光榮嗎?為什么?第二,作為大學生,你參加過的校園勞動有哪些?你認為還有哪些勞動你們可以勝任?你主張在讀大學時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嗎?為什么?第三,你怎么看待學校將一定的勞動任務承包給一些家境相對貧困的學生?為什么?第四,在大學生活中,沒有適當的體力勞動會對學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為什么?第五,對在校期間的勞動內容與形式,你有什么建議?

贊成在讀期間有適當勞動的占58.6%;中立的占35.7%;其他5.7%; 44.6%的大學生認為勞動光榮但很辛苦;少部分學生認為勞動不僅不光榮,而且還“恥辱”,因為那是“沒本事、愚蠢”甚至“下賤”的代名詞;參加過校園勞動的占33.1%(但基本上都是搞寢室衛(wèi)生);沒有參加過的占63.1%;其他占3.8%;主張在大學里安排學生適當體力勞動的占60%;對大學生活中無體力勞動,認為有影響的占50%;無影響的26.9%;影響不大的19.2%;其他3.9%;對校園勞動內容和形式,主張校內勞動與校內外兼職相結合的占26.9%;認為只要不與學習相沖突就可以的占38.5%;認為勞動必須有償的占34.6%。

3 解決大學生缺失勞動教育問題的對策

第一,糾正錯誤觀念。勞動是光榮的,不勞而獲才是可恥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歷史,勞動改變了世界。勞動能讓人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勞動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將來能較好地融入社會,都有很好的推動與促進作用。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為學生闡說勞動光榮這個觀點。大學生,尤其是職業(yè)院校的大學生,他們的工作崗位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如果沒有對勞動的正確態(tài)度、情感,那是教育的失敗,也是學生人生的悲哀。

第二,了解就業(yè)形勢。學生和家長都應該全面了解目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趨勢,了解社會對勞動市場人才的結構要求。雖然人才市場供多于求,但在同等專業(yè)水平的前提下,任何一家用人單位都更愿意接受具備吃苦耐勞,具備良好勞動品質的學生。家長和學生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并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培養(yǎng)這一品質,以便就業(yè)之需。

第三,溯源追根,家校結合,修正學生勞動行為。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兒子的信》中專門提到勞動這一章節(jié)。他告誡兒子,人的志向和人生的幸福,必須通過勞動才能實現?!爸挥型ㄟ^勞動,人的志向才能跨上智慧的、創(chuàng)造的、科學的大道”?!笆裁词巧畹淖畲髽啡??我認為,這種樂趣寓于與藝術相近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之中……如果一個人熱愛自己從事的勞動,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使其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充滿美好的東西”。

第四,設置勞動課程、力爭全面發(fā)展。目前大學課程設置,少有將勞動作為一門課程來體現的,這有悖于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與大學的職能,因此,這必須得到修正:首先,將勞動納入正式課程。新疆農業(yè)大學連續(xù)八年組織學生進行摘棉勞動,這一活動的發(fā)起人雒秋江(校長)說:“勞動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內容,學校有責任如此做。而且,摘棉勞動是學生了解社會、理解生活的好窗口,勞動是學生立志過程中無言的導師。”他把勞動納入正式課程,記入學分,這讓他的學生和學生家長都受益無窮。其次,我們還可以在其他學科中加強對勞動概念、態(tài)度、情感的滲透,然后以隱性課程中的體驗與體驗課程來給學生進行適當的勞動技能方面的訓練,還可以給學生安排勞動周。第五,讓做義工成為一種制度。國外很多大學,特別是好的大學非常注重對學生個人品格、領導才能及特點的培養(yǎng),他們認為做義工不僅可對社會作貢獻,也是完善一個人美德的途徑。你獲益于社會,你就應當回饋社會,這樣社會才會團結,才會進步。所以,國外中學生必須要做多少個義工,拿多少個學分才能順利畢業(yè),才能進入著名的高等學府,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兆先等主編.家庭教育詞典:58.

第4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一、學習貫徹《總體方案》文件,分層開展培訓

1.組織參加《總體方案》專題視頻報告會

2020年12月24日,區(qū)教體局組織各科室負責人參加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組織的學習貫徹《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專題視頻報告會。深刻了解《總體方案》出臺的背景、過程和意義,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fā)展方向,是樹立正確辦學方向的指揮棒,報告會解讀了《總體方案》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貫徹要求。讓全體教體系統職工全面了解了《總體方案》精神實質、總體部署,及對五個方面22項重點任務。

2.區(qū)教體工委及時傳達學習貫徹《總體方案》文件精神

《總體方案》頒布后,我局高度重視,區(qū)教體工委書記、教體局局長分別于3月24日、4月22日先后到市教體局,就《總體方案》文件精神要求,與分管部門領導進行磋商座談。并于4月19日,徐永生第一時間主持召開班子成員、教體機關全體成員、各中學中心學校校長擴大會議,組織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學習《總體方案》文件,也明確了督導室領導、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牽頭負責,確保了這項工作有人抓。會議強調,一要強化政治擔當,深刻學習領會關于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論述精神,增強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二要堅持對標對表,全面對照《總體方案》,以破“五唯”為導向,破立結合,努力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三要抓好學習宣傳。既要扎實抓好教育系統干部教師的全員培訓輔導,還要注意開展面向家長、學生、社會公眾的宣傳引導,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營造改革良好氛圍。

3.各中學中心學校多種形式學習《總體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學、中心學校通過班子會議、支部會議、半月例會、教職工大會、黨小組會議紛紛組織學習《總體方案》文件,深刻領會關于教育評價的重要論述精神。進一步做好學習培訓,做到應學盡學,應訓盡訓,做到人員全覆蓋。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具體的、細化的舉措,堅持破立并舉原則,圍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突出學校特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二、全面清理各項規(guī)章制度

根據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省教育廳、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區(qū)教體局及下屬學校對照《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負面清單》,對照清單,全面梳理相關規(guī)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與《總體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種做法規(guī)定,都必須堅決改過來,切實做到令行禁止。

依據負面清單中“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yōu)評先等掛鉤”規(guī)定,將依據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進行修改。

依據負面清單中“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yōu)闃藴湿剟罱處熀蛯W生”規(guī)定,廢除教育教學質量獎勵辦法(試行)文件,其中設置的中考獎和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測評獎。確保教育評價改革任務舉措落地見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構建特色的“五育”并舉全面培養(yǎng)體系

以立德樹人為主線。就是著眼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主線,貫穿于教育評價改革各項任務始終,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fā)展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多年來,我局圍繞立德樹人,在教育評價改革做了積極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1、突出德育實效

為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落地落實,區(qū)教體工委制定《區(qū)教體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對學習教育工作作出時序安排。機關黨支部在統一征訂學習資料的同時,編輯整理最新講話精神學習資料,每周一開展學習交流,豐富大家黨史學習內容。全區(qū)各中小學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黨史知識展板等宣傳陣地,白澤湖中心學校采取制作黨史音頻、大橋中心學校羅嶺初中請志愿軍老戰(zhàn)士到校上團課、講黨史,大楓初中朝陽路小學組織學生到獨秀園紅色教育基地研學,大橋中心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內容打造黨史“云”課堂,還有的學校推出一期爭當“學黨史小達人”在線答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手抄報、出一期黨史百年天天讀主題板報、自創(chuàng)繪本、分享閱讀、課本劇展演,以及邀請知名作家進校園等一系列的讀書活動,在陶冶學生道德情操,豐厚學生文化底蘊同時,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全區(qū)中小學校宣傳員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輩,重溫入黨誓言。內容豐富多彩,學習入心入腦。此外葉祠、朝陽科普社區(qū)聯合區(qū)科協、葉篤正氣象科普館聯合開展全國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參觀了葉篤正生平陳列館和氣象科普館,普及了氣象科學知識,孩子們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fā)揚葉篤正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科學不畏艱難、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偉大精神,從小樹立科技強國夢想?!?/p>

2、提升智育水平

為進一步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區(qū)先后隆重舉行2019年“文學進校園”活動和2020年小學語文課外讀物講述比賽。區(qū)教體工委書記、教體局局長徐永生在致辭中指出,區(qū)“文學進校園”活動自2019年6月啟動以來,先后邀請著名作家葉兆言先生來講學,組織師生前往兩鄧故居、嚴鳳英故居等地采風,舉行妙趣橫生、別開生面的中學生成語大賽和首屆童書講述比賽。特別是疫情期間,小語人開展的“停課不停學,好書伴你讀”系列活動,童詩系列課程,溫暖和照亮了莘莘學子。他希望全區(qū)中小學堅持閱讀立校,推動“文學進校園”,讓校園彌漫書香。

活動中,師生同臺演繹,聲情并茂地為大家呈現了《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課外讀物作品,在講述過程中通過視頻短片的形式向與會人員展示了各自學校開展文學進校園的活動場景和近年來師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果。大橋葉祠小學程小鳳、吳飛的《花朵開放的聲音》和邱昱《稻草人》《舍身堵槍眼》等經典誦讀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繹。本次課外讀物講述比賽得到了各級媒體記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廣泛關注。市新華傳媒對活動進行全程直播,區(qū)融媒體記者對本次活動進行了跟蹤攝像報道。

3、強化體育鍛煉,堅持健康第一,開齊開足好體育課程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大橋中心學校舉行“多彩童年陽光成長”慶“元旦”體育大課間視頻展評暨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表彰大會,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朝陽路小學體育大課間活動及七所小學帶來的精彩紛呈的體育大課間視頻。師生整齊劃一的動作,昂揚飽滿的精神,矯健有力的步伐,贏得陣陣掌聲和歡呼聲。教體工委委員、副局長馬宏岱指出大橋中心學校舉辦的慶“元旦”體育大課間視頻展評暨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表彰活動,展現了大橋新時代好少年應有的風采,大橋新時代教育的風采;無論是大小學校都動了起來,孩子們在開心的學、在練,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堅持下去,將經驗傳授到區(qū)各校,將體育大課間活動的精神貫徹到每個孩子的心中。

4、增強美育熏陶,實施學校美譽提升行動

“3+X”進校園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黃梅戲、書法、武術三項活動為基礎,以國學經典、廉政文化、科技、發(fā)展、足球體育運動等為補充,STEAM課程,結對幫扶促融合

推進長三角教育一體化,促進有效融合,加快STEAM課程建設,與浙江省嘉興實驗小學結對幫扶,暑期開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精心打造“3+X”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品牌,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聘請名家專業(yè)指導,引領活動縱深開展。

素質教育亮點紛呈。(1)小學生足球躋身全市四強;(2)城區(qū)小學生田徑比賽,勇奪2個團體獎;(3)全市中學生社團文化節(jié),集體、個人雙豐收,5所中學、5名教師榜上有名;(4)成功舉辦全區(qū)“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小學生講故事和中學生演講比賽,并在市賽中獲得二、三等獎;(5)兒童閱讀研究推廣風生水起,引領全區(qū)青少年兒童邁入閱讀新境界。

5.加強勞動教育

為了增強學生們的勞動技能,鍛煉他們的意志,砥礪他們的品行,大橋中心學校在區(qū)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開展勞動教育現場會,研討了《區(qū)中小學勞動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參觀了勞動活動室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開展勞動教育,并暢談了今后如何進一步有效的實施勞動教育。余金明強調各校要本著“德智體美勞,五育齊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要有意識的將勞動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機結合校外活動中心的共性課程,開展好本校的個性化課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收獲知識和快樂。

四、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協同推進,確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決策、好的藍圖,關鍵在于落實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不同主體,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協同推進?!犊傮w方案》對教育評價改革作了整體部署,文件出臺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實,確保落地生效。

落實改革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把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根據《總體方案》要求,結合實際明確落實舉措。各校要狠抓落實,切實破除“五唯一”頑瘴痼疾。學??上刃性圏c發(fā)揮示范帶動作用,積極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經驗做法,及時總結、宣傳推廣各中學、中心學校在教育評價改革中的成功經驗,擴大輻射面,發(fā)揮示范帶動作用。

加強專業(yè)化建設。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導部門統一負責的教育評估監(jiān)測機制,發(fā)揮專業(yè)機構和社會組織作用。嚴格控制教育評價活動數量和頻次,減少多頭評價、重復評價,切實減輕基層和學校負擔。創(chuàng)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

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困惑一:齊抓共管、通力配合

當前,高考的競爭激烈沒有從根本上改觀,學生的課業(yè)與心理負擔未見緩解,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繁重的課外作業(yè)、上揚的學區(qū)房價等導致教育內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時就有比拼,社會大環(huán)境還在關注高考成績,在全社會要形成唯分數、唯升學論,還要有個過程,像一中四中高琦這樣名校,生源爆滿,學位緊張,以及房地產搶占先機,引進名校,提高升學率等方式吸引購房者。教育作為杠桿,只有讓全社會達成一致共識,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克服短視行為、功利化傾向;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

困惑二:加強聯動共同營造改革良好氛圍。教育評價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會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職盡責,帶動全社會形成科學的選人用人理念;新聞媒體也要加大對科學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傳解讀,增進社會共識;廣大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加強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舉措和意見建議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充分考慮教育評價改革的艱巨性、長期性。通過社會、學校家庭齊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健全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

1.加強學習,共同抓好《總體方案》的貫徹落實

擴大日常學習的范圍,不囿限于教育評價方面,增強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支部大會、黨小組會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學習研討,5月底前做到應學盡學、應訓盡訓,堅決把中央、省、市《總體方案》精神落到實處。

2.改革學校評價?!捌啤钡氖侵胤謹递p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立”的是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相應提出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一是完善幼兒園評價重點評價幼兒園科學保教、規(guī)范辦園、安全衛(wèi)生、隊伍建設、克服小學化傾向等情況;二是改進中小學校評價,重點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huán)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yè)負擔、社會滿意度等情況;普通高中主要評價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情況,突出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開展學生發(fā)展指導、優(yōu)化教學資源配置、有序推進選課走班、規(guī)范招生辦學行為等內容。

第5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一是網上在線學習時間長。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學習科目也增加,如初中二年級,學習科目達到8門(不含體育、美術、勞動技術科目),按平均每天每門科目線上學習時間為30分鐘計算,就需要4小時。

二是家長監(jiān)護責任不到位。家長監(jiān)護不足,青少年學生自我約束力不足,線上學習成孩子玩游戲的借口。如。。說:“上班時間,我們也只能留個手機給孩子自己進行學習,小孩平時就喜歡打游戲,無人監(jiān)管的時候不知道他是在學習還是打游戲?!?/p>

三是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長。??鎮(zhèn)第一小學5年級學生陳浩的家長反映說:“孩子完成每天線上學習、作業(yè)任務后,就是看電視,玩手機?!爆F在很多學生線上學習才能用家長的手機,屏幕較小,長時間下來,容易導致眼部脹痛、眼眶痛、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癥狀。

四是學生運動時間比較少。??直屬小學教師付玹老師說:“為響應疫情防控要求,我們倡議孩子盡量不要外出,學生運動的時間就比較少,長時間下來,是不利于孩子健康的?!?/p>

第6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從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我們對本校班主任的評價能力做了充分的調查,并和周邊兄弟學校(思源小學、東方小學、長樂小學)比較研究,認為班主任評價能力的建設對兒童健康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不容忽視。

一、調查的具體內容和方法

(一)具體內容。

(1)建立與學生進行道德談話的制度,靈活把握評價的“度”。

(2)分層管理、因材施教:偏愛問題生,博愛中等生,嚴愛優(yōu)等生。對每一個兒童的評價“底線”不一樣。

(3)注重對兒童勞動能力的評價。

(4)重視小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測量。

(二)調查方法。

(1)抽樣調查法:隨機抽查班級,觀其文檔建設,作業(yè)評語,素質報告手冊評語,激勵機制等。

(2)個案調查法:以一些典型事例佐證,提倡方法學優(yōu)棄劣,因而提升班主任對兒童的評價能力。

(3)座談法:組織座談會,班主任交流心得體會,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二、調查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個別班級的班主任沒有形成新的評價理念,漠視學生心靈的成長,沒有對學生恰當的激勵評價,認為分數才是硬道理,分數就是學生的全部。這種做法,源于當前對教師的評價重在教學業(yè)績,忽視育人環(huán)節(jié),而班主任本身的教育理念也很陳舊。

(二)有的班級的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呆板,沒有伸展性。比如“該生成績一般”、“該生團結同學”、“該生守紀律”等等無關痛癢的評價,在學生心目中是不會激起浪花的。這種現象,源于班主任缺乏熱情,對學生認識片面,對學生的評價應付了事。

(三)有的班級,評價方法值得稱道,但未留下教育筆記,尚未形成評價體制,這種做法,不利于事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我們提倡班主任制定一套適合于自己的、適合于本班班情的評價制度,從根本上提高自己對學生的評價能力。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班主任評價能力的措施建議。

1.規(guī)范主體,善待個體。

班主任可以通過班級活動、勞動、課堂表現等觀察了解學生,“聽其言,觀其行”是了解學生的最基本方法,特別要注意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流露出來的言行舉止。規(guī)范化管理的優(yōu)勢在于給班級提供一套具體的行為標準,讓學生知道怎樣約束自己的行為。而對于個別問題學生,要善待寬容,和其商定“底線”,以期待其跟上班級。

希望小學四年級四班鄭老師就是這么做的,效果很好。班上大部分學生遵守同一制度,根據學生表現獲得公正而鼓勵式的評價,其中的A同學因習慣差,自控能力差,顯然是跟不上其他同學的步伐了,鄭老師就對A訂做了一套評價機制,目前,A正在努力做一個不打擾別人,懂禮貌的孩子,鄭老師給予了A這樣的評價:“你的點滴進步讓我看到了你的希望。我很高興,因為你的改變,教室里更安靜了。你一定會做得更好的?!?/p>

2.評價因細節(jié)而美麗。

我們發(fā)現班主任的評價能力已突破了傳統的填鴨式評語,長樂小學一年級四班蔣老師采用了日記式評語,給每個孩子記錄一個片段,老師在評語中集敘事、表揚、建議于一體,令人眼前一亮,為之一振?,F摘錄一段:

5月17日,星期一,雨

“六一”快到了,我們在努力地練著舞,玲玲,你的舞跳得真好,臉上掛著美麗的微笑,手腳靈活,像你的名字一樣有靈氣,我為你感到高興,也有些不明白,一個舞臺的精靈,怎么在課堂上老是走神?真希望你也能成為課堂的精靈。

原來,蔣老師這學期的素質報告手冊評語,是為每一個孩子寫一則日記,記錄孩子一個典型的生活片斷,從而贊美孩子的優(yōu)點,適時給孩子提出建議。他的心愿是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努力做得更好,老師在看著你們成長呢?!皬男W會努力”,多么樸實的真理啊,學生多么希望看到自己是老師日記中的主人翁啊,而且還是那么優(yōu)秀??!

這別具一格的評語,不僅僅是評價學生,它作為一面鏡子,無聲地折射出對教師的評價,反映出教師的學識、素質、師德。

3.對學生個體評價常用的方法。

通過對班主任評價能力的調查,我們認為以下方法是些有益的嘗試:

(1)畫像法。

B學生的評語是:“你是一條一天到晚自由游泳的魚,游過狹窄的江面,向大海奔去。希望你是一個真正勇敢的水手?!边@既是指出他紀律松懈,又肯定他學得主動,知識面廣,閱歷也較普通同學豐富。形象的比喻中有善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批評,也有教師的誠懇和激勵。

這種方法使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耐人尋味,又不傷“感情”,從而達規(guī)勸之效。

(2)淡化處理法。

我們來看兩則不同班主任對同一位學生的評語。

評語一:該生較關心時政,較遵守紀律;學習成績一般,勞動一般;對工作負責,對老師禮貌。但進取心不足,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強。

評語二:老師與你相處了一個學期,你在運動場上的形象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那疾馳的身影,漂亮!那壘球的姿勢,漂亮!何必老在日記里擔心自己成績平平而看不到出色的個人特長呢?請你鼓足信心,一步一步上臺階,老師相信你在學習和其它方面也能不斷“漂亮”起來!

很顯然,評語的對象是位中等生,但體育相對突出。而且這位被評的學生在兩位班主任心目中都有同一的不夠理想之處:成績平平。對此,前一位班主任予以特別強調,且用語刻板,缺乏熱情,并將其歸咎于進取心不足所致;而后一位班主任則將此生不足之處進行淡化處理,而淡化的目的顯然在于鼓勵學生揚長抑短,且語言流暢、親切暖人,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引導功能,其評價功能也就不言而喻。

(3)隨機點撥法。

這種方法一般出現在學生作業(yè)本里,或老師對學生面對面的口頭鼓勵。評價學生,班主任一定要抓住時機,才能使肯定的評價發(fā)揮其激勵的作用,使批評的評價達到催人猛醒、讓人接受教訓的效果。那種時過境遷再回頭算老帳、話舊事的做法不僅難以發(fā)揮出評價的教育效果,而且往往會使學生反感。

(二)班主任評價能力的制度建設。

1.建立與學生進行道德談話的制度表。

在抽查希望小學六年級四班時,發(fā)現班主任李老師每一周都找兩個同學談心,并附有談話日志,這有利于班主任掌握學生的心靈成長動態(tài),及時給予中肯的真誠的評價。

老師以母親的眼神看待學生,師生間會有很多溫馨,因為老師的博愛,少了一顆蒙蔽的心靈,多了一份安寧的和諧。這是道德談話制度帶來的教育評價詩篇。建立評價制度,能使班主任的班級建設工作一步一個臺階,不斷進步;使學生的發(fā)展各盡其能。

2.勞動教育花兒紅。

蘇赫姆林斯基明確指出,沒有勞動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勞動教育有兩個目的,一是社會目的,即勞動要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二是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在勞動中獲得精神快樂,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態(tài)度。

從小就參加各種力所能及的勞動,于手與腦結合中鍛煉思維能力。制度上墻,評價到位,各班每月評選一次“勞動之星”,給予真誠的精神獎勵,以便形成張力,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參加勞動。

3.小學生自我評價能力測量。

班主任評價能力的關鍵是讓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揚長避短,奮發(fā)圖強。我們從以下內容來對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進行測量:

(1)對自己感覺的評價。

(2)對與別人相處信心的評價。

(3)對自己才能的評價。

(4)對自己是好學生的評價。

(5)對自己身高、體重的評價。

(6)對他人對自己依賴程度的評價。

(7)對自己免于煩惱能力的評價。

(8)對自己做決定的評價。

(9)對自己適應新事物的評價。

從這九方面入手,通過問卷法、談話法、寫作法等多種形式來測量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根據學生的表現,班主任就能知道誰的心靈偏離了正常發(fā)展的軌道――誰在自卑,誰在自大,誰在自閉等等。通過測量,學生懂得了用自我評價來調整自身的行為,班主任亦掌握了學生的發(fā)展動態(tài),在工作中體會到職業(yè)的尊嚴和內在的快樂,從而提高了班主任的評價能力,師生相輔相襯,一起成長。

四、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坦率地說,由于多方面原因,現在的教育很難做好,但我們不埋怨,而是想通過每一天點點滴滴的努力,做好做細評價工作,嚴愛優(yōu)等生,博愛中等生,偏愛問題生。對于嚴重而根深蒂固的學生問題,可以和學生私下里討論,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實質和原因,并允許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幫助學生制定計劃,簽訂師生契約,逐步改正不良行為,避免語言攻擊。

第7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家訪是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訪問,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它是教師關愛學生的一種表現,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換意見的途徑,達到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

我們歸莊小學處在沙溪鎮(zhèn)偏北,這里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地方,所以我們班級里大不是是外地來這里讀書的孩子,生源也比較復雜,有的還是本地留守的孩子,多數父母孩子外出打工,時常不在家,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力量,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于溺愛和放縱,養(yǎng)成了許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

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yè)成績而忽視或放松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很不順利。家訪讓我感受頗深:

第一、全面地認識學生。我們了解了很多在學校生活中看不出來的東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例如有些同學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卻很活潑好動,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個性的學生,本來覺得很難管,但走進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經歷、家庭背景之后,便覺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了解他們的想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好把握了。

第二、溝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過家訪中與學生父母的交談,感受很深的就是稍有文化的家長,越是責任心重,經常關心學生的學習,也通過自己的教育方法,促進孩子的教育;也有的家長對孩子是放任自流,只顧著自己的工作,一門心思的掙錢,對孩子根本就沒有責任心的,通過這次家訪也和中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孩子是家庭里的希望,也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根據他們家庭的情況,幫助分析他們這種教育是落后的,是他們也擔任起做父母的責任,談話中,有的父母恍然大悟,對自己的作法表示慚愧,同時我們也和他們交流了我們的教學理念,從而使學生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較好的結合。

第8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一、我國勞動教養(yǎng)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教養(yǎng)適用范圍缺乏一致性和統一規(guī)范

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yǎng)的補充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為“大中城市”需要勞動教養(yǎng)的人,而《勞動教養(yǎng)試行辦法》增加了“對家居農村而流竄到城市、鐵路沿線和大型廠礦作案,符合勞動教養(yǎng)條件的人”。各省、區(qū)、市勞教改造實踐中,還有擴大的趨勢,可見,收容范圍在地域范圍和對人的效力上缺乏一致性的規(guī)范,人為地造成勞動教養(yǎng)的適用范圍因人因地而異,顯然有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

(二)勞動教養(yǎng)制度審批程序不夠規(guī)范、缺乏監(jiān)督

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明文規(guī)定:“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處罰必須經合格的法庭來裁定”。勞動教養(yǎng)的決定不經過司法程序,執(zhí)法主體從審查到批準決定,實際上均由公安機關一家負責,缺乏監(jiān)督。這種根據書面材料認定案情的做法難免會在認定證據、事實上有失偏頗,依據的證據材料有時也難以真正得到核實、質證,顯然與“非經審判不得監(jiān)禁”的法治精神相沖突。

(三)勞動教養(yǎng)制度管理機構體制不規(guī)范

從勞教工作的實踐看,現行勞動教養(yǎng)制度體制不順。首先,從勞動教養(yǎng)的決定權看,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勞動教養(yǎng)的審批是省級和大中城市的勞動教養(yǎng)管理委員會,而勞動教養(yǎng)管理委員會由民政、公安、勞動等部門組成,在實際工作中,此機構形同虛設,作用發(fā)揮不夠。其次,從勞動教養(yǎng)管理機關的行政職能看,各省的勞動教養(yǎng)管理局規(guī)格不同,級別不一,部分局是副廳級,有的有財權、人事權,有的有財權無人事權,有的財權人事權都沒有,而全國相當一部分勞教局是處級局,同勞教所一個級別,上下一般粗,相反,有的勞教所是廳級單位,設置比較混亂,難以保證管理上的順暢。

(四)勞動教養(yǎng)執(zhí)行保障體系不夠完善

透過甘肅勞教所工作情況看,勞動教養(yǎng)的執(zhí)行保障體系不夠完善。一是從中央到地方,把勞教場所的安全穩(wěn)定放在第一位,同時又把勞教釋放人員重新違法犯罪率作為衡量勞教工作質量的唯一標準。面對兩個“第一”的要求,勞動教養(yǎng)執(zhí)行機關還做不到良好的協調和統一。二是在勞教人員的管理上,出于安全穩(wěn)定的第一考慮,管得住、跑不了是前提。因此,在執(zhí)行中對勞教人員的管理方式過于粗放,分類的科學化、精細化不夠。三是勞動教養(yǎng)執(zhí)行的主體―勞教警察中,缺乏相應的教育轉化工作知識,心理學、管理學專業(yè)的人員嚴重缺乏,還不能很好的適應教育矯治勞教人員這一勞教工作目標要求。

二、完善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建議

(一)改革完善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審批決定程序

在勞動教養(yǎng)法中,在明確規(guī)定勞動教養(yǎng)對象的一前提下,可以將勞教審批權交付公安機關,具體由縣一級公安機關負責勞動教養(yǎng)的審查提請,報上一級公安機關即市(州)一級公安機關審批決定。在市批決定環(huán)節(jié)明確規(guī)定勞動教養(yǎng)適用對象的權利救濟程序和監(jiān)督制度。在權利救濟程序方面,要增加勞動教養(yǎng)適用人員的申辯權,對公安機關決定不服可以申辯理由;可按照行政復議法的相關規(guī)定設置,山作出勞教決定的本級人民政府或上級公安機關進行復議審查。復議中,暫停勞教決定的執(zhí)行。同時,強化對勞教審批決定的檢察監(jiān)督,在勞動教養(yǎng)法中明確檢察機關的職權,賦予一定的否決權,制約和確保勞教審批權利正確行使合理使用。

(二)改革完善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適用對象和范圍

在勞動教養(yǎng)的適用范圍上,本人認為應當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改變原勞動教養(yǎng)適用范圍的地域限制。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現代化、文明化程度不斷提高,已經很難區(qū)分出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本質區(qū)別,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也己經遠遠脫離了早期的落后狀態(tài),取消勞動教養(yǎng)適用的地域范圍,實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社會整體的和諧穩(wěn)定。

(三)改革完善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期限

對于勞教期限的設計,本人認為確定在2~3年為宜。設計中至少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采用相對確定勞教期限的立法模式,也就是規(guī)定勞教的最低和最高期限,具體每名勞教對象適用的期限由審批機關根據人身危險的不同性質來決定;二是應建立健全人格調查制度。人身危險性是根據勞教對象的成長過程、人格特點、精神狀況、違法行為歷史等一系列因素作出的判斷,客觀上要求建立人格調查制度,通過人格調查確定勞教期限;三是勞教期限并非不變期限,而是根據勞教對象的人身危險性的增減可以減期、提前解教或延長期限。期限變更的決定應由執(zhí)行機關決定,決定過程中應充分聽取勞教對象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人身危險性的科學評估。

(四)改革完善勞動教養(yǎng)的執(zhí)行方式

第9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

“五個一”標準的提出

所謂全面發(fā)展教育,就是為了促使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而實施的教育。全面發(fā)展教育是對含有各方面的素質培養(yǎng)功能的整體教育的一種概括,是對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發(fā)展而實施的多種素質培養(yǎng)的教育活動的總稱,由多種相互聯系而又各具特點的教育所組成,多數人通常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作為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構成。

在教育史上,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人類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停地探索周圍世界,同時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身全面發(fā)展的追求。古今中外的著名學者、偉人,有許多關于人的自由生長和全面發(fā)展的觀點。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承襲了西周貴族“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教育的傳統,進一步創(chuàng)設了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木印钡恼n程,即人們所熟悉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根據人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提出了進行體育、品格教育以及包括哲學、數學、天文學等在內的理性教育以實現人的和諧發(fā)展;捷克偉大的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所謂教育應該是“周全的教育”,所有人都應該在智育、德育、宗教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培養(yǎng);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在長期一線教育的實踐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理論,他把全面發(fā)展當成一種教育過程;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的“五育”并舉的教育思想;在1957年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重要論斷。

當前,全面發(fā)展教育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并通過制訂一系列有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予以保證。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條規(guī)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的統一。加強體育教育,牢固淞⒔】檔諞壞乃枷耄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余活動時間,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加強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總的來說是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和為初步生活做好準備。為此,學校確立了“以人為本,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的辦學思想,從2008年7月開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2010年8月,為了更好地落實全面發(fā)展教育,使各項工作更有針對性,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領導班子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將德、智、體、美、勞各項內容進行細化,制訂了《運河小學學生標準》:文明守紀,傳承美德,有一份愛國情;熱愛學習,勤于思考,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喜歡運動,身心健康,有一項運動愛好;喜歡藝術,快樂生活,有一項藝術技能;喜歡勞動,樂于實踐,有一項勞動本領。簡稱“五個一”標準,并根據不同年級制定二、三級指標,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五個一”標準的踐行策略

文明守紀,傳承美德,有一份愛國情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事關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戰(zhàn)略工程、基礎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對于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一步推進國家的繁榮發(fā)展,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小學階段正處于人的發(fā)展基礎階段,兒童的品德行為處在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變化過程中,只要正確地引導,就能促進兒童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為此,本校非常重視對學生良好品行的培養(yǎng),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踐行“三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

一是文明守紀,常抓不懈。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遵紀守法是一個國家對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公民的文明素養(yǎng)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國家進步的水平。馬丁?路德曾說:“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的文明素養(yǎng),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庇纱丝梢姡拿鲗σ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多么的重要。學校一直以來都把培養(yǎng)文明守紀行為習慣視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從學期初的動員到每周的文明小競賽,再到依托大型活動的歷練,將德育工作系列化。為了進一步加強行為規(guī)范教育,促進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內化,良好習慣的生成,學校掀起以“禮儀教育你我他,校園盛開文明花”為主題的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活動。結合學校班容量大、孩子們活動空間較小的實際情況,開展班級學生行為習慣“爭星”競賽活動(包括“學習星”“衛(wèi)生星”“紀律星”“禮儀星”“文藝星”“體育星”),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提出了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要求,學期末根據各班一學期綜合表現評出星級班級體。通過全體干部教師的齊抓共管,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有了長足進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校園文明之風漸行漸盛。

二是傳承美德,輝耀中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發(fā)展史中,形成了許多值得每個中國人驕傲的美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向,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愛國情操,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盡責風范……這些美德薪火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內在動力。中華文化是現今世界上唯一持續(xù)發(fā)展而未遭中斷的文化,她既有悠久的歷史,又煥發(fā)著青春的活力,是永不枯竭的教育資源。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使這些民族文化瑰寶不斷發(fā)揚光大,在年輕一代甚至幼小的孩子身上生根發(fā)芽,日益根深葉茂,一代代傳承下去。本校重點從“經典文化、節(jié)日文化、地域文化”三個方面開展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中心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著力打造運河小學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氛圍,初步形成了學生讀背經典,感知精髓,樹立目標,爭比品行的良好學習風氣,促進學生對中華美德由陌生到了解,不斷加深感悟,最后再到身體力行。

學校以通州運河的過去、現在、未來為校園文化主題,精心營造地域文化和經典文化校園環(huán)境,使學生耳濡目染受到影響。每學期,學校利用閉路電視、廣播、淮?、下发材料等多譁径粯O宣傳中華美德;組織各班利用板報、專欄介紹與學生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美德內容;鼓勵學生多了解、多討論,組織開展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班、隊會評優(yōu)和觀摩交流活動及論文征集活動。學校多節(jié)主題班會被評為區(qū)級一、二等獎,兩節(jié)主題活動設計被收錄在《通州區(qū)優(yōu)秀主題活動方案集錦》一書中,十余篇師生文章獲獎。

為做到傳統文化教育的延續(xù)性和深入性,本校注重以課題為引領,激發(fā)師生學習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熱情?!皩W論語,明理篤行”課題的研究讓學生仿佛穿越了2500年時空,走近了先賢孔子,去聆聽他充滿人生哲理的教誨。2010年學校還參與了國學課題的研究,成為了25所實驗校之一。走進國學文化殿堂,你才能真切感受到她的博大與精深。每周五下午學生們都會迎來他們喜歡的國學課;每天的早、午讀時,誦讀經典的瑯瑯讀書聲不絕于耳;各班樓道櫥窗里,一張張設計精美的國學手抄小報和國學專欄吸引著過往學生駐足觀看;市區(qū)國學論文和教學設計競賽,十余名教師獲獎。國學,讓每位深入其中的師生無不領略到她的風采,感受到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

三是一份愛國情,一腔報國志。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敝腥A民族自有史以來對自己的祖國就有一種深厚的、真摯的感情。這種感情是華夏幾千年來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的高尚美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展愛國主義的傳統,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學校除了利用課堂主渠道滲透以外,還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每周一都要舉行莊重的升國旗儀式,在旗下講話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每學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辦愛國英雄故事會、唱三歌(國歌、隊歌、校歌)比賽等增進學生愛國情感,鼓勵學生收看、收聽電視、廣播,閱讀書、報刊等了解國家大事。在汶川、玉樹地震人民遇到災難時,本校學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只二、三天時間就捐出了九千余冊圖書送給玉樹災區(qū)的小朋友。通過學校的教育,愛國情已深深在學生心里扎下了根。

喜歡學習,勤于思考,有一個好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小學首先應當教會兒童學習。”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則強調:“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闭邕@些教育名家們之言,小學是培養(yǎng)一個人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力與良好習慣的奠基時期。因此,本校將“喜歡學習,勤于思考,有一個好習慣”做為學生應達到的標準之一提出,在工作中堅持“三步走”踐行策略,即培養(yǎng)興趣――指導行動――養(yǎng)成習慣。

一是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喜歡學習。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證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對于小學生而言,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工作中,本校教師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科特點,做到“三優(yōu)激趣”:優(yōu)化教學內容,展現學科自身魅力,并密切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優(yōu)化教學過程,通過精心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合理選用的教學策略、教師生動親切的言行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優(yōu)化教學評價,采用多元評價標準和多種激勵性的評價手段與形式,肯定學生各方面的積極表現,適當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激發(fā)他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

二是指導行動,讓學生勤于思考。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校還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具體指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使其在成功的體驗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如數學教師指導學生課前閱讀課本要做到“三讀”:循著知識脈絡初讀,重整體感知;圍繞知識重點精讀,求基本理解;針對知識疑難研讀,得深入發(fā)展。英語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了許多記憶的方式方法,如:把單詞分成三五個一組,逐個突破;按詞性分塊記憶;兩個同學之間互相提示英語或漢語去記憶;邊讀邊寫下漢語,然后根據漢意默寫記憶;制作抽認卡,結合音標記憶;在句子中、文章中記憶等等。此外,學校還鼓勵并指導教師用科研的方法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目前,學校共有15項學科教研組申報的課題被立項為區(qū)級“十二五”教育”科研課題。

三是持之以恒,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學習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jiān)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行為重復21天以上就會變?yōu)榱晳T動作,而至少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因此,本校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注意遵循教育規(guī)律,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訓練原則,做到學習習慣培養(yǎng)“四注意”。

首先,注意習慣培養(yǎng)要求應逐步提出,內容要詳細、明確、操作性強。例如在培養(yǎng)學生“勤思善問”習慣方面,我們有的教師具體規(guī)定學生每天最少要有2次舉手參與發(fā)言、板演其他形式的學習活動。

其次,注意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首先教師注意自己的言行習慣,通過準確無誤的計算、整潔美觀的板書等行為,做好學生的表率。同時注意為學生樹立學習典范。如在低年級學生中大力表揚那些課前準備充分,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書寫工整、合作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向中、高年級學生介紹一些他們喜愛的名人、偶像因好習慣成就大事業(yè)的故事,使其心生向往而學之。

再次,注意學生的差異性,習慣培養(yǎng)策略因人而宜。比如當不同特點的學生在課上注意力分散時,教師往往會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善意提醒。對于外向的學生可以叫其名字,親切詢問他有什么情況;對于內向的學生可以走近其身邊,站一會或輕輕點其課桌;對于思維敏銳的學生可以讓其回答間題等等。課后教師會找這些學生談話,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并要求他們努力克服不良習慣。

最后,注意習慣的整體發(fā)展、家校形成合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與其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勞動習慣等互相促進、協同發(fā)展,又需要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共同營造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氛圍。學校干部、教師經常利用電話、家校信息平臺、網絡、家?;ピL、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及時與家長溝通,向家長宣傳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共同探討方法與策略,并對家長提出明確要求和具體建議。

喜歡運動,身心健康,有一項運動愛好 體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通過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體育、衛(wèi)生保健教育,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能為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奠定基礎。而小學體育又是學校體育的一個小系統,它具有打基礎、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性質,這種教育的學習與普及活動則體現了義務性、基礎性、全面性等基本屬性?!皩W生喜歡運動,身心健康,有一項運動愛好”――這是運河小學“五個一”學生標準中的第三條,與教育部2011年5月23日發(fā)出的“體育、藝術2+1項目”不謀而合。

一是教中寓趣,讓學生喜歡運動。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是求知欲的源泉。所以,要讓學生喜歡某項運動,首先要讓他們對這項運動感興趣,才能有進一步了解它,學習它的欲望。因此學校以中A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把一至六年級的體育教材詳細的進行梳理,再結合學生實際提出了:低年級以“故事”“情景”的形式處理教材,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在歡快、和諧的氛圍中接受啟蒙教育,促進其身心正常性生長發(fā)育;中年級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性游戲形式處理教材,通過“游戲”鍛煉學生身體,培養(yǎng)他們的運動能力和競爭中的才干與品質;高年級以增強學生體育意識和提高運動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做到體育知識、技術、能力并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搜集、整理了各種體育比賽的影像資料,利用室內課和風雨天為學生播放、講解。低年級學生以直觀性為主,放映一些體育運動的精彩瞬間和趣味的動畫、幻燈片等,慢慢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中年級學生在觀看比賽資料同時,適當介紹一些體育比賽規(guī)則,讓他們能夠對比賽進行一些簡單分析;高年級學生除了正常教學之外,還增加了一項課外作業(yè)――“我最喜歡的體育明星”資料搜集展示。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體育明星或者是體育運動項目,并搜集與其有關的各種資料,利用室內課互相介紹交流。既豐富了體育知識,也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興趣。

二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主選擇運動形式。學生個人運動能力不同,有的跑得快、有的跳得遠、有的投擲能力強。為了最大限度地照顧到全體學生,學校體育教研組對1-6年級的體育教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制定出一套適合本校特色的教學計劃,并向社會承諾:隨時歡迎學生家長以及關心學校體育工作的人士來參觀體育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受益。活動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增加信心,引導其慢慢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形式。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學校除了有120余人的田徑隊以外,還有籃球隊、足球隊、太極拳表演隊、游泳班等。另外,本校還特聘請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蔣林先生和第六代傳人李澤輝先生創(chuàng)編適合低、中、高年級學生的楊氏十式、十五式、二十二式太極拳,讓學生從小就擁有一項運動愛好,終身受益。

三是搭建平臺,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學生的特長需要有一個“舞臺”展示,“成就感”才能不斷得到滿足。學生們擅長的項目各有不同,為了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學校在學生入學伊始就對其特長進行了詳細調查、分類,為今后的培養(yǎng)提供了詳細數據。這些體育特長生都成了教師得力的“小助手”,在教學當中能夠協助教師指導其他同學,達到了以點帶面、共同提高的目的。校內定期組織班級間的拔河比賽、踢毽、跳繩比賽、課間操比賽等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比賽中都能夠找到自己位置,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增強參加運動的信心。學校還積極參加市、區(qū)級的各項體育活動,給學生爭取機會。2008-2011年通州區(qū)共組織了六次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本校共獲得了四次團體總分第一名。到2011年止,本校學生先后參加了市、區(qū)級的長跑、跳皮筋、籃球、游泳、乒乓球、武術、跳繩、拔河等二十余項體育項目,均取得了好成績,近三十名體育特長生被市、區(qū)重點中學錄取。

喜歡藝術,快樂生活,有一項藝術技能 在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開發(fā)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有研究證明,有一種興趣愛好,會演奏一種樂器的孩子心理更陽光更健康。學校制定的學生“五個一”標準中,對美育方面的標準是喜歡藝術,快樂生活,有一項藝術技能。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大藝術教育工作力度,構建了“以藝術教育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興趣活動為主陣地,以各種賽事和社會活動為契機,系統地讓孩子們掌握一二種興趣愛好,培養(yǎng)多種人才”的藝術教育框架,在資金投入、師資配備及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有益的探索,用新的工作模式開創(chuàng)了一片嶄新的天地。

一是立足課堂,落實藝術教育。學校嚴格按照國家教委頒發(fā)的課程設計和新標準、教材的基本要求組織教學,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保證了藝術教育的普及率,做到學期初有計劃,期末有測試、有總結,過程教學求真務實。加強了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常規(guī)管理,對教師的備課、上課、輔導等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有明確、具體的管理要求。負責藝術教育工作的領導深入教學第一線,有針對性地對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教學工作進行檢查、督促、指導。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學習教材,學習藝術教育理論,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開展隨堂聽課、評優(yōu)課、觀摩課、研究科、校本課等一系列課堂教學活動,促進藝術類學科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是開發(fā)藝術活動種類,做到人人參與。目前,學校已經組建了兩個管樂團(其中一個是行進間樂團)、民樂隊(葫蘆絲)、舞蹈隊、鼓號隊、合唱隊、京劇組、圍棋組、計算機組、科技組(無線電小組)、美術組、英語組等多個校級興趣小組,各班還成立了班級的“趣味數學”“詩歌朗誦”“巧巧手”“小作家”“合唱小組”“網絡小能手”等興趣小組,使每一個孩子都有自我發(fā)展的空間。平時注重做好各藝術小組的管理工作,由主管領導負責檢查活動情況,適時總結、公布各班各組活動情況。學校還注重加強與通州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合作,爭取社會力量推動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師定期來校,一方面對各小組的輔導教師進行培訓,一方面直接對學生進行專業(yè)輔導,從而提高了藝術小組活動質量。目前各項活動順利,培訓初見成效。在2010年通州區(qū)第十四屆藝術節(jié)活動中,學校有115人獲獎,其中一等獎31人、二等獎43人、三等獎41人,5名學生獲得“藝術之星”稱號。在通州區(qū)“運河之花”故事大王比賽中1人獲得一等獎,3人獲得二等獎,1人獲得三等獎。另有30多名學生在其他藝術類評比活動中獲獎。

三是成立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團體,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目前學校有近300人的管樂團、80人的葫蘆絲樂團、80人的鼓號隊、百人合唱隊、百人太極拳表演隊、40人的舞蹈隊。在2010年通州區(qū)慶祝教師節(jié)大會以及通州區(qū)慶祝少先隊建隊61周年、教職工運動會等活動中,學校管樂團和鼓號隊參加了迎賓活動,受到與會領導和來賓的好評,大大提升了學校的影響力,也為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建設提供了展示的窗口。

喜歡勞動,樂于實踐,有一項勞動本領 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加強勞動教育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興趣、勞動習慣、自我服務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讓學生理解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使學生從心底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學校要求學生通過自身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教育和實踐,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逐步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一是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勞動興趣。興趣在每個人的學習過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學校中的教育教學時刻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本校要求教師上每一節(jié)勞動技術時都應以親切樸實的教態(tài)、精美的范作、精練活潑的導言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用精心制作的教具(實物、掛圖、電教手段)、靈活準確而又規(guī)范的演示、用精辟的語言講述和精確的板書使學生扎實牢固地獲取知識要點。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有趣的教學組織形式、精當的點撥指導促進學生興趣盎然地通過動腦動手實踐,落實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通過開展“小小能人”“美食城”“小小修理鋪”“學一招”“露一手”等活動,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興趣。

二是開展好勞動實踐,培養(yǎng)學生勞動習慣。勞動實踐是形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基礎和前提,良好的勞動習慣需要長期且經常不斷的勞動實踐的磨練和積淀。學校、家庭是孩子們生活學習的地方,也是他們進行勞動實踐的崗位。學生每天下午放學后負責清掃教室、樓道衛(wèi)生,從室內到室外天天保潔。在家里也有勞動實踐的崗位,如有的學生每天負責拿碗筷,有的負責洗碗,有的負責掃地、倒垃圾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為了了解孩子在家勞動的情況,班里定期進行家長反饋調查,并以展示勞動照片的方式激勵孩子們的勞動熱情。校外勞動實踐也是必不可少。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在校園周邊撿拾白色垃圾、清掃衛(wèi)生死角;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基地活動,如在“生存島”的實踐性活動中,他們親自動手,參與扎染、扎花、做蠟像、做豆腐、做蛋糕、種植等等實踐活動,在勞動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技能。

三是開展競賽,感受勞動樂趣。每學期末,學校根據本學期的不同年級的勞動技能的重點,開展勞動技能大比武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訓練中提高技能,培養(yǎng)勞動習慣。如低年級開展“穿衣服”“系鞋帶”“系領巾”的比武,側重于自我服務勞動;中年級開展“包書本”“疊衣服”“擇菜”的比武,側重于家庭服務;高年級開展“撕紙制作”“涼拌菜”“釘扣子”“縫包”等,側重于簡單的勞動實踐。每次比武前,孩子們都反復地練習,探索技巧,提高能力.比武時向師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在勞動創(chuàng)作中感受到了無窮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