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教學心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

第1篇: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也許對初中的長篇課文沒興趣,教師可挑選一些有內涵的文言文或者是有意義的童話故事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如《田忌賽馬》這篇文言文介紹了一種巧妙的思考方法,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掇r夫和魚》這篇童話故事教育人們做人不要貪心,否則會一無所有。這些文章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他們學到一些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既教給學生課文知識,也能讓他們明白一些道理,給他們的成長道路照亮了一盞明燈。

二、注重課堂效率

教師要注重課堂效率,合理分配時間。一節(jié)課40分鐘,剛開始的10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候。教師要抓好這個關鍵時刻,把這節(jié)課的重點放到這10分鐘來教學。重點就是把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寫作意圖等詮釋清楚。在中間這一時間段,學生的興奮點會有下降的趨勢。教師可以在中間20分鐘內開展課堂互動,把課文與實際相結合,用生活來詮釋課文,這是語文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體現(xiàn)。最后10分鐘,學生的興奮點已經降低,此時再講課效果較低。在這一時間段應讓學生做一個小復習,復習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以及課堂互動所學習到的。這種教學模式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快樂。

三、合理布置作業(yè)

教師要合理布置作業(yè),從作業(yè)中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生學習知識的進度,也能促進教師反思,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有三點布置作業(yè)的建議:

1.學生配套練習

這本作業(yè)是配套練習版的,專家已經為課好銜接,因此這本練習不可缺少,要重點練習其中的拼音、詞組以及課文的閱讀。這三大塊的練習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拼音,如果不好好練習積累,將會影響到后一階段的語文學習;詞組練習能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課文的閱讀不僅能鞏固課堂上學到的東西,而且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整篇文章。

2.寫周記

寫周記是讓學生記錄生活,在寫周記的過程中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也能為學生保存一個記憶。記住過去的東西更能體現(xiàn)出語文的作用即記錄生活。

3.寫作文

作文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長時間不訓練學生的作文能力,那么他們就會對文章的構造生疏,缺乏語言組織能力。初中可以教學生寫記敘文、散文、議論文等。記敘文主要由時間、地點、人物這三大要素組成,而散文則沒有這三大點的要求。

四、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假如教師只在課堂上硬搬硬套,不了解學生的想法,是很難改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的。教師要注意多和學生溝通。學習語文追求成績不是目的,要讓語文走進生活,與生活融為一體。如果一個學生的語文成績很高,卻不會把語文知識運用于生活中,那么這個學生并沒有把語文學到家。

第2篇: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教學質量

初中語文學習是學生以后能否學好語文的基礎,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模式發(fā)生了變化,教師與學生能否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緊跟時代的步伐,決定了語文這門課學生是否能學好,對學生以后的人生方向、價值取向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同時作為教師而言,要能對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并能洞悉學生的內心,只有真正了解學生,才能對癥下藥,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通過研究實踐,本人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展課堂教學。

一、成功的課堂來自平時的語文積累

語文的積累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顯性的積累,這包含平時的精美字詞句篇等,精美語言材料、典型的語言應用案例,還包括應用精彩的實例,有代表性的語言應用錯誤案例,通過長時間的運用,積累成自己的語言庫;其次是精神層面的積累,其包括思想層面的積累,方法的積累,情感與生活的體驗,方法的運用及掌握等。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如何進行積累,教給他們方法與技巧,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品質與習慣,具體可進行如下操作:

1.誦讀。誦讀是有效的語言積累手段,具有典型的語言材料,包括古今中外的語言名篇,名言名句,精美文段等。都要求學生去掌握。正所謂:“習慣成自然,自然成規(guī)律?!蓖ù罅康恼b讀中外名篇的精美文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做筆記。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做筆記,幫助學生對文段進行分門別類,如何對精美的語言及文段進行歸納總結,完成學生對語言的積累

3.投入的閱讀。閱讀的材料不要僅局限于教材內容,要廣泛涉獵課外的精美讀物,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去體驗、并在閱讀的同時作好閱讀筆記,記錄下自己的閱讀體會、思考及心得。

4.測試。有效的測試也是一種良好的積累,運用方法。對于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綜合梳理,幫助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心中進行有條理的梳理,歸納分類。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讓學生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積累習慣,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梳理的良好品質。同時,教師也應注意方法的運用要合理,切不可搞數量而不注重質量,不能雜亂無章。更不要把其搞成的教條主義的形勢。

二、掌握好語文活動課的尺度

語文活動課的‘活動’,并不是指一般意義下的教學活動,而是指學生的學習活動。它的側重點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教學,它的目標、內容和方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學習活動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首先在教學的內容上,它所強調的是語文的社會實用性,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相對而言內容比較狹隘,有時也有點陳舊,與現(xiàn)實生活嚴重脫節(jié),更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語文活動課則是開放的,其涉及的知識層面也是多方面的,特別是觸及到了新的事物,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具有較強的時代特色和生活特色。所以,這彌補了平時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較全面的反映出了現(xiàn)實生活對語文的知識掌握和理解層次。既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又能加強學生對語文的掌握能力,使學生產生興趣又不枯燥,讓學生感受到原來語文學習是那樣有趣,真的很用。

三、對后進生的教育要有足夠的耐心

在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切莫去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因為此時你沒有足夠的耐心聽取他們的理由,聽他們的講述,更不可能給他們太多的機會。意志薄弱,自控能力不強,極易反復無常是生進生的最大特點,所以,在做后進生工作時,要抱著允許學生出錯的思想準備,切不可方法簡單,行為粗暴,像什么:“我都給你說了多少次了,你怎么還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更不能動不動就讓學生叫家長。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不可能指望一次就成功,收得良好的效果,這是不現(xiàn)實的,遇到后進生的不良習慣出現(xiàn)反復,作為教師而言要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要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誘導,及時解決。耐心教育并不等于消極等待,而是要我們做有心人,要為后進生的轉化創(chuàng)造積極條件。

其次要有誠心,以誠相待,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與之交流,羸得學生的真心,如果學生把你當朋友來看待,那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許多的后進生都很‘義氣’,如果他們把這種“義氣”暴發(fā)出來,把你當作朋友,時時為你著想,這說明你就離成功不遠了。當眾對他們進行批評會刺激他們的自尊,這又轉化為了你工作的難度,這是做思想工作的大忌,而以誠心相待是羸得他們信任并取成功的保障。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情趣

在印象中,不少人對音樂和美術讓孩子從小就去學,而對文學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其實文學也是一門藝術,雖然文學與音美不能等同,而作為藝術他們是相通的。當然文學也并不等同于語文,但文學接觸與初中語文學習關系重大,在初中階段,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文學情趣培養(yǎng)。

第3篇: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一、更新教學觀念,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絕對正統(tǒng)的課本教育,知識傳授僅限于課本,即就課論課,所有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為準,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宰,提問成了教師的神圣專職,回答成了學生的必盡義務。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想意識總拘泥于傳統(tǒng)的固定框架之內。這樣的教育談何創(chuàng)新呢?因此必須更新觀念,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變“教師主導”為“師生合作”,激發(fā)學生興趣;變“狹義讀寫”為“廣義讀寫”,拓寬學生視野;變“注重德智”為“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變“教師主導”為“師生合作”,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推動了語文教學的改革。但是許多學生已經習慣了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實行三包”(包分析、包概括、包答案),尤其是對理解性較強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或出錯而放棄或拒絕回答問題。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fā)言,然后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尷尬局面。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直線下降。鑒于此,必須要把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互動式的探究合作學習;把教師一言堂變成師生群言堂;要鼓勵學生多疑、多思、多探討、多合作、多發(fā)現(xiàn)。教師對于學生口頭或書面做出的各種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鬧出笑話,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教師也應及時對該生積極勇于答題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同時應批評和引導那些取笑別人的學生。不要在學生第一次發(fā)言時就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問題客觀上就存在不同的答案。僅以我對《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的教學為例,我在分析小說中人物形象時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請用你自己的觀點來探討一下魯提轄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的說他疾惡如仇;有的說他粗中有細;有的說他慷慨大方;有的說他有勇有謀;有的說他脾氣暴躁……他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幾十種答案,而且很多學生還能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內容加以印證。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散思維訓練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鞏固了學生掌握的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變思維體操,激發(fā)學生“跳起來摘果子”。課堂上要根據學生實際設疑或讓學生互相設疑,啟發(fā)學生多思、合作、探討、解疑。如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學中,我充分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確性,然而學生以發(fā)散思維,提出“愚公移山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水土流失”、“移山浪費人力資源,不如搬家好”等不同觀點。有的學生則更深入的指出我是以“人定勝天”的固定思維來分析現(xiàn)實問題,但“愚公移山”的做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絕對行不通的。通過這種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不僅使學生觸類旁通,學會自主解決各種疑難,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2、變“狹義讀寫”為“廣義讀寫”,拓寬學生視野。

在傳統(tǒng)的課文教學過程中,經常強調的是“立足課本,教材挖潛,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的教學思想。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評價過程中,往往又過于強調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在考試的內容方面,又經常出現(xiàn)“教的不考,考的沒教”現(xiàn)象。因此,奮戰(zhàn)在一線的語文教師紛紛感到迷惘。那么必須在“閱讀”和“寫作”這語文教學的兩大板塊內容里進行新的探索;要大膽嘗試、拓展視野、多出成果。突破傳統(tǒng)的“狹義讀寫”范圍(僅限于課本和課內),開拓出“廣義讀寫”的新范圍(延伸到課外)。教師既要立足課內,適時地對課內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訓練學生的思維,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又要加強課外閱讀和學生自主閱讀訓練。只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真正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因此要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性的指導。①指導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這是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依據,可每學期訂一次,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證切實可行。②指導學生獲得基本閱讀方法。教給他們默讀深思、朗誦吟詠、背誦記憶、精讀提煉、速讀獵取等方法,以達到開卷有益的效果。③指導學生形成基本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必須從內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內容反復深化,并學會熟練地使用工具書。④閱讀后要及時寫出心得、體會,鞏固在閱讀過程中掌握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⑤要指導學生及時反饋閱讀情況,反省閱讀方法。嘗試用以上方法,以期達到良好的創(chuàng)新閱讀效果的目的。

二、改進教學方法,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

傳統(tǒng)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最終教學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師的教學內容常常由五大塊組成: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都不利于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也就談不上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了。由于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沒有注入創(chuàng)新因素,從而導致的結果是:教師一時為圖口舌之快,講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而學生往往卻“霧里看花”、不知所云。教師對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則顯得蒼白無力,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更是成了一句空話。教師往往在臨考前組織題海大戰(zhàn),以“時間+汗水”、“日光十燈光”的方式出“成果”。這樣就幾乎扼殺了學生所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改進教法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改進教法可以考慮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著名的語文教育家于漪曾說過:“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庇纱丝梢姡d趣對求知、對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先決條件,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是創(chuàng)新的先決條件,可見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

3、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學生僅有了興趣和習慣還遠遠不夠,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只有具備這種精神品質,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不畏困難、迎難而上;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潛意識。

4、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教師要積極大膽引導學生走出課文、走出課本,深入生活、深入社會,讓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充分激發(fā)。

三、優(yōu)化教學手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第4篇: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首先,我們必須迅速培養(yǎng)反思意識,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學,不斷反思,敢于反思,及時反思,長期反思,使自己不斷聰明起來,成長起來,擁有以前的得心應手,找回如魚得水的新感覺,對新教材胸有成竹,對新課程游刃有余,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語文教師,更應該有反思意識,更應該快速成熟起來,把語文教得更有活力,更添光彩。

下面我就教學中的反思談幾點看法:

(一)課前反思,是教學成功的前提條件。

說起反思,有很多老師自然會想到課后反思,但對課前反思卻忽略了。我說的課前反思,包括新學年(學期)開始時對學年(學期)教學目標的確立,對課程教學計劃的安排,也包括每課上課前對教材內容的選取與舍棄、補充與延伸,對教學策略的選擇,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思考,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對教學方法的確定,對教學媒體的使用,對教學想象的設想,對探究問題的篩選,對學生參與的預測,對教學效果的初評,對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或失誤、困境的解決與把握等等。這些反思都要求教師在課前一一思索,并在備課及教案上反映出來,不留盲區(qū),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課,有的放矢去引導,才能把握重點,難點。才能全面地傳授知識,學生才能理解得更透徹。所以,課前反思,是教學成功的前提條件。

(二)課中反思,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有了課前反思,還要有課中反思,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反思,不斷調整,不能按照課前制定的教學方案一成不變的去上課,而要按照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情緒、參與方式、探究效果、整體狀態(tài)進行靈活的引導。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完善,確保每一堂課的順利、高效進行。

(三)課后反思,是教學成功的不斷完善。

一堂課結束了,老師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好好的休息一下了呢?不是這樣,凡是有經驗的老師,有成就的老師,都會來個課后反思,反思什么呢?從新課程教學理念、課堂教學過程、課中出現(xiàn)的值得探討的事件、學生的組織管理、工作經驗、工作責任心、教學效果、學生獲得了什么、遺留問題處理等方面去進行反思,不斷的記錄自己的教學體會、失敗教訓、成功經驗、研究成果、學生的評價、學生的學習心得,隨時總結分析,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學,堅持不懈的自我批評、自我調整、自我改進、自我完善,對自己的每一堂課作深層次的思考,并不斷的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與其他老師一起反思,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教學才能成功。

一句話,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后的一系列反思,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不斷成長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教學質量才會不斷的上升,幼小的學生才會茁壯成長。

有了在教學中的反思,就向語文教學的成功邁出了第一步。但是,做為語文教師,要適應教學改革,光反思還不夠,我們還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xiàn)在發(fā)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guī)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fā)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fā)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chuàng)造力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才有了積極性。教師教起來才得心應手,才能寓教于樂,也就是既學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情操。

把課堂的舞臺讓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廣闊天地。學生學習的潛力是很大的。教師“示弱”,是為了讓學生“逞強”,“該裝傻時就裝傻”。建議采取的措施:

1.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談感受,已經知道的就無需再糾纏。千萬不要把學生當“零起點”。

2.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質疑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提出“真問題”。

3.十分重視學生的錯誤,把錯誤看作重要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

4.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作業(yè)。盡量設計分層作業(yè)。

提倡“先試后導”、“先學后教”,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自己嘗試、探究、總結、運用的過程。課堂上既要有時間讓學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讀書,靜靜地思考,要減少低效的感悟和討論。

四、反饋評價走向生本

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地看待他們,努力去理解他們,用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反饋評價要實事求是,堅持熱情鼓勵,耐心輔導。

第5篇: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同時,系統(tǒng)論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在研究和處理事物時,把對象放在系統(tǒng)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終著重從要素與要素之間,系統(tǒng)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中,從系統(tǒng)的結構以及動態(tài)的角度,綜合考察和處理對象,以求得到整體功能的最優(yōu)化。這些無不告訴我們的確應該重視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銜接”。

根據系統(tǒng)論理論,如何研究“銜接”, 如何做到“最優(yōu)化”,下面我就談談對“銜接”在三個方面的認識:

一、 研究大綱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語文不如數理化之清晰,因而語文教學往往陷入了一種不可知論的狀態(tài),有人還美其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這是不可許的。作為一線教師如今須做到以下三點:1、研究92年大綱與2000年大綱之異同。2、研究2000年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之異同。3、研究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之異同。這三者的研究正如法律的確定,它使教師有了準繩,有了依據。 例如,92年大綱與2000年大綱之異同,也說明它們存在著繼往開來的銜接關系:92年大綱對語文的人文性提得不是很明顯,著重于工具性。而2000年大綱則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提并論。那如何做好這理念的認可與改變就尤其重要了。其實,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工具,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負載和傳遞信息的工具;語文的運用,離不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和素養(yǎng)的參預。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認為低年級應著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級再側重人文性也不遲,那問題就是要如何做好這階段過程的銜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學識字的基礎上進一步識字,更加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注重書寫,并引導學生去認識書法家練字的經過;還有背誦默寫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開。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某一方面給予大膽的出其不意的肯定,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是從小學到中學“銜接”的典型,同時也是語文教壇一個佳話。發(fā)現(xiàn)兩個大綱之異同,我們就能了解新大綱的意圖所在了。其實,這就是新舊大綱間的銜接。只有真正做到對大綱之異同而心中有數,那在實際銜接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大啟示的。這樣才能找到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再如,新大綱分明一體化設計,整體考慮,互相銜接,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由此可見,各方面的銜接問題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越來越受人們重視了。就背誦篇目而言,大綱規(guī)定小學不少于150篇,以絕句為主;初中背誦不少于8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些無不說明從小學到初中,乃至高中的連貫性和層次性已尤為突出了。作為教師認識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對此,我采用每天一詩,先誦再背再懂,至于有些詩詞懂與否,我認為隨著孩子長大或年齡的增長會懂的?;蛟谄鹗寄甓尾惶?,在初二、三年再繼續(xù)訓練也不遲。這既能體現(xiàn)訓練的層次性與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認識與發(fā)展規(guī)律。

二、 研究教材之間的銜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學教材,處理好銜接,明確教法學法。

現(xiàn)在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 種種跡象表明了,小學生升初中后,往往覺得小學學過,初中還在學,甚至于高中還學,教材內容的重復性,因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畏懼心理,這些表明了小學與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銜接上出現(xiàn)了不應有的“軟”的問題。這就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這往往也造成一種怪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大學厭高中,高中厭初中,初中厭小學;小學厭初中,初中厭高中,高中厭大學的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象。其實,問題就在于“銜接”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正如飛馳的火車,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等就象一節(jié)節(jié)車廂,如何使之能與火車頭一塊向前奔,這每一節(jié)車廂的交接處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后果就難以設想了。這次新大綱很明顯就給予了一定的考慮:小學低年級課文貼進兒童生活,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與想象的關系,課文類型以童話、寓言、詩歌、故事為主;中年級課文題材、體裁、風格多樣,并有一定數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課文古代詩詞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各占50%;高中加強了文學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選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學作約占課文總數的60%,使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研讀中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豐富精神世界。這就使三個層次的教學側重有所分清,再也不會出現(xiàn)那種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學學,小學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學的不大正常的現(xiàn)象。簡而談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教學生畫知識樹又何嘗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畫知識樹的同時,實際理清了各知識之間聯(lián)系。這正如新大綱所說的“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意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境之間的聯(lián)系。”應該說在這一點上,新大綱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況下,作為語文教師應將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圖,把語文教學帶到新天地里。

(二)、初中階段教材之間銜接問題的再認識。

92年的教學大綱曾給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命力,全國各線教師高興勁甭說了。在注重主體作用方面,這套教材給予了極大的體現(xiàn)。試用修訂本教材又進一步給予了重現(xiàn),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訂對三個階段的認識有所變化。三個階段體現(xiàn)著互相銜接,逐步遞進的學習程序。第一階段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學習和把握運用語文的能力;第二階段,進而分解為三種表達方,使對實用文體學習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階段,從文章的學習過渡到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樣,由簡及繁,由淺及深,符合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這樣,三個階段的過渡銜接很顯然地突出來了。這可關系到學生學習遞進和加深,因此,教師應從宏觀角度入手,及時思考各個階段的側重點,并將之施于教學備課中,充分考慮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正所謂:有所側重才能有所收獲。

(三)、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與生活之間的銜接。

早在湖北省宜昌市語文教改課題“課內外銜接”的實驗中,劉國正先生將此概括為“內引,外聯(lián),對比”,充分肯定了課內外銜接的好處和作用,說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雙冀”。究其實質,語文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無不與生活聯(lián)系。新大綱特別注重這點“重視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lián)系,拓寬學習班渠道,增強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眲壬终f“教室的四壁不應成為水泥的隔離層,而是多孔的海綿,透過多種孔透使教學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蓖瑫r,大綱也提出“小學鼓勵學生自由閱讀,有問題提出來,能與別人商量;初中要求閱讀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高中要求學生能對課文闡發(fā)、評價和質疑。”這是需要建立在對生活有著直接感受與間接感受的基礎上的。為此,我大膽在課內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根據速讀的要求,即一分鐘要500字左右,我適當選擇了課外材料為內容,開展了聽力訓練。由緩而急,由簡而繁,逐漸地使學生認識到聽力訓練單靠課本材料是不夠的。如今經過一階段的訓練,部分同學的聽力能力很明顯地進步了。

2、根據課本中安排的活動課材料,進行了多次語文實踐活動。如家鄉(xiāng)崇武是個新興旅游單位,為此我請學生到游覽區(qū)作調查,寫題為《我愛美麗的家鄉(xiāng)------崇武》、《歡迎你到崇武來做客》的文章;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過去,我讓學生就姓氏的來源作為調查,寫題為《我從哪里來------“尋根問祖”姓氏來源調查活動》的報告;對中小學生錯別字尤其嚴重的情況,我就開展了《請講普通話 請用規(guī)范字》的活動;對中小生看電視非常嚴重的事實,我就開展了《關于中小學生看電視利與弊》的書面爭論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生活的再認識,體現(xiàn)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學的不是死知識。

3、就課內而言,我主要圍繞課文開展有關銜接工作,如學習了《數字雜說》,我就讓學生寫《也談數字的妙趣》,(可填對聯(lián)、謎語、詩詞等等);學習了《皇帝的新裝》,我就讓學生編話?。ㄔ谛N逅耐頃涎?,效果還好);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我就讓學生寫《淺談閩南農諺》等等。應該說這“讀”,就是讓學生投入到別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對學生來說這其實是間接感受,因此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否則的話,只能又回到那種令人生厭的學習中。而“寫”是一種直接感受的表白,這就需要學生很真實地再現(xiàn)了。如何銜接,實際是離不開生活的。這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說的“……脫離生活,寫就變成無源之水,技巧就變成無所附麗的文字游戲。而與生活結合,則讀有嚼頭,寫有源頭,全局皆活……”。由此可見,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與生活之間的銜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 研究學生是做好銜接,提高質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學告訴我們;研究好各階段學生的特點,各年段學生,各類學生的特點,這包括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年齡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現(xiàn)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就給如何做好銜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視這一點,才能做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應考慮這些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教育是沒有小事,因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給學生產生這樣那樣或好的或壞的影響。

2、作為語文教師,了解學生各個階段學習語文水平,幫助他們做好思想、感情、知識等的銜接。特別是中下生應側重于基礎的再現(xiàn)與反復,優(yōu)生可著重從拓展、加深方面考慮。

第6篇: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預習;交流;評價

新課程教學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確帶來了課堂教學的新氣象。學生動起來了,課堂熱鬧起來了,但效果卻不盡人意。原因是教師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服務,不得不讓學生為合作、探究活動草草收兵,而自己粉墨登場。因此,學生的合作、探求也不過是淺嘗輒止,實際上合作探究成了新課程教學的課堂包裝而已。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間,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效果,我在課堂教學中也進行了思考和摸索,其中心得就是把新課程理念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加以整合,形成了預習嘗試、交流探究、評價點撥的教學思路。

一、預習嘗試

預習,這在傳統(tǒng)教學中非常重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在新課程教學中,往往把精力花在課堂45分鐘的花樣設計上,而把這一環(huán)節(jié)忽略了或者是重視不夠。對學生的預習嘗試來講,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讓學生完成自主是不可能的,必須以任務管理促進自主學習,并施以方法指導。課前學生按照“讀、劃、查、注、思、寫”這樣的流程進行預習嘗試。讀,是讀課文,默讀朗讀,精讀略讀。劃,就是使用多種不同的符號,將生字新詞,精粹句段,中心所在,疑難問題標注出來。查,就是對所劃生字詞和疑難問題通過查閱工具書和已有的相關信息資料,加以解決。注,就是把查到的答案和自己的理解感悟以標注,批注,評注的形式,注到課文中去。思,就是思考課文的思想內容,層次結構及表達方法以及課后練習題。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手頭的資料,幫助理解課文,但要提醒學生“用書而不唯書”,參考資料只是理解問題的一個視角。只能作為自我嘗試理解的一個比照。寫,就是將自己嘗試所得,感受最深的地方以及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寫下來。準備帶人課堂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探究。預習嘗試的過程體現(xiàn)了最大的自主.久而久之會形成終身受益的讀書習慣和能力。

二、交流探究

課堂的交流,首先擴大了信息量,別人說的正是自己關心的問題,會覺得格外珍貴,達到互補的目的;課堂交流還能啟迪別人的思路。別人的思路很容易讓你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新角度,以致使自己豁然開朗,一個人獨到的見解可能打開很多人的眼界。因此.必須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從別人的談話中捕捉最有價值的材料,發(fā)現(xiàn)尋找閃光的思想,用別人提供的材料線索把自己的獨立思考引向深人。經過課堂交流,一部分學生在嘗試階段遇到的問題隨之也解決了,然后梳理學生還未解決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也不急于回答。而是把它置于合作、探究之中.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課堂探究的問題是學生嘗試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反映了學生的一種自我需要,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參與是積極的、主動的。同時問題比較集中,有針對性,也化解了因課堂提問比較盲目或無效提問過多而導致課堂時間不夠用的矛盾,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學生為主

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新教材教學過程設計可以做到(1)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學。(2)學生都能喜歡參與課堂教學。只要我們營造一個師生平等的氛圍,學生在討論中領悟知識,在探究中獲得結論。

四、評價點撥

教師在學生交流探究過程中施以評價點撥。是對學生學習思考的回應。評價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好”、“你真棒”的肯定表揚上,而是要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向深人。因此,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隨時掌控交流探究的進程,尋找點撥時機,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時候出手。教師的點撥不能成為毫無新意的泛泛而談,而是要開渠引水,清淤導流,起到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茅塞頓開的作用,讓學生的思維成為自然的流體。一句話,如果說學生交流探索是“畫龍”的話,那么教師的點撥就是“點睛”.決不能把知識硬給學生。同時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的評價點撥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對那些“學困生”更要點染情緒,激發(fā)興趣.樹立自信。讓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進步.都能夠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第7篇: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關鍵詞 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氛圍;發(fā)問精神

創(chuàng)新是新課改理念的核心,沒有創(chuàng)新,人生就不會發(fā)展,時代就不會進步,社會就不會前進。做為一名教師,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進行訓練與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教師本身就需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依據教材,深入發(fā)掘創(chuàng)新因素

中學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大都意蘊深厚,含義深刻,在教學中需要教師深入思考去挖掘其中蘊含的創(chuàng)新因素。

首先,教師當以創(chuàng)新精神感染帶動學生。如在教短文兩篇《貝殼》時,我出示了自己收集的幾種貝殼,學生一看興趣較高,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結束時我提了一些問題,珍珠是怎樣形成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學生積極搜集資料踴躍交流,有的學生寫成了小短文,有的學生提出了別出心裁的問題,課堂效果非常不錯。教師對教材的思索、改造、延伸等,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很好的引導。

其次,教師要善于把握創(chuàng)新的契機。如教《馬說》一文時,教師可提出:如何客觀的去看待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才如何將自己的才華彰顯出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進行辯論,對于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就會有新的認識。這些都有利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要給予學生以呵護,以鼓勵。

另外,教師在授課時要善于獨辟蹊徑,講出新意。獨到的講解往往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如講《老王》時,我讓學生轉換文章的敘事角度,以老王的身份講述故事,角色的變換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思考,較好的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二、給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1)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可以在每節(jié)課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放松一下,如一分鐘口語,名著故事,猜謎,詩詞背誦,對歇后語等等,或分角色朗讀,編課本劇,如《丑小鴨》、《皇帝的新裝》都是很好的課本劇素材。這樣可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變通教學方式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其關鍵是給予學生以心靈的自由。

(2)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角度去看問題。閱讀課教學一直是教師主講學生聽、記、背誦。這種方式極大的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如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主旨有三種理解,這三種理解哪一種是對的?你是如何看的,有什么理由?這樣學生就可以變換角度去看問題,去文本中找答案,借助自身的閱歷去思索,對文章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3)營造寬松的寫作環(huán)境。要想寫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有個性的文章,必須寫個人的閱歷、個人的心靈,因為在大千世界中每個人都是唯一的,只有寫出有個性的文章,那么才會凸顯新意。因此寫作之中要強調寫自己,寫真實的自我,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一種方法。教師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要尋找適當的契機,命題指導要切合學生的實際,要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進而引導他們進行寫作,而不是從教師的個人角度去命題與指導,要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問精神

(1)學則須疑,發(fā)問是創(chuàng)新的開端,培養(yǎng)學生敢于發(fā)問的精神,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首先要讓學生會提問題。至于學不提問,有兩情況,一是自卑,一是緊張,因此消除自卑和緊張是培養(yǎng)發(fā)問精神的關鍵所在。為了提高學生對發(fā)問的認識,可以舉出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一些例子,促使學生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認識到發(fā)問的重要性。其次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認真對待,態(tài)度和藹,千萬不要輕易的否定,更不能嘲笑學生的問題,以免挫傷其發(fā)問的積極性。

第8篇: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事實上,這是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不被重視的一個問題,如能將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到一種積極、愉悅的情感氛圍中,語文教學不失為情感教育的一塊沃土。

一、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尋找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陶冶學生情操

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嫻雅精致、膾炙人口,從方方面面反映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閱讀和學習這些文章,要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尋找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豐富的心理體驗,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心靈愉悅感。

對于中學生來說,在這一閱讀過程中,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扒閯佑谥卸斡谘浴?優(yōu)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背影中的濃濃舐犢之情;曹孟德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一腔報國之情;“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悠悠思鄉(xiāng)之情;還有羚羊木雕上交織著的濃濃親情和真摯友情,再加一股難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讓學生怦然心動,而有所感悟呢?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能做的就是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做一個引路人和點撥者,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做主動的探究者,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

二、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尋找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yōu)化教學效果

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體驗: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教師而對其所任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并會努力將它學好。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健康的學習情感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讓學生受益匪淺。因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行為已經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語文教師尤其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內容更多地秉承著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文化結晶。這一文化體系本身就對知識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較高的規(guī)范和要求。語文教師作為這種文化的直接傳播者,更應該向這種規(guī)范和要求看齊,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滿腔熱情,勢必使學生產生共鳴,直接對其產生深遠的教育意義。

三、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尋找學習者之間的心靈契合點,優(yōu)化學習效果

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不外乎聽、說、讀、寫,在新課程的語文學習中,這些已被實踐證明了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課程更高的學習要求卻使我們不得不去尋求更為優(yōu)化的學習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這樣一點――語文學習活動更多的是一種開放的群體活動,因而多個參與學習的個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學習中的作用至為關鍵。個體之間尋求心靈的契合點,從而形成一種以自主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深入人心并廣為實施。

對于同一文本的體驗而言,個體之間勢必存在差異,甚至比較巨大;當幾個學習者在一起進行交流、探討后,可能每個學習者的體驗就會更深一層。

不同的學習者因性格、愛好、情感、閱歷、知識儲備的不同,學習中勢必產生效果的不均衡性,這就需要建立一種由異質成員所組成的以合作探究為學習方式的小組,以期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第9篇:初中語文教學心得范文

初中生進入八年級各種心理疾病就開始暴露出來了:唯我獨尊,自以為是,好面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逆反;迷戀網絡而致的孤僻、封閉、自卑,平時看不出異常,一旦遇事不知怎么解決又不主動詢問,悶在心里;獨生子女特有的脆弱、自私偏狹、難以處理集體生活所產生的矛盾;進入青春期,身心的變化帶來的對“性”的格外好奇;以及以領導的政績、教師的成績?yōu)樽罱K目的的加課、多作業(yè)、各種競賽、懲罰等手段實施下導致的厭學情緒等等。面對初中生的諸多心理疾病,作為擔負其健康成長重任的學校應以足夠的重視來引導他們走上健康的心理之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滲透到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之中,并將其作為重要內容來對待。

下面我談談初中語文課堂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語文即生活。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目標之一。語文學科中的心理教育材料隨處可?。?/p>

一、作者的生平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材料

初中語文教材選編大量名家之作。這些名家的生活經歷,成功歷程,補充進課堂教學,大有裨益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以八年級下冊中的作家為例:海倫·凱勒孩童時即失聰失明,可她如饑似渴的學習知識,執(zhí)著的追求生活的光明。名校畢業(yè),為慈善事業(yè)不辭勞苦;幼年喪父,母親艱難持家,他發(fā)奮苦讀,留學美國,獲得眾多博士學位;高爾基幼年苦難重重的學徒生活……宋濂不恥身貧,不慕錦繡,勤讀多問,終有所成;范仲淹晝夜苦讀,少食啖粥,五年未解衣就寢,終通五經展少志。與他們相比,我們今天生活的貧,讀書的苦,微若塵粒。名家的親身經歷和豐碩成果證明了事在人為。別人能在逆境中奮起,我們也能。教學中,教師在介紹作者時應側重真對學生封閉、自卑、脆弱、缺乏生活的動力等心理疾病,讓學生擺擺自己的不幸,所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比較、分析、思考,找出心理差距,懂得頑強的意志,堅定的生活信念,吃苦耐勞的品質,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是人生的財富,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

二、從課文本身中發(fā)掘心理教育的材料

語文教材的選編側重于思想教育。教學中教師在注重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但是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誠然,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輔相成,融為一體,難分彼此。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化大為小,目的直指學生的心理進行?!短僖跋壬分匈p櫻花學跳舞的清國留學生,置國家名譽前途于腦后,令人唾棄。我們每天到校都干些什么;《我的叔叔于勒》中金錢至上,視親情如糞土。學生中或家長中有沒有把錢作為生命的全部的人;《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嫉恨、惡毒說明他的心理如何,類似的心理我們有了怎么辦!《愚公移山》中愚公“子子孫孫無窮盡”的心胸,《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氣等等。拋開競爭的壓力,教育把學生的健康成長真正放在首位的話,通過教學,可以讓大部分學生走出困惑,走出自私狹隘,胸懷磊落,健康陽光的成長。

三、利用語文教學的輔助材料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