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地理課程,課堂教學,認識總結
1.新課程給地理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新課程標準只提出教學要求而沒有明確必學的內容,更沒有詳細的知識點,更加強調學生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對提高整體素質的作用。教師教學時需要根據(jù)課程要求和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自行選擇教學內容,這就給地理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但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課程標準在認識區(qū)域部分規(guī)定,認識國家,提出“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根據(jù)地圖和資料,說出某一個國家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并簡單說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顯然,這里沒有要求我們必須講某個國家,必須掌握某個國家的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等等。而是要求我們教給學生分析一個國家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基本方法,將來,學生走向社會,他會自己獨立分析某一個國家的基本自然環(huán)境特征就可以。
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教材,要能夠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展開教學。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節(jié),盡管教材有多個小標題,但是我們無論如何不能依照這些黑標題來照本宣科,必須對教材進行重組。要依照一個主題,展開教學,我們可以以這里的人以什么人種為主?為什么?他們住在什么地方?為什么?他們怎樣生活?他們在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中出現(xiàn)哪些困難?怎樣解決?這就是我們說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2.新課程為學生提供的是反思和活動的對象
教材不是供傳授的經(jīng)典,不是供掌握的目標,不是供記憶的知識倉庫,而是供教學使用的材料。面對新課程標準,教師和學生不是“材料員”而是“建筑師”,他們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學智慧創(chuàng)生的主體。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一方面是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課程的依據(jù),另一方面是指發(fā)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主體性。
所謂主體性,說的是學生通過地理學習,不僅獲得對他們現(xiàn)實生活和未來可能的生活有用的地理基礎知識、而且通過地理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一些觀察、觀測、實驗、制作技能以及有關地理圖表讀析填繪的技能。這些知識與技能,都有助于學生與其他學科的溝通。促進相鄰學科的學習,這些基礎知識和技能不僅是學生構建現(xiàn)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為學生深入學習地理和其他學科奠定了基礎。
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反思和活動的對象。因為課程所提供的內容是與人類群體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學生個體的“生活經(jīng)驗”和“親歷情境”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不能通過灌輸而獲得,而需要通過反思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個體生活方式來理解。所以,新課程觀要求我們不能把課程僅僅理解為有關教育內容的東西或文本,而要把課程動態(tài)地理解為學生反思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踐來探尋人生意義的活動及其過程。如社區(qū)環(huán)境調查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真正感悟到我與環(huán)境息息相關,自己就是環(huán)境的一員,自己的行動可以破壞環(huán)境,也可以改善環(huán)境,而這些內容不是能夠通過灌輸能夠解決的,它需要學生的反思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來探尋人生的意義。同時,在調查中養(yǎng)成了與人合作、善于表達自己思想、分析、歸納、整理信息的能力。
3.新課程注重學生的發(fā)展
教材不再按照系統(tǒng)地理的方式組織教材,而是讓學生學習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和未來可能的生活最為教材編寫的基礎。例如對于大洲來說,過去多是每個大洲都要講一遍,生怕丟掉那一個洲,而新教材只講一個亞洲,其他各洲,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自學。
過去的地理教材編制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精選那些確定的無疑的知識或理論,教材對學生來說,成了一個權威知識的載體。這種只吸收確定知識的教材編制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啟發(fā)學生質疑、求異的心理取向,而這種敢于質疑、求異的心理取向,正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內含。是故,新課程十分重視如何引導教師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學生活動,十分關注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積極性、自覺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自立、自主、強烈的“我要學”等主體意識。地理教材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走出那種單純以學科體系為導引的傳統(tǒng)的教材設計,關注學生個性的養(yǎng)成、潛能的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發(fā)展。比如,教材希望教師能夠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
【關鍵詞】電子白板輔助教學 認識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210-02
如何使用的恰到好處,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電子白板的輔助作用,又能極大的發(fā)揮老師在課堂的指導作用,充分的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我有以下幾點認識和思考。
一、對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優(yōu)勢的認識
1.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課堂教學,迅速轉移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針對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能起到迅速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進入到學習新課程的狀態(tài),渲染地理教學環(huán)境,起到點題的作用。精彩的課件圖片、新鮮的主題畫面可以使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短時間內明確本課的學習方向,積極主動的去思考與本課有關的知識,使教學的環(huán)境達到以促進教學目標,這樣學生的成就感可能更高。
2.自主探究,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教師事先在電子白板中整理出相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如:背景、時間、地點、條件、過程、影響、后果等)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展示出來,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對比展示出來,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有疑問的可以自主交流,討論,教師有時間去點撥,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教師寫板書的時間,同時也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對課文大致內容有了初步印象、認識和理解,在接下來的問題探討中也不至于被老師“牽著鼻子走”。
3.展示交互,豐富課堂內容,深化理解,提高課堂的時效性
在地理教學中我們會經(jīng)常用一些圖片或者圖表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教師用電子筆選擇顯眼的顏色向學生展示主要內容,和以前的多媒體相比教師跳出了以前只觀看計算機屏幕,只顧自己操作的不足,在這里教師的演示步驟處理的全過程學生清晰可見易模仿,教師也能輕松自如地調整某些知識的前后次序和組織結構,幫助學生在不同知識領域之間建立聯(lián)系,讓課堂教學體現(xiàn)教師自己個性化的教學特點及其主觀能動性。
4.課堂延伸,聯(lián)系生活實際,化解重難點,強化學生的自主性
在課堂教學時,利用白板出示教學資料,引導學生探討問題,是課堂的延伸,利于化解重難點,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在地理課上教師在講“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時,首先展示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圖,引導學生歸納洋流的特征,學生總結得出結論:北半球中低緯度都是順時針方向,南半球中低緯洋流都是逆時針方向,北半球中高緯度洋流都是逆時針方向。但是讓學生直接尋找洋流分布的規(guī)律有困難,教師可以調出世界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學生根據(jù)圖看出洋流和盛行風的關系,從而利用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推斷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最后再讓學生與洋流的實際分布進行對照。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先是從現(xiàn)象出發(fā),觀察現(xiàn)象,總結規(guī)律;接著提出假設,再將假設與實際情況對照,驗證假設。這樣,學生不僅獲得了關于洋流形成原因和規(guī)律的知識,更是學會了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科學探究的方式,也有助于教學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實踐證明,電子白板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其優(yōu)點是多方面的,只要運用合理,一定會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
通過我校好多教師對電子白板使用效果的各種反映和我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也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不是說電子白板存在問題,而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也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所以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認為,為了使電子白板得到更好的應用,在教學實踐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誤區(qū)。
二、白板應用在輔助教學實踐中的誤區(qū)
1.誤區(qū)一:從“人灌”到“機灌”
以前我們批評那種“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但利用電子白板作為教學手段后,有的老師誤把電子白板萬能化,錯誤地認為它可以代替教師做一切,讓它從頭到尾地“唱戲”,忽視教師應起的主導作用。新課程要求教師居于主導地位,不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而電子白板只能輔助地理教師教學,則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作用。有的電子白板輔助教學的課件以電子白板的演示代替了教師的教,忽視了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的作用。電子白板并不利于學生的筆頭及口頭表達與相互交流,而這些利用傳統(tǒng)教學的的紙和黑板倒更方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必需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手勢,哪怕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有時在提高教學效果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的培養(yǎng)。
2.誤區(qū)二:欲速則不達
電子白板輔助數(shù)學教學固然可以節(jié)省教師作圖、板書時間,加快課堂節(jié)奏,增加課堂密度,但有時欲速則不達。在課堂上,教師把教案搬上屏幕,以“電子板書“代表“黑板板書”,講課只需點擊鼠標,配上講解。當學生正在思考這一頁的問題時,屏幕已經(jīng)顯示結果了?;蛘弋攲W生正在解題過程中,屏幕上巳經(jīng)顯示出標準答案了。這樣學生就會放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學生會放棄自己的思考,如果是這樣就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學習是有一個認識、思考、探索的過程的,應處理好電子白板速度“快”與學生學習“慢”的關系。
摘要:高一學生普遍感覺地理學習困難,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地理課的認識和學法存在誤區(qū)。總結多年教學經(jīng)驗,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地理課的特點,指導學生掌握并運用地理學科的學習方法:圖表法、理解和記憶結合的方法、構建“知識樹”方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習困難;學習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高中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
高一學生普遍反映地理學不懂,學習困難超過了數(shù)學、物理等學科,甚至出現(xiàn)了“恐地癥”??偨Y多年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學生學習困難的最主經(jīng)的原因是對地理學科的認識和學習方法存在誤區(qū)。
二、高中地理學習的誤區(qū)
1、對地理學科認識的誤區(qū)。從初中升入高中,許多學生用自己的經(jīng)驗形成對地理學科片面的認識,認為地理課就是區(qū)域地理,屬于文科。
2、對地理科學習方法的誤區(qū):因為學生認為地理是文科,所以自然而然采用了文科的學習方法,造成了地理學習過程中重記憶,輕理解;重突擊,輕平時,常常越學越迷惘,甚至無從下手。
三、解決對策: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地理學科的特點,指導地理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由三部分組成,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這三部分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地理科其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最鮮明的特點是:區(qū)域性、綜合性和文理交叉性。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達爾文)。而老師的任務是教學生學習,他的工作是使學生采用正當?shù)姆椒ㄈデ笾ジ倪M他自己?!笆谌唆~不如受人漁?!敝笇W生地理學習方法,就是培養(yǎng)學生“漁”的本領,有了這種“本領”,就能獲得更多的“魚”,終生受益。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地理科最有特色的學習方法包括:圖表分析方法、理解和記憶相結合的方法、構建知識樹的學習方法。
(一)指導讀圖、圖文轉換、用圖、繪圖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地理圖表是地理的“第二語言”, 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信息綜合載體。地理圖表可以把抽象的、難理解的文字表述內容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條理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圖表的學習方法,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訓練。
(二)理解和記憶相結合,突破文理兼容性
地理科的文理兼容性,要求學生即要用文科的學習方法去記憶,又要用理科的學習方法去理解。記憶與理解有機結合,會使地理學習妙趣橫生,增強學習效果。
地理知識的掌握過程可以總結為:理解——記憶——應用——強化理解和記憶,這樣周而復始,并逐步升華的過程。首先要理解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形成、原理、過程;然后把這些已經(jīng)理解的知識具體化成為文字或圖表,進行記憶;最后要運用這些記憶去解決具體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記憶的錯誤和理解的誤區(qū),進行糾正。再次理解和記憶,再次運用;……經(jīng)過多次反復,才能達到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準確記憶。
(三)循序漸進積累地理知識,構建地理學科“知識樹”,突破地理綜合性
地理學科的綜合性,表現(xiàn)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qū)域知識相互交叉、相互滲透,要求學生有很強的知識再現(xiàn)和知識遷移能力,這正是地理學習過程中的難點。要突破這一難點,老師要逐步引導學生構建 “知識樹”。
學習地理,不能一暴十寒,功在平時。首先必須有平時對“一片葉,一片葉……”的積累,然后串成“一條條枝”,再沿著這些枝找到共同的“根”,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樹”。在教學中,“知識樹”的建立要循序漸進,步步提高。在學習新的章節(jié)時,先把各個知識點抓牢固、抓扎實,這就是“葉的生長過程”;在進行章節(jié)復習時,把用一條主線把本章節(jié)內容串成一個整體,這是“枝的延長過程”;在模塊結束時,再把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挖掘出來,用主枝聯(lián)系起來;最后在高三的綜合復習中,把各主根枝認真梳理,歸到地理學科這一“根”上,從而形成 “知識樹”。這種方法能不斷強化學生的知識再現(xiàn)和梳理能力。構建“知識樹”,切記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度綜合,會導致學生斷章取義,越學越迷惘。
“知識樹”運用,是對學生更高水平的要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是 “根—主枝—側枝—葉”的過程。見到一比較生的地理事象,首先要在知識“存儲器”中尋找熟悉的、類似事物,這就隱含了對地理事物的歸類能力,如果學生頭腦中有了一棵完整的“知識樹”,就能不斷地訓練學生從 “根—主枝—側枝—葉”,找到類似的事象,找到后要冷靜地再現(xiàn)這個熟悉的知識點,進一步比較和陌生地理事象的異同,相同點照搬過來;對于不同點,再找其他方面的類似事物,依次提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久而久之,就能讓這種知識遷移的速度加快,最后達到可以跳躍地,得心應手地進行知識的遷移。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變“學會”為“會學”。 “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沒有掌握一定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學生要會學地理,需掌握以上學習方法,并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學地運用這些方法,做到熟能生巧,必將受益非淺。
參考文獻:
[1]袁書琪主編.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謝登斌.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轉變[J].教育探索,2002(12).
目前,我國高中地理教學還存在認識不正確、學習不科學、依賴性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實際問題,筆者主要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思維和提高學習效益等措施,進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學的不足之處。
【關鍵詞】
學習思維;多元化;地球知識
高中地理是一門認知地球科學的重要學科,高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進展卻并不怎么順利。通過長期的教學活動的實踐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可以看出,學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學科的知識內容廣泛、學習的難度較大。高中學生在學習地理學科時所反映出的狀況非常的不理想,因此,應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的實施策略。
一、學習現(xiàn)狀和遇到的典型問題
1、缺乏正確的認識。在初中階段,地理學科一直以來都因為所占的分數(shù)比例比較小而長期被學生輕視,大多學生都把地理學科看成一門不重要的學科,并且在高中的學習當中也繼續(xù)漠視地理學習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再加上高中地理學科的知識內容難度較大,導致了學生們在地理學習中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甚至畏懼地理學科的學習。高中地理結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點,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記硬背就能夠考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而是更加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2、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門純粹的文科學科,而很多學生顯然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許多學生以為只要通過不斷的記憶就可以學好高中地理,這就導致了很多的學生對基礎的地理知識背的滾瓜爛熟,而在考試當中卻不知道該如何做題。因為高中地理對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讓很多的學生感覺到自身的努力沒有得到與之相應的回報,進而對地理學科產(chǎn)生厭倦感,有的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3、學科思維差。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了許多學科的知識和特點的邊緣性學科,學科的內容更是非常的廣泛。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時,學生大都缺乏對問題多角度、深層次和客觀的思考,對地理學科中所遇到的問題缺乏邏輯分析。同時,在平時布置給學生們的課后作業(yè)中,學生也反映出對地理問題的思考不但不夠全面、同時還缺乏深度。多個方面都展現(xiàn)出學生的地理學科思維能力差,不利于未來的地理學科的學習。
4、過度依賴老師。在高中地理學習當中,因為所學的知識內容繁多同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許多的學生都是能跟隨著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走來追趕課程的進度。這導致許多學生缺乏對知識內容的獨立思考和相關性的聯(lián)系,學生只能聽老師講一個知識點,學生就學一個知識點,最后只剩下滿篇的筆記和一片空白的大腦。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科中缺乏積極學習的動力,沒有自主獨立思考問題的精神,同時過度依賴老師導致學生的地理邏輯性不強、學科分析能力不足等問題。
二、解決教學中問題的策略
1、激發(fā)學習興趣。對地理的熱愛才是努力學習地理知識的持續(xù)動力,而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熱愛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師對其的認同。所以,地理老師應該給予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對待,用心去教授學生知識內容并讓其感受到老師的人格魅力。同時,傳統(tǒng)式的灌輸教學讓學生會覺得課堂教學枯燥煩悶,沒有興趣去學習和理解地理知識,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結合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來給予學生新鮮感,刺激學生的學習地理知識欲望。
2、培養(yǎng)學科思維。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積極運用巧妙地提問鼓動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地理教學課堂的效率。在具體的地理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學生所掌握的各種信息和地理所學知識水平,引導學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問題。高中的地理學科不僅具有理科性質,同時也具有文科的特點,因此,在地理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層層遞進、不斷深入的思考一個問題,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為其良好的地理學科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
3、提高學習效益。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難度是比較大的,學科中存在許多的讓學生無法直觀就能夠理解的圖表、各種地理運動過程等難點。很多學生由于長期無法理解這些知識內容,逐漸積累起一種對學習地理的厭煩情緒,甚至放棄地理學科的學習。而多媒體教學能夠通過各種軟件很直觀的向學生闡述各種各樣的地理知識內容,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就能夠理解到復雜的地理知識。老師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教學中就能夠理解并記憶知識內容,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訴,高中地理作為一門既文又理的綜合學科,其本身的知識內容廣泛且學習難度較大,同時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并且相對于其它學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應當審視自身教學活動中的不足,通過符合學生自身水平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其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地理學科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以及課堂教學的質量。
作者:馬海真 單位:山東省魚臺縣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生活實際;地理思維;欠缺
1 引言
對許多剛進入高三的文科學生來說,地理很難,甚至在有些老師當中也會形成這么一種認識“學好地理就等于學好了文科”,地理之難,許多同學會一致推舉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冊和區(qū)域地理分析這部分。為什么許多同學會學不好這部分的內容呢。經(jīng)過連續(xù)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學,本人以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癥結在于學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
2 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現(xiàn)
在地理學習中,許多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共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造成了這些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地理學不好,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不夠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這樣表述地理學科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二、地域性。這兩種特性決定了對高中地理思維需要轉化,對地理問題的認識需要全方位考慮,但長期以來,許多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生僅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對地理知識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長期以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獲取依賴死記硬背,依賴于對地理結論的掌握,忽視對地理原理的探究,從而造成學生在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束手無策。
2.2 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綜合分析鑒別能力差
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認識地理問題的本質特征。但是不少學生卻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導致學生容易在地理學習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無法形成全面的認識。比如學生對光和熱的理解,認為一個地方的太陽輻射能強烈,這個地方的熱量一定充足,但熱量又主要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又不太清楚。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現(xiàn)象如青藏地區(qū)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的現(xiàn)象的時候,往往無法進行正常的思維。
2.3 思維的邏輯性不強,易受思維定勢束縛
在地理學習中,常有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但由于思維過程條理不清,違反了某些邏輯規(guī)則,結果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如對熱力環(huán)流,有的學生沒有充分認識由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先后順序,而導致對高低氣壓的產(chǎn)生原因分辨不清,從而產(chǎn)生大氣垂直運動是由低壓流向高壓的錯誤結論。又比如在一幅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如右圖),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地球自轉方向和判斷某地點準確的經(jīng)緯度。
3 運用生活實際 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地理思維缺陷,特別對高三學生而言,由于直接面臨高考,而許多高考題目都是全新的,沒有良好的地理思維有時候是很難正確解決這些題目。本人經(jīng)過長期的嘗試,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地理教學,特別是運用生活實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的幫助更大。
3.1 加強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
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得加強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fā),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有對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認識,如知道有大陸漂移說這種理論,但具體這種學說支持的依據(jù)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時老師就應該深入挖掘,提出問題,大陸為什么會飄移,要解決幾個問題呢?學生就會逐步去分析,出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大陸水平漂移的動力,來源于什么地方,為什么長期朝一個方向,二是大陸這么重,為什么還會飄移。然后學生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最后歸結到目前比較成熟的板塊構造學說理論,也能充分理解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的區(qū)別。
3.2 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打基礎
進入高三復習,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學生是很難進行正確的地理思維。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學中,要足夠重視一些具有發(fā)散性思維和逆向性思維的內容,對這么內容教師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動用全教研組的力量來思考,然后實施教學。如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為什么比較平緩,就結合高一地理的內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關的學科,則更要請教一些相關學科的老師,這樣學生的地理思維才能建立得比較全面。
3.3 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xiàn)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如對時間問題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個對時間計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沒有必要讓學生去做很多的難題,本人以為關鍵在于讓學生思考時間的定義,如地方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其來源,缺陷以及補救措施,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地方時――區(qū)時――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思維脈絡。由此及彼,學生就可以用來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 結語
地理學習的成敗在于地理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的好壞。在地理教學中,結合學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實際,不僅可以有利于降低許多地理問題的難度,使學生能充分理解,而且還可以避免許多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誤區(qū),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對高三學生來說,可以降低他們對地理恐懼的心理,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自信心,從而更有利于高三整個階段地理復習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培養(yǎng)學生提高初中階段地理識圖能力的重要性
地理學包括自然地理知識與人文地理知識。自然地理的開端就是對地球進行學習與了解,學生在學習認識地球的過程中,通過對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水循環(huán)等知識的學習,掌握到地球中自然系統(tǒng)的運作模式,學習到地理環(huán)境諸多要素之間的運動規(guī)律以及變化規(guī)律等。對于地理學科知識的學習與研究來說,地理圖冊是重要的使用工具。地圖承擔著記錄地理信息以及傳遞地理信息的重要功能,地理學科中自然地理方面的學習離不開地圖的掌握與使用。學生只有了解這些內容才能明白地理學習中為什么要進行地圖的學習,從而提升自身對于識圖能力的重視,進一步保證地圖知識的學習與更好的應用。要達成自己對于地理識圖能力的提升學生要緊跟教師的引導與指導,在日常學習中學習并善于運用地理識圖技能,逐漸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通過學習掌握簡單的地圖三要素開始深入了解地理識圖方面的相關知識,同時地理識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對我們日常生活也會有一定的幫助,例如,通過識圖能力的提升學會自己看地圖,可以進行方向辨別、認識地形地貌、估算距離、識別風向、讀懂導航軟件等,在日常出行中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通過對歷年來各地區(qū)地理科目的中考試題考察以及地理學科課程標準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地理學科中許多知識點的呈現(xiàn)形式都會配有圖標,地理科目呈現(xiàn)出來的圖像數(shù)量巨大,而且地理科目圖標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地理科目試題中通過結合圖像對學生進行讀圖、圖像分析的能力考察,例如,學生從題目中給到的圖片中獲得并提取相關重點信息,結合文字材料給出的信息進行試題的解答,這就充分表現(xiàn)出識圖能力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的重要性。初中階段地理學科的識圖能力培養(yǎng)對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立體空間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同時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鞏固學生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對地理符號知識以及地理圖像資料的了解與掌握后可以深入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與地理現(xiàn)象,這對于構建屬于學生自身的地理認知結構有很大的幫助,這也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智力水平的開發(fā)與提升,幫助學生建立立體空間感,促進學生立體空間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同時,初中階段教師在進行地理學科教學中會根據(jù)學科知識以及地圖資料引導學生學習地理基礎知識,這種文字與圖像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師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鞏固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初中地理學科中通過對學生的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更好的進行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生識圖能力的提高對于自然地理知識的記憶會更加生動具體,促進學生對于自然地理知識認知能力的提升,易于學生在自身頭腦建立相關的自然地理模型,有助于學生對自然地理現(xiàn)象的理解與把握,使學生的知識學習與掌握程度更深,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地理學科知識的儲備量。
2初中地理學生識圖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攔路虎”
2.1學科特點及學生特點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主要以綜合科目學習為主,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重點在于具體形象思維的發(fā)展,而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速度較為緩慢。而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科知識又是建立在學生的抽象思維發(fā)展之上,因此部分學生在尚未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的情況下就開始初中階段的學習,使相關知識學習的困難程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學生在初中階段之前也尚未對地理知識有過正式的了解,面對學科數(shù)量的增多,新科目的出現(xiàn),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畏難情緒,無法適應新知識的呈現(xiàn),從而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不知所措的局面,導致地理學科識圖能力的提升有很大阻礙。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空間想象能力尚不健全,而地理學科的特點又是會大量涉及到關于空間想象能力的應用,這就導致學生在地理學科的識圖能力方面會產(chǎn)生一定的阻礙,學生無法做到通過簡單的文字描寫深入了解知識的深層含義,因此,地理學科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識圖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生空間想象力不足的影響。
2.2教師教學模式
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使教師在進行地理學科知識教學過程中對側重點把握不到,只在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達標,卻忽略學生是否得到一定能力的發(fā)展,是否促進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學科思維模式的形成與建立是提升學生學科學習綜合能力的基礎,對于學生學科的深入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現(xiàn)階段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在地理學科方面識圖能力發(fā)展的忽略,導致學生地理學科整體思維模式的建立與形成受到影響,使學生地理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受到阻礙,對學生地理學科整體能力的發(fā)展形成不可忽視的阻力。
3提升學生識圖能力的方法策略
3.1立足教材,正確認識識圖能力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的地圖識圖等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同時初中地理教材也配備相關的地理圖冊作為教材的輔助,由此可見,初中地理的識圖能力是被國家所重視的一個方面。教師教學過程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初中階段的地圖具有直觀性的特點,這也是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而進行的設計安排,地理圖冊以及地理教材中對于地理圖標以及相應的圖像資料均以生動形象的形式進行展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識圖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識圖習慣,培養(yǎng)正確的識圖意識同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地理識圖能力是為地理學科的深入學習做基礎,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識圖能力對于地理學科知識中涉及到的地形特點、中高低緯度的劃分、大洋大洲的分布,氣候變化的分布以及進行相關空間位置的推算與學習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學生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對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分析,使自身的地理學科分析能力得到培養(yǎng)與鍛煉,進一步掌握地理學科的識圖能力,提高地理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七年級上冊教科書《地理》第三章第四節(jié)《世界的氣候》一文學習中,教材的編排與設計先是使學生了解世界的氣溫以及降水分布,進而借助氣溫與降水分布使學生了解世界的氣候分布,以及各個氣候類型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在第一章學到的地球相關知識,根據(jù)地理圖標先是進行全球各大洲與大洋分布情況的了解,進而進行各種氣候類型的學習,通過對地球地理概況的了解猜測氣候分布的特點以及成因,大膽猜測各種氣候類型條件下,各地區(qū)會有怎樣不同的特點,以及不同地區(qū)的植被類型、環(huán)境都有哪些特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進行地理圖冊的觀察,分析不同氣候類型的分布情況以及各種氣候類型的產(chǎn)生成因。教師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地圖中的經(jīng)緯度分布情況,以及各大洲的地勢地形分布情況,來進行氣候類型的分析,使學生正確認識到氣候形成與地球緯度的關系及各種特殊氣候產(chǎn)生的原因。一般情況下,地球氣溫分布規(guī)律是從赤道最高,隨著緯度的增加氣溫逐漸遞減。但是同一緯度內,海拔高的地方氣溫相對較低,海拔低的地方氣溫就相對來說高一些,這也就導致同一緯度內海拔高度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氣候類型,而相同的氣候類型也會分布在不同的緯度范圍內。因此,學生對于地理圖冊中地理圖像的海拔高度以及緯度的判斷就要具備一定的辨識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
3.2立足學生,加強識圖能力的重視程度
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被重視,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學生學會正確辨別圖標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識圖能力,從而獲得相應的地理相關知識。同時,在教學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抱有濃厚的興趣以及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是同樣重要的。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學習中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同時還會學到許多重要的半島、島嶼海灣以及海峽,在這部分的內容學習中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圖表以及圖像資料進行教學,采用將地球以平面圖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展示,并對學生進行分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七大洲、四大洋以及重點島嶼、海峽、海灣的標注比賽,學生通過對圖像的了解以及位置的確定來進行對圖像進行標注,選出標注的又快又好的小組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這樣游戲的方式既使學生的識圖能力得到鍛煉,又引起學生地理識圖的學習興趣。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是其地理學科知識掌握的基礎,同時教師要重視學生對于地理圖標的分析能力,使學生可以通過地理圖標獲取相關地理信息,得到一定地理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識圖能力會得到進一步加深,同時還會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七年級下冊《地理》課本的學習中,為更好的鞏固學生本冊書的基礎知識,教師在進行每一章節(jié)講解過程中均可采取多媒體的手段向學生展示各個不同半球、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之間地形的不同、地勢的不同以及氣候的不同等,通過直觀展示的手段使學生更加深刻了解各地的差異。同樣,在學期末進行課本復習的時候,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考察,教師可以展示某地區(qū)圖標,要學生進行知識搶答,首先進行位置判斷,進而通過對其緯度以及海陸空間位置的判斷來分析氣候類型,這樣既使學生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又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鍛煉,同時進一步使學生的識圖能力得到提升。
3.3立足方法,深化提升識圖能力
通過教師一定的教學引導以及學生一定的知識掌握,學生對于地理識圖能力會有一定的提升,后續(xù)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斷深化學生原有的地理識圖能力,使學生識圖能力達到更高標準。例如,學生在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材中會學習到我國不同的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氣候特征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對學生進行各地區(qū)的知識講解之外,也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總結相鄰地區(qū)之間氣候或地貌的異同等,這樣可以使學生的識圖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識圖技巧得到進一步深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一定的教學技巧對學生進行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有扎實的識圖能力,具備一定的識圖方法。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學習中,學生會學習到兩個位于美洲的國家“美國”和“巴西”,在進行這兩個國家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對比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向學生展示二者在地球的位置,讓學生根據(jù)位置來分析二者在地理概況以及氣候類型等方面的異同,美國位于北美洲,其地形主要是東山地中平原西高原,而溫帶大陸性氣候為它的主要氣候類型,也有一部分地區(qū)位于寒帶、亞寒帶以及熱帶。而巴西位于南美洲,地形結構是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氣候類型以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二者同位于美洲大陸,但是所處半球不同,所處緯度高度也不相同,國家內的地貌也不盡相同,因此氣候類型等基本地理概況也是不同的。教師通過對比使學生認識并了解到兩個國家不同的地理概況,認識到不同的地圖圖標標識方式,能夠使學生識圖辨別能力的準確性得到一定的鞏固和提高。
4結束語
關鍵字重視基礎;教學情感;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4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189-02
就目前來說,地理學科在初中教學中還是處于“小兒科”、“皮膚科”的地位。初中學生往往剛接觸地理學科積極性還比較高,但越往后,特別是進到八年級時,地理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現(xiàn)了地理課的“廬山真面目”,使學生學習地理的目的性越來越強:“還是升學學科‘語數(shù)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對初中生來說,地理學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負擔”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在新形勢下,地理教師要轉變觀念,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地理教育教學提供理想的育人環(huán)境,堅定不移的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理念,把地理學科擺在應有的地位,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和科學發(fā)展觀,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在教學上要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wǎng)絡環(huán)境,同時要有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地理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關鍵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而更關鍵的是應把地理學科放在同等學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地提高,否則地理教師還是個副職。
1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專業(yè)地理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非專業(yè)地理的兼課教師更拘泥于課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y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huán)境的氣氛。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
2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現(xiàn)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jīng)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wǎng)絡“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shù)摹敖虒W民主”。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tài),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發(fā)揚“民主”。
3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地圖化
關鍵詞:高中地理;思維能力;初探
對許多高中的文科學生來說,地理很難,甚至在有些老師當中也會形成這么一種共識――學好地理就等于學好了文科。地理之難,許多同學感嘆于基礎知識記住了,就是考試不會答題或是得不了高分。經(jīng)過我個人的經(jīng)驗之談,本人以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癥結在于學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
一、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現(xiàn)
在地理學習中,許多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共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造成了這些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地理學不好,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不夠。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這樣表述地理學科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二,地域性。這兩種特性決定了對高中地理思維需要轉化,對地理問題的認識需要全方位考慮,但長期以來,許多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生僅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對地理知識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長期以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獲取依賴死記硬背,依賴于對地理結論的掌握,忽視對地理原理的探究,從而造成學生在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束手無策。比如對地方時的分析,教材中僅僅提到偏東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沒有涉及到偏東的地方到底可以定為幾點鐘,所以導致許多學生僅僅局限于會計算時間,而我們許多老師開展教學的時候也沒有特意分析時間是怎么定出來的,從而產(chǎn)生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障礙,做一些普通一點的題目不難,但對較難的題目就開始頭腦迷糊起來了。2.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綜合分析鑒別能力差。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認識地理問題的本質特征。但是不少學生卻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導致學生容易在地理學習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無法形成全面的認識。比如學生對光和熱的理解,認為一個地方的太陽輻射能強烈,這個地方的熱量一定充足,但熱量又主要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又不太清楚。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現(xiàn)象如青藏地區(qū)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的現(xiàn)象的時候,往往無法進行正常的思維。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為什么比較平緩,許多學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3.思維的邏輯性不強,易受思維定勢束縛。在地理學習中,常有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但由于思維過程條理不清,違反了某些邏輯規(guī)則,結果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如對熱力環(huán)流,有的學生沒有充分認識由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先后順序,而導致對高低氣壓的產(chǎn)生原因分辨不清,從而產(chǎn)生大氣垂直運動是由低壓流向高壓的錯誤結論。又比如在一幅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地球自轉方向和判斷某地點準確的經(jīng)緯度。
二、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關鍵詞:學習興趣;熟練掌握;知識遷移;能力提升
高中地理作為文科而又偏理性的一門學科,在它其中有很多奧妙的東西,有時它會像歷史、政治一樣讓人對人文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時它也會像理工學科一樣需要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所以這就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上有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的時候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制定出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那么首先應該讓學生對地理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那么,教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對地理學習不感興趣的原因
1.受到教師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
很多學校缺少地理專業(yè)方面的教師,有些教師進行跨專業(yè)教課,教師對于一些問題很難把握,無法教會學生某些方面的知識,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知識的裂痕與斷檔,加之有些學校依舊是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例如:老師所講的課程很多都是用來應付考試的,過多的應試教育抹殺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導致對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學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2.學生自身所帶有的一些原因
雖然地理學科看起來很有趣,但是,由于學生起點不一與學習方法的不同,很可能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出現(xiàn)差異,學生自身所帶的主觀原因并不應該是學生對地理學科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適當?shù)匾龑W生,讓他們對于地理學科產(chǎn)生學習興趣,這樣在心理上便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以致對地理學科的學習失去了興趣。
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習興趣時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應該講好地理緒論
教師在講課之初應該向學生介紹地理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讓學生知道怎樣學習地理這門偏理性的學科,以及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這是教師應該在教學起初傳達的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知道,地理學科分為必修和選修,必修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區(qū)域地理以及選修的自然災害、旅游等等不同的選修科目。在自然地理之中,教師要教育學生掌握一些關于地球以及環(huán)境變化等等一些理論知識,介紹這些目的是讓學生對地理學科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
2.教師要營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
地理學科一個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有些關于地球方面的計算以及一些其他的問題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難的問題,所以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帶著微笑進入課堂,讓學生感到親切。教師應該用溫柔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教育,用親近的語言教育學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便會激發(fā)出不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能夠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所以,輕松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師生在平時上課中應該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這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
3.教師教學內容注意聯(lián)系實際
對于大部分中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真實地經(jīng)歷過一些地球的運動與特征的變化,很難把握這些方面的知識,很難理解這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多給學生一些關心,一些輔導,讓他們體驗生活,從生活的不同方面進行地理學習,讓學生走進生活,因為很多地理知識都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很多的地理現(xiàn)象都可以從實際的生活中找到答案,有些生活實際當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例如:當教師講到關于太陽直射點在一年四季的變化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觀察,讓他們親身感受到這樣一種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過程,這樣便可以讓學生很容易地掌握這些知識。
對于高中生地理學科興趣的培養(yǎng)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教師可以用直觀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以培養(yǎng),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出他們對某些問題的新奇想法,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不同想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激發(fā)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提升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通過不斷學習,掌握學習地理的能力,通過不斷的知識遷移,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以達到地理學科教育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