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正比例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課稅范圍和課稅方式的比較
證券交易利得稅一般是對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的交易價差收人課稅,有的國家還對認股證書(如日本)、投資股權(如西班牙)及其他某些證券財產權利(如意大利)的交易利得征收證券交易利得稅。至子課稅方式,從各國的課稅情況來看,主要有三種課稅方式:1.并人綜合所得征稅,主要用于不區(qū)分利得與所得的國家,如瑞典、埃及;2.單獨計征,即將證券交易利得從公司或個人所得中分離出來,單獨依率計征,如英國、愛爾蘭;3.對特定證券交易利得免稅或加成征稅。有的國家區(qū)別長短期證券.對長期證券交易利得免稅,而對短期證券交易利得征收較高稅率的利得稅,甚至對畸高的利得加成征稅,如德國。
(二)稅率的比較
各國對征券交易利得一般都采用區(qū)別對待政策。有的國家區(qū)別長、短期證券交易利得,采用差別稅率計稅。如法國以兩年為界線區(qū)分長、短期證券,將短期證券交易利得并人公司所得按33%的稅率征收公司所得稅,而長期證券交易利得可以先彌補證券交易虧損,對其余額按19%的稅率征收證券交易利得稅;印度對l年以內的短期證券交易利得按公司所得稅稅率課稅,而對1年以上的長期證券交易利得按2()廠的稅率課稅。有的國家不考慮證券持有期的長短,統(tǒng)一實行比例稅率,如英國和希臘對所有的證券交易利得均按30%征稅,美國對長短期證券交易利得實行最高稅率為28%的同等稅收待遇,西班牙則將所有證券交易利得交人營業(yè)利潤,按35%的稅率征稅。
(三)計稅依據的比較
各國根據其自身特點,分別規(guī)定了證券交易虧損的彌補政策,因而各國的計稅依據也因國而異。美國規(guī)定,個人的證券交易損失可用普通所得在一定限度(每年3000美元)內,先彌補短期證券交易損失,再彌補長期證券交易損失;而對公司證券交易損失則只能用證券交易利得彌補。加拿大規(guī)定,納稅人證券交易損失的50少??梢詮膽惱弥锌鄢?,但不得超過2000加元。各國人多以證券交易利得扣除應彌補的損失后的凈額為應稅利得。在計算上,美國考慮到證券持有期的長短、通貨膨脹對交易利得的影響,采用“指數法”,以售價扣除通貨膨脹調整后的歷史成本為計稅依據。如出售一項長期證券,售價為150萬元,原始買價為100萬元,持有期5年,同期平均通貨膨脹率水平為8%,則其應稅利得為3.07萬元〔15。一100x(1十8%)5〕。日本還以銷售額的5%為計稅依據。
(四)稅收優(yōu)惠的比較
為穩(wěn)定證券市場的發(fā)展,各國出臺一系列稅收優(yōu)惠政策,以積極鼓勵長期投資而抑制過度的短期投資加拿大規(guī)定,公司證券交易利得并人普通所得課稅時,可享受證券交易利得減半征收的優(yōu)惠;個人交易利得扣除100000加元后減半征收,德國規(guī)定,對6個月以內的短期證券交易利得扣除1000馬克后全額課稅,而持有股份達25%以上并且持有5年以上者.可享受減半征收的優(yōu)惠。瑞典規(guī)定,對持有期不超過兩年的短期證券交易利得可扣除l(l()(,克郎后課稅,持有期超過兩年的長期證券交易利得按扣除2000克郎后的余額的40%課稅關于起征點,許多國家都沒有設置,只有少數國家設有起征點,如英國對個人證券交易利得的起征點是5800英磅,加拿大是l(、嘆)()七川加元,愛爾蘭是2000愛磅。
(五)對不同證券的稅收政策的比較
證券除按持有期可分為長期證券和短期證券外,還可按其他特點區(qū)分。
1.控股程度.指國家對控制股份達到一定程度的股票交易利得實行特別稅率。如荷蘭規(guī)定,對股票交易利得免稅,但如果出讓者擁有公司卜3以上股權的,其證券交易利得適用20男,的特別稅率;如果納稅人的應稅利得(包括股票交易利得)不超過‘15325荷蘭盾,則按個人所得稅低檔稅率37.5寫征稅;奧地利規(guī)定.持有期超過l年的股票交易利得免稅,但擁有某公司]0%以上的股票,其交易利得按普通所得稅稅率減半征收;法國規(guī)定,對直接或間接控股達25%以上者,其股票交易利得按19.9%課稅。
2.上市證券與非上市證券的稅收政策比較‘有些國家對上市證券課以輕稅.如丹麥,上市公司二年內交易額不超過l()8洲。克郎的,其證券利得免稅,超過108000克郎的,對證券交易利得不超過34300克郎的部分按腸%的稅率計稅,超過34300克郎的部分按40%課稅。而有些國家卻對非上市證券課以輕稅,如韓國對非上市證券又區(qū)別大公司股票和小公司股票,分別按20%和10師的比例稅率課悅,而對上市證券交易利得卻按普通所得稅稅率課稅。
3.交易是否涉及外國居民。有些國家通過對出售給外國居民股票征稅來限制外國居民控股。如比利時規(guī)定,對將比利時公司的股票大量賣給外國公司實現的交易利得按16.5%的稅率課稅。也有的國家通過免稅政策,鼓勵本國居民購買外國公司的股票。如奧地利規(guī)定,出售持有期超過12個月的外國公司股票達25%以上,且不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的,其股票交易利得免征公司所得稅。
二、對我國的借鑒
我國的證券市場自1981年恢復發(fā)行國債開始,至今已有19個年頭。在這段時間內,我國證券市場迅速發(fā)展,證券市場稅收制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但仍有許多問題,如未明確是否對證券交易所得課稅、證券交易損失不得彌補等。隨著證券市場的發(fā)展,證券交易}J趨漢繁,證券交易利得稅將會有充足的稅源,而且實行代扣代繳方式,能保證稅款足額人庫而且,從目前的交易環(huán)境看,筆者認為我國已具備了開征證券交易利得稅的技術條件原因為:一是滬、深兩地的證券交易已全部實現了中央登記存管與集中清算。每一投資者的明細交易數據都由系統(tǒng)管理,為計算交易利得提供了條件,而且滬、深兩交易所的交易量占全國交易的絕大多數:二是滬、深兩交易所已建立了較完善的投資者交易保證金管理體系,證券交易利得稅可以直接由資金清算系統(tǒng)自動扣繳.另一方面,開征證券交利得稅有利于證券市場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和收人分配的協(xié)調,而且還能為國家增加一筆不菲的財政收入。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級差收入過高,一方面是由于稅費負擔重,另一方面則是存在著投資者實力的差距。機構、大戶等投資者往往具有資金雄厚、信息靈通等優(yōu)勢一般會獲得比中小投資者更高的利潤率,從而形成行業(yè)級差收人。而且,我國目前已對絕大部分所得征稅,如果不開征證券交易利得稅,則有悖于稅收公平原則。因此,在我國開征證券交易利得稅.已是大勢所趨。對于我國證券交易利得稅各稅收要素,筆者認為可確定如下:
1.納稅義務人的確定。毫無疑問,證券交易利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應該是獲得證券交易利得的個人和企業(yè)。
2.計稅依據的確定。證券交易利得稅的計稅依據即投資者所獲的有價證券和股權交易利得。為鼓勵投資者投資,可考慮在計算應稅利得時,允許扣除證券交易行為稅、印花稅及其相關費用,并彌補以前年度的證券交易損失,未彌補完的損失可無限期向后結轉,直至彌補完為止,這有利于穩(wěn)定投資者心理。同時,考慮到證券持有期的長短及通貨膨脹的影響,可借鑒美國做法,以售價扣除通貨膨脹調整后的歷史成本和相關稅費后的余額為計稅利得。
3.稅率的設計。根據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上過高的級差收人,筆者認為超率累進稅率的調節(jié)作用比比例稅率更好。因為,比例稅率具有明顯的累退性.對不同利得的投資者課以同等水平的稅負,有悖于稅收公平原則。而超率累進稅率根據交易利得與原始成本之間的比例設置相應的稅率,對不同獲利程度課征不同的稅負。按世界上大多國家的做法,我國可以1年為界線區(qū)分長短期證券交易利得。對于長期證券交易利得,可借鑒德國的做法,并加大稅收優(yōu)惠力度,同時遵循稅負宜輕不易重的原則,對持有期超過5年或者持有期超過3年且持股達抓%以上的證券交易利得免稅,對其他長期證券交易利得可按個人所得稅或企業(yè)所得稅稅率減半征收。其中:收益率~應稅利得/原始買價本級速算扣除數一(本級稅率一上級稅率)只上級最高收益率斗一上級速算扣除數計算應納利得稅時.按以下公式計算:應納證券交易利得稅~應稅利得火適用稅率一速算扣除數,、扣除額
【關鍵詞】公共利益;國際立法,法理基礎,必要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5-089-01
公益訴訟是相對于私益訴訟而言的。早在羅馬法時期,其程式訴訟就有了公益訴訟和私益訴訟之分。私訴是根據個人的申訴對有關個人案件的審查和處理,由此可得,在公益訴訟中,原告是不特定多數人的,既可以是直接利害關系人,也可以是無直接利害關系人。在公益訴訟中,原告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法律的尊嚴和社會的公平與公正,其針對的是一般公害如壟斷、不正當競爭、價格違法、國有資產流失、環(huán)境污染等。
一、行政公益訴訟的內涵及特征
我們認為,行政公益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會組織以及特定的國家機關,針對國家行政機關或其他社會公共部門不依法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職責而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的行政訴訟。我們認為在掌握公共利益這個概念時,要了解其如下特征:
1.正當性。公共利益總是和一定社會群體的存在和發(fā)展所必需的社會價值有關,或者說是一定社會群體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這是公共利益正當性的道德基礎。
2.廣泛性。公共利益的地域范圍非常的廣泛并且輻射的人群也是廣泛的。
3.多樣性。對于公共利益的內容,有學者將其僅僅局限于經濟秩序,如“公共利益就是包括產業(yè)利益在內的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或指保護經濟上的弱者”。
4.補償性。運用公共權力追求公共利益時必然會造成公民權利的損害。有損害必有救濟,特別損害應予特別救濟,才能順應公平正義社會價值觀的要求。
5.權責一體。當某個公權力以公共利益的名義限制或者克減公民的基本權利,之后通過監(jiān)督機制判定所謂公共利益之理由不成立,則應嚴格追究其責任。這是建設責任與法治政府的要求。
由此,我們得出公共利益之概念:社會群體存在和發(fā)展所必需的、并為其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具有廣泛內容的正當的價值體。
二、行政公益訴訟——法理基礎
任何一種制度的建立和發(fā)展都必須有其自身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否則它就會成為空中樓閣。那么行政公訴的法理基礎又是什么呢?社會公共性權利是公民權利的延伸。公民權利以及社會公共性權利受到尊重和保護的程度,是一國法治狀況和人權發(fā)展水平的反映,正如學者所說,“行政訴訟制度本身就是民主政治在某一訴訟領域的具體反映。賦予什么樣的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不僅僅是一個訴訟程序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行政訴訟這一特定的訴訟制度體現一個國家對公民權利保護的程度。而從行政訴訟制度監(jiān)督行政職權的依法行使這一特定角度來說,原告資格的賦予就是其民利的一個表現。
三、行政公益訴訟的外國立法
(一)英國
行政公益訴訟在英國被稱為“以公法名義保護私權之訴”,指檢察總長在別人要求禁止令或宣告令或同時請求這兩種救濟時,為阻止某種違法而提起的訴訟。按照英國法律規(guī)定,檢察總長代表國王,有權阻止一切違法行為,包括侵害公共利益的違法行政行為。而且也可以依職權,為公共利益而主動請求對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
(二)美國
“行政公益訴訟”是美國司法審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美國作為典型的普通法系國家,并不將該類訴訟與其他普通訴訟相區(qū)別。也即,在美國所謂“行政公益訴訟”與其他普通訴訟一樣受相同的法律調整,適用相同的訴訟程序。
(三)法國
法國的行政訴訟可分為完全管轄之訴、越權之訴、解釋之訴和處罰之訴,其中越權之訴是法國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訴訟制度,性質上屬于客觀訴訟.它是指當事人的利益由于行政機關的決定而受到侵害,請求行政法院審查該項決定的合法性并予以撤銷的救濟手段。
(四)日本
在日本,行政公益訴訟被稱為民眾訴訟。所謂民眾訴訟是指國民請求糾正國家或者公共團體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并以選舉人的資格或自己在法律上的利益無關的其他資格提起的訴訟。
關鍵詞:農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
中國是傳統(tǒng)農業(yè)大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在整個進出口貿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順差曾是中國國際貿易順差的重要來源。但近年來,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狀況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近年來的農產品國際貿易處于逆差。本文基于6年的進出口數據運用國際市場占有率、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貿易專門化指數(TSC)3個指標衡量了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并與世界主要農產品貿易國進行了橫向比較,分析其影響因素,尋求提高中國農產品貿易競爭力的對策。
一、中國農產品貿易現狀
為了便于國家間的橫向比較,本文采用了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中國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數據。
表1的數據顯示,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呈現遞增的趨勢,特別是從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農產品貿易額有大幅度的提高,說明加入WTO為中國農產品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但是貿易逆差的不斷擴大也說明中國的農產品貿易確實存在著很大的挑戰(zhàn)。
二、農產品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
本文選擇了2000-2005年全球農產品貿易進出口額位于前列的11個國家,并將中國的農產品貿易與它們進行比較。本文利用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進出口數據對各國農產品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顯性比較優(yōu)勢(TCA)指數、貿易專門化(TSC)指數進行了計算和分析。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世界主要農產品貿易國的競爭力狀況。
(一)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的實證分析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是一國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一國出口的整體競爭力。各國農產品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的計算見表2。
在2000-2005年的國際農產品市場上,美國始終是國際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國家,保持在10%左右,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其市場占有率也有下降的趨勢。法國、德國和荷蘭的市場占有率保持在5%以上,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英國、澳大利亞的市場占有率相差不大,都保持在3%左右,并且較為穩(wěn)定。而巴西作為除中國以外的唯一的發(fā)展中國家,國際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在2005年達到4.7%,達到了世界第五。“以農立國”,“以農富國”是巴西的國策,大宗農產品出口是巴西主要出口創(chuàng)匯來源。
加入WTO并沒有使中國的農產品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有顯著的提高,在3%左右波動,在12個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中處于相對劣勢。
(二)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指標的實證分析
巴拉薩(1976)提出了顯性比較優(yōu)勢(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指數這個指標。他認為,一個國家某一產業(yè)貿易的比較優(yōu)勢可以用該產業(yè)在該國出口中所占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產業(yè)占總貿易額的份額之比來顯示。
RCA=(X[i,j]/X[i])/(X[w,j]/X[w])其中,RCA代表某類商品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X[i,j]代表i國的j類商品的出口額,X[i]代表i國所有商品的出口總額,X[w,j]代表j類商品的世界出口總額,X[w]代表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總額。
一般而言,如果RCA指數大于1,表示該國在該類商品的出口上相對集中,在這類商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較優(yōu)勢,取值越大比較優(yōu)勢越大。RCA指數小于1,說明該產業(yè)處于比較劣勢。
從RCA指數來看,在農產品產業(yè)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國家有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巴西和澳大利亞。其中巴西和澳大利亞的RCA指數最高,都超過了3。特別是巴西,從2002年起連續(xù)4年都在4以上,表現出很強的國際競爭力。意大利的RCA指數在1附近波動,而中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的RCA指數都小于1,處于比較劣勢(見表3)。
從6年以來的變化趨勢來看,RCA指數有波動上升趨勢的國家是西班牙和巴西。特別是巴西,從2000年的3.61上升到2004年的4.22,2005年雖有下降,但是仍然保持著世界第一的位置。而中國和澳大利亞在RCA指數上有明顯的下降趨勢。除2004年外,澳大利亞的RCA指數從2000年的3.76下降到2005年的3.03,呈現與巴西完全相反的變化趨勢。中國的RCA指數變化也不容樂觀,2000年到2005年下降了近50%,國際競爭力較弱,農產品已經不再是中國出口的優(yōu)勢產業(yè)。
顯然,在RCA指數的比較中,巴西和澳大利亞是世界農產品市場上最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國家。
(三)貿易專門化指數(TSC)指標的實證分析
貿易專門化指數(TSC),也稱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某一產業(yè)凈出口與該產業(yè)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用來說明該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指數越接近1,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越弱;指數為負,表明該產品為凈進口,沒有國際競爭力。
TSC指數取值的范圍在[-1,1]之間。若該指數大于0,表示該國產品的生產效率高于國際水平,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若該指數為0,即為水平分工,說明該國食品貿易與國際水平相當。
由表4的數據可知,TSC指數6年來一直為負數的國家有中國、德國、意大利、英國,說明這些國家是農產品貿易的凈進口國,是農產品貿易進口專業(yè)化國家,也說明其農產品貿易出口競爭力較差。與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家相比,中國的TSC指數排在較后,出口競爭力處于相對劣勢。統(tǒng)計中的國家大多數TSC指數近年來都是正數,表明這些國家的農產品是出口專業(yè)化,擁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其中,巴西和澳大利亞的TSC指數從2001年開始始終保持在0.6以上,甚至達到0.7以上。加拿大、法國、西班牙、荷蘭的TSC指數也都基本保持在0.1以上,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而美國和比利時的TSC指數則與0接近。
從6年的變化趨勢來看,有上升趨勢的國家是德國和與中國同為發(fā)展中國家的巴西。特別是巴西,從2000年的0.4上升到2005年的近0.8,處于世界第一,出口競爭力的提高十分顯著。美國、西班牙、英國、澳大利亞有緩慢的下降趨勢。加拿大、法國、意大利、荷蘭的TSC指數在穩(wěn)定中有波動,而比利時的TSC指數呈倒“N”型變化。中國的TSC指數在2003年、2004年下降較為明顯,2005年略有回升,但總體來說其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處于相對劣勢。
(四)實證分析結論
通過以上3個指標的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巴西和澳大利亞在RCA指數和TSC指數兩個指標上處于領先地位,美國在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上處于領先,這3個國家具有最強的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法國、荷蘭等國的競爭力也較強。目前來看,中國的農產品與這些國家相比在國際市場上處于劣勢,而且有惡化的趨勢,中國農產品要趕上歐美發(fā)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也說明中國農產品貿易存在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三、提高中國農產品貿易競爭力的幾點建議
目前我國農產品仍然普遍存在著規(guī)模小、成本高、技術含量低、品質不高、結構不合理、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等問題,要解決這些農產品本身的問題,離不開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農業(yè)結構調整等一系列宏觀政策措施。為應對全球市場的挑戰(zhàn),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盡快全面建立出口企業(yè)的HACCP、GMP等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以及出口食品質量追溯體系。
第二,國家要建立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監(jiān)督機制,保障出口企業(yè)的HACCP、GMP等管理體系能夠有效地運轉。防止企業(yè)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徒有其表。
第三,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農村逐漸推行產權制度改革,在土地承包給各家各戶的前提下,允許經營權流通,土地適當集中經營形成現代的農業(yè)企業(yè)。
參考文獻:
1、唐曉燕.我國食品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7(4).
2、毛鳳霞,馮宗憲.新貿易格局下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7(6).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 國際市場準入 競爭力 國際標準
所謂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政府或非政府機構以維護國家安全、保證人類安全健康和保護環(huán)境以及提高產品質量等為由采取的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性限制措施或法規(guī)。隨著貿易自由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當前主要的國際貿易壁壘形式,許多國家通過制定各種復雜苛刻的技術法規(guī)與標準來限制進口與保護國內市場。對于中國來說,我國擴大出口的努力已經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保護的影響,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準入與競爭力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分析我國出口受限的原因及其具體影響,進而針對我國對外貿易實踐提出一些具體的應對之策,對于保持出口的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出口受限的原因分析
技術水平落后導致的出口產業(yè)弱質性
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我國的科技發(fā)展水平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由此導致我國出口產業(yè)的弱質性是出口受限的根本原因。這種弱質性主要表現為出口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以及質量落后,體現在出口商品結構上,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仍占主導地位,而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則占次要地位,出口質量水平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甚至與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相比也有差距。隨著國際競爭日益表現為技術競爭,對質量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各國普遍提高了對進口商品的技術和質量要求,目前發(fā)達國家應用的技術標準其中大部分等同于國際標準,有的甚至高于國際標準。而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統(tǒng)計,我國2002年實施的20206項國家標準中,采納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總數為8931項,采標率僅為44.2%,而且其中相當部分還不是等同采納。這樣一來,我國出口產品必然在國際競爭中因技術門檻提高而受阻。
出口貿易地理方向高度集中
我國出口主要集中于美國、日本和歐盟這三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fā)源地是出口受限的重要原因。根據商務部公布的統(tǒng)計資料,2002年美國、香港、日本和歐盟是我國最大的四個貿易伙伴,我國對它們的出口額分別占當年出口總額的21.5%、18.0%、14.9%、14.8% ,其中對美國、日本和歐盟的出口占到我國出口總額的51.2%,另外,由于對香港的出口大部分是轉口貿易,將其計算在內,我國出口商品有近70%銷往美國、日本和歐盟。這三大經濟體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政策制定上具有長期的歷史與豐富的經驗,均制定了大量嚴格的技術標準與法規(guī),其中大部分高于國際標準,并積極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對進口商品進行管理。
長期游離于多邊貿易體制之外
由于種種復雜的政治經濟原因,我國直到2001年12月11日才最終加入WTO。這期間我國被長期排除在多邊貿易體制之外,難以享有WTO有關協(xié)議對發(fā)展中成員方甚至一般成員方的待遇,對我國出口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首先,WTO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xié)議》(TBT)與《實施動植物衛(wèi)生檢疫措施協(xié)議》(SPS)要求各成員方設立關于技術法規(guī)與標準以及衛(wèi)生檢疫措施的國家級信息咨詢點,進行有關信息通報,并回答其他成員方的合理詢問。由于不是WTO成員,我國長期以來無法獲得充分、穩(wěn)定、確切的有關各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信息。同時也無法享受TBT協(xié)議與SPS協(xié)議在技術法規(guī)與標準的制定、采納與實施以及技術協(xié)助等方面給予發(fā)展中國家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最后,就貿易爭端而言,長期以來我國無法利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我國出口中遭遇的歧視性技術性貿易壁壘,只能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磋商。這一系列問題成為我國出口受限的重要原因,而且加入WTO后這些問題也不可能立即得以解決,我國仍需要時間熟悉多邊貿易體制、學習運用有關法律規(guī)定尤其是爭端解決機制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重視不夠
鑒于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的復雜性與特殊性,加之出現時間相對較短,我國目前對它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在宏觀管理層次上,政府有關部門尚未建立起統(tǒng)一協(xié)調的工作機制,缺乏為企業(yè)提供各國技術性貿易壁壘相關信息的咨詢機構,對國際通用的國際標準和相應管理規(guī)定以及主要貿易伙伴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及其變動缺乏了解,對出口企業(yè)的宏觀指導不夠。這種狀況不僅與當前國際貿易政策工具的轉變趨勢不符,也無法滿足我國出口增長的客觀需要。
對我國出口的具體影響
進口國各種形式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已對我國出口造成嚴重影響。商務部繼2000年就國外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影響進行調查后,又組織專家對2002年全國出口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范圍涉及食品土畜、輕工、機電、紡織、五礦化工、醫(yī)保6個進出口行業(yè)21大類出口產品,調查表明,2002年我國71%的出口企業(yè),39%的出口產品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造成損失170億美元,相當于當年出口額的5.2%,與2000年相比,分別增加了5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60億美元和0.7個百分點。下面將從市場準入與競爭力兩方面作具體分析。
市場準入
機電產品是我國出口支柱產業(yè),主要出口美國、加拿大、日本、歐盟以及一些新興工業(yè)化國家。但近年來,這些國家在噪聲污染、電磁污染、排污量限制、可回收性以及節(jié)能性等方面先后制訂了嚴格的技術法規(guī)和標準,我國許多機電產品由于無法達到有關技術法規(guī)或標準的要求,市場準入受到直接影響。而且,一些國家還對機電產品實行嚴格的質量認證和安全認證制度,如美國的UL認證和加拿大的CSA認證,另外歐盟要求自1996年1月1日起,歐盟各國海關有權拒絕無CE標志的產品進入,其中包括機電產品,由于中國機電企業(yè)大部分還沒有樹立起全過程質量控制和環(huán)境管理意識,獲得進口國要求的認證還有相當難度,許多機電產品因此無法進入相關市場。隨著歐盟CE標志的實施,澳大利亞以及其他一些發(fā)達國家也開始實行類似做法,可能會進一步影響中國機電產品的國際市場準入。
在農產品和食品方面,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與韓國等國近年紛紛在對農產品和食品加工的規(guī)定、農藥與有毒物質殘留量以及動植物病蟲害等方面實行嚴格的衛(wèi)生檢疫標準和措施,我國許多產品因此被拒絕進入相關國家市場。例如,1996年歐盟專家考察后認為中國凍雞肉不符合歐盟的衛(wèi)生檢疫標準,自1996年8月1日起禁止中國凍雞肉進入歐盟,直到2001年歐盟才解除了貿易禁止,允許進口檢疫合格的凍雞肉。2002年歐盟又以我國動物防疫檢疫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不符合歐盟要求為由禁止我國動物源產品進口,涉及我國94家企業(yè)6.23億美元的出口。又如,2001年歐盟與日本開始對進口茶葉實行新的農藥最高允許殘留量標準,其中歐盟檢測項目增加到了134項,而且部分農殘標準比原有標準提高了100倍,中國的茶葉出口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據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統(tǒng)計,2002年前三季度我國對歐盟和日本的茶葉出口量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39.16%和15%。另外,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于1995年頒布法規(guī),要求向美國出口水產品的生產加工企業(yè)必須實施危險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HACCP),2001年又頒布法規(guī)將進口果汁又強制納入HACCP管理。FDA頒布的法規(guī)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水產品和果汁對美出口。
在紡織品和服裝出口方面,我國原來的出口貿易壁壘主要來自于配額和原產地限制,隨著對我出口配額的逐漸取消,近年來歐美和日本制定的對紡織品中有毒有害化學品極其嚴格的技術標準嚴重影響了我國紡織品出口。例如從1996年下半年起,德國正式頒布法令,全面禁止使用芳香胺類偶氮染料染色的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凡違反規(guī)定的進口產品將被銷毀,接著荷蘭、瑞典、法國和丹麥等國也相繼頒布了類似的法律,歐盟也于2002年9月11日通過了第2002/61號指令,禁止有可能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偶氮類染料,隨后日本、美國等國家也采取了類似措施,這使我國普遍使用偶氮染料的紡織品出口受到極大打擊。而且,歐盟于2002年5月12日通過了“生態(tài)紡織品標簽”指令(2002/371/EC),正式開始對紡織品和服裝加附生態(tài)標簽,其中使用的紡織品標準對服裝和紡織品中某些物質的含量要求高達PPb級,如對苯乙烯的要求是不超過5PPb。對于我國紡織品出口來說,一方面,由于技術有限,很難控制到PPb級,另一方面,由于實驗與檢測技術不夠,無法檢測出PPb級的物質,如果使用發(fā)達國家的檢測機構又將大大增加成本,因此,隨著標簽要求進入實施階段,將會成為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對歐出口的又一障礙。
我國其他出口產品如化工產品、陶瓷、皮革制品、煙草以及玩具也因進口國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遇到相當大的困難,美國、歐盟等國對保護臭氧層受控物質、陶瓷產品含鉛量,皮革中五氯苯酚殘留量、煙草中有機氯含量及玩具的安全性等的嚴格規(guī)定都極大地影響了我國有關產品的國際市場準入。
根據美國FDA公布的2002年進口產品拒絕進入報告,在18173批次產品中,中國大陸占949批次,占總量的5.2%。我國產品被拒絕進入主要是由于安全衛(wèi)生方面的原因,累計有422個批次,在行業(yè)分布上則主要集中在農產品、食品、飲料和醫(yī)藥等行業(yè),其中農產品、食品、飲料行業(yè)416批次,占中國被拒絕產品總量的44%,主要涉及冷凍水產品、罐裝食品、大豆制品、干蘑菇、中國蜂蜜等;藥品194批次,占20%,主要有中草藥產品;此外,輕工產品有159批次;機電、家電產品有145批次,主要是CD、DVD等各式播放器。
競爭力
某些技術性貿易壁壘雖尚未直接影響到出口市場準入,但企業(yè)為滿足較高的技術要求必須投入大量的設備與人力來改善經營管理、加速技術進步,在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提高并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同時也勢必增加企業(yè)成本,削弱出口競爭力。企業(yè)為達到進口國的技術要求,必須增加有關的測試、檢驗、認證和鑒定等環(huán)節(jié),支付昂貴的相關費用,而且由于目前國內商檢部門與企業(yè)本身都缺乏先進的測試評價方法和技術,需要進口大量的檢測檢驗設備,又進一步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發(fā)達國家要求某些產品必須取得相關的進口國或國際認證標志,例如歐盟規(guī)定進口產品必須至少取得歐洲標準委員會CEN認證或歐盟安全認證CE,但由于國外認證機構的認證費用和檢測費用極其昂貴,國外認證必將大大增加出口成本,削弱國際競爭力。
總之,發(fā)達國家以各種技術法規(guī)與標準、合格評定程序以及衛(wèi)生檢疫措施等為依據,形成了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無論其主觀意圖究竟何在,客觀上對中國的初級產品與制成品出口構成了相當大的限制,每年數千批次出口到美歐日等國的農畜產品與制成品由于進口國的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而被退回或就地銷毀,或是出口企業(yè)為達到進口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要求而導致成本大幅度增加,嚴重削弱了出口競爭力,給我國外貿發(fā)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對策與建議
對于進口國實行的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們必須持一種客觀的態(tài)度,不能因為出口受到不利影響而將其一概斥之為歧視性的,必須針對措施本身作具體分析。首先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式與本質有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客觀地判斷哪些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正當合理的,哪些則是不合理的。對不合理的限制性技術性貿易壁壘,應積極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維護我國正當的貿易利益。對那些正當合理的,則必須認識到出口受限的根本原因在于技術差距,技術性貿易壁壘從技術角度而言,本質上是各國技術水平差距的客觀體現,因此只有通過技術引進與創(chuàng)新,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經營管理,使出口產品達到較高的技術和質量要求,才能有效地跨越進口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當然,這一過程必然涉及到技術設計的更新和生產工藝的改進以及大量的物質與人力資本投入,必然導致生產成本增加,但是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可以抵消價格上升的不利影響,而且考慮進“干中學”和規(guī)模經濟效應,生產成本完全可能下降。因此跨越壁壘的過程也是企業(yè)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的過程,對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提高都具有積極作用。
從政府管理角度來說,應不僅限于在出口受限發(fā)生后對有關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合理判斷并采取相應措施來應對,更重要的是在制度與政策上建立起一套系統(tǒng)、完善的作法,從信息管理、采納與制定國際標準以及實現國際互認等方面著手,積極主動地從源頭上將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對納入有效管理的軌道,具體包括以下措施。
盡快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服務體系
信息不暢是我國出口受限的重要原因。許多學者在對發(fā)展中國家有關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的分析中指出,發(fā)展中國家在獲得國際標準的有關信息上受到限制。而且由于各國的技術法規(guī)與標準數量繁多又經常變動,我國很多企業(yè)根本不了解進口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具體規(guī)定及其變動,這樣在出口時就很容易受限。在商務部2002年就國外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影響的調查中,有36%的企業(yè)認為跨越技術壁壘的主要困難是“信息不靈,不知道對方規(guī)定已經改變”。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服務中心,它的主要職責包括:收集世界各國尤其是我國主要貿易對象國已實施和即將的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信息,以及國際標準制定組織最新的技術政策與標準制定動態(tài),可以利用WTO成員方依據TBT與SPS協(xié)議設立的技術法規(guī)、標準的信息咨詢點或通過駐外商務參贊等機構及時獲取有關信息,并將所有信息分門別類、立卷歸檔,為有關部門和企業(yè)提供查詢服務;整理和分析我國出口企業(yè)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的案例,并認真總結國內外企業(yè)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經驗與教訓,匯編成冊,供有關部門與企業(yè)參考借鑒。
積極采納國際標準并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國際標準目前已成為國際范圍內協(xié)調標準和處理有關貿易糾紛的重要依據,WTO鼓勵各國采納現有的國際標準、指南或建議,而且國際標準一般代表國際先進技術水平,采納國際標準對于改進產品質量和有關技術指標以及推動技術進步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是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根本途徑。謝麗?斯蒂芬森在1997年的研究中從貿易發(fā)展的現實出發(fā),提出“發(fā)展中國家的第一選擇是采納現有的國際標準以及國際標準化組織與國際電工委員會的國際標準化指導原則”的觀點。但是我國目前采納國際標準的比例不高,加上國外先進標準也只有40%多,所以建議政府部門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采納國際標準的步伐,而且文本的采納不等于產品的采納,采標的重點在企業(yè),因此要將采納國際標準貫徹到企業(yè)的生產活動中去。與采納國際標準有關的一個問題是,目前國際標準大多是發(fā)達國家的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轉化而來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發(fā)達國家的利益,這顯然不利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因此,我國的政府或民間標準化機構應當全面參與國際標準化委員會ISO、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等標準化組織的各種技術活動,特別是國際標準的制定、修訂與協(xié)調活動,通過積極主動參與這些活動,跟蹤國際標準發(fā)展動態(tài),在國際標準制定中充分反映我們的意見和合理要求,并爭取把我國具有相當水平和優(yōu)勢的技術標準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推薦,爭取納入國際標準。
盡快制定國際認證制度,建立與國外權威認證機構的互認機制
獲得國際質量或安全認證是產品有關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標志,因此可以獲得國際市場準入,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我國應在健全和完善認證制度與法規(guī)的同時,盡快制定有關國際認證的法規(guī)與管理條例,既體現國家對國際認證的宏觀管理,又使國際認證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有實力的出口企業(yè)獲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0環(huán)境管理認證以及一些發(fā)達國家的權威認證。
相互承認彼此的認證是突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途徑,例如歐盟實現內部互認后,歐盟以外的認證機構可通過政府或認證機構間簽署互認協(xié)議獲得歐盟認可的“指定認證機構”資格,出口產品在本國獲得指定機構認證后就可直接進入歐盟統(tǒng)一市場,無需再次認證。針對目前雙邊或多邊互認協(xié)議主要發(fā)生在一些發(fā)達國家之間或是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內部,對外部國家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構成排斥的貿易現實,我國政府或認證機構應通過加強與國外權威認證機構尤其是現有互認協(xié)議國家內認證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爭取簽署互認協(xié)議,建立產品認證、體系認證與實驗室認可的互認機制,以幫助出口企業(yè)實現技術性貿易壁壘跨越。
積極適用WTO的有關規(guī)定
WTO有關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協(xié)議規(guī)定了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要求各成員方在技術法規(guī)與標準以及合格評定程序方面給予進口產品的條件不得低于類似情況下的進口或國內同類產品。因此,對于一些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實行雙重技術標準或明顯歧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可依據WTO的規(guī)定運用法律手段尋求公正合理的解決。而且,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我國應積極適用WTO有關發(fā)展中國家仍可按照技術和社會經濟的具體情況實行某些技術法規(guī)和標準的規(guī)定,制定有關技術法規(guī)與標準保護傳統(tǒng)出口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優(yōu)勢。另外,我國還可以通過WTO規(guī)定的各國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通報與咨詢制度獲得有關信息,并積極適用WTO對發(fā)展中國家技術援助的規(guī)定。
參考資料:
1.馮宗憲、柯大鋼,《開放經濟下的國際貿易壁壘--變動效應、影響分析、政策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
2.夏友富,“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與當代國際貿易”,《中國工業(yè)經濟》2001年第5期
3.貿易技術壁壘課題組,“美國、日本及歐盟在國際貿易中實施技術壁壘情況”,《國際貿易》1999年第6期
4.葉柏林,“如何應對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WTO與標準化》2001年第5期
5.段樹軍,“日歐實施技術壁壘我國茶葉出口受阻”,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1月1日
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引發(fā)全球貨幣金融政策的分化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后,全球貨幣政策格局開始發(fā)生變化:一邊是以美聯(lián)儲為代表的發(fā)達經濟體不遺余力地采取量化寬松甚至是“N次量化寬松”來刺激經濟;另一邊則是新興經濟體使出渾身解數,以應對日益升溫的通脹和資產泡沫威脅。美聯(lián)儲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自從2008年12月將聯(lián)邦基金利率降至0.25%下的歷史低位之后,其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下調的空間已經很狹小,從2009年3月起,其轉而依靠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美聯(lián)儲通過購買1.7萬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方式向市場注入貨幣,以提高流動性來刺激經濟增長。2010年11月,又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即到2011年6月底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美聯(lián)儲希望通過這種辦法來進一步壓低美國的長期利率,借以鼓勵企業(yè)借貸、擴大生產并刺激民眾消費。美國宣布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來,一些發(fā)達國家,如:英國、日本、法國等國也采取了同樣的政策,向市場注入了大量的貨幣資金,以此來規(guī)避因美國流通中的貨幣增加而導致美元匯率變化帶來的損失,同時希望以此來刺激本國經濟的復蘇。如:英格蘭銀行在3月中旬正式啟動“定量寬松”貨幣政策,開始實施總規(guī)模750億英鎊資產收購計劃。3月18日,日本央行決定將購買國債額度一次性的提高29%,同時決定每月購買的數額由1.4萬億日元上升到1.8萬億日元。瑞士國家銀行宣布將收購由瑞士民間借貸機構發(fā)行的瑞郎債券。以色列銀行宣布收購不同種類的政府債券和在次級市場到期的國債。隨著發(fā)達經濟體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不斷推出,大量廉價資本相繼涌入新興市場,這給新興經濟體的政策調控帶來了很大難度。2011年7月至9月初,新興市場國家債券市場累計流入資本87億美元。截至9月初,新興市場國家2011年共流入資本393億美元。在本輪資本流入浪潮中,亞洲依然是最主要的資本流入地區(qū),導致亞洲多國貨幣大幅升值。2011年7月至9月初,韓元、菲律賓比索和泰銖兌美元匯率均出現5%以上的升值,馬來西亞貨幣升值幅度超過4%,印度和印尼等國貨幣也呈小幅漲勢。高盛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流入新興經濟體的國際游資在速度和規(guī)模上均超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前的水平。新興市場不得不承受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以中國為代表的國家為了抑制通貨膨脹開始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不僅是新興市場國家,歐洲央行也同樣受到了影響。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歐洲央行曾在2009年將基準利率逐步從4.25%的高位調低到1%的低位,并從2009年5月起一直維持著這一歷史最低水平利率不變。但是,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后,隨著歐元區(qū)通貨膨脹的壓力不斷加大,歐洲央行在2011年4月7日和7月7日分別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1.5%。
全球經濟的衰退預期引發(fā)貨幣金融政策方向變化隨著2011年以來歐洲債務危機的卷土重來并愈演愈烈,美、歐、日等發(fā)達經濟體的經濟復蘇明顯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多個國際金融組織不約而同地發(fā)出看空世界經濟前景的表態(tài)。全球經濟又陷入新一輪的“二次探底”的恐慌,那些已經開始緊縮或正打算緊縮的央行行長們不得不采取“急剎車”的措施。近來,新興市場經濟體各國的貨幣政策出現了明顯分化。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繼續(xù)加息。如:印度央行,在2011年9月16日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是印度央行自2010年3月以來第12次加息;第二類是止步觀望。如:中國央行,從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連續(xù)5次加息,但此后,盡管2011年8月CPI的同比增幅仍高達6.2%,中國央行卻開始放緩了緊縮的步伐;第三類是轉向降息。如:巴西央行,從2011年來已經4次加息,但在2011年8月31日出人意料地宣布降息50個基點。另外,土耳其央行在8月初也曾宣布下調基準利率。此刻,各國貨幣金融政策的推出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全球性通貨膨脹態(tài)勢猛烈。應對來勢兇猛的國際通貨膨脹,加大了各國施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壓力;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復蘇受到多種負面因素的影響,走出危機仍然任重道遠。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國家可能將不得不繼續(xù)采取寬松貨幣政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貨幣政策風向已經開始出現改變,其主要目標由原來的抗通脹轉向促進經濟增長,貨幣政策開始由緊縮逐漸轉向寬松。
貨幣金融政策對我國勞工利益的影響
我國屬于新興市場國家,受國際環(huán)境的影響,我國經濟也承受著通貨膨脹和貨幣升值的壓力,針對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我國政府逐步收緊貨幣政策,2010年10月以來央行連續(xù)三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累計升息幅度達0.75%;2010年以來,我國已連續(xù)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2011年3月25日上調該指標的舉措,預計大約凍結銀行資金3600億元,大型商業(yè)銀行準備金率也達到了20%的歷史高位。國內外貨幣金融政策變化對我國勞工利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通貨膨脹加劇,使勞工利益受損美聯(lián)儲執(zhí)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使我國面臨很大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極大地影響我國治理通貨膨脹措施的效果。根據我國統(tǒng)計局的數據,我國的CPI指數長期居高不下,我國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已經連續(xù)16個月保持增長態(tài)勢。我國為了應對通貨膨脹采取了緊縮型的貨幣政策,緊縮型的貨幣政策本質上是以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為代價的,但是這種緊縮型的貨幣政策由于受到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實施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得我國的通貨膨脹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貨膨脹的加劇,會導致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人民生活成本增加,社會貧富差距加大,就業(yè)狀況更加嚴峻。
(二)人民幣升值,使勞工利益出現行業(yè)分化美國等國家寬松的貨幣政策使人民升值,人民幣匯率升值使勞工利益出現行業(yè)分化。2010年6月19日我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態(tài)勢不減,人民幣升值使得人民幣在國外的購買力增強,使用人民幣在國外購買商品的企業(yè)和個人獲得了好處。同時,這使得我國出口面臨巨大的壓力,出口企業(yè)和職工收入受損,許多出口企業(yè)停產或者倒閉,失業(yè)職工的人數增加??傮w來看,據有關資料,出口的受損程度要大于進口的受益程度,職工失業(yè)人數的增加要大于就業(yè)人數的增加。
(三)國際游資涌入使勞工利益受損的風險加大我國實施了緊縮的貨幣政策,在全球經濟走勢不明的環(huán)境下,投資中國顯然能夠對國際游資帶來匯率上升、相對高利率的附加收益,而我國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出色表現也為國際游資提供了絕佳的“避風港”。雖然我國仍然實施著較為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外資不能隨意地出入我國,但是通過多種變通方式,實際上大量的外資已經“潛伏”入境。涌入國內的國際資金,所到之處會產生資產泡沫的風險,例如:近年來我國由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引領的全國范圍內房地產價格持續(xù)上漲的態(tài)勢和國際游資有關。這些游資就像定時炸彈,在不斷加劇我國房地產和資本市場泡沫的同時,隨時可能由于國際時局的變化而引爆我國資本泡沫,導致巨大的潛在風險。一旦風險爆發(fā),會導致這些行業(yè)的職工利益受損,甚至會產生連鎖反應。當前,受國際經濟金融環(huán)境的影響,我國的貨幣金融政策也開始出現放松的態(tài)勢,國際游資出逃的可能性加大,一旦這些資金在短期內大規(guī)模流出,將會使我國勞動利益受到重大損失。#p#分頁標題#e#
(四)我國失業(yè)率居高不下2005—2007年,我國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從4.2%下降到4%,但是從2007—2010年我國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從4%上升到4.3%由于口徑的不同,城鎮(zhèn)實際失業(yè)率大大高于登記失業(yè)率,有些機構稱我國的實際失業(yè)率在10%左右。例如:中國社科院的《200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稱,我國的就業(yè)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實際失業(yè)率可能接近10%。我國的失業(yè)率這么高與貨幣金融政策有著重要的關系,高利率會導致企業(yè)成本增加,很多民營企業(yè)倒閉,高通貨膨脹率對居民財富又是一種掠奪。當前,我國正面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隱性失業(yè)顯性化、高校畢業(yè)生帶來的就業(yè)壓力不斷增加的危機。
關于貨幣金融政策保障勞工利益的建議
貨幣金融政策的制定應該考慮普通勞動者的利益。當前貨幣金融政策的制定者們往往是以促進經濟增長為第一目標,對于勞工利益的考慮較少或根本不予考慮,而勞工利益受到損害往往會妨礙貨幣金融政策的效果。貨幣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須要考慮保障廣大勞動者的利益,這樣才有利于達到政策目標。具體的政策建議主要有:
(一)貨幣金融政策要以保障勞工利益為重要目標不能單純以GDP的增長作為貨幣金融政策制定和經濟發(fā)展的依據,同時還需要以勞工利益的保障作為貨幣金融政策制定的重要考慮因素。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不能簡單的以為經濟增長就會帶動就業(yè)的增長,還要看到社會的深層次的問題,如果勞動者的利益保證不了、勞資關系處理不好的話,就會引發(fā)社會矛盾,這樣反而會抑制經濟的增長。我們只有努力平衡經濟增長和勞工利益的關系,才能獲得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的增長。
中圖分類號:R2556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2-0071-01
痹證以風寒、濕、熱邪氣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肢體關節(jié)疼痛為基本特征。因病邪偏勝不同分為痛痹、熱痹、行痹、著痹;又因病程長或久治不愈導致虛痹(肝腎虧虛、氣血虧虛)。久病肝腎虧虛、氣血虧虛,筋脈肌肉失養(yǎng),肌肉萎縮,嚴重影響工作、學習、生活質量。按痹證患者的證侯屬性,從生活起居、情志、飲食、服藥、治療等,給予有效的辨證施治和辨證施護,明顯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1一般資料
本科自2009年~2012年共收治痹證患者306例,其中男20例,女186例;年齡最大者87歲,最小者38歲,平均年齡575歲。
2護理方法
21臨床常見證型①痛痹:痛有定處,肢體關節(jié)疼痛較劇,屈伸不利,活動障礙,遇寒加重,得熱痛減,日輕夜重,苔簿白,脈弦緊。②著痹:肢體關節(jié)腫脹、重著、麻木不仁,或酸痛、痛有定處,手足沉重,遇濕或陰雨天加重,苔白膩,脈濡數。③行痹:肢體關節(jié)酸痛,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遇風疼痛加重,惡風發(fā)熱,苔簿白,脈浮。④熱痹:肢體關節(jié)紅腫熱痛,發(fā)病急,痛不可觸,得冷則緩,遇熱加重,屈伸不利,多兼發(fā)熱,口渴心煩,汗多,舌紅,苔黃燥,脈滑數。⑤虛痹:病程長,反復發(fā)作,肢體關節(jié)疼痛,時重時輕,心悸汗出,面色無華,乏力頭暈,舌淡,苔簿白,脈濡。
22一般護理①生活起居護理:病室空氣流通,陽光充足,避免陰暗潮濕。適四時,調寒溫,隨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夏天不能貪涼,不能用涼席、涼床,注意關節(jié)的保暖。②情志護理:痹證因風、寒、濕、熱邪氣乘機體正虛邪侵而反復發(fā)作,病程長,治療時間長,患者易失去信心,甚至悲觀失望,做好情志護理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早日康復回到工作崗位。③飲食護理:痹證因病程長,久痹易虛、易萎,飲食宜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的食物為主,久病偏虛時宜吃大棗、桂園等滋補之品,忌辛辣、刺激、厚味之品。④服藥護理:遵醫(yī)囑按時準確給藥,寒痹、行痹、著痹、虛痹中藥濃煎飯后1 h少量熱服,服藥后食熱粥、熱飲可助藥力。熱痹中藥宜飯后1 h稍涼服。服藥后2 h忌食生冷、辛辣、油膩之品。[HJ2mm]
23辨證施護
231風濕寒痹(痛痹、行痹、著痹)和氣血虛痹(虛痹) ①隔姜灸足三里、內關穴鎮(zhèn)痛,每日1次,每次15 min。②按摩疼痛的關節(jié)15 min后,活血止痛中藥熱奄包,每日1次,每次30 min。③木瓜酒以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鎮(zhèn)痛治療,每日1次,每次20 min。④活血化瘀中藥封包痛處,每日1次,每次4~8 h。⑤藥熨患處,用食鹽(500 g)炒大蔥白(200~250 g切成2~3 cm長)裝入布袋炒熱敷在患處,特定電磁波持續(xù)加熱,熱熨患處,每日1次,每次30 min。⑥拔火罐治療,肩背痛、腰腿痛、肢體麻木者給予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10 min。⑦蠟液涂帖法治療,關節(jié)強直、攣縮等活動障礙者給予蠟液涂帖患處,每日1次,每次15~20 min。
232風濕熱痹(熱痹)①冷貼敷治療,祛風除濕的中藥涼封包或冷濕敷患處,每日1次,每次30 min。②清熱解毒通絡,用新鮮蒲公英搗爛拌入蜂蜜冷敷紅腫熱痛患處,達到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每日1次,每次30 min。③拔火罐治療,阿是穴刺絡拔罐,達到活血行氣,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每日1次,每次10 min。④用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藥酒涂阿是穴離子導入法治療,每日1次,每次10~15 min。
3健康教育
①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長期臥床者,隨時更換,保持舒適和功能。預防壓瘡發(fā)生,關節(jié)僵硬者,應進行肌肉按摩和四肢屈伸運動,以防久痹成痿。②高熱患者,注意保暖,汗多時,及時擦干汗液并更換衣服,忌汗出當風,給患者飲淡鹽水、西瓜汁、清熱的果汁或蔬菜汁以助散熱補充津液。③均衡合理飲食,肥胖者控制體重,減輕關節(jié)負擔。④飲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腌制品、動物內臟、豆制品、海鮮等。⑤按時服藥,定期復查。⑥疾病恢復期或口服期,鍛煉身體量力而行,預防肌肉痿縮,增加機體抵抗力。
有人說,他們是星星的孩子。他們有著星光般清澈的眼睛,卻從不向父母述說他們所看到的一切;他們有著天使般甜美的笑容,卻很少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或悲傷。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安靜地獨坐在墻角一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個人玩。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自閉癥兒童。
關注這個群體,是因為一個孩子。他叫小Y,頂著雙親皆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光環(huán)走進我們的班級。曾經我以為,這么一個面目清秀的孩子,該有多少優(yōu)秀。然而,他第一周入園的表現,卻讓我大吃一驚。
他不會說話,36個月大的孩子竟然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語言發(fā)展嚴重滯后;他攻擊極其強烈,不會和別的小朋友相處,一進班就咬了兩個孩子,打人、掐人,連表示友好的抱抱都表現得暴力十足;他安靜不下來,上竄下跳轉圈圈,嚇得我們最后干脆讓保育員阿姨一個人管牢他,連睡午覺都免去了;他還嚴重挑食,一般情況下,他只吃白米飯,連水果、餅干都不肯吃;最奇怪的是,這個孩子竟然不哭,從進幼兒園開始,他一聲也沒有哭過。媽媽在和不在,根本就不會對他產生任何影響……我隱約覺得,小 Y,很像是一位自閉癥兒童。由于沒有經過專業(yè)的醫(yī)生鑒定,暫且,我們將小Y定義為疑似自閉癥兒童。
[案例呈現]
對于這個疑似自閉癥的孩子,我們決不輕言放棄。
(一) 家訪中把脈
患兒的大部分時間是與家長一起度過的,因此,我們決定從家訪入手,了解情況,把重點放在對患兒的家教指導上。
我翻看了小Y的個人情況表,雙親是高知的家庭背景讓我對這個孩子很期待。爸爸是博士,媽媽是碩士,這樣的家庭培養(yǎng)出的孩子應該也是優(yōu)秀的孩子吧。到他家后,我才驚訝地發(fā)現這個孩子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他不會說話,甚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在我們跟爸爸媽媽聊天時,小Y一個人不停地在沙發(fā)上爬上跳下,盡管媽媽一再提醒,但是一點用都沒有,他依舊我行我素。玩厭了,他開始跟我有了接觸,但接觸的方法是拍打我一下。媽媽說這是他向我表示友好的方式,因為不會講話,就用肢體語言。
我的搭班顏老師很誠懇地問媽媽:“您覺得您的孩子語言發(fā)展這么滯后有問題嗎?“媽媽回答:”我們單位同事都說男孩子說話晚是正常的?!?/p>
顏老師建議小Y媽媽,這么晚說話要及早干預了,錯過了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會很不利。并且,顏老師還建議小Y媽媽去買個錄音機,不斷地給小Y聽音樂,聽故事,以刺激他的語言發(fā)展。另外,因為爸爸媽媽和管他的姨媽都是不同地方的農村人,講的都是各地方言,可能這也是造成其不會說話的原因。大家應該都說普通話,把語言統(tǒng)一起來,方便他學習。
(二) 家園共育
小Y由于骨折晚了2個月來幼兒園。他能聽懂老師的話,也能叫爸、媽了,但是其他的話還是不會說。
我們發(fā)現他入園后依然不停地上竄下跳,動不動就打人、咬人,由于前一星期剛拆了骨折的夾板,小Y的手成了我們不能觸碰的禁地,加上他不會說話,似乎也聽不懂小朋友說話,我只好請保育員阿姨一對一抱牢他。
在集體生活中,小Y有暴力傾向,一連兩天都和小朋友發(fā)生了沖突。戶外活動玩滑滑梯,小Y直接擠到隊伍最前面,就開始往上爬。玩到興起想解小便了,直接跑到花叢里,脫下褲子就對著花花草草一陣狂風暴雨。
我跟他媽媽溝通,對他媽媽說:“疼,我們要疼在心里。該建立的常規(guī)我們還是要幫他建立起來,該學的東西還是要讓他學會。不然這樣下去,他的發(fā)展會成問題。”
我跟他媽媽商量,試著讓同伴去影響他,教他說話,跟他說話,這樣是不是會有效果。另外,家園要保持一致,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對于他的攻擊和危險行為一定要堅決制止。在家里,也漸漸發(fā)生著一場革命,不會說普通話的姨媽開始學著說普通話;急性子的媽媽也悄悄地放慢了自己的語速、生活節(jié)奏,改變著自己的做事方法;老是喜歡打小Y的爸爸收斂著自己的脾氣,學會用溝通的方式對待小Y的種種不正常行為。爸爸媽媽也和我一樣,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書籍,學著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小Y。
現在的小Y基本上已經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表現越來越好。
小Y找到了一位好朋友:昊昊。昊昊是我們班很能干的一個小朋友,懂事、聽話、善良、常規(guī)好,而且忠厚老實。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小Y就開始喜歡和昊昊在一起,玩一起,坐一起,吃一起,上課一起……他把昊昊作為自己的榜樣,昊昊怎么做他就跟著怎么做。
吃飯時,小Y挑食得厲害,我們請小Y嘗試著吃一點他以前不吃的東西,還把昊昊拿出來做榜樣,他就一起試著跟著吃。
上課時,小Y的注意力集中了很多。雖然還是不發(fā)言,但是經常能看到他專注的目光。
生活上,小Y基本上能夠自理。自己吃飯、上廁所,獨立穿脫鞋子,穿脫褲子,獨自入睡。醒了會叫小便,小便解完睡不著了,也能控制自己不發(fā)出聲音。
[案例反思]
在對小Y幫扶的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點是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關鍵。
1. 家園一致
應該說,家園共育,特別是有效的家教指導是小Y進步的主要原因。老師對比于家長,有更豐富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也能更理性地指導家長如何去實施相應的教育措施。而小Y的媽媽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非常配合我們的工作,還經常請教、詢問我們她在教育過程中的困惑。老師和家長之間彼此心無芥蒂,真誠地交流和溝通,共同想方設法幫助小Y更好地發(fā)展,這樣才促成了小Y的進步。
2. 堅持原則
孩子總是在反復和曲折中不斷向前發(fā)展,對小Y的幫扶,我們從一開始就有必要的心理準備。我們知道,這個轉化的過程絕對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耐心。在面對孩子的反復和倒退現象時,我們仍舊堅持家園一致,堅持常規(guī)。
3. 理論引領
對于自閉癥,我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所以,一開始接收這個孩子的時候,我就查閱了大量的書籍雜志。那時我無意中看到一本書,書名叫做《爸爸愛喜禾》,里面講述了一個自閉癥患兒喜禾的點點滴滴,作者是孩子的爸爸。這位爸爸用幽默、自嘲的方式娓娓講述著兒子的故事。面對孩子的異常,他由最初的驚異、不能接受,最終選擇了坦然,接受了兒子的一切。這位不幸的爸爸用最冷靜的方式幫助著自己不幸的兒子,學著適應,適應周遭,適應社會,適應生存。這本書深深地影響了我,影響我的教育心態(tài),也影響我的幫扶策略。
一、引導學生進行競爭
“競爭”不等于“攀比”。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競爭的同時,要讓學生認清“競爭”與“攀比”之間的區(qū)別,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競爭才有利于學習,什么樣的競爭對學習無利。同時,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為他們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競爭中進取,敢于挑戰(zhàn),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有信心超越同伴,使學生在競爭中得到提高。
從學生未來生存發(fā)展來看,我們應從小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自主意識、堅強的意志、敢想、敢說、敢干,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及勇于迎接挑戰(zhàn)、挫折與艱辛,鼓勵孩子勇敢地走出教室,走出家庭和社區(qū),融入社會,體驗生活,體驗競爭。
二、培養(yǎng)正確的競爭意識、良好的狀態(tài)
在競爭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在某一領域存在競爭優(yōu)勢。要相信自己能夠戰(zhàn)勝對手。在競爭中要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克難奮進。并要保持良好的競爭狀態(tài),做到敗不驕,氣不餒。大家都知道,對于小學生,這一點很難做到,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調試,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良好的競爭狀態(tài)。
三、教育學生在競爭中要學會寬容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在競爭中失敗的學生,往往會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會對獲勝的一方充滿敵對情緒,表現為不再和對方交朋友,甚至慫恿別的伙伴孤立他。這一點也反映出這些孩子還未能積極、正確地面對競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競爭道德水平,教育學生在競爭中要學會寬容。讓學生明白競爭不應該是狹隘的、自私的,競爭者應具有廣闊的胸懷。
四、擺脫不良心理,科學地認識競爭結果
由于小學生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心理因素并不健全,所以對競爭中遇到的困難、失敗會產生沮喪、懊悔、悲傷、泄氣等不良心理。所以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我欣賞、與科學家對比、自我勉勵等方法來克服這種不正常的心理,以便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緒穩(wěn)定、儲備能量,以便下次競爭取得勝利。
**縣交通運政管理所 **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任務,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貫穿于構建和諧社會的整個過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樹立對交通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當今社會,汽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然而交通事故也成了威脅人類生命的一大殺手。據近兩年交通事故傷亡統(tǒng)計,我國平均每5分鐘就有一人喪生車輪,平均每分鐘就有一人因車禍傷殘。據公安部交通事故通報,今年一季度:全國機動車駕駛人員交通違法(超速行駛、酒后駕駛、疲勞駕駛、違法超車、不按規(guī)定讓行、逆向行駛、違法占道行駛等)肇事91726起,導致19382人死亡;公路上共發(fā)生交通事故58561起,死亡16138人,城市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39579起,造成4823人死亡。關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和以人為本的安全行車理念,是每個駕駛員義不容辭的使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前提。為此,機動車駕駛員應該做到:
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安全就是效益,要以法制觀念確保安全,以規(guī)定促進安全,以科技優(yōu)化安全,以管理提升安全。駕駛員如果安全意識淡薄,有法不依,規(guī)章制度就會形同虛設,操作就會亂來,自然而然安全事故就會臨門。道路安全運輸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危的頭等大事,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每一個駕駛員一定要把道路安全生產作為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警鐘長鳴,真正從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踐科學發(fā)展觀,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樹立發(fā)展經濟安全先行思想,堅決克服要效益而忽視安全不良行為,充分認識加強安全生產重要意義和自身的責任,努力做到“尊重生命,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