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木桶理論的啟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旨在指出,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同作物生長所必需的16種營養(yǎng)元素一樣,對作物的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至關重要。一旦缺乏,就會成為制約作物產量的限制因子。既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不但符合木桶理論的最小養(yǎng)分律,而且較許多營養(yǎng)元素似乎更加重要,因此,它應該作為第十七塊木板列入木桶理論,以便引起重視。
關鍵詞:有益微生物 限制因子 木桶理論
Abstract:The article intend to point out that the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in soil plays a very important effect as the sixteen alimentation factors which plants need in the whole plants growth process.Once absence ,it will become a limit factor to the plants yield.In our opinion,The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in soil accord to the minimum nutrient rule and it seems more important than a lot of alimentation factors,Therefore,it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Cask theory ,so people w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Key words:Beneficial microorganism;Limit factor;Cask theory
木桶理論是1843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提出的,該理論認為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既碳、氫、氧、氮、磷、鉀、鈣、硫、鎂、鐵、銅、錳、鋅、硼、鉬、氯16種元素的相對供給水平與作物產量的關系可以形象地用長短不同的木板所組成的木桶來表示,木桶中的水量代表作物的產量,木板的長短代表土壤中養(yǎng)分的供給水平[1]。水面的高低取決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即產量受限制因子所制約,雖然作物生長發(fā)育需要吸收各種養(yǎng)分,但是決定作物產量的,卻是土壤中相對含量最小的養(yǎng)分。如果不及時補充最小養(yǎng)分,其他養(yǎng)分增加的再多也無法提高產量。并且,16種營養(yǎng)元素對于作物生長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它們對作物生長的作用同等重要,其作用不能相互代替。該理論有效地促進了化學品在農業(yè)上的應用和平衡施肥的開展,但該理論未把有益微生物列入,本試驗研究有益微生物對作物生長的促進和限制作用,旨在指出有益微生物同作物所必需的16種營養(yǎng)元素一樣,是組成木桶必不可少的一塊重要木板。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本試驗涵蓋了番茄、花生、辣椒三種作物并經四年實驗,其中番茄種植試驗在莆田市梧塘鎮(zhèn)東福無公害蔬菜基地進行,自2007年至2010年連續(xù)4年為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種植番茄,試驗所用有益微生物為青島海洋大學生產的“雙響炮”牌重茬劑(每克含4億以上活菌),供試番茄品種為“以色列8878”高抗青枯、枯萎病品種;花生試驗在莆田市拱辰街道七步村一組三戶農戶地塊上進行,供試地塊為連續(xù)4年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直播種植花生,試驗所用有益微生物為青島比爾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地禾壯”牌沖施肥(每克含2000萬以上活菌);供試花生品種為泉花七號;辣椒試驗在莆田市興峰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上進行,供試地塊為連續(xù)4年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種植辣椒,試驗所用有益微生物為福建漳州三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農業(yè)大學微生物實驗廠合作出品的三炬生物菌肥(每克含3億以上活菌),供試辣椒品種為廣州市南蔬公司的“天下一椒”品種。
1.2試驗設計
番茄地4年均以“雙響炮”牌重茬劑不同用量做單因素試驗,設置每畝20Kg、30 Kg、40 Kg三個用量水平,一次性做基肥施入,以不施重茬劑的小區(qū)作CK(CK除了不用生物菌外,所用化肥品種和數(shù)量與試驗區(qū)完全一樣),三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2.2m2,每小區(qū)種75株;花生種植4年均以“地禾壯”牌沖施肥不同用量做單因素試驗,設置每畝12 Kg、16 Kg、20Kg三個用量水平,一次性做基肥施入,以不施沖施肥的小區(qū)作CK(CK除了不用生物菌外,所用化肥品種和數(shù)量與試驗區(qū)完全一樣),三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2.2m2,每小區(qū)直播360穴;辣椒種植4年均以三炬生物菌肥做單因素試驗,設置每畝30 Kg、40 Kg、50 Kg三個用量水平,一次性做基肥施入,以不施三炬生物肥的小區(qū)作CK(CK除了不用生物菌外,所用化肥品種和數(shù)量與試驗區(qū)完全一樣),三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2.2m2,每小區(qū)種140株。
1.3測定項目
全生育期觀察作物的生長勢,重點測定作物的病情指數(shù),既死亡率,收獲后測定小區(qū)產量,經加權平均,取四年平均值進行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有益微生物對番茄生長的影響
由表一可知,番茄種植不管是新地或者是重茬地,重茬劑對番茄生長發(fā)育的作用都十分明顯,隨著重茬劑用量水平的增加,病情指數(shù)明顯下降,死亡率減少,產量明顯增加。不管哪一個用量水平,起病情指數(shù)下降和畝均產量與CK的對比都達顯著或者極顯著水平,尤其是兩年和三年的重茬地,如果沒有有益微生物的加入,盡管化肥品種和施用量一樣,番茄的產量也會急劇下降。
2.2 有益微生物對花生生長的影響
由表二可知,有益微生物對花生種植的作用十分明顯,不管是新地或者是重茬地,有益微生物都能有效降低病情指數(shù),減少死苗,增加產量,試驗設計的三個不同用量水平其產量與CK對比都達到了顯著差異水平,甚至以上。尤其是兩年和三年重茬地,如果不加入有益微生物,花生產量將大幅度降低。
2.3 有益微生物對辣椒生長的影響
由表三可知,辣椒的生長發(fā)育過程與有益微生物含量的多寡關系十分密切,隨著不同設計水平有益微生物用菌量的增加,其病情指數(shù)迅速下降,死苗減少,產量明顯增加。特別是重茬地辣椒產量與用菌量的關系尤其密切,設計的三個不同用量水平,其產量與CK的對比都達顯著或極顯著差異水平,說明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不可替代。
3、 結論
從實驗結果可知,不管哪一個廠家生產的生物菌肥,也不管哪一種試驗作物,有益微生物同作物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一樣,也是一種養(yǎng)分,其作用不可替代,是作物增產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限制因子。一旦缺乏,作物將難于形成一個完整的生長過程(死苗)或生長勢明顯衰弱(減產),對重茬地的優(yōu)化作用尤其明顯,一旦缺乏,其它營養(yǎng)元素再多也起不了作用。隨著用菌量的增加,它不但能使作物生長發(fā)育過程病死率減少,產量明顯提高,而且產量提高也伴隨著作物產品品質的明顯提升。因此,其對作物生長發(fā)育的貢獻絲毫不比16種營養(yǎng)元素差,把它作為第17塊木板列入木桶理論中十分必要。
關鍵詞:木桶理論;箍理論;創(chuàng)新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一、引言
管理學中的“木桶理論”指出:一個木桶由許多塊木板組成,如果組成木桶的這些木板長短不一,那么這個木桶的最大容量并不取決于長的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木桶理論指出,必須提高管理系統(tǒng)中最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水平,通過彌補缺陷最終發(fā)揮系統(tǒng)整體優(yōu)勢,體現(xiàn)了“補短”的策略。基于此,有人還提出了“反木桶理論”,即為了使系統(tǒng)整體優(yōu)勢最佳,在彌補缺陷的同時更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融合了“補短”和“拉長”并重的戰(zhàn)略思想。
以上兩種理論都注重“木板”的功能,即“木板”的結構特征決定了“木桶”的容量大小,強調“木板”對“木桶”的重要性。如果再對木桶進行全面考察,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木桶身上還有比木板更重要的東西——箍,其功能表現(xiàn)在:所有的木板只有在箍的統(tǒng)一組織下才能組合成為木桶,沒有它,再多的木板也無法形成木桶,更無法發(fā)揮盛水的功能。可見,對于木桶而言,箍具有十分重要的結構性意義,它對于木桶實現(xiàn)盛水的功能發(fā)揮著一種特殊的作用。在管理領域,“箍”同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把“箍”所具有的這種特殊的結構和功能稱之為“箍理論”。
二、“箍理論”的含義、特征和功能
1、“箍理論”的含義。在管理領域內,我們稱類似于以上能集合“木板”、并使這些“木板”合理、自然地組合為“木桶”,從而發(fā)揮出單塊“木板”所不具有的功能的相關管理思想為“箍理論”。在這個新的理論視角中,團隊中的每個單一個體就是木桶的“木板”,團隊就相當于一個“木桶”,團隊中的管理者就是這個木桶的“箍”,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發(fā)揮“箍”的特殊功能,實現(xiàn)團隊的有效管理。
2、“箍理論”的特征?!肮坷碚摗本哂小爱愘|性”和“柔性”兩大特征??疾旃亢湍景宓馁|地可以發(fā)現(xiàn),箍之所以能成為箍,最根本的原因是箍的材質與木板不同:要么是金屬的,要么是篾質的,如果是木質的,也絕不能與木板同屬一塊木料,否則木桶便無法“箍”好,就算勉強“箍”好了也難免漏水。這一原理告訴我們,“箍”之所以能成為“箍”,是因為其自身材質的異質性,管理者就應該具備一種其他成員身上所不具有的特殊品質。除“異質性”外,“箍理論”還具有“柔性”特征,“柔性”是指有關管理者領導方式和管理方法層面的特征,它要求管理者講求領導藝術,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領導風格,以實現(xiàn)團隊管理的和諧,從而使團隊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競爭力。
3、“箍理論”的功能?!肮坷碚摗本哂小凹稀?、“協(xié)調”和“優(yōu)化”三種功能。集合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組合人力資源方面;協(xié)調功能主要指與團隊協(xié)作有關的管理活動;優(yōu)化功能則表現(xiàn)為在現(xiàn)有人力資源稟賦基礎上,通過對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優(yōu)化組合,使團隊整體優(yōu)勢得到最大發(fā)揮,以實現(xiàn)集體和個人的最大價值,帶領團隊完成集體使命,并推進和諧管理進程。
三、“箍理論”的管理學意義
在“箍理論”中,我們特別強調“箍”的特殊作用,因為只有它才能使木板組合成為木桶進而使盛水的目標成為可能。運用到管理學領域,“箍”與“有效管理”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為團隊中“箍”的目標就是要發(fā)揮它自身的特殊作用,合理組織團隊中零散的“木板”,實現(xiàn)團隊的最終目標。
要對一個團隊進行有效管理,管理者(或領導者)這條“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戰(zhàn)略意義。首先,管理者在進行管理之前必須集合人才、明確管理范圍,發(fā)揮“箍”的“集合”功能,否則就會造成管理不當或管理混亂。其次,管理者要實現(xiàn)有效管理,就必須發(fā)揮“箍”的“協(xié)調”功能,實事求是地調用人才,使團隊中的個體都能各盡其才,發(fā)揮個體的獨特價值,使團隊個體之間能和諧相處,否則,不但會造成人才的浪費,還將使團隊喪失發(fā)展的機會或使團隊處于競爭的不利地位。最后,管理者還要講求效益管理,發(fā)揮“箍”的“優(yōu)化”功能,即追求“1+1>2”的整體優(yōu)勢,實現(xiàn)團隊的最優(yōu)組合,使團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極強的競爭力。由此看來,在管理領域內,“箍理論”的精髓即為和諧管理的核心之所在,“箍理論”必將對有效管理產生深遠影響。
四、“箍理論”對管理者進行有效管理的啟示
就像木桶一樣,箍的位置、松緊不一樣,木桶的造型和質量就會有很大區(qū)別。對于一個集團而言,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不同,管理效果就會有天壤之別,這就在管理定位、管理節(jié)奏、管理意志和管理協(xié)作等方面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管理實際中,管理者應注意管理方法,充分發(fā)揮“箍”的柔性特征,使“木桶”這個團隊能得到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
1、恰如其分的自我定位。箍對于木桶而言,除了組合木板使其具備盛水的實用以外,箍的位置又影響木桶的美觀,太靠上或太靠下都不行,所以必須找到一個合理的位置才能使木桶既實用又美觀。同樣,管理者也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如果高高在上就會顯得盛氣凌人,無法聽到來自基層合理的聲音,也就更無法接受誠懇的意見,錯失發(fā)展良機;如果一味遷就則又會顯得管理者的懦弱無能,壞了規(guī)矩,難以服眾。因此,管理者要注意管理的方法,講求領導的藝術性,既要謙卑淡雅也要不失原則性,要像唐僧對待孫悟空一樣,平時總是禮數(shù)有加,必要時也會念一念緊箍咒,使自己的取經集團能團結作戰(zhàn),降妖除魔,所向披靡。
2、張弛有度的管理節(jié)奏。木桶的箍除了講究位置美觀外,還要注意力度的大小——箍的松緊,箍太松則木板結合不嚴密,箍太緊則箍容易崩裂。對于管理者而言,要講究管理的張弛有度,即在營造團隊氣氛的同時,也要對團隊施加一定壓力,使他們所面臨的工作任務都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通過自己努力克服困難,最終完成管理者分配的任務,這樣他們才能獲得一種“高峰體驗”,繼而產生一種心理滿足,從而激勵他們更好地思考工作、創(chuàng)新性的開展工作,并最終使團隊能在寬松的工作氛圍中完成既定的目標。
3、積極樂觀的意志精神。木桶用久了難免會出現(xiàn)漏洞,團隊同樣也會出現(xiàn)失誤和遭受挫敗,這時“箍”的作用應該是對出現(xiàn)的漏洞進行及時修補,亡羊而后馬上補牢,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管理者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冷靜地分析所面臨的形勢,繼而有針對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后續(xù)的工作,這時就要求管理者有一種“阿Q精神”:畢竟“木桶”只是有點小小的漏洞,其底板還在,是還可以盛水的,并不影響大局,只要總結失敗原因并及時改正,團隊又將得到新的生命力。
4、團結協(xié)作的和諧意識。如何合理地對“木板”進行最優(yōu)或次優(yōu)組合,使這些木板團結一致,共同奮進,這在某種程度上直接體現(xiàn)了“箍”的能力水平。由于木桶桶口大而桶底小,這樣,箍就為木桶的組合提供了一個集體向下的向心力,維持了木桶的穩(wěn)定,并且使木桶達到最大的容量。對于一個團隊而言,管理者要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的工作氛圍,并且明確團隊的階段性目標,使整個團隊能團結協(xié)作、步調一致。在這種團隊向心力的作用下,團隊才會有歸屬感,團隊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
五、結語
管理者對團隊的管理有很多種方法,雖然他們在對團隊進行管理時可能無意識地運用到了“箍理論”思想,但這種思想仍然不夠完善,并且缺乏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事實上,“箍理論”為管理者真正達到有效管理團隊的最高境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只是這個理論還不盡完善,我們期待將來能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以促進政府、企業(yè)等管理階層的健康運作,提升團隊競爭力,推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葉永玲.木桶原理對戰(zhàn)略管理的啟示[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22.2.
關鍵詞:員工;不安全行為;國有企業(yè)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9-0105-02
一、運用木桶理論查找管理“短板”,推行長效管理
所謂木桶理論是指對于一只沿口不齊的木桶,其盛水量不在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一塊木板。據此可以推斷:第一,只有桶壁上所有的木板都足夠高,木桶才能盛滿水。第二,桶壁上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里的水不可能是滿的。第三,木桶盛水量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一塊木板。木桶理論對于煤礦安全管理的啟示,安全生產好比一只木桶,其水平取決于現(xiàn)場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礦井樹立安全生產先進典型和樣板,但是,存在隱患環(huán)節(jié)往往是“短板”。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防控不安全因素,加長“短板”,使整個系統(tǒng)處于安全狀態(tài)。
1.推行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管理靠人來落實,人對了,安全生產就對了,反之,人的不安全行為,必然影響到安全。以淮南礦區(qū)某煤礦企業(yè)為例,回采面拆安,瓦斯監(jiān)控和通風系統(tǒng)調整,巷道纜線吊掛都列為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保持采掘機電質量標準化達標狀態(tài)。2010年5月停產檢修,各工種平行作業(yè),為做好停產檢修安全管理,提前編制安全方案,每項工程都有措施,有現(xiàn)場安全負責人;檢修計劃目標明確,工作內容、施工人員、工程負責人等一目了然;檢修過程有監(jiān)管,各項檢修工程都有技術人員把關,尤其使外委工程質量得到保障,由于嚴格把關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
2.推行責任目標考核獎懲激勵機制?;茨夏车V對影響安全質量各個環(huán)節(jié)在考核上兌現(xiàn)獎懲,2009年兌現(xiàn)安全罰款還返金 61.48萬元、安全目標責任考核獎4.28萬元,安全累積獎151.87萬元。為促進長效管理,每月從采掘隊工資總額劃出20%安全質量結構工資,按月考核兌現(xiàn);從機電通風等輔助區(qū)隊劃出5%安全質量結構工資,按季度考核兌現(xiàn)。共兌現(xiàn)安全質量結構工資265萬元、獎勵10萬元,對安全質量標準化沒有達標的罰款61.5萬元。實行安全價值工資使員工認清安全就是效益,從專管逐步實現(xiàn)了群管和自主管理。安全目標考核到區(qū)隊班長以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實行安全積分,將安全責任分解到基層管理人員;實行職能科室安全管理掛靠,被掛靠單位安全效果與科室人員安全風險抵押金或崗位安全責任津貼掛鉤。該礦環(huán)境條件和設備比不上大礦,但在安全環(huán)節(jié)管理上橫向到邊、縱向到底,2009年查出各類隱患19 791條,現(xiàn)場整改19 762條,限期整改29條,現(xiàn)場整改率99.85%,隱患不處理不能恢復生產。查找管理“短板”,推行長效管理,穩(wěn)定了安全生產基礎。
二、分析人因環(huán)節(jié)“短板”,強化安全培訓和心理疏導
煤礦企業(yè)特殊工種較多,對機電設備安全操作標準的要求較高。由于礦井自然環(huán)境惡劣等因素決定了煤礦是高危行業(yè)。但是企業(yè)還存在從業(yè)人員素質較低、安全意識較薄弱等主觀方面的原因,需要大幅度提升員工安全素質。
管理學中的“木桶原理”,其核心思想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根據這一核心思想,“木桶原理”還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長度一樣,木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桶壁上有一塊木板長度不夠,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通常是優(yōu)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若將企業(yè)整體的競爭力和實力比喻成木桶的容量,那么企業(yè)要想成為結實耐用并能盛滿水的木桶,要想增大這個木桶的容量,一是提升短板,二是想方設法提高所有木板的長度。
“劣勢影響優(yōu)勢,劣勢決定生死”,這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法則。短板帶來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很多時候,給組織造成的損失可能是毀滅性的。例如,美國曾發(fā)生過宇宙飛船失事的事件,可以肯定地說,飛船升空前進行過多次仔細檢查,認為合格后才進行發(fā)射的,但升空后還是有極其細微的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從而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縱觀電網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人生傷亡、電氣誤操作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不力,員工安全意識淡薄、思想麻痹、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既然員工中存在“短板”,就應該盡快把它補長。只有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不斷激勵企業(yè)員工中的“短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問題。
就電網公司而言,公司員工隊伍的現(xiàn)狀是:總量多,人才少,結構不合理;近3萬縣級企業(yè)員工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達30%,中級工及以上不足3%,高層次復合型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數(shù)量不足,實操型技能人才嚴重缺乏,一些重要生產崗位已經出現(xiàn)人才斷層,與公司快速發(fā)展的需求相比,員工的整體素質還有較大差距。面對電網企業(yè)員工隊伍龐大,層次結構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要達到企業(yè)整體優(yōu)化的目的,首要任務是分清組織群體中的“長板”和“短板”,并通過教育培訓等方法把“短板”變成“長板”,從而增大木桶的容量,增強企業(yè)的總體實力
根據木桶原理,企業(yè)員工培訓只有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不斷激勵企業(yè)員工中的“短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問題。要想增大木桶的容量,通常有兩種方法:其一,同時加長每一塊木板的長度;其二,只加長最短木板的長度。顯然,增加同等容量的前提下,第二種方法要比第一種方法更經濟。實際工作中,對所有員工采取統(tǒng)一的培訓模式,結果是使員工中的“長板”更加長,“短板”還是依然短,培訓效果不明顯,與提升企業(yè)員工整體素質的初衷背道而馳。
事實上,電網企業(yè)員工的水平參差不齊,如果培訓過程像學校上課一樣,采取統(tǒng)一的進度,必然缺乏針對性,徒增培訓投入而效果不理想。因此,按需施教,分層培訓突出針對性。要建立一個貫穿員工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全過程的、個性化的培訓檔案,這個檔案應該包括:員工所在崗位要求具備什么知識和技能、員工能力現(xiàn)狀是怎么樣的、培訓需求有哪些、參加過什么樣的培訓、通過培訓有哪些提高,讓員工和單位隨時明了目前的能力差距和培訓動態(tài)。
此外,要想提高企業(yè)的整體績效,對“短板”的開發(fā)和激勵也很重要,在識別“短板”時要注意盡量避免“暈輪效應”,即不能僅看到“短板”的短處而忽略它的長處。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企業(yè)員工中的“短板”,然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同時不斷激勵他們,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保教互培的實施形式和內容
1 保育研究與教育研究相結合。每周以年級組為單位,保教人員開展一次研討活動,重點結合一周預設活動的安排,研討活動中保教人員相應的工作側重點、關注點,以便有的放矢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
2 保育員和教師相互傳經送寶。定期邀請園內優(yōu)秀保育員給教師們講解保育常識或實踐經驗。邀請園內有一技之長的教師定期對保育員進行普通話、幼兒心理學、手工技能、電腦使用等方面的培訓。培訓內容不僅僅限于理論學習,更注重與實際運用相結合。如季節(jié)性的保育常識、幼兒適當運動量的觀察重點、運用保教理論分析幼兒表現(xiàn)及采取的相應策略等。
3 保教人員短期換崗。我們根據保教人員的個體特點及工作性質,每學期局部開展“短期換崗”活動,讓保教人員在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相互學習、相互配合,做好班級保教工作。
4 保教筆會相融合。提倡保教人員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想、所看、所做記錄下來,在園內網站及內部網絡系統(tǒng)進行筆會交流,讓大家因保教而有話題,因話題而有思考、轉變和共識。
二、保教互培的作用
“木桶效應”是指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澳就靶眴⑹疚覀円龠M保教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必須清醒地認識園內的“長板”和“短板”,利用有效操作研培方式,促動大家相互溝通及對自身業(yè)務水平的準確認識,從而推動全方位發(fā)展意識的提高。保教互培正是體現(xiàn)這一思路的有效載體。
保教互培改變了以往割裂的“一組一會”和“保育教育不一致”的研培方式,打破了保教人員的工作界線,確保了保育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同時,保教互培確保了保教人員之間有交流、有互動,有效地建立起情感聯(lián)絡。為工作過程中高效解決問題提供了便利。
關注細節(jié),有效組織一日活動
顧麗霞
一日活動的常規(guī)組織對于職初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雖然幼兒園會有詳細的一日活動作息時間表,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是覺得很難得心應手,園長可組織教師就一日活動常規(guī)組織的一些細節(jié)做探討。“細節(jié)決定成敗”,關注細節(jié),有效實踐,相信一定能使教師的常規(guī)組織更得心應手!
策略一:關注“提前”與“延后”
鏡頭:8:55教師提醒幼兒做好戶外運動的準備,如體弱兒墊好毛巾,幼兒自查衣服、鞋子等,馬上要出去鍛煉身體了。
小貼士:作息時間表上。往往只注明9:00~10:00是運動活動。教師可以做個細致的安排,如提前5分鐘提醒幼兒做好運動準備:運動結束后,提醒幼兒做好運動后的整理,如再次用毛巾擦汗,進教室后洗手、穿衣等。
策略二:善于利用“時間差”
鏡頭:區(qū)角活動講評了,教師發(fā)現(xiàn)有些幼兒動作一直很慢,如“娃娃家”的幼兒出來時還要脫鞋套,導致講評時經常有等待現(xiàn)象。
小貼士:教師留心哪些孩子平時動作比較慢,可提前幾分鐘提醒他們做好準備:哪些區(qū)角內容可能需要幼兒穿脫鞋子的,也可以提前通知他們,這樣講評的時候就不會等待。
策略三:變換提要求的方式
鏡頭:在環(huán)節(jié)變換時,教師往往會提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要求,如區(qū)角活動結束后,要收玩具,提醒幼兒小便、洗手、喝水。如果每天提同樣的要求,會讓幼兒產生“聽覺疲勞”。
小貼士:可使用“表揚+提醒”的方式,如“昨天區(qū)角活動結束的時候,我們收玩具聲音輕動作快,今天看看我們收好玩具小便洗手做得怎么樣”。一樣是提醒幼兒收玩具、小便、洗手等環(huán)節(jié),但是通過肯定昨天的表現(xiàn),再提了今天關注的重點,孩子們的表現(xiàn)更積極了。
策略四:提高環(huán)節(jié)轉換的效益
演講稿的針對性,提出的問題要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評論和論辨要有雄辯的邏輯力量,要能為聽眾所接受并心悅誠服,才能起到應有的社會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趣話題演講五分鐘,感謝您的欣賞。
有趣話題演講1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改變不了環(huán)境,就改變自己》。
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shù)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毕胍淖儸F(xiàn)狀,就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一切成就,都是從正確的觀念開始的。一連串的失敗,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的。要適應社會,適應環(huán)境,適應變化,就要學會改變自己。
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弟-子們紛紛請教方法,柏拉圖笑道,說:“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钡?子們一片嘩然。
這一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移山之術,唯一的一個移動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便過去。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么我們就要改變自己。
一個黑人小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干凈,然后一排排地整齊地放好。令他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親摸著小男孩的頭說:“孩子,不要哭,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征服風。”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淚坐在木桶邊想啊想,想了半天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從井邊挑來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覺了。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來,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個一個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也沒有一個被風吹歪的。小男孩開心地笑了,他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親贊許地微笑了。
是的,我們不能改變風,改變不了這個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給自己加重,這樣我們就可以適應變化,不被打敗!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國圣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著這樣一段話: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局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是不可改變的,于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后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最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F(xiàn)在我在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后,在他們的激發(fā)和鼓勵下,我也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適應環(huán)境。如果不能改變環(huán)境,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zhàn)勝更多的挫折,實現(xiàn)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huán)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變環(huán)境上,這實在是徒勞無益。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一切環(huán)境。
有趣話題演講2各位領導、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個小和尚,想學會理發(fā)來幫寺廟的與尚剃發(fā)。于是他就開始用冬瓜練習,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時總要順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沒多久就學會了如何剃發(fā),當他第一次幫人剃發(fā),去打水洗頭時,“順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結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殺人犯。
究竟是什么給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帶來害人害已的結果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用冬瓜作練習時養(yǎng)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習慣,盡管為自我的師兄剃發(fā)時心里想著這是人不是冬瓜,可是手卻不聽使喚,習慣性地把刀插了上去,所以,是那個小小的壞習慣害了他。
雖然這個故事有幾分夸張,我們也不可能會是一個為別人理發(fā)的小和尚??墒峭瑢W們,你們有沒有類似的壞習慣呢?比如:隨地吐痰、隨意罵人、說臟話、隨手亂扔亂撂、經常大聲喧嘩、在樓道里追逐打鬧、自習課上說話等,如果有,它們遲早會給你帶來或大或小的麻煩。
這個故事再一次告誡我們:壞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即使是很小的,也不容易改掉,最終會給自我與他人帶來危害。
所以,我們平時要養(yǎng)成一些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能夠使我們在各個方面受益匪淺:平時不浪費一分一秒,努力學習就會使成績上升;盡自我的一份力維持班級的衛(wèi)生,就很有可能使班團體成為“衛(wèi)生模范班”,如果每個同學都這樣,學校也會變得干凈漂亮,我們在其中學習、生活也會心境舒暢;平時堅持鍛煉身體,就可能在運動會上一展風采;幫同學講解問題,也許會使自我有新的發(fā)現(xiàn);在家中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自我能做的事自我做,不給父母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此刻,從自我開始吧!
多謝大家!
有趣話題演講3同學們,大家好。今日十分榮幸能夠由我來為大家進行課前三分鐘的演講。
首先,我要給大家分享一句話?!拔覍幵高x擇驕傲也不選擇自卑。因為驕傲需要資本,資本需要積累,積累需要汗水,而自卑卻什么也不需要?!边@句話是我在看喬松樓將軍在復旦大學演講視頻時偶然間聽到的。
是的,今日我演講的主題就是自信。
每個人的人生都并非一帆風順,并非永無波浪的湖面。而是一場充滿艱辛,坎坷,曲折,充滿挑戰(zhàn)與挫折的旅途。屬于我們的每一個新的一天都是一次挑戰(zhàn)。在迎接每日的朝陽時,我們需要足夠的自信來克服遇到的困難。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fā)表之后,有人曾炮制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網羅了一批所謂名流對這一理論進行聲勢浩大的撻伐??墒?,愛因斯坦自信自我的理論必然勝利,對噠伐不屑一顧。他說:“假如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人反駁就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彼麍远吮貏俚男拍?,堅持研究,最終使“相對論”成為20世紀的偉大理論,為世人所矚目。
同學們,或許我們無法成為像愛因斯坦一樣成為為社會做出極大貢獻的人。但我們依舊應當向他一樣自信的應對一切,應對困難,應對挫折。
居里夫人說過:“我們應當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活著的人總要照常工作?!闭亲孕?,支持她在經受了失戀、喪夫、社會上的流言蜚語等打擊之后,兩次榮獲了諾貝爾獎,為人類的科學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堅信,自信是一種力量,一種引領我們堅持的力量。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應當微笑地,平靜地應對人生,有了自信,生活便有了期望?!疤焐也谋赜杏谩?,哪怕命運之神一次次把我們捉弄,只要擁有自信,擁有一顆自強不息、進取向上的心,成功遲早會屬于你的。
同學們,高中三年必定是一段崢嶸歲月。期望從今日開始,從此刻開始,我們都能夠把汗水的積累轉化為驕傲,自信的資本。以舍我其誰也的雄心壯志應對我們應當應對的每一次考驗。讓我們的高中生活成為人生光彩絢麗的回憶。
有趣話題演講4各位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在非洲的一片茂密叢林中,走著四個皮包骨頭的男子,他們扛著一只沉重的箱子,在密林里踉踉蹌蹌地向前走。他們跟隨隊長進入叢林探險,課時,隊長卻在任務即將完成時患疾病二不幸長眠于叢林中了。
臨終前隊長把親手制作的箱子托付給他們,并十分誠懇地說:“如果你們能把這個箱子送到我的朋友手里,你們將得到比金子還寶貴的東西。”
埋葬了隊長之后,他們便扛著箱子上路了,道路越來越難走,他們的力氣也越來越小了,可是他們仍然鼓起勁往前走著。最終有一天,綠色的屏障突然拉開了,他們歷經千辛萬苦之后最終走出了叢林,找到了隊長的朋友,可是那個朋友卻說:“我一無所有啊!”
于是,打開箱子一看,竟是一堆無用的木頭!就這么個故事,看起來隊長給了他們一箱無用的木頭,其實,他卻給了他們行動的目的,使他們獲得了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生命。這個故事啟示著我們學習、做任何事情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與奮斗目標。
聾啞人跳起了美麗的千手觀音,盲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雙腿下肢被截去而重新駕駛飛機回到藍天……許多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這些殘疾人卻把它們變成了現(xiàn)實,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訝,也更被它們堅韌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他們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有著必勝的信念,朝著目標,永不放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確定了奮斗目標,如何才能堅持不懈,如何才能永不放棄,那就必須要有行動的計劃、成功的信念,這是你行動的向導,是你挖掘與運用體內潛能的催化劑。
如果你認為自我十分突出,你就真的會很優(yōu)秀;如果你想象渺小,你就會落后于人;如果你想象勇敢,你就會真的無所懼怕;如果你想象輝煌,你就會變得很偉大。
因為當你行動之前進行頭腦熱身,構想要做之事的每一個細節(jié),梳理心路,然后把他們深深銘記在腦海中,當你行動的時候,你就會得心應手,應付自如。
同學們,勵志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的實現(xiàn)要有成功的信念,從此刻開始,讓他們在你的想象中成為現(xiàn)實——去感受它們、經歷它們、相信它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你就會看到它們最終變成現(xiàn)實。
我的演講完畢,多謝大家!
有趣話題演講5各位同學們,大家好,今日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成功源于自信》。
“自信是成功之基”這句話以往深深地振憾著無數(shù)人的心,以往傳遍了五湖四海,以往無數(shù)次地激勵著人們前進,以往得到了億萬大眾的認可,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簡單的七個字以往走遍全世界呢?讓我告訴你,因為這是鐵錚錚的事實,因為這是不可辯駁的格言,因為這是千古不變的人間真理。
讓我們摸摸自我的腦袋想想,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想當初,愛因斯坦是一個被大家公認的低能兒,他不但不曾灰心喪氣,仍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向努力不懈,最終成為了的科學家;愛迪生也以往在實驗中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但他沒有放棄,相信自我,最終發(fā)明了燈泡;還有海倫凱勒,她小時候因生了一場大病,接二連三地喪失了正常人應有的本事,變得又聾又瞎又啞。在這種情景下,因為她有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她挺過去了,不僅僅成了的教育家,還幫忙許許多多像她一樣的兒童。
在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中,愛因斯坦若是不自信,那么他將一輩子是大家口中的弱智;愛迪生若是在他耳聾時喪失信心,那么他將永遠是一個一事無成的懦夫;海倫凱勒若是在病后消極墮落,沒有對人生以自信,那么她將只能默默忍受上天給她的這一切不公平的命運。
無數(shù)事例證明,人生需要自信,擁有自信,方能成功。同學們,讓我們敞開自信的心扉,用我們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完美的明天,讓自信之心充滿全中國,讓自信之聲響起來,讓自信之手揮動起來,讓自信的風帆揚起來,讓我們在困境中,聽到心靈的呼喚,聽到響亮的聲音,看到揮舞的千萬只手,看到飄揚的船帆,提高我們的信心吧!
一、理想的語文教師應該有厚積累
有一首歌這么唱道: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奇,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為什么能讓難題成為樂趣呢?因為在學生看來,老師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理想的語文教師會努力為之,他做到——
對教學大綱和教材體系爛熟于心。教學大綱是從事教學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它的精神實質,他會在教學之前就領會好,掌握好。新頒布的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突出了漢語言的特點,體現(xiàn)了它的人文性;突出了學習漢語言的方法,重在積累、感悟、熏陶。他會牢記這些新的精神。他會花時間去鉆研、掌握教材體系。每冊教材編者的編排意圖,每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每篇課文的教學因素,……他都會牢記在心,如數(shù)家珍。
對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文學精品了如指掌。江山代有才人出。人類五千年文明產生了一批批文學精品,反映到教材里只是滄海一粟。對教材內容,當然應該非常熟悉,要求學生背誦的,他同樣能背誦,同時他明白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他會以教材里的選文為“點”,以此作“線”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識寬帶網”。教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他會脫口說出王維的《桃花源詩》;教蘇洵的《六國論》,他能夠介紹蘇轍的《六國論》;……
對當今政治、經濟、科技等前沿信息略知一二。在信息化的社會里,學生接受信息呈現(xiàn)多途徑。有時,老師還沒有接觸到的新名詞,學生中已流傳開了。他會不停地學習,讀書、看報,獲取新信息。課堂上,他會適時地向學生們介紹“納米”技術,“克隆”技術,航天航空技術,……教師的知識越豐富,他越能經常而又巧妙地開闊學生的科學視野,學生就會表現(xiàn)出越強烈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愿望。
與時俱進,孜孜以求,不停地讀名著經典、教育理論、教學報刊……不斷夯實自己的知識功底,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雜家”。他的積累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條奔流的大河,他的弟子們用“碗”、用“桶”,盡情地舀吧、提吧,他依然是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
二、理想的語文教師應該有寬胸懷
一千多年前,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理想的語文教師會牢記這段話,他能夠——
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水平。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對于今后工作和繼續(xù)學習,對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引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都是有重要意義。專家說:語文是為人打精神底子的學科;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他牢記這些名言,用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積累,去為學生夯實精神的底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入社會后,順境中能茁壯成長,逆境里能頑強成長。他會每日“三省”。既然先人說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他就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充滿信心。他以學生為師,學生以他為友,學生和他互教互學,他和學生一起成長。
虛懷以待前輩留下的教學經驗和同輩創(chuàng)造的教學業(yè)績。在他之前,有一大批教育家。從孔夫子和陶行知,從盧梭到蘇霍姆林斯基,留下了豐厚的教育教學經驗,他捧若至寶。在我國當代語文教育領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名師,他更是推崇之、學習之?!凹で椤钡挠阡糇屗磷?,“科學”的魏書生讓他沉思,“人文”的程紅兵讓他向往,“鮮活”的李鎮(zhèn)西讓他發(fā)奮,……“結交天下名師而師之”是他的心愿。在他的身邊,有一批安心、專心語文教學并呈現(xiàn)出自己的教學特色的教師。他會認真地向他們學習,他懂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博眾知長,才能自成一家。
充分肯定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在他們身上蘊藏著極大的智慧、潛能和創(chuàng)造精神。他的使命就是要點燃他們的智慧之燈,激起他們獲取知識的愿望,挖掘他們的潛能,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他們的個性特征。他懂得“木桶理論”: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是以那塊最短的木板為基準的,也就是說一塊短板會影響一桶水的容量。因此,要千方百計使一只木桶各塊木板都整齊。他從中得到了啟示:教育教學工作要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他也了解“短板理論”:一個圓的木桶底,是由一些長短不等的木板組合的,要形成一個圓底,必然需要短板,才能使木桶既美觀又實用。他從中得到啟示:學生之間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能一概而教之。
三、理想的語文教師應該有高眼界
現(xiàn)代社會要求國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意識。理想的語文教師,他應該——
從三尺講臺著眼人的一生發(fā)展。他重視通過教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把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fā)展作為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他能從三尺講臺放眼世界,培養(yǎng)為明天社會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造的人。他記著錢夢龍老師說的話:我們看一個學生,不能總計較他今天學了什么,而要著眼于他明天能為社會干什么。他記著山東省高密一中語文教師李希貴老師說的話:教育就是要為人的四十歲準備著。他記著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話:教師的教育勞動的獨特之處是為未來而工作。他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他能夠著眼于學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為他們一生豐富的精神生活,一生的和諧發(fā)展精心準備著。
從教育的高度觀照語文教學。那種囿于教材,只重視課堂的教師,那種就文教文,只以傳授知識為業(yè)的教師被人稱為經師;而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把育人教文兩方面緊密結合起來的教師才被尊為人師。他懂得:教師在課堂上跟學生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學生的教養(yǎng),精神上的發(fā)展,道德品質的形成,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教師有無教育的意識。他能擺正教育教學的位置,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他的語文教學不會有鉆死胡同的感覺,而時時出現(xiàn)“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從批判學科走向學科建設。他對現(xiàn)行的教綱、教材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清醒的認識。他把人文性作為語文教學內核:在教學中時時體現(xiàn)一種人文關懷;他把開放性作為語文教學的形式:面向社會生活,開放學習領域,緊扣時代脈搏,讓語文教學的天空永遠新鮮亮麗;面向大眾媒體,拓寬應用區(qū)間,讓學生感受語文在現(xiàn)代生活中應用的魅力;充實教材內容,鏈接最新信息,使自己的教學永遠充滿生機與靈氣。他會根據教學實際,突破固有程序,用以疑激趣、合作學習、及時反饋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讓語文教學適應21世紀的發(fā)展。
四、理想的語文教師應該有大智慧
第斯多惠說過:差的教師只是傳授真理,而好的教師則是揭示真理。理想的語文教師是一個有思想、有激情的教師,他總是——
用研究的眼光備好每一堂課。他在備課時不會滿足于把教參內容“下載”到自己的備課本上,不會機械地模仿別人。他會仔細領會教材的內容,認真研究學生的接受心理,想盡辦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備《勸學》一課,他會反復閱讀課文及課本上沒有入選的部分,并閱讀荀子的其他散文,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文章風格,不僅如此,他還會從有關典籍中了解荀子其人其事,了解荀子及先秦散文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最后依據有關材料和學生實際,寫成備課筆記。他用這種研究型的備課走進課堂,每天都能讓學生耳目一新。
【關鍵詞】 校本教研;學生反應;教研組反應;課堂反應;校長反應;教研員反應
自從2002年鐵嶺市進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后,學校課堂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墩n程標準》取代了《教學大綱》,教材變了,學生樂了,家長茫然了,老師們累了,教研員比以前忙碌了,校長們又在反思了……于是由鐵嶺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行政人員、鐵嶺市教師進修學院中教部部分教研員、各中學教學校長組成了“三位一體”的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評價小組,我作為其中的一員隨同評價小組走進了學校課堂。這實屬一種經過精心策劃、嚴密組織,政府、教研機構、學?!叭弦弧惫餐瑢嵤┑母呒壭1窘萄谢顒印?005年開始到現(xiàn)在,以這種形式敦促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市教育局共組織了三次。每一次活動內容不變,活動形式略有調整,而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活動內容:通過聽、評、研課,了解中學十三學科課程改革后課堂教學情況。
活動形式:每校不分學科上1節(jié)推薦課;臨時抽課3節(jié),全員教師均在被抽之列,無論是誰,抽到誰誰上。教研員與教學校長共同參與即興評課、研課并給所聽的課賦分。
活動目的:了解學校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督促學校校本教研制度化,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以服務于教育教學,促進學校課程改革走向深入。
活動意義:在新課程理念下促使教師觀念更新、認識進步,行為跟進。敦促學校課程改革“常態(tài)化”。
1 來自學生的反應
學生樂了!經過幾年的課堂教學改革,孩子們已經歷練了自己的本事,他們的思維、他們的潛質、他們的應變能力、他們對于事物的辨別力,尤其是對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對于過程與方法的認識、對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都發(fā)生了變化。在活動中,同學們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大”、 “小”學科的課堂上都能積極的表現(xiàn)自己,即便是一種沖動,他們十分愿意,他們樂??!在市直第七中學,我看到了這樣一個班,全班學生不依不饒地讓老師一定上一節(jié)“綜合實踐” 課――修理自行車,不上不行,評價組不聽不行。原因是在抽簽中沒有抽到這個班。那就上吧,選擇了和抽到的體育課同一個時間,我們同時看了兩節(jié)課。一邊是球類課,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得意,另一邊在忙著修理自行車,孩子們的表情,瞧,多認真呢!
評價小組看到了學生對參與所謂主科課程(中考課程)以外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渴望和企盼。
感悟: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來自哪里呢?學生的綜合素質來自哪里呢?國家未來人才的各種素養(yǎng)又來自哪里呢?我們不得不引起思考。如果說,有些學生“主”科課程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學好,是不是他的一生就沒了希望而成為一個廢人了呢?國家在倡導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中學階段該不該為全體未來人做些預先的準備呢?即便是學習好的孩子也應該做這樣的準備吧!
2 來自學校教研組的反應
課堂評價活動的通知下發(fā)以后,在全市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老師們害怕啊。推薦課不說了,單就說抽簽,不一定抽到誰,誰敢不做準備呢?況且有分值競爭跟著呢!怎么準備?八所學校的各個備課小組開始了集體的互助合作,個體的自我反思行動,全員都動,他們群策群力展開了集體攻堅戰(zhàn)。這種校本教研從“量”到“質”產生了飛躍。從“量”,不一定抽到哪一課,要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從“質”,需要消化理解集體備課的內容,包括要會運用制作的課件。有人說這可真折磨人那。要不怎辦?課程改革在我們市已經進行了五年,可是有些老師還在穿新鞋走老路,因為這樣做省勁,多年的教學習慣已經養(yǎng)成,很難改的!可是我們都該為國家多想想,國家未來人才的儲備與輸送需要高質量啊!
記得還有一些個別老師,能夠參加集體教研,組里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試講??墒怯械慕處熅蜎]有按照要求去做,等到抽簽抽到他們時,就可想而知了。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是不但沒有按照集體備課的思路去教學,而且我行我素,課堂的隨意、理念的陳舊、教學思路的散亂無序等等使人無法評析,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及時提出一些引發(fā)思考的問題,目的在于指出今后教學的方向、方式與方法,指出參加校本教研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感悟:這項活動的開展是不是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充分展示個人才華的空間和平臺?是不是為新畢業(yè)的教師提供了鍛煉自己的機會?自身學習、自加壓力,向他人學習,找出教學的差距,這有什么不好呢?當然沒人說不好,但畢竟有些教師認識不高。集體備課,堅持長期開展校本教研會給您的教學帶來無限的益處。
有一種理論叫“木桶理論”,它是現(xiàn)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概念。意思是:一個木桶的容量,容量中的質量,不取決于木桶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要使木桶能裝更多的充滿質量的水,就要設法改變這塊木板的現(xiàn)狀。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必須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負責的系統(tǒng)中的“短木板”,敢于揭短,善于補短,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澳就袄碚摗痹谌藗兊纳鐣钅酥羵€人修養(yǎng)方面,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抓住短板,消滅弱項。
3 來自課堂的反應
我們把這次活動看成是一次高級的校本教研活動。原因有三:①參與聽評課的人員層面高:市里的知名、知深教研員,各學校的教學校長,各學校的一把校長也陪同聽評課,市教育局的行政官員。②當場點評互動,能夠做到即時研課。這在我市教研史上還屬首例。③在課堂上我們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做到及時解決。例如:有的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按照新的課程理念設計全新的課,我們都在努力的做??墒窃谡n堂上,有時卻無法把自己的教學設想落實到實際教學中,設計歸設計,課該怎上還怎上。這問題出在哪里呢?”通過課后的教學研究與反思,我們共同找到了答案。在課堂上,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面對新型的語文“口語交際課”,教師盲從開展教學。在評課中,我們共同研討“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方式方法,指出既然是“口語交際”課,一要體現(xiàn)“口語”化,二要達到“交際”性,教師應該反復領會關于這種課型的教學的實施建議,就會知道自己跑偏了的原因。諸如此類等等。
我們到市直第六中學,每位教師都作了充分的準備(當然其他學校也是這樣),抽簽上課的教師怎說只有幾節(jié),由于大多數(shù)教師都沒能夠得到展示,學校下令每位教師把自己的課在多媒體教室輪流上一遍,課后再評再議。教師的教學要盡興,學生的“我要學習”更要盡興。效果出來了,這還不是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效果嗎?三維目標的達成,新的“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學習方式的呈現(xiàn),調動了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
感悟: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理念和行為都是新型的,課堂教學的研究也應該有新的內涵和外延。有了理論和理念,就要變成具體的操作行動,而連接二者的橋梁和通道就是開展教學研究。
如何讓教師把新課程的理念貫徹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教研活動方式,重新建構學校教研制度即開展好校本教研,以確保把新課程的理念轉變?yōu)榻處煹淖杂X行動,變?yōu)榻處煹慕虒W行為,這種自覺行動和行為還應該是“常態(tài)化”的。這里的“常態(tài)化”,我們這樣詮釋:不管有沒有人聽課,教師都要按照全新的理念上好每一節(jié)課,絕不可以“一陣風”和應付檢查。它帶給老師的是促使教師有意識和有效地從宏觀的理念到微觀的教學轉變,它帶給學生的是讓孩子們學到終生有用的知識和技能,還有不可或缺的各種素養(yǎng)。做到這一點,實現(xiàn)教學的“常態(tài)化”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我們市精心策劃、組織、實施的這三次活動,各學校備課小組的集體備課研課,使老師們嘗到了這種新型教研形式的甜頭。若能長期堅持,就會使教師個體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教研機構之間及時溝通和聯(lián)系,避免教師視野狹窄,教學封閉,更能有利于促進教師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
讀《人民教育》(2007.9 期)記錄了這樣一段話:帕斯卡爾說過一句話:“人是一根蘆葦,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人全部的尊嚴在于思想?!币磺醒杏懞蛯W習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認識和思考,從而促進行為的跟進和改善。一個有理想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的好課觀、優(yōu)課觀,更應該有如何上好“家常課”、“平常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想象,當新理念新思維新的教學行為以“常態(tài)化”的方式充塞整個課堂的時候,我們的校園將呈現(xiàn)出全新的景象:德沃群芳,恩澤英才,歡歌笑語。
4 來自教學校長的反應
我們的教學校長都有他自己的學科和專業(yè),在平常的教學、教學指導和教學管理中,工作起來局限性很大。這幾次活動教學校長的收獲空前之大。他們不僅了解了本學科的評課方式方法,還通過教研員的點評知曉了其它學科的特點和如何評價一節(jié)課改課,這對他們以后的教學、教學指導和教學管理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們的教學校長偷著樂呢!
5 來自教研員的反應
教研員聽、評、導課,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參加這樣的活動,加入這個高級校本教研隊伍中來,誰也不敢怠慢。首先,教研員每天更加努力地學習《課程標準》,學習新的課程理念,并運用它結合本學科的課程特點給老師們和教學校長們以方向性的引導和起到專業(yè)引領的作用,這將展示教研員的教研功底和潛質。其次,通過評課、導課要讓老師們信服,讓老師們堅定課程改革的信心。第三,學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在課堂上,哪一位教研員都不敢漏聽一句話。什么叫“全神貫注”?每天上午四節(jié)課下來,下午即興作出深度評析,這給大家?guī)砹撕艽蟮膲毫?,但是沒有人叫苦叫累,所有人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這就是奇跡??!教研員們都說“我提高了,我的收獲特大!”是啊,開展這項活動錘煉了作為教育教研工作者的意志,歷練了品行,檢驗了教研員的能力,提升了業(yè)務素質。大家在反思中,在教學研究中與新課程共同成長成熟起來。
關鍵詞:運動員;個體素質;結構;競技表現(xiàn)
中圖分類號:G80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3612(2009)07-0117-04
A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Athletes' Individual QualityStructure
――On a Perspective ofSpace
ZHOU Zheng wei
(Dept. of P.E.,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413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TakingSpace theory as the theme of the research, the paper attempts t o researchSome hot issuesSuch as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competitiveperformance forNew positioning and analysis, and concept of competitiveBehavi or is introduced to construct athletes' individual qualityStructure theory. Thr ough hypothesis combining modeling, it analyzes their organic constitutional rel ations and finally establishes athletes' competitiveStructure from aNew perspe ctive, which is athletes' individual qualityStructure theory, hoping to discussit with researchers interesting in it.
Key words: athletes; individual quality;Structure;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長期以來,中外運動訓練學者和實踐者圍繞著運動訓練學這一學科進行了大量富于創(chuàng)造的科學探索和大膽嘗試,提供了許多優(yōu)秀的理論研究觀點及成果。諸如“競技能力多因素理論模 型”、“競技能力非衡補償理論”、“競技能力雙子模型”、“競技能力時空協(xié)調理論”等 等,這些對運動訓練學的學科發(fā)展都做出了突出性的貢獻。
21世紀的今天,人們又提出了競技表現(xiàn)的概念(2001年蔡睿博士論文),對高水平運動員競技表現(xiàn)的最佳發(fā)揮從控制論角度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通過采用比賽數(shù)據信息,建立條件極值模型的方法來研究如何有效的發(fā)揮運動員成績。盡管這些觀點的提出還尚需進 一步深入研究、修正、完善和實踐的驗證,而理論研究和發(fā)展的歷程已經證明運動訓練學這 一學科體系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的基點,這也正是根植于人們在繼承優(yōu)秀成果基礎上的不懈 借鑒、移植、創(chuàng)造和推陳出新。
在我們對這些問題進一步分析和歸納之后,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運動員競技能力與競技表現(xiàn) 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說,具有高水平競技能力的運動員在賽場上并非有完美的競技表現(xiàn)(如克拉克現(xiàn)象)。這表明在競技能力與競技表現(xiàn)之間還存在一定的“發(fā)揮空間”,我 們大膽嘗試從空間學角度將其稱之為“競技行為空間”。本研究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從空 間層面上嘗試對競技能力、競技行為、競技表現(xiàn)進行新的闡釋與界定-突破傳統(tǒng)的單層次研 究,利用模型的方法將三者從空間學角度有機統(tǒng)一,組合競技空間結構理論,以供商榷。
1 兩點基本假設的提出
1.1競技空間闡釋及研究
空間學源于牛頓經典力學中創(chuàng)立的絕對時空觀,屬于哲學范疇,表示給事物以實體的觀念,表示獨立而實在的存在[1]。隨著空間學理念的發(fā)展,空間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 的應用 ,如在建筑領域,表示一種構架,占用面積;在地理學中,指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在文化闡述中表示一種文化價值觀或認識上的差異;在數(shù)學領域,則表示一種優(yōu)化層面,如對某種方程 的優(yōu)化設計所能達到的范圍等等。
將空間學理論應用于運動訓練領域,是在信息論、控制論及系統(tǒng)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如最初日本學者根本勇提出的競技能力“木桶理論”,指出木桶這一實體盛水量的多少,取決于組成“木桶”最短的那塊木板,用來表現(xiàn)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組成特征。后來又有學者提出 了將木桶傾斜,用來強調木桶這一實體當中“長板”的重要性,以及“木板結合”理論用來 強調木板之間緊密結合的整體性,強調運動員競技能力之間的整體結合水平[2] 。 并且逐 漸提出了“項群訓練理論”、“非橫補償理論”及“競技表現(xiàn)”等空間結構性理論,在此不 依依闡述,關于競技行為、競技表現(xiàn)等空間性闡述見本研究第二和第三部分。
進入21世紀,我國學者張英波首次提出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運動員競技能力轉移的時空協(xié)調理論,站在時空協(xié)調的角度進行時間學與空間學的理論構建, 提出了競技能力狀態(tài)轉 移的時空理論模型(圖1),將競技能力空間分為內空間與外空間,內空間主要包括形態(tài) 、機能、素質、技術等,外空間主要包括運動訓練量和強度、規(guī)則、對手、裁判等,并確定 了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tài)轉移的空間學概念,即:在一定的條件下,由于子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協(xié)作,這種系統(tǒng)便會形成有一定功能的自組織結構,在宏觀上便產生了時間結構,或空 間結構,或時間-空間結構,也就達到新的層次或新的狀態(tài)[3]。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空間理念的共同特征,也就是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1) 必須是客觀存在的實體,是獨立而實在的存在;
2) 具有一定數(shù)量的子系統(tǒng),各子系統(tǒng)之間存在著嚴密的有機聯(lián)系;
3) 必須具有層次發(fā)展性,具有自組織的特征。
空間學理念的發(fā)展及運動訓練領域的應用,給我們以結構性和層次性的啟示,這給我們研究競技能力的狀態(tài)及競技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提出了較大的研究空間。從圖1中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 特征,在競技能力到競技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存在中間層面,在后面的研究當中我們稱之為”競技行為空間”,并進行系統(tǒng)闡釋,在此不作細解。同時競技能力目標狀態(tài)也有了新的定 義,根據蔡睿博士論文當中提出的“競技表現(xiàn)”概念[4],確立“競技表現(xiàn)”新的 含義, 并在后面的研究當中進行詳細闡述。為此,我們希望能夠在通過假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研究。
1.2 假設一的提出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有規(guī)律的,不管是宏觀的天體運動,還是微觀的粒子運動;不管是生命運動還是機械運動;不管是物質運動還是社會運動[5]。同樣,一個行為方式也是有規(guī)律的,個體的行為方式受到內因和外因兩大因素的制約。
一是反映個體之間差異的內部因素;二是外部制約因素。就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 ,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運動員在從事訓練過程中,不同的運動員對于同一刺激是存在 明顯差異的(圖2)。假設同一個制約(即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受到相同的刺激),作用在運動員A和運動員B上其反應結果必然不同,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差異呢?我們認為是由于不同的運動員個體競技能力空間結構不同造成的。即運動員個體外在行為的差異取決于運動員競技 能力空間結構上的差異,這就是本理論基本假設之一。
假設一: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空間結構決定其外在行為空間。
在外界刺激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運動員其行為方式不同,不同的行為方式是運動員個體競 技能力差異的反映,即競技能力空間結構決定了個體行為方式(圖3)。這是本理論的出 發(fā)點之一。
競技能力結構―競技行為
假設二:運動員的競技行為是為競技表現(xiàn)服務的,不同的競技行為,其競技表現(xiàn)結果是不同 的(圖4)。
競技行為空間是屬于操作層面,是自身競技能力的現(xiàn)實運用,表現(xiàn)的是技術、戰(zhàn)術、心理等 能力的綜合特征,也可以說是運動員各項競技能力的綜合發(fā)揮水平。像圖4所示:較小球面 內的范圍就是對個體而言的競技行為空間,球體的體積越大,其效果自然也就隨之增大。我 們用“競技行為空間”這個概念來表示運動員個體行為能力的大小。很自然,運動員競技行為空間越大,代表個體競技行為能力越強,其競技表現(xiàn)力也就越強;反之,代表競技行為能 力就越弱。
因此,我們將基本假設二描述為:運動員的競技行為空間決定個體的競技表現(xiàn)空間。
2個體素質結構空間層次的定位
2.1競技能力空間
競技能力是指運動員的參賽能力,主要是由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作用的體能、技能、戰(zhàn)術能 力、運動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構成,并綜合的表現(xiàn)于專項競技過程[6]。多年來,許 多學者圍 繞競技能力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競技能力多因素組合模型 ;2)競技能力雙子模型及木桶理論;3)競技能力非衡補償理論;4)競技能力時空協(xié)調理 論等等[2]。這些研究重點強調了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構成要素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主要 是從二維的角度對競技能力進行分析,缺乏從空間實體的角度進行三維的立體建構。為此,筆者試將競技能力各構成要素從空間學角度進行組合構建(圖5)。
圖示中的圓圈表示的是球體而不是平面,從圖示可以看出,筆者試將競技能力重新劃定空間 層次,其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運動員智能因素,起著統(tǒng)領的作用。根據沈德立教授關于當代 智力心理學叢書對智能的理解[7],并結合競技運動實踐,可將運動智能分為工具 性智能和 藝術性智能,工具性智能主要就是指科學理性,而藝術性智能則突出運動智能中的非智力因 素,運動智能的非智力因素應起著主導作用;處于最外層的是技戰(zhàn)術水平,是以身體素質和心理、智能等為基礎的。這一模型并不與傳統(tǒng)的競技能力因素模型相悖,相反,它既體現(xiàn)出 了競技能力的構成因素,即二維特征,又突出了競技能力各因素之間的有機構成,即有機實體。這一空間理論其本質反映的是一種實體結構,反映的是一種各因素和諧發(fā)展的實體結構 。
2.2競技表現(xiàn)的認識
從2001年蔡睿的博士論文中可知:競技表現(xiàn)是運動員在比賽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競技能力,是運動員在訓練中所獲得的競技能力,在比賽中的展示與發(fā)揮,或是運動員在比賽中所表現(xiàn)出來 的競技水平[4]。
從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競技表現(xiàn)主要是相當于競技能力的發(fā)揮而言的。蔡睿博士對競技表現(xiàn)的測量評價指標主要從各項目主導競技能力在比賽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量化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通過這些量化數(shù)據建立條件極值,以有效的實施科學監(jiān)控及發(fā)揮運動成績,這是現(xiàn)代運動 訓練實施科學化的必要手段,但我們也應注意運動員的競技表現(xiàn)給人們留下震撼的不僅僅是高水平的運動成績,更是一種個人魅力的展示,在這里我們稱之為“人格魅力”(圖6) 。為此,競技表現(xiàn)在這里不應僅表示運動成績的發(fā)揮,而應包括運動成績與人格魅力兩方面 的內容。
2.3競技行為空間的引入
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有高低之分,有強弱之別,怎樣衡量某一個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大小呢?為 了研究上的方便,本文大膽引入“競技行為空間”這個概念,用個體運動員的“競技行為空 間”的大小來反映其競技能力的強弱。競技行為空間指:由運動員個體自身競技能力空間結構所決定的,運動員個體運用已具備的 技術、戰(zhàn)術、心理、身體素質、智能等綜合能力所表現(xiàn)的競技空間范圍,即空間立體結構。競技表現(xiàn)空間與競技行為空間的關系為(圖4),競技行為空間是運動員在競技能力基礎上進行自我發(fā)揮所表現(xiàn)的全部區(qū)域,是技術、戰(zhàn)術、心理等的綜合作用表現(xiàn),而競技表現(xiàn)是運動員通過一定的競技行為所實現(xiàn)的空間(包括人格魅力、運動成績),是競技目標的實現(xiàn) 過程,也是運動員高水平發(fā)揮的一種境界。從圖中4可以看出,運動員的競技行為空間越大 ,競技表現(xiàn)的空間也就越大,那么競技目標就越容易實現(xiàn),競技成績自然就越優(yōu)秀。
2.3.1 引入競技行為空間的意義
1) 可以更好的研究分析競技表現(xiàn)實現(xiàn)過程的本質與機理。引入競技行為空間的概念后,在研究競技表現(xiàn)實現(xiàn)的過程時可以把競技表現(xiàn)放在“競技行為空間”這個大的背景下去研究,使對競技表現(xiàn)實現(xiàn)過程的研究有了“參照坐標”(圖4) ,從而可以更清晰的實施訓練控制與指導。
2)競技行為空間是研究運動員個體競技能力結構的窗口。因為運動員個體競技能力結構是不可直接觀察的,只有通過運動員個體的外在競技行為來表現(xiàn)和觀測,即外在競技行為的大小取決于運動員個體競技能力的狀態(tài)。因為結構決定 行為,故可以通過運動員的競技行為去研究其素質結構。
3) 引入競技行為空間以后,自然地將競技能力空間和競技表現(xiàn)空間有機結合起來,構建 了運動員個體素質結構理論實體模型(圖7)。
2.3.2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與競技行為空間
上面本文從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結構出發(fā),從微觀層面上重點分析、討論競技能力的結構空間 性特征,以及競技表現(xiàn)的本質結構,并進一步引入了競技行為空間,那么競技能力空間是如 何決定競技行為空間的呢?本文認為運動員競技能力與競技行為之間可用關系式表達如下:
競技行為空間=和諧因子×(身體×技術×戰(zhàn)術×心理×智能)[5]
為了更加簡略的表達,將技術與戰(zhàn)術統(tǒng)稱為技戰(zhàn)術能力,將心理與智能統(tǒng)稱為心理能力,于 是可進一步表達為:
競技行為空間=和諧因子×(身體×技戰(zhàn)術×心理)或S=C×(P×T×M)
其中,S(Space的簡寫)代表競技行為空間的大小。S值越大,代表該運動員個體的競技能 力越強,可以實現(xiàn)的競技表現(xiàn)層面越高。
P(Physical的簡寫)代表身體素質因素。從功能上講,它代表生物素質結構的整體功能。
T(Technique的簡寫)代表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能力,它體現(xiàn)了運動員在身體素質的基礎上,發(fā)揮 技戰(zhàn)術的水平。
M(Mental的簡寫)代表心理素質要素。它代表運動員個體心理素質及其智能,處于競技能 力的核心地位。
C(Co-operation的簡寫)代表和諧因子。即當身體、技戰(zhàn)術、心理三者達到和諧、優(yōu)化時,其因子達到最大值。
3個體素質結構理論空間模型
在前面論述的基礎上,通過引入了競技行為空間以后,其運動員競技表現(xiàn)的實現(xiàn)過程可由三 部分組成,即競技能力空間、競技行為空間、競技表現(xiàn)空間(理論模型見圖7)。
3.1競技能力空間
競技能力空間處于球體的核心層面,由身體、技術、戰(zhàn)術、心理及其智能組成,其中 ,競技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是其主導地位。在競技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起“指揮、調控”作用。
3.2競技行為空間
競技行為空間處于球體的中介參面,主要是起到“操作”和“應用”的作用,在運動 員競技能力的基礎下,通過運用和操作已具備的競技能力使其向競技表現(xiàn)轉化。
3.3競技表現(xiàn)空間
競技表現(xiàn)空間處于球體的最外層面,主要由兩維因素組成,一是運動成績,主要是量 的測量;二是人格魅力,集中于質的展示。其范圍大小,主要是取決于行為空間和競技能力空間的大小,這兩者的有機結合決定了競技表現(xiàn)的高低,對競技表現(xiàn)兩維度的追求是現(xiàn)代體育運動不懈努力的方向。
4 結 語
1)運動員個體素質結構是從空間學角度對運動員競技表現(xiàn)實現(xiàn)過程的一種描述,涵蓋了競 技能力、競技行為及競技表現(xiàn)三個立體空間層面,三者是一種立體球面結構,其中競技能力 處于基礎地位,競技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是核心,而競技表現(xiàn)是運動員追求的目標,競技行為是運動員發(fā)揮的能力空間,三者是一種有機的統(tǒng)一,而不是簡單的疊加。
2)本研究探討的競技表現(xiàn)結構是從定量與定性兩個層面加以分析,針對競技表現(xiàn)的相關文 獻研究以及對現(xiàn)代競技體育“科學與人文”融合的發(fā)展理念,提出了人格是運動員競技表現(xiàn)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競技表現(xiàn)進行了結構性分析。
3)競技空間結構理論并沒有違背以往諸多學者提出的競技能力發(fā)展理論,如張英波博士提 出的競技能力發(fā)展的時空協(xié)同理論,他主張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是隨著時空有序協(xié)調發(fā)展的, 而這一理論是一種具有自組織能力的實體結構,代表著一種空間有序發(fā)展結構。只有競技能 力各構成因素按項群需要有序發(fā)展,才能保證和諧因子取較大值,從而有利于擴大競技行為空間和實現(xiàn)競技表現(xiàn)空間目,同時,也更加鮮明的表現(xiàn)出了運動員的競技表現(xiàn)實現(xiàn)過程。
參考文獻:
[1] 李正風.再論相對論時空理論及其評價[J].自然辨證法研究,1992,3;8 (3):58-64.
[2] 熊焰,孔祥寧,等.競技能力結構理論評價[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1;19(1):55-57.
[3] 張英波.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運動員競技能力時空協(xié)調理論[D].北京體育大學博 士學位論文,2001.
[4] 蔡睿.技能主導類非測量性項群競技表現(xiàn)及其條件極值[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 論文,2003.
[5] 佟慶偉,秋實.個體素質結構理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