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2017關于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活動總結一 為弘揚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努力營造書香校園的氛圍。根據學校工作計劃,結合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開展了以感恩為主題的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

4月2日下午,我校開展的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活動在學校操場隆重舉行。本次比賽主要以集體誦讀為主要形式,節(jié)目題材多樣、內容豐富。表現(xiàn)形式也多種多樣,既有領誦、集體朗誦、配樂朗誦等藝術表演形式;又有琴曲、吟唱等。隨著悠揚典雅的樂曲聲,中青年教師深情誦讀了經典詩歌《相信未來》,參賽班級用清脆而悠揚的聲音吟誦了《感恩媽媽》《初春》《我的祖國》《游子吟》《紅色箴言》《初春》《寫給媽媽的詩》《畢業(yè)歌感謝你,乾明》這些膾炙人口的古今詩詞,孩子們用優(yōu)雅的表演和甜美的語調展示了古今詩詞的韻律美和意境美,深深地感染了臺下的每一位學生。讓我們在欣賞經典詩文的同時,也看到了孩子們團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感受到誦讀經典詩文濃厚的氛圍。

本次誦讀比賽分三個年級段(低、中、高),經全體語文老師評選,二乙班《學會感恩》,四甲班《我的祖國》,五乙班《感恩的心》獲一等獎。

本次比賽進一步了加深學校師生對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在誦讀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在弘揚中催生踐行活動。過此次活動,引導小學生在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tǒng)、尊重傳統(tǒng)、弘揚傳統(tǒng),提升道德素質,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

2017關于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活動總結二 為了繼承和發(fā)揚少先隊的光榮傳統(tǒng),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的素質人才,提高學生全面素質、造就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少先隊員能肩負起新世紀賦予我們的新使命,成為一名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我校少先隊在清明節(jié)期間,開展了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

1、要求學生利用各種渠道包括向家長及村里的老人請教,利用信息課,讓學生上網搜集資料等,了解清明文化清明節(jié)的由來,及各地的清明節(jié)習俗,有關清明節(jié)的傳說、故事,使得學生對這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2、學校發(fā)動隊員積極寫關于清明節(jié)的、革命烈士事跡的文章,以及讀后感等,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少先隊宣傳欄等途徑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宣傳教育。

3、各班能及時召開我們的節(jié)日 清明節(jié)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學生有說、有唱,有的朗誦詩句,有的暢所欲言。雖說各有各的特色,但都能通過本次的班會課,使學生明白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讓學生能從小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好好學習,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4、各班結合我們的節(jié)日 清明節(jié)出了一期黑板報、手抄報。各班都能較好的完成,特別是高年級的同學,老師布置了任務,她們就很自覺地完成好,并能充分體現(xiàn)了本次的主題。通過出手抄報活動使更多同學參與其中,特別是低年級的小朋友,她們用她們的彩筆畫出了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畫出了要如何去珍惜幸福生活!通過評比我們選出來的優(yōu)秀的手抄報作品,從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確實是受到的深刻的教育,相信她們會真正懂得這樣珍惜現(xiàn)在,珍惜幸福生活的!

2017關于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活動總結三 為了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內涵的理解,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慎終追遠、緬懷先輩,銘記革命先烈光榮事跡,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麗陽中學在清明節(jié)期間組織學生開展了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系列活動?,F(xiàn)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組織學生在微機室通過中國文明網進行了網上寄語活動,參與簽名寄語活動的學生達到了318人次。學生們在網上撰寫感言和自己的心得體會,表達對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緬懷之情。

二、各班制作了一期以清明節(jié)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手抄報,同學們通過搜集整理資料、設計制作手抄報,加深了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增強了民族意識,引導學生尊崇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情感。

第2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一、目標設定

如何有序推進“文化大講堂”活動,使之收到實效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校長遠發(fā)展是學校文化發(fā)展的重點。

立足于學生健康成長。一是通過開展“文化大講堂”,豐富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傳統(tǒng)文化獨特的魅力,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快樂健康地成長。二是豐富文化積累,豐厚知識儲備。從中領略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倫理哲學、文化藝術等方面豐富的意蘊、鮮明的藝術特色,促進學生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并由此獲得深刻的教益。三是陶冶情操,促進學生人格成長。通過“文化大講堂”這一平臺,讓學生與文化經典融合在一起,沉醉其中,使其內心變得寧靜、美麗而和諧。

立足于教師專業(yè)成長。通過“文化大講堂”活動,促進教師充分認識開展“文化大講堂”活動的現(xiàn)實意義,增強其對中國語言文字、傳統(tǒng)文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幫助教師準確理解中外經典作品的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文化經典賞析能力,提升教師的活動設計能力及文化品位,引領教師成為開展“文化大講堂”活動的“中流砥柱”。

立足于學校長遠發(fā)展。以“文化大講堂”活動為載體,探索“感受文化經典,傳承中外文化”的教育模式,創(chuàng)設濃郁的文化氛圍,逐步形成“品語悟理·以情感人”的學校文化特色,打造學校經典文化品牌,培育學校文化底蘊,促進學校和諧長遠發(fā)展。

二、探索實踐

(一)“五大保證”,確?;顒禹樌麑嵤?/p>

1.組織機構保證。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為副組長,各學科中高級教師、省市縣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部分有特長的青年教師為成員的“文化大講堂”講師團。講師團講師每學期至少上一堂學科文化專題展示課。同時,成立“專家學者流動站”,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到“文化大講堂”客串講座。此外,結合校情,面向學生發(fā)出倡議,制訂“文化大講堂”活動的實施方案,明確活動目的,確定活動內容,保證活動時間,做到有組織指導,有目標要求,確保活動開展持續(xù)有效。

2.活動內容保證。授課講師自選課題,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精心設計講稿,其內容包括政治軍事、科學技術、歷史人物、天文地理、環(huán)保衛(wèi)生、音樂美術體育等。同時,還倡導講師在授課時做到故事化講述、影像化呈現(xiàn)、脫口秀展現(xiàn),努力實現(xiàn)學理性、實用性、趣味性并存,追求學術創(chuàng)新,鼓勵個性張揚。

3.活動時間保證。要求在校高中學生,在進入高三總復習之前,至少參加10場文化選修課學習,并按相應次數計算學分,載入學生學業(yè)檔案。為提升“文化大講堂”的教學效果,充分利用每周六下午和晚上兩個時間段,每周4場,每場課時長約90分鐘;根據講師授課課題和學生意愿安排學生聽課,并邀請部分家長一起聽講,引領學生和家長共同走進“文化大講堂”,分享中外文化大餐。

4.評價機制保證。一是過程評價。對授課講師的授課內容、方式、效果等跟蹤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授課講師年度考核、文明班級評比、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建立“行政干部檢查、年級組長督促、任課教師到場”的有效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二是激勵評價。建立“以激勵為主”的評價機制,對講師進行“優(yōu)秀講師”評選、發(fā)放獎金、頒發(fā)證書,對學生進行“每月之星”評選、“生活知識”考試、“國情縣情”測試、頒發(fā)獎狀等,激活師生走進“文化大講堂”的熱情,充分點燃講師的演講激情,提升學生的聆聽與感悟效果。三是分層評價。其一是分學段,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安排相應的學科講師授課,并按不同的評價內容、目標,設置相應的評價表格,要求學生現(xiàn)場給授課講師打分評價,及時將學生的評價結果反饋給授課講師。其二是分等級,分學科學習特長生、優(yōu)秀生、合格生三種類型,學科講師分門別類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以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5.師資培訓保證。通過制訂學習計劃,開展小型多樣的競賽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培訓教師,為全面推進“文化大講堂”活動提供人才保障。只要有關“文化育人”的教研活動,盡可能地安排教師參加,并要求參訓教師回校后對其他教師進行“二輪培訓”。同時,定期舉辦“文化大講堂”教研交流,利用周二、周四的下午第三節(jié)課組織教師觀賞“百家講壇”,并交流探討。

(二)形式多樣,推進活動縱深開展

于都二中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師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推進“文化大講堂”活動縱深開展。

1.學科滲透,分享文化大餐。語文大講堂《從幽默中學語文》《幽默藝術——試析小品的語言特色》《紅樓奇葩,絕世而立——從女性角度解讀王熙鳳》凸顯語文爭奇斗艷的語言藝術,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數學大講堂《數學與生活》《璀璨的數字文化》《數學史話》彰顯數學的獨特魅力,帶領學生走進神奇的數學王國。綜合大講堂,既有享譽世界的國粹文化大講堂《淺談中西文化差異》《中外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京劇臉譜》,還有濃郁鄉(xiāng)土文化氣息的音樂大講堂《戲劇欣賞》《指揮與合唱藝術》《古今話于都》,又有洋味十足的西方文化大講堂《爆笑學英語,諧音記單詞》《英語與英語文化》《品英文電影,悟人生哲學》,更有宣傳社科知識的大講堂《“”的趣事軼事》《留下的寶貴財富》《中國外交現(xiàn)狀》,探索奧秘的科學大講堂《生命的起源》《中國的探月工程》《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流動著運動音符的體育大講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引領學生品讀傳統(tǒng)文化,讓他們真正享受到精妙絕倫的文化盛宴。

2.活動浸潤,汲取文化營養(yǎng)。一是開展“課前吟誦”活動。采用“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方法,利用課前5分鐘,進行“課前吟誦”,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二是舉行“特色手抄報”編寫活動。每學期編輯一期特色手抄報,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與設計版面,將有關高尚品行方面的知識、故事、名篇佳句等編輯成手抄報,并評選出最佳手抄報。三是開展“親子互動”。發(fā)放《走進“文化大講堂”倡議書》,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學校開展“文化大講堂”的目的、意義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效等,學生及家長與講師互動,增進了解,溝通情感,共同成長。四是舉辦“文化大講堂”模擬演講活動。每學期至少舉辦兩次“文化大講堂”模擬演講活動,引導學生模仿學?!拔幕笾v堂”中講師的演講技巧,并從中體會:講師的執(zhí)著——一次準備、二次試教、三次研討,不厭其煩;講師的用心——從選題到開講,查找資料、分析篩選、整合創(chuàng)新,每一個過程都走得非常堅實;講師的智慧——凝聚產生力量,創(chuàng)意來自團隊。在交流碰撞中產生靈感,在研討分享中生成作品。

3.環(huán)境熏陶,形成聆聽期待。一是精心打造走廊文化。于都二中的“走廊文化”力求每層教學樓兼顧一個時代的傳統(tǒng)文化特點,按樓層、按年代懸掛“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傳統(tǒng)文化精品。整幢教學樓浸潤在經典馨香之中,成了走進經典的門徑,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二是豐富班級文化內容。在全校進行創(chuàng)新班容布置,設置“文化角”,展示學生默寫或創(chuàng)作的詩文作品、每周一星等;黑板報留有一定空間開辟“詩文賞析”“經典佳作”等欄目,要求每周有更新;以詩文形式提出鮮明的班級口號,或張貼名人肖像、佳作等。

三、經驗與反思

(一)活動開展有聲有色。一幅幅“經典詩文畫”、一份份“特色手抄報”、一首首“幽默打油詩”的精彩展示,為班級“文化大講堂”的成功舉辦開辟了嶄新的天地;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給“文化大講堂”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匯報演出中,全校師生全面展示了“文化大講堂”活動中取得的成果,演出現(xiàn)場成了師生共同的心靈之旅……

(二)學生素養(yǎng)有所提高。學生走進“文化大講堂”,了解經典文化,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了表達能力。有的學生在作文中能夠引經據典,閱讀和寫作水平悄然提高;學生在經典文化、高尚情懷的熏陶感染下,懂得做人的道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行為習慣大為改觀。

(三)競賽考試喜獲佳績。于都二中的“文化大講堂”猶如一座百花園,深深地吸引著學子們,為學生開啟了一扇可以觸摸中外文化的窗戶?!拔幕笾v堂”宛如一種催化劑,催生出喜人的成果。一年來,該校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18人次,省級獎項146人次,市級獎項252人次。特別是羅婷和朱瑩華同學接連獲得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最高獎——“恒源祥文學之星”,程能杰同學成為該縣第一位少年大學生。2012年該校丁玥同學以626分的成績奪得全縣高考文科狀元;高艷同學高考語文136分,取得語文單科全縣第一;高三文科語文平均分在全市排名第一。

(四)教師素質得以提升。一年來,教師登臺講課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形成了互相聽課評課、溝通交流、取長補短的濃厚氛圍,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醇化道德人格、積淀文學素養(yǎng),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提高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此外,教師申報立項的國家級課題8個、省級課題19個、市級課題38個;在省級以上優(yōu)質課比賽中獲一等獎6人,參加市級課堂教學比賽獲一等獎16人;6人被市政府表彰為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3人被省政府表彰為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教師撰寫的教研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或交流達270篇。

第3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一、什么是國學

《辭源》是說,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其中一個重要的含義是相對于晚清以后,“西學車漸”而言,從這點上說,國學是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就是中國,國學就是中國的學問,傳統(tǒng)文化就是國學。國學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是“大國學”。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滲透著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中華民族因為自己博大精神的文化而存續(xù)、驕傲、偉大。

二、什么是經典國學

《辭源》對經典解釋為:“典范的經書”。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經典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多方面知識的結晶。”《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說:“經典就是歷史流傳下來的具有權威性、典范性的著作。”經典是深入人心,影響深遠,永不貶值,千年不朽,世代流傳的原創(chuàng)經典籍是中華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華。中華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yōu)秀、最精彩、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大師孫雙金說:“要讀就讀經典,經典是具有種子的力量!”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學派文化。百川歸海,相互融攝,綿延至今的歷史產物。她經過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以及后興衰的歷史選擇,形成了儒道互補的思想文化交流,再用佛教思想交會涵化而構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其中尤以儒家學說為主脈主流?!度纸洝贰ⅰ洞髮W》、《中庸》、《孟子》、《老子》、《聲律啟蒙》、《增廣賢文》就是國學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杜眯小?、《木蘭詩》、《長恨歌》、《春江花月夜》都是精品。

三、讀經典意義在哪里

1、它是我們民族智慧,民族心靈的載體。是民族生存的依據,它也是幾千年來我們民族屢屢遇災難而始終發(fā)展的強大紐帶。

2、學習經典意義重大

首先傳承延續(xù)中華民族文化。其次于“孟欣養(yǎng)正圣功也”。即提高學生的“雙文”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純正無邪的品質,造就圣人君子的氣質。啟迪學生心智,怡養(yǎng)學生性情,變化學生氣質,滋養(yǎng)學生人生。夯實教師文化底蘊,豐富教師處事涵養(yǎng),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達到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第二,讀書變化人的氣質,一代人的氣質變化了,就會影響社會風氣,這也是我們學語文教育的基礎和目的。語文教育塑造人的靈魂的,塑造人的品質的教育

第三,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達到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四、如何開展

1、開發(fā)校本課程,延伸、深入。學校走內涵發(fā)展,文化潤澤校園。懂禮儀,知孝道,懷愛心,做君子,向有底蘊的方向發(fā)展,走進人的精神血脈之中,讓學校成為一所有根的學校。

2、國學介入禮儀教育——為走進學生的心靈尋求支撐。

大中隊活動開展“學禮儀、守禮儀、用禮儀”。禮儀教育改變孩子,改變一個班集體,改變一所學校。

3、國學走進日常教育

(1)環(huán)境潤澤,觸摸經典。

讓孩子時時處處身處經典之中。宣傳欄,墻報,手抄報,學習園地,“萬世之師”孔子塑像,《論語》碑文,國學為主的書畫作品展等等。

(2)課程潤澤,大音希聲

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積淀,博大精深。學生也許要用幾十年或者終生來消化。因此,我們設想,讀誦經典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讓傳統(tǒng)文化陶冶學生的性情,讀經典也只求理解,感悟。濡染熏陶的過程便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

①立足文本,擴大閱讀,誦讀經典,關愛生命?;诖?,經典誦讀植入日常。結合不同年段特點,一年級開設《三字經》,二、三年級《弟子規(guī)千字文》,四年級《百家姓》、《增廣賢文》,五、六年級《論語》、《莊子》、《孟子》。

②在校本課上,快樂誦讀,溫潤推進。形式多樣,主談感受。

具體誦讀方式:清晨一讀,午間一誦,晚間一省。學生對照誦讀內容反省自己的言行,家長示范、點評、激勵。誦讀與家校結合,與學科結合,與活動結合,形成合力。教師、家長、學生一起走上誦讀之旅。

③讀經典,每個年級、每個班可選擇一個共同的主題來研討。如一年級《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從善如流。五六年級《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研討。

④畫經典。配畫、插圖。按主題分類。手抄小報。讓孩子們把對經典的理解表達出來。并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藝術聯(lián)想。

⑤演經典。將在每周的第一個晨會上各班輪流派學生把代表本班進行精彩的國學誦讀匯報演出。讓學生們非常有創(chuàng)意地把國學的精髓部分用“讀、唱、講、品、書、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展示出來。

⑥各班開辟“古詩文園地”發(fā)表誦讀體會,通報誦讀成果。“

轉貼于

國學文化之窗”、“國學少年”專欄等。1—2次主題班隊會。

⑦以“素讀“為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做精細講解,只在乎背誦的熟練。

(3)、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寓教于樂。

經典課堂六幕劇

第一幕:聲音先于理——放聲讀

第二幕: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第三幕:古至今說洗耳聽——聽大意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第五幕:引經典古為今用——格言美

第六幕:相關連接故事屋——我愛聽

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過多的深挖文義,重在積累和傳授記誦方法。把經典誦讀與語文課程有機結合,概括為八個字“三維并舉、內外結合”

“三維并舉”即強調吸納國學經典,需將識字閱讀表達綜合進行的,低中高年級一脈相承。在識字中,積累成語;在閱讀中,讀古詩文名著;在表達中引用名句。“內外結合”主要是指積累的不同路徑。即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加強成語和格言的教學。在表達中教授經典,編創(chuàng)課本劇。如李煜的《虞美人》學生每天口誦之,心想之,行踐之,如此耳濡目染,逐漸達到融合貫通的效果。

正確認識國學、禮儀、道德三者之間的關系,內化到人的精神血脈中,并外顯到家長、教師、學生的行為。融經典學問,道德教育,禮儀教育,孝賢教育,感恩教育為一體,一舉多得,提升綜合素養(yǎng),通過誦讀,達到效果。

第4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校 國學文化 實踐 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7-0065-01

一、中職學校踐行國學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013年,在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四個講清楚”中提到,講清楚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國學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是數千年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國學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歷史積淀,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魂。弘揚國學文化關系民族精神的傳承、關系民族的未來、關系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目前,中職學校學生由于生源問題、市場經濟影響、離異單親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普遍出現(xiàn)人文素質下降,道德滑坡的現(xiàn)象。中職生通常學習興趣不高,紀律散漫,自制力不強。厭學、網絡成癮、打架斗毆、早戀等現(xiàn)象在中職學校里此起彼伏,給中職教育管理者帶了艱巨挑戰(zhàn)。為了管理好學生,中職學校紛紛提出了諸多教育理念,如軍事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嚴格量化管理等等,這些管理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約束學生的行為,但是并不能從內心上感化、教化學生,起到的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效果。

國學經典是我國幾千年留傳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精華,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糧食。面對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出現(xiàn)的狀況,我們應該追根溯源,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育人的功能,提高中職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二、 國學文化教育在中職學校的實踐

(一)堅持國學經典誦讀,提升人文素質。經典的誦讀,能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和素質,提升學生的思想格局;經典的誦讀,對學生道德、素養(yǎng)、行為習慣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極為有效的人格熏陶教育。人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會不自覺用圣人的標準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習慣,從而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中職學校可以從《弟子規(guī)》《三字經》《論語》等這些不僅飽含為人處世的道理,而且朗朗上口的經典進行率先推廣誦讀。同時,為了使國學經典誦讀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實,應制定詳細的課程實施方案和誦讀方案,將誦讀經典納入中職學校教學及日常管理,形成常規(guī)制度。如要求學生利用早讀、晚讀課誦讀經典,并對誦讀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價;為每個班級、每個學生建立國學經典文化的操行檔案,建立考核評價體系;開設國學誦讀課,邀請名師走進課堂。

(二)開展多樣活動,促進國學文化的推廣。通過開展各種喜聞樂的活動,讓學生學習國學文化,弘揚國學文學。1.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大賽、傳統(tǒng)文化表演、國學故事講演等形式,激發(fā)學生誦讀經典的樂趣,傳承國學文化。2.通過主題班會、文化沙龍、手抄報、征文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國學經典的精妙,接受國學文化熏陶。3.通過學唱國學經典歌曲、觀看國學講堂視頻、閱讀國學書籍等形式,讓學生體驗到國學文化的魅力,輕松快樂學習國學文化。4.舉行國學成果匯報演出,展示國學學習的階段性成果,通過演、唱、吟、誦、歌、舞等各種形式展示國學文化。

(三)營造國學文化氛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校園里營造濃厚國學文化氛圍,讓學生耳濡目染地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敦厚,接受國學經典的熏陶。1.墻體文化的塑造。充分利用教學樓、宿舍樓走廊、墻體及校園宣傳墻,建立國學文化長廊、國學文化專欄、國學文化的黑板報,以豐富學校墻體文化,增強文化氛圍。2.信息文化的打造。通過校園網站、校園廣播站、校園LED等信息化媒體,宣傳國學文化,營造校園國學文化氛圍。校園廣播站可以開設有國學歌曲欣賞、國學故事專欄、國學小講壇等,讓學生沐浴在國學文化的熏陶中。3.社團文化的營造。成立各種傳統(tǒng)文化社團,將國學經典寓教于樂,形成傳統(tǒng)文化快樂的學習天地。如國畫課、剪紙課、書法課、古琴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參加學校的傳統(tǒng)社團活動,提高國學文化修養(yǎng)。

三、關于中職學校國學文化教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一)如何對待國學文化?對待國學文化,我們不能盲目索取,而應該做到“取精華去糟粕”。我們知道,國學經典已經延續(xù)了幾千年,有些思想已經不再適用了。所以在學習國學文化的時候,應有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尊重傳統(tǒng)多包容”的學習態(tài)度。在學習國學文化的時候,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吸收國學文化的精髓部分。

(二)國學文化的學習主體是誰?如果國學文化的對象和主體僅僅是學生,這并不能有效地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所以國學文化主體,不應只是學生,更應包括教師和家長,應是學生、教師、家長的共同成長。只有做到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關注國學和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文化氛圍。

(三)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開展國學文化教育?國學教育是新課題,目前尚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和部署,沒有成熟的體系和統(tǒng)一的規(guī)模,各學校幾乎都是處于嘗試的階段。所以在這種情形下,需要加強學校之間的學習交流,注重寶貴經驗的分享,才能更好踐行國學文化教育。

(四)如何才能確保國學教育的有效開展?在中職學校開展國學教育,不能只是追尋國學熱,不能只是臨時的應景之作。國學教育應有課程的依托,應有師資的保障,應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才能確保國學教育在中職學校的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陳俊宏.中職學生工作中進行國學經典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教師,2012(06).

第5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一、有效利用報刊、雜志、網絡資源等渠道,拓展課程資源

我們現(xiàn)有的教材,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范本,要想讓課堂教學深入拓展開來,使學生學到廣博的知識,就要靠教師去挖掘課本以外的信息。我每年都征訂了《語文周報》、《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報刊雜志,在上每篇課文前,我除了認真鉆研教材之外,一般都要結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去搜集整理相關的信息,比如:課文的寫作背景、作家的奇聞遺事、與課文有關的文史典故等,然后摘抄在教案上或者將報紙剪下來編輯成小冊子,隨時帶進課堂。上課時適當插入這些知識,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又非常感興趣。比如在教學《湖心亭看雪》等文章時,適當給學生講講關于“雪”的典故,如“程門立雪”、 踏雪尋梅 、映雪讀書、“粵犬吠雪”等。特別是在古詩詞教學中,靈活運用詩詞中穿插的典故,能為語文教學增色不少。教師適時穿插和滲透古代文化常識,始終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息與氛圍中學習課文,不僅培養(yǎng)學生興趣,也可以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有些課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會顯得枯燥無味,如果用課件來顯示將會事半功倍。我在教學《看云識天氣》時,就在教學資源網上下載了各種云的變化圖及分類介紹表,上課時用投影一顯示,學生一目了然,既生動形象,淺顯易懂,又節(jié)省時間。教學《山市》時,我下載了青島的一幅海市蜃樓形成圖,我一邊讓學生欣賞,一邊講解山市的形成原理。這些從來沒有到過海邊的山區(qū)孩子,都很清楚地理解了這一自然奇觀。特別是在迎接中考之際,利用多媒體手段,能加大課堂容量,在“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等板塊的復習中,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建立了相應的知識歸類和習題訓練題庫,條分縷析的引導學生,充分拓展了課堂45分鐘教學的容量。

二、努力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鄉(xiāng)土文化資源,豐富語文課堂

鄉(xiāng)土資源主要指學校所在地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和文化生態(tài)方面的資源,包括地理、民風民俗、傳統(tǒng)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等。農村學校鄉(xiāng)土資源豐富,對鄉(xiāng)土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愛自然、愛家鄉(xiāng)的感情。我們生活在苗族布依族專州,生態(tài)資源豐富,民俗文化濃郁。根據以上資源,我們的語文課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貴州平塘縣是一個民族風情很濃郁的地方,我們在那里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我利用這個機遇,將被當地政府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舞陽花戲編成劇本,組織民間藝人來演出(我既是編導,也是演員)。把演出情況錄成碟,在教學戲劇藝術知識時,放碟給學生看,他們通過對臉譜、服飾、道具、武打、唱腔的欣賞,加上我的解說。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本中戲劇知識的內容,而且深刻感受到了民族民間藝術的魅力,效果很好。當地電視臺對此事以專題片的形式作了報道。

三、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空間

第6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心小學,現(xiàn)有在校學生164人,學生大多為農村孩子,家長雖然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多數家長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學生的家庭藏書量及其有限。中心校有教職工13人。班主任教師雖然敬業(yè)但素質一般,科任缺乏特色教師,不具備創(chuàng)建藝體特色的條件。多數教師不能主動讀書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素養(yǎng)。面對這種現(xiàn)狀,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本著“為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動力,為教師的不斷提高拓展途徑”的原則,將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作為我校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的突破口,使學校在凸顯基礎扎實、亮點紛呈的辦學理念的同時,張揚辦學個性,創(chuàng)辦具有我校特色的書香校園。

二、特色定位

1、校園環(huán)境充滿書香。包括學習環(huán)境和休閑環(huán)境,讓師生在成長中學習,在休閑中學習。

2、師生氣質充滿書香。通過營造讀書環(huán)境、氛圍,開展讀書活動,讓全校師生以讀書為樂,以讀書為榮,培養(yǎng)樹立師生終身學習的觀念,培養(yǎng)具有儒雅氣質的師生。

3、展示有特色的讀書成果。

三、創(chuàng)建實施時間:2010年3月——2013年1月

四、特色管理

1、成立特色學校建設領導小組,保證此項工作的順暢執(zhí)行。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

2、大力宣傳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對學校發(fā)展的意義和對學生、教師的發(fā)展的重要性,讓書香校園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師生甚至家長的心中。

3、實施人文化的管理方式,通過健全獎勵制度鼓勵、定期舉辦讀書講座、開展教師學生讀書知識競賽等方式引導師生讀書,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持久的讀書熱情。

4、用教育科研指導書香校園特色建設。開展校本課題《小學生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通過研究,集中力量突破特色建設中的難點,使我校的書校園特建設能具有前瞻性和一定的理論高度。

五、具體實施辦法

(一)創(chuàng)設書香環(huán)境,營造讀書氛圍

1、在校園內布置與我校校本課程相得益彰的古詩文壁畫,用圖文結合的古詩文向學生展示燦爛的古代文化,吸引他們去解讀每首古詩的典故、每幅圖畫的內涵,充分利用學生的隨意注意,讓他們在不經意間就能學習、積累。

2、在各個教室開設開放式圖書角,由學校圖書室定期更換圖書,學生自己填寫借書、換書記錄,完全實行自主管理。墻上的名言和書架上的鮮花相得益彰,花香伴著書香,讓讀書更加自由、愜意。

3、布置舒適、優(yōu)美的教師閱覽室,讓讀書成為享受。教師讀書是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的關鍵,只有豐富教師的內涵和底蘊,學生讀書才有正確的向導,才能讓學生讀得深刻。把教師閱覽室辦成集教師休閑、沙龍研討、讀書交流的綜合場所。

4、建設特色鮮明的校園古詩文,墻壁上刻有勵志古訓和古詩文,綠樹成蔭,花木繁盛,可供師生在這里讀書、交流,將成為我校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的濃重一筆。

(二)實行書香引領,引發(fā)讀書情趣

1、每月舉辦一次讀書講座,本校教師講座和購買光盤相結合,本校講座注重結合學校實際、貼近學校生活,以好書推薦、讀書指導為主;把央視的《百家講壇》和《子午書》等優(yōu)秀欄目推薦給師生,提升師生讀書品位。

2、開辦校級和班級兩個層次的讀書板報,校級由教師輪流負責,班級由學生自主辦報。利用板報交流師生的讀書體會,增強學校的讀書氛圍。

3、每學年校長帶領全體教師共同學習至少兩本書,學習形式采取校長提前學習——利用集體學習時間采取講座與體會相結合的形式帶領教師共同學習——全書學習結束后每位教師寫出學習體會——校長閱讀每位教師的學習體會,總結。

4、每個班級每月辦一期讀書手抄報,報刊規(guī)格、名稱與內容要符合學生年段特點,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評選。優(yōu)秀班和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5、開辟校園圖書交易市場,讓學生以書換書,既增加了學生的讀書量,又減少了買書的支出,同時也符合“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讀書心理。

(三)搭建書香舞臺,展示讀書成果

1、每學期舉辦一次四、五年級讀書知識競賽,初賽采取筆試,學生全員參加,決賽采取口答的形式,根據初賽成績按比例選取學生參加,決賽時將向全校學生展示,讓學生看到身邊的榜樣,激勵全體學生的讀書熱情。

2、每學年進行一次教師讀書活動,教師全員參加,活動形式視情況而定,學校對讀書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和考核加分。

3、舉辦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團體展示與個人展示相結合,通過讀書節(jié)活動,總結推廣書香校園建設中的經驗,查找不足,及時調整我校的特色學校建設工作。

4、舉辦“成語故事表演賽”“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古詩配畫展”手抄報等活動,把讀書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起來,讓讀書充滿樂趣。

以上方案將在工作中不斷補充修改完善,做好我校的書香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

附:教師必讀書目推薦如下:

1、《西方近代教育論著選》 任仲印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2、《西方現(xiàn)代教育論著選》 王承緒、趙祥麟編譯 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3、《新教育之夢》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4、《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肖川 岳麓書社出版XX年版

5、《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 江蘇教育出版社XX年版

6、《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教育》 教育部人事司組織編寫,劉新群主編 東北師大出版社XX年版

7、《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 傅道春主編 教育科學出版社XX年版

8、《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 李鎮(zhèn)西 四川少兒出版社1998年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英)羅素著,楊漢麟譯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10、《大教學論》 (捷克)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1、《民主主義與教育》 (美)杜威著,王承緒譯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2、《給教師的建議》 (蘇)蘇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13、《和老師的談話》 (蘇)b.贊科夫著,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14、《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 (德)赫爾巴特著,李其龍譯 浙江教育出版社XX年版

15、《教育漫話》 (英)約翰•洛克著,徐誠、楊漢麟譯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6、《愛彌兒》 (法)盧梭著,李世章譯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XX年版

17、《讓孩子互相學習:獨生子女教育成功之路》 孫云曉主編 湖南少兒出版社1999年版

18、《教育詩》 (蘇)馬卡連柯著 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19、《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 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20、《終身教育引論》 (法)保爾•朗格朗周南照、陳樹清譯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85版

21、《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教育科學出版社XX年版

22、《回答未來的挑戰(zhàn)》(美國)j.w.博特金著,林均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3、《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 竇桂梅等 江蘇教育出版社XX年版

24、《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 于漪等 江蘇教育出版社XX年版

第7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我們走進這座千年古鎮(zhèn)的枝城中學,看見一間一百多平米的大教室里,滿屋陳列著學生自編的家史,整理的傳說故事,撰寫的形形的讀書筆記和自辦的手抄報,又分明地感受到語文教學的春天也已經來到這里。

主持這所學校教改實驗的是一位面目清秀,目光堅毅,激情洋溢的青年教師,他就是楊邦俊先生。我們聽了他的語文課和教學匯報,覺得他把語文教學和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帶給語文課程一種少有的淳樸、渾厚與清新,像一股破石而出的清泉在江南綠油油的草甸上流淌著,流淌著……國正先生為此即興題寫了“滔滔不息,必成江河”八個大字,說出了我們大家心里想說的話。

這是我和邦俊先生的第一次接觸。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從中語界“冒”了出來,一年之內在《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學習》《中學語文》等全國著名語文教學期刊上發(fā)表了八篇文章,其中兩篇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這在他們這一輩中應該說是很難得的。

再后來,除了在各類報刊上常讀到他的文章外,我們很少見面。直到今天看到了他的這部書稿,我才明白當年他并沒有循慣例選擇一條通達的“名師”之路,而是把自己隱蔽起來,甘于寂寞,坐冷板凳,開始了另一個十年的探究之旅,孜孜矻矻,焚膏繼晷,潛心搜求,艱苦地在語文人本教育之路上奮然前行。

在中語界的前輩中不乏一流的學者,但是,在世風日趨浮華的今天,已是很少有人能擯棄浮躁,凈心為學了。單憑邦俊先生十多年對國學經典每日不誤的研讀,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爬羅剔抉,對當下全球化背景下人本教育的不舍追求,我就要極力推薦他。走進這本書,你會感覺到文中到處蘊含著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煥發(fā)著現(xiàn)代先進教育理論的光輝,作者深厚的國學功底和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無論是匠心獨運的經典案例,還是文氣沛然的詩詞文賦,都絕非一年半載可以練就,需要一種長期“坐禪修定”的功夫。這凸顯一個教育人最重要的品格,試問,這樣的人在當今中學語文教師中能找到多少?

現(xiàn)代語文教育艱難地走過百年,人本教育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國家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綱要指出,“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上б酝覀円姷降年P于語文人本教育的種種論述,大都還只是局限于一些局部細節(jié)問題,或者只是停留于一種理想。令人興奮的是終于在這本《語文人本教育》里,形成了系統(tǒng)的理論,有了完備的形態(tài)和生動的教例。這應該得力于本書作者十多年來對人本教育理論和實踐的不懈探索。楊邦俊先生是最早在中語界提出語文人本教育理論的人,也是對人的語文學習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人。教育研究需要原創(chuàng),教學改革需要實驗,這些都需要默默的堅守,需要百折不撓的毅力。他把十多年的生命傾注在自己心愛的事業(yè)上,完成了對語文人本教育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和實驗,寫出了一些重要論文,對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使得我們期待的語文人本教育成為現(xiàn)實。一個一線語文教師能夠做到這些實在難能可貴。

現(xiàn)代語文教育最大的缺失是目中無“人”,缺少人本教育的智慧。楊邦俊先生在他的語文教育中,學生始終牢牢地居于主體地位,始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依歸。他成功地把語文教學的空間擴展到整個生活領域,創(chuàng)造了很多經典的教例,讓我們重新看到了鮮活、生動,充滿情趣的語文課。語文教育實現(xiàn)了本質的回歸,語文教學彰顯著巨大的魅力。走進本書的案例中,你會感受到語文課的美好,語文教師的睿智,做楊老師學生的幸福,恍然中對這樣的語文學習已是心馳神往了。語文人本教育正在開啟一個偉大的時代!

第8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2021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活動總結范文

xx縣以開展第xx屆全國推普周活動為契機,充分認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緊扣本屆推普周“大力推廣和規(guī)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活動主題,加強輿論引導,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推普周在社會公眾中的知曉度和影響力,切實增強宣傳效果?,F(xiàn)將我縣第二十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情況匯報如下:

一、組織到位,宣傳到位,推普氛圍濃厚

xx縣教育局加強推普周工作領導,及早部署,過程跟蹤。

一是精心組織。要求各學校進一步營造氛圍,健全推普制度,發(fā)揮學校在推普活動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配合有關單位開展工作,為此次推普周活動提供強大支持。學校制定第x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推廣普通話領導小組,建立由學校各級各部門組成的推普工作網絡,使工作能夠有序開展,逐層深入,不出現(xiàn)推普工作的盲點,真正使得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

二是大力宣傳。各學校利用學校廣播、校園網、板報、宣傳標語等宣傳工具按照《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提綱和宣傳口號》大力宣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xx二中在校園廣播站開辟推普節(jié)目專欄,發(fā)揮廣播媒體的宣傳優(yōu)勢,在學校營造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應用工作的宣傳環(huán)境;在校園主干道懸掛宣傳橫幅,在學校教學樓、圖書館等場所張貼“說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做文明人”等標志牌。在學校設立永久的“請講普通話”、“請寫規(guī)范字”、“把普通話帶回家”宣傳牌。

三是廣泛動員。在教師會上傳達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計劃,學校領導率先示范堅持使用普通話,文字材料嚴格遵守語言文字使用規(guī)范要求,以模范行動帶動廣大師生;利用國旗下講話,圍繞“推普周”主題,介紹推廣普通話和使用規(guī)范字的意義,向學生倡議“講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對開展“推普周”活動做介紹,動員廣大師生參與到活動中來;組織師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指要和評分標準》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文件。

二、形式多樣,內容多樣,推普活動深入

縣教育局將推廣普通話同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同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結合起來,堅持以城區(qū)、鎮(zhèn)區(qū)為中心,以學校為基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推普活動,帶動全縣普及普通話、促進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各校開展活動采用必選動作與自選動作相結合。一是開展統(tǒng)一活動。各學校都開展“七個一”活動:一節(jié)主題班會、一次黑板報評比活動、一次手抄報比賽、一次讀書演講活動、一次經典誦讀活動、一場規(guī)范漢字書寫比賽、一次“啄木鳥”行動。

通過“七個一”活動,激發(fā)學生作為參與者的熱情,讓學生了解“推廣普通話”和“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性,正確樹立推廣普通話的參與意識和語言文字應用的規(guī)范意識,并在活動中增進對書法、規(guī)范字、國學經典等的認識和理解,達到增強愛國意識和樹立高尚學風的目的,也為學生搭設施展才藝的平臺,豐富了廣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二是開展特色活動。學校在開展推普周宣傳活動中,根據本校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推普活動。

xx一中分年段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開展講故事比賽(初一)、“推廣普通話”主題班會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初二)、“推廣普通話”誦讀比賽(初三)、規(guī)范字比賽(高一)、征文和手抄報比賽(高二)、糾錯音、找錯字、改病句比賽(高三)等推普活動;xx二中號召學生每天臨摹一張字帖,并舉辦學生硬筆書法比賽;坂里中學開展“我給父母當老師“活動,實現(xiàn)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推普兩級跳;xx中心幼兒園讓幼兒回家口述當日所學內容,請家長糾正指導;xx中心小學堅持開展“認認真真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特色校建設活動,每位教師每周在“粉筆字規(guī)范化書寫陣地”書寫古詩一首,既提高教師書寫水平,也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

三、校園推廣,社會推廣,推普成效明顯

一是校內推廣。xx二中xx校長在推普周親自做一期“國旗下講話”,朗誦自寫的詩歌《教師節(jié)獻辭》,并以自身為例告訴學生,讀書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別人的生活、別人的智慧能幫我們打開心窗,沒有講關于讀書的大道理,卻更易于師生接受,起到良好的引領示范作用。全縣各學校以“七個一”活動和各自特色活動,掀起校園“講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的熱潮,使之在學校得到有效推廣。

二是社會推動。為使普通話、規(guī)范漢字在社會中廣泛推廣,各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在家長中推廣普通話,通過家長推動社會推普工作的進程。各校以“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為家長口號,唱響“說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主旋律,在教師、學生、家長中樹立語言規(guī)范意識。開展“我給父母當老師”活動,發(fā)動學生運用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糾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確用字的現(xiàn)象,不斷提高推普宣傳效果;通過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優(yōu)秀童謠傳唱,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經典,傳唱經典,一同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同時,鍛煉朗讀能力。通過學生影響家長,學校輻射家庭,家校互動,引導家長熱心參與到普通話推廣活動中來,擴大影響,優(yōu)化效果。

三是糾錯改錯。在推普周,“啄木鳥”行動在各鄉(xiāng)鎮(zhèn)(場、區(qū)、辦事處)廣泛開展,青年志愿者不但在校園內開展行動,還走出校門,對街頭巷尾的廣告牌、宣傳欄、黑板報、走廊出現(xiàn)的繁體字、錯別字、異體字等不規(guī)范用字進行調查,引導學生在調查實踐中掌握社會用字規(guī)范知識,提高對不規(guī)范用字的識別能力,對各種廣告錯字、別字進行及時通知、糾正。枋洋中心小學開展校園“啄木鳥糾錯”活動,成立不規(guī)范用字糾察隊,對校內的黑板報、手抄報、學習園地、作業(yè)等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不規(guī)范用字馬上予以糾正。

2021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活動總結范文

在剛剛過去的第x個全國普通話宣傳周期間,我們以此為指導,大力宣傳,廣泛動員,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少先隊員們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明理,并將這種影響力推及社會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今后更好的做好“推廣普通話”工作,現(xiàn)對推廣普通話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明確指導思想

普通話是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語言。大力推行積極普及普通話并逐步提高全民說普通話的水平,是國家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方針。推廣普及普通話不僅因為普通話具有任何方言無法比擬的實用價值,且因為普通話還具有任何方言都無法比擬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因此推廣普通話意義重大。

二、成立領導班子

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各班班主任為組員的推普領導小組,組長制定了嚴密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副組長負責將普通話列入考評、督促工作進程。

三、開展“推普”活動

1、做好“推普”宣傳

X月X日早晨的國旗下講話上,我校進行了“推廣普通話,爭當小標兵”的倡議:堅持以城市為中心,以學校為基礎,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意識,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字規(guī)范水平,充分認識推廣普通話對消除語言隔閡,增進人際溝通,促進社會交往,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tǒng)一,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意義和作用。在校會上強調教師必須說普通話,并帶動學生說普通話,要求學生在校任何地方都說普通話,從而帶動全社區(qū)都參與說普通話。

2、研究“推普”主題

根據教育局要求,本屆推普周活動的主題為“XXXXX”。本著這一活動主題,我校安排了各個班級在班隊課上開展主題隊會,圍繞推廣普通話這一主題,開展一系列的討論活動、推廣活動、實踐活動,注重創(chuàng)新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突出重點與擴大覆蓋面相結合,推廣普通話與推行規(guī)范字相結合。

3、落實“推普”計劃

(1)為了抓好普及普通話和規(guī)范字的陣地建設,充分發(fā)揮五星廣播站、小星星電視臺作為推廣普通話規(guī)范字窗口的宣傳作用,努力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自我發(fā)展的舞臺,我校舉辦了“小鬼當家——爭做主持人”活動,凡在播音、主持方面有特長或感興趣的同學均可在校廣播站中主播節(jié)目,到小星星電視臺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活動后由全校學生評選出自己最喜愛的小主持人。

(2)發(fā)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學校組織“百靈鳥小隊”,在推普周期間加大對全校師生說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的檢查力度,每天課間檢查師生使用普通話的情況,并做好記錄,評選語言文字規(guī)范班。

(3)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班組織“啄木鳥小隊”,帶領學生走上社區(qū)、街道、商店尋找錯字、別字,并與有關部門聯(lián)系加以改正。

(4)開展推普主題隊會。X月X日的班隊課上,每班都進行了推廣普通話的主題隊會。低年級組織學生朗讀詩歌、課文;中年級組織學生開展說繞口令比賽;高年級進行了普通話講故事、演講比賽。各班的主題隊會,都不同程度地推動了普通話的普及,在同學們的心里加強了說普通話的必要性、重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發(fā)揮學校的輻射作用,延伸“推普”的廣度。

第9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范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同時,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p>

如何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向學生傳播傳統(tǒng)文化,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且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下面談一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的拙見。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

抓住常規(guī)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在傳授學生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把對文本的分析和對“人”的分析聯(lián)系起來,挖掘文學作品 “思想美”、“內容美”、“人格美”和“風格美”等。它應當滲透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滲透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

(一) 識字、寫字教學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在低年級識字過程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最好最合時宜。根據科學家研究,人的記憶力在1-13歲最強,在1-13歲是開發(fā)兒童記憶力的最好時期。而新課標對識字教學的要求是多認少寫。只有提前認讀,擴大識字量才能更好地談閱讀理解與寫作。傳統(tǒng)文化中的啟蒙教育的經典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等是提前認讀的最好教材。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把傳統(tǒng)經典制作成視頻動畫,讓學生反復誦讀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這樣既貼近時代又使學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字要從小練,養(yǎng)成好習慣。因此,我認為,小學里應該留出更多一點的時間在寫字教學上。除了講筆順,還要講間架章法,而不是僅僅布置寫字作業(yè)回家自己寫,更不是寫不好多抄寫幾遍就能解決問題的。新的課程標準既然已經提出了明確的寫字要求,那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就必須貫徹落實目標要求。如果把書寫教學上升到傳承中華文化上,還要適當地引入書法教學。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中華幾千年文化的積淀,它“無色而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tài),清人尚質”,歷代書法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在教學中,適當引入書法藝術欣賞,開展臨帖 摹帖等書法活動,對促進寫字教學,大有裨益。對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國粹,更是功不可沒。

(二)古詩詞教學,不可忽略的財富

古典詩文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是華夏子孫的瑰寶,古詩詞讀起來抑揚頓挫,美不勝收,品起來余音繞梁,綿延不絕,學習古詩詞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1、以情激趣,激發(fā)熱情

小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要來源于興趣,他們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wěn)定。在小學古詩教學中,要以“趣”激情,無論是課前,課中還是課后,要把激發(fā)興趣當作重中之重,貫穿于全過程,使課堂妙趣橫生,學生興趣盎然。課前要導趣,如我在教學《鵝》時,新課伊始,教師播放相關歌曲,讓學生聽一聽,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動物,這立刻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把他們帶入課文的特定情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課中,當學生學習疲乏時,則運用一些現(xiàn)代教學手段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重新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后,則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加深理解。 2、反復誦讀,讀中悟情

《語文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詩歌的特點是富于節(jié)奏美、韻律美和意境美,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誦讀為本,要求學生在理解基本詞義、句義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誦讀,反復吟詠,體會古詩的韻律、意境。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誦讀,從形式各異的閱讀中領會讀的樂趣,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中的意境,激發(fā)學生感情上的共鳴。這樣的古詩課堂教學,學生不僅讀得不累,而且越讀興致越高,當堂背誦根本不成問題。教師這樣將朗讀貫穿于古詩教學的全過程,扎扎實實的進行朗讀訓練,也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3、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感悟

教師要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xiàn)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如杜牧的《山行》,孟浩然的《春曉》,都是詩中有畫的千古名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作畫,學生越畫興趣越濃,對詩中的畫面美感受越深刻。

(三)讀讀背背中積累傳統(tǒng)文化

“日積月累”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語文園地”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讓學生了解、吸收中華優(yōu)秀文化,促進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教師不應忽略。

1、調動興趣,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生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變“要我背”為“我要背”,可以聯(lián)系生活,可以講述故事,也可以發(fā)揮想像續(xù)編,創(chuàng)作。

2、豐富形式,化枯燥為生動。機械記憶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如果我們能豐富背誦的形式會使學生的積累活動煥發(fā)生機活力。

3、學用結合,化靜止為運動。有些“日積月累”中的詞句,是描寫課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質或文章中的某種情境,我們可以讓學生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加深感知和理解。生活是最生動的教科書,帶學生游玩時,可以引導學生觸景生情,切身感受“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美,還可以讓學生驗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語句的準確性。

二、用閱讀豐富學生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

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在一個喧嘩浮躁的時代,他們面臨著太多的誘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樣地熱鬧,一個純凈的心靈世界,一種對書香氣息的天然熱愛,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是一個生命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必須讓學生們在人生記憶力最佳的時期,誦讀名家名篇,誦讀千古美文,讓文化經典占據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的閱讀從起步,就直抵經典。

1、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隨年齡和年級的增高,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呈遞減趨勢。越到高年級,“很有興趣”的學生所占比例越小,許多孩子手中捧著的都是卡通漫畫、通俗故事、作文選編和流行雜志等。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學生都應當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愛好?!睂W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誦讀經典活動,把每一個學生吸引進來,讓他們真心悅納書籍,與書籍成為好朋友,享受讀書之樂。

2、加強閱讀指導,提高閱讀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好讀書,還要讓學生求甚解,不要死讀書,讀死書。這一切,必須靠教師給予方法上的指導。首先,是讀什么書的問題。書籍浩如煙海,要讓學生選擇有價值的書來讀;其次,充分利用語文課或閱讀課,指導學生究竟應該怎么讀書。

3、要營造家庭讀書的濃厚氛圍。家庭對書籍的認識,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興趣。試想,家長整天搓麻、打牌,看娛樂性電視節(jié)目,經常舉行飲酒聚會活動,孩子又怎會靜下心來讀書呢?生活中聽到家長經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你作業(yè)做完了嗎?”很少有人問:“你讀書了嗎?背誦了多少古詩?”因此,家長要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綜合性學習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最好載體。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內容可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 “成語故事” 、“歇后語諺語”、“歷史人物事跡”、“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傳說故事”等。例如圍繞《孔子拜師》、《開天地》、《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等課文學習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開展綜合性學習:搜集文化名人故事,講故事;古詩詞摘抄、誦讀;利用假期精讀一本優(yōu)秀古典小說,寫讀后感;舉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手抄報比賽等,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品味,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四、搜集整理風土民俗資料

地方風土民俗,凝結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傳承民族精神,對于推動和諧校園建設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