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體育鍛煉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技能能力因子:“學習、鞏固一些運動技巧”載荷量最高,表明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大多采取較為熟悉的運動項目,并且希望通過鍛煉參與使運動技能得以提高和完善,從而達到在提高技能的同時,身體機能也能得到相應的改善和提高。所以,有針對性地在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時候適當地加以指導,必能得到事半功倍的鍛煉效果。興趣樂趣因子:“體育鍛煉對我很有吸引力”、“體育鍛煉是一種愉悅的享受”這兩變量載荷量最高,表明體育鍛煉的魅力是吸引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驅力。“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效地在體育教學或者在社團活動中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盡可能地展現(xiàn)運動鍛煉所特有的魅力及吸引力,可以極大地提高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她們的鍛煉由“他人領引”過渡到“自發(fā)參與”。身心健康因子在其余四類因子,屬于較為擴散的,包括提高健康水平、增加機體免疫力;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與提高體能;掌握與提高運動技能等。可見,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也極其重視自身體質的改善及自我能力的塑造,她們有意向通過體育鍛煉得到個體能力提高的目的。外貌體型因子中包括改善形象、塑造良好體型、培養(yǎng)健康氣質等。眾所周知,目前高校女生體重超標尤顯突出,近視學生比重逐年增加,亞健康現(xiàn)象尤為突出,體育鍛煉便成為女大學生有意識地改善自我形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梢?,適當增設一些適合于女性的體育運動項目作為鍛煉的途徑,可以吸引更多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社會交往因子:體育運動鍛煉除了具有外在的塑造特點外,其內在還充當著交流交往的媒介作用。大多數體育鍛煉項目往往需要兩人甚至多人共同參與,這就使得同學之間多了一些交往的機會,增加了一些交流的話題與心得,多數女大學生由于其固有的性格,使得她們的大學生活局限于“三點一線”的模式中,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充實單調的生活,多一些與同學或者與有相同愛好的同學接觸的機會。
二、影響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分析
對影響因素變量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三類特征率值較高的因子,累積貢獻率為76.90%,說明可用這3個因子解釋其他項目指標。根據包含變量所描述的指標將3類因子命名為(表3):社會因子、外界條件因子、自身因子。根據驗證提取的三個因子,采用方差極大正交旋轉,忽略相應小于0.3的載荷(表4),得出各因子內部因素特征:社會因子———該因子包含的內容可以折射出政府對體育文化重視程度的高低決定著體育文化發(fā)展的好壞,有效執(zhí)行國家提出的關于體育政策和法規(guī)的,可以引導體育文化發(fā)展方向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由此說明,體育文化的發(fā)展,體育事業(yè)的進步離不開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的指引方向和管理力度。外界條件因子———該因子內部元素映射出任何習慣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人們存在的環(huán)境,良好的體育氛圍可以使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行動成為習慣化;充足的運動場館及足夠鍛煉的體育器材可以提高女大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致。自身因子———自身因子體現(xiàn)了女大學生特有的身體特征及運動思維,從因子內部結構可知,主觀意識是導致女大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主導因素,部分女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認識不足,對健康意義的理解不全面,加之害怕在人前出丑,致使缺乏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
三、反思
由于沒有得到政府或者學校的高度重視及大力支持,導致女大學生鍛煉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許多學校對體育文化的宣傳往往局限在群體競技方面,而忽視了運動的群體參與,導致女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理解的片面性,使他們認為體育鍛煉就是比賽,就是競爭,從而將自己置于體育鍛煉的門檻之外;女大學生受到自身條件的影響,使得她們喜好的運動項目與學?,F(xiàn)行開展的體育鍛煉活動出現(xiàn)偏差,極大減少了她們參與的可能性;由于學校對體育經費的投入少,硬件設施(場地設備、器材設備等)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改善,使得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影響女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大多采取較為熟悉的運動項目,并且希望通過鍛煉參與使運動技能得以提高和完善,從而達到在提高技能的同時,身體機能也能得到相應的改善和提高;體育固有的魅力是吸引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驅力;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極其重視自身體質的改善及自我能力的塑造;體育鍛煉已被女大學生認可并成為改善自我形象、塑造良好形態(tài)和氣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許多女大學生認為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單調的大學生活,改善“三點一線”的學校生活,增加與同學交往的機會,從而能夠改善人際關系。
體育鍛煉原則體育鍛煉是人們運用各種身體練習方法,同時結合自然力和衛(wèi)生保健手段來發(fā)展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jié)精神和豐富文化生活為目的的體育活動過程。正確掌握和運用科學理論知識來指導體育鍛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包括:全面性原則、自覺積極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經常性原則、從實際出發(fā)原則、適量性原則、反復性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要求體育鍛煉者在身體活動時使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心理等獲得全面和諧發(fā)展。
體育鍛煉不僅包括身體各部位的活動,還包括不同的項目和不同性質的活動。進行體育鍛煉時,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使身體得到全面的均衡發(fā)展,既要促進身體形態(tài)的發(fā)展,體型勻稱健美,又要提高機體各個器官系統(tǒng)功能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大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7~23歲之間,身體發(fā)育處在逐漸成熟的階段,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體育鍛煉中執(zhí)行全面性原則極為重要。
從選擇什么樣的體育項目來進行身體鍛煉來看,其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短跑主要是發(fā)展速度;杠鈴彎舉主要是鍛煉肌肉的力量;長跑則側重耐力的鍛煉;球類則是以靈敏協(xié)調性為主。所以,進行全面的體育鍛煉可以讓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增強體質。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心理素質的鍛煉,在體育鍛煉時保持愉快的心情。
二、自覺積極性原則
自覺積極性原則要求體育鍛煉者必須有明確的鍛煉目的,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對“善其身者無過于體育”有深刻的認識,相信“生命在于科學的運動”的道理。在體育鍛煉時應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自覺堅持鍛煉才能獲得最佳的體育鍛煉效果,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講的:“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體育之自覺不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貫徹自覺積極性原則,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努力做到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學生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把自己鍛煉成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將來更好地為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和社會進步多作貢獻。一個人只要有了遠大的目標,就會長久地、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另外,參加體育鍛煉往往帶有直接的目的性和動機,如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強身健體、調節(jié)情緒、增進健康等。但不管帶有哪種目的和需求,都要自覺積極地、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第二,充分理解體育鍛煉的特點和作用。體育鍛煉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鍛煉項目和形式,并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興趣,從而形成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第三,經常檢驗體育鍛煉的效果,不斷增強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定期測試身體素質、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運動水平變化狀況,也可對睡眠、飲食、精神狀態(tài)等進行比較來檢驗體育鍛煉的效果,通過這些檢驗可以看到體育鍛煉的成效,從而增強體育鍛煉的自覺性。
三、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要求體育鍛煉者根據人的自然發(fā)展和機體的適應性規(guī)律,在體育鍛煉的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等方面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地進行??茖W的體育鍛煉,其運動負荷的安排必須在個體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漸進不是每天、每次增大負荷量,而是按照人體對運動的適應性變化,根據超負荷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加運動負荷量。青少年學生身體機能水平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增長的,而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素質增長的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應循序漸進地安排各類項目,運動負荷要由小到大,使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功能和機能水平逐漸適應與提高。體育鍛煉不能操之過急,急于見效,否則不僅達不到鍛煉的效果和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反而會造成運動損傷和運動性過度疲勞,阻礙身體的健康發(fā)育。循序漸進原則不僅體現(xiàn)在一段時間的系統(tǒng)鍛煉上,也體現(xiàn)在一次鍛煉中,如在鍛煉前做好充分準備活動,鍛煉結束后要適當地進行放松活動等。當人體適應了一定的負荷后,若要進一步提高,則必須在原有負荷的基礎上增加負荷,不然體育鍛煉效果就不會明顯或逐漸減小,體能只能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體育鍛煉要不斷提高要求,逐漸增加運動量,最終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四、經常性原則
經常性原則要求體育鍛煉必須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使之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體育鍛煉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人體的各器官組織系統(tǒng)的改善,是體育鍛煉日積月累的結果,要想獲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必須保持體育鍛煉的時間、強度、次數的銜接性和連續(xù)性,反復鍛煉,不斷積累。
五、從實際出發(fā)原則
從實際出發(fā)原則要求體育鍛煉時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合理地制定鍛煉目標,合理地選擇鍛煉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人與人之間的體質都有各自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在體育鍛煉時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個體差異、環(huán)境條件及學習生活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和確定體育鍛煉的內容、方法,合理地安排鍛煉時間和運動負荷,量力而行,不能強求一律,不能憑一時的興趣或沖動,進行那些力不從心,強度和難度大大超過自己身體所能承受能量的運動。違反了這一原則,就會適得其反,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體育鍛煉時,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合理選擇,方能獲得良好的體育鍛煉效果。
六、適量性原則
適量性原則要求體育鍛煉時的生理負荷適宜。體育鍛煉效果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與運動刺激的強度有關系。刺激太弱不能引起機體功能的變化;刺激過強則會損傷機體,只有適宜的強度,才有利于能量消耗的恢復和超量補膳。體育鍛煉一定要量力而行,注意自我感覺并結合生理測定,如果鍛煉后出現(xiàn)頭暈惡心、四肢無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癥狀,則說明鍛煉負荷過大,需要進行調整。
七、反復性原則
關鍵詞:高職、學生、健身意識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GuangXiOu sele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300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uangXiOu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 awareness remain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sports teaching reform is imperative.
Keywords: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fitness awareness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前言
當今體育隨著不斷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人們的體育意識也隨著對于生活品質與價值觀念的提升而逐漸提高,體育意識的先進與否,對體育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增強他們的體制健康,提高他們的體育健身意識是當代人應盡的責任,尤其是研究學生的體育健身態(tài)度,把握學生的體育生活現(xiàn)狀與動態(tài),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對體育健身目的、意義、價值理解等心理傾向,提高學生體育健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健身意識的研究,對搞好學校體育工作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隨機選取廣西區(qū)高職院校中的3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
3 結果與分析
3.1學生對體育健身的態(tài)度評價
3.1.1學生對體育健身重視程度的調查
通過對學生對體育健身重視程度態(tài)度調查表明,有25%和50%的學生選擇了體育健身“很重要”和“重要”,有23%的學生對體育健身的感覺“一般”,認為體育健身“不重要”的只占2%,也就是說有25%的學生連最基本的體育健身意識還不具備,希望引起體育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足夠重視。在對學生是否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47%的學生喜歡參加體育鍛煉,有46%的學生處于喜歡與不喜歡之間,有7%的學生不喜歡體育鍛煉。結合表2的數據可以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學生雖然不喜歡體育鍛煉,但他們已認識到體育健身的重要性,對于這一部分學生,只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就可以使他們加入到體育健身的行列中來。
3.1.2學生對健身作用理解的調查
在這個問題調查顯示:學生認為體育健身作用依次為保持健康不生病、緩解文化課學習的疲勞、滿足個人的體育愛好、降低文化課學習帶來的壓力、保持體力充沛、在同學中保持良好形象。由此可見:學生對體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與學校體育的目標有一定的差距,總體上來說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對于這一狀況,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3.2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
3.2.1學生對體育課教學內容的滿意程度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55%的學生認為能在體育課中學到感興趣的內容。體育教學內容應注意優(yōu)先安排學生最感興趣的項目,堅持多樣化、合理化、實用性等,使其既有興趣性、娛樂性、又有健身價值。
從表3中可見,體育教學只對53.7%的學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梢哉f,廣西區(qū)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了。
(1)體育課對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產生積極作用的認識。由調查結果可知,認為體育課對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產生積極作用的學生占到總人數的53.86%,認為體育課對體育健身起到積極作用的觀點最主要的三項依次為:A.體育教師重視教給學生有關體育鍛煉的知識、技能和實用的方法;B.體育課的上課形式和成績評價方式適合學生發(fā)展自我體育鍛煉的能力;C.體育教師重視對學生日常體育鍛煉的督促與檢查。
(2)體育課對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產生消積作用的認識。
由調查結果可知,認為體育課對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產生消極作用的學生占總人數的46.14%,認為體育課對體育健身起到消積作用的觀點最主要的三項依次為:A.體育課成績評定沒有與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形成和習慣的養(yǎng)成掛鉤;B.體育課教學組織形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利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C.技術傳習的教學觀念,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和鍛煉行為的養(yǎng)成。
3.3體育鍛煉習慣的影響因素
3.3.1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因素
從調查結果可知,最主要的三項為:A.性格B.身體健康狀況C.學校的體育鍛煉條件和場地設施狀況。性格和身體健康狀況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有其固有的影響,天生的性格和后天的教育會決定一個人的興趣,而且很不容易改變。另一個原因是學校的體育鍛煉條件和場地設施狀況的影響說明了其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學校在謀求發(fā)展的同時,千萬要注意體育設施的配套完善。
3.3.2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在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調查中,排列順序為:1.沒有堅持鍛煉的毅力;2.我對體育活動本身不感興趣;3.我身體健康,不需要進行體育鍛煉;4.沒時間進行體育鍛煉;5.我不需要進行體育鍛煉,就能通過體育考試;6.我們學校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風氣;7.體育教師沒有教我如何進行體育鍛煉;8.因病不適于運動;9.家長反對我把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和班主任不支持我們進行體育鍛煉。主要的三個原因分別為:沒有堅持鍛煉的毅力、我對體育活動本身不感興趣、我身體健康,不需要進行體育鍛煉。挖其根源還是體育健身意識不強,對體育健身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廣西區(qū)高職院校學生愛好者絕大多數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對科學健身的重大意義了解不夠,在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中,應重點加強學生對科學健身的深刻意義及重大作用的認識理解的教育。
(2)體育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調查中顯示:只有53.7%的學生認為體育課對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產生積極作用。這說明體育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4.2建議
(1)發(fā)展學生體育俱樂部。建立體育課內、課外一體化,學校、社會一體
化的體育健身模式,構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
(2)加強體育理論基礎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積極開展小型多樣的體
育競賽,促進學生體育意識和行為的產生。
(3)學校體育、社區(qū)體育和家庭體育活動要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體育鍛煉。
(4)體育教師要轉變角色,不僅要成為學校體育的教育者,還應是體育活
動的咨詢者、顧問、指導者。
(5)加大體育教學的改革力度。
參考文獻:
[1]裴玉東.對高職學生體育健康意識與行為調查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2,4(5):60-61.
[2]孫雷.江蘇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特征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4,25(4):78-80.
[3]馬鋒.高職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情況的調查分析[J].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3):56-58.
[4]林強.對浙江省大學生體育消費情況的調查與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3,24(3):123-125.
包括體育鍛煉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共19個條目,具體測量指標包括:是否喜歡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動機、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每周體育鍛煉次數及時間等。1.4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資料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整理與分析,采用百分比的形式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
2結果
2.1體育鍛煉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護生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終身體育”的了解。
2.2參加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及動機
本次調查顯示:非常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護生有34人,占8.4%,比較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有190人,占47.1%,一般喜歡的占37.2%,不喜歡的占7.2%。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31%的護生選擇了強身健體、減肥健美與保持體型、宣泄情緒、緩解壓力、交際交流這五項動機。
2.3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次數與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每周課外體育鍛煉次數超過5次的護生僅占4.5%,每周課外體育鍛煉次數達到3~4次的占15.6%,每周課外體育鍛煉次數為1~2次的護生占67.5%;還有12.4%護生幾乎不參加任何體育鍛煉。從鍛煉時間來看每次鍛煉僅有1%的護生超過60min,22.6%的鍛煉時間在30~60min之內,一半以上的不足30min,見表2。
2.4影響護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
在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場地設施不足(41.4%)、學業(yè)負擔重、沒時間(22.3%)、無體育鍛煉的氛圍(19.3%)、怕苦怕累(11.2%)成為護生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
3討論
3.1高職高專護生課外體育鍛煉知識、態(tài)度方面
本研究結果表明絕大部分護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人的身心調節(ji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數護生對體育鍛煉知識、技能的掌握不夠全面。僅1.7%的護生選擇了熟悉體育鍛煉知識技能項目。同時從表1可以看出,護生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終身體育”的了解不容樂觀,分別有176、105人表示沒聽說,占到調查人數的43.7%、26.1%,而表示非常了解的僅占0.5%。說明護生對體育相關的文件及信息的關注度不高,社會和學校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宣傳推廣力度仍然有待加強。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說明高職體育教學離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還有一定的差距。體育動機是從事體育活動的主觀愿望和內在驅動力,可以促進一個人參加或放棄體育鍛煉的內部原因。本次調查結果表明護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較為積極向上,并呈現(xiàn)多元化。但對課外體育鍛煉有興趣愛好的僅占8.7%,這與非常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8.4%的護生同樣呈低比例趨勢。而體育態(tài)度可以導致一系列體育鍛煉參與或不參與的行為,提示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護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產生動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參加練習,發(fā)揮自身的潛能。
3.2高職高專護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方面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高專護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嚴重滯后于對體育鍛煉的認知,主要體現(xiàn)在鍛煉意識不強,鍛煉人數少,鍛煉時間短等。從表2可知,大部分護生每周鍛煉次數1~2次,超過半數的護生每次鍛煉時間15~30min之內,這種現(xiàn)狀與2007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文件,進一步強調要保證在校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相差甚遠。這反映了如何提高護生的健身意識,培養(yǎng)自覺鍛煉的習慣是體育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王儉在對復旦大學護理學院近三年在校護生的調查顯示,護生體能呈逐漸下降趨勢,耐力、肌肉力量等身體素質差于上海市同齡學生的平均水平。趙景波對963名護生所做的體能測試顯示,87.2%的護生及格,而達到優(yōu)秀的學生只占1.2%。粘忠宜在對護生體質測試情況的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護生的體能呈逐步下降的趨勢,并提出與護生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很大的關系。胡雪梅的研究顯示:75.1%的護生存在亞健康狀態(tài),11.5%的學生每周除去體育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不足2次且每次體育運動的時間不足1h。有46.5%的學生認為進入學校后體質有所下降。護理工作是一項體力與腦力并重的工作,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例如急救護士每次急救前都需要帶相應的搶救設備如外科診箱、內科診箱、心電圖機、氧氣袋甚至除顫器等;危急時還要幫助抬擔架;特殊情況下可能沒吃沒喝連續(xù)工作十幾個小時,如果沒有強健的身體根本就無法滿足急救護理工作的需要。因此,作為臨床護理隊伍主要來源的高職高專護生須加強身體鍛煉,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護理工作的需要。課外體育鍛煉作為高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是體育課堂的延伸和補充,還是提高護生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途徑,只有落實和保證護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任務,進行合理科學的鍛煉,才能提高護生身體素質,為護理工作輸送高質量的實用性人才。
3.3高職高專護生體育鍛煉影響因素
終身體育思想源于現(xiàn)代教育中的終身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對體育的需求。20世紀60年代,法國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提出了終身教育理論;在80年代中期,終身體育思想被引入我國,立即受到國內體育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終身體育思想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從思想上指導人們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把參加體育活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對他們的調查,了解當今大學生平時參加體育活動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找出培養(yǎng)大學生終生體育參與的習慣。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論大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參與的習慣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發(fā)放對象的相關情況
問卷發(fā)放對象為湖南師范大學2010級非體育專業(yè)研究生,以研究生五舍的學生為主,他們都來自全國各個高校的本科畢業(yè)生,涵蓋了各個專業(yè)領域,也是各個高校本科畢業(yè)生的精英。其中發(fā)放問卷212份,回收212份,有效問卷197份,有效率92.92%。
(二)問卷數據統(tǒng)計
(三)調查對象的實際情況
1.對終生體育概念了解的程度
可以看出有24.36%的人并沒有聽說過終生體育這個詞,有63.95%的人并不知道終生體育這個概念的具體意思,只有11.67%的人對終生體育這個概念有所理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的思想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2.對運動技能的撐握情況
其中87.81%的人在大學里面接受過三個或三個以上運動項目的學習,但有85.27%的人平時用來參加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都在二個以下,只有8.12%的人認為自己對某個運動項目的技術撐握比較熟練。
3.平時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
平均每周參加體育鍛煉二次以上的人為5.07%,每周一次的人為16.75%,兩周一次的為23.85%,每個學期參加數次的為54.31%。就其原因主要是對體育的健身原理不理解(表7數據顯示,知道體育運動健身原理的只有8.12%),運動技術的撐握不夠,沒有親身體驗過體育運動對身體帶來的好處(表8顯示只有9.64%的人認為參加體育運動對自己的身心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四)養(yǎng)大學生終生體育習慣的方法
1.至少熟練的撐握一門體育運動技能
從表9的調查數據來看,有61.42%人認為如果熟練的撐握了一門自己喜歡的運動技能他們會經常參加這一個項目的體育活動。有28.93%的人認為不確定,只有9.64%的人選擇不會。我們要的就是為了學生實際行動參與,而不是思想上的意識。因此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技術的撐握,而不是一味的圖完成教學任務。
2.讓學生理解體育鍛煉健身的原理
可以看出100%的人都知道參加體育鍛煉對身心有好處,但71.57%的人不知道參加體育活動為什么對身心有好處,可見他們在大學接受體育學習的時候對理論知識這方面接受的教育還很少。讓學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根據自己身心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對應的體育活動鍛煉,有針對性的經過體育鍛煉來提高身心健康。
3.讓學生親身體驗參加體育鍛煉對身體帶來的好處
根據表8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有65.48%的人并沒有覺得在參加的體育活動之后身體各方面的機能有很大的積極影響,沒有真正體驗過參加體育運動對他們帶來的改變。由此可見他們對體育健身的認可程度不是很高。促使他們更有信心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中來。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研究分析,當前大學本科畢業(yè)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人很少,他們對體育運動項目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夠,對體育運動健身的原理不了解,大多數學生沒有體驗過體育煅煉對他們帶來的好處。缺乏經常參加體育煅煉的動機。
(二)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運動技術的加強提高對運動技術熟練程度,可以加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和自信。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增加成功的體驗和普及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增加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信心和興趣,提高認知,養(yǎng)成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成守允.論加強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yǎng)與提高[J].湖北體育科技.1995(4)。
[2] 吳曉虹.論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yǎng)[J].湖北體育科技.2009.9.
大學生身體素質差,運動能力弱,對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了解,缺乏體育興趣愛好,這種現(xiàn)象產生主要原因在于體育教學模式落后,在教學中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和愛好,因此,改變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心,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養(yǎng)成終身鍛煉意識。
一、終身體育思想的概念
終身體育是現(xiàn)代體育的思潮。終身體育思想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要有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使體育成為一生生活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以體育的體系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積極學習掌握體育知識。終身體育實踐的前提條件是人們自覺參與體育鍛煉,使體育鍛煉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積極地參與到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中,不斷地加強終身體育的思想。終身體育思想針對不同的發(fā)展時期都有重要作用。生長發(fā)育時期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能夠終身受益,同時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身體正常生長發(fā)育,成熟期通過體育鍛煉保持旺盛的精力與充沛的體力適應快節(jié)奏生活和工作;衰退期終身體思想能夠延緩衰退,延長工作時間。提高晚年生活水平。另外終生體育對生活不同階層的人都具有重要作用。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是發(fā)揮自己才能和享受生活的基礎。因此,終身體育對生活不同階層和人體不同發(fā)展時期,都就有重要作用。對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經濟建設有著戰(zhàn)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現(xiàn)代社會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工作壓力加大。人們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亞健康”逐漸普遍。身體素質下降,患病次數增加,人們慢慢意識到醫(yī)學方法并不是解決身體素質差引起疾病的根本措施。只有不斷鍛煉,加強身體免疫力才是長久之策。參與體育鍛煉有利于緩解工作壓力,促進神經發(fā)育為智力開發(fā)奠定基礎,增強身體素質。在輕松愉快的鍛煉中發(fā)現(xiàn)生活樂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聚合力。以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生活和工作。終身體育是一種完整的現(xiàn)代體育思想。它是當代人們工作生活的價值觀和追求幸福生活重要基礎。
二、終身體育思想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
(一)終身體育思想對健康教育的影響
健康教育是體育教育最初的出發(fā)點,學校體育教育在對大學生學習掌握健康體育教育起著重要作用,為今后走向社會以健康快樂生活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就目前的社會發(fā)展來看,健康教育并沒有取得突出的成果,從我國的國情上看,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并不顯著,一是教育模式單一化,影響健康教育的實施;二是沒有完整明確的教育思想作為參考。從體育鍛煉獲取的正能量能夠受益終生是終身體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學生是青少年主要人群,從教育本質上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大,需要老師要做好學生健康教育指導工作,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校園終身體育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基礎,結合健康教育。終身體育強調作為增進人體健康的手段的同時還注重體育思想,豐富生活內容,促進全面發(fā)展,使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的進程中不斷完善自我,體現(xiàn)個性和承擔社會的責任。健康教育的實施有利于推動終身體育的發(fā)展,它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人的健康又是一生學習的基礎,終身體育的理念強化了健康教育的思想,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為健康教育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大環(huán)境思想和物質基礎,健康教育為終身體育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了基本的物質和精神保障。終身體育理念與學校健康體育要求有著密切聯(lián)系。學校是培養(yǎng)國家接班人的搖籃,在學校教育中不應當用分數評價學生的素質,而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把“健康教育”作為學校發(fā)展方向的指導方針,這和終身體育思想有著共同點,終身體育思想引起學生對體育的好奇心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每天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素質教育貫穿終身體育思想樹立大學生終身學習意識
素質教育主要是根據應試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的一種新教教育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自主動手能力。全面發(fā)展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都有所了解掌握。終身體育教育理念是不斷地完善自我,養(yǎng)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價值觀,從而推動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終身體育最終目標是人一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素質教育是終身體育教育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素質教育注重是教育過程中的基礎性和全面性,使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聲體素質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傳授能力,體現(xiàn)素質教育中的個性化的培養(yǎng),它與終身體育思想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觀點相一致。所以,素質教育充分體現(xiàn)終身體育思想,同時,終身體育理論對素質教育有著指導作用,終身體育教育的實質是終身需要學習,使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把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讓人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使個體能隨時彌補知識方面的不足,力求達到全面發(fā)展,適應社會的變革,讓素質教育真正的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把人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只有把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思想有機的結合,成為一個整體,從而真正實現(xiàn)以人為本。因此,學校要充分地將終身體育思想貫穿到素質教育中,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和今后工作學習養(yǎng)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
(三)終身體育思想協(xié)助大學生樹立正確體育觀
技能教育是以掌握特定的技術與技能的教育方式。比普通教育更有專業(yè)性,特別是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yè)教育中,技能教育有著非常重要地位,是教學任務的核心。技能教育理論是熟練掌握基本職業(yè)技能并加以強化,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正好符合技能教育的要求,受終身教育思想影響從而產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對體育技能教育發(fā)展起著指導性作用。主要體現(xiàn)兩方面,一是講解運動技術是體育技能教育的核心內容,在掌握運動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要注重運動技能的掌握,需要學生對基礎知識充分理解,并勤加練習,形成一種生活行為習慣,最終內化為生存技能。終身體育思想指出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激勵學生努力將知識技能轉變成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體育觀,不僅能夠完
成教學目標,也能夠獲益終身。二是終身體育思想鼓勵人們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通過鍛煉提高生活水平,要求人們深刻理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由此看來,終身體育思想建立與體育技能學習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
(四)終身體育思想激發(fā)大學生學習興趣
快樂教育是指讓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實現(xiàn)自主學習活??鞓方逃切抡n標下教學的主要目標,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育教學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它的競爭性、娛樂性、趣味性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因此體育教育是實現(xiàn)快樂教育的最好方式,不僅能夠完成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也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快樂體育教育應當讓學生享受目標實現(xiàn)的自豪感。老師應到采用鼓勵肯定得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勇于克服困難,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鞓方逃窃趯W生感興趣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幫助學生明白體育的真正內涵,達到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充分體現(xiàn)終身體育思想主旨??鞓方逃慕虒W方式讓學生永久保持對體育的熱情和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鞓方逃寣W生對鍛煉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良好的鍛煉態(tài)度和習慣;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精神飽滿地參加鍛煉,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愛好是終身體育思想基礎。由此看來,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校園體育實現(xiàn)了快樂教學,充分地調動學生對體育積極心,養(yǎng)成終身鍛煉意識。
三、終身體育思想對大學體育發(fā)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加大學體育對人才的培養(yǎng)
大學是培養(yǎng)國家棟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完整的教學體系不斷地向社會輸送人才。高校體育精神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體育精神是從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積淀,整合和提煉出來的。反映高校體育文化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意識總和,是校園人的體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tài)的反映。從1995年《中國體育報》對高學歷的各行業(yè)人員調查表明,有85%的人沒有體育鍛煉習慣和體育鍛煉能力,同時他們比同期人口的壽命短9歲。身體是載知識之車,強健的體魄是服務社會,貢獻國家,實現(xiàn)理想的基礎條件。大學生應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同時在體育教學和訓練中養(yǎng)成敢于拼搏,奮勇向上,尊重對手的意識,為平凡工作崗位做出不平凡工作業(yè)績打下基礎。
(二)有利于特色的體育理論形成
立國以來,教育部就在不斷地籌劃建設社會主義性質的大學。伴隨經濟體制的改革,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逐步形成。但是,教育體制的指導實踐仍存在許多問題。終身體育思想是高校體育教育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它在高校體育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從傳統(tǒng)的傳授體育知識逐漸的向體育意識,精神教育體制轉變,把校園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教育結合起來,不斷完善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性質的校園體育理論體系。
四、體育教學改革貫徹終身體育思想的方法
(一)加大宣傳力度轉變教學模式
大力宣傳體育精神有利于貫徹大學體育教學終身鍛煉教育方針。經濟不斷全球化,科技高速發(fā)展,大學生對知識了解途徑多樣化,大學體育教學應當跟隨時代步伐,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讓大學體育教學信息化和多樣化,幫助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終身體育思想是一種空泛的,沒有具體的知識和模型,因此,學生在理解起來比較乏味,無聊。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如多媒體教學、體育競賽、體育知識講座等不同方式長時間宣傳。通過宣傳讓學生對鍛煉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良好的鍛煉態(tài)度和習慣,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精神飽滿地參加鍛煉,同時,教師也及時進行思想強化,強調體育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二)以多元化教學方式促進大學生體育知識的掌握
校園體育教育任務的個性化和多元化,體育教學方式也隨之多元化、信息化,使大學體育教學更加豐富充滿活力,體育教學目標既強調學生的身體發(fā)展,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力,陶冶情操,保證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學、教育學等不同學科都與體育教學模式結合起來,讓高校體育教學出現(xiàn)新的教學局面。然而,不同教學思想混合往往忽視了體育自身知識的講解,學生對體育基礎知識不熟悉,對體育精神理解產生偏差和歧義。因此,終身體育思想成功實現(xiàn)不只是要注重教學方式多元化,更應該注重讓學生熟練掌握體育知識。
(三)理論結合實踐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思想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終身參與體育鍛煉,良好的鍛煉習慣要經過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因此,體育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讓學生在鍛煉中反復訓練,準確地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同時教師還要經常督促、檢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健康的身體有利于適應社會快速發(fā)展,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把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是老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或是“帶著”學生走向教材,轉化為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學生通過預習來了解教材,在上課時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感受到體育文化活動的趣味性,展示自己的運動才能,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建立終身體育思想。
(四)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協(xié)助大學生建立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教育者、領導者,老師通過自己對體育知識理解和認知講解給學生,同時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和運動技能的要領,從而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老師是主動者,學生被動接受老師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理解,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新課標教學要求老師與學生要建立一種民主,共同學習關系。教師是引領者,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身體健康和運動能力為基點,結合自己所學專業(yè)及未來職業(yè)選擇的特殊需要,考慮所能利用的現(xiàn)有客觀物質條件與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相結合,樹立正確體育觀,建立終身體育思想意識。
關 鍵 詞:農村 留守兒童 體育現(xiàn)狀 影響因素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既有地域性的特殊情況,又有家庭性的特殊情況,可以說是多種情況作用下當今社會的一種特殊產物。所謂的農村留守兒童,屬于農村戶口的家庭,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因各種原因流動到其他地區(qū)生活和工作,孩子留在原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由于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各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教育投入嚴重不平衡,特別是農村地區(qū)。在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的推動下,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為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大多選擇出外去打工并且夫妻二人共同出外打工比較常見。因為經濟原因、戶籍原因等因素,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由此引發(fā)“留守兒童問題”。在國務院下發(fā)的《國家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解決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把單一的傳統(tǒng)教育向全面的時代教育轉變。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安慶市岳西縣毛尖山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主要是毛尖山鄉(xiāng)旭輝小學、毛尖山中心學校(初中)在讀6-18歲的留守兒童。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各種途徑,查閱了與農村留守兒童體育狀況相關的文獻資料10多篇、著作10部。檢索了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各中小學體育經費的使用情況和體育設施分布情況的資料信息,以及農村留守兒童的的體育鍛煉情況和深度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現(xiàn)狀情況。
1.2.2訪談法
在走訪留守兒童家庭的過程中,我們隨機選取了部分家長和孩子,一方面了解所居住地方的體育設施情況和體育活動情況,另一方面了解孩子們所在學校體育教育情況和體育設施情況,了解留守兒童的基本的體育鍛煉現(xiàn)狀。
1.2.3.1問卷調查的設計
在設計問卷調查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問卷調查內容的有效性與內容的涉及面與調查研究的問題特征保持相對一致,針對所涉及的所有問題,咨詢了體育專業(yè)的專家、學者、一線老師的意見,對問卷內容不斷修正更改,最終形成問卷。
1.2.3.2問卷調查的發(fā)放流程
由于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的理解能力有限,調查員在發(fā)放過程中,監(jiān)督并解釋整個問卷調查的過程,及時回收,共發(fā)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為99%。
1.2.3.3數據處理法
通過計算機利用Spssl2.0對回收過來的問卷調查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類,根據研究需要,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科學的整理統(tǒng)計處理。
2 研究結果和分析
2.1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2.1.1人口統(tǒng)計的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中,男、女生留守兒童分別占58%、42%,其中男生比例大于女生,但是女生平均年齡大于男生。樣本年齡主要在6-16歲,其中8-14歲占總人數75%。
2.1.2目前監(jiān)護人基本情況
在調查的樣本中,與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占31.72%,與父親單獨生活在一起的只有14.40%,但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所占比例較大占52.41%。在走訪各個農村留守家庭中發(fā)現(xiàn),絕大多少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沉默寡言,孩子們大多數比較戀母,畏懼父親,在長期家庭教育中得不到足夠的教育,對孩子心理、生理上造成一定影響。
2.1.3家庭經濟情況
由于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也不容樂觀,所以才會出現(xiàn)大量的農村務工人員涌向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把孩子留在家里生活。在調查樣本里,孩子生活費在0―100元之間的竟然高達45%,在100―400元之間的有37.5%,但只有17.5%的孩子生活費可以達到400元以上,由于家庭條件的原因,孩子能購買的體育運動產品也是非常有限的,更別說花錢參與體育鍛煉。
2.2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鍛煉現(xiàn)狀
2.2.1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有92.5%的孩子表示喜歡體育鍛煉,不喜歡體育鍛煉的只占7.5%。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減小壓力和釋放心情、減肥、交更多朋友。這些說明農村留守兒童還是有較強的體育健身鍛煉意識,對體育鍛煉的需求也高于人們的期望值,他們還是希望能夠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
2.2.2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
農村留守兒童是生活在農村地區(qū),而農村地區(qū)地方體育條件有限,而絕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所在地方,常見體育鍛煉器材嚴重缺失;農村留守兒童所在學校體育器材擁有率普遍低于城市周邊地區(qū),體育教育投入量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鍛煉開展的項目影響也是巨大的。通過問卷調查樣本發(fā)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參加體育鍛煉項目前5位分別是跑步、羽毛球、乒乓球 、廣播操、騎自行車。
2.2.3 體育鍛煉的時間與地點選擇
農村留守兒童體育鍛煉時間和地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根據樣本數據,52%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每天鍛煉不超過1個小時(不包括體育課),17%的農村留守兒童可以參與體育鍛煉2個小時左右,只有5%的農村留守兒童每天體育鍛煉時間可以超過3個小時。體育鍛煉的選擇主要集中于學校操場、公園、家里。但是有65%的農村留守兒童體育鍛煉沒有固定鍛煉的地點,23%的農村留守兒童體育鍛煉地點是學校操場,只有極少數人(19%)選擇公園或家里進行體育鍛煉。農村體育健身器材的嚴重缺乏,沒有適合的場地進行體育鍛煉,都影響著留守兒童參與體育鍛煉的質量和時間,阻礙著農村留守兒童的全面成長
2.2.4體育鍛煉的形式
農村留守兒童在農村可以利用的體育鍛煉設施是很少的,都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鍛煉形式單一,枯燥。通過樣本數據統(tǒng)計顯示,78%的農村留守兒童喜歡和朋友一起參加體育鍛煉,13%的農村留守兒童喜歡獨自參加體育鍛煉,只有5%的喜歡和家人一起參加體育鍛煉,這三種形式表明農村留守兒童有較強的朋輩群體觀念和獨自自主觀念。在遇到困難時,52%選擇向朋友們求助,28%選擇向家人親戚求助,只有9%選擇向老師長輩求助,看來農村留守兒童對朋輩的依賴超出了對家人的依賴,這是明顯親情缺失導致這種現(xiàn)象。
2.3農村留守兒童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
2.3.1家庭體育環(huán)境
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體育意識淡薄,特別是其監(jiān)護人是爺爺奶奶或外婆外公,不關心孩子的體育鍛煉,希望孩子把更多時間放在學習上,把體育鍛煉看做一種“無用的行為”,甚至阻止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更別提積極的引導孩子參加體育鍛煉了。由此可知,家庭環(huán)境因素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參加體育鍛煉的根本性原因,尤其家庭經濟情況、監(jiān)護人對體育的態(tài)度等對其有顯著影響。
2.3.2學校體育環(huán)境
學校體育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體育課的教學內容、體育場地、體育器材的配備以及學生的數量等。通過走訪調查得知,安慶岳西縣是安徽省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大多數安慶岳西縣的中小學校,地域偏遠,體育場所簡陋,部分還存在安全隱患,學生多數沉默寡言,造成較差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學生普遍反映部分學校不夠重視體育課的開展,72%認為學校不夠重視體育課的開展,很多學校把體育課當做其他學科的“補習課”私自占用體育課時間。另外68%的人覺得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枯燥,形式單一,不能讓自己盡情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
2.3.3 農學留守兒童自身的因素
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年齡比較小,對體育鍛煉的作用沒有更深的認識 (23%的孩子認為體育太累),體育意識較差。87%的孩子沒有具體體育鍛煉計劃,9%的孩子有體育鍛煉計劃,但是并不能遵守鍛煉 ,只有4%的孩子體育鍛煉有計劃并且遵守下去。大多數孩子沒有體育特長和愛好,而且部分孩子體質比較虛弱,發(fā)育不良,在體育游戲中表現(xiàn)不盡人意,增加他們心理的負擔,嚴重影響了他們的體育行為和體育現(xiàn)狀。
3 結論和建議
3.1 結論
(1)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只有極少數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但農村留守兒童基數大,分布廣,帶給社會一些問題。
(2)家庭經濟情況、父母和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參與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參與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和行為。大多數父母比較支持孩子參加體育鍛煉,隔代管教留守兒童的祖父母因本身教育水平低,沒有能力在學業(yè)、體育鍛煉上提供幫助。
(3)農村地區(qū)的體育設施嚴重缺乏,體育活動內容也較為單一枯燥,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可以選擇的體育項目不多,導致體育項目的選擇出現(xiàn)區(qū)域化、集群化現(xiàn)象。
(4)與性格內向,自卑心理有關,農村留守兒童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在體育活動中,往往比較緊張、怕人,害怕參與競爭[4]。
(5)在農村地區(qū),大多數學校的體育環(huán)境比較差,表現(xiàn)在缺少適合的運動場所、缺少運動器材、缺少專業(yè)的體育指導老師等。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鍛煉重視程度不夠,體育課的開展沒有達到國家教育部門的教學要求。
3.2建議
(1)加大對農村體育基礎設施的投入,特別是運動場地的建設,并給予一定的補助優(yōu)惠政策,鼓勵體育基礎建設走向農村,深入農村。
限制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專有的運動健身場地,在全面健身計劃運動啟動后,城市的很多運動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有效保障。
(2)加強對監(jiān)護人的指導、交流合作,密切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問題。
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不高,體育鍛煉意識淡薄,對于體育鍛煉的功能認識不足,給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帶來許多不良影響和心理壓力。學校應主動承擔點責任,把體育教育延伸到留守兒童家里,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
(3)建立健全的農村地區(qū)體育教育體系,重視學校體育教育的相關問題,保障學校體育教育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幫助孩子正確對待體育鍛煉,參與體育鍛煉。
(4)通過體育鍛煉加強干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長期留守兒童體育教育教師責任制度。
由于長期缺乏親情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容易產生很多不良情緒,這些情緒如果不及時解決,對他們會造成很大傷害。農村體育教師要定期舉辦適合的體育活動、體育賽事,加深他們對體育鍛煉的理解,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同時也擁有一個陽光的心理。
參考文獻:
[1]陳紹艷,胡慶山,楊成.農村學齡期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1,33(1).
[2]高建磊.農村留守兒童課外體育鍛煉特征的調查研究―以廣東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29(1).
[3]任秀安,郭燕.河南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體育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新鄉(xiāng)、焦作地區(qū)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3).
[4]楊榮.體育活動對農村留守兒童品行影響的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2013,27(2).
[5]柳友榮,羅永義,柳泳.農村社區(qū)體育:留守兒童心理成長干預的現(xiàn)實路徑―基于公共治理視域[J].池州學院學報.2013,27 (2).
所獲榮譽:
關鍵詞 青島開發(fā)區(qū) 初三學生 體育鍛煉 現(xiàn)狀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青島開發(fā)區(qū)第三中學,第四中學,第五中學,第七中學四所中學的200名(男生103人,女生97人)初三學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電子文獻檢索查閱相關的課題和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的內容設計問卷,在四所中學的初三學生中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訪談法:到各個學校對教師及部分家長進行訪問。
4.數據統(tǒng)計法:收回問卷中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得出有效的數據。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參加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及認識
1.學生的態(tài)度及認識
中學男、女學生對參加鍛煉的態(tài)度趨一致,他們參加鍛煉的態(tài)度明確,積極性高,其中男生參加頻率稍微比女生高一點。但是仍有3.455%的學生基本不參加體育鍛煉。所以應該對初三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心里狀態(tài)加以正確的引導和調控,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體育,主動、積極的參與到體育當中去。
2.家長的態(tài)度及認識
父母家長的話會直接的影響孩子們的行動,所以家長對自己孩子參加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將直接影響孩子體育鍛煉的參與程度。有70.65%的家長表示積極支持自己的孩子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這是個好的趨勢,使學生真正的達到勞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2.55%的家長對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持的是懷疑的、消極的態(tài)度,這不僅使孩子的學習壓力加大了,更使孩子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壓力增加了。
(二)參加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
1.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雖然男、女生的次數稍有差別,但整體上體育鍛煉的情況還是可喜的,有92%的學生在體育鍛煉頻率上是符合并超出體育鍛煉標準的(每周參加體育鍛煉三到五次)。
2.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
從鍛煉的時間這一數據顯示初三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遠遠達不到國家制定的標準“每天鍛煉一小時”,究其主要的原因還是初三學生的升學壓力大,課程緊張,沒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去,要達到國家的規(guī)定還要繼續(xù)正確的認識并合理的安排時間去實踐于體育。
3.參加體育鍛煉的形式
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形式上顯示出明顯的集中性,鍛煉形式的這種趨勢,一方面反映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一個同學的相互交往,溝通感情,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機會,另一方面說明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強烈,能夠積極的參加集體的活動,在活動中能感到集體的力量和集體的溫暖。當然這樣的選擇與一些體育集體運動項目有關,更增進了集體的凝聚力。
4.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
初三學生對體育項目的選擇上呈現(xiàn)多樣性分布,學生喜愛體育運動項目興趣廣泛,并符合這個年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由于這個時期的男女生處于青春期的發(fā)育階段,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使得男女生們在選擇體育鍛煉的項目上也還是有區(qū)別,男生以對抗性,高沖擊性的項目為主,而女生以較為柔和的項目為主。在此階段學生的世界觀基本形成,具有了自己的見解,對體育的價值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他們對體育項目具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三)影響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
1.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不清
影響初三學生體育鍛煉的一個因素就是不能正確的認識體育鍛煉不能正確的去理解體育與健康,學校在這方面的課程也很少,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們對體育與健康的最初的認識。
2.場地環(huán)境的影響
隨著我國普及義務教育和初中的擴招,大量的學生進入到初中,但是體育設施卻沒有得到相應補充,直接的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
3.鍛煉意識缺乏的影響
問卷顯示周末學生的時間安排有42.5%的學生選擇的是學習,看電視、玩電腦分別為19.5%和20%,而選擇體育鍛煉的卻只有8%,說明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是很缺乏的。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這次的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開發(fā)區(qū)初三學生體育鍛煉的目標正確,但是還存在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是被動的。學生喜愛的鍛煉項目以球類和傳統(tǒng)的田徑為主,中考考試項目的受歡迎度也在此時期有所增加。
(二)建議
1.各級政府行動起來,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各級的教育行政部門應該行動起來,地方的各級學校、單位認真的執(zhí)行下發(fā)的文件和規(guī)章制度,切實的減輕學生的壓力,讓學生有空余的時間來自我支配;繼續(xù)加強對體育鍛煉的宣傳工作,加強學生們的體育鍛煉意識。
2.政府加大經費的投入
地區(qū)的政府、教育機構應該強學校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的建設和管理,從基本上改變學生鍛煉的環(huán)境,使更多的學生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
3.學校加強體育教育及管理方面的建設
學校應該端正辦學思想,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在體育課上教師應該合理的安排時間和節(jié)奏,并且應該有針對性的給學生安排適量的運動。
4.加強學校和家長的聯(lián)系
家長應該積極的和學校、老師進行密切的聯(lián)系,應該和孩子們一起重視體育鍛煉,正確認識中考體育加分,鼓勵他們加強鍛煉,去重新的正確的認識體育,樹立終身體育觀。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體育 終身體育 高校 培養(yǎng)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及經濟、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教育水平不斷的提高,體育活動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體育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它的含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學校普通體育課的界限,隨著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貫徹實施,對高校體育的要求更高了。從終身體育的角度來說,學校體育不僅要著眼于學生在學校期間體質的健康發(fā)展,促進身心全面的發(fā)展更要面向社會、面向未來,使近期和長遠發(fā)展結合,在學校階段與走向社會結合,增強體質與提高獨立鍛煉能力接軌。培養(yǎng)大學生對體育的參與意識,加強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其終身受益。
1 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終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由法國教育家保羅?郎格朗最早提出的。20世紀70年代后,終身教育思想幾乎在世界范圍內傳播。終身教育思想對世界許多國家的教育、教學改革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終身體育思想是伴隨著保羅?郎格朗提出的終身教育思想形成發(fā)展起來的。
1.1 關于“終身體育”、“終身體育鍛煉”的概念
終身體育是指人們在一身中所受到的各種體育教育與培養(yǎng)的總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到結束的一身中,學習與參加的體育鍛煉活動,使終身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真正成為人一生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以體育的體系化、整體化為目標,在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與體育活動的實踐過程。
終身體育鍛煉是指每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貫穿一生的參與體育學習與體育鍛煉活動的過程。
1.2 高校體育教學對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yǎng)
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人們逐漸意識到應發(fā)揮學校體育的長遠效益,不僅著眼當前課堂、單元、學期的教學任務,而且還要放眼于學生的未來以致一生的體育學習效應。人的一生在成長過程中,如果離開了體育就不能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學校體育要為終身體育鍛煉、自我體育意識的樹立打下良好的基礎,把教學目標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上,教會學生了解自身的身體結構、功能及變化規(guī)律,掌握不同條件和不同年齡階段堅持自我鍛煉的方法和重點。對于部分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學生有必要組織一些帶有主動性或強制性的體育活動,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和自我體育意識,成為一生堅持不懈地參與體育學習與體育鍛煉的人。
2 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使其養(yǎng)成規(guī)律性鍛煉的習慣
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在實踐中產生的意識傾向,有了興趣愛好就會主動去參與、去探索、去追求。因此,運動興趣的養(yǎng)成是堅持鍛煉的一個主要因素,要想使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愛好,培養(yǎng)規(guī)律性鍛煉習慣,教師應在教學中使教材項目適應學生身心特點,采用各種教學方法誘導學生主動練習,注重課堂組織形式多樣化,力求生動活潑,教法手段靈活多樣,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要全方位進行改革,并與未來社會體育接軌,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發(fā)主動地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體育習慣是在參與體育活動中長時間逐漸形成的一種不易改變的行為。規(guī)律性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貴在堅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增強體質、鍛煉意識、調節(jié)情緒、娛樂身心的效果,經過有目的的刻苦鍛煉,讓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對體育的興趣,活動更大的信心,養(yǎng)成規(guī)律性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3 強化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
強化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是為了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科學性的認識,認識提高了,才能轉化為自覺行動、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理論知識的內容應突出針對性、指導性和實用性,要以終身受益的體育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某一個項目動作的起因,發(fā)展過程,練習方法,練習手段及對自身的鍛煉價值都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有效的科學鍛煉賦予學生以健康為主,歡樂為輔的滿足感,其目的是把學生不愿鍛煉和不會鍛煉等不良現(xiàn)象拋掉,把理解知識和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達到畢業(yè)后能迅速的適應工作、生活,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和選擇鍛煉方法和手段,這樣才能把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yǎng)起來。
4 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人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品質,是人自覺的、有目的地支配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既定目標的心理過程,在意志的驅使下,人的內驅力會激勵人去克服困難或抑制不舍的“情”與“理”的行為。因此,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對學生適應未來的挑戰(zhàn)有著深遠的意義。意志的個體差異是非常顯著的,有的學生意志堅強,有的學生則意志薄弱,這種差異在意志品質上是有著重要的體現(xiàn)。那么終身體育是貫穿在其一生的時時刻刻。體育又是一個自我挑戰(zhàn)、自我鍛煉、自我完善的過程,如果不是自愿的,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在教學中要以鼓勵為主,以意志堅強的同學為榜樣,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去克服自身的惰性,挑戰(zhàn)自我學習的耐性,才能戰(zhàn)勝各種困難,達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終身體育是現(xiàn)代體育的一個發(fā)展方向,也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一個前沿陣地。高校體育教育是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興趣,是時代的要求,是未來的需要。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應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拓展體育目標,以學生終身受益為出發(fā)點,立足現(xiàn)實,面向未來。
參考文獻:
[1]王守文.關于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