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效課堂學習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認真研究教材的編排思路和意圖
部分教師往往忽視這一點,隨意上課,違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的有效實施依賴于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與對文本潛價值的開發(fā),教材廣度和深度的挖掘與組織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敗。因此,拿到教材時,教師首先要熟讀教材,了解教材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讓教材內容在我們腦海中形成一張井然有序的知識網,即對教材內容了如指掌。其次從縱向和橫向挖掘教材,縱向看在小學階段教材最難、最深達到什么程度;橫向看由一個知識點拓展變化,映射出幾種不同的類型題,即對教材有縱橫交錯的處理和認識。
二、合理地選擇學習材料
課堂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如何通過有限的學習時間達到有效甚至高效的學習成效,這就意味著學習材料不可過多,過多則泛,不能深入地挖掘隱藏其中的內涵,也不能過寬、過少,呈現的學習材料應該是屬于知識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解決烙餅中的數學問題,題目要求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鐘,一張一張地烙太費時間了,怎樣烙比較合理?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要讓學生憑空想象,可能個別學生想不出來,但又不能把鍋、餅子搬到課堂上來,可以讓學生做三個圓片,寫上正反面,三四人一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演示,這樣利于學生學習的探究和思維的開放,問題迎刃而解,使學生構建了數學問題的模型。
三、有效地組織學習材料
學習材料是教學的一種手段。如何通過學習材料的組織與深挖更好地為教學內容服務,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呢?這就要求教師把導入、新授、練習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得恰如其分。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引發(fā)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挖掘活動過程,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效的學習活動過程,它包括了課堂教學的師生雙邊活動有計劃、有目的、有效地進行。在學習材料的有效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將一些抽象的、枯燥的學習材料通過游戲、猜謎、故事等形式展示出來,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與能力。
關鍵詞:教學實施;高效課堂;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2-0171-01
一、實現生活化的數學教學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主要途徑之一。生活化的數學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學習材料生活化。學習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將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建構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般應用題時,我這樣教學:第一步讓學生描述學校門口道路環(huán)境狀況;第二步在學生的描述中中選擇出一條“為綠化道路環(huán)境,在校外公路栽種樹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第三步讓學生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第四步揭示“這批樹木的成活率是98%。”從而提問“成活率”和“98%”的含義,讓同學們先思考交流討論。這樣,把教學根植于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有價值的案例,從而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2.提供實踐情境。在教學“元、角、分”時,我創(chuàng)設了商場情景,讓學生實踐體驗,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認識,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計算,同時還學習了售貨員與顧客之間的禮儀,讓課堂煥發(fā)出了生機活力。
3.解決現實問題。學習數學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了解知識的價值,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例如,在講授“利息”的知識點后,我安排了課外作業(yè):“自己做一次小小會計員”。讓學生去銀行了解現在的利率,然后讓他們把積攢的零用錢存起來,怎樣存最合算?這樣的作業(yè)學生極有興趣。在這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計算、反復比較的實踐中,學生對利率、利息這一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
二、讓課堂教學充盈活力
高效課堂首先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要求課堂提供給學生順利成長與發(fā)展的土壤,要求教師的教學以學生個性發(fā)展為中心,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最終讓課堂成為師生生命的綠洲。
1.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維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币虼?,課堂教學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學生發(fā)展。在教學《倒數》一課時,為了使學生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讓學生占有足夠的思考時間,享有廣闊的思維空間,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這樣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自學課本,思考你學到了什么。二是小組交流學習所得。三是教師提問:說說倒數的意義?怎么要求一個數的倒數?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表達欲望,“用這個數去除1?!薄敖粨Q分子、分母的位置?!蔽翼槃菀龑В姆N方法更簡單?四是出示習題,讓學生通過習題驗證學習成果。我設計了求1的倒數,求0的倒數的練習,在學生的辯論中將課堂教學推向了。在教學8加幾的例題“8+9”時:我未作任何暗示,先讓學生嘗試著做。一部分學生按照8加幾的計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一部分學生卻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維定勢,認為8比9小,分8比較簡便,于是他們把8分成1和7,9加1得10,10再加7得17。這樣引導學生發(fā)現學習、探究學習,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習內容,而且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發(fā)展空間。
2.巧用評價的激勵效益。有效評價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有力保障。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關注學生成長和進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是注重激勵性評價。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而培養(yǎng)興趣的重要途徑就是“激勵”。在教學中,教師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激勵性評價手段,通過豐富多彩的評價,給予學生適時、適當的鼓勵、表揚、贊許。課堂上教師要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用趣味的語言點撥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內心深處形成一股強大的心理推動力,進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
留心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現在的數學課堂學生動手操作多了,課堂教學形式不斷增多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了……然而,我們從細處觀察,就會發(fā)現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教師的提問不能切中要害,學生的討論流于形式,知識的形成多是灌輸……這些應引起我們深思:有效教學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非取決于教師教的內容多和教學占的時間多,也不能簡單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或“教得認真”。
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應從細處入手,打磨每個教學細節(jié)。那么,如何把握教學細節(jié)呢?下面,筆者結合“條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二、實踐與思考
案例1:有效源于材料選擇中的細節(jié)
師:同學們,花式籃球是我們學校的體育特色項目。老師從學校體育組拿到了一份資料,請看大屏幕。
出示:濱海縣實驗小學三至六年級參加“花式籃球”隊人數統(tǒng)計表
師: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你能知道什么?
……
思考:課本給我們提供了有效的、生動的學習材料,但這些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精心準備一些學習材料。教師要考慮所選的材料是否有價值、有效果,是否是學生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是否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習新知服務。教師應避免隨意選擇那些目的不明,無須動腦,超越實際,缺乏條理的材料。上述教學中,課始,教師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不是隨意地選擇學習材料,而是把握材料的細節(jié),從學校的優(yōu)勢體育項目引入條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由此引入新課的教學,讓學生立即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2:有效源于知識形成中的細節(jié)
師:在條形統(tǒng)計圖的下面有一條水平的射線,叫橫軸。如果橫軸下面什么都不寫,你能知道橫軸表示什么嗎?
師:橫軸的下方用來表示什么呢?(統(tǒng)計的項目)。
師:我們這幅圖,橫軸統(tǒng)計的項目是什么?(各個年級)
師:與橫軸相垂直的射線叫縱軸。在縱軸旁邊有一組數據,你覺得這組數據的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等分成若干個小格,每一小格表示相等的數量)
……
思考: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還要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上述教學中,在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的橫軸、縱軸時,如果教師直接向學生介紹,學生可能也會知道橫軸和縱軸,但他們不會從深層次去理解橫軸和縱軸的意義。讓學生深入探索,知道條形統(tǒng)計圖橫軸和縱軸的作用,以及為什么要在橫軸的下面寫上統(tǒng)計的年級,為什么在縱軸的左邊寫上數據,這正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這樣的學習過程是厚實的、必要的,而且是學生主體積極參與的需求。
案例3:有效源于溝通聯系中的細節(jié)
師:21世紀可以說是一個信息時代,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數據,我們在電視、互聯網等隨處可見統(tǒng)計圖。(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統(tǒng)計圖)有人說我們進入了“讀圖時代”,為了更好地生活在“讀圖時代”,我們就要學會讀懂圖。下面,請看這幅圖。(出示“濱海縣實驗小學各年級會旋球人數統(tǒng)計圖”)
……
思考:上述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fā),將新知與學生的已有經驗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條形統(tǒng)計圖并不陌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堂教學中,找準溝通新舊知識聯系的關鍵點,準確把握溝通聯系中的細節(jié),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以外,數學教學不僅承載著傳授知識的使命,更應負起育人的責任。留心大師們的課堂教學,不難發(fā)現他們在課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是激勵和啟發(fā),更多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上述教學中,教師利用學校現有資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溝通了教書與育人的聯系,使教書與育人相輔相成。
三、結論
一、提供典型的學習材料
在數學課堂中,要想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教師就應重視引導學生感受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讓學生在質疑、猜想、驗證的過程中,形成知識大概。而給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很重要,提供全面又典型的學習材料,可以為學生大膽猜想提供思維的橋梁。
如“可能性”教學中,每個小組的學習材料各不相同:9個紅球1個白球、9個白球1個紅球、10個白球、10個紅球、5個紅球5個白球。讓學生通過分組摸球的游戲完成下表。
針對完成的表格,比較后讓學生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感悟可能性的有和無、大和小,在說的過程中發(fā)揮想象,展開猜測,發(fā)展思維能力,再通過觀察箱子里紅球、白球的個數驗證自己的猜想,感受到數學思考的樂趣。
二、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具備發(fā)現以及挖掘生活中數學材料的能力,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如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用攝像機拍錄了一個生活場景:我去超市買了三瓶可樂,我喝了一瓶的,一個學生喝了一瓶的,另一個學生喝了一瓶的。請同學們猜一猜,我們三個誰喝得多?同時用電腦演示三瓶可樂被喝去的過程。通過類似的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提供選擇性的學習材料
教學中除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還要因材施教,從而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處處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結合學生的特點,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在已有基礎上得到進步。
例如,在教學“十幾減9”時,依據教材,教師一般是組織學生通過學具操作,以具體實物的活動為起點,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但是用什么材料操作,怎樣操作才能讓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并且掌握知識,實現算法多樣化呢?我在備課時,想到了三個方法。想法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選擇學具進行操作。想法二:讓學生先拿出1捆小棒(10根)和3根小棒,再拿掉其中的9根。想法三:教師印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有10個方格的盒子圖片,要求學生在盒子的每個方格中放1個圓片,在盒子外面放3個圓片,再拿掉其中的9個圓片。經過仔細的斟酌、演示,感覺想法一讓學生自由操作,隨意性較大,影響課堂實效;想法二,絕大多數學生會先拿掉3根,再打開一捆后拿掉6根,這樣操作不利于“十幾減9”的教學;想法三,學生的拿法可能是多樣的,直觀操作步驟與抽象的算法之間更具有同構性。因此,想法三最好。于是我選擇了按想法三進行執(zhí)教。實際教學中,學生有的先從盒子中拿掉9個,也有的先拿掉3個再拿掉6個等等,各種情況都出現。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操作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最后出示靜態(tài)的圖示及抽象的圖式。這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了一次“動作操作——表象操作——符號操作”的過程,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的實物到算式的“形式化”的過程,以及從算式返回到實物解釋的過程,這樣選擇材料才是有效的。
四、提供遞進式的學習材料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數學認知過程,也就是要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結構轉變成為學生自己所有的認知結構的過程。給學生提供了遞進式的學習材料后,就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從而掌握數學知識,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比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原有的知識能力的基礎上,試著改進材料,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在一步步解決大家的問題時,感悟乘法口訣。
1.提供材料
教師出示一幅圖,請學生觀察,并回答相關問題。(學生回答出蘋果有18個,草莓27個,橘子36個)
師:這些數量你是怎么得到的?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這時有的學生是數出來的,有的學生是用加法算的,也有的學生直接用乘法計算)
2.提出問題
師:那你還能根據這幅圖提出其他問題嗎?小組之間相互說一說。(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的討論)
這時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草莓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個?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等等。
3.解決問題
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慢慢地歸納出“9的乘法口訣”。
關鍵詞:數學;學習過程;學習材料;體驗活動;猜想驗證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9-0076-01
數學教學,不僅是傳授給學生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教學實踐,主要從以下四方面入手,探索數學課堂高效教學的實現路徑。
一、提供學習材料,引領學生親近數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能激發(fā)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一方面可以是學生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感受到的客觀現實,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學生在學習中思考或操作層面的思維所得。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提供給學生的學習材料,要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親近數學,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圓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基于學生的學情,教師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實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實物進而揭示出圓的特征,讓學生感受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再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圓規(guī)等方式畫圓。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對學習材料的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掌握圓的基本特征。
二、創(chuàng)設體驗活動,引導學生感悟數學
知識是由個體通過其心理結構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構建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它的本質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活動的過程,是學生和教師共同活動的生命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學習活動中不斷探索、積累、感悟、操作、經歷、體驗而形成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體驗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交流、應用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感受數學及數學的力量。比如,教學“圓柱表面積計算”時,教師結合具體情境,先引導學生通過將圓柱商品的商標紙剪開,發(fā)現圓柱側面展開是個長方形,得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接著引導學生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出圓柱表面的展開圖,研究出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學生的體驗活動始終伴隨著有效的數學思考展開,操作與思維相互交織、融合和促進,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歸納出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發(fā)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這樣做,既引導學生感悟、理解了數學知識,又體會了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組織猜想驗證,激發(fā)學生探究數學
數學猜想是數學研究的一個科學方法,是數學發(fā)展的一種重要形式。猜想的過程實際是經歷了發(fā)現,而發(fā)現是令人驚喜的,讓學生圍繞發(fā)現和猜想進行驗證,學生就會在探究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鼓勵學生大膽合理猜想,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品質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合作、交流,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和學習的成功感。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組織學生猜想: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在這里,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為依托,并滲透了數學思想和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建立猜想、實際操作、觀察發(fā)現、抽象公式”的過程,既使學生理解了公式的來龍去脈,鍛煉了數學推理能力,又使學生學會了由建立猜想到實驗驗證以及歸納總結的數學方法。
四、重視知識應用,讓學生喜愛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數學角度出發(fā)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比如,教學“校園的綠化面積”時,教師設計“想想算算”“量量算算”“畫畫算算”等活動,讓學生到校園中實踐,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合作與交流等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方面,引導學生用割、補的方法將組合圖形轉化成兩個基本圖形,從而求出面積。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對組合圖形進行分解、組合,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五、結束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遵循學生在新知探究過程中所呈現的認知特點和現實,立足學生學習材料的選擇,創(chuàng)設好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活動,組織好探究活動中的猜想驗證,重視好知識的應用。這樣,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品質就會在學習中得以生成,智慧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尚志,胡鳳娟,張丹,等.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探索[J].江蘇教育,2011(07).
作者:施秀程
要使思品高效課堂更好的實施好,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學習的快樂,老師在課堂中得到解放,使在45分鐘收到更大的收效,我認為,作為我們思品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思想中重視,及時轉變教育觀念
我們的思品教學,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造成我們老師思品教學中,教師處于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造成了學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對立,這種狀態(tài)下的思品課教學,事倍功半,新課程體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傳統(tǒng)思品課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和身心發(fā)展的。
二、積極學習思品高效課堂有關教育理論
高效課堂的實施需要強大的教育理論支持。所以在思品高效課堂的實施,實施效果怎么樣,我們思品教師必須先進行對高校課堂教育理論的學習,例如,要學習《高效課堂22條》,學校發(fā)的高效課堂學習材料,以及網絡上相關思品高效課堂模式,思品高效課堂措施,高效課堂是始終注意的問題,學習了相關教育理論,才能更好的為實施高效課堂提供理論支持,同時為實施高效課堂指明方向。
三、運用多種手段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人們常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作為教師,一個很重要的責任是使每個學生都能成才,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特點,揚長避短。教師應關心、了解每一個學生,清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等方面的特點以及家庭環(huán)境、社會關系、生活條件等具體情況,盡量多尋找機會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個性,不使一個學生落伍,不使每一塊心靈的田園荒蕪。
1.在思品課堂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身思品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學生對思品課還有一點小小的偏見,認為是小科、副科,不重視,枯燥無味,這樣在學習中針對這一現象,在教學中根據新課程標準貫徹“三貼近原則”,即選材符合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讓學生感到思品與自己很近,與自己緊密相連。
2.思品課堂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行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8-148-02
現代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從更本上就是不斷追求教學效率的活動,面對知識爆炸的時代背景,學校不可避免的要回答如下問題:學校教育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兒童的認識可能性,如何為兒童自覺而牢固地掌握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整套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中的最優(yōu)化是指“從一定標準來看是最好的”,這里的標準有兩個:一是教學效果,每位學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務,在指定時間內在教養(yǎng)、教育、發(fā)展三個方面獲得最可能的水平;二是時間消耗,學生和教師應遵守學校為學生和相應指示所規(guī)定的課堂教學和家庭作業(yè)的時間定額。最優(yōu)化教學就是教養(yǎng)、教育和學生發(fā)展方面保證達到當時條件下盡可能大的成效,而師生用于課堂教學和課外作業(yè)的時間又不超過學校為學生所規(guī)定的標準。在當今教學實踐中有重要影響的構建主義從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高度來闡述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強調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教育教學培養(yǎng)人才的核心在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追求教學效率是各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更本目標,也是各種教學流派不斷探索和倡導的理念和策略,可以說追求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對課堂教學價值的追求。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然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追求高效課堂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教育質量是一切教育活動的生命線,衡量我國的教育質量水平就是看學生的素質是否得到了全面發(fā)展和提高,是否生動活潑地主動發(fā)展,有無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應條件,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fā)展。
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學校能否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質量能否得到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是關鍵。課堂教學活動是有領導的學習活動,他的更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盡可能高速地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不但要讓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還要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快速高效地發(fā)展。教學追求效率就要努力使師生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努力等投入或教學所耗而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所得。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即教學方式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內容,靈活多樣。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從基本的課堂教學改革入手,通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整體提高教育質量。
其次是減輕師生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師生教學負擔過重是當前教學中普遍而又突出的一個問題。“教師教的苦,學生學得累”是普遍反映。引發(fā)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除了外在因素外,還與很多教師自身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慣性、低效的時間管理、粗劣的學習品質有很大關系。減輕教師工作負擔,除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及其教材、教法的不斷熟悉等外在環(huán)境因素進一步改善外,改變教師思維方式和工作慣性,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不但降低了學習的效率還造成了學生嚴重的厭學問題,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學生負擔屢減不輕的主要原因:一是在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引導下,題海戰(zhàn)術、加班加點所至;二是由于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搞“填鴨式”教學。因此,在深化課堂改革、調整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革考試方式的同時,必須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師教學方式,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就成為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再次是教師轉變概念正確處理課堂教學中若干關系的需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教師除了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理念和政策外,重要的是要處理好教學中的幾個重要關系: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講授教學與探究教學的關系;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知識、技能授受與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課堂氣氛活躍于嚴格要求的關系;集體教學與個別輔導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由于不能正確處理這些關系,造成了教學效率的低下。
二、高效課堂中的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代表了當今我國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教師從事教學的方向和依據,教師應站在新課程的制高點,在教學中要以這些新理念做指導。作為現代的高效課堂,這些理念必須得以體現。
1、從“教知識”到“教發(fā)展”
教師職責不是單純的“經”的 傳授,更主要的是實現以人的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作為教師要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2、從“講授成功”到“學習成功”
教學的更本任務是教學生“學”,要堅持“以學定教”。課堂教學中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心向,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最有效的發(fā)揮學生的智能。
3、從“重知識”到“重情感”
課堂教學就是一個小社會,是師生交流的場所,同樣需要人情、友情、親情的溫暖。這種情要通過教師來表達,課堂上教師對于“知”與“情”的處理得當,學生不僅在課堂中學會、會學,而且還會愛學、樂學。
4、從“重記憶”到“重思維”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是一個人聰明才智的標志,教師在教授任何一節(jié)課時,都應該把思維訓練作為重點內容來體現。
三、新理念下的高效課堂的關鍵課堂教學行為
一堂有效的課堂必然遵循著必然的教學規(guī)律,我們都說行為決定結果,課堂也是如此。一節(jié)高效的有水平的課堂,必然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的關鍵性的課堂教學行為,這些行為直接或間接的決定和影響著課堂效率??傮w來說,一節(jié)高效課堂應該具有以下五個關鍵性的課堂教學行為。
1、授課清晰
在授課清晰程度上不同的教師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清晰授課要求教師都能清晰而直接地與學生交流,不能跑題, 他們所表達的一切符合學生的理解水平, 或者其講話的方式能夠更好的呈現所要表達的內容。如果將教學內容清晰呈現, 呈現材料就可以少花時間,學生就很快正確地回答你的問題, 這樣就有更多時間用于其他內容教學。清晰的教學是一個多元活動行為,要綜合多種認知行為, 譬如內容組織、教師對課文的熟悉以及授課策略選擇等。
2、教學多元化
該關鍵行為要求多元而靈活地呈現教學內容。讓教學活動豐富多彩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問題,在課堂上可以提出各種不同類型并附有意義的問題,將這些問題與課堂節(jié)奏和教學內容系列結合起來,就可以產生出富有意義的多元化教學。教師需要掌握提問的藝術,要做好課堂提問的準備、程序、技巧和處理。教師能夠區(qū)分出問題的類型,包括記憶性問題、思考性問題、探索性問題或發(fā)散性問題。多元教學最為明顯的是: 對學習材料、設備、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間等的運用。教室里一草一木都會成為多元教學的對象,如物質的質地、多樣的視覺效果都能增加教學的多樣性,多元化教學與學生的綜合素質相關。
3、目標導向
目標導向要求把多少課堂時間用于教授教學任務規(guī)定的學術性問題。教師用于教授特定目標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也就越多。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授課、提問占用了多少時間 ? 激勵學生討論、獨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時間 ?組織教學占用多少時間?學生做好學習準備用了多少時間 ?評估學生行為用了多少時間 ?對這些問題的評估目的是看教師向學生呈現了多少內容和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和能力,而不是在程序性操作上用了多少時間。每一位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都需要學生做好學習準備,讓他們在教學中享受學習。教師把大多數時間分配在教授切題的內容,他的學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集中于思維內容,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那么這個課堂上的學生的成功率就能更高。同時,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師非常熟悉一些題目,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在“為考而教”, 確切地說,他們的課堂教學與教學目標、課程要求是相匹配的。
4、注重學習過程
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就是要重視學生學習、積累的過程;注重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對過程與方法的高度重視;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應該為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 去學習那些將要評價的材料。學生實際投入學習材料的時間與教師教授某個專題的時間不同。在這段時間里學生真的在學習, 忙于教學材料并從教師提供的活動中受益。
5、確保學生成功率
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教師課堂教學追求的最終目標,它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掌握問題處理方法的比率。呈現給學生的材料難易程度會成為影響目標導向和學生投入研究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師的目標導向和學生投入時間與學生成功率密切相關。對那些能帶來高成功率的目標任務普通學生會花更多時間。他們的成就感會更高, 記憶力會更好, 對學習的態(tài)度也更加積極。
這五種關鍵教學行為對于有效課堂教學至關重要,是高效課堂的標志。對于“什么是有效教師”是沒有簡單答案的, 要使教學有效, 必須精心安排許多行為, 形成特定行為模式。要成功有效地在教學課堂上實施這五種關鍵教學行為,還必須同時使用許多輔助的教學行為。
參考文獻
[1] 和學新.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M].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2] 劉克蘭. 現代教學論 [M].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3] 杜文平. 關于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工作量的調查與分析[J].中小學管理,2006 3
[4] 扈中平. 對我國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辯證分析[J]. 課程教材教法,2004(5).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先學后教”
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一個積極的構建知識,投入的參與,進入狀態(tài)的過程。初中英語“先學后教”模式中的“先學”,并不是讓學生無目標的隨便“學”,教師一定要先設計好前置學習單,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通過問題的形式進行必要的引導,要讓學生在好奇心的引導下帶著問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學習完指定的內容。在前置學習作業(yè)中,我們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有針對性的設計貼近學生的問題,要分層次的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后教”,這是在學生自我學習、探究之后教師對于學生仍然不能理解的部分進行的互動式學習?!跋葘W后教”改變了以往“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的課堂模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體,將傳統(tǒng)的師生“問答”變成師生之間的“對話”。
“先學后教”的開始階段建議教師還是要精心準備前置學習作業(yè),以便引導學生更好的有目標的自學。而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則可以進行課堂中的“先學后教”。
“先學后教”,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其實都應該要有充分的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以課堂訓練為主線,把課堂分為三個階段:
一、先學階段
首先,要有興趣導入。新課改以來,在情境導入方面,大家都比較上心。通過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渴望與好奇心,是我們課前一個必備的流程。
其次,要激發(fā)興趣。興趣的本質就是延長的注意力。學生對于學習材料的好奇心和渴望,會讓他擁有一定的注意力,我們在先學階段就要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的注意力持續(xù)下去,這樣學生就會越來越有興趣。
再次,要進行目標引導。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我們調動起來后,我們要及時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以便學生自學探究。
最后,要組織好學生的學習互動。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對學習材料的閱讀后,可以組織學生與partners進行相關的分組討論(group work),學習小組以四人小組為主,討論文本的結構、大致意思、學習過程中碰到的生詞、詞組和不好理解的句子。學生還可以對于討論之后仍然不能理解的內容設計成為問題。可以求助于其他學習小組,也可以求助于老師。
先學階段,教師的引導主要是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相關練習的指導,可以事先布置好前置學習作業(yè),也可以懸掛小黑板,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目的就是讓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持續(xù)下去,進而變成他的學習興趣。
二、后教階段
首先,要盡量讓學生“教”。在四人學習小組中,做好好中差的合理搭配,就可以讓學習基礎好的“教”基礎差的?!敖獭逼鋵嵰彩且环N“學”,在教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更加鞏固。因此,要盡可能的調動學生“教”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要精講。在學生積極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對于一些細節(jié)可以補充講解。這里,仍然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能夠通過工具書自主建構的知識系統(tǒng),指導學生做好知識整合。如,新的單詞的用法、英語詞組的搭配和用法、相關句型的用法、精彩詞句的背誦等,讓學生自己整合,教師可以適時給予補充總結。這里,有些知識的融會貫通也是需要教師通過自己的精講才能達成。
最后,引導學生“學”?!敖獭笔菫椤皩W”服務的,這是我們教師始終必須明確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只是手段,引導學生“學”才是目的和歸宿。因此,教師的講授一般不要超過15分鐘,而且,在講授中也要引導學生“學”,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三、訓練階段
首先,要給學生單獨訓練的機會?,F在,我們的教學常常是不給學生單獨思考的機會,這樣就使“先學后教”流于形式。單獨訓練是引導學生自我提問、自我質疑、自我探究、自我總結的好機會,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其次,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訓練。教師要組織學生圍繞所學內容進行相互檢測活動。這種分組訓練也可以穿插于“教”與“學”過程中,以便學生學以致用的當堂訓練和當場掌握。同時,有利于教師及時得到學習情況的反饋。
再次,進行教師設計的課堂檢測。教師要根據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的掌握情況,在備課組和教研組的合作下,編寫好課堂檢測練習。這樣的練習,不僅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富有層次性、針對性,而且能夠接地氣,因而能夠達到訓練效果。
最后,引導學生做好角色扮演。Role play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再現,讓學生對學習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這里,也可以要求學生復述學習內容,還可以要求學生對于文本的思想感情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升華。在角色扮演或者復述過程中,學生要盡可能的自己歸納新的單詞、詞組、句型表達等,學會自己總結學習材料。
總之,“教”是手段,“學”是目的和歸宿。“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學”就成為我們“先學后教”模式的關鍵。“先學后教”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我們一定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真正做到“教”為“學”服務,“教”為“學”鋪路,使我們的英語教學真正走入學生的心里,使我們學生的“學”真正有效、高效、優(yōu)效!
參考文獻:
[1]何遠洋.農村初中英語“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3.07.18.
[2]劉潔.“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5.09.15.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痹谛W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只有在數學課堂上學會質疑,才能有效地進行深入的數學思考,開展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活動。但是,現在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針對數學學習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導致了課堂上學生數學學習的被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發(fā)揮。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疑惑情境,激發(fā)質疑欲望
實施新課程以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來輔助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成了一大熱點問題,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教師自己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數學問題進行相應的數學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還是不能夠得到有效發(fā)揮的。教學情境是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特殊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疑惑性的情境,學生在疑惑性的情境中,才會產生質疑的欲望。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龜兔賽跑”的情境。在大屏幕上,先給學生呈現烏龜和兔子比賽的情境圖,烏龜圍繞著邊長是40米的正方形跑道賽跑,兔子圍繞著直徑是40米的圓形跑道賽跑,比賽開始了,烏龜和兔子卻在同一時間內都圍繞著自己的跑道跑了一圈。這一下可把做裁判長的河馬難住了,到底誰是冠軍呢?在這一情境下,有的學生質疑:“要知道誰是冠軍就要知道誰跑的路程多,因為他們花的時間是一樣多的?!庇械膶W生質疑:“正方形的周長是很好計算,那么圓形的周長應該怎么樣計算呢?”就這樣,學生提的問題越來越多,此時,教師再引出“圓的周長”的概念,就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究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的興趣。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利用“龜兔賽跑”的情境有效地激發(fā)起了學生的質疑熱情,課堂上學生在這個問題情境下,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數學問題,并在這一些問題的引領下,能夠有效地產生數學探究的欲望,為高效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深入挖掘教材,找準質疑落點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載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挖掘出適合學生進行質疑的有效落點。
1.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把握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題往往是對一堂課主要內容的提煉與概括,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針對課題進行質疑,以此把握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如,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在給學生出示這一課題以后提問:“看了這一節(jié)課的課題,你們有什么想問的?”學生紛紛紛提問:“圓錐的體積應該怎么求?”“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圓錐的體積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些問題都是很有質量的,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本堂課的數學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2.引導學生在知識易混處質疑,突出數學學習的重點
數學知識之間是存在密切聯系的,而小學生的思維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一些數學知識往往容易混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知識易混處進行質疑,以此突出數學學習的重點。如,教學“互質數”一課時,學生很容易把“互質數”與“質數”混淆起來,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質疑:“質數和互質數有什么不同?主要的區(qū)別在哪里?”此時,再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明確質數是指一個數,是從一個數約數的個數來定義的,而互質數研究的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是基于兩個數的公約數來研究的。這樣,學生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對于這兩個概念就能夠深入理解,從而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巧用課堂等待,留足質疑時間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離不開數學思考的過程,現在,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是一提問數學問題就要求學生回答,從表面上看這樣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學生的學習卻缺乏了數學思考。教學中,教師要巧用課堂等待,為學生留足質疑的時間,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數學課堂開展深入的數學思考。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筆者給每一小組的學生提供了大小不同的圓片、學生尺、棉線等學習材料,然后讓學生利用這一些學習材料進行探究性學習。在給學生呈現這一些學習材料以后,筆者并沒有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方法和步驟,而是先讓他們進行一分鐘的獨立思考,學生想了一會兒后,紛紛質疑:“應該用什么工具來測量這一些圓片的周長呢?”“測量出這一些圓片的周長以后又應該如何去尋找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有了思考的空間,教師就能夠有效地引導他們對圓的周長公式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