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智能時代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能時代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智能時代概念

第1篇: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眾所周知,人類發(fā)展中離不開信息,人們日常生活中同樣也需要收集、存儲、傳輸信息,信息不但能夠改變人類文明,也能夠改變世界。為了滿足信息時代的需求,傳統(tǒng)信息處理技術已經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和改變,智能信息處理主要就是依據非線性系統(tǒng)、不確定現象的方式來模仿生物行為的基礎上構建的信息處理技術。

 

1 智能信息處理中概念圖的應用

 

隨著網絡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也在逐漸提高網絡信息量,處理信息的時候需要更高的要求,以此形成智能化信息處理技術,實際上是一種自動檢索信息,并且深層次處理信息的技術。一般來說這種技術能夠自動科學的對信息進行分類管理,然后對其進行翻譯。語義信息處理技術在目前的發(fā)展過程中主要面對的就是怎樣實現智能化,漢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不同語境中漢語出現多種解釋,想要實現智能化不只是漢字簡單應用的問題,智能設備需要能夠分析人們的語言,并且能夠及時反映人類語言,此時需要設備能夠掌握中國語言的技巧。目前發(fā)展中智能設備不能對人類語言進行充分理解,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辦法,所以在設備中植入語言技巧是有效的方式,此時智能設備能夠了解人類語言,同時也能夠及時回應相關問題。概念圖是知識表示方法中一種比較好的形式,所以,相關專家和學者需要注重研究概念圖,全面提高信息智能化處理的能力,促進信息處理技術的全面發(fā)展。概念圖主要包括連線和節(jié)點兩部分,連線體現不同改變的關系,節(jié)點體現相關概念,不同概念之間具備不相同的關系,不同幾何圖形能夠表示不同關系,利用箭頭來聯系關系和概念,圖1是具體分析情況。

 

主要表示的就是A boy Peter is reading book cerafully。這種表達方式具備一定優(yōu)勢,方便操作,容易理解,能夠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現語義,完全體現概念圖的作用,并且這種方式能夠進行簡化知識、擴充知識、復制等操作。

 

2 概念圖的智能答疑系統(tǒng)

 

概念圖智能信息處理方式是否能夠順利進行應用,此時需要依據專門的檢驗系統(tǒng)來對信息處理技術進行驗證。系統(tǒng)實際上是有機結合兩種技術的CGQAS系統(tǒng),包括JSP和C++,概念圖智能處理系統(tǒng)包括問題理解系統(tǒng)/信息檢索系統(tǒng)/解答系統(tǒng)等三大部分。在機械設備中人們需要詳細的輸入問題,然后統(tǒng)一歸納于不同問題,以便于能夠獲得正確答案。系統(tǒng)運行基本流程為:

 

(1)用戶把問題輸入到系統(tǒng)界面中,然后依據IR-Lab語言技術平臺來預處理問題,自動切分語句,同時也能夠分析句法和標注詞性。

 

(2)依據句法關系、知網Howent以及概念圖關系的規(guī)則來修正句法結果。

 

(3)對用戶問題中的概念關系以及概念進行提取。

 

(4)利用概念圖方式來構建概念關系,并且在概念圖庫中合理存儲數據信息。

 

(5)對上述步驟中的概念進行保存,并且及時提交到搜索引擎,對網頁進行合理下載,最后在概念圖庫中存入概念關系和概念圖。

 

(6)實際操作中匹配資源概念以及查詢概念圖,然后通過查詢結果來排序處理資源文檔,最后為用戶提交查詢的結果。

 

概念圖智能答疑系統(tǒng)一般主要包括F-measure、召回率(Reeall)、準確度(precision)三個評價結果的指標。基本計算公式為,準確度等于系統(tǒng)回答正確的問題數和系統(tǒng)可以回答問題數的比值,召回率實際上就是系統(tǒng)可以回答問題數比上總問題數。也就是Fβ=(β2+1)×P×R/(R×P×β2),一般情況β2為1,召回率和準確度的平均調和數就是F-measure,F-measure=R×P×2/(P+R),基于此實際分析過程中合理選擇480個語句,并且對其進行八種分類,對實驗結果進行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概念圖智能化信息處理系統(tǒng)能夠及時回答地點、人物等相關問題,并且這些問題存在固定答案,因此具備比較高的正確率,但是系統(tǒng)在回答其他方面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極大差距,此時需要相關管理人員不斷創(chuàng)新信息處理技術,以便于能夠保障能夠及時改進以往技術的不足和缺陷,進一步提高概念圖智能化信息處理技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結束語

 

綜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處理技術中已經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未來發(fā)展過程中智能化信息處理技術是必然趨勢,利用計算機來對信息實施智能化處理是應用范圍較廣泛的一種技術。

第2篇: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關鍵詞】智能建筑,綠色建筑,新技術

1 概述

建筑從最初只是用于遮陽避雨和防風御寒的場所,發(fā)展到具有藝術性和多功能性的建筑,再到近代的摩天大樓和今天的智能建筑,這都是時代賦予建筑的烙印,也是不同時代科技水平的反映,并且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足跡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成就。

隨著智能建筑的發(fā)展,其功能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其技術也在不斷成熟和更新。在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同時,智能建筑也將采用高新技術,不斷發(fā)展。這種發(fā)展的特性讓智能建筑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各國、各行業(yè)和研究組織都從各自的角度有對智能建筑的不同定義。我國《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0把智能建筑定義為:“以建筑為平臺,兼?zhèn)浣ㄖO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系統(tǒng),集結構、系統(tǒng)、服務、管理及他們之間的最優(yōu)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huán)境”??梢钥闯鲋悄芙ㄖ且粋€復雜的巨系統(tǒng),它與現代自然科學密切相關的同時,還涉及到社會、人文、經濟和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即智能建筑是一個交叉學科的工程領域,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對世界看法的發(fā)展而不斷得到發(fā)展與充實。

綠色建筑的定義也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都只是從概念上進行的定義,一般來說,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設計、建造、使用中充分考慮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把建筑物與其他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有效滿足各種使用功能的同時,能夠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創(chuàng)造符合環(huán)境保護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間結構。

綠色建筑是當今人類面臨生存環(huán)境日益惡化,追求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營造良好人居環(huán)境的必然選擇。所以,智能建筑的發(fā)展不能只局限于用智能系統(tǒng)控制建筑,而是應該更加關注與自然結合的建筑自控,使其成為綠色建筑體系中的一部分。用智能化來推進綠色建筑的發(fā)展,節(jié)約能源、促進新能源、新技術的應用,從而降低資源消耗和浪費、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這是智能建筑發(fā)展的方向和目的,同時也是綠色建筑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隨著智能建筑的發(fā)展,智能建筑正向著綠色建筑的方向發(fā)展,只不過在國內有時把智能建筑定義成弱電系統(tǒng)與建筑的結合。其實智能建筑就是一個實現綠色建筑總目標的手段或工具,是功能性的。而要完成綠色建筑的總目標,必須要依靠以智能建筑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相關的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建筑設備等樓宇控制的相關技術。沒有相關的支撐技術,綠色建筑的許多功能就實現不了。從這個意義來看,智能建筑就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面,同時具有與人和自然高度和諧、平衡共生的綠色建筑,是更注重經濟效益、安全、環(huán)保和人文關懷的、并且具有時代特征的高技術的綠色建筑。

2 智能建筑與綠色建筑的關系

2.1 智能建筑是以綠色為目的、方向和總綱。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論來看,對于智能建筑而言,綠色是智能建筑發(fā)展的目的、方向和總綱。這就要求在智能建筑的規(guī)劃、設計、開發(fā)、使用和管理中,必須堅持綠色建筑的概念,必須更有效地使用能源、水和其他資源,并且盡量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盡可能地為使用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以最大程度的保護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工作人員的生產力。

2.2 智能是綠色建筑的手段、措施和技術。智能是為了幫助綠色建筑指標的落實,以達到節(jié)約、環(huán)保、生態(tài)的要求。例如可以開發(fā)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常規(guī)能源的消耗;可以實現對氣、水、聲、光環(huán)境的有效調控;可以對各類污染物進行智能化檢測與報警;可以對火災、安全進行技術防范;同時,可以提供各種現代化的信息服務,以達到舒適、安全、高效、便捷的要求。

3 結論

從上面兩點可以看出,智能建筑給綠色建筑提供技術支撐,綠色建筑是智能建筑要達到的目標,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是對現代建筑兩個不同方面的追求。

綜上所述,應該將智能與綠色和二為一,以智能化推進綠色建筑的建設,以綠色理念促進智能建筑的發(fā)展,體現出人類對現代生存環(huán)境在安全舒適、節(jié)約能源和減少污染方面的追求。從長期發(fā)展來看,既可以滿足以人為本,解決建筑和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的需要,又豐富、完善、更新、拓展了傳統(tǒng)建筑的建設。應該把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也就是只有堅持綠色智能建筑的概念,才可能真正地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所以,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效率的提高、技術革命的創(chuàng)新,在建筑中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更高新的后工業(yè)技術,可以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技術等,特別是應該將多種智能、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與新型能源結合起來,形成新型建筑—智能綠色建筑。

參考文獻:

[1]喻李葵. 智能建筑與可持續(xù)發(fā)展[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10年

[2]唐紅.基于智能建筑與綠色建筑柔性融合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5)

[3]符長青.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的融合發(fā)展[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 2012,(7)

第3篇: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券商研報狂推+資金認可=超強爆發(fā)”成為最近以來流行的模式炒作,窄帶物聯網產業(yè)鏈成為券商抱團炒作的又一個佳作。

NB-IOT橫空出世,引爆窄帶物聯網投資熱。首先,從事件驅動因素分析,物聯網標準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正式獲得國際組織3GPP批準,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三大運營商關于物聯網將是運營商轉型發(fā)力的重中之重觀點,為物聯網產業(yè)鏈概念股爆發(fā)埋下伏筆。第二,據機構測算,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yè)規(guī)模將達到2萬億,是電信業(yè)務收入的2倍以上,未來5年復合增速22%,為物聯網產業(yè)鏈爆發(fā)帶來春風。第三,國泰君安、安信、招商等十多家券商研究報告抱團力推物聯網產業(yè),強調物聯網是信息時代下一浪潮,中國必然是全球第一大物聯網市場,成為物聯網產業(yè)鏈爆發(fā)的導火索。

回顧本周中小創(chuàng)市場,主力機構以上游產業(yè)鏈的“硬件+數據入口類”為進攻突破口,拉高建倉窄帶物聯網產業(yè)鏈概念股。筆者將其分為三大進攻梯隊:第一梯隊是NB-IOT上游產業(yè)鏈,其核心是四表合一概念股。本周市場以三川智慧(與華為合作智能水表)、金卡股份(智能煤氣表)、匯中股份(熱能表)、安控股份(油表)為四大天王的物聯網龍頭軍團,以宜通世紀為代表的物聯網平臺運營商概念股,率領著以新天科技、炬華科技、科陸電子為代表的物聯網儀表概念股,以漢威電子、蘇州固锝為代表的傳感器概念股掀起漲停浪潮,成為物聯網產業(yè)鏈投資熱潮最前沿的精英團隊。第二梯隊是物聯網應用產業(yè)鏈,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醫(yī)療、智能安防、智能物流等眾多領域。本周的領漲代表品種為:以延華智能為代表的智能醫(yī)療概念股,以和晶科技為代表的智能家居概念股,以迪威視訊、榕基軟件為代表的智能安防概念股,以安居寶為代表的智慧城市概念股,以雪迪龍為代表的智慧環(huán)境概念股,以東土科技為代表的工業(yè)互聯概念股。第三梯隊是通訊產業(yè)鏈,主要是以邦訊技術、通鼎互聯、奧維通信、三元達等4G通訊產業(yè)概念股,受益窄帶物聯網產業(yè)技術革命帶來新的投資機遇。綜述,筆者認為四表合一是窄帶物聯網的基礎,物聯網應用是增值,看好物聯網儀表概念股中長線走牛。

彩虹精化接力愛康科技。次新中報高送轉將成牛股主戰(zhàn)場。隨著半年報即將到來,中報高送轉投資主線初露牛股鋒芒,彩虹精化、愛康科技、吳通通訊(停牌中)成為中報10轉增30股三劍客,與眾多的次新+中報高送轉概念股一起,必將帶動高送轉概念股中線走牛。筆者從兩個思路看高送轉投資主線:(一)次新中報高送轉概念股。首先是已公布高送轉意向的次新股,目前只有四通新材(停牌)10轉增20股一家,對此類股操作的策略只有短線第一時間追買、中線養(yǎng)牛的投資策略;第二是掘金高送轉潛力的次新股,比如蘇州設計、建藝集團、凱龍股份、海順新材、新易盛、川金諾等高送轉潛力股,對此類股票目前只有采取低吸埋伏的投資策略,相信中獎的概率極大。(二)非次新的高送轉概念股。采取公布意向后第一時間追買,逢高獲利賣出的短線投資策略,比如本周的彩虹精化、和而泰、海倫哲等。

展望后市,建議投資者緊盯中報高送轉、物聯網這兩大投資主線,對具有中報高送轉+物聯網雙重題材標的尤其重倉操作,只要堅持逢低大膽建倉、中線持有投資策略,一定會共享夏季行情牛股風采。

第4篇: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產品;工業(yè)設計;設計思維

檢索:.cn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 2832(2016)04-0104-03

一、物聯網時代到來

我們曾幻想過出門前雨傘會告訴你今天下雨,開車時車載導航會為你自動避開擁堵的道路,睡覺時房間的燈光隨著時間緩緩熄滅,這種種的未來生活情景,在無線網絡系統(tǒng)、信息技術、云計算以及傳感器技術等發(fā)展迅猛的今天,物聯網讓這些不在是幻想,它將軟件、硬件和數據結合到一起,將我們身邊的每一件設備和我們實時的行動或身體狀況形成一個網絡,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到來。

物聯網被稱作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信息通信產業(yè)的第三次浪潮(web3.0)。在web1.0時代,人們使用計算機作為互聯網終端,實現人機交互;web2.0通過互聯網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變得豐富多樣,信息的交互和傳遞超越了人機界面交互;到了物聯網時代,除了人與計算機以外,所有具有感知能力的物品都可以作為一個網絡的節(jié)點或終端?;ヂ摼W為物聯網的發(fā)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平臺和無線網絡的廣泛覆蓋,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和擴展,豐富了互聯網的應用。

(一)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初來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在1999年建立的自動識別中心(Auto-IDLabs)提出的網絡無線射頻識別(RFID)系統(tǒng),即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技術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從而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2009年2月24日2009IBM論壇上,IBM公布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在這一策略中物聯網是這樣被定義的:把感應器嵌入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tǒng)、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使它們結成網絡,并普遍連接,即是物聯網。簡單來說,物聯網使我們和物品在信息與通信技術的世界里獲得一個新的溝通維度,其目標從滿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發(fā)展到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流。

(二)物聯網時代智能產品的特點

相比于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化產品和智能化服務,物聯網的價值凸顯在萬物互聯的智能化?,F在出現的一些的智能設備已不再是簡單的“連接”,而是在互聯網作為網絡架構的基礎上,能夠自主決定去感知信息源、預測信息的流向、以及如何做出反應和協作。接下來在以往互聯網時代的智能產品的基礎上,對現有的物聯網智能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其中的“物”有以下三個顯著的特點。

1.可識別化

如同人在社會中存在,為了方便管理,將每個人數據化,采用身份證編碼來識別每個人。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物品也同樣可以被編碼。從技術角度講,物聯網的網絡技術層級分為以下三級:一是傳感網絡,二是傳輸網絡,三是應用網絡。其中的傳感網絡以二維碼、RFID、傳感器為主,作為物體被識別的基礎。為了讓所有與網絡連接的物品方便識別管理和提取數據,RFID電子標簽技術就成為了物品的“身份證”。比如,在食品衛(wèi)生領域,將放養(yǎng)的羊群中每一只樣都貼上一個二維碼標簽,這個標簽所包含的是這只羊的產地、質量等并被錄入系統(tǒng),當這只羊被宰殺后,每一部分出售的肉都會貼上同樣的二維碼,羊肉被販賣后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在系統(tǒng)中查找到信息,做到真正的來有源頭,去有追溯,從而更有效地保障肉類食品安全;在公共交通領域,智能手機上交通系統(tǒng)軟件會獲取每輛車輛的位置信息,發(fā)送我們的位置信息以及速度,然后結合實時交通信息為我們提供最佳路線;在智能家居領域,家中只有可以連入網絡的電器都可以被智能控制器所感知,在這個智能終端上操作就可以直接控制電燈、自動窗簾、風扇、音箱、車庫大門等一切家用通電設備和系統(tǒng)。物聯網讓所有物品都能被感知和識別,他們每時每刻都產生著大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這些巨大的數據蘊含了對社會生活、經濟、教育、醫(yī)療等領域寶貴的信息。

2.系統(tǒng)化

相比于互聯網時代,產品和人、人和網絡、網絡和產品之間單一的連接,物聯網的出現,讓許多設備都有機地組合到了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而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產品在這個系統(tǒng)中的角色被重新定義。例如,常規(guī)的智能冰箱可以通過用戶的設置自動調節(jié)溫度,但是物聯網要求智能冰箱作為一個食物的管理終端,如海爾的物聯網冰箱,可以通過用手機上安裝的軟件掃描食物的條形碼,當食物接近保鮮期時提醒用戶,還可以在食物短缺時自動推送購物網站的信息。在這個系統(tǒng)中,物聯網實現了從冰箱內食物到與購物網站,再到與用戶之間的多方面溝通。

物聯網時代的產品被賦予了更高的信息采集、數據處理信息交互的能力,人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從人與物品直接接觸,衍生為由物品代替人與其他物品進行交互。在整個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品之間頻繁的信息交換使得人可以解放更多的勞動力來專注于其他方面。在物聯網構建的系統(tǒng)中,每個產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個系統(tǒng)中的一個節(jié)點或終端。

3.智慧化

在物聯網時代到來以前,我們所說的智能產品是機械、電子、信息技術的結晶,通過植入的芯片,讓產品可以通過人的控制表現出之前設置好的某種功能。有人將物聯網時代的產品重新定義為“智慧型產品”,智慧型產品中的“智慧”解釋為從感覺到記憶再到思維這一過程,所以智慧型產品具有一定的學習記憶、根據不同情況判斷如何處理事件的能力。

簡單來說,物聯網時代產品的智慧化具體體現在物體的自我學習能力。如同智能硬件公司Nest生產的溫控器,它可以收集用戶的生活軌跡,如運動情況、體溫、甚至可以捕捉情緒波動和壓力等腦波,從而根據用戶的生活習慣來調節(jié)室溫,當你工作時,將溫度降低,讓你保持清醒;當雨雪天氣室溫降低,它也會自動的升高室溫。

通過這些物聯網的應用案例,可以對物聯網有更直觀的理解,在過去我們需要和設備有所接觸才能實現交互,而物聯網就像一個隱形的開關,當我們產生某種行為時,就觸動了這個開關,甚至不需要和物體接觸,就能使物體實現某種功能,物聯網時代的智能產品也就是“能夠學習和適應用戶行為的物體”。

二、物聯網時代的智能產品的“智商”層級

相比于互聯網時代的智能產品和服務,物聯網的實現有賴于物體間信息的發(fā)出和接收,現在市場上的物聯網智能設備層出不窮,總結這些產品發(fā)出和接受信息的范圍,以及自主感知、預測、反應和協作的實現程度,可以用“智商”這一概念來劃分智能產品感知和處理信息、以及做出反饋的水平。(圖1)

對于常規(guī)產品來說,其服務的對象始終都是人,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從解決問題出發(fā),立足于產品的使用環(huán)境以及與用戶之間關系,利用產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來實現設計目標。在物聯網的背景下,設計師在面對智能產品設計時,首先應該確立解決方案的問題所在層級,其次針對不同的問題層級選取相應智商水平的產品類型,再系統(tǒng)的考慮產品與用戶及使用環(huán)境的關系,才能將產品的智慧發(fā)揮到極致。接下來就討論在物聯網的背景下,面對智能產品設計時如何在不同的層面進行思考和策略制定。

(一)平常智商產品

“平常智商”是指這一類產品的工作核心以感知為中心,通常是以某一個體或行為為感知對象,當周圍環(huán)境或使用者的行為發(fā)生變化,就好像觸發(fā)了一個隱形的開關,產品就會對這個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并且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產品連接,進行“隔空對話”。如現在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智能家居就是此類產品的代表,智能烤箱可以通過wifi與手機相連,用戶可以在下班路上遠程控制烤箱開關以及溫度,烤箱也可以感知內部溫度變化,從而自行預熱和保溫;飛利浦、LG等品牌推出的智能燈泡同樣代表了非常直觀的物聯網體驗,通過在手機安裝程序,我們可以隨心開關燈、改變亮度和顏色,還能夠實現讓燈光伴隨音樂旋律舞動,活躍居室的氛圍。還有一類產品可以感知到處于同一網絡中的其他產品,與之進行點對點的交流。Good Night Lamp由一盞大燈和一盞小燈組成的燈具,小燈可以感知大燈的變化,如果放在小朋友房間的大燈被關閉,那么另一盞父母房間的小燈也隨之熄滅,這樣父母就知道孩子睡了,這類產品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

設計師在面對這類只需具備基本感知力、不需要調動其收集大量數據的“平常智商”產品時,需要全面考慮在產品所處的系統(tǒng)中可能產生的各種用戶行為和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因素,產品應在感知不同信息時做出何種的反饋,充分挖掘智能產品的感知和反饋能力的無限可能,為消費者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

(二)超常智商產品

“超常智商”指的是擁有明顯的自我學習和自主決策能力的產品。相比于前者在了解用戶行為方面的表現明顯更突出,甚至可以同時處理感知到的多種信息,提供系統(tǒng)化的解決方案。這種表現類似于我們使用瀏覽器時會覺得它的智力水平明顯高于人類,這并不是全靠軟件工程師或設計師的功勞,而是通過收集用戶在使用計算機時的行為及智能硬件工作時產生的大數據,結合實時高速的處理這些數據得到的結果,是匯集了智能硬件記憶學習和大數據處理的共同智慧。對于物聯網時代的智能產品來說,具備這種共同智慧的表現之一是自我學習能力。還是以Nest為例,在最開始的一周,Nest需要手動調整,一個人每天可能需要設置四次:起床,上班,下班,睡覺。但此后Nest就會利用自身算法,對用戶的每次手動調整進行記憶和學習,它將了解和記錄用戶的日常作息習慣和溫度喜好自行幫助用戶控制空調溫度,nest具備在感知力基礎上,發(fā)展了自我學習力,對用戶行為產生的數據做加工,在預測到某種行為時,自動的做出相應的反應。在此基礎上,還有一類產品具有自主規(guī)劃和決策的智慧,如芬蘭一家科技公司研制的可以提高回收垃圾效率、節(jié)約城市公共資源的智能城市垃圾箱Enevo One Collect。這款垃圾桶內置的傳感器可以檢測桶內垃圾的高度,當垃圾高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它就會提示環(huán)衛(wèi)人員垃圾箱已滿,這時環(huán)衛(wèi)人員可以通過專用軟件查看區(qū)域內所有垃圾桶內的情況,更重要的是當環(huán)衛(wèi)車輛出發(fā)時,系統(tǒng)會自動規(guī)劃好垃圾回收的最優(yōu)路徑,快速略過那些還有足夠空間的垃圾桶。這一應用經專業(yè)機構統(tǒng)計可以解決近20%-40%的運營成本。

所以,當設計師在處理具備自我學習和自主規(guī)劃能力的產品時,例如智能健康、智能服務類的產品,需要打破產品本身具有功能的局限,充分利用物聯網全面深入的感知記憶能力和實時的海量數據處理能力,立足于挖掘整體系統(tǒng)中產品輸入和輸出信息的潛能,讓產品更好的理解用戶的行為意圖,提供更智慧更系統(tǒng)化的解決方案。

(三)超級智商產品

“超級智商”指的是智能產品在具備接受和處理其所在系統(tǒng)產生的大數據基礎上,可以與其他系統(tǒng)的產品進行大數據的交換,利用云計算技術將不同系統(tǒng)提供的海量數據協同運算分析,從而讓這些數據產生新的應用。物聯網構筑了物與物交流的橋梁,通過把分散運輸在這些橋梁上的數據資源化零為整,才能體現物聯網的終極價值。雖然現在面臨著數據孤島的問題,即很多潛在的大數據被掩埋在各類企業(yè)的數據庫中,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進行大膽設想。比如在上面提到的智能城市垃圾桶的案例中,如果某一區(qū)域的所有垃圾桶可以將內部產生的數據收集起來,如垃圾的回收頻率、垃圾品類占比,就可以分析出附近居民的消費水平、購物能力以及飲食偏好等。這些數據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很好的營銷數據,當考慮在這附近建造一個購物中心時,就可以通過分析這一類型數據不同時期變化,得到區(qū)域內的需求比重和趨勢、產品品類的市場受歡迎程度、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等,最終應用于商場的品牌引入和產品銷售策略的調整。

這類擁有極超常智商的智能產品所處的角色已然從為用戶提供服務的一個節(jié)點或終端上升到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當設計師希望將設計對象定義為物聯網中的信息節(jié)點去思考設計策略時,如智慧城市、智慧醫(yī)療、智慧交通等解決方案,就要充分考慮把服務系統(tǒng)中的每一個可以觸及的環(huán)節(jié)協同起來,這些環(huán)節(jié)是否可以進行信息和數據的共享,用智慧服務設計理念為使用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體驗,從更有社會意義的角度來看,具有極超常智商的物聯網產品可以將一定區(qū)域內收集到的數據繪制成一幅完整的宏觀信息圖,將有價值的信息通過數據眾包推動社會監(jiān)管進程,可能會賦予公眾一種責任的力量,并將公民的執(zhí)行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第5篇: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關鍵詞:智能銀行;互聯網+;發(fā)展;轉型

中圖分類號:F83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1

隨著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普及和發(fā)展,“十”在推動社會各項改革的同時,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互聯網+”的未來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藍圖,為包括銀行金融業(yè)在內的多個傳統(tǒng)行業(yè)的戰(zhàn)略發(fā)展提出了最新的改革方向。而對于銀行業(yè)來說,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是革新的開端,利用互聯網及信息智能化技術改造傳統(tǒng)銀行服務,打造更快捷方便的“智能銀行”,是銀行在“互聯網+”時展的必然趨勢。

一、智能y行的概念

“智能銀行”是近幾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銀行服務概念,主要針對當前互聯網的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在智能化時代里客戶對銀行服務提出的新要求,通過互聯網信息科技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為客戶打造的開放性通道。具體而言,“智能銀行”概念的產生是金融創(chuàng)新和互聯網科技的相結合,銀行通過為客戶開設智能化的交易服務流程,將傳統(tǒng)的有時間、空間及服務人數限制的銀行服務延展至全天候、無空間界限以及隨心所欲的全新服務方式,通過智能化服務的應用,優(yōu)化銀行內部資源配置,提高銀行業(yè)務效率,最大限度地為客服提供最便捷的服務。

二、智能銀行的優(yōu)勢和價值

1.智能銀行的優(yōu)勢

在當今社會里,網絡科技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的應用推廣,讓不少生活服務逐漸能通過網絡及手機應用進行辦理,為各類服務效率的提高創(chuàng)設了更好的基礎和平臺。智能銀行最大的優(yōu)勢正是在于通過無時間、空間和地域局限的網絡科技,讓銀行服務突破傳統(tǒng)服務的約束,讓客戶服務能得到更快速、及時和合理的處理。其次,對于銀行而言,智能銀行的推廣一方面能讓銀行內部的機構設置有更大的調整空間,尤其在營業(yè)網點的設置方面,智能銀行能減少客流量、網點成本對選址的限制,為銀行實現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智能化服務最大的優(yōu)勢是減少了銀行投入在柜臺的人力資源,通過自助設備、網銀應用等代替了人工服務,讓銀行能將人力資源投入到其他業(yè)務領域,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1]

2.智能銀行的價值

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正從各個領域對社會生活進行滲透和改變,這對于屬于傳統(tǒng)行業(yè)的銀行金融業(yè)而言,社會的變化和進步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智能銀行概念的提出,首先便是針對銀行從傳統(tǒng)的發(fā)展方式向“互聯網+”轉變所跨出的第一步?;ヂ摼W金融的興起對傳統(tǒng)銀行金融業(yè)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警醒,市場的變化、客戶群體要求的提高、銀行業(yè)內競爭的加劇等讓各大銀行都面臨著轉型時期的巨大挑戰(zhàn)。[2]因此,智能銀行的價值就在于一方面,其出現迎合了市場和客戶對業(yè)務辦理效率提高的要求,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銀行服務進行全面的技術提升。另一方面,借助智能銀行的應用和推廣,推動銀行內部的資源整合和優(yōu)化,是銀行在轉型時期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動力。

三、發(fā)展智能銀行的約束和障礙

1.網絡安全未能得到保障

智能銀行是對于互聯網科技及電子技術的全面依賴,互聯網的開放性既是智能銀行搭建的架構基礎,但同時也是風險來源。銀行業(yè)務內容包含了銀行、機構、客戶的機密信息,互聯網的開放性一方面帶來了便捷,但其匿名性也可能引發(fā)極大的信息泄露風險。在當前技術應用尚未成熟穩(wěn)定的探索時期,智能銀行的全面推廣具有一定的風險。

2.缺乏一定的發(fā)展基礎和規(guī)模

智能銀行依賴于設備基礎設施、終端設備系統(tǒng)等硬件設備的構建,此外,為需要完善的支付系統(tǒng)、信用評價系統(tǒng)、認證設備等各方面體系的共同配合,才能讓智能銀行真正安全、有序地運作。但從當前銀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來看,一方面缺乏硬件設備的投入,另一方面,其他相應的體系也尚未完善,缺乏應有的發(fā)展基礎和規(guī)模。

四、發(fā)展智能銀行的對策

1.將智能銀行的發(fā)展納入銀行戰(zhàn)略規(guī)劃中

智能銀行是當前傳統(tǒng)銀行業(yè)轉型發(fā)展的集中態(tài)勢,要真正發(fā)展起智能銀行,必須將智能銀行納入到銀行的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中,重視智能銀行的逐步發(fā)展和應用,利用智能銀行最大程度上優(yōu)化當前業(yè)務辦理的效率和方式,推動銀行現代化、智能化管理的建設,為智能銀行全面提升銀行服務質量做好基礎性鋪墊。

2.加強傳統(tǒng)渠道與智能銀行的融合

從智能銀行的初步規(guī)劃來看,首先是需要利用智能銀行代替一部分傳統(tǒng)以人工處理的服務項目,而從智能銀行的長遠發(fā)展來考慮,傳統(tǒng)渠道與“互聯網+”渠道的聯合和互通,是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3]正是利用智能銀行的優(yōu)勢,通過渠道的整合為銀行多渠道業(yè)務的多元化拓展提供更快捷實現的模式。例如利用營業(yè)網點的傳統(tǒng)渠道,有針對性地將客戶逐步引流,結合客戶轉賬、交易、購買金融產品、投資等不同的渠道,推廣智能銀行的應用,并通過智能銀行的信息智能化,為銀行服務客戶的重新定位和產品推廣進行更精準的調整。

3.不斷優(yōu)化完善智能銀行的業(yè)務流程

智能銀行的關鍵在于客戶的使用體驗,因此在智能銀行的設計、應用和推廣過程中,對于業(yè)務流程的優(yōu)化和完善設計都是必要。首先應當理清智能銀行與客戶的關系不同于傳統(tǒng)的人工服務,需要在智能銀行中實現人機交互的完整交流,繼而在合理、流暢的流程中讓客戶獲得最優(yōu)的體驗。因此,在智能銀行的發(fā)展和應用中,需要一直根據數據的整合分析,挖掘客戶的需求,繼而進行不斷的調整,同時根據客戶在使用過程中,如業(yè)務等待、業(yè)務出錯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相應的指引,使智能銀行與客戶需求能有更完美的嵌合。

4.提升服務質量,推動銀行創(chuàng)新轉型

推廣智能銀行的根本在于對銀行服務的改革、創(chuàng)新和升級,而這也是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中,銀行轉型升級的重要體現。因此,銀行要明確智能銀行建設的目標始終是服務客戶,優(yōu)化銀行資源配置,在此基礎上推進銀行技術層面上的不斷升級,轉變經營模式,為銀行未來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空間。

總的來說,智能銀行的建設、應用和發(fā)展是信息時代下的銀行業(yè)趨勢,如何克服當前建設智能銀行的問題和困難,積極利用智能銀行的優(yōu)勢來推動銀行轉型升級的革新,是當前銀行發(fā)展的關鍵。

第6篇: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李氏段子集錦

先來感受一下李氏段子,或犀利,或幽默,或呆萌,那個快人快語的李書福又回來了。

在我看來,一場新的造車運動正在中國如同發(fā)燒般地蔓延。今年政府提出“互聯網+”概念后,整個中國的大眾創(chuàng)新、萬眾創(chuàng)業(yè)如火如荼的,“互聯網+汽車”也成了最熱鬧的話題之一。

宣稱要造汽車的企業(yè)也越來越多,大家都說要造汽車,而且不造普通的汽車了,都要造最新技術的互聯網汽車。有些企業(yè)有了一個概念,就以為自己是蘋果公司了,馬上就找富士康給我造車吧。

我擔憂的是,我們中國企業(yè)通常就是這么一窩蜂,像一樣就這么一窩蜂,有一些善于炒作,這種炒作可以在混亂當中竊取一些利益,真正投入創(chuàng)新的現在看來不是很多。

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谷歌、特斯拉、蘋果、沃爾沃這四家可能是未來互聯網汽車的領導者。

XC90在各個第一名里面再來評比,它又是第一名,這叫什么呢?王中之王,強中之強,勝中之勝,美中之美,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

各位啊,你們要真心地鼓掌,因為這是中國企業(yè)治理下的一個瑞典品牌所作出的一個奇跡,我是非常驕傲的。

說好的20分鐘,我可能已經超了(此時已講了45分鐘)。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體健康,祝大家更加安全,謝謝!

“祝大家更加安全!”我去!舒服哥開創(chuàng)了祝福用語的全新境界。

原定20分鐘,實際用時47分鐘的演講中,李書福用幾分鐘陳述了國際國內形式、行業(yè)現象,就迅速轉入正題:沃爾沃XC90,沃爾沃XC90,沃爾沃XC90――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粗略估計,李書福演講中聽眾笑、鼓掌次數比其他演講嘉賓加起來還多,毫無懸念勇奪2015創(chuàng)新者相聲大賽一等獎!

思考與擔憂

令人捧腹之外,李書福表達了一個傳統(tǒng)汽車人在當前行業(yè)劇烈變化中的思考和擔憂:思考的是汽車業(yè)該如何順應互聯網潮流、打造智能汽車,擔憂的是“互聯網+”已經成為一些企業(yè)玩概念、式制造泡沫的順風車。

在李書??磥?,互聯網汽車不是簡單地把手機功能集成到汽車上,更不是搞搞電子商務,其前提是智能安全和完全電動化,目標是完全自動駕駛和高度人工智能。

未來互聯網汽車有四個基本構成元素:

1.智能自由移動:互聯網汽車應該實現汽車的基本訴求,即滿足人們便捷地從A點移動到B點的安全交通需求,而且是安全地從A點到B點。

2.智能主動安全:汽車安全從1.0被機械時代和2.0電子時代,已經進入智能3.0時代,通過傳感器、電子控制單元、大數據和云計算大大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

3.V2X:未來的互聯網汽車必須實現了車與人(包括駕駛員和行人)、車與車、車與基礎設施的通訊連接。

4.完全自動駕駛與自動泊車:互聯智能汽車將實現完全自動駕駛,解放人類在汽車中的寶貴時光, 把自由和樂趣歸還給人類。

第7篇: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隨著微型化移動計算設備的大量出現,智能可穿戴產品代表一種個人物品“隨身化”含義與模式出現,成為新型個人數字移動系統(tǒng)。目前,將設計學應用到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成果比較少,很多用戶體驗問題及設計缺陷不斷出現。因此,開展智能可穿戴產品的方法理論研究對指導智能可穿戴的產品設計方法具有重要意義。課題主要探討如何將用戶體驗的調查研究成果在智能可穿戴產品設計方法研究中應用,并在實際的設計流程中檢驗的問題。首先要對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出現做理論鋪墊及現狀分析,其次探討用戶體驗設計方法,幫助指導研究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方法。

關鍵詞:

智能可穿戴產品 用戶體驗 設計方法

1.智能可穿戴產品的概念及特性

可穿戴產品是一類具有交互持續(xù)性的“隨身化”數字產品,可被人穿戴和控制。它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了“人機合一”的協同狀態(tài),促使“人”“機”關系發(fā)生重大變革??纱┐鳟a品從概念、人機關系、交互方式、功能、應用領域以及設計和開發(fā)方法等諸多方面都遠遠超出了傳統(tǒng)移動產品的范疇,這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和模式。例如:2012年4月Google公司的一款VR技術的智能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它不僅可以用語音來控制視頻通話、照片拍攝,以及方向定位,同時還實現連接移動網絡、接收電子郵件和處理文字圖片信息等技術功能,如圖1所示。

可穿戴計算技術作為一個“以人為中心”,追求“人機合一”的多學科交叉和融合的新技術,在人需要信息輔助的任何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屬于前沿技術的可穿戴計算技術對多數普通用戶來說是全新的概念,對其含義尚且沒有全面客觀的界定,這也預示了可穿戴產品的多樣化屬性。為此,很多專家學者對可穿戴計算含義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觀點。例如:現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教授,可穿戴計算機的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曼恩提出可穿戴計算技術是一類屬于用戶個人空間的計算機系統(tǒng),它被用戶持續(xù)控制,并與用戶有持續(xù)的交互過程,即“Always on and always accessible”。重慶大學的陳東義將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基本屬性特征概括為移動性(Mobility)、可穿戴性(Weatable)、解放雙手或單手操作(Hands free or one handed operation)、時間持續(xù)性(constancy)、空間私密性或可隱蔽性(1nvisible)、多樣性(variety)。具體分析為:移動性是可穿戴產品的基本屬性,它也屬于智能移動設備的一種屬性,并且是智能移動設備的演化,可時刻跟隨用戶的行動方位移動;可穿戴性是其的特殊屬性,表現為人機關系在產品設計上的質變,產品具有了與人更加和諧而緊密的交互關系,像普通衣物般伴隨著用戶;解放雙手是產品可穿戴性的體驗,而單手操作則是出于對特殊使用情境的考慮,可見,可穿戴智能產品更適應多樣的使用情境;時間持續(xù)性是可穿戴產品的移動性和可穿戴性的綜合表現,體現了人機關系的不間斷性;空間私密性體現了可穿戴產品與用戶的關系的緊密性及隱蔽性,開始適應更多復雜的使用場景,一些可穿戴產品已經可以取代一些衣物及飾品,使其像衣物般便于控制;多樣性體現在可穿戴產品潛在的多樣化趨勢。目前,智能可穿戴產品功能分為:健康運動監(jiān)測、多功能交叉、信息咨詢等,依照產品外形,智能可穿戴產品已經以包括眼鏡、手環(huán)、手表、鞋子、掛件、衣物、背包等多種類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2.“人-機”關系的轉化

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可以界定為社會個體或群體日常生活的習慣行為,包括飲食、衣著、運動、作息、交流、嗜好等生活習慣??萍嫉陌l(fā)展與經濟的進步不僅引發(fā)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迅速發(fā)展,更改變了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人們的需求理念也開始轉向“體驗”需求,智能可穿戴產品是這一理念的產物,它的出現也將同時促使“人-機”關系發(fā)生巨大轉變。在信息時代,人們需要一種新的人機交互方式,那就是通過信息技術擴大人際交往的時空范圍的同時,也需要加強現實社會人們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這暗示了一種更為合理、更為靈活自由的產品形式來滿足人性化交往方式的需求,產品隨身化的概念就是這種需求的產物。

3.用戶體驗理論研究

“體驗”來自于用戶的認知和感受,用戶體驗概念的出現最初來自于“可用性”研究中??捎眯匝芯渴钱a品設計中對用戶需求探索的重要階段,但伴隨人們需求層次的增高,用戶體驗研究開始變得比“可用性”研究更具有理論研究意義。用戶體驗是用戶的一種主觀的心理反應,理解用戶體驗概念首先要了解的是用戶觀察產品的角度及完成體驗的過程,了解用戶用來表達認知、情感等體驗的方式,而目標就是用戶對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用戶體驗做出的具體說明。

用戶體驗關心的是用戶從自己的角度如何體驗交互式產品,其目標是對用戶體驗質量所做的明確說明(如富有美感、令人舒暢等)。在產品經濟時期,為了滿足用戶基本生理需求,設計者更注重產品的功能性和可用性;在產品服務時期,滿足感與安全感成為用戶的基本需求;當進入了產品體驗時期,用戶的體驗需求上升為愉悅感和尊重感等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追求使用產品的情感增值體驗。這種需求在馬斯諾金字塔中表現為最高層的“自我的發(fā)展和自我實現”,在整個消費過程中表現為滿足的心理和愉悅的情緒,而這種滿足的心理和愉悅的情緒就是設計者需要追求的產品的用戶體驗目標。

4.用戶研究

“人”是用戶體驗研究的核心,故用戶研究是智能可穿戴產品用戶體驗研究的基礎。用戶研究首先要采用定量、定性的人種志研究方法收集有效的用戶信息。主要方法包括:問卷調查法、深入訪談法、任務分析法、情境觀察法等。依據用戶的需求可將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用戶分為兩類:過程為主的用戶(process oriented end user)和結果為主的用戶(result oriented end user)。過程為主的用戶追求的目標是體驗過程中感官與認知的享受,例如:玩游戲者,他們享受的是虛擬游戲場景給他們帶來的視覺、聽覺方面的沖擊與刺激,他們將自己置身于這種競技或探索的過程中來實現心理的滿足。結果為主的用戶重視的不是體驗過程,他們需要簡潔、明確、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務并得到精確的結果。對于結果為主的用戶,設計者應重點要設計合理的產品任務系統(tǒng)流程,最大程度符合人理性邏輯的思考方式及認知過程。從人接受信息的角度來解讀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用戶體驗將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用戶體驗分為:認知、感官及情感體驗,如圖2所示。Robert Rubinoff經過量化模型的方法研究,將產品用戶體驗信息分為:感官體驗、界面信息體驗、可用性體驗和情感增值體驗,如圖3所示。設計者可以將智能可穿戴產品用戶研究中收集到的體驗信息從這四個方面的體驗分支出發(fā)理解用戶體驗,可以更系統(tǒng)地完成用戶體驗研究,揭示用戶目標,把握用戶的體驗質量。

5.用戶體驗設計方法

展開用戶體驗研究前需要通過用戶研究過程收集有效而全面的用戶群體信息,可以對用戶進行分類,將用戶界定為初級、中級及專家用戶。通過對中級用戶及專家用戶的深層研究得出目標用戶群體,并分析目標用戶使用情境、使用行為及使用習慣,得到用戶需求目標,為用戶體驗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據。在用戶與產品交互過程中,用戶體驗不只是人與物本身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同時,還受到環(huán)境中的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人機交互的角度來看,對智能可穿戴產品用戶體驗的研究不僅需要從人機關系出發(fā),關注“人”與“物”兩個因素,還要考慮到環(huán)境因素,綜合三個組成部分才能全面地理解用戶體驗,其中環(huán)境因素包括自然環(huán)境、辦公環(huán)境、休閑環(huán)境、公共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等一切人機交互發(fā)生的情境,如圖4所示。對每一類因素的分析,需要創(chuàng)建一系列詞語或者短語的描述來細分影響因素,從而創(chuàng)建更加具體的用戶體驗。

為創(chuàng)建滿足多數用戶群體需求的產品,需要結合用戶使用情境分析及用戶使用心理模型研究,創(chuàng)建人物角色模型。人物角色并不是真實的人,但他們是基于我們觀察到的那些真實人的行為和動機,并且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代表真實的人,是在人種學調查收集到的實際用戶的行為數據的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原型(Composite Archetype)。對人物角色的定義并不能稱之為一個精確度量的標準,更應該把看作是一種可視化的用來支撐設計和決策的衡量工具。一個系統(tǒng)化的用戶體驗要素框架是為了構建智能可穿戴產品用戶體驗模型,因此,得出的主要的體驗要素需要被分解成多個體驗行為的子集,并需要進一步細分出用戶使用智能可穿戴產品時為完成操作而做的一系列動作、行為。用戶模型的構建用來幫助研究者明確用戶使用目標,把握關鍵使用流程及關鍵任務,以此確定用戶的主要需求。

在明確了用戶需求定位后,需要展開用戶情境研究,構建用戶的使用場景,采用繪制故事板的形式描述出用戶完成任務的過程。同時,將收集的反饋信息統(tǒng)計為相關的圖表來確定關鍵的任務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將采用問卷調查、親和圖、用戶深入訪談、故事板等方法。要做到總體上把握整個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用戶任務,建立智能可穿戴產品用戶體驗模型,需要將得出的主要的體驗要素分解為多個體驗行為的子集,這樣做是為了將主要任務進一步細化為智能可穿戴產品用戶完成操作的一些細節(jié)動作、行為。在綜合了用戶體驗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任務流程圖,從而指導智能可穿戴產品的設計流程。

第8篇: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在我國的科技發(fā)展領域,人工智能的出現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前景和發(fā)展動力。伴隨著科技大發(fā)展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現在涉及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開始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嘗試性應用,通過實踐應用表明,人工智能確實發(fā)揮了巨大的技術推動作用。本文從人工智能的概念入手,詳細闡述了人工智能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運用和未來發(fā)展方向,最后對人工智能的科技發(fā)展措施進行了完整總結。

【關鍵詞】

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技術;運用

引言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很多領域都已經開始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實現了生產和服務領域的革新和進步,對我國整體的科技進步和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人工智能簡介

1.1概念

人工智能是在近些年逐步興起和開始被大家熟知的技術名詞,人工智能主要應用在人工模擬操控以及實現人的智能性擴展和延伸,人工智能綜合了相關領域的智能性技術、智能操作方法以及智能技術應用,屬于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技術類應用科學。屬于一門獨立的新型技術學科。人工智能主要的應用載體為計算機,通過技術研究嘗試實現計算機實體發(fā)揮出人的智能,實現對人的智能性模擬應用,智能性延伸和擴展。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尋求高應用技能的計算機,通過科學的設計和新型的建造方式實現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的高智能水平發(fā)揮。人工智能的概念是以人類智能為參考的,主要的應用方法是利用人工技術,通過人類智能行為的計算機開發(fā)和引入,綜合性研究的科學載體。近些年來,伴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技術更新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計算機的實際應用速度和效率不斷提高、實際的資源存儲能力不斷提高,同時,實際的網絡技術普及促使電子類產品價格不斷下降,許多人工無法短時間內快速完成的任務通過計算機已經可以輕松搞定,人工智能也由此擁有了更多的現實應用能力和基礎。目前,我國的人工智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重要領域,其中包括了智能化的接口設計、智能化的數據搜索以及智能化的主體系統(tǒng)研究[1]。

1.2接口技術研究

為了實現更加便捷自然的人工智能交流技術應用,智能接口技術的研究在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數據的提煉和有效信息的挖掘技術需要從大量模糊和隨機的數據中進行有效信息提取,從而實現對潛在和隱含信息中有價值數據的搜索和提煉的過程。所以,這一過程就需要搜索的主體具有一定的意念、選擇性能力以及辨識方法,屬于一個智能化的概念主體。同時具有明顯的自主性特征。通過對人類大腦智能化識別以及模糊數據處理功能模仿,實現智能化計算機的應用。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在人工神經網絡中進一步應用和普及,成為未來可具發(fā)展?jié)摿Φ娜骂I域。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過程中,包含了語言信息自動處理、定理化的自動證明以及智能化信息檢索和問題解答等等。所以,人工智能應用中人機關系的變化將會進一步對人們生活方式以及生產模式產生重要影響,成為整體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新方向和新課題。在新的發(fā)展階段,人工智能也將擁有新的應用領域需要出現[2]。

2人工智能在網絡技術中的應用

在網絡安全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也逐步廣泛發(fā)展起來?;ヂ摼W信息時代人們的交流和聯系日益密切起來。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因此大為便捷。但是,信息交流溝通的便利性加大的同時也必然引起網絡信息的安全系數降低,網絡安全隱患多種多樣。所以,人工智能技術的網絡安全維護應用將成為重要的突破口,大大提高網絡安全系數,同時實現網絡安全性能的提高,對用戶的信息安全進行充分保護。人工智能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于不確定性信息以及不可知性信息的理解以及整合能力較高,這些都是可利用在網絡安全維護中的重要技術優(yōu)勢。能夠很好的對入網訪問者進行智能識別,提高信息的安全和穩(wěn)定性[3]。同時,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很好的應用到計算機網絡信息服務領域中,一般被稱為智能信息處理技術,通過這一技術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智能的個性化任務設置,豐富實用方式,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在軟件方面,各類新型開發(fā)工具都在不斷應用,人工智能的領域化拓展速度不斷加快,在硬件方面,技術革新帶來了性能的不斷提高,同時價格也在不斷降低。

3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在很多領域的應用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突破,科學技術與計算機網絡都是在人工智能發(fā)展過程中得到自身應用拓展的重要組成。通過以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應用模式的分析和研究,進一步為人工智能的未來發(fā)展提供理論研究和參考價值。

作者:谷世紅 畢然 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熊英.人工智能及其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1,02:20.

第9篇:智能時代概念范文

1、什么是工業(yè)4.0?

“互聯網+制造”就是工業(yè)4.0?!肮I(yè)4.0”是德國推出的概念,美國叫“工業(yè)互聯網”,我國叫“中國制造2025”,這三者本質內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個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2015年中國有幾個概念非?;?,第一是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第二就是工業(yè)4.0,第三個就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巨大無比的概念,“互聯網+”里面有“互聯網+金融”叫做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互聯網電子商務”,而“互聯網+制造”就是工業(yè)4.0。它將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轉型,所以很多人說,工業(yè)4.0是整個中國時代性的革命。

2.工業(yè)4.0有哪些特點?

互聯:互聯工業(yè)4.0的核心是連接,要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數據:工業(yè)4.0連接和產品數據、設備數據、研發(fā)數據、工業(yè)鏈數據、運營數據、管理數據、銷售數據、消費者數據。

集成:工業(yè)4.0將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嵌入式中端系統(tǒng)、智能控制系統(tǒng)、通信設施通過CPS形成一個智能網絡。通過這個智能網絡,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形成一個互聯,從而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創(chuàng)新:工業(yè)4.0的實施過程是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過程,制造技術、產品、模式、業(yè)態(tài)、組織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將會層出不窮,從技術創(chuàng)新到產品創(chuàng)新,到模式創(chuàng)新,再到液態(tài)創(chuàng)新,最后到組織創(chuàng)新。

轉型: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制造業(yè)而言,轉型實際上是從傳統(tǒng)的工廠,從2.0、3.0的工廠轉型到4.0的工廠,整個生產形態(tài)上,從大規(guī)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實際上整個生產的過程更加柔性化、個性化、定制化。這是工業(yè)4.0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3、工業(yè)4.0有哪些技術支柱?

工業(yè)4.0九大技術支柱包括工業(yè)物聯網、云計算、工業(yè)大數據、工業(yè)機器人、3D打印、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yè)網絡安全、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這九大支柱中會產生無數的商機和上市公司。

4、哪類公司最有前景?

結合中國工業(yè)現狀來看,未來十年,中國工業(yè)4.0領域將有充足發(fā)展的三類公司有:

第一類是智能工廠,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傳統(tǒng)的工廠轉型成智能工廠,第二種是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廠;

第二類是解決方案公司,為制造業(yè)公司提供智能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件一體化實施的工業(yè)4.0解決方案公司。

第三類是技術供應商,包括工業(yè)物聯網、工業(yè)網絡安全、工業(yè)大數據、云計算平臺、MES系統(tǒng)、

除這三類以外,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知識工作自動化等技術供應商也會面臨巨大的發(fā)展前景。

【解決方案】包括軟件硬件。軟件有工業(yè)物聯網、工業(yè)網絡安全、工業(yè)大數據、云計算平臺、MES系統(tǒn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知識工作自動化等;硬件是工業(yè)機器人(包括高端零部件)、傳感器、RFID、3D打印、機器視覺、智能物流(AGV)、PLC、數據采集器、工業(yè)交換機等。

這是一次巨大的產業(yè)革命,錯過了工業(yè)4.0也就錯過了這個時代??!

5、誰最終贏得第四次工業(yè)革命主導權?

第四次工業(yè)革命以2013年德國漢諾威為標志,宣布這一輪工作革命以智能制造為核心。

德國政府所定義的德國工業(yè)4.0,由一個信息,一個網絡,四大主題、三項集成、八項計劃組成的框架機構。德國政府提出工業(yè)4.0整體框架有很多地方和中國的實際國情不同,操作上面還有一定的距離。

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延續(xù)時間大概為30到40年,所以說工業(yè)4.0、移動互聯網對中國工業(yè)的顛覆、再造和融合,才剛剛開始。

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本質是主導這個世界未來的工業(yè)標準之爭,是由德國和美國按照自己的邏輯路徑、表述方法來進行推進。

美國提出了工業(yè)互聯網標準,希望關注設備互聯、數據分析、以及數據基礎上對業(yè)務的洞察,他們對傳統(tǒng)工業(yè)互聯網互聯互通,其關注點在大數據和云計算。

德國提出工業(yè)4.0,擁有強大的機械制造技術,嵌入式以及控制設備的先進設備和能力,德國很關注生產過程智能化和虛擬化的深刻改變。

可以看到,美國工業(yè)互聯網和德國工業(yè)4.0,實施路徑和邏輯相反,但是目標一致。美國是以GE公司、IBM這些公司為支持,側重于從軟件出發(fā)打通硬件;德國是以西門子、庫卡、SAP這些公司為主導,希望可以從硬件打通到軟件。

無論從軟到硬,還是從硬到軟,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實現智能制造,實現移動互聯網和工業(yè)的融合。

6、中國為什么選擇德國標準?

第一,中國政府認為,德國路徑比美國路徑更容易實現;第二,美國的工業(yè)空心化嚴重。IT公司出現工業(yè)4.0挑戰(zhàn)大,缺少基礎設施的落地,德國工業(yè)技術雄厚,是生產制造基地,生產設備供應商加IT業(yè)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戰(zhàn)略選擇上,中國政府的策略是,緊盯新一輪產業(yè)發(fā)展的潮流,選擇工業(yè)4.0,推出中國版的中國制造2025,尋找機會彎道超車,后發(fā)先制。

工業(yè)4.0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一期剛剛開始,預計要30到50年的時間發(fā)展引進,按照國家工信部部長所說:德國是從工業(yè)3.0串聯到工業(yè)4.0,中國是2.0、3.0一起并聯到4.0。

工信部和中國工程院把中國版的工業(yè)4.0的核心目標定義為智能制造,這個詞表述非常準確。由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具體的工廠而言,就是智能工廠。智能制造、智能工廠是工業(yè)4.0的兩大目標。

在未來的工業(yè)4.0時代,軟件重要還是硬件重要,這個答案非常簡單:軟件決定一切,軟件定義機器。所有的工廠都是軟件企業(yè),都是數據企業(yè),所有工業(yè)軟件在工業(yè)4.0時代,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說軟件定義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