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互動式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高校;教學案例;師生互動
[作者簡介]黃杰華(1970—),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管理學。(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案例教學博弈分析與師生互動模式研究——基于信息認知視角”(JXJG-11-3-24)階段性成果。
什么是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特征,如何通過師生互動提高教學研究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分析和理解。
教學案例(Case Method)起始于1870年,當時由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代爾(C.C.Langdell)哈佛法學院前院長發(fā)現的,后來在鄭漢姆(W.B.Doham)當時任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長的不斷推廣下,迅速從美國傳播世界各國,由于此方法通俗易懂,因此被認為是未來教育學成功代表的方向。中國于20世紀80年代將教學案例引入于教學之中。
案例是指在現實生活中真實而又具有一定說服力并可作為典型事例供讀者參考,且通過此件事可以讓讀者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教學案例雖然出現的形式是以寫作為主,但它和論文、教案、教學設計和實錄又有著不同之處。譬如:論文一般是以議論為主導,從抽象到具體對某件事情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說明;而案例主要是通過某一個故事,針對此事來闡述說明道理;一個是在教之前已產生了,另一個是在教之后才出現的;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師生互動是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的一種轉變,它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實踐創(chuàng)新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1]。
一、教學案例在高校教學中的運用與探討
1.教學案例法也稱為教學實例法,它是根據教學的內容和目的,由教師運用具體的教學案例指導學生思考、探索。教學案例一般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案例的核心部分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老師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反復討論教學方法,師生之間不斷的交流及對事情的正確認正,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為能更好更有效的將教學案例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首要前提就是建立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疑難問題、善于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勤于研究新觀點新認識。其次,就是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構建一種平等自由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善于發(fā)現問題能力。最后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是占主導地位的,自身對事物的認識要有高度的清晰度。
3.教學案例是實現課堂內外互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的一個改進和擴充。為讓學生在學習對案例的發(fā)生有更強更好的理性和感性認識,就要讓學生學會從課堂內走向課堂外,帶領學生進行課外調研,將枯燥無味的理論教學]變成生動活潑有趣的課堂實驗,讓同學們用自己所見、所聞、所感來激發(fā)他們認識世界和分析社會發(fā)展的能力[2]。
二、教學案例師生互動的博弈分析
1.博弈論的含義
博弈論自1928年由馮·諾依曼認證以來到如今已具有悠久的歷史了,它作為當今一門膾炙可熱的學科,在各種領域中人們從沒有停止過對它的研究分析和探討 ?,F今的博弈論已發(fā)展到了各個領域,譬如:教育學、國防軍事戰(zhàn)略、經濟學,國際貿易學,社會學、生物學等等學科中,博弈論主要是根據信息分析和對能力的判斷使研究者利益能得到最大化的一種理論決策[3]。
2. 高校教學課堂中的博弈論
博弈論需要具備幾個條件:參與者、行動、信息、效用、均衡等[4]。博弈論根據它對事物的假設不同也可分為二種,一種是合作博弈,另一種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一般來說是指參與者對博弈者的行為通過某種契約進行約束,使合作者不致于偏離合作的軌道,而非合作博弈者是因為參與者之間沒能有任何可約束對方行為的一種策略,這樣就會出現在合作的過程中實現雙贏或多贏,并違背合作原則獲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5]。教師采取教學案例的目的是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案例來拓寬自己的視野,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合作博弈[6]。
在教學案例中,教師積極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并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討論乃至辯駁,在此過程中學生作為獨立思考的主體參與,與非合作博弈強調的個人理性相一致。非合作博弈論是以追求個人利益為主要目地。但是在教學案例的課堂上,非合作博弈論又是另一種情形,它是指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任何人可以自由地對對方的觀點提出質疑和反問,不存在一個具有一定約束力的協議[7]。
3.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這一領域中,教師和學生是課堂中的主角。課堂并不是指一個空洞的物理空間,它主要是反映出教師和學生之間一種心靈的交匯。正如中國教育家劉國正先生曾經就說過這樣的話:“教學活動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感情,調動學生積極性。不是我教你學,也不是我啟你發(fā),而是教與學雙方在教學活動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也推著教師走,教師得心應手,學生如坐春風,雙方都欲罷不能,其樂融融”。從這翻話中能深深的體現出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不是一個單一的主體他們的地位是雙主體[8]。
(1)師生互動首先要學會相互尊重,情感溝通
教學能力的強弱和業(yè)務水平的高低不單單取決于教師本人,從根本上來說是對師生關系所處位置的一種取向。教師要想獲得學生的喜愛與信任,首先是對每一個學生都要關心和尊重,師生只有生活在相互尊重、和睦融洽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勇于發(fā)表對問題的看法和他們獨到的見解,充分釋放他們的正能量。
師生互動中情感的交流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激發(fā)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其所學知識及學科的一種認可, 常言說得好“親其師重其道”,學生對其學科產生共鳴時學習的效率無形中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8]。
(2) 師生互動其次要啟發(fā)學生敢于探究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
近年來,西方在教育方面使用一種較為流行的“頭腦風暴法”取得不錯的成效,中國在實踐教育中引用了此方法,發(fā)現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就是在教學中通過某例案促使學生自己探究迷津,開動大腦,并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可以提供多種解答方式。正如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崩眠@一教學方法應遵循的規(guī)則是:禁止批評;倡導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研究;鼓勵暢所欲言;獎勵各種發(fā)明創(chuàng)新,對同一個問題能提出多項不同的見解,開發(fā)思維方式,提高洞察能力; 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使其擁有自主選擇和參與的權力;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的問題向教師提出質疑,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予到教學中來。
(3)師生互動產生的效果
師生互動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博弈,但它是在多種情形的約束下產生的一場博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比較微妙的,不存在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因為它們之間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對立,當雙方對立到一定的程度時,它們會去尋找一種平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9]。
筆者對于影響師生互動的因素,在此作出以下揣測:
1.多數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敬畏之情,這與千百年來的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有密切關系,形成學生固有思維形式。
2.學生課前沒做好預習環(huán)節(jié),缺乏交流互動的基礎。
3.部分教師形式性的互動使學生缺乏積極性。
4.部分教師課堂教學方式呆板缺乏親和力。
因此學校要獲得雙贏的效果就一定要建立一個寬松、和諧、平等、自由的氛圍,只有擺脫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通過師生間情感自由的交流來提升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獨立的創(chuàng)造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精密的研究能力以及堅定的實踐能力等等,才能讓學校、教師、學生在共同的利益下獲得雙贏[9]。
關鍵詞:案例教學;教師;學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11-0064-03
1 引 言
案例教學,是指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必將越來越重要。本文擬在介紹案例教學優(yōu)勢的基礎上,就如何實現案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提出一點建議。
2 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
案例教學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自然的環(huán)境,使他們能夠自由地研究分析問題。同時,案例教學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其個人智慧,使教學充滿生氣。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法相比,案例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
2.1 有利于改革傳統(tǒng)概念的教學
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以灌輸的方式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關注的是向學生灌輸哪些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fā),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而案例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自主性的發(fā)揮,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案例,推導運用概念,較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2.2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是一種動態(tài)的、開放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中,學生被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獨立做出判斷和決策。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有利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是學習型社會對人們能力的基本要求。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給學生的是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現成答案,學生獲得的是背誦、機械記憶,按標準答案答題的知識。而案例教學告訴學生“答案不止一個”,答案是開放的、發(fā)展的。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查資料,通過個體或群體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斷,積極尋找多種答案,這樣經過反復多次的積淀后,就會獲得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會學習成為現實。
3 如何實現案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3.1 案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3.1.1 精心準備教學案例
案例教學首先要有可供使用的案例,而案例的選擇則是必須由教師事先完成的。沒有案例,無法進行案例教學,而沒有合適的案例,也開展不好案例教學。案例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案例的準備。教師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保證搜集、編寫案例,要有敏銳的眼光、強烈的問題意識,了解社會現實和學生實際,捕捉有價值的問題,形成值得討論的教學案例。準備案例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相關性原則。案例的選擇,必須是選擇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問題來編寫,圍繞某一學科中的某一原理、某一理論,不能脫離中心。
(2)問題性原則。要選擇有“問題”的案例。也就是說,選擇和編寫的案例要由學生來討論。因此,在案例中要給學生留下思考、討論的空間,不能沒有問題、沒有焦點。
(3)客觀描述性原則。案例編寫時應是客觀描述性的,不帶編寫者的情感色彩和立場,但可以有情節(jié)、有趣味,因為案例如果帶有編寫者的情感和立場,就會影響閱讀案例的學生,使他們自然而然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就會使課堂討論趨于一致,失去討論的必要。
(4)典型性原則。案例應該是通例,具有典型性。從典型的事件中,推導出一般的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法在哲學上叫歸納法,在管理學上稱為經驗法,經驗法就是通過案例的分析來研究管理問題。通過分析各種成功和失敗的管理案例,為人們提供解決具體管理問題的方法。
3.1.2 有效組織課堂討論
在案例教學活動中,核心是課堂討論,教師是課堂討論的組織者。教師可以在課前將學生進行分組,選擇學生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典型發(fā)言,也可以在課堂上直接進行自由辯論,這些可以組成一個鏈條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單獨進行。但教師都應該是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充當導演的角色。
使用案例進行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發(fā)揮作用,教師的作用是組織課堂秩序,在學生課堂討論中穿針引線,在討論結束時畫龍點睛。教師應該用智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要能熟練地運用恰當的語言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即興發(fā)揮的水平和能力,因為老師可以事先準備案例材料和需要討論的問題,但并不知道學生會怎樣回答和討論所提出的問題。特別是當學生提出比較棘手的問題,或者討論無法進行下去時,教師應該怎樣避免尷尬的局面,怎樣把學生的討論引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知識儲備、控制局面的能力、應變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3.1.3 平等地與學生交流
案例教學的進行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對話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要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創(chuàng)造一種融洽、寬松的氣氛,要讓學生敢于開口講話。教師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不能對學生的發(fā)言妄下結論,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對話者。學生要參與案例的討論,要能闡述其觀點和見解,離不開他在下面的充分準備,即對案例的詳細解讀。只有讀懂了案例,掌握了案例的細節(jié),才可能參與討論。但是,課堂上教師的態(tài)度、環(huán)境氛圍都會影響學生是否想發(fā)言以及是否敢于發(fā)言,所以案例教學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都很高。這里的平等不是一種教與學的水平的平等,而是一種身份的平等,是人格和尊嚴的平等。如果教師能夠營造平等親和、融洽輕松的氣氛,學生將積極投入到討論中來。所以教師應該明確這種平等對話者的角色。
3.1.4 認真做好課后總結
案例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一定要進行課后的反思。這是老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基礎,同時也是進行本學科、本專業(yè)研究的基礎。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很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也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教師來回答。如果沒有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入研究,沒有對自身所從事的專業(yè)學科的研究,就很難對這些問題給以滿意的回答。正因為有了問題,才有了研究的必要。正因為有了研究,問題才會有圓滿的解答,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才能上一個臺階。教師是一個研究者,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心態(tài)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思想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guī)律性的知識?!敝挥羞@樣,教師才可能有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才可能有學科專業(yè)水平的進步。
3.2 案例教學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是案例分析的主體,案例分析過程基本上是學生通過自己努力來逐步領悟的過程。學生在整個案例分析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3.2.1 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首先是閱讀案例。這一步驟是在課外完成,先由教師指定某一案例,并推薦相關的參考文獻。閱讀分兩步走:第一步是粗讀。粗讀案例時,首先要抓住背景知識和面臨的關鍵問題,以達到總攬全局、突出重點的目的。第二步是精讀。精讀時要學會做眉批和夾注,點出自己閱讀思考的發(fā)現、心得和體會,所涉及的與進一步分析有關的概念、方法、內容以及案例的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邏輯關系等。
其次,進行分組預備討論。在學生個人閱讀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教師劃分的或學生自由組合的小組進行全班課堂討論的準備工作。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是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組織管理的關鍵因素表現在:一是強調小組成員的責任感和紀律性,每位成員都負有為小組的案例研究分析作貢獻的責任,故不能無故缺席或隨便遲到。二是預先明確小組討論的主題,每位成員有備而來。三是推選組長,負責召集、聯絡、協調。四是組內明確分工,如課堂討論的主要發(fā)言者、補充發(fā)言者。
3.2.2 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案例教學的重要部分,是師生教和學所作努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相互合作以發(fā)揮他們分析問題能力的關鍵。討論過程中可以進行必要的演示。為了有效地傳達自己對案例的分析或討論結果,演示者應該進行很好地組織,以吸引聽眾的注意。
在演示過程中,記憶提示、清晰的提綱、特制的卡片索引能幫助演示者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吸引聽眾的注意和臨場發(fā)揮上。案例演示的結構要簡潔,可以借助有效的媒體和工具,如PPT電腦演示文件、透明膠片、實物投影、黑板、掛圖等,盡量用簡潔的圖表代替冗長的文字描述。
最后,對演示內容的要點進行總結或重申,并熱情地回答聽眾提問。在整個課堂討論階段,學生應注意:①注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課堂討論是學習案例的極好機會,而“聽”正是討論中學習的最重要的方式。傾聽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課堂討論的好壞不僅取決于每一個人的努力,而且也取決于全班的整體表現。②積極參與主動進取。要在討論中收到理想的結果,使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都有所收益,需要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要努力做到敢于發(fā)言、善于發(fā)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日后勇于承擔風險的精神。
3.2.3 認真撰寫課后分析報告
經過閱讀分析、小組研究和課堂討論幾個階段后,案例學習的認識、收獲由淺入深,由少到多。整個案例學習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要求學生寫出案例分析書面報告。通過寫書面報告,可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培養(yǎng)他們善于總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1.師生互動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
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大膽的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舉一反三,在與教師的提問應答的過程中,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反應能力。
2.師生互動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散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晦澀難懂,對于學生的理解掌握的情況缺乏了解,不能根據學生自身的掌握情況進行合理科學的安排。而在師生互動式的學習模式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需要自己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只是發(fā)揮方向性的作用,通過教學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適度放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3.師生互動有助于學生之間溝通交流
在師生互動式的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學生主要的學習路徑就是在不斷地在發(fā)現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與同學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通過信息的交流與想法的碰撞發(fā)散學生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師生互動有助于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間共同協作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互動的直接表現。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解答、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二、數學課堂上師生互動的具體方式
1.課前引導
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對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進行回顧,并且通過模擬性的小測試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趣味性的游戲開展這一堂課的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調解課堂氣氛,還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做好鋪墊。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的氣氛比較沉悶,學生在嚴肅的課堂氛圍中聽老師講課,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講得多,而學生只是一味的被灌輸,致使學生注意力分散,也沒有進行良好的課堂互動,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的加以學習和掌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自身帶著問題的情況下,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鼓勵提出問題,發(fā)散學生思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一個寬松、相對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下,教師讓學生大膽發(fā)言,踴躍提問。只有在這種學習氛圍的影響下,學生才有勇氣在課堂上提出質疑,大膽猜想。而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會帶著求知的欲望自主的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那么學生就會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組建合作小組,增進學生交流
在以后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從以往的知識的傳授者編程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在課堂上主要發(fā)揮方向性的引導作用。同時,每個學生能夠依據自身的刑法和特點,通過合作小組的建立,有更多的機會去表達自己,通過與學生之間的相處、交流,在小組的討論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體現。不僅如此,他們會在注意保留自己意見的同時,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有利于合作意識的樹立。
5.借助多媒體手段演示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于數學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將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力開發(fā)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復雜繁瑣的問題運用動畫的方式呈現出來,生動形象的對立體幾何的數學難題的解題思路形象化,構建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三、結語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僅僅靠的是單純的記憶與練習,更多的是靠學生自我思考與學習。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在課前進行回顧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鼓勵與引導的方式,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散學生思維,增強師生互動,讓學生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學生只有在自己不斷的思考與探究中以及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獲取的知識,才能不斷的轉化成一種學習的能力,真真正正的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做自己的主人。
(作者單位: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油城學校)
參考文獻:
[1]佐彬.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研究[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化學實驗;鈷配合物;電極電勢;晶體場穩(wěn)定化能;光譜化學序列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0-0261-02
一、前言
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化學中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大都源自縝密的實驗觀察和詳細的實驗記錄。同時,化學基本理論和概念對化學實驗方法的設計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大一無機化學理論課程教學中開展化學實驗研究,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是對學生腦力的訓練;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更能使學生深刻體會理論和方法對化學實驗的指導作用。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過程中應起到推動和助力作用。本文從鈷(III)氨配合物的合成入手,介紹了我們在指導學生運用化學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實驗設計和改進等方面的實踐。鈷(III)氨配合物主要包括三種:[Co(NH3)5Cl]Cl2、[Co(NH3)6]Cl3和[Co(NH3)5H2O]Cl3晶體,其內外界結構和光學性質對制備條件相當敏感,不僅是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點[1-3],而且其合成和組成分析屬于大學無機化學實驗的經典實驗[4-7]。該實驗涉及配合物的晶體場理論、光譜化學序列等基本概念和理論,組成分析過程中還包括酸堿滴定、絡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等基本方法,“理論與實踐的互動”貫穿實驗的始終,在樣品合成方案的設計、鈷氨配合物的組成分析和目標產物的形成機理研究等方面均有體現。
二、氧化還原電極電勢對實驗方案設計的指導
傳統(tǒng)實驗教材中以CoCl2晶體作為制備鈷氨配合物的鈷源,在氨水環(huán)境中,加入H2O2作為Co(II)的氧化劑、使用濃HCl以促進含氯離子配合物的結晶,實驗操作環(huán)境比較惡劣[6]。由于實驗教學面對的學生已經完成了大學無機化學課程的學習,掌握了氧化―還原電極電勢的基本概念,因此在實驗設計階段,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理論課程中學習的Nernst方程,考慮溶液的酸堿性、離子濃度和操作環(huán)境等因素,計算了Co(NH3)63+/Co(NH3)62+、NO3-/NO2-、O2/OH-等相關電對的電極電勢,設計了新的樣品合成方案。具體如下:將7.276gCo(NO3)2?6H2O和一定量的NH4Cl固體置于三口燒瓶中,加入7mL水,在65℃恒溫水浴中攪拌回流20分鐘,混液由淡紫紅色逐漸轉變?yōu)樯钏{色。向混合溶液中持續(xù)通入高純氮氣20分鐘后,分多次加入一定量的濃氨水,溶液的溫度維持在65℃左右,溶液的顏色逐漸由深藍變?yōu)樯钭霞t色。氮氣保護下繼續(xù)攪拌、回流40分鐘,即產生大量紫紅色沉淀。過濾后用無水乙醇洗滌、干燥,得到目標產物。該方案以Co(NO3)2?6H2O代替CoCl2和H2O2,利用Co(NO3)2自身的氧化能力氧化Co(II),避免使用額外的氧化劑,減少了濃鹽酸的使用,符合綠色化學的理念。
三、組分分析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有意義學習的層級由低到高依次為代表性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概念和命題的運用、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9]。化學實驗教學是在概念和命題學習的基礎上,訓練學生運用概念和命題、解決問題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途徑。通過理論教學,學生已經習得了各種滴定方法,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不同的滴定方法,深刻理解滴定技術的含義,才有可能進一步發(fā)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教育學基本理論認為,試圖通過短期訓練來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現實的,但是,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完全可以隨著教師結合學科內容運用的一系列策略來進行訓練、發(fā)展和提高。當學生想知道自己所合成的樣品的組成時,所面臨的是一個嶄新的、需要學生自己解決的問題。這不同于以往的實驗操作練習,他需要在大腦中對理論課程中所學的各種滴定技術進行篩選和重新組合,找出測定鈷氨配合物中Co、NH3和Cl的含量所適用的方法,并將這些方法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轉化為實驗數據。樣品的測試結果與[Co(NH3)5Cl]Cl2的理論組成幾乎完全一致,表明改進的實驗方案能夠成功制得目標產物。此時,學生的喜悅溢于言表。因為他們看到了滴定技術將看不到、摸不著的配合物真實地展示在眼前,他們意識到了化學基本理論對化學實驗的指導意義,他們也會將這些正向、積極的情緒反饋到后續(xù)的理論學習過程中?;瘜W實驗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重任,學生從理論課堂上得到的大多是間接經驗,它們是前人發(fā)現或總結的、對人類社會來說具有首創(chuàng)性的成果。教育學理論家吉爾福特認為,“真創(chuàng)造”和“類創(chuàng)造”中表現出來的思維和認知能力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創(chuàng)造性不僅局限于少數天才,還潛在地分布在整個人口中間。因此,創(chuàng)造性并不神秘,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是或多或少的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傊挵迸浜衔锏慕M成分析涉及酸堿滴定、配位滴定和沉淀滴定,是實現理論與實踐互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優(yōu)秀范例。
四、目標產物形成機理研究中的理論與實踐
1.X射線粉末衍射技術的應用。建立在嚴格的理論基礎上的現代測試技術可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能夠為我們提供可重現的、精確的實驗數據?;谶@些實驗數據的分析過程邏輯縝密,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科研興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有巨大裨益。在鈷氨配合物的合成實驗中,利用X射線粉末衍射技術對產物進行了表征,與文獻[8]制備的樣品和JCPDS標準卡片No.74-0344進行比對,說明以Co(NO3)2?6H2O晶體為原料、在NH3-NH4Cl體系中,不必添加諸如O2、H2O2等其他氧化劑,利用硝酸鹽的自身氧化能力即可得到純凈、結晶良好的配合物[Co(NH3)5Cl]Cl2晶體。
2.紫外可見光譜技術對實驗機理研究的指導。紫外可見光譜技術可以跟蹤反應過程,使原本看不到的反應過程形象地顯示在學生面前。我們分別測試了原料、中間產物和目標產物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根據原料中間產物目標產物的吸收光譜的變化,研究反應機理。學生們清晰地觀察到了Cl-離子和NH3分子依次進入鈷配合物內界所帶來的電子吸收光譜的紅移和藍移,并推導出了晶體場理論教學中學習的光譜化學序列NH3>H2O>Cl。
3.晶體場理論對實驗機理研究的指導。鈷氨配合物[Co(NH3)5Cl]Cl2的形成過程中發(fā)生了氧化和配體置換兩個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Co原子的價電子構型入手,利用晶體場理論,計算了Co(II)和Co(III)在八面體場中的晶體場穩(wěn)定化能,分析了它們穩(wěn)定性的差異,結合紫外可見光譜的數據,得出弱場中的Co(II)(電子構型為dε5dγ2),經過強場中的Co(II)(電子構型為dε6dγ1),最終轉化為強場中的Co(III)(電子構型為dε6)是能量最低的途徑。
五、結論
本科生的理論課教學和實驗教學不能孤立進行,高?;瘜W化工專業(yè)培養(yǎng)的既不是紙上談兵的理論家,也不是照方抓藥的操作工。實驗教學中,教師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應用理論教學成果去解釋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以揭示隱藏在背后的客觀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Farhadi S.,Pourzare K.,Sadeghinejad S.,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3O4Nanoplates by Simple Thermolysis of the [Co(NH3)6]2(C2O4)3?4H2O Complex[J]. Polyhedron,2014,67(8):104-110.
[2]Farhadi S.,Safabakhsh J.,Solid-stat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Co(NH3)5CO3]NO3?0.5H2O complex:A Simple,Rapid and Low-temperature Synthetic Route to Co3O4 Nanoparticle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2,515(1):180-185.
[3]Mech K.,abiski P.,Kowalik R.,Fitzner K.,Analysis of Co-Pd Alloys Deposition from Electrolytes Based on [Co(NH3)6]3+ and[ Pt(NH3)4]2+ complexes[J]. Electrochimica Acta,2013,104(1):468-473.
[4]魏琴,盛永麗.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5]鐘國清.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6]賈佩云,陳春霞.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3.
[7]商少明.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北京,2014.
互動式教學是新時期提出的重要教學方法,具體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遵循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按照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將教學案例作為最為基本的教學素材,在師生和生生的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實踐,讓學生能夠更為系統(tǒng)的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增強,為學生深入學習會計學方面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在職業(yè)院校會計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法的優(yōu)勢
在職業(yè)院校會計教學實踐中對互動式教學進行研究和分析,發(fā)現借助對互動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教學現狀,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明顯的培養(yǎng)。系統(tǒng)研究,其應用優(yōu)勢在以下方面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其一,互動式教學能夠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也可以在對學生實施相應教學指導的過程中加強理論和實際的有機聯系,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能夠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并提高自身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二,借助對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能夠逐步轉變過去被動聽講的局面,積極參與到教師所組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得到了明顯的增強,并且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也能夠得到適當的培養(yǎng),對學生系統(tǒng)學習相關會計學專業(yè)知識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其三,在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學生能夠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互動中實現自我價值,對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也發(fā)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其四,互動式教學能夠將教學活動中的教育活動和學習活動進行有機的整合,促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狀態(tài),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適當的培養(yǎng),能夠為學生系統(tǒng)學習相關知識提供相應的輔助。
三、在職業(yè)院校會計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法的策略
在職業(yè)院校的會計教學實踐中,要想促進會計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深入學習,就應該對互動式教學法的實踐應用進行統(tǒng)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真正發(fā)揮出互動式教學法的重要作用,為職業(yè)院校會計教學的全面優(yōu)化開展提供相應的輔助,加強會計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保證所培養(yǎng)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建設發(fā)展需求。具體來說,在實際應用互動式教學法的過程中,職業(yè)院校的會計專業(yè)教師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活動中。在職業(yè)院校會計教學活動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法,必須注意保證班級中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實踐中,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教學效果的最大限度凸顯。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首先,教育人員應該統(tǒng)籌分析班級中所有學生之間的實際情況,進而尊重個體差異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夠逐步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積極參與到學習實踐活動中,保證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凸顯會計互動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促進學生對會計專業(yè)相關知識的深入探索。其次,應該注意對學生參與互動式學習的積極性加以培養(yǎng),借助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實踐中,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最后,制定相應的參與策略,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引導活動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和渠道參與到活動中,為互動式教學法作用的發(fā)揮奠定堅實的基礎。唯有如此,職業(yè)院校會計教學才能夠逐步改善現狀,為學生會計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支持。2.教師應該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在職業(yè)院校的會計專業(yè)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融,能夠實現對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和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效果也能夠有效增強,能夠有效促進互動式教學法整體作用的發(fā)揮。在具體活動中,一方面,教師應該關注與學生的互相關愛和交流,教師要積極主動的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進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策略,增強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另一方面,教師在制定教學措施的過程中必須要貫徹落實人格平等的重要思想,與學生構建平等的關系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切實保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此外,教學活動的民主性也是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教學原則,增進教學民主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互動教學,能切實保證互動教學效果,深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職業(yè)院校會計學教師就可以根據具體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并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在不改變原有教育性質的基礎上突出教學活動的影響力,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在具體操作方面,職業(yè)院校的會計專業(yè)教師應該對社會上涉及到會計會計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并從其中挖掘適合應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資源,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社會問題對會計學專業(yè)理論知識加以應用,提高學生會計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融入情感教育,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結合學生的學習困惑和學習難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學生自覺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唯有如此,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學習和探索,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養(yǎng),能夠促進學生對相關會計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3.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全面踐行互動式教學思想的過程中,借助互動式教學指導加強對學生人際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形成,對學生系統(tǒng)學習相關知識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基于會計教學中互動思想的引入,應該注意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加強語言方面的合作,借助語言教學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同時,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過程中,也應該正確認識環(huán)境的重要性,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能夠促進學生互動交流的環(huán)境,突出環(huán)境的影響力,發(fā)揮環(huán)境合作的作用,增強學生合作學習質量。只有這樣,結合互動式教學法應用過程中對互動式教學的實際需求,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能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對相關會計學方面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和探索。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動式教學實踐中,學生對相關會計知識的學習和探索能夠通過與其他學生、教師的互動來完成,并且在互動探索中,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適當的培養(yǎng),對學生系統(tǒng)學習相關知識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當前教育實踐背景下,職業(yè)院校的會計專業(yè)教師應該正確認識互動式教學法的重要性,并借助對其進行合理應用促進教學現狀的改善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學生的未來全面發(fā)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作者:魏雪東 單位:廣東省城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
參考文獻:
[1]鄭旭.互動式教學模式在中職會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延邊大學,2016.
[2]廖施.職校會計教學中體驗性教學的實踐應用研究[J].中國市場,2016(22):234-235.
[3]李雅清.團體互動式教學在會計電算化課程中的應用淺析[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5(20):101-101.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研究
時代在發(fā)展、理念在更新、標準在提高。改革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最強主旋律,成為推進社會進步發(fā)展的最大源動力。課堂教育教學這一領域,自然也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提升和教學要求的變化以及學習理念的變遷,而與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傳承和變革。新課程改革作為其必然發(fā)展趨勢,已成為當前學科教育教學的“熱詞”。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實效是課堂學科實踐的最根本、最本質的追求。但筆者發(fā)現,課堂教學實效的內涵和要求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而發(fā)生深刻的豐富和變化。但學生主體地位展現、學習技能提升、學習情操配塑,始終是有效教學的根本要義。這就要求,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師所實施的教學策略必須遵循和按照“有效”一詞深刻內涵,予以科學實施和有序開展。本人現就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學策略的實施這一方面予以簡單闡述。
一、抓住學教雙邊特點,實施互動式教學
教育實踐學認為,教學活動進程中,教師和學生必須在整個活動體系中運動起來、交流起來,進行深入細致的雙邊實踐活動,以此充分展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其本質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實踐的過程,教師組織和開展師與生的雙邊互動活動,從而實現教師教學目標要求的實現和學生學習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但筆者發(fā)現,少數初中數學教師在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的實踐進程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有時學生實踐探知活動充斥整個教學進程,而教師的指導引導活動幾乎沒有,嚴重違背了教學的雙邊特性和互動特性。因此,教師應該將課堂變成學生和教師進行有效互動、深入合作、生生協作的實踐舞臺,開展具有雙邊特性的師生交流、談話、生生探討、協作等互動式學習活動,圍繞某一教學知識點或學習任務,進行談話、交流、討論等雙邊實踐活動,以此推動教學要求的有效滲透,學生學習主體的有效展現,促進師生之間的共同發(fā)展和進步。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知識點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對教師講解式和師生互動式兩種教學模式的前后對比,發(fā)展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推動學生學習進程方面具有顯著的促進和積極功效。因此,教師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組織和開展了教師和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雙邊實踐活動,其過程如下所示:
師:來研究能不能用較少的幾個條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
師: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幾種?
生:SAS、ASA(AAS)、SSS、HL。
師: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對應角相等”及“對應邊相等”的語句,用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應如何說?
生:“對應角相等”不變,“對應邊相等”說成“對應邊成比例”。
師:我們知道,一條邊是寫不出比的,那么你能否由“ASA”或“AAS”,采用類比的方法,引出一個關于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新的命題呢?
生: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師:予以啟發(fā)、引導、糾正。
上述師生互動、生生討論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的展現了教師的主導指導功效和學生的主體協作特性,通過教師的有序有效“引導”和學生的積極主動“配合”,從而讓初中生在教師有效引導中實現知識點內涵的有效認知,學習活動效果的提升。
二、緊扣典型教學案例,實施案例式教學
數學學科的豐富知識架構和嚴密的邏輯推理特點,決定了學習認知者探知掌握時必須設置和緊緊握住有效抓手予以實施。而這一抓手就是數學案例。一定程度上說,案例已成為數學學科的“代言”,成為教師數學講解的“載體”以及學生學習實踐的“平臺”。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優(yōu)化,必須切實做好數學案例講解實踐活動,利用數學案例自身所具有的內涵豐富性、前后聯系性、深刻實踐性等等特性,開展案例式數學教學活動,組織設計緊扣教材知識點內涵的數學案例,組織和實施數學教學活動,引導和指導初中生圍繞解題要求和學習任務,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和實踐活動,以此鍛煉和提高初中生的數學探究分析、思維創(chuàng)新等數學學習技能和素養(yǎng),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能力培養(yǎng)第一要務”的目標要求。
問題:已知點M(3a-8,a-1),分別根據下列條件求出點M的坐標。(1)點M在x軸上;(2)點M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線上;(3)點M在第二象限,且a為整數;(4)點N坐標為(1,6),并且直線MN∥y軸。
生:探知題意,認為該問題題意涉及到坐標與圖形性質內容。
師:根據圖像的坐標內容,一般應該采用什么方法進行解答?
生:解析,(1)根據x軸上點的縱坐標為0列式計算即可得解;(2)根據第二四象限平分線上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互為相反數列式計算即可得解;(3)根據第二象限點的橫坐標是負數,縱坐標是正數列式求出a的取值范圍,然后確定出a的值即可;(4)根據平行于y軸的直線上點的橫坐標相同列式求出a的值,然后解答即可。
師生進行總結,指出:本題考查了坐標與圖形性質,主要利用了x軸上的點的坐標特征,二四象限平分線上點的坐標特征,第二象限內點的坐標特征,平行于y軸的直線的上點的坐標特征。
在上述問題解答過程中,學生通過問
題的題意分析、解題思路的研析等活動,數
學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動手操作能力
得到顯著增強。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案例教學法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以教師為主導和指導,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分析,通過學生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正確的理念、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1]。案例教學法區(qū)別于其他教學方法的關鍵是案例的選擇、設計和實施。這不僅僅是一系列教學步驟的運用,更是一種教學技能技巧。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當中,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都把知識點串聯起來講解,運用案例組織教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許多教師還沒有深入理解案例教學法的含義、使用條件和使用方法,課堂教學主觀性、經驗性較強,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使一種本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應有的功效。
一、計算機基礎課案例法存在的問題
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使用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案例自身缺乏科學性;二是教師與學生在案例教學缺乏互動性;三是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缺乏兼容性。
(一)教學案例自身缺乏科學性
運用案例教學法組織教學,首要的問題是案例的選取。所選擇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符合教學目標與要求,是否符合教學情境的要求,是事關案例教學成敗的重要前提。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教學案例自身缺乏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取的教學案例試圖涵蓋一切專業(yè)、一切學生。運用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使深奧、抽象的原理變得通俗易懂。就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而言,教學案例有一定的專業(yè)限制,且須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在教學當中常常存在的是,偏重于原理運用的內容才是適合案例教學的對象,而一些基本知識點的講解也并不適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結構與水平、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一刀切”地組織案例教學,往往導致學生的學習出現兩極分化:要么跟不上,要么吃不飽,教學效果欠佳。
2.教學案例設計缺乏針對性。案例教學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設計案例。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許多教師力圖一勞永逸地設計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教學案例,以期適合各個班、各個專業(yè)的學生,而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專業(yè)知識差異等因素,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同時,由于教師對課程教學目標分析不透徹,導致教學案例設計要么過大要么過小。案例設計過大則因其注重全面性、系統(tǒng)性而與學生的知識、技能差距甚遠;案例設計過小則難以體現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學生很難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2]。這兩種案例設計方式都缺乏針對性,教學效果自然難以體現出來??茖W、合理的教學案例需在充分研究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等問題的基礎上來設計。
3.教學案例不符合教學情境之需。案例教學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學會運用計算機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所選擇的案例要符合實際情況,即使是虛構的案例也應大致和現實相符,使教學過程既生動有趣,又使教學情境真實、感人。然而,許多教師因為對案例教學法理解不透徹,在教學案例設計和選擇的過程中脫離教學實際、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既不能很好的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也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案例教學中缺乏適應性
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教師與學生都習慣于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理論、原理的講解、闡釋、傳授,很少設計一些案例來組織教學,即便是有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仍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來落實教學案例,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生并沒有從根本上超越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被動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被動地聽和看、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的講授法,既不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也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案例教學是一種探究式教學,主張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對某一共同的問題通過互動式地討論、研究、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起示范、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是案例教學的主體,在案例教學中處于核心地位,學生在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和能力結構的基礎上主動完成對案例的探究和學習。所以,如果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發(fā)生變化,那么,案例教學法就只能是一種形式主義而已。
(三)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兼容
運用案例教學并不等于不再使用其他教學方法,案例教學需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才能夠使計算機基礎課真正有效開展。遺憾的是,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教學法之間存在非此即彼的不平衡現象。有的教師習慣于理論知識和課程內容的講解,不去研究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教學案例,以至于學生聽懂了知識,不懂的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有的教師則能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但對教學案例的展開仍舊以講授法進行。這種理論與實踐兩層皮的教學理念自然會導致教學效果低下的不良后果。
二、有效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思路對策
計算機基礎課是大學生必須認真掌握的一門基礎性、技術型課程。引入案例教學法組織該課程的教學,既能給教師帶來挑戰(zhàn),也能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有效實施案例教學法開展計算機基礎課教學,需要落實“雙主體”教學理念、優(yōu)選教學案例、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兼容并蓄多種教學方法等方式和途徑。
(一)落實“雙主體”教學理念
案例教學的基本特點是以案例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將教學活動的重點從結果轉向過程[3]。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超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從頭聽到尾”的不良傾向,充分發(fā)揮教師“教”的主體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通過案例貫穿各個知識點,以點帶面,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結構,這是傳統(tǒng)講授法所無法企及的。
案例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將理論知識與課程應用結合起來。在知識的傳授方面,教師是引導者和推進者,在知識的接受方面,學生是接受者、運用者。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fā),居于主體地位。學生在認真閱讀老師所提供的案例材料進行分析、思考、討論時,必須講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居于主體地位。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與學生“雙主體”互動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這是同一教學過程的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教師向學生展示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契合課程知識點,找出解題思路,另一方面是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案例主動思考、積極討論,以此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二)優(yōu)選教學案例
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靈魂,案例選取與設計好與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與敗。上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生人數多,專業(yè)分布廣泛,且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背景等方面差異甚大,不存在“適應”所有專業(yè)、所有學生共同使用且具有相同效果的教學案例。因此,教學案例的選取和設計,首先要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yè)、計算機知識基礎、認知能力等方面的特點,針對一個問題可以開發(fā)數個教學案例——“案例群”,供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的學生進行學習,使教學案例具有廣泛性、層次性、多樣性。在建構主義者看來,學習是在對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之上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因此,如果案例教學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fā)符合他們認知層次及其發(fā)展需要的教學案例,那么學生可以順利從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fā)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
其次,選取側重于原理應用的內容作為教學案例。教學案例并非適合所有的教學對象,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設計應以一定的理論、原理作為基礎和依據,一些基礎知識可以運用講授法開展教學,以此為基礎組織案例教學,使學生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
再次,案例設計要大小適當且具有啟發(fā)性。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中提到學生的兩種水平: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和現有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這個“最近發(fā)展區(qū)”實則即為要開展的課程教學目標。案例設計業(yè)要求教師依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來設定教學目標和落實教學任務。計算機基礎課的案例教學目標和任務是使學生理解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并能運用這些理論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初次確定的教學案例,在使用后發(fā)現大小不適應,可以根據需要做調正,以備下次使用時及時改進。
再次,結合教學情境需要來設計教學案例,使其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既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又能發(fā)揚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個體的特長。針對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yè),教師在備課選材的時候要重新研究教材,甚或自編教材,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轉化為學生感興趣、易于理解的案例來進行教學,突出學校特色和專業(yè)特色,這對于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學校來說更應如此。
(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考試、教師上課評價、督導檢查等。學生考試包括平時考核、期末考試、考勤、實踐操作能力等。
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當中,教師運用案例教學的評價方式應該而且必須多樣化。從學生的角度看,一是傳統(tǒng)的筆試考核;二是實踐操作能力考核,如上機實驗,重點考核學生運用計算機基礎知識解決實踐性問題的能力;三是計算課堂討論成績,將學生參與案例學習和討論取得的成績記錄進檔案袋,期末結束統(tǒng)一計入考試總評當中。從教師的角度看,主要是考評課堂教學效果,一是學生評教;二是同行評教;三是教學督導評教。學生和督導對教師案例教學效果的評價、學生對案例教學參與度的評價總體上服務于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
(四)兼容并蓄多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客觀真實性、較強的綜合性、深刻的啟發(fā)性、突出的實踐性等特點,對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案例教學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其他的教學方法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優(yōu)勢互補的。案例教學必須與講授法、討論法、調查法等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用,才能有效促進計算機基礎課的開展,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人類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通過計算機獲取、存儲、傳輸、處理、控制和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已成為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這就要求計算機基礎課不能停留于簡單地講授知識而是要運用貼近現實、易于理解的案例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迅速地掌握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教師也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綜合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文.案例驅動教學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0).
[2]李翠梅.計算機基礎課案例驅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1(03).
1課程特色
傳統(tǒng)的投資學教學模式由于教學方式單一、手段落后,長期停留在靜態(tài)板書、口頭講解、課堂灌輸上,缺乏模擬實踐手段和實際操作流程的展示,學生無法獲得感性認識,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更多創(chuàng)新型、實用型人才,目前,大多院校都已建立起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學環(huán)境。(1)本課程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學,在理論內容上力求全面、完整,理論體系嚴密,使學生系統(tǒng)接受本課程的理論教育。(2)本課程注重理論分析的力度和深度,重點講授金融投資的基礎理論、運行理論、決策理論和調控理論,涉及金融投資技術、技巧分析時,在理論上也側重于理論方法的闡釋,以期在理論層次上體現出“金融投資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特點和要求。(3)本課程注意與金融相關學科如金融經濟學、金融工程學、風險管理等理論知識以及數理統(tǒng)計方法的交叉融合,使學生形成較合理的知識結構。(4)理論課程注意吸收學科最新成果,特別是關注國內外證券市場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最新知識,及時補充到課程教學中,盡可能地將傳統(tǒng)理論與現論進展有機結合起來。(5)精心設計與理論教學的配套案例,運用到教學中。
2.基于行業(yè)標準《金融投資學》教學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以及發(fā)展,金融行業(yè)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向多元化發(fā)展,非常注重金融從業(yè)人員的應用能力,注重其對金融市場變化進行決斷的膽識、氣魄和把握機會的能力。金融市場的需求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導向和目標,因此,作為金融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金融投資學》,應該在研究金融行業(yè)對人才的真正需求后,增加對多教授理論內容的針對性和實際應用型,培養(yǎng)學生領悟、理解金融市場的能力,從而達到社會需求的目的。
2.1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
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填鴨式教學,即老師在課堂上講授,學生聽,這種講課模式對于《金融投資學》這樣的應用型課程而言,不能達到增強學生應用能力的目的,而應該提倡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師生互動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方法是對于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作為老師,應該能夠做到對金融市場動態(tài)有深刻的關注和了解,試試關注社會經濟新聞熱點,在課堂中經常穿插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市場動態(tài),形成問題與學生進行探討,引導學生思考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以及改進。對于《金融投資學》的教學案例,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去尋找金融市場自己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形成PPT,在課堂的最后二十分鐘,上臺進行分析。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查閱資料,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進行當前事件進行分析的能力,而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2.2進行案例教學
《金融投資學》理論體系比較復雜,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強,運用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和掌握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識和投資的基本原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能力。進行案例教學,首先要對實際可得的金融案例進行精心選擇,選擇最有代表性、典型的教學案例,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在學生對所選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獲得關于案例的問題及討論對問題的見解后,便可進入案例的分析討論環(huán)節(jié)。可采用的方式有小組討論,班級討論等方式。討論中,授課教師不僅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發(fā)表獨到見解,還要把學生的各種想法進行聯系,實現教學目標,進行及時的案例總結和評價。
關鍵詞 細胞工程;網絡化學習;互動式學習;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7-0288-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cell engineering is very rapid,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The new situation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talent training of life science. This require us to reform 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of cell engineering,it mainly include the network learning,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the mixed teaching of classroom and network. Practice teaching showed the timely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is effective. It can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more knowledge,but also can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in the end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cell engineering;network learning;interactive learning;blending teaching
細胞工程是現代生物技術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是利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原理與方法,在細胞、亞細胞或組織水平對生物的遺傳特性進行改造,以便獲得具有目標性狀的細胞系或生物體的一門綜合性學科[1]。在整個生命科學領域發(fā)展極為迅速,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不斷涌現,教學內容量在逐年增加,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對大量知識信息的需求,甚至會引起學生對課程的懈怠而降低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佳[2]。因此,如何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把握最新研究動態(tài),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就對細胞工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借助先進的網絡教學平臺對細胞工程進行教學改革。2011年細胞工程被評為“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網絡課程示范建設項目”,先進的網絡技術為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為了適應這一新的形勢,課程組的成員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建設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多功能的網絡教學平臺。這樣不僅可以改變教與學的關系,更能使學生對細胞工程的學習充滿興趣,而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同時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和及時性等優(yōu)點[3]。在課題組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細胞工程又被評為“河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新的教育環(huán)境對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將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對細胞工程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優(yōu)化,主要包括網絡化學習、互動式學習及課堂加網絡的混合式教學。
1 網絡化學習
幾年來課題組的教師借助校園網的清華在線平臺,精心研究并開設了具有細胞工程特色的精品教學網站,學生可根據需要自主選擇要學習的內容。還可以隨時與教師、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該教學平臺為教師的施教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師生的交流與互動方面也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4-5]。目前,我院已經建成了細胞工程的各種資源庫,包括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并不斷完善,形成了體系,學生個性化學習得以充分實現,并為信息資源的互利共享創(chuàng)造了條件。
1.1 基本資源
該資源內容豐富,包括教學要求、重點難點、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設計、教材內容、教學錄像、教案、課件、自測題、演示實驗等。
教材內容以電子書的形式向同學展示,來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教師將重點知識進行歸納,條理性更強。而且課程組的老師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下載了大量的細胞工程教學資料,并通過軟件自己編寫創(chuàng)建了大量的精美立體三維動畫、圖片及英文解說的小電影,從而比課本上的內容更形象、更具體、更生動。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教學錄像直接以視頻方式進行,可以生動地向學生展示授課過程,尤其是一些精美的動畫,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錄像分章節(jié)、按學時進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多少,選擇要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進度。而且不同的錄像由不同的教師進行授課,教師的職稱不同,授課的特色不同,學生學習之后,可以進行網上評教,將評教信息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便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自測題按章節(jié)進行,試題類型多樣,有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辨析題、名詞解釋、設計小課題等,全部采取在線作答,該方式使學生充滿了新奇感,又增加了趣味性。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賬號登錄,隨時進行網上自測,提交后,系統(tǒng)立即給出結果,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測試反饋的情況,進一步了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
演示實驗主要包括一些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或探索性實驗。以視頻形式進行,由專門的實驗教師在實驗室進行錄制,不僅可以展示實驗的全過程,而且在實驗技術的關鍵部分還配有解說,演示實驗包含了該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學生可根據需要自主學習,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其科研思路,培養(yǎng)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為進一步開展畢業(yè)設計和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6-8]。
1.2 拓展資源
該模塊屬于輔助資源,目前已經上網的主要有教學案例庫、動畫素材庫、圖片素材庫、專題講座、學科知識檢索系統(tǒng)和相關素材及連接等。尤其是學科知識檢索系統(tǒng)按英文字母順序編目,方便學生檢索。該網絡課程共收集和制作的教學動畫108個、教學案例近100個、學科知識檢索名詞術語1 000多條,并且有英漢和漢英2種方式。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課余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更增強了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
2 互動式學習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嘗試采取“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2.1 課堂討論
課堂上適時采取案例討論法進行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針對某個知識點,首先由教師提出具體案例,然后分組討論,最后由教師就有關問題進行總結。例如“番茄薯是怎樣形成的?”“有性雜交能否實現這一設想?”“體細胞雜交又有哪些優(yōu)勢?”圍繞這些問題,讓學生按4人一組在15 min時間內進行討論,然后每組派代表向教師匯報,最后教師分析番茄薯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明白體細胞雜交的意義,它克服了遠源雜交的不親合性,為遺傳物質的廣泛重組開辟了新的途徑。同時要強調它在育種實踐中的意義。通過這樣的案例討論分析,大多數的學生反映印象深刻,并認為所學的內容能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知識的理解更容易掌握。
2.2 網絡交流
在網絡課程上設立師生交流區(qū),如討論版、E-mail及QQ等。學生可以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與教師隨時交流,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尤其是討論版是細胞工程課程頗具特色的部分,每個討論版的主題內容各不相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參與討論,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問題。另外,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在網上隨時與教師溝通。該模塊學習方式靈活,一直深受學生的好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擴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3 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就是課堂上師生面對面的教學與學生通過網絡的在線學習相結合。這也是信息化時代對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為此,嘗試在進行細胞工程常規(guī)授課的同時,適當結合這種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行混合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就某一章的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并給出該課堂的教學目標,如植物原生質體融合技術,要求學生掌握各種融合的方法及原理,熟悉融合產物的鑒定及體細胞雜交的意義,了解其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強調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點內容,給學生一定時間讓其自主學習網絡課程,然后就重點的知識進行提問,最后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總結,并留出課后作業(yè),課后作業(yè)要求網上作答,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遞交,之后由教師進行網上批改。網絡作業(yè)的成績計入本課程綜合考評,其比例占總成績的10%。
通過對我院2012級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專業(yè)的98名學生做問卷調查,有95%的學生贊同這種混合式教學。因為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帶給學生新鮮感,而且可以使其更加輕松地獲取知識。
細胞工程的教學改革不僅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不同教學模式的測評結果表明,2011級學生采取課堂教學,其優(yōu)秀率(≥90分)為8.45%;而2012級學生采取混合式教學,其優(yōu)秀率高達為38.06%。這也充分證明了混合式教學比單純的課堂教學更具明顯的優(yōu)勢。
4 結語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探索出了一套適合細胞工程的新教學模式。通過網絡化學習、互動式學習及課堂加網絡的混合式教學,不僅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細胞工程的知識,而且更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絡化學習較好地解決了學時不夠、課本內容相對滯后、師生交流少、學生自學難等問題。課堂上的案例教學充分體現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性和課堂上互動性,并且能將思想教育融于知識的傳授之中。尤其是混合式教學更能實現網絡與課堂的優(yōu)勢互補,大大提高細胞工程的教學質量。
5 參考文獻
[1] 安利國.細胞工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4.
[2] 張元平.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高校教學模式研究[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3):53-56.
[3] 王燕華,武福華,楊建偉.基于混合式學習的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設計[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1(6):106-108.
[4] 楊保勝,張鑫旺,孫翔,等.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基礎醫(yī)學類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6):129-130.
[5] 許重潔,王紅霞,張光謀,等.細胞工程網絡課程建設與探索[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5,32(6):582-583.
[6] 王紅霞,張光謀,楊保勝,等.細胞工程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2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