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小學辦學特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處重慶市江津區(qū)白沙鎮(zhèn)城鄉(xiāng)結合部的三口中學,是重慶唯一一所被評為重慶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農村初中。校園占地50余畝,綠樹成蔭、鳥語花香。
三口中學90%的學生都是農村孩子,幾年前,學校各方面基礎條件都很差。如何改變農村教育落后現狀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如何賦予農村學校鮮明的特色和強勁的生命力?以鄧校長為核心的三口中學黨政班子成員,率先提出了創(chuàng)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素質教育、辦最符合農村實際的特色學校的辦學理念,形成“以信息化促現代化推動農村學校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和“以農科教結合為切入點創(chuàng)農村初中教育特色”的工作思路,并制訂了相應的學校發(fā)展策略。
2003年12月,三口中學自籌資金40余萬元,在江津率先建設了校園網,實現了班班通。校園網的建成,帶來的是寬廣的視野、先進的技術、全新的理念、豐富的資源,給農村學校注入的是最新鮮的血液。學校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對全員教師先后進行了技術培訓、理念更新、資源利用、教學改革等一系列培訓,在不到兩年時間里,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成為了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佼佼者,通過這些先行者的帶動、引領,逐漸由一枝獨秀變成了滿園春色。從建成校園網、開通互聯網、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之后,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資源,給學校的發(fā)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現在學校90余位教師建有教育博客,其中有兩位獲得專題網站全國一等獎,點擊率最多的已超過26萬人次;教師利用遠教資源備課上課已蔚然成風。六年來,學校依托校園網絡的各種資源開展的教師培訓、學校管理、教學改革、教學應用等系列實踐和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全國農村學校推進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信息技術實踐與創(chuàng)新活動先進單位”、“重慶市‘十五’期間信息技術教育、電化教育先進學?!?、“重慶市現代遠程教育實驗學校”。
農村中學處在農村,面向農村,利用學校資源優(yōu)勢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三口中學針對農村實際,開展了具有農村特色的教育改革:一是“新課程體系中增強農村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研究”,二是“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中小學教育實踐探索”。課題一的目的:通過初中三年的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具有熱愛農村、服務“三農”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農村學生既要有建設農村、建設家鄉(xiāng)的熱情,也要有向二、三產業(yè)轉移的思想;培養(yǎng)其一定的職業(yè)傾向性,為今后的職業(yè)取向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礎。具體的實施是通過在各學科中滲透,增加農業(y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使其了解農業(yè)生產的一般性知識和技能;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參與農業(yè)實用技術的實踐,了解一些適合當地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實用技術。課題二的目的:一是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豐富資源和對人才的要求,改進學校的教育,將新農村建設最鮮活的資源豐富到學校教育中,使學校教育適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二是學校立足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利用學校資源為新農村建設做力所能及的服務。三口中學這些改革,是重慶市“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推進農科教結合改革”的繼承和發(fā)展,三口中學還自編了七至九年級的校本教材,得到重慶市教委、重慶市科協領導的肯定。學校多次被評“江津區(qū)推進‘綠證’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還相繼獲“重慶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學?!?、“重慶市安全文明校園”、“重慶市現代遠程教育示范?!?、“江津區(qū)示范實踐基地”、“江津區(qū)首批特色學校”等殊榮。
農村教育,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事業(yè);三口中學,一所極具希望和發(fā)展?jié)摿Φ奶厣珜W校。
關鍵詞:農村邊遠學校;辦學特色;學校亮點;發(fā)展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以人為本,追求全面發(fā)展的理念愈來愈被教育工作者所認可,尤其是促進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優(yōu)質教育,獲得全面發(fā)展的倡導越來越被重視。但在這教育改革的進程中,作為農村邊遠山區(qū)中小學就要特別重視自身的發(fā)展定位。近年來,我學區(qū)大力加強各校校園環(huán)境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達到“寓教于樂,環(huán)境育人”的目的。通過努力,各校的硬件實施和條件不斷有了新的改善,再加上學校布局結構的調整,人員分配趨于合理,教師資源優(yōu)化配置,各校面貌有了明顯改善,尤其在育人方面,各校種植了花草樹木,做到綠化、美化、凈化,各校校園干凈整潔,通過懸掛橫幅,刊出黑板報、專欄,布置校園文化長廊等形式,達到了環(huán)境育人的目的。
一、農村邊遠中小學發(fā)展的制約因素
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城鄉(xiāng)差異的影響,學校的發(fā)展和提升比城區(qū)和郊區(qū)學校有更多的制約與艱難。
1.學校辦學條件有欠缺。學校規(guī)模相對較小,辦學設施永遠也及不了周邊郊區(qū)學校。在現在的教育形勢下,老百姓評判中小學好不好的標準中辦學條件肯定是個大因素。
2.地理位置不理想。學校處于邊遠地區(qū),因此眼前是不會進行較好建設,包括道路、環(huán)境等。
3.辦學經費不夠用。辦學經費更是農村學校的難題,因為班額規(guī)模小,公用經費少,對于實施新課程的設施添置,辦學條件的改善,辦公經費的開支已經捉襟見拙,教師進修培訓等的費用更是難以支付。
4.生源質量差,家長配合少。多數學生是留守兒童,為數不少的學生家長都外出打工,與之相連的是家長素質,許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不聞不問。
5.教育思想――名利第一。學校狠抓教學質量,加大獎罰力度,素質教育搞的轟轟烈烈,但應試教育也是扎扎實實,個別教師為了考試名次、升學率、晉職而干事業(yè)。
6.師資隊伍亟需加強。在農村邊遠中小學不但優(yōu)秀教師幾乎不可能調來,而且自己培養(yǎng)的優(yōu)秀骨干走失嚴重。由于經費、課務、時間等因素,許多教師很少有時間和機會進行業(yè)務上的進修和提高,因此教師整體素質相對低。
二、農村邊遠中小學發(fā)展的主要策略及辦學特色
1.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
各校立足校本培訓,做好“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培訓文章,即著力培養(yǎng)幾個年輕骨干教師與普遍培訓相結合,學科骨干教師帶動全體教師普遍提高相結合。同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多實踐、勤反思的培訓形式引領每個教師在學科知識和教學上更加專業(yè)化。
一方面,我們采取“請進來教”、“送出去學”、“實踐中練”的方法,讓一批骨干教師向專家名師學習,讓他們現場去體驗和感受名師的教學風范。近年來,我學區(qū)多次組織骨干教師到外地觀摩名師教學風采,學習先進教學理念。讓這些骨干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課改的“領頭羊”,從而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我們發(fā)揮本學區(qū)名優(yōu)教師的力量,建立全方位的帶教網絡,層層帶教,使教師有一個成長的智力背景和支持系統(tǒng)。有了專家的引領和名師的指點,教師走出了思想上的認識誤區(qū),提升了理念,拓展了視野,在不斷的智慧交流中獲得了專業(yè)成長。
2.建設學校辦學特色
(1)、完善藝術教學設施,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F在各校都備有專門的電教室、微機室等。2012年以來,學區(qū)通過積極爭取,為二溝小學、后興小學、營兒小學、宏寺小學、上六小學、碑嶺小學等七所小學各配備了55臺高標準配置的電腦,進一步加強了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提升了教育現代化水平。
(2)、各校開展好現代遠程教育設施設備的管理和應用的同時,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加快辦公自動化進程。我學區(qū)上六小學、雙莊小學、花亭小學等8所小學先后開通寬帶網,另有多所學校購置了圖書資料、教學儀器、電教設備和體藝器材。西營中學和紅星中學安裝了校園安全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程度。
(3)、優(yōu)化學校環(huán)境,以美育人。優(yōu)雅、美麗的學校環(huán)境潛移默化陶冶著學生,也展示了學校的整體形象與精神風貌。去年,我學區(qū)西營中學、紅星九年制學校、后興小學、上六小學制做了不銹鋼宣傳櫥窗“才藝展示”欄等,全部的學校制做了校園文化長廊,既為學校烘托出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也為學生展示藝術習作提供了園地。學?!皶f話”的環(huán)境給了學生美的熏陶、愛的啟迪,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的能力不斷提高。
(4)、積極爭取學校建設項目。我學區(qū)西營中學、紅星九年制學校積極爭取國家校舍安全工程項目,西營中學學生住宿樓和食堂建設工程現已投入使用,紅星九年制學校教師辦公室也已建成投入使用。
(5)、我學區(qū)兩所中學、上六小學、營兒小學、前興小學、后興小學、宏寺小學等大部分學校的房屋室內外墻壁粉刷一新,學校布局合理且整齊美觀,窗明幾凈,各室窗簾整齊一致,室外環(huán)境整潔衛(wèi)生,各室標志牌醒目大方,室外體育場地規(guī)劃合理,紅星九年制學校體育場地硬化。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各校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無私奉獻的精神,進行了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合格學校的建設,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學校的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6)、學區(qū)著力進行校園“菜籃子”工程,各校因地制宜,不論規(guī)模大小,都有一個蔬菜棚,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師生活問題,此舉從教師實際生活問題出發(fā),深得教師的好評,拉進了干群關系,增強了教師的工作責任心和積極心。
每年開春后,各校師生平整菜地,把菜地當做自家的“三分田”,在菜地里開小溝、種菜苗,澆水、施肥。各校下課時間、課間活動……總能看到有師生在菜地里除蟲、松土、拔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學校里開辟出一片菜地真的很幸運,育人的思緒,教書的艱辛,種菜的勞苦都散盡在三分菜地里面了。
一所優(yōu)秀的學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優(yōu)勢所在,風格所在。一所學校如果沒有特色,就沒有強勁的生命,也就沒有比較優(yōu)勢。而作為農村學校特色建設究竟該何去何從,是每個校長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下面就農村特色學校建設談談筆者的幾點思考。
一、農村特色學校建設現狀分析
1.辦學理念模糊,辦學目標迷失。很多學校都有校風、校訓,但提到這些校風、校訓的核心價值理念時,師生們難以說清楚,究其原因就是辦學理念的空白。也有一些學校將現行的一些教育路線、方針加以簡單的提煉,就形成了本校的辦學理念。這反映出學校對辦學理念認知模糊,更反映出對學校發(fā)展、比較優(yōu)勢、前進方向和個性特色的認識不清晰。在這種情況下,認識不到學校的團隊的個性特征和核心價值,也就不可能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那么,這樣的學校也就必然會被社會忘卻、淘汰。
2.師資隊伍匱乏,結構不盡合理。學校的新鮮血液補充不多,特別是農村學校,大部分老師都已過五十歲,無論是精力、學識水平、接受信息的能力等都不及年輕老師。其次,農村學校教師大部分是本地人,所學專業(yè)都大眾化,有特長的老師非常缺乏,專職教師更少,能夠扎根農村的專業(yè)人才是少之甚少。雖然近年來,國家對“大學生教師”的聘用也不乏才華之人,但因為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活物質價格的不斷上漲,能否留得住他們也是一個問號。所以,師資結構是制約農村特色學校發(fā)展的瓶頸之一。
3.創(chuàng)新意識缺乏,特色內容狹隘。近年來,教育部門對特色學校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不僅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各地也加強針對性學習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一些學校抱著急功近利的思想,人云亦云,盲目跟從,不能結合實際創(chuàng)新,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新立異,特色教育的內容狹隘為只能是活動課程的某個方面。更有些學校,疲于應付檢查,“立馬”形成所謂的“特色”,校園中到處是標語,到處是字畫,就這樣形成了所謂的“特色文化”。
二、新形勢下特色學校建設的思考
1.以先進的理念引領學校精準定位。辦學理念作為指導辦學的理念體系,是學校文化特別是管理文化的本質特征和精髓,是學校生存與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在具體的辦學實踐中,辦學理念是對學校發(fā)展的定性、定位及職能和特色的認識,也就是要把這所學校辦成怎樣的學校和怎樣辦這樣的學校。它是學校的靈魂,是全校師生員工所共同信奉的準則。一所學校辦學理念不應該是松散的、零亂的,應該是一所學校長期辦學經驗的積累,是由朦朧到清晰、從無序到有序、由零亂到系統(tǒng)、由繁雜到簡練的有序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校的管理者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有明確的責任感,有發(fā)展的眼光。
有人用“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來形容蘋果的引領者角色,并將其主要歸功于喬布斯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商業(yè)思維,其實他的管理理念和產品的定位,同樣值得人們思考。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明白,是什么讓無數精英愿意跟在他身邊做事?是什么讓蘋果公司打敗眾多對手,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代?一個企業(yè)沒有核心技術就沒有未來,而一所學校沒有核心價值理念無疑是失敗的,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特色學校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特色定位,就是學校發(fā)展的方向。
2.以專業(yè)的師資保障特色學校建設。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在于教師,因此師資隊伍的建設成為學校管理和發(fā)展的頭等大事。沒有特色的校長就沒有特色的學校,沒有特色的教師就不可能有特色的動力。所以,學校校長必須有現代意識、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必須對特色辦學有充分、高度的理論認識,還要能把這種理論轉化成全體教師的認識,使全體教師形成特色教育思想,帶領全體師生堅定不移地投入到特色學校的建設。同時要培訓一支具備特長的專業(yè)的教師隊伍,只有有特長的教師才能打造有特色的學校。
近幾年來,為了打造一支有戰(zhàn)斗力的班主任隊伍,我們努力做好了三件事:一是加強培訓。積極爭取讓班主任走出去學習交流的機會,每月召開班主任特別會議,加強班級之間管理經驗的交流,針對問題共同探討解決。二是制度建設。結合實際,制定了班級管理相關制度,加強班級工作方面的評比和評級,在競爭中不斷完善超越。三是人員年青化。年青班主任,他們更能激發(fā)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有好處。
3.以獨特的優(yōu)勢挖掘學校特色資源。學校特色發(fā)展首先需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在分析、診斷與評價學校發(fā)展狀況的基礎上,尋找學校特色發(fā)展的突破口。學校特色的本質是創(chuàng)優(yōu),學校缺乏辦學特色,學生就不能實現全面?zhèn)€性的發(fā)展。所以,在發(fā)展學校特色方面不能盲從,豐富的本土文化和教育資源給予了極大的選擇空間,要結合學校實情培育并凝練出自己的特色。
關鍵詞:特色學校 特色文化 辦學特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008-01
1 什么是特色學校
對于特色學校的定義,雖然沒有一個權威的統(tǒng)一的說法,但是大家比較認同的說法是指在現今教育的思想指導下,從本校的實際出發(fā),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形成了獨特的、穩(wěn)定的、優(yōu)質的辦學風格與優(yōu)秀的辦學成果的學校。也有人將特色學校概括為:特色學校就是個性化的學校。特色就是與眾不同,特色就是難以模仿。具體內容可概括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新”三層基本含義。
1.1 “人無我有”即辦學的獨特性
它是辦學特色的基本屬性,也是辦學特色的決定因素。由于社會對人才需要的多層次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差異性,必然要求學校在辦學實踐中,形成個性化的教育理念、獨特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
1.2 “人有我優(yōu)”即辦學的優(yōu)質性
辦學特色必須具有較高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具有優(yōu)質性。滿足人的個體發(fā)展需求和滿足社會多樣化的發(fā)展需要是辦學特色賴以生存的土壤,優(yōu)于其他學校是辦學特色得以發(fā)展的前提。
1.3 “人優(yōu)我新”即辦學的創(chuàng)新性
辦學特色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辦學主體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贏得不斷發(fā)展的空間。
2 為什么要辦特色學校
為什么要辦特色學校,在教育改革破冰的初期,人們的想法更多的可能是想打破多年來形成的僵死的單一的辦學模式,而使學校出現一些新氣象。這種嘗試確實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隨著各級政府逐漸將特色學校納入了考核,甚至在年終考核中加分等等原因,使得特色學校逐步變味了。有些學校為了特色而特色,為了考核而特色,這樣,特色學校實際上已經被異化了。要搞清楚特色學校的辦學目的,還要回到我國的教育方針上來。我國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我們的學校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人才。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更加需要個性發(fā)展的人才,說到底還是一個育人的問題。一所好的學校,應該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關注他們終身學習所需要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和發(fā)展奠定基礎。一所好的學校,還要關心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讓學校和教師一起成長,讓學校成為教師“建功立業(yè)”的基地,讓教師精神自由、個性舒展、生活自在??傊痪湓?,一所好的學校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搖籃,應該是和諧的。
3 怎么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
特色強校,是學校辦學的方向,但是怎么才能做到特色強校呢?做任何事都不能憑空臆想,特色強校也是如此。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應該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3.1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
特色學校首先應該是獨特的,但是怎么樣才能做到獨特呢?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利用現有條件為學校的發(fā)展打好基礎。我市酒鋼三中在通用技術教學方面就充分利用了酒鋼這個國有大企業(yè)的優(yōu)勢資源,通過和酒鋼合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實驗基地。其實只要我們開闊思路就會有辦法,一些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較城市差,但并不是沒有出路。我國有許多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城市學校已基本失傳,而在許多農村卻廣泛存在,比如跳繩,踢毽子等等,如果在這些方面動動腦筋,做點文章,同樣可以搞出自己的特色來的。所以,解放思想,廣開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3.2 層級推進,逐步實現辦學的特色
對于特色學校的辦學標準,可以搞層級式推進,不要搞一刀切,有些學校還不完全具備在許多學科領域大面積搞特色的條件,那就在具備條件的一些項目上突破,然后逐步推開,最后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特色。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分層級推進的辦學方法。首先在某一個領域搞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有些學校搞的書法教學就很有氣場,由書寫技能的教學逐漸提升到要“立字”先“立人”的高度,這樣就把一項單一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心里健康成長甚至和人生觀的形成聯系起來,這樣的特色已經逐漸擺脫了特色項目的層級,而是升華到了育人的高度。我市長城路小學的“誦經典”活動就具有這樣的特色。學校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從簡單的《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開始,一直到唐詩宋詞,逐漸推進。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滲透著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這樣就不僅僅是一個誦經典活動,而是通過誦讀經典,不但讓學生獲得了中華文化的滋養(yǎng),而且塑造了他們文雅的人格,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登高望遠,打造校園特色文化
有人說:“一流學??课幕?,二流學??抗芾怼?。如果說,管理是筋骨,那么文化就是活生生的血肉,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如果拋開校園文化建設,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空架子。人們一提到北大,自然就想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因為這不僅是一種辦學思想,更是一個文化。而南京雨花臺中學極力打造的“三寬”(寬松、寬容、寬厚)環(huán)境,不只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價值取向,更是一種校園文化。學校提升健康指數、自由指數、幸福指數這“三個指數”,讓老師們精神自由、個性解放、生活自在。校長穆耕森說,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是“培育”出來的,而不是管出來的。對于教師發(fā)展,穆耕森倡導“健康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就是在這種具有家園文化的溫馨氛圍里,教師和學生的身心都得到了健康成長。
6月20日中午,李學梅和李放在婆婆家吃完飯,戴上紅領巾,往學校走去。
李家堂兄妹同在南岸區(qū)天臺崗小學讀書,但由于住家位置不同,他們在不同的校區(qū)上學。天臺崗小學按照“就近入學,避免擇?!钡脑瓌t,整合另外兩所學校的資源,設置了“南湖校區(qū)”、“花園校區(qū)”和“上海城校區(qū)”三個校區(qū)。這種“一校三區(qū)”的辦學模式,是南岸區(qū)為實現和諧教育和均衡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結果。
“名校拉民?!?,“大馬拉小車”,城里的學校里來了農村娃
“‘均衡教育’,就是讓農民工的孩子享受城市孩子一樣的優(yōu)質教育?!碧炫_崗小學陳曉紅書記說。
她說的農民工的孩子,是指距離天臺崗小學不足一公里的西計小學所招收的一批進城務工農民的孩子。
過去,受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大,區(qū)域教育的二元結構明顯,孩子求學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擇校泥潭。好學校資源有限,而想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學生越來越多。學校只能用高昂的擇校費擋住“計劃外招生”。農民工想也不敢想自己的孩子能夠進所好學校。
同樣一個地區(qū),一些學校學生爆滿,一些學校卻沒有生源。如何克服這一矛盾,利用有限的資源抹平區(qū)域教育明顯的二元化鴻溝?2003年,南岸區(qū)提出城鄉(xiāng)教育均衡化發(fā)展戰(zhàn)略,并決定將財政資金更多投向農村及邊遠地區(qū),同時,采取市場化運作,為全區(qū)特別是農村地區(qū)教育發(fā)展募集資金。
2003年至2005年,南岸區(qū)通過開發(fā)配套建校、利用土地級差置換、存量引增量、資源引品牌等多種融資渠道,籌措教育發(fā)展資金7.7億元,新建、改建、擴建學校用房24萬余平方米。
同時,南岸區(qū)教委讓“名?!鄙焓掷懊裥!保ㄖ笍S辦校,下同),用“大馬拉小車”的方法,使有限的優(yōu)質資源輻射面更廣,縮短了校與校的差距。
南岸區(qū)的“民?!庇?所,都是廠辦校。這些學校的硬件設施落后,教學科研力量薄弱,教師年齡偏大,知識結構也較為陳舊。和天臺崗小學咫尺相隔,條件卻“相差萬里”的西計小學就是其中一所。區(qū)教委接手管理后,著手整合資源,讓天臺崗小學當“火車頭”,帶動西計小學。天臺崗小學把學校本部更名為“南湖校區(qū)”,西計小學更名為“花園校區(qū)”。
“一校兩區(qū)”的格局順勢形成。兩校區(qū)的學生按照就近原則進行調整,過去在“花園校區(qū)”就讀的農民工的孩子成為天臺崗小學的學生。“學校里來了農村娃,農民工的孩子也與城市孩子一樣,能夠坐在寬敞的教室聽優(yōu)秀教師講課?!蹦习秴^(qū)教育黨工委書記陳曉風說,“這是實現教育公平的一項舉措?!?/p>
按照這個思路,9所民校被就近的城鎮(zhèn)優(yōu)質學校整合,實現了優(yōu)質教育共享,一大批家庭貧困的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校三區(qū)”,教師雙向流動,實現教育資源“公平共享”
“均衡化發(fā)展教育,關鍵在于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的均衡?!蹦习秴^(qū)的教委主任汪平這樣闡釋“均衡教育”。
天臺崗小學整合“南湖校區(qū)”和“花園校區(qū)”資源后,兩校區(qū)都建起了多媒體演播室、練功房、師生閱覽室、教師電子閱覽室、學生微機室、多功能室等專用教室,實現“班班通”。
兩個校區(qū)的教師雙向流動,提升地區(qū)教育戰(zhàn)斗力?!澳虾^(qū)”的教師走進了“花園校區(qū)”上課,舉辦“天臺杯”教師備課大賽,搞一系列教學活動。高級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方法給的“花園校區(qū)”師生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中青年教師的精彩賽課激起了“花園校區(qū)”教師探討教學方法的熱情。
一個學期下來,通過“創(chuàng)新杯”教師電子成長冊制作及展示,讀書快樂、快樂讀書演講賽,班主任基本功競賽,英語模塊教學設計比賽,英語教師演講、說課比賽,分年級開展的“上課――研討――再上課”比賽等方式,兩個校區(qū)的教師充分實現了思想交流、技巧互動,提高了教學水平。
“6個月時間,兩校共726人次教師參加了賽課和研討,其中參加論文賽就有372人次,極大地激活了教師的教學潛能?!碧炫_崗小學陳書記對用這種方式來縮短兩個校區(qū)教學水平差距充滿信心。
然而,一開始家長們仍然對兩個校區(qū)“厚此薄彼”。2004年7月,昌龍城市花園的房地產商與天臺崗小學實行校企“聯姻”,按照協議規(guī)定,昌龍城市花園的業(yè)主子女就近讀“花園校區(qū)”。結果,16名業(yè)主有14名業(yè)主不惜舍近求遠,選擇讀本部“南湖校區(qū)”,只有2名家長讓孩子就讀“花園校區(qū)”。
“這樣的情況是暫時的,我們把6年級的學生全部遷往‘花園校區(qū)’,為他們騰出位置?!狈止芙逃虒W的陳校長充滿自信地說,“一段時間后,家長的擔心就會變?yōu)榉判??!?/p>
果然,半年后,這些家長發(fā)現,兩個校區(qū)的教學方法并非兩樣,幾次考試成績公布出來,學生成績基本在同一水平線上。
在這種辦學思路下,天臺崗小學又整合“上海城校區(qū)”,形成了“一校三區(qū)”的辦學模式。如今,共占地3萬平方米的天臺崗小學能夠接納4000多名學生,讓更多的孩子能接受到優(yōu)質教育。
“‘均衡教育’不是削峰填谷,”南岸區(qū)委書記張季說,“通過改革措施扶持薄弱地區(qū)和薄弱學校,實現全民優(yōu)質教育,縮小學校與學校的差距,這樣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了擇校,從而實現教育公平?!?/p>
經過全方位的大力扶持,南岸區(qū)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目前,全區(qū)義務教育階段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農村初中畢業(yè)生升入高中階段的入學率達到87%,比2003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
找準切入點、突破口,讓孩子在“特色平臺”上成長
2004年與2005年,南岸區(qū)中小學生連續(xù)兩年代表我國參加青少年電腦機器人世界杯總決賽,分別奪得搜救項目小學組冠軍和中學組亞軍。
在重慶市首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上,多位教育專家對南岸區(qū)長生三小選送的根雕作品贊不絕口:“山野中廢棄的樹根能變成形神兼?zhèn)涞乃囆g珍品,這些農村學生太不簡單了!”
長生三小是南岸區(qū)在城市化進程中新建的一所農村小學,建校之初,學校便把當地傳統(tǒng)的根雕藝術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由于辦學特色鮮明,近年來,長生三小吸引了市內外眾多城市學生到此就讀。
“2002年以前,我區(qū)在學校建設方面都用‘一張標準化圖紙’來打造城鄉(xiāng)學校,希望使農村學校變成城市學校,但沒過多久便感覺千人一面,毫無特色?!眳^(qū)教育黨工委書記陳曉風說,長生三小今天的成功是轉變思路的結果。
教育均衡化,必須追求特色化辦學,這是南岸區(qū)在實踐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也是真正符合學生依據自身特長健康成長的辦學方式。
首先,校長的智慧與教育思想相融,表現為主動回應教育的時代命題,引領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
校長的教育思想是學校的靈魂,一個有教育思想的校長,一定有對教育理想的領悟和追求。也就是說,一個有教育思想的校長既能發(fā)掘和利用學校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又能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沖破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立足校本,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育管理和課程改革,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
愛東工作了20多年的馬塘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抓住發(fā)展機遇,創(chuàng)新求變,打造辦學特色,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得到同步提升,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和學生家長的好評。特別是在德育工作、教育科研、藝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等學校管理層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使一所名不見經傳的農村集鎮(zhèn)小學一舉成為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名校。
9年前,30出頭的小曹受命主持學校全面工作,而當時學校正面臨高位發(fā)展的瓶頸,頗有臨危受命的意味,我和許多敬佩他的人都為他捏了把汗??尚〔軕{借自己的遠見卓識,提出了“智慧教育”思想。他認為,智慧教育更多地意味著素質教育,而且是高質量、高標準、高品位的素質教育。他積極推行“以人為本”的智慧管理理念,發(fā)揮管理的智慧,實施智慧的管理。他說,智慧型管理是通過“智慧型校長―智慧型教師―智慧型學生”這條管理鏈實現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智慧型校長才能培養(yǎng)智慧型教師,只有智慧型教師才能培養(yǎng)充滿智慧的學生。為此,他對學校傳統(tǒng)辦學思想和文化進行了深刻反思和梳理,與時俱進,重建學校辦學理念文化體系。首次提出將“智慧育人”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并確立“智慧引領,科研興師,科學育人,和諧發(fā)展”作為學校的辦學思路;以“構建和諧校園,造就科研型教師,培育智慧型學生”作為學校發(fā)展的新目標;積極追求“科研興師,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辦學特色;提出了溫馨且具有感染力的校訓:“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敝匦率崂砹诵oL:教學相長,和諧共生;教風:用智慧點燃智慧;學風:博學?敏思?綜藝。他要求學校管理工作者不僅要理解辦學理念和追求,而且要深刻領悟其精髓,人人做到“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用平等的眼光看教師,用反思的眼光看自己”,努力實現智慧管理。新的辦學理念是他教育智慧的充分體現,也是他由成長逐步走向成熟的標志。在愛東校長教育思想的引領下,馬塘小學又一次傲然屹立在教育改革的浪尖潮頭。
其次,校長的智慧既植根于學校文化,又在學校內涵提升、文化創(chuàng)生和特色生成中不斷彰顯。
積極打造“科研興?!钡霓k學特色,成為促進馬塘小學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提升辦學品位的不竭動力,成就了馬塘小學昔日的輝煌。因為教育科研工作成績顯著,且推動了學校的發(fā)展,使學校從全省上千所農村集鎮(zhèn)小學中脫穎而出,教師人人勇于實踐、善于反思、勤于筆耕,人人參與課題研究,人人有文章在報刊上發(fā)表,人人有論文在各級競賽中獲獎,這一成就被中央教科所的領導贊譽為“馬小現象”“全國之最”。學校之所以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是因為教育科研在馬塘小學不僅是一種特色,一種追求,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充滿生命靈性的科研文化。
“潤物細無聲”是文化特有的優(yōu)勢。文化的傳遞過程就是對人的影響過程,其影響力在于耳濡目染,在于潛移默化。作為師范一畢業(yè)就成了馬小人的曹愛東,他在一次演講中說:“我是在馬塘小學這塊教育科研沃土中成長起來的,學校是我們所有馬小人的文化樂園、精神家園,我為在這片熱土上耕耘而由衷感到幸福與自豪?!碑斔呱闲iL崗位后,不僅積極傳承“科研興?!钡霓k學特色,而且努力將其發(fā)揚光大。他以身作則投身教育實踐研究,先后主持多項省、市級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并依托科研課題,積極組織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科研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努力提升科研文化的活力和創(chuàng)生力。
在實踐探索中,他針對馬塘小學地處農村集鎮(zhèn)的特點,通過開展校本培訓,鼓勵教師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引導教師感受成長的樂趣,體悟科研的魅力,逐步將教師無序的、自發(fā)的個體成長力量發(fā)展為有序的、自覺的群體成長力量,凝心聚力,團結協作,努力使“科研興師、科研興校、科研興教”成為全體教師為之奮斗的共同愿景,成為馬小人共同的價值取向和文化追求。他以“馬小現象”為題,從“立足農村、自力更生、集團作戰(zhàn)”三個方面,全面概述了馬塘小學的科研文化現象,《人民教育》進行了專題介紹??蒲形幕母形蚺c提煉,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學校文化的內涵,而且切實提升了科研的品位,使教育科研成為馬塘小學一張亮麗的名片。
第三,校長的智慧在于率先垂范,用真知、真情引領教師成長,打造進取、高效的教師隊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校長,那你首先努力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者?!睈蹡|校長常說,校長是教師的教師,校長的學科素養(yǎng)、研究水平和專業(yè)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教學質量。于是,他深入教學第一線,身先士卒,努力化理念為行動,讓行動說話,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贏得校長引領課改的話語權,在廣大教師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數學本科畢業(yè),具有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和理論基礎,通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逐步構建了“問題解決”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他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各級優(yōu)課評比和基本功大賽,均獲得一等獎。2001年12月,在江蘇省首屆教育學會系統(tǒng)課題研究優(yōu)質課展評活動中,他執(zhí)教的《商不變的規(guī)律》一課,受到評委和與會代表的高度贊譽,被評為一等獎。在江蘇省第四屆“金帆杯”優(yōu)課評比中,他執(zhí)教的《角》一課榮獲一等獎,并在本屆教育科研活動中進行了現場展示。2004年12月,南通市教研室將他執(zhí)教的體現新課改精神的數學課《數字與編碼》拍成錄像,向全國發(fā)行。他且行且思,并以科研型、智慧型、學者型校長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業(yè)務素養(yǎng)、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得到極大提升,在教學、科研、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被評為全國科研型校長,受到中央教科所的表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率先垂范的舉動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每一位教師,也激勵著每一位教師,人人爭當智慧型教師,成為每一位馬小人的自覺追求。
愛東校長曾經說過:校長要引領教師走上教育科研這條幸福之路。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青年教師是學校發(fā)展的希望,為了促進每一個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鍛造一支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研究群體,他組織成立了青年教師研究組,引領青年教師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相約周三”校本研修活動?!敖虒W感悟”“教學策略”“讀書心得”分享,“教育困惑”“教學疑難”、解析,博客推薦、名著推介、專題報告等等,每周三晚上均如約而至,青年教師人人有備而來,全身心投入,如癡如醉,他們將“相約周三”視為自己追夢的驛站。經過幾年的堅守,一批批優(yōu)秀青年教師從這里走出,成為推動學校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如今“相約周三”青研組校本研修活動已成為學校的一個文化品牌,正引領著馬塘小學不斷走向卓越。
愛東校長以繼承前人的謙遜和超越前人的氣魄,以“智慧教育”思想引領學校的嘗試與努力,為馬塘小學的發(fā)展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充分展現了一個現代校長與時俱進的領導智慧。
論文摘要:師范教育由三級向二級轉型,對師范??茖W校的教師教育而言,既是挑戰(zhàn)又是發(fā)展的機遇,明確發(fā)展路向,師范??茖W校教師教育將有新的發(fā)展。
近幾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師范??茖W校(以下簡稱師專)已由單一的教師教育辦學格局轉為教師教育與高職教育共存發(fā)展。教師教育在“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轉型中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首先,培養(yǎng)目標的下移,由培養(yǎng)合格的初中教師轉為培養(yǎng)小學教師;其次,小學教師已經由量的需求轉為質的需要,必須以內涵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的小學教師。再次,教師要由熟悉的初中教師的培養(yǎng)方式轉為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方式,這對每一個教師都是一種考驗。新的挑戰(zhàn)也為師專教師教育的發(fā)展提供難得的機遇。明確發(fā)展路向,師專的教師教育,應該大有作為。
一、發(fā)揮優(yōu)勢,樹立為國家培養(yǎng)基層人才的自信心
師專對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功不可沒。近十幾年來教師教育改革進行得非常神速,中師資源幾乎喪失殆盡,相當多的師?;颡毩⑸?,或與有關院校合并后升格。目前,僅存的師專不足50所,其中80%以上分布在地(市)一級,是地(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學校。順應師范教育的轉型,師專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把培養(yǎng)重點轉向為國家培養(yǎng)基層人才(小學教師)。
一是源于轉型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師范教育體系由三級向二級轉變,取消原來的中師,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任務由師專承擔。
二是源于師專大多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在辦學理念、教育教學管理、人才培養(yǎng)尤其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優(yōu)勢,為轉型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本科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對培養(yǎng)普通小學師資興趣不大。1998年教育部師范司正式啟動“面向21世紀培養(yǎng)專、本科學歷小學教師專業(yè)建設”項目,從此,我國開始了高師院校設置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嘗試。2002年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被正式列入國家教育部設置的本科專業(yè)目錄,小學教師培養(yǎng)正式納入高等教育體系中。截止到2005年,全國高師本科院校有96所,培養(yǎng)本??茙煼渡木C合性非師范院校達到207所。而目前全國僅有97所高等院校開設小學教育專業(yè),大多數高等院校對培養(yǎng)小學教師興趣不大?!氨緛砥谕渌髮W都來培養(yǎng)師資,但綜合性大學對培養(yǎng)普通中小學師資根本沒有興趣”。這為師專發(fā)揮優(yōu)勢占領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四是本科師范院校(或綜合性高校)在“教師職前培養(yǎng)中“去農村化”非常嚴重,師專仍是農村師資的培養(yǎng)主體。多數師范院校(或綜合性高校)培養(yǎng)農村教師的目標不明,他們普遍缺乏培養(yǎng)農村小學教師的經驗,相關師資也缺乏農村教育體驗,對農村教育教學規(guī)律,農村中小學生的特點,適合農村學校實際的教育教學方法了解不夠,培養(yǎng)的學生也極少愿意回到農村,特別是“村小”任教。而師專所具有的處于地級市的地理位置和培養(yǎng)農村初中教師的經驗,使其熟悉農村、了解農村中小學校和中小學生,在培養(yǎng)農村師資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可見,師范??茖W校的教師教育在農村教育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要樹立信心,加強內涵建設,努力為農村教育輸送更多的高素質的畢業(yè)生,為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做出新的貢獻。
二、科學定位,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發(fā)展
學校辦學定位是事關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的“頂層設計”,是大學的理想與價值追求的體現與反映,是辦學成敗的關鍵。師專的教師教育要走好轉型發(fā)展這步棋,首先,要轉變觀念,理清思路,對教師教育進行科學定位。師專教師教育的定位要立足于自身的辦學實力和現實狀況,從自身的校情出發(fā),堅持實事求是,同時要考慮地方性和市場性。只有準確、合理的定位,才能保證教師教育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師專教師教育的定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辦學方向定位。師專大多分布在各地級市,立足地方、服務地方、依托地方,這是師專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因而教師教育應以滿足地方基礎教育發(fā)展的需要為主線來確定辦學目標,為農村地區(qū)“兩基”成果鞏固和發(fā)展需要,做強做優(yōu)教師教育。二是培養(yǎng)目標定位。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農村地區(qū)中小學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高,優(yōu)質師資奇缺,部分邊遠山區(qū)的初中教師仍需要師專培養(yǎng)。因此,師專教師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定位于“培養(yǎng)服務地方農村地區(qū)小學教育為主的思想政治素質高、教育理念先進、師德良好、專業(yè)基礎扎實、教育教學能力強、體魄健全、學生歡迎、人民滿意的優(yōu)質基礎教育師資”比較切合實際;三是服務面向定位。師專是地方高校,教師教育在服務面向上理應發(fā)揮地方優(yōu)勢。立足地方、服務基層,為提升地方基礎教育品質提供豐富的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四是辦學特色定位。辦學特色對高校發(fā)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高校只有在某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發(fā)展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對于地方師范院校來說,其辦學特色不能離開“師范性”和“地方性”兩個基本前提。因此,師專應針對自身的特點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小學師資,占領農村小學師資市場等方面形成辦學優(yōu)勢和特色,從而更好地為地方基礎教育發(fā)展服務。
三、產學結合,實現校校合作雙贏
產學結合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師專教師教育產學結合主要是通過教學與生產沖小學校)、科研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為地方輸送高素質的基礎教育師資。在“依托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引領基礎教育”三個不同層次上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
依托基礎教育。教師教育應緊緊依托農村基礎教育對人才的素質需要、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資源、學校的教育教學場地等進行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和農村學校的實際,確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進行專業(yè)設置、改革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為基礎教育提供較高水平的師資來源;讓中小學及其優(yōu)秀教師參與到教師教育體系中來,共同培養(yǎng)未來教師。通過選派中小學的優(yōu)秀教師作為師專的兼職教師、為師范生開設專題講座,使師范生了解基礎教育實踐層面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豐富師范生的感性經驗;依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場地和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共建教育實踐基地,搭建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聯系的橋梁,為師范生的教育見習、頂崗實習提供便利,為師專教師的教育研究提供平臺。
服務基礎教育。這應該是師范院校的一個重要使命,一項基本職能。因此,師專教師教育要立足于地方基礎教育的發(fā)展,不斷引導教師面向基層,服務農村基礎教育。教師要主動走出去,進入地方,深入農村中小學,在學校管理、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方面為農村中小學校提供全面支持。首先,積極回應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在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設置、課程內容等方面充分考慮并滿足中小學的需要。其次,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工作。不僅進行理論培訓,還要參與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對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指導。再次,主動與中小學開展課題合作研究。使研究做到即時現用,有效解決教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引領基礎教育。實質就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導,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引領具有以下特點:客觀性(依據客觀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性(提供有效的幫助);示范性(發(fā)揮輻射作用);實踐性(深人中小學教育教學第一線)。高師院校積聚了一批教育研究人員,其學科構成與中小學相對應,并有一定的溝通渠道,高師院校引領基礎教育比其他院校更有優(yōu)勢?!耙I的基礎是研究和參與。師專的研究人員和教師要深人中小學教育教學一線,與教育實際工作者展開合作對話,在合作對話中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一線教師并開展教育教學的行動研究。應避免教育研究人員與中小學一線工作者之間產生“生產——消費”“傳授一接受”的單向關系。
在產學有機結合中,中小學??梢垣@得師專的智力資源、信息資源、技術支撐和研究成果支持得以實現改善。教師可以獲得師專的專業(yè)人員支援得以發(fā)展,師專在人才共育和實踐基地共建中達成人才培養(yǎng)日標,教育研究人員能夠在一線的研究中獲得新的理論生長點,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為專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注入生命力,從而實現產學結合、校校聯動、合作共贏的格局。
四、加強建設,以品牌求發(fā)展
師專的教師教育要做強做優(yōu),關鍵在于加強建設,把教師教育打造成品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與本科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師范大學拼學術研究、全國知名度不是師專的長處,堅持打造“精品師范”的辦學理念,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求特色、創(chuàng)品牌,在地方形成一枝獨秀不是不可能。因此,要加強建設,完善機制,重視規(guī)劃,保證投入,確保形成地方品牌。須抓住幾個最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是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建國以來,師專辦學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培養(yǎng)合格的初中教師。教學過程普遍存在重教師傳授,輕學生研究;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理論學習,輕實踐應用;重專業(yè)知識,輕職業(yè)技能。畢業(yè)生的職業(yè)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足,工作的適應期長。在新的形勢下,師專教師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尤為迫切,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移的現實,可采用“l(fā)+l+l”的培養(yǎng)模式,即建立“通識教育+學科專業(yè)教育+教師專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模式。小學教師需要的是寬廣而不是專深的專業(yè)知識,掌握教育教學規(guī)律,有較強的職業(yè)技能,而且他們最好在藝術方面有所專長。因此,在第一年的通識教育階段,應注重文理滲透,重視培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學生集中修完公共專業(yè)課、專業(yè)通修課。第二年學生集中一年時間修完學科專業(yè)課程,最后一年修完教師教育課程,完成教育實習、自主研習和實踐活動訓練。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更加有利于綜合型、多能型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
二是課程建設。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在課程設置方面不能簡單照搬原來培養(yǎng)初中教師的課程來培養(yǎng)小學教師。應以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為指導,反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育的新要求和農村學校的實際設置課程。在課程體系、內容選擇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要加大課程建設的力度,建立課程負責人制,由課程負責人組建教學團隊,圍繞該課程進行精品課程、網絡課程、重點教材、教改項目等建設。職前教師教育課程建設,力求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提高對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了解,樹立扎根農村教育的信念。
在為期十天的基地學校影子培訓中,本人以高度的學習熱情及夯實的工作責任心積極地投入到基地學校安排的各項培訓活動里。本次基地學校的培訓活動,主要通過觀、聽、學、交流等方式來進行。
首先,毓秀路小學何校長為我們介紹了本期學習的研修方案及學校的基本情況,并帶領我們參觀了校園各個角落,觀摩了學校的日常管理,使我們對學校的辦學特色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時,陳校長還親授了自己多年的辦學思想及管理經驗,基地學校的各組織負責人也深入細致地講談了豐富的管理經驗,這些都使我們耳目一新,感慨良深,也讓我深深地意識到城市教育的先進性與突破性是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在基地學校,我們還觀摩了多名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風采。課堂上,老師們生動的講解、靈活的教學方式、與學生活躍的交流互動,實實在在讓我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時時反思農村的課堂教學該如何才能充滿活力和生機。
通過培訓,讓我拓寬了視野,提升了思想認識,并對今后的學校管理有了更明晰、更合理、更實際、更先進的研修方案。本次的基地學校培訓,更使我深刻地意識到作為一名農村小學校長,要敢于嘗試,善于發(fā)現,樂于總結,并結合學校實際,借鑒各學校在管理上的優(yōu)秀經驗,力求辦出本校的特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的學習天地。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有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7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9-0101-02
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6%左右,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點。近年來,經過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我國農村教育事業(yè)有了很大進步。但隨著獨生和少生子女時代的到來,人們對子女教育的期望值也不斷提高。于是農村的孩子向縣城擠,“擇校風”愈演愈烈,導致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嚴重失衡。因此,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必須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均衡發(fā)展的重點。
一、農村義務教育不均衡現狀和產生原因
1.辦學條件上的不均衡??h城學校教學樓、綜合樓、科學樓、宿舍樓、儀器室、電教室、圖書室和運動場地等各種教學設備一應俱全,縣城教育散發(fā)出的是現代教育氣息。而農村學校卻沒有這些條件,除了能上課的簡陋教室外,其他的功能室少得可憐,甚至只能用“簡陋”二字加以概括。
2.生源質量上的不均衡。農村的學生不斷向城鎮(zhèn)學校流動,而且由于家長、學生的取舍在學校發(fā)展上形成了“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的馬太效應。生源的流動進一步加大了農村學校與城鎮(zhèn)學校之間辦學質量上的差距。
3.師資力量上的不均衡。一是表現在人員配置上??h城、集鎮(zhèn)周邊學校教師有富余,一個教師上一個學科還有剩余,而農村學校,一個教師跨年級、跨學科教學是常事,師資嚴重不足。此外,教師水平差異也較大,表現在名師、骨干教師、中高級教師人數的比例上。農村師資力量薄弱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一個突出矛盾。二是表現在結構上。一般情況下,語文、數學教師相對富足,而英語、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等課程專業(yè)教師嚴重不足,許多小學大部分教師兼任多個學科教學工作,甚至包班。
4.改善辦學水平的能力上的不均衡。農村中小學除財政撥款外,幾乎沒有任何可收取的費用來補充辦公費和改善辦學條件。特別是農村小學一些學校學生不斷減少,按照人頭下撥經費,不足100人的學校越來越多,可以使用的經費越來越少,根本沒有可用資金用于辦學條件的改善,這也是制約農村教育促其發(fā)展的又一突出矛盾。
5.教師流動機制上的不均衡。只有農村教師向縣城、集鎮(zhèn)流動,沒有城鎮(zhèn)教師向農村支援的。即使是支教的也是形式主義,蜻蜓點水,起不到真正的作用?,F在的選拔機制,使一些年輕的教師經過幾年的鍛煉,剛成為學校的骨干就考進城或者調走,農村優(yōu)秀年輕骨干教師流失嚴重,而城鎮(zhèn)教師從來沒有向農村流動的。這造成農村優(yōu)秀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和隊伍不穩(wěn)定,難以滿足當地義務教育的發(fā)展。
二、促進農村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幾點建議
目前,要克服影響農村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認為,最迫切的是要建立有效的機制加以保障。
1.要依法治教,確保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要確保教育經費足額投入,首先是要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平衡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其次要確保生均公用經費的足額撥付到位,要合理制定學校生源數量的起算數,適當地向生源少的學校傾斜。再次,一些政府部門應支付的費用,不能轉嫁到學校,由學校代行買單。比如“校安工程”費用的前期圖紙設計、辦理手續(xù)等費用應全部政府買單,不應由學校承擔。又如,在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項目中,本來學校經費不足,還要添置一些配套的設施,需要一大筆資金,學校實在無力承擔。最后,要保證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逐年增加,實現“保工資,保運轉,保安全”的三保目標。
2.要建立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保障機制。改革現行的教師調配方式,建立政府管編制、教育部門管配置的機制及與之相適應的教師保障機制。一是教師編制直接核定到學校。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規(guī)模小、成班率低的特點,合理核定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適當放寬鎮(zhèn)以下村小教職工編制,村小可以按照班級核定編制;對中小學老師編制實行有增有減的動態(tài)管理,一年一核定。二是積極推進校長聘任制和輪崗制。建立城鎮(zhèn)學校與農村學校、優(yōu)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的校長定期交流制度,有計劃地從優(yōu)質學校選派管理干部充實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領導班子。三是實行青年教師下派制。新招聘的教師要側重于音、體、美和英語、信息技術專業(yè),定崗、安排到農村薄弱學校任教;改進教師進城選調模式;教師晉升中、高級職稱和評先表模,要把到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任教經歷作為必備條件。四是提高農村教師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安居才能樂業(yè)。建設教師公寓,以成本價出售給教師,實行集中居住,解決農村教師安居問題;建設周轉房,適應教師流動需要,解決教師臨時住房。要以待遇留人,以事業(yè)留人,以感情留人。讓農村中小學辦出“農”味,讓農村教師、農家子弟立志在農村安營扎寨,為農村教育服務于“三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貢獻一份力量。
3.要加強教育科研,強鎮(zhèn)興校。農村中小學想謀生存,圖發(fā)展,必須轉變育人理念,明確農村辦學特色,提升教育質量。學校內部管理的核心是“人”,只有建立一支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自力更生,才能使教師積極性主動性高,業(yè)務水平強,才能提高教育質量。只有師資隊伍結構配備合理,教研課改就能明晰學校的辦學特色,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4.要加大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要改革教師培訓模式,增強教師培訓的實效性。以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和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開展好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xù)教育,使教師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成為社會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