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

第1篇: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快速成長;讀書;習慣;終身發(fā)展

當我們坐在寬敞的禮堂聆聽名師的教誨,當我們打開網絡研讀專家的理論,當我們躺在床上欣賞精彩的課品,作為老師的你,是否被一種激情所感染?是否被一種成功所觸動?是否被一種燃自心底的火蒸騰得難以平靜,難以入眠?只要是熱愛教育這方熱土的老師,都不愿自己的工作平平淡淡,都愿意在教育教學領域留下自己的足跡。那么,怎樣才能快速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呢?筆者根據20年的從教經驗以及學習所得,談幾點自己的感悟和收獲。

一、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有位教育家說過:“讀書是和有智慧的人對話。”作為一名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我們不僅要給學生傳授正確的知識,更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如果我們僅僅拿著一本教科書與學生對話,僅僅用有限的課堂知識去教育學生,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遇到很多障礙?,F在的科技發(fā)達,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我們教師更要不斷地通過讀書來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認識,增加自己的學識,讓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得心應

手。大凡事業(yè)成功人士,都把讀書作為自己的第一愛好。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若不讀書,若沒有在書海中

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

義”。因此,教師應該讓讀書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讓書籍成為我們成長的航標。

二、讓終身發(fā)展成為自己的成長目標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的蘇君陽教授,曾提到教師的四個發(fā)展層次,第一層次是較低層次,教師能勝任教學,滿足學生基本學習需求;第二層次是合格層次,能駕馭教學,能夠較好地因材施教,成為教學中的骨干;第三層次是較高層次,能研究教學,追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個人價值的實現,在學生的成長中求得自我發(fā)展;第四層次是最高層次,追求自我超越,致力終身學習,博采眾家之長,創(chuàng)造自己的教學實績和構建理論研究特色,成為“學者型”的教師。目前工作了六七年的教師,一般都是在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之間晃悠而已,而要成為最高層次的教師,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目標。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黨總支書記丁少華老師特意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因素:聽專家講座,占成長因素的7.8%;學習進修占成長因素的11.8%;自學占成長因素的19.7%;實踐與反思占成長因素的60.7%。可見,一個教師的終身發(fā)展,反思占的分量是非常多的。我特別喜歡看一些特級教師的教學案例,以及他們每節(jié)教學案例后的自評,特別是詩意語文的踐行者王崧舟老師的教學案例,我一節(jié)也不錯過,每次看完一堂教學實錄我都會為王老師精彩的課堂語言、精巧的課堂設計拍案叫絕,可是每堂我認為天衣無縫、精彩絕倫的教學,王老師都能找到自己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我不禁嘆服王老師的嚴謹治學、不禁嘆服大師們的精雕細琢,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夠像這些大師一樣多花些精力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育,成長怎能不快?提高怎能不快?

三、讓優(yōu)秀成為自己的理想

不管如何,學生不會因為我們對他漠不關心而放慢他成長的步伐,因為總是有優(yōu)秀的教師在鞭策著他,在激勵著他,促進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讓優(yōu)秀成為我們的理想,并讓這個理想成為我們不懈的追求。

北京育英學校的校長是33歲就成為全國特級教師的于會祥老師。于校長有些言論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做學校就做最有價值的學校;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有些事情關鍵是你敢不敢去做,做了,就有可能,不做,永遠沒可能。于校長就是這樣一名教師,他進入學校成為一名教師之后,就給自己不斷地確定奮斗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著自己的目標。1984年工作,1998年就被評為全國特級教師,讀書、學習、寫作、思考就是他的現實生活模式。我們通過不間斷的學習,去思考、去總結、去提煉、去發(fā)展、去創(chuàng)新,做一名有獨特見解、有一定見地的優(yōu)秀教師。

第2篇: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務

中小學教育科研具有微觀性、具體性、日常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等特點,因此,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內容必須是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形成理論,并用所形成的理論去指導實踐。這是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以實際應用為主要目標,以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分解課題目標,落實科研任務,扎扎實實、認認真真、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課題研究,使課題研究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更富有本校特色。必須揚棄過去那種“假、大、空”的課題取向,倡導教師課題研究的“小、真、實”。

一是要注重“小”。指確立的課題題目要“小一點”。從梳理個人(或學校)教育教學的問題里,選擇能夠鏈接新課程理念的、切實可行的、能夠彰顯本校特色的、可以通過反思和行動改變行為的“小”課題;或者是將上級下達的重點課題結合本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分解成子課題,乃至子課題的“子課題”,以增強課題的可操作性,達到逐步解決疑難問題、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的目的。

二是要注重“真”。指課題研究內容要“真一點”。有專家提出,“教師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課堂教學,也就是通過課程的開發(fā)、設計和知識在課堂中的傳遞,實現教學傳遞和育人工作;二是對學生的心靈成長的呵護、教養(yǎng)和促進?!苯處煴仨殗@改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成長的真實情景和真實事件,發(fā)現帶有共性的困惑和疑難問題,問題必須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

三是要注重“實”。指課題研究的方案設計和操作過程要“實一點”。特別強調“做起來”,即在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時,要對課題研究的過程進行有步驟、科學的安排,做到操作步驟、研究目標與課題組成員承擔的具體內容、工作任務緊密結合、相互落實,使每位課題參與者在相應的研究步驟與研究層面上進行研究。從而杜絕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坐車”的多,真正參與研究的少的“泡沫科研”現象。同時,課題組成員還要及時有效地反思、歸納、提煉每一環(huán)節(jié),使整個課題的操作始終處于有步驟、有成效的運作之中,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獲。

著眼于課堂教學,穩(wěn)固教育科研主陣地

俗話說,研而不教則虛。教育科研必須立足于課堂教學,搞好教學工作是教育科研的前提條件。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教育科研只有在堅持搞好課堂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結出豐碩之果。離開教學活動去搞教育科研,必然會脫離實際,甚至走入誤區(qū)。真正的教育科研應當是立足于本學科及本人教學實踐,在教學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總結出本學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體會,不能為了研究而研究,應當把教學與科研統一起來。只有在搞好教學的前提下才能結出更好的科研之果。

教師要搞好科研,就應當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學,要認真地備課、鉆研教學大綱,吃透教材。把備課作為教研的起點,要認真搞好課堂教學,不斷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處理好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

目前,有一部分教師的研究課題與課堂教學改革聯系得不緊,為課堂教學改革服務的意識不強,荒廢了自己的主業(yè),是十分不應該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時,把課堂教學作為教育科研的主陣地,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在教學的同時,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審視課堂教學中一切現象、一切問題,把教室當成實驗室,把學生和教師自己作為實驗對象,通過研究,使課堂教學改革能夠與時俱進和行之有效;通過改革,實現教師與學生同步成長。

著眼于反思實踐,抓住教育科研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的方法有多種,但適合中小學教師的方法應貼近教師的教學實踐,要為解決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而服務。一個教師是感性的實踐者還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區(qū)別在于他能否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教育反思是一種批判性思維活動,其本身并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發(fā)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把問題當課題,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相關的反思工作。這樣,我們的實踐、反思就進入了科研狀態(tài),帶著問題讀書,根據理論來審視實踐中有待解決的問題,最后又提出解決方案加以實踐。因此,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研究對象,持續(xù)不斷地對教育和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才能歷練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要使反思切實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工具和橋梁,實踐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腦子里要有問題。有問題、有障礙才會有思考、有分析。教師在開展教育反思活動時,要注意形成自身的問題意識,要善于在稍縱即逝的現象中捕捉問題,在貌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發(fā)現問題。拿教學來說,如果教師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就可能在教學的方方面面發(fā)現問題。比如,在教學目標方面,可以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和合理;在教學內容方面,可以反思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等。

二是反思要有持續(xù)性。偶爾的反思并不困難,但持續(xù)不斷的系統反思卻不是每個人輕易可以做到的。作為研究的反思,應該是持續(xù)的、不間斷的、系統的,它擺脫了零散片段反思的狀態(tài),將反思滲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育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3篇: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關于青年教師成長心得體會范文   今天聽了幾位名師教育教學經驗介紹,深深地吸引著我、感動著我,讓我的心潮起潮伏,讓我的心靈震撼。讓我從全新的視覺角度審視“我”、“教師”這個職業(yè),好多以前處于朦朧狀態(tài)的問題迎刃而解,眼前豁然開朗。我收獲最大的是體會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豐富自身的底蘊,傾情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積淀方法,摸索經驗,在活動中歷練,才能促成自身的專業(yè)成長。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現,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教師,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人,教學素質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樹立現代教學思想,掌握淵博的知識,具有較強的信息素質和學習能力。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學工作,必須腳踏實地地學習研究,才能在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上成長起來。

  一、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yè),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tài)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yè)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適應時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煉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yōu)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jié)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jié)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jié)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jié)是什么?這節(jié)課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如果重新來教這節(jié)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钴S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三、要上善于贊賞孩子

  贊賞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贊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贊賞每一個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贊賞每一個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讓孩子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一種榮譽。

  關于青年教師成長心得體會范文

  多年來,學校始終重視對新教師的培養(yǎng),“青藍工程”是培養(yǎng)青年教師成長的重要途經。這一舉措為我開拓了專業(yè)成長的空間,搭建了鍛煉展示的舞臺,我也在一次次的參賽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著教學水平,使我的教學技能,從各個方面得到鍛煉,得到提高,實現了用3—4年培養(yǎng)成學校的骨干教師的目標。我已有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成長為學校的語文教研組長,20xx年成為“合肥市第三批骨干教師”。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一直踏踏實實,兢兢業(yè)業(yè)。自成師傅培養(yǎng)對象以后,我更是立足本職、自我加壓?,F就近四年的成長之路,總結如下。

  一、用良好的師德引領人,先進的教育理念影響人。

  不管在生活、學習還是教學工作中作為師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身作則、關心愛護我為我解疑排難。師傅雖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熱情高,做事認真、細致、踏實讓我這個徒弟崇敬、佩服不已。師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文明的生活觀念帶動我鼓勵我做到敬業(yè)、精業(yè)、勤業(yè)。師傅每學期推薦一本教育專著共同閱讀,定期交流讀書心得。這樣的教育理念讓我受益匪淺,只有多積累,課才能上的有韻味。

  二、在互相聽課、評課中進步。

  相互聽課、評課是徒弟們向師傅學習的過程中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很大的收獲。教學質量是檢驗一個老師的重要標準之一,而課堂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主陣地。師傅非常重視我在教學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從備課到課堂,從課堂到點評反思,雖然師傅自己的工作很忙,但是只要是我這個徒弟的事,師傅從不推脫從不馬虎,而是仔細地幫我修改,認真地聽我上課,誠懇地對我進行指導。師傅在評課時對我的指導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是體現在具體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我懂得課堂上應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細心傾聽學生的回答,從而使我明白一堂課該如何真正達到有效。

  三、參加教研活動,不斷學習進取。

  在師傅的要求、指導下,我通過參加培訓、座談會、聽專家講學、閱讀有關雜志書籍等各種方式獲取課改信息,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通過這樣長期地認真實踐、及時總結我的教學水平也在不斷地進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能做到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遇到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疑點主動向師傅請教,與師傅共同鉆研教材和備課,虛心接受師傅的建議,修改不足以更好的吃透教材。我積極參與了學校教研組活動及區(qū)教研活動每次活動,認真學習,積極發(fā)言,撰寫反思。

  四、多上公開課,競賽課。

  師傅常鼓勵我多上公開課。每次正式上公開課以前,師傅都給我提意見,我的教案和課件得以反反復復修改,這樣的精心準備使我上課時有了信心。并且每次做課后我都能從中有所得、有所悟,課后老師們對我的課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令我倍受激勵,這都和師傅的悉心教導與關懷密不可分。

  有了師傅的教誨和點撥,我積極參加比賽,飛快地成長著。20xx年十月在第九屆全國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yōu)質課大賽中獲二等獎。20xx年獲瑤海區(qū)第六屆教學評比一等獎。20xx年論文《以主題單元閱讀拓展課外閱讀》在合肥市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成果評選中,榮獲一等獎。20xx年獲得“合肥市第三批骨干教師”。所以的榮譽取得,都與師傅的敦敦教誨分不開,深情地說一聲:師傅您辛苦了!

  關于青年教師成長心得體會范文

  一、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yè),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tài)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yè)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適應時代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煉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yōu)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老師,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態(tài)。因為感恩,你才有愛心,才會愛生活,愛從事的工作;有了愛心,才能長智慧,有了愛心,你才會努力,才會勤奮,才會反思,才會堅持,才會成長……現在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我覺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靜心學習,盡心工作,用愛心回報社會。

  三、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jié)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jié)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jié)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jié)是什么?這節(jié)課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如果重新來教這節(jié)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钴S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用鍵盤留下文字,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

  四、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

  "班級管理講究藝術,要多動腦筋,考慮孩子的需求。從教學方法、教學藝術上動腦筋,哄著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氣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師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堅持下去,成為制度。在安排各項工作要統籌兼顧,考慮問題要周密,使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善于培養(yǎng)幼兒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項管理活動都成為教育機會??傊?,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班級氛圍,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fā)展的腳步,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營造健康向上、個性張揚的班集體。

  五、有承擔才有成長

  除了做好本職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顧好領導安排的工作。這個學期我接管電教工作,我覺得是領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平臺,雖然有的方面我不是很懂,但是我每次都很虛心的像杭舒虹老師請教。對于新來的幾位教師上傳新聞、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備課的格式與要求等等,我也是積極的指引,發(fā)現問題及時修改。經常到班級里查看電腦的安全性,提醒老師注意維護自己班級的電腦,盡量不要瀏覽一些安全性不高的網站??傊視M我所能、用心的做好領導安排給我的這份工作。

  六、有愛心、耐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

第4篇: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海南華僑中學 王 顥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yōu)化的教學狀態(tài),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一.教學反思的意義

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后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fā)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反觀自照,屬于“個人奮斗”。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開辟信息綠色通道,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后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于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yōu)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教學反思的類型

1.“課后思”:一節(jié)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后記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

2.“周后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后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3“月后思”:對于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如:月考后質量分析。

4.“期末思”:即通行的期末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末考核,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原本是我教學中的一種隨筆,自己堅持寫了多年。那時并沒有誰來要求我,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種即時靈感。

在那些靈感中,我曾經記錄了孩子們課堂上閃光的身影,留下了我心中許多的不自禁的感動;那里有我教學經驗的精彩描繪,也有我工作不慎時捅下的漏洞;在那里,我曾經不斷地刷新一個真實的自我,也曾經輕輕地汲取營養(yǎng)為自身內需做補充;那里有我的憂慮和困惑,那里也有我的歡歌和笑語;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記載著我嘗盡了酸甜苦辣后的欣然: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前走,換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小成功。我曾經在內心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真心地感謝吧——教學反思。它給了我一個工作反省的機會,給了我一方滋養(yǎng)孩子成長的沃土,給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華的天地,幫助我一天天變得成熟、變得聰明。我永遠會對它有一份鐘情。

后來,教學反思不再為我所有,卻衍生成教學備課中的一種規(guī)定。它要求我們寫出東和西,寫出南和北。有些方面俱細之極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學中沒有什么觸動而無病時的反思,簡直叫人覺得是一種難受。

第5篇: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我一路蹣跚,一步一個腳印。路上的故事,或許有些青澀與稚嫩,而一路上的風景,卻總是讓我難以忘懷……

從初為人師時遭到質疑到工作第三年所帶班級被評為“無錫市優(yōu)秀學生集體”;從因教學成績不理想而由教兩個班變成教一個班,到工作第五年被評為無錫市首批“行知式”青年教師,我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其中,胡文珠老師對我的引領與幫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1年5月,我有幸成為胡文珠班主任工作室的一名成員,從此有機會在胡老師零距離的指導與幫助下成長。

一、在閱讀中成長

自我的發(fā)展需要主動成長,我認為主動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閱讀。閱讀是吸收,也是積累,能不斷地充實自己。記得我從胡老師那兒拿到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讀后很是震撼。這本書讓我明白,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給學生怎樣的愛,也讓我懂得了真正發(fā)自內心的愛可以給學生帶來多么巨大的改變。

后來,胡老師又相繼推薦了《享受教育》《班主任工作創(chuàng)新藝術100招》《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今天怎樣做教師――點評100個教育案例》《成為有智慧的教師》以及《成為有信念的教師》等書籍。這些好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激發(fā)了我的教育熱情,喚醒了我的生命活力。

二、在反思中成長

把一屆又一屆學生從初一帶到初三,自己每每會遇到困惑與苦惱,有時甚至有種無助的感覺。胡老師對我說,要學會總結與反思,總結成功的經驗,反思失敗的教訓,能讓以后少走彎路并提高效率,對后續(xù)的班主任工作產生促進作用。

反思這些年的帶班經歷,很多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工作,給我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和教訓,但同時,這些教訓會讓我在今后的班主任道路上走得更認真、更用心、更穩(wěn)當!

反思一:讓學生擁有犯錯的機會

英國著名科學家戴維斯曾經說過:“感謝上帝不是一個靈巧的工匠,我那些最寶貴的經歷都是失敗后得來的?!蓖瑯樱寣W生擁有犯錯的機會,這樣他們才更加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經歷、體驗和感知錯誤是一種別樣的學習,也是一種進步,一筆人生財富。我曾經把牢牢盯住學生的一舉一動、一旦發(fā)現學生違紀違規(guī)必從嚴處理作為我的治班“法寶”,結果是學生和我越走越遠,師生之間形同陌路。

反思二:缺少對學生集體觀念的培養(yǎng)

記得2007年9月的那次校運動會上,我班因男子4×100米意外失利而與前三名失之交臂?;氐浇淌?,很多同學都哭了。這應該是一次極好的教育契機,可以借此增強班級凝聚力。遺憾的是,當時我只是輕描淡寫地安慰了同學們幾句就直接回辦公室去了。如此草草了事,放走了一次強化集體觀念以及集體榮譽感的機會,也等于放棄了一次拉近師生距離的機會。

2009年參加學校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我班幾個女生精心準備,經常利用自己的課余休息時間積極排練,可我并沒有在班上特意表揚過她們,讓別的同學以為排練節(jié)目就是她們幾個人的事,演出的好壞也只是她們幾個人的事。在熱情與冷漠之間,作為班主任,我并沒有及時抓住機會把其他同學的冷漠轉化為熱情。

反思三:孤軍奮戰(zhàn)在對后進生的教育之中

回想我對后進生的教育,盡管苦口婆心、盡心盡責,但由于缺少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教育的機會,學生總是被動接受,沒有主動意識,教育效果也就微乎其微。我很少利用集體的力量來加強對后進生的有效教育,丟掉了這股最強大的教育力量。在教育后進生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凝聚力,要讓每一位同學都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不讓任何一位同學脫離集體。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在集體中,為了集體,通過集體!”

班集體的動態(tài)建設過程中,班主任應根據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事態(tài)、不同的對象等進行相應的調整,而正確的調整必然建立在反思的基礎之上。

三、在案例中成長

第6篇: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一、價值預設:“性善”而非“性惡”

很多人認為,“推門聽課”是出于對教師的不信任,其潛在預設是:教師具有好逸惡勞的“惡”的本性,需要強制性監(jiān)控,否則就無法做好其本職工作。這樣的認識有失偏頗,它造成了校長對自身角色認識的偏差,也是許多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的內在原因。

在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看來,人的天性都是善的;與之相反,荀子卻倡導性惡論,他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因此,“性善”與“性惡”是人對于自身精神范疇的一種先驗性論斷,很難獲得一致的看法。在這里我并不是試圖討論“善”與“惡”的判定問題,而僅僅是作為校長在“推門”之前對于教師品質的一種價值選擇的問題。即,校長并非是出于對教師的不信任,而是相信(一種價值選擇)教師是“善”的。這種起點帶來了這樣兩方面的轉變。

其一,“推門聽課”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到指責、懲罰教師的“原始證據”,從而讓教師在“鐵證如山”面前“俯首認罪”。“推門聽課”是為了深入了解課堂,了解教師及其教學的自然狀態(tài),體察“師情”與“學情”。作為校長,由于各種原因,對于本校教師團體的狀況。更多的只是通過一些間接渠道來了解,比如成績、賽課、論文獲獎等,而對于教師的自然狀態(tài)很少觸及,這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都是非常不利于教師與學校發(fā)展的,這也許正是很多學校中出現那種教師與領導相抵觸的局面的重要原因。“推門聽課”可以使校長更直接地了解教師的一種無修飾的“生存狀態(tài)”,從而在決策時,可以更好地“因師制宜”。

其二,“推門聽課”不是一個校長與教師之間產生隔膜的地方,而是全體教師(包括校長本人)共同成長、發(fā)展的方式之一。要讓教師對這種形式的聽課不反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他們自己覺得通過這樣的渠道,自己可以獲得發(fā)展,是“為自己好”,這樣“抵觸”就自然被消解。

二、研究性的雙眼:“推門聽課”成功的支點

有了理想的目的與恰當的方法?!巴崎T聽課”就可以發(fā)揮諸多正向的功能。

1 支起校本課題的實踐研究

如今,以課題研究帶動教師與學校的發(fā)展已不再是什么新鮮事物,一個學校往往有一個或幾個省、市級的課題或子課題,其負責人往往是校長本人。很多學校在課題引領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然而也有的(或更多的)則并沒有讓課題研究留下點腳印,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很好地“基于校本的實踐”?!巴崎T聽課”恰好是一劑良藥,它可以讓教師的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課題研究的“實驗場”。

首先,與教師自身相比,推門而入的校長是更為理想的研究者。因為對于自身與他人教學實踐的反思,后者更容易做到。教師們長期處于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對于很多教學事件(無論大小)已經“司空見慣”而無法對之產生“研究的興趣與敏感”;且“反思與監(jiān)督自我”這種精神活動,所需要的認知與精神自覺的水平,本身也較難達到。而校長是作為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角色進入課堂的,校長了解課堂但又與之保持了相當的距離,留下了對問題敏感的有效空間。聽課與研究過程本身,也是校長自我提升與發(fā)展的過程。

其次,課堂教學是發(fā)現問題的源泉。常態(tài)課最能反映一個教師的真實水平,并且對學生的影響也最為廣泛與直接?!盎谛1緦嵺`”的研究,其問題的來源一定是基于日常教學的,即學校中課題研究的定位,就是解決自己學校中教師日常教學的典型問題,這正是校本研究的關鍵所在。因此,校長帶著研究的眼睛推開門,可以發(fā)現對教師發(fā)展真正有意義的問題(即論題),而不是憑空拍腦袋地確立本校的研究課題,開展形式化、無意義、走過場的研究;更不是效仿他校的論題,即使“扎實開展”,也缺乏創(chuàng)新,從而無法走出本校的特色。

再次,作為研究者的校長,對于其課題研究成果的檢驗,也只能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研究的成果是否有效,是否可行,課堂教學的實踐最有發(fā)言權。“基于實踐”的研究,要求所獲得的任何理論或實踐的成果,都需要經歷實踐的考驗?!坝H歷現場”與“聆聽匯報”,顯然前者是課題研究更加需要的做法。同時,“研究――檢驗――再研究……”這種伴隨著反思的研究過程,也符合研究的規(guī)律。

因此,校長的推門聽課,可以更有效地推進本校的課題研究。校長在常態(tài)的課堂中,以相對適宜的身份,帶著研究的眼睛去發(fā)現、解決、驗證問題,在做好這種“基于實踐的研究”的同時,發(fā)展了自己、教師。也就發(fā)展了學校,最終發(fā)展了學生。

2 支起學校制度建設的半邊天

行政與教學是學校制度建設需要兼顧的兩個主要方面。校長作為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決策者,如果游離于教師群體之外,其制定的種種制度往往會引起教師各種程度的不滿。因此,校長推開門時所研究與關注的,還有校園的制度建設,這其中有一些是“在門外”無法發(fā)現的。

如,在長期的推門聽課中,我發(fā)現原本學校中對于教師的評價制度,尤其是對于教師的聽課評課方面,有諸多不足。

首先,雖然在評價的主體上常常能做到集體評價,但在評價的范圍上有時把握得并不夠準確。推門聽課需要對上課教師的優(yōu)缺點客觀全面地加以評價,不夸大優(yōu)點,也不故意找茬,找出缺點是為了改正,而不是加以終結性的評判。如果這個出發(fā)點端正了,也許就會有更多的教師不那么害怕有人推門了。

第二,評課的時間需要暫緩?!凹磿r”的評價雖然“印象深刻”,卻往往無法觸及問題的深層,思維的深度需要一定的反思時間,無論對于授課者還是聽課者,都需要一個間隙來整理思緒,才能評價得更加深入與系統。

第三,這種評價需要一定的延續(xù)性。推門聽課中對于某位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某個問題,不是僅僅提出就算了,而要有延續(xù)性的關注,以保證這種評價制度切實、有效,真正起到帶動、推動教師發(fā)展的作用。

關注了這幾方面后,我發(fā)現,我校的教師不僅不再“畏懼”校長推門聽課,還很歡迎校長及其他老師隨時的“推門”,因為這是對他們成長的一種關愛,而這種關愛一旦從制度上確立之后,便會形成一種良性發(fā)展的和諧氛圍,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成長。

3 支起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無論是課題研究的深入,還是評價制度的完善,都是為了孩子、教師與學校的成長與發(fā)展,這其中教師的成長是關鍵?;谘芯磕康牡男iL推門,對于和諧校園中教師的成長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校長推門聽課,可以發(fā)現具有共性與代表性的問題。在集體研究的過程中可以推動教師整體(不僅僅是個人)的發(fā)展。如校長在聽課中發(fā)現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某一方面(而不是某一細節(jié))的問題,可以繼續(xù)了解同年級組其他老師的情況,從而判斷問題的共性與個性,如是個性問題則單獨指導,單獨解決;如是共性問題。就可把此問題作為一個選題交給分管教學的領導及年級組共同探討、解決,指導老師在實踐中修正自己的教學。校長在后一階段的推門聽課中便注重檢查問題解決的效果。如果一學期能通過推門聽課在一個年級發(fā)現、提出并解決一至兩個普遍性問題,那么推門聽課就起到了提高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作用。

其次,可以在幫助校長認識教師以及教師認識自身的前提下,找到每個教師合適的定位。幾乎所有具有上進心的教師,都希望沿著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的道路發(fā)展,但顯然這并不現實,它雖然成就了一批名師,但也浪費了那些不適宜循導此路的普通教師的大量時間。在校長的推門聽課與教師整體水平提高的過程中,每個教師也可以找到自己適宜的定位,避免了因盲目追尋而錯過許多其他發(fā)展道路上美麗的風景。

第三,推門聽課有助于研究型、反思型教師隊伍的形成。評不上特級并不意味著自暴自棄,而是不好高騖遠,著眼于自身的“發(fā)展區(qū)”,這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持續(xù)發(fā)展自身的反思能力,這也是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原動力。

三、歸宿:生態(tài)式的和諧發(fā)展

學校整體的和諧發(fā)展是校長推門聽課的最終歸宿,具體來說它包含了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它著眼于教師個體的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主要是教師自身教學能力與研究能力的和諧發(fā)展,它是教師成長的不竭動力。

第7篇: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杜廷云老師的這節(jié)課與我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她在課堂上的微笑和對學生的真誠話語,讓歡聲笑語灑滿整個課堂。在她的看似“慢、低、軟”的英語課堂中,你能透過學生欣喜的目光看到他們成長的腳印。

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在杜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有引導學生“學會”的過程而且還有指導學生“會學”的策略。這節(jié)課杜廷云老師以故事情節(jié)貫穿,不斷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設置啟發(fā)性的問題,同時又以任務為紐帶推動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

一、聚焦學習過程

這節(jié)課呈現了學生比較完整的學習過程:上課伊始,杜老師利用歌曲呈現nose,mouth,hair,eye等單詞,不僅能喚醒學生的舊知,而且有利于學生關注即將學習的內容;Free talk環(huán)節(jié),杜老師采用談論班級學生長相的形式,逐步呈現了句子:Her eyes are big. His nose is small....使學生對語言有一個初步的感知;接下來Story time的學習使學生在相對真實完整的語境下從體驗語言開始,到加深印象,再到最終透徹理解,為下一步的語言輸出奠定基礎;在語言實踐環(huán)節(jié),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有效地完成任務,杜老師搭建了支架:根據所聽到的描述選擇圖片中的娃娃,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同伴合作,用課堂上學習的目標語描述自己帶的玩偶。

二、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

情境創(chuàng)設是本課的一大特點,單詞big small,long,short,king等的學習是伴隨著故事的學習而展開的,避免了學生孤立地理解單詞含義,為學生提供了有意義的語言理解和輸入,也為下一步語言的實踐提供可能。在進入語言實踐環(huán)節(jié)時,杜老師再使用A guessing game,Show time等形式創(chuàng)設真實或接近真實生活的語用情境,讓學生在反復使用“His hair is short. His mouth is big. His ears are small.”等目標語的同時,達到語言技能的形成。

三、采用任務引導

無論是2001年版的《英語課程標準》,還是2011年修訂的版本,都倡導“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一種基于任務或是以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途徑。(程曉堂,2005)本課的另一大特點是任務貫穿教學的始終,杜老師根據教學目標把課堂教學分成了若干個相互聯系的子任務,從 Change the word and sing 到Watch and say,再到 Listen and tick和Listen and repeat,以及最后的 Let’s act和Show time,學生在履行一系列學習任務的進程中逐漸完成了對語言的感知、運用和實踐,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發(fā)揮評價功能

第8篇: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一、虛心――融入集體的敲門磚

當初,得到上任通知時,我知道,這是領導給我的一份信任,讓一個年輕人來挑起一所學校的教學大梁,同樣是對我的一種考驗,沒經驗,資歷淺,這樣的我能當一名校長嗎?老師們能夠接受我嗎?為了盡快融入這個集體,我選擇了虛心這塊敲門磚。因為作為一個年輕人,不管走到哪里,虛心是總沒錯的。事實證明,我的謙虛贏得了老師們的信任:當我在老師們的業(yè)務筆記上留下心中感言時,50多歲的岳老師和我一起津津有味地談論起文字中的內容;當我深入辦公室,和語文教研組長趙書梅老師一起商討教研活動時,許多老師都積極參與了進來;當我找到趙瑞老師,請他為我們的教研展板提意見時,幾番拒絕的他終于為我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當我走進年輕的教師群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商量,一起分享,那是我最開心的時刻。我沒有任何架子,因為我知道,職務的給予是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信任,而我的本質永遠是一名老師,在廣闊的學問天地中,在寬廣的人群胸懷里,我太渺小了,唯有虛心,方能不斷進步!

二、實心――學校發(fā)展的生命線

教育同行都知道,教學質量是學校發(fā)展的生命線,剛來到白小,作為教學副校長,擺在我眼前的最大難題就是成績神龍擺尾,這種現象不是某一個人的過錯,也不是某一個人能夠立馬改變的,但是,和周校長提出的在做中成長的不閑理念一樣,我知道,實實在在地去做,不一定會有太大改變,但什么也不做,是一定沒有改變的!我們愿意為學校的改變,務實地去做一些事情:我們首先從占據學校主導地位的老師開始改變,根據學校年輕人多、成長比較緩慢的現狀,教導處與支部聯手為年輕老師聘請雙師,通過校內校外的師傅引領,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然后,依據教研室的活動方向,我們堅持開展課堂診斷活動,每周教研從不間斷,土專家型的研究一步步為老師們的課堂診斷開方,并堅持讓老師們寫教學反思,從中有所收獲;在學生層面上,我們堅持天天有早讀,周周有競賽,月月有抽測,及時檢查,及時反饋,在學生中間形成一種積極的氛圍。年輕的老師開玩笑對我說:一看你腦袋動,就知道你在想辦法折磨我們。但是我分明感受到:這種所謂的折磨正是老師們精神愉悅的體驗,內在需求的動力,也是實心求發(fā)展的具體表現。

三、熱心――帶動集體的凝聚力

說實話,在學校制度的制定和執(zhí)行上,我一絲不茍地履行著教學副校長的職責,但更多的時候,老師們愿意把我當作朋友,因為我從來都是用一顆熱忱的心去對待別人,這也是我的處世之道:開學初,孫主任忙于績效工資的測算,我便利用自己的特長,帶動幾位年輕的老師編排節(jié)目,我們的苦功夫得到了回報,教師節(jié)上,白小的節(jié)目得到了好評;科技實踐活動,政教主任朱慧竹老師請我全程幫助她,我爽快地答應了她,從選題到外出,從設計展板到撰寫材料,我都是盡心盡力地去做好這件事,最后,我們的科技實踐活動獲得了宜昌市一等獎的好成績;年輕的譚玲老師要上診斷課,她要我和她一起修改教案,我們在網上為了某一個細節(jié)而反復討論,不覺時間已至12點,雖然時間流逝,但我的心感覺到充實;對于學校反思的檢查,我更是把自己的想法寫在老師們的反思上,如同和一位好友面對面的交流,這一切,讓我覺得,我能被這個團隊需要、認可,是快樂的,是幸福的。

回首走過來的一學期,忙碌是我最熟悉的一個詞語,我在忙碌中得到鍛煉并不斷成長,如今,看到學校的教學工作逐漸步入正軌,德育活動逐步開展,看到老師們對我提出的殷切希望和真誠的意見時,不禁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為一個管理人員,我經常反思自己的不足,我想,以下幾個方面是我還缺乏的:

一、信心――開拓局面的大斧

對于年輕的校長來講,自省是很有必要的,但有時我把握不住自省的度,以致于喪失自信心,妨礙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在工作中處于被動地位。對于來自各方面的議論,我比較敏感,有時還會產生挫敗感,唯恐自己的工作令別人不滿意,從而產生不必要的負擔,這樣常讓自己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舉措。所以在這個方面,我還要調整心態(tài),朝積極的方向改變。也幸好我的周圍有在茫然時為我指明方向的周校長,在沮喪時為我鼓勁的劉校長,還有在我做事不太好時給予我包容之心的老師們,這些都是我增強信心的動力。

二、留心――反思自我的明鏡

唐太宗曾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覺得自己還缺乏處處留心的習慣。因為自己閱歷淺,經驗不足,很多東西還只停留在理論上。而經驗對于領導者來講,又是書本上學不到,別人教不會的學問,經驗越豐富,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辦法就越多。我感覺自己沒有一個謀劃全局的理念,很多事情只停留在具體事上苦做,卻很少抬頭看天,向周圍學習。殊不知,生活中,處處皆學問,身邊人,個個是老師。留心別人的長處,才能在取長補短中增強自己的經驗。

三、耐心――提高修養(yǎng)的武器

第9篇:成長的腳印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教育故事;故事教育;青年教師成長

中圖分類號:G4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3)12―0033―02

每個人都是在聆聽故事中懂事和成長,在創(chuàng)造故事中成熟和發(fā)展的。故事教育伴隨我們一生。教師的教育人生都是由一個又一個教育故事構成的。學校是教育故事的巨大聚集區(qū),擁有無窮的教育故事資源。教師通過整理反思,每個故事都是一個精神樣本,都將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在教師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發(fā)生著教育故事(德育、師德、教學故事)。這些真實、鮮活和有意義的日常教育經驗故事就是教師研究的對象。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的敘事學理論對中國社會學科的研究產生了重要作用。隨之也影響到了教育領域的研究。目前,敘事教育已經成為了教育領域中一種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敘事教育,一方面包含了敘事者對教育故事的反思和探究;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教師對他人教育故事的學習和思考。教師對他人或自身教育故事的敘事研究與反思,從中獲得經驗意義的實踐活動就是故事教育。

故事教育可以存在于普通教師活生生的教育經驗之中。通過敘事促使教師對教育意義的理解,從而使教育人生更加燦爛。因此,故事教育可以成為普通教師從事實踐性研究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故事教育對青年教師尤為重要。它能盡快讓青年教師成為一名自主反思式實踐的教育者,從入職新手逐漸轉變?yōu)榻逃歉?、專家型能手。進行持續(xù)性地、自主地故事教育是青年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重要途徑。

教育故事為青年教師健康成長提供滋養(yǎng)的土壤。故事教育是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催化劑,是青年教師成長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故事教育的教育意義

(一)故事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師構筑教育夢(教師職業(yè)理想)

案例一:何老師剛做班主任時,班級里來了一位內秀的留級女生雪花。她開始沉默寡言,甚至有點自甘落后。后來何老師發(fā)現她喜歡寫作,所以鼓勵她往兒童文學方向發(fā)展。沒想到,雪花真在學校里就表現出了兒童文學上的特長。而今的雪花,已然成為了蘇州兒童文學界的第“七”朵金花。畢業(yè)后的某天,她特地來到學校,把有自己的作品送給了何老師。捧著書本,何老師激動得無以言表!

幫助、引導、鼓勵,改變了一位學生的人生。教育竟如此神奇,教師職業(yè)竟如此重要。這些感悟對何老師影響很大。如今何老師已經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獲得了多種榮譽。何老師通過對這個故事的探究、反思和感悟,發(fā)現了自身職業(yè)發(fā)展的動力,確定了自己的職業(yè)向往與追求。

青年教師通過教育敘事能總結職業(yè)初期的重大轉變,發(fā)現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成長,體驗教師這個角色帶來的幸福。這些故事是青年教師探索和表現教育生活的方式,也深深影響著青年教師對未來的表現。也就是說,青年教師通過對職業(yè)生涯中一個個真實故事的持續(xù)性反思得到的經驗意義對他們的職業(yè)向往和追求都有重大影響。

當然,對于入職初期的青年教師來說,職業(yè)情感的培養(yǎng)、職業(yè)向往的堅守、職業(yè)愿景的呈現,更多的還需要教育名家成名故事的引領。學校應該讓這些名人故事釋放出更多的正能量,讓青年教師通過學習,由外入內地促進自身的成長。

(二)故事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

案例二:顧老師發(fā)現現在90后的學生對兒童歌曲不感興趣,都喜歡流行歌曲,捧之為“中國好聲音”。在進行兒童歌曲教學時,由于學生沒有兒童情節(jié),教學效果很糟糕。于是,顧老師經常組織學生去幼兒園觀摩音樂教育活動,并專題立項進行課題研究。三年后,顧老師發(fā)表了多篇文章,課題也獲得了省級一等獎,評上了副教授職稱。更令人驚喜的是在課堂和幼兒園不斷的穿梭中,這些未來的幼兒園教師喜歡上了兒歌,并且能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編。

顧老師的故事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天天都會遇到教學問題。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放在什么范圍內能解決?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解決?這就是一個美麗的教育故事。如果把問題當課題來研究,把問題放到職業(yè)實踐中去追問、思考和探究,那么你的教學能力會不斷進步,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在初期,老教師的敘事和自身實際的教學經驗都能盡快引導青年教師進入教師角色,促使新手轉變?yōu)槟苁帧?/p>

(三)故事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師師德修養(yǎng)的提升

案例三:潘老師班的小T同學在一門學科考試中作了弊。潘老師馬上把小T叫到辦公室并狠狠地痛罵了一頓,并責令他立馬叫家長到學校來。當天晚上值班老師發(fā)現小T不見了。潘老師馬上回到學校開始尋找,后來發(fā)現小T在小街上行走發(fā)呆。他覺得自己犯錯愧對于班主任、同學和班集體。事后,潘老師也覺得自己的態(tài)度有問題,教育方法太簡單、太暴躁。

大多數青年教師都有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可現實往往令人失望和事與愿違。不折騰就不是教育了。班主任工作需要細心、耐心和愛心。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育家魏書生對待班上犯錯的學生,往往要求其唱一首歌等類似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優(yōu)秀教師首先是愛生楷模,他們身上存在著很多愛的故事,值得我們青年教師學習、思考。教師職業(yè)是一個不斷塑造靈魂的旅途,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途。在這遙遠的旅途中,青年教師不僅要拜名師為師、仰慕名師的大師風采,更要回首旅途中每一個深深的腳印,在感悟中提升。

二、故事教育的路徑分析

大部分教師都有寫過類似教學反思、教育筆記、教學案例的經驗,也有聆聽教育故事的經驗!籠統地講,這些都是故事教育。我們可以把這些故事教育的路徑分為兩種:行政路徑和個體路徑。

傳統的故事教育方式主要依托行政路徑組織開展的,如先進事跡報告會和教育故事演講比賽、教育故事征文大賽。從參與者的角度來講,這是一次和平時敘事研究不同的展現方式。行政路徑組織的故事教育能讓敘述者在公眾的審視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為公眾樹立榜樣和楷模。從傾聽者的角度來看,部分青年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真實的故事來學習和反思,并付諸于行動。然而,這樣的故事教育對傾聽者青年教師來說畢竟不是自主的,而是外部驅動的。并且,當今最美教師優(yōu)秀楷模有點類型化,甚至單一化。先進的背后大多伴隨著巨大的犧牲,承載著對家庭深深的內疚,讓人聽后很不是滋味。因此,先進事跡報告會的延續(xù)性效果往往不是最理想的。從青年教師成長的連續(xù)性和系統性來看,行政路徑的故事教育雖然有意義,但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青年教師從自身日常教育經驗和現象中進行自主地敘事反思、探究。這就是故事教育的個體路徑。

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邊的故事是最鮮活的、最有意義的和最感人的。這種自主反思和探索是一線教師最現實、最有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教師成長=反思+實踐。這幾乎是公認的教育公律。青年教師只有不斷對自己的經驗自覺反思,并調整策略、完善目標、腳踏實地實踐,才能越走越遠。我們提倡對真實、有意義的教育故事“以逐個分析案例的方式,自發(fā)地進行推理和反思”[1]是最有效的途徑。

青年教師是師資隊伍的新生力量。關注青年教師成長,就是關注學校的未來、教育的未來。希望青年教師不斷敘述和反思真實的教育故事,從持續(xù)性的教育故事中形成反思的能力,探究教育的方方面面,感悟教育規(guī)律和真諦,轉化為精彩的教育實踐,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瑪麗?倫克?賈隆格,瓊?P伊森伯格. 是什么讓教師不斷進步[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2]丁鋼.聲音與經驗:教育敘事探究[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李曉博.有心流動的課堂: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敘事探究[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