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考語文復習資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讀懂詩歌是前提,翻譯詩句打基礎――引導學生重讀詩,疏通詩意
進入高三復習階段后,學生尤其是筆者所帶的理科班學生大多急功近利,擺不正讀詩與做題的位置。
要改變學生的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就要先改變學生的這種觀念,讓學生明白只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做題,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梳理詩意或翻譯詩句始終是訓練的起點和重點。在具體的翻譯訓練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詩歌語序的調(diào)整
古詩詞由于受到字數(shù)、平仄、韻律的限制,常常不得不將語序顛倒,這種想象在古詩詞中是很常見的。因此,在翻譯訓練中,不能像文言文那樣一字一字逐個翻譯,而要調(diào)整語序,把握古詩整體。
2.合理的想象
詩人常常會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使讀者能夠思接千載、觀古今于須臾,從而尋求語言包含的無盡韻味。因此,很多時候,需要讀者借助自己的想象才能將詩歌所描繪的情景翻譯出來。
3.恰當?shù)霓D換
古詩詞中有些地方,直接翻譯出字面意思時,會與整首詩的意境不相符,這時往往就需要將這樣的地方進行轉換。
二、突破難點有方法,思維模式要建立――幫助學生找到切入點,建立答題模式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中,思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統(tǒng)計表明,高考語文試題中的古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歷年都很低,寧夏亦如此,據(jù)了解,寧夏2015年此題的平均得分只有1分多,只占本題11分的16.3%左右,得分率為歷年高考最低。這除了考生對古典詩歌閱讀不多、理解不透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考生沒有建立固有的思維模式。如果在復習時,教師能幫助學生找準思維切入點,幫助他們建立起一定的思維模式,對于基礎較弱或一般的學生而言,會使他們在答題過程中有明確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組織出比較規(guī)范的答案。
三、常見術語記心中,不會概括也會貼――要求學生牢記術語,規(guī)范答題
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記住古詩詞鑒賞中常見的術語,便于他們建立相關的知識系統(tǒng),這對進入高三復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尤為必要。也許有人會質(zhì)疑這種死板做法,但從實際上看,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系統(tǒng),才能在閱讀中提高自己解讀詩歌的能力。事實上,古詩詞中的常見術語并不多,學生也無需花費太多的時間去死記硬背。總體來看有以下幾類常見術語需要牢記心中:
人物形象類常見術語: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等。
意境類常見術語:雄奇壯闊,雄渾壯美;凄清悲涼,蕭瑟凄涼;蒼涼悲壯;朦朧迷離,空髏煸叮瘓糙濁逵模深邃悠遠;恬靜優(yōu)美,清新明麗等共六類。
語言風格類常見術語: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明白曉暢,雄渾豪放等。
手法類常見術語:具體分類五小類:一是修辭手法。二是描法。三是抒情手法。四是一般的表現(xiàn)手法。五是結構技巧。
四、練習不在數(shù)量多,貴在典型有價值――幫助學生走出題海戰(zhàn)術的牢籠,得一片自由天地
中國古詩詞浩如煙海,數(shù)量種類繁多,為古詩詞鑒賞復習提供了無盡的資源,我們的復習資料書上,也是題量浩瀚如海,如果教師在復習的時候沒有任何選擇地挨個按資料訓練,學生勢必會跟著陷入題海中而不可自拔。因此,要幫助學生走出題海戰(zhàn)術的牢籠,還學生一片自由天地,教師必須要學會選擇一些有價值的典型例題,而不是盲目地跟著復習資料走。
盡管復習資料的編排是按幾個模塊來設置題型的,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所選擇的除了包含所復習的模塊外,往往都能涉及其他幾個模塊的訓練。比如,在復習到語言鑒賞這一模塊時,筆者所選的《夏日三首》(其一)“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wǎng)添絲屋角晴。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睆土曎Y料上只涉及了一道煉字題,即分析頸聯(lián)中的“邀”和“納”字的妙處,而筆者在教學時又加上了形象、抒情手法和思想情感三個方面的考查,題目設置為:(1)詩中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2)尾聯(lián)運用了怎樣的抒情手法?請簡要分析。(3)綜合全詩,請簡要分析詩中所表達的情感。這樣一來,盡管只訓練了一首詩,但卻包含了詩歌鑒賞復習里的四個主要的模塊內(nèi)容。
筆者認為,只要我們建立了一定的知識系統(tǒng),總結出一套相關的解題、答題經(jīng)驗,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鑒賞能力,掌握了相關的技巧方法,只要我們心中有數(shù),胸中有丘壑,在解答古詩文鑒賞題時,我們的筆底自會生出絢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如何進行語文復習才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升華,有利于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呢?我們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是能妥當?shù)匕才藕谜Z文復習的,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內(nèi)容:認為復習不復習一個樣,隨意復習,連考試范圍,有多少個知識點都不聞不問。
方法:為了趕進度,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堂堂填,天天灌,學生無暇動腦與動手;復習無計劃,見到什么復習什么;只練不講評,公布答案就完事。
資料:濫發(fā)資料,整天做練習,消化不良。
時間:為趕進度“開快車”,煮“夾生飯”;“老牛拖破車”,考試日期到了還未復習完一個循環(huán);無計劃無目的,聽其自然,復習到哪里算哪里。
二、控制論及其核心
控制論創(chuàng)始人維納曾說過,所謂控制就是“根據(jù)過去操作情況去調(diào)整未來的行為”。控制論的核心是反饋原理。“任何系統(tǒng)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xiàn)控制”。人們要實現(xiàn)主客觀世界的有機統(tǒng)一,就得有意識地對反饋信息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反饋信息主要是通過評價發(fā)生的,并進而提出了診斷性評價(學生入學時對學生的認識和情感評價)、形成性評價(在課程編制、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使用系統(tǒng)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對整個教學過程所取得的較大成果進行更為全面的評定)。通過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轉換,形成“螺旋式”反饋信息網(wǎng),教學信息能夠及時反饋調(diào)節(jié),教學不斷向最優(yōu)化發(fā)展。
三、高考語文復習中的控制思想
將控制論思想運用到高考語文復習中,就是要隨時通過反饋來掌握復習現(xiàn)狀與目標間的距離,以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優(yōu)化。為此,在復習過程中,應經(jīng)常搜集學生對復習內(nèi)容、方法的看法,可采用個別談話和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以便及時調(diào)整復習節(jié)奏、方法等。
傳統(tǒng)的語文復習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安排學生做練習的單向信息傳遞的過程,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覺得語文復習不復習一個樣。如圖一:
定向講知識(師)做練習(生)講評(師)
而采用反饋式復習,則有助于教學雙方充分的信息反饋,能使學生從被動的接收狀態(tài)轉變?yōu)楦挥趶娏业膮⑴c意識,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便形成能力,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如圖二:
(附圖{圖})
四、教學實踐
根據(jù)反饋原理,要實現(xiàn)語文復習過程的最優(yōu)化,就必須對復習信息實行目標控制、結構控制和數(shù)量質(zhì)量控制,即定向、定量、定勢、定序和定度。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談談筆者在高考復習中的一些探索。
(一)定向控制
所謂定向控制,就是指每一階段的教學都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對于高考語文復習來說“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就是教學目標。我們在復習中常常會發(fā)問,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耕耘,卻收獲不多?為什么有些人沒我投入多,而收獲卻大于我?實際上,這是在復習中做了不少無用功的緣故。
嚴格按照考試說明來指導我們的復習與訓練,是大面積提高高考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要知道,高考命題的唯一依據(jù)就是“考試說明”的30條要求。它是命題的指揮棒,代表了社會,也代表了高等院校在具體學科上對考生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zhì)的質(zhì)量要求。我在指導學生復習時,首先組織學生學習“考試說明”。在復習每一個知識點時,明確“考試說明”中有何規(guī)定,從而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知道哪些內(nèi)容在歷次高考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哪些還沒有露過面。比如不少的高考復習資料中都設計有“單純詞和合成詞”專項訓練,實際上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考試說明”明文規(guī)定“不考名詞術語”。高考也多年未考單純詞和合成詞了。又比如1995年“考試說明”刪去了“能比較熟練地使用常用的字典詞典”一項,于是我們復習字典詞典的時間就可大大減少??傊?,只要按照“考試說明”來復習和訓練,我們就可以少走彎路,提高復習效率。
(二)定量控制
所謂定量控制,就是對課時量、課堂教學容量及訓練量要進行控制。量次不足,固然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量次過于頻繁,學生不勝負擔,同樣也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現(xiàn)在在定量控制上分歧最大的是訓練量的控制。到了后期,我的做法是:以練評為主,一日一小練,一周一中練,一月一大練。練后必講評,而練習和評講都安排語文課堂上,不占用課外時間。有的教師常常說要“精講多練”“多讀多寫”。但講多少為精,練(讀寫)多少為多,缺乏一定的標準,缺乏量的依據(jù)。還有“題海戰(zhàn)術”。到底做多少題才成其為“?!保膊坏枚?。我的理解是,只要不再做“重復勞動”的練習,就不是“題海戰(zhàn)術”。為衡量是不是“重復勞動”,我設計了一個表,如下所示:
(附圖{圖})
每次考試后,我都用它來統(tǒng)計測驗情況,凡正確率高于80%的題目,就認為該知識點和能力點已達到要求,以后就可少做此類練習;正確率低于80%的題目,就認為該知識點和能力點未達要求,評講時更細,以后就可多做此類練習。這樣,使訓練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無效勞動。
(三)定度控制
定度控制,其實就是如何遵循量力性原則的問題。量力性原則告訴我們:教學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水平和特點,處在一定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學生,其身心發(fā)展既有共同的發(fā)展水平和特點,也有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和特點。因此高考語文復習也要因材施教。
對于語文差生,必須加強課外輔導,每次考試后,我都對差生進行單獨輔導,指出其試卷中存在的知識和能力問題,提高語文成績的途徑,以及解題的方法,并激勵他們拼搏的信心,在高考中收效頗大。
在復習期間,我通過個別談話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對單一的語言訓練已露出厭倦情緒,這是個危險信號,控制不好就會影響復習效果。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根據(jù)量力性原則,重復的單一勞動會引起大腦疲勞。根據(jù)學生實際,在一堂課開頭的三至五分鐘,我開辟了一個小欄目——“時文美文欣賞”。那些針砭時弊的雜文、引人入勝的散文、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說、幽默風趣的笑話、貼切生動的廣告,博得了學生的陣陣笑聲,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激發(fā)了學好語言的強烈愿望。
(四)定序控制
所謂定序控制,就是指對進入流動過程的信息在程序上進行科學組合,它是優(yōu)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重要手段。
我在高考復習和訓練中是這樣安排的:以兩個星期為一個單元,把語文復習分為四部分進行:語言知識及其運用4課時,文言閱讀2課時,現(xiàn)代文閱讀3課時,作文3課時。這四部分交叉進行,而都以“考試說明”為根據(jù)。為了鞏固分項復習的成果,強調(diào)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綜合檢測成績,每月還安排了一次綜合考試,并做好講評工作。到了后期,綜合檢測和專項練習(難點疑點訓練)交叉進行。
高考復習不但要有宏觀上的總體安排,還要有微觀上的局部操作程序。比如作文的復習和訓練,就要全方位地規(guī)范化地進行,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都要練;命題作文要練,材料作文也要練;整篇文章要寫,片斷訓練也要搞,甚至文章修改也不能放松。要用一定的課時來進行審題訓練,并努力提高作文講評課的質(zhì)量。同時,對書寫訓練,要經(jīng)常提醒,不斷檢查。這不僅是為了高考,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了控制好學生的規(guī)范化作文訓練,多年來,我一直進行卡片作文教學,如下圖所示:
(附圖{圖})
這樣,有利于克服寫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高考,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五)定勢控制
所謂定勢控制,就是對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教學目的過程中的思維趨勢、思想感情的控制。當學生的思想感情與教學內(nèi)容不協(xié)調(diào)時,教師要加以誘導,使之與教學內(nèi)容相協(xié)調(diào);當學生思維不是處于積極狀態(tài)時,教師應通過口頭語言、態(tài)勢語言以及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使之興奮。
在進行復習和訓練過程中,要十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學生高考前的壓力很大,有的急得坐臥不安,有的到處猜題押題,有的變得焦躁、失眠,不思茶飯,有的則破罐子破摔。這些都是心理素質(zhì)不好的體現(xiàn),會影響學生語文水平的發(fā)揮。因而平時必須注意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我的做法是:從總體上加強班集體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要求每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找每個學生分別進行單獨談話,分析其答題時的心理障礙,提出下次測試時的要求。
五、教學效果
以實施素質(zhì)教育為宗旨,以推進課程改革為契機,以師資隊伍建設為前提,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學生學法指導為突破,追求既有“山的沉穩(wěn)”,又有“水的靈動”的普通高中語文教研,努力提高國家課程的二度開發(fā)水平,鞏固并提升我市普通高中語文學科教學質(zhì)量在全省的地位,初步形成具有蘇州區(qū)域特色的普通高中語文教育風氣,不斷擴大我市普通高中語文學科教研工作在全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工作思路
1.堅持“一個中心”
即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在全省高中教學“減負”的大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地位愈加明顯。
一方面,要爭取、保證語文教學應有、足夠的課時(如文科班課時);另一方面,要在既有課時基礎上做文章,有效、優(yōu)效、高效地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再一個方面,也要研究課堂45分鐘如何向課外延伸。
在教師層面,要引導研究不同類別的課堂教學,如周一語文課如何對學生雙休自學進行檢測,高三課如何把新授課與復習課區(qū)別開來,作文課如何把作前指導、當堂作文、作后講評、學生修改、二次講評等貫穿起來,試卷講評課如何體現(xiàn)知識梳理、錯題整理,名著導讀課如何體現(xiàn)講練結合。
在教研組備課組層面,要引導重視三個層面的課堂教學,即常態(tài)課(隨堂課、推門課),研究課(專題復習研究、一課三教等),展示課(名特教師、學科帶頭人展示)。
2.抓住“兩條主線”
一條主線是閱讀,一條主線是作文。兩條腿走路,要走得均衡,缺一不可。
關于閱讀教學。三個反對:反對“泛語文”,反對“偽討論”,反對“去文體”。
三個主張:主張課前預習,主張課堂點撥,主張文本細讀。三個提倡:提倡讀寫結合,提倡課外延展,提倡專題學習。
關于作文教學。抓住“對不對”和“好不好”開展訓練,前者是審題,后者是立意、結構、內(nèi)容、語言、文體等,循序漸進地解決“寫什么像什么”“寫什么有什么”“寫什么亮什么”這三個問題。要重視作文批改和講評方式的變革?;痉帜貌坏?,一律重寫。
3.加強“三項研究”
即研究學生,研究高考,研究教法和學法。
研究學生。要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狀態(tài)遠大于方法,方法遠大于苦干;要研究學生的知識基礎,看有無存在漏洞,需要不需要進行必要的補全;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看是否方法到位,事半功倍。在不同層次(指學習基礎)的學校和班級,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分層教學,甚至是個別教學。
研究高考。要研究高考命題,《語文考試大綱》,《語文考試說明》,江蘇、全國、上海、福建等地高考語文試卷,特別注意2011年大小閱讀命題變化;要研究高考閱卷,如文言文翻譯給分模式變化;作文閱卷五類卷變?yōu)榱惥?,記敘類文章再次得到強調(diào)。
研究教法和學法。特別是高三復習課,如何激趣導入,如何講述考點,如何分析例題,如何教授解題方法,如何做好當堂練習,如何當堂講評總結,如何布置課外作業(yè),一定要成竹在胸。
4.落實“四大機制”
(1)區(qū)域聯(lián)動機制。以學科研究中心(設在蘇州市第十中學)為基地,在全市范圍內(nèi)抽調(diào)骨干教師,分別組成2010屆高一高二高三語文學科中心組,開展集體備課、專題研討、資料匯編等活動。在此基礎上,舉辦全市高中各個年段的教學研討活動。全市高中語文教研員及重點學校高三備課組長外出學習并落實學習報告制度。對張家港和昆山兩市進行教研考察,總結經(jīng)驗。市直屬、高新區(qū)、工業(yè)園區(qū)、相城區(qū)高三教學研究共同體繼續(xù)活動,高三原則上每月安排一次,高一高二原則上每學期安排兩次活動。
(2)資源共享機制。充分利用蘇州市網(wǎng)上教師學校、蘇州市高中語文QQ群等陣地,實現(xiàn)高中教學尤其是高三教學資源的共享。蘇州市網(wǎng)上教師學校以上傳課例和課件為主;蘇州市高中語文QQ群(高一高二群群號51770895,高三群群號69136369)共享空間以上傳專題復習資料為主。此外,繼續(xù)編印《蘇州市普通高中作文指導材料》《蘇州市高中語文悅讀》等。
(3)過程管理機制。強調(diào)高中三年是一個過程,要循序漸進。強調(diào)高三一輪、二輪復習是一個過程,避免復習無計劃,見資料就用、逢題目就做、復習課就練、練過只講答案的低效做法。
(4)信息反饋機制。做好數(shù)據(jù)匯總服務,幫助學校具體分析,落實到人,落實到學科專項;做好高考最新信息搜集和應對的服務。
三、本學期幾項具體工作
1.暑期學生自學能力競賽。9月13日-14日,高二高三,市區(qū)集中在蘇大附中、蘇州外國語學校。
2.高三備課組長會議(高三復習研討會)。wWw.gWyoO
3.高一語文教學研討會。
這不,2003年4月26日《羊城晚報?定金與訂金》一文報道:賴先生在某小區(qū)買套新房,付定金5000元。后覺得位置偏,出行不便,決定退房,于是到售樓部欲索回定金。不料剛說明來意,售樓小姐即笑道:“不能退的!因為合同上寫明是定金。如果是訂金,還能退給你?!本瓦@樣,5000元打了水漂。
類似這樣因不知“定金”與“訂金”有別而受害破財?shù)陌咐粫r見諸報端,它警示人們:“定金”與“訂金”在現(xiàn)今法律條文上根本不是一回事。但被蘇培成先生贊為“目前最有影響的專家標準”的某權威詞典(1996年7月修訂第3版)卻增加了這樣的詞條:“[訂金]定錢,也作定金。”“[定金]同‘訂金’?!币簿褪钦f,該詞典視二者為異形詞,這就為不法商人混淆概念,使人們上當提供了方便。不僅如此,這樣的異形詞還極大地干擾了語文教學,使不少高考復習資料上的一道題無法判斷。這一題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恰當?shù)囊唤M是:
①陽光雖然為生命所___________,但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卻有扼殺原始生命的危險。
②唐律師提醒購房者在購房時一定要辨清“定金”與“訂金”的區(qū)別,不必急于簽訂認購書,待確定后直接簽訂預售合同,交納__________。
③比內(nèi)地落后,比沿海發(fā)達地區(qū)______落后。
A必需定金更加B必須定金越發(fā)
C必需訂金更加D必須訂金越發(fā)
還有,有的異形詞甚至造成高考題的答案模棱兩可。請看2004年7月15日《中國教育報?詞典要統(tǒng)一“規(guī)范”》一文中的話:“2004年的高考語文試卷(全國卷)第一大題中第2小題為: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給定的標準答案是D,那說明A中‘班配’確定有‘班配’詞條,釋義為‘般配’,按此推知,‘班配’的寫法是正確的,那么高考試題的這道題要么就沒有答案,要么就有兩個答案。這讓人如何是好?”
其實,這樣的“模棱”遠不止這一次。此前就有宣布考查字形不涉及異形詞而有關試題卻有異形詞的情況。例如2003年高考語文全國卷第2題就有“可望而不可即”一語,對此某權威詞典就有“‘即’也作‘及’”的注釋。這說明即使是高考命題者,也不能完全掌握現(xiàn)行的異形詞。教材的編者又怎么樣呢?同樣如此。人教版原高二冊《語文?黃山記》一文后有道練習,要求改“飄泊”中的“飄”為“漂”;而某權威詞典注“‘飄泊’同‘漂泊’”,即二者是異形詞。如按此注裁決,那么練習就出錯了。人教版新高四冊《語文?容易用錯的成語一覽表》說“發(fā)憤圖強”的“憤”不能誤作“奮”,“聲名狼藉”的“藉”不能誤作“籍”,“浮想聯(lián)翩”的“聯(lián)”不能誤作“連”,然而按某權威詞典的注釋,它們分明都是異形詞,并非“誤作”。專家、學者們尚不能完全掌握弄形詞,作為“金科玉津”的教材都屢屢出錯,中學生自然見到異形詞就心里發(fā)怵。所以每每高考試卷中有異形詞而要求判斷正誤的題,得分率就低得可憐,但這種題卻偏偏不時出自(有時可能是無意的)高考命題者之手。社會在這方面也是問題成堆,人們常常為一個詞的不同寫法而大傷腦筋。一位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在《都是異形詞惹的禍》一文(見2002年5月23日《中國教育報》)中坦言:“我終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只覺得每一本書稿都是一顆定時炸彈,不定哪時就會爆炸。”
1 撥開迷霧,穩(wěn)住定力;穩(wěn)打穩(wěn)扎,增強實力
作為“指戰(zhàn)教官”,想要自己的“戰(zhàn)士”專心于訓練備戰(zhàn),自己首先得有足夠的定力,能運籌帷幄。何謂“定力”?“定力”就是由自信力、自制力、洞察力、辨析力、判斷力、承受力以及功力、耐力、毅力等諸力構成的“合力”。在這個信息紛繁的時代,沒有足夠的“定力”,肯定會被“浮云遮望眼”,失卻自我。
隨著我省自主命題不斷改革和發(fā)展,不少學校和老師的“定力”不是日益堅實,而是日趨疲軟,不惜動用各種關系,借助多種途徑,煞費苦心地到處打聽和搜集一些關于高考命題的有關“信息”。就語文學科而言,所謂的“信息”不外乎這么幾種:一是題型,二是分值,三是模式,四是文本(體裁)?!邦}型”里最關注的是詩歌鑒賞有無填空題,文言文斷句是選擇題還是自行斷句等;“分值”主要是各主觀題分值比重怎樣,如何賦分;“模式”實際上就是寫作命題采用什么形式,是命題作文,話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亦或新材料作文;而“文本”,最感興趣的就是“文學類文本”和“文言文文本”,“文學類文本”是中國小說,外國小說,還是當代散文、現(xiàn)代散文;“文言文文本”是傳記類、敘事類還是說理類。而所有這一切,哪一點不在我們復習備考范圍之中?
多年來的高考成績表明,任何學校想取得出色的高考成績,依靠的并非那些漂浮的“信息”,而是深厚的實力。“萬變不離其宗。”只有穩(wěn)住定力,才會有信心,有底氣,有策略,有步驟,有實效。學生也才會在老師有條不紊地帶領下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任何時候都應牢記:高考沒有神話。語文學科只有通過扎實有效的復習備考,努力增強知識積累、語言運用、閱讀和寫作的整體實力,才可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
筆者以為,實力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實力的外顯,離開實力而奢談能力是不切實際的。如果能夠全面增強語言文字運用、古代詩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和寫作這些“實力”,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了。但是備考實踐表明,想要借助幾個月的高考復習來完成所有實力的提升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這就需要有明智而切實可行的策略來增強實力。
根據(jù)近些年考試情況分析,筆者以為,可以將增強實力的重點定位于識記、答題技巧與表述、寫作等方面。增強識記實力,不只是夯實了語文學習的基礎,加固了知識積累,更重要的還在于能夠鼓舞信心。例如識記實力強,作為全卷的第一大題里的第一、二小題字音字形題就能順利解答,這樣就能讓考生心里蹋實,信心大增,這樣的心態(tài)是正常發(fā)揮乃至超常發(fā)揮學科水平的重要前提。還有“古詩文默寫”,雖然只有區(qū)區(qū)幾分,但是絕對小覷不得。這和順利完成字音字形題的效果是一樣的。同時,常讀文言詩文可培養(yǎng)文言語感,增強對文言閱讀及詩歌鑒賞能力,一舉幾得。因而本人認為,這應是一個常抓不懈的重點。至于答題能力和寫作能力,似乎是大家都不敢怠慢的問題。但真正見成效的也不多,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方法。答題能力的體現(xiàn)不外乎步驟清晰,條理清楚,語言簡潔準確,內(nèi)容全面。筆者認為,增強答題實力的有效方法莫過于進行多種仿真操練。當然,操練之后的批改、評析、修改、重做等環(huán)節(jié)也必不可少。再說寫作實力,這是一塊大家都不敢輕易觸碰的敏感區(qū)。不說寫作本身的難度,單就高考閱卷對作文評分標準的不確定性就足以讓教者和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一種望而生畏的情緒。但是,不管閱卷標準如何變動,閱卷老師個人喜好如何不同,筆者認為,真正的好文章一定會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那何謂“真正的好文章”?思維品質(zhì)高,語言流暢優(yōu)美,結構巧妙合理,這就是好文章。尤其是思維品質(zhì),這是近年來高考作文閱卷更看重的一點。所以,在進行寫作訓練時應有意思的多強調(diào)文章的思想性,多思考多修改,讓學生養(yǎng)成全面、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多讀優(yōu)美語段和自己的文章,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內(nèi)在實力的增強和外顯能力的提升都離不開必要而適度的“重復”。
2全力以赴,多多盡力;積極配合,重重給力
高考復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夙興夜寐”“全力以赴”等來描述我們的努力程度一點都不為過。但是,思想重視與行為體現(xiàn)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高考復習每次都會有條不紊地“全力以赴”一番,“十八般武藝”統(tǒng)統(tǒng)耍盡,可是,到后來感覺越來越不靈驗,最后常會有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這樣一來,原先曾經(jīng)“燃燒”的熱情終于慢慢冷卻,“意義重大”的備考也慢慢演變成了“例行公事”。出現(xiàn)了這種狀態(tài),我們就該問問自己究竟“盡”了多少“力”!
其實,語文備考需要“盡力”之處很多,或許不同學校不同老師不同學生就有不同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然而,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總結,要想取得比較理想的備考效果,就應當著重在以下一些環(huán)節(jié)上多多盡力。
首先,多盡力于資料選擇與處理。備考不能“口說無憑”,各種資料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不是資料稀缺,而是泛濫成災。面對鋪天蓋地的資料,老師在甄別和篩選方面多盡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為什么呢?一是在現(xiàn)行高考方案和考查模式中,語文一直是“老大難“的弱勢學科,常常處在被“擠兌”而且無人理解的尷尬境地,不但學校不重視,一般的學生也不太在意。如果要跟其他學科去爭時間根本不可能。二是資料本身的問題。多而不精,這是現(xiàn)在高考復習資料的普遍特點。所以,選擇優(yōu)質(zhì)資料幫助學生落實操練,確實是無奈而又明智之舉。盡力于資料的選擇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盡量選用優(yōu)質(zhì)資料,既要堵截粗制濫造的低劣產(chǎn)品,也不能一味迷信所謂的“名校名師”,務必堅持“以生為本”,唯“質(zhì)”是求;努力整合資料。很多資料往往只有一部分試題還不錯,多數(shù)試題都很一般,因而務必要“宏觀把控,微觀調(diào)整”,選取上乘試題,重新優(yōu)化組合。
其次,多盡力于解題指導與答題示范。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多,也很靈活,但一些基本的思路應該是相通和類似的。筆者認為,恰當而有效的解題指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強調(diào)審題意識。即便是非常熟悉的題干,也應當逐字逐句地細細斟酌。第二,介紹解題思路。即展示從審題到答案形成的全部過程。第三,呈現(xiàn)解題范式。不同考點和題型的解答并不相同,呈現(xiàn)規(guī)范的解題樣式,顯得十分必要。當然,呈現(xiàn)范式之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解題“常式”,以便靈活遷移,切忌生搬硬套。
再次,多盡力于答題評析。解決問題和缺失,是答題評析的重要使命。答題評析,自然也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和優(yōu)點,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還得花費在“針對性、警示性、糾錯性”等方面?!搬槍π浴笔腔c,評析答題情況,一定要在認真批改和細致分析的基礎上,找準學生解題中出現(xiàn)的“重點”失誤?!熬拘浴笔且c,評析要通過剖析典型的“錯例”來“警示”學生,構成學生的“心理震懾”,以加深對“錯例”的印象?!凹m錯性”是重點,糾錯是評析的重中之重,沒有糾錯,評析就是“浮云”。糾錯,不能簡單明確一下正確答案,還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產(chǎn)生錯誤的不同原因,讓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糾錯”還應當幫助學生修正和完善一些不夠完整或規(guī)范的答案,使之升格。這種“評析”或許具有更明顯的促進作用。
老師單方面的“盡力”還不足以高效達到復習備戰(zhàn)的目的。以“效率”為首要目標,永遠是備考復習的不變追求。簡而言之,“給力”就是效率高,不“給力”便是效率低,而重“給力”則是腳踏實地地努力爭取備考效率的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我們知道,備考的主體是學生,備考的終端是考試(高考),而備考的過程和形式則主要表現(xiàn)為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聽(聽課)”“練(操練)”“考(考查)”等。因而,扎扎實實地用信心、智慧和行動譜寫不同凡響的備考“三部曲”,就是重“給力”的最精彩詮釋。
2.1聽課“給力”。學生聽課“給力”,是保證復習真實有效的基本前提,否則備考目標難免落空。學生聽課“給力”的重要特征是在聆聽的同時能夠展開積極思考,即呈現(xiàn)出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聽課“給力”的理想結果是“懂”,盡管“懂”只是復習的初級目標,但“懂”是“會”和“巧”的前提,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2.2操練“給力”。筆者一直認為,應對高考,只“懂”不“會”則意義很寥寥。不少考試不理想的考生,并非輸在“不懂”,而是傷在“不會”?!岸钡奈幢鼐汀皶保皶钡谋囟ù笾履堋岸?。而達成由“懂”到“會”的唯一途徑就是各種操練。實踐表明,有效“操練”的多寡決定了復習效果的優(yōu)劣。語文學科長期存在“重講輕練”的偏頗,尤其是課堂上的操練量明顯不足。從應對高考的角度來說,語文和理科科目一樣,應督促學生在有限時間內(nèi)高質(zhì)量完成相應數(shù)量的練習。一般來說,課內(nèi)的操練要比課外作業(yè)更能快速而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會”與“不會”,并解決問題于“最現(xiàn)場”,在學生急需幫助時雪中送炭,施以援手,及時“加長”那塊影響整體的“短板”。
2.3考查“給力”。學生應努力消除“厭考”情緒,積極認真地完成每一次考查,以便讓老師隨時清清楚楚地了解自己的情況,隨時幫助自己查找知識缺口,總結經(jīng)驗教訓。
只有在高考語文復習過程中師生積極配合,才能“撥云見日終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p>
參考文獻:
一、吃透考綱考卷,把準考查走勢
自1997年起,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綱”)開始明文劃定“文言虛詞”的考查范圍,其11年來的變化情況見下表所列:
剖析上表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從42個到定型為18個,考綱對“常見文言虛詞”劃定的范圍漸趨收縮,可以說在命題的測試標高與高中生對淺易文言文閱讀的實際能力之間找到了較為合理的契合點。
再從當年考綱劃定范圍與考卷考查范圍的比照來看,僅以2007年為例,18套高考試卷共考查了49個次文言虛詞,全部鎖定在考綱劃定范圍之內(nèi)(北京因為使用單獨的考綱,另外考查了“至”“咸”的用法)。詳盡考查情況見下表:
剖析上表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考卷與考綱的磨合漸趨對位。為此,無論從《考試大綱》的導向功能來看,還是從高考試題的考查實際來看,廣大考生都應該把《考試大綱》劃定的18個常見文言虛詞列為復習的重點,做到點上著力,面上兼顧,切實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二、擺正四個關系,提高復習效能
1.用法與意義的關系
比較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異同,考生多注重意義,而不注重用法,這極易導致判斷的失誤。因為“意義”是現(xiàn)代人按現(xiàn)代漢語的表述習慣所作的解釋,同一意義,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表述;而“用法”則不然,某一文言虛詞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語法規(guī)則的,它具有穩(wěn)定性。因此,文言虛詞的“意義”是緣“用法”而生的,我們在辨析其異同時,應該遵循先“用法”后“意義”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化繁為簡,繞開誤區(qū),準確作答。2007年高考試卷中“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選項,就是最好的例證:
①四川卷第9題C項: ②江西卷第10題C項:
例①加點虛詞“其”,在上句中為代詞,在下句中為副詞;例②加點虛詞“之”,都是結構助詞,但在上句中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在下句中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由此可見,雖然題干有“意義”和“用法”兩個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題眼基本都設在用法的異同上,解題進展到“用法”層次,正確答案就已基本明了,無須再在表述不一的“意義”上耗時費神。
2.常見與特殊的關系
高考試題考查的文言虛詞用法都是“常見”用法,基本沒有觸及詞典中列舉的冷僻的“特殊”用法。這一則因為閱讀淺易文言文遇到的文言虛詞多為“常見”用法,二則因為文言虛詞的“特殊”用法大多較難理解,使用范圍也較窄,可以留待以后有必要時再進一步地學習。為此,在掌握文言虛詞用法時,應該著力于“常見”用法,理清主干知識,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請看2007年高考對文言虛詞“而”考查的六組試題:
①天津卷第12題C項:
②安徽卷第9題B項:
③遼寧卷第10題C項:
④江西卷第10題A項:
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計
⑤山東卷第10題A項: ⑥廣東卷第6題A項:
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心恚憤而無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
《古漢語詞典》和某些高考復習資料所列舉的“而”的用法達17種之多,而現(xiàn)行高中語文課本中列舉的“而”的用法只有兩種:一是作連詞,表示并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修飾關系;二是用作代詞,表示第二人稱。2007年高考對“而”考查的六組試題均只涉及第一種用法。例⑤下句中的“而”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而且”);例①上下句、例③上句、例④上句中的“而”均表示承接關系(可不譯);例②上下句、例③下句、例④下句、例⑤上句和例⑥上下句中的“而”均表示轉折(可譯為“卻”)。上述“而”的三種用法均屬于“常見”用法。它啟示我們:無論是從淺易文言文的閱讀實際來看,還是從高考指揮棒的考查實際來看,對文言虛詞用法的把握都應該緊緊圍繞“常見”用法,切不可“滿天撒網(wǎng)”,更不可“舍本逐末”。
3.尋同與析異的關系
近年來高考試題對文言虛詞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較異同”題型,而且命題者所設計的“意義和用法不同”選項都具有“同中有異”的特點,探究其具體情況,大致有以下兩種類型:
⑴句位相同,詞性不同。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12題D項:
焉真一老農(nóng)夫也置杯焉則膠
兩句中的“焉”句位相同,但詞性不同,上句中“焉”是助詞,下句中“焉”是兼詞。
⑵詞性相同,作用不同。如2007年高考四川卷第9題B項:
辭不許,乃歸白母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兩句中的“乃”詞性相同,都是副詞。但上句中“乃”的作用是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于是”“就”等;下句中“乃”的作用是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
從上述剖析可以看出,正是因為有“同”,才具有干擾性;正是因為有“異”,才構成可比性。為此,考生在答題時,不僅要運用求同思維,善于發(fā)現(xiàn)例句中虛詞用法的共同點;而且要運用求異思維,仔細探求例句中虛詞用法的不同點。其基本的思維流程應該是“看句位――辨詞性――析用法――比語意”。
4.選文與課文的關系
近年來高考試題對文言虛詞的考查,采用的基本都是給出4組8個例句,每組內(nèi)部兩兩比較,辨析異同的方法。為了降低難度,同時也為了把考生在中學學過的既有知識與考卷需要解答的新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用來比較的8個例句中,除考卷文本外,其余4個大多選自中學課本。選擇課本例句時甚至考慮到句式上的完全相同。如2007年高考山東卷第10題: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四組例句的后一句依次選自中學課文《勸學》《鴻門宴》《師說》《六國論》。命題人這樣做旨在考查考生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課文是“知識基點”,它具有恒常性;選文是“實際語境”,它具有可變性。聯(lián)結這二者的紐帶是“遷移能力”。只有“以本為本”(以課本為藍本),將中學課文中涉及的有關虛詞用法的典型例句揣摩清楚,領悟透徹,打好厚實的“知識基點”,才能為“遷移”積蓄底氣和實力,從而“以不變應萬變”。
三、做好三項工作,夯實知能基礎
1.梳理好知識網(wǎng)絡
要以2007年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必須掌握的文言虛詞為“經(jīng)”,以高中語文課本(含歸類練習)介紹的文言虛詞用法為“緯”,以“詞性――用法――意義”為序列,對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進行一次梳理,形成一個比較全面而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在梳理過程中要做到“三個突出”:一是突出“主干”知識,避免繁瑣分類;二是突出“常見”用法,避免偏難冷僻;三是突出“具體”運用,避免名詞術語。在此基礎上編制一張“常見文言虛詞用法表”。如2007年高考考查頻率最高的“以”:
注:2007年高考考查虛詞“以”用法的有10套試卷22個例句,只涉及用法①②③⑦⑧⑨,涉及面最廣的是用法③。
2.精選好典型例句
對文言虛詞用法的把握,僅僅識記住空洞的語法規(guī)則無異于“紙上談兵”,必須將此與典型例句的理解有機結合起來,即把語法規(guī)則帶進典型例句去闡釋,從對典型例句的剖析中總結出語法規(guī)則,互相印證,相得益彰。如上表中所列虛詞“以”,對2007年高考涉及的六種用法可依次精選如下典型例句:
①謹庠序之教,申之以(用)孝悌之義。(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②還矢先王,而告以(把)成功。(司馬光《伶官傳序》)
③臣以(因)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李密《陳情表》)
⑦予與四人擁火以(而)入。(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⑧作《師說》以(來)貽之。(韓愈《師說》)
⑨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因為)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精選典型例句,有兩個基本途徑:一是課本中的文言文基本篇目,這不僅是因為這些基本篇目都是能充分體現(xiàn)古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的典范的古代文學作品,而且這些作品也是《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應該嫻熟掌握的,近年來高考試題選用的課本例句基本沒有超出這個范圍。二是課本歸類練習中的例句,這不僅是因為這些例句都是教材的編寫者精選出來的,而且從近年來高考試題所選用的課本例句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就直接取材于這些例句。2007年高考試題選自課本的39個例句中就有近40%直接取材于這些歸類練習,這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精選過程中,還要注意這樣兩點:一是要精選用法比較典型、能充分體現(xiàn)古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的,不要選那些在語法上尚有爭議的;二是要選字句比較淺易的,不要選那些字句冷僻的,因為例句本身是為了幫助考生掌握語法規(guī)則的,不要“旁生枝節(jié)”,再在“語法規(guī)則”之外添置字句理解的障礙。
3.訓練好遷移能力
近年來高考文言虛詞考查題體現(xiàn)了由課內(nèi)向課外遷移的良好導向。為此,考生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有意識地進行遷移能力的訓練,高考試卷目前采用的基本都是“4詞4組8句,選出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的題型,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可適當加大訓練量,改用“4字8組16句”的題型,即每個“虛詞”都設計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和不相同的一組”,既尋同又析異,用課文例句中的虛詞用法去解讀選文中的“虛詞”,再帶著對選文中“虛詞”用法的揣摩到課文例句中找“娘家”,雙向遷移,尋同析異,反復比較,不斷增強自身的遷移能力。
以上是文言虛詞復習的大致要點,旨在明確復習范圍,指點復習方法,提高復習效能。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高考文言虛詞的復習不能把擔子全部壓到高三,在高一、高二年級就要做好逐步分解、滲透、積淀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高考中文言虛詞這塊“必爭之地”的得分率。
[專項訓練]
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⑴~⑵題。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蛄钊孀討彦X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韓非子》)
⑴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與例句中的“所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A.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C.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
D.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宋人有酤酒者
②今者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也
B.①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
②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①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 ②侶魚蝦而友麋鹿
D.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②鄰之厚,君之薄也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⑴~⑵題。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荨褵o親,外內(nèi)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逼淠冈唬骸耙嗍怪艉??”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逼淠冈唬骸澳苋缡呛酰颗c汝偕隱。”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保ā蹲髠?僖公二十四年》)
⑴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與例句中的“與”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與汝偕隱
A.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B.試與他蟲斗,蟲盡靡
C.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D.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
⑵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不亦誣乎 ②能如是乎
B.①罪又甚焉 ②焉用文之
C.①且出怨言 ②且旌善人
D.①身之文也 ②是求顯也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⑴~⑵題。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司馬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⑴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與例句中的“乃”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A.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B.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
C.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D.于是大王乃齋戒五日
⑵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已而之細柳軍 ②佯狂不知所之者
B.①天子且至 ②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C.①請以軍禮見②以金籠進上
D.①天子為動 ②秦王為趙王擊缶
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⑴~⑵題。
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床,鼓琴作數(shù)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復賞此不?”因又大慟,遂不執(zhí)孝子手而出。
(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⑴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與例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
A.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B.不敢以其富貴驕士
C.今予將試以汝遷 D.不賂者以賂者喪
⑵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張季鷹往哭之②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B.①不勝其慟②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C.①因又大慟②吳子欲因楚喪而伐之
D.①遂不執(zhí)孝子手而出②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
5.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⑴~⑵題。
一、題干既提供觀點,又提供論據(jù)的證明題
此類題,命題者往往在題目中,既亮出自己的觀點,又提供相應的詩句,然后讓考生結合詩句分析闡述這一觀點,如2013年湖北卷中的古詩詞鑒賞題的第(2)小題:
【原題回放】
臨江仙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
該題題干既標明要論證的觀點即“飄逸”的詞風,又列出了論據(jù)――“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考生只要在分析論據(jù)的基礎上來論證“飄逸”這一觀點即可;從命題者所提供的參考答案來看,也證實了這一解題思路。
[參考答案]
(2)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詞人忽發(fā)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伴伾健蓖ā伴佋贰?,“滁州”望“閬州”,展現(xiàn)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導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答案分為二小點,實質(zhì)是從表現(xiàn)手法、內(nèi)容境界、語言特點三個方面通過對題干中“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的分析來證明這首詞“飄逸”的詞風。
二、題干提供觀點,未提供論據(jù)的證明題
同樣的試題還有2013年天津卷的古詩詞鑒賞題的第(2)、(3)小題。
【原題回放】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宋]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注]①秋試:科舉時代秋季舉行的考試。②白苧(zhù):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③禹門:即龍門,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
(2)“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痹鯓芋w現(xiàn)了辛詞的豪放特點?
(3)請舉一例分析本詞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
第(2)小題和湖北卷的第(1)小題一樣,既有觀點――“豪放”的特點,又有論據(jù)――“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忌灰治稣摀?jù)證明論點即可。而第(3)小題卻只有論點“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未在題干中提供明確的論據(jù),論據(jù)要考生在原詞中去找。
[參考答案]
(2)大鵬、丹鳳,意象豪邁;北海、太陽、路茫茫,意境開闊;攜書佩劍,顯示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
(3)示例:“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是實寫,點明時令和環(huán)境?!懊髂甏巳涨嘣迫?,卻笑人間舉子忙”是虛寫,想象金榜題名后輕松愉悅的心情。虛實相生,表達了對應考者的良好祝愿。
從答案上看,考生首先要指出詞中哪些地方是實寫,哪些地方是虛寫,然后指出虛實結合的好處。其實質(zhì)亦是在閱讀的詩詞材料中選取實寫、虛寫的詞句來佐證命題者“虛實結合”的觀點,只不過論據(jù)要考生找,而不是命題者提供讓考生直接分析的。這類題解答的難度相對大些,因為論據(jù)要考生在詩詞中篩選。
三、提干既沒提供論點,又沒提供論據(jù)的證明題
有的古詩詞鑒賞題既沒提供觀點,也沒有提供論據(jù),論點要考生在閱讀詩詞后自己概括,論據(jù)要考生在詩詞中找,這樣的題目證明起來難度最大。如2013年四川高考語文卷的古詩詞鑒賞題的第(1)小題。
【原題回放】
九日和韓魏公 蘇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fā)映金。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臺。
佳節(jié)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注]①九曰:農(nóng)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韓魏公,即韓琦,時為丞相。②金:泛指酒盞。③曲臺,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1)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第(1)小題有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要考生在詩中概括出論點即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第二個問題就是要在詩中尋找表達這種情感的詩句,并加以分析來證明,這些詩句確實表達了這種情感。
[參考答案]
(1)主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作者已頭發(fā)花白卻不得重用,佳節(jié)時愁苦嘆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無眠,凡此種種,都表現(xiàn)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
詩中的“晚歲”、“蕭蕭華發(fā)”、“閑伴諸儒”、“壯心偶傍醉中來”、“佳節(jié)久從愁里過”均是表達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的有力論據(jù)。答案是將詩中的這些能證明“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的觀點的詩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來分析佐證觀點的。
從以上對2013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題的列舉和詮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古詩詞鑒賞中,確實有大量的“證明題”。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考點復習時不應該只是就題講題,或照著某些復習資料,羅列出一些方法,直接介紹給學生,而應在學生訓練了一定量的題目后,指導學生總結出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解題思路,再用簡明實用的解題方法來指導學生答題,這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證明,有許多學生面對試題,不是不具備答題的水平,而是不知道怎么答,以致答不出或隨意亂答,答題不規(guī)范,或答題層次不清。因而,教師的總結指導尤為重要。對于這類題的解答,筆者認為應把握住四點:
一、準確理解“論點”的內(nèi)涵,是證明論點的前提
這里所說的論點,就是題干中讓考生分析的觀點,或題干中沒有,考生在詩詞中概括出的觀點。如2013年天津卷的古詩詞鑒賞第(3)小題。“請舉一例分析本詞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一題中的“虛實相生”即為“論點”,是考生要舉例論證的觀點??忌紫纫獪蚀_理解什么是“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皩崱笔侵秆矍皩嵱芯跋螅疤摗睘橄胂?、回憶之景。然后考生才能根據(jù)這一定義在詩詞中找出哪些詩句為“實”,哪些詩句為“虛”,虛實是如何結合的。
二、緊緊圍繞“論點”來篩選詞句,是論證的基礎
明確了“論點”后,考生應在詩詞中篩選出能證明這一觀點的詞語或詩句。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詞語和詩句都能證明這一觀點。還以2013年天津卷的古詩詞鑒賞題的第(3)小題為例,考生要在原詞中篩選出哪些詞句是實寫,哪些詞句是虛寫。這就好像寫議論文要搜集典型的、有說服力的論據(jù)才能有力地證明“虛實相生”這一論點。
三、深入分析詩句,是論證的關鍵
光有詞句這些論證材料還不夠,還要深入細致地分析這些論證材料,在論點和論據(jù)之間架起一座橋。如2013年湖北卷,古詩詞鑒賞的第(2)題,有論點,有論據(jù),關鍵是考生能否深入細致地分析“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這一論據(jù),是如何表現(xiàn)出“飄逸”的詞風的。解答本題,一要注意圍繞前人對此詞的評論“飄逸”進行論證,二要對“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進行具體分析,在這兩句中,“閬山”是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而“閬苑”則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詞人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可謂想象奇特,使得詞作虛實結合,富有浪漫色彩。在這兩句中“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xiàn)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使得其境界分外開闊,展示了詞作的飄逸之姿。另外,詞人以“聞說”二字導入傳說,忽又以“樓高”句設想將來,也使得本詞的語言靈動飄逸,別致脫俗。可見,只有深入細致地分析詩句,才能夠答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