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安徽教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安徽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安徽教育論文

第1篇: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1.對人的認識和防范方面

(1)購物安全問題:

有的學生購物時不會討價還價,不能辨別事物真假好壞,對商家的吹噓偏聽偏信。

(2)人身安全問題:

大學生失聯遇害案在網絡上時有出現,分析產生失聯的原因,除大學生防范意識不夠外,缺乏社會經驗也是主因。

(3)情感安全問題:

有的學生不會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正常交往與戀愛的關系,掉進情感的陷阱。

(4)食品安全問題:

許多學生喜歡到校園周邊消費,而很多不良的商家只把目光盯住大學生的口袋,給大學生提供“問題食品”。常言道“病從口入”,吃多了不安全的食品,常引起大學生的身體出現不適甚至食物中毒,危及大學生的安全。

2.對事情的應對處理方面

(1)財產安全問題:

因對財物的保管不謹慎,讓盜竊分子有機可乘的現象在大學校園較普遍。學生之所以容易丟失財物,主要是個人保管不力,沒有牢記“客不離貨,財不露白”的古訓。

(2)交通安全問題:

當前在高職學生中,擁有汽車、摩托、自行車的有不少,但交通事故也頻繁發(fā)生。沒有常思“在外出門小心好,凡事低調平安行”的古人出行經驗。

(3)網絡安全問題:

有些學生癡迷網絡,“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同時,網絡犯罪、網絡欺詐讓學生難以分辨。需要青年學生克服網癮,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4)防火安全問題:

高職學校里經常發(fā)生學生因為違規(guī)使用電器或使用大功率電器引起寢室火災之事。人們常說:“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只有加強防范,才能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5)生產安全問題:

高職學生在實習實訓時常發(fā)生傷殘、失蹤甚至死亡。社會經驗告訴我們,“小心使得萬年船”,其實只要在實習中多點小心,很多安全問題就不會發(fā)生。

(6)防災安全問題:

人們通過多年的觀察總結出許多安全防范知識,如“燕子高飛晴天到,燕子低飛帶雨來”的氣象判斷;“騾馬牛羊不進圈,鴨不下水狗狂叫”的地震前兆。調查發(fā)現許多學生的防災避災知識比較缺乏,當遇到自然災害時不知道應對,可能會錯過逃生的良機。

二、安全教育的舉措

(1)加強安全教育。

把學生的安全問題始終放在學校教育管理的首位。定期研究學生安全的防范措施,消除學生安全方面的隱患,為學生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開設人身安全教育課程和現行的基本法律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

(2)制訂安全的規(guī)章制度。

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安全問題,制訂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出臺安全知識手冊,發(fā)給每位學生,使學生做到安全有規(guī)程,行為有規(guī)矩。

(3)加強學習指導。

通過大會宣講、經驗介紹、媒體宣傳、知識講座、主題班會、防災演練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知識和技能。

(4)加強心理輔導。

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輔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其應對安全問題的心理承受能力。

(5)加強社會實踐。

第2篇: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農業(yè)大學2013年教學研究項目“新形勢下蠶學專業(yè)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蠶學特色專業(yè)(項目編號:[2010]28)、蠶學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編號:2012zy020)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5-0091-02

蠶桑生產發(fā)源于中國,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蠶學專業(yè)是我國傳統(tǒng)的老專業(yè),已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在新形勢下蠶學專業(yè)面臨著專業(yè)面過于狹窄、實踐教育薄弱、服務方向單一以及招生就業(yè)較難等新問題。[1]如何改變或突破蠶學專業(yè)現狀,以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要求的需要,一直是蠶學教育者思考的問題。[2-4]

“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課程是蠶學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課之一,具有多學科交叉和側重于應用技術的特點,與食品、醫(yī)藥、化工、飼料、環(huán)保等多個學科充分融合。“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學科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蠶學專業(yè)的認同感,蠶學專業(yè)不僅僅是栽桑養(yǎng)蠶,又可以為培養(yǎng)復合型多元化蠶學畢業(yè)生服務,因此,“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學科在蠶學專業(yè)教育改革中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和拓寬專業(yè)領域促進多學科融合的作用,此學科教學的效果對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有重要促進作用。本文根據筆者在歷屆“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觀察與發(fā)現,結合安徽農業(yè)大學蠶學專業(yè)教育改革的目標及社會發(fā)展趨勢,對該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考核方式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實踐,以期能夠為培養(yǎng)出蠶學本科專業(yè)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服務。

一、更新教學理念,由灌輸知識為引導思考

教育理念更新是不斷摒棄舊觀念,接收新觀念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適應時展和學科發(fā)展的要求。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有些教師認為灌輸學生知識是很重要的,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引導和培養(yǎng)。在以往“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學條件、教學方式等影響,多數都是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師通過詳細講授蠶、桑、繭等資源的綜合利用方法、利用途徑等知識,讓學生們認識、理解或記住,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差,而努力學習或努力記憶的學生只獲得了知識而沒有獲得學習方法,對個人的成才及發(fā)展很不利。正如愛因斯坦的教育論“教育就是忘記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后所剩下的”所提到的,教育就是要通過教學過程讓學生學習到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具有能夠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教育理念更新后,教師作為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應當積極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管理體制、激勵方法等方面改革,以探索完善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牢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訓練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手能力,而不是單為了專業(yè)知識本身,這是筆者對“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教學理念的思考。筆者在“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提出許多問題給同學們思考,與他們討論,激發(fā)出他們原有的潛能,但并不給出具體答案,引導同學們自己去找到答案,并根據答案再做相關延伸思考。

二、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

傳統(tǒng)“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教學內容包括桑葉、桑枝、蠶沙、蠶蛹、繅絲下腳料、蠶蛾等的蠶業(yè)資源的特點,利用的價值和利用的方法途徑等方面,其中蠶沙提取活性物質、蠶蛹加工蛹油等方面是主要介紹內容。但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fā)展,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的內容和方式都發(fā)生了許多改變。近些年來,蠶桑資源利用的研究不斷推陳出新,許多新方法新技術都被利用到蠶桑綜合利用上,大大加快了行業(yè)發(fā)展的進程。[5]在講授原有知識內容時進行適當壓縮,更新最新的研究方向及成果,讓同學們理解和掌握蠶桑資源利用行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及發(fā)展趨勢。例如,蠶沙提取葉綠素的應用由于能耗高,加上當今對食品藥品安全的重視,應用非常少,而開發(fā)桑葉作為降血壓、降血脂保健茶,繅絲廠廢水的處理和利用,蠶體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蛋白藥物等方面越來越熱門。所以,在講授內容方面要做出調整,及時縮減老舊知識點,更新增加最新內容,跟蹤國際最新的研究進展及產業(yè)發(fā)展方向,更新重組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同學們掌握行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需要。

三、改變教學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教師唱主角,學生參與少。在“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在被動學習的時候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經過借鑒好的教學方法和與學生交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組建學習興趣小組的形式并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去查找文獻資料,發(fā)現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的狀況,并依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及興趣找準蠶業(yè)資源利用的一個點,總結出這個點的利用現狀、利用的原理以及自己的利用前景預測,總結結果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現出來,并讓同學們通過提問的方式參與討論,以期培養(yǎng)學生們良好的溝通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加以引導和總結。學生們積極性非常高,都認真準備,積極參與討論,既掌握了“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的知識內容,又使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主動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在“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實驗過程中,執(zhí)行設計型實驗思路,只給定一個實驗目的,由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在理解實驗原理的基礎上通過查找閱讀文獻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實驗活動,老師再幫其分析,啟發(fā)、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使其更完善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設計型實驗讓學生不僅能“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綜合鍛煉了學生實驗能 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于一些操作性強而沒有條件開設的實驗內容,則采取相關視頻講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獲得生動的感官認識,加強理解。另外,在儀器說明、產品特性及儀器使用等方面都進行視頻教學,使本來抽象的儀器及操作過程有了形象化的了解和認識,既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又方便了大家對知識的理解。[5]

四、考核方式中增加過程考核和學生互評

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方式也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為了提高學生對“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專業(yè)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協調等綜合素質,應改變以往只以期末理論考核為主的考核模式,“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采用過程考核與理論考核相結合的模式,同時也讓學生參與到考核評價體系中,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在過程考核過程中,參照教學方式的改革,將學生們分成興趣小組,團隊協作,通過查找文獻,討論并撰寫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或實驗設計,并將結果以口頭匯報和文字呈現的方式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展示。同學們也參與到考核評價的過程中來,老師和同學們都對匯報人在學習態(tài)度、研究內容、研究結果等方面進行評分,并在考核中占較大的比例,補充期末理論考核。而期末理論考核方式也要做出適當調整,考核目標要與教學內容更新相一致,重點考核學生對“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產業(yè)發(fā)展方向及行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的認識,而不是考核對知識點具體內容的記憶。通過考核方式的改變,促進同學在“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促進了綜合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五、教師要適應角色轉變

“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課程的改革主力軍是教師,在當前我國高??己朔绞街?ldquo;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下,教師怎樣合理分配精力,保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學改革中來,就要求教師理性思考,重塑教師角色。[6]首先要調整心態(tài),正確認識變革所帶來的壓力與挑戰(zhàn),要善于自我調整,保持心理平衡,多交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其次,要努力學習,當今社會新知識新學科不斷涌現,與“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課程相關的知識也不斷出現,就要求改善知識結構,增加新知識,并保持知識不斷更新以適應社會發(fā)展。最后,要加強“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領域的科學研究,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科研素質及教育教學能力。教學和科研工作是大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兩者是統(tǒng)一的,并且科研對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如果教師在講授自己所研究領域時,就能夠講解得非常透徹,并且有很多的科研體會及科研經驗穿插在其中,站在該領域的制高點,高屋建瓴,做到游刃有余,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之,若教師缺乏相關科研背景,則講授知識時則顯得空洞,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我國家蠶生產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部分學生對蠶學專業(yè)不認同,以及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高要求,引起了筆者對蠶學學科培養(yǎng)模式與培養(yǎng)方法的思考。“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學科跨度大,涉及植物、昆蟲、食品、微生物、紡織、醫(yī)藥、貿易等多個領域,對培養(yǎng)蠶學專業(yè)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很有重要作用。本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研究嘗試從“蠶業(yè)資源綜合利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及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情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良性發(fā)展的平臺,在參與中自主進行探索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

參考文獻:

[1]金佩華.新世紀蠶學本科專業(yè)的改革與思考[J].高等農業(yè)教育,

2001,(6):39-41.

[2]金佩華,顧國達.蠶學專業(yè)農工貿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蠶業(yè),2001,22(3):48-50.

[3]徐世清,談建中,朱曉,等.蘇州大學蠶學本科專業(yè)“3+1”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常熟高專學報,2001,(6):83-85.

[4]張升祥,王彥文,劉訓理,等.基于專業(yè)拓展的蠶學專業(yè)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以山東農業(yè)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yè)教育,2011,(5):82-85.

第3篇: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校文科學生 信息素養(yǎng) 培養(yǎng)

一、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

信息素養(yǎng)是衡量人們獲取、利用并開發(fā)信息等各方面能力與修養(yǎng)的一項指標,它并不是先天的,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信息素養(yǎng)不僅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信息素養(yǎng)一詞是從圖書檢索技能中演變發(fā)展而來的,由美國信息產業(yè)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隨后許多機構及專家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將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擴展到“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

具體而言,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是個體對信息活動如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等的態(tài)度和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內容。其中信息意識是指個體對客觀存在的信息及信息活動的能動反映,包括信息獲取意識、信息保密意識、信息守法意識等等;信息知識是指個體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原理、發(fā)展與作用,具備一定的信息科學技術常識;信息能力指的是人們從事信息活動所應具備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搜集獲取能力、分析鑒別能力和綜合利用能力;信息道德是指個體在信息的獲取、使用、制造、傳播過程中應遵守一定的倫理規(guī)范,不得危害社會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

二、安徽省高校文科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現狀及當前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安徽省高校文科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現狀,本課題組主要向合肥地區(qū)部分高校發(fā)放了9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40份。本次調查涵蓋了本??萍安糠指呗毟邔哟卧盒5奈目茖W生,即包括一類高校,也包括了二三類院校,可以說所選取的樣本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安徽省文科高校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不太理想,總體而言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生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信息憂患意識,但信息意識還比較模糊。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意識到了信息對于自身的重要性,部分學生還為自己信息能力低下,尤其是計算機應用能力不強而感到憂慮,他們迫切希望學校和社會為他們提供某些計算機軟件應用方面的培訓。但大部分學生的信息意識還比較模糊,他們不清楚信息素養(yǎng)的概念及內涵。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把信息素養(yǎng)的概念簡單地等同于計算機應用能力,信息獲取意識不強,信息保密意識和信息守法意識淡漠。雖然部分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信息能力比較低下,但至于如何改變當前的狀況,他們沒有進行思考也沒有進一步行動的打算。

2、學生們信息知識比較欠缺,信息能力普遍比較低下,信息獲取渠道比較單一。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不同院校的文科學生在信息能力方面的差異不明顯,但高年級學生相比低年級學生的信息能力普遍要強。當學生們遇到問題后,絕大多數學生會選擇詢問老師和其他同學,部分學生會選擇上網搜索答案,少數學生選擇進圖書館檢索信息。在信息檢索能力方面,盡管高校普遍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和文獻檢索課程,但效果卻不甚理想。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74.4%的學生居然都沒有參加過任何相關培訓,他們對于圖書館的功能不是很了解,絕大多數文科學生只知道圖書館有書目查詢和書刊借閱功能,部分學生知道圖書館參考咨詢功能,但圖書館所提供的其他服務基本不清楚。在數字圖書館和網絡數據庫的知曉和使用情況上,僅有11.5%的學生經常使用。這種情況在高年級學生和部分重點院校中稍好些,這些學生經常使用中文數據庫,初步具備了信息檢索的能力。但幾乎沒有學生了解并使用過外文數據庫,除了高校文科學生們認為自己專業(yè)上不需要之外,語言障礙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此外檢索能力低下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

3、在信息道德方面,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信息道德意識,但這種道德意識還十分薄弱和有限。大部分學生在調查中對于黑客現象和行為都表示反對,少數學生表示極度厭惡,但調查也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于信息的處理比較隨意,他們擅自改變公用計算機的設置,設置密碼,刪除部分軟件,破壞別人的程序和資料,極少數學生遇到電腦病毒之后甚至選擇轉發(fā),只有少數學生表示從來沒有改動過公用計算機上的相關數據。

三、安徽省高校文科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綜觀安徽省高校文科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現狀,我們認為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各高校對于信息素養(yǎng)的全面性培養(yǎng)不夠,大多數學校只強調信息技能培訓,對于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培養(yǎng)不太重視;另一方面,文科學生們也只是為了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和寫作畢業(yè)論文才去接觸和搜索信息,顯得過于被動。針對這種問題,我們認為應該采取如下措施才能逐步提高高校文科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1、加強硬件建設。硬件條件是影響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一個關鍵因素,硬件設施過于落后會影響學生們進行信息檢索的興趣。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反映學校的硬件設施較為落后,如計算機數量少、網速太慢、沒有安裝相關軟件等,影響了自己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檢索,也有學生反映圖書館館藏資源有限,許多信息檢索不到。這說明部分文科院系尚未真正將信息技術視為推動學科建設的動力之一。因此,加強硬件建設仍然是部分文科高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任務之一。

2、完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內容。對于高校文科學生,既要開設信息技能培訓課程,如文獻檢索和計算機應用等,也要開設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培養(yǎng)類課程。通過學習,使學生們認識到利用各類工具進行信息檢索不僅僅是要應付各類考試和考證,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掌握這種技能。要大力培養(yǎng)高校文科學生們的信息責任感,培養(yǎng)他們辨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學會抵制信息污染,自覺遵守信息倫理道德和各類法律法規(guī),主動參與健康信息社會的創(chuàng)建。

3、積極探索多種可以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途徑和平臺。除了開設信息素養(yǎng)類必修課程之外,各文科類高校還應該積極探索各種能夠激發(fā)學生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類的途徑,如分發(fā)宣傳小冊子,舉行信息素養(yǎng)類講座,開展信息素養(yǎng)競賽,組織各高校間的信息素養(yǎng)類交流活動等。豐富的形式比起單一的課堂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的興趣。

4、高校和教師應將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細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高校教師要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的水平,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細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內外信息檢索類任務的布置,培養(yǎng)學生追蹤學科發(fā)展趨勢,養(yǎng)成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梢越o學生分配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習方法和途徑的目標驅動式教學,是一種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較好嘗試。另外,高校新聞專業(yè)可以設置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嘗試通過網絡論壇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網絡完成作業(yè)的提交與修改,這也是一種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好方法。

5、從宏觀層面而言,良好的外部氛圍對于提高學生們的信息素養(yǎng)也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社會要提供全面信息服務,而有關部門也應做好信息素養(yǎng)的宣傳工作,監(jiān)督各種不良行為,形成良好的獲取利用信息氛圍。

總之,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份復雜的任務,高校文科學生的信息培養(yǎng)要以提高信息技能為基礎,以培養(yǎng)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為核心,把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細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為高素質的人才培養(yǎng)做出貢獻。

(本論文為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安徽省高校文科專業(yè)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現狀與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08sk480)

參考文獻

1、劉秀鳳、徐華偉,《高校文科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探討》,《中國成人教育》,2005年第8期

2、張意柳,《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缺失與對策》,《現代情報》,2006年第5期

3、胡家榮,《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現狀與措施研究》,《圖書館學刊》,2006年第1期

4、吳丹,《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研究――基于高校在校學生信息素養(yǎng)調查分析》,《圖書館建設》,2006年第4期

5、鐘嘉鳴、劉志輝、祝庚,《論高校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體系》,《當代教育論壇》,2007年第8期

第4篇: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在我國高校,羽毛球運動正處在快速發(fā)展時期,但由于受場地,天氣,社團組織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使羽毛球選修課更加適合普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羽毛球運動真正成為增強普通學生體質,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是曲靖師范學院開展羽毛球健身運動需要解決的問題。本論文通過對目前曲靖師范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羽毛球運動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期望能夠為云南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的建設提供一些積極的參考。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曲靖師范學院非體育學院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羽毛球網站和校圖書館有關資料,期刊及收集與本論文相關的文獻資料。

1.2.2現場觀察法

通過到羽毛球館現場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

1.2.3問卷調查法

隨機發(fā)放問卷調查表400份,回收400份,有效問卷396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問卷有效率為99%。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對研究過程中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整理。

2.結果與分析

2.1結果

曲靖由于受到季風的影響導致在室外無法正常進行羽毛球鍛煉,只能轉移到室內進行活動。同時地處我國西南部,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導致該校羽毛球運動開展的并不是十分的廣泛。如:學校的硬件設施以及對于羽毛球運動的重視程度和學校羽毛球社團開展不利,教師的專業(yè)不合理,缺乏有效組織,活動場地不夠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正確引導該校羽毛球運動的良性發(fā)展。

2.2分析

2.2.1氣候的影響

曲靖市屬于云貴高原,地理位置獨特,海拔1890米,季風氣候極為明顯,冬季盛行干燥的大陸季風,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加上云南所具有的錯綜復雜的高原地形和高低懸殊的地勢從而形成了特殊的高原季風氣候。導致羽毛球運動在云南高校開展得并不好。

2.2.3教師的專業(yè)結構不合理

在曲靖師范學院具有羽毛球專業(yè)教師資格的任課教師僅僅有三名,籃球,足球,排球這個傳統(tǒng)的三大球的體育項目畢業(yè)的老師在曲靖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的教師隊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從這一點能夠看出在曲靖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的教師隊伍中專業(yè)教師的比例不協調,從而導致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與其他大球的發(fā)展也極不均衡。在課程改革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這樣的師資配置顯然不能適應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

2.2.4羽毛球鍛煉場地的缺乏

曲靖師范學院現有全日制本??圃谛I?2500余人,但是僅在體育學院室內羽毛球館有6塊標準的羽毛球場地,平均2083人才擁有一片羽毛球場地。訓練與比賽場地的缺乏極難滿足學生日常進行羽毛球健身與鍛煉的需要。對于數量龐大的學生羽毛球愛好群體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由于受管理制度等各方面條件的制約,真正對廣大羽毛球愛好者開放使用的時間很短,造成利用率不高,嚴重的阻礙了學校羽毛球運動的正常開展和普及。

2.2.5缺乏有效組織,競技性水平不夠

羽毛球運動在該校開展的時間較短,屬新興項目,相比籃球和足球等傳統(tǒng)項目而言學校對羽毛球項目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目前該校有學生羽毛球社團一個,但由于組織不力和宣傳不力,注冊人數不到100人。但是僅僅依靠羽毛球協會開展和普及羽毛球運動,無論規(guī)模還是實際效果都不甚理想。此外,學校組織的各項羽毛球比賽較少,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們訓練的積極性。

3.促進云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發(fā)展的對策

3.1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聯系

重新設定體育教學目標,在羽毛球選項課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它的娛樂性,教師要根據教材、教學任務、學生特點在教學中靈活、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力爭達到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有味、練的有趣、玩得開心,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到羽毛球運動的快樂,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很多運動項目的誕生是由別的項目的發(fā)展和演化,學??梢試L試讓羽毛球和別的項目互相滲透。例如,不使用球拍我們可以象踢毽球一樣利用身體互相擊球。場地不夠可以考慮一塊場地進行多人的對攻,這樣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能力。

3.2增加教學比賽,提高學生技能,加強交流

以教學比賽為主線,貫穿教學全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基本動作的自覺性。根據大學生年齡段的認識規(guī)律在羽毛球課中,采用游戲競賽法,主要以教授學生掌握羽毛球運動的特性及戰(zhàn)術運用作為教學突破口,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并體驗到比賽帶給自己的快樂與成就感。各普通高校之間定期舉辦羽毛球比賽及羽毛球的交流活動共同促進,達到促進云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并共同選拔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到羽毛球運動發(fā)展的比較好的學校進行學習交流。

3.3加強羽毛球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

學校是開展體育運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所在。所以我們要積極引進高水平羽毛球專項教師,要有一批理論知識扎實,基本技術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比賽經驗的教師隊伍。學校也要要多與運動隊聯系,學習專業(yè)隊的訓練方法與手段,提高高校教師的訓練教學水平,同時要請專業(yè)隊的教練員進學校進行指導,把他們先進的訓練方法,手段教授給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使教師和學生的訓練水平有一個更快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養(yǎng),讓教師參加各類培訓班、進修學習和不同級別的羽毛球比賽,提高其羽毛球技術水平。

3.4 加強場館設施的建設,提高利用率

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運動場館,使各項目運動場地建設的比例結構符合目前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求。同時,充分挖掘現有的資源,緩解目前羽毛球場地緊缺狀況。其次,努力提高現有場地的利用率,加強場館的管理,延長開放時間,充分利用早、中、晚和雙休日的時間,形式靈活多樣的進行開放。增建室外羽毛球場地,由于室內場地的使用受限,學生參與人數的增多 學校要把目光轉移到室外,選擇避風的地方建些室外場地,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3.5規(guī)范學生組織,努力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

規(guī)范羽毛球協會的管理,加強體育部與協會的溝通合作,指定專項體育教師對協會進行指導使協會的發(fā)展更趨完善。羽毛球比賽是宣傳、推廣、普及羽毛球運動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重要手段。學校應當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并不斷完善比賽的制度,定期舉辦比賽,加強相互間的交流與學習,促進羽毛球運動的蓬勃開展。

4.總結

云南省雖然地處我國西南部,屬于云貴高原,屬于經濟不發(fā)達的省份,與沿海發(fā)達省市高校相比羽毛球運動起步較晚。在云南省普通高校中開展羽毛球專項課的學校也僅僅兩所。但是通過調查表顯示羽毛球運動在曲靖師范學院乃至整個云南省普通高校的發(fā)展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因此,我們應在專職教師、場地缺乏等方面還應多下手,加大宣傳和資金投入力度,改善高校體育場地,

場所和羽毛球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以適應高校體育教學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只有這樣各高校羽毛球運動才能走的更遠,才能夠發(fā)展的更好,才能夠使云南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全面更好的開展起來。

參考文獻

[1]鄧慧.當前高校羽毛球運動開展與普及問題的思考[J].科學教育論壇,2005,11(4):1-2

[2]翁林.高校羽毛球運動發(fā)展現狀與對策[J].廣西財經學院,2005,18(8):19-20

[3]吳恒曄.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現狀與對策[J].科學教育論壇,2005,19(6):1-2

[4]莊志勇.我國大學生羽毛球運動的普及與提高[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13(2):9-10

[5]馮秋明.我校開展羽毛球運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五邑大學學報,2003,11(8):36-37

[6]莊志勇.我國高校羽毛球運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報,2003,27(6):92-93

[7]曾五一,顧俊杰,王春曉.南京市高校羽毛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6(5):13-14

[8]馬行風.普遍高校羽毛球教學實效性探討[J].福建體育科技,2004,23(5):46-47.

[9]任麗萍.普通高校體育場館現狀及管理的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23(6):24-25.

[10]許 斌,許曉音.大學生對體育選修課學習情況的調查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4):122-123.

[11]周威.高校羽毛球教學調查與思考[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7,2

[12]翁林.高校羽毛球運動發(fā)展現狀與對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8

[13]李慕白.開展教學比賽 提高教學質量[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9

[14]高明發(fā),羅兵.普通高校提高羽毛球教學質量的探討[J].

[15]黃漢升,主編.體育科研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在秋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范文(一)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金秋九月,碩果飄香。在這個美麗的收獲季節(jié),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學年。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華封鎮(zhèn)小學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首先,我代表學校向全體新教師、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年來為我校發(fā)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全體教職工表示崇高的敬意!祝全體師生在新的學年里,工作順利,學習進步,身體健康!

回首過去的一學年,我校全校師生齊心協力、克難奮進,以幸福教育為辦學特色,在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譜寫了華封小學發(fā)展史上的新篇章。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體教職工艱苦創(chuàng)業(yè)、甘于奉獻的結果,是全體同學不斷努力、奮發(fā)拼搏的結果,是我校師生用辛勤汗水澆灌的共同結晶。但是,成績畢竟屬于過去。老師們、同學們,在新的學年里,我們該如何將這些成績發(fā)揚光大,如何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是我們每位師生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九月是收獲的季節(jié),秋天從來都只屬于那些辛勤耕耘的人們。新的學年,孕育著新的希望和新的憧憬?,F在,我們每一位老師與同學又滿懷信心、斗志昂揚地站在新學年的起跑線上,為實現偉大目標而全身心投入,努力奮斗。在此,我祝愿并相信我們全體師生都能在新學年的工作與學習中,繪下美麗的藍圖。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都是班級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希望我們群策群力,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到班級、學校的發(fā)展征程中,為班級、學校工作出謀劃策,為學校的發(fā)展騰飛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學年伊始,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乘著夢想的翅膀”,這堂課分為三個章節(jié): “有夢就有動力”、“有夢就要堅持”、“有夢就能出彩”,為了我們夢想的實現,我要向老師們、同學們提出以下幾點希望和要求:

1、要學會做人,先成人再成才。在一個人成長的諸多因素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道德,比道德重要的是信念。同學們要學會嚴格自律,遵規(guī)守紀,自覺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與人格品位。從現在起,我們要學會從小事做起,每個人都知道什么是壞的,什么是好的,但人與人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能把身邊的小事當作大事來做。比如:每天上課不浪費一分一秒,每天課間少吃或者不吃零食,每次想出言不遜時克制住自己,每天的作業(yè)堅持獨立完成,每天能夠設法看幾頁有益的書,每天堅持做好課間操等等。這樣優(yōu)點就會積少成多,若干年后我們會發(fā)現原來我們身上也釋放著明星一樣耀眼的光輝。

2、要明確目標,學會學習。青少年時期就是要咬定學習不放松。我們要堅信,沒有勤奮的學習就不可能有成長和進步,放棄學習就是放棄幸福,放棄美好的未來。我們要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進步,只要進步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要全力以赴。成功不在于你是否聰明,而在于你是否把通向成功的每一步走好。每天清晨迎著朝霞,對自己許下一個心愿,今天我要充實地度過;每天晚上看滿天星月回想一天,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做好一點點,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讓所有人驕傲的人。

3、要心存感恩,學會關心。同班同學之間,大同學和小同學之間要相互友愛。男同學要做到宰相肚里能撐船,不能斤斤計較,小肚雞腸;女同學要自尊自愛、堅強寬容,不能把自己舉手之勞的幫助看成別人報答不完的恩情。我們要相信老師,也許你覺得老師有時候過于嚴厲,但我們要相信,老師是為了我們的夢想而愛我們的人,老師是我們迷茫時的指路者,是我們持久意志力的支持者,是我們走出困難的拐杖。我們要學會關心父母、親人,不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嬌小姐、貴公子,我們要體諒和尊重老師和父母的辛苦辛勞。我們也要關心自己,遠離威脅生命安全的場所和游戲,永遠讓自己成為大千世界里一朵最蓬勃芬芳的鮮花。

4、注重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不斷完善自我。同學們,未來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不斷豐富自己的同時,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多閱讀好書,多關心生活,多關注社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習慣,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老師們,我們肩上的責任關系著學生、家庭和社會的未來,只有以充滿著無私和寬容的愛心投入工作,才能無愧于我們光榮的職業(yè)。我們應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文明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廣博的知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我希望我們每位教師爭做學生歡迎、家長滿意、同行敬佩的優(yōu)秀教師,為我們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搭建廣闊的平臺!老師們,同學們,新的希望、新的挑戰(zhàn)在迎接著我們,我衷心希望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都能以滿腔的熱情、高度的責任感、昂揚的精神投入新學期的工作、學習中去。用我們的實干精神、拼搏精神、進取精神,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輝煌!最后,祝我們華封小學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謝謝大家!

在秋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范文(二)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金色九月,秋風送爽,我們歡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學年的到來。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黨政及全體師生對今年來我校工作、就讀的新老師、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

剛剛過去的一學年,合肥市行知學校在校園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辦學質量、辦學特色以及創(chuàng)建品牌的進程中,各項工作齊頭并進,深受社會的好評,學校從三年前的39個班發(fā)展到今天的56個教學班充分證明了家長對我校辦學的高度認可。目前,學校人心齊、人氣旺,校風純、學風正,發(fā)展態(tài)勢強勁!

老師們、同學們,合肥市行知學校承載著無數人的囑托和期望,這里,有領導的殷殷期望、家長的托付期待,還有社會各界的關注關心,更有在座全體師生的心血和奮斗!有了這些,我們的動力更強勁,學校的明天更陽光、更燦爛!

在過去的一學年中,許多老師碩果累累:

我校校程曙輝老師在“安徽省第六屆小學英語觀摩研討課”上喜獲大賽一等獎;張正茂老師榮獲“合肥市十年課改先進個人”稱號。在安徽省教育學會教育論文評選行知學校22位老師論文分獲一二三等獎。蔡育新、楊冬梅、童緒付、等七位老師分獲合肥市“我身邊的好老師“征文比賽二三等獎。王執(zhí)虎老師指導學生榮獲合肥市“育才杯”首屆青少年創(chuàng)意大賽行知學校王強同學的創(chuàng)意作品《房屋抗震角》唯一特等獎。在瑤海區(qū)第八屆陶研會暨教育學會優(yōu)秀論文評選中袁方正、王文君等九位老師的論文獲得一二等獎。在第十一屆瑤海區(qū)中小學冬季跳繩、冬季長跑暨教職工拔河、集體跳繩比賽中,行知學校分別獲得中學組集體跳繩、穿龍?zhí)K團體第二名、中學組集體長跑團體第三名、教職工集體跳繩第四名優(yōu)異成績。在中國教育電視優(yōu)秀教學課例評選活動中,我校程曙輝老師榮獲了一等獎,夏蘭老師榮獲了二等獎,周武老師榮獲三等獎。在合肥市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張軍民一等獎。2019年3月楊吉梅、樊允浩、朱曉輝、魏正國老師分別榮獲安徽省首屆交互式電子白板學科教學大賽一、二、二、三等獎。樊允浩老師榮獲安徽省“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資源應用新星稱號”。夏蘭老師在“學科德育精品課程”競賽中榮獲合肥市一等獎、安徽省三等獎。在合肥市“學科德育精品課程”競賽,夏蘭老師一等獎。

在合肥市第二屆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評選中,我校許珊老師榮獲合肥市第二屆學科帶頭人稱號。孫敦榮等11位教師被評為合肥市骨干教師。

在瑤海區(qū)第三屆德育文化藝術節(jié)誦經典展演、揚歌聲展演中,我校均榮獲特等獎,展舞姿匯演、青少年模擬法庭展演分別榮獲一等獎、在合肥市第三屆中學生社團文化節(jié)中,我校的“科技創(chuàng)新社”榮獲“優(yōu)秀社團”。

在瑤海區(qū)第三屆德育文化藝術節(jié)“講故事”比賽和“讀書演講”比賽中,江睿齊、孫雨荷、柳琛、張一銘等四位同學均榮獲特等獎,占整個瑤海區(qū)特等獎獎項數近三分之一。

在體育、讀書社團、信息技術、航海建筑模型、科技創(chuàng)新、機器人大賽等社團比賽中以及校園讀書節(jié)、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展演中,許多同學都取得了非??上驳某煽?。

在2019、2019年中考取得輝煌的基礎上,2019年中考成績再上新高,大放異彩:全校最高分759分,750分以上4人,730分以上17人,占全??忌?%;700分以上55人,接近全??忌?0%;650分以上123人;合肥2019年錄取線580分以上173人,占全校考生83.6%。全校平均分646.67,在全市穩(wěn)居前列。其中我校第三屆科技創(chuàng)新特長班單班平均分716分,700分以上人數占全班82.2%,真正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成績的取得,見證了全體師生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努力,是我校認真落實素質教育,踐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結果

新學期開始之際,我向同學們提出以下幾點希望和要求:

一、希望同學們積極鍛煉,健康身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是知識的載體,只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使我們更好地工作和學習,才能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運動貴在堅持,我們每天都有課間操、眼保健操、武術操活動,希望同學們要認真參與,積極鍛煉。健康的身體,除了要參加一定的體育活動外,同學們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具有快樂的、積極向上的、與同學團結友愛的性格,經常保持一種樂觀愉快的情緒。積極參加一些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大膽和同學、老師、家長交流溝通。

二、希望同學們誠信做人,注重細節(jié),養(yǎng)成良好的責任意識。我校的校訓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的校訓可以這樣理解:老師無論教學生多少,最重要的是要教人學會追求真理;學生無論從老師那里學會多少知識,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做個誠實正直的人。

三、希望同學們勇于競爭,善于合作,養(yǎng)成良好的進取性格。我們處在競爭與合作共生共存的時代,成功更加需要與人相容,合作共處。單槍匹馬、孤軍奮戰(zhàn)很難有大的作為。重大科技成果的獲得者,往往是團體冠軍。同學們要學會互相合作,在集體中充分體現個人的價值,實現自我的飛躍。

我們七年級的同學來自我們本校小學部和周邊十幾所學校,大多數學生在小學都非常優(yōu)秀。在開學前的廣播體操學習中,我們七年級新生不畏高溫酷暑,刻苦訓練,不甘落后,僅僅兩天時間就領會了基本動作要領,在廣播操比賽中,你們發(fā)揮了非常好的水平。在8月30日下午的大掃除中,各位班主任帶領同學不計較工作量的大小,不叫苦不叫累,大家揮汗如雨,一心想著以最好的校容校貌迎接新學期,使原來臟亂差的校園環(huán)境煥然一新。在做操和打掃衛(wèi)生兩件事中,你們表現出了非常高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老師們的敬業(yè)精神和負責的態(tài)度是可敬的,同學們熱愛集體,不畏艱難,頑強作戰(zhàn)的精神是可愛的。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同學們能夠將開學前就表現出的好作風、好紀律、好品質帶到你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為新學期的開始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初中時代是我們成長階段的轉折點,成功邁好初一這一步就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學校規(guī)模的擴大,我們七年級新生在行知學校西區(qū)上學,我們的學校位置在非常引人注目的長江東路上,我們每天上學放學,我們的舉止言行都將代表著行知學校的形象。行知學校新七年級是行知發(fā)展史上招生規(guī)模最大、生源質量最好的一屆,我們在做人、做事、學習等各方面都要不甘落后,永爭上游。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同心協力、不怕困難、頑強拼搏,行知學校西區(qū)七年級部必將是行知學校的“示范窗口”。

希望同學們盡快融入新集體,熱愛新學校,愉快開始初中的新生活。

第6篇: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課外資源;人才培養(yǎng);學以致用

【基金項目】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保護生物學》課程教學方法整合與創(chuàng)新;凱里學院2014年“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項目(JNKG201403);凱里學院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研究專項(JZYG201537)

中圖分類號:G424.1;G424.2

一、利用課外資源的必要性

《保o生物學》是一門內容繁多、實踐與應用并重的學科,具有交叉性、開放性、綜合性和動態(tài)性等特點[1],該課程的性質決定了教師必須拓展課外資源。為了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有限的教材類容不能滿足未來人才培養(yǎng),多樣化的課外資源為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及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提供了條件,課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為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供了平臺,為多維度考核體系提供了基礎,為學習者提供了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基質和發(fā)揮想象潛能的彈性空間,《保護生物學》課程教學形式多樣化勢在必行[2]。

《保護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國家教育部“教高[2005] 1號”文件強調:對實踐性強的學科要加強產學研結合,整合實踐教學資源,采取內外兼修型發(fā)展模式,著眼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注重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3]。為了加快人才培養(yǎng)效益,實施彈性學習模式,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和自主專研的人才,不能僅局限于課本內容實施教學,僅僅利用上課時間傳授這門課程的知識相對于人終身對知識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未來社會人才需求決定該課程必須拓展課外資源。

《保護生物學》是在近百年來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受嚴重破壞的背景下于1985年誕生,開設該課程的高校逐年增加,其受重視的程度與日俱增[4]。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在兼顧經濟發(fā)展的同時要對野生物種及其生存環(huán)境進行保護,尤其是全球環(huán)境破壞日趨嚴峻,《保護生物學》課程教學任重道遠,歷史使命艱巨[1]。為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物種及其生境保護相關問題,課外資源的利用有助于將理論知識遷移到實踐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外資源利用情況

很多教師利用課外資源豐富了《保護生物學》課程教學,比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1]、利用科研活動成果提升教學效果[5]、利用網絡資源擴展學生知識面[4]、學生參與教師項目提高實踐能力[6]、利用野生動植物園場景授課[2]、深入居民社區(qū)開展低碳生活的宣傳及調研等活動[4],實現了保護生物學課程教育從課堂走向社會,加強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以上課外資源的利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保護生物學》課程教學。

但是,對該課程教學中還有一些資源沒有被利用或者利用不充分,為了全面深入的挖掘本門課程課外教學資源,拓展教學資源的途徑。該論文旨在通過介紹作者在教學中對一些課外資源的利用情況及在課外資源引進中的體驗和教學效果,組合運用教學資源,從多側面多角度的綜合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理念,將德育、創(chuàng)新素質與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教學,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三、課外資源的作用

1. 課外資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品德與品質

如果教育只是使學習者獲得自然知識而缺少德育教育,毫無疑問是一種失敗的教育。對《保護生物學》課程的教育,首要任務應該是提高學生自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使命感與責任心,這與掌握該課程的理論和原理同等重要。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了大學生向動物園狗熊潑濃硫酸、大學生捕鳥賣錢等事件發(fā)生,這顯然是教育的失策。萬事德為先,《保護生物學》教學中課外資源引入教學對大學生品德與品質教育起到了良好效果。

2. 課外資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都強調實踐育人,強化能力培養(yǎng)。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差距在于中國教育實踐教學不足制約了教學質量,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我國教育的短板?!侗Wo生物學》屬于拓展性與研究性課程,課外資源的利用很好的解決了實踐能力培養(yǎng)問題,特別是課外實踐能讓學習者的知識得到利用、檢驗和修正。在對《保護生物學》教學中,我們利用周末時間讓學生在學校周邊發(fā)放《貴州西部大開發(fā)進程中物種及環(huán)境保護調查》問卷,該活動結束后學生的體會是:看起來簡單的調查遠比想象要難得多,因為被調查者有的認為填表會浪費時間而不愿意接受調查、有的不識字、甚至有的認為學生是在進行不正當的社會活動。事非經過不知其難,調查問卷發(fā)放讓學生得到了體驗的機會,增強了他們的耐心和毅力。

在對《保護生物學》教學中我們也利用一些國家、貴州省和學校提供的學生申報課題的機會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申報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和校級課題等,雖然學生是在前期野外調查的基礎上寫課題申報書,但學生往往表現出想法太多,究其原因是在實踐中產生了很多疑問,問題引導學生自學求得,學生以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得信息有助于提高知識積累速度[7]。在學生寫課題申報書與野外調查交互進行中,他們已經成為提問的人,而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知識和能力都起源于實踐,行是知之始,百看不如一練,黑板上養(yǎng)魚是養(yǎng)不活的。多種課外資源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非常重要[3]。消除課堂教學理論知識的感受性獲得與實際事物認知之間的落差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親身經歷實踐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質疑先驗的行為意識。

3. 課外資源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

《保護生物學》屬于研究性課程,利用課外資源拓展教材內容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源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經過訓練而提高,利用課外資源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為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將《保護生物學》課程中多樣性指數計算的內容安排在校園內,要求學生劃定樣方調查樣方中植物或者昆蟲的種類與數量,然后再參照教材提供的計算公式計算物種多樣性,最后對結果進行討論分析。學生開始設計樣方并進行調查時,總是不停的提問,希望老師能全程指導,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聽課獲取答案的狀態(tài)。在本次課中,我們僅解決學生提出的關鍵問題,估計在學生能力范圍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最后學生將樣方設計為山坡的不同坡段、或者植被的不同高度層、或者不同的植被種類,實驗設計得較理想。在這次授課中,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自創(chuàng)能力,學生學有所思,學有主見,有主見才有突破。校園是最近的生態(tài)學課堂,校園環(huán)境的利用讓學生在環(huán)境梯度設計上小有創(chuàng)新。對實踐性要求較強的知識,讓學生“坐言課堂”還是“起行實踐”,在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教學效果會截然不同。教師的職責是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而不能輸出只有模仿能力的學生。

課外資源不僅僅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還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自覺性。長期利用課外資源有利于強化學生對事物認知的直觀感,培養(yǎng)興趣,從而不自覺的去探索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自覺性的形成才是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學生利用這些課外資源獲得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大膽的預測和主動創(chuàng)新,產生批判性思維,這是研究工作者極其珍貴的財富[7]。在指導學生完成畢業(yè)論文過程中,我們注重創(chuàng)新培養(yǎng)過程,提倡學生提出新想法,最終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定位為產生創(chuàng)新自覺性,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自覺性一旦建立,就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專業(yè)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控制能力、管理能力和責任感。

4. 課外資源強化課堂基礎知識教學

研究性教學設計注重知識傳授方式,將學術研究成分貫穿教與學全過程,注重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就要求教師是教研專家,而不是簡單的匯總和傳授既定的歷史知識。研究性教學決定了課外資源引入課堂的必然性。在對《保護生物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引入科研成果、影視、網絡圖片、野外調研的照片、課題研究結果和野外調查方法等一系列的課外資源,創(chuàng)設和模擬教學情境,拉近抽象理論和實踐的距離。課外資源引入課堂使教學模式由靜態(tài)轉化為動態(tài),直觀的反應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領悟,為以后學生能將課堂理論知識遷移到具體的實踐中奠定基礎,將課程內容與實踐能力對接,達到課堂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相輔共進的作用[8],實現學以致用的最終目的。課外資源引入課堂強化了教學過程的生動性,減少了學生死記硬背導致的高分低能現象,學生不只是簡單的積累和傳承知識,而是具備拓新和增值能力。對《保護生物學》課程教學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潛能,課外資源引入課堂拓展了知識空間與內涵。教師在教授每門課程時應該是一種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體系的構建,而不是簡單的完成知識傳達過程。

研究性教學不僅是要求教學內容上具備前瞻性,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掌握完備的知識體系,而且要求教師嫻熟的掌握將教學內容的素材自然融入教學的技巧。因此,教師必須利用各種課外資源提供的機會提高教學技能,比如:我們參加學校和省級教師教學競賽、實行教師以老帶新傳幫帶,打造優(yōu)秀教學團隊,探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5. 課外資源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走多樣化人才培養(yǎng)之路是滿足經濟社會對不同類型和層次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徑[3],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樣的。課外資源為《保護生物學》課程教學提供了培養(yǎng)方式多樣、授課內容多元、技能培養(yǎng)多度和考核機制多維的可能性。我們通過利用課外資源復合體組建教學模塊,將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集體野外實習、請校外專家講座等資源用于完成集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最后得分采取分段多維度考核,將平時累積的分數和期末試卷卷面分數分別占不同百分比作為期末成績。對志趣于《保護生物學》的學生,我們實行因材施教單獨培養(yǎng),廣泛利用課外資源進行個性化培養(yǎng),比如:要求學生申報物種與環(huán)境保護相關的課題,撰寫論文,參與教師野外調研并幫助修改論文,讓學生給中、小學生講解物種保護知識,給村民宣傳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參與大學生教學競賽,參與保護生物學相關的知識競賽,協助保護區(qū)的物種圖片展并協助整理內部資料等。對于個性培養(yǎng)的學生,我們更注重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細節(jié)過程。

6. 課外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欲望

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方式與主動性[9]。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保持終身學習的動力。學生有了學習的欲望,才有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和主動探索學習方式的自覺性。課外資源的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比如:我們邀請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到我校進行雷公山物種保護及人才引進與培育方面的講座,學生就物種保護、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就業(yè)需要具備的素質現場積極提問。講座讓志趣于物種及環(huán)境保護的學生確定了學習目標,起到一語驚醒夢中人的作用,學生明確了想學什么,從而主動探索學習方式。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只有保持學習主動性才有競爭力。

無限的想象力是產生新思維、新見解的來源。課外資源引入教學使學習內容變得直觀、形象、生動,比傳統(tǒng)的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課外資源引入教學往往讓更多的學生提問,說明這些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為學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科學研究的動力。

四、結語

為了滿足未來社會人才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拓寬學生的視野。課外資源引入教學拓展了教材內容,符合知行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特別是使志趣于《保護生物學》的學生受益終身,培養(yǎng)其成為理論與實踐知識兼?zhèn)涞木C合性人才。課外資源不可窮盡,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很難一一羅列,諸多的課外資源有待進一步挖掘用于課程教學,其作用也待一一檢驗??傊?,一切課外資源引入教學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學以致用和育人為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俊華.保護生物學教學中的案例選取與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3,(22):119.

[2]袁萬安.“保護生物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8):71-7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J] .中國大學教學,2005(2):4-5.

[4]劉艷.保護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9):46.

[5]沈芳芳,羅昌泰,樊后保,袁穎紅,廖迎春,劉文飛.基于多媒體教學的《保護生物學》通識任選課教學改革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13):4152-4153.

[6] 張云,劉正光. 英語專業(yè)研究性教學探索――兼論翻譯課程教學設計[J]. 現代大學教育,2013(6):98-104.

[7]布魯納,J.教育過程[M]∥邵瑞珍,張渭城,譯.布魯納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社,1989.

[8]扈鴻霞,劉建華.學習遷移理論在大學生保護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4,(14):154-155.

第7篇: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 內容分析法 科學活動 科學探究 科學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提出的背景

新課程確立了新的知識觀,由“課本知識”走向“生活知識”,不再把知識、技能看作是地理教學的主要目標,更注重知識、技能的獲得過程、方法以及對知識、技能的反思與應用。①科學探究活動則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掌握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②本文利用內容分析法對美國最權威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科學教材《科學探索者》中地理科學部分和我國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中對科學活動設計內容的特點、科學探究活動的開放程度兩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希望本研究對我國科學教材科學探究活動的編排有啟示的作用。

2 中外科學教材中科學探究活動設計特點

美國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明確提出:“科學探究是指科學家們用來研究自然界并根據研究所獲事實證據做出解釋的各種方式。同時,它也指學生構建科學知識、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的各種活動。”③在教學中,科學探究可以理解為從科技領域或生活實踐中提取一些有價值的小課題,模擬科研程序,由教師置疑啟發(fā)或由學生自主提出疑問,在此基礎上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或收集數據、檢驗假設、合作交流的過程。

2.1 中國地理科學教材中科學活動的數量大大增加,而且形式多樣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人教版教材中科學活動的數量大大增加,而且形式多樣,主要有觀測、調查、討論、標本采集與制作、資料收集等,重視課本知識與實際的聯系,以提高學生的思考、分析及動手能力,特別是讀圖繪圖能力和理性思維辨析能力。如七年級下冊世界地理中讀圖繪圖出現44次,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中以數據表格、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為主,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繪圖及分析圖表的技能。理性思維辨析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整個初中教材,尤其是八年級上冊中國地理部分出現51次,每一節(jié)都出現“舉例說明、說說理由、簡要說明原因”等字眼,要求學生根據已學內容或已有知識進行分析,可見中國地理科學教材十分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2 美國科學教材中科學活動數量大,且以探究為核心,著重體現了運用實驗讓學生自主構建抽象的概念

探究實驗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引導其觀察實驗現象,分解了知識難點,降低了知識難度,便于學生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④

美國科學教材中觀察演示實驗、制作模擬實驗及設計探究實驗占了絕大部分,可見教材十分重視動手實踐,強調把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結合在一起,注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精神以及解決社會問題的意識。

在制作模擬實驗方面,以《天氣與氣候》第二章第三節(jié)《風》為例,課前探索:“風向哪里轉”,“與同伴合作,把氣球當成地球模型,用記號筆描出風向。給出具體步驟和模型圖片。問在轉動氣球的同時,另一人用記號筆在氣球上劃出一條從‘北極’到‘赤道’的直線,這條直線的形狀如何。”通過這個模型的形象探索,氣球上線的形狀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到地球自轉時產生的地轉偏向力的規(guī)律及其對風向的影響。由此,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會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從而記憶深刻,真正達到對新知識的內在構建。

在演示觀察方面,以《天氣與氣候》第四章第一節(jié)《氣候的成因》為例,探究“地球緯度對氣候帶的影響”,通過用手電筒分別照射被三等分的紙帶圍繞的地球儀上的“赤道”“極點”“中緯度帶”,觀察光照區(qū)域的大小變化,推斷太陽光是否均勻地照射在地球表面。從在紙帶上畫出的光照區(qū)域可以直觀地看到太陽光照在不同緯度的輻射量是不同的,從而讓學生明白太陽光照在地球各緯度分布不均是出現氣候帶的根本原因。這樣直觀的體驗比憑空的邏輯思維想象更容易理解,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構建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3 中美教材中科學活動設計的開放程度

3.1 實驗探究的開放性

人教版新課標理念提到: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和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系。拓展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⑤盡管課標要求做到增加探究的開放程度,但由于人教版地理活動多以習題的形式出現,多被當成任務來完成。制作活動及探究活動都列有詳盡的目的與步驟,開放性較小。

美國教材中多以探究形式出現,探究實驗中設有啟示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而且實驗的現象和結論的具有開放性。如,自行設計實驗并在實驗探究后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分析原因得出結論。這培養(yǎng)了學生用辯證法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良好思維方式。

3.2 活動時間安排延伸到課外

人教版新教材中一些活動在課堂上無法完成,必須讓學生在課后完成。如收集資料證明我國季風的存在;調查家鄉(xiāng)的大氣污染狀況及采取的措施等。然后以小論文、調查報告、地理小墻報、辯論賽等形式匯報,這些活動成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延伸或補充,讓學生通過實踐掌握技能,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充分培養(yǎng)了其自主學習能力。如:八年級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以“我國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會對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文化交融帶來哪些好處”為題,展開辯論。

美國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課外地理活動,如,“土壤的形成和成分”中要求在室外找一平方米的土壤,觀察土壤表層和地下若干厘米深的地層的顏色與質地,探討土壤的肥沃度。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實驗探究、數據整理、討論交流、自我評價等,既從大自然中學到知識,也認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

3.3 科學探究資源的開放性

課程資源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包括教科書,教師、學生,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和不同的學習方式、教學策略等。校外課程資源,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絡資源、鄉(xiāng)土資源、家庭資源等。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人教版的課程資源面較窄,多表現為從網絡、報刊上收集相關資料、圖片。美國教材中較充分地利用校內和校外課程資源,廣泛地涵蓋了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區(qū)資源等。如每一章都有1~2個要求學生與家人一起完成的活動,充分利用了家庭資源。

4 小結

4.1 中美教材的活動對科學技能和探究能力的訓練各有側重

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科學活動側重技能的培養(yǎng),如讀圖、繪圖,尤其是分析圖表和數據、文字材料等的技能培養(yǎng),而對觀察、調查、訪談等實踐性較強的技能則只重視方法的指導,缺少對地理問題體驗和表達技能的要求??梢?,我國更重視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弱化了實踐性和探究性。

美國科學教材中的地理科學探究活動更注重操作探究技能和社會技能的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如“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分組調查、訪問、上網收集資料,并討論寫出調查小論文;“探索”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動手制作,親身體驗認識地理事物的樂趣;“技能實驗室”囊括了分析、讀圖、觀察、交流信息及數據解析等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該教材較為全面地關注學生在探究技能、問題表達、思維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發(fā)展。

4.2 中美教材對科學活動的呈現形式和內容廣度各不同

在新課改的指導下,人教版的科學活動內容的廣度大大增加,更加關注身邊的地理科學。但人教版教材中的活動多以閱讀或習題的形式出現,這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形式缺乏新穎和想象力。而交流討論類、社會調查、制作模擬等需要較多時間的內容,因課時計劃安排太緊張而被教師當作課外閱讀來處理,因此學生也就將其忽略了。

美國科學教材內容模塊化,以科學探究理念為核心,“科學探究”專題活動穿插于相應的課程內容中,便于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加以利用和實踐。美國教材中活動的內容的廣度涉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其他課程,還專門設立“技能實驗室”“生活實驗室”“跨學科探索”等欄目來探討社會熱點問題、現代科技前沿的發(fā)展問題等。

4.3 中美教材中科學活動的開放程度各不同

總體上,人教版地理教材中活動的開放性較?。涸O計實驗探究的內容極少;課外活動多為調查、寫小論文、開展辯論賽等形式;資源的利用多表現為通過網絡、報刊收集資料。

美國科學教材中科學活動探究過程的開放性較大,學生有較多自去設計探究活動;課外活動也較為豐富,如調查、野外采集資料等;隨著課外活動形式增多,課程資源的利用也就增多了,除了教學模型標本、圖書等校內資源外,更多地利用了自然界中的各種資源、社區(qū)環(huán)境資源、人文資源、網絡資源等。這讓活動的開放性大大增加,而且能夠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廣泛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⑥

注釋

① 段作章等.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學科教育[M].地理學科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② 劉建如.淺談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開展科技活動的作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6).

③ [美]國家研究理事會.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④ 呂潤美.簡析美國地理教材中“活動”的特點[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6(5).

第8篇: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一.正確辨別非法期刊的基本特征

目前出現的非法期刊一般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期刊的“名頭”都很大,具有誘惑性。很多期刊基本上都是“國”字號的,例如,有的叫《中國教育××》,還有的在封面上注著“國際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等。刊物主辦、協辦、支持單位都是“中國××研究”、“中國××研究中心”、“香港現代××研究會”、“亞太××交流中心”等。有的還邀請了一大批名人、專家做顧問、特邀編輯。

2.期刊都標有標準刊號或統(tǒng)一刊號,具有欺騙性。一般非法期刊,絕大多數都是既有國際標準期刊刊號即ISSN號,也有國內統(tǒng)一刊號即CN號。但仔細研究就會發(fā)現,有些刊號根本就不符合正規(guī)刊號的結構式,有些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后面,大多都綴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號的標識。

3.期刊基本上都是自辦發(fā)行,具有隱蔽性。自辦發(fā)行即不通過郵局,沒有郵發(fā)代號。沒有郵發(fā)代號的期刊從郵局或國家報刊發(fā)行網上是查不到他們任何信息的。也有少數非法期刊會編上一個郵發(fā)代號,但這些郵發(fā)代號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是盜用其它期刊的郵發(fā)代號。

4.大多數非法期刊,社址、編輯部地址或注冊地址都在香港、深圳、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通信地址一般只注明“××信箱”、“××大廈××室”或“××樓××座”,也常常在異地設辦事機構。所以,社址、編輯部地址、注冊地址與辦公地址分離,是這類非法期刊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5.從網上查詢,常常發(fā)現這類非法期刊同名現象很多,同一名稱的期刊甚至還有多個不同的刊號。例如同是《×國教育》就有3家,同是《中國教育××研究雜志》就有北京、廣州2家,又如《中國××教育研究》1個期刊,就有4個不同的刊號。

6.非法期刊都以盈利為目的,所有要發(fā)表的文章,都要交納為數不菲的版面費??梢哉f,“拿錢發(fā)文章”是這類期刊最重要的特點。一般來說,這類期刊基本上是“來稿就登”,沒有嚴格的審稿程序,版面費的多少視文章的長短而定,多則上千元,少則幾百元。

7.非法期刊的內容繁雜,版面混亂。不少非法期刊在內容的編排上沒有規(guī)律,不設置分類欄目,文章雜亂無序,不符合正式期刊在內容編排方面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格式要求。

二、期刊刊號問題

凡通過新聞出版署和國家科委審批的正式期刊均編入了“國內統(tǒng)一刊號”,正式期刊的刊號是由國際標準刊號(ISSN)和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兩部分組成,“CN”是中國國別代碼,缺少“國內統(tǒng)一刊號”或“內部報刊準印證”都可認為是中國國內的非法期刊,國家不認可,也不準在中國國內發(fā)行的。

三、識別公開發(fā)行的正式期刊方法

國內公開發(fā)的期刊允許在國內外發(fā)行,有國內統(tǒng)一刊號,其刊號結構式為:CN報刊登記號/分類號,只有ISSN國際刊號而無國內統(tǒng)一刊號不允許在國內公開發(fā)行,有的雖印有CN(HK)或CNXXX(HK)/R這不是合法的國內統(tǒng)一刊號需注意,正式期刊一般有國內主管單位,并有詳細的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國內,除自辦發(fā)行外大多通過郵局征訂和發(fā)行,故常常有郵發(fā)代碼。而非法出版物一般沒有國內統(tǒng)一刊號,即使"內部報刊準印證"也沒有,沒有國內明確的主管單位,通信地址不祥,常常以XXX信箱收稿,印刷出版地都在大陸以外。以便逃避查處,當然不可能有郵發(fā)代碼了。

綜上所述,除在國外正式公開發(fā)行的有國別識別碼和公眾認可有一定影響力的外國期刊雜志外,論文應選擇在國內合法期刊上發(fā)表,而非法期刊基本上是“來稿就登”根本沒有嚴格的審稿程序和審稿專家更談不上學術水平,這類交了版面費就“照登”,發(fā)表速度十分驚人的“期刊”對職稱評定應該說意義不大,至于如何抵制這些“來稿就登”的“期刊”盛行,一方面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署應對這類“期刊”進行嚴肅查處,阻止合法報刊為這類“期刊”廣告外,還要勸告不要上當受騙。

CN刊號標準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兩位是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地區(qū)號,其中印有CN(HK)或CNXXX(HK)/R這不是合法的國內統(tǒng)一刊號。各區(qū)號為:

11.北京市12.天津市13.河北省14.山西省15.21.遼寧省22.吉林省23.黑龍江省31.上海市32.江蘇省33.浙江省34.安徽省35.福建省36.江西省37.山東省41.河南省42.湖北省43.湖南省44.廣東省45.廣西壯族自治區(qū)46.海南省50.重慶市51.四川省52.貴州省53.云南省54.自治區(qū)61.陜西省

62.甘肅省63.青海省64.寧夏回族自治區(qū)6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國內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6位數字的后4位數字為地區(qū)連續(xù)出版物的序號。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國內連續(xù)出版物序號范圍一律從0001~9999,其中0001~0999為報紙的序號,1000~5999為印刷版連續(xù)出版物的序號,6000~8999為網絡連續(xù)出版物的序號,9000~9999為有形的電子連續(xù)出版物(如光盤等)的序號。

例如:《中國教育論壇》CN43-7772/R。它明顯是非法出版的刊物,由于1000~5999為印刷版連續(xù)出版物的序號,6000~8999為網絡連續(xù)出版物的序號。它的序號后四位7772為網絡連續(xù)出版物,盜版者犯了非常低級的錯誤!

又如:《中國教育研究》國內刊號:CN98-0315/G4國際刊號:ISSN1727-0499由于前2位98不在10到65范圍內,故不是國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出的刊號。盜版者犯了非常低級的錯誤!國內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6位數字的前2位為地區(qū)號,依據GB/T2260中的數字碼前兩位給出(從北京10到65為止)。

第9篇:安徽教育論文范文

師資力量

師資是關系到音樂教學必不可少的,相信在諸多的大、中城市的音樂課堂上,學生基本上已經很幸福得感受著有趣的音符,陶醉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了。教師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是學生接受音樂熏陶的源泉。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自然會有許多的迷茫和不解。假如教師本身音樂知識缺乏或對音樂沒有科學的認識,學生必然要受到影響。因為老師能力有限,學生可能感受不到陽春白雪的高雅意境,審美情趣停滯不前,阻礙了想象力和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

筆者走訪了宿州地區(qū)一些農村中、小學校,在現有的音樂教師中,具有音樂教育??飘厴I(yè)以上的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比例失衡,學歷、職稱相對偏低。從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來看,農村中學音樂教師要好于小學音樂教師,中學音樂教師基本都能較為熟練地操作一至兩樣樂器,小學音樂教師大部分不會操作樂器。識譜方面,農村小學音樂教師一般只能視唱簡譜。從音樂教研活動和科研情況來看:大部分沒有參加過任何的音樂教研活動,其中只有只有少數人撰寫過音樂教學論文且并不經常撰寫,從未撰寫過音樂教育論文的音樂教師占被調查對象的很大一部分。

音樂師資培養(yǎng)數量相對較少,加上該地區(qū)在音樂師資配備上潛意識里遵循著“先城區(qū)后農村;先中學后小學”的原則,應該是造成該地區(qū)農村中小學目前音樂師資狀況的一個直接原因。據筆者了解,安徽省于1997年實行音樂專業(yè)高考全省統(tǒng)一考試,并于2000年擴大音樂師范類招生規(guī)模。而在此之前,每年全省音樂師范類本科和??普猩?guī)模加起來不足200人,并且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如:1996年全省音樂師范本科層次招生僅為87人,??茖哟握猩鸀?0人。如此小規(guī)模的音樂師范生培養(yǎng)規(guī)模是遠遠不能滿足全省的中小學的音樂師資需求的,加上每年畢業(yè)生中還有相當部分改行從事其他非中小學音樂教育職業(yè),實際上僅極少數人能真正走上中小學音樂教師崗位。而且,在音樂師資配備上無形中遵循著“先城區(qū)后農村;先中學后小學”的原則,即使這幾年進一步擴大招生規(guī)模,短時期內還是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中小學音樂師資問題。所以造成了農村中小學合格音樂師資的大量缺乏。

硬件設施

一提到音樂,人們常常能聯想到寬敞的音樂大廳,嶄新的三腳架鋼琴,優(yōu)雅的提琴或各種典雅的民族樂器,還有氣質華麗的歌唱家或演奏家。這些場景只能是農村音樂教師的夢想。在宿州一些鄉(xiāng)村學校,因為對音樂教育的漠視,不可能投資更多的音樂教學設施。沒有音樂教室,沒有好的音響,沒有鋼琴,甚至連電子琴、風琴也沒有。他們只能靠唯一的一架手提錄音機進行教學。有的連錄音機也沒有。只能教師教一句,學生跟著唱一句。而在城市里的許多學校愈來愈重視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質量上乘的音樂教室在增加,多種音樂器材的銷售勢頭良好。越來越多的家長忙于為自家的寶貝準備優(yōu)質的學習工具及優(yōu)越的學習場所。這些現象對于農村孩子來說也只是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風景罷了。在諸多的農村,優(yōu)越的學習設施卻只是海市蜃樓。而宿州地區(qū)農村的中小學的教學設備更加的簡陋。有的小學的教學設備除了粉筆就是黑板,更很難找到專門的音樂教室了,更別提常見的一些樂器了。

學生素質

由于應試制度的驅使,大部分農村教師都認為音樂不是升學考試科目,便擠占音樂課的教學時間,這樣無形中給學生認為音樂課可上可不上的一個心理暗示。學生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下降。有些是為了松弛一下被眾多作業(yè)搞得很緊張的神經,有些是想利用音樂課發(fā)泄一下情緒。因此,音樂教師常為課堂紀律發(fā)愁。課堂氣氛太“活”,有的學生趁機“搗亂”而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若教師過分嚴肅又使氣氛變得死氣沉沉,學生不參與配合,教師演獨角戲,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加之農村學校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不夠,總認為音樂是副科,經常為語文、數學讓道。稍微邊遠一點的學校,音樂課名存實亡,使許多音樂教師中途改弦易轍,從事語文、數學教學。而有些學校由于音樂教師缺乏,讓一些愛好音樂的教師兼任音樂課教學。因此他們是一種應付心態(tài),能把學生管住就行了。如此種種,嚴重阻礙了農村中學的音樂教學。筆者一直認為音樂是大多數人本性就喜歡的,就像三字經里唱的“人之初,性本善”一樣,孩子們多數還是對音樂有好感的。經過對宿州某農村小學的學生訪談得知,大部分同學很喜歡音樂,他們喜歡動畫片的主題曲,喜歡哼唱一些陳舊的流行歌曲,來自鄉(xiāng)村娃娃的別樣的音樂審美及大膽的歌聲有時會讓我們感到些許的無奈和惆悵。

在一次經過一所小學時發(fā)現可愛的孩子隊列中,如果偶爾有誰想起一段熟悉的旋律,幾個人就會聚在一塊哼唱,那份快活勁兒真是不亦樂乎。所以,即便沒有完善的音樂課,同學們依然有著對音樂的向往和熱愛。誰能說得準這些自娛自樂的孩子群中有沒有被埋沒的音樂神童呢?

比小學生年長幾歲的中學生就矜持得多了,他們不會很隨便的大聲喊唱。有很喜歡聽音樂的學生會帶上自己的耳機默默的學唱。中學的這些音樂迷,所愛好的也多是些流行歌曲。中學比起小學的優(yōu)越之處在于有了專業(yè)音樂教師。所以農村的中學偶爾會較系統(tǒng)地學唱一些歌曲。只是學生缺乏對基本樂理和歌曲背景的理解,還有學生的視唱能力較差,所以對當地的學生來說,一首歌學起來較吃力,甚至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導致有些學生逃課或者課堂上睡覺、寫作業(yè)等等??傊數卮蟛糠值闹袑W生沒能掌握到基本的常識性的音樂知識,有些對音樂很感興趣的學生,想更深入地學習一些音樂知識也沒機會。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