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既然可以把“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理解為人們對他活學活用、聰明能干的贊美之詞,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朝廷內(nèi)外譏笑他胸無點墨、不學無術(shù)的反對之聲。事實也如此,他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后代,其名聲都不敢恭維,他鉆營取巧、專橫跋扈,同事們對他很有意見。這樣一個不講團結(jié)而又品格低劣的人,怎么還能穩(wěn)坐釣臺、三登相位呢?怎么還能榮貴一世、高位善終呢?

趙普進入權(quán)力核心,走的不是科舉正道,而是先做幕僚,再做朝官。他先被后周永興軍節(jié)度使劉詞招聘為從事,因為參謀得好,劉詞臨終向朝廷推薦了他,被宰相范質(zhì)安排到當時還是后周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軍前效力,任軍事判官,成了趙匡胤的一名參謀。當時,周世宗用兵淮上,趙匡胤攻下了滁州,戰(zhàn)亂之際,趙匡胤父親趙弘殷卻在滁州一病不起,這個節(jié)骨眼上生病,真讓趙匡胤愁眉不展。好在趙普善解人意,見事做事,侍湯送藥,極盡殷勤,使趙老太爺和他們一家子都非常感動,趙老太爺還把趙普當成自己家里人看待。從此,他融入了趙氏家族,也以良好的印象進入了趙匡胤的視野。

不久,趙普就成了趙匡胤的掌書記,即機要秘書,進入了趙匡胤的核心決策層。

趙普為趙匡胤立的頭功便是幫助他策劃了“陳橋兵變”。在驚心動魄的“陳橋兵變”中,趙普出主意,想辦法,勸說趙匡胤權(quán)衡利弊、下定決心,同時斡旋上下、鼓動將領(lǐng),采取了一系列的舉措,風聲鶴唳之間,穩(wěn)妥而相對溫和的進行,使這一奪人江山、改朝換代的驚天之舉,以不損一兵一卒而和平過渡。能在驚濤駭浪中掌舵,不能不說,趙普作為一個地位低下的幕府人員,不但具有把握全局、運籌帷幄、協(xié)調(diào)和平衡各方關(guān)系的能力,而且具有領(lǐng)會領(lǐng)導意圖并把領(lǐng)導的意圖轉(zhuǎn)化為堅強行動的執(zhí)行力和落實力。

然而,在家天下時代,謀人錢財已屬不義之圖,奪人江山則是不法之舉了,更何況人家周世宗尸骨未寒、孤兒寡母可憐楚楚,都是需要挑戰(zhàn)法律與良知底線的。這種逆國法、背綱常、無道德的行為,誰才是最能夠直接面對、悉心商討、堅決執(zhí)行而又讓人放心的對象呢?當然是最可靠的身邊人,可見趙匡胤對趙普的信任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趙匡胤的事業(yè)成功了,披上了龍袍,坐上了龍椅,創(chuàng)下了大宋基業(yè)。不過,龍椅是坐上去了,但這把椅子是不是牢靠,那就要看他的陰謀是不是做到了萬無一失?!瓣悩虮儭焙?,趙普替趙匡胤思考的是如何使他坐穩(wěn)這把龍椅的問題了。因此,趙普又一次為趙匡胤精心策劃了一出“杯酒釋兵權(quán)”的好戲,實現(xiàn)了“釋兵權(quán)”、消隱患、穩(wěn)皇位的目的。在這出戲里,趙匡胤是主角,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宿將是配角,而老謀深算的趙普臉都沒露一下,過程與結(jié)果卻全在他的頭腦與手掌之中,他是導演。

趙普的命運是與趙匡胤的陰謀共沉浮的,因為他是趙氏奪人江山陰謀的直接策劃者、參與者與落實者,他是趙匡胤肚里的“蛔蟲”,他懂得趙匡胤的構(gòu)想與企圖,了解他內(nèi)心深處的潛意識與陰暗面。趙氏之所以能夠奪取江山,是其武功、魄力、運氣與趙普智慧強強聯(lián)合的結(jié)果,沒有趙普,趙匡胤的文韜武略,或許會以另外一形式出現(xiàn),其結(jié)局是另外一番景象也未可知。

趙匡胤是一個善于規(guī)避風險、尊重人才的梟雄,他一般不會以流血的方式收拾功臣,以免授人以柄,節(jié)外生枝。何況,無論現(xiàn)在抑或今后,自己還得多多倚仗他,唯一的要求是趙普無條件地忠于自己,而這一點趙匡胤有絕對把握,他對趙普是放心的。

如果說趙普策劃的“陳橋兵變”讓趙匡胤奪取了天下,那么“杯酒釋兵權(quán)”就讓趙匡胤坐穩(wěn)了江山。因此,趙普的目標不久也實現(xiàn)了,四年左右的時間,他就由一個小小的掌書記,先提拔為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后提拔為門下侍郎、平章事,實現(xiàn)了他先幕僚再朝官、先家奴再大臣、先幕后再前臺的飛升,成了地位顯赫的宰相。但是,作為百官之首的宰相,趙普有些事也確實做得有點離譜。比如,皇帝最怕部下專權(quán)結(jié)黨,但趙普推薦的干部,皇帝如果不用,他便一奏二奏三奏,連續(xù)上書。比如,皇帝忌諱部下與外國有私交,趙普卻偏偏收了人家吳越王錢十瓶“瓜子金”,又恰好被趙匡胤撞見,你說有多難堪;比如,皇帝擔心大臣架空皇權(quán),規(guī)定宰輔大臣之間不得通婚,趙普卻與樞密使李崇矩結(jié)成兒女親家;比如,國家禁止私販木材、私購土地,他卻私買木材修建豪宅,私購土地擴充房產(chǎn),明知故犯。其他結(jié)黨營私、貪贓枉法的事更是不勝枚舉。

開國之際,正是整肅政治、打擊奸佞、澄清天下、塑造清明政府形象的關(guān)鍵時期,他趙普無視朝廷威嚴,無視領(lǐng)導干部形象,無視時代潮流,置皇規(guī)國法于不顧,簡直倒行逆施,罪大惡極。如果數(shù)罪并罰,削官籍沒、發(fā)配流放是起碼的,就是殺頭索命也不為過。然而,趙普是誰?他是趙氏王朝得以建立的功臣,是趙匡胤肚里的“蛔蟲”、陰謀設(shè)計師啊。趙普心里有底,只要不謀反,其他可以隨心所欲,皇帝既不會抄自己的老底,也不會取自己性命,這與感情無關(guān),利益使然。

趙普一系列肆無忌憚違紀的結(jié)果是,皇帝安排他當河陽節(jié)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職務稍降,但還是享受宰相級待遇。相對于他犯的事來說,這簡直不算什么處罰,等同于拍拍肩膀提醒一下。不過,趙匡胤走得早,不久就帶著他的陰謀駕鶴西去了,由弟弟趙光義繼位。趙光義當了皇帝后,并沒把趙普當回事,只是把他調(diào)回京城,先任太子少保、后任太子太保,一個稍有資歷的人就能干的閑職罷了。趙普沐浴新朝,卻絲毫也感受不到新朝氣象,備受冷落,郁郁寡歡。

趙普是不甘于坐冷板凳的,對于他來說,缺少的不是皇帝的信賴,而是一個“陰謀”,只要皇帝有“陰謀”,他就是靶場上的老黃忠,百發(fā)百中。趙氏兄弟已故的母親昭憲杜太后也曾經(jīng)把趙普當成自己人,特別是趙老太爺去世后,凡家里的大事都必請趙普商議。臨終前,她把兒子和趙普叫到跟前交代遺言,自己說,趙普記錄并見證,確定了一個皇位繼承的順序:趙匡胤死后趙光義接任,趙光義死后趙廷美接任,再由趙廷美傳位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或趙德芳。趙普書寫好后,杜太后安排“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這就是正史、野史上均有記載的“金匱之盟”。

皇帝大都是有心病的。趙光義的心病是什么呢?就是這個“金匱之盟”。因為這個盟約規(guī)定他不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是多么揪心的事啊。要治好心病,就得篡改盟約,讓歷史繞過預定的路線圖前進。要篡改盟約,就得搬開自己的弟弟和趙匡胤的兒子們,于是就有了“陰謀”。趙氏兄弟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一有陰謀就會立馬想到同一個人――趙普。對于趙光義來說,想到趙普不僅因為趙普是“金匱之盟”的參與者,“解鈴還需系鈴人”使然,而且因為趙普是一個頂尖的陰謀家,沒有他擺不平的勾當。于是,趙普被趙光義重新啟用為宰相。

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趙光義與趙普君臣合謀,把趙廷美貶到了洛陽,接著貶到涪陵,使他困于偏遠之地,即使有想法也沒辦法,最后郁郁而終。趙廷美成了陰謀的犧牲品,至于“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不過是陰謀的一個前奏罷了。趙普深深懂得,只要有陰謀,就會有他的市場,就會有他的錦繡前程。隨著“金匱之盟”關(guān)鍵人物逐漸離開歷史和政治舞臺,趙光義對他更加信任,更加倚重,無以復加。

第2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殺機四伏的飯局――鴻門宴

出席人物:劉邦、張良、樊噲、曹無傷、項羽、范增、項莊、項伯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的兵力雖不及項羽,但他先破咸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攻擊函谷關(guān)。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打算在關(guān)中稱王,項羽聽后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攻打劉邦的軍隊。

劉邦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后驚訝無比,他恭敬地給項伯捧酒,并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他在項羽面前說情,并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但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fā)令,但項羽猶豫不決。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想趁機殺掉劉邦,項伯也拔劍起舞掩護劉邦。在危急關(guān)頭,劉邦的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問來者是何人,當?shù)弥莿畹膮⒊藭r即命人賜酒,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的部下張良推脫說劉邦不勝酒力無法前來道別,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斗一雙。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白璧,氣得范增拔劍將玉斗擊碎。

最坑人的飯局――群英會

出席人物:龐統(tǒng)、諸葛瑾、黃忠、周瑜、諸葛亮、蔣干、呂蒙、魯肅

周瑜在帳中正與眾將議事,聞蔣干來訪,當即命眾將依計行事。

蔣干打扮得像個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一見面,蔣干問道:“公瑾別來無恙???”這一句既是問候,又道出了蔣干與周瑜過往的一番舊誼,并裝出一副非說客的樣子。周瑜大擺筵席,并禁止在席間談論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只是在座上觥籌交錯,大笑暢飲。

飲至天晚,周瑜裝醉,蔣干仍不敢提及游說周瑜投降曹操之事。見勸降不成,蔣干便試圖以雞鳴狗盜之術(shù)盜取敵方機密,而周瑜則將計就計,請君入甕。

后來,曹操聽信蔣干獲得的假軍情,斬了水軍首領(lǐng)蔡瑁、張允。在這場赤壁之戰(zhàn)中,蔣干也算是為東吳立下了大功啊!

四兩撥千斤的飯局――杯酒釋兵權(quán)

出席人物:趙匡胤、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鋒、趙彥徽、王彥超

杯酒釋兵權(quán)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說北宋皇帝趙匡胤自陳橋兵變后便黃袍加身,一直擔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當年的作為。于是在公元961年,趙匡胤安排了一場酒局,召集禁軍將領(lǐng)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不停地唉聲嘆氣,眾人問明白后才得知皇帝是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后會造反。眾將領(lǐng)只好告老還鄉(xiāng)以享天年,并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quán)自此被徹底解除。公元969年,趙匡胤又召集節(jié)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zhèn)兵權(quán),這也開啟了宋朝數(shù)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

宋太祖的做法后來一直為其后輩沿用,三軍統(tǒng)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diào)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不能調(diào)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卻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zhàn)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zhàn)爭中連連敗北。

最豪華的飯局――乾隆千叟宴

出席人物:乾隆及千名老者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時期,是清宮中參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滴跷迨暝陉柎簣@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康熙賦詩《千叟宴》,故得宴名。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清朝慶典,乾隆為表示其皇恩浩蕩,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被邀請的老人約有三千名,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乾隆還親自為九十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老人,據(jù)說已有一百四十一歲。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作了一副對聯(lián):“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nèi)多一個春秋?!鄙下?lián)的意思是說,兩個甲子年即一百二十年,再加三七即二十一年,正好是一百四十一歲,下聯(lián)中的“古稀雙慶”即兩個七十歲,再加一歲,也正好是一百四十一歲,真是堪稱絕對啊!

這場御宴體現(xiàn)出來的皇家氣派更是前所未有,不但有御廚精心制作的免費的滿漢全席,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部免費。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后地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jù)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shù)。這場場面浩大的千叟宴被當時的文人稱為“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最不辱使命的飯局――澠池之會

第3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在五代十國,韓延徽這樣的情況不罕見,韓延徽的父親就曾事三主,其中兩人還是篡位者??闪钊梭@訝的是:馮道因此落下千古罵名,韓延徽反而成了忠臣。

同人不同命,皆因從五代十國到宋初,“忠”的概念發(fā)生巨大轉(zhuǎn)折。此前忠指個人對個人的效忠,即關(guān)系型效忠——主子對臣子好,臣子需盡責,主子對臣子不好,臣子亦無需愚忠。

沿著這套價值觀,造成五代以降政權(quán)動蕩的局面。趙匡胤之前,幾代君主均靠篡權(quán)上位,趙匡胤自己亦不能免俗,這使他格外有沖動在杯酒釋兵權(quán)之外,重建一套新的忠誠觀,即理想型效忠——領(lǐng)導在與不在一個樣,領(lǐng)導好與不好一個樣,臣子必須無條件、無原則地效忠。正是基于這一目的,歐陽修對馮道下了黑手,稱:“予讀馮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p>

馮道在同時代中絕非另類,以他的能力,何能左右國家興亡?最高統(tǒng)治者們需要這么一套工具,歐陽修只能勉為其難。負面典型有了,正面典型安在?沒有典范,那就要造一個出來,韓延徽幸運中選。

史家看重韓延徽,因為他離去卻復來,這不是忠嗎?阿保機問韓延徽當初為什么走,韓說母親尚在中原,他是去探望母親,這不是孝嗎?探望完母親還不忘舊主,這不是重大義輕私情嗎?歐陽修發(fā)現(xiàn),韓延徽為阿保機提供了一套儒家治國之道,如休養(yǎng)生息、節(jié)欲愛民等,雖然阿保機未必不是“師華之長技以制華”,可歐陽修更愿理解為:教國君“走正路”,實為大忠。

第4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摘要:陳橋兵變所投射的心理陰影對兩宋歷代君臣影響深遠,自開國之初的曹彬,到承平之日的狄青,至危亂之時的岳飛,抑制武將勢力發(fā)展的國策貫徹始終,從未因時局變幻、國祚沉浮有絲毫動搖。

關(guān)鍵詞:陳橋兵變;兩宋;抑武國策;對于趙匡胤得以“黃袍披身”的陳橋兵變,雖宋代官私史籍以及文人騷客如蘇軾宣稱是上符“天命”、下應人心的“應天順人之舉”,①但其究竟如何,兩宋君臣心知肚明。因此,兩宋君王自太祖以下,都注意抑制武將勢力,尤其對頗有聲譽的武將,更是嚴加防范,不惜采取非常手段。

“杯酒釋兵權(quán)”即是太祖為避免五代時“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數(shù)十年間”“凡易八姓,戰(zhàn)斗不息”②之危局重現(xiàn)而做的努力。但天子“必不自將親兵,須擇人付之”,③所以其防范的重點是有才干且得“人望”的大將。乾德元年(963)太祖欲以宿將符彥卿“典兵”,并反駁趙普“彥卿名位已盛,不可復委兵柄”之說:“朕待彥卿厚,彥卿豈能負朕耶?”于是趙普反問曰:“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太祖“默然,事遂中止”。④作為陳橋兵變的主要策劃者,趙普這一語,既點出了陳橋兵變的實質(zhì),也擊中了宋朝皇帝的心病,自此以后平庸而無令譽的將帥大行其道,與之相對,連以謹慎忠厚聞名于世的宋初名將曹彬也曾遭到天子的猜忌:

先是,上(太宗)念征戍勞苦,月賜緣邊士卒白金,軍中謂之月頭銀。鎮(zhèn)州住泊都監(jiān)、酒坊使彌超因乘間以急變聞于上云:“樞密使曹彬秉政歲久,能得士眾心。臣適從塞上來,戍卒皆言:‘月頭銀曹公所致,微曹公,我輩當餒死矣?!庇智晌垡运?,上頗疑之。參知政事郭贄極言救解,上不聽,(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戊寅,彬罷為天平節(jié)度使、兼侍中。⑤

彌德超為太宗“晉邸”舊人。曹彬自是明白人,深知自己罷官原因是“得士眾心”而遭天子忌疑,所以對彌德超的誣告概“不自辯”,此后彌德超得罪天子被貶,于是太宗又為曹彬“昭雪”。⑥

至仁宗朝,社會統(tǒng)治相對安定,但防范武將似較宋初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士大夫則表現(xiàn)出比君王更為嚴厲的態(tài)度。至皇五年(1053),大將狄青也以軍功拜樞密使,于是文臣們紛紛上疏攻訐之。如知制誥劉敞“自皇末有日食之變”,便“獻《救日論》三篇,備言所以防奸御變之術(shù),(狄)青見而惡之,謂所親曰:‘劉舍人以此洗滌青耶!’”⑦另據(jù)《野老紀聞》云:

狄青為樞密使,自恃有功,驕蹇不恭;怙惜士卒,每得衣糧,皆負之,曰:“此狄家爺爺所賜?!背⒒贾?。時潞文公當國,建言以兩鎮(zhèn)節(jié)度使出之。青自陳”“無功而受兩鎮(zhèn)節(jié)旄,無罪而出典外藩”,仁宗亦然之。及文公以對,上道此語,且言狄青忠臣,公曰:“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但得軍情,所以有陳橋之變!”上默然。青未知,到中書,再以前語白文公。文公直視語之曰:“無他,朝廷疑爾!”青驚怖,卻行數(shù)步。青在鎮(zhèn),每月兩遣中使撫問。青聞中使來,即驚疑終日。不半年,疾作而卒,皆文公之謀也。⑧

狄青于嘉佑元年(1056)八月罷樞密使,二年二月卒。文潞公即文彥博,時任宰相?!端问?#8226;呂景初傳》云呂景初因狄青“得士卒心,議者憂其為變”,故上書言“權(quán)臣有虛聲,為兵眾所附,中外為之”,并“數(shù)詣中書白執(zhí)政,請出青”,但“文彥博以青忠謹有素,外言皆小人為之,不足置意。景初曰:‘青雖忠,如眾心何,蓋為小人無識。則或以致變?!雹釟W陽修也因狄青“有威名,帝不豫,訛言籍籍”,而上言“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樞密。始初議者已為不可,今三四年間,外雖未見過失,而不幸有得軍情之名,且武臣掌國機密而得軍情,豈是國家之利!”故狄青“雖其心不為惡,而不幸為軍士所喜,深恐因此陷青于禍,而為國家生事”, 因此上“請出之于外,以保其終”。⑩

南宋初高宗殺大將岳飛,也與宋廷防范武將之策相關(guān)。岳飛被殺原因固然甚多,但岳飛作為統(tǒng)軍大將且又甚得軍情人望,實是其中一大原因?!端问?#8226;岳飛傳》稱其“好賢禮士,覽經(jīng)史,雅歌投壺,恂恂如書生?!恢覒嵓ち?,議論持正,不挫于人,卒以得禍”?!吨熳诱Z類》中記有朱熹與其門人的談話,其中對岳飛的一些議論便頗可說明其間關(guān)系:

問:“岳候若做事,何如張(?。㈨n(世忠)?”曰:“張、韓所不及。卻是它識道理了。”又問:“岳候以上者,當時有誰?”曰“次第無人?!?/p>

岳飛恃才不自晦。……飛作副樞,便直是要去做。張、韓知其謀,便只依違。然便不做亦不免,其用心如此,直是忠勇也。

可見,為人“忠勇”且“直是要去做”事的岳飛反而被誅,其關(guān)鍵即在于遭高宗“忌之”。而紹興十一年(1141)四月,高宗任命張俊、韓世忠、岳飛為樞密使、副使,解除三人兵權(quán),其目的仍在于預防“意外事有叵測者”,而“削尾大之勢,以革積歲倒持之患”。因此,宋人羅璧即將高宗、秦檜此舉與太祖、趙普之“杯酒釋兵權(quán)”相提并論:“唐衰病于藩鎮(zhèn)跋扈,趙普建收其精兵、制其錢谷之計,藩鎮(zhèn)遂消。宋南渡息兵,張、韓、劉、岳擁兵方面不釋,秦檜各除樞密使召之,由是兵權(quán)去手”。雖然羅璧認為趙普“忠謀,秦檜則奸謀也”,但兩事之目的相同,即通過削減武將集團勢力以強化君主集權(quán)。因此,高宗、秦檜此舉亦被后人稱為宋朝歷史上第二次“杯酒釋兵權(quán)”。

綜上所述,陳橋兵變所投射的心理陰影對兩宋歷代君臣影響深遠,自開國之初的曹彬,到承平之日的狄青,至危亂之時的岳飛,抑制武將勢力發(fā)展的國策貫徹始終,從未因時局變幻、國祚沉浮有絲毫動搖。盡管歷史已經(jīng)證明此“猜疑之家法”在外化為抑武國策后造成了多次誤殺忠臣、自毀長城的悲劇,但有宋之世,以此立國,繼而以此亡國也是歷史進程中無法改變的發(fā)展軌跡。

注解:

①(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卷一建隆元年正月乙巳條注,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年版,第5頁。

②《長編》卷二建隆二年七月庚午條,第49頁。

③《長編》卷八乾德五年二月甲戌條,第190頁。

④《長編》卷四乾德元年二月丙戌條,第83-84頁。

⑤《長編》卷二四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戊寅條,第537頁。

⑥(宋)徐自明:《宋宰輔編年校補》卷二,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36頁。

⑦《長編》卷一八三嘉佑元年八月癸亥條,第4435頁。

⑧(宋)王《野客叢書》附錄一《野老紀聞》,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49-450頁。

⑨(元)脫脫等:《宋史》卷三零二《呂景初傳》,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0021頁。

⑩《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第10379頁;《長編》卷一八三嘉佑元年七月丙戌條,第4426-4427頁。

《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第11395頁。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一二七《孝宗朝》,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3060頁。

《朱子語類》卷一三二《中興至今日人物下》,第3166頁。

《朱子語類》卷一三一《中興至今日人物上》,第3148頁。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六紹興十二年八月戊子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冊,第44頁。

第5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就在慶歷四年的時候,我的好友滕子京被貶謫到巴陵郡。滕子京很傷心也很悲憤,可這又什么辦法呢?他只能拿出經(jīng)歷治理這里。到了第二年,原來貧窮落后的郡竟然變成了繁華的城市,用四個字來說,那就是“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既然滕子京功勞這么大,他怎么不犒勞一下自己的功力呢?于是,他就重新修建岳陽樓,并在岳陽樓的上面刻上從唐朝到現(xiàn)在詩人的詩文。建好了以后,人們歡呼,而他卻說:“建好了又怎么樣,我只想大哭一場?!辈⑶遥形覍懫P(guān)于岳陽樓的文章給他。

我看了看他給我的岳陽樓的畫像,只有洞庭湖與他相稱。洞庭湖??!與遠處的山銜接,與長江交融,浩浩蕩蕩的,沒有邊際,而且氣象萬千呀!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奇光嗎?呵呵,前人的敘述詳備了呀!在畫中看了看,有許多與我一樣被貶的人和詩人在這里。

哼!像那連綿的雨繁密的樣子,整月不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迫近傍晚天色昏暗,只聽見虎在咆嘯和猿在悲啼。此時登上岳陽樓,就會產(chǎn)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的感覺,擔心別人說自己的壞話害怕別人譏諷自己,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十分悲傷。

第6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很欣賞新版三國增加的一個片段,劉備入主西川后,不僅開始拋棄之前一直秉承的仁義之說,更開始無端遠離一直對他忠心耿耿的諸葛亮。及至稱帝,一方面架空諸葛亮的軍政大權(quán),一方面也暗中提拔新的人才,抗衡諸葛丞相的權(quán)利。而到“朕沒有你的扶助,就不能自立了嗎”一句,更是把二人之戲推到了。

不愿意去辯證此事孰真孰假,也許史料上并未記載這一故事,但是我仍然寧愿承認這是真的。因為這才是真實的君臣關(guān)系,而如《三國演義》中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之行,我認為則帶有理想化的成分。也許歷史當真無從考證,但是,誰又能證明史書記載的一定正確呢?古人寫古人之史,除了實地考證之外,相信有部分是自己主觀臆測。而這自我判斷部分,則又是結(jié)合當時人物心境與性格。但是,為何古人憑此臆測,變成世代考證真理,而今人臆測,就成了改編歷史?

我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句話:“難道,魚已化龍,就不需要水了?”勾踐是魚,李自成是魚,朱元璋是魚,劉邦是魚。但是,當他們化為龍之后,可曾回頭看看曾經(jīng)滋潤過他的那一片水?無范蠡文種,勾踐無以存國;無李巖等臣,李自成無以一介草莽踏上明朝皇廷;無徐達、常遇春、湯和、李善長,朱元璋無以為大明開國皇帝;無韓信、張良、彭越、英布,劉邦無以在楚漢之爭中贏得勝利,而為漢高祖。

但是,到頭來,勾踐蕩平吳國,一雪會稽山辱,范蠡及早逃亡,未及被害,文種留越,得到的卻是一把寒劍;李自成打下明朝,李巖等將馬上身首異處;朱元璋建立明朝,李善長,徐達因小人挑撥幾句就反遭忌害,慘死途中;劉邦建漢,馬上以“莫須有”罪名處死韓信等將。

他們所立之功,不比諸葛亮小,他們尚且如此,那么劉備猜忌諸葛亮之事,自在情理之中。

也許,當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教條一出,便生生隔分了君與臣的關(guān)系。不過這也難怪,當他們還是一介布衣的時候,所考慮的是他人,也就是在向民間廣布仁義,這個時候他們將所有人都當作他的朋友??墒且坏┓Q帝,他們就開始為自己著想,為后代著想,而一直延續(xù)下來皇帝乃天子的傳統(tǒng)早已根深蒂固,當他們稱帝后,就會自然而然地抬高自己,再看到別人恭恭敬敬的眼神,就再也難以放下架子。作為一個帝王,一旦自然承認自己,就要不遺余力地為自己和后代著想。

到了這時,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們覺得草木皆兵,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quán),就要費盡心思,可是,自己高高在上,跪在下面的群臣又偏偏比自己強大。時間一久,在他們心中忠臣也就變成了權(quán)臣、弄臣。悲劇就發(fā)生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三十六計中獨獨反間計屢試不爽。一道反間計似乎可以讓所有夙敵下臺,回想史上,因反間計而被害的,何止千萬?范蠡的一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綿亙了數(shù)千年照常生生不息,反而愈演愈烈。這是三十六計的精妙,還是人心的叵測?

范蠡還有一句,亦可作為“千年定律”:“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其共富貴。”如此看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中倒似“有福同享”更為困難。

第7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幾種常見修辭在課堂導語設(shè)計中的運用。

一、排比。排比運用在導語之中,既可以概括復雜的內(nèi)容,又能夠增強語言的氣勢。

【例1】戰(zhàn)國時代,天下動蕩,諸侯紛爭。統(tǒng)治者對外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對內(nèi)殘酷剝削,勞役繁重。廣大人民水深火熱,難以為生。學術(shù)上則異見迭出,百家爭鳴。

帶著對執(zhí)政者貪婪殘暴行徑的強烈憤慨,帶著對掙扎在苦難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帶著對別家學說的無比敵視,帶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救世責任感,一位先賢接過儒家學說的大旗,奔走呼號于諸侯之間。

他拒楊墨,反縱橫,倡儒學,推仁政。無論是“制民之產(chǎn)”的建議,還是“申之以孝悌之義”的主張,無論是“人性本善”的學說,還是“民貴君輕”的思想,都讓我們領(lǐng)略到一位先哲那睿智的頭腦,犀利的目光。

盡管他的學說被諸侯認為迂闊,沒人采納,然而,這絲毫不妨礙我們今天理所當然地稱之為“亞圣”。

他就是孟子。

這是我在教學《孟子》這一單元時設(shè)計的一則導語。這則導語主要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概括了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動、學術(shù)成就以及他的精神境界,句式整齊,氣勢充沛,既達到了介紹作者的目的,又自然地喚起學生對這位圣人的景仰與愛戴。

二、對比。對比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表達鮮明的情感傾向。

【例2】沒有漢高祖威加海內(nèi)的宏圖偉愿,他的眼睛里迷戀的是金粉紅顏;沒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的老謀深算,他的血脈里流淌的是放縱纏綿;沒有成吉思汗彎弓射雕的驚世武功,他的稟賦中滋生的是絕代詩情;沒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忍辱負重,他的柔骨中刻進的是忍氣吞聲。

自然,他無法給百姓帶來“貞觀之治”的盛世太平,然而,他卻有幸為后人留下了直抒血淚的不朽詞風。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于是,我們不僅嘆惋:“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p>

這個君王不是別人,他就是李煜。

這是《虞美人?春花秋月》導語設(shè)計。這則導語主要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在與歷代帝王的對比之中,突出了李煜的獨特之處,既贊揚了他對詞壇的開拓性貢獻,又對他錯位的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對李煜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更容易走進作品以及作者的情感世界。

三、襯托。教師在設(shè)計導語的過程中,如果能夠用學生熟悉的形象來襯托課文中的形象,則可以喚起學生的親切感,進而達到借助已知來認識未知的教學目的。

【例3】提起古代的巾幗英雄,我想同學們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xiàn)出一長串姓名。

比如: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大破天門的穆桂英,黃天蕩擂鼓助戰(zhàn)、令金兵聞風喪膽的梁紅玉,等等等等。她們無不以超凡的膽略和智慧譜寫出一曲曲巾幗不讓須眉的豪邁壯歌。而今天,我們將跟隨著名作家孫犁一同走進那葦葉飄飛、荷香四溢的白洋淀,去結(jié)識一群勤勞淳樸、機智勇敢的現(xiàn)代巾幗英雄,她們不乏男兒報國的壯志,也有著女兒似水的柔情。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荷花淀》。

這是《荷花淀》導語設(shè)計。這則導語用“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等婦孺皆知的人物來導入,首先讓人覺得很親切。用古代的巾幗英雄襯托“水生嫂”等英雄群像,設(shè)置了懸念,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生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做好了鋪墊——“水生嫂們”是現(xiàn)代的“巾幗英雄”。

四、引用。引用能夠展現(xiàn)授課者豐厚的文學積淀,讓學生充分感受語言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例4】中國有句俗話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可見美是具有個性差異的,時?!叭收咭娙?,智者見智”。

“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是一種美,“淚光點點,微微”也是一種美;“身量苗條,體格”是一種美,“肌膚微豐,身材合中”也是一種美。

你看,西施因病而顯嬌媚婉轉(zhuǎn),嬰寧因笑而顯天真爛漫,趙飛燕因瘦而顯輕盈欲飛,楊玉環(huán)因胖而顯雍容高貴。

相信在座的各位,見到自己心中的偶像,可能也會說:“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今天,我們就跟隨日本作家清岡卓行,一起走進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去結(jié)識傳說中的美神與愛神維納斯,看看她是否會成為你心中的最美。

這是《米洛斯的維納斯》導語設(shè)計。這則導語中引用了《紅樓夢》中對“探春”、“黛玉”、“鳳姐”、“迎春”的描寫,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藝術(shù)熏陶。導語中所引用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等句子都是學生所熟悉的。在老師吟誦熟悉這些句子的時候,學生會不自覺地“隨聲附和”,便于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教學情境。

當然,這些引用絕不是為了賣弄文采,而在于證明美的個性差異,從而為學生課堂討論“斷臂的維納斯”與“完整的維納斯”哪個更美做了鋪墊。

第8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有些學生,學習目的非常明確,也很想學到一些知識,可是,當接觸到一些課程后,卻茫然不知所措,不知怎樣學習,對所學的課程不感興趣,以至于產(chǎn)生了厭學的情緒。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對所學的課程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就高,學習效果也好。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對所學的課程感興趣呢?我們知道,興趣能夠產(chǎn)生,興趣在于培養(yǎng)。例如,我們在上解剖課時,當學到細胞內(nèi)的線粒體是產(chǎn)生能量的場所時,學生覺得非??菰餆o味。這時,如果讓學生聯(lián)想到世界著名拳王泰森,為什么他那么強壯?他的力量是從哪里來的?原來是他體內(nèi)細胞的線粒體產(chǎn)生的。同學們能坐在教室里學習,能跑、能跳,這些力量又是從哪里來的?也是體內(nèi)細胞的線粒體產(chǎn)生的,這樣講解,使學生不但不覺得枯燥乏味,而且印象還會特別深,記得非常牢。又如,我們學習糖在酶的作用下能轉(zhuǎn)變?yōu)橐掖?也就是說用糧食可以釀酒,我們就聯(lián)系到了一些與酒有關(guān)的故事。紂王飲酒作樂,曹操對酒當歌,李白斗酒詩百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這樣一來,就使學生覺得非常生動,同時對這部分內(nèi)容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2會學

有些學生,也想學,也愿意學,但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習成績卻不理想,一到考試就急得團團轉(zhuǎn)。這說明,只有會學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學習,是以課堂學習為主的。課堂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和形式。而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因此,抓好課堂學習是至關(guān)重要的。要想抓好課堂學習,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是專心聽講。在上課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走神。要讓學生知道,上課專心聽講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心里有什么事,在上課時都要將其拋到九霄云外。聽課時要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精神高度集中。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其次是要記好筆記。通過讓學生記筆記,可以使學生理出所學知識的線索和要點,便于復習和記憶。筆記主要是記錄老師所講授新知識的內(nèi)容提要,使所學新知識高度概括化、系統(tǒng)化。還可以記錄老師在黑板上畫的教材上沒有的圖形、表格和數(shù)據(jù)等,還有老師反復強調(diào)的關(guān)鍵問題。也可把課堂上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下課問老師或者和同學一起研究,以便把所學知識及時消化吸收。最后一點是復習鞏固。課堂知識學完后,不能就此完事大吉,要及時進行復習鞏固,達到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目的。

3勤學

第9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范文

黑釉是一種以鐵為著色劑的瓷器,說到黑瓷瓷器快速發(fā)展的一個原因,不能不說宋代當時特定的社會生活。

宋代開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為避免晚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對中央政權(quán)的影響,采取杯酒釋兵權(quán)來加強皇權(quán)和中央集權(quán)制,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國宗旨,開創(chuàng)了宋代重文輕武的社會景象,也使得宋代的文化空前繁榮。

關(guān)于宋代文化,中國現(xiàn)代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因此,“宋代上承漢唐,下啟明清,處于一個劃時代的坐標點。兩宋320年中,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nèi)是座頂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領(lǐng)先地位。”

如同整個宋代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一樣,宋代美學也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發(fā)展史上的高峰。那時候,人們在審美方面要求極致的單純,講究素色和質(zhì)感。在燒制瓷器方面,人們主張燒單色釉瓷器,在制瓷工藝上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境界。那時候,南方和北方的眾多窯廠都有精品問世,北方地區(qū)的定窯、耀州窯、鈞窯和磁州窯,南方地區(qū)的龍泉青瓷和景德鎮(zhèn)的青白瓷都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

作為中國古代瓷器中最常見的品種,黑釉瓷器也趕上了發(fā)展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黑釉瓷器的生產(chǎn)數(shù)量也大大增加。據(jù)資料統(tǒng)計,全國1/3以上的窯場都生產(chǎn)黑釉瓷,黑釉瓷器的發(fā)展在宋代達到了高峰。

斗茶利器 黑釉茶盞

作為中國歷史上茶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宋代,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以飲茶為生活時尚,幾乎人人都喜歡飲茶。茶坊、茶肆、茶樓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隨處可見。

宋代人的烹茶法,跟明代以后形成的泡茶法不同。我們現(xiàn)在喝的叫“散茶”,宋人喝的叫“團茶”,就是把茶葉采摘之后制成茶餅。飲用時,人們將團茶研成茶末,置于碗底,然后用沸水沖成茶湯,同時用茶筅快速擊拂茶湯,使之發(fā)泡,泡沫浮于湯面。

當時的人們在喝茶時對選茗、取水、備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嘗方法都頗為講究,禮儀也越來越復雜了,并且流行“斗茶”。

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也經(jīng)常和臣屬斗茶,上行下效,頗具影響。在斗茶過程中,決定勝負的標準有兩條,一是湯色,二是湯花。湯色即茶水的顏色,以純白為上;其次看湯花持續(xù)時間長短。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要看浮沫和擊拂的情形,浮沫是白色的,在黑釉茶碗里看得最清楚。由于黑釉茶盞為斗茶的最佳器具,故黑釉盞的燒制盛極一時,從而促進了宋代黑釉瓷器的普遍發(fā)展,以至全國近1/3的瓷窯,包括定窯、磁州窯、耀州窯等名窯都燒制黑釉瓷。

其實,早在東漢時期,黑釉就已經(jīng)被人們所使用,在唐代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而宋代的斗茶之風使得黑釉瓷器發(fā)展達到頂峰。

除了斗茶的需要之外,黑釉瓷器能取得巨大發(fā)展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原料容易獲得。制造黑釉器的原料,無論是胎料還是釉料,鐵含量都非常高,這種原材料非常豐富而且價格低廉,人們很容易就能找到,便于匠人們就地取材制造黑釉瓷。

黑釉名品 建窯瓷器

雖然宋代時,1/3以上的窯場都生產(chǎn)黑釉瓷,但是最出名的當屬福建建窯。

建窯始燒于唐代,又被稱之為“烏泥窯”,位于福建省建甌(以前稱建安)的水吉鎮(zhèn),后來窯址移至建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辦窯場。

建窯燒制的黑釉瓷產(chǎn)品,擺脫了傳統(tǒng)的單純黑色釉階段,創(chuàng)燒出豐富多彩、變化萬千又富有裝飾效果的黑釉瓷產(chǎn)品,品種包括兔毫釉、油滴釉、曜變釉、結(jié)晶冰花紋釉、芝麻花釉、龜裂紋釉、醬褐釉等由窯變產(chǎn)生的自然結(jié)晶釉產(chǎn)品,以及黑釉點白斑、黑釉鐵銹花、黑釉描金彩等人工繪飾藝術(shù)的作品。

宋代人流行用各種漂亮的、精致的瓷碗飲茶,其中兔毫盞、天目碗等都是當時有名的茶具。

兔毫盞是建窯最具代表的產(chǎn)品之一,瓷器的釉面顏色紺黑如漆,溫潤晶瑩,釉面上布滿密集的筋脈狀白褐色紋飾,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細,閃閃發(fā)光。兔毫盞的形成是因為燒制過程中窯內(nèi)溫度的變化,釉中鐵元素析出到釉層表面,流動時形成如兔毫般的結(jié)晶體而得名。建窯兔毫盞的色澤有白、黃、灰等色,因而也被分別稱之為銀兔毫、金兔毫和灰兔毫。

兔毫盞的出現(xiàn),符合了當時人們生活及精神上的需要,符合了宋人那種恬淡典雅,但在平靜中求變化的審美情趣。加上在宋代它的成品率就不高,“物以稀為貴”,兔毫盞在當時就被許多名人雅士所喜愛。宋徽宗趙佶就說:“盞以青綠為上,兔毫為上?!北彼尾滔濉恫桎洝份d:“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熱難冷,最為妥用,出他處者皆不及也?!?/p>

除了兔毫盞外,還有幾種非常有特色的品種:鷓鴣斑、油滴釉。

鷓鴣斑是建窯的又一名品,狀似鷓鴣鳥胸前羽毛的圓點斑紋,北宋初年的陶《清異錄》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因燒制條件要求非常高,傳世品及窯址出土標本甚少。

油滴釉是黑釉的特殊品種之一,又稱“雨點”或“滴珠”,創(chuàng)燒于宋代。特點是在釉面上散布著許多具有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大小不一,大的直徑達數(shù)毫米,小的只有針尖大小,形似油滴,故名“油滴釉”。油滴釉最早由建窯燒成,以后南北各地競相仿制,但滴珠不及建窯的大。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選范文推薦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