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投融資政策范文

投融資政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投融資政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投融資政策

第1篇:投融資政策范文

我國“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要促進海洋經濟發(fā)展,并將其作為國家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提高產業(yè)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以及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經濟。

海洋經濟是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尤其是人們對海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不斷深化而發(fā)展起來的,因此現在海洋經濟包括了為開發(fā)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深入合作,以及直接和間接為開發(fā)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目前主要包括海洋運輸業(y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yè)、海水綜合利用業(yè)、海洋礦業(yè)、海洋服務業(yè)等多個產業(yè)。

現在的海洋經濟正處在高速發(fā)展階段,產業(yè)門類不斷完善,細分生產門類正在崛起,不斷擴展著海洋經濟發(fā)展的空間,成為了經濟發(fā)展新的增長點。

關于研究制定推進我國海洋經濟發(fā)展中若干投融資政策,我的建議如下:

首先,研究制定推動海洋經濟發(fā)展的財政激勵政策,包括國家投融資政策??梢钥紤]設立海洋經濟建設的專項資金,并爭取各金融機構的配套,專項用于發(fā)展海洋經濟重大或者標志性的基礎設施、海洋生態(tài)景觀等項目的建設,爭取發(fā)行海洋經濟建設的企業(yè)債券。

其次,一定時期內將海洋經濟發(fā)展企業(yè)繳中央財政增值稅和所得稅全額返回,實施“海洋自養(yǎng)”資金供給政策?;A設施、生態(tài)建設、社會事業(yè)、環(huán)境保護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其他相關中央專項投資。在中央和省里設立專項資金,加快解決海洋開發(fā)的區(qū)域、水、交通等設施建設,把航道、錨地等納入國家基礎設施,提高補助比例,降低地方配套要求。

第三,要加大海洋新興產業(yè)扶持力度。對符合國家產業(yè)政策的項目貸款融資方面給予支持,國家鼓勵類涉海產業(yè)作為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予以培育。實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yè)相關的優(yōu)惠政策,恢復出口退稅、中央全額負擔的做法。

第四,要鼓勵融資政策創(chuàng)新。在風險可控的原則下積極開展海洋開發(fā)產業(yè)投資基金、創(chuàng)業(yè)風險投資、金融業(yè)綜合經營,多種所有制金融企業(yè)、外匯管理政策,離岸金融業(yè)等方面的改革。

第五,要鼓勵金融服務業(yè)創(chuàng)新。實施與海洋經濟發(fā)展相配套的先行先試金融政策,包括法人機構成立、分支機構引進以及新金融業(yè)務的開辦等諸多獨立金融政策支持;支持條件成熟的地區(qū)成立海洋發(fā)展銀行、海洋開發(fā)保險公司和信托租賃機構,加強與農村保險服務網點建設,在條件成熟的地區(qū)依托海洋科學城建設打造金融聚集區(qū)。

第2篇:投融資政策范文

一、存在問題

1.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風險不斷擴大

當前,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在融資方面的透明性和公開性還較為缺乏,地方政府和資金通常是借助多個融資平臺向多家銀行借貸所得,對于債務的管理又分在不同的部門,導致地方政府對不同層次的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和擔保情況了解不透徹、不清楚,最終不斷擴大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這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投融資項目大都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具有投資大、回收期長且收益見效甚微,如果投融資平臺難于償還銀行的貸款,就會成為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一旦地方政府的債務償還能力不足時,要么將風險轉嫁給銀行;要么由中央財政償還地方政府的債務。

2.投融資風險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

雖然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能通過發(fā)行中期票據和企業(yè)債券的方式,從而拓寬中央政府以項目配套資金的融資渠道,而就實際而言,很多地方政府的財務狀況不好,具有較高的資產負債率,難以具備債券發(fā)行資格,能滿足上市融資條件的公司就更少,很多投融資公司只有借助金融機構的貸款化解資金短缺的問題,使得投融資風險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

3.管理較為混亂

這些年來,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行政色彩越來越強烈,不同的投融資平臺又是由不同的行政部門進行組建和管理,導致條塊分割尤為嚴重。雖然地方政府在構建投融資平臺時強調“借、管、用、還”一體化,而實際操作時,經常出現“借、管、用、還”相分離的情況。通常情況下,發(fā)改委規(guī)劃需要舉債的項目;財政部門和人民銀行審核貸款項目;發(fā)改委與國資委監(jiān)督和管理資金使用情況;最終都是由財政部門償還舉債資金。管理部門拿不到投融資平臺財務報表,就難于全面掌握投融資平臺的負債情況,使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管理較為混亂。

4.治理結構不合理

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各級管理人員大都由政府選派,其經營決策主要體現的是政府導向,并且政府根據建設項目資金的需求而確定的融資規(guī)模,并沒有結合平臺的財務狀況和債務償還能力。很多地方的投融資平臺自建立之初存在現金流短缺的情況,而地方政府則是通過使用權的劃撥和非現金資產的形式進行注資,所投入的現金流量則是少之又少。投融資平臺為解決現金流短缺的現狀,就必須向銀行抵押借款,而已抵押資產不管的平臺還是銀行,大都沒用完備的抵押物質處理權,使得投融資平臺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

二、應對策略

1.建立健全投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不斷完善投融資平臺的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投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不僅為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工作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也規(guī)范了投融資平臺的建設。管理體系完善與否直接決定著投融資平臺的營運效率的高低。在國家經濟發(fā)展進程中,由于投融資平臺的作用巨大,因而應建立中央與地方的投融資管理體系。在中央建立的投融資管理機構,其職能主要是對全國性的投融資業(yè)務所需資金的投放重點和方向進行嚴格把關,并指導和協(xié)調地方政府開展投融資業(yè)務,嚴格監(jiān)督資金的使用并加強債務管理;在地方設立專業(yè)的管理機構,就平臺的投融資與債務問題實行統(tǒng)一管理,接受上級投融資管理機構的監(jiān)督和檢查,并向上級呈報財務報表,從而有利于上級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全國性的投融資動向及其債務規(guī)模的大小,再結合我國發(fā)展的需要,及時調整國家的投融資政策。

2.理順投融資平臺的債務管理體制

對投融資平臺債務必須統(tǒng)一管理,扭轉多頭舉債、分散使用、財政兜底的被動局面。在目前未成立中央投融資管理機構前,可由財政部門統(tǒng)一管理。成立專門投融資管理機構后,由中央投融資管理機構負責,投融資公司定期向中央投融資管理機構提交財務報告,中央投融資管理機構向財政部報告,并接受審計部門的檢查。對于投融資平臺的貸款應實行貸款證券化,使其進入債券市場解決巨大的存量問題。

3.完善投融資平臺的法人治理結構

為使各投融資平臺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實體,首先要轉變政府職能,不再向平臺直接派高管人員,不以行政手段干預企業(yè)的實際運作,政府或特設機構作為出資人負責制定國有資產戰(zhàn)略調整方案和國有資產監(jiān)管,代表行使所有者職能,按出資額享有資產收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經營管理者等權利,對公司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使資本層面擺脫條塊分割,真正實現行政與資本分離,從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第3篇:投融資政策范文

財政投融資是在一般財政預算無償分配以外 ,由財政部門直接管理和調控 ,按照信用原則有償籌集和使用資金的活動。自 80年代我國開始發(fā)行生產建設性國債 ,政策性銀行投入運轉以來 ,我國已初步建立了財政投融資體制 ,對推動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體制運行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主要是財政投資日益弱化 ,財政投融資渠道單一 ,財政信用與商業(yè)信用界限不清 ,財政投資重復、低效等。面臨新形勢的需要 ,舊的財政投融資體制亟需強化、完善。

一、財政投融資的特點、作用和必要性

(一 )財政投融資是我國經濟發(fā)展初級階段的需要

根據穆斯格雷夫的“發(fā)展型”公共支出模型 ,市場經濟條件下 ,一國經濟增長的初級階段 ,公共部門投資在國民總投資中占有相當高的比重 ,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起飛”奠定基礎。進入中級階段之后 ,公共部門投資逐步成為私人部門投資的補充。而在經濟發(fā)展的所有階段都存在市場失靈 ,因此政府始終要通過增加公共投資來進行宏觀調節(jié)。我國尚處在經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 ,脫胎于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改革開放的年代又不長 ,市場失靈的現象還相當突出 ,因而財政投融資的調控作用必不可少。

(二 )財政投融資的根本作用在于充實社會先行資本 ,填補財政預算無償投資和一般商業(yè)金融投資的空白財政投融資的特點在于既體現政府政策取向 ,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則組織經營。財政投資的主要領域是準公共產品 ,這類產品若完全依賴財政無償投資 ,因財力有限勢必出現“瓶頸”制約 ,供給不足 ;若完全依靠企業(yè)籌資 ,銀行融資 ,因準公共產品“效益外溢”的特點 ,供給更加不足甚至無人投資。所以在私人產品與私人投資、純公共產品與財政無償投資大體對應平衡的情況下 ,財政投融資介于二者之間 ,填補了準公共產品投資的空白。

(三 )財政投融資的目標是貫徹國家產業(yè)政策 ,建立對企業(yè)和商業(yè)銀行的誘導機制 ,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財政投融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僅表現為短期內“數量增加” ,更表現為長期內“質量的提高”。1 996年我國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后 ,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矛盾基本解決 ,結構調整的問題更加突出。我國預算內財力貧乏 ,而財政投融資作為一個投融資體系 ,直接把資金引入優(yōu)先領域 ,形成一種“財政投融資先行—商業(yè)銀行投融資跟蹤—企業(yè)投資隨后”的連鎖反應機制。

(四 )在當前我國通貨緊縮的宏觀經濟形勢下 ,加強財政投融資又與反經濟周期目標相吻合1998年中央銀行六次降息 ,貨幣政策力度不可謂不大 ,然而由于真實利率高于名義利率 ,居民對貨幣的靈活性偏好 ,企業(yè)預算約束硬化以及貨幣政策時滯等原因 ,貨幣政策的效力一時還不能顯現。而財政擴張作用直接、力度大 ,特別適合在經濟全面蕭條時采用。運用擴張性財政政策進行反周期調節(jié) ,不外乎兩種手段 ,一是減稅 ,二是增支。減稅在 1 998年上半年已經啟動 ,但我國財政的困境使減稅的空間不大 ,增加財政投資是必然選擇。就啟動內需的兩大支柱消費推動和投資拉動來說 ,投資拉動也是現實選擇。 1 997年我國經濟增長 8. 8%,從需求拉動因素看 ,投資約占 2 . 2個百分點 ,消費約占 4. 9個百分點 ,凈出口約占1 . 7個百分點。 1 998年以來 ,消費市場持續(xù)低迷 ,從需求走勢看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穩(wěn)中趨降。在這種情況下 , 1 998年下半年增發(fā) 1 0 0 0億國債融資用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不僅能直接增加需求 ,還能刺激企業(yè)和個人投資 ,拉動相關產業(yè) ,間接增加社會需求。

(五 )財政投融資體制還能平衡資金在國民經濟三大部門間的分配 ,調節(jié)儲蓄、投資結構 ,促進資金和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在我國三大部門中 ,居民是盈余部門 ,企業(yè)是短缺部門 ,財政則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體。改革開放以來 ,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發(fā)生了急劇變化 ,居民最終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大幅上升 ,居民部門儲蓄占到社會總儲蓄的 6 0 %以上 ,而財政日見拮據 , 1 995年預算內投資占社會總投資僅 3 .1 %。在這種不平衡狀況下 ,通過國債等財政投融資手段將居民手中的一部分消費基金轉化為積累基金 ,有利于調節(jié)儲蓄與投資結構的不對稱 ,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化。

二、我國舊有財政投融資體制的問題分析

(一 )國家財政投資日益弱化 ,影響國民經濟長遠發(fā)展后勁

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 ,正處在經濟轉型期 ,不僅要實現經濟體制市場化 ,還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由此決定政府在強化、引導投資方面負有比發(fā)達國家更多的責任。但當前我國財力不足 ,財政的經濟建設性投資呈現出弱化態(tài)勢 ,與政府的宏觀調控要求相去甚遠。據世界銀行對 1 2個發(fā)展中國家和 1 3個工業(yè)國抽樣調查表明 , 1 980—1 995年財政投資占社會投資的比重 ,發(fā)展中國家平均水平 43 %,工業(yè)發(fā)達國家 3 7%,而我國 80年代以來財政投資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和財政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不斷降低 , 1 981年兩個比重分別為 2 0 . 5%和 2 8. 1 %, 1 990年降為1 0 . 1和 8. 7,到 1 995年只有 7. 7%和 3 . 1 %。財政投資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職能的履行。

(二 )財政投融資與商業(yè)銀行投融資界限不清 ,也缺乏法律上的依據

一方面財政投融資范圍界定不嚴 ,本應通過市場融資的通過財政投融資 ,扭曲了資金結構 ,損害金融業(yè)公平競爭。另一方面商業(yè)銀行過分擴張投資性貸款 ,投資資金過分依賴銀行 ,不僅加劇重復建設和結構失調 ,銀行不良債務急劇上升還將阻礙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與發(fā)行國債相比 ,國債的透明度相對較高 ,易受到關注 ,而銀行的不良資產較隱蔽 ,就這一點來說 ,財政投融資比之金融投資也有其優(yōu)勢。國際經驗表明 ,財政融資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重要手段 ,是銀行信貸所不能替代的。

(三 )財政投融資效益低下 ,盲目、重復建設現象仍然普遍 ,貫徹產業(yè)政策不力重數量輕效益是我國經濟建設中長期存在的弊端 ,表現在財政投融資上就是有償資金無償使用 ,資金投放前缺乏全面科學的可行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工程建設中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約束機制 ,項目結束后不進行評估 ,往往是“說投就投、一投了之” ,使財政投融資無法維持自身“融資—投資—還款”的良性循環(huán)。

(四 )財政融資渠道單一 ,資金不足也是制約財政投融資宏觀調控作用發(fā)揮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因國家財力制約 ,資本金部分投入就不足 ,對政策性銀行撥款難以保證。除資本金以外 ,財政融資絕大部分來源于國債 ,很少的部分來源于金融債券等 ,加上我國財政投融資效益不高 ,資本金增值少 ,形成國債獨當一面的局面 ,加大了財政本已沉重的還本付息負擔 ,國債風險增大。

三、財政投融資體制的強化和完善

財政投融資的特點是融資、投資緊密結合 ,資金投入直接。針對我國現行財政投融資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尋求財政投融資體制的完善 :

(一 )融資環(huán)節(jié)

應該說 ,國債因其規(guī)模大、信譽高、發(fā)行較容易 ,仍是主要融資渠道。發(fā)行國債既產生總量效應 ,增加總需求和總供給 ,又產生結構效應 ,引導投資和消費。增發(fā)國債還能帶動商業(yè)銀行配套貸款的增加 ,推動社會投資 ,形成乘數效應 ,更大幅度地拉動經濟增長。據測算 , 1 998年增發(fā) 1 0 0 0億國債大致可以使銀行配套增加貸款 1 0 0 0億元 ,總數約 2 0 0 0億元的建設投入所形成的最終需求可以拉動GDP增長約 2個百分點。而且在目前我國經濟緊縮的情況下 ,供給對價格和利率的彈性很小 ,增發(fā)國債還較少引起價格和利率的上漲 ,因而不會引發(fā)通貨膨脹和對私人的擠出效應。通過國債融資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幾個問題 :

1 .國債的發(fā)行權。只要各級地方政府仍是當地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主體 ,分級財政體制未能真正建立之前 ,地方政府就不能擁有發(fā)債權 ,地方財政預算也不能打赤字。但在國債投資建設項目中 ,有很多項目是屬于地方性的 ,根據收益原則 ,這部分項目的融資應由地方負擔。在地方財政支出項目較多、資金較緊張的情況下 ,可發(fā)行中央特許、擔保 ,地方負責還本付息的專項債券 ,有效地分解中央財政的債務風險。同時 ,又因一些中小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利益會擴散到其他地區(qū) ,中央財政應對這部分“外溢利益”予以補貼 ,具體作法可由中央發(fā)債轉借地方使用并由各地配套一部分公共資金。

2 .國債的規(guī)模和期限結構。目前銀行利率下調、國債籌資成本較低 ,正是增發(fā)國債的有利契機 ,此時發(fā)行中長期國債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籌集到大量建設資金。由于企業(yè)預算約束硬化、居民收入下降和預期未來支出增加 ,商業(yè)銀行的存貸差增大 ,這也為國債的發(fā)行創(chuàng)造了認購對象。為滿足商業(yè)銀行資金流動的需要 ,這種國債可為定向向商業(yè)銀行發(fā)行的短期周轉性國債。目前我國國債主要集中在三年期的中期國債 ,期限結構過于單一帶來的問題是還本付息期集中 ,長期建設資金不足 ,短期籌資不易 ,今后應逐步增加短期周轉性國債和長期投資性國債 ,充實國債期限結構。

3 .國債的透明度。我國居民和機構購買國債 ,長期來在一定程度上是迫于行政壓力 ,就算以國債作為金融資產投資 ,吸引投資者的也只是國債的穩(wěn)定可靠性 ,而不是其投資生產建設帶來的收益。這種現象與國債宣傳定位不當有關 ,國債透明度不高 ,國債發(fā)行后居民不了解自己資金的用途和實際效益。這一方面造成居民投資國債積極性不高 ,一方面使財政部門發(fā)行國債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建議財政部門在發(fā)行及運用國債資金投資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定期披露國債資金投向、工程進度和財務狀況 ,以體現國債財政投融資工具的特征。除繼續(xù)穩(wěn)定國債融資外 ,我國應進一步拓寬財政融資渠道。日本已實行 40多年的“財政投融資”制度可資借鑒。日本的財政投融資計劃是以大藏省的資金運用部為中心 ,以財政儲蓄、各種保險和年金等形式廣泛吸收社會資金 ,通過有關公共金融機構 ,以投資、貸款和認購債券等方式進行公共投資 ,對于日本經濟起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通過財政投融資所籌集的資金極為可觀 , 1 991年占到當年財政總資金 (財政預算資金與投融資資金之和 )的 56 . 5%,成為國家財政不可或缺的“第二預算”。

我國目前正進行清費改稅、清理預算外資金的改革 ,筆者認為探索發(fā)展財政投融資制度 ,在預算體系中建立專門的財政投融資預算不失為規(guī)范財政預算、提高資金運用效益的一條思路。就資金來源看 ,我國也有拓寬財政融資的潛力。我國目前僅有向養(yǎng)老保險基金和待業(yè)保險基金發(fā)放的特種定向國債 ,今后配合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 ,可擴大特種定向國債的發(fā)放對象 ,既拓寬了財政融資 ,又為各類保險基金、資金找到一條安全的投資途徑?,F行郵政儲蓄制度應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在期限品種、還本付息方式上實行多樣化 ,以吸引更多的儲戶。財政投融資的支撐點是國家信用 ,今后應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擔保債券和政府擔保的借款制度 ,既充分又有度地運用國家信用。

(二 )投資環(huán)節(jié)

1 .投資項目的選擇。公共投資的最終目的不是去和市場活動競爭 ,而是補充和支持市場活動。如果財政投融資資金用于國有企業(yè)的一般生產經營性項目 ,不僅會使財政陷入對國企補貼的深坑 ,還會助長國有企業(yè)的依賴性和政府干預的不當性 ,對經濟增長作用卻不大?,F階段我國財政投資的主要領域是非經營性公共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及農業(yè)。

2 .項目開工前的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公共投資不僅在經濟上必須是有吸引力的 ,在技術、管理和財務上也應該是可行的。在選擇和實施投資時必須全盤考慮投入和產出的價格對比 ,其他經濟變量的反應 ,對其他部門的沖擊和影響等。與一般經營性項目不同 ,公共投資的非經營性使公共投資的成本和效益分析要置于整個社會環(huán)境中考慮 ,即代表對一國經濟投入和產出的機會成本 (“影子”) ,而不是特定部門的成本效益。具體地說 ,項目的純經濟收益率、對就業(yè)的影響、對國家債務負擔的影響、財政的承受能力、對貿易狀況和外匯儲備的影響等都是成本效益分析的因素?!俺杀尽辈粌H包括初期基建費用 ,也包括完成和經營項目工程所需的一切經常性支出 ,后者往往是數量很大卻常被忽視的一筆開支。為防止釣魚工程 ,要求項目在動工前必須呈交全面清晰的成本預算和收益估算。

3 .項目施工的全程監(jiān)控和項目完工的評估。

針對我國財政投資重投入、輕管理的傾向 ,在項目施工全程中應建立包括工程質量、資本投入、費用支出的監(jiān)控 ,尤其是經濟審計。我國財政投融資效益低下與工程施工中財會制度不健全有很大關系。今后應大力提高工程財會人員素質 ,使財政投資置于嚴格的會計系統(tǒng)控制中 ,體現“經濟制約”而不是“政治驅動”。項目完工后還應對工程預期目標、預期收益的實現程度進行評估 ,保持工程監(jiān)控的完整性 ,對后續(xù)投資也具有啟示作用。

(三 )密切投融資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 ,革新財政投融資體制

1 .建立財政投融資預算。今后我國財政預算可包括四部分 :公共預算、國有資產經營預算 ,社會保障預算和財政投融資預算。財政投融資預算在預算中單列可以使財政投融資與財政無償投資、商業(yè)投融資界限更清晰 ,財政投融資有了法律依據 ,籌資渠道可以進一步拓寬 ,同時受到預算約束又可保證投資效益。

2 .構造財政投融資的組織體系。財政投融資機構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和非銀行公共金融機構。前者我國已經建立 ,下一步應重點研究其職責范圍及活動領域 ,后者可由現有的各國家專業(yè)投資公司改組而成。因為公共投資在很大程度上與地方利益直接關聯(lián) ,還可考慮在地方建立城市開發(fā)基金組織 ,這種組織作為隸屬于中央銀行的地方公共金融機構 ,一方面可以較靈活地籌資 ,包括地方政府投入、中央撥款、發(fā)行債券等 ;另一方面還承擔對市政當局提供技術或財務咨詢、服務的職責。與一般的金融機構不同 ,地方城市開發(fā)基金組織兼有經濟審查和工程監(jiān)控職能 ,因而需積聚大量金融、會計人員、工程專家 ,這也是與其財政投融資機構的性質相適應的。

3 .財政投融資預算應在收支自求平衡的基礎上 ,努力實現資金保值增值。這就要求融資、投資按項目直接掛鉤 ,各項目應自求平衡 ,項目的還本付息由該項目收益負擔 ,同時對于投資收益應有部分處置權。以國債為例 ,允許每年將部分國債資金建成的企業(yè)或項目中的國有資產轉讓出售 ,以收回投資資金 ,利用資金收益而不是發(fā)新債來償還債務。而對國債的認購方來說 ,國債收益與投資項目的收益直接掛鉤 ,可考慮生產建設性國債實行浮動利率或部分固定、部分浮動利率 ,并根據工程進度調整付息方式、還本期限和方式。既增加國債透明度 ,真正體現其生產建設性質 ,又可增加國債靈活性 ,吸引認購者 ,還可強化對國債資金使用項目的預算約束。

參考文獻 :

[1 ]蘇明 .我國中長期財政支出政策的未來取向 [J].國債市場???, 1 997, (4) .

[2 ]劉文超 .對財政政策啟動我國宏觀經濟及股市的影響分析 [J]. 國債市場???, 1998,

[3 ]袁東 .論債務、財政政策與經濟增長 [J].財政研究 ,1 998, (1 1 ) .

第4篇:投融資政策范文

一、行為金融理論與投資決策模型

大量的事實證明,投資者的行為方式及其深層次的心理特征對投資活動的結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在研究復雜的金融市場時,我們必須考慮人類自身行為所具有的復雜多變性特點。在借鑒行為科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資活動當事人的心理因素為基礎的行為金融理論體系。對應于現資理論的假設,行為金融理論給出自己的理論假設:(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場的存在;(3)投資者的投資具有群體行為特征。行為金融理論基礎主要有:(1)期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1979);(2)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3)行為金融資產組合理論(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1999)。在此基礎之上構造的行為金融投資決策模型有:(1)BSV模型與DHS模型;(2)統(tǒng)一理論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3)羊群效應模型。

二、行為金融對投資者行為的實證研究結論

1.過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過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識的傾向,表現為投資決策中過分相信自身的判斷和決策,而忽視了客觀情況變化造成決策失誤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組織完成的《中國證券投資者行為研究》指出,我國股市6500萬投資者中無業(yè)者占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這些無業(yè)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人,由于無事可做,也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賺錢,由此可見我國投資者過度自信之嚴重程度。

2.拋錨性錯誤。人們在對某件商品的價值進行判斷時,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錨作為判斷的參照標準。同樣,投資者對于證券價格的變動預測也需要一定信息作為參照的錨。拋錨性往往導致投資者對新的、正面的信息反應不足。我國投資者往往是利用類似行業(yè)、板塊、股本大小、經營業(yè)績等的股票價格來衡量其投資股票的價格的。但是錨并不能長時間一直保持準確性和有效性,即錨會使投資者判斷出錯。

3.羊群行為。股市中的“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由于受其他投資者投資策略的影響而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其關鍵是其他投資者的行為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并對他的決策結果造成影響。我國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風”、“跟莊”、投資基金的投資組合類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為”。孫培源(2002)通過構造股票收益率的橫截面絕對偏離和市場收益率的非線性檢驗,實證了中國股市羊群效應的存在。

4.噪聲交易。非理性投資者把與價值無關的信息認為是與價值有關,或者某些投資者人為地制造虛假信息,而其他投資者無法識別其真?zhèn)?這兩種信息被認為是噪聲,相應產生的交易稱為噪聲交易。我國股市近400%的年換手率中至少300%可以歸因于噪聲交易。施東暉(2001)實證研究表明,由于技術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場被廣泛使用,當某此技術信號顯示“上升”或“下跌”趨勢時,將引發(fā)大量的買賣行為,從而強化現有的股價趨勢。

5.過度反應與反應不足。過度反應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發(fā)現的,他們發(fā)現投資者對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確的貝葉斯反應,而是過度反應致使股票價格超過其內在價值。我國王永宏(2001)運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國股票市場的過度反應現象證實了中國股市存在著明顯的過度反應現象。反應不足是指投資者對自身的判斷過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賴過去的歷史經驗作為判斷的參照標準(犯拋錨性錯誤),對市場中出現的新趨勢和新變化反應遲鈍,喪失了獲利的良好時機。我國股市中存在的“輪漲效應”就是一種“反應不足”。

6.處置效應?!疤幹眯笔侵竿顿Y者長時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過早拋出贏利的股票的現象。這意味著當投資者處于盈利狀態(tài)時是風險回避者,而處于虧損狀態(tài)時是風險偏好者。趙學軍(2001)等人的研究結論是:與國外相比,我國投資者更加傾向于賣出盈利股票,繼續(xù)持有虧損股票。我國股市的處置效應在年末相對增強,個人投資者的處置效應強于機構投資者。

7.動量效應。在一定持有期內,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組合在前一段時期內漲幅較好,那么,下一段時期內,該股票或股票組合仍將有良好表現。通過對我國股市歷年大盤及個股的統(tǒng)計分析,我們認為無論是在大盤還是在個股上,我國股市都存在動量效應。大盤的動量效應以日為時間單位比較明顯,而一些典型個股無論是以日、周還是以月為時間單位都非常顯著。

8.過度恐懼與政策依賴性心理。當股市虛假消息滿天飛、股市暴跌時,投資者不計成本的大量拋出股票,表現出十足的恐懼。在股市暴跌時,我國投資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這種對政策的依賴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9.遺憾。遺憾理論認為投資者為了回避曾經做出的錯誤決策的遺憾和報告損失帶來的尷尬,可能避免賣掉價格已下跌的股票。還有,即使決策結果相同,如果某種決策方式能減少投資者的后悔心理,對投資者而言,這種決策方式就優(yōu)于其它決策方式。因此,投資者有從眾心理,傾向于購買本周熱門或受大家追漲的股票,因為當考慮到大量投資者也在同一投資上遭受損失時,投資者可能降低其情緒反應或感覺。

10.暴富心理與賭博心理。中小投資者短線頻繁操作,其目的是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還有人敢去追漲;公司虧損了幾億元,已經資不抵債還有人敢去接盤;ST現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其股價在特別處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現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額弄虛作假還有人敢去炒底,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國投資者實足的賭性。

11.輪漲輪躍效應(補漲補跌效應)。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沒有上漲(下跌),那么它們就具有補漲(補跌)的潛力。沒漲的要無條件補漲,沒跌要五條件補跌。長期以來我國股市個股輪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盤股、新股效應。我國股市對小盤股、新股獨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國股市的慣例。我們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小盤股、新股的收益率顯著高于大盤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國股市長期下跌及證券投資基金大量發(fā)行以來,這一狀況有所改變。

三、行為金融理論指導下的

證券投資策略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意義在于確立了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資決策行為以及市場定價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傳統(tǒng)金融理論關于理性投資者的簡單假設,更加符合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行為金融學的實踐指導意義在于投資者可以采取針對非理性市場行為的投資策略來實現投資贏利目標。在美國證券市場上,目前有數家資產管理公司在實踐著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其中有的基于行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復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資業(yè)績。考察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行為特點,我們總結出我國金融市場的投資策略:

1.針對過度反應的反向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的投資方法。行為金融理論認為,由于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現,從而導致對公司近期業(yè)績情況做出持續(xù)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最終為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2.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意義上的動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對股市中股票價格中間收益延續(xù)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資者在將現金投資為股票時,通??偸前凑疹A定的計劃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地進行,以備不測時攤低成本,從而規(guī)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帶來的較大風險的策略。

4.時間分散化策略。指根據投資股票的風險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的信念,建議投資者在年輕時將其資產組合中的較大比重投資于股票,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將此比例逐步減少的投資策略。

5.小公司效應策略。小公司效應是指小盤股比大盤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發(fā)現股票市值隨著公司規(guī)模的增大而減少的趨勢。Siegl(1998)研究發(fā)現,平均而言小盤股比大盤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應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據小公司效應而采用的投資策略稱為小公司效應策略。

6.組合投資策略。行為金融學認為,證券市場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強式有效,semlstrong efficient)。這就意味著傳統(tǒng)的證券組合投資理論中,“在有效市場中,投資者不可能獲得與其所承擔風險不對稱的額外收益”的提法在實踐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說,通過選擇合適的組合投資策略,投資者將可能獲得額外收益。

7.針對羊群行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場中廣泛存在的羊群行為,證券價格的過度反應將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現“漲過了頭”或者“跌過了頭”。投資者可以利用可以預期的股市價格反轉,采取相反投資策略(contrarian strategy)來進行套利交易。中國的股票市場素有“政策市”之稱??疾熘袊C券市場的歷史走勢,我們會發(fā)現在重要的頂部或底部區(qū)域,在消息面上總是伴隨著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臺。不同的投資者對政策的反應是不一的。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反應模式,投資基金可以制定相應的行為投資策略——相反投資策略,進行積極的波段操作。

8.購買并持有策略。個人和機構投資于股票應執(zhí)行幾種能幫助控制認識錯誤和心理障礙的安全措施??刂七@些心理障礙的關鍵方法是所有類型的投資者都要實施一種嚴格的交易策略——“購買并持有”策略。投資者在為組合購進一只股票時,應詳細地記錄購買理由,而且要制訂一定的標準以利于進行投資決策。長期采取“購買并持有”策略,通常業(yè)績將超過高周轉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為偏差。心理學和決策科學提出,在某種情形下,投資者并不是盡力使財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資者還會在智力方面犯系統(tǒng)性判斷錯誤,這些行為偏差將導致證券定價的錯誤,合理利用這些偏差將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行為型投資人則盡力尋找由于行為因素而被市場錯誤定價的證券從而獲取超額利潤。可見,對人類行為偏差的正確把握是獲取市場超額利潤的來源之一。

10.ST投資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為特別處理,意味著公司陷入嚴重困境。但同時,ST公司也成為潛在的并購目標。考慮到殼資源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價值無疑是巨大的。作為一種投資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納入證券投資組合之中的。

總之,行為金融理論尋求并確定投資者可能對新信息產生反應過度或反應遲鈍而導致證券定價錯誤的市場情形。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的目標就是在大多數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前,投資那些定價錯誤的股票,并在股票價格正確定位之后拋出獲利。

四、應用行為金融理論指導證券投資要注意的問題

行為金融學的科學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尋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論能解釋金融市場的行為。它試圖理解和預測心理決策過程的系統(tǒng)的金融市場意義。如上所說,中國股票市場中存在著普遍的運用傳統(tǒng)金融理論無法解釋的金融現象,而用行為金融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之,并由此導致了許多有價值的行為投資策略,但在具體運用這些投資策略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行為金融理論本身也是處于不斷發(fā)展之中。行為金融理論的投資策略是:在大多數投資者尚未意識到錯誤時投資于某些證券,隨后當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錯誤并投資于這些證券時賣出這些證券。一旦證券市場的絕對多數投資者認識到這一問題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結果又會怎樣?我們相信隨著行為科學的深入研究、證券市場的不斷變化和發(fā)展,會進一步發(fā)現更多的行為金融問題,并且一些已有的行為金融現象可能會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應用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時,要防止教條化。

2.要切忌對國外現有行為投資策略的簡單模仿?,F有的行為金融理論主要是在發(fā)達的金融市場產生的。我國證券市場同成熟的證券市場比較,還是一個新興的證券市場——歷史短、不規(guī)范。中國金融市場與發(fā)達的金融市場的共性與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運用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時,不是對國外現有行為投資策略的簡單模仿,而應當掌握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方法,對中國證券市場的行為特點進行深入研究,探索適應我國證券市場運行特點的我們自己的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

3.行為投資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金融市場的發(fā)展、金融監(jiān)管的深入及投資者結構的改善,我國金融市場行為金融現象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例如小公司效應現象就不如過去明顯、莊股由于監(jiān)管的加強從而動量效應也明顯減弱。我們預言隨著管理層對股市認識的轉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的ST現象遲早會消失。

4.不同投資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將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我國證券市場的實踐中,可以合理引導投資者的行為。對于廣大中小投資者,要通過教育來使其趨于理性化,提高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能力和市場的運作效率。對于機構投資者,要提高其投資管理水平。投資者決策中的心理偏差是與生俱來,而這些認知偏差可以通過學習、訓練等手段得到有效緩解,因此,不同投資者應該采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層次的投資者共同參與探討我國行為金融問題,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才能在我國有用武之地。

[參考文獻]

[1] 陽建偉。蔣馥。行為金融:理論、模型與實踐[J].上海經濟研究,2001,(4)。

[2] 楊勝剛。金融噪聲交易理論對傳統(tǒng)金融理論的挑戰(zhàn)[J].經濟學動態(tài),2001,(5)。

[3] 孫培源?;贑APM的中國股市羊群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2,(2)。

[4] 王永宏。中國股市“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1,(6)。

[5] 施東暉。中國股市微觀行為:理論與實證[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2.

第5篇:投融資政策范文

關鍵詞:地方投融資公司;政策變化;多元化融資

一、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快速發(fā)展背景及基本類型

(一)快速發(fā)展背景

1.需求驅動及政策推動

2008年爆發(fā)了全球金融危機,經濟開始下滑,我國亦不能幸免,加上我國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拉動經濟的,一下就必須把“戰(zhàn)場”轉向國內市場―擴大內需,以此來推動經濟發(fā)展。中央政府在2009年3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落實中央政府4萬億元投資計劃的配套資金,進一步鼓勵和支持了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臺。

2.政府官員考核機制與財政體制的制約

在每個五年計劃中,計劃目標和基準又層層落實到地方政府的的地區(qū)發(fā)展目標上。而且基礎設施建設被廣泛視為衡量地方領導政績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同時,自分稅制改革以后,中央和地方呈現出財權上移事權下移趨勢,出現了讓地方政府的地方財力不足問題,加上《預算法》又禁止地方政府實行赤字融資、市場借貸以及發(fā)行市政債券籌集資金。

(二)地方政府組建的投融資平臺公司類型及基本負債情況

到目前為止,基本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公司專門投資完全沒有經營性收入的建設項目,即非經營性項目。

第二類公司投資的項目有部分的經營性收入,不能完全自負盈虧,除了項目資本金需要財政投入以外,還需要財政在盈虧上給予差額補貼,也就是準經營性項目。

第三類公司投資的項目都有經營性收入,即經營性項目只有資本金來自財政投入。據央行2009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有大約8000家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管理的總資產8萬億元,地方政府的負債已達5萬億元,當年地方財政收入為3.26萬億元,負債比重為153%。

二、政策變化

在我國自從2008年開始,投融資平臺公司的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在肯定成就的同時,其債臺高壘,引起國家高層的重視,于是,政策開始發(fā)生變化,陸續(xù)的出臺了一些文件,2010年6月10日,也就讓醞釀已久的《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fā)[2010]19號)文件出臺,可以說是一劑猛藥。19號文件主要是針對融資平臺公司舉債融資規(guī)模迅速膨脹,運作不夠規(guī)范等問題出臺的。在該文件中,對平臺公司的債務清理要求以及平臺公司今后貸款應符合的條件都作出了限定。

平臺公司債務經清理核實后按以下三原則分類:(1)融資平臺公司因承擔公益性項目建設舉借、主要依靠財政性資金償還的債務;(2)融資平臺公司因承擔公益性項目建設舉借、項目本身有穩(wěn)定經營性收入并主要靠自身收益償還的債務;(3)融資平臺公司因承擔非公益性項目建設舉借的債務并且,對承擔不同項目的平臺公司做了相應要求,那些只承擔公益性項目的融資公司,就不能承擔融資任務,即使融資的公司仍負責建設,進行債務落實后也不再具融資功能。

對那些承擔有穩(wěn)定經營性收入的公益性項目融資任務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償還債務的融資平臺公司,以及承擔非公益性項目融資任務的融資平臺公司,要按照有關規(guī)定,充實公司資本金,完善治理結構,實現商業(yè)運作。不斷提高投融資公司的自身造血能力。

三、未來發(fā)展方向

(一)加強管理、理順關系

1.中央政府

在中央層面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格把握投資和政策導向,確保重點項目和重點支出。更要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規(guī)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抓緊建立縣級政府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同時要嚴格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和財經紀律,加大對重點財政收支領域的監(jiān)管力度,規(guī)范預算編制與執(zhí)行,防范財政風險。

2.地方政府

在地方政府層面上,首先要定好位,以服務型政府為目標,與投融資公司形成一種長期服務合同關系。不要過多的干預其活動,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且要建立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管理規(guī)范、運行高效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二)多層次融資渠道,向市場化方向邁進

我國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一般都是在是沿襲以往的通過土地等各類資產注入來擴張平臺規(guī)模的“內生式”發(fā)展模式,貸款只要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模式相對比較單一,目前只有部分省市投融資公司采取了企業(yè)債券,上市等籌資模式。根據19號文件的要求及未來發(fā)展方向,其必須走多層次的融資道路,要加大一下資金的作用,向市場化方向邁進。

1.適時退出非經營項目,引進民間融資,讓利于民

可以說我國地方政府,相對于私人而言,掌握了更好的資源,如果政府過多的涉入非經營向項目,不僅會擠出私人投資,而且不可避免的出現與民爭利的困境,適當退出非經營性項目,讓利于民。采取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和政策調整,把民間資本引導到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中來,銀行也能夠降低房貸的的風險。因此,可以把融資功能從部分地方融資平臺中剝離出來,逐步走市場化的道路??梢苑e極發(fā)展PPP、BOT等項目融資。以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精神,為民間資本的進入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推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脫胎換骨。也不會出現所謂的“國進民退”現象。

2.發(fā)展產業(yè)投資基金

目前,我國主要包括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企業(yè)重組投資基金、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等三類。產業(yè)基金要為國家產業(yè)政策所重點支持,同時明確產權且已建立規(guī)范的法人責任制,有近期內發(fā)行股票并上市的前景。從投資原則、投資標準、投資流程、盈利模式和投資結構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投資規(guī)則。這樣就會提高公司的效率,更大的發(fā)揮其作用,將風險降至最低。在國外很多國家已經采取這種融資方式,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所以,把產業(yè)投資基金引入投融資公司不失是一新的融資途徑。

參考文獻:

第6篇:投融資政策范文

關鍵詞:政府 融資 風險 化解策略

中圖分類號:F8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7-207-01

一、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主要表現形式

1.融資規(guī)模過剩,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因融資計劃不科學等原因,盲目融資的現象較為普遍。

2.財政資金和融資資金整合不夠。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財政資金和融資資金未能有效整合。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地方政府財政資金閑置,“供給”過剩,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盲目融資,“需求”過旺,供給和需求矛盾較為突出。

3.資金賬戶管理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開設銀行賬戶較多,資金較為分散,不能發(fā)揮資金的規(guī)模效益,同時增加了資金管理成本;另外資金調度頻繁,弱化了資金的安全性。

4.融資資產安全性存在風險。因給企業(yè)借款和擔保金額較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融資資產安全性存在較大的風險,而且部分資產形成損失。

5.融資資產運營收益率較低。部分投資項目因缺乏科學論證和遵循市場化原則,投資收益率低,甚至遠低于資金融資成本,導致融資資產流通性較差,資金周轉周期較長,融資需求惡性膨脹。

6.土地經營效果不佳。開發(fā)土地產品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開發(fā)區(qū)融資資金的主要用途之一。因招商環(huán)境的惡性競爭,低成本轉讓、拖欠土地出讓金、墊付土地出讓金、甚至零轉讓行為較為普遍。

7.招商引資成本較高。企業(yè)享受的各類優(yōu)惠政策花樣繁多,地方開發(fā)區(qū)給予企業(yè)的扶持資金占企業(yè)繳納的稅收比例偏高。

8.合法性經營存在一定的風險。少數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特別是地方開發(fā)區(qū),尚存在非法套匯、抽逃資本、無真實貿易業(yè)務的票據貼現融資、虛開發(fā)票、甚至騙取政府扶持資金等違法行為。

二、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策略

1.合理確定融資規(guī)模。準確把握宏觀貨幣政策走向以及貸款利率的動態(tài)變化,科學編制融資計劃,合理確定融資規(guī)模、融資時間和融資途徑,融資規(guī)模與地方財政可用財力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以降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成本,避免融資資金閑置浪費。

2.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綜合考慮融資環(huán)境、地方財政可用財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經營狀況等因素加大財政資金、融資資金和部門結余資金的整合力度,有效解決財政結余資金“供給”過剩和融資資金“需求”過旺的矛盾,以降低資金融資成本。

3.健全資金賬戶管理。改變賬戶過多、資金分散的格局,各類賬戶資金力促做到統(tǒng)籌使用和集中核算,充分發(fā)揮資金的規(guī)模效益,增強資金安全性。

4.完善投資機制。科學界定政府投資的范圍,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投資決策程序、被投資企業(yè)的監(jiān)督和管理、投資退出機制等,堅持經濟效益優(yōu)先和兼顧地方產業(yè)發(fā)展的原則,提高投資效益,加速資金的周轉。

5.規(guī)范借款和擔保程序。嚴格控制企業(yè)借款和擔保行為,對于借款和擔保的企業(yè),企業(yè)應提供資產抵押和反擔保等手續(xù),確保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資產安全。

6.嚴格執(zhí)行國家土地政策法規(guī)。嚴禁低于保護價、墊付甚至零轉讓土地的行為,規(guī)范土地出讓招投標程序,避免暗箱操作的違法行為。

7.拓寬市場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單一,貸款是各地方融資平臺主要的融資渠道。地方融資平臺可嘗試暢通BT等多渠道融資方式,優(yōu)化融資結構,緩解資金缺口和融資壓力。同時,要嚴格規(guī)范BT等融資方式招投標程序等。

8.健全項目績效管理制度。將地方融資平臺費用支出進行分解和細化,綜合考慮土地開發(fā)成本、融資成本、招商成本、企業(yè)的成長性、企業(yè)繳納的稅收等指標,動態(tài)評價引進項目的績效。

9.完善償債準備金制度。本級政府根據當年預算執(zhí)行情況,適當安排一定財力償還各類債務。

10.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地方融資平臺造成重大損失、違反國家財經法紀、甚至騙取政府扶持資金等惡劣違法行為的,追究相關責任人的經濟責任和刑事責任。

第7篇:投融資政策范文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qū);金融投資;借鑒;政策建議

一、我國建立上海自貿區(qū)的必要性

(一)嚴峻的國際形勢所迫

(1)發(fā)達國家貿易合作不斷,限制我國國際貿易市場。目前,新一代代表國際貿易與服務業(yè)規(guī)則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和PSA多邊服務業(yè)協(xié)議相繼面世,以用來取代WTO。其旨在“合理化”限制以中國為主的發(fā)展中國家的競爭優(yōu)勢,減緩我國的發(fā)展速度。

(2)人民幣國際趨勢明顯但含金量不高。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生產國以及未來世界最大的消費國,RMB國際趨勢明顯,但仍處于被動的地位。據BIS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RMB的日交易量已達到1200億美元,位于全球外匯市場交易幣種的第九位。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建立深、廣、大的金融市場來容納并流轉資金。

(二)國內改革開放進程的新要求

目前我國粗放式經濟發(fā)展模式弊端明顯。在國際方面,低廉的“Made In China”商品促進了我國資本的積累,提高了我國國際競爭的優(yōu)勢。在國內方面,制造業(yè)在國內市場迅速發(fā)展、產能飆升。但從長遠方面看,勞動力、原材料等作為不可再生“產品”,在國內外經濟貿易中最終會喪失優(yōu)勢。

二、國內外自貿區(qū)的發(fā)展經驗

目前國內外已經有1200個自由貿易區(qū),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上海自貿區(qū)發(fā)展至今,在金融投資領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績,但在優(yōu)化私募股權投資、發(fā)展離岸金融業(yè)務以及加強獨立的金融監(jiān)管等方面還可以有所改進。

(一)吸取濱海新區(qū)教訓,進行PE建設路徑初探

(1)私募股權市場發(fā)展的天津樣本。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qū)獲批成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其建立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促進私募股權基金發(fā)展。過程中政府不斷出臺相應的政策進行扶持,有效地刺激了私募股權市場的發(fā)展。但是,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最終收效甚微,甚至發(fā)生了欺騙投資者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投資者對于私募股權市場的信任程度。濱海新區(qū)最終失敗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首先,政府對于濱海新區(qū)私募股權市場的管理欠缺經驗。據資料顯示,當時天津有2400多家注冊的私募公司,但是在天津發(fā)改委備案的私募公司只有數十家。這讓市場中缺乏秩序精神的投機者看到了制度監(jiān)管的漏洞,在公司注冊資本金等方面大做文章,并最終嬗變成為非法集資。其次,國內優(yōu)質的投資項目缺乏,募集的資金往往不能進行有效配置。為了給予投資者相應的回報,募集的資金往往會在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市場投資,使得投機的意味過強。并且,國內IPO制度不健全。私募股權基金進行投資之后,最重要的一個退出渠道就是IPO。而國內IPO制度一直處于完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會經歷政策陣痛期,使得濱海新區(qū)在進行私募股權基金運作時,缺乏后續(xù)的保障。

(2)上海自貿區(qū)催生PE發(fā)展新機遇。據新華網報道,2014年3月,招商銀行協(xié)助弘毅投資通過上海自貿區(qū)跨境投資平臺,已成功向外投資了1.86億元和蘇寧電器共同收購了PPTV,順利完成上海自貿試驗區(qū)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出海第一單。這或許會成為我國私募股權市場建設與健全的新的催化劑。上海自貿區(qū)對私募股權基金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傮w方案支持在自貿區(qū)內開展多種形式的境外投資,支持投資者設立境外股權投資基金。上海自貿區(qū)一方面減少事前審批,放松對境內資本輸出的限制;另一方面加強對境外投資的事中、事后監(jiān)管,使得區(qū)內私募股權投資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績。

(3)吸取濱海新區(qū)教訓,進行PE初探。濱海新區(qū)為后來的地區(qū)發(fā)展私募股權市場提供了一個“天津樣本”,使得以后地區(qū)在發(fā)展私募股權市場的過程中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具體到上海自貿區(qū),在發(fā)展私募股權市場的過程中可以有以下經驗教訓可供參考:1)建立規(guī)范的市場規(guī)則,為PE運作提供制度保障。上海自貿區(qū)明確了私募股權基金運作的規(guī)則,除此之外,“法無禁止即自由”,以便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私募股權基金在經濟運行與金融投資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行業(yè)內部也要實行自律,規(guī)范行業(yè)內資金運作方式,充分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2)給予私募股權基金運作的資金自由度。在發(fā)展的初期,政府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資金使用指向性以及資金使用額度的大致規(guī)范。但隨著這一行業(yè)的逐步完善,政府就要退出行業(yè)管制,使得其可以充分自由地使用自籌資金。同時,在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收購國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時,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可以讓其自由競爭、自由收購。例如,前幾年中司參股著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基金時,并不對其進行過多限制。3)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目前國內的IPO正逐步從注冊制改為備案制,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在退出方面更加靈活,讓企業(yè)有參與可以實現較高利潤的項目的愿望。這也可以為我國目前表現較差的二級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培育優(yōu)秀企業(yè),實現私募股權基金與證券市場的雙贏。

(二)借鑒香港經驗,促進上海建成離岸金融中心

(1)香港建成離岸中心的有利因素。1)地理條件優(yōu)越。我國香港位于珠江南部入???,毗鄰大陸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河運海運發(fā)達,是亞太地區(qū)交通運輸的中心。2)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香港金融市場(特別是銀行業(yè))十分注重自身產品的與時俱進并且堅持創(chuàng)新。對于離岸業(yè)務,區(qū)別于一般的存款業(yè)務,香港銀行代表辦事處是沒有限制性規(guī)定的,極大促進了離岸金融業(yè)務的發(fā)展。3)國際貿易發(fā)達。香港作為亞太地區(qū)貿易的中轉與中心。因其地理、發(fā)展程度的優(yōu)良,在亞太地區(qū)的貿易競爭中優(yōu)勢明顯。

(2)借鑒香港經驗,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1)制定更符合中國國情的監(jiān)管制度。上海自貿區(qū)應借鑒香港自貿區(qū)廉潔效率的金融環(huán)境、低廉的金融機構經營成本等經驗,將上海自貿區(qū)金融管理當局建設成為為公正廉潔、高效紀律、執(zhí)法嚴正的機構。在市場監(jiān)管方面主要注意以下兩方面:第一,確定市場準入門檻。首先,香港分級制度可效仿,不同等級所涉及的服務區(qū)域和經營范圍不同。其次,央行必須對申請經營離岸金融業(yè)務的金融機構嚴格評級(主要可以從資本實力、經營機制、信譽等級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考核),并且頒發(fā)不同級別的經營牌照。第二,嚴格監(jiān)管離岸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新的離岸金融業(yè)務開展前,相關銀行必須對業(yè)務實施辦法以及業(yè)務市場環(huán)境進行說明,并確立該業(yè)務的風險管理系統(tǒng)。2)放寬離岸金融機構準入自貿區(qū)的標準。首先,引駐國內外已開展離岸金融業(yè)務的金融機構。參考香港建設離岸金融市場的經驗,上海自貿區(qū)入駐的開展離岸金融機構的銀行類金融機構應該在50家以上。此外,隨著上海自貿區(qū)發(fā)展階段的不同、成熟程度的不同、離岸金融市場成長情況的不同,管理當局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引駐非銀行金融機構,并逐漸提高其參與程度。

(三)借鑒迪拜自由港的經驗,采取獨立的金融監(jiān)管政策

(1)迪拜自由港建立背景。1)經濟發(fā)展資源少,與周邊國家相比,迪拜石油資源較少,在區(qū)位與自然資源上并不占優(yōu)勢。2)落后的中東法律制約著迪拜的經濟發(fā)展,(下轉第頁)(上接第頁)驅使迪拜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qū)實現經濟的進步。

(2)迪拜自由港實施制度。1)免稅政策。根據迪拜自由港的規(guī)定,在迪拜投資設立公司,無需繳納企業(yè)所得稅、企業(yè)增值稅以及個人所得稅,簡而言之,任何企業(yè)和個人的稅種在迪拜自由港都是不收取的。2)獨立的監(jiān)管與法律。第一,在行政權力方面,在迪拜自貿區(qū),政府以其信譽作為保證,通過企業(yè)化的運作模式,建立了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的金融監(jiān)管機構,幫助客戶處理資本注冊以及事項批準的相關事務。第二,在法律方面,迪拜自貿區(qū)設立了獨立的法律框架與法律機構,以此解決在自貿區(qū)內存在的各類爭議問題與仲裁問題。第三,在風險監(jiān)管方面,迪拜自貿區(qū)里成立了獨立的風險監(jiān)管機構――迪拜金融服務局(DFSA),通過對自貿區(qū)內機構授牌以及各類金融服務活動進行監(jiān)管,控制迪拜自貿區(qū)的經營風險。3)開放的銀行制度。迪拜的銀行業(yè)務并不局限于攬儲這項基礎業(yè)務。相反,類似于項目融資、信用證融資等新興的金融活動則是銀行活躍度較高的業(yè)務,也正因如(下轉第頁)(上接第頁)此,大多數企業(yè)更加樂意直接投資。

(3)借鑒迪拜經驗,加強獨立的金融監(jiān)管。1)與區(qū)位相比,軟實力更加重要。迪拜以其穩(wěn)定的經濟政策與經濟環(huán)境吸引了全世界的投資者,全天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高效的安全體系為迪拜的投資商營造了安全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2)目前上海自貿區(qū)的各項金融投資政策細則還在試驗中,金融建設應分階段穩(wěn)步推進,可以學習迪拜經驗,先實行分離型模式,在區(qū)域內設立獨立的金融監(jiān)管機構,將自貿區(qū)金融市場和區(qū)域外市場分離開來,再全面提升軟實力,分階段穩(wěn)步推進其金融領域的創(chuàng)新。

三、總結

國內外自貿區(qū)建設的經驗以及金融投資領域的實踐案例向我們提供了建設上海自貿區(qū)的重要的參考依據。我國在上海自貿區(qū)內開展金融試點,放寬投資準入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加強橫向監(jiān)管,提高金融機構管理風險的能力。自貿區(qū)的設立為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我們有理由相信,上海自貿區(qū)在金融及投資領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將為我國再度開啟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注入強大動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金融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金項目

參考文獻:

[1] 郭文靜.自貿區(qū)金融“試驗”的借鑒與可能[J].統(tǒng)計科學與實踐,2013(12):13-15.

[2] 武劍.中國(上海)自貿區(qū)金融改革展望[J].新金融,2013(11):30-34.

[3] 周宏達.上海自貿區(qū):金融改革進行時[J].中國金融家,2014(01):21-23.

[4] 吳雅文.我國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機制完善性研究[D].金融學.

[5] 韓良.天津濱海新區(qū)發(fā)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制度的創(chuàng)新初探 [J].天津法學,2011(06).

[6] 陳可炎.我國保稅區(qū)向自由貿易港區(qū)轉型的研究[D].

[7] 何新華.中國香港在內地對外貿易中的地位評析[J].國際經濟評論,2007(02).

第8篇:投融資政策范文

一、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內涵

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由來已久,其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的分稅制改革時期。由于中央政府將財權上收,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不匹配的現象比較嚴重,導致地方政府需要通過借債的方式來行使政府職能,逐漸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地方政府性債務是相對中央債務而言的,主要指的是地方政府作為債務人或者債務擔保人直接借入、欠賬、擔保等形成的,最終需要由地方政府來償還的債務。

地方政府性債務可以分為顯性債務和隱性債務兩種,或者可以分為直接債務和擔保負債。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一般包括向外國政府或金融機構的貸款、國債轉貸資金、地方發(fā)展專項借款等;隱性債務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擔保的債務、由地方政府擔保的外債、地方金融機構的壞賬呆賬、社保基金缺口等,這些債務在清算時需要由地方政府來承擔。

直接債務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部門以及企事業(yè)單位直接向外借貸的債務,包括一般公共服務部門、財政部門以及其他職能部門的負債。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投融資平臺債務以及城司債務都被劃分為地方政府的直接債務。擔保負債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以及融資平臺公司為其他單位所提供擔保的債務。

二、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風險概況

1、地方投融資平臺債務增長較快,總量龐大

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以及城鎮(zhèn)化建設的推進,地方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投資力度也在不斷擴大,在各級地方政府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通過各種形式的借債來為投資和建設融資。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央實施了四萬億的投資刺激計劃,地方政府在投資中面臨大量的資金缺口,地方投融資公司成為地方政府向外借債的主要平臺。根據相關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地方各級投融資平臺公司的數量已經達到一萬家的規(guī)模,其中主要為區(qū)縣級平臺公司。對于地方政府性債務規(guī)模,根據審計署2013年的數據,截止到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規(guī)模已經達到了108859.17億元,而由地方政府提供擔保的債務達到了26655.77億元,另外還有四萬多億的地方政府可能會承擔救助責任的債務。統(tǒng)計數據還顯示,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在近三年的年均增長達到了19.97%,債務增長的速度非常快。地方政府性債務龐大的總量和較快的增長速度,不僅對地方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也加大了中央的財政風險。盡管我國法律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地方政府在出現債務違約等信用危機時中央政府需要承擔還債義務,但是出于社會穩(wěn)定以及政府行政考慮,一旦爆發(fā)債務危機,中央財政將是最后的兜底者。

2、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管理存在缺陷,具有很大風險隱患

由于我國地方政府沒有直接發(fā)債的權力,因此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成為地方政府向外借貸和融資的最重要渠道,其在推動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增長、提升城鎮(zhèn)化水平等方面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我國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數量的不斷上升以及融資規(guī)模的上漲,投融資平臺公司在管理中逐漸暴露出很多缺陷,具有極大的風險隱患。很多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缺乏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公司的責任主體不清晰,在具體的管理操作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規(guī)范的情況,逐漸形成了“多頭融資、多頭授信”的格局。很多地方政府對投融資平臺公司的監(jiān)督和管理不力,甚至不了解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負債情況,政府直接負債以及擔保負債交織在一起,債務管理非?;靵y。同時,地方投融資平臺的擔保人都是地方政府,在借債時由地方財政或者人大出具擔保函,這種擔保方式最終兜底人屬于地方財政,一旦投資項目出現問題不能及時償還本息,地方財政將承擔還債義務。近兩年來,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的概率越來越大,一旦爆發(fā)大規(guī)模債務違約,將給我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沖擊。

3、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借債與融資缺乏規(guī)范性

由于管理機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在借債和融資方面缺乏規(guī)范性,主要表現為地方政府在舉債的過程中沒有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和主觀性。目前,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收支計劃沒有被納入到同級預算中,大多數債務項目處于預算的管理范圍之外,尚沒有科學的制度以及機構來對地方債務進行統(tǒng)籌管理和約束。根據相關的審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6月,地方政府及其所屬事業(yè)單位違規(guī)提供擔保3359.15億元;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等違規(guī)發(fā)行債券423.54億元;另外,盡管國家下達了相關管理規(guī)范文件,仍然有533家承擔公益性項目融資任務且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財政的平臺公司仍然存在違規(guī)融資行為;部門地方甚至將資金違規(guī)投入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以及其他高風險項目。

三、加強地方投融資平臺債務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1、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提升地方政府財政能力

我國現行的財政體制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不匹配嚴重制約了地方政府充分行使其職能權力。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以及社會保障方面往往存在大量的資金缺口,導致需要通過大量舉債來籌集資金。因此,要解決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就要從源頭入手,進一步深化我國的財政體制改革,為地方政府創(chuàng)造更多的收入來源。首先,要進一步擴大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逐步使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能夠相匹配。要穩(wěn)步推進增值稅改革,在適當時期開征房產稅和財產稅,將更多的稅收收入向地方政府傾斜,從而為其創(chuàng)造更多的稅收來源。對于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中央政府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通過財政體制改革,可逐步使地方政府擺脫對債務的依賴。其次,要逐漸賦予省級地方政府發(fā)行公債的權力。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允許地方政府發(fā)債將逐步提上日程,國家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體系,對地方政府發(fā)行公債的主體、條件、步驟以及相關監(jiān)督體系都要予以明確。通過發(fā)行公債,進一步充實了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為債務問題的逐步解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推動地方投融資行為市場化

目前,我國地方投融資平臺籌資渠道比較狹窄,大多數籌資來源于政府信用擔保的銀行貸款,造成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資金結構不合理,來源單一,缺乏抗風險能力。因此,各級地方政府要不斷推動地方投融資行為的市場化,逐步將投融資平臺推向市場,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在投融資行為中的作用,從而降低投融資平臺的風險。首先,地方投融資平臺要不斷拓展融資渠道,可以引入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股權融資、公司債、產權交易等多渠道資金,并通過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產權交易平臺等來對投融資平臺進行整合,從而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其次,要不斷降低信貸融資在投融資平臺中的融資比重,優(yōu)化平臺的資金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分散資金風險??梢越梃b西方發(fā)達國家先進經驗,逐步賦予地方政府發(fā)行公債的權力,如發(fā)行用于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的市政債。最后,要逐步完善風險定價機制以及信用評級體系,對投融資平臺公司進行嚴格的信用評級和風險分類,鼓勵資產結構合理、信用等級程度較高的公司發(fā)行公司債、中期票據等來進行融資。

3、加強地方投融資平臺的監(jiān)管力度

地方政府要加強對融資平臺公司的監(jiān)管力度,抓緊對平臺債務進行清理、核實以及處理。要按照分類管理、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對尚未償還的債務以及在建項目的后續(xù)債務問題分別進行處理。首先,要對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業(yè)務性質予以區(qū)分,將其劃分為經營性業(yè)務、準經營性業(yè)務以及非經營性業(yè)務,并根據業(yè)務的性質和特點制定合理的財務制度,將平臺公司的融資來源和投資責任對應起來,從而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將服務重心向具有良好償債能力的項目轉移。對于一些具備經營性業(yè)務的平臺公司,要進一步推進其市場化改革,促使公司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轉變。其次,要加強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管理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管理。不斷完善投融資平臺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健全其管理信息系統(tǒng)。

第9篇:投融資政策范文

關鍵詞:投融資 交通基礎設施 財稅政策

一、引言

長期以來,由于財政投入有限,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日益暴露,造成我國交通投融資的惡性循環(huán),這樣的投融資機制顯然不能有效支撐未來中國公路建設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我國現階段所采用的交通投融資模式以“專項資金+債務融資” 為核心,在新的財稅體制改革背景下,這種模式弊端日益顯現,也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創(chuàng)新。因此,進一步研究深化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建立新的投融資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現狀及主要問題

(一)投融資政策及機制現狀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公路投融資政策就已經確立,而后逐步補充而完善,其政策內容主要包括兩點:一是財政性資金供給方面,采取專項資金制度;另外一點是融資方面,地方的債務融資主要通過“收費公路”、“統(tǒng)借統(tǒng)還”兩項政策。目前為止,我國的公路交通投融資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收費模式,通過收費政策籌資、償還債務、獲取投資收益;二是非收費模式,通過交通專項稅,并以其作為債務融資的重點??偟膩碚f,高等級交通基礎設施的發(fā)展主要依靠收費模式,而普通公路的發(fā)展則主要依靠非收費模式。

(二)政策執(zhí)行效果

近三十年以來,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原因就在于日益增長的投資。從投資規(guī)模的角度來看,“十五”時期我國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投資2.24 萬億元,“十一五”期間我國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投資規(guī)模有所增加,達到4.78 萬億元。從投資構成的角度來看,“十五”以來,專項資金(主要包括車購稅、燃油稅、港建費等)約占公路水路總投資的1/3,以債務為主的其它資金占總投資的2/3。專項資金與債務比例一直維持在1∶2左右,顯示出交通建設的債務融資水平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投融資政策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融資層面,另一個是投資層面。融資層面的主要問題有:政府投入缺乏;融資籌資壓力主要集中在地方;債務壓力大,難以償還,風險高;融資難、貴;新建的公路收費項目收益較低;投資層面的主要問題有:中央投資結構的不合理以及中央資金性質的模糊; 財政在交通基礎設施養(yǎng)護管理方面投入不足;資金投向不合理、補助方式有待進一步完善。這樣的投融資機制造成我國公路水路投融資的惡性循環(huán)。

三、完善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的建議

(一)轉變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觀念

首先,以往的交通運輸行業(yè)管理者認為交通運輸行業(yè)的管理是普遍撒網,然而交通運輸行業(yè)的管理應是發(fā)揮特長,重點撈魚。例如有些地方事務信息非常復雜,這樣的地方事務應由地方政府負責,充分發(fā)揮地方行政資源方面的優(yōu)勢。其次,行業(yè)管理的重點應著眼于總體發(fā)展目標的制定,及時的監(jiān)督與檢查。合理的政府舉債機制(籌資由財政負責,資金使用由交通部門負責),有利于地方政府合理控制債務規(guī)模,從而降低債務風險。

(二)構建多元化投資模式

當前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所采用的投資模式比較單一,投資模式的單一給地方政府帶來很大壓力。因此,應構建多元化的投資模式,減輕地方政府壓力。首先地方政府應積極尋求與民企、外企的合作交流,來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但同時應注意保持政府在其中的主導地位;其次政府應適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吸引優(yōu)秀企業(yè)、社會資本、和外國商人的進入,營造各類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

(三)確立國道的中央事權責任

近年來,分稅制改革不僅使政府間的財稅管理得到了有效規(guī)范,稅基也得到了加強,但財力和事權在中央和地方之間仍然不匹配,地方政府擁有大量的事權,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支出比例嚴重失衡。為解決這樣的問題,財稅體制改革方案應及時出臺。交通運輸部和財政部根據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一起制定交通運輸領域的中央事權方案。有充分的證據認為中央事權包含國家高速公路和部分普通國道,共同事權包含其他普通國道,這樣的方案不僅符合事權改革中的三原則,同時也與改革初衷相一致。

(四)優(yōu)化中央資金支出結構

優(yōu)化中央資金的支出結構,應著重從以下兩點出發(fā)。首先是適當提高國家高速公路基本金的投入標準,同時加大普通國道的投入標準;提高資本金比例,有利于促進西部地區(qū)新建項目債務融資的進一步開展;加大普通國道的投入標準,有利于增強對地方籌資的控制力。其次是增加中央資金在基礎設施方面的維護,同時應加大燃油稅對養(yǎng)護的投入。

(五)修訂收費公路條例

新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修訂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但應重點解決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收費公路內涵的擴增?,F有的收費公路內涵僅僅是 “貸款修路,收費還貸”,而完整的收費公路定義還應包括“發(fā)債修路,收費還債”。二是投資主體性質的界定。收費公路分成三大類:政府投資的、社會資本投資的、二者混合的。三是收費目的的調整。所籌集的資金不僅僅用于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用于后期的運營維護。四是收費公路設置條件的調整,未來的收費公路主要側重于高速公路。五是收費價格要考慮諸多因素,如交通量變化、成本支出變化等因素,實現價格的動態(tài)調整。

(六)加強交通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

隨著交通所處時期的改變(由建設期到運營維護期),交通運輸預算采用的預算管理模式也應由粗放的規(guī)模計劃導向轉向以績效為導向。為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性,降低中央資金分配風險,預算編制應以提高績效為基礎,投資項目的分類也以績效目標為依據。因此,新建立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符合交通運輸行業(yè)實際情況,從而促進交通預算績效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建設。

參考文獻:

[1]孫虎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背景下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思路研究[J].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6)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