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觀察日記400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9月21日
星期一
晴
早上,我上學前,特意跑到陽臺看了看。哇!綠豆的外衣褪去,露出了白白嫩嫩的皮膚,仔細一看,還冒出了一點芽呢!
9月22日
星期二
多云
綠豆芽已經(jīng)發(fā)當2——4厘米長了,真牛!還沒有想到這么小的綠豆,竟能發(fā)出那么長的芽,我太佩服它了。
9月24日
星期四
晴
再看,綠豆芽已經(jīng)發(fā)到約5厘米長了,我便按照老師的要求把綠豆種到泥土中,讓它發(fā)出葉子。從此綠豆芽改變了生活環(huán)境,到了黑愛的泥土中。
9月26日
星期六
我發(fā)現(xiàn)紅鯉魚睡覺的時候是睜著眼睛的。因為魚和我們不一樣,魚沒有眼瞼,它的眼睛合不上,睡覺時一動不動,像死了一樣。
魚很怕驚嚇。每當我開燈或者關燈時,魚兒都會飛快地游來游去,當魚快碰到盆壁時,它就會很快地掉轉(zhuǎn)頭。我還發(fā)現(xiàn),如果我把手放在水面上,魚兒們就會拼命地往水下躲,
最有趣的要算喂魚了,我把魚食往哪里灑,魚就會往哪里游,有時魚兒們餓的時候就會擠在一起搶食物,魚吃食時,一吞一吐的,好玩極了!
一、寫字、識字習慣
寫字,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是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所以要從小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教育學生從小就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只要提起筆來,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筆一畫地寫,力求做到姿勢端正,筆劃清晰,結(jié)構(gòu)合理,行款整齊,美觀大方。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識字規(guī)律,把點點滴滴的發(fā)現(xiàn)積累起來,逐步養(yǎng)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進而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校內(nèi),在家里,在村里……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欲望,自覺地識記。
二、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或難以理解的字、詞,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成為閱讀障礙,或?qū)懽魃系臄r路虎。許多學生遇到困難時,要么跳過去不理睬,結(jié)果是囫圇吞棗;要么向別人求助,養(yǎng)成一種依賴心理,不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發(fā)展。因此讀書要養(yǎng)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最常用的工具書為字典、詞典,如《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近年來涌現(xiàn)了大量的語文知識、各種專業(yè)辭典等,如《唐詩鑒賞辭典》、《學生作文辭海》等,有條件的可以向?qū)W生推薦幾種必備的工具書,培養(yǎng)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三、傾聽、交流的習慣
“傾聽”是一種藝術。有的學生聽老師講課心不在焉,聽了之后不知所言,這都是不好的習慣。我們無論在課堂中,還是在與學生的交談中都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力,使他們會聽。 雖然“滿堂灌”教學不可取,但培養(yǎng)學生們靜靜聽講的習慣卻是必要的。學生們要想?yún)⑴c課堂討論或交流,更得需要他們靜心聽取別人的發(fā)言,才可能達到充分理解,進而綜合思維,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最終達到互動協(xié)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與人交流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zhì)。“交流”的習慣要從剛?cè)雽W的兒童抓起,小學生在入學前已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在學生已有聽說能力的基礎上,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包括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平時的交談和學習中,要讓學生養(yǎng)成用普通話發(fā)言與交流的習慣。
四、質(zhì)疑問難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創(chuàng)造的過程更是從發(fā)現(xiàn)疑點問題開始,沒有疑點問題就談不上創(chuàng)造。古人把學習稱之為做“學問”,強調(diào)了學習必須一邊學,一邊問,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yǎng)成質(zhì)疑問難的習慣,做到孔子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勇于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一切可能了解情況的人。
五、勤于朗讀背誦的習慣
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缎抡n程標準》要求加強學生朗讀背誦的指導,并且明確指出1―6年級的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要扎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非要養(yǎng)成朗讀背誦的習慣不可。這樣讓學生從小背誦最有價值的經(jīng)典,使兒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賢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學校和老師要給學生安排定時、定量的誦讀內(nèi)容,使學生日有所讀,日有所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習慣。
六、讀書看報的習慣
在信息化時代,閱讀將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會不會閱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智慧的能力。要學好語文,光讀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增加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重視課外閱讀 ,必須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規(guī)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我們要不斷推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yǎng)成廣泛的閱讀興趣,激勵每個學生都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同時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
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觀察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最基本的途徑。自然、社會、生活都是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要教給學生觀察自然、社會、了解現(xiàn)實生活的方法,使學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這對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說過的,“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沒有這些積累,就寫不豐富。這樣日積月累肚子里的貨就多起來。”
八、勤于動筆的習慣
關鍵詞:提高;小學高年級;寫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2-0123-01
1.調(diào)動習作愿望和激情,激發(fā)習作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兩千多年前孔子對學生在學習上情感與態(tài)度的認識。如果我們在作文中能夠讓學生愿意寫作文,愛上寫作文,就不愁他們寫不好作文。
為了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無論是進行練筆還是習作完畢后,我都會迅速把全班的作品,通覽一遍,選出好的篇章或片段,常常采用讓學生自己上講臺朗讀給同學聽的方式,還激情洋溢地贊賞他作文的優(yōu)點,讓學生獲得令人愉悅的的成就感。并讓學生對同學的習作進行點評,讓他們體會到同學習作的妙處,感到我也可以這樣寫,產(chǎn)生我也要寫好文章的欲望。而且我每次都讓不同的學生展示優(yōu)點或閃光點,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在習作中有愉悅的、成功的心理體驗。采取這種方法后,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學生現(xiàn)在都很樂意寫作文、改作文。其實這就是落實課標中所說的作文教學要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jié),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并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2.1 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于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并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jié),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2.2 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這樣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jié)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3.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diào)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chǎn)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jié)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3.1 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于"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diào)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3.2 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善于隨時記下來。
3.3 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4.在課文教學、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有目的地進行練筆
好的作文都是練出來的,這種練須有時間的保證。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中高年級明確規(guī)定的寫作教學要求是使學生"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這樣的目標我們怎樣使學生達到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多練習片段多記日記.。練習片段,難度相對較低,學生容易下筆; 多記日記,內(nèi)容相對自由,學生能從中積累材料。但這兩種形式都只能鼓勵多寫,不能定量定得過死,要鼓勵創(chuàng)新,又不能放任自流,得把握好一個度。
5.重視作文講評,作文批改、修改
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一些教師只重視作前的指導,而輕視甚至忽視作后的講評,修改。其實,講評、修改也是作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作后的講評、修改也同樣要重視。
京翰教育綜合介紹
1.招生年級:小學一年級--高三
2.常規(guī)課程:數(shù)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
3.招生時間:周末班、同步班、寒暑班、根據(jù)孩子時間靈活安排
4.課程費用:因年級不同、科目不同、收費不同
5.上課地點:多個校區(qū)詳情電話咨詢
校區(qū)分布:二七區(qū)、管城回族區(qū)、金水區(qū)、鄭東新區(qū)、中原區(qū)
免費課程咨詢熱線:400 006 6911 轉(zhuǎn)分機 77624
如何撥打:先撥打前十位分機,聽到語音提示后,再輸入后五位分機號,就可以直接和機構(gòu)老師溝通。
具體地址:
鄭州市 二七區(qū) 鄭州鄭大校區(qū) 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zhuǎn)分機 77603
鄭州市 管城回族區(qū) 鄭州未來路校區(qū) 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zhuǎn)分機 77624
鄭州市 金水區(qū) 鄭州省實驗校區(qū) 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zhuǎn)分機 77602
鄭州市 鄭東新區(qū) 鄭州鄭東校區(qū) 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zhuǎn)分機 77604
鄭州市 中原區(qū) 鄭州碧沙崗校區(qū) 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zhuǎn)分機 77632
部分課程簡介:
【小學三四年級語文一對一輔導課程】
三、四年級語文是提高識字質(zhì)量的重要階段。通過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加深生字記憶;聽說訓練采取多樣化訓練方式,如聽講、朗讀、復述、答問、討論、口述作文等;
練習作文以記敘文為主,常用應用文為輔。如簡單的記敘文,觀察日記、讀書筆記、書信等。
--教學心得
一、設懸念,激發(fā)興趣
通過這樣的導入,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吸收他們的注意力,他們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課就認真聽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置圖像,增強直觀
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加強學生對重要知識的注意,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進而達到深化主題、畫龍點睛的功效。一般來說,歷史課中的插圖是課本重要內(nèi)容的體現(xiàn)。
三、用時事,聯(lián)系實際
在教學中,根據(jù)新聞時事,聯(lián)系具體的事物來導入新課,既能鍛煉我們的能力,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的興趣。
********************************
如何訓練集中注意力
如何訓練集中注意力,孩子注意力總是不集中,經(jīng)常會有拖拉等毛病,那是因為孩子缺乏注意力訓練,家長每天花點時間陪孩子做一下訓練,可以提升孩子做事專注的能力。那么如何訓練集中注意力呢,我們來看下:
體驗艱辛,磨練意志
徐霞客十九歲時喪父,之后外侮疊來,人世間的強奪豪取,爭爭斗斗,接應不暇的瑣事紛至沓來,使他更加厭棄塵俗,堅定了問奇于名山大川的志向。經(jīng)三年為父守喪后,二十二歲的徐霞客初婚。但就于此時,在母親王孺人的勉勵下,徐霞客開始了他的遠游生涯。母親告誡兒子“志在四方,男子事業(yè)”,并為霞客制遠游冠,以壯其行。公元1607年開始出游,1613年開始寫作游記。至1639年前后34年中,在家的時間只有14年。其足跡北至燕晉,南及云貴兩廣。他不畏艱險不畏的毅力和精神,卓見殊識與細微觀察的特長,精煉優(yōu)美的文筆,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徐霞客經(jīng)過十多年出游后,又擬定一個遠游計劃,即經(jīng)過鄂西北進入陜西,然后入四川。因母親屆八十高齡,不宜遠游。他說:“八髻年蓄五岳志,而元岳(即武當山)出五岳上 ,慕尤切”,故擬采取“陸行舟返”方法最為妥當。這樣,放棄了原定計劃,陸行汝鄧之間,去嵩山,又取道西岳華山,又東南去均州,上太和。公元1623年3月11日達今丹江口市大溝鄉(xiāng)曹家店住宿,12日抵均州南城住宿,13日至15日游歷武當山,15日住草店,之后沿漢水東行,越24日歸家,“以太和(即武當山)榔梅為老母壽。”自此,徐霞客夙愿得償。
徐霞客游武當之路線
自鄖縣土地嶺入均州境,宿丹江口市大溝鄉(xiāng)曹家店。曹家店――火龍嶺――行頭崗――紅粉渡――均州城――迎恩宮―草店――遇真宮――玉虛宮――回龍觀――太子坡――九渡澗――瓊臺(下)觀――八仙羅公院――十八盤――紫霄宮――南巖南天門――一榔梅祠――虎頭巖――斜橋――朝天宮――一、二、三天門――太和宮――金頂――太和宮――金頂――三天門之右小徑下峽中――蠟燭峰――蠟燭澗――右行上瓊臺觀――中觀――左越蠟燭峰――出朝天宮右――南巖宮――飛升臺――返宿南巖宮―北天門(下―――滴水、仙侶二巖――竹笆橋――白云、仙龜巖――攢天嶺――五龍宮――凌虛巖――傳經(jīng)臺――榔梅臺(下山)――草店。后自草店離開武當回歸。
徐霞客筆下的均州武當勝境
進入均州境:“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山塢之中,居廬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鱗次,不似山(西)陜(西)間矣。但途中蹊徑狹、行人稀,且聞虎暴……”
見滄浪亭景:“漢水西來,涯下蒼壁懸空,清流繞面。”
見凈樂宮:“當州之中,踞城之半,規(guī)制宏整。”
回龍觀望金頂:“望岳頂青紫插天,然相去五十里,滿山喬木夾道,密布上下,如行綠幕中。”
紫霄宮:“左入溪,即溯九渡澗,自瓊臺觀及八仙羅公院路也。峻登十里,則紫霄宮在焉。紫霄前臨禹跡地,背依展旗峰,高臺杰殿,高敝特異,入殿瞻謁。”
謁榔梅祠見榔梅樹:“前有榔樹特大,無寸膚,赤干聳立,纖芽未發(fā)。傍多榔梅樹,亦高聳,花色深淺如桃杏,蒂垂絲作海棠狀……”
走虎頭巖至斜橋:“突峰懸?guī)r,屢屢而是,徑多循峰隙上?!?/p>
走朝天宮至一、二、三天門:“皆石級曲折上躋,兩傍以鐵柱懸索。”“取徑峰坳間,懸級直上,路雖陡峻,而石級既整,欄索鉤連,不似華山懸空飛度也?!?/p>
所見天柱峰:“山頂眾峰皆如履鐘峙鼎,離離攢立;天柱中懸,獨出眾峰之表,四旁嶄絕。峰頂平處,縱橫止及尋丈。金殿峙其上,中奉元帝及四將,爐案俱具,悉以金為之?!薄疤煊畛卫剩骂T峰,近者鵠峙,遠者羅列,誠天真奧區(qū)也?!?/p>
三天門及蠟燭峰見聞:“此徑無級無索,亂峰離立,路穿其間,回覺幽勝?!?/p>
瓊臺上觀:“其旁榔梅數(shù)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絢爛巖際。地既幽絕,景復殊異?!?/p>
蠟燭峰山坳中:“峰參差廉利,人影中度,兀兀欲動。既度,循巖宛轉(zhuǎn),連越數(shù)重。峰頭土石往往隨地異色。”
南巖宮:“崇巖嵌空,如懸廊復道,蜿蜒山半,下臨無際。是名南巖,亦名紫霄巖,為三十六巖之最。”
飛升巖:“自巖還至殿左,歷級塢中,數(shù)抱松杉,連陰挺秀,層臺孤懸,高峰四眺?!?/p>
自南巖北天門下竹笆橋:“飛巖上突,泉滴瀝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一路多突石危巖間錯,于亂倩叢翠中,時時放榔梅花,映耀遠近?!?/p>
竹笆橋至青羊橋沿途20余里:“兩巖蓊蔥蔽日,清流延回,橋跨其上,不知流之所去。仰視碧落,宛若*9口”。
五龍宮:“度橋(指青羊橋),直上攢天嶺。五里,抵五龍宮,規(guī)制與紫霄宮、南巖相伯仲?!?/p>
凌虛巖:“巖倚重巒,臨絕壑,面對桃源洞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圖畫,為希夷(陳摶)習靜處?!?/p>
傳經(jīng)臺:陳摶習靜處“前有傳經(jīng)臺,孤瞰壑中,可與飛升(臺)作匹。”
對華山與武當山的比較評述:“華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無喬枝異干,直至峰頂。則松柏多合三人圍者,松悉五鬣,實大如蓮,間有未墮者,采食之,鮮香殊絕。太和(即武當山)則四山環(huán)抱,百里內(nèi)密樹森羅,蔽日參天。至近山數(shù)十里內(nèi),則異杉老柏合三人抱者,連絡山塢,蓋國禁也?!?/p>
《游太和山日記》檢索
徐霞客武當之游,為什么選擇以上路線?為什么要經(jīng)歷如此艱辛?這在其《游太和山日記》中都得到了一些真實的流露。
首先,徐霞客游武當山選擇的路線,體現(xiàn)了他“問奇于名山大川”的堅定志向。自均州城“騎而南趨”,至平臺十八盤,即今劍河橋處,“即走紫霄登太和大道”,至此步行攀登三日。三日中連續(xù)上下迂回,且不走回頭路。武當名勝,雖有少數(shù)不得已而舍棄,然足跡所至卻涵蓋全山。特別是3月14日這天,自金頂三天門小徑下峽中,由蠟燭峰下蠟燭澗,又上瓊臺觀,后上蠟燭峰,越朝天宮之右,再下至南巖宮住宿。這一天的行徑,不僅路途較遠,而且難度很大。且不說他所走的路線當時都是原始森林,就連400多年后的今天除了探險者外,他人莫可及。在徐霞客從武當返家的次年,陳眉公目睹霞客風采,寫道:“墨顴雪齒,長六尺,望之如枯道人,有寢處山峰間儀,而貴內(nèi)腴多膽骨。”徐霞客行至均州“且聞虎暴”,卻偏偏走向杳無人跡的密林深處探險,若無堅定不移之志向,何來如此之膽骨?
再者,徐霞客在武當山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賜,享受著人生樂趣,實乃不虛此行。他曾兩次登臨金頂,兩次寫下感受。至今人們?nèi)栽谄肺赌恰疤熘袘摇薄ⅰ疤煺鎶W區(qū)”意境。他一生“不信神怪”,凡遇自然現(xiàn)象,均以自然之事實說明之”,被武當山建筑融于自然美景所征服,曾“瞻謁”紫霄宮、“瞻叩”金殿、“趨謁”南巖宮。他所到之處的觀察“初不限地質(zhì)(丁文江語)”,也有奇花異木的記實。在武當山就詳細地記載了榔梅樹的情況。榔梅祠、瓊臺上觀、中觀、南巖宮、五龍宮等處均見榔梅樹,且得榔梅果,不惜篇幅記載頗多。其樹“亦高聳”,“大皆合抱”;其花三月綻放,“花色深淺如桃杏,蒂垂絲作海棠狀”;“于亂倩叢翠中,時時放榔梅花,映耀遠近”;其貢果“形侔金橘,漉似蜂液,金相玉質(zhì),非凡品也。”后共得八枚(中觀2枚,南巖6枚)榔梅果歸,“以 太和榔梅為老母壽”。這就是300多年前徐霞客親身經(jīng)歷的榔梅貢果。實天下一絕。
按照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的要求,7月份,我們要寫出研究課題的階段研究報告。
暑假期間,我調(diào)來了各個實驗學校的所有材料——實驗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生的作文、老師的實驗心得筆記。然后,我坐在電腦前,開始寫實驗的階段報告。
從學校做的一些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生的習作和教師的心得體會來看,我覺得,研究性作文的實驗嘴然時才起步半年多,但是,學生的寫作興趣、習作質(zhì)量、老師的觀念等方面,還是發(fā)生了預想中的變化。
于是,我按照開體報告的思路,整理出了研究的階段報告。
“小學研究性作文教學”研究報告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教育局小學教研室 高啟山
內(nèi)容提要:
“小學研究性作文教學”基于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將“提出問題、觀察、讀書求知、實踐探索、產(chǎn)生生活與情感體驗”與學生作文時“主動搜集、積累作文素材和體驗、產(chǎn)生寫作沖動與書面交際需求”統(tǒng)一;將“主動探究新知、有所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新體驗后主動進行表達交流、展示成果”過程與“主動作文運用書面語言進行‘真實的交際’”相統(tǒng)一;使“作文”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工具,有效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識”,發(fā)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學研究性作文教學 研究性學習 寫作 真實的交際
課題的提出:
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不能適應社會和教育形勢的發(fā)展要求,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作文教學觀念上,我們的作文教學存在“文學性寫作”傾向,“訓練文體單一,不重視實用文體的寫作,使作文變成脫離社會需要的教學”(祝新華《從學生作文心理角度開展作文教學改革》 原載《課程.教材.教法》2001、3p21)。在對待作文的態(tài)度上,我們的教學仍然停留在一種“為寫而寫”的層面,教師的教學為了學生“寫好作文”;學生的“寫”——包括觀察、實踐、體會生活、文字表達、讀書學習等,都是為了一個“寫好”的目的。作文教學沒有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情境”,學生的“作文”也沒有真正成為“交際的工具”——用語言文字的表達來交際、學習的工具。
課題假設
“小學研究性作文教學”能夠切實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需要書面交際的情景,激發(fā)起學生書面表達欲望,促使學生在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同時積極主動地、自主從事寫作交際實踐,切實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同步發(fā)展。
課題的界定
“小學研究性作文教學”是一種基于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作文教學;是將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提出問題、觀察、讀書求知、實踐探索、產(chǎn)生生活與情感體驗”的過程轉(zhuǎn)化為學生“主動搜集、積累作文素材和體驗、產(chǎn)生寫作沖動與書面交際需求”的過程的作文教學;是將“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探究新知、有所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新體驗后主動進行表達交流、展示成果”的過程轉(zhuǎn)化為“小學生寫作需求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和主動作文運用書面語言進行‘真實的交際’”過程的作文教學;是不但發(fā)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切實將“作文”轉(zhuǎn)化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工具、有效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識”,發(fā)展學生“實踐能力和
創(chuàng)新能力”的作文教學。
與本課題相關的國際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及其分析:
國外:
美國的小學作文教學理論提出:“寫作教學要讓學生由為自己寫逐漸轉(zhuǎn)化為為讀者而寫作”(《美國小學作文教學一瞥》張良田),提出了學生習作要考慮讀者、考慮對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國還興起了一種新的寫作實驗方案“為學習而寫作” ,(《美國小學作文教學的一些特點》張孔義)把寫作作為其它課程的學習工具。該方案認為,寫作不但是寫作課上的一種練習,而且是學習其它課程的一種手段。 日本語文教學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調(diào)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僅在于觀察自然,還應以社會為對象。 他指出:兒童的生活作文必須是使學生科學地認識生活現(xiàn)象、因而應重視觀察、調(diào)查、分析、比較、考察等方法。具體包括:自然觀察、.生活調(diào)查等,以社會科學的方法,調(diào)查農(nóng)村和現(xiàn)實社會的關系,從中取得認識。 野村芳兵衛(wèi)從課程的角度考察學科教學,把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擴展到整個學科教學,認為通過生活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寫出“我們的理科”、“我們的算術”、“我們的地理”、“ 我們的歷史”等等的書,這是學生自身體驗、自我思考、自己掌握而產(chǎn)生的記錄。(《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 《外國教育資料》1996)
國內(nèi)
葉圣陶老先生早就在《葉圣陶論語文教學》中指出:“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強調(diào)了作文的兩個前提:一是有所積蓄,打算發(fā)表;二是交際環(huán)境的需要。 魏占峰在《真實的寫作:作文教學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強調(diào):作文時“學生為真情而寫作,為興趣而寫作,為交際而寫作,為實用而寫作。
上海、江蘇、浙江、山東、遼寧等地研究性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從理論到實踐都已經(jīng)探索出成功的經(jīng)驗。其中,書面表達交流是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實驗的基本思路
在單元教學之初,先安排基于學生興趣、指向?qū)W生生活問題解決的“小學生研究性作文學習”活動。在活動當中,指導學生觀察探究生活、解決問題,積累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指導學生為表達交際而完成作文。
實驗的階段性成果:
一、探索出了小學生“研究性作文學習活動內(nèi)容”的基本類型。
我們組織學生開展的研究性作文學習活動的內(nèi)容類型如下: 對感興趣事物現(xiàn)象基本情況的了解、把握。如:“我們的長輩住什么樣的房屋?”等。這類問題多以“是什么樣的?”的問題形式出現(xiàn),需要學生通過觀察、訪問、查閱資料等方式來完成。 對感到新奇、疑惑的各種自然、社會和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的解釋。比如“彩虹為什么是圓的?”等,問題多以“為什么”的方式出現(xiàn),研究的結(jié)果是對“疑問”的解釋,具有一定的知識探究性,一般可以通過查資料的方式來完成。
對自然、社會和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比如“怎么樣才能去掉鋁壺里的水垢”等,問題一般以“怎么辦才能達到某一目的”的方式出現(xiàn),研究的結(jié)果是解決了自然、社會或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有一定的功利性。
對自然、社會或?qū)W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多種對象之間關系的解釋。本類問題需要對多個(至少是兩個以上的對象進行觀察、甚至反復試驗、經(jīng)過探求多方面的原因才能得出結(jié)論)如“怎樣才能讓爸爸媽媽高興?”等。
知識產(chǎn)生背景與過程探究。如:“是誰發(fā)明了造紙術,他是怎樣發(fā)明的?他為什么發(fā)明造紙術?”等。這類問題多源于課堂知識,隨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也逐漸產(chǎn)生于學生的課外閱讀之中。 專門知識實踐應用。這類內(nèi)容有幾種情況:a、學生學了課外內(nèi)知識,由于對其感興趣,自覺地運用知識進行課外的試驗、制作;b、教師在引導學生學過了某些知識以后,以“實踐應用的作業(yè)的方式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從所布置的多項作業(yè)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來完成。”c、學生所學知識誘發(fā)了學生對解決過去問題的興趣。這幾種類型的學習結(jié)果有一定的成品性。
綜合類型。學生要解釋的現(xiàn)象、要解決的問題、要探求的知識背景、要應用某種知識在某一次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可能是一種甚至幾種類型的綜合。
二、探索出“小學研究性作文學習活動”基本模式流程。
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選擇學生能夠在短期(一般兩周)完成的“項目”,并按照分四個階段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行指導。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按照研究性學習活動要求,在教學開始,通過開設講座,組織學習參觀訪問、進行信息交流、介紹案例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提供研究范圍,激發(fā)研究動機,選出全班同學或小組同學共同感興趣、有能力開展研究的問題。 解決問題,進行實踐體驗、獲取作文素材階段。
引導學生學生自主地查資料、閱讀、書籍、實地考察、參觀訪問、調(diào)查、動手操作實踐、記錄、比較、思考、想象、交流討論,與所制定的目的計劃進行對照,解決問題,總結(jié)整理資料,形成紀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響、制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
書面作文,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或成果。
將自己或小組經(jīng)過實踐、體驗所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jié)提煉,形成實物和書面材料。 全班交流展示階段。
包括:研究報告或研究體會的張貼(在班內(nèi)墻上的固定位置)、固定時間的宣讀交流、出版學生個人、小組和班內(nèi)的研究報告與研究體會專輯、推薦發(fā)表等。
三、摸索出了比較有效的小學研究性作文學習活動的指導方法。
1、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發(fā)揮合作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個人的觀察、資料查閱、試驗、操作、思考要以筆記的形式做好記錄,小組內(nèi)各成員定期圍繞共同的專題,進行研究過程中的交流研討。
2、教師對學生的“筆記”進行隨機性的“檢查”,針對筆記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進行指導,這樣,筆記成了“求得教師指導”的一種憑借。
3、 針對學生完成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寫的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寫作技能訓練”和個性化的指導。 。
具體操作時,我們重點采取以下方式:
(1)在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資料筆記,與學生進行交談,挖掘?qū)W生活動過程中沒有記錄的閃光點,指導學生記錄下來。
(2)針對學生筆記出現(xiàn)的“內(nèi)容與問題單一性”問題,指導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如學生過于單一地記錄試驗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等,教師題是學生記錄以下研究過程、如何操作、態(tài)度、情感變化等。
(3)在學生進行成果加工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寫作指導。 4、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注重過程評價,使每一位學生都產(chǎn)生成功感。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作文的評價者有教師、學生個人、學生小組,也有家長,還有與研究性學習開展內(nèi)容相關企業(yè)、社區(qū)或有關部門等。
(2)、評價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學生作文過程中,評價的內(nèi)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參與研究性作文活動的態(tài)度;在研究性作文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研究和作文學習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3)、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學生的作文評價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nèi)個人的評價相結(jié)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
四、學生作文能力提高較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逐步形成。
第一:豐富了學生習作的內(nèi)容,作文使學生有話可說。 以小學語文第六冊《記一種小動物》。教學為例。實驗班學生用研究性作文教學的方法縣組織學生開展了研究性活動,然后寫研究報告;對比班只布置學生觀察,然后課上指導學生作文。(兩個班均為50人)。結(jié)果,實驗班學生人均觀察筆記7篇,查資料1.8篇,對比班人均記觀察筆記0.6篇,查資料0.4篇;作文字數(shù),實驗班在600以上的12人,400-599的26人,200-399的12人;對比班,400-599的6人,200-399的,15人,200以下的29人。
第二、豐富了學生的個性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欲望,學生習作表達了真情實感。 四年級實驗班教學《寫一種工具》,教師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一種工具進行調(diào)查,邱江同學專門回到農(nóng)村老家調(diào)查“鎬頭的變遷”。在調(diào)查筆記中,他有這樣兩段話:“(4月13日)聽說我要調(diào)查鎬頭的變遷,老叔馬上對我說:‘現(xiàn)在誰還用這個,都用拖拉機了!’是啊,農(nóng)村的變化可真實太大了——鎬終于可以進博物館了!”“(4月14日)我不知道全中國的農(nóng)村究竟有多少鎬頭,在我的老家,我發(fā)現(xiàn)了三種:窄刃鎬、雙叉鎬、寬刃薄鎬。他們各有個的用途。這不能不說明我們的農(nóng)民祖輩是那樣的能發(fā)明,值得自豪。但是,自豪之余,我想到了它們在種地方面的作用越來越被現(xiàn)代化的機器取代——我們的自豪將被外國人的發(fā)明取代。這又不能不感到一點心酸。我想對我們的同輩說——我們有責任呢!” 我們對三所學校五年級實驗班共160學生進行了這樣一項調(diào)查——從實驗開始到第六次研究性作文實驗中,作文課前,哪些學生能夠先將作文寫下來。結(jié)果如下:第一次:0;第三次,20;第六次;108。以上數(shù)字說明,僅僅經(jīng)過幾個月的實驗,在研究性作文教學中,“寫”已經(jīng)成了全班大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想做、愿作,能主動來做的事情。
第三、激發(fā)起了學生讀書、探究生活和寫作的興趣。
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是以所實驗學校小學三、四、五年級五個試驗班實驗前期和實驗四個月后幾項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對比:平時自覺主動堅持寫日記:34:158;平時自覺、主動堅持堅持讀課外書:94:166;平時總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68:128;發(fā)現(xiàn)問題以后,能夠主動思考并想辦法解決:67:123。 在實驗班級,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讀書的習慣、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正在以良好的勢頭發(fā)展。而且,我們所期待的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也隨著研究性作文教學的開展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 作文教學 語言積累 文本閱讀
一說到作文教學,老師們普遍感到頭痛,總覺得方法用盡,可收效甚微。而學生的作文常常是“言之無物,無言可寫”。這個語文教學中的難題雖說已經(jīng)被研究了許多,但不喜歡作文、害怕寫作文的學生比比皆是。這樣不但使課程標準很難得到落實,更別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要切實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從“言之無物,無言可寫”到“言之有物,有話可說”,這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只有先打好學生的語言基礎,厚實積淀,從積累開始,才能做好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起步。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怎樣才能落實課標要求,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走進文本,大量積累
在語文教學中,我適當增加了課本中的背誦量。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片段讓學生在課中及時內(nèi)化,采取自愿原則,能記多少就記多少,并不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我還嘗試著在課文講解時,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向?qū)W生介紹好詞。如遇到表現(xiàn)學習專心的詞,課文中講了“一心一意”,我就加入了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全神貫注等;講到廬山的云霧叫人流連忘返時,積累依依不舍、戀戀不舍等詞;講到大街上人多時,可以用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水泄不通描繪……每講到一處,我都會將符合文義的詞語在黑板的一角寫下來,用這些詞語進行說話練習,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在課文講解時,我還嘗試引導學生選擇有價值的句子進行積累,將它們摘記在積累本上,如富有表現(xiàn)力的句子,如細節(jié)描寫具體生動的句子。積累這類語言,不僅能使學生積累語言,學習表達,還能使學生學習如何觀察。如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等,積累這樣的詞句,不僅能使學生領悟語言的表達方式,更能使學生從中學習怎樣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如聯(lián)想富有哲理、意味深長的句子等。
二、走向課外閱讀,多角度積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從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并提出具體的閱讀量: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三個學段的課外閱讀是應不少于145萬字。課外閱讀是學生不可缺少的智力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yǎng),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吸納精品的語言。所以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
首先是培養(yǎng)閱讀興趣,其次是指導閱讀。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讀的東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記憶中的卻不多。所以,我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時候,要求他們把體會最深的語句劃出來,并寫好讀書筆記。對于讀書筆記的類型,我沒有過多要求,學生可以摘錄好詞好句,也可以寫一兩句體會。通過做讀書筆記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骄?,促使學生的思維、想象等情感活動的有效參與。因為讀書筆記立足于讀,落實于記,這使學生的記憶倉庫通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又增添新的內(nèi)容。
另外,我還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小學生畢竟年紀小,興趣易激易失,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許羨慕,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激發(fā)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掌握許多的精妙詞句,非??释约旱呐Φ玫絼e人的肯定。所以我會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我的做法是:(1)每天的早讀課或晨會課讓出五分鐘,讓它成為學生介紹好詞佳句的舞臺。學生可以將平日里閱讀課外書籍時摘錄的優(yōu)美詞句,與大家交流,說說好在哪里,然后老師適當選擇抄寫到黑板上,實行資源共享。(2)專門開辟“知識角”,發(fā)動學生把課外閱讀中學到的佳詞妙句、百科知識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學習。(3)不定期地舉辦班級手抄報、故事會、信息交流會、詩歌朗誦、百科知識競賽、讀書筆記展等。如此學生的閱讀成績獲得肯定的展示,心理上產(chǎn)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激發(fā)他們課外閱讀的熱情。
三、走進生活,深化積累
“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葉圣陶老先生的這番話十分精辟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關系。生活的環(huán)境皆為語文課堂。我們要把生活引進課堂,或引領學生走進生活,給學生以一定的時間和活動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學會反思生活,從紛繁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捕捉寫作題材,這樣學生表現(xiàn)的是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也就有內(nèi)容,不再是“難為無米之炊”。如在教學《我的發(fā)現(xiàn)》這篇習作時,就提前一周布置:“下周我們將比比誰的眼睛最善于發(fā)出與眾不同的東西,并評選班級”智慧之眼。在課內(nèi)外注意引導孩子觀察花鳥蟲魚、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自然的景象;留心生活環(huán)境的日新月異,觀察我們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小到一次回答問題、一朵小花、一盤棋局、媽媽的新裝,大到家鄉(xiāng)的變化、隆重的節(jié)日,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習作題材。及時地記錄下來,這種觀察日記就是把每天當中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記錄下來,不限長短、不拘形式,不管是寫人還是寫事、寫物、寫景,都要盡可能地將自己的感受及時記錄下來。通過激勵的語言,讓學生去草叢、田野、花園里觀察、去發(fā)現(xiàn);多留意身邊的事,學生很樂意,也就輕松。到了下次習作課時“我的發(fā)現(xiàn)”信息會很成功,學生爭先恐后,滔滔不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還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點一滴地積累,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素材就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生的習作就能有血有肉,寫作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關鍵詞: 夸獎 理解 鼓勵 溝通 成功
清代教育家顏昊先生說過:“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花很長時間去嚴厲批評,不如花一點精力去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從夸獎、表揚入手,讓學生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不是反復體驗“失敗”的痛苦。
我班粱鑫鑫同學是一個讓老師和學生都頭痛的“問題男孩”,這個班中我最早認識和記住名字的同學就是他,原因是他太特殊、太好動了。新學期開學沒多長時間,一個接一個的關于他搗亂的壞消息接踵而來:他上課說話、唱歌、接話茬、喊別人、踢別人椅子、罵人、打架、坐不住、吃零食……一次自習課,我去開會,回來后,已到放學時間,班長不讓他們回家,說這節(jié)課紀律很亂,教育處的老師批評我們班了。那天,我給大家布置的日記題目是《老師去開會后……》。同學們在日記里異口同聲地說,自習課亂的原因就是粱鑫鑫搗亂引起的,很多同學都寫到:如果我班沒有粱鑫鑫,我們班將是最好的班。
面對粱鑫鑫這樣的學生,我生氣、苦惱、發(fā)火,我訓過、罰過,但我發(fā)現(xiàn)所起作用并不大,他依然我行我素,惡習不改。我整天疲于處理他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感到力不從心。怎樣教育這樣的學生呢?無意中我看到了這樣一則希臘寓言:寒風和太陽比賽,看誰能讓行人先脫掉外衣。寒風使出渾身的力氣,拼命地吹呀吹,可是風越大,天氣越冷,行人就把衣裳裹得越緊;輪到太陽時,它不慌又不忙地灑著陽光,暖洋洋地照著行人,行人感到熱了,于是脫掉了外衣。
我突然頓悟:是啊,教育何嘗不是如此,嚴厲換來的可能是敬而遠之,苛刻換來的可能是冷漠敵視,沒有心靈溝通的教育絕不是成功的教育,經(jīng)過深層次的思考,我意識到自己的淺薄與幼稚。“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學生是受教育者,有怎樣的缺點都不足為奇,而自己作為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能力不可不硬,師德不可不高,胸襟不可不大。學生需要教育感化,而教育方法應多種多樣。單一的、粗暴的教育是不可能見成效的。我開始認真地觀察粱鑫鑫,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尋找到了教育的契機。
星期五大掃除,我要求學生帶一塊抹布,但很多學生沒帶,而粱鑫鑫卻帶了一個大背心,撕成一塊塊的,分給同學們。就這件事,我在班里夸獎、表揚了粱鑫鑫,他顯得很興奮、激動,上課的紀律也有所好轉(zhuǎn)。這件事給我以鼓舞,這說明這個學生并非不可救藥。我仔細地分析了他的情況:父母離異,他跟著父親生活,父親是一個裝修工,每天忙于干活,顧不上管他。父親對他的教育方法就是粗暴的打罵,尤其是在學習的問題上。對于這樣一個缺失母愛、在特殊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使他一直感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正是這種心理使他覺得現(xiàn)實生活是不完整的,帶給他的是痛苦和不適,他又不愿意面對這一切,于是采取了極端的方式希望能引起老師、同學們的注意。可以這樣說,像粱鑫鑫這樣的“雙差生”,即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差,往往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掩藏著難以言表的痛苦。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心,更需要老師的鼓勵和肯定。他不缺批評,他從小到大受到的批評太多了,他缺的是表揚。于是課下我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找他個別談心,采取“以心換心,溝通理解”的方式,多從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多鼓勵、少批評,讓他知道自己身上存在的優(yōu)點,并把這些優(yōu)點推廣到全班,讓全班同學了解他,注意他,并適時與他談話,改變他用極端方式引起他人注意的行為。不久,一個更大的表揚他的機會來了。
學校召開秋季運動會,粱鑫鑫積極報名參加,一個人報了四個比賽項目:800米、1500米、4×100米、4×400米接力等,運動是粱鑫鑫的強項,他參加的四個項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總結(jié)會上,我大大表揚了他這種勇于拼搏、積極為班級做貢獻、為班級爭光的精神,并頒發(fā)了獎狀和日記本給予精神和物質(zhì)上的獎勵。這次表揚和夸獎所起作用更大,他上課能安靜下來,也能認真聽講了。他很聰明,只要是認真聽,老師提的問題能踴躍回答,而且正確率很高。我和任課老師配合,趁熱打鐵多夸他幾次,他學得更有勁了。同學們和老師都說粱鑫鑫像變了個人一樣。
林肯曾說過:每個人都希望受到贊美。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這是人類有別于動物的地方。粱鑫鑫的轉(zhuǎn)變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夸獎勝過訓斥。
有人說:夸獎是和煦的春風,會吹開冰封的心靈;夸獎是及時的小雨,會潤澤棵棵幼苗;夸獎是劑,會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融洽。適時恰當?shù)囊痪淇洫?,勝過一千句訓斥。只要我們教育者正確運用夸獎,定會產(chǎn)生神奇的力量!
當然,粱鑫鑫以后的行為又出現(xiàn)了多次反復,正符合了差生的特點:遵守紀律缺乏穩(wěn)定性。今后,我作為一個老師應對他反復抓,教育的路還很長。
通過對粱鑫鑫的教育過程,我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都像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星星,而我就要以一片“愛心”,一顆“誠心”,精心呵護、耐心培育著他們,尋找他們的發(fā)光點,用滿腔熱忱點燃希望之光,使這個生機勃勃的集體放出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