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元素的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快速進入高原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含量變化及意義。方法 對40名由平原乘飛機初次進入高原的戰(zhàn)士進入高原前后的血清NO、IL-1、IL-6、IL-8含量的變化情況進行檢測,并對其變化的意義進行探討。結果 快速進入高原者進入高原后血清NO含量顯著降低,IL-1、IL-6及IL-8的含量顯著升高,其中以進入高原第3天最為顯著(分別為P
【關鍵詞】 高原;一氧化氮;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8
急性高原病的始動因子是高原缺氧,但最終導致急性高原病發(fā)生的是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這些病理生理改變主要包括缺氧性肺動脈高壓以及缺氧應激情況下引起的非感染性肺部及血管炎癥,且這些病理生理改變已被證明與許多血管活性物質及炎癥介質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對快速進入高原者血清NO及炎癥介質IL-1、IL-6、IL-8含量的變化情況進行了檢測, 目的是了解急進高原者機體的炎癥反應情況?,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試驗對象 試驗對象為由四川入伍初次進入高原的新兵,男40例,年齡(18.6±0.98)歲,身高(173.0±4.0)cm,體重(61±5.81)kg。所有受試對象均由成都(海拔400m)乘飛機進入高原(拉薩,海拔3658m)。
1.2 試驗方法 對象在進入高原前1天及進入高原1周內避免重體力活動,嚴防感冒。在進入高原的前1天及進入高原的第1天、第3天、第7天清晨各采取靜脈血5ml,注入試管中待凝固后,分離血清,-70℃保存,測定前冰水復融,混勻后,4℃3000rpm/min離心5min,取上清測定。IL-1、IL-6、IL-8采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環(huán)儀器一廠生產(chǎn)的SN-697型雙探頭Y-計數(shù)器檢測,試劑為北京華英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N0采用上海精密科學儀器廠生產(chǎn)的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光徑0.5cm,波長550nm,試劑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所有檢測步驟及方法按藥盒說明進行。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各組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并行t檢驗。
2 結果
快速進入高原者進入高原后血清NO含量顯著降低,IL-1、IL-6及IL-8的含量顯著升高,其中以進入高原第3天最為顯著(分別為P
3 討論
近年的許多研究證明,缺氧除可導致缺氧性肺動脈高壓(HPH)外,缺氧還可導致肺部及血管明顯的炎性改變,且炎性改變的性質是由細胞因子及炎癥趨化因子所致而非感染所致[1,2]。IL-1、IL-6和IL-8是由諸多細胞產(chǎn)生具有趨化作用的早期炎癥細胞趨化因子,其中主要以粒細胞、內皮細胞、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產(chǎn)生為主。IL-1是一種多肽調節(jié)因子,IL-6為糖蛋白,分子量為21~62KD,IL-8為一種蛋白質,由72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為8.4~8.9KD。IL-1、IL-6和IL-8具有急性期反應作用,并參與機體炎癥反應和抗感染作用,具有強烈的趨化作用。其中IL-8主要是趨化和激活嗜中性粒細胞,并參與嗜中性粒細胞與內皮細胞粘附過程的調節(jié),能促進粒細胞變形、脫顆粒、釋放自由基和生成花生四烯酸代謝產(chǎn)物。人體在正常情況下,IL-1、IL-6和IL-8均處于較低的水平。近年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缺氧、缺血及應激狀態(tài)下,IL-1、IL-6和IL-8均表現(xiàn)為明顯的上行調節(jié)和持續(xù)的分泌增多[3,4],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有著密切的關系。而NO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在人體正常的功能調節(jié)和許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低濃度的NO能抑制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內皮細胞壁上的粘附,抑制巨噬細胞的氧化產(chǎn)物和淋巴細胞的增殖。試驗顯示,抑制NO可使IL-1、IL-6等炎癥促炎癥介質顯著增加[5],吸入NO可使急性高原病患者的血清IL-8顯著降低[6],故具有拮抗炎癥的作用[7]。本次試驗顯示,快速進入高原者進入高原后,與平原比較血清NO降低和IL-1、IL-6、IL-8升高均非常顯著(P
參考文獻
1 Minamino T,Christou H,Hsieh CM,et al.Targeted expression of he me oxygenase-I prevents the pulmonary inflammatory and vascular responses to hypoxia.Proc Natl Acad SciUSA,2001,98(15):8798-8803.
2 牟信兵,鄭建保,左天林.高原肺水腫患者炎癥性質的研究.高原醫(yī)學雜志,2002,12 (4): 10-12.
3 Hartmann G,Tschop M,F(xiàn)ischer R,et al.High altitude increases circulating interleukin-6,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and crecative protein.Cytokine,2000,12(3):246-252.
4 Karakurum M,Shreeniwas R,Chen L,et al.Hypoxic induction of interleukin-8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 Clin lnvest,1994,93:1564-1570.
5 邱海波,陳得昌,潘家琦,等.抑制一氧化氮合成對急性肺損傷炎癥反應的調節(jié)作用.急診醫(yī)學,1999,8(3):153-155.
關鍵詞:化學用語 教學問題 應對措施
化學用語在初中學校的教學存在很大問題,也是國際性的化學科技語言,是對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瘜W教學貫穿了整個初中的教材,如果不能合理的找到教學的方法就會導致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大大的降低學習的興趣。化學用語在教材中占有很大一部分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實驗、化學計算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也是化學的重要技能和基礎的知識,在學習中很多的同學感到十分的困難,對化學的學習也沒有興趣,導致化學教學也非常的吃力。在實踐中同學們也很難過關,對學習的探索精神也的下降了,主要是同學們不能很好地理解化學用語,從而失去學習化學的動力,我應該更具化學的特殊性制定學習方法,并對老師的教學模式加以革新,主要方法有:
一、將難點和重點分散,增進學生理解
初中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學不好化學,對化學不感興趣都是對化學用語不夠了解,也就是從我們學習元素符號的時候,很多的學生記不住元素符號,然而元素符號是化學的基礎知識,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對以后的學習也就跟不上,在化學中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都是元素符號為基礎。所以要學好化學首先就要記住化學符號,并深入學生們的心中,這是我們應該在教學中采取難點和重點分散,增進學生理解。
在化學教學中,我最重要的就是要激起學生們的好奇心理,讓學生有主動探索的精神,這也就是在我們學習化學的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給學生留下懸念,有目的的講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的化學式,告訴學生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引導學生提前記憶元素符號,讓學生了解元素符號所代表的元素名稱,讓學生們初步認識一下化學元素,并對這些化學元素要會讀會寫。到我們學習化學元素符號的時候也就會減少學生們的陌生感,學生們也就不會對這些化學元素感到排斥,反而會更加有學習的精神,而學生學習起來有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對元素理解起來也就更加的勁松。我把化學符號在學生學習中反復的學習,學生看多了也就會形成自然記憶,到學習化學用語是學生們也就會更加的容易接受,掌握起來也就比較的容易。
二、教學時要落實的學生書寫,加強師生互動
我們學習了化學元素,也掌握了這些化學元素。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實踐中,所以化學式的書寫也就是老師們重要的教學問題,在書寫化學式的時候怎樣學會化學式的組合,這也是書寫化學式的關鍵。在實際的學習中,很多的同學就是化學式的角碼是最容易出錯的,對于這些應該采取關聯(lián)的方法,理解他的含義,理解學習化學式落實到書寫。
在學習化學原子結構意識圖的時候,我要求每位學生都能夠獨立的畫出結構意識圖,并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互相對比做出總結,總結出了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特點。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與該元素的化合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接下來學習物質的化學式時,可讓學生分類進行理解和學習。為了幫助學生在記住化合價的基礎上能熟練地書寫常見物質的化學式,以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為依據(jù),依據(jù)如下口訣進行書寫:一排順序二標價,絕對價數(shù)來交叉,偶數(shù)角碼要約簡,寫好式子再檢查。
三、對學生加強培訓,使用優(yōu)化配平方法
在化學的學習中,有很多的化學方程式,在學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也就成了教學中的難點,在什么反應中化學方程式是相互平等,很多學生在化學配平中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因此方法是我們教學的關鍵,平時使用的方法有。
在學習化學的過程,首先要熟練的掌握化學式的書寫,在熟練掌握了化學是的書寫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書寫的方法,找到最優(yōu)化的配平方法,平時我們可以采用最小公倍數(shù)法配平,這也是對于一些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對于一些較復雜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導學生用設“1”配平法進行配平,所謂設“1”配平法中的“1”是指先讓反應物或生成物中組成最復雜的化學式前的計量數(shù)為1,(所謂組成最復雜是指該化學式中包含的元素種類最多,原子個數(shù)最多),通過在其它化學式前添加適當?shù)臄?shù)字來配平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配平之后要引導學生特別注意畫等號,并注明相應的反應條件,要求學生能從宏觀、微觀兩個方面說出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并在教學過程中作階段性的歸納小結。
四、加強學生的發(fā)散練習
化學教學中,化學用語貫穿了化學的整個教材,和化學教材的各個部分緊密結合,我們學習化學用語主要是應為化學用語學生不容易忘記,也方便學生們理解,所以化學用語貫穿了化學教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習好化學用語是相當?shù)闹匾?。應當要求學生養(yǎng)成使用化學用語解答化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夠使用化學用語解答問題,能夠解答物質及其性質、用途,制取現(xiàn)象的解釋,實驗結論等,必須用化學用語來解答,經(jīng)常練習,達到會讀、會寫、會用,逐步熟練。加強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培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求學生有主動性、求異性、獨立性、發(fā)散性;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問題為中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面去分析問題,最終找到問題的解答方法。
五、加強監(jiān)督,提高學生書寫與記憶效果
在我們學習化學用語時,老師要不定期的進行檢查學生們的學習成果,進行對元素符號、化學式的讀寫加強鞏固,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條件,符號的表示等;強調規(guī)范化,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錯誤,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也減少了學生們犯錯,這些責任主要在于老師們的監(jiān)督和管理,只有老師敬職敬責,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六、結束語
在化學用語的學習中,我們只要掌握好以上幾點教學方法,也就能很好的提高學生們對化學用語的掌握,只有大家共同的學習社會才會進步,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會的學習是增加見識的最好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發(fā)展了學生們的記憶能力,也提高了老師的教學能力,為今后的學生也開辟了一條光明大道。
關鍵詞:化學;新課程;學習目標
化學,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科學!與我們的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化學---無處不在.時時刻刻發(fā)生在我們周圍,體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小至分子、原子,大至地球甚至整個宇宙,都充滿了化學物質,也可以說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宇宙都是由化學物質構成的!
可見,化學是多么的重要!
說到化學離不開的是“元素”.可以說宇宙中任何一物質都是由元素構成,元素也是組成物質的基本單位!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就有組成我們的物質世界的多數(shù)元素,雖然還有很多未知,未發(fā)現(xiàn),需要我們這代人去進一步的探索.
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的時候,教師可以按照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列好框架引導學生一步步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
一、學習目標
①理解原子序數(shù)的含義,知道原子序數(shù)與構成原子的微粒間的關系.②掌握并把握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二、自主學習
①周期表的排布;②周期;③族;④相互關系.
三、合作探究
①理解記憶元素周期表的結構;②各周期中元素的種數(shù)與0族原子序數(shù);③根據(jù)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確定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比大小定周期;求差定族數(shù);④同周期相鄰主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差;⑤同主族及0族上下相鄰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的差.
圖1 四、典例精析
如,原子序數(shù)為 z 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下列數(shù)據(jù),其中不可能的是( )
(A) 4z (B) 4z+10 (C) 4z+5 (D) 4z+14
解析:由周期表的結構可知C和R 或 R與D的原子序數(shù)之差可能為 8、18、32,即 C、D原子序數(shù)之和存在三種情況:2z、2z+10或2z+14,而A、B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2z.
答案:(C)
教師引導學生做題的同時又多方面的、深入的了解并鞏固知識.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課下給學生留下一些習題更一步的鞏固這節(jié)課的知識.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評價. 整體在課堂中通過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知識內容的梳理,同時也對必要的知識點加以必要的闡釋.通過典例精析對代表性例題講練,提高其解答能力,也對學生常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作了必要的講解和辨析.最后可以精選適量的有一定梯度的習題讓學生在課程中學習檢測,科學的學習,并在其中自我評價,為更好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另外課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興趣也要多講述化學的發(fā)展及其領域.一切化學物質的發(fā)展、形成都離不開化學反應,化學反應是形成新化學物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有新物質的生成,但是這個新物質的生成,是在原物質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化學變化中,有一種守恒叫做元素守恒,這個所謂的元素就是組成原物質的元素,化學變化只有物質的變化,并沒有元素的變化,元素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單位,其本質上不發(fā)生變化!
化學,體現(xiàn)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其他的科學技術也有著密切相關的聯(lián)系!生物學中也體現(xiàn)了化學的奇妙.在人體內也時時刻刻的發(fā)生著化學反應,我們體內的化學元素,對我們的生命活動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類也是由化學物質組成的.在我們體內,含有大量的碳、氫、氧、氮、磷……是這些元素發(fā)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才使得我們的生命可以延續(xù)!就拿動物最基本的行為來說,一切的運動,做功都需要消耗能量,但是這些能量從何而來呢,化學反應.通過體內的一系列化學反,ATP和ADP的相互轉換來釋放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當然ADP向ATP的轉換需要吸收能量,這些能量就來自我們日常的一日三餐,通過食物來提供能量.這些食物轉化為能量也需要發(fā)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所以,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化學反應.
化學,涉及最多的還是我們的生活.化學,作為一門學科,從初中我們就開始接觸化學,學習化學,再到高中,我們學的都是一些基礎的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的發(fā)展.如,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都是用自然界的一些樹葉,動物的皮毛等來做衣服.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化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衣服也就慢慢的用化學物質合成的一種材料來制作.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所穿的衣服……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基本觀念;科學本質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必要性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當今社會科技日益發(fā)達、知識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新事物、新情況、新信息不斷涌現(xiàn),傳統(tǒng)的只注重向學生傳授大量事實性知識、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的做法已難以適應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只有以對知識的理解、建構為依托,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一定科學方法的同時,形成一定的科學觀念和科學態(tài)度,并對科學的價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斷,才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并承擔相應責任,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培養(yǎng)化學基本觀念是落實化學課程標準的需要
傳統(tǒng)的以知識為中心的化學課程與教學,過于強調對事實性知識的學習和記憶,降低了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價值和意義。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化學教學,重視學生對典型事實和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突出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重視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化學基本觀念,增進對化學科學本質的理解,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化學基本觀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需要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規(guī)定初中化學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三個維度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是基礎,形成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與科學的價值觀念是歸宿。因此,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關鍵在于形成化學基本觀念。
二、初中化學基本觀念的內容構成
(一)元素觀。元素觀是人們對物質的基本組成成分所持有的看法,反映了人們從物質的化學組成方面來認識常見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的思維傾向?;瘜W組成是反映物質內化學元素的質與量的范疇,是人們認識化學結構和化學反應的出發(fā)點??茖W元素觀的建立,有助于人們理解龐大的物質世界和有限元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自覺地從物質的元素組成上來認識物質的類別和性質,這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基礎。
(二)微粒觀。微粒觀就是人們對物質微粒性的基本看法,表現(xiàn)為自覺在原子、分子、離子的水平上認識常見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用途和變化現(xiàn)象的思維傾向。在初中階段學生建立的微粒觀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宏觀物質都是由原子、分子、離子等基本粒子構成的;構成物質的微粒是極其微小的并且存在著質量、體積大小不同的差異;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之間存在間隔;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三)物質變化觀。物質變化觀就是指人們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及其變化現(xiàn)象的基本看法,表現(xiàn)為自覺從原子、分子層次上認識日常生活中包括生命現(xiàn)象在內的各種物質變化現(xiàn)象的思維習慣和意識。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應,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
(四)物質分類觀。物質分類觀就是指人們在學習、研究形形的化學物質及其變化時,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將對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轉化為系統(tǒng)性和規(guī)律性的思維傾向。物質世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對所有物質和反應逐一研究。
(五)化學價值觀?;瘜W價值觀就是指人們通過對化學的學習和應用所形成的對化學科學的價值與局限性的根本看法。通過中學化學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化學價值與局限性的終身意識,對化學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對環(huán)境問題的正確認識,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化學物質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三、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策略
(一)統(tǒng)籌規(guī)劃,及早培養(yǎng)
化學基本觀念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教學任務,應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教學過程?;瘜W基本觀念并非一定要等到學生的心智完全成熟以后再專門進行培養(yǎng),因為“任何觀念都能夠用學齡兒童的思想方式正確地和有效地闡述出來;而且這些初次闡述過的觀念,由于這種早期學習,在日后學起來會比較容易,也比較有效和精確。”
(二)設置問題,驅動思維
在觀念為本的教學實踐中,一種關鍵的教學策略就是圍繞問題設計課程與教學。為了盡快地將教材和教師視野中的化學觀念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我們需要根據(jù)課程進度,將化學觀念的基本含義轉化為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用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深層思維活動。明確問題可以使學習活動超越那種時刻存在的隨意性,問題不僅僅起著促進理解的作用,它們在課程學習中還起到倡導化學觀念的作用,使學生在問題解決活動中受到思維的鍛煉和情感的陶冶。
(三)創(chuàng)設情景,活動建構
情景活動是把知識形態(tài)的化學觀念與學生的經(jīng)驗、態(tài)度以及心理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中介與橋梁,在一定的情境中,個體通過經(jīng)歷特定的活動去認識客觀事物,個體借助于對客觀事物的體驗和感受,把內心的經(jīng)驗世界與外在的事實結論聯(lián)系起來,用自己深刻的內省體驗去洞察、領悟與解釋世界。
(四)巧用類比,促進觀念建構
類比是促進學生在已有觀念的基礎上建構新觀念或更高層次觀念的有效工具。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有限的化學元素與龐大的物質世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教師往往用英語字母之于英語單詞、積木塊之于積木造型進行類比,以便于學生理解。教學中的大多數(shù)類比是由教師提供的,其實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發(fā)運用類比的能力。有學者研究指出,讓學生自發(fā)運用類比并對所使用的類比作出精致化的要求,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觀念的深層理解。
【參考文獻】
關鍵詞:化學用語 具體措施 教學難點
化學用語是國際上通用的科技語言,它在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們學好化學的基本工具。它與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及化學計算的學習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要學好化學就必須先學好化學用語。
而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化學用語不像化學實驗那樣直觀,它只是一種符號,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只是將枯燥無味的化學用語知識填鴨式地教給學生,造成學生慢慢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這將為后面的深入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有些教師雖然也覺得此部分知識枯燥無味,學生接受很困難,卻苦于找不到正確而實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造成教學質量低下。我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逐漸形成了一套針對化學用語教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超前學習,分散重難點
教學工作要做到未雨綢繆,讓學生學好化學用語,從開學第一課抓起。為分散學習重難點,使學生學起來更容易,我在初三新學年開始的第一節(jié)課,就會利用學生對接觸新學科強烈的好奇心,送給學生一個“貨真價實”的見面禮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個見面禮就是1~20號元素符號和名稱。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教會學生怎樣讀寫這些符號并趁熱打鐵讓學生熟記,進而在接下來的幾節(jié)課時間都嚴格要求學生按元素符號的順序、大小來繼續(xù)鞏固記憶并達到準確默寫的地步,這樣做的目的是落實學習重點,分散學習難點,夯實基礎,做到提前逐步滲透,為將來正確書寫另一種化學用語――化學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較好。
二、運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1.網(wǎng)絡謎語――熟悉化學用語。學習元素符號書寫與意義是枯燥無味的,所以在學習元素符號書寫之后,我就動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資源,查找有關元素符號的記憶方法及相關趣味化學知識,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后,開展化學謎語競猜活動以及生活化學小知識競賽活動。課后給他們出幾個謎語,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興趣。如:水上作業(yè)(打一化學元素)―汞、抵押石頭(打一化學元素)―碘等。這樣學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時對元素符號有了一定的認識。
2.游戲活動――書寫化學式。當學生熟悉了依據(jù)化合價書寫化學式的方法后,我組織學生開展化學式書寫競賽。方法如下: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一組由科代表先寫一個常見的化學式。例如:第一組:O2,第二組:H2,第三組:N2,第四組:Fe,第五組:Cl2,第六組:S,接下來,每一組的七個同學根據(jù)該組的第一化學式中的元素符號書寫一個正確的化學式。要求所寫的化學式必須含有上一個同學書寫化學式中的元素符號,以五分鐘為限,七個同學輪流寫,寫對一個得一分,寫錯一個扣二分,寫得多的為勝。例如第一組寫的化學式可以是:O2――H2O――CH4――CaCO3――CaCl2――NaCl――Na2CO3……學生參與熱情很高,而且這種活動可以舉行第二次,在舉行第二次時可以適當加大難度,例如:書寫的化學式不能出現(xiàn)重復,否則每重復一個扣三分,書寫不規(guī)范的扣一分等,學生在每個小組里為了達到競賽的要求都會在短時間積極參與討論和分析,如果要舉行第二次,課后他們也會去查找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在不知不覺中就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和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3.化抽象為直觀的方法――學習化學用語的意義。比如在學習化學式的意義時,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符號表示的意義。
下列模型圖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表示氮原子,回答下列問題。
這樣可以使化學式的含義由生動變得形象具體。在課后,我還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一些小模型,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化學用語的意義。
4.利用聯(lián)想記憶法記憶元素符號或化學式。比如:高錳酸鉀(KMnO4)和錳酸鉀(K2MnO4)這兩個化學式,學生就是經(jīng)常搞亂,或者是錳元素(Mn)寫成“M”,而這兩個化學式的書寫錯誤又將導致后面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我從物質名稱著手,啟發(fā)他們的想像能力:這個高錳酸鉀,它為什么有個“高”字,它“高”在哪里?為什么錳酸鉀卻沒有高字呢?接著我引導學生求出兩種物質中錳元素的化合價,一對比學生就明白了,原來高錳酸鉀“高”的原因是因為化合價高。而對于寫錯錳元素符號的,我從拼音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自己先聯(lián)想了一個“m(明)、n(年)”,接著學生也展開聯(lián)想,其中有個學生也說了一個:m(猛)、n(男),引得同學們都哈哈大笑。在講解雙氧水的化學式時,我對著雙氧水的化學式(H2O2)氧下面那個“2”一指,學生就聯(lián)想到了為什么它叫雙氧水了。所以,只要教師善于思考、總結,引導學生發(fā)揮想像能力,一定可以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輕松掌握好。
5.“十字交叉約簡法”――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根據(jù)化合價寫化學式是學生掌握化學用語的重要途徑,是化學入門的基礎。我探索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十字交叉約簡法”。步驟很簡單,總歸納為四個字:(1)“排”――根據(jù)化合價正負價排好順序,(2)“標”――標出正負的化合價,(3)“叉”――把化合價數(shù)字交叉寫下來,(4)“查”――檢查簡約。如:書寫氧化鎂:MgOMg OMg2O2MgO。通過讓學生掌握和運用根據(jù)化合價書寫化學式的方法,順利解決學生不會寫化學式這一難題。
三、突破化學用語教學中的難點
1.化學式的書寫?;瘜W式是初中化學用語的基本知識,是學習化學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最關健的是充分利用來化合價來書寫化學式。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用語興趣的同時,還要教給他們利用化合價確定化學式的方法。而對常元素化合價的記憶是關健,我把化合價編成了口訣:一價氯氫鈉鉀銀、二價氧鈣鎂鋇鋅、三鋁四碳硅五價磷、一二銅二三鐵、單質元素為0價。對于氧元素,氯元素等,這些能根據(jù)原子結構示意圖得出化合價的元素,我就引導他們分析原子結構示意圖來記化合價。這也跟1-20元素符號的背誦起到了很好的呼應。這樣不僅使他們在記住化合價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教給他們利用化合價“十字交叉約簡法”書寫化學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2.化學方程式?;瘜W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基本工具,初三化學的化學方程式大約55個,其中要記住的大約25條。我充分利用每堂課前五分鐘,每節(jié)課都聽寫或默寫化學方程式5條左右,有時還穿插化學式的書寫,這樣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練,我所教學生基本都能熟練掌握化學方程式,而且書寫非常規(guī)范。
學生掌握了化學用語這一工具,就能用簡明的符號正確表達物質及其變化過程,就能加深對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抽象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我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教學過程中夯實基礎、循序漸進的重要性,并將繼續(xù)沿著這樣一種教學思路探尋出一條更能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途徑。任重道遠,愿與化學界有志之士共勉。
參考文獻
[1]邱隆斌 化學是怎樣學好的(初中版)[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01。
中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教學任務,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教學過程。為此,必須對初、高中化學教學過程做出統(tǒng)籌規(guī)劃,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教學進度,確定化學基本觀念發(fā)展的層次、梯度及基本要求,使觀念的培養(yǎng)和具體知識的學習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觀念的層次將隨著知識內容的加深而不斷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早的讓學生接觸化學學科中的基本觀念,按照與學生年齡發(fā)展性適應的方式,將那些作為化學學科邏輯起點的基本觀念按螺旋上升的方式從淺到深、從模糊到清晰地呈現(xiàn)給學生。也就是說,一開始并不對化學基本觀念作出嚴格的學術性要求,只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呈現(xiàn)一個一個描述性的、低層次的化學觀念,然后這個觀念就可以用作認識后繼問題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用這個基本觀念去解釋日常生活中和人們關系密切的物質的屬性及其之間的反應,這些后繼問題只是開始所掌握觀念的特例,學生會在應用觀念的情境中認識到觀念的功能和價值,內心產(chǎn)生用化學基本觀念來統(tǒng)領化學學習的強烈意識。由于化學基本觀念的引導,加深和擴大了學生對化學的認識和理解;而不斷豐富的化學知識又是進一步挖掘、提煉化學基本觀念的源泉和基礎。隨著螺旋式課程的推進,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會逐步得以發(fā)展、完善。
二、設置問題,驅動思維
當我們根據(jù)課程單元教學內容確立了一種化學觀念作為教學目標并準備實現(xiàn)時,我們應該如何設計課程教學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觀念的建構?在觀念為本的教學實踐中,一種關鍵的教學策略就是圍繞問題設計課程與教學?!爸R決不能以一種不加選擇的方式進行傳授。對于那些重要的觀念,我們要想理解它們,就必須對其提出問題并加以檢驗。”為了盡快地將教材和教師視野中的化學觀念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我們需要根據(jù)課程進度,將化學觀念的基本含義轉化為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用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深層思維活動。明確問題可以使學習活動超越那種時刻存在的隨意性,問題不僅僅起著促進理解的作用,它們在課程學習中還起到倡導化學觀念的作用,使學生在問題解決活動中受到思維的鍛煉和情感的陶冶。在利用問題促進觀念建構時,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和啟發(fā)性,并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例如,為了使學生從根本上理解物質結構與物質性質之間的對應關系,自覺養(yǎng)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推斷結構”的認識物質的思維方式,可以用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具體事實和現(xiàn)象作出深層思考,“物質結構”僅僅是指物質分子的空間構型嗎?如何理解它的具體含義?為什么物質的結構能影響到物質的性質?是如何影響的?這些問題都基于這樣一些事實和現(xiàn)象: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組成成分不同,性質就不同;物質元素組成成分相同,性質未必相同,比如金剛石和石墨等同素異形現(xiàn)象;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金屬晶體內部微粒種類是不相同的,使微粒結合在一起的作用力也是不同的;性質相近或相似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其分子內必然含有相同的基團。問題使這些事實和現(xiàn)象不再是孤立的,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組成一條證據(jù)鏈,指明了何以在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之間存在對應關系的原因。
三、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建構
觀念為本的教學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張在活動中完成觀念的建構。這是因為,盡管我們可以把化學基本觀念像傳授具體知識那樣傳授給學生,并且可以用語言來描繪它、解釋它,但化學基本觀念的含義以基本理解的形式表達出來后,就成了一些剝離了個人情感和經(jīng)驗的知識形態(tài)的觀念,在學生眼中只是一些方法性、工具性的知識。這些知識形態(tài)的觀念只有經(jīng)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和認知體驗,才能轉化為個體的觀念,才具有指導思維與實踐的能動作用。為此,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從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入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利用自己原有知識經(jīng)驗中的相關內容作為“固著點”來吸收和整合新知識,建構個人對物質世界本質與規(guī)律的認識。
化學科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決定了化學觀念的建構必須與社會生活情境相融合,化學知識的學習需要融入到有關的社會現(xiàn)象和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之中。用真實具體的社會生活情境和基于問題的探究活動來代替靜態(tài)事實、結論的傳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參與交流、表達、親身經(jīng)歷活動的機會,有利于學生體會到化學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的價值,促進化學觀念的建構。情境活動是把知識形態(tài)的化學觀念與學生的經(jīng)驗、態(tài)度以及心理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中介與橋梁,在一定的情境中,個體通過經(jīng)歷特定的活動去認識客觀事物,個體借助于對客觀事物的體驗和感受,把內心的經(jīng)驗世界與外在的事實結論聯(lián)系起來,用自己深刻的內省體驗去洞察、領悟與解釋世界。如果離開一定情境活動下的深層思維加工和積極的內心體驗,任何形態(tài)的化學知識都將游離于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之外,更不可能達到觀念性認識的境界。
四、巧用類比,促進觀念建構
根據(jù)建構主義的觀點,個體即將獲得的新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的相似性非常重要。類比是促進學生在已有觀念的基礎上建構新觀念或更高層次觀念的有效工具。在化學基本觀念的建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一些無法直接觀察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出解釋。這時,就需要把學習的新觀念與學生以前熟悉的觀念或事物進行類比,從熟悉的事物和現(xiàn)象出發(fā)可以縮短學生思維認識的歷程,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發(fā)展。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有限的化學元素與龐大的物質世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建構起科學的元素觀,教師往往用英語字母之于英語單詞、積木塊之于積木造型進行類比,以便于學生理解龐大的物質世界是如何統(tǒng)一于有限元素的;在學習物質結構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物質的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教師可以用學生熟悉的政治經(jīng)濟學常識“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映經(jīng)濟基礎”進行類比,使學生對物質內部的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之間的關系有了十分形象的理解。
關鍵詞:教學經(jīng)驗;多媒體;邏輯推理
結合多年化學教學的經(jīng)驗,我將我在九年級開學初的第一節(jié)課呈現(xiàn)給大家。
九年級化學的第一節(jié)課是“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看題目就知道本節(jié)課要呈現(xiàn)給學生一個由化學元素和化學物質所組成的繽紛多彩的化學世界,讓學生由未知到好奇,由懵懂到深深地震撼,進而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并下決心將化學學好。我是通過“四步教學法”完成這節(jié)課的。
一、貼近生活,認識化學的重要性
首先,我給學生展示與化學有關的物質的圖片:利用化學工藝從植物中提取纖維織成的布匹,經(jīng)過化學處理和印染成為了色澤鮮艷的衣料;利用化學技術從甘蔗、甜菜中提取糖分制成的白糖、紅糖和各種糖果;從大豆、花生等作物中提取的大豆油、花生油等各種油類;……利用化學工藝從原油中提取汽油、柴油等各種產(chǎn)品為汽車的行駛保駕護航。觀看過這些圖片,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接下來我介紹了磁性水:“經(jīng)科學證明,用磁性水澆灌植物,能使植物生長旺盛,人若飲用磁性水,就能使皮膚白皙,促進身體生長。怎樣不花錢在家里制出磁性水呢,只要你好好學習化學,化學就可以告訴你?!边@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到底什么是化學呢?我讓學生試著自己說一說對化學的理解,然后給出化學的含義。并以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的含義:我們將學習氧氣、水、二氧化碳的分子構成和元素組成,然后學習他們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用途,例如:水受陽光和風力作用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小液滴,聚集后變成雨或雪降落下來。
二、了解學科發(fā)展,介紹化學發(fā)展史
我給學生講:化學的發(fā)展是從人類使用火開始的,傳說人類之初沒有火,人們茹毛飲血,還要時常忍受寒冷和野獸的侵襲,苦不堪言,燧人氏上天求火種不得,便鉆木取火,他將火種灑向人間的各個角落,從此人們有熟的食物可以吃了,可以用火取暖和抵御野獸。講到化學就必須提一位名人“杜康”,相傳杜康將谷物放在大缸里密封發(fā)酵,很久之后的一天他打開缸蓋,聞到了沁人心脾的香味,嘗了嘗后唇齒留香,他想,這么美味的東西給它起個什么名呢?正好這時天空中一群鳥飛過,“啾啾”的叫著,他就給這種液體起名叫“酒”,他又把酒糟放到一個新的大缸中密封發(fā)酵,21天后的酉時,他打開缸蓋,他聞到了不同于酒的氣味的液體,嘗一嘗也鮮美可口,因為是造酒21天后的酉時發(fā)現(xiàn)的,所以他給這種新的液體起名“醋”,我同時在黑板上將“醋”字拆成“二十一日酉時”,從而讓學生知道酒和醋是我們中國最先釀造的,使學生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接著我向學生介紹我國出土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最早的青銅器――青銅小刀,馬踏飛燕等,以及我國古代化學的四大發(fā)明,重點介紹我國近代著名的化學家侯德榜和他的聯(lián)合制堿法,這一切目的都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三、多媒體演示,認識化學的利與弊
如“天梯”――碳納米管制成的階梯實現(xiàn)人類登天的夢想、“壁虎漫步”――根據(jù)壁虎腳的特點制成的爬墻器等,雖然化學的發(fā)展為人類提供了便利,但隨著化學的不斷進步,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也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白色污染”“赤潮”等是全世界都急需解決的問題,播放圖片四川的樂山大佛60年前紋路清晰、表情生動,現(xiàn)在面目一塌糊涂,這是“酸雨”的危害;兩極的冰山和冰川融化了,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這是“溫室效應”的結果;南極上空出現(xiàn)了“臭氧層空洞”,這是人類過度使用含有“氟利昂”等制冷劑的后果;海里的海藻瘋狂生長,魚類大量死亡,這是水體污染的結果。播放公益片:一只小鯨魚在水里前行找媽媽,所到之處到處是果皮、廢棄的瓶瓶罐罐、塑料袋等,有的海水變成了紅色,有的變成了黃色,小鯨魚還沒有找到媽媽,便生病了,越往前行海水的污染越嚴重,小鯨魚最后沉到了海底。目的是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四、交流學習經(jīng)驗,教給學生學好化學的方法
先讓學生彼此交流學習其他學科的技巧和方法,再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指導學生應該注重,化學的學習是建立在對定義、定理、現(xiàn)象、規(guī)律等準確熟練地掌握的基礎上的,它是一門理科邏輯推理的綜合學科,尤其是化學實驗,包括儀器的使用、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實驗注意事項等方面,要能用化學的語言解釋身邊的化學現(xiàn)象。
例1(2009年杭州考題)對下列人體異常生理狀態(tài)的解釋錯誤的是()。
A.醉酒時,人走路東倒西歪,主要是因為酒精麻醉了小腦,影響了人的平衡功能
B.發(fā)高熱的病人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體溫過高影響了各種消化酶的活性
C.煤氣中毒時,人體會出現(xiàn)嚴重缺氧癥狀
D.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主要原因是體內胰島素分泌過多
考點:應用化學知識解釋人體健康狀況的能力。答案為D。
說明:掌握化學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能對常規(guī)現(xiàn)象進行解釋。
考點2重金屬的性質(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xiàn),分值約為2分)
例2(2009年晉江考題)重金屬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它與人體內酶的“─SH”基結合而產(chǎn)生的。誤食重金屬后,應盡快喝適量牛奶或雞蛋清解毒。牛奶和雞蛋清富含的營養(yǎng)素是()。
A.蛋白質 B.糖類 C.油脂 D.維生素
考點:重金屬中毒的原因。答案為A。
說明:應了解重金屬可以使蛋白質固化變質從而失去活性,還會在人體內累積使人體發(fā)病。另外,對強酸堿會與蛋白質發(fā)生變性反應以及蛋白質的鹽析現(xiàn)象也要有所了解。
考點3有機物的概念(多以填空、選擇形式出現(xiàn),分值約為1~2分)
例3(2009年汕頭考題)下列物質不屬于有機營養(yǎng)素的是()。
A.食鹽 B.糖類 C.脂肪 D.蛋白質
考點:對有機物概念的理解。答案為A。
說明: 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重點在于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機物,應掌握區(qū)分有機物與無機物的方法。
考點4甲烷的性質(多以填空、選擇形式出現(xiàn),分值約為2~3分)
例4(2009年廈門考題)我市正在逐步將管道煤氣由石油液化氣(主要成分是丁烷)改為天然氣,小明家要進行灶具和燃氣泄漏報警器的調整。
(1)丁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C4H10+13O2 8CO2+10H2O,請寫出天然氣主要成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若在相同條件下,氣體體積比等于分子數(shù)比。改為天然氣后,同體積燃料燃燒消耗空氣的體積將 (填“增大”或“減小”),則灶具的調整方法是減小(填“燃料”或“空氣”)的進氣量;
(3)燃氣泄漏報警器的位置要從低于灶具的地方移到高于灶具的地方,其原因是 。
考點:甲烷的燃燒及物理性質。
答案:(1)CH4+2O2 CO2+2H2O; (2)減小,空氣 ;(3)甲烷密度比空氣小,而丁烷的密度比空氣大。
說明:應掌握甲烷的物理、化學性質。 除此之外,還應掌握常見的有機物如酒精、甲醇等的性質。
考點5 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多以填空、選擇形式出現(xiàn),分值約為2分)
例5(2009年徐州考題)“達菲”是治療甲型H1N1流感的一種藥物,而合成達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化學式為C7H10O5)存在于我國盛產(chǎn)的八角茴香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莽草酸由22個原子構成
B.莽草酸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7∶10
C.莽草酸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D.莽草酸完全燃燒后的產(chǎn)物為CO2和H2O
考點: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化學式的含義。答案為D。
說明:應了解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人體營養(yǎng)物質中哪些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考點6對有機合成材料的認識(多以填空、選擇形式出現(xiàn),分值約為2分)
例6(2009年泉州考題)在2009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中,臺灣魔術師劉謙以其匪夷所思的表演震撼了國人,在他使用的道具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杯 B.金戒指C.硬幣D.橡皮筋
考點:有機合成材料的分類及常見物質。答案為D。
說明:應了解常見的化學材料,如有機合成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硅酸鹽材料)、復合材料。
考點7有機合成材料的性質(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xiàn),分值約為2分)
例7(2009年濰坊考題)我們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纖維織成的,常見的纖維有棉花、羊毛、滌綸等。小明灼燒棉花、羊毛、滌綸三種纖維得到下列氣味:
則棉花、羊毛的編號分別為()。
A.①②B.③①C.②③ D.無法斷定
考點:有機合成材料的化學性質。答案為C。
說明: 應了解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的性能和用途以及它們與天然材料性能的差異。會借助簡單實驗來區(qū)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合成纖維(如腈綸)等。
考點8合成材料的開發(fā)、利用和發(fā)展(多以填空、選擇形式出現(xiàn),分值約為2分)
例8(2009年宿遷考題)材料是時代進步的重要標志,有機合成材料的出現(xiàn)更是材料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合金、合成纖維都是有機合成材料
B.水泥、玻璃鋼、汽車輪胎都是常見的復合材料
C.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給人類帶來了嚴重污染,所以要禁止生產(chǎn)和使用
D.開發(fā)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決“白色污染”問題
考點:材料的開發(fā)、利用和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答案為D。
說明:化學材料的開發(fā)、利用和發(fā)展對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
考點9有機物分子式的推斷(多以填空、選擇、計算形式出現(xiàn),分值約為4分)
例9(2009年南京市考題)A物質常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屬。把一定質量的純凈物A和40 g的純凈物B在一定條件下按下圖所示充分反應,當B物質反應完時,可生成44g C物質和9 g D物質。
(1)參加反應的A物質的質量是;
(2)A物質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 。
考點:有機物分子式的推斷。
1.換角度觀察,重新發(fā)現(xiàn)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從常規(guī)的角度如正視、側視等角度觀察,也可以從物體內部入手觀察。如,當我們不小心跌倒在地時,會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又如,橫切蘋果時,我們會看到其中的星形。
2.角色轉換,換位思考
通過角色轉換開啟新的思維角度策劃廣告時,設計者可以把自己設想為客戶、老人、孩子,或者從產(chǎn)品外包裝、商品的貨架入手思考,嘗試從不同角度進行創(chuàng)意,必將有新穎獨到的收獲。
3.媒介轉換,體驗不同
透過不同的媒介如萬花筒、太陽鏡、顯微鏡或玻璃、水晶、水霧等進行觀察,可以讓常見的物體變得陌生而奇妙。
4.打破自然,逆向思維
在創(chuàng)意中,設計者可采取逆向思維的方法,將固有的事物規(guī)律打亂,將熟悉的因素、事物、感覺扭曲成對立面,讓正立的物體顛倒,從而制造新鮮獨特的神奇效果,打破自然,擺脫規(guī)則束縛,善于超越,甚至徹底,形成耳目一新的狀態(tài),產(chǎn)生奇妙的創(chuàng)意。
二、平面廣告中的圖形創(chuàng)意要求
1.傳遞信息準確
這是圖形設計的關鍵,也是圖形創(chuàng)意的根本,優(yōu)秀的設計師會選擇適當?shù)膱D形,用自己的設計方式傳達設計理念,表達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實現(xiàn)圖形信息傳遞的目的,使觀眾能夠接收到圖形創(chuàng)意表達的信息。所以,好的圖形創(chuàng)意觀念鮮明、反映準確、意義深刻。
2.表現(xiàn)獨特新穎
圖形創(chuàng)意要求表現(xiàn)獨特、新穎、與眾不同。有求異心理的人都有好奇心,在信息復雜的現(xiàn)代,只有表現(xiàn)獨特、富有個性的設計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平面廣告中的圖形要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醒目、搶眼、突出的圖形才能在眾多的廣告中脫穎而出。
3.藝術性效果強烈
過于直白的圖形雖然能夠直接表達含義,但因其是一種簡單的圖解,會讓人覺得無趣和乏味,不能引起大家的興趣。高明的廣告設計師會選擇圖形的最佳表現(xiàn)角度,以新穎獨特的圖形構成方法,圍繞廣告設計的主題,將圖形的最終創(chuàng)意藝術地表達出來,吸引消費者并引發(fā)其聯(lián)想,從而真正達到信息傳遞的目的。
三、平面廣告中的圖形創(chuàng)意表現(xiàn)方法
1.形象聯(lián)想
聯(lián)想是人的記憶與想象聯(lián)系的紐帶,是通過若干對象之間的微妙關系,展開想象而形成的心理過程。形象聯(lián)想主要通過外形的相似完成,設計者根據(jù)外部形態(tài)與內在結構的相似對一個主題進行解構、分解,化整為零,從建構之后的語言所引出的形象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完整的形象為設計元素。如由“圓”聯(lián)想到蛋、太陽、時鐘、月餅等。
2.意象聯(lián)想
從A事物的多種特性中的一種聯(lián)想到另一種事物B的特征。如,看到圓,聯(lián)想到中秋佳節(jié)、團圓等,再想到圓滑、泥鰍、油、劑,再到輪回、旋轉、時間等。由意象聯(lián)想而引發(fā)的圖形創(chuàng)意實質上如同比喻,將人們熟知的特性轉換到需要說明的物質上,以此更形象生動地傳遞信息。如,為宣傳土豆的熱量,將土豆與毫不相關的燈泡聯(lián)系起來,以此形容土豆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熱量、體能與精力。
3.再造想象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